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竞争和物流管理的竞争,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改变了物流管理方式和模式,其中供应链物流管理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

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

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

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一、物流的需求能够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的物流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整个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整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想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就在于时间和效率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送货及时、精准并且能够使得顾客很满意。所以说以前的交通运输也在物流发展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目前我国的运输在管理的体制、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组织的衔接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交通运输建设来看,政府也是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对交通运输的整个资源进行整理,并且对组织的关系进行梳理。在2013年的时候,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对交通运输方面的各个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建设各个交通运输方式联网售票的系统;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的整个物流公共的信息平台,提高物流的效率。构建出一些应急的机构,确保公路以及铁路等运输方式能够有很好的应急措施。

二、国内目前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在对于交通运输的管理方式上是采用纵向的管理体制,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职能。但是缺点就是会使得很多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的效率很低。对于这个缺点我国管理机构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来说,我们国家的交通运输体制对于综合物流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就是表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的成本提高

对于前几年来说,我国的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都上涨了很大的幅度,但是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是对于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除此以外,全球的通货膨胀也给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就目前物流行业整个的需求看来,形式并没有很乐观,再加上近几年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非常大,使得物流行业在利润方面的提升很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外国的一些企业也是争抢着在我国发展物流企业,这样激烈的竞争对我国的物流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物流的基础设施很差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指导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就比如说在一些物流的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加强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发展物流行业的无序性问题应该得到改善。

(三)过多的税费总类使得物流的运输成本很高

在我国运输车辆都需要交很多各种各样的税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交安委的管理费用、养路保险的费用、车船的税务,还包括了民工的建勤费、货运的附加费以及停车的费用,各个行业都想在这个运输当中获得经济利益,有的时候罚款还要分为超限的处罚、路政的处罚、环保的处罚等等一系列的费用,这样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辆运输的车子每年都需要交纳差不多7万的税务费用,这样高额的税务费用使得整个物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高。

(四)缺乏协调能力

一般情况下物流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不仅仅是要涉及到一些交通、贸易以及工商等等部门,还要涉及到海关、公关和税务这一系列的政府部门。物流涉及到的这几个部门管理权限都很大,但是在管理的方式以及管理的制度上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整个物流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想要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这样就会导致很大的竞争,最终会使得很多政策的制定不合理。并且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规划都不统一,加上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很差,国家部门与一些地方部门在枢纽设施和服务设施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

(五)国家的政策体制还不是很完善

我国目前对于交通运输建立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其中很多在运输方面的政策并不具有可行性,城市的交通政策与城乡之间的交通政策并不统一,这样就是的整个物流的费用大大增高。

(六)物流的供应和需求还没有取得很好的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观念和一些信任机制匮乏的影响之下,国内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通过企业自己的物流来完成,除此以外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并没有完全的打开。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就是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并没有实现社会化以及专业化的管理,并且目前物流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规模都不是很大,综合方面的实力也并不是很强,所以一些企业就对于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很大的信任。

三、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的综合物流管理

(一)国外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特点

1.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世界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在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都是采取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也就说中央的政府统一来设置水运、陆运、空运这三个运输方式的部门。这种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法律法规的建设比较完善

一般情况下,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对交通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视对于交通发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将一些管理运输的设置以及一些运输的政策都提升到了立法的高度。比如说:日本目前就是通过自己以前不同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规律,不断地对目前的交通运输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这样能够使得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能够使得物流企业在运输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运输的效率,节约运输的成本。

(二)将国内的交通运输现状与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

1.加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综合的物流运输体制进行规划,并且加强对于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些薄弱运输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各个运输方式的优点,使得最后的综合利益能够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一些与物流有关联的运输枢纽和集疏运的投资,2012年时我国在仓储行业、交通运输的行业以及邮政行业的投资力度都大大提高,并且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一些目标都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建设的决心。

2.加强对于运输服务的衔接

目前要对公路、铁路和民航等方面的运输政策进行统筹的管理,是互相之间的法律和法规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统一,并且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联网售票的发展,使得各个运输方式的效率得到提高。

3.对于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之间

组织的建设原则第一点就是根据我国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体制,来进行组织之间的建设。第二点就是坚持让政府与企业分开、依法行政、精简和统一的原则,对于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梳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第三点就是规范行为,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明,每一个部门只负责自己的工作,每一个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是独立的。第四点就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对于政府之间的管理职能进行一个好的协调,为交通运输综合物流管理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重视各个部门内部的协调。第五点就是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好的经验,在对外国一些好的经验进行借鉴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政府政策,同时制定出属于自己国家的好的管理体制。

4.加强对于综合运输管理的衔接

将很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力推广民航和公路网络售票的系统,对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构建一个好的物流公共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降低货物之间的换装时间,这样就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与此同时构建一些好的应急措施,提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关于应急能力这一方面,有一些地方就是做得很好。就比如说,浙江省就正式建立了一个物流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翻开了一页崭新的篇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结语

企业管理之供应链管理,下面带来企业管理之供应链管理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之供应链管理【1】

【摘 要】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文章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出发,从实现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到缩短产品周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含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

全球化经济加速推动企业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

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落后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

什么是现代化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和定义。

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菲利浦(Phillip)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1]

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现代供应链是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它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终端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信息控制中心、组织和协调各节点的中心枢纽。

首先供应链是跨行业与部门,涉及供应一种产品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活动,所以供应链管理需要一条以市场消费者驱动为中心的紧密的信息流。

