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晚报丨浅谈小班幼儿看图讲述活动组织新策略湖州抽屉09-29湖州市南太湖幼儿园 范正一看图讲述活动是我国幼儿园中最常见的一种讲述活动。看图讲述活动主要包括选择图片、出示图片、设置提问等内容。本研究以《小田鼠搬鸡蛋》为例对小班幼儿看图讲述活动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分析图片的适宜性、利用交互式课件的互动性和针对性设问三方面。一、分析图片的适宜性是开展看图讲述活动的奠基石基于小班幼儿看图讲述的年龄特点来分析图片选择的适宜性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基础。(一)图片的主题《小田鼠搬鸡蛋》主题内容是两只田鼠在蓝天绿地的背景下搬鸡蛋。小班幼儿的观察特点比较笼统,《小田鼠搬鸡蛋》的图画主题明确、线索单一,不容易在观察图片时被次要因素干扰。(二)图片的形象小班幼儿的观察只看较明显的部分,而不去看细致的部分,如他们能够直接看到蓝天、草地、两只田鼠和大鸡蛋,但是观察比较细致的眉毛和眼睛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利用交互式课件的优势,如电子放大镜的利用,帮助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三)图片的布局图片的布局可以分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如主体和环境,有利于讲故事时抓住重点、突出重点。小班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弱,观察较零散,一会儿看天空,一会儿看小田鼠,分不清楚哪些是主要的,需要详细描述的,哪些是次要的,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如让幼儿找到谁搬起了鸡蛋,怎么搬鸡蛋的,抓住主要内容。二、交互式课件的应用是幼儿理解图片内容的试验田交互式课件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图片动起来,调动幼儿感官,让幼儿既能看、又能听、还能说,强调幼儿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看图讲述活动一般以图幅或者PPT的形式呈现图片,幼儿看到的是静态图片。这样的形式局限幼儿的想象力,但是,在此基础上添加动画,让图片中的角色动起来,以田鼠第一人称的形式增加与幼儿的互动;或者将角色制作成手指玩偶,以舞台剧的形式让幼儿操作角色,趣味配音,帮助幼儿感知讲述对象,理解图片内容,顺利讲述故事情节。三、针对性设问是幼儿独立且有序讲述图片内容的试金石看图讲述教学过程中常常设置三类提问,即描述性设问、判断性设问和分析性设问。设问需要具备层次性。一方面针对图片内容。首先,提出描述性的问题,如“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对画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帮助幼儿构思。然后,提出分析性问题,如“你从哪里看出来小田鼠很开心?”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角色的细节部分。接着,提出想象性问题,如“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激发幼儿对后面情节的兴趣,让幼儿饶有兴趣地讲述联想到的情节。另一方面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活动中设计幼儿自主独立讲述环节,让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然后选择一名幼儿,他是大部分幼儿都能达到的讲述水平,让其在集体面前讲述的环节,设问“他讲的和你讲的哪里不一样?”让幼儿感知同伴或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显著的优势,继而在接下去的讲述中无意识地弱化问题。综上所述,幼儿对图片感兴趣,就会好奇接下来发生的情节;交互式课件的应用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颇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有针对性的提问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综合三方面才能实现生动有趣的看图讲述活动。
一、背景:欣赏教学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三大内容(绘画、手工、欣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绘画和手 工,忽视欣赏教学、特别是专题欣赏。即使进行欣赏,大多也是为欣赏而欣赏,并不把名画欣赏活动与绘画教 学结合起来。我们知道,高尚情操的培养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而欣赏又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那么如何有针对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欣赏内容,设计能为大班幼儿所接受的美术欣赏活动,逐层深入,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并让幼儿在学会感受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等方式表现表达出来,从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呢?这是我在组织幼儿欣赏活动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二、实施案例片断一:在刚开学不久的一次早操后带幼儿回班级的时候,我发现昊、羽、媛、华等好多个小朋友对着楼梯口的走廊上的壁画很感兴趣,他们围在一起指指点点的,讨论着什么,我就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他们正在为墙壁上的画像什么而争执着。为此,我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生成了这节欣赏活动《壁画》。然而在引导幼儿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关注的只是壁画中的图象像什么,他们有想说的欲望,但却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尝试着提醒他们:你看到了什么?但是,孩子们的回答已经成了惯性似的,他们还是照样很兴致勃勃地抢着说:老师,我看到这像星星,像月亮,像小船……这时候昊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看到了一块蛋糕,上面还有一格格的花纹,可好看了,看起来真香,我可想吃了。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地好,就抓住昊的话,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刚才关昊说得好不好听?为什么?这时候小朋友纷纷说开了:“他说得可像了。”“听昊一说,我好象是闻到了蛋糕的香味了呢。”于是,我趁机鼓励幼儿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像昊一样,说得很好听的呀?”这时候,孩子们的语言可丰富了起来了:“我看见了花瓣、蓝叶子、月亮,还有弯弯的小船……我看见毛毛虫从草地上探起了脑袋,瞧,这是它的眼睛呢,正在看着我们呢。我也看到了星星,它和月亮是好朋友,今天是月亮的生日,它想送一条叶子毛巾给月亮宝宝呢……”华:“我看见鲸鱼在高兴地和大海玩游戏呢。”“不对,不对,那是一艘帆船在大海上航行。”昊提出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那应该是山坡,你瞧,这儿还开出一朵朵的花呢。”“我还看见了小鸟。”“我看见一群海鸥在大海上飞,好象是在比赛谁飞得快谁飞得高呢。”……师:“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我喜欢这个太阳,因为它的颜色很鲜艳,有无颜六色的。”“我喜欢这个山坡,因为看起来整片都是绿绿的,感觉很舒服。”“老师,你看,这是蛋糕卷”。“这是孔雀的羽毛,好漂亮呢”。这是抽屉,我看到窗户了。分析:在欣赏活动中,要让孩子想说、欲说、有话题说,我觉得最好的内容应该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环境、所感兴趣的事物,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壁画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最初的审美角度,只是从简单的事物的外在形象入手,表达的方式也很简单,只是用简单地“像”或“不像”什么来感受作品。在经过引导之后,他们学会了展开想象,并用丰富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去感受美。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其实关注的只是作品当中的某个直观的细节部分,他们还并不会从整体上去感受作品,不会多角度地去体会作品中所蕴涵的美。这可能跟他们以前没有欣赏经验有直接的关系。措施:在下一阶段的欣赏活动中,我将采用一些名人名画,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感受,以丰富幼儿的欣赏经验,从多角度地去感受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老师本身也要多阅读相关的欣赏文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同时,我们还将把名画欣赏和幼儿的创作结合起来,避免为欣赏而欣赏。片段二:欣赏米罗的画就是欣赏抽象创作,在刚开始引导幼儿进行欣赏米罗的作品的时候,我极力尝试详细地讲解了米罗画中的点、线、面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及画面上主次的区分、明暗的处理等等,试图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抽象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欣赏。但后来我发现米罗原本生动的画面在我的解释下却变得僵硬起来了,我对孩子们的"疑问"也变得无从下手了。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起来,想着是不是可以尝试结合孩子们的兴趣联合名画欣赏,在活动区中投放一些与创造力有关的内容,于是我在区域中做了如下尝试:先让幼儿对一张似是而非的图案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猜测,做任意的想象;再让幼儿看一些抽象的图片,进行想象记录,最后还特别提供了画家米罗的作品让幼儿大胆想象、联想,我发现每个人看的与理解的都有所不同,就如孩子们自己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通往米罗世界的'密码'不同"!原来,每个孩子面对一幅抽象画作品,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孩子们的理解很简单,只是一个像人的鬼、一个蜘蛛超人,正如孩子们所说:"抽象画,就是我们看不懂的画。"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在欣赏米罗作品《人向鸟投一石子》时,面对作品中抽象的颜色与变形的形状,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本能与直觉,说道:“我感觉到是一个人在沙滩上走路!”“瞧!我看到了一张弓!”“我看到了一朵红花”“不,那是一团火呢!”“我看到了一条黑色的河流。” “我看到了一片小树林。”“我看见了一只兔子的尾巴,白白的。可能是躲在草丛里呢。”“不对,是它的脑袋呢,它刚要出洞去寻找食物呢。”……作品中变形、夸张的图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帮助了幼儿对色彩、线条、形状产生了美的感受与体验。而有的孩子则对一只大脚板上有只独眼情有独钟,说那是"妖怪"、"跛脚的人"、"一只眼睛的人", 有的则讲起整幅画的印象:"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甚至还有孩子说"一个鬼在沙滩上走,拿着鸡蛋在玩,突然发现一朵花,他准备摘下来戴在头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其他人的崭新、不同于自己的表述更是雀跃、欢笑,觉得欣赏的作品真是奇妙、有趣。分析:米罗画大部分是用抽象和变形的符号表达内心的感受,我发现让孩子接触抽象艺术,能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促进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展,让幼儿的绘画进入一种本质的崇高的审美精神境界。