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著情况:1.定志小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比较研究.第一作者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7年第23卷第5期 核心期刊2. 不同工艺醇提的定志小丸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第一作者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年第24卷第1期 核心期刊3. 定志小丸抗老年痴呆作用的研究概况.第一作者 中国药房 2007年第18卷第33期 核心期刊4.灯盏花素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第一作者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9年第25卷第6期 核心期刊5. 思密达的临床新用途.第一作者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年第14卷第9期 国家级期刊6. 阿司匹林的合理应用.第二作者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年第12卷第4期 国家级期刊7. 关于老年性痴呆的一些观点 第一作者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5卷第1期 省级期刊8. 灯盏花素治疗老年疾病的研究 第二作者 河北医学 2009年第15卷第3期 省级期刊9. 医院外用制剂研究 编委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0.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处置策略 编委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奖情况定志小丸提取物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 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学数学(一),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副主编,农大出版社,1997青刈黑麦产业化生产技术,主编,中国科学科技出版社,200020世纪农业科学进展,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栽培和野生灯盏花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模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 , 1/6小麦品种Libellula和咸农4号数量抗条锈病的抗性组分遗传研究, 农大学报, 2006, 2/75个持久抗条锈病小麦品种的抗性组分和遗传距离的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07, 3/7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 , 1/3试卷质量的优化控制与评价, 全国研究生招生研究, 文集, , 1/2应用数学模型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 , 1/4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 , 2/2随机的算术-几何平均,内蒙师院学报,1999用分布拟合法分析大豆开花规律,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 ,1999(2)吴桥县农牧发展模型及调整策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1)青刈黑麦草产量与营养动态分析,草地学报2000(1)吴桥县饲料资源平衡状况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耕作学会论文集,1998土壤侵蚀区域性地形因子的分形分析,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1999灌溉对青刈黑麦生产影响的研究,作物学报,1999论我国绿色饲料产业建设基本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二阶微分方程在经济中的应用,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试卷质量评估指标的研究,教学研究与实践,1994试卷结构与难度分布,教学研究与实践,1999农科数学课程改革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6
永不熄灭的灯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我回首张望,在这烟波浩淼的时空,有着人类走向辉煌、走向文明的脚步。每一个脚步都有一盏不灭的灯。在灯的映照下,我看到了脚印旁边的悬崖,也看到了另一边平坦、绿草如荫的道路。一盏不灭的灯在旁边映照着。是谁?是谁一次次地拿着灯在指引和提醒我们?是那位在楚国望着漫漫长路不断上下求索的三闽大夫吗?原本少年得志的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备受怀王的赏识。但君王的昏庸和小人的当道,使你受尽痛苦,遭遇流放,原本忠心尽职的你,面对着滔滔的汨罗江,也不禁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借醉我独醒”。然后纵身投到江里,永葆自身的高洁,因为你知道,当今污浊的社会已经没有人明白你。你只好用你的著作和自身高洁的情操,化为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当今,指引着后世。是那位学问渊博、学术造诣很高却过着清贫生活,视楚国相位于不顾,终日靠编织草鞋为生的庄子吗?原本可以做相,享受荣华富贵的你,却要秉承道家的思想,“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继续传扬自己“道法自然”的观点,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慢慢地,在时代的道路上你化为一盏灯,一直指引着人们走向心中的那座象牙塔。是那位在草屋里居住,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的愿望而宁愿自己挨冻受饿的杜甫吗?面对统治者的荒淫无道,面对老百姓受尽饥寒的社会现状,你流尽了眼泪,用毕生去书写着所有的一切。最后,你去了,带着遗憾,带着从未可能实现的愿望,在一个寒冷漆黑的夜晚,飘向远方。然而,那高尚的情操,深厚的爱国情感,已化作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后人的心灵。是那位建造了“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这个西湖十景之首“苏堤”的大文学家苏轼吗?心有大志,却遭贬谪,但你没有让自己湮没在个人的悲痛之中,你将目光投向了百姓,投向了那年久不修的西湖灌溉工程。从此,苏轼就化作了一盏永不熄灭的灯,高高地挂在西湖上空,并时时地照亮历代官员那阴暗的内心。是的,是他们,是那些心系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他们,把自身化成了一盏盏永不熄灭的灯,指引着我们,让我们无畏无惧地沿着一条笔直的路向前走。点评:这篇文章优点:1、 中心突出,中心句在文章最后一句“是那些心系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他们,把自身化成了一盏盏永不熄灭的灯,指引着我们,让我们无畏无惧地沿着一条笔直的路向前走。“2、 结构严谨。开头提出问题,结尾解决问题,注意前后照应。3、 条理清晰,中间部分采用并列的结构形式,每个材料,有叙有议,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并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这种感情就是一盏盏明亮的灯。4、 这是典范的议论文格式。
心头那盏不灭的灯 站在新时代地舞台上,俺回首张望,在这烟波浩淼地时空,有着人类走向辉煌、走向文明地脚步句号。每一个脚步都有一盏不灭地灯句号。在灯地映照下,俺看到了脚印旁边地悬崖,也看到了另一边平坦、绿草就像如荫地道路句号。一盏不灭地灯在旁边映照着句号。是那个谁问号?是那个谁一次次地拿着灯在指引跟提醒俺们问号?是那位在楚国望着漫漫长路不断上下求索地三闽大夫吗(问的意思)问号?原本少年得志地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备受怀王地赏识句号。但君王地昏庸跟小人地当道,使你受尽痛苦,遭遇流放,原本忠心尽职地你,面对着滔滔地汨罗江,也不禁长叹“举世皆浊俺独清,众人借醉俺独醒”句号。然后纵身投到江里,永葆自身地高洁,因为你清楚的知道,当今污浊地社会已经没有(跟有相反)人明白你句号。你只好用你地著作跟自身高洁地情操,化为一盏永不熄灭地灯,照亮当今,指引着后世句号。是那位学问渊博、学术造诣很非常高却过着清贫生活,视楚国相位于不顾,终日靠编织草鞋为生地庄子吗(问的意思)问号?原本行的意思可以做相,享受荣华富贵地你,却要秉承道家地思想,“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继续传扬自己本人“道法自然”地观点,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句号。慢慢地,在时代地道路上你化为一盏灯,一直指引着人们走向心中地那座象牙塔句号。是那位在草屋里居住,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惧欢颜”地愿望而宁愿自己本人挨冻受饿地杜甫吗(问的意思)问号?面对统治者地荒淫无道,面对老百姓受尽饥寒地社会现状,你流尽了眼泪,用毕生去书写着所有地一切句号。最后,你去了,带着遗憾,带着从未可能实现地愿望,在一个寒冷漆黑地夜晚,飘向远方句号。就这样,那高尚地情操,深厚地爱国情感,已化作一盏永不熄灭地灯,照亮后人地心灵句号。是那位建造了“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这个西湖十景之首“苏堤”地大文学家苏轼吗(问的意思)问号?心有大志,却遭贬谪,但你没有(跟有相反)让自己本人湮没在个人地悲痛之中,你将目光投向了百姓,投向了那年久不修地西湖灌溉工程句号。从此,苏轼就化作了一盏永不熄灭地灯,高高地挂在西湖上空,并时时地照亮历代官员那阴暗地内心句号。是地,是它们,是那些心系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地它们,把自身化成了一盏盏永不熄灭地灯,指引着俺们,让俺们无畏无惧地沿着一条笔直地路向前走句号。
心灯不灭
人类是心灵的动物,心中的意志与信念,决定了每个人迥异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轨迹。
点亮心灯,温暖的希望之光便能照亮危机四伏的漫漫长夜,梦想的火焰便能融化坎坷与挫折的坚冰。
擎一盏不灭的心灯,走在人生的拓荒之路上,即使 踽踽独行,也不会畏惧,孤独。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常会为雾霭阴霾的不利前景蒙住了执著向前的双眼,也会因那些暗礁和沼泽般的逆境,风险困住了快步前行的双脚。
我们需要一盏不灭的心灯,需要它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那便是希望。
心灯不灭,希望不灭。
革命党人在“渣滓洞”中过着非人的日子,却用自己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写下了满载憧憬和希望的春联。
残酷的镇压灭不了顽强的心灯,鲜血的祭奠更坚定了后继者前行的信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无数盏不灭的心灯,汇成一把燃烧着希望的火炬,它的光芒和力量,足以撼动一个时代黑暗的天空!
心灯不灭,理想不灭。
当中华大地在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跌入暗无天日的殖民深渊时,孙中山先生举着“驱除跶虏,恢复中华”的大旗,扣开了振兴中国的理想之门;当麻木的大众还沉睡在禁锢守旧的牢笼里,鲁迅先生那“救救孩子”的呼吁,将弃医以文的理想化为了一声掷地有声的呐喊;当中世纪的暗夜将最后一抹追求真理的星光吞噬,布鲁诺用自己不屈的追求,不灭的心灯,燃起熊熊的生命之火,拭亮愚昧大众的双眼;当贫苦和嘲讽,不解和谩骂如巨石般压顶而来,梵高用不灭的心灯,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理念——擎一盏不灭的心灯,理想之光便会长明,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便会生生不息。
一盏不灭的心灯,不仅能照亮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还能感染身边的人,点亮别人的心灯。
几百米深的地下油井,千米高的悬崖绝壁,环境恶劣的雪山草地……那些生死一线的绝境中求生,需要的正是一种对生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
一个人的言语激励,能唤起更多人的求生意志。
一盏心灯的微光,能星火传承,给予更多的人以力量。
心灯不灭,我们便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驱散暗夜的恐惧;心灯不灭,我们便能乐观地面对生命中的困难与挫折,心中永远盈满希望;心灯不灭我们便能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无尽力量。
让我们擎起一盏不灭的心灯,在漫漫长夜里照亮自己,温暖别人。
心灯不灭
有一盏灯,点燃在我们的心中,迷失方向的夜晚,有它,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指引我们走向人性的辉煌。
这盏灯,叫做感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们感谢英雄,感恩烈士,感恩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为代价换来我们今天幸福安定美好的生活。
我们感恩父母。
因为他们赋予我们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感悟人间的真意。
我们感恩亲情。
因为它为我们点亮一盏温馨的灯,从此人生的旅途不再孤单;因为它为我们营造一个心灵的港湾,狂风暴雨中不再彷徨。
它使生活的真谛永不更改!