即在从零售商向上游的传输过程中要求速度快,要求链中节点企业共享订单需求信息、库存状况、产能计划、生产进度、销售计划、需求预测和物流出货计划等,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做到资源共享。

供应链各环节必须紧密协作,同心同力,达到生产和销售同步;其次现代供应链竞争实力取决于链上的最弱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木桶原理”。

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根桶片决定的,所以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包含加盟的节点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环节必须注重自己对应衔接点的协调合作,共进退,共发展,使各职能(采购、生产、分销、销售、物流等)运作最优化;其次供应链中的组织之间必须是紧密联系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沟通渠道必须是通畅的,应该为同心协力,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否则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是不能顺利运行的,也是不能实现的。

三、供应链管理主要方法

(一)缩短产品周期

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周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效率, 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是目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法。

现代消费者不但要求产品的样式多样化,同时其需求的变化速度之快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为了适应现实需要,不但流通末端需要尽量减少库存产品,生产现场也要实现多品种的少量生产,如CTO模式。

加上新生的E时代群体特别喜新厌旧,这种特性使产品生命的周期愈来愈短。

产品周期在此是指新产品从研发设计开始,接单、采购、生产、检测、包装、运输、销售到终端用户使用,甚至直至产品的生命结束的一系列过程。

因此缩短产品周期涉及整个供应链上所有的环节,需要各职能上所有人的重视和配后,无缝隙信息流在此显得特别重要。

新产品的研发应该以客户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为了赢得顾客、赢得市场首先要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让顾客参与产品方案设计,了解产品制造过程,倾听客户的心声,满足客户的需求,让自己设计的产品一出炉就成为客户所期望的产品。

既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又缩短产品周期,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二)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

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淘宝和东方商城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

以经济学的角度定义,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购买的总量。

市场需求是开展市场营销各项工作的根本。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如果不能正确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快速反应,企业将迷失方向,错失良机,失去竞争力。

现代供应链管理最核心的本质是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

电子商务对于制造和分销的重要性无疑是先进的供应链管理。

要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客户服务,必须加强对电子商务手段的有效应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

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营销已随着Internet的发展逐渐兴起。

1994年前后,由我国政府批准建成了CERNET、CSNET、GBNET和CHINANET等四大互联网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我国企业已在尝试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营销。

我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已陆续开通银行安全支付系统,结合Internet完成ISP与客户之间的交易结算。

随着国内结算体系的'逐渐完善和与世界接轨,电子商务营销将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

目前,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从事电子商务营销的企业已在世界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营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目标市场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本企业的经济实力、营销环境状况等因素来制定本企业营销目标,选择适合上网交易的产品,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营销策划,选择合适的营销金融中介开展网上交易,并利用网上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赢得市场主导地位。

如果以高速、低成本与客户、供应商进行交流和协作是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那么完全电子化的供应链(e-SCM)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eERP,与之结合的电子商务就是供应链管理的完美体现。

(三)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

供应链的管理要求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作为营销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

物流信息化管理通过条码和GPS等现代管理工具与方法,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营销成本。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取悦顾客、强化价值主张的重要机会,并且是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从物流定义中不难看出,物流贯穿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始终,无论是采购原材料,仓储,还是成品运输销售,物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应该分析自身物流成本,与优秀的物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

使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四、供应链管理的终极目标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如何整合利用其各级供应商的业务流程、技术和能力以加强其竞争优势。

在供应链模式中,产品生产是由客户拉动的,而不是未形成供应链之前制造厂商的推式业务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网络经济下的实质是网络竞争环境中企业与重要供应商的协作关系。[4]

全球化、网络化、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砝码。

而供应链管理所强调的缩短产品周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电子商务有效应用和系统化作业模式正是这竞争砝码的核心。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如惠普、沃尔玛、阿里巴巴,中兴,华为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更多企业坚信供应链管理是未来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2]陈子侠,蒋长兵,胡军.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丁俊发.国际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4]仇春高.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1).

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主导模式转换【2】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管理的主导模式也不同。

企业要根据自身创造财富的手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项目管理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开始转换企业管理模式以适应经济的发展,项目管理也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导模式。

关键词:项目管理 企业管理主导模式 转换

一、企业管理主导模式简介与分析

目前企业管理主导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即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

(一)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主要是指在相对封闭和内外部条件一定的环境下,对所要管理的对象,采用运营管理方式和策略,开展重复性和持续性的管理内容。

对于以增产与节约为主要创造财富方式的企业来说,由于产品生命周期比较长,客户和市场需求相对单一和稳定,企业必须在很长时间内通过降低成本或增加产量等措施保持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而日常运营管理模式具有比较高的管理效率,能使企业在标准化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使用日常运营管理模式对这些企业来说来是必然的选择。

(二)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在相对开放和竞争环境较为激烈,产品层出不穷的环境下,对企业管理对象开展特殊的或者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内容。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提高,很多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升,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些企业的财富创造方式以创新为主,因此面对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产品必须做到应对迅速而又灵活,基于团队的项目管理模式,正是适合这种市场规律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优越性

(一)项目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创新性

采用日常运营管理模式的企业一般都会有自己的比较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在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从该类产品中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但该类产品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在市场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某产品开发周期较长,建立标准化运营流程过程缓慢,产品开发成本较大,风险较高;而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对产品创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产品开发风险,使产品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项目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利润率

