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铀矿地质杂志网站

铀矿地质杂志网站

发布时间:

铀矿地质杂志网站

中职一年级(寒假)假期作业

全国写作教学示范学校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浙江省写作大赛优秀学校浙江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温州市“小文学家”基地学校温州市“小科学家”基地学校温州市“园丁杯”银奖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温州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学校温州市排球特色学校温州市航模特色学校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温州市海陆空模型培训基地知名校友黄钦康(曾用名黄沈奇、黄琪) 1932年农历十月二十出生在苍南金乡镇的河头; 1947年金乡小学毕业以后考取温州瓯海中学(现温州四中),1949年5月参加浙南游击队; 同年11月到市中(现温二中)读高中,之后,在温州地区文工团从事革命文艺宣传和小学美术教育工作; 1953年考入东北美专(鲁迅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就读期间受乌密风、李浴等教授指导; 1956年毕业分配到杭州杭丝联,师从楼紫朗、吴锦琛等丝绸图案设计名家,并从事丝绸图案的设计; 1957年要求到大西北工作,历任西安美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印花布图案展览。 孙万鹏 1940年4月16日出生于温州市区五马街一个裁缝家庭; 小学毕业于一小(现广场路小学),初、高中就读于温州四中; 1959年以全省农类高考总分第一名成绩录取浙农大植保系(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毕业后分配至浙江省农业厅工作; 1982年就读于中央党校,一年后回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农业厅长,全省最年轻的省农业厅干部; 1986年至1987挂职兼任黄岩县委书记。 一个偶然机会开始对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邓聚龙教授的灰数学之哲学研究; 1991年开始正式出版《表现学》、《灰色价值学》等五部灰学著作; 1992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七次灰色系统大会上,宣布孙万鹏为灰学理论创始人,并任全国灰色系统学术委员会主任。 至今,孙万鹏已公开出版著作20部、500多万字。国内已有100多所大学开了课。 陈燊 陈燊原籍瓯海仙岩下林,1921年7月19日出生温州大高桥; 年少时因种种原因,仅在高小和初中待过三四年; l952年考取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1956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至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苏俄文学的研究; 1985年他被评定为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1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他曾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苏联文学研究会等理事; 《文艺理论与批判》、《外国文学评论》等杂志编委,并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计划期间外国文学语言组成员等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他的主要学术成果,他说自己是“又少又多”,说“少”,是指他所撰写的论文约80万字(不包栝其他文章); 这些论文的数量、质量,在我们研究员中还是居于前列的;说“多”,是他所主编的两套丛书、特别是《费·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共达120来册,约4000万字。 张文立1935年出生于永嘉县永中镇(现龙湾区永中街道); 早年就读于温州瓯海中学(现温州四中); 1950年参加太顺县剿匪、土改等工作; 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史专业,1960年毕业留校,在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任教; “文革”期间下放江西劳动; 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职。 南延宗 1907年2月5日,出生于今乐清黄华镇南宅。 1922年,考上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今温州中学); 1925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地质系,受教于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建国后为中科院院士); 1931年,进入“中央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拜所长、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为师,成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员; 1936年,写成《地质图上火成岩花纹用法之商讨》; 1941年,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1942年,由于对中国地质矿产贡献重大,获得中国地质学会“赵亚曾纪念奖金”; 1943年,在广西钟山黄羌坪,第一次发现中国铀矿; 1946年,任重庆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 1948年,回乡任温州中学初中部主任,兼任瓯海中学教师; 1951年2月23日,因病逝世。 