米罗大师的画的那种朦胧性和不确定性,给了幼儿想象以发挥的天地。这样的欣赏活动,是放飞幼儿想象的大好园地、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力手段。在欣赏后的创作活动中,孩子们照以往的具体概念形象的模仿去写生,从而变成注重作品点、线、面的变幻,用夸张的点、线、面、色块画出怪兽、变形的人、物,他们的每张作品都显地如此夸张、生动,仿佛都是大师的艺术精品。但是,在创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的绘画的表现手法相对比较单一,我想这跟孩子接触欣赏作品的体裁内容比较单一有关。措施:在下一个阶段,我将针对上述存在问题,选择与米罗创作风格有着明显差异的内容作为幼儿欣赏的内容,让幼儿进一步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欣赏,拓展孩子们想象和表现的空间,使得幼儿的审美感受的审美创造水平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片段三:在这次的欣赏活动中,我选择了与米罗完全不同风格的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这是一幅色彩鲜艳的作品,它给了幼儿一个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当作品一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孩子们马上欢呼了起来:“哟,好漂亮哟。”师:“你觉得哪儿漂亮?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幼:“我觉得湖面和天空的颜色很接近,它们都是蓝色的,但是,天空的颜色会浅一些,湖水的颜色深一些,湖水和天空中间用一座白色的长桥和一排绿色的树木把它们分隔开来,觉得特别清楚,也很漂亮。”幼:“我看见湖面上有白色的帆船,有赛龙舟,有正在吐烟的小客船,还有小游船。我最喜欢那只白色的小帆船,影子倒映在水中,就象是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翅膀,特别的美丽。”幼:“我看到了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特别的舒服。我也想躺在草地上去晒太阳。”虽然这幅画中作者并没有画出一个太阳出来,但画家通过这幅画的一种色彩、光线的明暗效果,给了幼儿视觉上的提示,我接着孩子的话,故作惊奇地问:“咦,我怎么没看到太阳呀?这是什么时候?”浩然很得意地说:“草地上右边的那部分光线特别的亮,是草绿色的,左边是暗暗的,是暗绿色的,所以我就知道有太阳呀。”淑贞说:“暗暗的地方是因为没有照到阳光,亮亮的地方,是因为太阳光直接照到上面去,我们当然就知道有太阳出来罗。”“老师,我觉得法国人的衣服跟我们穿的不一样,女人都穿着长到地上的裙子,很漂亮,我很喜欢。”这是女孩子们的感受。“男人和女人都喜欢戴帽子,撑着一把伞,他们的帽子都不一样,很好看。”“男人都喜欢拿拐杖,象绅士一样。”……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尽情地描述着自己的感受。他们就象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小鸟似的,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在引导幼儿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分析: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多媒体的有利条件,让幼儿在构思巧妙、画面精美、音乐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中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空间、透视、色彩、造型等。在幼儿充满创作激情、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鼓励幼儿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利用摄象机将幼儿的肢体语言拍摄下来,再让幼儿进行创作,并当场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多媒体把抽象变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幼儿参与欣赏活动。它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反思不足反思:1.从上面的欣赏教学实例可见,幼儿的学习欣赏活动是个由浅入深,由表面的东西再深入到内在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在较低的层次上让幼儿进行欣赏 ,先从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周围生活环境中选择欣赏素材,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然后再根据美术活动的要求和这一活动中所要学习的技能,选择多风格多形式的名家名画,如:色彩的鲜艳、不断的流动变化的“抽象派”的画风和色彩缤纷、直观形象的“点彩派”风格等,进行启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审美想象,让幼儿充分看够,提够问题,再引导他们深入下去,用自己的语言和创作的方式,充分表达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创作的构思,使他们既学习绘画技能又提高审美创造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感知作品→开展讨论→绘画创作。2.传统的欣赏活动,只是为着纯粹的欣赏,它忽略了怎样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使得欣赏失去了它实际的意义。所以,在欣赏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提供给幼儿以表现的空间,当他们在感受到美(画中有儿童生活经验中美好的,能使人愉快的事物或体验时,绝大多数儿童认为这些画是美的)和具有审美乐趣时 ,他们会产生一种绘画创作的热情。此时,我们可让孩子们在欣赏名画后再进行创作,使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幼儿从名画作品中获得的启迪可以拓展他们表现的空间,对他们的绘画创作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潜在的影响即表现为审美感受的审美创造水平的质的飞跃。3.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给予幼儿发挥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画家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更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的目标。存在不足: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欣赏活动之后,虽然孩子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他们在创作中,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创作的欣赏观点。从整体的构图和处理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欣赏活动中,发现还是有一部分的孩子还处在一种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上,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只有个别的幼儿学会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他们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孩子们在园一天的活动都是在老师的陪同下完成,面对一班的熊娃娃,老师们的压力可不小。为了保证孩子在园的安全及有条理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是前提,也从而使老师在快乐中工作。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常规要求; 不同班级区域创设不同。小班以娃娃家为主,主要培养孩子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大班幼儿以建构区为主,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合作能力。2)将活动的常规要求落实到实处 ; 当孩子发生矛盾时,要及时阻止。让孩子明白,要大家都遵守活动规则,才能开心地玩。3)活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常规 ;老师要善于发现活动的细节问题,并思考区域活动与区域常规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学习,孩子是否愿意遵守区域活动及原因。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要根据孩子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好区域活动记录,分析原因,从而制定有效果的措施来引导孩子。总之,区域活动是孩子探索学习,快乐成长的途径之一,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想要开展好区域活动,每个老师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幼儿园益智区论文(一):
通过益智区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摘要: 益智区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二、在操作中让幼儿感到快乐。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 益智区 有效的材料 动手操作能力 操作兴趣 感受快乐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可见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陈鹤琴先生也提倡"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是鼓励儿童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发展。
手部的小肌肉群也只有多活动才能变得更加灵活和精细。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获得知识能力的源泉。
所以激发幼儿对操作活动感兴趣,为幼儿的操作提供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去探索、动手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益智区就为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动手动脑的学习环境。
益智区是幼儿园的常规区域,可供幼儿动手操作,是一个着力于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益智区材料的有效投放不但影响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兴趣,也对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能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起到决定性因素。
一、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在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操作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足够丰富的前提下去探索、去发现。
每个孩子兴趣不同、能力也有所差异,只有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才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去操作,锻炼其善于动手能力。