采用日常运营管理模式的企业,其利润计算公式为:

A=(B—C)*Q

其中,A——企业利润,B——产品销售价格,C——产品成本,Q——产品销量。

由公式可以看出,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只有两个: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增加企业利润的空间都很小。

采用项目管理模式的企业,其利润计算公式为:

N*R=∑(P。-C。)*Q。/(1+i)-Co

其中,A——企业收益,N——产品生命周期,P。——平均的产品价格,C。——产品成本,Q。——各年度的销售量,i——利率,Co——该产品研发成本。

由公式可以看出,企业增加利润的方法除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外,还可通过改变产品生命周期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项目管理模式更能提升企业内部效率

日常运营管理是基于明确的部门分工基础之的,这种部门分工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创新的发展。

而项目管理模式以信息为基础,企业内部通过组织和技术紧密联系各个部门,对市场产品更新有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富有创造性和团队合作,从而形成创新活动成为企业主导活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三、企业项目管理的应用和转换

现代企业项目管理在市场经济激烈的产品竞争中具有比较大的竞争力,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巨大优势。

企业在应用项目管理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构建的前提

现代企业面对的内外部系统和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项目管理活动要能符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规划要求,在应用项目管理的时候要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出发考虑整个企业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环境。

所以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将企业整体发展规划整合到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中,是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二)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基于企业战略发展视角来规划企业内部各个项目管理活动,对每个项目内容实行并行管理,并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采用统一的管理方式。

建立企业项目管理平台,通过对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组织、信息系统的统一,按照项目管理的理论,将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内容放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一方面可以简化流程,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产品开发和管理成本。

对企业项目管理进行结构化分析,将集成创新的思想引入项目管理模式中。

(三)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构建的方法

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项目管理目标:是指根据市场需求、企业自身的市场定位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合理的项目管理目标,使企业内部所有项目管理活动按照以上目标运行。

在目标制定过程中,企业项目管理应以长期发展目标为重点。

企业项目管理组织: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部门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以使项目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活动,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是项目深入开展和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

企业项目管理系统方法:企业内部各个项目管理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企业管理人员在运用项目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争取将管理最优化,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的环境特征。

而项目管理模式正是伴随着这样的环境特征而出现的。

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能够提升企业自身创新性和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之明.项目管理与知识经济,中国投资[J] 2002年第4期

[2]程铁信.项目管理发展评述,管理评论[J] 2004年第2期

供应链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餐饮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第一个管理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掌握比较简化的管理方法,把运营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低位水平上。在餐饮成本上通过让采购人员、餐厅管理人员全面理解生产成本函数表达的深刻涵义,掌握并运用成本管理的...

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虽然,我国很多企业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设却无处下手,属于严重空白。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对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我国的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都需要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而对于供应链管理,其应用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但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内容,不同企业在应用供应链管理方面产生的问题也存在的一定差异。本文试图就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浅显分析,提出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估;战略伙伴

一、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真正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很多企业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设却无处下手,属于严重空白。企业管理人员甚至不能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进行清楚的认知,不知道应当应用何种计算机软件,如何进行供应链的建设等。因此,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落实寸步难行,对于工作的重点不够了解,对于工作的开展也太过于茫然。我国有一些企业还存在着这样思想上的误区,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将供应链管理看成是一种连接方式,而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方案,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能为企业带来的增值效益,导致在企业内部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供应链管理模式。

战略伙伴关系未统一

我国的很多企业仍处在最为低层次的市场竞争中,也就是多个企业间形成了激烈竞争局势,竞争过程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过程。我国企业若想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同时将企业供应链具有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达到双赢的市场竞争局面,那么各个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统一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将各自企业的优势展现出来。因为,供应链具有的组成成员它们是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各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长时间情况下对于构成成员就会造成不利影响,使得构成成员会产生强烈的抗争行为。受以往传统思维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人或小利益的争斗中去,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没有给予过多重视,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思想死板僵化,不能对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整合。对于一些企业内部组织也是如此,举个较为简单的例子,如我国国内一些大型的零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更像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是对于存货的采购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专属渠道,不仅导致管理难度有所增加,同时使得存货成本很高,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甚至可能被兼并或消失。

二、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更新供应链管理理念

想要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使得我国的企业能将供应链管理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全面的发挥出来,那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更新供应链管理理念。企业根据本身的特点、产业结构、资金实力等的实际情况,可学习西方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汲取丰富的管理经验,对其进行恰当的调整,将供应链管理应用到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去。此外,我国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一些大型的企业目前都采用了非常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结构,我国其他企业可对该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形成适用于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际应用到自身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去,最终达到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更新的目的,使得我国企业管理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明确企业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供应链的组成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加工原材料的供应商、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的分销单位、产品的物流运输单位,还有广大的消费群众。一个供应链需要具有一个主导企业,其余部分就是为主导企业附属内容,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该企业都不能承担供应链中所有内容,企业必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和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明确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的位置,明确企业的主要发展路线,清晰了解自身的主业,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一个企业会参与到多个供应链中去,同时,在不同的供应链中有着不同的位置。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能使得企业成为供应链联盟合作关系,将企业具有的并不是非常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任务进行外包,对增强核心业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于落实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使战略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的稳固。因为,供应链构成的各个节点都是独立存在的市场经济利益主体,他们在协作的过程中一切活动的开展必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问题,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利益矛盾,导致良好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受不良影响。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能明确供应链盈利过程中风险和利益额度的分配,明确各个企业对于供应链盈利做出的贡献,且应用订单价格补贴等多项手段对相应的企业进行一定激励,使得供应链构成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固,保证稳定发展。