林冠夫 缘起:1999年,一次路过市区车站大道康宏大厦,曾看到大厦的墙面上镶嵌的是林冠夫题写的楼名,当时并不知道林冠夫何许人也,只觉得字写得文静有墨韵,颇具文人字的儒雅,心中一番惊喜,暗暗揣摩林先生可能是位满腹经纶的学者; 常言道:“字如其人”,书法确实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格、气度、学问、情趣,文人字向来为我所偏好,如同经年醉心品尝绿茶而对普洱茶怎么也激动不起来一样,平庸的书法家仿佛是我并不喜爱的普洱茶;后经打听,林先生原来是为红学专家,而且名气不小。 此后,我也就留意这位红学专家了。 陈学文 1934年8月出生在乐清市北白象镇莲池头村; 1945年考入瓯海中学(今温州四中); 1951年被选拔到青年团温州市委工作; 1953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读书; 1957年毕业分配到天津干校工作; 1959年调回温州四中任教; 就是在“文革”期间,他仍坚持学术研究不辍,潜心于明清史、中国经济史的探索; 1980年在中国社科院招考中,被录取后调到浙江社科院工作。 鲁剑光 1922年12月出生在温州,中学音乐教师; 从小喜爱音乐,抗战期间曾参加“温州青年歌队”用歌产宣传抗日; 1949年后,在小学当过音乐教师,后到温州四中任教,也教音乐;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深入民间,从群众口中挖掘民歌,并进行记谱,然后在学生中传唱,使《叮叮当》这首温州民歌走向社会;他搜集的温州民歌还有《河边问答》、《叮当叮当》和永嘉民歌《介呢做窠》等,如今均已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 1982年退休,现为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叶永烈 1940年出身于温州市区铁井栏一户殷实家庭; 初中毕业于瓯中(今温四中),高中就读于温州二中,1963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 11岁在《浙南日报》(《温州日报》前身)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l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而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将近一亿,这两个“亿”是他丰富的精神财富; 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张乘健(能受天磨真学者) 1944年夏历正月初一日凌晨子时出生于温州; 五岁就读于西郊小学,1985年于温州四中初中毕业,因“出身”问题不能继续升学,同年底参加工作; 先后在冶金厂、藤桥区供销社、市财政贸易办公室、市商业届、市供销社、市副食品公司、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小南路指挥部等单位工作; 1994年调入原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 赵超构 . 131926年自本校初中毕业 温州文成龙川(龙川原属瑞安)人,中国新闻泰斗、著名杂文家; 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等名作; 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 1926年自本校初中毕业。温州文成龙川(龙川原属瑞安)人,中国新闻泰斗、著名杂文家,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等名作。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 叶祥奎 年自本校高中毕业。温州龙湾人,中国唯一古龟鳖学专家、古生物专家,曾参与古龟鳖类命名和恐龙动物群研究工作,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脊椎动物话古今》等书,曾参编《辞海》、《大百科全书》。曾任中科院古脊椎所爬行动物研究室主任。王季思年起至20世纪40年代三度在我校任国文教师。温州永嘉人,著名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西厢五剧注》、《中国文学史》、《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等名作,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曾任民盟广东省副主委。夏承焘年在我校任国文教师。温州市区人,被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存有《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等经典巨著。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张肇骞年在我校任生化教师。温州龙湾人,中科院首批院士,北大教授,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分类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植物志?菊科》、《中国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等书。南延宗年在我校任英语、化学、数学教师。温州乐清人,中国铀矿的发现者,被誉为“我国铀矿地质的先驱”“中国铀矿之父”。梅冷生年在我校任国文教师。温州市区人,著名文史学者,被誉为温州地方文献的“守护神”,著有《馆藏古书目录》、《温州地方史资料》。曾任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市文管会副主任等职。游任逵年在我校任国文、历史教师。温州瑞安人,古代文学专家,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活字典”、“东瓯一代名师”。曾任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科主任。戴家祥年在我校任国文教师。温州瑞安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经学家,中国“金文研究第一人”,师从王国维,著有《墙盘铭文通释》、《金文大字典》等书。学校领导校长 :苏小平 副校长:蒋昭侠副校长 :叶德汉 校长助理:陈立钢校办主任:蒋为坚 副主任:蒋莉青政教处主任:林甲景 副主任:陈飞展教务处主任:陈克 副主任:潘略辉、卢华军总务处主任:叶晓敏工会主席:金海

