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炎黄春秋文章

炎黄春秋文章

发布时间:

炎黄春秋文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且是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华民族为战胜和消灭日本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侵略、争取独立的英雄气概和伟大壮举,谱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中国人民率先举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旗帜,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法西斯侵略中国的罪恶行经。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以"卢沟桥事变"为契机,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成为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不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而且遭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侵略的义旗。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危亡、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最早发表宣言,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独占殖民地的野心,鲜明指出日本侵略行径是其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大声疾呼全中国人民迅速动员武装起来,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打响了反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枪。"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和支持下,东北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迅速组建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是中国的全民抗战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一致对敌,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各族人民齐集在这一光辉旗帜下,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家卫国、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运动。世界反法西斯第一战场的开辟,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动员和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世界各国人民把中国人民抗战看成是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第一线,纷纷给以道义、物质和人员的支持。国际反法西斯侵略的声音最早在中国大地上汇集和反映。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击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支持配合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国"先欧后亚"战略,打乱了德日意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计划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始终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左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和牵制着半数以上的日本陆军。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不仅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亡中国的迷梦,而且最终彻底摧毁了日本法西斯。为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日本侵略者把陆军总兵力的90%以及其他军兵种的很大一部分兵力投入中国战场,企图一举踏平中国。但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顽强抗击着日本法西斯的全力进攻,不仅牵制了日军主力,而且歼敌150余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迫使日本放弃"北进"计划,为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创造了条件。"北进"侵苏,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奉行大陆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陆军差不多每年都制定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企图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但中国人民将日本陆军主力牢牢"钉"在中国战场上,使其无法抽兵实现"北进"作战计划。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步伐,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争。"南进"南洋地区,是日本法西斯既定的世界战略。1940年6月,德军横扫欧洲大陆的同时,竭力敦促日本"南进"。日本当局也认为这是"南进"的绝好机会。但中国人民正面战场的冬季攻势和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使日军损失惨重,"南进"计划被迫推延。1941年12月,日本为打破中日战争僵局,终于启动"南进"战车,但较之原定计划,时间大大推迟,规模大大缩小,已无力冲出亚洲与德军会合,打通欧亚战场的计划最终破产。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不仅避免了中国沦为日本后方基地的危险,而且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柱,直接支援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斗争。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历尽艰辛向苏联出口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的矿产品和农产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后方,不仅为美国等盟国军队提供了战略物资,而且成为盟军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和太平洋战场反攻及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极大地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1942年初,中国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在国内抗战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派出约10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紧急入缅支持英军作战,为反法西斯战争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和军事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中国战场的顽强抵抗,没有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沉重打击,就无法实施美英盟国"先欧后亚"战略,就将极大地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个进程。没有中国战场的最后胜利,没有日本法西斯的彻底灭亡,也不可能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坚持与苏、美、英等盟国一道,积极倡导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为彻底战胜世界法西斯侵略者凝聚了强大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侵略的联盟战争。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日意法西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中国不但成功建立了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积极倡导、有力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张。早在全国抗战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也是美、英、法、苏等国人民的敌人,率先提出了建立五国太平洋联合阵线的思想。1937年8月,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主张,迅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联合一切和平民主力量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宣言,呼吁中国与英美等国建立统一战线,实行配合作战。中国共产党还在延安成立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实际行动,直接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倡导和不懈努力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率先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上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共同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和外交努力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中国作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四个最大的国家之一和亚洲大陆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以其顽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不屈精神和英勇行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也获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在维护和巩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3年10月,苏、美、英、中四国共同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倡议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一致通过了《开罗宣言》,显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加速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坚强决心和意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使得主要盟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援,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进步事业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签字,历时14年之久。与世界反法西斯其他战场相比,中国战场抗击法西斯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划上了胜利的句号。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筑起人类历史上维护正义与和平的一座巍峨丰碑。在长达14年的英勇抗战中,特别是1937年全面抗战后,3000多个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中国军民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万人以上,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总死伤人数的40%之多。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但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避免了自身被奴役的命运,而且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殖民主义妄想,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的国际政治形势,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和政治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得了自身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且推动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经验,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反帝斗志,促进了各国革命和进步力量的增长,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挽救了自身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为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的较量。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彻底摧毁了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结束了日本法西斯的罪恶行径,为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使中国跻身世界大国行列,而且为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中国在战时和战后世界上的大国地位。1945年,中国参与发起建立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直接参与了战后世界的安排,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建立新的政治战略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好和平、坚持正义、追求进步的中国人民,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而且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充分证明:不管侵略者如何野蛮、如何凶残、如何猖獗,和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进步的力量,终究是不可战胜的。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同各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起,相互支援、并肩战斗,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侵略者,拯救了人类文明,赢得了世界和平。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牢记历史教训,不忘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为了避免战争悲剧重演,更好地珍惜和维护世界和平,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饱受外来侵略和压迫之苦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和各国人民一样,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不希望任何地区、任何国家再发生新的战争。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与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和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在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人民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渴望发展、向往进步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参考资料:

南京大屠杀!

