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服装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1]张文明.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N]. 云南政协报,2020-08-26(006).[2]孟庆.关于人物摄影与服装造型的关系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44-45.[3]李雯.白裤瑶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93-194.[4]杨韶斐.探析民族服装设计中蕴含的文化性和审美性[J].西部皮革,2020,42(15):50.[5]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产业网络定制营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73-74.[6]王丽霞.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创新--评《创意服装设计学》[J].印染助剂,2020,37(06):67.[7]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规模个性定制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1):13-15.[8]新华.民族服装业中的销售问题初探--以呼和浩特蒙古族服装业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28-29.[9]郑天琪.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功能与内涵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5):120-121.[10]张君浪.中国民族服装品牌发展的国际化探索[J].国际纺织导报,2020,48(04):55-59.[11]新华.民族服装加工业经营的调查研究--以巴林右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6):16-17.[12]陈欢,卢菁菁.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探析[J].智库时代,2020(09):275-276.[13]王俊伟.闽南服装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02):146-147.[14]陈志军,蔡珍珍.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纺织报告,2020(01):72-73+78.[15]陈莉芳.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20,48(01):68.
[1] 刘岳屏. 服装展示空间设计初探[J]. 广东建筑装饰, 2007, (04) . [2] 李洪琴. 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 (09) . [3] 梁宇,李曼. 法国天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J]. 世界博览, 1985, (05) . [4] 陈沛照,王希辉. 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 (02) . [5] 孙云. 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6) . [6] 朱剑波. 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 (05) . [7] 尹笑. 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 中国古代服装之美[J]. 东方艺术, 2006, (02) . [8] 林朝阳. 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 [9] 蒋孝锋,刘国联,蒋琳. 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10] 高秀明. 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
衣被天下——天下之人都有衣服可穿松郡棉布,衣被天下——这是因为宋朝以后,松江这个地方纺织业发达,尤其是棉纺织业(得益于黄道婆的改良)极其发达,大量出产棉布,供给全国,所以有“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说法。这和“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相类似。
快叫姐姐叫姐姐姐姐姐姐姐姐价姐姐价价叫姐姐姐姐叫姐姐姐姐叫姐姐姐姐姐姐姐姐价姐姐姐姐姐姐
您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可以帮你。您的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调查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五、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七、课题的经费估算。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挫折应对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青少年挫折应对能力,应成为当前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高职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年龄上正值心理走向成熟但又没有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在挫折来临之时,他们大多会产生消极的反应,影响到生活。针对这种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特点以及反应做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 挫折心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37-03
近年来,高职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学业的竞争、环境的适应、经济负担的加重、角色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困惑、恋爱的烦恼、就业的压力、“三观”的确立、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经受不住挫折。面对挫折时,他们大多产生焦虑、固执、牴触、退缩、逆反等心理反应,更有甚者会轻生厌世。针对这种现状,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挫折教育来提高高职学生的抗挫能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身心健康地生活和学习,已经成为社会以及学校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 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物件
2.方法和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发放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有效率91%。调查资料采用Excel和进行分析。
二 调查结果
1.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特点
本调查从自尊、自我实现、环境适应、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经济、家庭、恋爱九个维度来全面调查高职学生所遇到的挫折情境。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较只是在自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普遍经济条件比城市学生差,表现在自尊方面农村学生挫折感更强。
2.高职学生挫折行为反应
受挫后的积极行为表现是个体在遭受挫折后不失常态的、有控制的、能够转向摆脱挫折情境为目标的,并且能够保持冷静,面对现实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挫折的理智行为。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受挫折后的积极行为反应由高到低依次为重新定位,继续努力;战胜逆境,奋起升华;坚定目标,矢志不移。在遭受挫折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重新定位,降低目标期望值,调整行事方法,战胜现实困难,实现心灵的升华。
三 高职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对策
挫折教育不仅关系到高职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针对高职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职学生挫折心理教育问题,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
1.加强认识,开展挫折教育
挫折对人的影响并不完全取决于挫折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受挫人对挫折的认识和反应。所以,加强挫折教育,主要是使高职学生认识挫折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让学生明白:世界是不完美的,残缺也是一种美。
从高职学校层面来说,必须要开展挫折教育。学校在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在挫折中升华。如通过设定心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挫折忍耐力,使学生形成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增强高职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但开展挫折教育并不仅仅在于课程的设定,而应该从根本上重视高职学生的挫折心理问题,采取各种方式使挫折教育落到实处。如加大辅导员队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政治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高职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上也要保证专、精、尖,以保证学生较高的竞争力,不至于因就业受阻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乐观积极,保持良好心态
在挫折教育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挫折心理教育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认识和心态非常重要。
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寻找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感受,对自己进行意志磨炼。同时,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明白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道理。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不能只看到挫折会带来障碍这一坏的方面;还要意识到挫折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并使其心智得到成长,学会变压力为动力。遇到挫折时,还要寻找合理的感情宣泄方式,如主动与老师、同学、朋友进行理智的倾诉,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消除紧张心理,释放内心的消极情绪,恢复心理平衡。
3.及时主动,保证良好沟通
当代高职学生大部分是“90后”,从小是全家人生活的核心,在学校也受到老师的爱护。但是,综观高职学校如今的校园环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师生关系不再像小学、中学那样亲近,学生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他们难免会缺乏情感上的沟通,感到孤独。
因此,高职学生家长作为学生最亲近的群体,也应该在挫折心理教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家长应该营造出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采用各种方式和孩子做深入的交流,比如电话、简讯、书信、QQ、微博等方式;特别是单亲家庭孩子和农村家庭孩子的家长,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与挫折。对孩子的行为要进行有利的引导,不仅要批评错误的行为,更要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不断被肯定的过程中建立起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彦争.新时期大学生挫折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
[2]赵建霞.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D].广西大学,2008
[3]唐书怡.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叶秋莉.论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对策[J].科技资讯,201119
[5]张亮.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之管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摘要:近年来,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因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面对失败和挫折,从而产生过激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时有发生,要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迫切而强烈。本文在分析青少年挫折心理的成因、行为表现以及挫折心理对青少年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挫折 挫折心理 挫折教育
一、引言
情景一:一只蝴蝶努力挣扎着想要爬出蛹,好心的路人不忍心看到它受这种的痛苦,于是帮他撕开了蛹壳,然而重获自由的蝴蝶却拖着无力的翅膀,在地面上挣扎了一番后就死去了。
自然法则规定:初生的蝴蝶必须要利用在蛹壳中挣扎的机会使体液充盈到翅膀上,这样才能让翅膀拥有展开和振动的力量。
情景二:一只中年雄鹰,它将经历150天如凤凰浴火的痛苦和折磨,然后得到重生。在150天里,它会用喙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等到新喙长出来,它忍受着痛苦将旧羽毛和不再锋利的指甲都拔掉。几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时,雄鹰又可以展翅高翔。
自然法则规定:当鹰活到40岁时,喙和指甲已经老化,翅膀也开始钙化,让它无法捕捉到猎物,这时它若能够忍受150天的煎熬,它将重新获得锋喙、利爪和轻羽,并继续享受30年的寿命。
可见,不能经历生命过程中的挫折和阵痛,就不能拥有精彩生活的力量。
二、青少年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
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具体的讲,期望与现实的冲突、社会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欲望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等均是其产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三、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
挫折是每个人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但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遇到挫折后的反应分为理智反应和非理智反应两大类。
理智反应表现为:青少年在遭受挫折后,能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妥善的处理办法,通过调整目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98-01标等来对付挫折。如学生对某次失败的考试能采取客观分析失败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作出下次努力的态度;对某种上进的愿望不能马上实现采取不气馁,不放弃,并且以实际行动来争取的态度。
非理智反应表现为:当遇到一定程度的挫折,青少年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者极端的行为表现,具体表现出情绪极度不安,感到自卑,逃避现实,推诿,攻击他人等过激行为。
四、挫折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一挫折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效应
国外学者对1000多名受到挫折的中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发现被观察者在行为上表现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有25种。1全身紧张;2活动过多;3焦虑不安;4难以入睡;5食欲减退;6小便频繁;7极愿向人诉说;8力求达观;9有重新检讨之意;10愤怒;11兴奋;12极力避免与人接触;13情绪抑制;14食欲亢进;15苦恼;16颤抖;17腹泻;18疲惫不堪;19思睡;20烦燥;21恶心;22活动减少;23便秘;24关心身体健康;25呕吐[1]。从实验看出:如果一个人遭到挫折时,不能较好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和功能上的紊乱,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挫折对青少年成长的正面效应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青少年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使其迅速成长。青少年在适当的挫折的 *** 下,他会感到自己有不足、有需求,从而逐步激发无限的创意和智慧,化危机为转机。
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他们很少遇到真正意义上的挫折,他们对生活中的困难都体验不深,生活中小小的麻烦都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挫折感,长此下去,容易导致其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的挫折都是一次很好让青少年得到锻炼意志的机会,当他们能一次次从挫折中很好的走过来,他将变成生活中一个真正的强者。
五、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调适和教育
一有意识让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挫折体验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青少年学生,让他们学会用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方式去面对挫折,他们就可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面对困难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挫折感,能够用平静的心态看待生活。因此,在青少年学习生活环境中,教师或者家长可以让他们尽情展示和锻炼自己,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问题,尽量不要剥夺他们体验失败的权利,在其体验失败之后,教师和家长可以启发青少年总结其失败的原因,进行自我教育。
二实施挫折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耐挫能力
每一个人都会在学习生活中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何保持思路清晰,并能在挫折中成长和改善,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当青少年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和家长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的两面性:挫折既会给人带来烦恼和痛苦,也能使人奋起、成熟,让人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在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让他们充分认识挫折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挫折。
总之,青少年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只要发现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就不要灰心丧气,而是要鼓足勇气,加倍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直至最终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
论文参考文献,相信是一个困扰了很多毕业生的问题,下面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篇《管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示范》,供大家参考。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6]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J].2005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内将科技,2006(5):
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51] Core, John and Wayne Gu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
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A Comment[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
[52]Garen, John 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J]. Jou
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6), 1175-1199, 1994.
