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决议是答辩完用的一份对你论文工作高度总结、对答辩意见的总结以及同意授予硕士学位的文书,大概几百字,简短明了。 根本不是什么表格,估计说表格的是想说答辩表决票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详解
研究生在答辩的过程中,要思路清晰,前后过渡自然,先讲串联词,再翻幻灯片。
5.使用伏笔
巧妙运用伏笔,使报告结构严密、紧凑,可勾起专家和师生的好奇心。例如:“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在后面一章进行详细介绍”,设计问题陷阱,引起大家的密切关注。
6.声音响亮
答辩过程中要声音响亮,语气肯定,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得到。
同时可以增强胆量,使自己更富激情、富于感染力。
7.语速适中
研究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答辩专家和其他师生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答辩者一定要注意在答辩过程中的话语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
8.目光移动
论文答辩时应注意使目光时常瞟向答辩专家及会场上的老师和同学们,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使大家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9.体态辅助
论文答辩虽然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辅助会使答辩效果更好。手势语言是体态语言的主要部分,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
10.时间控制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40~50分钟,但应按每个单位具体的时间规定而定。对论文答辩要有时间控制,宁少勿多。这样,显得有准备,容易给答辩专家一个良好的印象。
11.人称使用
在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建议尽量多用第一人称“我”、“我们”,能用“我”时不用“我们”,这样会给专家们一个好的印象——答辩人确实做了不少工作!
四、回答提问时要注意的问题
研究生宣讲完学位论文后就要进入答辩提问环节,为了提高回答的质量和效果,研究生在进行论文答辩前就需要思考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
(1)对选题意义的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的提问;
(3)对论文创新点的提问;
(4)对论文细节的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的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的提问;
(7)对自己所做具体工作的提问;
(8)对与课题相关的扩展性问题的提问。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取得良好的答辩效果,在回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听问题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没听清时要再问一遍,以免答非所问、把本来能回答的问题答错。
2.不要急于回答,要经过思考后再作回答,这样可使回答更有条理、更加深入和全面。
3.要认真领会专家的题意,针对问题的核心回答,宁少勿多。语言要简练,不要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不要过多地使用“大概”、“可能”、“也许”等词语。
4.有些问题不会回答是正常的,不一定影响评语。有时候专家看答辩者论文做的好,可能会问几个难度较大的问题,看答辩者是否有所考虑并与之进行深入交流,所以答辩者答不上来也是可能的,只需如实说明情况即可,不要不懂装懂,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5.要尊重答辩专家,不要过分争辩。当自己的观点与答辩专家的观点相左时,既要尊重答辩专家,又要让答辩专家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得学会运用各种辩论的技巧,而不要过分争辩。
五、其它事项
1.要有自信心。克服紧张、不安、焦躁的情绪,想信自己一定可以顺利通过答辩。自卑的心理会使答辩大失水准,甚至由于胆怯而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体现真实的能力和水平。
2.要有饱满的热情。要面带微笑、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把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示给大家。
3.要讲文明礼貌。开始时要向专家和同学们问好,答辩结束时要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无论是听答辩专家提问题,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做到礼貌应对。
4.要注意仪态和风度。答辩者要仪容整洁、举止大方。如果能在最初的一、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成功的答辩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答辩报告的内容、答辩报告技巧、可能遇到的提问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好这些工作,答辩者就一定会获得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1.担任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秘书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担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秘书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本校工作人员或在册研究生。
、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背景。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秘书可以是本院系具备专业背景的教职工、博士研究生或高年级硕士研究生。
2.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表格必须从网上下载吗?请问具体下载路径?
答:是。2019年7月毕业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相关表格必须从网上下载(表格上带有二维码标识)。具体下载路径如下:登陆本人校内门户à在导航栏中选择“学生业务”à “学位信息”à填写、打印表格。研究生本人登陆个人门户提交论文信息后即可获得“论文信息号”,请务必记录该信息号并告知答辩秘书。答辩秘书登录本人的校内门户后通过“论文信息号”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录入、打印与答辩相关的表格。
3.“答辩记录”应记录那些内容?
答:应重点记录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的问题,以及答辩人回答的内容;此外还要填写答辩时间、地点、到会人数等。以上内容均由答辩秘书记录、整理并亲笔签名,要求完整、详实、简练。
4.论文送同行专家评阅前,是否一定要导师评阅通过?
答:是的。学位论文完成后,首先提交给指导教师评阅,导师评阅通过后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再送同行专家评阅。
5.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要具备什么资格?
答: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是同行专家且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
6. 硕士学位论文需要几位评阅人?
答: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
7. 论文评阅有一人持否定意见,是否还可以另外增加评阅人?
答:若送审的两名评阅人的评语都是否定的,不能举行论文答辩;两位评阅人中有一位的评审意见是否定的,可再增加一位评阅人,若新增评阅人的评审意见是否定的,不能举行论文答辩。如果持否定意见的是校外专家,则新增的评阅人仍然需要是校外专家。
8.答辩委员会需要多少人,导师可以是答辩委员会成员吗?
答: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指导教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应至少4人组成。
9.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主席分别需要什么条件?导师可以担任主席吗?
答: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具有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主席。
10.如何确定答辩委员会成员?
答:答辩委员会名单由导师、教研室商定,学位分委会负责人审批。
11.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是什么?
答:
⑴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名单、主持各项议程
⑵.导师介绍该生的学习、科研情况
⑶.答辩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
⑷.委员提问,答辩人答辩
⑸.答辩委员会评议、投票表决(答辩人回避)
⑹.形成答辩决议书
⑺主席宣布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
⑻.各成员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名
12.导师或论文评阅人在国外,暂时不能亲笔签名,可否使用电子签名?
答:因某种特殊原因如导师或论文评阅人在国外,暂时不能亲笔签名的,可以使用电子签名,事后尽可能补签名。
13.答辩委员会成员因故不能到场,更换成员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因某些特殊原因需要临时更换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由导师和教研室商定后,报学位分委会负责人重新审批,并修改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重新打印《答辩审批表》。
14. 学位审批材料A、学位审批材料B,在归档时分别存往何处?
答:学位审批材料A(A档)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存学校档案馆;学位审批材料B(B档)含学籍表、成绩单、导师对论文的评语、答辩报告书、学位审批表等内容,属于人事档案材料,将寄往毕业生就业的人事部门。
15. 学位审批材料中哪些表格需要亲笔签名,可否盖签名章或由他人代签?
答:学位审批材料中选题报告、导师评语、专家评议书、答辩报告书、答辩记录表等均需要相关人员亲笔签名,不可打印姓名、盖签名章或由他人代签。学籍表、成绩单、答辩审批表由教务老师处理。
16. 整理学位审批材料时,如何排列顺序?
答:必须严格按照A/B封面上的目录顺序排序。
17. 论文答辩不通过,是否还有机会重新申请学位?
答:论文答辩不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表决,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允许申请人在半年后一年内对修改后的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如重新答辩仍未通过,则不再补行答辩。
18. 重新申请学位的程序如何?
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位办提出申请,通过学位办“重新申请答辩资格审查”后,到院系教务老师处办理有关事宜,按正常答辩流程进行,相关表格亦从网上下载。
19. 答辩委员会5人,有3票同意,2票不同意,论文答辩是否通过?
答:此情形下,论文答辩没有通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以上情形中,投票同意人数为五分之三,不到三分之二。
20. 答辩表决票上研究生姓名能否不填或投票后再补填?
答:不能。必须在“表决票”上写上研究生姓名之后,再交给答辩委员会投票,避免错投或漏投。
21.涉密论文如何确定,答辩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涉密论文是指涉及国家秘密的学位论文。确定涉密论文应在论文开题时提出,填写《涉密论文申请表》,报校保密委员会审查,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涉密论文在印刷、评阅、传递、答辩、提交、保存等方面均要按照校保密办和图书馆的相关规定进行,详情参见《研究生手册》中相关内容。
22. 在答辩或学位分委员会讨论之后,修改了“论文题目”,如何在成绩单中体现出来?
答:通过本院系教务老师修改管理系统中的论文题目,重新打印成绩单。
23. 发现成绩单中学分、成绩或课程名称有错,如何修正?