原子能出版社暂无官网。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是中央一级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73年,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编辑委员会。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核科技与信息研究院,它的任务是编辑出版核领域的各类科学技术图书、期刊、教材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各类书籍和辞书。

出版社职位有图书编辑;电脑录入、排版;美术设计;电脑动画设计 ;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等(未取得行政许可的项目除外)

许可经营项目:出版核科学与核工程技术领域内有关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图书、教材;出版核工业教育、科技及宣传方面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中国核电》杂志;利用自有《中国核电》杂志发布广告(广告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

出版核科技图书涉及的专业有: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与受控核聚变、高能物理、核反应堆、核动力工程、核电子学、加速器、离子源技术、放射化学、辐射化学、核化工、核燃料、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铀同位素分离、铀矿地质、铀矿冶、核仪器仪表、核武器、辐射防护、放射医学,核医学、核农学、同位素生产与应用等。

近年来,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家和机构进行了出版合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非金属矿杂志网站

矿业不是核心期刊了,现在属于国家期刊的

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非金属矿信息研究室主要从事各种非金属矿国内外市场、技术及经济贸易等信息研究咨询服务,承接各种非金属矿国内外市场调研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及产品发展规划、企业技术改造及技术咨询服务以及专利、文献资料检索、代查、代译等服务。主持非金属矿情报信息网的工作,运营中国非金属矿信息网(),编辑出版《非金属矿开发与应用》杂志。

中国非金属矿信息网()是由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非金属矿信息研究室主办运营。该网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经过工商注册的非金属矿行业综合性网站。该网站作为全国非金属矿情报信息网和非金属矿信息研究室联系网员单位,是促进行业内交流和合作的窗口。中国非金属矿信息网站自开通以来,一直备受广大同仁的关注和好评。

网站主要开设行业资讯、国际动态、科技研发、价格信息、统计数据、供应信息、求购信息、文献资料、专利资料、专业书刊、非金属矿及相关制品标准、产品展示、矿物知识、相关行业等数十个栏目,网站日均浏览量达到3000次,网站的信息量和浏览量位于非金属矿同类网站前列。《非金属矿开发应用》杂志是我国非金属矿行业唯一的信息类杂志,主要开设政策法规、开发利用、综合信息、国外非金属矿、统计数据、市场动态、新产品、新技术、非金属矿价格、外企动向、文献与专利等栏目,该杂志深受非金属矿行业从事生产、科研管理等有关读者的好评。

非金属矿信息研究室每年组织1~2次非金属矿行业会议,为非金属矿行业搭建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促进非金属矿行业发展。这几年举办的主要会议有中国选矿技术交流大会、中国非金属矿技术与市场交流大会、中国白色工业矿物大会等。

地址:北京朝阳区管庄东里甲1号 邮编:100024

电话:、51164634 传真:

邮箱: 网址:

负责人:王文利(主任)

《非金属矿》杂志(刊号:ISSN 1000-8098;CN32-1144/TD),1978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建材技术期刊之一。由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

《非金属矿》主要报导国内外非金属矿以及建材原料矿产等开发利用、制品、选矿深加工、采矿以及当前行业管理、设备研制、市场等方面的有关论文,科技成果、生产经验、综合评述等;辟有试验研究、开发应用、选矿与深加工、采矿、各地非金属矿、环保工程、设备仪表、摩擦摩阻材料、国内外信息及动态等专栏。

《非金属矿》刊发的论文为美国SCI和CA、日本(科技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等国际知名检索刊物收录。

《非金属矿》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并发行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芬兰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999号 邮编:215004

电话: 传真:

邮箱: 负责人:江炳林(主编)

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工程中心之一,依托于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心拥有非金属矿行业国内一流的科研环境和专家队伍,现有教授级高工10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7人。在非金属矿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先进的选矿手段和检测能力。

中心设有环境矿物实验室、电子材料实验室、防水材料实验室、药用矿物材料实验室、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等6个专业实验室。建有膨润土无机凝胶中试线、干法提纯中试线、粘土加工中试线、超细粉碎中试线等7条中试线,配置有紫外线测试仪、生物培养箱、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粒度分析仪等先进的科研及检测设备。有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的理化检测中心,取得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设立了《非金属矿》杂志编辑部。

中心自组建以来在市场开拓、技术进步、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及“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在内的440多项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项目,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轻工、化工等10多个工业应用领域;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及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国家专利7项。中心不断深化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工程项目转化的系统化集成的工程化体系。