[53]Hermalin, B. and M.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ensation and D
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 101-11
2, 1991.
[54]Hubbard, ., and D. Palia.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
m the U.§.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9, 105-13
0, 1995.
[55]Incentiv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I,1990,(8):225-264
[56]Jensen, Michael C., Kevin J. Pay and Top- Management
La Porta, R. , F. Lopez2de2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2000.
[57]M. C. Jensen, K. J. Murphy.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2manan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2p ril, Vol. 98, No. 2, p225~264
[58]McConnell, J. J., and H.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7, 595-612, 1990.
[59]Morck, R.,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
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1988.
[60]Palia, Darius. The Endogeneity of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Firm Valuat
ion: A Solu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3, 735-764, 2002.
[61]Ross, S. A. . 2004.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Duality of Risk Aversion
and Riskiness. Journal of Finance. 59:207~
[23] 潘颖.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权激励模式效果比较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4
[25] 少波.黄欣.企业激励机制创新-对三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研究[J].财经
理论与实践,2002,(4):27-28
[26] 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7] 沈学军.我国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4
[28] 石建勋.中国企业家的股权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9] 童晶骏.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03,
(5):48-51
[30]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
[31] 吴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励[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权激励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国改革报,2007-2-13
[33] 许晔 珉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J].新理财,2006,(3):27-27
[34] 杨贺,柯大钢,马春爱,等.经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2005,(1):24-26
[35] 杨红炳.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8):42-43
[36] 杨家亲.对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系统认识[J].会计研究,2000,(12):
34-37
[37] 杨志刚.股票期权方案一枝独秀--股权激励方案综述[J] ,中国证券
报:2006-05-31
[38] 于东智,谷立日.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2,
(2):70-78
[39] 于武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999,(7).21-24
与经济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权期股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市场周
刊.财经论坛,2002,(1):41-42
[41]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等.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
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9):29-34
[42] 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张维迎.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4]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张湛彬.股票期权与国有企业激励制度[M].辽海出版社,200240
参考文献
[1] 阿尔钦,德姆塞茨.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2001
[3] 陈树文,刘念贫; 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 137-143
[4] 陈志广.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5):32-35
[5] 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
2003,(8):55-63
[6]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经营管理出版社,2002
[7] 邓莉.股票期权在美国“失宠” [J].经营与管理,2006,(6):21-22
[8] 付强,吴娓.限制性股票奖励、激励性股票期权与企业薪酬制度的选择[J].
财会月刊,2005,(11):47-48
[9] 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 [J];会计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权激动机制的理论基础及效应介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2,(9):45-48
[11] 国资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J].
[12] 黄俊峰,股权激励:证券市场新期待[J].中国证券报,
[13] 黄湛冰,万迪日方.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行为因素比较分析[J].预测,2005,
(6):37-39
[14] 蒋文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的设定与应用[J].探索争鸣,2007(2):12-13
[15] 隽娟.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J].市场论
坛,2007,(2):64-65
[16] 李广林,周来振.国有企业产权的改造与激励[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维友.中国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可行性研究[N]. 中国证券报 2001-7-26
[18] 李 曜 .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学,李慧燕.七种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3(5):
32-34
[21] 米红,张文璋.实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宁相东.公司治理理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更多论文参考文献请访问:
一已经出版的专著、合著和参与主编的著作:◎《中国宝卷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车锡伦自选集》,台北,博扬文化事业公司,2009。◎《靖江宝卷研究》(与陆永峰合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与王见川等合编),影印,大16开,特精装,12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2006。◎《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它》,台北,学生书局,2002。◎《中国宝卷总目》(修订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宝卷·弹词》,执笔“宝卷”部分,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中国宝卷总目》,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台北,学海出版社,1997。◎《俗文学丛考》,台北,学海出版社,1995。◎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第一副主编兼歌谣分类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中国精怪故事》(与孙叔瀛合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前后孝行录》(影印汇编,署名唐碧),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彩图儿歌词典》(与蒋静芬合作著文),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民俗论丛》第一集(与王栋合作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曲苑》(第二集),主编(未署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曲苑》(第一集),主编(未署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聊斋志异戏曲集》(上、下册,与关德栋联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至六册),项目发起人、编委(本书无主编,不署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983陆续出版。◎《古代笑话选》(与陈企孟合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韵辙新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诗韵常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5。◎《古代儿歌资料》(与赵师景深联名),上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二、参著重要著作的章节:◎“古代曲艺向近现代曲艺的转化——明代”,《中国曲艺通史》(姜昆、倪锺之主编)第六章(约7·5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清代说唱文学概述”、“清代说唱文学文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清代卷》(傅璇宗、蒋寅总主编)上编第六章、下编第四章,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宝卷”,《中国俗文学概论》(吴同瑞等主编)第七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宣卷与民间信仰”(与方梅合作),《吴越民间信仰民俗》(姜彬主编)第五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三、重要论文按,“文革”以后,发表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等约160余篇,今尚有参考价值者约占1/2,现列出部分文章目录。只注最初发表处,不列转载书、刊。宝卷方面的研究成果,除最近发表者,大都吸收到《中国宝卷研究》一书中;俗文学研究论文大部分在修订、重写中,将编为论文集《中国俗文学研究》。◎《形成期之宝卷与佛教之忏法、俗讲和“变文”》,载《民族文学研究》,北京,2011年第1期。◎《“非遗”民间宝卷的范围和宝卷的“秘本”、发掘出版等问题》,载《河南教育学报》,郑州,2011年第1期。◎ 《读清末蒋玉真编“醒心宝卷”— 兼谈“宣讲”(圣谕、善书)与“宣卷”(宝卷)》,载《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新发现的清初南无教“泰山苦海圣母宝卷”》,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9年第1期。◎《中国宝卷新论》,载《东亚人文》第一辑,北京,学林出版社出版,2008。◎《对江苏靖江做会讲经和宝卷的调查与研究》,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8年第4期。◎《倒喇考论》(与刘水云合作),载《中华文史论丛》,上海,2007年第2辑(总86辑)。◎《小唱考》,载《中华戏曲》,第35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江苏苏州宣卷和同里宣卷(调查研究报告)》,载《民间文化论坛》,北京,2007年第2期。◎《江苏山东傩文化区与蒲松龄记述的“巫戏”》,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7年第1期。◎《道情考》,载《戏曲研究》,北京, 第70期,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排除成见偏见,建立学科体系》,刘锡诚主持“民间文学学术史百年回顾”笔谈之一,载《民间文化论坛》,北京,2005年第5期。◎《明代的佛教宝卷》,载《民俗研究》,济南,2005年第1期。◎《清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咏”》(与蒋静芬合作),载《戏曲研究》,北京,第66期,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明代的陶真、盲词、门词与明代弹词》,载《2003年说唱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2003·12,台北。