答:通过本院系教务老师修改管理系统中学分、课程、成绩等相关数据,重新打印成绩单。
24. 归入A档和B档案的成绩单如何区分?
答:归入A档的成绩单上有“学校留存”字样,归入B档案的成绩单没有该字样。
25. “科研统计”表格从系统中打印后,还需要导师签字、盖院系公章吗?
答:需要。“科研统计”表格从系统中打印后,经导师确认签字、加盖院系公章后,存入A档。
26. 答辩秘书的职责有哪些?
答辩秘书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协助论文评阅送审
⑵.登陆系统,填写答辩表格,检查核对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信息
⑶.做好详细的答辩记录(重点记录委员提问与学生回答的内容),并整理、录入、打印
⑷.收发表决票、统计表决结果
⑸.协助完成《答辩报告书》,请每位委员签名(一式两份),
⑹.整理答辩材料:按照A、B档案封面上的目录顺序整理
⑺.处理与论文答辩相关的其他事宜。
27. 毕业、结业、肄业各需要什么条件?
答:毕业: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和培养环节,论文答辩通过。
结业: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和培养环节,提交毕业论文,但在导师评阅、同行专家评阅或论文答辩中未获通过。
肄业:在校学习满一学年,完成了一定量的学分。没有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或者未提交毕业论文者均按肄业处理。
28.结业的学生,是否还有机会重新提交学位申请?
答:“结业”分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所提交的论文因导师评阅未通过或同行专家评阅未通过,这种情况应即时提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表决,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可允许申请人在半年后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其二是论文答辩未通过,这种情况应即时提请答辩委员会表决,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允许申请人在半年后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表决情况需要做好记录,及时报学位办。
29.已经结业的学生重新提交学位申请获得硕士学位后,是否可以将以前的“结业证书”换成“毕业证书”?
答:从2019年开始,研究生结业后重新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经审查合格后,由学校换发毕业证书。
30.已经“毕业获学位”的毕业生,离校之后被查出学位论文有剽窃、抄袭等违规行为的,已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否取消?
答:是的。根据《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已结束学业并离校后的研究生,如果在校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经查实,撤消其当时所获得的相关奖励、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位论文有剽窃、抄袭的行为属于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已获得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答辩一般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答辩的时间一般只有20―30分钟,研究生要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胸有成竹,通过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把大量工作在短时间里成功地讲出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应变能力及表达能力。
成功的答辩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研究生要答辩成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作课件
论文写好后,要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着重于引论部分和结束部分,写好供10―15分钟用的答辩报告,并制作成课件。课件的制作做到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精选文字,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适当美化视觉效果,尽量图文并茂,切忌文字堆砌,更不能把论文中的文字简单复制过来。制作好课件后,自己要卡时间反复练习。答辩前要亲临现场,熟悉现场布置,测试设备(如存放答辩课件的U盘或移动硬盘是否能在答辩使用电脑上正常播放等)。
二、陈述论文
硕士研究生教育重在训练研究生科学的思维、如何进行研究以及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的答辩一般考察论文的真实性、研究生对本领域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如立题依据是否充分可行、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研究步骤是否严密、研究方法是否应用得当、研究结果是否可信并有新意。研究生应从这几方面做好陈述,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自己做得怎么样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需要做好的五件事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需要做好的五件事。
在具体陈述时,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良好的开场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答辩开始时要向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集体问好,体现出对答辩委员会老师的尊重。要谦虚而自信,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力求避免“时间紧,没有好好准备”等自我辩解性话语。
第二、内容简练而清晰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需要做好的五件事文章应届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需要做好的五件事,要从研究的目的、内容、任务、意义、方法、结果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陈述。具体做到: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第三、陈述一般采用课件的方式展示,但不能对着课件念。
第四、把握好时间。力求在5―10分钟内陈述完。
三、记好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提出问题,时间5分钟。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自课题自身并需要研究生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这涉及到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等方面。
第二、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第三、论文是否合乎逻辑,书写是否规范,数据来源是否准确,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是否全面。
第四、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如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答辩委员考察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第五、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无论哪方面问题,问题一般是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研究生要对答辩委员的知识背景、研究专长等进行比较全面和详细的了解。
四、自信回答
回答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要回答的问题进行合并、整理,拟好回答提纲。如当面回答,在脑中做好提纲。
第二、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进行回答。
毕业论文答辩决议书范文(通用10篇)
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决议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XX的学位论文《XXXXX》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两个不同的遗传学研究角度对中国人痛风遗传变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4个新的痛风易感候选基因,并分析了遗传异质性因素对于遗传因素和痛风易感性关联的影响,从尿酸排泄和炎症反应两个痛风发生的生理过程部分解释了痛风的发病机制。
当前,随着痛风/高尿酸血症研究的不断深入,遗传因素对于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进一步在中国人群中探讨了遗传因素对于痛风易感性的作用,为今后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本论文立题有一定新意,论文工作量饱满,结构合理,逻辑结构清晰,文字表达清晰,图标清楚,达到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在论文答辩中,该生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较为清楚地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因此,答辩委员会认为XX同学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了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经过答辩委员会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XX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XX同学硕士学位。同时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学位论文。《XXXXX》是一篇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
xxxx大学xxx学院xxx专业研究生xx所完成的题目为“”的学位论文,选题适当,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作者系统地归纳和综合地评述了有关文献,掌握了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亲身的实践经验研究了一种基于xxxx的xxxxx法,完成了对xxxxxx,并设计出了xxxxxxx系统。
论文取得了下列研究成果:
1、详细介绍了基于xxxx的xxxxxxx法,并与传统的xxxxxx法进行了比较,总结出每种xxxxxxx方法的优缺点,指出采用xxxxxxxx法的优势。
2、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法的xxxxxxx电路。由于采用该种方法不需要xxxxxxxx电路,因此,解决了传统的xxxxxxx等问题。
3、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的xxxxxx硬件电路。其中,包括对控制电源、单片机外围电路、驱动电路、逆变电路以及保护电路的设计等,并在硬件电路设计中考虑了软硬件抗干扰措施。
4、介绍了在xxxxxxxx模式下的常用的xxxxxxx方法,详细分析了xxxxxxxx控制中最常用的xxxxx技术,并编写出了程序,使xxxx能够顺利xxxxxxxx。
5、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调试工作,其中包括硬件电路的调试和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联调,最后给出了系统调试结果。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已经掌握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强。论文结构合理,论述清楚,逻辑性强,已达到学术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答辩过程中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学术硕士学位。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临床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用于研究PTPN22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论文采用2个群体(SLE,RA),应用PCR—RFLP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PTPN22基因7个SNPs(rs1217414,rs1217418,rs3765598,rs1746853,rs2470601,rs1970559,rs3811021)多态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采用、、HaploView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各个位点的多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进行讨论。得到如下结果:
1、PTPN22基因C1858T位点在云南汉族人群中无多态性。内含子rs1217414,rs1217418,rs1746853多态性可能与云南汉族SLE,RA相关。内含子rs1970559与云南汉族SLE,RA无关。rs3765598和rs3811021位点突变可能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rs3811021位点突变可能与云南汉族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
2、rs1217414,rs1746853,rs3811021位点突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各临床指标无关。rs1217418突变可能与WBC有关,rs1970559可能与BUT,WBC有关,rs3765598可能与抗ANA1和抗ANA2抗体有关。
3、单倍型(CATTCT)为主要单倍型。单倍型(CAGTCC),单倍型(CATTCC)和单倍型(TATTCT)显著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险性(PPAGTTC)