幼儿天性好奇,提供有趣丰富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从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研究,这样的状态幼儿是轻松愉悦的,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探索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益智区材料投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能力和兴趣特点去投放材料。
材料投放不适宜,幼儿在区域中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去破坏玩具。
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随时调整材料的操作难度,突出材料的层次性。
提供材料的难易程度过低,幼儿摆弄几下就没了兴趣,根本谈不上探索。
材料的难易程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
只有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投放难易程度适宜的材料,幼儿才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在玩中去探索知识,懂得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逐步养成探索品质。
二、在操作中让幼儿感到快乐
充满魔力的益智区是幼儿展开智慧翅膀的天空,幼儿在操作、摆弄、摸索、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发现的喜悦。
经常会听到区域游戏中的小朋友高兴的说到:"我终于知道这个怎么玩啦!""我来告诉你这个应该怎么摆!"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材料中的奥秘,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新学期老师制作了《找找丢失的扑克牌》的玩具,投放的第一天老师就发现男孩子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
豆豆和石头经常两个人一起去操作,还小声的交流,在操作扑克牌的游戏中,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
受到喜爱的还有《水果对对碰》的游戏。
老师在孩子吃过果酱的小盒子里贴上各种水果的图案,然后扣在棋盘上让孩子找到两个一样的水果,谁找到的多谁就获胜。
在这个游戏里,孩子玩的特别投入,小心翼翼的翻开盒子,找到了相同的水果后开心的笑出声,满满的自豪感。
在快乐的气氛中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在激烈的围棋对弈中,孩子的智慧碰撞出火花。
在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孩子在益智区,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专心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得到了快乐。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为此,我们也经常通过家园联系栏和家长介绍我们益智区的特色和对幼儿能力提升的帮助。
从而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老师相一致。
在合适的条件下,老师还会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合作制作简单又有趣的益智区材料带来班里和小朋友共同探索分享。
孩子操作着自己制作的材料兴趣也更浓厚了。
[参考文献]幼儿教育
幼儿园益智区论文(二):
益智区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摘 要】
益智区区域活动是一种规则游戏,易于幼儿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自由自主投入到探索学习中,从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丰富多样的益智类材料,手、眼、脑并用,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发展,也会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因此益智区活动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索益智类游戏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益智区 区域活动 动手操作 能力 探索 规则
拼摆 自我学习 自我探索 自我发现 自我完善
在幼儿园中,我们把利用多种玩具材料来感知探索、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和智力的游戏称作益智类游戏。
在进行益智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按照区域游戏的基本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在对物体感知、辨别、排序、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丰富多样的材料,手、眼、脑并用,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才能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理的`满足。
益智区活动是一种规则游戏,易于幼儿接受,而且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自由自主投入到探索学习中,它可以调动起幼儿战胜困难,向自我挑战的勇气,发展他们的运算和推理能力,促进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它还可以满足幼儿好动手的需求,促进他们感官的灵敏和手指的灵活性,从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益智区活动内容有拼摆游戏、数学游戏、迷宫游戏、棋类游戏、民间益智游戏等,每一种益智区活动内容对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拼摆游戏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拼摆游戏是指提供各种形式的拼摆材料,幼儿在拼摆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来构建图形。
拼摆游戏一般分形体拼折组合和各种形式的拼图两类。
形体拼折组合一般是利用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积木进行创造性拼摆,如魔方、魔尺等。
幼儿会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组合出各式各样的造型,他们努力探索,其作品的丰富程度甚至会超过成人。
各种形式的拼图是将切割的零片拼图打乱顺序后,重新拼出一个完整的平面图像或者立体作品,如七巧板、拼图等,幼儿特别热衷于此类游戏,他们总是能根据细致的观察迅速组合画面,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则在若干次的拼、折、摆等技能中得以提高。
二、自制材料的数学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幼儿园来说"动手动脑"、"玩中学"这些字眼我们非常熟悉,这充分说明了给幼儿提供物质材料的重要性。
教师平时会在在益智区自制数学游戏操作材料,有感知等分、分类、排序、相邻数、数的分解组合等游戏。
感知等分游戏是指通过幼儿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的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感知不同形状的等分,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幼儿会观察不同形状的等分,通过动手尝试比较来完成操作活动;分类游戏是指把物体相同的特征,如颜色、形状、材质等,进行分类,这就需要幼儿手、眼协调一致地将各类珠子或者豆子分类取放于小盘中;排序游戏是指通过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等特征,或按规律进行排序。
这类游戏能够使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力和判断,从而进行准确的操作;相邻数、数的分解组合要求幼儿根据操作单内容完成操作活动,幼儿会在益智区活动中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丰富的自制材料,完成游戏内容,在享受成功能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数学游戏是益智区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游戏。
往往结合教学目标来设计,还有数字排序、数量的比较、数与量的对应、测量、数的分解和组合、数的加减等。
此类游戏都需要幼儿在观察认知的同时灵活操作,它可以帮助幼儿在形成数概念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迷宫游戏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迷宫游戏具体操作方法是提供详细的迷宫、图纸,按照操作方法,一步一步地顺利闯关,最终到达胜利的终点。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幼儿不停地、反复地尝试通往宫殿的道路,他们就是通过这种多次反复的操作行为,满足对游戏过程体验的需要,而这种满足又会变成新的行为动机,提高他们挑战更高难度游戏的积极性,幼儿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动手操作能力也逐渐发展。
四、棋类游戏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益智区的棋类游戏是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知识的一种操作活动。
棋类游戏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跳棋、五子棋、象棋、围棋、飞行棋、扑克牌等。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层次性的投放。
这类游戏多属于规则性的游戏,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在思考的同时往往需要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因此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以培养。
五、民间益智游戏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民间益智游戏是民间游戏的一种,这类游戏内容丰富多彩,易懂易学,一般是由小组合作进行的,每个游戏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需要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常见的民间益智游戏有翻花绳、挑冰棍儿棒等。
幼儿玩翻花绳游戏时需要手、眼、脑的协调一致,五指灵活钩绳、翻绳,玩挑冰棍儿棒游戏时需要仔细观察小棍的叠放方法,再选择角度去尝试,不去碰触附近的小棍,这需要幼儿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游戏才会顺利进行。
益智区活动主要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为主,它是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证明,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关系,人在动手时有关信息会从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是动脑的外观,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心灵,心灵手巧。
可见幼儿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幼儿在益智区的操作过程中智力就得到开发,最终达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幼儿教育
幼儿园益智区论文(三):
