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论文3000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论文3000

发布时间: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论文3000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资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资讯素养、资讯知识和资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物件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资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资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援,物质上的支援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援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援、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援,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著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爱好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援。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资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相关文章:

管理是指挥和协调,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活动中。幼儿园的管理是通过幼儿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因此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对不同个性的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等等。而班长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长应如何处理好多方关系呢?如与园方、本班教师、家长及孩子等? 1.维护园内团结稳定工作 作为班长,对于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会议精神,要向班组成员作好传达、解释工作;对班内发生的事情,如安全隐患、孩子的异常、日常教学活动的安排、变动以及家长对园方的意见反馈等都应及时与分管的园领导沟通,便于园领导及时掌握幼儿园的动态。另外,班长还应作好班级及园内的团结稳定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并了解班内成员的思想,如遇到成员在某件事情上想不通而发牢骚,可与其推心置腹的交换意见,进行解释与开导,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2.做好班级配合工作 首先要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和谐、民主、团结的育人环境;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严格按制度办事,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除此之外,班级三位教师之间经常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全面的展开。为此,我们利用每天在幼儿园吃午饭的时间,三位搭班老师加强交流,在工作与思想上取得同步,碰到意见和矛盾,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3.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家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家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工作效果的体现、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沟通的条件、方法和技巧。作为班长,在设计学期家长工作计划的时候,就要想好如何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发展。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参加我们的迎新年亲子活动、庆"三八"亲子活动,开展系鞋带、穿衣服比赛、拍球比赛,亲子游戏、幼儿才艺表演等,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进步,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在感情上接纳老师,在行动上真正与老师要求保持一致。要能够能够换位思考,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对孩子真心的付出关心和照顾,当家长和老师成为好朋友时,家园配合就是一件很默契的事了。 4.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管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我们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我们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我们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认识、观念调整之后,管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论什么工作都深入实际、讲求实效,不停留于形式和表面,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这样我们的班级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才能真正的班级管理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3--6岁的、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只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有责任心,加上一个密切合作,团结向上的教师集体,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的开展。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活泼的成长!

大班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幼儿园 教育 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 热点 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对象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持,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持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 措施 ,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着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 经验 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 想象力 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 爱好 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持。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 文化 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信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有五种:1、规则引导法:它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并不危机他人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对班级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规则是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保教人员、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的关系准则。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1)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2)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3)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2、情感沟通法 它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爱。情感沟通的主要着眼点:1)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要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2)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3)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3、互动指导法:它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

幼儿园带好班级管理论文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资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资讯素养、资讯知识和资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物件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资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资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援,物质上的支援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援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援、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援,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著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爱好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援。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资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相关文章:

管理是指挥和协调,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活动中。幼儿园的管理是通过幼儿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因此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对不同个性的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等等。而班长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长应如何处理好多方关系呢?如与园方、本班教师、家长及孩子等? 1.维护园内团结稳定工作 作为班长,对于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会议精神,要向班组成员作好传达、解释工作;对班内发生的事情,如安全隐患、孩子的异常、日常教学活动的安排、变动以及家长对园方的意见反馈等都应及时与分管的园领导沟通,便于园领导及时掌握幼儿园的动态。另外,班长还应作好班级及园内的团结稳定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并了解班内成员的思想,如遇到成员在某件事情上想不通而发牢骚,可与其推心置腹的交换意见,进行解释与开导,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2.做好班级配合工作 首先要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和谐、民主、团结的育人环境;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严格按制度办事,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除此之外,班级三位教师之间经常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全面的展开。为此,我们利用每天在幼儿园吃午饭的时间,三位搭班老师加强交流,在工作与思想上取得同步,碰到意见和矛盾,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3.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家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家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工作效果的体现、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沟通的条件、方法和技巧。作为班长,在设计学期家长工作计划的时候,就要想好如何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发展。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参加我们的迎新年亲子活动、庆"三八"亲子活动,开展系鞋带、穿衣服比赛、拍球比赛,亲子游戏、幼儿才艺表演等,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进步,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在感情上接纳老师,在行动上真正与老师要求保持一致。要能够能够换位思考,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对孩子真心的付出关心和照顾,当家长和老师成为好朋友时,家园配合就是一件很默契的事了。 4.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管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我们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我们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我们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认识、观念调整之后,管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论什么工作都深入实际、讲求实效,不停留于形式和表面,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这样我们的班级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才能真正的班级管理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3--6岁的、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只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有责任心,加上一个密切合作,团结向上的教师集体,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的开展。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活泼的成长!