业务范围:

1)非金属矿深加工及制品的工艺技术研发、工程化试验。

2)非金属矿深加工关键装备研制、生产线设备、自动控制、在线检测集成研究。

3)非金属矿原料及深加工产品的物化检测。

4)生产技术、检测、管理人员的培训,及作为有关大学的教学研究基地,标准的起草与制定。

地址: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保卫路20号 邮编:215151

电话: 邮箱:

网址: 负责人:唐靖炎(中心主任)

铀矿地球化学研究论文范文

我国铀矿床分类一直以赋矿围岩为依据,已发现的铀矿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其中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无论是在矿床数量上还是在资源量上都占主导地位。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分类没有考虑成矿作用。就相山矿田铀矿床分类,本书沿用火山岩型铀矿术语。

火山岩型铀矿系指其成因和物质来源与火山作用及其产物有密切联系,并且以具有明显的热液蚀变和大多数矿体以脉型产出为主要特征。因而,火山岩型铀矿是一种热液脉型铀矿,在国内外一直是作为热液矿床(Hydrothermal deposit)进行研究的。

世界上目前有二十多个国家发现有火山岩型铀矿床,主要产于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覃慕陶等,2001)。火山岩型铀矿的研究成果表现在对其成因认识的不断深化,岩浆分异热液成矿说曾一度占统治地位,但随着资料的积累和成矿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岩浆分异热液成矿说并不能解释全部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因。随后,众多学者根据火山岩型铀矿存在矿岩时差、含矿火山盆地长时间内存在承压水动力系统、成矿溶液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等基本地质事实,结合典型火山岩型铀矿的观察和研究,相继提出了浅成低温热液改造成矿说、古脉状承压热水排泄区铀成矿说(李学礼等,2000)、双混合成矿说(Chen Zhaobo,1981)和碱交代作用成矿说(杜乐天,2001)。

国外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有:.里奇、.霍兰和U.彼得森(1976),他们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野外工作,对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的许多热液铀矿床特征进行了总结,以传统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认为包括火山岩型铀矿在内的热液铀矿床中的铀都是通过氧化溶液搬运的,并由六价铀还原成四价铀而沉淀成矿。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化学动力学实验已对这一认识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图加林诺夫(1977)以前苏联某火山洼地中的铀矿床为例,从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物学、热液蚀变、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研究,提出了如下基本论点:①成矿溶液是由渗流水沿顺层集水带潜入地下,并可能在陆相火山洼地下部层位与变质水或其他深层水混合而形成的;②火山洼地内水渗流时间长且有滞流性质,溶液成分中可能加入了大量岩浆活动的喷气物质,导致溶液与围岩发生剧烈反应;③复杂的岩性成分以及地层岩石的孔隙度和透水性各不相同,使溶液中富集包括铀在内的多种组分;④含铀溶液运移至减压区时,由于物理化学平衡受到破坏,因而发生成矿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基本论点突出的是外生水在火山洼地内对成矿物质的二次迁移,没有揭示火山作用与铀成矿间的本质联系。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火山岩型铀矿床有80%左右分布在华南铀成矿省(图)。已探明的火山岩型铀矿储量占我国铀矿总储量的1/4左右,火山岩型铀矿是我国主要铀矿床工业类型之一(覃慕陶等,2001)。

我国火山岩型铀矿近年来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有:覃慕陶等(2001)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地质构造环境为基础,对南岭地区花岗岩型和火山岩型铀矿开展了“构造-岩浆-成矿”三位一体的综合研究,探讨了成矿的地球化学过程、成矿机制,并指出花岗岩型铀矿主要是热液作用成矿,火山岩型铀矿以成岩作用成矿为主。杜乐天(2001)在对我国典型热液铀矿床实例解剖的基础上,进而将中国热液铀矿床与俄罗斯、美国、巴西、南非、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同类矿床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中国热液铀矿基本成矿规律和一般热液成矿学,对以往热液铀矿的有关成矿理论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中国乃至全球包括火山岩型铀矿在内的热液铀矿是碱交代作用形成的,形成矿床的热液来自幔汁(HACONS)。