甲午战争战败原因之一:官兵嫖妓 甲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完败,日本完胜。中国割地赔款,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就是这次战争后“让与日本”的,确实“丧权辱国”。这场战争中,最让人不可思议是“甲午海战”中黄海一役的失利。对于失利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历史教课书上早有定论,首先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其次是日本蓄谋已久,突然袭击;再是中国军事经费不足,装备落后,指挥不当。史学方面研究查找资料,“战斗力低下”除了抽吸大烟,还有“成人方面”的原因。如当年北洋舰队的总司令(提督)、被视为英雄的丁汝昌,是一位“风流首长”;不少驻守海防的士卒、舰上的水兵,则是“勇”字号嫖客。如此这般,又抽又嫖,战斗力能不低下? 清军方面,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 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并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沿江、沿海"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十六)实际上是实行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据此,清廷决定增调陆军赴朝,先在平壤集中,然后南下驱逐在朝日军;以海军各舰队分守各自防区海口,北洋舰队集结于黄海北部,扼守渤海海峡,确保京畿门户安全,并策应在朝清军。 战争进程 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 8月上旬,总兵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和副都统丰升阿等四部援朝清军万余人先后抵达平壤。其时占据汉城之日军为混成第9旅,共8000余人。 8月中旬,日本大本营根据海军主力决战时间难以预料,并以年内已无法实行直隶平原决战,乃修改其"作战大方针"第一期作战计划,除已派第5师余部赴朝外,又增遣第3师参战,两师合编为第1集团军。将陆军在朝鲜的牵制作战改为攻势作战,由第1集团军执行平壤之战,相机进攻奉天(今沈阳)的任务。同时,决定组建第2集团军,待机攻占辽东半岛,为尔后直隶平原决战建立前进基地。 9月初,日军第5师和第3师一部由汉城等地出发,分四路向平壤推进,对平壤清军取包围之势。新近由成欢败退的提督叶志超奉命总统平壤各部清军,因其战守无策,各部心志不齐。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至为激烈。午后,玄武门失守。入夜后,叶志超等弃城而逃,至26日全部退至鸭绿江以北中国境内。 在陆军争夺朝鲜半岛的同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亦前出至黄海西部,甚至闯到威海卫和旅顺军港挑战,企图寻机与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北洋舰队在丰岛海战后拘于"保船制敌"之令,主要巡弋于威海、旅顺之间,将黄海制海权让给日本海军。9月上旬,清廷鉴于平壤将有大战,拟由海路迅速运兵赴援,北洋舰队奉命护航。9月17日,北洋舰队在完成护航任务后正准备由大东沟口外返航,突与搜索前进的日联合舰队遭遇,随即爆发了著名的黄海海战。战斗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沉毁5舰,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 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适时调整作战计划,海陆同时出击。平壤之战不但击败在朝清军,且一举将战线推进至鸭绿江边,直接威胁中国本土。清军由于平壤迅速败退,不仅使"海守陆攻"的总计划归于失败,且来不及在鸭绿江一线组织坚固防线,以致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仍然陷于被动。在海战方面,北洋舰队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使尔后的战局能朝着其二期作战计划的第一案方向发展。 第二阶段,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并在花园口登陆 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后,日本为实施"作战大方针"中直隶平原决战的计划,决定以陆军第2集团军向中国辽东半岛进行登陆作战,突破渤海湾门户。陆军第1集团军则向鸭绿江清军防线发起攻击,造成对清朝祖宗陵寝之地奉天的巨大压力,掩护第2集团军的登陆作战。清廷则采纳李鸿章之议,实行"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七十八)的平分兵力方针。在实际兵力部署方面,由于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以及过分眷顾祖宗陵寝,集重兵于鸭绿江一线和奉天、辽阳之间。同时,为保卫北京,又令各省抽调兵力,驻守山海关至秦皇岛之间,以及天津、大沽、通州(今北京通县)等地。致使地处渤海门户正面的辽东半岛兵力不足,又多系临时填防部队,加之黄海制海权已被日军所得,失去海军掩护,防御极其空虚。 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驻守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82营约3万人,四川提督宋庆为诸军总统。防线分中、东、西三段,以九连城一带为主防御阵地。兵力成一线部署,各部之间缺乏协同,纵深内又无强大预备队。日军第1集团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突破成功,继于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并攻占虎山。其他各部清军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未遇抵抗即占领九连城和安东(今丹东)。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 在日军第1集团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上将指挥日军第2集团军万人在日舰的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余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攻占金州(今属大连)。7日,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唾手而得大连湾。17日,日军开始向旅顺口进逼。驻守旅顺口地区清军7名统领互不统属,万余名官兵军心涣散。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只有总兵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击。22日,日军陷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 清廷内部的主和主张渐占上风。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 日军攻占旅顺后,大本营鉴于渤海湾冬季封冻,登陆困难,决定暂时搁置直隶平原决战方案,代之以进攻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为尔后直隶平原登陆决战进一步提供安全保证的新计划。为此,以陆军第2集团军为基础组建"山东作战军",大山岩上将任司令长官,共万余人。又令联合舰队协同山东作战军作战,并以陆军第1集团军在辽东战场进行佯攻,继续吸引清军主力。 清廷对日军主攻方向再次判断失误,以为日军第1、第2集团军将并力攻取奉天,以主力打通锦州走廊,进逼山海关,然后与从渤海湾登陆之部队会攻北京。因此以重兵驻守奉天、辽阳及天津至山海关一线,关内外总兵力达10万以上,而于日军的主攻方向山东半岛则仅部署官兵3万余人,其中驻守荣成(今旧荣成)的仅1400余人。至于北洋舰队,则根据李鸿章"水陆相依"的防御方针,龟缩于威海卫港内。 1895年1月20日,日"山东作战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占荣成。