关于幼儿园益智区废旧材料的有效利用
内容摘要: 开展课题研究已经有一学期的时间了,我们在对益智区的观察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与经验,使我们对于"益智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教师指导"有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与认识,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我园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注重了对废旧材料的使用,针对不同年龄组幼儿特点,投放适合幼儿内在需求和年龄特点的废旧材料,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指南》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环境资源,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创设和谐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利用废旧材料发挥益智区其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 废旧材料 益智区 开发与利用
一、废旧材料为幼儿益智区创设空间氛围奠定了基础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艺术领域中也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1.给予新颖的刺激,为幼儿良好游戏奠定基础
《指南》中提到:幼儿游戏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2.给予吸引,为幼儿创设良好氛围
《指南》中提到:幼儿游戏场所形成和谐、温馨和心理氛围,使幼儿游戏感到轻松与愉快。
我们将墙面充分利用起来创设百迷宫就是利用废旧吸管和海绵垫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使幼儿更好的进入生活化的游戏状态。
3.材料投放有趣味性,使幼儿能专注游戏
我们都知道废旧材料具有探究性和操作性,例如大班的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参与一些探索性、操作性强的游戏。
幼儿的思维方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精细动作能力、观察力、专注力等方面能力发展欠佳,因此提供有一定难度、可变化的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
在投放的时候加入废旧材料的制作,如生活材料中牙膏盒、废纸箱、等等都是区角活动中的好材料,我们利用纸盒做了小孔成像,老鼠吃奶酪等材料,这些废旧物品取材方便、来源广泛,既丰富了操作的材料,又节约了开支。
这样更增加了幼儿和材料之间的熟悉度,为幼儿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我们还将废旧材料放在益智区的筐中,供大班幼儿自己尝试制作益智区材料。
二、废旧材料在益智活动中的合理利用
1.废旧材料的合理收集和整理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动功能灵活的生活中常见材料来支持幼儿活动的需要,要将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我们可能会利用各种桶类做钓鱼、穿孔、天平之类的材料,利用各种充值卡做数与数的材料,利用各种杯具制作电话,传声机类的游戏等等。
2.利用废旧材料创设益智区背景环境
(1)纸系列的材料运用:用纸卷成纸棒做壁挂;用纸卷成纸环做小蜗牛;用纸卷成长短不同的纸棒来插纸偶等。
(2)盒、筒、箱系列材料的运用:用纸箱做成拼图玩具、用小薯片盒做益智区操作材料、用大薯片筒做娃娃、插花、益智区玩具;用香烟盒做益智区操作材料。
(3)饮料瓶、油桶系列的运用:用饮料瓶做底座;用大小不同的饮料瓶做小班动手操作区的活动材料;装饰油桶并装满沙子,摆成小路让幼儿游戏;露露瓶捆在一起摆成小路、做成高跷供幼儿游戏;
(4)石头、贝壳、包装袋系列材料的运用:用石头、贝壳进行拼摆。
三、教师引导贯穿,为幼儿提供支撑
《指南》中提倡: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直接拿儿童熟悉的事物来作为教材、教具被认为更有利于促进儿童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发挥区域废旧材料的价值利于幼儿的参与。
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废旧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活动,创新好环境,创新活动教具,这样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幼儿成长的不竭源泉。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3年12月。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 年10 月9 日
3.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尽管我们都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的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如何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角活动呢?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注重:一、教师要提供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好玩的活动区材料教师在创设合理的活动区后,在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要理解活动的目标后在活动区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在“科学角”,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科学知识形象的玩具或者具体事物,最重要的是要给幼儿提供有趣的能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材料,像:多棱镜、木瓶堆放、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数学区”教师就可以多投放一些多变几何体、可操作性强的,矿泉水瓶盖、蚕豆、彩色小石子、冰糕棍、珠子等等。还可以给幼儿投放一些蒙氏数学操作学具,100以内的串珠、可以让幼儿分分合合,在操作中感知总数与分合数之间的关系,再配以数字卡片的操作,使幼儿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百以内数的真正含义,同时还对色彩加以了巩固。凡 是孩子们喜欢的,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了学习探索的兴趣。 二、谈谈在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任务 当幼儿开始活动时,教师的任务应该调整为观察幼儿的游戏需求,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指导。教师应该观察什么,可以采用哪些指导策略等问题是教师在活动前要有所考虑的。观察内容有:一是看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兴趣,材料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数量是否充足等等。二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当前幼儿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等。指导策略有: 1、以间接指导为主。 依靠材料为媒介进行指导。如:小班用勺喂食熟练了,可以把动物的口改小,也可以提供更平的勺子,还可以换用筷子夹软的、扁的材料等,激发新的探索热情。依靠问题为媒介进行指导。如教师要常用启发式、探寻式的问题引导孩子继续活动“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再放放看”等等,引导孩子更进一步的尝试探索。 2、以适时适度指导为宜。 适时是指什么时候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时、或发生纠纷问题时等困难的情况下,老师应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适度是指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三、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客观、宽松的评价由教师组织的评价活动可以有很多种,评价的时机也有所区别。教师引导幼儿参与评价,就能发挥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小班年龄段,对于活动的评价形式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评价活动可逐步增加幼儿的参与机会,增强幼儿评价中的生生活动。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及时的做好纪录和反思尤其重要。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另外,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在游戏中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和调整的记录才能体现观察和指导的价值,帮助教师不断发现区角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本地区特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展,更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爱心及责任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才能把幼儿园区角活动区活动生动有效的开展起来。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一、背景:欣赏教学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三大内容(绘画、手工、欣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绘画和手 工,忽视欣赏教学、特别是专题欣赏。即使进行欣赏,大多也是为欣赏而欣赏,并不把名画欣赏活动与绘画教 学结合起来。我们知道,高尚情操的培养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而欣赏又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那么如何有针对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欣赏内容,设计能为大班幼儿所接受的美术欣赏活动,逐层深入,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并让幼儿在学会感受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等方式表现表达出来,从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呢?这是我在组织幼儿欣赏活动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二、实施案例片断一:在刚开学不久的一次早操后带幼儿回班级的时候,我发现昊、羽、媛、华等好多个小朋友对着楼梯口的走廊上的壁画很感兴趣,他们围在一起指指点点的,讨论着什么,我就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他们正在为墙壁上的画像什么而争执着。为此,我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生成了这节欣赏活动《壁画》。然而在引导幼儿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关注的只是壁画中的图象像什么,他们有想说的欲望,但却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来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尝试着提醒他们:你看到了什么?