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可以不遵守,但不可以被毁灭。” 在这儿,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老规矩造就了特殊的北京人。郭德纲在微博中罗列的北京老规矩有:阖家坐在一起吃饭,座位次要长幼有序。若是家中得宠的小孩子可以挨着长辈,但是不许乱了次序。开始吃饭,便不许端着碗到处跑——那是乞丐的行为。形容不整是家教不严的体现。可见,规矩是体现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家族的教养和人文素质传承之道。 老规矩是对文化的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它孕育了文化,浸润了文化。我一直记得一次在摆餐桌的时候,顺手将筷子插在了米饭上。母亲因此而狠狠教训了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极大的不吉利。因为这使整一碗饭像是香炉,更是犯人临刑的辞阳饭。看似有些迷信的老规矩,却体现了人们对生死的敬畏与讲究。 规矩是中华文明流传千年的源流之一,如今很多年轻的家长已经不再在乎这些了。饭店里时常有孩子欢跑的身影,家长们往往是端了碗在后面追。甚至很多溺爱孙辈的老人亦不再讲究规矩。宴时座次早已没了顺序,孩子获得了第二宝座。老规矩曾经体现的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传统已经不见了。 2013年底新闻联播推出了家规系列的采访,引发许多热议。北京是全国使用“您”字最多的城市。北京人有爽利而大方的特点,正是源自于这老规矩。无论是对一言一行的约束,还是对内心的教养,规矩起到了约束人们一言一行的作用,由此才产生了行为上的文明,产生了法制和礼教。 时代发展,文化的冲击加速规矩的流失,规矩背后的文化也在被人遗忘。新的文化快速销蚀着传统文化。人们以所谓自由忽视了老规矩,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规矩。然而近来,年轻一辈的人们热议起了老规矩。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文明抢劫的时代,内心缺失了束缚和因文化冲击而带来了日渐明显的冷漠与轻漫、孤独与反省。也许他们意识到千百年来,老规矩约束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约束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底线。不仅是一言一行要规矩礼谨,更有内心对正义和善良的坚持。这份坚持成就了不同的家庭,在被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有了所谓文化、传统、特色。而这恰恰是现代人们所缺失的。 “规矩可以不被遵守,但不可以被毁灭。”何时开始,人们的要求也变得这样低了?老规矩需要社会的重视,需要内心的珍重。这并不是网络上的一时兴起就能够唤起人们内心对文化礼教的尊重的,然而对于这突然而至的热议与怀念,人们却应当为之欣慰。 望采纳,谢谢
在规矩中生活,从规矩中突破 观望苍穹,北雁南飞,定成一字人字,有规有矩,因此能抵南而御寒;察看后土,行蚁繁杂,定各蚁严格分工,有规有矩,因而化渺为强力。因此,有规有矩方可成大方圆也。(修改后,标题醒目,开篇形象鲜明且富于感情。) 规矩能使团体更加团结。 三国时期,曹操有次带兵打仗,驻扎在一个乡村中。他命令士兵们不准去践踏庄稼,否则按军法处置。不料他的马突然受惊,跑到了田地里,踩坏了一大片庄稼。曹操二话不说,当场削掉了自己的头发,士兵们大为震惊,从此军队里更加团结。试想若没有这条规矩,大家都能践踏田地,不但百姓会有所不服,曹操的威严也无从体现。最后这个团结就像没有凝聚力的一盘散沙,很容易被颠覆。我们的班级也是一样,若没有班规,校规束缚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就会像脱疆的野马般横冲直撞,任意妄为,这样的一个混乱的团体,后果不堪设想。(更换不恰当的材料,使内容更符合题意。)
规矩能使世界更加有序。(调整分论点的表述方式,使文章的思路更清晰,结构更严谨。)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自小便知道的道理,就是因为人们有种潜移默化的这种思想,按照这样的形式过马路,交通才会如此通畅。殊不知,这就是规矩,若没有它,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交通系统早已经瘫痪了。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下楼梯靠右行,垃圾要分类放,公共汽车前门上后门下,遇事要排队……这些平时我们潜意识里就会做的事,其实就是规矩啊,规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习惯生活在规矩中,因此我们的生活并没有混乱,反而更有序。(增加正面表述的论据,充实文章,使段内形成正反对比的结构,加强论证的力度。)近日,某省内一家家乐福超市中发生了一严重的踩踏人致死的事故,造成了三死十几伤的严重后果。这起事故是商家的经营模式违反国家法规,举行限时优惠活动而引起的。如果每个人都漠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国家的法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没有了规矩,社会将失去平衡。
我们在规矩中生活,也要从规矩中突破。尽管规矩约束我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有些时候如果墨守成规,我们的社会就有可能停滞不前。(利落过渡,辩证分析“规矩”,使用新材料,突破原有思路。)
过时的规矩需要突破,从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百日维新运动的首领之一梁启超,关注西学,对国外民风民俗有一定的了解。他发现中国的女人还在裹小脚,我们的社会还宣扬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于是他便大力引进西方文化,并首先让自己的女儿停止遵循那些陈规陋俗,经过他的努力,中国人的思想有所解放,女性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试想若没有人敢打破这些束缚人发展和自由生活的陋规,中国会有进步吗?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有矩,可成大方圆也!我们在规矩中生活,但也不能一味坚持陈旧的规矩,要学会突破规矩,这才是我们对它应有的态度。
“规矩可以不遵守,但不可以被毁灭。” 在这儿,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老规矩造就了特殊的北京人。郭德纲在微博中罗列的北京老规矩有:阖家坐在一起吃饭,座位次要长幼有序。若是家中得宠的小孩子可以挨着长辈,但是不许乱了次序。开始吃饭,便不许端着碗到处跑——那是乞丐的行为。形容不整是家教不严的体现。可见,规矩是体现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家族的教养和人文素质传承之道。 老规矩是对文化的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它孕育了文化,浸润了文化。我一直记得一次在摆餐桌的时候,顺手将筷子插在了米饭上。母亲因此而狠狠教训了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极大的不吉利。因为这使整一碗饭像是香炉,更是犯人临刑的辞阳饭。看似有些迷信的老规矩,却体现了人们对生死的敬畏与讲究。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以规矩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规则的人可敬,违背规则的人可耻。一个人的品质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而一个人的品质却是有种种规则体现出来的!而生活中,却处处有人违背规则,却手到了惩罚! 又是讨厌的早上,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那温暖的“巢”后,背着书包急匆匆的做上了公交车,此时,车上的喇叭响了起来一个甜美的声音:“请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抱小孩的让座谢谢合作。”我取出了卡,刷了后,坐上了座位。忽然,一个中年男子迅速踏进车,利索的将正在投币和等待头币的乘客推向一旁。眼睛扫视了车内,唉声叹气的说:“哎差一点点就抢到了座位,真可惜!”大家用异样和愤怒的眼光盯着他,车内的空气仿佛凝聚了般。他却若无其事的开始大摇大摆的找座位。车内恢复了秩序。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年男子身上,只见他眼睛一亮发现了一个残疾人座位,竟然一点也不知羞耻的坐了上去,脸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容,还悠然自得的抽起了香烟,呛得我上气不接下气。他摆出一副有限的样子听起mp3,连懒洋洋的我也开始注意他了。车子里顿时议论纷纷“这男的真不知道什么叫尊老爱幼”“就是啊,残疾人的座位都在抢。可大家敢怒而不敢言,因为他那体格像是参过军的!要是真闹起来还赔了夫人又折兵啊!所以只得忍气吞声。一位高中大姐姐实在看不下去了,用愤怒的眼神看着中年男子,连汽车司机都不敢向他问车票钱。 时间凝聚着,大姐姐忍不住了,走到中年男子面前郑重其事的说:“大叔,麻烦您先去投币行么?乘客都投了就你没投,而且你还坐了一个残疾人座位!”中年男子大量了一番大姐姐,见大姐姐是个女的,好欺负便说:“你管得着么?你哪只眼睛看我没投币?再说,即使我没投下车投不行么?”大姐姐轻蔑的一笑,好像有十足的把握让中年男子投票似的说:“行啊!看再您是残疾人的份上,给你个特权吧!”车内的空气一下子热起来,大家纷纷夸大姐姐聪明伶俐。大叔火冒三丈:“没张眼啊,没看见我很健全啊!”“我看是你没张眼,你瞧瞧你的座位,难道不是残疾人的座位么?”大叔面红耳赤羞愧的将钱投进箱子后,匆匆下车了!车子内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司机想让大姐姐免费做车,被大姐姐拒绝了说:“不行,规则是每人坐车必须给钱,咱不能违反规则!”是啊,社会这中不遵守规则的人我们只能用鄙视的目光对待,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佩。而不遵守规则的人,我们要尽量帮助他们,劝他们改正!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让大家一起自觉遵守规则,共创美好社会,让明天更加美好!
这篇议论文起笔入题点明论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紧接着以“无论做什么,都有其相应的规章制度所限制”作喻证,用“疏于规则的教育”等事例作例证,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作结,首尾呼应。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例证虽多但不具体,变成了调侃式的阔谈,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等。具体点评在文中标注。 点评人:qzzl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其中的“规矩”二字便显得极为重要。回首中国几千万年前的帝王时代,无论做什么,都有其相应的规章制度所限制。看看现在,大则法律,小则校规,班规,家规。规矩可谓是无处不在,可从古至今违规者比比皆是,小则平民,大则帝王。
(开篇即明论点,但对论点的展开叙述出现错误:中国的帝王时代是在几千万年前的吗?其次“规矩可谓是无处不在”与“可从古至今违规者比比皆是”,这个转折太突然,应得铺陈。) 时至今日,因疏于规则的教育的故事多不胜多,大家一定都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上学偷了别人的东西,带回家告诉妈妈,他的妈妈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直到这个孩子长大后犯了罪,才知悔过。可是再怎样悔,都没有了回头路了。可见,没有规矩的一个人是多么的可怕。
(前文没有涉及到“因疏于规则的教育的故事”,何来“时至今日”?且本段的故事讲的应该是因家庭教育的失误而害了孩子这个道理,如要与“规矩”联系起来,则需做引申论述。) 在同龄中,有许多人都想要自由,想要从父母为自己圈下的笼子(什么笼子?)中飞出去。可是这个自由,也是在这个社会规则所允许的情况下,而不是胡作非为。今天,我们只是在课上讲点儿话,那明天呢,明天也讲点儿话,那后天呢?那我想这么多一点儿话也变成一堆话了。作为学生,就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人人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天下就会大乱,人们将无法共同生活;同样,如果马路上的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那每天将有无数的人死于车祸。对规矩的无视,对自己的将来也是极为不利的,无视规矩,乃至于犯罪,都是可能发生的。而阻止这类事件的发生,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就是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一个人人称赞的人。 (泛泛而谈,显得苍白无力,不如抓住一点展开论述。)
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德国人守规矩。这不是少数几个人守,而是几乎人人有这个毛病。 我多次在德国高速公路上遇见堵车。往往车堵了十几二十几公里。德国高速路上每条车道都很宽,足够两辆有时甚至够三辆车并排。路肩也宽,走一辆车绰绰有余。堵车时,车道上的车都规规矩矩地排成单列等着,或是按了次序慢慢跟了向前移动。车队两边空着宽大的车道,没人在车道里开成并排去向前挤的,也没人占了路肩开到前面去加塞儿的。 市区街道上发生了刮蹭或碰撞事故,也不见有人吵架,更不会有动手斗殴的蠢事。当事人一般彼此对话不多。而是静等警察。警察来后一切都有规矩,照规矩来就行了。 很早时,我开车碰到一回别人对我追尾,那时我还在大学。虽然是对方的不对,但我好像也有点儿责任。当时我想,真糟,得费力去跟人家据理力争了。下车后,撞我的人走过来,很礼貌,说:“你好,”掏出张名片来:“我们来交换一下吧。这是我的电话地址,这是我的保险公司。”然后我们站着等警察。警察来后我们分别被叫到警察车里讲事情经过。警察询问,记录,作现场查看。最后警察给我份事故描述。我接了那份东西傻乎乎地问:“我应该怎么办?”警察惊讶地挑了下眉毛:“去找你的保险公司啊。”于是,我,那个当事人,和警察,三方握手互道:“再见”,分道扬镳。 我把那份东西传给我的保险公司。公司通知我自己去修车,把单据传回去。公司给了笔赔金。之后一切平静如初,没事儿了。我再也没见过那位当事人,彼此电话都没打过。责任划分,赔付多少,是两个保险公司的事,我可以不管。 一般说来,德国人并不管人家的闲事。但是在看见有人破坏规则的时候,德国人变得人人喜欢管闲事。 有一次高速路上堵车时,我看见一辆车从队伍里开出来,骑了路肩开,想到前面去加塞儿。沿路德国人开始鸣笛。这时戏剧性地看到从车队里开出两辆车,冲上去把那辆不守规矩的车堵住,一前一后地把它别到了公路外面。我们排队经过那里时,那两辆德国人的车还陪着堵在那儿,好像在等警察。我看见那个想加塞儿的人是个哪儿的外国人。 我刚来的时候缺少守规矩的意识。楼旁边的小街不过二尺宽,街上不见一辆车。我左右看看,抬腿就过。后面听见个老太太在大叫:“年轻人,你就难道不害臊吗?”我回头看时,红灯下好几个人站在那里等着过街,都瞪了眼看我,全都一脸的不屑。我一种被千夫所指的感觉,觉得好没教养。 以后学乖了,只要是红灯,一概停下来等,不管街大街小,不管有车没车。后来时间长了,没留神成了毛病。有次晚上开辆车出来,整段街区空空的无人无车。遇上红灯,踩闸,停车,静候,下意识地一气呵成。我还没反应过来,车里坐了两个刚从国内来的,一齐惊怪起来,夸赞道:“在这儿人真自觉呀。”我挺惭愧,赶紧申辩说,不是我自觉,是叫德国人害的。 德国人管闲事还有一个标准举动是去报告警察。 比如你停车,不小心刮蹭到旁边停着的车。