随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南帮炮台进行抄袭。30日,南帮炮台陷落。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此后,日军水陆配合,攻击刘公岛和港内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等先后自杀殉国。17日,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覆灭(见威海卫之战)。 辽东之战持续时间较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之后,连占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任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赋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1895年1月17日起,清军先后数次大规模反攻海城,皆遭挫败(见海城之战)。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出击,3月4日占牛庄(今海城西北),7日取营口,9日陷田庄台(今大洼南)。10天之内,清军百余营6万余人便从辽东全线溃退。 战争结局和影响 早在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后,清廷便开始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请和。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甲午战争结束。日军未经直隶平原决战便达到了预期的侵略目的。 此后,中国人民为反对《中日马关条约》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台湾军民在刘永福等领导下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日军割占台湾,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见台湾军民抗日之战)。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回答者:高楼居士 - 翰林文圣 十八级 3-12 19:20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直逼汉城,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清政府派兵开赴朝鲜,驻守牙山,并按照《天津条约》的规定通知日本。早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就确定了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吞并整个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此时便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兵入朝。朝鲜政府见日本大军入境,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希望早日平定起义,以使中日两国撤兵。6月10日,起义军与政府达成了《全州和约》,汉城趋于平静。至此,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共同撤兵,但遭到了日本的拒绝。日本蓄意制造事端、挑起战争的图谋已昭然若揭。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回答者:湛蓝之辉 - 门吏 二级 5-3 09:58 原因:1: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 2:根本原因:日本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果:经过丰岛海战``平壤`黄海`辽东`威海卫这几场战争下来``中国军队掺败``最终中国与日本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 极受李鸿章器重,而被送出去“深造”的丁汝昌,应该是受到过西方文明影响的一个海军大臣,但这位是陆军出身的海军司令,与众多传统的中国文人一样,其根子里那个风流雅兴却未绝掉。据孙国群所著的《旧上海娼妓秘史》一书记载,19世纪80年代,有一次丁汝昌率舰队南下上海时,曾经到名妓胡宝玉的香闺摆酒宴客。酒宴结束后,丁拿出100两银子作为一席酒的费用。但胡宝玉对娘姨等人讲,这笔钱是丁大人赏给她们的,宰了丁大人一把。结果,丁汝昌只好在次日再拿出三百两银子以作酒资。这曾作为“佳话”,流传于当年上海滩。 头都如此,下面就别说了。1956年出版的《中日战争》一书中,有这样的文字:“琅威理去,操练尽弛。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挚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这文字里透露一个情况,就是每年冬天北方海面结冰的时节,是官兵最快乐的时分,由于要移防南方地区军港,正好方便到上海、香港这些妓业发达的城市嫖玩,有时人去舰空,集体出去寻乐。 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的《清末海军见闻录》中也证实,北洋舰队“海军军官生活大都奢侈浮华,嫖赌是平常事。刘公岛上赌馆、烟馆林立,妓院有七十多家。”从各国家海军历史上来看,嫖妓现象都比较普遍,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官兵长年在外,体内生理能量积蓄过多,除自慰外,只好通过或明或暗地召妓解决。如驻日、韩美军都是东方风月场上的老手,由于官兵“性”趣十足,当地出现了专业娼妓,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如北洋官兵这种规模的,还是少见。 不只在国内嫖,有逛妓院习惯的北洋官兵有一次竟然嫖到了日本。《炎黄春秋》曾发表署名史春林的文章,记述了这件事情。1886年7月,清庭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南洋舰队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丁汝昌、琅威理立即率“定远”等 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海上长途航行需要上油、修理,因为这原因北洋舰队第一次到访日本,在长崎港进行大修。8月13日,官兵上岸购物,个别水兵则跑到妓院嫖娼,与当地警察发生了冲突,导致1名日本警察受重伤,1名中国水兵受轻伤。顺便说一下,这次“日本嫖娼”引发的后果很严重,四天后的8月15日,数百名日本警察将各街道两头堵塞,围住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挥刀砍杀。当地居民则从楼上往下浇沸水、掷石块,甚至有人手拿刀棍参与混战。北洋水兵猝不及防,又散布各街,结果吃了大亏。双方共死伤80余人,中方水兵死亡人数多于日方。 如此好嫖的海军,面对治中有方、军纪甚严、有意侵华、久有蓄谋的东洋海军,“战斗力低下”就很自然了。在甲午海战发生前,中日两军在朝鲜的忠清道牙山县成欢地区交锋,史称“牙山战役”,或“成欢战役”。清军投入3000多人(以“淮军”为主),日军投入4000多人。战役中,双方伤亡相差不多,但牙山还是失守了,系战败。战役指挥(直隶提督)叶志超却谎报战绩,谎称获胜,可笑的是还受到了清ZF的奖赏。“总兵”卫汝贵也因此得到提升,成为清军驻平壤总司令(总兵)。 后平壤失守,卫汝贵败退回国。再驻防鸭绿江下游安东县,再败于日军,丢城失地,遭数朝臣弹劾,清廷遂将其革职逮捕。1895年1月15日清ZF发布上渝,治其罪,称“卫汝贵平日待兵刻薄寡恩,毫无约束,此次统带盛军,临敌节节退缩,贻误大局,并有克扣军饷,纵兵抢掠情事,罪状甚重”次日,卫被斩于北京菜市口。卫汝贵嫖妓比丁汝昌的瘾大多了,故事也更多。据光绪丙午(1906年)长沙刊本《韩客笔记》记载,卫汝贵升任总兵后,“益无忌惮,谂知平壤歌妓久冠全球,遂心醉之。日夜在中军帐狎妓宴乐,营哨将,弁尤而效之,明日张胆宿娼营中,无复以军务为意旨。” 甲午海战中方失利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但是,官兵上下集体嫖妓,视冶野为正常,成为甲午海战(甲午战争),乃至清末对外所有战役失利的又一不可忽视原因。一定程度上说,李鸿章精心打造的有钢铁外壳的北洋战舰,不是被日军鱼雷击沉,而是让青楼流淌出来的胭脂锈蚀掉的,在风情丽人绵柔温香的床榻边解体了。但这一严重影响军队软实力的原因,却不时被军事专家、史学者忽略。