图 中国铀成矿省、火山岩及火山岩型铀矿床分布示意图

矿床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了由矿源、流体运输到矿石沉淀聚集的过程(翟裕生,1996),铀成矿作用也不例外。火山岩型铀矿以往的研究多以成矿过程中的“聚”为重要对象,至于“源”何在?一直说不清楚,事实上,火山岩型铀矿床研究争论的焦点就是矿质、热液的来源。此外,成矿流体的演化、矿质的沉淀等,也见解不一。

综述火山岩型铀矿的研究,主要是以传统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围绕已经形成的矿床客观实体开展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等研究,属包括假说推断、唯空间定位、缺少系统演化及动力学过程分析的唯象学研究方法,将观察所得到的经验事实和大量的分析测试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和演绎,并形成唯象理论(Phenomenologfy)。审视目前国内外的地学研究大多还是在形成唯象理论的层次上,许多研究成果仅是较前人观察的地质事实及分析测试数据有所补充或更新,然而在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上缺乏创新,基本上只是在同一水平上多次重复,本质上还是徘徊于必然王国之中(於崇文,2003)。正因为如此,火山岩型铀矿研究仍然有许多问题说法不一。可见,火山岩型铀矿研究在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上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核工业290研究所、核工业北京铀矿地 质研究院等单位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并从区域上系统总结了产铀花岗岩的 地球化学特征(张祖还等,1991)。然而,上述研究大多侧重于大范围的区域性工作,或 是对产铀花岗岩铀矿化特征方面的研究,而很少针对某一具体的产铀岩体展开更加深入细 致的研究工作,因而对产铀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为 此,选择了南岭东段最为重要的产铀岩体——贵东复式岩体(图7-3)中的笋洞岩体, 开展了较为详细的年代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以便深入了解该产铀岩 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查明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贵东岩体位于南岭东段粤北地区,区域上属于南岭地区三条东西向岩浆岩带之一的花 山-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沙溪岩体、鲁溪岩体、下庄岩体、 笋洞岩体、龟尾山岩体和帽峰岩体等组成的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复式岩体(图7-3),出 露面积达1500km2。该岩体侵入的围岩在东北侧和东侧为寒武-奥陶系浅变质砂岩、板岩 及含炭板岩;在南侧主要为泥盆-石炭系砂岩、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围岩均有不同程 度的接触变质作用。笋洞岩体是贵东复式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露面积约90km2。 主要由中粒,次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局部见有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岩体范围内 NWW、NNE和NE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图7-4)。花岗岩呈花岗结构或似斑状结构, 组成矿物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白云母。以往研究认为,贵东复式岩体 属中-晚侏罗世岩浆活动产物(金景福,1984;王学成,1986;胡瑞忠等,1988)。但近 期高精度的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贵东复式岩体是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多次 岩浆活动产物(孙涛等,2003)。

1.形成时代

笋洞岩体以往尚未有人进行过年代学研究。为获得可靠的测年数据,从该岩体中335矿床KD-17坑道以西500m处,选择了新鲜的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全岩样品,由天 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实验室李惠民研究员采用当前比较可信的单颗粒锆石U -Pb同 位素稀释法测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分析结果见表7-6。

图7-3 贵东复式岩体地质图

图7-4 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中笋洞岩体地质略图(a)研究区位置示意图;(b)贵东岩体简图;(c)贵东复式岩体东部花岗岩及基性岩脉分布图

由表7-6所示,笋洞岩体中锆石的U-Pb表面年龄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序号1 和2锆石为长柱状透明自形晶,代表岩浆结晶锆石。它们(尤其是序号2)的三组表面年 龄相当一致,反映锆石自形成以来,对放射成因铅保持了封闭。考虑到238U和235U的半衰 期及其丰度存在差异,锆石中放射成因207Pb的丰度比放射成因206Pb的丰度约低20倍,使 前者的测量精度较差,导致207Pb/235U和207Pb/206Pb年龄值往往不能反映岩体形成的真实年龄。这表明,对于放射成因组分积累较少的年轻锆石来说,206Pb/238U年龄比207Pb/235U 和207Pb/206Pb年龄更能反映锆石的结晶时间(Composton,1992)。因此,序号1和2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Ma应代表锆石结晶年龄。序号3和4锆石颗 粒的表面年龄偏高,206Pb/238U年龄为223~289Ma,207Pb/235U年龄为236~318Ma,207Pb/206Pb 年龄为361~539Ma。它们为短柱状晶体,因此,表面年龄值的偏高可能同这两颗锆石内 部含有少量继承锆石核有关。本文取(±)Ma代表笋洞岩体的形成时代(图 7-5)。