如果有个德国老头老太路过的话,一定会停下来悄悄看着你。你若开了车扬长而去,他或她会记下你的车牌号马上打电话报警。即使路上没有一个人,你也不能开了车就跑,在路边那些黑黢黢的静静的楼窗里,可能潜伏着几百只警惕的眼睛。要知道,肇事逃逸在德国是很恶劣的违法行为,处罚相当重。 晚上你在家聚了朋友开大音响,有了喧哗。你的德国邻居们,尽管平时关系处得很好,会认为你破坏了规矩。但不会有人找上门来吵闹,而是一个电话打给警察。你正在作乐,楼下来了辆警车,两个警察上来敲门,很客气地说有人告你扰民,警告你停止。据说那规矩是:“晚上十点以后喧哗声不得大于45分贝”。警察带有仪器,准备你不服时做测量取证。第二天,邻居们继续和你来往。他或她还会人情感觉迟钝地告诉你,是他或她打的电话。德国人一门死理,认为规矩得维护。感觉不到打电话告警察对街坊友谊有影响。 但在街上看热闹围观被当成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德国人管看热闹的人叫做“Gaffer”,那是一个很贬义的词。说某人是个Gaffer,有点儿附带暗示他 *** 低能之类。我在个什么电影里看到过一段情节,那是德国人在公众场合看热闹的典型动作。主角儿在地铁车里不安分,做什么怪异举动。没有人Gaffer似地张了口伸着头去傻看他,也不会有人讲话。可是坐着的一排德国人都偷偷地斜着眼睛看他,拿报纸的从报纸的缝里看着他。当主角看大家时,所有的人立刻把眼睛转向别处。拿报纸的马上一起举好报纸,作继续阅读状。 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冷漠,相反的,德国人其实极乐意帮人忙。我在列车上曾多次和陌生的德国人坐一个包厢。他们通常是拿了书报看一路,并不理你。但如果你试图请他们帮助,比如打听某城市某情况,他们立刻放下书报,热情友好地回应,回答会是不厌其详,穷其所知,没完没了。邻座其他人也主动加进来补充,弄得你有点儿招架不了。你在公路边停车抛锚,经常会有德国人停下车问你,要不要什么帮助。在城里问路时,会遇到德国人说:“我带你走过去吧。”或“我送你这一段路,再指给你怎么走。”然后热心地带了你走,或是开车给你引一段路。 而让我印象特深的,是看到过一回德国人集体管闲事。 那次是在慕尼黑。人行道旁一街区草地。草地上远远地坐几个流浪汉,衣着不洁,空酒瓶扔在脚边。我经过时,忽然见那几个汉子爬起来吵闹,互相有撕扯,很激烈。人行道上许多德国人住了脚,不作声,看着。就见汉子们都跳起来,四个人围了一个人打,踢那人倒坐到地上。人行道上忽听有人大喝:“住手!”立刻四下响一片喊声:“住手!”两西装绅士,衣冠楚楚,Boss派头儿,一中年淑女,端装,同时冲进草地。那女人不管不顾,冲进人堆,径去搀扶那倒地人。一绅士挡在众汉子前面,护住。一绅士扯住一正挥老拳的汉子,彼此纠缠。这时草地一边厢冲进来两骑骑警,显然有人电话报警。但来的之快,让我惊讶。骑警高坐马上,将汉子们冲散。骑警马初次见到。一身纯黑,好光泽。都极高大俊美,我肩膀仅及马腹。见骑警来,绅士淑女撒手退出。一绅士笔挺西裤被踹了一脚的泥,淑女头发有凌乱。三个人彼此互不相识,皆是路人。一骑警下马,笼住汉子们盘问。一时间,人行道上观者散去,各人掉头走路。两绅士一淑女不见了踪影。只剩了我,还两个闲人,站了傻看。
在规矩中生活,从规矩中突破 观望苍穹,北雁南飞,定成一字人字,有规有矩,因此能抵南而御寒;察看后土,行蚁繁杂,定各蚁严格分工,有规有矩,因而化渺为强力。因此,有规有矩方可成大方圆也。(修改后,标题醒目,开篇形象鲜明且富于感情。) 规矩能使团体更加团结。 三国时期,曹操有次带兵打仗,驻扎在一个乡村中。他命令士兵们不准去践踏庄稼,否则按军法处置。不料他的马突然受惊,跑到了田地里,踩坏了一大片庄稼。曹操二话不说,当场削掉了自己的头发,士兵们大为震惊,从此军队里更加团结。试想若没有这条规矩,大家都能践踏田地,不但百姓会有所不服,曹操的威严也无从体现。最后这个团结就像没有凝聚力的一盘散沙,很容易被颠覆。我们的班级也是一样,若没有班规,校规束缚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就会像脱疆的野马般横冲直撞,任意妄为,这样的一个混乱的团体,后果不堪设想。(更换不恰当的材料,使内容更符合题意。) 规矩能使世界更加有序。(调整分论点的表述方式,使文章的思路更清晰,结构更严谨。)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自小便知道的道理,就是因为人们有种潜移默化的这种思想,按照这样的形式过马路,交通才会如此通畅。殊不知,这就是规矩,若没有它,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交通系统早已经瘫痪了。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下楼梯靠右行,垃圾要分类放,公共汽车前门上后门下,遇事要排队……这些平时我们潜意识里就会做的事,其实就是规矩啊,规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习惯生活在规矩中,因此我们的生活并没有混乱,反而更有序。(增加正面表述的论据,充实文章,使段内形成正反对比的结构,加强论证的力度。)近日,某省内一家家乐福超市中发生了一严重的踩踏人致死的事故,造成了三死十几伤的严重后果。这起事故是商家的经营模式违反国家法规,举行限时优惠活动而引起的。如果每个人都漠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国家的法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没有了规矩,社会将失去平衡。 我们在规矩中生活,也要从规矩中突破。尽管规矩约束我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有些时候如果墨守成规,我们的社会就有可能停滞不前。(利落过渡,辩证分析“规矩”,使用新材料,突破原有思路。) 过时的规矩需要突破,从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百日维新运动的首领之一梁启超,关注西学,对国外民风民俗有一定的了解。他发现中国的女人还在裹小脚,我们的社会还宣扬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于是他便大力引进西方文化,并首先让自己的女儿停止遵循那些陈规陋俗,经过他的努力,中国人的思想有所解放,女性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试想若没有人敢打破这些束缚人发展和自由生活的陋规,中国会有进步吗?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有矩,可成大方圆也!我们在规矩中生活,但也不能一味坚持陈旧的规矩,要学会突破规矩,这才是我们对它应有的态度。
关于规矩 在其他父母的心中,当孩子天真淘皮的时候,也许规矩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认为以后可以慢慢培养,但我的妈妈却从小就给我要立规矩。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带我去西湖边玩,因为忘带了垃圾袋,我手上拿着用完的餐巾纸,不太舒服。突然,我远远望见了一个垃圾桶,只是因为垃圾桶装满了,所以味道很臭,我捂着鼻子,像投篮一样,把手上的垃圾向垃圾桶扔去,就马上回头向妈妈跑去,却看见妈妈皱了皱眉头,对我说:“去捡起来,放进桶里去。”我怔住了,妈妈一直是个很爱干净的人,为什么会让我去那么臭的垃圾桶旁边呢?于是,我撒娇说:“那儿臭死了……”可妈妈说:“如果人人皆知都这样,那垃圾桶边全是垃圾,还要垃圾桶干吗?去把它检起来!”望着温和的妈妈一下字变得那么严厉,我震惊极了,不就是一张餐巾纸吗,妈妈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呢?无可奈何,我只好向散发着恶臭的垃圾桶一步一步移去,我扭转头,捡去垃圾,正想扔进桶内,妈妈却说:“等一下,垃圾桶已经被装满了,我们去别的地方扔。”结果,我和妈妈走了许多路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垃圾桶。那天,我一直不明白妈妈的用意。 随着年龄慢慢长大,我终于明白了规矩只有从小时候做起,长大后才会有好的习惯,妈妈从小就给我立规矩,以培养我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文明的意识和行为已成为我的本能和习惯。我真要谢谢妈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以规矩为题的作文800字议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多数人一生都活在规矩的约束之下,举手投足间,都有条条框框限制着自由,仿佛只有活在规矩的桎楛下,才能少些弯曲,多些方圆。谁又曾抛出问号,难道方圆一定要在规则之下产生?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中这样说:人不但要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的模仿物的形象。心里映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些浊念。我们时常不自觉地将眼光局限在死板的条条框框中,认定了只有严苛甚至暴力的条款约束,人们才会少些恣意妄为。可反观今日,不肯按章办事的依然大有人在,甚至在法律面前,依旧有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为何?原因说来也简单,来硬的永远不如来软的,大声的叫骂远不如轻声的劝阻。以美的意象去浸润,往往要比在你脑子里刻一个大大的美字来的更彻底更有效。
前几日听广播,说浙江的一所博物馆在一校小学生参观后狼藉一片,不堪入目。此事一出,引起了舆论热议,有人将责任归结于家长和老师没有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我看来却不然。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哪个小学生没有接受过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说辞?哪个博物馆没有贴出轻声,漫步的警告?如此规矩,却不但没有使学生文明程度提高,反而是素质问题愈演愈烈!放眼世界,英国的博物馆中,大人小孩无一不是轻声细语,缓步慢行,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烂熟于心,不再需要所谓的规矩去强制,也能做得很好。由此见得,一种品质的养成,不至于能制定出多么精细入微的规矩,而在于是否能够言传身教,将这种意识不知不觉的灌溉到每一个人的脑海中。
当今社会,我们收到的约束显然已经够多够严苛了。长春某中学高二年级,甚至颁布出长春最严班规,只要违反纪律,不是被罚款,就是被体罚,可如此班规,真得能将违纪问题彻底扼杀吗?同样身为学生的我们,一定心知肚明。如果规矩够狠,力度够大,就能成效倍增,今日人满为患的监狱又该如何说起呢?!
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也许,现在的我们已经有了规矩这块肉,但何时能有竹让我们不俗呢?
是时候反思一下了,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有规矩就必成方圆?
“规矩”,古代工匠所使用的两种工具,“规”指圆规,用以打造圆窗,圆桌等。“矩”指曲尺,所谓曲尺指一横一直为直角的迟,用以打制方形物件必备的工具。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和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一句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后被人们引用于凡事都有它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也不再特指方形,圆形物体。
遵守规矩和尊重规矩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道德底线,但是往往会有一些人有意无意的去挑战或者破坏规矩,这样所产生的后果也可想而知!比如说不遵守交通规则:现在有很多人为了图快,图方便而随意的穿马路,闯红灯,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每年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被事故夺取生命的事例数不胜数,也使得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但是如果大家都遵守交通这个规矩呢?
再说说插队:这个日常生活中先来后到天经地义的常识,往往也被人有意无意的'破坏,从这个插队看上去小事上,却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胸怀。如果是商场或者超市这种地方插队也许只是破坏了次序和不尊重他人守规矩的行为,可如果是医院这种紧急的地方呢?那代价就可能是一条生命!
再比如说这个春节让我们宁波闻名全球的大事件: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就在这个春节1月29号的下午,宁波动物园内一名男子为了逃票从动物园后山的两道围墙加铁丝网翻越入园,误入了老虎居住的虎山,被正在徘徊的老虎发现,老虎被闯入它领地的陌生人干扰,难耐捕食和捍卫领地的天性,攻击了他,这个可怜的人被老虎咬死了,现场的救援队为了救人,不得已把老虎也给击毙了!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想想看,如果这个男子若是遵守动物园的规矩,好好的买票,文明的参观。就不会发生这个惨案,要知道100多元的门票钱永远也抵不了两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以上除了老虎咬人事件,其他司空见惯的事例还有许多,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只是想通过这些事例来提醒大家,规矩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平时好好的把握住规矩这个底线的话,那我们原本美好的生活将会更加的美好!
在森林王国,各种动物都会遵守规矩,没有动物犯规。可这几天,森林王国却发生了违反规矩的事。
“走!”只见兔大姐拉着小狗走进了森林环保局长的办公室。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天上午,扫地的兔大姐发现小狗在水泥柱旁撒尿,这可把兔大姐气住了。她一把拉住小狗,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小狗骂了一顿,拉起他就来到了这里。
环保局长鸭先生听了兔大姐的诉说,便严厉地对小狗说;“小狗,你告诉你的同伴,下次再随地小便,罚款1000元。”经过一番整治后,随地小便的情况没有了。可是,狗狗们开始争起了地盘,说什么这块是我的,那一块才是你的,就这样,便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打斗。
黑猫警长迅速带来50名特警,经过一番劝说,小狗们的情绪稍稍得到了稳定,黑猫警长去询问环保局长鸭先生,想了解一下这件事情。黑猫警长得知鸭先生不准狗随地小便,便哈哈大笑道:“鸭大哥,你让我说什么好呢?狗撒尿是为了向别的狗宣布这是他的地盘。你这样不让他们撒尿,他们便没有自己地盘的象征,所以发生了打斗。”鸭先生听完,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看来,有些规矩是不能改变啊!”他迅速收回了命令。
没过多久,又有动物不遵守规矩。小猫皮皮是一位捕鼠能手,见一只抓一只,十拿九稳。一天,皮皮到一个粮仓去,因为他听说老鼠的根据地就在这里,皮皮来了,这里的老鼠可就没好日子过了,皮皮一天吃五六只老鼠,鼠老大看见鼠口不断地减少,整天唉声叹气。一天,鼠老大从《百科全书》上得知猫爱吃鱼,便和手下把猫的鱼罐头、钓来的鱼全部运到他们的仓库,并且全部都躲了起来。皮皮不见鱼,也不见老鼠,整整饿了三天。好心的蚯蚓弟弟告诉他,鱼就在老鼠洞里,皮皮知道洞里还有200多只老鼠,他们很可能把自己咬死,于是,皮皮就主动和老鼠交朋友。老鼠拿鱼给皮皮吃,皮皮便帮老鼠偷东西,而不吃老鼠。终于有一天,皮皮在偷东西时,被守粮仓的猴伯伯和熊大爷当场抓获,交给了黑猫警长。就这样,小猫皮皮因为不守规矩,最终落得进牢狱的下场。
同学们,你们看,即使是动物不守规矩,也会产生矛盾,也会受到惩罚,何况我们人类呢?