我们感恩历史。
感谢它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们感恩自然。
因为天空给了我们清风明月,给了我们阳光雨露;大地给了我们生存发展的空间;海洋给了我们生命的水源。
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终结,枯萎的落叶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显的是生命的华贵,繁盛的大树凸现的是生命的粗犷。
原来,生命不仅给生物以形体,也赋予它无可比拟的华彩。
因此,我们感恩生命。
感谢它给予我们灵巧的双手,感谢它给予我们敏捷的耳朵,感谢它给予我们明亮的双眼,更感谢它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
我们感恩生活。
只有融入生活,才能感受人间冷暖。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因为感恩生活才唱出了铿锵激昂的生之恋歌。
长歌当哭:《离骚》为屈原哭泣,《庄子》为蒙叟哭泣;李煜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记》,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别恨离愁,万肺腑,难淘泄。
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相思向谁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曲曲或凄怆悲绝或缠绵悱恻的人生哭歌,无不是作者因深入生活,入乎其内,才留下的千古绝唱。
我们感恩文学。
感谢她那优美的文字带给我们心灵的陶醉。
她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她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她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她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的是缤纷的世态。
我们感恩……
渴求的目光掠过如烟的时空,看,承载着生命的滔滔长河滚滚向前。
人生在世如沧海一粟,我们渺小的生命索取了时光给予我们的一切。
面对世界,请学会感恩吧!让感恩的心不老,让心灵的灯不灭!
心灯不灭
有一盏灯,静静跳跃,温暖暗淡的长夜;
有一盏灯,恣意燃烧,迎接破晨的初晓;
有一盏灯,灼灼灿目,照亮迷途的彷徨。
如是者,正是那心灵静谧之处不灭的心灯。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有着太多的寂寞与失意,我们往往会被雾霭蒙住执著向前的双眼,也会被暗礁泥沼般的逆境困住前往彼岸的步伐,若这些风雨都无可避免,这些失意都注定要独自品尝,那就不要惧怕暗淡长夜的孤单与寂寞,也不要担心迷失方向后的无助与彷徨,请为自己点亮那盏不灭的心灯,让它给予自己心的方向,别让自己在黑夜中找不到温暖与希望,别让自己失去对光明的追求与执着。
点亮不灭的心灯,以温暖的希望之火照亮危机四伏的暗夜,凭梦想的火焰融化坎坷与挫折的坚冰,擎一盏不灭的心灯,走在人生的寻梦之路,即使踽踽独行,也将不畏黑暗与孤独。
点亮这盏心灯吧,若心灯不灭,则信念不灭,希望不灭,理想不灭。
布达拉宫的大殿悬在半空,有数千盏酥油灯层层叠叠,在其中燃烧着,寺中的喇嘛说这些灯自宫殿建成后就从未熄灭。
这灯中的酥油都是那千千万朝圣者自发添加的,他们用自己朴素的信念使每一盏灯永世长明。
我想,这一盏盏不灭的酥油灯,便是信徒们点亮的一盏盏不灭的心灯,这是他们信念的汇集。
如是,心灯不灭,信念不灭。
当中世纪的黑暗将最后一抹追求真理的星火吞噬,布鲁诺用不屈的追求,不灭的心灯,燃起了熊熊的生命之火,灼热了愚昧大众蒙蔽的双眼;当 *** 人在 *** 反动派的折磨下过着非人般的生活,他们却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写下了满载憧憬与希望的春联,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用自己不灭的心灯,汇成一把燃烧着希望的火炬,撼动了一个时代黑暗的天空。
如是,心灯不灭,希望不灭,理想不灭!
点一盏心灯吧,只要心灯不灭,温暖便无处不在,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别人;点一盏心灯吧,只要心灯明亮,黑暗就无所遁行,照亮了自己,也照亮别人。
就让我们擎一盏不灭的心灯,在漫漫长夜里照亮自己,温暖别人。
只要心中有一盏不灭的灯,心还在歌唱,梦还在飞翔,生命不息,终将会有春暖花开的日子。
心灯不灭,希望永存!
心灯不灭
人的生命形成时心灯就安上了,在出娘胎那一瞬即被母爱父爱点亮。
随着人的成长,为这盏灯添油的人越来越多,亲情友情爱情像小溪流入大海一样汇聚心灵,为心灵的燃烧提供无尽的能量。
当我在孩提时代,我只知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不能满足便哭,满足了便笑。
母亲去了镇上,我就期待母亲给我带回几颗糖果或一节柑蔗,母亲还不回啊?于是我屁颠屁颠跑到石拱桥头去瞄着,期待母亲身影在那林间小路上出现。
母亲终于回了,她从包袱里取出三颗糖放在我捧起的小手上,说:“再冇得了啊,留着慢慢吃,莫叫你哥哥看到了!”三颗糖被珍藏了三天,终于在第四天的晚上躲在被窝里一口气吃完了,简直甜到了心窝里了,真是极大的满足,连梦都是甜的。
第二天一起床,见到新一天的太阳,心中又
出新的希望,母亲什么时候再去镇上啊?于是一天一天地盼着。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缺吃的,饭都吃不饱还能指望吃肉吗?其实不然。
人说父爱如山,就是啊!当年大队组织打猎队,去安徽的霍山打野猪,父亲虽然是个哮喘,他还是争取了一个名额参加了打猎队。
大年三十快到了,娘和我们兄弟天天盼望父亲回来,并坚信父亲一定会带野猪肉回来。
直到腊月二十九的傍晚,终于盼到了,父亲还打着绑腿,扛着土铳,铳竿上吊着一块肉,那肉是黑褐色的,那肉在我眼中简直是金光灿灿,好像都闻着香味了。
然而看看父亲的脸,却是又瘦又黑,他忍了半天还是当着我们咳嗽了起来。
谁都心里明白,父亲不要命去参加打猎队,三个月的磨难,仅仅就是为了过年让我们兄弟有一餐肉吃,满足我们这个小小的愿望。
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可是我多么想飞出大别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啊。
可是日复一日,没有任何希望,每天还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父亲说,“看你是个福相,总有那一天的。
”或说“苦尽甜来,吉人自有天相。
”这都是父亲安慰我的。
有个机会来了,说是公社卫生院要选一名高中毕业生去黄冈卫校进修药剂员,父亲赶忙托人去说情,总算有点口气了,我兴奋得夜不成眠。
一天,我正在地里翻苕藤,卫生院的院长来了,她和我说了几句话就走了,说这叫考察。
我天天盼消息,并暗暗作着去地区进修的准备。
我期盼着,不安的过着每一天。
过了大约一个月,传来了一个消息,说院长的侄子去地区进修了,我落选的原因是:“院长说,金鸡的脸色不蛮好,他父亲有哮喘,金鸡可能有肺结核。
”我学过历史,懂得什么叫“莫须有”。
这个“莫须有”几乎使我陷入绝望。
可是父亲对我并没有绝望。
就是这年夏天,父亲每天晚上带我到前岗上去乘凉,他说,“我怎么看你,都觉得你有出息,还觉得你有大出息,那个药剂员不当也罢了,将来有机会去上大学,黄冈咱去不了,那就走远些去武汉!”这时父亲指着夜空叫我看,我问看什么啊?父亲说:“刚才月亮钻进云里了,这不又钻出来了。
人的心里有一盏灯,就像这个月亮,永远都不会灭的。
”我注视着父亲,他的眼中透着坚定的光芒,这光忙似火种,重新点燃了我心中的火光。
在父亲的鼓励下,我白天种地,晚上点着松明子看书。
高考的机会终于降临了,我报考了武师的中文系,被录了!父亲跟母亲背着我们兄弟把五间土房卖了两间,凑了一千块钱给我。
我挑着行李离开了家,父亲送到前岗上,说:“我身体不好,不远送你了,今后的路你自己走,我活不了几年,你要心里记着你娘,是她把你养大的,以后参加工作发了工资,给你娘买件巴新衣裳,她从跟了我冇穿一件好衣服。
”我流着泪回望父亲的身影,只见他手扶着一棵小松树,躬着背在咳嗽。
心灯不灭
人生的路上点盏心灯,照亮我们心灵的方向,也照亮我们人生的路向。
让不灭的心灯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太阳。
不灭的心灯是人生中永远的方向,我们路上有很多路口,这盏灯给我们照亮最适合我们的那个方向,即使出现困难它也给我们力量,继续前进。
既然选择就要执著向前,哪怕风浪艰险,成功的喜悦只有坚持的人才会尝到。
执著向前,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
不灭的心灯给我们理想插上飞翔的翅膀,你是信箱远方的海燕,心中的灯塔永远照着你向往的地方。
那是你在风雨中海浪中飞翔。
它也是你动力和希望,只要心灯不灭理想就在眼前。
不灭的心灯是点燃生活的希望。
你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或是贫穷,或是疾病或是失业,甚至是一无所有的浪子,你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绝望,或是在午夜的十字路口彷徨。
一切的自暴自弃都不能把你从苦难中解救。
而会是你的不幸雪上加霜,有一天借着太阳的光和北极星的亮把你的心灯点亮,你会发现过去的你是多么的愚蠢可笑,过去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可理喻,从此你打起生活的鼓点,心中有希望的灯光,你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么能干,明媚的阳光使你想快乐的歌唱。
美丽的风景使你发现生活是这么的美好。
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你发现人世间是多么的温暖,你用善良的目光寻找方向,人们给你真诚的微笑让你感动,原来爱只这样的随处可见,点盏心灯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微笑着面对生活充满阳光。
不灭的心灯是你爱情幸福,家庭美满。
曾经单身的时侯,渴望心慕依旧的异性出现,而你的身旁却是那个关心你冷暖的人经常出现,你们或许天天相间,但是却没有发现彼此已是难分难舍的鸳鸯,却都各自等待着自己梦中的那一半。
你们心中彼此相同的温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
其实你的另一半早就在你心间,只是没有发现,一个下雨的傍晚,你为他送去一把伞,一个温馨的夜晚你为他捧上一杯咖啡,彼此心里一亮,原来对方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另一半。
相抱相拥的瞬间,心灯早已相互点亮。
从此携手并肩。
心中不灭的灯是彼此关心与体贴。
爱情的路上是信任与真情相伴。
婚姻的殿堂共同供奉宽容与谅解。
不灭的心灯是爱情美满的光环。
一世的情缘都照亮一路携手白头偕老的方向。
点燃一盏心灯是生命不会迷失方向,一路心灯不灭是照亮锦绣前程的光芒点亮这盏心灯永远不灭的源泉是理想信念与爱共同的搅拌。
点燃一盏心灯让心灯不灭成就幸福你我美丽人生美好家园。
这个你可以去问一下金正明老师,他教花灯的,这以些很了解。
玉溪花灯是在明代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後逐渐形成的一种主要的地方剧种,如今玉溪的中老年人中还有不少花灯迷,花灯之所以在玉溪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有著丰厚的群众基础。到玉溪旅游可以选个清晨或傍晚,漫步在街头的公园、绿地或小区观看自发排练的人群,表演者如痴如迷,观众们如醉如痴,在这里可以最直接地感受到玉溪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花腰傣居住在新平、元江等县河谷热坝地区的傣族花腰支系被叫做花腰傣,花腰傣女孩子喜染黑牙齿,还以此为美,喜欢佩戴银制大耳环、平镯和戒指,她们外出,头上都佩戴一顶边缘上翘的特制篾帽,半遮著面部,腰间系著一只精巧的花篾篓(称“秧罗”)。“花街节”(也称“赶花节”、“东方情人节”)是花腰傣族青年男女相互认识,谈情说爱,挑选伴侣的盛大节日。花腰傣的“花街节”一年两次,有“小花街”和“大花街”。“小花街”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大花街”在农历五月初六日