◎《寒夜捣衣》,载《寻根》,郑州,2003年第2期(总52)。◎《聊斋俚曲“姑妇曲”“慈悲曲”中的“十样锦”》,《蒲松龄研究》,山东淄博,2002年第3期。◎《聊斋俚曲曲调的来源》,载《蒲松龄研究》,山东淄博,2002年第2期。◎《明清教派宝卷中的小曲》,载《汉学研究》,台北,第20卷1期(2002年6月)◎《“林兰”与赵景深》,载《新文学史料》,北京,2002年第1期(总94)。◎《宝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态》,载《燕京学报》,北京,新十一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宋代瓦子中的“说经”与宝卷》,载《书目季刊》,台北,第34卷2期,2000·9。◎《海外收藏的中国宝卷》,载《中华文史论丛》,第6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泰山道里记”的作者聂鈫—“泰山道里记”研究之二》,《岱宗学刊》,山东泰安,2000年第1期。◎《江苏靖江农村做会讲经的“醮殿”仪式(调查报告)》(与侯艳珠合作),载《民俗研究》,山东济南,1999年第2期。◎《泰山“九莲菩萨”“智上菩萨”考》,载《代宗学刊》,山东泰安,1999年第2期。◎《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载《敦煌研究》,兰州,1999年第4期(总62)。◎《说“跳槽”》,载《明道文艺》,台中,1998年第4期(总265)。◎《江苏靖江农村做会讲经的“破血湖”仪式(调查报告)》(与侯艳珠合作),载《民间宗教》,台北,第四集,1998·12。◎《江浙吴方言区的宣卷和宝卷》,载《民俗曲艺》,台北,第106期,1997·3。◎《浙江嘉善下甸乡王家埭村的“赞神歌”(调查报告)》,载《民间宗教》,台北,第三集,1997·12。◎《清同治江苏查禁“小本唱片目”考述》(摘录部分),载《文献》,北京,1996年第2期。◎《唐代民间流行歌曲[啰唝曲]及有关的几个问题》,载《扬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中国宝卷的发展、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载《中国文学的多层面探讨国际会议论文集》,台湾大学中文系,1996,台北。◎《曹寅(楝亭)藏“书史纪原”上的“雪芹校字”》,载《国文天地》,台北,第10卷第3期(总111),1995·8。◎《中国精怪故事和神、仙、鬼、怪故事系列》(与孙叔瀛合作),载《中国民间文化》,上海,1994年第3期(总15)。◎《驱蝗神刘猛将的来历和演变》(与周正良合作),载《中国民间文化》,上海,1992年第1期(总5)。◎《流传八百年的吴歌“月子弯弯照几(九)州”》,载《中国民间文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湾中国民间文学学会、高雄师范大学,1991。◎《泰山女神的神话、信仰和宗教》,载《泰山研究论丛》第三辑,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金瓶梅词话”中的明代宣卷—兼谈“金瓶梅”的作者》,载《明清小说研究》,江苏南京,1990年第3-4期。◎《江苏南通的“童子戏”和“太平会”(调查报告)》(与金鑫等合作),载《东南文化》,南京,1990年第1期。◎《浅谈回族的食俗》,载《中国烹饪研究》,扬州,1990年第1期。◎《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调查报告)》,载《民间文艺季刊》,上海,1988年第3期。◎《“金山宝卷”和白蛇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民间文艺集刊》,上海,1986年第1期。◎《浙江嘉善地区的宣卷和赞神歌(调查报告)》(署名唐碧,与金天麟合作),载《曲苑》,第二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小说“胭脂”和“胭脂舄”传奇》,载《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论文集》(赵景深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八仙故事的传播和“上中下”八仙》,载《民间文学论坛》,北京,1985年第4期。◎《蚁穿九曲明珠--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载《民间文艺集刊》,第六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东台地区董永传说考》,载《扬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姚鼐“登泰山记”所述泰山南麓三谷订正》,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济南,1983年第3期。◎《舅姑·丈人·泰山·岳父--对妻子的父母的称呼》,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12期。◎《浅谈女真族剧作家李直夫的“虎头牌”杂剧》(与袁爱国合作),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83年第4期。◎《被作为神学附庸的中国古代儿歌》,载《扬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明清儿歌的搜集和研究概述》,载《民间文艺集刊》第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再谈新诗韵的韵辙划分和编撰问题》,《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济南,1979年第2集。◎《南戏“拜月亭”的作者和版本》(摘录部分),载《内蒙古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78年第2期。◎《新诗韵的韵辙划分问题》,载 《内蒙古大学学报》,呼和浩特,1977年第5期。
对不起,没空给你做作业。谢谢
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论语 -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论”读音为“轮”,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汇编。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2. 先秦最著名的历史散文是什么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小说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朱熹你看一下
颜之推说:“自井陉关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猎闾’是旧‘䜲馀聚’,‘亢仇’旧是‘䜱䜪亭’,悉属上艾”。那么,这猎闾村是哪个村呢? 平定上艾县东,只有两条大路,一条是经柏井驿,东出井陉关,猎闾村肯定不在这条线上,否则,颜之推“自井陉关入上艾”,走得不就是这条线路吗?那么,另一条向东的大路,就只能是从白羊墅,石家花园小河村一带沿桃河岸边向下游行走了。既然是数十里处,六七十里显多,二三十里又嫌少,我们直接取中寻找好了。 乾隆版《平定州志·都村》载:“盘石都九村:上盘石,州东四十五里。下盘石,州东五十里。按:二村旧志并为一。” 盘石,这是非常古老的一个地方,三千年前周穆王姬满就曾经来过这里,《穆天子传•卷一》载:“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这是“盘石”作为地名,第一次明确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之中,历史学家郭沫若已有解读,此盘石,就是穆天子来过的盘石。也正是《穆天子传》的明确记载,此村才明确为盘石村。此处的关口,才明确为盘石关。 穆天子来之前的盘石村叫什么,不知道。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两个人与此地有瓜葛。一个是商王盘庚,盘石是他的封地,所以才称他为盘庚,甚至盘石曾经就是盘庚最初的都城,后来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殷”。另一个人,已经被神化了,那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乾隆版《平定州志·与地志·山川》载:“仙人谼,在州东北五十里。由盘石村南涧入,山岩外覆,旁有水,涓滴似乳,名乳泉。曲蹬径上,仙桥险绝。相传仙人修炼于此,仙蜕犹存。”嘉靖四年春,明世宗吏部尚书、乐平人乔宇来这里幽居,还写过三首诗,赞美仙人谼道:“老谢尘缨性所恬,云林幽赏为谁添?真从胜地穷跻涉,惯向名山极眺瞻。青薜春深迷北洞,苍霞梦好记东岩。临崖莫更吹长笛,恐有蟠虬石底潜。”面对仙人桥更赞叹道:“绝涧山桥第一谼,雨崖峰势突高空。云根塞洞稀人迹,石窍通天诧鬼工。一注幽泉鸣淅沥,九华灵树郁青葱。山乡胜迹多如许,可是登临一老翁?”看过乳泉之后提笔赞赏道:“云窦灵津漱玉真,倒垂苍藓叠龙鳞。云中始见石钟乳,物外况逢花界春。青蹬烟霏微有路,翠岩窗牖净无尘。于今得作观泉叟,策杖东峰扣隐沦。”诗碑至今还立在仙人谼。清平定知州曾尚增在这里也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乳泉》诗道:“盘石村南一涧幽,泉声淅沥涧中流。仙人一去归无日,何处瑶池十二楼?”诗人一到这里,诗句中都充满了神秘的仙气。 仙人谼里有木樒寺,源于那株少见的樒树。《上盘石村志·古建名胜》载:“木樒寺西边是著名的仙人洞和仙人桥。仙人洞为溶岩石洞,为南北两处,坐落在山麓之上。北洞高数丈,宽丈余,在石洞前端上额,摩崖刻字为‘紫府’,此洞石岩虽不为紫,经阳光照射,洞深光曲犹如紫色。洞内,嶙峋怪石,凸隆奇谷,恰是藏龙卧虎之地。南洞相对显小,但深陷、阴暗,其深度莫测。在石洞上端,为仙人桥,长虹飞渡,缥缈悬空,两山相连,一线相接,自然生成,浑然一体。”桥是仙人桥,洞是仙人洞。村是盘石村,山是仙人谼。有这个谷字旁的古字作证,有上下盘石村作注脚,那么这“仙人洞”里的仙人究竟是谁呢?禁不住让人去联想那开天辟地“一老翁”,可不就是盘古大帝嘛! 况且,那穆天子平白无故来这盘石村干什么?你以为真是旅游的?在那个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来这里不是打战,就是祭祀,“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这又喝酒,又奏乐的,肯定不是打战,可也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 无独有偶,《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看这赵简子得病,都不省人事七天半了,醒过来还说,他非常高兴地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处所,和各路神仙一起在钧天游览,在那里,他听到了天仙们所演奏的广乐,还有神仙眷侣万人欢腾的舞蹈,都与夏商周三代的不一样,那音乐歌舞简直是太激动人心了。 赵简子在平潭城得的是什么病?十有八九是心病。扁鹊给他治好了病,他就把鹊山脚下的整个平定四万亩地都封给了扁鹊。凭什么呢?不吃药,不扎针,就把病看好了?不是,是扁鹊帮助赵简子完成了一场春秋大梦,并为赵氏立国制定了路线图。只不过这种叛逆的计划不好示人,只好借病托梦。问题是这梦中的天帝是谁?怎么他在梦中,也对周穆王演奏过的广乐感兴趣呢?这钧天广乐是什么来历呢? 罗泌在《路史·葛天氏》中记载:“葛天氏,葛天者,权天也。爰拟旋穹,作权象。故以葛天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汤汤乎无能名之,其及乐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于是封泰山,兴货币,以制数会,故沈滞通,而天下泰矣。” 葛天氏,初为东夷伏羲部落联盟十五部族之一的葛天氏部族首领,后袭伏羲氏之号为伏羲世系之帝王。葛天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更是我国音乐、歌舞的鼻祖。 史称洪荒之时,葛天氏率其部族联盟创建葛天穹庐,以葛土德教化子民,称王建都于葛,作广乐,制葛布、葛衣,定礼制,开物成化,造化颛蒙,开创了中华最初的一个“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的文治道德和谐盛世。葛天氏寿终为‘薨’(hōng),巧合的是,盘石仙人谼的谼字,就是发这个音。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阕”,成鸟羽而舞的形象,是最古老的音乐文化艺术,也是世界上最为原始的歌舞艺术。这在尊祖先、敬天地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农耕、畜牧等农业活动的重视与祈愿心理,反映的不仅仅是葛天氏部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更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个缩影。 葛天氏创立的“广乐”究竟有多么宏大,多么动人呢?《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置酒乎昊天之台,张乐乎轇葛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林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就是葛天氏的广乐,也是周穆王在盘石之上奏响的广乐。难道这盘石之上,就是当年的昊天之台吗?站在盘石村桃河岸边巨大的盘石之上,只要你闭上眼,仿佛还能感受到那千人唱、万人和,山林震动,河谷荡波的欢腾场面,何其乐哉?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从娘子关经盘石一路走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飞泉中泻九关开,朔气偏催万壑雷。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地输神瀵为汤沐,石拂钧天奏帝台。若语会心翻自笑,羽书初过黑龙堆。”为什么诗人一到盘石,就会唱出“石拂钧天奏帝台”的诗句呢?难道不是钧天广乐的自身魅力所在吗? 我们中国文化讲究“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触景生情。那么周穆王在盘石之上大奏广乐,难道不是暗示我们这是在祭祀,这是在回家,这是在纪念,这是在唤醒周围山山水水曾经熟悉的记忆嘛!看看我们祖先最早的房屋雏形——葛天穹庐吧,大气!高竣!“爰拟旋穹”,“川谷荡波”,这穹,这谷,我怎么越看越像是盘石仙人谼的天然岩洞呢? 明嘉靖郡人孙侃撰《仙人谼木樒寺重修记》碑文中说:“盘石少东有村曰‘谼里’者,迤南三里许,一山高峙,脉自承天山来。山半峻邃之间,有寺焉……盖古刹也。其地背负巅峰,壁立万仞。南距仙桥、石洞、修真遗迹,恍忽若可求。北据龙池,泉出悬岩而为滴者,不可胜计。西向河流,崎岖盘曲。四围之中,山川缭绕。人自山麓而登者,羊肠阻隘,殆不能乘骑,至则令人神清气爽,雅有高趣,诚我州一胜概也。”这就是仙人谼。 仙人谼里的谼岭寺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了,但那谼,那山,那洞,那桥,那泉,那磨还都在,尤其是那遮风挡雨的悬岩穹庐还在,仰之弥高,思之亘古啊。 明弘治谏议大夫左长史翰林检讨马政曾经撰《盘古碑记》文说:“盘古氏,人祖也。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穴居而野处,草衣而木食,污尊而抔饮。当此之时也,无三光五岳之名,无三皇五帝之作,无三坟五典之书,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也。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着。”既然葛天氏是承袭伏羲氏之号的伏羲世系帝王,而伏羲、女娲、神农又是公认的天皇、人皇、地皇,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伏羲、女娲、神农三皇以及黄帝、颛顼、尧、舜、禹就都是盘石附近的人。