论文选题新颖,有一定创新性,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科学。论文内容丰富,写作规范,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答辩回答问题正确,思路清晰,已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一致通过答辩,建议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xxx同学采用实验研究法, 通过干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锻炼, 探讨以保证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复, 身体状况得到 更大的改善为最终目标, 寻找一种高效的功能锻炼指导模式, 确保社 区居家脑卒中患者能够获得系统、规范、连续的功能锻炼指导,为其 进一步康复提供保证。 使出院脑卒中患者能在住院治疗后的恢复期中 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服务, 最大程度的重建患者肢体功能, 预防再复 发。同时,该探究将有利于节约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提高社区医护人 员对于脑卒中管理的效率及效果,最终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论文选题鲜明,具有实用性,研究设计较合理,所得数据真实 可信, 统计方法使用得当, 结果分析较深入, 论文撰写格式符合要求, 该论文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该生在论文答辩中回答问题实事求是, 思路清晰。 经答辩委员会 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答辩委员会主席:
xxxx年xx月xx日
XX 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XXXXXXXXX》 ,选题紧跟我国禁烟控烟 的热点话题,科研设计简单合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和近 5 年来发布的 《中 国控制吸烟报告》 ,确定预防的重点对象是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在文 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高校大学生吸烟与被动吸烟现况 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研究,以及详细分析了其各自的影响因素。 论文内容真实,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图表清晰度有待加强,论 据比较充分,数据准确,资料详实,统计学处理正确,结论可靠。 答辩时的论述符合一般逻辑,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论文表明作者 掌握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医学社会科学研 究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广,拥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答辩委员会认为本篇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水平, 答辩 委员会委员全体无记名投票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本论文主要研究裂褶菌F17锰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并在单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影响该酶活力的各个因素。同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染料脱色中,发挥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作者还初步进行了基因克隆实验,并且优化了反应体系,获得了一些序列。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锰过氧化物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论文立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该论文目标明确,研究路线合理,实验数据翔实,实验结果可信,观点正确。论文书写规范,层次清晰,图表规范。作者答辩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论文已达硕士论文的学术水平。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议和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一致通过其毕业论文答辩,建议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产广谱乳酸菌素菌株的.筛选、鉴定、发酵的全过程。筛选到了一株既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又可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乳酸菌,经鉴定是一株植物乳杆菌;又通过摇瓶发酵数据优化了菌株发酵条件;并初步探索了菌株固定化的条件。该论文立意新颖,研究目标明确,数据方案设计较合理,方法可靠。论文研究为进一步探索乳酸菌素的生产条件提供了依据与实验研究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该论文书写规范,逻辑性强。答辩表达清楚,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论文已达硕士论文的学术水平。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一种新兴的编码框架, 它可以将计算复杂度从编码端转移 到解码端, 同时具有较好的压缩效率和抗误码能力,非常适合于一些新兴的应用 场合。论文对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 WZ 帧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选题科学,具有 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首先利用统计学的原理分析证明边信息与待解码 WZ 帧之间的较强相似 性,提出以边信息来填充 WZ 帧高频子块的思路,并将其运用到嵌入式分级编码 中,构造出改进的基于 DCT 和小波变换的 WZ 帧编码架构。实验表明,改进方法 与 (帧内编码)、(帧内编码)的性能相当。 论文概念清楚,分析严谨,理论推导正确,做了较多的仿真实验,并对实验 结论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讨论。 论文有创新,表明作者在本专业具有扎实的理论 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答辩时,条理清楚,回 答问题正确。经答辩委员会讨论,一致同意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硕 士学位。
本文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的高温气固两相流动与燃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了解分级燃烧过程的两相流动、燃烧与污染物生成机理,发展分级燃烧技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建立了分级进风燃烧室高温气固两相流动热态实验装置系统。
2)应用三维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有气相燃烧的高温气固流动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气固两相平均轴向与切向速度和湍流脉动特性以及两相轴向与切向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揭示了燃烧室内高温气固两相流动的特点。
3)对分级进风燃烧室内湍流燃烧的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进行了测量,阐明了二次风率对气体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和NO浓度场的影响规律。
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论文写作规范,图表完备。答辩中叙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表决,5票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郑晓川工学硕士学位。
速生材改性研究是木材科学与应用研究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应用背景。立题正确。
作者对国内外在木材改性领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做了较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倍体毛白杨木材化学改性研究。论文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木材进行化学改性处理,通过尺寸稳定性、阻燃性、抗吸水性、硬度等的检测,考察了各种改性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用含有纳米SiO2的UF、PF树脂复合处理剂处理木材时,二氧化硅对提高木
材的尺寸稳定性和硬度具有明显的作用,且纳米二氧化硅能够降低处理材的游离甲醛释放量;2)马来酸酐/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环氧氯丙烷复合处理液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抗吸水性、抗吸湿性和硬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完整,撰写认真,文字流畅,图表清晰,工作量饱满。论文答辩中,讲解重点突出,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表明该同学具有较好的本学科理论基础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水平要求。
全体答辩评委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随着计算机主频、内存的快速发展,显示清晰度和显示尺寸的限制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的瓶颈。如何利用高性能价格比的机群实现超高分辨率的高清晰度大尺寸显示正在成为并行可视化方向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李颖敏同学的硕士论文以设计基于机群的拼贴显示系统提供方便的编程接口和编程环境为目的,其选题具有前瞻性,论文的工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第一段:选题的意义)
论文在分析调研国际目前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应用“分布式共享显示内存”的新概念提出了一种并行程序环境下的拼贴显示接口,并以两种形式实现了该接口,简化了系统应用的编程实现。提供了一些测试用的应用程序,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研究平台。展示了基于机群作分布式显示的良好前景。同时作者还利用该拼贴显示接口为一个地理图像信息系统实现了多屏显示应用,满足了该应用对高分辨率显示的需求。(第二段:论文工作取得的成果或新见解) 论文工作表明作者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都比较好,掌握了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拼贴显示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对机群系统,尤其是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第三段:对科研能力及对论文的评价)
论文组织合理,叙述清晰,文字简洁流畅,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好。答辩中表达清楚,思维敏捷,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一致通过该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并一致建议授予李颖敏同学工学硕士学位。(第四段:答辩中的表现及结论性意见)
这是研究生在完成论文答辩后,老师及学院学校对学生此次论文做出的决定。
答辩决议书的基本提纲:
1,指出选题的意义。
2,描述论文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即论文完成了什么工作)。
3,列举工作中含有的主要创新点。
4,对研究生基础和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给出评价。
5,对论文写作,格式等给出评价。
6,对硕士生的答辩能力进行评价。
7,给出答辩委员会对是否通过答辩,是否建议授予学位的结论。
8,如果答辩通过毕业,但不建议授予学位,那么决议书中还应包含是否同意其在两年内修改论文,
重新申请答辩的内容。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程:
1,检查课程学习计划:进入第二学年,研究生本人要认真检查是否已全部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的课
程学习,所修学分是否满足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
2,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写作格式与要求应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有关规定和要求执
行。至少在答辩前五周应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对论文的总体结构,内容,水平和论文格
式进行严格审查。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满足学科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并经导师审查通
过的的硕士研究生,可以提出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学校每年分两批定期进行硕上生论文答辩及
学位授予的有关工作。
3,学位论文格式审查:经导师同意申请论文答辩的研究生,至少于答辩前四周向所在单位研究生主
管部门提出答辩申请。由院(系,所)教学主管主任负责安排对论文格式进行审查,合格后领取“学位
审批材料”,个人填写相关内容后,由导师签署意见。
4,学科专业负责人审批:拟订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成员,学科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或研究
所所长)在听取导师意见的基础上,对论文内容和水平把关,审查合格后签署意见,并与导师共同协
商,拟订聘请答辩委员会成员和论文评阅人(参见论文评阅要求和答辩委员会组成)。
5,学位论文密级审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密级应在与导师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保密局颁发
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慎重确定,报所在单位主管科研的负责人对论文进行密级
审定,并签署意见。密级有内部,秘密,机密三种。学位论文密级的确定及处理办法参见“清华大
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规定”。
6,主管主任审批:学位(毕业)审批材料送所在单位研究生主管主任审批。
7,学位论文评阅:至少于答辩前三周将学位论文送两位评阅人和指导教师评阅,在答辩前10天收回
评阅意见。
8,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批:答辩前至少一周将学位审批材料(包括导师和评阅人的评阅意见,