说道老规矩,年轻在我们也许会嗤之以鼻。什么老规矩,早就过时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都说新的时代下应该有新的生活方式,但是,有些老规矩,我们还是不能忘。
首先,我们得对老规矩一词有个简单在理解,所谓规矩,就是圆规和直尺,作图和绘画在工具。当然这是字面解释。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必都听过,联系一下现实生活,许多老规矩已经深深嵌入我们在生活。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老规矩,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承在一种方式,更多的早已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不妨列举几例。“读书有三到,谓心道眼到口到”。这句话很好理解,作为学生的我们,读了十几年的书;上了十几年的学,总该对学习、读书总结些技巧吧。不难发现,除了做一些复杂的理化的题目以外,其他学课,我们只有做到心、眼、口都用到了,方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这句似乎亘古不变的话。不论我们听不听,这句话是有一点道理的。小孩的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我们一时随意的站姿、坐姿对骨骼的成长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相信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十分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会无比疼爱自己的儿女。父母生养我们,他们燃烧着岁月与年华,不惜一切培养、教育我们,尊敬。孝敬我们的长辈是应该的。虽然我们做不到古圣先贤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尊老爱幼早已不是什么规矩,而是一种美德,将由我们和后代把其发扬光大。
“吃饭时,长辈应该先落座,好东西要给长辈”,可能小时候父母、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惯着我们,把好吃的先给了我们,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虽然,他们很疼爱我们,但是如果养成了习惯,长大后走向工作岗位与领导、上级同事用餐时也这样岂不叫人耻笑?更严重的话,也许工作也保不住了。
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必一一列举了。确实,我们不能否认,有些老规矩是有一些封建腐朽的思想,不过,我们更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这样说来,生活还是需要老规矩啊。
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它方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矩,它才能正常运。规矩,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风雪卷袭中国时,中国人不能没有了规矩!你想想,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如果没有规矩,岂不乱套?一个军队,如果不按规矩去行事,那还不如一盘散沙,更谈何战斗力?当社会没有了规矩,我们怎样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世界杯吹响了号角,整个世界都已经为之沸腾年的法国与意大利的巅峰之战实在是振奋人心,但是结果又是出乎人意料的……当齐达内用他的光头顶入第一个球时,全场都在为他欢呼起来了,此时,他就是英雄。10分钟后,法国队又进了一球。全场的法国队球迷都在欢呼,欢呼!
但是就在这时,齐达内的“名牌光头”撞向了意大利的一名球员,大家呆住了,全场也静了下来。裁判出示了红牌,判齐达内故意撞人。齐达内低着头,他知道红牌意示着什么。他离开了足球场。法国队也因为齐达内的离开,全场士气受到打击,最终无缘大力神杯。事后,我们知道齐达内之所以故意撞人,是因为对方用粗言秽语在骂他。但是红牌已出,这是世界杯的规矩,齐达内故意撞人,必须下场。
规矩,它不会对任何人做出让步;规矩,它不需要因为个人的改变而改变;规矩,它不会因为风吹而动摇。
规矩,之成方圆,为之规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矩是人民民主专政。一个国家,一个大国,如果没有规矩,何以在世界立足?人民需要在情况下享受权利,否则违法!当小偷把家里洗劫一空,我们会将他们绳之以法;当外国无视规矩侵略我们国家时,我们会拿起武器作斗争。
这也是规矩,或者可以说是游戏规则。我们需要遵循游戏规矩,不然就会
但是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守规矩了。在十字路口,他们为了自己的时间不顾一切冲红灯,造成了事故的频繁发生;在商业战场上,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造成环境污染,“血流成河”……
我们需要懂得规矩,遵循规矩。规矩是社会生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之成方圆,为之规矩。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规矩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岁月流转,我们进入了青春年华。
青春是火热的岁月,它比烈火更让人热血沸腾;青春是多梦的季节,它比诗文更让人富于幻想。它闪烁着七彩光华,焕发着勃勃生机。在这多彩的世界里,志气的我们追求着成熟。
青春没有规矩。不在《神话世界》里神游,却陶醉于《红楼梦》的缠绵;不再演绎《笑傲江湖》的英雄故事,却钦慕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透出的坚韧意志。
青春没有规矩。不再疯疯癫癫地做游戏,却喜欢静静地观察世界;不再沉浸在儿时的乐趣中,却热闹地探讨人生的哲理;不再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听故事,却渴望凌空展翅。太多太多的思绪飘进我们心灵深处--我们壮志凌云。
青春没有规矩。我们可以在街上无拘无束地开怀大笑或泪流满面,而不必在意别人惊愕的表情;可以跌倒后顽强地爬起,不必在乎别人怎么说;可以尽情歌唱,不必约束自己,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自然,大方,没有丝毫的做作。
青春没有规矩。我们会露出自信的微笑,潇洒地走过;会议长着执著的追求,踏出一串串闪亮的感叹号;会带着金色的梦想,不懈地扬帆于知识的海洋;会抖擞精神迎接着火热的骄阳,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所有的日子都那么充足,没有片刻的虚度光阴。
青春没有规矩。在这里,通过现实的门可以捕捉成熟的气息,透过畅想的窗户可以看到未来的辉煌。
也许,这一切看来不可理喻,但,请注意,这就是青春--青春没有规矩!
有一种规矩叫老规矩。
午休时,只要哪一个同学讲话,被班长告到老师那,老师就会说:“下次不要讲话了,不然老规矩。”你猜老规矩是什么?没错,就是罚抄课文。从三年级起,我们就有这个规矩了。比如:插嘴了很多次就要罚抄;忘带语文书也要罚抄。最高纪录是一个倒霉蛋,罚了两篇,因为他没带语文书又上课插嘴。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因为这是老师的“法宝”。
我们是按照语文书上抄的,谁也不愿意抄《小英雄雨来》,长达1500多字的节选,而老师偏偏就选这篇课文,所以,四年级下册时,我们都很安分。
我还想说说的我的自行车,有一种自行车叫老自行车。
现在,那辆自行车放在老家的阁楼上,已经5年了,但是,我忘不了它。
我7岁生日时,爸爸花500元给我买了这辆自行车,之后,爷爷就叫我骑。肯定避免不了摔跤,有一个地方就凹进去了。不过没关系,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今年过年在打扫老房子的时候,我在杂物间发现那辆老自行车,我很激动,迫不及待地拿出来。还是那种感觉。虽然骑起来“吱吱”的响。凹进去的地方很明显,但,这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我不会忘的。
如今我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共享单车我也在骑,但是我还是忘记不了那辆老自行车的!
因为老自行车是我的第一辆车,有了它我才学会了骑车。
何为规矩?何为规己?依我之见,规矩与规己是相互联系的,唯有规矩才能规己。
古人曾云:“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在过往的5000年历史中,规矩是何等的重要。
用规矩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而好的行为举止,往往是出于好的规矩与教养。就拿交通来说吧,有人在人行道上乱闯红灯,有人乱进车道,也有人逆向而行,交通规则被视为无物。这些人的违规违矩,给那些遵守规矩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使国人逐渐不再相信规矩之说,同时也使规矩成为老百姓的乐趣源泉。所以,从现在起,请用规矩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要让犯规成为中国之常态。也不要再让依法行事,遵守规则的人受到莫名的伤害。请用规矩来规矩自己吧。
用规矩来规范自己的思想,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控制的,不同的思想产生不同的行为。人的思想是可以超前的,也可以是腐朽的。有的人正直清廉,有的人则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清白”,说着违心的话,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忠诚”,违背做人做事的规则,违背规则,埋没人性不自知,反倒自以为是。所以请用规矩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让规矩规范你的思想,请记住,无规矩的人生是混乱的,无规矩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规矩,规己,实际上就是用规矩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做到守规矩,才能规范自己。
规矩随时一种约束,但也是让你走向成功的方式之一。世界上没有绝对自由,守规矩,才能淡定从容,笑对人生。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一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工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那句“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的俗语。不过,现在这一俗语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的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如“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是纪律严明军队的老规矩”、“那个学校的学生,很守规矩”、“公共场所、剧院、餐厅、公园等,不许带宠物人内是人人皆知的老规矩”等。
自从“规矩”成词之后,又衍生出不少新词语。“规规矩矩”指有礼貌、守规矩、正当守法的样子,或是办事有次序。“循规蹈矩”和“规行矩步”都是指行动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有变动……“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除了开头说的语意之外,还可做要办成事业,先要备好工具来解释。
小时候,妹妹到我家玩,把每个抽屉都翻了一遍。妈妈说这叫不懂规矩。那是和一次听说“规矩”一词。
初中的时候,日本来了支球队和我们校队打比赛,比赛中,日本队的拉拉队不过几个替补球员,但他们整齐化一的击掌和口号,使他们的助威响亮有力。而我们虽然“人多势众”,可杂乱的叫喊却使们的加没苍白无力。比赛后收拾场地,我们的方阵瓜果、纸屑一地,别人呢?却一尘不染。
我们中国人接受教育,打小就熏陶做事要有分寸,要中规中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这么教育过来的我们,为什么却在外国人的面前显得那么庸俗,那么不懂规矩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家庭教育的不重视
有这样一个实例:有个孩子对老人说了不礼貌的话,外国家庭的父母会很认真地要孩子向老人道歉,并教育他正确的说话方式,而中国父母往往不从道理上说服,直接斥责孩子不对,甚至动手。这样老人看不下去,上前劝阻表示自己并不在意,孩子还小,慢慢教。这么一搁,搁到孩子长大,孩子自然不懂实质的规矩,只了解了口头上的套话:“懂规矩”!
其二,学校教育的不重视
学校的教育一味地追求分数,必然导致中国学生忽略许多生活中的细节。但不意味我们的不懂规矩是理所当然,我们还是要重视的。
前段时间妈妈和我谈起她同事把女儿送到英国的事。我问起原因,理由竟是英国的男人有绅士风度,却了不会吃亏,虽然有点夸张,但却折射出我们的差距。
汩汩清泉,我掬一杯最清的;
溶溶月色,我赏一缕最美的;
灼灼红叶,我摘一片最热的;
萋萋芳草,我采一根最香的。
为人处世之道,我采撷最重要的——规矩。
没有规矩,怎成方圆?
方圆是这样形成的。
法律是在社会生活的基本,也是生活的定律,也好比玩游戏的游戏规则,那么没有法律,会是怎样的后果呢?
最近,叔叔在考驾照,考完驾照他想买车,爸爸让他先买个二手车,就为这事,叔叔还和爸爸闹了别扭,最后,还是买了辆别克的白色越野车。
周末,叔叔特意来接我做他的新车去兜风,那车有雪白的皮肤,滚圆的眼睛,内部更是“奢华”:坐垫和靠背都是黑色和红色相间,坐上去软软的,车里还弥漫着香味。新车出发了,叔叔顺便还要去五七接婶婶。望着窗外快速后退的树木,行人,我感觉心在飞,凉爽的风吹过我的脸,惬意的感觉充满全身。后来,眼睛看累了,我就看前面的车窗,我看见远处有红绿灯,它越来越近,可我在奇怪叔叔为什么不减速,前面可是红灯啊!红灯近在眼前时,车竟然飚驰而过,我喊出了声:“嘿!你闯红灯了!”叔叔回答道:“我赶时间接婶婶啊!”“如果你被抓了,你连时间都赶不了!”“可那是如果!”“这是法律问题,并不是你赶不赶时间!”我严肃的警告叔叔。“你上驾校都学的什么啊?我个小孩都懂你难道不懂吗?”叔叔不说话了,明显感觉他放慢了速度,看来我又给他上了一课。
法律是说一不二的,他是生活的法则,它不是儿戏。但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强盗,土匪?他们只是为了一己私欲而触犯法律,而等待他们的正是法律的审判。约束自己或警告他人,不要拿法律开玩笑!
在其他父母的心中,当孩子天真淘皮的时候,也许规矩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认为以后可以慢慢培养,但我的妈妈却从小就给我要立规矩。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城关玩,因为忘带了垃圾袋,我手上拿着用完的餐巾纸,不太舒服。突然,我远远望见了一个垃圾桶,只是因为垃圾桶装满了,所以味道很臭,我捂着鼻子,像投篮一样,把手上的垃圾向垃圾桶扔去,就马上回头向妈妈跑去,却看见妈妈皱了皱眉头,对我说:“去捡起来,放进桶里去。”我怔住了,妈妈一直是个很爱干净的人,为什么会让我去那么臭的垃圾桶旁边呢?于是,我撒娇说:“那儿臭死了……”可妈妈说:“如果人人皆知都这样,那垃圾桶边全是垃圾,还要垃圾桶干吗?去把它检起来!”望着温和的妈妈一下字变得那么严厉,我震惊极了,不就是一张餐巾纸吗,妈妈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呢?无可奈何,我只好向散发着恶臭的垃圾桶一步一步移去,我扭转头,捡去垃圾,正想扔进桶内,妈妈却说:“等一下,垃圾桶已经被装满了,我们去别的地方扔。”结果,我和妈妈走了许多路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垃圾桶。那天,我一直不明白妈妈的用意。
随着年龄慢慢长大,我终于明白了规矩只有从小时候做起,长大后才会有好的习惯,妈妈从小就给我立规矩,以培养我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文明的意识和行为已成为我的本能和习惯。我真要谢谢妈妈!
我爷爷今年73岁了。可是,他的身子骨可硬朗了,有人说,爷爷的身子是训出来的,不信?让我慢慢道来。
一天,我到爷爷家,听说奶奶要做好吃的。一上午,我一直在想有什么好吃的呢?到中午吃饭时,刚一上桌,爸爸开口了:“去去去,让长辈的先动筷子。去,拿碗。”我讨了个没趣,上了饭桌,我迅速地看了一下桌上的菜,有排骨。排骨可是我最爱的东西了,不管蒸的、炒的还是红烧的,我都喜欢。
我刚吃了几筷子,爷爷忽然把排骨放到了中央,对我说:“你的那份吃完了,剩下的是大家的了。”
“什么,还有你的、我的.,我喜欢吃惊不多吃一点呗。”
“不行,这又不是为你准备的。”
我生气的说:“别的菜我都不爱吃,我只爱吃汤泡饭。”
奶奶说:“汤泡饭对胃不好,多喝点汤!”
我马马虎虎地喝了几口汤,可在我拿勺子时,爷爷却说:“把筷子放下,别弄脏了别的东西。”
怎么办呢,我生气极了,真想早点结束这次充满规矩的午饭。刚下桌,爷爷又开金口了:“把桌上桌下的饭捡起来!”
天啊,吃完了还有规矩。
在收拾碗筷时,爷爷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浩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不是跟你过不去,你好好地想想吧!”
