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完善与补充,是学生自主选择读物藉以开阔眼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 渠道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调研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篇1
缤纷世界,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最终伴侣,大学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丰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课外阅读也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一席之地,对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精神境界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书籍在我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切实影响与大学生目前阅读存在的问题,我针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对部分本校大学生经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内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获得书籍途径、阅读偏好、课外阅读的其他情况
调查对象:怀化学院8个寝室(8人寝),男女比例为1:3,共64人
调查 方法 :随即抽取各院寝室,采用网络问卷调查与实际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64份,收回61份,有效问卷60份,收回率,有效率
一、 调查结果及现状
一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阅读数量方面:的同学每学期阅读0~1本书,的同学每学期阅读2~3本书,的同学每学期阅读4~5本,的同学阅读更多
购书费用方面: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50元以下, 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50~100元,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100~200元,的同学购书费用更高
二获得书籍途径
45%的同学选择在书店、网店购买,8%的同学选择在图书馆阅览,37%的同学找亲戚朋友借阅,10%的同学青睐网上在线或下载 三阅读偏好
选书标准偏好:35%的同学看重作者知名度,46%的同学看重内容可读性,13%的同学选择定价合理的书籍,6%则喜欢浏览网上排名靠前的书籍
阅读类型偏好:31%喜欢阅读时尚休闲类书籍,27%同学选择文学名著类,几乎同样27%比例的同学选择商业 财经 类,15%则选择了课外知识学习周刊
阅读方式偏好:46%的同学会以最快速度读完,13%则会边读边做 读书笔记 ,35%会仔细读但不做笔记,6%为其他
四课外阅读的其他情况
30%的同学身边读书氛围较好,24%同学一定程度上同意当代大学生读书浮躁
二、 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一大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重视,但程度有待提高
大多数同学每学期都会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能意识到提高自己 文化 素养的重要性,为大学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学气息。但根据阅读时间和购书费用,也不难发现阅读课外书籍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并未占较重要角色。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应该举办更多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的活动,邀请风趣、博学的文学教师、抓家定期做讲座,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意识,进而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二购书仍占主流,网络异军突起
大多数同学更青睐在书店、网店买属于自己的书籍,并一直珍藏,可见大家的惜书、爱书意识还是很强的;此外同学们彼此交换书籍,交流思想,也为新思想、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这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人选择去图书馆阅览书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献、个人难支付的巨著自然被浪费了,图书馆没有达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如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在线交流等,随着大学生宅女宅男的日渐增多,网络为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
但我们还是应更有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毕竟那里有更全面的素材、资源;同时,在运用网络新手段时要学会辨别真伪、优劣,抵制不良阅读倾向。
三读书源于兴趣,类别丰富,但方式欠妥
更多的同学看重自己认为比较有用、值得阅读的书籍,但其中可能存在并不适合自己或未认识到其书真正价值的情况。时尚休闲类书籍占大学生阅读书籍的主流,丰富了紧张忙碌的学习;名著与财经类并重,大多数同学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不忘时刻关注商业财经类周刊、书籍,这对于我们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提高财经意识、开拓眼界是很有帮助的。但很多同学只追求了阅读速度,忽视了高效,没有仔细体味、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
在日后的阅读中,我们还是应该养成记笔记、细品味、勤交流的好习惯,提高每本书籍的阅读效果。
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给书籍预留一定宁静空间主动阅读,积极阅读,带动周围同学阅读,在提高其他方面才能的同时不忘升华心灵,通过读书提高修养。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篇2
【调查目的、结果】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便于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本学期11月份,对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调查。全班学生人数59人,收回调查表59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分析】
1、阅读习惯差: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班学生喜欢读书的学生大约占一半,竟然还有2人不喜欢读书,情况堪忧;自觉读书的不足班级学生的一半,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64%,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各几乎占三分之一;尤其是不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者占多数,仅7人愿意与人交流;在阅读批注、圈画记录方面有40%人从不动笔;学生阅读时能做到专心致志,人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学生承认阅读时比较认真。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无法评估。而从调查表中得知学生迫切希望教师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运用课堂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讲一讲阅读 故事 ,定期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
2.阅读内容单一:身为六年级学生,竟然还有17名学生喜欢看卡通小说类书籍,阅读中外名著者仅占班级的。阅读书目比较直观、浅显,欣赏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奥的自然科学书籍,喜欢浏览浅显易懂的卡通小说、童话寓言类书籍,与所在年级不成正比。
【调查 反思 】
1.家庭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他们大部分来自进城打工者家庭,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很多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夜都在电视前或者在打牌中度过。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这一客观因素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2.家长盲目指导。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客观上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束手五策。只是抱怨孩子不读书,贪玩,盲目购买教辅资料逼着孩子阅读,认为这就是课外阅读,歪曲“阅读”一词的深刻内涵。甚至盲目认为:只要孩子把语文书上课文会背了,就是学好了语文。这也是造成学生阅读内容浅显书籍的客观原因。
3.应付阅读作业。除了以上两个客观因素外,与教师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虽然每周一老师都检查学生上周阅读的书目和阅读时间是否保证半小时以上,并由家长签字证明,但是完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普遍带着应付的心理阅读,加之家长督促不力,阅读效果可想而知。这是逼迫学生阅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理解能力低下。 【改进 措施 】
1.科学引导。充分利用目前运用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一书,课堂上结合课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教会批注、圈点、记录等阅读方法,养成默读、速读、诵读等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读书交流。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谈天说地或好书推荐,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一课一名句、一日一诵读、三日一古诗、一周一美文、一周一好书、一周两习作、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
3.营造读书氛围。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每天下午到校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 读书心得 ,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4.拓宽阅读量。鼓励学生相互借阅,对借阅率高的学生予以表彰;督促学生到学校、市、省图书馆借书,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阅读。目前班级 作文 编辑小组成员,已经成立了六(2)班网络博客,把同学的 优秀作文 都已发到网上,与同龄人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健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5.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打印之后 人手一份,帮助学生借阅或购买。书名有《唐诗宋词精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余秋雨的《语文新天地》、王尚文的《新语文读本》《金拇指》及郑渊洁童话系列、凡尔纳的《神秘岛》和《海底两万里》《叶圣陶 儿童 文学全集》、吴兆基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爱的 教育 》《老人与海》《电脑帝国》《昆虫记》《少女的红发卡》《吹牛大王历险记》《鲁西西传》《小王子》《快乐王子集》《苦儿流浪记》《隐身人时间机器》等50本中外现代文学作品。
6.同读一本书。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可以采用“激将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7.倡导亲子共读。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要“授生以渔”,从而让学生终生与书为伴,让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篇3