三、结语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承受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我国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想要站稳脚跟,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就必须要不断重视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对此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运行和应用。相应的人员也要不断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寻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供应链管理模式更加完善,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艳红.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运用状况和价值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2]王丽娜,缪栋,朱文月.供应链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已经难以再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髙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适时制造、看板管理、精益制造、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涨及需求变化,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的成效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产生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各供应环节,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优。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张瑞敏称市场经济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需求拉动生产,即有市场需求才组织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而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同时实现。一个有效的例子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通过关闭全球六个仓库、从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将其他环节的成本视为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据调查,企业平均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于是出现了物流管理,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物流体系设计来降低成本。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层次和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它要求企业必须在三个层次上权衡企业的成本:战略层次,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及仓库布局、数量和储存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的流动等决策;战术层次,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和运输策略,其活动一般以年或季度进行重新评价;作业层次,是指日常决策如生产计划流程、估计提前期、安排运输路线等。

5、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

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二)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与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作。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因此应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树立大物流观念,提高企业同步制造水平。过去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的才叫资源,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即把资源管理延伸到合作伙伴那里,上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作自己资源的扩展。

(六)标准成本会计限制着公司的业绩

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会计制作外部报表,限制了销量会计的发展。然而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会计需要企业拥有顾客导向的信息。企业应逐步转换财务和会计职能,改善原有的标准成本会计,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使组织关注经营供应链的成果。

(七)缺乏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企业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E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点企业要想提髙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整体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合作关系作出评价。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面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摘要