答辩委员会组成名单等)送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批。
9,学位论文抽样检查:研究生院每学期对申请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抽查。被随机确定为抽查
的学位论文作者,应于答辩前一周,将答辩时间和地点以书面形式报送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
同时将论文及全部学位审批材料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查。被抽查学位论文的研究生答辩事宜,
见“对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和答辩实行抽样检查的规定”。
10,申请优秀硕士论文:欲申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须填写“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审批
表”,并提交答辩委员会审查,答辩委员会主席负责组织讨论,对论文写出评语和推荐意见,报学
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
一般会提问几个论文中涉及的技术难点和创新点,回答要有新颖独到之处。评委提问主要看你对论文是否清楚,以此判断是不是你自己写的。
在网上找这样的论文吧~像(土木工程)这类型的论文期刊里面你都可以去看下的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以上的问题自己仔细想想,必要时候用笔整理出来把这些作为发言提纲,相信答辩的时候你就不会慌了。
一般提问几个论文中涉及的技术难点,创新点,主要应该回答新颖 独到之处。评委提问主要看你对论文是否清楚,以此判断是否是别人写的挂你名字。注意说自己清楚 擅长的,千万别不懂装懂。遇到不懂的可以坦白说。
Xu ., Wang ., Wang ., and Shen .. Performance of deep excavated retaining wall in Shanghai lowland area. Lowl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2005, 7(2): 31-43 徐中华,邓文龙,王卫东,支护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技术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607-610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主体地下结构与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复杂深基坑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6,28(S0):1355-1359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上海软土地区上海银行大厦深基坑工程的实测与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S):4639-4644 徐中华,王建华,有限元法分析土壤切削问题的研究进展,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34-137 徐中华,钭逢光,陈锦剑,王建华,封金财,活树桩固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岩土力学,2004,25(S):275-279 王建华,徐中华,陈锦剑,王卫东,上海软土地区深基坑连续墙变形特性浅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485-489 Wang ., Xu ., Wang ., and Shen performance of multi-propped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echnology 2004, Bangkok, Thailand,2004,pp: 199-203 徐营营,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采用逆作法的超大型深基坑三维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5):789-792 Wang ., Xu ., Di ., and Wang .. Performance of a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ed using the united method: bottom-up method in the main building part and top-down method in the annex building part.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and Ground Movement - Proceedings of the GeoShanghai Conference, ASCE, 2006, pp: 385-392 戴斌,王卫东,徐中华,密集建筑区域中深基坑全逆作法的设计与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79-583 翁其平,王卫东,徐中华,软土中超大面积深基坑逆作法设计与实践,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4):587-590 Wang ., Wang ., Shen ., Xu ., and Fan W..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multi-propped deep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CSSM2006 - III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olid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Lisbon, Portugal, 2006 陈华文,史玉金,陈锦剑,徐中华,岸滩冲刷对护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岩土工程界,2004,7(S):84-87 王建华,徐中华,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26(1):1-12 王建华,徐中华,王卫东,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2):1899-1903 Li ., Xu ., and Wang ..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eep excavations on adjacent properties in soft soil district. Applications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Geotechnical 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Seminar, Geotechnical Division,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ngineers. 2008, Hong Kong, pp: 181-189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上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性状,土木工程学报,2008,41(8):81-86 王卫东,李进军,徐中华,敏感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08,30(S0):349-354 徐中华,王建华,王卫东,软土地区采用灌注桩围护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岩土力学,2009,30(5):1362-1366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分析方法,2009海峡两岸地工技术/岩土工程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大陆卷),王新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徐中华,大开口式逆作法深基坑实测变形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4):750-756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逆作法深基坑对周边保护建筑影响的实测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9,42(10):88-96 徐中华,王卫东,深基坑变形控制指标研究,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3):619-625 王浩然,王卫东,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S2):1512-1517 蔡建鹏,黄茂松,钱建固,徐中华,基坑开挖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的DCFEM法,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1):120-124 徐中华,王卫东,敏感环境下基坑数值分析中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岩土力学,2010,31(1):258-264 Wang ., Xu ., and Wang .. Wall and ground movements due to deep excavations in Shanghai soft soils,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136(7): 985-994 王卫东,徐中华,圆形深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的强度折减法,建筑结构学报,2010, 31(5):195-201 . Wang, . Li, . Xu, . Di.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ed by top-down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technic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Challenges in Megacities, Volume 3, pp. 660-666, Moscow, 2010 王卫东,徐中华,预估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简化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0,32():32-38 王卫东,徐中华,深基坑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施工,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91-199 Wang ., and Xu .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ep excavations in Shanghai. The 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Soft Ground, Roma, Italy, 2011. Wang ., Xu ., and Wang .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deep braced excavation in Shanghai. The 14th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kong, 2011. pp. 274 王卫东,王浩然,黄茂松,徐中华,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水平变形简化计算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814-818 王浩然,王卫东, 黄茂松,徐中华,基坑变形预测的改进MSD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1):3245-3251 王卫东,徐中华,王建华,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1):1659-1666 王浩然,徐中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与实测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7(5):965-976 常林越,徐中华,王卫东,敏感环境下深基坑的设计与三维数值分析,铁道工程学报,2011,11:52-57 徐中华,王卫东,谭轲,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第11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硬化模型参数的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12,33(8):2283-2290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板式支护体系基坑变形预测简化计算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2,34(10):1792-1800 W. D. Wang, L. Y. Chang, Z. H. Xu, and Q. P. Weng.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large-scale and deep cylindrical excavation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European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ECCOMAS 2012), Vienna, Austria, September 10-14, 2012 . Xu, J. Zhang, C. Chen. A Case History of a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ed by Zoned Excavation Method in Shanghai Soft Deposi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se Histori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ymposium in Honor of Clyde Baker Wheeling, IL (Chicago, IL area) – April 29-may 4, 2013 Y. P. Dong, H. J. Burd, G. T. Houlsby, Z. H. Xu. 3D FEM Modeling of a Deep Excavation Case History Considering Small-Strain Stiffness of Soil and Thermal Effect of Concrete.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se Histori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Symposium in Honor of Clyde Baker Wheeling, IL (Chicago, IL area) – April 29-may 4, 2013 王浩然,王卫东,徐中华,基于数值分析的预估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简化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12,34(supp.):108-112 徐中华,王卫东,王建华,刘溢,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病房楼基坑工程,基坑工程实例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pp:82-94 王卫东,王浩然,徐中华,上海地区基坑开挖数值分析中土体HS-Small模型参数的研究,岩土力学,2013,34(6):1766-1744