表7-6 笋洞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

注:206Pb/204Pb已对实验空白(Pb=0÷050ng,U=)及稀释剂作了校正,其他比值中的铅同位素均为放 射成因同位素,括号内的数字为2σ绝对误差,(2)表示±(2σ)。

图7-5 笋洞岩体锆石U-Pb谐和图

利用激光探针ICPMS对贵东复式岩体中其他岩体所进行的系统单颗粒锆石U-Pb同 位素定年表明(徐夕生等,2003),贵东岩体是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多次岩浆侵入形成的 复式杂岩体,其中鲁溪岩体((239±5)Ma)、下庄岩体((±)Ma)是早中生 代花岗岩;隘子岩体((±)Ma)、司前岩体((151±11)Ma)是晚中生代花 岗岩。鲁溪岩体中的锆石颗粒,除一个样品(S013-54)表现为410~500Ma外,其余锆 石颗粒可分为年龄较老和较年轻(图7-6(a)(b))两组,但两组锆石在形貌上没有明 显的区别。下庄岩体的15颗锆石样品中,有2颗锆石表现为元古代的年龄(即S013-88 和S013-100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275Ma和2137Ma),有2颗锆石表现为古生代的年 龄(即S013-87和S013-112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27Ma和458Ma),这4颗锆石具 较复杂的内部结构或浑圆状核心(图7-6(c),(d)),表明它们是残留锆石或继承锆 石;其余11颗锆石样品的年龄较为一致。下庄岩体中1275~2137Ma残留锆石(图7-6(d))的发现,表明贵东花岗岩杂岩体的物质来源与华南元古宙陆壳基底有关(Xu Xish- eng et al.,2003)。详细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为研究贵东岩体的形成演化与构 造作用、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7-6 贵东复式岩体中代表性锆石颗粒背散射电子图像

2.主量元素特征

笋洞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具有如下特征(表7-7):(1)SiO2含量高,为%~ %(平均为%);(2)碱含量较高,K2O+Na2O=%~%(平均为 %);钾大于钠,K2O/Na2O=~(平均为);(3)铝饱和指数(A/CNK) 高,样品的A/CNK值基本上都大于(~,平均为,表7-7),属强过 铝花岗岩范畴;在ACF图中,数据点都位于斜长石-堇青石-黑云母组合范围内,相似 于S形花岗岩(图7-8)。在A/CNK-NK/A图解上,数据点都位于亚碱性过铝质区域内(图7-7(b));(4)在Frost et al.(2001)提出的SiO2-TFeO/(TFeO+MgO)(图7-7(c))和SiO2-(K2O+Na2O-CaO)(图7-7(d))图上,分别落在镁质花岗岩和碱钙 质花岗岩区,与过铝质淡花岗岩的分布区域一致;(5)CIPW标准矿物成分计算表明,所有 样品均出现刚玉分子,C值都大于1(%~%,表7-7),碱性长石含量高(Or+Ab=%~%),钙长石含量低(An=%~%);(6)FeO/(FeO+ MgO)比值较低,低于(~,平均为),与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肖庆辉等,2002)完全一致。

表7-7 笋洞岩体的主量元素(ωt%)、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10-6)分析结果