玉溪花灯是一种汉族民间艺术。是明代汉族军民屯田,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后形成的,当时以演唱江南小曲为主。明《景泰云南图经》中记载:新兴州(今玉溪市红塔区)“其俗好讴,州中夷汉杂处,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朝良夜,放意自适,处处相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妇人女子为之,而面无愧色,盖俗之流也”。这种民歌演唱与当地土主神祭祀结合成为当地“社火”活动的主要内容。
2002年撰写的《花灯放歌赞红梅——导演花灯剧〈江姐〉断想》登载入《中国戏剧》、《民族艺术研究》,并入编国家人事部《专家论文集》;荣获国际艺术研究协会世界华人交流协会暨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颁发的优秀论文奖;同时,荣获全国理论成果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2年10月撰写的《传奇滇剧〈赵京娘与赵匡胤〉导演阐述》荣获文化部文化发展中心颁发的论文一等奖。2003年撰写的《导演心声》荣获《剧作家》杂志社第二届全国剧本、评论征文评委会颁发的论文一等奖。2002年撰写的《花灯放歌赞红梅——导演花灯剧〈江姐〉断想》登载入《中国戏剧》、云南《民族艺术研究》,并入编国家人事部《专家论文集》。2002年11月撰写的《传奇滇剧〈赵京娘与赵匡胤〉导演阐述》登载入《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百年论著》。2003年《导演心迹》登载入《中国戏曲艺术》、《中国剧本大市场》。2005年3月撰写的花灯剧《古湄歌》导演阐述论文,发表在《中国戏剧》、《云南民族艺术研究》《春城艺术》刊物上。同年,该文章入编中国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编辑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精萃——优秀论文集》。2006年撰写《玉溪花灯断想》刊登于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花灯论文集》。2006年4月撰写文章《玉溪市花灯剧团春节下乡演出随想》,刊登于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云南文艺阅评简报》,并同时发表在《云南戏剧家》第70期。2007年5月撰写文章《新农村建设与玉溪花灯随想》,登载入《中国戏剧》,并参加云南省全国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剧种研讨会发言。2007年11月撰写文章《地方戏剧人才培养浅谈》,发表在《云南文艺评论》、《云南戏剧家》。
但是,由于社会迅速变革,农村城市文化步伐加快和外来文化移入,花鼓灯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播布范围迅速萎缩,主要集中在安徽省蚌埠市所辖的怀远县、禹会区,淮南市所辖的凤台县等,真正保持花鼓灯原生形态的花鼓灯班子仅存4、5个,已临近消亡!为了振兴花鼓灯文化,传承经典,2014年由赵锡诚先生、金明先生共同导演的花鼓灯歌舞剧《珠城的传说》正式与观众见面,也受到的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关注。据了解,花鼓灯歌舞剧《珠城的传说》是蚌埠市近三十年继《摸花轿》和《玩灯人的婚礼》后又创作的一部大型花鼓灯歌舞剧,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在资金紧张、人才缺乏和设备稀少的情况下,仅仅用两个月的时间排练出来的,该剧凝聚了老一辈艺术家和全体演职员的辛勤汗水和努力。群众基础花鼓灯艺术在淮河流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兰花舞”是广大群众进行集体健身的主要项目,花鼓灯表演已成为喜庆节日文艺表演的重要部分。蚌埠市几十家花鼓灯班子,特别是禹会冯嘴子村在近2800人口中,有80%的人会表演花鼓灯。著名花鼓灯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有着花鼓灯的梅兰芳之称的民间艺术大师,花鼓灯“冯派”艺术创始人冯国佩先生,就在这里出生成长。冯国佩先生的表演韵律强、身姿美、情感真、神态媚,1952年应邀赴北京中央歌舞团传授花鼓灯,传艺期间,中央歌舞团的艺术家共同努力,将冯派花鼓灯舞蹈动作和技巧记录、整理,编撰成花鼓灯艺术资料。他十次进京参加重大庆典演出和全国调演,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1952年在北京怀仁堂,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表演花鼓灯,演出结束后,中央领导情切地接见了演员。冯国佩的《新游春》被拍成电影和电视艺术片发向海内外。他先后多次到有关省市担任艺术指导和教学工作,传播花鼓灯艺术,他作为中国民间舞蹈表演艺术家的代表,参加了1982年联合国举办的亚洲地区保护与发展民间和传统舞蹈研讨会,发表了《花鼓灯的保护与发展》的论文并即席表演,受到各国舞蹈家的赞誉和钦佩,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代表玛琳娜·葛贝伊女士称为“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作为花鼓灯传播的核心区域,蚌埠市历来十分重视花鼓灯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花鼓灯保护组和花鼓灯保护专业委员会。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蚌埠市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的规定》,建立了中国花鼓灯艺术博物馆。2004年,花鼓灯被国家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也是汉民族唯一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舞种,蚌埠市被确定为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基地。该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花鼓灯最大的播布区——禹会区冯嘴子村建立了第一个中国花鼓灯原生态保护区,并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对保护区进行了全面考察,他们认为,冯嘴子村不仅具有花鼓灯艺术最富盛名的艺术大师,而且至今保持着良好的传承态势,具有群众基础,在花鼓灯艺术的传播领域中占主导地位。蚌埠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知名专家的指导下,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对花鼓灯艺术进行了合理的保护、建设,初步构成了中国花鼓灯文化保护的有效机制和内涵准确的保护理念,具备了继续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并完成二期保护、建设任务,为2006年中国作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候选项目奠定基础。2005年冯嘴子村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中国舞协命名为“中国花鼓灯第一村”,4月9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庆善,原中国舞协主席、中国舞蹈大师贾作光莅临冯嘴子村授牌,花鼓灯艺术保护工程被省政府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演出角色花鼓灯角色繁多,分工细致,主要演员有“腊花”(亦称、“兰花”)和“鼓架子”。女角色一般统称“腊花”,是演出的核心成员;男角色一般统称“鼓架子”。 花鼓灯班子的艺术人员构成一般有锣鼓队、演员、灯头、灯混子。花鼓灯的演出分布“开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对唱、后场小戏等几个部分。“腊花”上身穿大襟村姑服,下身穿笼裤或裙子,梳独头辫,载一绸球两边缀以约2尺长的飘带至脸侧部,额前系“勒子”。“腊花”使用的道具为扇和巾,表演时左手拿方巾,右手虎口执扇,以各种各样的扇花和步伐表达感情,长于舞蹈表演。“鼓架子”上身着对襟中装,头扎帕巾,腰系彩带,脚穿布鞋。按分工不同,又分:“大鼓架子”主要表演“上盘鼓”中的叠罗汉,俗称“底座”。“小鼓架子”专演“大花场”和“小花场”,长于舞蹈表演、跟头、技巧,有的还能兼唱,为男角中的主要演员。“丑鼓”长于唱工,即兴演唱本领强,兼跳舞蹈,演出时身背花鼓,表演滑稽诙谐。“伞把子”又称“领伞的”。专工“大花场”中领唱,兼跳舞蹈,表演时手持岔伞,负责全场演出的指挥和调度,分为:“文伞把子”长于唱工,主要担负领唱和对唱。每当花鼓灯队伍沿街行进时,均由“文伞把子”领头,称为“涮街伞”。“武伞把子”以舞蹈为主,擅长跟头,在“大花场”的演出中以伞为指挥,调度全场演员队形的变化和掌握节奏。
花鼓灯 花鼓灯,又名红灯,在凤台城乡广为流传。据老艺人口碑所传,凤台花鼓灯在清光绪之前就已形 成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有了较为丰富的舞蹈和锣鼓。清光绪年间,县玩灯闹元宵的风俗很盛,规模 庞大。劳苦大众在新春佳节,通过玩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统治的抨击。 另外,花鼓灯演出还与求雨、还愿等活动密切相连。 民国21年(1932年)至民国26年,是凤台花鼓灯兴盛时期之一。几乎在庄有锣鼓,村村有灯 班。每年春节、庙会时,茅仙洞、四顶山、赵家孤堆等地便是花鼓灯灯班聚会、竞演(抵灯)的好地方。 各灯班敲着锣鼓,举着岔伞、彩旗,鼓架子顶着腊花,边走边唱,涌向会场,以精湛的演技,华丽的服 饰吸引观众。 为提高知名度,各灯班纷纷聘请著名艺人精心培育新秀,或刻苦钻研,练出绝招。民国22年在 尚塘集一次“抵灯”中,40多个灯班连续演出四天四夜,400多名花鼓灯艺人参加了演出。在这五年 间,凤台花鼓表演艺术有了较大发展,传统节目《小场》的舞蹈语汇逐渐丰富,表现力更强了。腊花去 掉了“村子”(绑在脚上的道具),步法由过去碎小的“咯噎步”、“软步”发展了“上山步”、“脚跟梗步”、 “大起步”等大幅度的动作。服装由原来宽边大袖清代装束改为时装。花鼓歌〔绣荷花」、〔绣兜兜」、 〔败调」等已很完整。出现了抢手绢、抢扇子、抢板凳等具有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小舞蹈。 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县城,民不聊生,花鼓灯演出跃人低谷。少数艺人组班到六安、 霍邱一带以演出花鼓灯谋生,并以花鼓灯的艺术形式宣传抗日,参加扩军拥军活动。民国28年秋, 陈敬之、宋廷香等艺人把花鼓灯“后场”及有关戏文加以民间弦管伴奏,使群众更加喜爱,称其为“弦 子灯”。其他灯班争相效仿。民国29年至民国38年,花鼓灯歌舞逐渐被“弦子灯”所替代。 解放后,花鼓灯艺人业余编演歌舞庆贺翻身解放,歌颂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治淮和 抗美援朝运动。