但是,孩子们的回答已经成了惯性似的,他们还是照样很兴致勃勃地抢着说:老师,我看到这像星星,像月亮,像小船……这时候昊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看到了一块蛋糕,上面还有一格格的花纹,可好看了,看起来真香,我可想吃了。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地好,就抓住昊的话,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刚才关昊说得好不好听?为什么?这时候小朋友纷纷说开了:“他说得可像了。”“听昊一说,我好象是闻到了蛋糕的香味了呢。”于是,我趁机鼓励幼儿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像昊一样,说得很好听的呀?”这时候,孩子们的语言可丰富了起来了:“我看见了花瓣、蓝叶子、月亮,还有弯弯的小船……我看见毛毛虫从草地上探起了脑袋,瞧,这是它的眼睛呢,正在看着我们呢。我也看到了星星,它和月亮是好朋友,今天是月亮的生日,它想送一条叶子毛巾给月亮宝宝呢……”华:“我看见鲸鱼在高兴地和大海玩游戏呢。”“不对,不对,那是一艘帆船在大海上航行。”昊提出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那应该是山坡,你瞧,这儿还开出一朵朵的花呢。”“我还看见了小鸟。”“我看见一群海鸥在大海上飞,好象是在比赛谁飞得快谁飞得高呢。”……师:“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我喜欢这个太阳,因为它的颜色很鲜艳,有无颜六色的。”“我喜欢这个山坡,因为看起来整片都是绿绿的,感觉很舒服。”“老师,你看,这是蛋糕卷”。“这是孔雀的羽毛,好漂亮呢”。这是抽屉,我看到窗户了。分析:在欣赏活动中,要让孩子想说、欲说、有话题说,我觉得最好的内容应该是来自于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环境、所感兴趣的事物,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壁画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最初的审美角度,只是从简单的事物的外在形象入手,表达的方式也很简单,只是用简单地“像”或“不像”什么来感受作品。在经过引导之后,他们学会了展开想象,并用丰富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去感受美。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其实关注的只是作品当中的某个直观的细节部分,他们还并不会从整体上去感受作品,不会多角度地去体会作品中所蕴涵的美。这可能跟他们以前没有欣赏经验有直接的关系。措施:在下一阶段的欣赏活动中,我将采用一些名人名画,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感受,以丰富幼儿的欣赏经验,从多角度地去感受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老师本身也要多阅读相关的欣赏文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同时,我们还将把名画欣赏和幼儿的创作结合起来,避免为欣赏而欣赏。片段二:欣赏米罗的画就是欣赏抽象创作,在刚开始引导幼儿进行欣赏米罗的作品的时候,我极力尝试详细地讲解了米罗画中的点、线、面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及画面上主次的区分、明暗的处理等等,试图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抽象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欣赏。但后来我发现米罗原本生动的画面在我的解释下却变得僵硬起来了,我对孩子们的"疑问"也变得无从下手了。于是,我就开始思考起来,想着是不是可以尝试结合孩子们的兴趣联合名画欣赏,在活动区中投放一些与创造力有关的内容,于是我在区域中做了如下尝试:先让幼儿对一张似是而非的图案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察、猜测,做任意的想象;再让幼儿看一些抽象的图片,进行想象记录,最后还特别提供了画家米罗的作品让幼儿大胆想象、联想,我发现每个人看的与理解的都有所不同,就如孩子们自己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通往米罗世界的'密码'不同"!原来,每个孩子面对一幅抽象画作品,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孩子们的理解很简单,只是一个像人的鬼、一个蜘蛛超人,正如孩子们所说:"抽象画,就是我们看不懂的画。"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在欣赏米罗作品《人向鸟投一石子》时,面对作品中抽象的颜色与变形的形状,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本能与直觉,说道:“我感觉到是一个人在沙滩上走路!”“瞧!我看到了一张弓!”“我看到了一朵红花”“不,那是一团火呢!”“我看到了一条黑色的河流。” “我看到了一片小树林。”“我看见了一只兔子的尾巴,白白的。可能是躲在草丛里呢。”“不对,是它的脑袋呢,它刚要出洞去寻找食物呢。”……作品中变形、夸张的图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帮助了幼儿对色彩、线条、形状产生了美的感受与体验。而有的孩子则对一只大脚板上有只独眼情有独钟,说那是"妖怪"、"跛脚的人"、"一只眼睛的人", 有的则讲起整幅画的印象:"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甚至还有孩子说"一个鬼在沙滩上走,拿着鸡蛋在玩,突然发现一朵花,他准备摘下来戴在头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其他人的崭新、不同于自己的表述更是雀跃、欢笑,觉得欣赏的作品真是奇妙、有趣。分析:米罗画大部分是用抽象和变形的符号表达内心的感受,我发现让孩子接触抽象艺术,能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促进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展,让幼儿的绘画进入一种本质的崇高的审美精神境界。米罗大师的画的那种朦胧性和不确定性,给了幼儿想象以发挥的天地。这样的欣赏活动,是放飞幼儿想象的大好园地、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力手段。在欣赏后的创作活动中,孩子们照以往的具体概念形象的模仿去写生,从而变成注重作品点、线、面的变幻,用夸张的点、线、面、色块画出怪兽、变形的人、物,他们的每张作品都显地如此夸张、生动,仿佛都是大师的艺术精品。但是,在创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的绘画的表现手法相对比较单一,我想这跟孩子接触欣赏作品的体裁内容比较单一有关。措施:在下一个阶段,我将针对上述存在问题,选择与米罗创作风格有着明显差异的内容作为幼儿欣赏的内容,让幼儿进一步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欣赏,拓展孩子们想象和表现的空间,使得幼儿的审美感受的审美创造水平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片段三:在这次的欣赏活动中,我选择了与米罗完全不同风格的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这是一幅色彩鲜艳的作品,它给了幼儿一个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当作品一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孩子们马上欢呼了起来:“哟,好漂亮哟。”师:“你觉得哪儿漂亮?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幼:“我觉得湖面和天空的颜色很接近,它们都是蓝色的,但是,天空的颜色会浅一些,湖水的颜色深一些,湖水和天空中间用一座白色的长桥和一排绿色的树木把它们分隔开来,觉得特别清楚,也很漂亮。”幼:“我看见湖面上有白色的帆船,有赛龙舟,有正在吐烟的小客船,还有小游船。我最喜欢那只白色的小帆船,影子倒映在水中,就象是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翅膀,特别的美丽。”幼:“我看到了阳光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特别的舒服。我也想躺在草地上去晒太阳。”虽然这幅画中作者并没有画出一个太阳出来,但画家通过这幅画的一种色彩、光线的明暗效果,给了幼儿视觉上的提示,我接着孩子的话,故作惊奇地问:“咦,我怎么没看到太阳呀?这是什么时候?”浩然很得意地说:“草地上右边的那部分光线特别的亮,是草绿色的,左边是暗暗的,是暗绿色的,所以我就知道有太阳呀。”淑贞说:“暗暗的地方是因为没有照到阳光,亮亮的地方,是因为太阳光直接照到上面去,我们当然就知道有太阳出来罗。”“老师,我觉得法国人的衣服跟我们穿的不一样,女人都穿着长到地上的裙子,很漂亮,我很喜欢。”这是女孩子们的感受。“男人和女人都喜欢戴帽子,撑着一把伞,他们的帽子都不一样,很好看。”“男人都喜欢拿拐杖,象绅士一样。”……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尽情地描述着自己的感受。他们就象是一群不知疲倦的小鸟似的,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在引导幼儿分析这幅画的构图时,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许多的对比关系:大的人在前面、小的人在后面,近的人明显、远的人模糊,明暗的对比,(人物)高矮的对比,多少的对比(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人少),粗细对比,胖瘦对比,直线(地平线)与曲线(河岸线)的对比,绿色和红色的对比……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真令我叹服!分析: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多媒体的有利条件,让幼儿在构思巧妙、画面精美、音乐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中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空间、透视、色彩、造型等。在幼儿充满创作激情、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鼓励幼儿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利用摄象机将幼儿的肢体语言拍摄下来,再让幼儿进行创作,并当场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多媒体把抽象变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幼儿参与欣赏活动。它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反思不足反思:1.从上面的欣赏教学实例可见,幼儿的学习欣赏活动是个由浅入深,由表面的东西再深入到内在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在较低的层次上让幼儿进行欣赏 ,先从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周围生活环境中选择欣赏素材,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然后再根据美术活动的要求和这一活动中所要学习的技能,选择多风格多形式的名家名画,如:色彩的鲜艳、不断的流动变化的“抽象派”的画风和色彩缤纷、直观形象的“点彩派”风格等,进行启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审美想象,让幼儿充分看够,提够问题,再引导他们深入下去,用自己的语言和创作的方式,充分表达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创作的构思,使他们既学习绘画技能又提高审美创造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整个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感知作品→开展讨论→绘画创作。2.传统的欣赏活动,只是为着纯粹的欣赏,它忽略了怎样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使得欣赏失去了它实际的意义。