[1] 陈仁朋,许伟,汤旅军,陈云敏,地下水位及电导率TDR测试探头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77-82.[2] 朱斌,陈仁朋,罗军,陈云敏. 低速运动船只撞击埋置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海洋工程,2008, 26(2):17-25[3] 谢海建, 陈仁朋, 陈云敏, 柯瀚. 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污染物在半无限黏土中的一维扩散解,岩土工程学报,2007, 29(9): 1404-1408[4] 谢海建,陈仁朋,陈云敏,柯瀚. 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溶质在有限厚度粘土中的一维扩散解,环境科学学报,2008,28(2): 376-383.[5] 胡琦, 陈仁朋, 陈云敏, 梅德庆.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的优化设计, 动力工程, 2007, 27(3): 327-331[6] 陈仁朋,周万欢,曹卫平,陈云敏,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7,29(6):824-830.[7] 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张延红. TDR技术在石灰炉渣加固土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5):676-683.[8] 陈仁朋,徐正中,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07,20(2): 7-12.[9]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7,29(3): 436-441[10]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桩承式加筋路堤桩体荷载分担比计算,中国公路学报,2006, 19(6): 1-6.[11] 戴宏伟 陈仁朋 陈云敏 地面新施工荷载对临近地铁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3):312-316.[12] Chen RP, Daita RK, Drnevich VP, Kim DH. Laboratory TDR monitoring of physico-chemical process in lime kiln dust stabilized clayey soil.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6,28(2), 249-255[13] 许峰,陈仁朋,陈云敏. 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39(9): 1393-1399.[14] 芦森, 陈仁朋, 陈云敏, 王常晶. 打桩振动对邻近新浇筑混凝土的影响, 中国市政工程.2005, 1: 68-70.[15] 吕凡任, 陈仁朋, 陈云敏, 应建国. 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压和抗拔特性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38(3): 99-105.[16] 陈仁朋,贾宁,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机理及沉降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23): 4358-4367.[17] 陈仁朋,许峰,陈云敏,贾宁. 软土地基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2005, 18( 3), 7-13[18] 陈仁朋, 周万欢, 王宏志, 陈云敏. 用DQM求解成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 计算力学学报,2005, 22(3 ): 310-315,329[19] 贾宁,陈仁朋,陈云敏,徐立新,杨少华,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理论分析及监测,岩土工程学报,2004,26(6):755-760[20] 龚健,陈仁朋,陈云敏,程光明,应建国. 微型桩原型水平荷载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 2004年10月,3541-3546.[21] 林政,陈仁朋,陈云敏,许峰. 一种现场测定地基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的方法, 岩土工程学报, :505-510.[22] 王宏志, 陈仁朋. 周万欢. 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的DQM解. 水利学报,Vol,, 8-15,2004年4月.[23] 王仕方,陈仁朋,陈云敏. 预制桩可打性的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2003年11月,P:657-663.[24] 陈仁朋, 凌道盛,陈云敏.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土木工程学报, 2003年10月,Vol. 36, , 89-94[25] 陈赟、陈仁朋、陈云敏. TDR边坡监测系统的计算模型和试验初探. 工业建筑, 2003年8月,,,33-36.[26] ZHU Bin(朱 斌), CHEN Ren-peng(陈仁朋), CHEN Yun-min(陈云敏). Transient response of piles-bridge under horizontal excitation. J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3, 4(1): 28~34.[27] 陈仁朋、梁国钱、余济棠、陈云敏. 考虑桩土相对滑移地单桩和群桩的非线性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6): 668-673.[28] 朱斌、陈仁朋、陈云敏、王宏志. 埋置框架的横向动力特性研究. 振动工程学报,2002,15(4): 425~429.[29] 余云燕、陈仁朋、陈云敏、胡亚元,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桩基质量综合评定方法,中国公路学报,vol. 15,,2002年4月,68-71[30] 陈仁朋、陈磊、陈云敏,基底不透水条件下埋置基础沉降的Biot固结理论解,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7-21[31] 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考虑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11月,686-691[32]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阻滑桩加固土坡的极限设计方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年11月,618-622[33] 金振奋、陈仁朋、凌道盛、陈云敏,群桩地基中应力及变形规律数值分析,工业建筑,第31卷,第10期,2001年10月,37-42[34]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软土地基码头的加固及堆载试验分析,港工技术,,,2001年9月,34-37.[35] 陈仁朋、陈云敏、蔡袁强,粉砂性土体中基坑开挖工程实践,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9月,90-95.[36] 陈云敏、陈仁朋、朱斌,打桩过程中桩的横向振动分析,振动工程学报,Vol. 14,,2001(2):215-219[37]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软粘土地基中码头桩基的受力分析,工业建筑, ,2001(4):46-47[38] CHEN Ren-peng HU Yayuan CHEN Yun-min, Determing driving resistance with rebound of pile-top during pile driv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 , 2001(4):121-240[39] 陈仁朋、陈云敏、李琪、童建国,某工程桩的可打性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Vol23 ,2001(3):235-238[40] CHEN Ren-peng CHEN Yun-min LING Dao-shen, Analysis of vertical pressure on buried pipeline with case stud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P:414-420, 2000(10)[41] 陈仁朋、陈云敏、吴世明,饱和土中球形空腔稳态振动,浙江大学学报,1997(9),, 增刊,P:253~256[42] 陈仁朋、陈云敏、宣伟丽、吴世明, 饱和土中球形空腔稳态振动及其在基桩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1998(9),, P:373~377[43] 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 Weele,利用桩顶加速度分析桩端土的静阻力,岩土工程学报,1997(11),, P:16~21代表性国内外会议论文陈仁朋,徐正中,陈云敏. 桩承式路堤技术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岩土力学与工程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15-17日,主编:高广运,P:1-7 (专题报告)陈仁朋,张延红,王进学,陈云敏. TDR技术在监测土体污染中的应用,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重庆,2007年11月1-4日,725-729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孔卫国,TDR测试系统理论模型及应用,第七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343-349,北京,陈仁朋,龚建,陈云敏,吕凡任,应建国,程光明. 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原型试验研究,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年10月25-28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599-604陈仁朋,陈云敏,黄海丹,群桩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年10月25-28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572-577陈云敏、陈仁朋、卢森. 软土地基地铁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几个土力学问题,城市地铁建设与环境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高级技术论坛(2002年12月18~20日,杭州),主编史佩栋,165~177.陈仁朋、陈云敏、梁志刚等,TDR测试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应用,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杭州:2002年11月17日至19日,浙江大学出版社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21世纪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金振奋、陈仁朋、陈云敏,轴对称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沉降分析,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万国学术会议出版社,1999(10),P:507~510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多相介质波动理论的研究、应用与发展,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万国学术会议出版社,1999(10),P:541~544
1.主要学报论文:(1) 谢新宇,谢永利,潘秋元.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研究.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1996, 16(4): 14-18(2) 谢新宇,朱向荣. 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及现场监测. 浙江大学学报, 1997, 31(增刊3): 243-267(3) 谢新宇,朱向荣,谢康和,潘秋元.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新进展. 岩土工程学报, 1997, 19 (4): 30-38(4) 朱向荣,潘秋元,娄建民,谢新宇. 深厚软土大型油罐搅拌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1997, 18(5) : 66-73(5) 蒋军,谢新宇,潘秋元,曾国熙. 含竖向增强体复合土体的极限承载力. 岩土工程学报, 1998, 20(2): 55-58(6) 谢新宇,夏建中,朱向荣,潘秋元.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2(3):202-208(7) 谢新宇,王奎华,陈春雷,吴延平,黄学标. 温州城南立交桥引桥软基加固工程实例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1998, 11(3): 62-69(8) 应宏伟,谢新宇,谢康和,潘秋元. 软土深基坑开挖的有限元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1999, 20(4): 59-64(9) Xie Kang-He, Xie Xin-Yu, Gao Xiang. Theory of one 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of two-layered soil with partially drained boundarie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1999, 24(4): 265-278(10) 谢新宇,朱向荣,潘秋元,曾国熙. 舟山机场场道软基超载预压加固效果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0, 33(3): 60-6511) 谢新宇,刘育民,潘秋元. 渗透系数变化对一维大变形固结性状的影响. 岩土工程学报, 2000, 22(4): 509-511(12) 王林玉,谢新宇,朱向荣,曾国熙. 循环荷载作用下道面和软土地基共同作用变形数值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2000, 13(3): 1-4(13) 谢新宇,应宏伟,夏建中. 振冲碎石桩加固高层建筑粉砂土地基实例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1. 22(1): 88-92(14) 张继发,谢新宇,曾国熙.