1952年,专业文艺工作者对凤台花鼓灯进行考察、挖掘。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得到 了政府的重视。1953年3月,凤台选派田振起、李兆叶、李学洪等10位花鼓灯艺人参加全国第一届 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传统节目《小场》和《大场》被拍成电影,成为影片《民间歌舞》中精彩的节目之 一。此后,县又培养出纪美英、郭廷英等第一代花鼓灯女演员。改变了过去腊花由男子扮演的习惯。 1955年元月,在安徽省工农青年业余文艺观摩演出大会上,凤台县花鼓灯节目《拾棉花》、《抢板凳》 获节目奖和演出奖,詹乐廷、纪美英获表演奖。1957年3月,花鼓歌对唱《小圆房》参加全国第二届 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观众赞誉这个节目“百看不厌,百听不烦”。 1958年,凤台县推剧团演出了花鼓灯歌舞——《收棉舞》。洁白的扇子、手绢象征棉花,载歌载 舞,打破了以前的花鼓灯舞时不歌、歌时不舞的传统表演手法,塑造了新时代劳动妇女的形象。1960 年冬,董必武副主席在阜阳观看了这个节目。1964年,在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展览演出会上,《收棉舞》 获专家及同行的一致好评。此后,在《田头乐》及《新媳妇抢场》两个节目中,花鼓灯女主角从塑造 人物实际出发,丢掉手绢、扇子,艺术地再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妇女的精神风貌。这种手法被陆续 运用在《送粮路上》、《争锹》等节目中,推动了花鼓灯表现现代生活的改革进程。 “文化大革命”中,花鼓灯歌舞中的扭、晃、颤、颠、抖、三调弯等舞姿,被斥为“黄色下流”,演员与 艺术均遭批判,花鼓灯艺术活动销声匿迹。 1978年后,花鼓灯艺术逐渐恢复生机。1982年12月,陈敬之、陈永舜运用独特的颤、颠、抖动作 创编独舞《野花谣》,由吴国兰在安徽省农村业余文艺会演中表演,获优秀创作奖、优秀演出奖。在华 东地区第二届舞蹈调演中获三等奖。N84年初,中共凤台县委发出抢救花鼓灯歌舞的号召,由县文 化局牵头。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花鼓灯艺术培训班。艺训班得到省内外各届人士的关注,有关单位 派员摄影录相、撰文宣传,兄弟地区及有关单位派人前来学习技艺、排练节目,推动了花鼓灯事业的 发展,凤台形成解放以来新的花鼓灯热。1985年,由艺训班学生演出的《踏青》、《夏令营》、《姐弟 乐》、《小花场》、《永幸河畔稻花香几个节目,在淮南市首届花鼓灯艺术节上获优秀创作奖、优秀表 演奖。安徽省电视台曾以此摄制专题片,于1986年元旦向全省播放,博得各届人士好评。 凤台县花鼓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能表现多种题材、塑造各种人物的舞台艺术,它的音乐和舞蹈 被戏曲和其他艺术广泛吸收,凤台花鼓灯表演艺术已传播到日本等13个亚洲国家和法国等欧洲一 些国家和地区,对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产生着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表演艺术 舞蹈 女角舞蹈:女角称腊花,也称包头的、兰花。解放前由男性青少年扮演,根据担负任务的多寡分 为大腊花、二腊花、三腊花等。清光绪年间,腊花表演者身着宽边大袖红褂裤,顶球花,戴遮脸羞,挂 垫子(足下绑跷板)。为使身体平衡,须挺上身,收腹,臀部稍突出,如小脚女子走路的姿态。民国初, 提倡女子放足,腊花不“挂垫子”,由于传统表演的习惯,腊花表演时重心仍在前脚掌,形成“上山步” (另一说系暗花对登山时人们脚下动作的模仿)。为表现女子见到男子时害羞的神情,腊花在拐弯时 多用手绢招嘴,足下用“瓦步”(模拟小脚行走)。解放后,梧嘴和瓦步均不再使用,多运用大起步、小 起步、俏步、蹦跳、跨跳等步法姿态表现生产劳动的场面。腊花表演时,姿态、扇花、手绢花均有发展。 现在腊花表演时,右手持扇,草法有:二指夹、两指捏、三指捏、捏扇轴、握扇、扣扇、虎口拿扇等。 扇花有;摇扇、揉扇(分前后)、别扇、贴扇、反扇、甩扇、扛扇、推扇、抽扇、颠扇、夹扇、飘扇、编扇、 卷扇、拢扇、钦扇、砍扇、托扇、舀扇、科扇、云扇、扫地扇、遮阳扇、挡人扇、遮羞扇、反阳扇、避雨扇、挡 风扇、单扑蝶、双扑蝶、割麦花、盘扇、贴胯翻扇、合开扇、双分扇、风吹荷花、翻腕合开扇、旋转反阳 扇、里外八字扇、单背巾侧翻扇、盘荷花、前后花、双绕花、单绕花、蝴蝶盘花、小二姐绕玉容等40余 种。 腊花在手持手绢,手绢花有:放帕、收帕、转帕、绕帕、里外八字花等。 步法有;小起步、大起步、波浪步、平足步、双环步、踏车步、原颠步、后别步、筛子步、十字步、后 跟步、颤颠步、颤抖步、花梆步、足尖步、云颤步、喀蹬步、拔泥步、上山步(分软、硬、小、十字、吸胯5 种)云步、消步、互步、绣步、挫步(分单地、双挂)、怕步(分前、后、左、右)、波步、空步、脚跟梗步、 后勾小跳步等30多种。 转身有脚尖转身、扫堂转身、撤步转身(分抱头与缠头2种)、上步转身(亦分抱头、缠头2种)、 政扇转身、套云转身、双绕巾转身、单双跳转身等变化。翻身有反扫堂翻身、双合扇翻身、跳三步翻 身、右前点步翻身等多种。 拐弯有抒身留情、回头亮翅、回头望郎、单拐弯、双拐弯、小拐弯、三拐弯、剪子股拐弯、龙摆尾拐 弯、腰旁抽扇式拐弯。 姿态有三调弯、怀中饱月、搭荫棚、端针匾、避雨式、水中望月、单背巾、单挎篮、水中留影、打式、 追式、凤凰单展翅、风摆柳、闪腰、闪身、晃腰、耸肩、凤凰三点头(分软、硬2种)、小二姐梳头、燕子驶 风等20多种。 男角舞蹈;男角称鼓架子,亦称扎头的、挎鼓的。因分工不同,有领伞的(分文伞、武伞)、小鼓架 子、大鼓架子、丑鼓之分。 领伞的是演出时的指挥,率领全场玩友“跑阵伍”(变化图形)。文伞擅长唱工,有即兴编词的才 能,武伞擅长舞蹈,能翻跟斗。领伞的岔伞舞蹈有转伞、抛伞、磕伞、绕伞、跳伞、蹿伞、编伞、滚伞、前 后掏伞等。 小鼓架子能歌善舞;大鼓架子(又称“底座”)力气大,能顶多人,主要表演“上盘鼓”里的各种造 型;丑鼓多表演插科打诨,风趣诙谐。鼓架子步法有:鸭子步(大快步)、风摆柳、跨跳步、簸箕步、上山 步(有大、小、十字3种)、乐步、投泥步、大场步(快步)、拧胯步、前趋步、双环步、后别步、踩三锣、横 挫步、绕绕步、钟摆步10多种。 架势分“大架子”与“小架子”两种。“大架子”有扁担式、打虎式、拧身吸腿跳、单出拳、弓箭步、浪 子跳球、金鸡独立、二郎担山、霸王举鼎、推车式、狮子大甩衣、骑马蹲裆式、拔刀式等。“小架子”有前 后拳、冲拳式、败式、跳望式、迎式、望月式、怀中抱月、砍转蹲式、拧身吸腿、拜式、抽袖式、插剑式等。 拐弯有赶步、跳吸腿转身、拐时转身、偷步、转身小踢腿、吸腿拐弯、跺脚拐弯、转身抓空、踏步转 身、抱头转身等。 打腿动作有小五腿、五响抓空、二起腿抓空、十八响、三拍腿、绕绕腿、二起腿、打里拐、打外拐、 外摆莲、里摆莲、双摆莲等。挽腿分左挽腿、右挽腿、迎掌挽腿、单侧身挽腿、双推掌挽腿、双握拳挽 腿、推抓挽腿等。拍腿有:双拍腿、跳步拍腿等。 鼓架子技巧有蛤煌跳、矮子步、蛇行、一盆花、劈岔、精镇毛、纺棉翅、前簸后簸、大后簸、兔子扒 窝、趴虎、跳蹦虫子、罗磨床子等。 2人及2人以上配合的动作和造型有:喜鹊登技、白鹤亮翅、鸭子岛水、燕子探海、前过山、后过 山、兔子蹬鹰、懒老婆裹脚、迎面猴摘桃、黑狗钻裆、蹿毛(高低毛)、坐肩(一节半)、站肩(二节杠)、编 马大扫堂腿、连环扫堂腿、陈传睡觉、懒老婆睡觉、老鹰叨小鸡、童子拜观音、双牌坊、鸳鸯鸟、两节半 (坐肩项人)、三节杠(1人顶2人)、拉骆驼等。 花鼓灯音乐分歌唱、伴奏2个部分。歌唱含花鼓歌与后场小戏中的小调,演唱形式有独唱、对 唱、齐唱等。解放前,艺人根据自己的嗓音随口演唱,音调的高低,旋律与节奏的变化,脚色互相接唱 的“茬口”,都在长期的实践中互相配合默契,在协调中得到发展。 传统的花鼓灯没有明确区分男女专用唱腔,从旋律的特点、节奏的变化等方面可以分为2种类 型: (1)挎鼓调(男唱腔)。旋律朴素,节奏明快,曲调与凤台方言结合得非常和谐,垛句近似吟诵。 (2)腊花调(女唱腔)。旋律优美抒情,徐缓舒展,表达情感细腻,节奏较自由。 凤台花鼓歌演唱调式,属于“宫”调式与“徽”调式的占总数的80%以上,这类花鼓歌节奏自由 明快,旋律优美,多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及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属于“角”调式及 “羽”调式的仅占少数,主要表达角色哀怨、悲愤的情绪。流行的花鼓歌,大都只在“宫、商、角、微、 羽’下个音级中活动。 传统凤台花鼓歌的结构形式,多为5个乐句组成单乐段,前3句后接锣鼓间奏,再接唱4、5两 句,构成一个完整乐段。末句总结全段词意,起到归纳强调的作用,少数由4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 也有突破5句、4句为一乐段格式的。 凤台花鼓灯的旋律及节奏受当地民歌小调影响很深,经历代艺人丰富发展,已经形成20余种 曲调,大都遵循第三乐句及结束句的落音重复第二乐句落音的规律,旋律中6度、7度大跳经常出 现,充分体现凤台人民租扩、豪放的性格特征。 花鼓灯锣鼓是传统的伴奏乐器,是花鼓灯歌舞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歌舞者的动作和情绪。艺人 中流传着“锣鼓一响,脚底板就痒”的说法,反映了花鼓灯锣鼓对艺人们巨大的吸引力。凤台花鼓灯 锣鼓分为“下场锣鼓”与“曲牌锣鼓”2种:“下场锣鼓”演奏,密切配合舞蹈进行,依大锣领奏,演奏时 的起与收,转换与衔接,均由大锣向从属乐器作出明确交待,从属乐器皆依大锣的节奏变化而变。有 经验的锣鼓演奏艺人十分熟悉舞蹈者的表演,锣鼓的节奏与舞者的舞姿、步法、姿态配合得十分协 调,恰到好处。有的锣鼓演奏行家还在演奏过程中边奏边舞,有的高高抛起锣褪或鼓条,使灯场气氛 更加热烈、活跃。“曲牌锣鼓”又称“番子锣鼓”,适于行进中演奏,多用于招徐观众,或狮子灯串门演 出时演奏。 民国28年(1939年)花鼓灯独舞及后场小戏中开始用弦管伴奏,但花鼓歌仍使用锣鼓伴奏。解 放以后,花鼓歌的演唱用民族弦管配合锣鼓进行托腔伴奏,在弦管乐的衬托下,花鼓歌的演唱更加 动听。 演出形式 解放前,花鼓灯演出均在稻场上、河滩空地上、庙堂当院里进行。观者或站或坐,把场地围成一 圆圈。场内并排放几条长凳,后面站打锣鼓的(称锣门)。腊花由鼓架子顶着入场,端坐在长凳上,怀 抱扇子低头不语,也不许男子靠近,因为他现在已是“姑娘”了。鼓架子在长凳两端或蹲或立。 演出的程序无统一规定,一般领伞的先上,“踩四门斗子”,表示向行家请教,向观众致意。接着 “小三引场”,即领伞的与每个腊花分别对演几个动作后,腊花仍次归原坐。随即,领伞的分别把鼓架 子及腊花都引上场,这叫“大三引场”。玩友上场后,开始玩《大场》,跑“阵伍”。其间领伞的适时安排 一些唱段或数板,以松驰节奏,让其他演员恢复一下体力。完毕,锣鼓重起,继续跑“阵伍”。《大场》 演完,演员由领伞的指挥下场。接着小鼓架子请腊花上场玩灯,先唱《请楼歌》,实质上这是两人即兴 的对歌,对唱者凭识多见广尽情施展才能。有问有答,有唱有和,贴船下篙,见风采柳。如答不上,腊 花则不下“楼”。一鼓架子败去也可另请别人继续对歌,直到唱和圆满,腊花才“白纸扇子飘满怀,扭 扭捏捏下楼来”。接着是双人舞,称《小场》。每次演出能玩几个《小场》,每对艺人互相配合,尽情发 挥,表演各不相同。饲。场》后,根据观众要求,或演《上盘鼓》,即上三路,集体表演项人造型。或演 《中盘鼓》,即中三路,表演盘桌、盘板凳等单人或多人造型。或演《地盘鼓》,即下三路,鼓架子与腊花 在地上跌、翻、腾、跃,或互相配合的舞蹈动作。其间,还灵活安排一些歌唱,如《想郎》 、《送郎》、 《大实话》、《大白话》、《穷人歌》等。压轴节目是《后场》,因节目多,每次只演一至几出。最后, 由一人唱《收场歌》,演出结束。 解放后,花鼓灯演出逐渐从广场改为舞台,从自由结合演出,变为有固定的程序安排,节目也以 新创的为主,传统节目、即兴歌舞逐渐减少。 代表艺人 田振启( 1897—1964),艺名“田小银子”,双湖乡园艺村人。他从小看花鼓灯就爱模仿,少年时 在老艺人的影响、指点下,表演艺术进步很快。为了演好女角“兰花”,一有空就细心观察模仿妇女的表 情和动作,久而久之,他扮演的妇女形象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25岁起改演“鼓架子”,因他熟悉“腊 花”的表演,能和“腊花”配合默契,深得玩友好评和观众喜爱。