既然“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那么就可以断言,这盘石之名就是因盘古而来,仙人谼就是盘古的洞天福地所在,盘石村就是盘古开辟鸿蒙的人文发祥之地,那就是人文始祖盘古故里。 虽然盘古的事迹直到三国时期徐整在《三五历纪》才有了记载,但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人类文明的印记却不曾断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源头活水可以被掩盖,但绝不会永远模糊不清。血脉,总是跳动的。 马政的《盘古碑记》结语中,竟是这样的一段铭文:“盘古有庙,青人瞻眺;盘古有像,青人仰望;盘古有沟,青人夷游;盘古有墓,青人慨慕;盘古有门,青人见闻;盘古有里,青人振起;盘古有名,青人勒铭。”毕竟血脉是相通的,冥冥之中,明代马政所言的这些“青人”与隋唐时期李大师父子《北史》中高洋“霸朝所在,王命是基”的“青州”,难道不是一个“青”吗? 《十洲记》曰:“青丘山上有紫宫,天真仙女多游于此。”仙人谼里有“紫府”,北洞、南洞,不就是天造地设的“紫宫”吗?说明仙人谼所在地山,也就是青丘山,只不过是现在的人们把这座山称之为“青龙山”了。 《上盘石村志》载:“青龙山坐落在村南部桃河岸边,海拔米,被村民称为神山。传说古时青龙山会自己升高或降低。好人上山,山越上越低,坏人上山,山越上越高,永远也爬不到山顶。青龙山是上盘石村的禁山,村民们遵守着一个古老的习俗:禁山上植物不能随意砍伐。故青龙山自古以来松柏常青,植被茂盛,景色优美。”这个被桃河从西到北再到东三面环抱的盘石村,背靠着的就是这青龙神山。可见,最初的青、青州,一定就在这块土地上。 那么,“青人夷游”的“盘古有沟”,不就是“仙人谼”吗?仙人谼在盘石村,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而存在就是最大的历史真相,存在也是最大的史实证据!那么,青人夷游的盘古沟,不就是盘石村的仙人谼吗?谼,在汉语中就是指深沟,大谷。那么,盘石村仙人谼里的仙人,不就是盘古吗?是的,盘石村的仙人谼,就是盘古文明的发祥地所在!这个判断,与历史真相不会有多大距离。即使有距离,也不过就五十里而已。 恰恰是葛天氏的“广乐八章”启发了我,上盘石村古有“八蜡庙”和“坛场”,广乐八章,神祭八蜡,这其中的核心内容,不就是与农耕密切相连的八个方面吗?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䜲馀聚吗? 《上盘石村志》载:“东、西阁原为村子的东西大门。东阁名为三元阁,位于当街东头,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九年四月仲夏进行过维修扩建。……东阁的阁楼为八腊庙(虫王庙),也称八蜡(音zha)庙,供奉八腊神虫王爷。在周代‘蜡’是祭祀的名称,到了秦朝时蜡、腊通用。八腊是八种祭祀的对象,为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 古代举行八蜡神祭时,天子与百姓都会参加。其祭祀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旨在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秋报五谷丰登,时和岁稔。《礼记·郊特牲》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也。”蜡的本义就是“索”, 按古音“蜡”与“索”叠韵,读音相近,蜡索蜡索,是不是就变成了后来的“勒索”一词呢?不得而知,反正这就是我们老祖先向大自然索取农耕丰收,处理人与自然的一种文明方式。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将二者结合了起来。“仙”与“道”的结缘,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庄子正是因为最早将“仙”与“道”结合在一起,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庄子》“外篇”和“杂篇”是否出自庄子本人之手,历来争议较大。鉴于此,本文探讨庄子哲学中“仙”与“道”的结合,就以《庄子》“内篇”为主要考察对象,“外篇”与“杂篇”的相关内容仅用于参照和补充。 一 目前,学术界倾向于认定《庄子》一书中涉及神仙思想的那些篇章,或是庄子后学的作品,或是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世渗入的部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者多认为庄子本人还不可能具有神仙思想。其实,庄子时代神仙思想早已形成,庄子本人也具备接触神仙传说的客观条件。 这里所谓“神仙”,指的不是“神”和“仙”,而是专指“仙”。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神”与“仙”原本并不属于同一类别。古人在造字时,“神”字是“从示”,而“仙”字则是“从人”,二者之间的区别相当明显。《说文解字》云:“仙,长生仙去。”刘熙《释名·释长幼》亦云:“老而不死曰仙。”看来,在汉代人的眼中,“仙”就是长生不死的人。又《汉书·艺文志》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可见,“神仙”指的同样也是长生不死的人,“神仙”其实也就是“仙”。那么,“仙”为何又称“神仙”呢?闻一多先生解释说:“人能升天,则与神一样,长生,万能,享尽一切快乐,所以仙又曰‘神仙’。”的确如此,“仙”不仅能够长生不死,而且还兼具不惧水火、往来云中等神性,因此“仙”又称“神仙”。 那么,神仙思想最早产生于何时呢?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末叶,社会上就流传着一些有关长生不死的传说,神仙思想已经初显端倪。《左传·昭公二十年》云:“齐侯(齐景公)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又《韩诗外传》云:“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以上这两则材料都记载了齐景公对于“古而无死”的羡慕和向往,由此可知,早在齐景公所处的春秋晚期,长生不死传说就已经产生。追求长生不死乃是神仙思想的核心内容,长生不死传说的出现标志着神仙思想已经萌芽产生。而到了庄子所处的战国中期,齐、燕沿海地区已经掀起了一个人海求仙的热潮,《史记·封禅书》对此已有明确的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庄子之时,楚地的神仙思想也颇为盛行。《山海经》、《楚辞》等文献典籍中就保存有楚地流传的一些“长生不死”传说。据袁珂先生考证,《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楚国或楚地人所作海外南经》中有“不死民”:“其为人黑色,寿,不死。”《海外西经》中亦有“轩辕国”:“其不寿者八百岁。”屈原《天问》云:“何所不死?长人何守?”又云:“延年不死,寿何所止?”屈原所问的,就是楚地流传的“长生不死”传说。《山海经》中还出现了“不死药”,如《海内西经》云:“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又《大荒西经》云:“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天问》也问到了“不死药”:“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天问》还问到了蓬莱仙话中的“巨鳌负山”传说:“鳌戴山扦,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之迁之?”楚地还发生过向楚王献“不死药”的事,《战国策·楚策》曰:“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可见,战国时期,神仙思想已经在楚地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战国时期,百家竟起,自由争鸣;舌辩之士,朝秦暮楚,四方游说;诸侯国之间亦遣使往来,交流频繁。宋国地接齐、楚,作为宋之蒙人,庄子自然能够接触到齐、楚两地广为流传的神仙思想;而《庄子》(主要是指“内七篇”)中的“神人”、“至人”、“真人”等一系列能够彻底超越时空限制、获得生命永恒与自由的“得道者”形象,正是受到了神仙传说的影响。 庄子是道家学派继老子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肤箧,以诋讹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庄子在继承老子道家学说的同时,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且创造性地将它们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庄子哲学中,道家学派的核心范畴“道”,第一次实现了它与“仙”的结缘。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宇宙万物合于“道”则生,不合则亡。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又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侯王无以正,将恐蹶。”对此,庄子既有明显的继承,又有长足的发展。《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猗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项得之,以处玄 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认为“道”尽管“无为无形”、“不可见”、“不可受”,但它却是“可得”的。庄子将黄帝、颛顼、禺强、西王母等能够获得某种超自然神性的原因,全都归结为“道”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黄帝、西王母、彭祖、傅说等都是神仙传说中有名的神仙,而彭祖和傅说又是早期仙话传说中典型的“仙人”。任何生命体的存在,皆有一个无法超越的时间极限,人类自然也不会例外。然而,神仙家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认为,世人通过服药、修炼等途径,是可以成仙的;而人一旦成了仙,就打破了人类自身的生命极限,生存时间无限延长,甚至长生不死。仙话传说里的人物,常常能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复出现,前后相距竟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彭祖就是早期仙话传说中著名的长寿仙人。 庄子认为,彭祖、傅说等人之所以能够成仙,就是因为他们得了“道”。庄子创造性地把道家学派所崇尚的“道”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传说结合了起来,借助超现实的神仙思想更进一步地去充实、美化、鼓吹和宣扬道家学派理想中的“道”的王国,使“道”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和吸引力。 庄子出于鼓吹和宣扬道家学说的目的,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种种神仙传说,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番加工、改造、提炼和升华,创造出了“神人”、“至人”、“真人”等一系列的“得道者”形象。庄子笔下的这些“神人”、“至人”、“真人”等,名异而实同,他们都是“道”的化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平四海之外。(《齐物论》) (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人火不热。……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大宗师》) 这些“神人”、“至人”、“真人”身上,都有着浓厚的神仙气息。他们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形象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些“神人”、“至人”、“真人”所具有的超自然神性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物不能伤其身。《齐物论》中的“至人”是“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中的“真人”也是“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二是可以乘龙、驾云,自由往来于空中。《逍遥游》中的“神人”可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齐物论》中的“至人”也可以“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三是独特的饮食生活方式。《逍遥游》中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大宗师》中的“真人”也显得与众不同:“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庄子笔下的这一系列“神人”、“至人”、“真人”等,都是作为“得道者”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在庄子哲学中都是“道”的象征。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三个方面的超自然神性,也正是神仙传说中神仙超越凡人的地方。除了具备以上这三个方面的特点之外,庄子笔下的“得道者”还兼具“长生不死”的特点,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彭祖和西王母。此外,还有《大宗师》中“年长”而“色若孺子”的女偊,《在宥》中“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常衰”的广成子等,也都是“长生不死”的奇异之人。“长生不死”正是神仙最突出的特点,也是神仙最令世人向往的地方。由此看来,庄子塑造“神人”、“至人”、“真人”这一系列“得道者”形象的原始素材,应该是来自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传说。 庄子把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引入道家学说,塑造了“神人”、“至人”、“真人”等一系列“得道者”形象。这一系列来源于神仙传说、具有超自然神力、带有浓重神仙色彩的“得道者”形象,将道家学派所崇尚的“道”提升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更加诱人的宗教般的新境界。 庄子所处的战国中期,神仙思想尽管已经孕育成型,但毕竟还只是处于它的早期发展阶段。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各种神仙传说都还是比较零散的,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神仙学说,更谈不上有什么系统的神仙修炼方术。而当时在齐、燕沿海地区新兴的所谓“方仙道”,其所鼓吹的神仙修炼方术也不过是“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早期的神仙方士们还不可能给梦想成仙的世人提供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神仙修炼方术。庄子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与道家学派所崇尚的“道”结合在一起,鼓吹和宣扬道家学说的同时,客观上也为神仙方士们指明了一条“修道成仙”的途径。 对此,庄子不仅在理论上为神仙方士们指明了一个“得道升仙”的美好前景,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套诸如“心斋”、“坐忘”、“悬解”等具体的“修道”方法: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仲尼)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宗师》) 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大宗师》) “心斋”就是要心志专一,排除各种杂念,始终保持虚空的心境。