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的涵义,阐述了三者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得到了现代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关键词:供应链;价值链;作业成本法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upply chain, value chain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Then we elaborated the intrinsic relation among them,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made for the three. Finally, we obtain the new approaches of the managing modern enterprise cost and the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Value chain; Activity-based costing 一、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1、供应链的涵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其基本思想是要实现企业的总成本最优和满足客户需要。 2、价值链的涵义 价值链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中最先提出的。他认为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它们是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础,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其研究内容分别涉及核心企业内部、企业和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和客户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价值链分析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价值活动对产品利润的贡献,有利于培育企业持续降低成本的能力 。 3、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系 (1)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联系 第一、供应链也是一条价值链。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经济活动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从经济活动增值角度衡量其又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因此,供应链和价值链都是增值链,供应链也是一条价值链。 第二、价值链与供应链都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通过自己的价值链影响买方的价值链,从而达到减少买方成本和提高买方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价值活动的最终着眼点在于客户的价值链。而供应链是利用信息技术一体化,把触角延伸至客户的客户,直到最终用户。为的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企业运做的中心,实时地获取客户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第三、供应链和价值链共同存在于企业的价值系统中,共同依赖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共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共同经营和运作企业的业务流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 (2)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区别 供应链和价值链作为现代企业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供应链和价值链同处于企业的价值系统之中,在不同的位置(企业内和企业间)承担着相似的功能(协调和优化价值活动之间的关联)。因此价值链和供应链可以在价值系统中得到有效地整合。广义的价值链系统可以理解为由内部价值链和供应链两部分组成,价值链可以决定供应链,供应链同样服务和服从于价值链。企业间的竞争,既是价值链间的竞争,也是供应链间的竞争。二、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的有机结合 1、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作业成本法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所以将成本分配分为两个过程,首先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把资源费用归集到各种作业上,然后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把作业成本归集到成本对象,即产品或业务上去。作业成本法把“作业”作为间接费用向成本对象归集的中间环节,不仅使成本核算信息更加科学、准确,而且找到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实现了对传统成本会计的重大突破。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有力武器。它所掀起的“作业革命”,使成本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2、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三者的整合 如果把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各节点经济活动作为一系列“作业”,这些作业就会形成一个有机关联的“作业链”,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所以作业链的形成又表现为价值链的形成。因此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互相取长补短。 作业成本法通过引入“作业”这一中介环节,使得成本的计算对象更加明细化和精确化,其重点是找出各作业的成本动因,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但它没有考虑到各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由此而产生的各作业成本、价值间的相互关联性,如果单纯地降低作业成本可能导致产品价值的下降,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的降低。而价值链管理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价值增值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在价值链理论的指导下,只有充分利用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技术,发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协作能力,才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由上可知,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而价值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长处在于企业价值的增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还能提高产品价值,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供应链、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有机结合的措施 进行供应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通过供应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全面了解掌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状况和企业内部作业流程。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到很多环节,产品设计工程师、客户、供应商和制造商等的行为对成本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对供应链上的作业进行分析,以降低总成本。 进行价值链分析。在供应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基础上,定量描述并确定整条供应链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作业链各环节间的价值形成与转移过程,即进行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企业供应链价值所占总成本的比例和增长趋势,确定作业链各环节的价值活动的结构构成,正确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以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价值链。 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有效进行成本控制。首先进行供应链作业成本计算,计算各个作业的成本,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为进一步改进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其次提出动态改进方案。利用作业成本计算的数据,站在客户角度,进一步改进增值作业。最后进行业绩评价。从效率、质量和时间上对作业进行评估,评价客户的盈利能力是否得到增加。 不断维持巩固成本优势,取得成本优势的持久性。只有当企业的成本优势能够长期保持,它的来源是竞争对手们很难模仿时,企业才真正具有了具备战略价值的成本优势,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也在于此。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ERP管理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erp供应链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一 浅析企业ERP管理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原有的经营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激烈的竞争要求。ERP作为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它的实施已经成为改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针对ERP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与对策来成功解决?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状 问题 解决 1. ERP系统的基本概念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1]。对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 ERP系统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却由于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Internet实现电子商务等MRP-II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3.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2]。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信息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 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大多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能够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使会计电算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首先培养电算化人员的会计和计算机专长,两者缺一不可。 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任何一款软件都是在不断升级的,企业ERP系统同样也需要升级。但是,升级则面临与软件产品接口的不对应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4. 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运作。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本企业内部设置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主要责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并且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合理的系统培训,并做好培训的考勤监督工作,并在培训期末进行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同时,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造就出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3]。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上级领导协调各部门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部门情况的会计信息化协议,各部门遵照执行,使各部门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课题。本文运用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分析了ERP系统应用的总体情况,剖析了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诸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统一数据接口问题等问题。提出了强化会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会计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受原有思维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会计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软件,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适应企业管理需要,进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晓斐.信息化时代的ERP[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7). [2] 王惠芬.我国企业ERP实施的能力成熟度分析[J].管理科学研究. 2010, (3). [3] 陆慧娟.电子商务与ERP整合应用探讨[J].现代计算机. 2010, (12). 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篇二 ERP中的财务管理 摘要:自从2001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优秀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系统被吸收和整合进中国企业管理系统中,其中ERP就是备受推崇的一个软件系统。现本文主要探究对ERP中的财务管理, 进阶地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探讨于国内企业关于ERP生存之道,从而为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竞争的国内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一、ERP 的内涵及特点 (一) ERP的内涵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是在线上将企业的数据合并成一个统一体,科学合理地规划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这些资源,使资源达到最大效用。ERP是高效的信息管理运营系统,可以高效地管理与运营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它还是具有自主优化企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这几十年应用与完善,ERP越来越趋于完美,被应用到世界各地,ERP也被我国企业所接受它也不再只是,不仅仅一套的软件,而是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制胜法宝。 (二) ERP的特点 让ERP系统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下企业资源运营与管理的中枢,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 ERP系统具有整合性 ERP供应链管理思想,将所有参与单元纳入一个整体,让所有资源综合使用, 省去中间多余的步骤,简化生产流程,从而节省成本,增强管理,发挥整体性的优势。另外在企业内部,ERP系统运行集成化,软件的运作跨越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收集各部门数据,进而计算技术分析与系统性控制。ERP的系统性让企业内部各业务不在单独运行,而是发挥整体性优势。 2. ERP系统具有系统性 拥有多个功能模块,各模块之间协调作用,依次进行,使业务流程系统化,使各级业务部门发挥合理秩序地进行分工,从而达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 3. ERP系统高度信息化 通过云计算,能够很好企业能够适应风云突变的市场。 ERP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管理层能够通过ERP对市场与运营环境的信息进行实时和在线的查询,并且做出即时企业决策,从而加强企业了对经营环境改变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企业在变化市场的适应能力。 4. ERP系统具有实时控制性 ERP通过强大计算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使对企业的实时控制性成为现实。ERP系统连接了各业务部门,传递实时信息,经过计算和分析进行实时管理,也可以将实时情况发呈现给企业管理层,由管理层进行决策从而达到实时控制。 二、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目前,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管理信息。财务管理在既缺少管理层面的工作,更缺少决策层面的工作,从而无法发挥其全部职能。当ERP 系统环境下,一大部分管理工作有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使财务管理工时变得更短。 (一)ERP 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由核算性向管理性转变 ERP系统的存在让合适核算工作变得简单与迅捷,各部门只要将个财务数据输入到ERP系统中,核算就会瞬间完成,省时又省力,而且更准确。财务管理可以不用进行这繁琐的工作,而潜心研究和分析ERP上的数据, 从而实现财务核算向财务管理的转变。 (二) ERP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ERP具有强大的实时监控能力和数据计算分析能力,所以其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管理利润。但销售部门及时将相关数据更新到ERP,信息化技术优势就将显现出来,计算机的技术分析能力与在线实时传输能力,让ERP能实时对财务的预算与控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另外,ERP系统具有记录与计算能力,一切收入与支出明细都记录在案,并且结合软件优化能够实时有效地进行查询。ERP的引入能够胜任管理一些职责如记录、核算、分析企业内部资金运转的情况,在一些职能由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可以做得更好更方便,因此ERP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 (三) ERP 管理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操作 财务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实行对企业内部的监控。在引入了ERP系统的企业中,重心将向财务活动的计划、分析、预测和控制等方面迁移, 其侧重于在事前进行预测与计划, 与事后的科学计算与反馈。ERP系统在管理管理这一子模块, 是财务管理结合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目前做得趋向于完美,大大改善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流程业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内部财务的核心系统,被财务管理人员熟练使用于日常工作之中。 (四) ERP 可以优秀地进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是非常复杂和费力的工作。做好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触及企业内部各业务的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才能有效科学地控制实施过程的产生成本, 进而平衡各项业务之间的运作。ERP系统是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性,能够实时科学做好计划,并且监控险实际成本,还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与将数据分享其他业务,因此ERP 可以优秀地进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ERP在信息时代是以大数据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化管理思想,是方便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可以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进行集成管理,其中财务管理是其核心模块之一。但是在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ERP 系统也具有其他信息平台共有的网络安全隐患,为保持ERP系统的信息安全和运行稳定性,企业必须完善适合ERP系统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提高网络安全,同时强化管理内部控制,确保ERP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充分发挥 ERP 系统的优势,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即时、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大安.论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前沿,2006(10). [2]殷雪峰.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曲秀丽.浅议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4]刘小群.浅谈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1). 作者简介:谭 杰(1972�C),女,民族:汉,籍贯:吉林省东丰县,学历:大本,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ERP中的财务管理。看了“erp供应链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供应链管理论文 2. erp数据管理论文 3. erp企业管理论文 4. erp论文范文 5. erp生产管理论文