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曾组织一班花鼓 灯到县城进行庆祝演出。解放后,他虽已年过半百,但仍致力于花鼓灯艺术的探求。1953年,他作为 安徽花鼓灯代表队的成员参加了华东地区和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被文化部长周扬赞誉为花鼓灯表演艺术家。1958年,被吸收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后又被收入 《中国艺术家辞典》。田振启是花鼓灯凤台流派的奠基人,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964年病故。 陈孝恭( 1919-),号敬之,艺名“一条线”,王集乡陈巷村人。他自幼就是个花鼓灯迷,12岁开 始,在田间地头割草放牛时,就学着扭花鼓灯,14岁开始组班演出。在演出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前 辈艺人的艺术营养,技艺不断提高。他身段极其灵活,在扮演少女时,一个妹水动作,一个扑蝶式,无 不形神兼备。舞蹈时,肩部、腰部、腿部可做波浪形抖动。他创造的“颤颤抖”动作风格独特,他敏捷 的步法,轻盈的动作,腰的晃扭,体形上的“三调弯”具有销魂落魄之魁力。群众赞叹:“一条线一走, 栽倒一片,回头一看,起来一半。”陈敬之不仅擅长舞蹈,还善于歌唱,他嗓音质朴纯正,加之爱学习 和吸收各地山歌小调,形成了独特的花鼓歌唱腔,被称为“一条线调”。解放后,陈敬之被安排在凤台 县文化馆工作,成了专业艺术工作者。1962年,他参加了省文化局举办的花鼓灯舞蹈研究班,使其 花鼓灯歌舞艺术得到进一步升华,正式形成个人表演风格。1964年,他在上海演出时受到周恩来和 陈毅的接见。1978年,他的代表作《游春》、《抢板凳》及新创作的《争锹》在省、市、县会演中获好评, 并被拍成电视片。1982年,他编排的《野花谣》获安徽省农村业余文艺会演优秀创作奖,优秀演出 奖。1983年,应邀在北京舞蹈学院讲学。1984年后,一直在凤台花鼓灯艺校和凤台推剧团艺术表演 人才培训班从事教学,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演出比赛中获奖。陈敬之已近古稀之 年,仍致力于花鼓灯事业。 宋廷香(1905一)白塘乡人,别名来瞎子。13岁玩灯,嗓音好,善表演,能即兴编词,随口演唱,借 言通俗风趣,引人捧腹。他扮演“领伞的”指挥表演《大场》,调度合理,图形变化逼真好看,转换队形 时打招呼(呼喊或口哨)恰到好处。他与陈敬之合作时间最长,表演《小场》默契,“推小车”独具特色, 小车上坡、下坡、过桥、陷泥窝都表演得逼真,并富有艺术夸张。把花鼓灯歌舞发展成“弦子灯”、“四 句推子”他是先行者。 万方启(1912一)刘集乡人,别号“万陋子”。扮演“小鼓架子”注重与腊花的配合,善于逗趣,面部 表情丰富,“五响抓空”、“二起腿抓空”动作灵巧敏捷,耸肩、抱头转身、鸭子步等姿态步法风趣,有戏 曲丑角表演特点,传人有张立根等。 刘传昌( 1905-)艺名“盖三江”,兰花表演动作干净利索,有“溜”劲,擅长踩“衬子”。表演吸收了 怀远派的风格特点。对同时期有名气的兰花刘佩德(别号:“端公”)、潘金德(艺名“潘金莲”)、崔占 富、李小友、李金珠(艺名“金边小油壶”)等在艺术表演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武佩选(1917-1955),架河人,艺名“气死猴”。注重技巧表演,筋头翻得好。曾参加 1953年全 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及影片《民间歌舞》的摄制工作。与同期的鼓架子王考千、朱冠香、詹乐亭、威武 等在表演技艺方面,互相吸收,很有名气。 邓虹(1944-),女,怀远县人,系解放后凤台县培养出来的优秀腊花之一。她聪颖灵巧,厂学 博记,从师多门。花鼓灯动作轻盈妩媚,舞姿优美。1964年至1985年多次参加省、市级会演。表演 的《花鼓之乡》获优秀演出奖,《田间卫士》获表演三等奖,《小花场》获表演一等奖。 张土根(1943一),凤台县城关人。从师万方启、朱冠香等。动作敏捷有力,活泼自如,擅长翻各 种筋头。表演时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凤台流派鼓架子表演的传人。与邓虹编排演出的《小花场》是花 鼓灯场中的精品,深得观众喜爱。作品有《夏令营》、《放牛娃》等。 主要节目 花鼓灯传统节目有《大场》、《小场》、《游场》、《双花场》、《抢板凳》、《后场》等。 大场:群舞,演出人数4至24人皆可,男女角色人数相等,由领伞的率领组合成各种图形。表演 时既有统一调度,又有个人发挥,伴以热烈的锣鼓,响亮的口哨,舞蹈场面热烈奔放。 小场:双人舞,有文武之分。武场以舞为主,男女角色相互配合,以内涵丰富的舞姿抒发感情,刻 划性格,演泄情爱。文场以唱为主,舞蹈次之。唱词与舞蹈不一定有联系,前后段也可不连贯。内容 大都是情歌,唱一段舞一段,交替进行。《小场》是花鼓灯艺人创造的抒情诗,是花鼓灯歌舞的精华部 分。 游场:独舞,表现天真烂漫的少女,在花红柳绿的春光里尽情游戏,触景生情,对未来充满着美 好的还想。其中的“颤、颠、抖”动作及丰富多彩的扇花、手绢花使这种单人舞独具特色。 双花场:3人舞,由2女角、工男角3人表演,内容吸取了戏曲《二女争夫》的情节,上演场次不 多。民国时期凤台县即不多见。 抢板凳:3人舞,表现3个天真活泼的儿童,挤坐一条板凳,玩耍逗趣,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十分 欢乐。 后场:是2、3人表演,有情节、有人物生活小戏的总称。较流行的有《黑眼疯》、《表姐表妹》、 《秃闹房》、《恨小秃》、《小货郎》、《王小楼卖线》、《游春》、《拾棉花》、《四老爷观花》、 《四老爷坐独杆轿》、《卖饺子皮》、《麻丫头怄婆家》等。 解放后,县境内的专业及业余文艺工作者在传统节目基础上,又创作出一批有新意、有特色的 花鼓灯节目,其中主要有《小圆房》、《拾棉花》、《永幸河畔稻花香》、《抗洪夺丰收》、《送红灯》 《新媳妇抢场》《棉海新曲》、《争锹》、《采种》、《田头乐》《送粮路上》、《田间卫士》、《花鼓之乡》 《野花谣》等。 花鼓灯歌词选 1:花鼓一打头对头,玩灯的都是光蛋猴,一元银钱买灯草,二没有银钱去打油,玩灯就趁月亮 头。 2:送郎送到清水河,照(朝)着清水跺三脚,红缤子绣鞋跺断了线,跺断了三尺白裹脚,舍不得亲 郎于哥哥。 3:东家门口一棵枣,弯弯扭扭长得好,今年开花结枣子,明年开花结元宝,大的大,小的小,三间 屋子装不了。 4:提起农民真可怜,披星戴月去种田,好花景致倒不看看,娱乐场中倒不着玩,民间疾苦对谁 言? 5:上了场子懒怠玩,奉告同胞听根源:为的是我国土地失去了一大半,大家都不奋自战,能情愿 落一个国破家亡身不全?同胞们,你本是男儿汉,怎不抱热血去抗战?可知道中国开化已够四千多 年,古老文化光辉灿烂。如今日本小鬼侵略咱,硬吞俺澎湖列岛和台湾,东三省现已被他占,还要继 续打中原,日本鬼子侵略手段毒辣狠——毒瓦斯、细菌战,坦克车、重机关,连珠大炮和轰炸机,好杀 焚掠样样全。汪精卫、倪嗣冲,受人利用当汉奸,这些龟孙眼皮浅,卖国求荣不要脸。中国被闹得这 么可怜,哪还有闲心把花鼓灯来玩。 6:张口合口讲你赌招高,俺的家产哪里去了?二亩水田全赔净,小驴驹子偷卖掉,大桌子抬去还 了帐,小板凳劈掉当柴烧,寒冬腊月睡芦席,没有被子盖夹扶,…·、·要想做人先戒赌,想过好日子靠 勤劳。 7:不提吃大烟俺不讲,提起来这事恼俺心肠。你看你吸得骨瘦如柴没人样,躬腰曲背眼落膛。画 匠都难画你这模样,俺怎么能嫁你吸大烟的郎。 8:革命党人孙中山,一心想把大清翻。推倒清朝撵宣统,人剃辫子马打鬃,眼看革命要成功。占 汉口、夺武昌,扒庙宇、盖学堂,洋学生组成国民党。东三省死了张作霖,出了个少帅张学良,眼看中 国变了样...... 9:锣鼓一打仓才才,毛泽东的命令传下来,一定要把淮河来修好,沿淮两岸不生灾,天下农民得 安泰。 10:我奴家今年一十九,又想留即又嫌丑,虫吃沙梨子心里啃(肯),风刮杨柳乱点头,满心的愿 意等郎求。 11:振子开花月月青,叫声玩友你是听:会演大会任务完成的好,把我们留下参加“五·一”大游 行。游行走过天安门,抬头看到朱德总司令。大家举手齐欢呼,“毛主席万岁”大喊几声。 12:车水车到汗珠淌,水奔稻田翻白浪。同心协力搞生产,共为丰收出力量,劳动的号子遍地响。 13:凤凰台上好风光,棉海一片白茫茫。摘棉姑娘心欢畅,手挎着篮子出了庄,姐妹们抬棉去到 那田旁。 14:永幸河水乐呵呵,杂交水稻把户落。年年配鸳鸯,代代育娇娥。大名远扬普天下,真是个独 占鳌头稻一棵。 东方芭蕾——花鼓灯简介 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南戏(黄梅戏)北舞(花鼓灯)”的文化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更是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战略高度,突出强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花鼓灯的重要意义,并要求从以下八个方面开展工作: 1、把握重点,重点培养花鼓灯活体继承人,保持和继承花鼓灯原始生态,提供一种与先辈们相连续的感觉,认定若干个文化空间(集中举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或时间),让花鼓灯这一中国汉族优秀舞蹈艺术传承下去。 花鼓灯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优秀艺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中国汉民族舞蹈的杰出代表和中国九亿农民艺术代表,在世界舞蹈艺术中有独特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东方芭蕾”。 一、花鼓灯艺术简介 “花鼓灯”的历史。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在淮河岸边的涂山氏国,禹的后人为了纪念大禹和女娇,在涂山上盖起了禹王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都赶禹王庙会,打起锣鼓,跳起舞蹈,据说从此就有了花鼓灯。但花鼓灯真正有史可考应源于宋代。据<凤台县志>记载,“花鼓灯历史悠久,宋代就流传于淮河流域的怀远、凤台一带”。 事实上,宋代以来,用音乐、舞蹈、诗歌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情节和人物来表现简单的生活事件和群体情绪, 已成为汉族民间歌舞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主要美学特征。花鼓灯把情节性的双人歌舞与情绪性的集体歌舞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应该符合宋代汉族民间歌舞的发展潮流。说花鼓灯源于宋代应当比较符合实际。 经过明清时期的发展,花鼓灯流行区域逐步扩展,逐渐形成了以蚌埠怀远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二十多个市、县。特别是1932年,淮河流域人民为了庆祝大灾后的丰收,大闹花鼓灯,这一时期,花鼓灯的表演艺术有了很大发展,舞蹈动作更丰富,出现了《盘板凳》等节目