农村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管理是指挥和协调,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活动中。幼儿园的管理是通过幼儿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因此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对不同个性的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等等。而班长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长应如何处理好多方关系呢?如与园方、本班教师、家长及孩子等? 1.维护园内团结稳定工作 作为班长,对于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会议精神,要向班组成员作好传达、解释工作;对班内发生的事情,如安全隐患、孩子的异常、日常教学活动的安排、变动以及家长对园方的意见反馈等都应及时与分管的园领导沟通,便于园领导及时掌握幼儿园的动态。另外,班长还应作好班级及园内的团结稳定工作,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并了解班内成员的思想,如遇到成员在某件事情上想不通而发牢骚,可与其推心置腹的交换意见,进行解释与开导,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2.做好班级配合工作 首先要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和谐、民主、团结的育人环境;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严格按制度办事,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除此之外,班级三位教师之间经常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全面的展开。为此,我们利用每天在幼儿园吃午饭的时间,三位搭班老师加强交流,在工作与思想上取得同步,碰到意见和矛盾,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3.争取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家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家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工作效果的体现、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沟通的条件、方法和技巧。作为班长,在设计学期家长工作计划的时候,就要想好如何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发展。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参加我们的迎新年亲子活动、庆"三八"亲子活动,开展系鞋带、穿衣服比赛、拍球比赛,亲子游戏、幼儿才艺表演等,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进步,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在感情上接纳老师,在行动上真正与老师要求保持一致。要能够能够换位思考,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对孩子真心的付出关心和照顾,当家长和老师成为好朋友时,家园配合就是一件很默契的事了。 4.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管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我们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我们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我们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认识、观念调整之后,管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论什么工作都深入实际、讲求实效,不停留于形式和表面,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这样我们的班级管理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才能真正的班级管理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3--6岁的、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只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有责任心,加上一个密切合作,团结向上的教师集体,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的开展。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活泼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资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资讯素养、资讯知识和资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物件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资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资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援,物质上的支援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援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援、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援,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著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爱好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援。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资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相关文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研究论文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幼儿园常规教育初探》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手段,所以常规教育 方法 很重要。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 其它 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 儿童 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 学习 经验 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 措施 ,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 反思 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很多老师认为小班和托班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刚入园时抓常规的最佳时机,到了中班和大班后幼儿自主性萌发后就难管教了。于是,对这些刚入园的幼儿,教师通常会化很多的精力刻意地进行常规训练,当然,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小年龄的幼儿确实抑制性能力相对较弱,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也比较差,大年龄的幼儿抑制性能力强,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水平也高,能接受相对严格的常规教育。正是基于孩子之间存在的这些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我们更需要改变以往过多的统一管理模式,不断调整不同年龄幼儿的常规教育重点,如对于低年龄的小班和托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和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也应从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的过渡,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认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处理好牵手和放手的关系。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二:《浅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摘 要: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幼儿园新生方枪枪的“坎坷”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从这部影片中分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中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教育策略单一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幼儿案例;常规管理;幼儿天性 一、案例――方枪枪的 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四岁男孩方枪枪被父亲送到幼儿园之后所遭遇的一切事情。整个电影的镜头都是在幼儿起床、吃饭、上课、盥洗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来回穿梭。