蒙牛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辽宁地区企业生产与设计成本管理现状

在企业生产与设计工作中,为了实现产品研究周期的缩短以及对市场的快速抢占,产品开发工作并没有被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来管理,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产品的开发欠缺与之配套的评审机制,对产品的设计质量没有作出详细分析并且没有对产品是否能够投入生产作出充分认证,这导致了前面需要做的工作都被积压在产品生产阶段,并会由于反复的修改和返工导致开发周期的延长以及开发成本的提高。另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在产品设计与生产方面欠缺沟通机制与管理机制,十分容易导致协作的混乱和效率的低下。作为企业生产线员工,欠缺成本控制意识;作为生产管理人员过分强调产量目标;作为生产计划人员则和物料计划人员欠缺沟通,这些情况会导致生产工作与设计工作难以实现紧密结合,并因为沟通不畅而出现频繁停线和换线的问题。由此可见,辽宁地区企业在生产与设计成本管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欠缺研制周期中的成本管理;二是产品的开发效率较低;三是企业员工欠缺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四是部分生产工艺有待合理化;五是物料计划与生产计划的沟通与交流有待强化。

二、辽宁地区企业供应量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一)围绕成本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体系

供应链成本的有效管理要求辽宁地区的企业构建一种相互联系、具备动态特征且能够快速反应的业务流程系统。在此过程中,企业要重视对业务流程作出整合,围绕成本管理对经营管理模式作出优化,并从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管理结构方面构建科学的成本管控系统。其中成本管控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企业供应链管控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适应于企业产品的特点;二是重视以提高成本管理成效为出发点来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在成本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对管理跨度与管理等级作出合理控制;三是要构建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构建;四是在确保业务流程各个要素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要素的协调与配合;五是业务流程中的各个要素需要具备制衡与激励机制;六是需要使用具有动态性特征的经济考核指标来对供应链中业务的运作成效作出检验。由于存在于辽宁地区的供应链网络并不是企业的单纯相加,因此,要对供应链管理成本进行降低,就有必要挖掘供应链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并发挥出这种优势,同时要对企业个体的业务流程作出优化与调整。事实上,在现代成本管理工作中,业务流程再造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显现与认可,因此在辽宁地区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有必要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来对辽宁地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本作出优化。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企业间业务流程的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优化来看,企业应当认识到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有效突破点。如在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方面,传统的业务流程不仅较复杂,并且会涉及到较多的部门。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来实现两个部门信息与数据的共享,从而对业务流程作出简化,这对于降低运营成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所开展的业务流程方面来看,供应链环境中的零售商与分销商、分销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都可以使用互联网来开展业务联系。相对于传统的人工业务处理工作而言,电子化商务显然更加便捷,并且在电子化商务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些业务可以进行合并,这会让业务流程产生很大变化。

(二)强化成本管控制度化建设

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能够在企业内部构建系统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并让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获得制度保障。企业要将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就有必要对开展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化建设来推动供应链成本管控工作的长期发展。从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内容来看,包括企业生产资料管理的制度化、成本分析的制度化、管理手续的制度化、控制手段的制度化、管理环节的制度化、管理程度的制度化以及管理组织的制度化等。这些制度能够在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中对企业工作的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在构建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明确的成本管理流程,并且在成本管理职责的划分方面需要具有明确性与可追溯性。

一是目标成本是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基准。目标成本制度需要以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产品设计开发为核心,并要求采购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来共同参与制度拟定工作。这种制度的制定能够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管理流程与生产工艺来对供应链管理成本作出预测,从而为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是预算制度与预算执行制度是企业供应量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以产品订单为依据对一段时期中的产品销售作出预测与统计,并得出预测结果以及各个部门的成本预算,在主管领导、财务总监以及财务部门对这些预算作出审定之后,则可以在财务部门的监管中对这些预算进行使用。企业中预算的执行应当由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来监督与维护,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将供应链成本管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已经难以再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髙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适时制造、看板管理、精益制造、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涨及需求变化,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的成效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产生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各供应环节,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优。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张瑞敏称市场经济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需求拉动生产,即有市场需求才组织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而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同时实现。一个有效的例子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通过关闭全球六个仓库、从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将其他环节的成本视为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据调查,企业平均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于是出现了物流管理,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物流体系设计来降低成本。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层次和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它要求企业必须在三个层次上权衡企业的成本:战略层次,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及仓库布局、数量和储存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的流动等决策;战术层次,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和运输策略,其活动一般以年或季度进行重新评价;作业层次,是指日常决策如生产计划流程、估计提前期、安排运输路线等。