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学校:河南理工大学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财务管理
班级:10-3班
学号:311010040323
姓名:陈前
一:调查前言
(1)调查背景:不言而俞,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调查项目:对课外阅读的感兴趣程度、进行课外阅读的理由、目的等
(3)调查方式: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4)调查途径: 首先通过本班同学、朋友、社团中的学长学姐发放一部分调查问卷,但人数不够而且男女比例不协调,随后在教学楼下发放调查问卷。
(5)调查范围:本小区全体学生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从阅读兴趣上看
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 散文 ,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约占30%,散文其次,约占20%。因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小说散文这类读物最热衷。
在你是否阅读过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水浒传》、《战争与和平》等这个问题上,有约20%的人表示经常读,有60%的人表示有时读,也有15%的人表示基本不读,甚至还有2%的人表示从没读过。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还是不太关注的,这给了我们学生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可以也是应该做到的。
(二)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看
在时间上:30%的学生每天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作课外阅读,60%的学生花1~2小时,10%的学生花3小时,10%的学生花1小时以下的时间。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70%,超过两小时的仅占30%,说明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因为大学还是相别于高中的,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从时间上看,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在阅读量上:65%的学生每月读3本以上的书,5%的学生每月读1~2本,25%的学生每月读少于1本。从阅读量上暴露的问题更加明显:在业余时间很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
(三)从阅读方式上看
我校60%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2%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在选择什么样的刊物阅读这一问题上,24%的学生选择图书,有17%的学生选择报纸,有48%的学生选择杂志,有10%的学生选择电子读物。从这可以看出传统的纸质读物还是处于重要地位的,其中杂志是我校学生选择最多的读物,可见,现代媒体对于生活得影响。而有学生选择电子读物也可以看出电子类读物已开始进入我校大学生的生活中。
(四)从阅读目的上看
对于“你认为大学期间阅读重要吗?”,有87%的同学选择了“重要”,有12%的同学选择了“一般”,没有同学觉得读书不重要,这一点我们是很值得庆幸的。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觉得在大学期间阅读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众人皆知,读书可以丰富每个人的知识,开拓眼界,同时读书也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对于大学生来说阅读尤其重要。现在,在大学中,大家可能还是有一些空余的时间,我们应当利用这些空余的时间来多阅读一些书籍,因为等我们 毕业 工作后,就不会再有特别多时的时间来阅读,而在那时我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也不高了,所以,我们觉得大家还是应该把握大学的时光,多读一些书,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从阅读问题上看
经调查研究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时间紧,忙于学业或其他活动。许多同学忙于学习,时间比较紧迫,没有空余的时间读书,而读书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项目,许多学生因此放弃了阅读课外书籍,只是研究自己的专业项目。大学里也有很多社团并举办很多的活动,很多大学生精于此,而没有时间花费在阅读这方面了。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也是所有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普遍问题
三:总体分析
1、 阅读兴趣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太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虽然不能完全说喜欢课外阅读,但也是兴致缺缺的表现,或者说大部分人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原因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们实行的是一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过去十二年的学习生涯被老师和家长们用上课、作业和补课全都占满了,自由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根本很难培养出课外阅读的兴趣。而现在到了大学,我们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由我们自由支配,一下子解放的我们会选择尽情地去玩,很难静下心来去进行阅读。即使我们的老师或家长这时要求我们多读些课外书籍增加知识,但这时已很难受控制的我们也听不进意见,甚至可能会对课外阅读更加反感。
2、 阅读类型多样性,更倾向于休闲娱乐
那些选择休闲娱乐类报纸杂志的同学我相信他们应该是处于一种随便看看的状态,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也有可能是出于追随潮流的目的看一些最新的资讯,那甚至不能真正的称为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网络流行小说也成为我们课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学生本来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更何况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网络文学呢,一个又一个的小说网站就是最好的证明。女生的言情小说、男生的玄幻小说,除了内容吸引我们外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你可以随自己的兴趣随意得选择,网络上无穷无尽的各种书总能找到你所喜欢的,几分钟就能搞定,不但方便而且便宜,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同时那些很多小说都是连载的,更加吸引人,也让很多的学生深深的着迷。
3、阅读方式各种各样
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我们的首选,这很令人感到欣慰,毕竟阅读是需要慢慢地品味,慢慢地琢磨,囫囵吞枣地阅读不会有任何收获,还不如不读,除了浪费时间、精力又能得到什么呢?在我们慢慢翻页的同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阅读的趣味之一。
但这个时代毕竟是在进步,网络、数字化也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手机阅读和上网阅读也正在逐渐地替代纸质阅读,尤其是为我们学生所接受。特别是手机阅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那使得阅读变得极其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4、阅读量不够
平均每天3小时以下的课外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最好方法,但那需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阅读,如何只是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怎么可能有收获。而第一点中学生们阅读兴趣不够可能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阅读量远远不够。
四:建议与 总结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书海无涯,然而同样良莠不齐。高校需要尽早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书籍,形成正确的阅读原则。
二、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
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不得以改善将会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候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可以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控制好阅读的速度,有层次、有针对性、有个人特色地进行阅读。如有理论特长的学生可以阅读内容精深独到的专著以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的完整性等知识;而智力较高的学生可阅读多种参考书加快学习进程或接触 其它 学科领域谋求文理相通或理工相结合,以调节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合理利用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 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来培养其阅读能力,指导大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通过网络阅读书籍、购买书籍、查询资料等。
经过调查,我们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有时间可以利用点来看些书,这样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 关于课外阅读的调研报告范文5篇
★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4篇
★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范文5篇
复旦大学日前推出的《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只是为了休闲消遣。有关专家表示,除了学生自身偷懒外,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和学校教学上的忽视也是改变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原因。【调查】学专业不爱看专业书籍该报告指出,现代社会发达的传播条件使大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但非学术类阅读占的比例升高;相比之下学术类阅读显得单薄,专业期刊与外文文献阅读更是稀少。调查显示,经常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人文社会科学典籍、专业学术期刊、外文学术文献的学生比例分别为%、%、%、%。而经常或偶尔阅读通俗文学读物、时尚报刊、外文报刊的比例则高达%、%、%。华师大外语学院三年级学生小张表示,学语言的学生去读人文或语言专业书籍没什么价值,学语言就是为了应用。上师大生物系学生小冯认为,“专业学术读物太过枯燥,看专业教材就够呛了,课外再读专业期刊简直是自我折磨,至多是写毕业论文时我才会去看专业书籍。”调查还显示,医科类学生的阅读率是各专业中最低的,仅有23%的学生课外阅读学术读物。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小沈表示,读医科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各门医学知识均要熟记于心,他们无暇再去读什么人文或学术经典。【分析】受社会阅读影响是主因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大学生不爱读自己的专业书籍,却热衷读小说、休闲报刊读物的现象,其实主要还是受到整个社会阅读风气的影响。他直言,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把阅读当作消遣娱乐,甚至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给读者开的阅读书单里面,也尽是武侠等通俗小说,“大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又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读一些严肃的书籍?”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张大陆教授则告诉记者,“不要说本科生了,硕士生能潜心看看书的也屈指可数。”张教授在面试几位报考博士学位的硕士生时,叫他们说几个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名字,居然鲜有能对答如流者。而他发现这与学校教学上的忽视有关,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往往关心实用技术,轻视对理论、学术的指导,不提供教材外的参考书目,或者提供参考书只流于形式。【建议】提升兴趣开放资源张汝伦教授在复旦给学生开读书讲座时多次说:“千万不要放弃阅读人类文明几千年留存下来的宝贵精华,否则真的是人生一大损失。”他认为,大学生阅读不应功利和贪图消遣,而应加大对人文学科和本专业经典著作的涉猎;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书友会和阅读讲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增加积累。张大陆教授也指出,由于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反映到课本上,至少要有两三年时间,因此除了学习教科书知识外,对于理工科、医科等专业学生来讲,多看外文学术著作和刊物是必须的。他建议,各高校的外文学术图书馆不该仅允许研究生进入,也应该向本科生全面开放,以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此外,通过要求学生在看参考书后写读后感、综述类的文章,并且把参考读物的知识反映在专业课考试内容上,不失为促进学生扩大学术类读物阅读量的好方法。