炎黄春秋杂志后台

1、《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一份集事实政论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资讯类杂志,刊物依托人民日报特有的时政优势和丰富的报道资源,以“读时事历史,揽天下风云”为宗旨,立足时事,钩沉历史,纵横中外。

2、《历史研究》:

主要发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各种专业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刊登史学研究动态、读史札记和史学著作评论等。百家争鸣、实事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

3、《炎黄春秋》:

以史为主的综合性纪实月刊。该刊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团结炎黄子孙,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栏目有特稿、一家言、群言堂、他山石、亲历记、求实篇等。

4、《历史评论》:

以古代史为主,发掘中国历史上那些有趣的、让人忍俊不禁又引发深思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一份轻松与知识并重的历史读物,完全不同于传统历史杂志的阅读盛宴。为更广大的读者打造一份"最好看的历史读物"。

5、《探索历史》:

《探索历史》以精彩的原创历史故事、惊险的探险故事、幽默风趣的漫画等形式,向儿童传递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 旨在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和智慧。

中国大陆最敢言的报纸:《南方都市报》 杂志:《管理与财富》...

几乎没有。相对而言,南方的报纸要好些,天高皇帝远嘛,上面几位兄弟推荐的都不错《南风窗》《南方都市报》(简称南都),《南方周末》等等。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也不敢言,敢言的都是写无关痛痒的东西。《参考消息》曾经一度是只能给国家领导人看的内参,现在就是个了解国际的窗口,也是经过意识形态的筛选的。《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所以不可能做到“敢言”,虽然观点较有代表性,但是方向都是紧跟党的脚步的。

世界历史:美国通史(共6册)(精)300多,世界文明通史(共10卷全彩版)(精)1000多。 中国历史:中国通史(全十二卷共二十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炎黄春秋杂志免费阅读

世界历史:美国通史(共6册)(精)300多,世界文明通史(共10卷全彩版)(精)1000多。 中国历史:中国通史(全十二卷共二十二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杂志已经没了传统消息类新闻的时效性,了解新闻消息也无需看杂志,上网即可。我希望在杂志看到消息的纵深面——为什么会发生它所处的全维度环境是什么事情与环境中各因素的互动关系是什么如果是个案,它的特殊性是什么;如果是典型事情,它的普遍性是什么……杂志不但不能因为没了时效优势就放弃走入现场去拿一手信息,还要走得更深更广。我不觉得目前很多杂志将事情前后左右做个罗列、进行编辑就是深度,这种利用出版时差对二手信息的累加,不是深度,而是对读者的糊弄,多了就会令读者反感。 2、观点或评论。这几年看杂志,我越来越喜欢看评论栏目。杂志除了是所谓事实的载体,还一定是观点的载体。这些观点除了是理性和建设性(崔永元说批评也是建设性的)的,最重要的是要能代表这本杂志团队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新闻事实要尽量做到客观、中立,但观点要有立场,不能“中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甚至是非不分。用这个选择项,我这几年放弃了不少杂志,我并不要求它的观点要与我一致,但它起码要让我觉得有些道理、值得看。还有就是版式,我喜欢给人进入感的杂志——让人能静心阅读它的内容,而不是花红柳绿地,只是翻一翻就放一边。这几年我一直坚持买的杂志是《炎黄春秋》,就版式而言,它几乎没有版式可言,最古旧的排版,但也最不会夺走内容和阅读感的版式。还有每期必买的《南方周末》,版式也简单,给内容和阅读以很大的空间。

春秋和炎黄杂志都是历史杂志,不存在停刊的情况。

春秋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主要刊载历史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炎黄春秋杂志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主要刊载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方面的文章和研究成果。

这两本杂志都是长期出版的学术期刊,至今仍在正常出版发行。

简单想了一下,我觉得大体而言,两个层面吧理性的满足:是否提供了价值(包括对既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展望,对不为人知的幕后的还原,对看上去浮华或复杂事件的深入解读,对自认为正确价值观的倡导,对读者带来的智力挑战和心理满足,等等)感性的满足:是否提供了阅读快感(包括故事是否讲的好看,版式和图片的运用是否出彩,话题的设置是否适当考虑了受众,等等)所谓“华尔街日报体”的“DEE”结构法,即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解释)、 EVALUATION(评价)在杂志这一传播媒介形态上还没有过时吧。

炎黄春秋杂志在线阅读

你好。我是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我认为《国家历史》《百家讲坛》《百科新说》三本不错

2014年的时候还在读高中,当时也列了很长的书单,但是时间有限,并没有完成我的书单,记得当时还比较青涩,喜欢看言情小说,古代小说....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伊丽莎白、简和莉迪亚是贝内特家五个女儿中的三个姐妹,而夏洛蒂则是她们的邻居,也是伊丽莎白的朋友。男主人公达西与宾利是好友,且与威克姆一起长大,而柯林斯则是贝内特家的远房亲戚.....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是桐华的小说,小说讲述了女孩罗琦琦的成长故事,少女罗琦琦天性桀骜,从不妥协,青春期的她游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琦琦和伙伴们分享着甜蜜、忧伤、彷徨、迷惑……在本书中,可以看到自己曾热爱却正在遗忘的人和事,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成长。

《简爱》简爱是一本很经典的著作了,我在2014年读了两遍。它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毕淑敏散文精选》初中的时候语文阅读经常会碰到毕淑敏的散文片段。因为毕淑敏的散文通俗易懂,而且年代跨距也不算大,14年的时候闲暇时间读的书籍,我觉得散文是闲暇时间看得好书籍,读完一篇散文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以上只是能够想起来的几本书,当时备战高考也看了很多励志型的书,或者时事热点,军事点评的杂志。