续表

注:LOI为烧失量;Total为总量;TFeO=FeO+×Fe2O3。

3.微量元素特征

笋洞岩体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和稀土元素Ce,Sm,Y,明显亏损Ba,Sr,P,Ti 和轻微亏损Nb,Ta,“峰” 和“谷” 区别明显(图7-8),属于典型的低Ba-Sr花岗岩, 相似于南岭东段强过铝花岗岩(孙涛等,2003)。Nb,Ta,Ti的亏损反映岩浆源区主要由 地壳物质组成,P的亏损可能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由表7-7可见,笋洞岩体 的Nb/Ta比值较低(~,平均为)。这表明,岩浆作用过程中Nb和Ta发生 过较明显的分馏,Nb趋向亏损而Ta相对富集。笋洞岩体的铀含量((~)× 10-6,平均为×10-6)比中国东部上地壳的平均值(×10-6,高山等,1999)高 5~12倍,从而可为区域内铀矿化的富集提供丰富的铀源。它的Rb/Sr比值(~, 平均为)和Rb/Nb=~(平均为)都明显高于中国东部(分别为 和,高山等,1999)和全球(分别为和,Taylor et al.,1985)上地壳的平均 值。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源自成熟度较高的陆壳物质。

图7-7 笋洞岩体的主要元素图解

4.稀土元素特征

由表7-7可知,笋洞岩体的稀土总量为(~)×10-6(平均为× 10-6),它稍低于火成岩的平均含量(290×10-6);LREE/HREE=~(平均为 ),(La/Yb)N=~(平均为),表明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之 间的分馏相对明显,配分曲线略呈右倾型(图7-9);(La/Sm)N值较高(~), 反映轻稀土的分馏相对明显;(Gd/Yb)N值较低(~),反映重稀土的分馏不明 显;Eu亏损明显,δEu =~(平均为)。

5.同位素特征

(1)氧同位素:如表7-8所示,笋洞岩体具有高的全岩δ18O值(‰~‰, 平均为‰),反映其源区是由富18O的地壳物质组成。但应当指出,全岩δ18O值的变 化已远远超出分析误差允许的范围(约‰)以及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的δ18O值 变化范围(<1‰~2‰,Muehlenbach et al.,1982),因而上述δ18O值的明显变化或者 反映岩体曾受到流体的作用,或者归因于岩体的源区具有不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本文认 为后一种可能性较大(讨论见Nd-Sr同位素部分)。

图7-8 笋洞岩体的微量元素蛛网图解(标准化所用MORB数据据Pearce,1983)

图7-9 笋洞岩体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标准化所用球粒陨石数据,Taylor et al.,1985)

表7-8 笋洞岩体的Nd-Sr同位素组成

注:Nd模式年龄采用二阶段模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

南岭东段中-新生代盆-山动力学及其铀成矿作用

(2)Nd-Sr同位素:笋洞岩体的εNd(t)值低,为~(平均为);(87Sr/86Sr)i值高,为~。在εNd(t)-t图上,数据点位于南岭地区前寒武 纪地壳Sm-Nd同位素演化区域内(图7-10(a));在εNd(t)-(87Sr/86Sr)i图上,数据 点都位于右下方第四象限内,与华南壳源型花岗岩(沈渭洲等,1999)的分布范围一致(图7-10(b));采用两阶段模式(陈江峰等,1999)计算的Nd模式年龄为1762~ 1933Ma(平均为1843Ma)。这些特征表明,笋洞岩体属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由古-中 元古代地壳组分经部分熔融形成的。

除了上述已指出的、笋洞岩体具有大的全岩δ18O值变化外,它的Nd,Sr同位素组成 同样变化明显:εNd(t)值的变化达ε单位,(87Sr/86Sr)i值的变化达,都已远 远超出分析误差允许的范围(εNd为ε单位,87Sr/86Sr为)。同一岩体中Nd,Sr 同位素组成显著变化的例子已不鲜见(陈江峰等,1992;DePaolo,1981;Michard-Vitrac et al.,1980;Juteau et al.,1984;Halliday,1984;Deniel et al.,1987;Krogstad et al.; 1996),并对此已提出不同的模式进行解释,如同化-分离结晶模式(DePaolo,1981; Halliday,1984)、壳-幔混合模式(Michard-Vitrac et al.,1980;陈江峰等,1992)、流 体作用模式(Juteau et al.,1984)和同位素初始不均一模式(Deniel et al.,1987;Krogs- tad et al.;1996)等。鉴于在εNd(t)-(87Sr/86Sr)i图上,笋洞岩体的数据点呈明显的水平 方向展布,十分类似于喜马拉雅地区Manaslu淡色花岗岩(图7-10(b)),因此,笋洞 岩体Nd,Sr,O同位素组成的明显变化很可能象Manaslu花岗岩(εNd(t)=~ ,(87Sr/86Sr)i=~,δ18O=‰~‰,Deniel et al.,1987) 那样,是由源区同位素组成的初始不均一性造成的。因为当这种具有不均一同位素组成的 源区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时,岩浆作用(包括熔融和对流混合等)并没有使这种不均一 消失,而是继承了源区同位素组成的不均一性(Deniel et al.,1987;Krogstad et al., 1996)。