畅销书《创造奇迹:零起步创财富》的作者参加某一次政府组织的“全民阅读日”论坛时感慨到:“千万不能让读书成为珍稀的保护行为”!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今,许多人已经谈书色变,现在读书的人群不增反减,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读的是教科书,其实他们也很不愿意读,只为了升学,迫于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念下去,而不是发自内心满心欢喜虔诚的“悦读”,其必然会伴随着许多副作用和后遗症,眼睛近视、坐骨神经、脸孔催老、大脑僵硬等等。正是因为“应试教育”压迫了他们十几载,往往“学生哥”、“学生妹”出社会工作后,大概都不愿意读书了,喜欢吃些不伤脑筋的“文化便当”,从不挑剔,你给什么吃什么,反正不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盯着就行了!而那些没上过几年学的老板们对书十分“崇敬”,不愿其烦地用系列从书及高档书柜装点门面,但那绝对是摆设,书他们是不会看的,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书很多是看了也等于没看,何况他们识字不多。还有不少嗜书如命的“书虫”也不愿意看了,他们发现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好书难觅,他们宁愿吃鲜桃一棵,也不愿啃烂梨一筐,诸如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常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何这么简单的事理当代人却不晓得?其实分析起为何当代人不喜欢读书的原因,就是“书不像书”!很多书要么刚一上市就成了“故纸堆”,老是包装老祖宗来忽悠当代读者,什么国学,什么老子、孔子、孙子的,“子来子去”、艰涩难懂,就算通俗易懂的,也是拾老祖宗牙慧,甚至曲解其要义、精髓。要么与现实相距十万八千里。要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读者不看还清醒,越看越糊涂!针对上述“书不像书”的现状,《创造奇迹:零起步创财富》的作者认为,图书不能过于媚俗、不能庸俗,可以适当地“通俗”,但最主要地是要熟悉读者的口味和需求。当今社会是“金钱社会”,人人都成了货币动物,没钱乐活,还要掏钱买些无用的书,还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聪明人肯定不干。而那些茶余饭后可看可不看的书,当代人凭兴趣驱使,但更多的人在解决过活的基础上,他们是很乐意与书为伴的。据调查,当代人非常愿意看那些能实实在在培养他们财智,手把手教他们创业致富的书,而决不是那些空洞的励志书,和伪饰过的创富传记、发家传奇,那些太虚了!而那些只有在吃饱喝足才想到看一看、翻一翻的闲情逸致的图书,当代人需求并不迫切。正是吃透了这一规则,《创造奇迹:零起步创财富》的作者苦心孤诣、独具匠心,将创富、财智、砺志、闲情逸致等各种“单打一”读物的优势、精华融为一体,理想与现实水乳交融,解决读者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先让读者在读书过程中掌握致富知识并付诸行动,发财后在继续读书!读书不能太功利,但没有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书永远读不长、读不好、读不安稳!因此,要想获得综合的回报,读书先从读《创造奇迹:零起步创财富》类似的积极向上、思想情调高雅能解决生存与发展的实在、实用书入手!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完善与补充,是学生自主选择读物藉以开阔眼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 渠道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调研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篇1
缤纷世界,书籍是人类永远的最终伴侣,大学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丰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课外阅读也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一席之地,对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精神境界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书籍在我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切实影响与大学生目前阅读存在的问题,我针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对部分本校大学生经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内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获得书籍途径、阅读偏好、课外阅读的其他情况
调查对象:怀化学院8个寝室(8人寝),男女比例为1:3,共64人
调查 方法 :随即抽取各院寝室,采用网络问卷调查与实际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64份,收回61份,有效问卷60份,收回率,有效率
一、 调查结果及现状
一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阅读数量方面:的同学每学期阅读0~1本书,的同学每学期阅读2~3本书,的同学每学期阅读4~5本,的同学阅读更多
购书费用方面: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50元以下, 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50~100元,的同学每学期能接受的购书费用是100~200元,的同学购书费用更高
二获得书籍途径
45%的同学选择在书店、网店购买,8%的同学选择在图书馆阅览,37%的同学找亲戚朋友借阅,10%的同学青睐网上在线或下载 三阅读偏好
选书标准偏好:35%的同学看重作者知名度,46%的同学看重内容可读性,13%的同学选择定价合理的书籍,6%则喜欢浏览网上排名靠前的书籍
阅读类型偏好:31%喜欢阅读时尚休闲类书籍,27%同学选择文学名著类,几乎同样27%比例的同学选择商业 财经 类,15%则选择了课外知识学习周刊
阅读方式偏好:46%的同学会以最快速度读完,13%则会边读边做 读书笔记 ,35%会仔细读但不做笔记,6%为其他
四课外阅读的其他情况
30%的同学身边读书氛围较好,24%同学一定程度上同意当代大学生读书浮躁
二、 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一大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重视,但程度有待提高
大多数同学每学期都会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能意识到提高自己 文化 素养的重要性,为大学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学气息。但根据阅读时间和购书费用,也不难发现阅读课外书籍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并未占较重要角色。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应该举办更多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的活动,邀请风趣、博学的文学教师、抓家定期做讲座,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意识,进而提高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二购书仍占主流,网络异军突起
大多数同学更青睐在书店、网店买属于自己的书籍,并一直珍藏,可见大家的惜书、爱书意识还是很强的;此外同学们彼此交换书籍,交流思想,也为新思想、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这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人选择去图书馆阅览书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献、个人难支付的巨著自然被浪费了,图书馆没有达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如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在线交流等,随着大学生宅女宅男的日渐增多,网络为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
但我们还是应更有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毕竟那里有更全面的素材、资源;同时,在运用网络新手段时要学会辨别真伪、优劣,抵制不良阅读倾向。
三读书源于兴趣,类别丰富,但方式欠妥
更多的同学看重自己认为比较有用、值得阅读的书籍,但其中可能存在并不适合自己或未认识到其书真正价值的情况。时尚休闲类书籍占大学生阅读书籍的主流,丰富了紧张忙碌的学习;名著与财经类并重,大多数同学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不忘时刻关注商业财经类周刊、书籍,这对于我们财经类院校的学生提高财经意识、开拓眼界是很有帮助的。但很多同学只追求了阅读速度,忽视了高效,没有仔细体味、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
在日后的阅读中,我们还是应该养成记笔记、细品味、勤交流的好习惯,提高每本书籍的阅读效果。
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给书籍预留一定宁静空间主动阅读,积极阅读,带动周围同学阅读,在提高其他方面才能的同时不忘升华心灵,通过读书提高修养。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篇2
【调查目的、结果】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便于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本学期11月份,对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调查。全班学生人数59人,收回调查表59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分析】
1、阅读习惯差: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班学生喜欢读书的学生大约占一半,竟然还有2人不喜欢读书,情况堪忧;自觉读书的不足班级学生的一半,大部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每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64%,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各几乎占三分之一;尤其是不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者占多数,仅7人愿意与人交流;在阅读批注、圈画记录方面有40%人从不动笔;学生阅读时能做到专心致志,人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学生承认阅读时比较认真。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无法评估。而从调查表中得知学生迫切希望教师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运用课堂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讲一讲阅读 故事 ,定期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