追溯花鼓灯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宋代。如果把可考的文字记载(成为于清代的《凤台县志》,记载花鼓灯源于宋代)、传说与直观所能观测到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花鼓灯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花鼓灯所具有的宋代舞蹈文化印迹。仔细观察50年代花鼓灯的原始风貌,能较明显地体察出花鼓灯所反映出的宋代历史文化基因。比起许多原始功能遗存十分明显的舞种,花鼓灯更具技艺性、表演性和艺人职业化的特点;而比起某些更具市井文化气息的民间歌舞,它又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和群众自娱性。兴盛于明代,盛行于清末、民初。 花鼓灯·凤台花鼓灯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凤台县凤台花鼓灯流行于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凤台及周边地区。凤台花鼓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及人文环境。凤台古称州来,又名下蔡,位于淮河中游,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凤台花鼓灯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萌芽到成熟阶段。凤台花鼓灯起源于宋、元时期,至清代中叶已初具规模,趋于成熟,深受人民喜爱,成为流传甚广的民间艺术;二是清末民初阶段。花鼓灯在凤台基本形成自己的流派特色,为解放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阶段,花鼓灯登上了高雅艺术的殿堂,被誉为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阶段,花鼓灯艺术受到重视,重获新生。 花鼓灯·颍上花鼓灯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颍上县颍上是花鼓灯的故乡。颍上花鼓灯是由劳动人民创造且世代相传的艺术形式,产生于淮河流域广大农村,主要流行于淮河沿岸的颍上等二十多个县、市地区。颍上花鼓灯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展现淮河儿女的礼义风情、勤劳勇敢,表现青年男女纯真、朴实的爱情,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著与向往。颍上花鼓灯除在题材、形式、音乐、舞蹈等方面与淮南、蚌埠两地区的花鼓灯有相似之处外,亦有自身的特点。它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架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整个演出气氛堂皇富丽,地方特色浓郁。颍上花鼓灯表演者由数名鼓橛子、腊花对偶组成,通常由领首的第一个鼓橛子(叫杈伞把)领舞出场,主要有大花场(跑大场)和小花场(跑小场)等段落。颍上花鼓灯大多即兴演唱,多用锣鼓敲击(常用鼓、锣、镲、小锣等四件),锣鼓经无谱,常用凤凰三点头、长流水、小五番、十八番、大刹点、小刹点等,大多即兴变奏,随舞蹈变化而变化。音乐多采用民族五声音阶,常用宫和羽、徵混合调式。颍上花鼓灯有《抢板凳》、《抢手绢》、《游春》等一批有人物有情节的传统舞蹈节目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蚌埠市蚌埠花鼓灯包含四百多个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舞蹈动作超常度高,时间差大,瞬间舞姿复杂多变,这些构成了花鼓灯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使花鼓灯成为用肢体语言表达复杂情节的优秀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花鼓灯的舞姿和动作很讲究放与收、动与静的巧妙结合,动作的节奏性强,且富有变化。蚌埠地区出现了冯国佩、常春利、郑九如、石经礼、杨再先等一批花鼓灯名家,还产生了《游春》、《抢扇子》等一批有影响的节目,形成了千班锣鼓百班灯的鼎盛局面。
坚守 传统 文化 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让我们一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 议论文 传统文化五篇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1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 圣诞节 ,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 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在 重阳节 登高插茱萸;在 中秋节 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 西方节日 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 街舞 ,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2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 典故 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 名言 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3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在那次的-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 历史 故事 、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 春节 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4
所谓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丰富的特色,一个国家独有的标志,一段历史熔炼的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斑斓了,可以是建筑,书籍,服饰,它包罗万千,丰富广博。就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性的神物“龙”的形象。其实龙本不存在,它只是古代的人们为拥有神奇力量的向往,因此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有着鹿角、虎须、蛇身、凤爪等多种特征,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龙就似我们我们中华民族,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伟大神力向往的美好理想。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字了,这也是我们“传播文明,盖世无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特点嘛,就是“ 对联 形式,汉子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祥,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说起汉字我们无不想到书法文化。值得赞扬的是,即使书法的年龄远远大于我们现代人,但我们间的距离却似穿越的效果。在此,我也是书法的传承者之一,它的美感“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也深有体会。对于写书法的传统用具——毛笔,柔软优雅,创作的字体有胖有瘦,或直或曲,时而粗糙时而顺滑,无不体现着各种线条的美感,无不透露着写作人当时的心境。然而西方人用的钢笔却只能将字死死地呆呆地“刻”在纸上,所以西方国家没有书法这一说。这就是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值得我们华夏子孙传承。说到书法,我便想起中考语文要提高分值,会在书法和文言文方面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就对我们中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做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啦!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了解重视它。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经历多次战事,以及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冲击,一再使得文化的传统根基早就如同一片风中摇摇欲坠的枯叶。再加上我们的经济日渐富裕,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但这也不能是我们的心灵感到满足。如何重新找回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美感,继续传承它呢?那就得扎根于我们的生活,就当我们对传统文化多一些关注,多一些了解吧!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5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精髓,让人深深的震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华传统文化渐渐淡化,近年各种损坏传统文化的事情侵入我们的内心。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物质的-,尊严应该如何存在?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韩国某公司的女老板以员工没按照她的吩咐去休息为理由,喝令全体中国员工下跪。一百多名员工迫于无奈跪下,唯独孙天帅刚直的立在原地。女老板恶狠狠的威胁说不下跪就开除,孙天帅很坚定的说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后愤然离去。孙天帅用实际行动证明尊严实实在在的要重过各种物质甚至于是生命,有尊严的人面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不义之财不馋不贪,面对不公之事不忍不避。一个人有了尊严便有了支撑生命的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那么这便是一个充满希望,不可战胜的民族。
面对日渐冷淡的人心,爱心该何去何从?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的住房是由五个子女凑钱买的,面积不大,卧室只有不到十平米,她的柜子还是她结婚时候从旧货市场买的,桌子跟椅子都有几十年的“高龄”了。她就是中国当代家喻户晓的人物,杰出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建国后,她用自己的演出收入为农民捐献了 拖拉机 ;抗美援朝时,她和丈夫在各地巡回义演,为志愿军捐过飞机;十年-后,她把补发的所有工资作为党费全部上交。爱心是永不低头、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兴旺和发达的希望和灵魂。爱心是阳光,温暖每一个人,驱散所有黑暗,爱心是绵绵不绝的江河,流遍世界各地,一个充满爱心,懂得团结互助的民族拥有不可战胜的刚毅。
面对日益物质化的世界,梦想在哪里生根?“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陈欧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自己的梦想。他也曾经失败过,他也曾经失落过。“蜗居,-婚,都让我们撞上了。别担心,奋斗才刚刚开始,80后的我们一直在路上。不管压力有多大,也要活出自己的色彩,做最漂亮的自己。”“我们做的是自己,为了梦想而奋斗。只要努力、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代言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他凭着对自己梦想的追求,终于取得了事业的巨大成功。