简单想了一下,我觉得大体而言,两个层面吧理性的满足:是否提供了价值(包括对既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对未来趋势的前瞻性展望,对不为人知的幕后的还原,对看上去浮华或复杂事件的深入解读,对自认为正确价值观的倡导,对读者带来的智力挑战和心理满足,等等)感性的满足:是否提供了阅读快感(包括故事是否讲的好看,版式和图片的运用是否出彩,话题的设置是否适当考虑了受众,等等)所谓“华尔街日报体”的“DEE”结构法,即DESCRIPTION(描写)、EXPLANATION(解释)、 EVALUATION(评价)在杂志这一传播媒介形态上还没有过时吧。

洪振快 - 出生地上海洪振快,历史学者,专栏作家,长期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财经网等多家媒体撰写专栏。

春秋主题论文

了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军事家;以及他们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和他们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圣贤孔子是本主题重点; 教学难点:诸子百家是本科的难点。 教学过程: 我们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哪里?《论语》在论语中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教育经验,都是孔子提出的。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孔子就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在那个时期还涌现出了很多的思想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板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一、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1.说说你对孔子的了解 2.说说你知道的孔子比较著名的言论 3.为什么孔子离开我们2000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4.出示人们纪念孔子的图片; 5.讨论:“古今中外,为什么人们崇拜孔子”? 6.学生汇报自己租的结论。 7.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孔子的教学方法结合,都是从孔子的教法中借鉴而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 2.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成果,曾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孔子外,还涌现出了很多的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为什么成为“诸子百家”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很多。 1.老子 2.孙子 3.孙膑 4.韩非子 5.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守株待兔等。 课后反思: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成果,曾强民族自豪感。

rdgghhyhjhhhgjsvfryttyrfc_zzusitte

政治 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思想 法家思想的产生,韩非子等提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为这一制度的形成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军事 在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纷纷改革军制,以适应政治、经济变革的顺利实现。如齐国“作内政以寄军令”,郑国“作丘赋”,鲁国“作丘甲”,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尤其是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建立军功爵制,健全户籍,什伍编组,向农民征收军赋等。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以《孙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军事专著。在变法图强、争当霸主、进而以武力统一天下的激烈角逐中,