2.阅读内容单一:身为六年级学生,竟然还有17名学生喜欢看卡通小说类书籍,阅读中外名著者仅占班级的。阅读书目比较直观、浅显,欣赏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奥的自然科学书籍,喜欢浏览浅显易懂的卡通小说、童话寓言类书籍,与所在年级不成正比。
【调查 反思 】
1.家庭因素。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他们大部分来自进城打工者家庭,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很多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夜都在电视前或者在打牌中度过。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这一客观因素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2.家长盲目指导。由于家长文化的局限性,客观上不明确阅读哪类书籍对孩子有益,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束手五策。只是抱怨孩子不读书,贪玩,盲目购买教辅资料逼着孩子阅读,认为这就是课外阅读,歪曲“阅读”一词的深刻内涵。甚至盲目认为:只要孩子把语文书上课文会背了,就是学好了语文。这也是造成学生阅读内容浅显书籍的客观原因。
3.应付阅读作业。除了以上两个客观因素外,与教师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虽然每周一老师都检查学生上周阅读的书目和阅读时间是否保证半小时以上,并由家长签字证明,但是完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普遍带着应付的心理阅读,加之家长督促不力,阅读效果可想而知。这是逼迫学生阅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理解能力低下。 【改进 措施 】
1.科学引导。充分利用目前运用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一书,课堂上结合课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教会批注、圈点、记录等阅读方法,养成默读、速读、诵读等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读书交流。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谈天说地或好书推荐,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一课一名句、一日一诵读、三日一古诗、一周一美文、一周一好书、一周两习作、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
3.营造读书氛围。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每天下午到校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 读书心得 ,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4.拓宽阅读量。鼓励学生相互借阅,对借阅率高的学生予以表彰;督促学生到学校、市、省图书馆借书,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阅读。目前班级 作文 编辑小组成员,已经成立了六(2)班网络博客,把同学的 优秀作文 都已发到网上,与同龄人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健康阅读,交流阅读心得,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5.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打印之后 人手一份,帮助学生借阅或购买。书名有《唐诗宋词精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余秋雨的《语文新天地》、王尚文的《新语文读本》《金拇指》及郑渊洁童话系列、凡尔纳的《神秘岛》和《海底两万里》《叶圣陶 儿童 文学全集》、吴兆基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爱的 教育 》《老人与海》《电脑帝国》《昆虫记》《少女的红发卡》《吹牛大王历险记》《鲁西西传》《小王子》《快乐王子集》《苦儿流浪记》《隐身人时间机器》等50本中外现代文学作品。
6.同读一本书。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可以采用“激将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7.倡导亲子共读。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要“授生以渔”,从而让学生终生与书为伴,让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篇3
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学校:河南理工大学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财务管理
班级:10-3班
学号:311010040323
姓名:陈前
一:调查前言
(1)调查背景:不言而俞,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调查项目:对课外阅读的感兴趣程度、进行课外阅读的理由、目的等
(3)调查方式: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4)调查途径: 首先通过本班同学、朋友、社团中的学长学姐发放一部分调查问卷,但人数不够而且男女比例不协调,随后在教学楼下发放调查问卷。
(5)调查范围:本小区全体学生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从阅读兴趣上看
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 散文 ,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约占30%,散文其次,约占20%。因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小说散文这类读物最热衷。
在你是否阅读过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水浒传》、《战争与和平》等这个问题上,有约20%的人表示经常读,有60%的人表示有时读,也有15%的人表示基本不读,甚至还有2%的人表示从没读过。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还是不太关注的,这给了我们学生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可以也是应该做到的。
(二)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看
在时间上:30%的学生每天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作课外阅读,60%的学生花1~2小时,10%的学生花3小时,10%的学生花1小时以下的时间。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70%,超过两小时的仅占30%,说明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因为大学还是相别于高中的,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从时间上看,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在阅读量上:65%的学生每月读3本以上的书,5%的学生每月读1~2本,25%的学生每月读少于1本。从阅读量上暴露的问题更加明显:在业余时间很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
(三)从阅读方式上看
我校60%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2%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在选择什么样的刊物阅读这一问题上,24%的学生选择图书,有17%的学生选择报纸,有48%的学生选择杂志,有10%的学生选择电子读物。从这可以看出传统的纸质读物还是处于重要地位的,其中杂志是我校学生选择最多的读物,可见,现代媒体对于生活得影响。而有学生选择电子读物也可以看出电子类读物已开始进入我校大学生的生活中。
(四)从阅读目的上看
对于“你认为大学期间阅读重要吗?”,有87%的同学选择了“重要”,有12%的同学选择了“一般”,没有同学觉得读书不重要,这一点我们是很值得庆幸的。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觉得在大学期间阅读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众人皆知,读书可以丰富每个人的知识,开拓眼界,同时读书也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对于大学生来说阅读尤其重要。现在,在大学中,大家可能还是有一些空余的时间,我们应当利用这些空余的时间来多阅读一些书籍,因为等我们 毕业 工作后,就不会再有特别多时的时间来阅读,而在那时我们对于阅读的兴趣也不高了,所以,我们觉得大家还是应该把握大学的时光,多读一些书,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从阅读问题上看
经调查研究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时间紧,忙于学业或其他活动。许多同学忙于学习,时间比较紧迫,没有空余的时间读书,而读书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项目,许多学生因此放弃了阅读课外书籍,只是研究自己的专业项目。大学里也有很多社团并举办很多的活动,很多大学生精于此,而没有时间花费在阅读这方面了。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也是所有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普遍问题
三:总体分析
1、 阅读兴趣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太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虽然不能完全说喜欢课外阅读,但也是兴致缺缺的表现,或者说大部分人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原因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们实行的是一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过去十二年的学习生涯被老师和家长们用上课、作业和补课全都占满了,自由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根本很难培养出课外阅读的兴趣。而现在到了大学,我们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由我们自由支配,一下子解放的我们会选择尽情地去玩,很难静下心来去进行阅读。即使我们的老师或家长这时要求我们多读些课外书籍增加知识,但这时已很难受控制的我们也听不进意见,甚至可能会对课外阅读更加反感。
2、 阅读类型多样性,更倾向于休闲娱乐
那些选择休闲娱乐类报纸杂志的同学我相信他们应该是处于一种随便看看的状态,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也有可能是出于追随潮流的目的看一些最新的资讯,那甚至不能真正的称为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网络流行小说也成为我们课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学生本来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更何况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网络文学呢,一个又一个的小说网站就是最好的证明。女生的言情小说、男生的玄幻小说,除了内容吸引我们外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你可以随自己的兴趣随意得选择,网络上无穷无尽的各种书总能找到你所喜欢的,几分钟就能搞定,不但方便而且便宜,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同时那些很多小说都是连载的,更加吸引人,也让很多的学生深深的着迷。
3、阅读方式各种各样
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我们的首选,这很令人感到欣慰,毕竟阅读是需要慢慢地品味,慢慢地琢磨,囫囵吞枣地阅读不会有任何收获,还不如不读,除了浪费时间、精力又能得到什么呢?在我们慢慢翻页的同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阅读的趣味之一。
但这个时代毕竟是在进步,网络、数字化也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手机阅读和上网阅读也正在逐渐地替代纸质阅读,尤其是为我们学生所接受。特别是手机阅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那使得阅读变得极其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4、阅读量不够