是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看来我真得发想想了。
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要铸就礼仪之邦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和一些约定俗成的原则。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是无声和无形的,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
记得刚懂事的时候,妈妈经常告诉我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这大概就是规矩在我心中的雏形吧。上学了,老师告诉我们上课要遵守纪律,想发言要举手,这又让我在心中加深了对规矩的理解。食堂吃饭时,我们排队等候;看电影时,我们凭票入场,按号就座;过马路时,我们依照交通指示灯通行;图书馆里,我们安静地借阅书籍;公交车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及时让座;走廊过道上,看到纸张随手拾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规矩在起着作用,它已经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刻入我们的心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规矩来维持其运转。如果有人不遵守规矩,那可就乱套了。想想看,如果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随意走动说话,那课还能上得下去吗?如果赛场上没有规矩,那比赛如何进行下去呢?如果司机不按交通规则通行,那马路上该乱成一锅粥了。如果每个国家都不遵守和平协议,到处发动战争,那我们的家园该是怎样的满目疮痍啊……
当然在众多规矩中也存在一些糟粕,例如古代的三从四德,近代的闭关锁国,现在有些学校还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些规矩如毒草一般抑制着我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将这些糟粕剔除,留下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好的规矩。只要我们遵守规矩,让规矩成为我们的习惯,做到心中有规矩,生活就会更加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一)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以循规蹈矩与墨守成规的关系入手,写一篇议论文,表现提倡循规蹈矩的主题。
许多人认为循规蹈矩就是墨守成规,其实二者是有差别的。循规蹈矩是个中性词,指人遵守各项规定;墨守成规是个贬义词,指死守规矩不知变通。循规蹈矩是必要的,试想如果学生不遵守纪律,工人不遵守操作要求,那天下不就成了无政府主义了墨守成规是必须破除的,因为正是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二者不能等同对待,一个要提倡,一个要破除。
(二)规矩
从规矩阻碍发展的角度着手,编一则故事。
古老的未庄有一条规矩:每逢天旱全庄的人都要去龙王庙跪香,求龙王爷下雨。这招有时灵有时不灵。村里元老级的人物根生老汉说,龙王爷看村里人心诚就下雨,心不诚则不下。这年天又旱了,根生老汉又带领人跪香了。这时上边来了个工作组,说要打机井抽水浇地。村里人不相信这些人比龙王爷还厉害,照样去跪香。工作组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将机井打好,帮村民浇了地。未庄人想,早先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三)阿Q改规矩
采用逆向思考,通过虚构的阿Q的故事说明"不依规矩,也成方圆"的主题。
按照未庄的规矩,炒菜时姜应该切成丝炒出来的菜才有味道。阿Q有一次偏偏不信邪,他让吴妈(他的妻子)做菜的时候把姜切成片放进去,菜熟后一尝觉得没有什么两样。他想:这规矩还不是人订出来的规矩只是做事的方法之一,换换规矩,事情仍然做得成。于是他又飘飘然起来,在街上边走边喊:"改规矩了!改规矩了!"
规则是要遵守的。这使人想到了一件非常难忘的事情。
暑假的一天,我走在马路边,听说有家电影院要演我一直梦想的电影。上学路上,因为我常听同学说很感人,看的人还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我很想看一看。所以,我非常高兴,回家后,我把这件高兴的事兴奋地告诉妈妈,想征求妈妈那“宝贵”的意见。妈妈听后,说“可以,去吧!”我听后一蹦三尺,觉得世上没比这更高兴的,拿着崭新的钱兴高采烈地“飞”向电影院。
到了电影院门口,我发现人很多很多,挤了一条长长的队。就像一长五颜六色的长龙,这可是天大的失望,再看看电影票只剩几十张了!而排队的人远远超过了票的数量!这下可糟了,快没票了,一定买不到票,我垂头丧气,就像没了气的气球一下子泄了气低了好几厘米,这时,我突然听到一个人正兴奋地在叫我,我有气无力地回过头,一看,那不是我们邻居家的小盼吗?我问她干什么?她说让我站她前边,我一看,她是第三个。我一下子高兴地笑不拢嘴,还时不时地说:“真是我的好姐妹!”可是,我发现旁边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牌子:“请按顺序排队”。我看了这些字,又看看胸前的红领巾,我是少先队员呀,少先队员应该遵守规则,对!一定要遵守!想着想着,我跑到最后。可心中却还抱着一种希望,能够买到票,虽然我知道可能性不大,可是,没想到过一会儿一位叔叔过来又进了一沓票,不一会儿,刚好,我买上了票,买上了“难求”的票,高高兴兴地看电影了。
这件事,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规则的美丽,虽然在旁人看来规则有时吃了一点儿亏,但是在我来看,我会惊奇地发现,规则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是掏了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世道天天在变,江湖总是不安。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言足以概括今之文学江湖。
话说数载前,老前辈们举办“新概念”,以武会盟。武林新秀韩寒横空出世,以一支凌厉的笔击败各路豪杰,群雄皆服,文坛俱惊。韩寒一役成名,一时拜服者甚众,隐然有成门立派之势。
自此,江湖乱矣。
有韩寒之例,各路少年豪杰无不将“新概念”视为成功之捷径,趋之若骛。纷纷抛了陈规,弃了旧俗,自立起门户来。有狂傲不羁派,有叛逆的,有哲思的,荒诞不经,大言不惭……真可谓应有尽有。倒是令老前辈们始料未及,竟有些招架不住了。而江湖似在一夜之间改弦易辙。校园的条条框框开始散架,学院派的规规矩矩惨遭抛弃,在“新概念”及其后的各种武林英雄会的引领下,“80后”们纷纷抛弃了书上所教的写作规矩,自成方圆而去。
史载:80后天下,自此成矣。
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踩一代人。就在80后巨浪正要回落时,踏在浪尖上的另一巨浪汹涌来袭。
在不久后的一段时间里,世人皆叹:天下尽归非主流矣。
此言不虚,90后的大浪来得比80后更汹涌、更猛烈。而且,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非主流”。
非主流者,自成主流也!
这些人非主流得十分彻底。老前辈的老规矩自然已不放在眼里,就连新前辈的也毫不理会。而是自成规矩,自画方圆。本着“宁可天下人与我同,不可我与天下人同”的理念,立异标新,努力地做被追随者而非追随者。
噫!经两代人的闹腾,江湖已是纷纷扰扰,难得安宁。只是不知能否真领得百年风骚。也不知再过数载,“千年后”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画出何种方圆?
“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道“家风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风?”很多人就傻了。我以为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其实呢?我们家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的家风、家训。父母只是从一些细节去引导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规矩优秀 范文 ,供大家学习。
老规矩优秀范文1
老北京的确有许多老规矩,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见生人打招呼用“请”“您”“对不起”“稍候”等谦词敬语。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规矩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老。他们会不会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认为,他们不会死,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在新时代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北京老规矩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文化 传统之一。北京老规矩多为谦词敬语,也有一些是行为约束。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都是中国人 言行举止 的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外在形态之一,怎么能不要呢?其次,北京老规矩并非如有些人所说是对人性的压抑,对人自由的束缚。从我们知道的一些老规矩来看,绝大部分老规矩仅仅是对人社交场合言行的约束,不包括对某些特定场合,比如男女私密空间或兄弟姐妹之间的要求。总的说,老规矩属于社交礼仪范畴,并不太多涉及私人空间。难道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不应该有必要的礼仪吗?第三,老规矩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锤炼,经过几十代人传承而未被淘汰,足以说明其生命力,为什么要消失在我们这一代呢?
老规矩所以有被淡忘之势,所以今天又被重新提起,不说历史原因,就看我们周边的现实吧,足以说明老规矩有多么宝贵,足以说明人们多希望它回来。以我自己近年来的经历看,我就经常遇到陌生人愣突突的发问和冷冰冰的咨询,甚至连起码的 问候语 、抱歉话以及谦恭之态都没有。最近在参加语言大会期间,被不礼貌的语言对待,还不要紧;善意的提醒后竟被更不礼貌的语言,包括一些大人而包围,这可怎么得了啊!我并不是让这些孩子们用北京老规矩待我,而是用起码的谦词敬语。比如,你好(当然说您好更好),对不起、请稍候和谢谢等等。更可怕的是,对这样一件本来无关紧要、提个醒儿而已的事情却招来一所大学个别老师和学生们的莫名奇妙的攻击,有说我们如何辛苦,有说南方人不懂北京话里的“您”,有说无录像无真相,甚至有人冷嘲热讽的说还是请你回北京讲老规矩去吧,更有甚者,伴以各种人身攻击和谩骂侮辱之言,太可怕了。
老规矩始自老北京,但其内涵和骨髓是文明修养礼貌待人,这一点应当是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必备。换言之,老规矩应当发扬光大,应当是更多人的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何以成方圆?十三亿人生活在一块土地上,怎么能没有一点规矩呢?如若无规矩,岂不乱成一片,回到原始社会了吗?!
老规矩不老,也不会老。在新的时代,老规矩还会被注入新的血液,焕发出新的青春光彩。
老规矩优秀范文2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帽子”,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鄙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恰恰是怀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无关老规矩,有关没规矩。
老规矩优秀范文3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题记
尝有人不解《周易》何意而问易玄。易玄概而括之曰:“周者,圆周也,无规矩不成方圆也,乃规律之要义;易者,变易也,变化也,上日下月,日月交替,阴阳之道也。周易周易,斯乃规律变化之谓也。
规矩者,方圆之器也,矩以制方,规以制圆,依规矩而方圆乃成。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这是古人的一句 名言 ,意思是说比如就象巧锤自己制作画圆和方形的工具留给后人才使后来的工匠们知道圆应该怎么画,方形该怎么做。古人也把它叫做规矩绳墨,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校不可一日无纪。
青少年时期,有大家都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自由,的同学认为:“多了约束便没了个性,一味地遵规守纪,一味地听老师的话,就像条条可怜虫一样作茧自缚,最终只会抑郁而死。我们需要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我们不是蒸笼里的包子,更加不是饭碗里的米粒,我们形如空气中漂浮着的微小颗粒,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的发展。
我们现在身为一名高中生,就算再叛逆,再另类,再想打破学校制定的校规校纪,也不过只是一种幻想,因为没有人能给予我们改变的权利。
我们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创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倘若一个人安于平庸,甘于落后,画地为牢而不自知,那么他将失去向上的动力,失去开创美好明天的创造力,等待他的结果只有淘汰。如果一味循规蹈矩而不敢创新,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牛顿的经典力学。
从学校角度来讲,纪律是为了维护学校利益并保证学校 教育 教学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学生遵守的规章、条文。早上去学校,如果迟到了,进教室前要喊: 报告 。征得老师同意后才进去。上课期间,口渴了想喝水,最好等到下课。课间休息十分钟,这样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让学生舒活舒活筋骨,清醒清醒头脑这些合理的行为规范,学生有遵守的必要。有的同学穿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乱丢垃圾,,自习课说话,迟到、旷课、遛出校外上网吧、校外群殴,未经允许,擅自出入校园。这些违规乱纪的现象轻则会使同学们成绩下降,重则会使人误入歧途。如果学校没有校规,时间长了,学生会形成自由散漫的怀习惯,自己肩负的责任感也会逐渐减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纪律能够创造集体的美。”只有按照规定来做,才拥有和谐的集体。
老规矩优秀范文4
北京的这些老规矩,也是中国人的老规矩。重新审视这些老规矩,感到很亲切。这些朴素的话语,犹如一位长辈在耳边谆谆教导。它要求做人律己正派,谦恭有礼,忠厚传世,勤俭持家,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民族风尚在道德领域的精炼概括,是百姓自我教育的人生信条。
老规矩历史悠久,传承了几千年,是儒家思想在百姓当中的另一种体现。读书人读《论语》《孟子》《弟子规》等,老百姓读书少,但受教育的内容是一样的。老规矩说“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弟子规》说“路遇长,疾趋揖”;老规矩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弟子规》说“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老规矩说“忠厚传世”,《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规矩说“勤俭持家”,《训俭示康》说“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老规矩是儒家思想在老百姓心中烙下的印记,处处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事。
老规矩是日常百姓安身立命的总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经典语录,规定具体而细致。百姓读书不多或者没有读过书,但是这些老规矩口耳相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老百姓用它教育自己,也用它教育子女,规范后代的思想道德行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矩,才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勤俭、忠厚、礼让、仁义的优秀品格,才出现了诸多的忠臣孝子、良将勇士。
老规矩不老,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历史垃圾,而是和《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一样, 高考满分 作文 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拿来主义”的 方法 继承弘扬其中的优良传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些人自私卑劣,有些人,有些人妄自尊大,有些人浑浑噩噩,有些人一掷千金……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而道德水平却不断下滑。老规矩在这些人眼里是陈旧的、过时的,殊不知这些老规矩是拯救他们心灵疾病的良方。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家风是什么”栏目,许多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信待人”,“做人要朴实一点,厚道一点,要实在一些”。这些对家风的解释,其实就是对老规矩的最好注解。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老规矩也堪当大任。
老规矩不朽!
老规矩优秀范文5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其实,不仅北京有,全国各地都有。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有些老规矩已经不合时宜,但是,从整体层面上看,老规矩不能丢。
首先,所谓的老规矩,其实都是人们千百年来 总结 下来的一些优良行为习惯的结晶。人类的生活,不管社会怎样变化,其吃、喝、拉、撒、睡、接人、待物等等生活的基本行为习惯是不变的。前辈总结下来的那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老规矩“,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和睦相处的做事、做人准则。试想,一个没有规矩的家庭,那境况将会怎样!你作为一个子女,如果不孝顺老人,出门不但不和长辈打招呼,而且回来就跟父母大吵大闹,甚至摔盆子摔锅摔碗……那家庭岂不成了“战争”和“灾难”的场所!再则,即便不在自己家里,到了别人家里没规没矩,随便动人家的东西,人家说两句还不高兴,甚至恶言相向……那也只能给对方的家庭带来骚扰和厌恶。
规矩,是家庭和谐发展的基石,更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文明的社会更讲究“规矩”,尤其是“老规矩”。我们现在讲建设法治社会,其“法”不就是“规矩”么!?君不见美国宪法二百年基本不变,这“法”不就是“老规矩”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宪法和各个领域的法规制度。有法,才有章可循;有规矩,才成方圆。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我们也在建设法治社会。我们教育有教育法,教师有教师法,工商有工商法,税务有税务法,旅游有旅游法,畜牧有畜牧法,公司有 公司法 ,婚姻有婚姻法,企业有企业法,诉讼有诉讼法,交通有交通法……这些“法”都是“规矩”。这些“规矩“绝大部分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互相借鉴、传承、因地制宜再“总结继承”出来的。老规矩不能丢!