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生活镜头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片段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师夸张的处理方式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发展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认,片段中的某些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就反映出当今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 从字面上看,幼儿园常规教育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幼儿园常规”和“教育”。因此,研究者认为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分析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常规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 (一)部分常规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幼儿园常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和活动常规三个方面。 与《看上去很美》中的常规不同,当今幼儿园的常规中已经没有像“每天早上必须大便”这样明显不合理的内容,但是细则还需考究。举例来说,“吃饭时保持安静”“迅速安静入睡”“上课时坐姿端正,两脚并拢、眼睛看老师、手放膝盖上”等。因此,幼儿园常规的合理性还有待考究,不必要的常规也还存在。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异化,且策略单一 1.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异化 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熟悉一定的规则,发展幼儿自理和自律的能力。然而,在幼儿园实践中常规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异化,诸多教师倾向于把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理解为管理儿童。 2.幼儿教师常规教育的策略单一 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倾向于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这类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说教、奖励和惩罚。 (1)说教 说教是指教师通过直接给予指令或劝说的形式让幼儿遵守常规。教师在工作中看到幼儿的违规行为时,一般都会立即提醒他们,让他们改正。遇到有的幼儿无反应时,教师会进行劝说。 (2)奖励 奖励是对个体行为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奖励又可以被称为正强化,它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刺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部分。幼儿也同样有这些需要。教师可能给幼儿提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充足,但是其他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便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获得这些需要。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早上大便的时候,方枪枪一直蹲到最后一个,直到老师来喊他,老师说今天没有就算了,他小声地问老师:“那今天会扣我的小红花吗?”在老师回答不会之后,他高兴地提起裤子跑走了。 幼儿园老师在常规教育中经常使用奖励这一手段。奖励在幼儿园有多种形式,如评小红花、小贴画、教师拥抱、抚摸、给予特权、小小的物质奖励等。 (3)惩罚 惩罚与奖励相对,心理学中对它的定义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包括呈现厌恶刺激和消除愉快刺激。它能改变幼儿的行为的依据主要在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惩罚可以引起儿童的焦虑或恐惧,教师在幼儿出现违禁行为之后对其施以惩罚,使幼儿的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幼儿为避免产生焦虑或恐惧反应,不得不终止违禁行为。对于一些违规的行为,教师一般会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和语言威胁来对幼儿进行惩罚。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建议 (一)遵从幼儿的天性,合理制定适宜的常规内容 教师不能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因此,教师在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常规,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体会规则带来的和谐和自由。 因此,在常规教育中,教师要改变幼儿仅是常规的被执行者、运用者的现象,让幼儿参与到常规的制定中,只有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才能真正遵守常规。 (二)幼儿教师常规教育要有计划性 幼儿常规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才能保持的。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幼儿时就要有一个计划。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提醒→说理→惩罚→重复动作→惩罚→剥夺游戏慢慢过渡,逐步加深教师教育行为的程度。教师切不可出现为了获得眼前的效果,就直接用惩罚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维持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中要考虑幼儿的个性,不要过分强调共性 班级的常规是针对幼儿园整个班集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班级的幼儿要完全整齐划一。教师总是要求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就像电影中李老师命令所有幼儿起床后一起拉大便一样,这样的现象在幼儿园也很常见。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尽管每个幼儿所面对的常规是相同的,但是在规则的遵守上每个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却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喻琴.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策略谈[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03).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大版出版社,2000. [3]张艳娟.对幼儿园常知教育的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 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谈小班幼儿的校园常规教育》 摘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首先要注重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其次,要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 人物画 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在校园常规教育的一致性方面,包括班级中老师与老师的一致性教育,也包括老师跟保育员对孩子的一致性教育。因此在期初,我们班级的保教人员就应该先一起简单商量一下,对班级中的一些常规要求有一个相同的认识。在第一次向幼儿提出一些规定之后,班级中的全体师生就必需坚持执行下去,而不能随意去违反或者是去除。并且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校园常规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家长的力量,例如,我们要求幼儿饭后养成漱口的卫生习惯,就要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在家也能坚持做到。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为了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而我们把各种游戏化的形式渗入到常规教育中,这能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常规活动更加游戏化。 总之,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维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形式推动细节管理的常态化,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良好的 文明礼仪 行为,使幼儿养成学会等待、室内不奔跑、出入门口右行和慢行,活动时会保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习惯,把开展“平安校园”活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2.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 3.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4.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5. 幼儿园对养成教育科研论文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就要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核心,因为班级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资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资讯素养、资讯知识和资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的形成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存在于物件世界,而是蕴藏在人类自身之中的