平均每天3小时以下的课外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最好方法,但那需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阅读,如何只是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怎么可能有收获。而第一点中学生们阅读兴趣不够可能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阅读量远远不够。
四:建议与 总结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书海无涯,然而同样良莠不齐。高校需要尽早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书籍,形成正确的阅读原则。
二、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
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不得以改善将会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候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可以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三、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控制好阅读的速度,有层次、有针对性、有个人特色地进行阅读。如有理论特长的学生可以阅读内容精深独到的专著以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的完整性等知识;而智力较高的学生可阅读多种参考书加快学习进程或接触 其它 学科领域谋求文理相通或理工相结合,以调节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合理利用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 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来培养其阅读能力,指导大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通过网络阅读书籍、购买书籍、查询资料等。
经过调查,我们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有时间可以利用点来看些书,这样是个不错的选择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 关于课外阅读的调研报告范文5篇
★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4篇
★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范文5篇
复旦大学日前推出的《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只是为了休闲消遣。有关专家表示,除了学生自身偷懒外,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和学校教学上的忽视也是改变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原因。【调查】学专业不爱看专业书籍该报告指出,现代社会发达的传播条件使大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但非学术类阅读占的比例升高;相比之下学术类阅读显得单薄,专业期刊与外文文献阅读更是稀少。调查显示,经常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人文社会科学典籍、专业学术期刊、外文学术文献的学生比例分别为%、%、%、%。而经常或偶尔阅读通俗文学读物、时尚报刊、外文报刊的比例则高达%、%、%。华师大外语学院三年级学生小张表示,学语言的学生去读人文或语言专业书籍没什么价值,学语言就是为了应用。上师大生物系学生小冯认为,“专业学术读物太过枯燥,看专业教材就够呛了,课外再读专业期刊简直是自我折磨,至多是写毕业论文时我才会去看专业书籍。”调查还显示,医科类学生的阅读率是各专业中最低的,仅有23%的学生课外阅读学术读物。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小沈表示,读医科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各门医学知识均要熟记于心,他们无暇再去读什么人文或学术经典。【分析】受社会阅读影响是主因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大学生不爱读自己的专业书籍,却热衷读小说、休闲报刊读物的现象,其实主要还是受到整个社会阅读风气的影响。他直言,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把阅读当作消遣娱乐,甚至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给读者开的阅读书单里面,也尽是武侠等通俗小说,“大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又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读一些严肃的书籍?”同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导师张大陆教授则告诉记者,“不要说本科生了,硕士生能潜心看看书的也屈指可数。”张教授在面试几位报考博士学位的硕士生时,叫他们说几个世界权威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名字,居然鲜有能对答如流者。而他发现这与学校教学上的忽视有关,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往往关心实用技术,轻视对理论、学术的指导,不提供教材外的参考书目,或者提供参考书只流于形式。【建议】提升兴趣开放资源张汝伦教授在复旦给学生开读书讲座时多次说:“千万不要放弃阅读人类文明几千年留存下来的宝贵精华,否则真的是人生一大损失。”他认为,大学生阅读不应功利和贪图消遣,而应加大对人文学科和本专业经典著作的涉猎;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书友会和阅读讲座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增加积累。张大陆教授也指出,由于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反映到课本上,至少要有两三年时间,因此除了学习教科书知识外,对于理工科、医科等专业学生来讲,多看外文学术著作和刊物是必须的。他建议,各高校的外文学术图书馆不该仅允许研究生进入,也应该向本科生全面开放,以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此外,通过要求学生在看参考书后写读后感、综述类的文章,并且把参考读物的知识反映在专业课考试内容上,不失为促进学生扩大学术类读物阅读量的好方法。
大学生社会学毕业论文题目,更多素材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看看中国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研究当代女大学生如何看待美丽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情爱观念调查研究从女大学生就业看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差异高校农村女大学生现代化过程研究报告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追求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研究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实证研究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研究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研究大学生诚信认知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大学生考试诚信的社会学研究走向信用时代——对影响大学生信用观的重要因素的研究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研究大学生打工现状及其社会问题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大学生“英语热”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校园乡亲:大学中的老乡群体研究大学生留学决策与社会阐释大学考研决策与社会阐释大学生村官的抉择与社会阐释中西文化交流中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境况研究大学中的社会分层现状研究大学班级文化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家庭背景的相关研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传统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变迁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适当代大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态度分析从当代大学生的节日观看文化传统的变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影响当代青年择偶观的社会因素研究我国大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社会学分析题目中国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研究当代女大学生如何看待美丽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情爱观念调查研究从女大学生就业看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差异高校农村女大学生现代化过程研究报告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追求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研究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实证研究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研究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研究大学生诚信认知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大学生考试诚信的社会学研究走向信用时代——对影响大学生信用观的重要因素的研究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研究大学生打工现状及其社会问题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大学生“英语热”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校园乡亲:大学中的老乡群体研究大学生留学决策与社会阐释大学考研决策与社会阐释大学生村官的抉择与社会阐释中西文化交流中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境况研究大学中的社会分层现状研究大学班级文化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家庭背景的相关研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传统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变迁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适当代大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态度分析从当代大学生的节日观看文化传统的变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影响当代青年择偶观的社会因素研究我国大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社会学分析1、关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之前我做过这方面调查)2、农村教育制度的改革3、中美社会保障的差异4、经济危机给农村带来的影响(农民工的影响)5、改革开发对农村社区的影响(主要对社区规模、特征的影响)这些都是我自己想,可能不太全面,我也是学社会学,可能以后也会写这样的题材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探析【摘 要】由于连年的持续扩招,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已越来越大,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消费结构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则会给大学生的家庭、心理等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客观分析大学生当前的消费结构,探讨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进而找到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习惯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消费观念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大体由五个方面构成,按照消费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由强到弱分别是“学费和住宿费”、“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消费”。 