从用耳去听,到用心去体会,再到用气去感应,逐渐提高,直至达到与“道”相合的境界。“坐忘”就是要静坐、静修,忘却形体,闭塞视听。通过彻底忘记自己与周围世间万物的区别,从而实现整个身心与“道”的完全融通。“悬解”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顺其自然,这样就解除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烦扰,真正进入清静、虚空的修道境界。庄子不仅给神仙方士们提供了“心斋”、“坐忘”、“悬解”这些具体的“修道”方法,而且对于“修道”的过程也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吾犹告而守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丽后能人于不死不生。”(《大宗师》)庄子认为“修道”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放弃追逐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接着是抛开个人身体所需的各种物质享受,再就是完全忘却自己的肉体生命。完成这一阶段后,内心自然就会变得清净、明朗,然后就能用心观“道”,渐渐地与“道”相合,渐渐地超越古今,最后完全进入“不死不生”的“得道”境界。庄子所描述的这些“修道”方法和过程,应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可实践性,为后世神仙方士们提供了“修道成仙”的重要模式。 总的来说,庄子哲学中“仙”与“道”的结合,进一步美化了道家学派理想中的“道”的王国,将道家学派所崇尚的“道”提升到了一个更为神奇、美妙的宗教般的新境界;同时在客观上也为神仙方士们提供了一套“修道成仙”的理论和方法,使神仙思想彻底超越了原始的巫术、方术,沿着宗教神学的方向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后世神仙道教的兴起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1.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苏东坡)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
4.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
5. 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李商隐)
6.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
7.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8.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名氏《杂诗》)
9. 启朱唇、金风桂子,唤残梦、微雨梨花。(《玉蝴蝶》)
10. 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元 吴镇 小令《[南吕]金字经·梅边》)
1、关于梨花的古诗
①《东栏梨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②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2、关于杏花的古诗
①《田园乐七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②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关于丁香树的古诗
①《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朝代:唐代
作者:钱起
原文: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②钱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唐代诗人。
1、《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
宋代:苏轼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译文:
橘树何时与山楂、山梨一起长到雪霜来时?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
我到黄州来,开始还未认识橘树。如荆州、扬州产的金子般的橘子极为贵重,我乐于尝新橘。品尝橘子吮它的滋味,赋写橘诗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2、《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代: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译文:
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3、《行路难·其二》
唐代: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译文: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4、《百忧集行》
唐代: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译文: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5、《春风》
唐代: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译文: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天下的花中,要说白,当数梨花。
春风荡漾,梨树花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洁淡雅,靓艳含香,风姿绰约,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最爱在花阴下欢聚,雅称“洗妆”。
唐朝时,这一风俗十分盛行,据《唐余录》记载:“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 人们最爱用梨花作头饰,当时,汝阳侯穆清叔赏梨花曾赋诗云:“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
清香来玉树,白议泛金瓯。……” 历代诗人钟爱梨花,留下了很多描写梨花神、气、韵、致的诗篇。
梨花白得清纯,白得玉洁,白得无瑕,如雪一般晶莹;美而不娇,秀而不媚,倩而不俗,似玉一般纯洁,这首先引起了诗人们的遐想。南北朝的王融《咏池上梨花》:“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温庭筠有诗云:“ 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雷渊赞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张建描写梨花初绽为“嫩苞开破雪搓球”,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以“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 赞美梨花。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则从另一个角度把飞雪比作梨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雪喻花,以花喻雪,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更妙的是“花开白雪香”,古人曾把雪与梅花作过对比,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如将梨花与雪、梅相比,梨花既不逊雪之白,也不输梅之香了。
清代文学家李渔赞曰:“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读古人梨花诗,便觉有清香从纸上飘出,清凉怡人——“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邱为);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陆游) “梅花雪,梨花月”,月下梨花,更有一番风韵。
“一树梨花一溪月”——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潺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梨花入月,月光化水,是流不尽的温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院子里梨花盛开,月光如水;池塘边柳絮轻漾,春风和煦,是何等的良辰美景!“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云满衣裳月满身,轻盈归步过流尘”——夜色朦胧,星月临空,梨花似月若云在春风中轻盈舞,偶有花瓣飘落,好似月光在闪烁,月色与梨花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怎不令人心驰神往,陶然怡悦,叹为观止! 最妙的要数梨花经雨了。雨中梨花,尤其妩媚动人。
白居易一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杨贵妃在仙山上听说唐玄宗的使者到来时潸然泪下的仪容,形象生动,刻意人微,明丽动人,可谓写出了人间美色的极致。后人多沿此把雨中梨花比作美人垂泪,如宋·王洙《梨花》诗:“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文征明在《梨花》诗中有“粉痕白露春含泪” 梨花带雨悲而不伤,却写出人间美色的极致,一滴滴,一点点的,不需风吹,自然引出心湖里那一圈圈又是怜,又是爱的痴情。在铺垫环境和渲染气氛时,诗人们也常常把梨花衬托出一种凄凉的意境、哀怨的心情。
如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 ,梨花春雨掩重门”宋人李重元有一首《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作者用黄昏时雨打梨花的景象,衬托了一位深怀相思之情的女子的孤寂的心态。周邦彦 “弄夜色 ,空馀满地梨花雪”,用具体的梨花落满地以象征“ 春去 ”。
恨春去匆匆,只留下满地梨花如雪,极写怨恨之情。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
周密有《浣溪沙》词云“梨云如雪冷清明”,写春残的用语冷峭动人。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
梅尧臣《苏幕遮·草》“落尽梨花春又了”以梨花落尽写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 ,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 。 吟诵古人咏梨花的诗句,只觉全身都浸透了梨花的圣洁清香,五脏六腑有说不出的妙境,惬意极了。
1.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2.浣溪沙(宋.李清照 )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3.美人对月(明.唐寅 )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 说与青天明月知。
4.江岸梨花(唐.白居易)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5.清平乐(唐.韦庄) 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香。 君不归来晴又去,红泪散沾金缕。
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 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 6.登凉州尹台寺(唐.岑参)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
桃花:题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咏桃花 李中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
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
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杏花:游园不值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苏溪亭 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栏?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梨花:春怨 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过柳溪道院 戴叔伦溪上谁家掩竹扉,鸟啼浑似惜春晖。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 使东川·江花落 元稹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送别 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篇目:长恨歌 寓意 年代:【宋】 作者:【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生查子 年代:【宋】 作者:【朱淑真】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保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清江引 年代:【元】 作者:【张可久】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美人对月 年代:【明】 作者:【唐寅】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栖枝。难将心事和人说。
说与青天明月知。 采桑子 年代【清】作者【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三月 年代:【唐】 作者:【李贺】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渭城少年行 年代:【唐】 作者:【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
下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春暮寄元九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梨花结成实,燕卵花为雏。
时物又若此,道情复何如?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 浮生都是梦,老小亦何殊?唯与故人别,江陵初谪居。
时时一相见,此意未全除。 寒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春词 年代:【唐】 作者:【常建】 阶下草犹短,墙头梨花白。
织女高楼上,停梭顾行客。闻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
白纻辞二首 年代:【唐】 作者:【崔国辅】 洛阳梨花落如霰,河阳桃叶生复齐。 坐惜玉楼春欲尽,红绵粉絮裛妆啼。