智慧潜能。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物质世界的存在,而是人类才智的进化。由此可看出,人类智慧潜能的发掘有多么的重要。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资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资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 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 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援、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援,物质上的支援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

2、心理上的支援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援、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

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援,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援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能让幼儿更好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无约束,尽兴的状态。还有就是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不管是支持者,引导者,还是合作者。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让园内幼儿良好素质的发展,让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小结

总得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本内涵丰富、通情达意的书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学习、积累和领悟,我相信只要有认真负责的责任心,敢于探索的进取心,耐心细致的爱心,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扎实地开展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在幼儿教育这条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交叉口,班级管理是否妥当,是否合理对教育直接产生正比效益。所以,教育的好不好,管理占一半。相信随便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地正向发展,为祖国的花苗灌输丰富的营养。

【摘要】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幼儿园的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并在幼儿班级管理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 管理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97-02

幼儿教师耐心的对幼儿有效指导而不是靠惩罚就能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因为那些被惩罚的幼儿会感到难堪丢脸,会隐藏自己的错误,自我概念水平较低和不能形成内部的控制来解决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而那些充满自信、有自控能力的幼儿能学会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自我感觉良好,而且逐步变得独立起来。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班级管理艺术的成效,对于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管理者,幼儿是被管理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育价值。然而,幼儿园班级生活常以时间表的形式对幼儿一日生活做固定程式的安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切活动都是按照表中的计划进行。幼儿只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按表中计划执行就可以,当然他们的所有学习、生活等活动都会在老师的计划和监督之下。这些事件的安排甚至详细到几点几分,其中包括上厕所等“小事”。尽管实际生活中,每种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精确到分,但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幼儿生活行动的安排和控制。更何况幼儿园班级的一切学习、生活,都还是根据计划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得擅自改动。可以说目前幼儿园班级管理处于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状况。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订立班规中规定的制度太多,太多的规则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也并不秉著公平、守信,多鼓励、少惩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

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由于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过于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幼儿甚至对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动辄训斥,那么其结果就是幼儿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是幼儿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的重要性

班级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与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

一开放空间,自由创造——搭建幼儿表现的舞台

案例:班上新来的一个女孩,刚来园时,整天哭哭啼啼,老师说的话她只是听而从不说话,别的孩子在和好朋友做游戏、玩耍时,她就在一边看着,不笑、不说也不参与。对这样的孩子,我在教育、感化的同时,还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记得一次画画时,她的画纸中只有一个不怎么好看的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白,我走到她跟前球下问时,她小声说不会画。我没有责备她,而是说:“噢,你会画小朋友啊,这条线画得很好啊,这次用一种颜色下次用两种好吧,你一定会越画越好的。”我通过鼓励,引导她进“门槛”,这里的“门槛”就是“能从用一个颜色到用两个颜色”。我对她要求适度,她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好。我总是激励她下一次前进一点,一年后,她的画中五颜六色,还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丰富形象和图案,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案例反映的是幼儿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上进心。案例中的这个孩子,虽然一开始画得不像样,但她心思细腻,性格安静。于是,教师不厌其烦地鼓励她、引导她,活动中和她一起聊天、游戏,在轻松、开阔的思维空间中,慢慢地使这个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开发了她的潜力,使画画成为她的爱好和强项。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教师要尽量发挥孩子的优势特长,发掘孩子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援。

二良好的幼儿园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在班级班规管理方面,教师让孩子自己亲身参与讨论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思想,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如解决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出现吵架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争抢和吵架带来的不良影响后,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了一个尝试方案:允许孩子每周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园。刚开始,几乎所有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的玩具,不愿意与同伴分享。但到了第三天,他们对自己带来的玩具不再具新鲜感了,发现其他孩子手中的玩具更具吸引力,于是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与同伴交换玩具游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可以带最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的心愿,也避免了孩子因争抢玩具而吵架,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与人分享。

参考文献:

[1]张赛.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J]. 科技资讯,2008.

[2]王乃铭,钱峰. 学前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相关文章:

  • 索引序列
  •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论文3000
  • 大班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 幼儿园带好班级管理论文
  • 农村幼儿园班级管理论文
  • 幼儿园班级管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