1.学费和住宿费 学费为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学校类别、所处的地域、专业性质等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档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和农林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院校学费一般在每年2500至3500元,一般院校收费集中在3500至7000元之间,一些二级学院或是艺术类院校以及热门专业的学费则往往高达每年7000元到15000元。 在住宿费方面,进入2000年以来,受“教育产业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学校的集体宿舍出现了“高中低档”之分,人数少、设施好的宿舍收费较高,而传统的“八人间”等宿舍收费较低。但因国家有指导性规定,宿舍费一般都在每年300元至1200元之间。近年来,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大概有17%的大学生有过在校外租房或找人合租的经历,而房租一般在每月每人100元到500之间。由于大部分高校有关于禁止学生校外租房的规定,因此有80%校外租房的大学生并没有在学校办理退宿手续,校外租房的房租成了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 2.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 该项消费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四个方面,由于家庭收入差异及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不同,这部分消费的差异显著。调研结果表明,“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每年在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且全部为一年级学生;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占,2000元至4000元的占,4000元至5000元的大学生占,5000元以上的占。并且,这部分消费中,水平最高的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是最低的被调查者的22倍。可见,家庭收入差距及其派生的消费差距在大学生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3.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 主要包括书费、培训考试费、电脑及上网费三大类。书费包括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所需的教材及参考书、学生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课外参考书以及一些课外读物,如文学作品等。培训考试费是近年来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一项内容。由于大学生近年来的考研、考证、外语学习等各类课外学习活动越来越多,该项支出呈连年显著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在“培训考试费”一项每年要花费200元至2000元左右。电脑及上网费也随着网络的普及而逐渐成为“必须开支”,三分之一左右学生配备了个人电脑,而购买电脑、上网的费用也不少。 4.通讯消费 随着通讯器材的广泛普及,手机等通讯产品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生活及社会交往的必备品。学生的通讯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手机一般选用较为便宜的机型,手机费也低于平均水平;短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短信费占手机费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消费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5.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 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搭建和维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休闲娱乐;而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往往是群体性的,由此而来的消费支出随着大学生年级的提高而不断上升。这部分消费常见的项目有“请客聚餐消费”、“歌厅台球厅消费”、“旅游消费”、“购买礼物消费”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交往等活动属于人类的第三个需求层次,大学生在这方面适当的消费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娱乐支出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这种经济负担部分转移到了父母和家庭,部分转化成了“负债”,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负担。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总体而言,大学生消费总额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尽管从绝对值上来讲各项消费均在不断上升,但各项消费上升的速度不同。在上述的五大类消费中,“学费和住宿费”保持了稳中略有上涨的水平,但在大学生消费总水平中所占的比重连年下降,说明大学生其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高。这其中,部分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增长速度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也反映了“消费主义”确实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消费主义的实质是一种不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消费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把消费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的物品和服务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并将其作为最普遍的文化倾向和最确切的通向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道路,作为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甚至是公民对经济繁荣的贡献和对国家或社会的道德责任,从而使高消费成为正当的、道德的和合法的。消费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也导致了在消费时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都带了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消费方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三、合理消费结构的引导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健康的消费意识,强调“绿色消费”和“自我发展消费”;反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和过份的“时尚消费”。其次要注重消费与市场基本理论的教育。主要为消费观、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营销等知识,让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最后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理念,培养其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此外,全社会,特别是相关商家,要努力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环境,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要体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倡文明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消费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注:本文为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当代大学生消费研究》(课题编号:2006021)研究成果。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二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培养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帮助大学生调整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然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
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平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平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主义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问题。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现在不方便,回头我给你发过去
试析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的调查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是大学生自由学习的主要手段,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浙江杭州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性别差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女生194人,占;城市学生120人,占;乡镇学生60人,占;农村学生204人,占。
2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
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 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明,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0(4).
[2]何玲华,周琼.“80末”大学生阅读状况——来自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课堂的报告[j].
导语: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人们耳熟能详的民谚里都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说,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下面是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参考。
古往今来,书籍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书籍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在这样一个有着海量资讯的时代,在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主流的时代,我们还能再静下心来阅读吗?在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读书情况又是如何呢?