所以,在欣赏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提供给幼儿以表现的空间,当他们在感受到美(画中有儿童生活经验中美好的,能使人愉快的事物或体验时,绝大多数儿童认为这些画是美的)和具有审美乐趣时 ,他们会产生一种绘画创作的热情。此时,我们可让孩子们在欣赏名画后再进行创作,使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幼儿从名画作品中获得的启迪可以拓展他们表现的空间,对他们的绘画创作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潜在的影响即表现为审美感受的审美创造水平的质的飞跃。3.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给予幼儿发挥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画家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更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他们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的目标。存在不足: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欣赏活动之后,虽然孩子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他们在创作中,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创作的欣赏观点。从整体的构图和处理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欣赏活动中,发现还是有一部分的孩子还处在一种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上,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只有个别的幼儿学会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他们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我在以后的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兴趣1.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在展示墙上,贴上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让幼儿欣赏,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这些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围在四周赞叹时我趁机引导幼儿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并把自己剪的作品向幼儿展示,让幼儿拿在手中观察。通过对实物的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开设了剪纸区角游戏,在剪纸区里投放有关剪纸的图书,让幼儿随时翻阅。并投放了一些彩纸、剪刀,让幼儿试着玩一玩、剪一剪,这样孩子们对剪纸的兴趣更加高涨了。2.注重为幼儿创设带有艺术意味的剪纸环境。为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的参与,将幼儿和教师的剪纸作品布置装饰活动室,鼓励幼儿用各种形象组合粘贴成剪纸画,贴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充分欣赏剪纸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努力创设一个符合农村特点、有童趣、有剪纸特征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剪纸活动的愿望。二、从观察入手,学习剪纸1.以观察为基础,让幼儿自由表现。如在进行剪纸活动《苹果》时,我们先找来实物苹果,让幼儿仔细观察。先观察苹果的外轮廓,再观察苹果的细节部分,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掌握了苹果的外形特征,因此,在实际操作时能很快地剪出来。2.生活中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除了在活动中要学会观察,还应更多地在生活中学会随机观察。如外出活动时,观察花草、树木、行人、小鸟、动物、小朋友游戏场面等等,为幼儿进行剪纸积累素材。3.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如在剪纸活动《兔子》时,幼儿对兔子不是很熟悉,我们就找来各种有关兔子的图片,让幼儿欣赏、观察,以了解兔子的主要特征。三、剪纸教学的步骤怎样教幼儿剪纸?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1.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比较适合目测剪。目测剪即凭借想象直接把纸剪出一定形状。目测剪没什么要求,幼儿可随意剪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练习使用剪刀。2.当幼儿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沿线剪。即按照纸上画好的图形轮廓剪,沿线剪主要练技能,要求手眼协调,剪刀沿着物体轮廓剪,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3.最后学习折叠剪。就是将纸折叠一次或几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学习折叠剪时,应注意折叠的层次不能太多,纸张不能太厚,否则幼儿的手腕力量不够,剪不开;其次,注意图案的连接点不能剪断。四、剪纸教学的方法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目测剪直线,便可设计为“学做小厨师”,要求幼儿把方形纸剪成细长的面条,比比哪位小厨师的面条做得好;沿线剪圆形,便可设计为“削苹果”,比比谁的苹果皮削得长等。2.剪纸与绘画、粘贴相接合,丰富作品。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地表现物体。如:剪猫头鹰的细小部分——猫头鹰的眼睛、身上的羽毛,幼儿很难剪出,可指导幼儿用笔画出。3.幼儿剪出一个图形时,教师鼓励幼儿随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点什么。大班幼儿剪的图形比较逼真、形象,再在这些图形上添上几剪刀,显得更加惟妙惟肖。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阳剪出嘴巴,就会表达感情。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4.剪纸作品可用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剪的面条、服装,可以玩开点心店、商店的游戏;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节日装饰;剪的雪花可以布置成主题墙饰——美丽的冬天。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更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也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大多天性喜欢玩弄剪刀喜欢剪纸,在剪纸活动中,他们通过眼、手、脑的协调动作,可获得极大的兴趣与满足。眼、手、脑得到锻炼的同时,又对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在剪贴、折剪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颜色的彩纸、剪刀,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性能、功用的了解、熟悉,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在剪纸活动中给了幼儿一个发展思维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这样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践证明,剪纸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剪纸教学心得篇一: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剪纸以它的独特风格,优美形象,表现出了群众的审美 爱好 。一把剪刀,几张彩纸,美好的生活理想可尽融其中。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 句子 ,体现出了当时剪纸艺术的鼎盛。
我活动中心设置剪纸课的宗旨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我的 创意手工 ——剪纸教学已开展一个月了,通过这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剪纸课绝非容易的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对称剪纸”从简单的图形开始学习,使学生逐步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选纸—— 折纸 ——勾图——剪纸——粘贴,一节课完成一件作品来。可是,第一节课我就大失所望,没有一个学生能独立完成作品。原因很多,年级的不同,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存在差异,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有绘画基础,甚至有些学生连剪刀都不会使用。针对这些问题,我马上重新设计教学,把重点放在绘画和剪纸技法上,一个一个的辅导勾图,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剪刀,对那些遇到困难就放弃的学生,我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虽然我年纪大,体力差,当我看到孩子在我的耐心辅导下,一个一个稚嫩的作品诞生,我非常欣慰和自豪。
虽然孩子们的作品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在美术专业方面不断学习和提高。在绘画和剪纸的技法上加强辅导,使他们尽快在一个起跑线上。
借用著名 教育 家魏书生先生的一句话做为结束语: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宏大的世界,去研究他,开发他,塑造他,描绘他,这样你才会发现,一名教师的工作真是苦中有乐,其乐无穷。我愿意用余生教会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他们的幸福人生!
剪纸教学心得篇二: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传统的民间技艺,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我班把剪纸活动作为班级特色来进行研究,是因为剪纸既能培养幼儿动作及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 想象力 、创作力的形成,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通过剪纸学习活动,把剪纸作为表达美,传递美,创造美的表现形式,从而起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作用,剪纸活动还适合于个别化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发展,真正体现出针对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儿童 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现在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剪纸活动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大有益处,因此,我在班级特色教育中开展了剪纸活动。
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想、去动脑、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那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呢?