尊严,爱心,梦想,这些只是我们精神世界折射出来的一小部分,但当我们真正地做到了,才是真正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高三议论文传统文化五篇范文相关 文章 :
★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五篇
★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5篇
★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范文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高中作文5篇精选
★ 高三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作文议论文范文5篇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十篇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河北省邢台市二中北校区高二:耿康宁
传统 文化 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传承文化的 议论文 800字10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1
临近年关,最热闹繁华的街上已是挂满红灯笼,年味正浓。趁着刚放寒假的闲暇时光,我报名参与了社区组织的迎新活动——学习剪纸。
社区工作人员讲我领到位子上,桌上已备好了材料。请来的老师是位剪纸的传统手艺人,只见剪刀在他手上仿佛是活了一般,将原本普普通通的纸张剪成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图案,大家都十分惊叹,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上手。老师举手示意,使按奈不住的大家安静下来,他举起话筒,将剪纸艺术的历史娓娓道来,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当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 传说 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 经验 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我听了之后感到十分震惊,没想到那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老师还说到:“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工艺品,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这便是平凡的剪纸所蕴含的深意。”老师的一番话使我受益匪浅。剪纸不仅仅是剪纸,更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劳动人民的精神支柱。我们学习剪纸,其实也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接下来老师教授了我们如何剪“福”字,大家都尝试起来,将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祈盼寄托在了剪纸之上。活动结束后,社区人员组织我们一起把剪出来的“福”字送给社区里的老人们。我们来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人们送上了我们最诚挚的新年祝福与一个个新鲜出炉的“福”字,面对着他们和蔼的脸以及幸福的笑容,大家都感觉收获颇丰。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2
曾经有报道说,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可见,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使我们中国人团结。
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 成语 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还有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
党的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
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3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 清明 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 中秋节 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
清明节 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而已。 端午节 ,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保卫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你还等什么?快行动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4
“很有feeling!”“好欢型啊!”目前,像这样将英文直接嵌入汉语,似乎已成为国人的一种习惯,而汉英夹杂再遇上网络,就形成更为荒诞的语言风格。因此,我们应该净化汉语,重视汉语发展,传承中华文化。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个民族 思维方式 的载体,语言的纯洁性事关一国的凝聚力及软实力。我们最初是太想与国际接轨了,可过多地接“英语”的轨,却并未搭上真正的“国际”班车,就像“邯郸学步”的寿陵子,非但没有学好,还忘了自己的本真。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命脉,是民族独立的象征。国亡了,可以复;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就很难在世上立足。犹太民族在历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却依然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捍卫着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消失,吉普赛民族的消亡,关键原因就是民族文化的丧失。
汉语表达英语化,汉字书写错字连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汉语的没落,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学的传承。假如有一天,我们再不能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假如有一天,我们再无法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假如有一天,我们再不能理解“仁义礼智信”——那就叫做“数典忘祖”!
因此,重视汉语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势在必行。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些,开始尝试改变:“汉字听写”“高考加大语文权重”“学校开设国学课”,一时之间,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下,“国学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
但“热”这个词让我又有些隐忧。因为“热”就意味“一时”,意味“潮流”,意味“盲从”,而复兴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办几所国学院、读几本经典书籍就能做到的。中小学中,引导学生“读经”成为时尚,30所学校引进台湾国学教材,却都未考虑是否适用。作为 教育 者,我们不能在“老路”上翻捡“宝贝”,到别人家借家具用,应该放出眼光运用智慧,寻求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国学发展之路。
有人曾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系,根深才能叶茂。为这棵树施肥浇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动脑、用心,帮助人们重温经典,拥抱中华传统文化。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5
中华,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她孕育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经历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后,又传承给炎黄子孙许多精神上的文化!
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望忧国”。是啊,从古至今,有许多人,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而奋斗。岳飞是一名抗金英雄,正是由他带领的岳家军,使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而诗人文天祥面对元军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伟大精神将永垂不朽!
孝悌友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更是一件首要的事。例如东汉时期的孝子黄香,他帮助父亲料理家事,还在寒冷的夜晚用体温温暖父亲冰冷的床。而黄香的孝行让我在感动之余多了几分敬佩。
当然,孝悌友爱很重要,尊师重教却也不可缺少,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也帮我们养成使我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讲诚信,上学后,老师也要求我们诚实守信,不欺他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甚至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由此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中国信义妈妈”李雪英,她打工7年为儿子还债75万!有人说她傻,儿子欠的债务,母亲没必要承担。她却坚定地说:“怎么可以欠人家的债呢?咱一定要还!“李雪英四处找工作,一干就是7年,她最终还清了欠款。她的 事迹 一经传出,便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
“外甥有理打得舅”讲得是包公的 故事 ,他便是明礼守法的典范,他断案时务求公正,不畏强权,不徇私情,包拯的从舅仗势霸占田产,不仅被包拯没收了田产,还被包拯打了一顿。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精神!