目的
为了解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对803名机电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于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数目:机电学院本科生、研究生 803份
问题方向:调查主要针对机电学院学生的阅读类型、阅读目的、阅读困惑、对传统文学和流行文学的认知的等。
数据分析
1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平时选择较多的书籍类别,由被调查者选择科普读物的比例可知当前大学生选择的书籍类型均比较丰富,未出现某种类型书籍的空缺。其中学习娱乐类占较大比例,对于革命政治类书籍了解不太广泛。
2
读书主要以学习和兴趣为主
结合问卷第一题与第二题,选择喜爱阅读并且日常接触比较多的书籍类型中:
科普读物(\)
文学类书籍(\)
专业用书(\)
可见,由于学习需要,机电学院学生最主要接触的是专业类书籍,而其余感兴趣类型的书籍与其平时接触频率基本不变,说明其读书主要以学习和兴趣为主。
3
阅读方式多样,电子阅读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对于读书方式选择的调研显示,学生阅读方式具有多样性,而选择电脑在线阅读和下载至手机阅读的共占总数三分之一。可见进行电子阅读的大学生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
4
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由机电学院学生每周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每周都会进行课外阅读,但是阅读时长较短,这与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有关,但是也显示出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5
上网和学习对课外阅读产生较大影响
在对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因素的调查数据中可知,由于学习的繁忙以及网络休闲娱乐的普及,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受到影响,十分有必要向学生强调课外时间的合理分配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6
在阅读中倾向于传统书籍
在对于机电学院学生关于传统书籍与现代流行文学书籍的看法调查中,认为"传统文化书籍或许枯燥乏味,不如现代文学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社会"的学生占;认为“半数的人觉得传统文化书籍中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传统美德与革命道德而许多现代文学书籍则属于快餐文化,不能给人回味无穷的感受”的学生占;选择“表示只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这两种都不看”的学生占。
可见,在传统书籍和现代流行文学书籍的选择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书籍更加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道德底蕴,在阅读中更倾向于传统书籍。
新媒体以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即时互动等特有的优越性,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的趣味性组合,给大学生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受到大学生群体的热捧。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利弊兼存,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的来源包括社会环境、媒体导向、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学生本人等,因此,需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探索出具体有效的措施促进大学生有效阅读,从而推动国家全民阅读政策的实施,提高大学生的阅读修养。一、新媒体与大学生阅读当前,学界对新媒体还未形成统一的的定义。不过,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对,是依托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的媒体形式,如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环境下,电子阅读是当下最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电子阅读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阅读方式。电子阅读即在IT电子产品上的阅读,这些电子产品包括电脑、手机、平板、kindle等,特别是指在带有阅读功能的手持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kindle上的阅读。这些设备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一切阅读需求,即时、快速、便捷。新媒体阅读因信息存储量大,阅读内容丰富多彩、阅读内容可选择性强、阅读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阅读工具便于携带以及即时互动方便高效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一种重要渠道,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阅读的新趋势。2018年4月18 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比2016年的稍有上升。电子阅读的接触率为,比2016的上升了个百分点。而传统阅读中的图书阅读、报纸阅读和期刊阅读的接触率分别为、、。以上数据显示:我国超过7成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电子阅读方式。而在这些成年电子阅读方式的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30-39周岁人群占到,40-49周岁人群占到,50-59周岁人群占到。可见,18-29周岁的年轻一代是使用电子阅读方式的主要群体,电子阅读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主要阅读方式。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分析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在校大学生的电子阅读的现状,调查在湖北文理学院展开,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334份问卷,回收334份问卷,有效问卷330份,问卷有效率。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156人,女生178人,大一人数占61人,大二87人,大三80人,大四106人,文史类113人,理工及医学类102人,艺术及体育类119人。通过这次对湖北文理学院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是很普遍的,并且呈现出以下特点:(一)阅读方式以纸质阅读为主,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相结合。在调查个人偏爱的阅读方式时,结果显示:选择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的占,的被调查者选择电子阅读。这说明大学生依然偏爱纸质阅读,认为纸质阅读更有感觉,更利用学习和思考。但是,电子阅读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多元和互动的全新体验,它也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特别是手机的便捷携带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二)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较为灵活。阅读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的被调查者每天进行电子阅读不到1小时,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阅读时间是1-3小时,而3小时以上的占。涉及电子阅读的地点选择方面,选择“在宿舍进行电子阅读”比例最高,达。在公交车上、教室、图书馆、餐厅、操场等地方比例依次为、、、、。由此可见,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利用新媒体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是也存在部分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够,电子阅读的时间长短不合理,容易对新媒体产生依赖心理。(三)阅读内容以娱乐为主,阅读更注重精神享受。调查电子阅读的内容显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是休闲娱乐类的内容,占;新闻资讯类,占,而学习研究类和生活信息类内容分别占45%和。电子阅读的目的调查当中,选择“精神方面的需求主要为了增长知识和了解新闻时事”的比例最高,占;“用于打发时间”,占;而“获取学习方面的信息比如考试求职相关信息”的占,“获取生活方面的信息比如吃喝玩乐或者旅游攻略”的占。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大学生的电子阅读主要是以满足了解时事增长见闻、消遣娱乐、专业学习和获取生活信息这四种需求为主。这说明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同时也说明大学生有关心时事、爱好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积极向上的一面。但也存在阅读过于娱乐化的问题,而忽视精神层面的提升。过于娱乐化的阅读对大学生的发展进步是不利的,大学生介于学校与社会之间,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阅读,提升自己,而娱乐化的阅读则本末倒置。(四)阅读习惯差,执行力弱。在阅读规划方面,选择“有阅读计划并且能做到的”仅占,选择“有阅读计划但很少做到”的占,“现在没有计划但是今后会考虑”的占。这说明大学生也能意识到阅读计划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执行力。关于阅读有没有做笔记的习惯,选择“基本上不做笔记”的占,“有时候做笔记”的占,“经常做笔记的”仅占,过半数的大学生在电子阅读时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以上结果皆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不做笔记,没有阅读规划,或者是有计划但执行不力。三、改善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对策及建议(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完善国内关于出版发表作品、传播内容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建立对自媒体审核机制,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或者有违法行为,终生不再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发表任何内容的权利,创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维护好网络传播秩序。重视技术手段的提高,提高自动检测功能处理能力,利用科学技术来帮助监督。在未来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上,要执行更加严格的准入标准,注重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媒介素养培养。,对于行业内部,利用媒体误导舆论的人员给于严惩,可采取“责任到人”的制度,一旦发现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立即解聘并终生不得再入本行业。只有更完善的规定和最严酷的惩罚,才能让从业人员心里有红线,行为有底线,这样就可以逐渐净化大学生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内容。(二)学校各方加强合作,有效引导1、图书馆加大馆藏,完善互联网技术,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要在全校范围内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不断完善馆藏。完善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在校园范围内推广数字图书馆,纸质书籍与线上书籍齐头并进。图书馆书籍采购要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图书馆目前“你选书 我买单”的活动、奖励年度读书多的同学等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可以继续保持,但是还有进步的空间。活动的知名度不高,很多大学生不知情。因此要扩大宣传,和各个二级学院建立联系,展开宣传,定期回访,让大学生实时了解图书馆正在开展的活动。同时要开展个性化服务,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开设建议栏,向学生征集好的活动意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2、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学生提供建议,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偏好,当遇到学生在阅读方面有问题时,及时以合理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经常和学生在一起进行交流,畅聊阅读感受,和同学建立起朋友的关系。不管是在专业课还是非专业课方面,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扬长避短,发挥好新媒体辅助阅读的作用,把新媒体当做阅读的工具,而非学生变成新媒体的傀儡。3、充分利用新媒体、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导读,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校园网络电视台、校报,实时分享阅读优秀的文章,经典的数目。通过采访、交流、记录等方式传播优秀的人物事迹。开设读书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优化运营管理,不断推送阅读相关内容。建立大学生读书交流的论坛、网站等,发挥社团的作用,比如“读友协会”加强团内人员管理,定期开展社团读书活动,设立奖励制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举办读书交流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开设讲座前,先做好充分的研究调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能只做面子工程,要落实到位。形成事前充分准备,事时及时互动,事后及时反馈的机制。没有效果的读书交流活动宁愿不做,要做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服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三)家庭氛围很重要,家长要与孩子良性沟通家长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多的是要与孩子做朋友,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更多地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给于孩子心灵上的安慰和关爱,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安全感,避免孩子觉得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不关系孩子的身心。