由于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氛围,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我便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了一幅典型的剪纸画,在窗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而天花板坠的是幼儿自己动手做的花链;平时,经常带领幼儿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窗花”有圆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发动幼儿收集了这些“喜”字和窗花,带来后相互交流分享,他们纷纷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于是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剪纸虽然是以幼儿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幼儿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剪纸活动中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些必要的准备。
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必要的物质准备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宣纸、颜料、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染纸图案,经精心折叠后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剪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的配置和对种.种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在剪纸活动中,我还经常鼓励幼儿拼贴和老师范例不一样的作品。如在练习剪三角形、正方形时,当幼儿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能拼成小房子后,还应激发并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新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要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你剪的这个窗花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由于我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 经验 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生活,来源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在剪纸的教学中,我先教幼儿剪直线和曲线,练习最基本的线条。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他们学习剪简单的图形,从圆形开始。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过两个学期,孩子们就掌握了对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等一些基本 方法 。到了大班,就要让幼儿掌握剪纸过程中比较讲究阴阳对比,折法上讲究对折,多折和平面剪。通过一段时间的折剪,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三年来,我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孩子们剪纸活动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练出了一双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同时我还发现,剪纸还能促进幼儿多种智慧潜能的开发,尤其是想象力、创作力,为幼儿具有创新意识打下基础,具体表现为:
幼儿剪纸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幼儿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让幼儿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础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物体进行剪纸,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所选择的,则必然会抱着认真的态度去主动地探索,克服一定的困难去完成,每当完成一件作品时,他们就感到十分高兴,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的剪纸增添了内驱力。
幼儿剪纸就是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一个系列的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剪出各种不同的 其它 物体,每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幼儿经过多次实践,反复推敲才能成功,这就要求幼儿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力。
在剪纸过程中,也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他们明白做事必须按顺序进行。
一般的剪纸活动,我们大多以孩子个人动手剪纸为主,但在创作过程中,以五六个孩子为一组同进行集体创作剪,在活动前让每个幼儿都参加讨论、研究,再进行合作剪,效果则更佳。如在分组前,让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让他去请几位小朋友,然后老师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在剪纸活动中再适宜地指导他们进行自由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并协调地布置画面。虽然在前几次发现孩子们不遵守规则,剪贴出来的作品也杂乱无章,但几次下来以后,孩子们也喜欢与同伴合作了。综上所述,足以证明剪纸活动对于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觉得剪纸艺术是一门艺术,让幼儿了解我国民族 文化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总之,幼儿剪纸艺术是一项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探讨和研究方面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只有找到剪纸艺术与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来传授剪纸艺术知识和技能,使剪纸教育穿越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
剪纸教学心得篇三:
中国的习俗,结婚门前贴双“喜”字窗花,家家如此,甚至有些少数民族也因循此习俗。有很多人,还把双“喜”字格外精心装扮一下,有的红底金字,有的在双“喜”字旁边配以鸳鸯戏水等花样,喜气洋洋。可是,在正式的字盘中没有它,查遍《辞海》,也无踪影。
在民间,相传宋朝时,王安石进京赶考,路一个门楼,上帖着一张告示:“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原来是一位员外为其独生女招婿,对出下联者,便将其女许配于他。许多人围着,无一以对。
王安石走上前去看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好对,好对”。仆人听了马上说:“请你稍候片刻,我去察报我家员外。”王安石赶路心切,没等仆人回来便径自走了。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考官指着厅外旗杆上的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命他应对。王安石心中豁然一亮,顺口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考官大为喜悦。
回去时又经过那个门楼,见许多人还围在那里。仆人见他来了,拉着就走,员外吩咐家人拿出笔砚,要他写出来,王安石顺手一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员外惊喜不已。
剪纸教学心得3篇精选相关 文章 :
★ 剪纸教学心得3篇
★ 教学心得交流3篇
★ 精选十篇的学校教学工作心得体会合集
★ 关于精选教学心得体会感悟
★ 教学心得论文3篇
★ 授课心得体会精选3篇
★ 教育教学方法心得体会精选3篇
★ 关于剪纸的作文精选5篇
★ 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3篇
★ 老师线上教学心得总结10篇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摘要: 幼儿园可以把绳子作为开展 游戏 教学的基本的 游戏 活动材料,要在 游戏 教学中把绳子变化性强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因此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绳类活动,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多样化的 游戏 学习的需要,进而可以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类 游戏 教学活动中。
绳类活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更加富有创造性发展和优化教学行为的平台,从而促使幼儿园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绳类运动具有成本低质量高的优势,能让幼儿在各类绳类活动中充分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能让幼儿在各类绳类活动中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同时还能有效的刺激幼儿园师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幼儿园;绳类活动; 游戏 化
游戏 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深入地挖掘和充分地发挥 游戏 教学的优势,以此来达到刺激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只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新和改进幼儿 游戏 活动的材料、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才能达到提高幼儿园教学实效的目的。
绳类 游戏 能很好地满足幼儿 游戏 教学的需求,幼儿在进行绳类 游戏 活动的时候可以自主选择活动的地点。
自己决定绳类 游戏 活动的内容,这样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儿参与 游戏 教学的兴趣,也能促使幼儿小组活动的延伸,最终达到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求的目的。
一、幼儿园要组织多样化的绳类 游戏 活动
幼儿园组织多样化的绳类活动 游戏 能达到进一步提高幼儿智能开发、进一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幼儿心理品质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年龄、身心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断的创新绳类 游戏 活动以此来满足幼儿不同的 游戏 需求和兴趣爱好[1]。
因此,幼儿园要组织多样化的 游戏 活动,不仅要从幼儿对 游戏 不同需求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 游戏 教学中得到快乐,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 健康 、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绳类 游戏 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可以利用绳类设计需要动手的 游戏 活动,可以给幼儿一些毛线,让他们自己动手用绳子做出自己想象的形状和事物。
通过这类的绳类活动 游戏 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有些幼儿园中班的幼儿还能使用绳子进行拔河比赛和跳绳 游戏 ,这样不仅能很好地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幼儿参与 游戏 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需要充分的满足幼儿对 游戏 的不同需求,只有充分的满足了幼儿的 游戏 需求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在 游戏 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绳类 游戏 活动的时候,要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合理设计和组织 游戏 教学,合理的组织多样化的绳类活动,让幼儿能在积极参与 游戏 教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2]。
二、幼儿园要创设绳类 游戏 情境
幼儿园可以利用 游戏 教学情境来对幼儿参与绳类活动 游戏 的兴趣进行刺激和激发,可以让幼儿对动画或童话中的角色展开创造性地模仿,这个时候幼儿会对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模仿,并会对角色所使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创造性的仿制。
这样不仅能促使角色扮演 游戏 顺利并成功地进行,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幼儿快速 健康 成长的教学目的。
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绳类活动 游戏 的时候可以使用情境设置、角色扮演的方式,这样能有效的提高 游戏 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3]。
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绳类活动 游戏 情境的时候要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绳类材料的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情节导入来对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进行调动和激发。
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要不断的、深入地 探索 各种绳类材料的不同玩法,并利用情境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幼儿的 情感 ,另一方面能对幼儿的智力、想象力进行不断的开发[4]。
例如:幼儿园中班的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踩小蛇》的活动,幼儿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对幼儿进行引导:“有没有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去那边捉小蛇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利用绳子设计各种难关。
幼儿园教师可以使用长麻绳摆出曲线或直线让幼儿把它假想成小水沟,让幼儿跳跃过去,这样能锻炼幼儿跳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绳子搭建高低不同的山洞,让幼儿钻过去,这样能锻炼幼儿钻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抖动绳子,让幼儿踩绳子,这样能锻炼幼儿踩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绳类活动 游戏 ,一方面能对幼儿的动作技能进行不断的锻炼,同时还培养和提高了幼儿头脑与手脚的协调能力。
踩绳子是这个绳类活动 游戏 的后续部分,同时也是这个绳类 游戏 情境创设的高潮部分,在踩绳子环节,幼儿达到了最大的兴奋点和最大的运动量。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幼儿教师会发现如果能科学合理地把 游戏 情境的设置与 游戏 材料结合起来进行 游戏 教学,不仅能让幼儿在愉快的 游戏 教学氛围中不断的锻炼身体机能,同时还能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
结束语:
幼儿园的幼儿具有生性好动的特点,因此幼儿园教学的基本载体是各类 游戏 。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绳类 游戏 创设各种富有特色的 游戏 教学情境
绳类 游戏 具有“一绳多用”“一物多玩”的特色,能很好地满足幼儿多样化 游戏 教学需求,能让幼儿乐于参与 游戏 教学活动,能让幼儿在绳类活动 游戏 中不断的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能不断的刺激幼儿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 游戏 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出绳类材料的优势,不断的利用绳类材料创新 游戏 活动,不断的创设绳类活动 游戏 的教学情境,从而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绳类活动 游戏 中得到快乐。
进而达到刺激幼儿参与 游戏 教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目的,让幼儿能都在绳类活动 游戏 中不仅提升了身体素质,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想象能力等,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成菊. 浅谈幼儿园 游戏 化活动课的设计[J]. 文理导航, 2020, (11):96-96.