图7-10 笋洞岩体的εNd(t)-t和εNd(t)-(87Sr/86Sr)i图

(3)Pb同位素:表7-9列出了笋洞岩体钾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由于钾长石不含铀 或铀含量极低,故测定的铅同位素组成即可代表岩体形成时的初始同位素组成。与上述 Nd,Sr,O同位素组成不同的是,笋洞岩体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均一,206Pb/204Pb=~ ,207Pb/204Pb=~,208Pb/204Pb=~。在铅构造模式图上, 数据点分布于造山带演化线上方(图7-11),相似于华南壳源型花岗岩(沈渭洲等, 1992;朱炳泉,1998),表明笋洞岩体的源区具有相对均一的铅同位素组成。

表7-9 笋洞岩体的Pb同位素组成

中国地质杂志官网

不容易投稿,具体还要看自己作品的质量。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媒体、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设有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该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求真、务实、创新、服务为办刊宗旨;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根本办刊方针,以“广纳百川、兼容并蓄”为根本办刊理念,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匿名送审制度、坚持双审通过录用制度、坚持专家审读制度;目标是努力办成有鲜明特色、有理论水平、有借鉴意义、有可读价值的学术刊物。历史:公元2000年创刊定位:多学科研究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内高端学术平台、广受学界尊敬的新锐文科学报使命:推动资源环境研究,打造绿色品牌学报方针:开放办刊,匿名双审排名: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第7位荣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期刊承诺:公平选稿,提供一流学术服务栏目:四大常设栏目——资源环境(下设“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资源法”子栏目)、管理与经济、新闻与传播、高等教育;不定期推出的重点栏目——生态美学、环境社会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政治学、玉文化、环境史等;团队:刘传红(主编)、冯伟莉、朱蓓、周振新、燕祥(按姓氏笔画为序)地址:430074中国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是李四光、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地质与勘探杂志官网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好像以前有段时间是EI,现在是核心

地质类核心期刊表 1. 地质论评 2. 地质学报 3. 地球科学 4. 地学前缘 5. 岩石学报 6. 沉积学报 7. 地球化学 8. 矿床地质 9. 地质科学 10. 第四纪研究 11. 地球学报 12. 矿物学报 13. 地质地球化学 14. 地质科技情报 15. 地质与勘探 16. 现代地质 17.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 地球科学进展 19. 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 20. 高校地质学报 2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2. 地层学杂志 23. 古生物学报 24. 矿物岩石 25.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6. 岩石矿物学杂志 2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 中国岩溶 《世界地质》季刊

1.地质与勘探

《地质与勘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推广和普及科技新成果,以刊载矿产地质、矿产资源评价、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地质勘探技术、商业地质经济、矿山环境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专业科...

主管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地质学会

快捷分类:地质矿业工程 工程科技I

出版发行:北京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0495-5331, 11-2043/P

创刊时间:1957年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双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本刊面向国、内外水文地质学科、工程地质学科以及环境地质学、农业地质学科研究,地质与环境工程建设、技术方法应...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快捷分类:地质地质学 基础科学

出版发行:北京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000-3665, 11-2202/P

创刊时间:1957  影响因子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 索引序列
  • 铀矿地质杂志网站
  • 非金属矿杂志网站
  • 铀矿地球化学研究论文范文
  • 中国地质杂志官网
  • 地质与勘探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