“红灯停绿灯行”这个交规,我想在有汽车行驶的那一时候起就应该有了,我想以后还会一直实行下去。难道在以后因为这个交规“老”了就不用了么?如果每一个人将来都因为交规“老”了而不遵守交规,那整个交通路况将不堪设想,“事故”和“死亡”将随处可见!“规矩”不因为“老”就要废弃,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继承和发扬!不只交规是这样,所有的“规矩”都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区分和辨别,要学会批判,更要学会继承!
老规矩不能丢!合理的老规矩更不应该丢!北京合理的老规矩不能丢,其他地方合理的老规矩也不能丢!
老规矩优秀范文5篇精选相关 文章 :
★ 老规矩高考满分作文4篇
★ 北京老规矩满分作文4篇
★ 怀念优秀范文5篇精选
★ 北京老规矩议论文作文4篇
★ 我的拿手好戏优秀范文5篇精选
★ 以老规矩为作文600字精选
★ 共享优秀范文5篇精选
★ 最新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老规矩范文
★ 惊喜优秀范文5篇精选
★ 北京老规矩高中议论文作文4篇
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我整理了关于善良作文800字高中生议论文范文,来看一下!
善良是一缕阳光,照亮远方;善良是一缕细雨,滋润万物;善良是一泓清泉,灌溉生命;善良是一口良药,去除病痛。
在生活中,我们应与善同行。在学习中,我们应与善同行。在工作中,我们应与善同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师的声音就是一种召唤。就像在生活中,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尊老爱幼,充满善心,让善良传递在人世间,播种“善良”,让它遍及全世界。这是我们的责任。善良的人是永远存在的,如果每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多一点善心,少一点邪恶,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善良与邪恶,决定自己的成败。选择善良,与善同行,你会发现,你是一个成功者,一个有思想的人。选择邪恶,与恶同行,你会陷入困境,走入迷茫。对待善和恶,我们应谨言慎行;我们的一生,应该不断追求善。
失业工人冉·阿让,不堪饥饿偷了一片面包,被判5年苦役。因4次企图越狱,加刑至19年,受尽折磨,出狱后,教主以善心和爱心感化了他,将他脱胎换骨为“人道的,宽宏大度的良民”。他不记仇恨,终将那个冥顽的鹰犬的良心唤醒,成了一个拥有善心的人。冉·阿让的善良在他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管做什么事,用1一颗善心对待他人,用一颗善心去理解、关心他人,让社会充满善心,战胜邪恶之心。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良也不是生下来就拥有的,在生活中,不断地总结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管做什么事都有责任心,不偷懒。遇事总想不要给别人带来痛苦,久而久之,你就会拥有善良之心。
一心向善,与善为伴,确实需要持之以恒的追求和毅力。一个善良的人,心灵是纯洁的。拥有善良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敬佩和尊重,并因此以你为荣。作为学生,应该拥有善良之心,对待同学,和谐共处,对待问题,认真思考。我相信,善良终究战胜邪恶。如果你正在走向邪恶之路,我希望你能回头看看身边所发生的事,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美好的,放弃邪恶,拥抱善良,你就会走向成功。
与善同行,与善结缘,与善为伴,每个人都有“善”的慧根,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让善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落!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俄国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他无意间捡到一本杂志。他在随手翻看杂志的时候,突然被其中的一篇小小说吸引住了。后来,屠格涅夫几经周折,对那位作者说:“如果你能继续写下去,前程一定不可限量!”
得到大名鼎鼎的屠格涅夫的欣赏,作者惊喜若狂,名家的肯定与鼓励像一把火炬,一下子点燃了这位文学青年心中理想的火焰,于是他勤奋写作,并一发不可收,最终成为比屠格涅夫更有成就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懂得欣赏他人,这不只是一种品格,中考满分作文更是一种善良。可以说,无论多么谦虚的人,都会期待得到他人的欣赏与赞扬。
善良的心会产生无穷的魅力,当你听到善良的欣赏与赞扬时,会让自己更有自信,更有动力,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去用善良欣赏别人。
善良,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常怀仁爱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再比如,要有成人之美的善念等等。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写过一个小偷,说他心思细密,手法灵巧,有自己的技术风格,如果不做小偷,而去做任何工作,都会有成就!林清玄没有用谴责、谩骂的语气来写,而是加以劝导,20年后,当他再与这位小偷相遇时,他已经是一个大老板了!林清玄善良的魅力,竟然让一位失足青年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平时我们都说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里,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善良的魅力是无穷的,希望他人在我们的善良中更好地生活,也希望他人的善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温暖。
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对于古代文学的重视程度,造就了古代文学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够掌握到足够的古代文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育思想
一、温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句话也就是说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人心。这些都充分地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编制的六经适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经中他教人们去学习,教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发现与思考,教导人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真理。为当时的朝廷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对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导言语上的温文尔雅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左传》中也进行了特别概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这也就充分表明讲话要有所讲究,要讲究方法。他还曾在《颜渊》中这样说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采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纹和色彩之后的毛,这两类皮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这些语句都证明了一点,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讲究文雅。在《论语》的书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为各种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态也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也正说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讲话的时候要讲究艺术、发挥文采。
(二)孔子倡导诚信
在《宪问》一书中,孔子曾这样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从这句话中也充分地说出了言和德之间的重要关系。孔子一生一直在倡导“仁”、“礼”,这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主张和他所倡导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论语》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处,从这些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极其重视。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仁”,要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仁”的来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导德才兼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愤”则启,“悱”则发。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之开意“;发”,未达其辞。孔子曾在《子张》中这样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从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导他的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要从政。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了官的人,除了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外,还须不断地学习,没有做官的人,首先要进行学习,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再做官。这句话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仕途是分不开的思想。
三、孔子倡导循循善诱
孔子是我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再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从循循善诱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存疑,把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在《论语》一书中,也曾反复地提到过这些道理,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中所蕴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我自小对古典文学很挚爱,十年的寒窗苦读,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现在了我们莘莘学子的面前,但我仍感觉只是学了点皮毛,可否建议我们的教学多从古代文学中吸收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积极将其投入教学实践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的文史关系──史传文学概论李少雍文学遗产1996-03-2031
2、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乔以钢天津社会科学1988-03-0130
摘要: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
宋代的朱熹说:“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答吕子约》)清代的王夫之也说:“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意思就是“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知”是“行”的结果,对“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回到“行”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行”是“知”的源泉,“知”“行”合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代文学教学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表现就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发展与所学内容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联系。近些年来,尽管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对于技能性、技术性课程而言,实践教学不在话下,但是像古代文学这样的人文类课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论者大多语与不详。要使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古代文学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还必须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古代文学课程实践的情况,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观察实践、阅读实践、赏析实践、表达实践、教学实践以及人文实践等六大环节。这些环节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古代文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是观察实践。观察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那些具有突出才能的人都是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向他人学习。
古代文学的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一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这种授课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如何学习古代文学,怎样分析作家作品,如何将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如果是学习的有心人,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言行当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二是聆听讲座,无论是本系教师、本校教师还是外校专家的讲座,必定是讲者关于某个主题的研究或者整理的成果,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讲者的学识、水平,而且还能从中窥见讲者的研究方法、表达方式、分析方法等等,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与讲者面对面近距离地对话与交流;三是影视观摩,这里观摩的影视都是由古代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最大的特点是可视性、形象性,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接触到部分古代文学作品,但是影视本身已经包含了编剧、导演的理解,学生在观摩时更多的也是在接受一种现成的结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四是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既可以是把中小学教师请到高校做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公开课,也可以是学生到中小学去具体观摩教师的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主要是观察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如何有效使用教学语言等等。无论何种观察实践,教师事先都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清观察的角度,怎样得出观察的结论,如何利用观察的结果等等。第二是阅读实践。阅读是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连作品内容都不甚了了,那么古代文学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都是在做无用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了。阅读是古代汉语所学内容的实践,也是自己多年所学习的阅读方法的实践。
就古代文学而言,阅读实践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浅层阅读,追求读通、读懂,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要弄清楚,整个作品是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主题,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要大致知道;二是中层阅读,追求对作品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读“情”悟“理”,“涵咏体会”,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三是深层阅读,是在对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入“化”的境界,获得思想智慧的启迪,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感染,得到语言表达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借鉴,成为自身文学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于经典作品,不仅能够达到读懂、理解,更重要地是要能够背诵,做到张口即诵。第三是赏析实践,主要就是鉴赏分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古代文学中优秀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对作品的鉴赏就是要发现和甄别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思想美、情操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而这些美存在于栩栩如生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动人的形式之中[1]。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建立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识别标准,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鉴赏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赏析实践不仅要对作品本省进行鉴赏,还要联系作品出现的年代与作者的身世背景、创作理想和创作风格对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进一步的欣赏美文,陶冶性情,抚慰心灵,善待人生。第四是表达实践。观察、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表达是信息的输出过程。表达实践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实践。口头表达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故事复述、师生问答、课堂讨论、专题辩论、读书报告会等。
故事复述主要是培养学生抓住故事要点的能力和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这种实践形式在教学中应用时间长(小学已经开始),在大学教学中不常用。师生问答是最为基本的口头表达实践,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正确回答,或者给出合乎情理地分析,再进一步,学生能够在师生问答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课堂讨论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有两种形式:临时小组讨论和正式小组讨论,临时小组讨论就是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代表报告讨论结果;而正式小组讨论是事先就布置讨论的问题,划分好学生小组,由小组推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资料查阅,课下组织讨论,上课由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专题辩论主要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先根据辩题把全班分成正反双方,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推选主持人一名,推荐正反辩手各四名,按辩论赛的组织程序组织辩论,组织专题辩论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和团结协作意识。读书报告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读书报告会,由教师事先公布阅读篇目,规定好时间,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一种是非定向读书报告会,由学生自行确定阅读篇目,并在约定的时间向全班汇报读书心得。这两种读书报告会的参与人员最为广泛,报告人既可以事先确定,也可以临时确定。书面表达实践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论文,包括专题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二是创作尝试,包括诗词创作尝试,小说创作尝试,剧本创作尝试。
专题小论文一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如讲《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写统计报告:第一,统计曹操的笑、刘备的哭,写出具体回目、事件过程;第二,叙述西蜀“五虎上将”的一生事迹,写出具体回目、主要事件;第三,统计三国主要战事的谋略、得失关键。第五是教学实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基础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者,教学能力就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教学实践是一种综合实践,它基本上可以包括以上所有的实践。教学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试讲;二是试教;三是实习。试讲中,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这种教学带有模拟性质,主要是实战前的演练,其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帮助即将实习的学生在出校门前进一步地查漏补缺。试教就是尝试教学,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尝试。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跟班听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就需要走上讲台,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将自己所有学习和掌握的古代文学的教学技能技巧进行展示和练习。实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慢慢地自己逐渐熟悉了各种技能技巧,而且开始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第六是人文素质实践。人文素质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情感素质、心理素质。古代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素质因素,我们通过阅读实践、赏析实践,已经能够与正确地理解这些素质,并且能够对这些素质进行恰当的分析,也能把这些素质正确地表达出来。但是,即使学生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人文素质没有与学生本人发生联系,没有对学生有所影响。
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我们讲文明、讲道德,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情感素质要求我们心中有爱,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人、爱环境,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心理素质要求我们积极进取、珍惜时间、善于计划和安排人生,正确地面对人生不利的局面和人生逆境,知足常乐,时刻保持健康和快乐的心态。这些都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人们的为人处世的具体细节之中。其实,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身处人文素质的实践活动当中,关键是要将相关的古代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学习者本人以及当下的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感同身受,不断地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以上这些实践是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观接触、现场感悟、开展表述,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文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理论分析与作品鉴赏的互动。”
而且这些实践活动大多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截然分开的,我们这里将其分开,纯粹是为了表述的方便。古代文学教学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一是要考虑实践的整体性,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比如各个实践环节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次数都要考虑进来;二是要注意实践的层次性,这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的,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每一次实践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要看实践目的、教学目的是否完全实现,要看各个环节是否顺利,有无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完善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的水平,从而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生命之喻──论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人化的批评吴承学文学评论1994-01-1543
3、能够发挥作者个人的专业优势,并扬长避短
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术研究也是如此!前述三项要求,目的是做到“知彼”,即了解研究对象。第四项要求,是要“知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尽可能回避自己的短处,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判断自己的长处、短处,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是否擅长抽象思维?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擅长论辩,平时阅读范围宽,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等,读过不少,自然喜好辩论,擅长理论。否则,如果除了专业外,很少读其他著作,不擅长抽象思维,那么,在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避开自己的弱项。从这个角度看,学术论文选题,大抵可以分为理论型选题和制度型选题。前者学术理论性比较强,后者现实实践性比较强。
②掌握外语种类及程度如何?各人掌握外语的语种和程度有不同。一个英语很好的博士生,选择中国市场经济里的国有企业问题进行研究,其英语利用程度就比较地,长处得不到发挥。相反,英美国家的公司控制权争夺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我国的上市公司也开始出现这一问题,这个选题对英语很好的研究生来说,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③注意专业知识上的长处和短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对组织设计与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丰富,对人力资源投资比较生疏,那就应该避短取长。
(三)题目设计
①题目设计的基本要求是,题目要新颖、文字要简短,题目与内容相符,以及题目大小适当。
题目要新颖。首先,要明示作者所研究的对象,使读者一看就知道作者要研究什么;其次,要确定一个研究的最佳角度,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选择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然后,题目要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言简意赅。文字尽量不要超过25个字。
题目一般化,甚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可能给读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评定论文的专家以好的第一印象。有一个时期,很多经济学论文的题目雷同,都是关于什么什么的几个问题,关于什么什么的若干问题,或者再论什么问题,关于某某问题的浅论,这种题目只能降低论文的质量。一般化的题目,有时还会起反作用,读者心里说,连一个新颖一点的题目都拟不出来,可见作者的能力不怎么样!答辩委员会成员则会怀疑作者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对于题目应与内容相符,指的是题目能够涵盖论文的全部内容。例如,题目是关于某某制度的研究,但从论文的内容看,只是研究该制度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或者论文内容超出题目的范围,都是内容与题目不符。当然,不是说该制度的一切方面、全部内容都要研究,而是要求题目应涵盖该制度的主要方面、基本内容,如果不是这样,就要调整题目。
对于题目的大小。宁可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作。最好题目大小适当。例如,“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比较适当。而题目“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发展与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就是一个太大的题目。题目适当,可以把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在理论上挖掘得很深,并有可能发现新的定理。题目过大,论文内容会面面俱到,基本见解会比较肤浅。这是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的问题只能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②论文题目的基本结构形式,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结构形式:“关于”+“宾语”+“的”+“论证”或“研究”或“探索”。例如,关于我国报销制度的研究,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总体水平的研究第二种结构形式:“论”+“宾语”。须特别注意:“宾语”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如,论技术资本投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性,这也是实证分析论文的题目特点。
③题目设计的规则:首先,题目一般是动宾结构短语,不能是句子;其次,题目只确定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而且,题目应力求明确、简短,忌冗长。
三、论文的资料和事实证据
(一)论文内容要有充足的资料和一定的事实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主要属于文本研究性质,选题应当考虑的资料是否足够,是否掌握有力的事实。有的选题虽然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性,但缺乏足够的资料、数据,没有事实,因而,一般不可能成就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应注意,资料和事实仅是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资料并非越多越好。论文写作需要尽量搜寻较多的资料,但一定是必要的。
一篇研究委托代理成本的论文,就不需列示资料,因为,委托代理问题在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非常普遍,大家有目共睹。
现在常见的问题之一:缺乏事实和资料
常见问题之二:没有注意时间、制度和环境的变化,资料陈旧和不适宜。
常见问题之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外文资料,信息量过少。没有外文资料,不仅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准,而且不符合硕士、博士的标准。硕士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博士要求掌握两门外语。你的学位论文没有引用任何外文资料,表明你不懂外语,不够硕士、博士的条件。有这样的例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未使用任何外语资料,答辩委员会通过了,学位委员会不予通过。
资料的优劣标准,在于能否深刻反映现实,并经得起长时间检验。一般地,新资料比旧资料更能反映现实,但资料的价值在于能否为本论文提供事实依据。
(二)论文应注明所引用资料的出处
这就是注释,可采脚注或尾注。为什么要求注明出处?