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one-dimensional finite non-linear consolidation by Lie group transformation(李群变换求解一维非线性有限变形固结问题).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23(5): 639-642(16) 谢新宇,张继发,曾国熙. 半无限体地基一维非线性大变形固结解析分析方法研究. 水利学报, 2002, 7: 16-22(17) 谢新宇,张继发,曾国熙. 饱和土体一维主固结解析分析方法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4): 347-351(18) 谢新宇. 考虑变形耦合的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5): 544-548(19) 谢新宇,张继发,潘林有,曾国熙. 静水沉降激波模型及其解答. 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5): 633-635(20) 谢新宇,刘开富,张继发,曾国熙. 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对称性及Lie群变换求解. 科技通报, 2003, 19(5): 351-354(21) 张继发,谢新宇,郑俊杰,曾国熙. 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一类解析解. 固体力学学报, 2003, 24(4): 384-390(22) 张继发,谢新宇,曾国熙. 考虑土层厚度随时间增加的大变形固结问题. 水力发电学报, 2003, (4): 38-44(23) 杨红坡,谢新宇,张继发,曾国熙. 潜水一维非稳态运动的解析理论及应用.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85-89(24) 曹秀娟,刘开富,谢新宇,刘一林. 深厚软土地基沉桩挤土效应防治及现场监测. 工业建筑, 2004, 34(6): 55-58(25) 潘林有,谢新宇. 用曲线拟合的方法预测软土地基沉降. 岩土力学, 2004, 25(7): 1053-8(26) 孙举,刘开富,谢新宇,朱向荣. 沉管干振挤密碎石桩的承载力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July, 23(增刊1): 4568-72(27) 施尚伟,谢新宇,应宏伟,朱向荣. 振动挤密砂石桩加固大型油罐砂性地基效果评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July, 23(增刊1): 4576-80(28) 杨红坡,谢新宇,谢康和. 双层地基一维固结平均固结度敏感性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July, 23(增刊1): 4581-5 ( EI)7(29) 杨红坡,谢新宇,张继发,谢康和. 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的空间概率特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 38(9): 1166-69(30) 朱向荣,谢新宇,王朝晖,方鹏飞.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体土工性状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4, 37(10): 52-58(31) 杨红坡,谢新宇,谢康和. 饱和土体一维固结三参数概率特性研究. 岩土力学, 2004, Nov, 25 (增刊2): 47-51(32) 潘林有,谢新宇,罗昕,曾国熙. 软土地基实测沉降的拟合和预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 36(11): 1474-5-1570(33) 刘开富,谢新宇,张继发,郑麟,朱向荣. 沉管干振挤密抗拔防浮碎石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分析. 岩土力学, 2004, 25(12): 1937-41(34) 刘开富,谢新宇,张继发,朱向荣,郑麟. 沉管干振挤密抗拔防浮碎石桩抗拔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3): 507-512(35) 刘海涛,谢新宇,程功,刘一林.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05. 26(2): 303-306(36) Zhang Y Q, Liu G R, Xie X Y. Free transverse vibrations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using a theory of nonlocal elasticity. Physical Review B, 2005, May, 71(19): Art. No. 195404(37) 谢新宇,孙智,王奕,李红军. 锚杆静压桩与注浆技术在桩基补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 2005, 35(7): 39-40谢新宇,张继发,曾国熙. 饱和土体自重固结问题的相似解.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5, 26(9): 1061-66谢新宇,刘开富,张清华,施尚伟,应宏伟. 温州粮库水泥搅拌桩联合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12): 1468-71萧琳琛,谢新宇,曹秀娟. 考虑土体结构性损伤的沉桩挤土效应解析分析. 岩土力学 2006, October, 27(增刊1): 59-64施尚伟,徐力,谢新宇. 预制管桩-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分析. 岩土力学,2006, October, 27(增刊1): 889-892刘开富,陈阶亮,谢新宇,朱向荣. 基坑放坡开挖破坏性状大变形有限元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2006, November, 28(增刊): 1406-1410胡庆红,张土乔,谢新宇. 深厚软土中大直径灌注扩底桩受力性状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7,40(4): 87-91谢新宇,杨相如,施尚伟,朱向荣.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岩土力学, 2007, 28(5): 877-882谢新宇,陈洪波,夏建中,施尚伟,郎庆善,预制管桩-搅拌桩组合加固深厚软基性状分析,建筑结构学报, 2007, 28(4): 123-127孙举,谢新宇,谢康和. 半透水边界的双层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1(9): 1467-1471韩冬冬,贾敏才,刘开富,谢新宇. 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数值分析. 岩土力学, 2007, 28(10): 2209-2214主要论文集论文朱向荣,谢新宇,潘秋元,大型油罐软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26-431谢新宇,朱向荣,潘秋元,由实测沉降过程分析未打穿竖井地基固结参数,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62-66谢新宇,谢康和,潘秋元,饱和土体大变形固结理论的若干问题,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57-61张继发,谢新宇,曾国熙,一维非线性有限应变固结方程的完整解析解—Lie群变换法,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72-175谢新宇,张芳军,刘开富,卞守中,潘秋元,某多层住宅的地基加固和顶升纠倾实例分析,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15-319.编著:(1) 潘秋元,谢新宇,应宏伟(主编).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年1月, 第一版, 755千字(2) 潘秋元,朱向荣,谢新宇(主编). 土力学及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0年10月, 第一版, 634千字(3) 朱向荣,谢新宇,应宏伟,王文军(主编). 土力学及岩土工程新进展.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4) 谢新宇(参编). 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5) 谢新宇,俞建霖(主编). 特种基础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不是吧,你真的问了啊?班长同学? 这个...明天我答辩完就告诉你老师问的是什么啊~~ 1.你在工地都看到什么了? 是怎么弄得? 的检验措施? 具体作用是什么? ......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论文答辩老师一般会提哪些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在答辩前老师会首先检验一下论文是不是学生自身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有抄袭和剽窃的现象。因此他们通常会提出这些问题,比如“你是怎么想到要选择这个题目的?”、“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是怎何在?”等等。
2、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二个问题:在答辩开始前,答辩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介绍一下论文的大概内容,也就是你这篇论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要叙述一下文章的整体框架就可以了,即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写的是什么。一般学生根据文章的大标题来说就可以了。
3 、老师一般会提问的第三个问题:
针对论文中某些论点模糊不清或者不够准确和确切的地方,对论据不够充分的地方,对论证层次比较混乱、条理难辩的地方提出问题。论文中没有说周全、没有论述清楚或者限于篇幅结构没有详细展开细说的问题,答辩委员也可能提问。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汇总)
不同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勘察的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下面整理了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分析评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地基评价中未充分考虑当地经验和类似工程经验,评价针对性不强或评价有误;对勘察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不分析不评价或分析评价错误; 估算单桩承载力采用的公式不合理,对沉桩可行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分析不评价;地基变形验算与假设条件不符,工程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实测变形数据与理论计算不符;对于主楼裙楼的差异沉降和变形协调问题以及地基与基础的共同作用问题不进行评价提出建议等等。
2 基础资料搜集的问题
项目概况了解不清楚
一些勘察项目缺乏拟建建筑物基础资料,比如没有设计基础埋置埋深没有场地整平标高建筑物的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等等 导致了勘察纲要的制定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指导性作用; 或者是在勘察工作中不按勘察纲要的要求进行工作; 再者是遇到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时没有及时调整勘察方法等,勘察工作的深度和精度不够,使得勘察报告书有关章节的分析评价结论及建议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较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项目设计单位尚未确定,或者项目设计未经过规划审批的情况下直接委托勘察。
周边环境资料欠缺
没有充分搜集勘察场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和已有的邻区勘察资料,对场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没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详细勘察没有充分搜集场地地下管线架空线路地下洞室资料以及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等资料,导致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多次调整勘察方案,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丘陵地形区整平后场地堤坝沟塘区填筑平整后场地等应特别注意前期原始地形图的收集工作,避免由于勘探孔布置未考虑原始地形因素,分布不合理,造成勘察报告的评价及结论与开挖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使施工基础过程中有较多的设计变更,带来工期及资金上的浪费。
应严格按照勘察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充分的场地的踏勘和环境调查,在没有工作基础的勘察场地按基本程序开展初步勘察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3 勘探工作量的问题
岩土样本数量和原位测试数量满足不了统计计算或规范的要求,影响了相关强度和变形验算等相关岩土参数代表性 表现在主要土层的取样或原位测试数量不足,或者是取样的代表性较差,不能准确反映地基土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特点; 主要土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其工程特性变化较大,没有加密勘探点查清地层变化情况; 进行勘察场地液化评价的勘探点的数量深度试验点间距不能满足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地层变化复杂的地段,软土较厚地段,勘探点深度不够,仍按原设计孔深开展工作。
主要原因是工程勘察面积小工作量少的工程难以满足取样数量要求; 受利益驱动,低价竞争有意识减少勘探工作量或不增加勘探工作量,按进尺米决算的工程还存在人为增加不必要工作量的现象。
4 地层划分的问题
地层划分是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的`基础 地层划分主要依据野外描述,同时根据测试试验数据对野外分层进行核对和调整 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地层情况,综合考虑岩土层特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该细则细,该粗则粗 实际工作中,有些勘察项目的岩土分层与描述过于简单,对于基坑支护和设计影响较大的淤泥质软土粉土或粉砂( 夹) 层未单独分层; 粉土的密实度和湿度,砂土的级配等未查清; 状态不一致土层划分为一层; 岩土的描述与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结果差异甚大,而不分析原因等等。
主要原因是现场描述和试验结果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工程负责人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欠缺等。