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勤学励志,历史学家司马光少时好学,他做了一个“警枕”,只要晚上读书枕在“警枕”上一睡着,他就会马上惊醒。还有西汉时的匡衡,凿壁借光只为了读书,那么微弱的灯光却使匡衡读得津津有味,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我们应该让这些沉淀在时空中的传统文化重新复苏,散发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6
季节的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都遵循着自然法则。几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 总结 了自然规律,为后人留下了智慧的结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耕种秋天收获,这是前人留下的规律。”祖先留下了许许多多智慧的总结。但是智慧的总结现在被世界遗忘了,过去的习俗已经被遗忘,西方国家的节日却被人们铭记在心。
春风拂过大地,花蕾向外张望,布谷鸟的叫声提醒他们要播种了。
每当奶奶听到杜鹃叫时,她总是忙着准备播种。奶奶拿起一把大锄头,眯起眼睛,抬头望着天空,捡起蚕豆种子,叫我去田里。在泥泞的山脊上,我踩着小鞋子上的脚印,手里拿着一把小锄头,在背上摇摇晃晃地走着。奶奶笑着说:“差不多了。”你不能吃豆子。如果你吃了,以后收获的时候你就不能吃了。”在这一段话中对现场。听着锄头周围挖掘的声音,“布谷鸟悠扬的歌声。奶奶把两个手指伸到她的手掌里,两只大手拿起一个光滑的锄头开始挖掘。我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挖掘,但是很快我就汗流浃背了。奶奶过去常在屋前用一把大锄头挖洞。我就用一把小锄头把洞埋了。奶奶在豆子旁边,我把石头按在豆子旁边,趁奶奶不注意的时候,把豆子捡起来放到石头里。把豆子捡起来,送到嘴里。结果,吃了一口土后,奶奶看见了,笑了,拿出一把种子,说:“到那边去,在地上吃。”穿过短短的小路,走到田埂上,坐下来吃瓜子,时不时地拿起几粒谷粒跑到奶奶面前。
晚上,我们举起锄头,抱着小桶回家。进门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喊着:“妈妈,我回来了。”妈妈微笑着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泥土,递给我和奶奶一碗热汤,让我和奶奶单独在一起谈论这个地方。
那个时候,家里总是挂着旧的黄色日历,一天就翻了。现在旧的日历不见了,新的日历也变了,但是以前的那个日历还没有翻过。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秋节、端午节、寒食等节日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和情人节等其他一些人为的节日在公众中变得热闹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西方文化的冲击,过去的喧嚣,今天的萧条。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外国人的嫉妒,国内人民的冷漠。新历法充满了其他国家的节日,而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却渐渐的被忽视,这种现象令人痛心。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应该重新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重视传统文化,牢记中国人民的智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7
每一次指尖轻触琴弦的触动,每一次琴弓擦弦而过的轻颤,都带动着人的心弦,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优美而凄婉的故事,二胡,中华传统文化,民族之乐!我与它紧密接触,用心传承!
就在我还在牙牙学语时,母亲便为我带来了二胡这位朋友,我便开始练习二胡,可是渐渐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开始对它厌恶,避之不及,因为妈妈总催我练习,二胡也没有好听的声音,拉起来手还很疼。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天阴沉沉的,压得人仿佛喘不过气来,我无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叹了一口气,心中十分烦躁,心想: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么难拉,烦死了!这时楼下的小伙伴喊我下去玩,可妈妈出门时说不让我下去,于是我只好作罢,重拾二胡,带着万分仇恨,拉了起来,刺耳的声音,令我更加烦躁。
终于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机,想到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影片,于是便抱着玩乐的心思打开电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阵飞鸟飞过,绿树青山,一位佳人出现,是那么的美丽,此时一阵婉转的二胡声响起,是那么的柔美轻快,我被带入到音乐中。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无法喜结良缘时,那凄惨的幽怅的二胡声,仿佛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脏,让我难受的说不出话来。在梁山伯化为怨灵哭诉时,黄沙漫天,二胡声也变得低沉愤怒,仿佛在批判控诉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恶。我一口气看完了整个影片,意犹未尽,时而缓,时而急的二胡声还在我的耳边回旋,余音绕梁。我感到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传统音乐,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传承。
我轻轻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态与身姿,开始拉奏。一边拉,我一边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有欢快轻松,也有沉重愤怒,我仿佛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仿佛与曲子融为了一体,二胡的琴弦时而颤动时而平缓,琴弓时而悠长,时而停顿,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个故事,诉说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诉说着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着,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我好像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华民族音乐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绎,用心传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划破,也再也不在意。我与二胡有了亲密的接触!
是啊!“天降大任于斯任也”,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也不例外,与二胡的一次紧密接触让我理解了传承的真正含义,无论前方的路有多么的艰险,我都会坚持下去,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 圣诞节 ,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 重阳节 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 西方节日 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 街舞 ,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9
历与中华文化若后若先之先古文化,或已夭折,或已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华能以其自创文化独立于其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因此,作为炎黄子孙的大家,应该传递灿烂的中华文化,守卫大家的文化家园。
从这一刻起,大家不要沉醉于那些糜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竹丝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让余秋雨告诉大家他的“千年一叹”是在叹谁的心坎。让冰心告诉大家,她的“繁星”点缀了谁的世界;让海子告诉大家,“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
在历史的长河中,掏出一抔闪着光的沙土,细细掏尽。拾出经典,珍贵地收好大家的祖先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继承与发展后再传递给下一代,让中华文化在大家的守卫下闪烁其迷人的光芒。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中华节日文化则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节,寄寓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
欢度传统佳节,是中华儿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传递、守卫着瑰丽多彩的中华节日文化,皆因中华节日文化乃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来吧!让大家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听古代圣贤佳人在耳边低声吟唱,享受民族风俗,浴心波涛,感受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这就是欢度传统佳节,传递、守卫中华文化过程中萌发的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与神清气爽啊!
与此同时,大家更应该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保护文化遗产,才能向世人标识大家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让绚烂的东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给大家的子孙。
传递、守卫中华文化,是让经典文化的光芒在历史长河亘古不息,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发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的标识。
因此,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将中华文化的传递与保卫视为己任,守卫大家的文化家园。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10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 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高三传承文化的议论文8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传承的高三议论文800字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文800字高中5篇
★ 传承中国文化议论文高三
★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3篇
★ 传承文化议论文高三五篇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十篇
★ 以传承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
★ 高中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范文
★ 传承中华文化作文800字
★ 传承的高三作文5篇
第一章:建议先了解文献的类型有哪些1.期刊类,用[J]代表,一般篇幅较短,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不会很深入,但是想通过期刊类文章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还是可以看一看。2.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研究生博士生的论文一般3万字起步,对于本科生来说,参考博硕士论文写出一篇论文绰绰有余,建议根据课题下载几篇该类文章,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以次来清楚研究的过程以及思考点。3.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比如想要搞清楚论文中的某些概念及理论等。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文献类型4.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5.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对于不同毕业生来说,以上例举的123类型文献完全够用此外,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参考一定的外文文献,我默认大家找英文文献,在知网上的外文文献中搜索课题的关键词即可(下面已配图),有心的同学怀疑这样搜出来的文献能行吗,意思是切题吗?只能说老师都知道各位的英文水平,把搜到的参考文献往论文后面一摆就不要纠结了。其次,上哪些网站进行搜索网络资源很丰富,上百度文库,豆丁都可以。我一般直接上知网,你搜索一下会发现,文库或者其他的网站上很多文章直接就是知网上发表的期刊或硕博士论文。基于此,我倾向于直接上知网,因为知网上的文献算是一手的,而且比较全面。这点根据喜好来即可。第二章:怎么筛选文献找文献的工具有了,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思想,关于如何选对自己有用的文献。先解决搜什么的问题有的同学搜题目有的同学搜专业还有的同学搜……,我想说的是你搜课题中的关键词吧,别的别搜了。举例说明:《云南花灯中舞蹈人物形象个性分析》这个题目搜索文献的时候,不要复制整个题目,因为整个题目相当于过于精准定位了,我们参考文献本身就是奔着找相近资源的期望去,若是定位过于精准,很可能把本应该搜到的文献而放过。因此通过关键用词来搜,相当于扩大搜索的范围了,值得提倡此法。在搜文献这件事上还是需要撒大网的,这样各种山珍海贝都能搜罗到。那对于上面的题目,我就可以去搜“花灯舞蹈人物”,为什么这样搜,照经验来说,研究人物形象分析类的论文,在命题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用词,比如“人物特色分析”、“人物特征分析”、“人物个性分析"等,那我不限定是人物的XX分析,不就相当于扩大搜索范围了嘛,反正搜到的“人物特性"啊、”人物形象“啊、“人物特色”啊一类的文章都可以去参考。同理对于类似《张家界旅游景点服务的问题研究》这种题目怎么搜? 搜的时候地名去掉,大一点范围的搜”旅游服务问题“,搜出来的文章必然多,想再细致点的直接搜”景点服务问题“,课件,在搜索文献上做到可进可退,根据实际情况怎么有利怎么来。大家可以在这点上举一反三。在下载文献的时候,建议多下载几篇硕士博士论文,他们的研究体系较为深入,章节层次细致,值得借鉴。下节打算讲讲怎么列提纲,暂定是这个节奏。更新,我说下一般大家怎么去把文献名称复制到论文中,对,你没看错,文献就是复制粘贴的。你是一个一个敲上去的话我也没啥意见。你看看我下面说的帮得到你不~第一步打开中国知网,并在搜索栏输入你课题的关键词。假如:题目《浅析xx幼儿园区角活动问题》如图示。搜关键词:区角活动,再强调一下不要搜题目,用大网才能搜到各种螃蟹贝壳和大鱼~然后点击后面的检索,看下出来什么。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上图这个界面,红色对勾是要告诉你,文献的类型是你可以选择的。主题也被圈了起来,搜索的时候也可以点击“主题”进行更准的定位。接下来找目标文献,感觉和你课题相关的,跟我一起做,粉色打钩走起来,搜出来的文献不看不知道,看了再删也不晚,拿不准的文献也可以下载来,多读是好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