首先,是为了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告诉读者本文不是凭空产生,不是玄想的结果,而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有根有据的、扎扎实实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若果没有注解,尽管文中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妙笔生花,但读者往往产生不信任。
其次,是学风问题。所谓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谨的学风,要求在论文中注明所引用前人、别人的理论观点,哪些观点是别人的,哪些观点是你的,哪些理论是前人的成就,哪些问题上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没有注释,似乎全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且不论这种结果是否值得信任,这种做法就有剥夺别人的劳动成果、贪天之功为己有的嫌疑。
最后,是法律问题,涉及著作权法,如果不注明出处,将构成侵权行为。现在著作中抄袭的现象很严重,将别人的文章大段整节的抄入,不注明出处,近年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也严重存在。
(三)论文末尾一定要有参考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列示内容应真实、全面,既不要遗留,也不应充水。
四、学位论文的结构
答辩委员会成员和通讯评阅专家对硕士、博士论文作鉴定、写评语,有一个内容是对论文结构表态。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要求结构严密、合理。肯定的评语是:本文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什么叫“结构合理”?结构合理就是指论文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这就需要了解论文的一般结构。
学术论文的结构:导论、本论、结论,这是论文的基本结构,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论文的本体。而论文的目录、摘要、参考文献名目和后记,则是论文的附属部分。论文最重要的当然是本体。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其本体的内在逻辑,指的就是由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内容形成的先后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篇论文写完之后,作者一定要仔细揣度一番自己的论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存在前后一贯、首尾相应,导论是否恰当、简洁、明了,本论是否深入和严谨,结论是否准确。有的论文只有本论,没有导论和结论,严格说,这是不合格的论文。有时为了压缩文字和篇幅,就想省略导论,事实上,哪怕导论是一个句子,也很有必要。至于没有结论的论文,则是应该杜绝的。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的步骤、程序和技术工具,以及论文写作的结构设计,都属于研究方法。它需要在论文里的适当地方加以说明。一般地,研究工作的程序和撰写论文的步骤,大致可再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界定研究问题
步骤二:文献评论
步骤三:研究方法及设计
步骤四: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及讨论
步骤五:撰写论文、结论和建议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
1、论文标题设计
有的同学把老师印制给你的选题即作标题,这样简单省事。其实标题与选题是有区别的:标题设计要吸引人,而选题无需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论文的标题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因此,要精心设计。这就如男人和女人相对象,精心打扮自己努力给对方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一篇论文,有无兴趣让人读下去,题目十分重要。标题是否吸引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指导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判定。
依据一个选题,论文写出来后,其标题存在3种情况:
(1)选题即标题,简单省事,但往往缺乏吸引力。
(2)标题太大,文章内容论述太浅,可改标题,使文与题更贴切些,否则,只有充实内容,增加文章篇幅。
如题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探索”一文,正文论述主要从企业文化概念引进回顾,到我国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结,分成几个阶段,并论述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经验,还有一系列统计数字。整篇文章无对中国企业文化创新性的见解。显然文与题不符,应改为“中国企业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
(3)围绕一个选题写出论文后,定题较困难,待文章完成第一稿后,再仔细定题。大部分学生,通常采用的是“试论……”、“浅析……”、“……探索”、“……初探”,这样的标题无吸引力,而且显得论文档次较低,千篇一律,笔者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
2、论文摘要
摘要是反映内容梗概,是供文献检索数据库做重复传播的情报资料,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其写作要规范,要求简洁明了,能概括地、不加注释地表述写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或结论。摘要要不分段落,写法上提倡省略主语而节约文字,不宜用非公知的外语缩写语,要用通俗的语言。一般一篇4,000~8,000字的论文,其摘要部分在100字以内。
3、关键词
每篇论文(字数在4,000-8,000字之间),有关键词3-8个之间;一般5,000字左右的论文有3-4个关键词即可。关键词一般是在论文题目或要点中反复出现的词。
4、引言或引论(即开头)
这部分引导读者理解论文部分,其地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作者的重视。
引言即开头可以采用直接切入式(开门见山)和间接导入式(引用案例或从某事件谈起)的方法。一般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学生宜采用直接切入式开头,间接导入式开头不易把握,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弄得不好,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破坏了整篇文章。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开头,其引言部分即开头的写作应当包括这么几个部分的内容应涉及到:
(1)为什么要选此论题?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有时还要简要介绍前人的研究状况;
(2)论文中主要应用了哪些理论,采用了哪种方法(如调查研究方法);
(3)介绍论文包括哪些部分以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样会给读者一个论文整体印象;
(4)论文的贡献。也就是说你写作此论文能给企业或人们带来什么启示,得到什么借鉴等。
5、正文的写作
正文的内容和结构的写作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论题集中,重点突出。
一篇论文应围绕论题展开不能写散了,因为毕竟篇幅有限,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主题写深写透。要考虑什么内容该往上摆,什么内容不该往上摆。如笔者去年指导的高职市场营销毕业班的一篇论文,其初稿有1万多字,洋洋洒洒。但论文存在以下问题:只是对所有的'相关案例进行罗列,没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内容太繁杂,不能突出主要论题。
同时,文章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一段内容之间要各有侧重,不能来回交叉、重复。笔者编审过的许多稿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语言啰唆,部分之间、每段之间反复重复其内容。
一般情况下,本领域所皆知的常识,不要再介绍。一篇论文一般性论述应少一些,着重论述论题的重点。如有一篇论文“论企业集团制度创新”,其内容包括:什么叫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作用,如何组建企业集团,实践中要解决哪些问题,而论题的重点是企业集团制度的创新,而对如何创新则没有说清楚。
(2)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类论文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了大量案例的文章才更显生动,更具价值。纯理论的经济类文章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除非是创新理论和某一学科的工具书。如一篇论文“中小企业战略研究”,整篇文章照般西方理论,泛泛而谈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而没有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研究。这样的文章无价值可言,只有修改,充实现状这部分内容,而且必须作为这篇文章占篇幅大的部分。
(3)思路顺畅,语言通畅。
毕业论文不是散文,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应存在逻辑联系,不能相互割裂。正文论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如下:一是提出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引用大量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原因何在);三是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部分)。如笔者的一个省级课题“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构如下:一是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县域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与县域工业增长方式的粗放式经营有关,列举许多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才是确保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三是发展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对策及建议部分)。三个部分内容衔接紧密,围绕中心议题来展开论述。
6、后论(结尾)
可有可无,要根据文章的情况而定。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或者此论文可能带给人们的启示或借鉴。简简单单,就几行字或几句话即可,千万不要再哆嗦重复文章中的内容,否则,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性。笔者在审稿中发现许多文章,根本无须再有结尾,还啰啰嗦嗦用大半页纸重复文章中的内容,纯粹为了凑字数,画蛇添足,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判定论文价值的重要依据。在撰写论文的后面,附上写作论文时参考的期刊、着作、报纸、电子文献等名称、日期,这样一篇论文的写作才规范。
期刊: 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着作: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报纸:作者.文章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 作者。文章题名[J/OL]或[EB/OL].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此外,写作毕业论文时,文章的序号也有规范。对于文科尤其是经济类论文而言,其基本序号如下: 一、二、三……→(一)、(二)、(三)……→1、2, 3……→(1)、(2)、(3)……→①、②、③……按这样的基本序号写作,那么毕业论文写出来后,层次感就会特别清晰。哪怕文章内容论述欠缺层次,修改起来也较容易。
总之,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做好二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一定的选题思路,做好选题;二是按要求规范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格式规范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取得成果的主要体现,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内容须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除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外,其余部分都应该用规范的简体中文撰写。
留学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可用英文撰写,但封面、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中英文对照撰写。
二、学位论文的书写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10个主要部分组成,顺序依次为:
1.封面,2.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3.目录,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符号及缩略语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致谢。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学位论文须采用研究生院印发的统一封面格式,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格式见附件1、附件5;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格式见附件2、附件3、附件
4、附件5。
密级:保密论文的密级确定办法参照《中国药科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的规定》执行,须直接注明“及时公开”或者保密的年限。
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名称为准,并与教育部招生录取库备案的专业名称保持一致。
指导教师:研究生原则上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且应为研究生院招生录取时规定的导师。专业学位和“4+2”校企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另有1名校外导师。“4+2”校企联合培养硕士论文封面使用“附件2”,并在此栏填写的导师姓名后加“()”,来标注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专业学位硕士如没有校外导师可以不填写“校外导师”一栏。如有其他协助指导的教师应全部填在“协作指导”一栏内。
毕业时间:按授予学位时间填写,上半年申请者填写当年6月,下半年申请者填写当年12月。
2.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的内容和格式见附件6,必须由作者、指导教师亲笔签名并填写日期。
目录按章、节序号和标题编写,一般为二级或三级,目录中应包括中英文摘要、论文主体、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致谢等,详见附件7。
4.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的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文字应简短明了。另选择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中文摘要排版格式参见附件8。
5.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相对应。中国姓名译为英文时用汉语拼音,按照姓前名后的原则,姓、名均用全拼,不宜用缩写。姓全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用双中文字时两个字的拼音之间可以不用短划线,但容易引起歧义时必须用短划线。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英文摘要排版格式参见附件9。
6.符号及缩略语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论文中所用符号及缩略语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未用或所用符号不多的论文可省略此部分。符号表排列顺序按英文字母或其它相关文字顺序排出。
7.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一般应包括绪论(或前言)、正文主体、结论等部分。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绪论(或前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论文正文是核心部分,应包含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等,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构成。文中若有与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在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不可将别人的数据、结论或推论窃为已有,杜绝抄袭。
参考文献格式的具体要求参照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详见附件11。
注意事项:
◇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所引文献序号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列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含录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著作、获奖项目等,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相同。
10.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措辞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庸俗之词。
三、学位论文的打印要求
1.论文打印规格
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编排并打印在标准A4纸(210 ×297mm,80g)幅面白纸上,封面、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采用单面印刷,从目录开始采用双面印刷(学位论文必须双面印刷,对于页数较少无法制作书脊的论文可以省去书脊的制作),须便于阅读、复制和存档。封面要求使用铜版纸打印,其中校徽标志要求为红色,其余字体均要求为黑色。
2.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参照附件1-4;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 文:小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 首行无缩进;
页 码:五号宋体;
良好的学术道德对树立优良学风、培养正直诚信的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在研究生中形成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的良好氛围,使得每个研究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实现更好的自身价值,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能创造更大的财富。 学术道德规范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则,是保证正常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创新的根本保障。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应该是每个江科大研究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为此学校提出了很多倡议,总结如下: 一、增强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尊重科学事实,坚守学术道德,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 三、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 四、以行之有效的学术活动践行学术道德。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形成健康向上、学风严谨的学习氛围。 五、探究真理,追求卓越。在探索科学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做到不为名利、甘于寂寞、锐意创新、奋力拼搏,努力把握科技前沿,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知灼见。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规划,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二者却是统一的,土地的合理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大前提,城市的合理规划为土地的优化设定了格局。因此,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应该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统筹起来,从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制度创新等方面统筹两个规划,实现双赢。 在现行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编制。两大主管部门在行政级别上旗鼓相当,有各自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的分管体制造成两个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行其是,这使得两种规划相互间不协调、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一方面,有的地方偏重于城市规划忽略土地规划,导致城市用地不合理,城市用地吃紧,土地价格波动,城市出现畸形发展。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特别注重土地规划看轻城市规划,从城市发展局部出发,惜土如金,该发展住宅用地的都用来发展商业,无视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使得土地的规划脱离城市规划,相互间格格不入的困境。所以,要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形成互补协调、互利共赢的格局。 一、 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深化,而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又是区域规划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两个规划要统筹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规划,因为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城市规划,城市的土地规划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两个规划要互补互利,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必须要坚持城市规划指导与土地规划,必须要坚持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的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弹性规划。无论是城市规划,抑或土地规划都要具有可量化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而弹性规划能够有效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做出适时调整,避免规划失灵以及出现重复规划。第二,做到协调规划。在整个城市区域规划中,不能片面强调城市规划,也不能一贯重视城市规划。两个规划不是彼此独立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土地规划的好坏又取决于城市规划大局,在城市发展中必须注重二者的协调关系,实现互助发展。第三,做到多元规划。规划的目标不是单一的,在两个规划的具体编制中,对规划的目标要明确,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最终实现多重效应叠加,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四,做到效益规划。没有价值的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规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效益高低决定市场成败,为此,在两个规划的编制中,一定要注重规划的效益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大一统。第五,做到整体规划。在两个规划的实施中必须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做好整体布局,既要搞好物质方面的规划,也要搞好非物质方面的规划,既要做好整体规划,又要做好局部规划。第六,做到实用规划。任何规划都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所以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使得制定的规划能够落实到城市经济发展中去,为城市的发展搞好理论铺垫。 二、 统筹两个规划的发展途径 两个规划受制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这种分离的管理体制使得两个规划的侧重点、标准、目标往往出现较大差距,两个主管部门不能及时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以及在规划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这对这一现状,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将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制定统一的规划,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充分体现城市体系规划是一种基于整体利益的协调规划的实质,能够较好地统一行政指令,加强规划的实施效果;也能够充分考虑地方区域发展实际,立足于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广泛征求各利益主体意见后的综合协调;也有利于规划管理体制从上级的集权制转化为公平合理的民主制。这样制定出的规划更能适应城市发展实际,更能为解决规划问题献计献策,这样的规划透明度高、可信度强、可满足全社会的发展愿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结合有以下优势:首先,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避免在两个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其次,这样的结合既能够满足上级规划实施的执行力,加快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也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特色资源。再次,这种结合对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避免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这种结合途径既兼顾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大局,有考虑了局部土地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三、 统筹两个规划,做到制度创新。 从法律制度上讲,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城市规划已有相关领域的法规——《城市规划法》作保障,而我国到现在都还没有为土地规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在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城市规划比土地规划更加严肃、更加科学、更有可操作性。而从管理角度看,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别由两个行政级别对等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这必然导致两个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进行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另外,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规划的行政属性 还相当浓厚,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 常常忽略市场经济规律,不考虑客观的供求状况,主观行事,造成规划与经济规律不服,与市场经济脱轨的严重后果。基于以上的种种制度诟病,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创新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土地规划法》来为土地的实际规划保驾护航,使得两个规划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庇护,为统筹战略提供法律保障。二、要创新管理制度,将两个制定规划的部门合二为一,统一政令,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和社会经济效应,为统筹战略提供管理保障。三、要创新环境制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为次的管理方法,坚持市场运行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助的管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市场规律,为统筹战略提供环境保障。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虽然在概念上各不相同,但是,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上,而这却是可以统筹的,它们是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土地规划,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规划也离不开城市规划,前者需要以后者作为坐标,为其前进明确方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统筹两个规划,不论是在发展思路上,还是在发展途径、制度创新上,都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将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共同纳入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城市规划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参照城市规划。统筹两种规划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社会效益,才能提高环境效益。