春秋时期齐国是第一个称霸中原的大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强国之策就是齐国宰相管仲当时施行的史无前例的改革 当时主要把齐国推向中原第一强国的核心人物是管仲和鲍叔牙其中管仲对齐国的强大起到了最支撑的作用和巨大贡献管仲施行的改革措施在当时就是一种颠覆、颠覆旧有的凝固的传统制度、就好像当今时代的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一样。管仲的改革分以下几步行政改革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人事改革国中“慈孝”、“聪慧”、“拳勇”出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称职的委任为吏,任用称职的又可以晋升,直至升为上卿助理。选贤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这一制度成为日后科举制度的雏形。兵制改革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见《国语·齐语》)。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经济政策管仲相齐的经济政策是“遂滋民,与无财”(《国语·齐语》),“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史记·齐太公世家》)。或言“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记·平准书》),以至“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四库全书管子管子反对向“树木”、“六畜”和人口抽税,而主张“唯官山海为可也”,“山海”就是铁和盐(《管子·海王》)。若此记载为可信,则于管仲时就已经实行了统治盐铁的经济政策了。管子熟练的运用轻重之术对外策划了衡山之谋、石壁谋和菁茅谋,堪称古代货币战争的经典案例。管仲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下)。这种“准平”制,平衡粮价,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同于马克思级差地租。管仲面对当时“竭泽而渔”的经济开发,为了有效利用齐国的林木和渔业资源,制定了“山泽各致其时”。即历史上最早的自然环境保护法,即禁止人们为了眼前利益而滥伐滥捕,以保护树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免遭破坏。伐木和捕猎只准在适当的季节进行。管仲修齐太公“九府圜法”,在齐国设立了专管货币的机构——“轻重九府呻”。齐国由政府统一铸造货币,这种规范的货币呈刀形,名为“齐法化”或“节墨法化”,俗称“齐刀”。在《管子·奢靡》一文中,系统的阐述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效用。法制改革管仲以法治国,“事断于法”。提出:“明主者,一度量,立仪表,而坚守之;故令下而民从。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明主者有法度之制,故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百姓知主之从事于法也,故吏所使者有法,则民从之;无法则止。民以法与吏相距,下以法与上从事。故诈伪之人不得欺其主,嫉妒之人不得用其贼心,谗谀之人不得施其巧,千里之外不敢擅为非。故明法曰: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戮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就是:法律公正,制度明确;杀有罪,不宽赦;执行刑罚一定说到做到,民众就会畏惧。权威明示于众,法律就不必一再重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严格执法,公开执法。“君一置其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君之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翻译过来就是:国君统一立法,百官就能守法;上面把制度公开,下面行事就都能合于制度。如果国君立法不能统一,下面为公法而另立私理的人就会增加。换成今天的说法,就是公开公平公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法制“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曰:亏令则死,益令则死,不行令则死,留令则死,不从令则死。五者死而无赦,唯令是视。故曰:令重而下恐。”翻译过来就是:英明的君主知道治民的根本,根本中没有比法令更重要的。所以说,随意增删法令的,不执行不遵守法令的和扣押法令的都必须处死,法令有了权威,下面的人就畏惧了。“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同意管仲以法治国的法制主义理念,在齐国实施。此后,“事断于法”便成为法家法治的基本理论。在这一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管仲整肃齐国内政,上下齐心,国家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从而实现了称霸中原。第二步:就是思想的改革人性趋利管仲最核心的,也是最被后人所漠视的治国思想是“以商止战”。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就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管仲有很强烈的民本思想。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他不主张用严酷的刑罚来威慑百姓,因为“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顺民心”?管仲的答案是要“从其四欲”,即“百姓厌恶劳苦忧患,我就要使他们安逸快乐;百姓厌恶贫困低贱,我就要使他们富足显贵;百姓厌恶危险灾祸,我就要使他们生存安定;百姓厌恶灭种绝后,我就要使他们生养繁衍”。他认为,为政者只要懂得这些道理,把给予看成是取得,就是从政的法宝了。基于此,管仲提出了那句非常出名的格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6] 管仲雕像在管仲眼里,老百姓是“人”---好逸恶劳,贪财好色,自私自利,但也有人情亲情。在管仲眼里,官员和皇帝也是“人”,只是多了一些欲望野心和责任而已。在管仲眼里,这个世界不是由“好人”或“坏人”组成的,而是由“自私自利”的人组成的,所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孔子和孟子看到了人性的善,尤其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商鞅和韩非看到了人性的恶,尤其在面临利益冲突的时候。所以,儒家和法家的观点确实是对立的,但他们都推崇管仲。管仲既看到了人性的善,也看到了人性的恶,更看到了人性的“贪”---贪生怕死,贪财好色。齐国之所以富强,正是基于管仲对人性的了解,并想办法使之有机会得到人性的满足。藏富于民在经济方面,管仲把富民放在首位:‘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实现‘富民’,管子认为发展农业最重要。因为‘五谷粟米,民之司命也’,‘粟者,王者之本事,人主之大务也’。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就要‘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管子不仅重视农业生产,同时也十分重视工商业。他说:“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因而认为,农、工、商各业必须同时兼顾,‘务本饬末则富’。在社会政策方面,特别重视调节贫富差距。他主张:治理国家,要‘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他认为,‘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又说‘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因此,他认为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地调节社会贫富:‘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如何调节?他的办法是‘长者断之,短者续之;满者洫之,虚者实之’;‘富而能夺,贫而能予,乃可以为天下’。如何夺富予贫呢?他提出了以下措施:向富者征收消费税;限制富人进入某些行业,以免与民争利;间接运用行政手段,以迫使富人散其财物等。同时,对贫者要‘厚其生’、‘输之以财’、‘遗之以利’、‘宽其政’、‘匡其急’、‘振其穷’。