董贤女弟在椒风,窈窕繁华贵后宫。璧带金釭皆翡翠,一朝零落变成空。
倾杯 年代:【宋】 作者:【柳永】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
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 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悄魂,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
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
从今尽把凭鳞羽。 蝶恋花 年代:【宋】 作者:【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送友人郑州归觐 年代:【唐】 作者:【赵嘏】 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赊。
风消荥泽冻,雨静圃田沙。古陌人来远,遥天雁势斜。
园林新到日,春酒酌梨花。 东望 年代:【唐】 作者:【赵嘏】 楚江横在草堂前,杨柳洲边载酒船。
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宫中行乐词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柳色黄金嫩。
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
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
徵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
飞燕在昭阳。 鹭鸶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1.寓意 (宋.晏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2.浣溪沙(宋.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3.美人对月(明.唐寅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栖枝。难将心事和人说。
说与青天明月知。4.江岸梨花(唐.白居易)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5.清平乐(唐.韦庄)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香。
君不归来晴又去,红泪散沾金缕。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
6.登凉州尹台寺(唐.岑参)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7.祝英台近(宋.韩淲 )海棠开,春已半,桃李又如许。一朵梨花,院落阑干雨。
不禁中酒情怀,爱闲懊恼,都忘却、旧题诗处。燕莺语。
溪岸点点飞绵,杨柳无重数。带得愁来,莫恁空休去。
断肠芳草天涯,行云荏苒,和好梦、有谁分付。8.蓦山溪(宋.晁端礼 )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
一曲一般愁,对芳草、伤春千里。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
曾仗东风寄。缭墙深院,无路通深意。
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从来风韵,潇洒不禁愁,拈梨花,看菊蕊。
应也成憔悴。子夜歌(宋.贺铸)三更月。
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
不胜凄断,杜鹃啼血。王孙何许音尘绝。
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临江仙 梨花 (元.刘秉忠)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
游丝萦惹宿烟环。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
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杏花才思又凋残。
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咏白海棠 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江岸梨花》唐·白居易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左掖梨花(与丘为、皇甫冉同作)》唐·王维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左掖梨花(同王维、皇甫冉赋)》唐·丘为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和王给事(一本有维字)禁省梨花咏》唐·皇甫冉巧解逢人笑,还能乱蝶飞。春时风入户,几片落朝衣。
《左掖梨花》唐·武元衡巧笑解迎人,晴雪香堪惜。随风蝶影翻,误点朝衣赤。
《梨花》唐·钱起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清平乐·梨花》元·邵亨贞绿房深窈。疏雨黄昏悄。
门掩东风春又老。琪树生香缥缈。
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
料得和云入梦,翠衾夜夜生寒。《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元·丘处机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村琼葩堆雪。静夜沈沈,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
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临江仙·梨花》元·刘秉忠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
游丝萦惹宿烟环。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
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杏花才思又凋残。
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点绛唇 梨花》元·刘秉忠立尽黄昏,袜尘不到凌波处。
雪香凝树。懒作阳台雨。
一水相系,脉脉难为语。情何许。
向人如诉。寂寞临江渚。
《水龙吟·赋秋日红梨花》元·王恽纤苞淡贮幽香,玲珑轩锁秋阳丽。仙根借暖,定应不待,荆王翠被。
潇洒轻盈,玉容浑是,金茎露气。甚西风宛胜,东兰暮雨,空点缀,真妃泪。
谁遣司故来相慰。燕几螺屏,一枝披拂,绣帘风细。
约洗妆快泻,玉瓶芳酒,枕秋蟾醉。《木兰花慢·赋红梨花》元·王恽爱一枝香雪,几暮雨,洗妆残。
尽空谷幽居,佳人寂寞,泪粉兰干。芳姿似嫌雅淡,问谁将、大药驻朱颜。
塞上胭脂夜紫,雪边蝴蝶朝寒。风流韵远更清闲。
醉眼入惊看。甚底事坡仙,被花热恼,惆怅东兰。
细倾玉瓶春酒,待月中、横笛倩云鬟。吹散碧桃千树,尽随流水人间。
桃花: 题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咏桃花 李中 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
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 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
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杏花: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栏?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梨花: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过柳溪道院 戴叔伦 溪上谁家掩竹扉,鸟啼浑似惜春晖。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飞。 使东川·江花落 元稹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送别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呵呵。随便凑够2000字,只要你不没有被抓到旷课2次,老师给你通过的。形势与政策(4).个学分。
猖獗的还不够,应该到美国没精力管南海的事才算猖獗。那样911就更有意义了
简而言之,就是形式决定政策,政策改变形式 国家 *** 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等与之相关的政策,都是根据当前世界以及本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形势的变化而制定的。
首先你对当前的国家政治形势有所了解,特别关注一些时事的话题。如农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然后,把它们分类整理起来,不就成了一篇论文了。
七一、国内经济、国际安全形势
1 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倡绿色消费,增强环境意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当代发展,又要后代幸福”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影响。下面我们简要的论述一下这方面的关系。 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引发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直接的重大损失。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遵循经济的客观规律。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重大的洪涝灾害,雪灾旱灾等等很多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结果。而这些灾害除了给灾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之外,毫无疑问会直接导致灾区经济受损,生产受阻,流通受阻,进而导致供需不平衡,经济的不稳定。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否则自然对我们的报复会远远大于我们从自然中的获利。我们损失的将远远大于我们所得到的。 二,经济的发展依赖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同时环境容量制约著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经济要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对环境进行保护,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大地影响,“环境容量”是反映自然环境消纳污染物能力的指标,它是一个直接关系或者说是制约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发展的指标。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要通过人工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则将付出大于收益几十、几百倍的代价,而有的环境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则将永远难以恢复。 三,中国环境问题导致了国外的压力,引起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抵制,进而造成出口损失。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也会引来很多发达国家的抗议,中国由此面临的国际政治压力也会加大,而政治会进一步影响经济。为了经济的长足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也必须对环境问题加以注意。 四,经济发展依赖能源,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依赖是新能源。而新能源的开发中清洁的无污染的生物能将占很大的部分。已经被应用于实际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给工业和能源方面带来了很大的福音。未来的生物能开发中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将会起决定性作用。未来的竞争是生命科学的竞争,生物多样性 是我们的基因库,是经济增长的法宝。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住有利地位。 五,人才是21世纪最可贵的资源。而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疾病传播,瘟疫蔓延…..等等环境问题造成了很多人的重病和死亡。在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做保证的情况下,人才从何而来呢?人才怎么能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生产,管理和科研上呢?经济发展该指望谁呢?要发展经济我们需要人才,然而当环境污染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们连畸形儿的出生都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培养人才,创造人才呢?经济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 综上所述,环境对于经济的发展很有影响,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看GDP更要关注绿色GDP。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当深刻铭记环境对于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注重环保是必需的,虽然这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这个成本跟先破化环境再去治理环境相比要低得多,这个成本跟破环境后造成的严重后果相比低得太多。如果我们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重视环保,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健康,也为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2 中国 *** 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 *** 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1,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2007年释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支援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政策。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2007年释出高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和资讯产业等领域的“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完善促进数字电视、软体和积体电路、生物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新兴产业。