5、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

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二)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与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作。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因此应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树立大物流观念,提高企业同步制造水平。过去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的才叫资源,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即把资源管理延伸到合作伙伴那里,上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作自己资源的扩展。

(六)标准成本会计限制着公司的业绩

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会计制作外部报表,限制了销量会计的发展。然而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会计需要企业拥有顾客导向的信息。企业应逐步转换财务和会计职能,改善原有的标准成本会计,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使组织关注经营供应链的成果。

(七)缺乏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企业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E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点企业要想提髙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整体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合作关系作出评价。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面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

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

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辽宁地区企业生产与设计成本管理现状

在企业生产与设计工作中,为了实现产品研究周期的缩短以及对市场的快速抢占,产品开发工作并没有被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来管理,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产品的开发欠缺与之配套的评审机制,对产品的设计质量没有作出详细分析并且没有对产品是否能够投入生产作出充分认证,这导致了前面需要做的工作都被积压在产品生产阶段,并会由于反复的修改和返工导致开发周期的延长以及开发成本的提高。另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在产品设计与生产方面欠缺沟通机制与管理机制,十分容易导致协作的混乱和效率的低下。作为企业生产线员工,欠缺成本控制意识;作为生产管理人员过分强调产量目标;作为生产计划人员则和物料计划人员欠缺沟通,这些情况会导致生产工作与设计工作难以实现紧密结合,并因为沟通不畅而出现频繁停线和换线的问题。由此可见,辽宁地区企业在生产与设计成本管理中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欠缺研制周期中的成本管理;二是产品的开发效率较低;三是企业员工欠缺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四是部分生产工艺有待合理化;五是物料计划与生产计划的沟通与交流有待强化。

二、辽宁地区企业供应量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一)围绕成本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体系

供应链成本的有效管理要求辽宁地区的企业构建一种相互联系、具备动态特征且能够快速反应的业务流程系统。在此过程中,企业要重视对业务流程作出整合,围绕成本管理对经营管理模式作出优化,并从管理权限、管理职责、管理结构方面构建科学的成本管控系统。其中成本管控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企业供应链管控组织体系的构建需要适应于企业产品的特点;二是重视以提高成本管理成效为出发点来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在成本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对管理跨度与管理等级作出合理控制;三是要构建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构建;四是在确保业务流程各个要素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要素的协调与配合;五是业务流程中的各个要素需要具备制衡与激励机制;六是需要使用具有动态性特征的经济考核指标来对供应链中业务的运作成效作出检验。由于存在于辽宁地区的供应链网络并不是企业的单纯相加,因此,要对供应链管理成本进行降低,就有必要挖掘供应链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并发挥出这种优势,同时要对企业个体的业务流程作出优化与调整。事实上,在现代成本管理工作中,业务流程再造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显现与认可,因此在辽宁地区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有必要运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来对辽宁地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本作出优化。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企业间业务流程的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优化来看,企业应当认识到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中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有效突破点。如在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方面,传统的业务流程不仅较复杂,并且会涉及到较多的部门。在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来实现两个部门信息与数据的共享,从而对业务流程作出简化,这对于降低运营成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所开展的业务流程方面来看,供应链环境中的零售商与分销商、分销商与制造商、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都可以使用互联网来开展业务联系。相对于传统的人工业务处理工作而言,电子化商务显然更加便捷,并且在电子化商务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些业务可以进行合并,这会让业务流程产生很大变化。

(二)强化成本管控制度化建设

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能够在企业内部构建系统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系统,并让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获得制度保障。企业要将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就有必要对开展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化建设来推动供应链成本管控工作的长期发展。从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内容来看,包括企业生产资料管理的制度化、成本分析的制度化、管理手续的制度化、控制手段的制度化、管理环节的制度化、管理程度的制度化以及管理组织的制度化等。这些制度能够在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工作中对企业工作的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开展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在构建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明确的成本管理流程,并且在成本管理职责的划分方面需要具有明确性与可追溯性。

一是目标成本是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基准。目标成本制度需要以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产品设计开发为核心,并要求采购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来共同参与制度拟定工作。这种制度的制定能够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管理流程与生产工艺来对供应链管理成本作出预测,从而为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是预算制度与预算执行制度是企业供应量成本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以产品订单为依据对一段时期中的产品销售作出预测与统计,并得出预测结果以及各个部门的成本预算,在主管领导、财务总监以及财务部门对这些预算作出审定之后,则可以在财务部门的监管中对这些预算进行使用。企业中预算的执行应当由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来监督与维护,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将供应链成本管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已经难以再依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如通过控制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来提髙材料利用率以降低材料成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控制产品单耗工时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等。即使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适时制造、看板管理、精益制造、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技术和方法,随着技术进步、工资上涨及需求变化,企业在上述各方面的成效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以一种全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产生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

(一)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

1、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网链结构,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链型结构。整个网链结构由最终用户的需要来拉动,所以其最基本特点是面向用户需求;提供的是在高度一体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产品和增值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视为一个包含供需关系的节点;并且供应链体现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种形态。

(二)供应链成本

1、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就是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供应链成本包括“链”上的所有企业及其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相关的供应链活动所有环节所发生的费用。