此外,管子在对外贸易、货币和价格、粮食等许多方面都有深刻而精彩的论述,这些论述集中在《管子·轻重》篇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均田分力管仲推行的在‘均田分力’基础上的‘相地而衰征’的政策,顺应时代发展,以适应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齐国收到了‘粟如丘山’之效,导致了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管子·乘马》中说:‘把土地分下去,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觉抓紧农时。他们会知道季节的早晚、光阴的紧迫和饥寒的威胁。他们会自觉地早起晚睡,全家人都关心劳动,不辞劳苦地经营。若不实行均田分力,地利就不能充分利用,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不告之农时,人民就不抓紧;不教以农事,人民就不积极干活。’‘均田分力’把劳动者在土地所有者野蛮强制下的劳动变为自觉主动的尽心尽力的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均田分力’相配套的是“相地而衰征”的新田赋制改革,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相地’又称‘相壤’,就是把可耕地核正准确,再对土壤进行质量区分。四民分业这一方针是把国民分红军士、农人、工匠、商贾四个类别,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区域。管仲指出四民分业好处:一是“相语以事,相示以巧”,同一作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经历,进步技艺;二是“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价”,对推进商品出产和流转有很大效果;三是营建专业空气,使民众安于本业,不至于“见异物而迁焉”然后构成作业的不稳定性;四是无形中营建杰出的社会教育环境,使子弟从小就潜移默化,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把握专业技能。管仲将“工商”与“士农”并排,以为这些人是“国之石民”,他说:“齐国大众,公之本也。”专业分工、子承父业的准则让齐国的制造业技能领先于其他国家,以丝绸为例,中国最早呈现的丝织中间就在齐国首都临淄。其时,临淄出产的冰纨、绮绣、纯丽等高级丝织品,不只齐国国内供应充沛,还许多热销周边各诸侯国,乃至“全国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对外开放齐国地处海边,渔业和煮盐业一贯兴旺,管仲规则,鱼盐能够自在出口,关口只挂号而不予交税,以便当诸侯各国。其他的出口商品也实施单一税制,在关口征过了的,在商场上就不再征了,反之亦然。关于前来齐国经商的商人,他更是大开国门,无尽期待,提出“空车来的不要去讨取税费,步行背东西来的不要去交税,这样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他还主张齐桓公专门建立款待外国商人的客舍,每三十里有一处,来一搭车者供应自个饭食,来三搭车者供应马的饲料,来五搭车者装备可供自在调遣的人员。从此,“全国之商贾归齐若流水”。为了活泼贩子,管仲乃至首开公营色情业。“管子之治齐,为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7] 他在国都临淄开了七间官办的倡寮(“女市”),每一间有妓女(“女闾”)100人,共700人。管仲以此招引外来商旅,并大收其税。在后世,管仲因而被拜为娼妓业的“祖师爷”,好像鲁班在木匠业的位置。在这种自在贸易方针的鼓舞下,能够想见齐国商业的昌盛以及商人的活泼,《战国策·齐策》如此记载齐国首都临淄盛极一时的富贵现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据核算,其时临淄的居民人数达30万之多,是其时国际上最大规划、最富贵充足的城市,而与其一起的雅典城生齿不到5万。战略合赢齐桓公与管仲屡次商讨富国之策,齐桓公主张对生齿、房子楼台、树木、家畜交税,管仲逐个否定,在他看来,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公民收取财物,自然会导致公民的不满。“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管子·国蓄》。最佳方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并提出了“寓税于价”的方法。并给指出“唯官山海为可耳。”在农耕时期,盐和铁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支柱性工业,无一民众能够顷刻脱离。他说,万乘之国的生齿约为千万,如按成人征人头税,应交纳者约为一百万人,每人每月征三十钱,为三千万钱。若是进行盐的专卖,每升盐斟酌涨价出售,每月能够得到六千万钱,就可望得到一倍于征人头税的收入。表面上,政府确乎不曾交税,不致导致公民的“嚣号”对立,还可运盐出口而获取重利,即“煮沸水以籍全国”。铁的专卖也是相同。管仲说,大凡一个农户,无论是从事耕耘仍是做女工,都需求针、刀、耒、耜、铫、锯、锥、凿等铁制东西,只需在一根针上加价一钱,三十根针就可收三十钱,即等于一人应缴的人头税了,由此类比,则全国收入总数亦不下于人头税的征收总额。表面上,国家并没交税,实践是“无不服籍者”。管仲发起盐铁专营,但不是主张政府亲身下场,兴办公营盐场或公营铁厂---后世之人学管仲,以为专营即是公营,多入歧途。食盐工业在盐业,管仲实施专卖方针,敞开盐池让民间自在出产,然后由国家统一收买。因为操控了盐业的出售和产值,进而操控了报价,齐国的盐出售到别国去,价格能够举高到成本价的四十倍,国家和商贾都得利颇丰。在冶铁业上,管仲实施的是国有民营。他首要严峻地着重了国家对一切矿山资源的独占,所谓“泽立三虞,山立三衡”,他出台法则宣告,只需一发现矿苗,就立刻要由国家保护和封存起来,有勇于私行挖掘者,左脚伸进去的,砍左脚,右脚伸进去的,砍右脚。进而,政府又控制了铁器的定价权,并对所出产出来的铁器进行统购统销。在这些条件之下,管仲敞开冶铁作坊业,答应由民间商人自主经营,其增值有些,民商得七成,政府得三成,适当于征收30%的所得税。《管子·轻重乙》:“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因为自己的经商经历,管仲深知经商之苦,故对“负任担荷,服牛辂马,周流四方”的商人恤怀有加。他虽最早倡导“盐铁”官营,但是并没有禁断民间商人的介入。《管子·海王》篇记载,齐桓公曾要求管仲下令“断山木,鼓山铁”,禁止民间商人经营冶铁。管仲不同意。管仲说:“如果那样去做,会激起民怨,一旦国家危难,则怀宿怨而不战。未见山铁之利,而内败矣。故善者不如与民分利共赢,民得其十,君得其三。”这就是说,如果国家以垄断经营的方式经营冶铁,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得不偿失的。管仲主张制定严格的交易法规以规范市场,将商人的趋利行为纳入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公平环境之中,才能使工商经济发展健康有序。他实行的“轻重”之法,即国家干预与市场竞争并重的经济政策使齐国终于跃上春秋五霸之首。[3] 由政府控制资源,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以必定份额分配利润,这即是后世十分盛行的“财物国有、承包经营”的雏形。‘官山海’政策的推行盐铁利润的获得,迅速增加了齐国国家财政,为齐桓公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早在公元前841年之前,周厉王就任用荣夷公大力推行‘专利’政策,其本质也是国家对战略经济资源的掌握。但由于种种原因,周厉王的改革很不得人心,导致改革走向彻底失败。管仲的国家专营政策建立在对周厉王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之上,增加了这项关系到齐国富国强兵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改革成功的可能性。管仲推行的国家战略资源专营的理论和具体实践对后世王朝国家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历史影响,并成为大一统之后的帝国存在下去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统计考核年终总结很重要,考核制度很重要。每年的腊月最后五天是年终总结,齐桓公亲自临朝听政,议定罚、罪、刑、杀。年终总结之后,就是全年考核。每年正月初开始,就是齐国的考核期。考核也是五天时间,也由齐桓公亲自进行。考核的对象是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考核之后,做得好的有赏,最后一名会受到批评警告。在今天,就是末位淘汰。考核结束之后,开始法律学习班。新的法令在正月初一向百官颁布,但是在初六开始召集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进行学习,认真领会法律精神。为什么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要专门有一个学习班?因为他们还要负责把法令传达到各地。学习班结束之后,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回到各自的管辖范围,必须第一时间把新法令公布出去,然后才能回家,否则这叫做“留令”,属于死罪。