资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07年释出13个行业“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计划。2007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659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747万吨、落后水泥5200万吨,关闭了2000多家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和一批污染严重的化工、印染企业,累计关闭各类小煤矿1.12万处。 4,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出台新开工专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相继制定释出了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采取调整出口退税、关税等措施,抑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产品出口。高耗能行业增速呈逐步回落趋势。 二,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 *** 高度重视能源节约问题,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长期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并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 1,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 2,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明确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企业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3,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2006年国家利用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援节能重点专案111个,形成101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007年国家利用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中央财政资金,支援重点节能工程专案681个,形成25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各级地方 *** 引导的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形成6000多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006—2010年,通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可形成约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采用财政补贴推广使用节能灯5000万只的任务已在各地组织实施,近三年将推广使用节能灯1.5亿只以上。 4,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推动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公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启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分解到了各地区,在24个省市启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机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了空调、照明、锅炉系统节能诊断和改造,完成了办公区所有非节能灯具的改造。 5,提高能源开发转换效率。电力、煤炭领域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装置,加快淘汰小火电、小煤矿。2007年,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由1980年的每千瓦时448克标准煤下降到370克标准煤;单位原煤产量能耗比上年下降5.9%,电耗下降了5.1%。 6,实施有利于节能的经济政策。调整部分矿产品资源税,适时调整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实行节能发电排程的政策,下调小火电上网电价,加大差别电价实施的力度,出台支援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等资金管理办法。出台鼓励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限制塑料购物袋等政策。建立 *** 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 7,加强法制建设。修订《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2007年来,释出火电、烧碱等22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安排电动机、节能灯等16类终端用能产品的监督抽查。各地节能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依法开展节能行政执法。 三,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将继续积极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加快大型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加快风电发展速度,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提高风电装置研发和制造能力,努力建设若干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和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以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加强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加强对煤层气和矿井瓦斯的利用,发展以煤层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中国积极发展核电,推进核电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努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核电发展机制;加强核电装置研发和制造能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能力;加强核电执行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训;实施促进核电发展的税收优惠和投资优惠政策;完善核电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中国还将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大型联合回圈机组和多联产等高效、洁净发电技术,研究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四,发展回圈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 *** 高度重视发展回圈经济,积极推进资源利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从源头和生产过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年来,回圈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回圈经济促进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释出《关于加快发展回圈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回圈经济的总体思路、近期目标、基本途径和政策措施,并发布回圈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 制定促进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释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推动垃圾填埋气体的收集利用,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推广先进的垃圾焚烧、垃圾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技术,释出相关技术规范,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的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加强垃圾处理企业执行监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1990年的2.3%提高到2006年的52%。 五,减少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 近年来,中国在减少农业和农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迄今已在全国1200个县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推广以秸秆覆盖、免耕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发展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建立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避免草场退化。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太阳能、省柴节煤炉灶等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截至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达到2650多万户,每年可以替代近16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400万吨。全国已建养殖场沼气工程2.66万处,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286万平方米、太阳房1468万平方米、太阳灶112万台、小型风力发电机20多万台,建成一批秸秆气化、固化示范点,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51亿户、节能炉3471万户。 六,推动植树造林,增强碳汇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 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资,平均每年植树造林400万公顷。同时,国家还积极动员适龄公民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109.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515.4亿株。近几年,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积极性。目前,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了0.54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2006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到132万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5.1%。据估算,1980—2005年中国造林活动累计净吸收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有效增强了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七,加大研发力度,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1,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科学发展规划之中。2006年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2007年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在“十一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和到2020年的远期目标,对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2,加强人才与基地建设。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支跨领域、跨学科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家团队,取得一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基本建成国家气候监测网等大型观测网路体系。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产学研结合加快了先进技术产业化步伐。 3,不断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了相对稳定的 *** 资金渠道,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领域。“十五”(2001—2005年)期间,中国通过攻关计划、863计划和97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经费逾25亿元。截至2007年底,“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2006—2010年)已安排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科技经费逾70亿元。此外,还通过其他渠道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资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资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资讯。