需要费用的哦,不过质量保证的,如要可以咨询。
有钱的话,请个外语家教,或上个外语班,没钱的话,制作英语卡片,看英语读物,电影,多读,多写,多练!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出现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论城市规划
摘要:在当今世界,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并在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合作协作的催化作用下,各种经济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可以看出,做好城市的规划对发展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生态环境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the city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a region. The city is like a giant magnet, attracting a variety of factors in production agglomeration.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现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我国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各国城市规划的共同和基本任务: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保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可以认为,这是居住环境规划的萌芽。要实行规划区范围内全覆盖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重点突出中心城区职能、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合理确定和强化各组团产业依托,切实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村屯用地结构性调整。规划期内,逐步实现退宅还耕、退宅还林,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城镇集中;逐步缩小城镇与中心城区的差距,促进小城镇由数量型向质量性转变;逐步发展壮大组团,与中心城区形成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市空间。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共生的城市发展格局。突出社会公益设施建设,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合理的级配体系;发挥公共投资导向性作用,促进规划区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省会服务职能,加强现有城市中心的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促进以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南部新中心的形成;结合市级文化、会展、体育等专项服务中心的设置,带动分区级中心形成与发展;以建设文化名城为目标,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文化生活质量。
三、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盲目争建国际化大都市;盲目争建中心商务区;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盲目建设大量城市雕塑等,以上盲目的做法其实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表现。明确城区发展方向,促进分区发展,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城区、开发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在开展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城区、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使用清洁能源的比重,发展集中供热,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综合整治大气污染。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保护好已有植被和各组团之间生态防护绿化带,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要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四、城市景观规划的具体做法
城市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所以,城市景观规划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和计划。要有选择,有目地,有侧重点的进行建设。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确定景观的活跃元素
在分析了景观的基础上,寻找此景观的特色,最具历史意义的景观风貌,作为此景观的主角。这也是创造文明城市的根本所在。
2、划分特色景观区
要根据城市景观的特色和地理位置的功能进行建设,并渐渐的强化它的特色,从而继承和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
3、组织轴线景观
这要通过城市的主要干道来决定。
4、控制景观视廓
景观视廓就是为了使各个景观处于通透的状态,在各个方向都能欣赏到,而建立起来的景观走廊。
5、勾勒城市天际线
城市天际线是指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物等形成的轮廓线。天际线轮廓应和景观视廓相配合,相协调。
五、城市景观要素
城市景观要素包括人工景观要素和自然景观要素。其中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广场、建筑物、集贸市场、园林绿化、艺术小品、文化遗址。那么,自然景观有,大小山丘,石头、湖泊、海洋、古木名树。这些景观为文明城市做了重要的贡献,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六、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七、结语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规划成了社会的追求。城市研究任务艰巨而纷繁,这也说明它丰富的活力。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形体环境。
城市规划是建筑和园林建设的前提,并为所需的空间准备条件,城市规划研究的进展也为建筑学和园林学的开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规划师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三学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创造,势必将形体环境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陈易《自然之韵――生态居住社区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城市规划的论文范文
中央八项规定心得体会范文(1)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学习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我深受触动,感慨良多。首先,认真贯彻实施八项规定的相关举措,下大力气,下决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努力做到以情服人,坚持以人为本,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群众困难。要学会深入群众,在贴近群众中不断汲取工作动力。转变思维方式,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才能真正给予理解、积极支持。
其次,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严于律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应该起好带头作用,树立新风,要求别人做到的我们自己先做好。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能泛泛而谈,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敷衍群众。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们不能抡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欺欺人。加强作风建设是提高社保服务水平的根本途径。好的作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造就坚强的战斗力。回顾过去,我们几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劢精图冶的优良作风。实践证明,只要矢志不渝、孜孜求索,保持优良的作风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什么艰难困苦,都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加强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作风纯正既是检验我们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试金石,也是一个党员是否先进的显著标志。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考验,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可以说,加强作风建设,既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央政治局制定加强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就是要告诫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决不只是个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小节问题,而是重大的党性问题;决不是小是非问题,而是大是非问题;决不是非原则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再着,要促进观念转变。改进机关作风离不开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破除“官本位”思想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前提。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与建设服务型部门一脉相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只有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意识、摈弃“官本位”思想,党员干部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要总是宣传自己的政绩,做了一点成绩就要大肆宣扬,唯恐天下不知。你为人民群众做了实事,做了好事,人民群众自然会记得你,金奖银奖都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要做好工作,态度和本领缺一不可。本领是会干的问题,态度是愿干的问题。态度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必定有什么样的行动;态度是行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态度是行动的示范,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定会有什么样的效应。因而在工作中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等生硬、冷淡、蛮横、粗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自觉地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真诚地做到不厌烦、不推托、不敷衍,简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有了这种态度,群众对我们才会有信心,我们在工作中才会有信心。
贯彻落实十八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社保部门作为密切联系民生的职能部门,责任重于泰山,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每名党员每位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社保服务水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马上行动起来;都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真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规定,实事求是地结合实际深入思考研究,拿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法来。“服务人民”的思想始终不能放松,要坚定不移地树立“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示”思想,树立起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目标,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八项规定”的实施,我们决心继续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立足岗位,永争一流,用青春的誓言,扎实的行动,为东莞社保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央八项规定心得体会范文(2)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八项规定是:“改进调查研究”、“切实改进会风”、“切实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要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从中央的决定中可以看出,对于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明一套暗一套”等等的各类问题,党中央看到了本质,抓住了根本。用实干的态度,不虚伪、不折腾,从自己做起。风成于上,习化于下。“从中央政治局做起”是一种全民行动的导向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这必将深刻影响全体党员和群众,改良社会风气。孔子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老百姓常说,群众盯着党员看,党员瞄着干部看,基层比着上级看,地方比着中央看。只有从中央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上行下效,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民风。
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如政治局会议强调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正其身必先正己,行动胜于言辞;以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但这样强调,也是这样做,从中央领导的一些话语中能体会到脚踏实地、不折腾的实干精神,如“打铁自身要硬”;“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对中国*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积累正能量”等等。八项规定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中央领导集体以实际行动成为效仿学习的典范,充分发挥了“领头羊”作用,震撼全党全民。
作为民航一线监察人员,应对照“八项规定”,反省自身的不足和差距;看看自身思想认识是否有偏差、工作是否有疏漏、服务群众是否不全面、工作作风是否有不足。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考虑群众的感受,珍惜自己的名誉,努力做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行动务实、敢于负责的执法者。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搞一次特殊,就会减少一份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在民航监管领域,我们应当把好自身关口,担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复兴中华民族的光荣使命,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为民航运行安全出一份力。
中央八项规定心得体会范文(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的求真务实的形象,引起社会关注,备受各界赞扬。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议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举措,明确提出轻车简从、精简会议、规范出访、改进文风等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新举措。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展现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以实际行动向全党发出了转变作风、改进党风的召唤。
领导干部的言行,关乎党的形象,决定党在群众心中的分量。从“三大作风”到“两个务必”,从“八个坚持”到“四个大兴”,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生命线,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正是从党的优良作风中,从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中,感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汲取团结奋斗的力量,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党心和民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更应看到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回应人民群众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解决好一些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应经常想一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如何践行,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如何传承,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怎样体现?
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体现了民心所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改进作风的八项举措,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改进作风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拿出行动,身体力行,把力量凝聚到贯彻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心思用到解决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上来,把精力投入到维护群众利益、克服民生困难上来,取信于民、凝聚共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的鲜明特点,就是“实”字当头转作风。讲话不说官话套话,开会不照本宣科,政坛新风拂面,引发高度关注,获得普遍赞誉。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条条切中时弊,句句求真务实,直指人民群众极其反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表明了中央摒弃空谈、实干兴邦的坚定决心。
作风,从来都是人民群众判断干部水平、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窗口。转作风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我们一直讲,党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克难制胜、推动事业发展的一大“法宝”。要发扬这一优良作风,就要“实”字当头,坚决克服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坚决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必须看到,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危害,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我们决不能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进而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降低党的领导威信。
“实”字当头转作风,先从文风会风抓起。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表现,就是会议太多会风不正、文件太多文风不正,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文风会风,看似小事,实则很大,本身就是党风的表现,关系着党的形象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要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就决不允许“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的做法敷衍了事。人们衷心期待,文风会风的转变能够把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带来党风政风的切实转变,使我们党始终得到
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以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新的胜利。
上初三啦!刚上初三的你们,知道初三政治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写初三政治论文的 方法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写初三政治论文的方法 一、标题 标题是 文章 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 毕业 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 广告 ”。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它 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初三政治论文 范文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摘 要: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艰难的战争年代艰苦奋斗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的党员干部中滋生了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对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产生了不良影响。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并身体力行,体现了党中央狠刹奢靡之风的勇气与决心。也为我们提出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怎样做才能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新的时代命题。该文试从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事例中找寻启示。 关键词:延安 艰苦奋斗 政治本色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17-02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我们的党员干部中滋生了四种不良风气,其中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是与党的政治本色严重背离的不良现象。2012年1月,任后前往广东第一次离京视察,一路上轻车简从,视察现场没有任何欢迎横幅,也没有列队迎送的环节,饭也是花20分钟吃六菜一汤自助餐。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共计24521起,处理304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92人。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2013年的五四讲话中他又指出,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2013年5月,他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晚上同受灾群众一样,住在帐篷区活动板房中。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在党政机关中掀起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的热潮。从简朴的工作餐到平常的板房,新一代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的为我们展现了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性和迫切性。从八项规定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体现了党中央狠刹奢靡之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怎样做才能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的新的时代命题。我们不防从历史中,从艰苦奋斗内化为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党在延安的执政时期去找寻答案。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延安,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南方转移到陕北。当时的延安是一个偏远的西北小城,生产落后,经济极不发达。成为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所在地后,延安的非生产人口急剧增加,原本只有五六千人的小城里人口增加到了10万多人。吃穿用十分的困难。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政府还给八路军发一点军饷,但从1940年开始,就一分钱也不给了,还对边区进行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因为财政困难,边区政府只能给每人每天发5分钱的菜钱,这点菜钱,买了油盐柴禾就买不了蔬菜,肉更吃不到,因为被服紧张,衣服破了补了再补,战士们夏天穿棉衣,冬天穿短裤,甚至打赤脚在雪地上操练。毛泽东后来回顾当时的情景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坐以待弊,是解散队伍,还是从百姓的牙缝往出挤?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不同的答案。 1 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开办工厂解决燃眉之急。为了解决工业用品紧张的问题,党中央一到延安后就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被服厂、印刷厂、军事修械所等,由于没有生产 经验 、缺乏生产原料,在一些工业品如纸张、油墨、肥皂、毛毯的生产中,大家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勤俭办学,为改变困难局面培养人才。党中央在延安创办了30多所干部学校,如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鲁艺、陕北公学等,还建立了大批的中小学和扫盲班。一方面为革命的迅猛了展培养中坚力量,一方面教大家边区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学校都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创办起来的,没人教室,就自己挖窑洞,没有桌椅,就用石头和砖块,没有黑板就用石灰糊,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印,没有笔就用弹壳和木棍制成蘸水笔。可就是这样简陋的环境却为革命以及建设年代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施行以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为基本环节的十大政策,胜利渡过最艰苦的战争难关。在严酷形势的逼迫下,边区人民的公粮一度加重,一些群众对边区政府产生了埋怨情绪。毛泽东意识到了粮食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大问题。在现实困难的逼迫下,1939年1月他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提出了我们要“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留守兵团开始农幅业生产、解决了自己部分的生活用品,机关干部也自己动手养猪、种菜,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 在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从1942年底到1945年,党中央在边区开展了军民大生产运动。