同时管仲设立了“啧室”,啧是什么意思?就是七嘴八舌吵吵嚷嚷的意思,“啧室”就是信访办。“察民所恶,以自为戒。”这是管仲设立“啧室”的目的。信访办的门口写着四句话:法简而易行,刑审而不犯,事约而易从,求寡而易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法律是不是简明易行,刑罚是不是审慎公正,政事是不是简单而不扰民,税收是不是少而且方便缴交。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以上这些方面有投诉的,无任欢迎。直接批评国君的过失的,被称为正直之士,他们的意见都会被受理。宏观调控《管子》认为,商品、谷物和货币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商品轻重与否,取决于这种商品的多少,“少或不足则重,有余或多则轻”;谷物被“囤积则重,被抛售则轻。集中于国家则重,流散于民间则轻;货币流通得通畅则重,流通不通畅则轻;国家政令与该商品关系重大则重,关系不大则轻,这些论点在《国蓄》、《轻重乙》、《揆度》等篇中都有论及。有形的手,无形的手《管子》把谷物、货币从万物中独立出来,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乘马数》)‘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山至数》)并强调了粮食在三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轻重之术有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物价的措施。国家采取“敛轻散重”的策略,购进人民所轻者,抛售人民所重者,这样既可以稳定物价,又能使政府从中获利。‘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故人君散之以重。’(《国蓄》)国家还需要采取‘以重射轻’的方法稳定物价。就是用高价收购市场上跌幅较大的商品,以改进商品价低滞销的状态,使物价稳定下来,防止商品飞散他处。因为任何商品都是‘重则至,轻则去’,(《揆度》)商品的价格‘重’,外地的同类商品就会涌人;商品的价格‘轻’,本地的商品就会外流。与‘以重射轻’相对应的措施是‘以贱泄贵’,就是以低价推销的办法,把过高的价格拉下来,这就防止了‘大贾蓄家’囤积居奇而‘豪夺吾民’。(《国蓄》)2.国家采取对粮食、食盐、铁等重要商品进行控制的措施。国家控制了‘民之司命’、‘万物之主’的粮食,就可以控制整个经济,利用对粮食的垄断价格,激发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保障国家的经济基础。管仲建立了国储粮准则,国家收买储备了许多粮食,其数量足以操控商场粮价的动摇,以到达丰饥平衡的成效。管仲对粮食十分重视,他不容许任何人操作粮价,禁止在饥馑之年使用粮食生意欺凌农人,粮价动摇有必要由国家掌控。3.调控货币。《管子》认为,货币是国家控制经济的重要工具,‘先王运用货币,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轻重乙》)为了掌握货币的铸造和流通,《管子》制定了一个货币投放与管理的措施,称为‘币乘马’。‘乘’指‘算’,‘马’指计数的‘法码’。《管子》提出的货币投放与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先在方圆6里的地区内作典型调查,第二步由点及面估算全国的货币需求量,以此为基础确定货币的铸造发行量。这样周密的治国理财谋略,必然带来经济的稳定发展。《管子》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灵活运用轻重之术:为保证本国缺少而重要的商品不外流,采取‘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的措施,保持重要物资的高价,也会使天下的重要物资流入我国。而对本国的剩余商品,则采取‘天下高而我下’‘天下重我轻’的低价政策,促其对外倾销。在一般情况下,要做到‘天下高则高,天下下则下’,保持大体相同的轻重关系。刺激消费对于国外的富商、官员和百姓,必须提倡“消费主义”,让他们想方设法穷奢极侈。要提倡让他们吃最好的饮食,听最好的音乐。把普通的蛋品雕画,敬之若稀有之物,吹嘘它的妙用,然后煮食,吸引敌国以十倍之利加以购买;把木柴刻得美轮美奂,然后焚烧,假称这是比万年青松还要珍贵的材料,敌国的富商必然纷至沓来,加速进货,争当代理。丹砂矿产的洞口不要堵塞,商贾贩运的渠道不要阻滞。让外国用这些“无用之物”的富人奢侈消费,让本国制造这些“无用之物”的穷人劳动就业。这样,本国的百姓将安居乐业,敌国也就危如累卵。管仲的商业头脑与战略齐桓公把南方的楚国看成王霸事业上的“假想敌”,整日里都在琢磨如何削弱楚国①。但楚国的军事战斗力很强,这让齐桓公头疼。他问管仲:“楚国是一个强国,其人民精通格斗的技巧。我们要举兵讨伐楚国,恐怕力不从心。一个楚国就很麻烦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管仲说:“大王您出高价购买楚国特产的鹿吧。这一招准管用。”齐桓公于是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乐了,对其宰相说:“那个金钱,是人都喜欢的,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东西。而鹿,不过是禽兽而已,楚国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无所谓。现在齐国出那么多钱来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楚国的福气啊!老天让齐国这个傻冒来便宜我们,太好了!赶快发布命令,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尽快把齐国手上的钱换过来!”为炒做这一事件,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楚国就算不向老百姓征税,财用也够了。”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劲了,颇有点“全民炒股(或炒房)”的意味。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好了,这下我们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回答:“楚国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钱,却误了农时,粮食又不可能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割的,楚国到时候一定会去收购粮食的。到时候我们封锁边境就行了。”齐桓公恍然,于是下令封闭与楚国的边境。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注:①齐桓公大会诸侯,讨伐楚国,借口是楚国一直不向周王室交纳贡品。齐国主导的诸侯联军出兵进攻楚国是在公元前656年,楚成王派大臣屈完去和齐桓公谈判,接受了齐桓公的责备,并答应向周王室进贡。战争结束。衡山之谋衡山国盛产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管仲早就在谋划征服衡山国,不过,要想以武力攻打衡山国,肯定要费一番功夫。替代性做法是,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十个月后,燕、代、秦等国都跟着到衡山国收购兵器,可谓天下争购。看到赚钱的情况,衡山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争购我国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百姓于是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一年后,齐国派人到赵国购运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包括衡山国在内的诸国都运粮卖给齐国,就在各国为发财欢呼的时候,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在夏收前,对衡山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的精光,只得奉国降齐。‘衡山之谋’说穿了其实很简单,以高价诱使敌方放弃本业,追求某种产业的畸形利润,最终造成敌人经济瘫痪。在任何时代,一种商品价格暴涨都会带来巨额利润。这种利润高的让人炫目,除非这种利润来自于国内垄断性技术,那是一定会出事情的。高利润会吸引相当一批人冲进去,而且,这批人往往还是能率先看到商机的精英。等到一个国家几乎全民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暴利就要终结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强国之策在当时乃至至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或启迪

  • 索引序列
  • 炎黄春秋文章
  • 炎黄春秋杂志后台
  • 炎黄春秋杂志免费阅读
  • 炎黄春秋杂志在线阅读
  • 春秋主题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