5 地下水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地下水类型的概念及界定混乱,地下水位的量测不规范不准确,甚至有些工程负责人对于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概念都不清楚对于存在承压水突涌可能性的建筑场地不进行水文地质试验,不实测水头,或者水文地质试验没有考虑具体的工程降水特点,导致测得的水文地质参数过高或过低,造成浪费或出现险情不提供抗浮设计水位或提供的抗浮设计水位不当。
主要原因是对地下水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或是缺乏认识 由于降水排水措施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基坑坍塌等安全事故; 抗浮设计水位提供不当可能造成地下室上浮或增加不必要的抗浮措施。
6 地震效应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未提供场地类别,未进行建筑抗震地段划分;未按规范要求实测剪切波速,错误地估算剪切波速,未提供场地覆盖层厚度或错误地估计场地覆盖层厚度,导致建筑抗震地段划分不正确;对高差较大的场地( 半挖半填或岩土组合地基) 按整个场地划分过于笼统,没有进行分区评价和划分;判定饱和砂土和粉土地震液化时,地下水位深度未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而是采用勘察时的实测水位。
7 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问题
在勘察工作中不注重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导致在评价中严重失误,误导了设计,产生重大的工程事故; 或者由于工作深度不够,过于强调了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的危害,人为大幅增加了工程投资。
8 岩土参数确定的问题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不规范,离散性大,地基土的参数统计未说明统计时的取舍标准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与提出的承载力特征值相互矛盾,物理力学指标值好的,承载力值反而低,差的反倒承载力特征值高,没有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对获取的试验测试数据,应对同一土层数据其离散性进行检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个别异常数据建立相应的标准进行取舍,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性。
老师专问你不会的!你还是好好准备吧。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2017硕士研究生答辩工作通知
学院将于2017年6月8日(星期四)上午9:00统一进行硕士研究生答辩会,请各导师和学位申请人做好答辩各项准备工作。下面,我为大家提供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关于2017年上半年硕士研究生答辩时间及办理答辩手续等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全文如下:
一、答辩资格
已经完成毕业资格审核且论文评审通过的学位申请人办完答辩手续后可以参加答辩。
1.毕业资格审核:培养环节材料没有交齐,未完成毕业资格审核的学位申请人,不能参加答辩,学位申请人可登陆研究生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查看毕业资格审核结果。
2.我校学位办盲审和学院盲审的论文,评审结果会直接在系统上显示,学生可以在系统上查询。对于免盲审的学位申请人,评审结果请在5月25日前返回到教务员处,由教务员录入系统,在系统上学位申请人可以查阅评审结果。论文评审结果没有录入系统之前,学位申请人无法在系统里面填写答辩材料!论文评审结果分为同意答辩、适当修改后可答辩、须做重大修改后方可答辩、不同意答辩四种情况,按以下方式统一处理:
(1) 如两位评阅人均同意答辩,论文作者即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如有一位评阅人认为论文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另一位评阅人同意答辩,或两位评阅人均认为论文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论文作者应当按照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并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方可答辩。
(3)评审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不能进行答辩申请。论文作者须对论文做出重大修改,三个月后至一年内方可重新申请论文答辩:
①有评阅人不同意答辩。
②有评阅人认为论文需做重大修改后方可答辩。
二、办理答辩手续
1. 5月31日前后学院公布各学位申请人的答辩分组和答辩委员会名单,下发答辩用成绩单(一式两份)、答辩委员空白聘书(5份/生)给学位申请人。6月2日前学位申请人将已经胶状好的学位论文6本((符合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和已经填写好的答辩委员聘书交给各组答辩委员会秘书(论文最终版的学位论文pdf电子版以”专业名称+学号+姓名”命名请发送给各答辩组秘书),由答辩委员会秘书组织将学位论文提前送给答辩专家审阅,论文具体递送方式由秘书安排。
2. 学院公布各学位申请人的答辩分组安排和答辩委员会名单以后,学位申请人开始准备以下答辩材料,材料上如有本人签字或导师写意见签名的地方需首先签写完整,然后将所有材料装入学院下发的答辩专用档案袋内(在职工程硕士请到学院办公室B4-209领取),各答辩组于6月1日收齐档案材料交到学院办公室(以答辩组为单位上交),学院教务员对答辩材料进行审核,在材料上相应位置盖章签字后通知各组取回并下发答辩表决票5张/人。
(1)硕士研究生档案目录(本表请直接从网页下载打印,下载地址;):填写好姓名、专业、指导教师、学院。
(2)学位信息打印件1份和授予学位人员资格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1份:学位申请人登录“研究生系统”在“我的学位自助”填写有关学位信息,填写完整并核对无误后提交,提交后即可打印资格审批表和学位信息打印件。
学位信息打印件打印出来以后,请学位申请人在学位信息打印件右上角指定位置签名确认。
“审批表”用A4纸单面打印,该表除了签名外所有内容必须用电脑录入,不可手写,表中的成绩审核栏办理答辩手续时由教务员审核签名,表中的答辩决议在答辩完后由答辩秘书统一填写并请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该表作为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的主要依据,学位申请人本人要据实、完整地在系统中录入信息并打印此表,如有涂改、手写、放空不填或其它明显错误的将责令学位申请人重填。
(3)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及授予学位审批材料(以下简称“审批材料”)一式2份:学位申请人下载 “审批材料”(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分别对应附件1和附件2),“审批材料”一式两份,用A4纸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用钢笔、签字笔填写(也可经电脑填写、打印,但签名的地方需用笔签名),填写完后请导师签署意见。材料第3页“Ⅱ-2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工程硕士为“Ⅱ-2课程学习情况” )用教务员统一下发的成绩单替换。材料上学院审查意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在学院审核时由教务员填写。材料第11页“Ⅳ - 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答辩会结束后由答辩秘书统一填写并请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
(4)评阅书2份:免盲审要求原件,盲审要求复印件(由教务员下发)。
(5)硕士学位论文分会复审意见表(附件3)1份:学位论文评阅结果出现1份或者2份要求“适当修改后”答辩的`学生,需要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分会复审意见表。2份评阅书均为同意答辩的学生无需交此表。
(6)在职的工程硕士需要准备两张与在研究生院综合管理系统中上传的电子照片一致的大1寸彩色免冠相片各一张用于制作学位证书。相片要求如下:
① 采集标准:
·图片尺寸(像素):宽150、高210
·大小:≤10K、格式:JPG
·成像区全部面积48mm×33mm;头部宽度21mm-24mm,头部长度28mm-33mm;下额到头顶25mm-35mm;像长35mmX45mm
·被摄人服装:白色或浅色系
·照片背景:单一蓝色
② 电子照片必须由数码相机拍摄,免冠,头顶距离顶部约占照片高度的3/10。
3.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6月8上午9:00开始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申请人必须已经办完答辩手续,材料齐全方可参加答辩会。学位申请人请自行准备20分钟ppt汇报论文主要内容,答辩过程按照学校“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的基本程序”(附件3)执行。
4.答辩后学位申请人根据答辩专家意见修改论文。6月8前答辩委员会秘书务必先将“审批材料”第11页“Ⅳ - 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整理好发给学位申请人用于装订学位论文(装在每本存档论文的致谢部分的后面),存档的学位论文要求准备至少4本,并于6月12日12:00前交3本到学院,另1本由学生在图书馆办理离校手续时自行交到图书馆。注意:这4本论文用于存档,必须完整、准确:(1)题名页分类号、答辩委员会成员要填写完整;(2)原创性声明部分作者签名、是否保密、导师签名、联系地址、邮箱和电话、日期都必须签写完整。(3)封面导师姓名要含职称,且不能出现简称用语,比如“高级工程师”写成“高工”。导师姓名必须与系统里面的导师姓名一致。学术型硕士导师只能填1人(入学时以联合培养招收的学术型硕士导师是2人),专业学位导师2人。
答辩委员会秘书请于6月9日12:00之前将已经整理好的学位申请人的档案袋交到学院。
原文地址: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须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答辩时间:
学校每年组织两次学位论文答辩,分别于每年的2月底~3月中旬、6月中上旬进行。
二、学位论文的撰写:
请参照《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打印格式的统一要求》。
三、学位论文的评阅:
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将论文送到已聘请本学科熟悉论文内容的三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进行评审。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学校和学生单位以外的专家。在收到评阅人同意答辩的意见后,方可申请答辩;当评阅人意见不一致时,若两名论文评阅人同意,一名论文评阅人不同意,则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如两名论文评阅人不同意,则不能答辩,可修改论文后重新申请。
评阅人对论文应进行认真审查,实事求是地写出学术评语,并在收到论文一个月内将评语送交或邮寄到我校研究生培养部门。
四、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五人组成。成员中的五分之三应是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且至少应有一名是学校和学生单位以外的专家,有3人是硕士生导师。工程硕士的两名导师中只有一名导师可以参加。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人,协助组织答辩工作的具体事宜,并担任记录及填写有关表格等。
五、工程硕士学位审批材料的填写及有关说明:
《华北电力大学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审批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审批材料中除应由工程硕士生本人填写(一律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直接打印时签名必须手签)的内容外,其它内容应由有关人员亲自负责填写。审批材料中有关表格的填写说明如下: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中的的学分必须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一致。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一栏中的作者姓名,写前三名作者姓名,如工程硕士本人不在前三名作者中,可只填写本人排在第几名。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必须和由管理办公室加盖公章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一起交到各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审核。如一直未交“工程硕士企业指导教师遴选审批表”的工程硕士生,提交答辩申请时将此表一起提交,否则不予同意申请答辩。
2.审批材料中的出生年、月、日要和身份证一致。
3.“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正面写不下时可在背面写并签名。
4.“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中答辩秘书将各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记载详细。
5.“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必须正反面打印在一张纸上。
6“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审批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存学校档案馆,一份放在工程硕士生的人事档案中。
7.审批材料中除涉及答辩情况的有关内容外,其它材料内容于答辩举行前全部填写完毕,否则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或答辩委员会主席有权推迟答辩。
六、学位论文的答辩: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进行。在论文答辩前两周将论文中文摘要送交每个委员。如有答辩委员会委员临时因病或其它紧急事项不能参加答辩会,答辩会一般应改期进行;如仅有一位缺席者,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研究生院(筹)备案,可以另换一位答辩委员。
论文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同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工程硕士学位进行表决。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为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位论文答辩结束后,每人将“申请工程硕士学位审批材料”装在一个档案袋中。
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理论或见解,是研究生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质量,使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按照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的编写规则》,特作如下规定:
一、论文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中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4~5万,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般为2~5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8~10万(医学院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字数要求参见其它规定)。学位论文内容要求完整、准确,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如果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学位论文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缩微。论文的页码须从“绪论”数起(包括绪论、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用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文摘页、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符号和缩略词的说明等,用阿拉伯数字单独编连续码。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五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包括扉页);2.题名页;3.论文原创性声明;4.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6.中文摘要;7.英文摘要;8.目录;9.符号说明;10.论文正文;11.参考文献;12.注释;13.附录;14.致谢;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包括扉页)
采用研究生院下发的统一封面,封页上填写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填写)、答辩日期(或论文提交日期)等内容。上述内容也应在扉页上填写清楚,并增加填写研究生学号,专业学位研究生须注明申请专业学位的名称。
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目用词必须考虑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文摘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用的特定实用信息。在学位论文中出现的题目都应完全相同。如果学位论文是基金资助项目,应将基金注释在题目所在页下“页脚”位置。
2.题名页
题名页应置于封二,是对学位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除包括封面上的全部内容外,题名页还应增加关键词、资助基金项目、研究方向、申请学位级别(博士或硕士)、培养单位等内容。
3.论文原创性声明
该《声明》全文可以从网上下载,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后生效。
4.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该《授权书》全文可以从网上下载,经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共同签名后生效。
5.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
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答辩决议书须经全体答辩委员、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可以用复印件附于论文中。
6.中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该将学位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简短明了地陈述出来,它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摘要内容一般应说明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研究成果、结果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应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摘要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可供二次文献(文摘等)采用。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500字(硕士论文)或800字(博士论文),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7.英文摘要(包括关键词)
英文摘要内容(含论文题目)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英文摘要的字数以实词计,一般不宜超过300(硕士论文)或500(博士论文)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8.目录
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该简明扼要。目录页中每行均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引言(或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条、款、项序号和标题,小结,(引文)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 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9.符号说明
论文中所用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或量纲)。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注释说明,如需汇集,可集中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10.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主体,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按照GB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特别注意在引用处加以说明,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12.注释
注释可作为脚注在页下分散著录,但切忌在文中注释。
13.附录
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附录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为了整篇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3)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4)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5)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14.致谢
一般在正文之后,包括内容如下:
(1)对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2)对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3)对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4)对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5)对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个人。 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按学术论文发表的时间顺序,列出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清单(发表刊物名称、卷册号、页码、年月及论文署名)。其中应对发表刊物类别作具体说明,如:是否属于本校规定的学术刊物;论文署名单位是否为上海交通大学及作者排列顺序。
二、论文撰写规范
1.封页上的内容一律按统一格式和要求打印,必须正确无误。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800字左右。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3.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3)摘要内容后下空二行打印“KEY WORDS”, 其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4.目录:“目录”两字(三号黑体),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章、节、小节分别以1、、等数字依次标出。
目录中章、条的编号和绪论、附录等均顶格排。章、条的标题及附录等的标题与前面的内容之间空一个字的间隙。前言、章、条等与页码之间用“……”连接,页码不用括号。目录所列内容回行时顶格排。
5.章、条、段:章、条的编号顶格排,编号与标题或文字之间一个字的间隙。章的标题占两行。段的文字空两个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
6.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两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或五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论文正文。
7.正文:采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
8.图: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纪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中一律采用英文标注。图文说明用中文。
图应有编号,由“图”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图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条和表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图时,仍应标为“图1”。 图宜有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其英文字体为五号,中文字体为五好楷体,并置于图的编号之后,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绘图必须工整、清楚、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
9.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应有自明性。表应有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表1”、“表2”等。表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条和图的编号无关。只有一个表时,仍应标为“表1”。表宜有表题,表题即表的名称,置于表的编号之后。
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如所示:表1(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
10.公式: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较长的公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回行,或者在“+”、“-”等符号处回行。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公式后应注明编号,用“……”连接,按章顺序编排。
公式下面的“式中:”空两个字起排,单独占一行。公式中所要解释的符号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顺序分行空两个字排,再用破折号与释文连接,回行时与上一行释文对齐。上下行的破折号对齐
11.附录
附录编号(依次为附录1,附录2,……)、附录标题各占一行,置于附录条文之上居中位置。每一个附录应另起一面,以后各个附录通常另起一面,如果有多个较短的附录,也可接排。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12.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所列文件均空两个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每个文件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1]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
(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
①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
1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格式同上述第12条。
三、打印及装订要求
1.研究生学位论文内容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用A4规格幅面纸输出,打印区面积为230mm×155mm(包括篇眉);或者设置页眉为,页脚为,页边距分别为上,下,左,右。
在特殊情况下(如图样、表不能缩小时),论文幅面允许根据实际需要延长和加宽。
2.用研究生院统一封面线装成册。
为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应用统计等(根据本人获得学位情况填写)。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获得学位为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应用统计等(根据本人获得学位情况填写);研究生必须完成所有须本人填写的栏目后,将《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交至本班级班长/思政助管处,由班长/思政助管填写“班组鉴定”,包括思想品德鉴定,并签名、时间。
硕士生(空着)统一交到学院办理,博士生自行办理。毕业论文题目及主要内容由学生本人根据本人课题论文情况进行填写,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请根据学生本人的答辩情况表中相关文字填写,导师评语请自行联系导师填写评语,并请导师本人签名、时间。
扩展资料:
《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在做好个人总结和毕业鉴定工作的基础上,各学院毕业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具体指导开好毕业研究生鉴定会。
2、每位毕业研究生要认真做好个人书面总结(不少于800字),主要对在学期间的思想、道德、业务学习及人文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
3、在个人总结基础上,同学们对其在校各方面的表现要给予公正合理的评价,并提出努力方向或不足,会议主持人要做好记录,作为班组鉴定的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研究生登记表》填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