回顾科学发展成就,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推动海西括约发展的举措、当前国际形式热点问题分析、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几对矛盾,以及新时期新形势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从加强思想认识,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方法,加强师资建设,建设网路思想政治新型阵地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为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机遇和挑战;对策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现状分析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于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中国首富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领导村民致富的法宝——“吃透两头”、“两头一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华西村的致富经验说明了正确认识形势和准确把握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才,他们关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趋势,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关心国家、家庭和本人的发展前景,这充分表明大学生也有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的内在需求。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 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几对矛盾 1. 内在需求与实际效果的矛盾 大学生对正确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深入分析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怀有极高的期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一些院校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常常是作为非课堂教学环节设定,最终往往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给学生解疑释惑的作用,学生对这样的教育形式只能望而却步。 2. 形势复杂与途径单一的矛盾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资讯网路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五彩纷呈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使他们无论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还是社会思潮涌动,都能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门大学问,难度非常大。但从应对复杂局势的措施来看,力度明显不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单一,主要是课堂教学,甚至在一些院校仅仅是通过几个讲座、几场时事报告会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缺乏针对性,又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效果可想而知。 3. 时事易变与师资不稳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我们天天都在接触,它也天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把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讲好,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与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能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往往由“两课”教师或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地位上不受重视、教师精力上的局限及资料上的缺乏,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空洞枯燥,这样的课学生当然不会喜欢。 (二) 新时期新形势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1. 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热点、焦点多, 吸引性强,大大丰富了形势政策教育课的内容,内增了教与学的兴趣,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教育效果将明显得到提高。特别是资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因特网( Inter)不断延伸,时空差异与距离不再无法逾越,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外,还可以在另外一个包罗永珍的“虚拟学校”———因特网上自由掠取资讯,遨游世界,拓宽形势视野;而且在网路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已非主体化,他们不再高高在上“灌输”思想,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路资讯,通过因特网传授给教育客体———学生。但是网路资讯的自由直接传播,有时难免“泥沙俱下”, 一些原始的、未处理的、抑或人为歪曲的、富有蛊惑性的、带有分化阴谋的资讯,一些不健康的资讯画面会趁机占领人的思想,使访问物件产生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给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2. 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形势政策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物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竞争观念、利益观念、法制观念等不断加强,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不断提高。但是, 在“多样化”的今天, 教育客体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由关注社会到更加关注自身,认知方式注重直观;二是由关注生活到更加关注生存,价值判断注重自我。学生从关注昨天的生活质量转为更加关注明天自身生存的质量。因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期望、对自身价值提升的渴望日益迫切。这些既提出了形势政策教育正确引导的迫切性,也提出了形势政策教育要创新的要求。 3.网际网路技术的发展为互动式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的工具和环境。在这个新的技术环境中, 教育工作者只是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寻找资讯。从这个意义上说, 由于因特网的影响,学习本身的含义将会改变,学习不再是理解与知识的结合,而变为仅仅是获得资讯。长此以往,学生们以资讯取代知识,只是学习检索和照本宣科网上资讯,不再学习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久而久之,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价值取向无以把握。
二、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若干对策
(一)教学内容上要坚持“精”、“管用”的原则, 注重基础、把握重点、突出主旋律 “精”,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重点,从可讲的素材中提取出最适合当前形势发展,学生最想了解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作为要讲的内容;避免面面俱到,要把所选取的内容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方向、道路信念教育都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新形势更要求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思想观念教育,以及基本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教育。 “管用”就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受益,避免空洞乏味地理论说教。通过形势政策课,真正能吸引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形势,起到统一思想、引起共鸣、鼓舞精神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二)教学形式、方法要灵活、要创新 形势政策课应多开展一些新闻评述、形势分析讨论、资讯理论文交流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并提高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可辅以音像视听、参观等鲜活的形式配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打破课堂界限,有针对性地邀请内行专家与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还可以尝试把形势政策课引入第二课堂、引入社团,让学生上讲台,教师做点评,使形势政策课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手段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化、网路化、智慧化迅猛发展,给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路时代,形势政策课的载体要不断创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路资源,办好多媒体教学,尝试网路教育。在国际上,网上大学也纷纷宣告成立,并以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灵活性、费用低等一系列优势赢得学员的广泛欢迎。 (三)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样,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要树立牢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物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强,而且获取知识和资讯的渠道多元化。教师应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全面、客观的分析,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婺源以油菜花闻名,但是不仅仅是油菜花,做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只有亲身去感受,才能发现婺源天然而秀丽的南方中国乡村之美。 我这次主要去的婺源的第一个景点是赋春镇下面的景点:严田村(上下严田村是婺源有名的进士村) 严田村名由来,《婺源县地名志》说,因李氏"占得从田之签",且"以严治家",故名"严田"。延至宋真宗(998-1022)时,有名李鹏举者分迁原住地小溪下游建居,为之形成上、下严田。数载后,又有朱、王等姓迁入严田聚落合居。现今,上严田有800多人,下严田约500人。村落距县城紫阳镇38公里。据《婺源县志·科第》记载:在严田,李姓兴盛是在宋朝一代,村人登进士第者有24人。 最值得称道的是严田村的"水口",其称得上为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之一。水口,缪希雍的《葬经翼》中称:乃一地之门户,当"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由于婺源地处万山间,各村落四面大多是山,形成较为封闭的完整空间,所以水口自然而然地成为村落的咽喉,被人们看成关系到村落人丁财富的兴衰聚散之地。风水术认为水即是财富,为了留住财气,因此往往在水口处培植树木,建筑桥台楼塔等物,以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关口。这样布局,即是基于古代风水术"障空补缺"的理论,同时又改善了村落的环境及景观,形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村落总体环境特征,使水口成为全村的公共园林。严田村的水口,除植有巨樟、在溪流上横架藉以"藏风聚气"的树德桥外,另装饰有德福亭、四灵庵、沁泉、如来佛柱、水碓等建筑,使水口不仅关锁严密,同时炫示了家族的荣耀。 严田水口的巨樟,树龄距今已有1500多年。古樟树高20余米,胸径达米,冠幅有3亩。观古樟,枝干横斜参差,苍劲雄浑;叶片密密层层,披青展翠;其与婺源北部虹关村的"江南第一樟"相比,胸径比虹关古樟还要粗90厘米。林业科研部门的专家考察后曾说:就此樟树的历史和态势而言,完全当得上"天下第一樟"之称。自古以来,村民将该樟视为"树神",过去,当地人家怕小孩难养,通常会到树底来烧上几炷香,然后把写有孩童生辰八字的红纸,贴在樟树上,将孩童过继给树神,这样即可保得平安。关于这棵古樟,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北宋末年,高宗赵构受进犯中原的金兵追赶,荒不择路奔窜逃命。当他来到这儿,金兵已越追越近,情急之中,赵构爬上了这棵枝叶繁茂的樟树,藏身在密密层层的叶片里,这才躲过一劫,使宋朝历史又延续了150多年。 巨樟旁的"树德桥",原先是一座摇摇欲坠的小木桥。从什么时候起,木桥改成了石拱桥呢?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是在南宋初年的一天,临安府差来一封三百里加急公文,外加一包官银。严田村的李氏族长拆开一看,原来是封指令改樟树旁木桥为石拱桥的函。村人顿时明白了,一定是坐在金銮殿上的高宗皇帝,想起了这棵救命树,感恩报德来了。于是,从此这里就有了这座长13米、宽米、高6米的石拱桥。 为充分展现古徽州村落水口的文化内涵,2002年,瓷都景德镇知名摄影家施景福先生,依严田水口胜迹,建立起"古樟民俗园"。民俗园中设置有"纸伞作坊"、"豆腐坊"、"油榨坊"、"香菇棚"和"鱼塘人家"等。鱼塘人家是座园林式宅院,内散布有聚春堂、百福堂、鸳鸯堂、毓秀堂、芳心堂、兆庆堂6幢小居室,闲暇时,在此养花吟诗,或是品茗对弈,非常舒心惬意。旅游攻略:寻访路线:婺源有高铁站,从青岛可直接坐高铁到婺源高铁站。 1.从婺源高铁站可以坐公交车到市内。婺源市文公北路云溪大酒店附近人加油站做小巴士到赋春镇,车费38元。从婺源到赋春镇大概1小时。从赋春镇再坐车到严田村,大概40分钟到严田村。 2.住宿:严田村的民宿,开窗可见绿水、青山。可品尝老板娘亲手做的早餐面和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