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师生、边区的人民纷纷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去,八路军指战员也开进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进行屯田生产。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经过3年奋战,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扬和培育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南泥湾精神,将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典范。通过艰苦的劳动,很多单位在1943年就实现了自给半自给。边区财政收入中靠自己生产的部分逐年增加,1944年一度达到了。到1945年,边区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等各业都取得了迅速发展,有效的战胜了解放区遇到的严重经济困难,为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减轻了人民负担,改善了党政军民关系。 2 制定严格的制度,将艰苦奋斗与廉政建设结合在一起 为了防止腐败和铺张浪费,边区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制度。如在《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中明确规定,政务人员必须公正廉洁,奉公守法,不徇私情,不贪污、受贿,不腐化、堕落。边区政府还建立了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严格划分收入、支出、保管和审核四大系统以相互制约。公私费用严格分开,一切私人开支,均“不能出公家账”。不论公家还是私人,都禁止办“高级酒席”。同时,上至边区政府主席,下至乡政府乡长,都不发薪饷,实行最低的津贴制度,其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于思想 教育 到位,制度执行有力,边区政府政治风气非常 清明 。 3 发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树立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在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下,吃苦在延安成为了一种风尚。当时的中组部在北门外两公里的山坡上办公。山脚下有一饭馆名叫“西北菜社”,一些跑到延安来寻找抗日救国道理的归国华侨和国民党官员、富豪的子女,不习惯生活上的艰苦,就经常去“西北菜社”解馋。他们每次都点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影响非常不好,时任中组部部长的陈云看到这种铺张浪费现象十分反感。在一次群众大会作 报告 时他批评了随意扔掉饭菜的恶劣现象,并提出“吃饭要照镜子”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来,用馒头擦干净盘底的油迹,干净明亮的瓷盘子,可以像镜子一样照看自己的脸。“吃饭照镜子”在当时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4 培育延安精神,将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战胜经济困难的过程中,在枣园的油灯灯影下,南泥湾的锄头、张思德的炭窑和“小米饭、南瓜汤”,培育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特征的延安精神,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公仆形象,让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使延安成为了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 当时的国统区,有人不理解延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就把共产党人描绘成“三头六臂”的怪物。我们今天去考察当时的共产党人,会发现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有着三头六臂:这三头就是一,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始终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二,在落后的农村发展自己的力量进而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实事求是的战略思想,三,在没有吃的、用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涸泽而渔,不牺牲百姓的利益只求自己的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六臂就是把这样的信念、思想、与宗旨付诸行动。这三头六臂,贯穿着一根红线――那就是面对困难绝不低头,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工作作风。这四个方面是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正是共产党人在偏僻的延安凭籍3万余人的力量最终发展壮大,取得新中国建立的根本原因所在。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延安的艰苦环境中,将自己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进行凝练,从被环境逼迫被动艰苦奋斗到将之升华成为了自觉的政治本色。之后,党的各代领导集体都视艰苦奋斗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并把它写入党章,写入党的基本路线。 7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站在这里,重温这段历史,除了对先烈们饱含崇敬与缅怀之情外,有几个问题也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1)物质、精神 文化 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繁荣与发展,再提艰苦奋斗还有没有意义? 艰苦奋斗强调的是我们用主观的努力战胜客观环境和条件,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不畏困苦,坚持不懈地奋斗。艰苦奋斗不只是一个苦字。艰苦奋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精神实质:也即: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是永远没有过时之说的。贫穷是很可怕,但富足同样可怕。贫穷时,就怕对困苦难以忍受;富足时,就怕失去艰苦奋斗之志和奋发进取之心。创业难,守成更难的道理便在于此。 (2)共产党人还有没有必要再秉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我们提倡艰苦奋斗,是不是让党员干部再去吃小米饭、穿布衣,过苦日子? 首先:我们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让大家死守贫困再过苦日子,今天的艰难困苦已不再是吃不饱、穿不暖,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变好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目标,党员干部没必要也不需要去过苦日子。但是,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阶段,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与深水期等现实国情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其次,我们的作风确实出现了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富裕了,强盛了。物质繁荣的同时,在我们的身边,骄奢之风、摆阔之风也开始盛行。一些党员干部干工作、做事情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自认是官老爷,将自己与群众对立起来,养成一股骄气;办事讲排场、比阔气,花公家的钱一点也不心痛,养成一股奢气。享受在前,干事业在后,不思进取,养成一股暮气。甚至于出现了成克杰、程良宇、杨达才、马俊飞、周久耕这样的大老虎和小苍蝇,把夸豪摆阔,挥霍浪费,骄奢淫逸,腐化堕落当成了风尚,严重的影响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而这些骄气、奢气和暮气的形成正是因为艰苦奋斗精神的丢弃。 (3)怎样才能做到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延安时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①认真贯彻《八项规定》等制度,切实改变作风。 延安时期证明,物质上的困难压不垮人,压不垮一个政党,而物质上的奢糜却容易让一个政党丧失前进的力量。延安时期的政治清明和共产党员的廉洁奉公是由严格的纪律与制度来保证的。2012年以来,党中央颁布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条例》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核心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作风,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并以工作作风的改变带动党风的转变。这是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了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阐释了新时期艰苦奋斗新的内涵,可以说是当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行动指南。 ②以民为本,坚持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严酷的环境中 总结 出来的致胜法宝。延安时期,面对再大的困难,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使党保住了民心。也正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才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清醒的认识到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是人民,牺牲百姓的利益,就是断送自己的未来。“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品质,是我们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从而在执政的每一个环节,秉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创业精神,牢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大生产运动中,特别强调领导干部也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去。毛泽东以身作则,在杨家岭的窑洞门前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年近花甲的朱德总司令和工作人员组成了生产小组,开垦了3亩地。右胳膊伸屈困难周恩来在中直机关举行的纺线竞赛中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中共中央和各级领导干部在生产劳动中的模范行动,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当时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领导者靠艰苦实干的作风形成的威望之力,比权力产生的威慑之力更接地气,更有群众基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任职后,无论在八项规定的执行上,还是群众路线的践行上,都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身体力行,为领导干部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这两个举措也对党政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带头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率先垂范,对党风、政风甚至于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事业发展来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小进即满、小富即奢、小成即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还很久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路也才启程,以艰苦奋斗为核心内涵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不同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执政者的政治本色,葆有这种本色,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在时代风云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贺海轮.延安岁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2] 牛兴华,叶期平,任学岭.毛泽东在延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习党的八项规定 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党的八项规定心得体会一
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自身提出的严格要求,是中央领导为全党树立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央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项号召。响应八项规定号召,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重在学精神、知要求、行实践。
一、八项规定的精神
八项规定的精神可以概括为:学、简、减、俭、实,具体来讲就是从学习开头,以务实落脚,厉行简、减、俭。
“学”是八项规定的第一要求。八项规定第一项,讲的是调查研究,明确提出要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在调查中学,在工作中学。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一味守家底、吃老本、卖旧货,就会出现本领恐慌,所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简”是八项规定的明确倡议。八项规定不但提出要精简会议、精简文件,而且明确要简化报道、简化接待。中央的率先垂范、全党的积极响应,也让我们在现实中深刻体会到了一些重大变化,比如:会议数量少了、时间短了,新闻报道少了、篇幅短了,文件简报少了、内容短了。可以说,精简卓有成效,效率大大提高。
“减”是八项规定的核心导向。八项规定每项都有“减”的要求,从调查研究、出访活动到警卫工作、新闻报道,从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到文件出版、勤俭节约,全都围绕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做减法,旨在把那些没有实际效益的活动、无益社会发展的事项减掉,降低或消除对群众的影响,密切同群众的联系。
“俭”是八项规定的重大号召。虽然八项规定没有项项讲节俭,但从第一项到第八项却都体现着节俭的思想。可以说,每一项都是厉行节俭的号召。社会上响应中央号召发起的“光盘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节约之风的盛行,必将极大地促进各种社会资源的节约,加快实现科学发展。
“实”是八项规定的鲜明旗帜。八项规定明确提出,调查研究要摸实情、召开会议要求实效、文件简报要有实质、公务行为要务实际,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说空话、不讲排场等等。这些要求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作为一名党员,要脚踏实地,做人做事都要接地气。
我们认为,把这“学、实、简、减、俭”五个方面的号召和要求植入脑、融入心,改进作风就会成为我们的内生动力和自发之举。
二、改进作风的要求
我们认为,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的根本要求,就是按照八项规定的精神,该行必行,当止即止。用政令这个标尺来衡量改进作风的行为,有三种状态需要我们分别去坚决杜绝、始终做到和努力追求。
第一种,需要坚决杜绝的状态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种消极状态,是党的纪律绝不允许的。最近,中央纪委对六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对无视规定、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就是对这种消极状态的纠正。
第二种,需要始终做到的状态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这种“心有纪律、行有尺度”的状态,是一名党员应该有的基本状态。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过,“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令行禁止,应当成为每位党员干部始终遵守的行为准则。
第三种,需要努力追求的状态是:不令而行、不禁而止。这种“对正确事不令而行,对错误事不禁而止”的状态,是一种将党的纪律要求和各项 规章制度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高境界。在这种状态下,改进作风的行动将是一种自觉。
我们所要追求的,当然是第三种境界:先知先觉,自臻自善,把令化心而行,以禁律欲而止。
三、改进作风的 措施
对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让我们把握了改进工作作风的 方法 ;对改进作风要求的认识,让我们明确了改进作风的标准。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八项规定精神、部党组部署和司支部要求,在改进工作风上做好六项功课,努力以良好工作作风,为部属高校发展做好服务。
一是坚持自制自律,管好两只手。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把制度化于心行,让遵守成为习惯,做到懂规矩、知行止,努力达到以德正身、以心律行的境界。
二是坚持常谋常略,当个好助手。按党组部署和领导要求,着眼 教育 事业长远发展大局,常谋划一些有意义的大事,常经略一些见实效的方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做好工作提供支持。
三是坚持勤学勤练,做行家里手。积极开展学习调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教发展规律,全面学习掌握部属高校发展实情,不断增强把握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教育发展的水平。
四是坚持多做多干,做个好帮手。加强与学校的紧密联系,真正能够想学校所想、急学校所急,多做一些有利于部属高校发展的实事,多干一些为部属高校解决难题的工作。
五是坚持务实务精,争当神枪手。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靶子再放箭,做不到、做不成的,不许空诺、不放空箭,能做到能做成的,做到家、做到位,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健平实、精益求精。
六是坚持从简从快,成为快枪手。对上级部署和领导安排的工作,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不拖泥带水,既做快手又当好手;写文办会简洁明快、直接了当,不冗繁复杂,力求既节俭又高效。
总之,我们将在推进工作中改进作风,在改进作风中推进工作,努力摘取思想好、作风好、能力好、实绩好四个成果。
学习党的八项规定心得体会二
“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学习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我深受触动,感慨良多。首先,认真贯彻实施八项规定的相关举措,下大力气,下决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说空话,不说套话。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努力做到以情服人,坚持以人为本,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群众困难。要学会深入群众,在贴近群众中不断汲取工作动力。转变 思维方式 ,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才能真正给予理解、积极支持。
其次,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应该起好带头作用,树立新风,要求别人做到的我们自己先做好。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能泛泛而谈,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敷衍群众。我们要牢记一句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们不能抡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欺欺人。加强作风建设是提高质监工作能力素质的根本途径。好的作风形成巨大的凝聚力,造就坚强的战斗力。回顾过去,我们几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励精图治的优良作风。实践证明,只要矢志不渝、孜孜求索,保持优良的作风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什么艰难困苦,都能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加强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作风纯正既是检验我们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试金石,也是一个党员是否先进的显著标志。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可以说,加强作风建设,既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央政治局制定加强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就是要告诫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决不只是个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小节问题,而是重大的党性问题;决不是小是小非问题,而是大是大非问题;决不是非原则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再着,要促进观念转变。改进机关作风离不开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破除“官本位”思想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前提。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一脉相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只有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意识、摈弃“官本位”思想,党员干部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要总是宣传自己的政绩,做了一点成绩就要大肆宣扬,唯恐天下不知。你为人民群众做了实事,做了好事,人民群众自然会记得你,金奖银奖都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要做好工作,态度和本领缺一不可。本领是会干的问题,态度是愿干的问题。态度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必定有什么样的行动;态度是行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态度是行动的示范,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定会有什么样的效应。因而在工作中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等生硬、冷淡、蛮横、粗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自觉地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真诚地做到不厌烦、不推托、不敷衍,简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有了这种态度,群众对我们才会有信心,我们在工作中才会有信心。
贯彻落实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质监部门作为密切联系民生的职能部门,责任重于泰山,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每名党员每位干部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质监能力素质,通过提升能力素质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马上行动起来;都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真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结合实际深入思 考研 究,拿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法来。“三个安全”的思想始终不能放松,要坚定不移地抓好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树立起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敬的人民质监形象。继续坚持“民生为本,民信为天”的核心理念不动摇,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为指导方针,按照科学发展主题和“抓重点、抓难点、抓亮点、抓新的增长点”的工作主线,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的精神,科学谋划、认真部署,推动质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学习党的八项规定心得体会三
根据安排,我们每三小组共同认真学习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内容,虽然内容不多,但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对我们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共产党员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警醒。我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八项规定”进行自查工作,同时对进一步贯彻实施“八项规定”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贯彻实施“八项规定”的重大意义。二是要带头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八项规定”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作出表率;落实工作责任制。
八项规定从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着手对症下药。八项规定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姿态,是聚党心得民心之举;整个规定没有泛泛的空话、套话,句句是实在话,贴心话,简简单单,却一针见血,直指当下党员干部作风之弊。这是整顿工作作风的一剂良方,是向全国人民立下的一道军令状,更是一份庄严地 承诺书 。其内容之具体,要求之细致,彰显了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真抓实干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从到基层调研“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这样的细致入微才是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群众就是尊重历史;群众是领导干部权力
的赋予者,心系群众,就是珍惜手中的权力。规定要求“向群众学习”,“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彰显的是亲民利民的作风,彰显的是为群众谋福利的宗旨,是赢得民心、受群众拥护之举。“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这是对党员干部的鞭策,是保持清正廉洁的警醒之言,是践行“正人先正己”的古训,是践行“打铁先要自身硬”的承诺。中央领导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体现了反腐的决心,彰显了共产党人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项规定本身即是真抓实干的最好范本。全党上下如都能严格落实规定要求,同心同德,务实创新,则“中国梦”的实现必定指日可期。
通过这次活动及反面典型教材的学习讨论,使我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受到深刻洗涤,更是从中得到一些深层次启示和警醒。使我体会到党的“八项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暴露出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特别是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教训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后果是严重的,使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遭受了严重损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切实落实“八项规定”的要求。就要强化规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要强化法制意识,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其次要强化政策和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 财经 纪律,确保党的方针、路线能够正确实施。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崭新的工作姿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看了学习党的八项规定心得体会还看了:
1. 八项规定个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2. 八项规定的学习心得体会
3. 党员八项规定心得体会
4. 学习八项规定心得体会范文
5. 八项规定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