家长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学习了解新知识、新事物,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才会产生共同话题和情感共鸣,然后孩子与家长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共同进步。家长在给孩子提建议时更加理性,孩子才会真正去考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就会消失,有效的沟通是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关键性因素,也是给孩子提供平和心态去阅读、去感受、去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必要条件。(四)学生自己要加强媒介素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要学会辩证对待浅阅读和深阅读,适当的浅阅读是必要的,它可以满足大学生图新求快的心理,能够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资讯,了解这个时刻变化着的世界,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给重压下的大学生喘息的机会,释放压力。大学生适度的浅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能够快速在信息洪流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同时也要认识到深度阅读和经典的重要性,浅阅读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回归经典阅读,进行深阅读。经典是时代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与经典为友,可以带给我们智慧和力量。学会理性对待浅阅读和深阅读,就需要大学生强媒介素养,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同时,大学生要制定阅读计划,然后努力提高自制力和行动力,严格执行自己的阅读计划。在阅读时有意识地进行深阅读、深入思考,还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看到有趣的有用的内容及时记下来,定期整理阅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增强自己的阅读记忆力,尽量减少无意义随意的浏览。此外,还要阅读专业课的书籍,广泛涉猎,增加见识。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起码第一项目你应该真实的去采样一下,第二项其他的可以查找下数据,第三项目你可以自己编写一下,比如比较适合自己的是自己有个亲属正在搞集资,每年给15%的分红,你认为这个比银行利息好,而且不肥力气,风险小,并不影响学习,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就怕你这么写完你老师说让他也掺点股份吧,你就说今年集资金的日期已经过去了,明年如果还集的话会想着他的
太长了,你可以先留下邮箱。发送给你这篇论文当代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为了了解目前大学生投资理财的状况,分别对本校学生和部分外校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共分发了100分问卷。问卷共有18个问题,分别针对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生活费来源,生活费支出,消费结构,投资理财意识与能力,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渠道,以及它们占生活费的比重。在本次调查对象中,男女生比率大至为5:4。经统计,被调查对象来自城乡和农村的比例为3:1,生活费每月在500元一下的有18人,在500-1200元之间的有67人,而超过1200的有15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生活费的80%或以上来源于父母,也有少数同学主要依靠兼职打工,奖学金,助学金等赚取生活费。被调查者每月的消费结构中,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一日三餐(限学校食堂),生活用品,通讯费。其次是娱乐项目(包括上网,购物,请客吃饭等)和学习项目(包括各类培训班,书报,文具等)。约有20%同学在购买服装,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上的消费占生活费50%以上。仅有42%的同学有进行投资理财的行为。在这些选择进行投资理财的同学中,10位同学选择银行存款,8位同学选择保险,7位同学选择买彩票,5位同学选择股票, 3位同学选择银行理财,9位同学选择其他。几乎无人在期货,收藏,信托,基金债券上有所投资理财行为。而目前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普及投资理财的好处和技能,并且对此感兴趣。仅有27%的被调查者认为对于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无所谓,对此兴趣不大,也没有时间。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我们有必要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和头脑。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各种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渠道,提高运用技能,合理安排手中的资金,实现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的经济目标。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探析【摘 要】由于连年的持续扩招,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已越来越大,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消费结构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则会给大学生的家庭、心理等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客观分析大学生当前的消费结构,探讨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进而找到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习惯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消费观念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大体由五个方面构成,按照消费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由强到弱分别是“学费和住宿费”、“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消费”。 1.学费和住宿费 学费为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学校类别、所处的地域、专业性质等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档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和农林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院校学费一般在每年2500至3500元,一般院校收费集中在3500至7000元之间,一些二级学院或是艺术类院校以及热门专业的学费则往往高达每年7000元到15000元。 在住宿费方面,进入2000年以来,受“教育产业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学校的集体宿舍出现了“高中低档”之分,人数少、设施好的宿舍收费较高,而传统的“八人间”等宿舍收费较低。但因国家有指导性规定,宿舍费一般都在每年300元至1200元之间。近年来,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大概有17%的大学生有过在校外租房或找人合租的经历,而房租一般在每月每人100元到500之间。由于大部分高校有关于禁止学生校外租房的规定,因此有80%校外租房的大学生并没有在学校办理退宿手续,校外租房的房租成了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 2.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 该项消费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四个方面,由于家庭收入差异及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不同,这部分消费的差异显著。调研结果表明,“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每年在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且全部为一年级学生;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占,2000元至4000元的占,4000元至5000元的大学生占,5000元以上的占。并且,这部分消费中,水平最高的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是最低的被调查者的22倍。可见,家庭收入差距及其派生的消费差距在大学生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3.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 主要包括书费、培训考试费、电脑及上网费三大类。书费包括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所需的教材及参考书、学生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课外参考书以及一些课外读物,如文学作品等。培训考试费是近年来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一项内容。由于大学生近年来的考研、考证、外语学习等各类课外学习活动越来越多,该项支出呈连年显著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在“培训考试费”一项每年要花费200元至2000元左右。电脑及上网费也随着网络的普及而逐渐成为“必须开支”,三分之一左右学生配备了个人电脑,而购买电脑、上网的费用也不少。 4.通讯消费 随着通讯器材的广泛普及,手机等通讯产品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生活及社会交往的必备品。学生的通讯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手机一般选用较为便宜的机型,手机费也低于平均水平;短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短信费占手机费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消费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5.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 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搭建和维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休闲娱乐;而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往往是群体性的,由此而来的消费支出随着大学生年级的提高而不断上升。这部分消费常见的项目有“请客聚餐消费”、“歌厅台球厅消费”、“旅游消费”、“购买礼物消费”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交往等活动属于人类的第三个需求层次,大学生在这方面适当的消费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娱乐支出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这种经济负担部分转移到了父母和家庭,部分转化成了“负债”,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负担。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总体而言,大学生消费总额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尽管从绝对值上来讲各项消费均在不断上升,但各项消费上升的速度不同。在上述的五大类消费中,“学费和住宿费”保持了稳中略有上涨的水平,但在大学生消费总水平中所占的比重连年下降,说明大学生其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高。这其中,部分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增长速度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也反映了“消费主义”确实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消费主义的实质是一种不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消费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把消费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的物品和服务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并将其作为最普遍的文化倾向和最确切的通向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道路,作为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甚至是公民对经济繁荣的贡献和对国家或社会的道德责任,从而使高消费成为正当的、道德的和合法的。消费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也导致了在消费时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都带了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消费方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三、合理消费结构的引导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健康的消费意识,强调“绿色消费”和“自我发展消费”;反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和过份的“时尚消费”。其次要注重消费与市场基本理论的教育。主要为消费观、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营销等知识,让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最后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理念,培养其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此外,全社会,特别是相关商家,要努力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环境,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要体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倡文明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消费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注:本文为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当代大学生消费研究》(课题编号:200602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