2、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供应链活动主要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主线,经过采购、制造、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形成持续不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时发生相应的成本,它们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根据苏沃林在其所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一书中的观点,供应链成本包括三个部分:①直接成本,是指单个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发生的构成产品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②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不直接相关的、在制造和配送产品到用户的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费用;③交易成本,包括与供应商和用户在处理信息和通讯活动中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交易关系而发生的费用。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各供应环节,使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使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优。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张瑞敏称市场经济为订单经济,就是通过建立ERP、CRM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设计更具弹性的生产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企业经营的向导。需求拉动生产,即有市场需求才组织生产,企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适时适地适量,从而减少存货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以及存货损失和价值损失。

2、传统成本理论认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必然导致成本上升,而保证安全生产和经营必须依靠大量库存,因此这种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同时实现。一个有效的例子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的时间内,公司通过关闭全球六个仓库、从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做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比较重视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将其他环节的成本视为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额外费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据调查,企业平均物流成本约占销售额的,于是出现了物流管理,通过企业流程再造、物流体系设计来降低成本。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层次和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它要求企业必须在三个层次上权衡企业的成本:战略层次,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及仓库布局、数量和储存能力,以及材料在物流网络中的流动等决策;战术层次,包括采购和生产决策、库存和运输策略,其活动一般以年或季度进行重新评价;作业层次,是指日常决策如生产计划流程、估计提前期、安排运输路线等。

5、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二、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所以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在实

施供应链成本管理,但是对成本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制度。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思想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只想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而没有把供应链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真正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目的。成本管理只是本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职责,缺乏全员成本意识。由于企业的成本表现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因而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各项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企业内部专业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供应链上的每一企业、部门和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二)缺乏成本整体效益观念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并以成本升降作为考评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这种片面追求成本降低而忽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款式与包装的方法,虽然节省了成本开支,但造成产品积压,不能实现价值。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成本管理在谋求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应重视系统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

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往往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没有达到真正的相互信任。所以,为了相互合作,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借助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来实现的。同时,合作伙伴的选择也是目前供应链企业存在的难题,如何选择合作伙伴,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也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标准。

(四)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

由于存在利益目标冲突,获得的信息分散。各企业往往不会将所获得的真实信息全部传达给其他合作伙伴,使得信息失真。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处于有利地位,其往往会截留部分需求信息,人为地设置沟通障碍,而供应商也会隐瞒部分信息,双方都限制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结果就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就是双方成本的增加。可见,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合作伙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五)缺乏主动出击市场的动力和积极性

外部资源利用率低,与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单体生产管理思想上,即只愿按本企业的工作制度安排生产计划,而不愿与外部环境协同运作。由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不同,很容易在供应链上形成很高的库存。因此应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树立大物流观念,提高企业同步制造水平。过去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的才叫资源,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重视实有资源管理转向虚拟资源的运用,即把资源管理延伸到合作伙伴那里,上下游企业甚至客户都可以看作自己资源的扩展。

(六)标准成本会计限制着公司的业绩

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企业应用标准成本会计制作外部报表,限制了销量会计的发展。然而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会计需要企业拥有顾客导向的信息。企业应逐步转换财务和会计职能,改善原有的标准成本会计,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需要,使组织关注经营供应链的成果。

(七)缺乏用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本位主义思想使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和企业业绩,造成部门和企业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扭曲变形,产供销系统没有形成链。企业应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考核标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前,还应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并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个体,企业间存在利益分配的矛盾。信息共享会带来额外的利润,而额外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会担心核心企业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导致利润分配不均。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培养供应链成本控制意识

首先,提高整体意识。要把供应链整个网链中的所有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消除各企业的自我保护保护主义,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其次,让每个企业认识到在供应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节点企业应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将各个节点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互相信任与合作,才能发挥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信任与合作机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而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供应链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利益分E的矛盾。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要想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要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因为好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强化合作竞争观念,共担风险、责任与成本,共享成果与利益,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计划、组织、协调与调控都需要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的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共享能使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好地制定生产、销售和库存等计划,能使目标成本顺利实施,并且使得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并达到促进供应链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目的。可见,信息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供应链点企业要想提髙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就必须要获得充分的信息共享。

(四)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建立完善的供应链成本管理制度,以控制整体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用于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合作关系作出评价。使得之前的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并制定考核标准来评价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以及节点企业本身的运营绩效对上下游节点企业或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影响。考核要以顾客满意度和成本控制指标为衡量标准。对顾客满意度的衡量主要包括质量、价格、及时性等。如合格率、退货率、投诉率等都是考核的内容。对成本指标的考核主要是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改进情况等。经过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评定各节点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贡献的大小,并依据其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利润分配。以此来改善利润分配不均的问题。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及各成员企业的激励两个方面。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完成:及时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制定与员工相适应的培训与学习计划,给员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制定奖惩机制和薪酬机制,还有休假和保健计划等。当然,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措施应该更加突出,以此达到通过激励增强员工成本意识的目的。对各成员企业的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机构要确保制定的考核标准与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分配标准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做到时时听取各节点企业的意见,对绩效考核与面机制进行补充、修改;核心企业要与从属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从属企业也要经常关注上下游合作方的运行状况;保证各节点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相互猜忌和争执,使成员企业在一个好的供应链环境下愉快合作。

基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摘要】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简约化、协同化、非核心业务外包化和信息化等四个方面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策略进行了重点阐述和分析。如果需要给个邮箱过来发给你!

  • 索引序列
  •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范文
  • 供应链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摘要
  • 蒙牛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
  • 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