[2]吴海辉. 幼儿园绳类 游戏 的开展 探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 (11):66-67.
[3]欧茜. 幼儿园跳绳活动 游戏 化教学初探[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2):1-1.
[4]严琳. 《指南》引领下大班幼儿跳绳活动新思考[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9):38-39.
摘要: 花样跳绳是属于一项带有表演性的运动项目,因花样跳绳与传统跳绳相比,更具 游戏 性与 娱乐 性,其中包含多人跳、双人跳等多种活动玩法,深受幼儿喜爱,可以充分锻炼幼儿体能、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幼儿园大班之中开展花样跳绳的策略,从而保证幼儿 健康 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 花样跳绳 教学方法
1.开展花样跳绳的意义
对大班幼儿开展花样跳绳活动,可以充分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其身体素质,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在花样跳绳开展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手脚的协调性完成活动,以此锻炼幼儿身体,丰富幼儿 体育 活动。
幼儿园教师应鼓励幼儿多参与花样跳绳活动,培养其成就感,提高幼儿进行花样跳绳的信心。
2.开展花样跳绳遵循的原则
将快乐、 健康 放在第一位
让大班幼儿进行花样跳绳,意在让幼儿愉悦地参与跳绳活动,其教学过程应具备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学策略应具备趣味性与 娱乐 性,教学内容应具备 游戏 性与自觉性。
快乐 健康 的学习氛围十分适合大班幼儿开展跳绳活动,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策略与手段让幼儿在愉悦之中锻炼,在轻松的氛围之中提高体质。
花样跳绳活动可以将幼儿身体锻炼与快乐 游戏 有效融合,打造幼儿强壮的体魄。
遵循兴趣先导原则
花样跳绳活动的动作十分丰富,其主要是由身体姿势、脚步、手臂以及摇绳的变化等构成。
大班幼儿自身理解力较弱,教师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帮助其进行深入掌握与理解,教学策略要保证形象活泼且生动,保证其具备形象思维,充分激发幼儿感知。
花样跳绳可以通过多种动作进行叠加从而变换多种花样,幼儿园教师需要注意大班幼儿的细微进步,充分肯定并鼓励幼儿的动作,充分激发与培养其对花样跳绳活动的热情,促使其努力运动。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激发幼儿多种感官一同感知花样跳绳动作,让幼儿积极进行模仿。
3.开展花样跳绳的教学方法
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对大班幼儿进行教学时,如若想要幼儿真心接受花样跳绳运动项目,就必须吸引幼儿学习目光,使其具备参与花样跳绳的动力。
因此在花样跳绳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幼儿兴趣,可以在课堂之中为幼儿播放关于花样跳绳的各类视频。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幼儿学习目光,保证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与此同时,视频的播放可以充分刺激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促使其对花样跳绳活动产生好奇,从而为花样跳绳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当幼儿园教师进行花样跳绳时,可以为幼儿在课堂之中播放一些带有花样跳绳活动的比赛,促使幼儿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跳绳活动,保证后期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选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当幼儿园教师进行花样跳绳活动时,应优先考虑大班幼儿的身体素质与可运动量,将 游戏 与跳绳二者之间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班幼儿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智力与思维模式,同时也进行过大量户外活动,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选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选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保障花样跳绳教学开展的成效。
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们一同开展“交叉编花”的跳绳方法,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之中进行正确示范,让大班幼儿对其模仿。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将较难的动作进行分解演示,让幼儿一步一步进行练习,促使其循序渐进地掌握跳绳技巧。
当大班幼儿进行跳绳练习时,教师需要从旁仔细进行观察,为其进行正确的指引,一旦发现幼儿动作发生错误,教师应对其纠正的同时进行鼓励,树立幼儿自信心。
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可以适当利用奖励策略,以此调动幼儿进行花样跳绳的主动积极性。
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给创新跳绳动作的幼儿颁发“创新奖”、给花样跳绳成绩大幅提升的幼儿颁发“努力奖”,保证花样跳绳可以真正走进大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提高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为幼儿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花样跳绳教学情境
在对大班幼儿进行花样跳绳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其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幼儿参与跳绳活动的热情。
比如,教师可以构建跳绳竞赛、 游戏 教学等情境,让每一名大班幼儿都可以参与到跳绳活动之中。
像当幼儿园教师让幼儿练习跳短绳时,就可以加入花样跳绳的元素。如若幼儿园教师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不但无法让幼儿主动参与跳绳训练,还可能会引发幼儿的厌烦心理。
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改革自身教学策略,构建有趣化的教学情境,充分体现教学成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运用花样跳绳的动作,模仿各类小动物的跳跃,比比哪名幼儿跳得更多。
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大班幼儿自行创造花样跳绳的动作,比比哪名幼儿创造出来的动作最多、最复杂。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保证大班幼儿可以主动加入花样跳绳学习之中。
结束语: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与观点的影响,如今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都只运用几个安全性能较高的活动,完全忽略运动的多样化,阻碍幼儿身心 健康 发展。
依据以上现象,本文主要描述了在幼儿园大班之中教学花样跳绳的策略,优化幼儿园 体育 教学成效,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下 健康 成长。
参考文献:
[1]薛花.浅谈农村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特色建设的有效开展[J].考试周刊,2018,(A5):190. DOI:.
[2]强心健脑绳彩飞扬——记高台县第一幼儿园花样跳绳特色项目[J].甘肃教育,2019,(7):封2.
[3]陈丽琴.幼儿园花样跳绳运动的指导研究[J].青年与 社会 ,2014,(6):238-238.
[4]南天涯,杨风,胥志敏.5—6岁幼儿花样跳绳教学训练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 体育 科技 文献通报,2020,28(7):46-47,80. DOI:.
[5]黄玉霞.幼儿园大班花样跳绳教学方法研究[J].数码设计(下),2020,9(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