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混凝土添加剂研究论文

混凝土添加剂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混凝土添加剂研究论文

一、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1、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选提出高性能混凝土(HPC)概念,是新型超塑化剂与混凝土材料科学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2、1824年英获得波特兰水泥专利,水泥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1962年日本服部健一首先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n≈10)用于混凝土分散剂,1964年日本花王石碱公司作为产品销售。 4、1963年联邦德国研制面功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同时出现了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的。 5、1966年日本首先应用高强混凝土,开始生产预应力混凝土桩柱。 6、1971~1973年,德国首选将超塑化剂研制成功流态混凝土,混凝土垂直泵送高度达到310m。 7、目前的发展方向是HPC及使用复合超塑化剂(CSP)的研究,实现HPC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和CSP配方设计。 二、混凝土外加剂发展方向 1、高效减水剂:萘系及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的改性、聚丙烯酸盐超塑化剂、聚丙烯酸接支共聚物超塑化剂、氨基磺酸盐超塑化剂、磺化酮醛缩聚物、木质素磺酸盐高效化、工业废料生产超塑化剂。 2、复合外加剂:低碱低掺量液体复合外加剂、复合超塑化剂及其配方设计、低碱低掺量液体复合防冻剂、微膨胀多功能防水剂、液体膨胀剂、液体速凝剂、超缓凝剂 3、其它外加剂:减缩剂、碱骨料反应抑止剂、表面硬化剂、高效脱模剂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功能分类 1、定义:《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命名与定义》GB8075-87,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特殊情况除外)。 2、混凝土外加剂按主要功能分为四类: A、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 B、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 C、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D、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 四、外加剂按品种分类(1) 1、早强剂: A、可溶性无机盐:氯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硫代硫酸盐、硅酸盐、铝酸盐、碱性氢氧化物等 B、可溶性有机物:三乙醇胺、甲酸钙、乙酸钙、丙酸钙和丁酸钙、尿素、草酸、胺与甲醛缩合物。 2、速凝剂:铁盐、氟化物、氯化铝、铝酸钠、碳酸钾。 3、引气剂:木材树脂盐、合成洗涤剂、木质素磺酸盐、蛋白质的盐、脂肪酸和树脂酸及其盐。 4、减水剂和调凝剂:木质素磺酸盐及其改性或衍生物、羟基羧酸及其盐或其改性和衍生物、无机盐(锌盐、硼酸盐、磷酸盐、氯化物)、铵盐及其衍生物、碳水化合物及多聚糖酸或糖酸、水溶性聚合物(纤维素醚、密胺衍生物、萘衍生物、聚硅氧烷和磺化碳氢化合物 5、高效减水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物、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聚物、对胺基苯磺酸甲醛缩聚物、磺化酮醛缩聚物、聚丙烯酸盐及其接枝共聚物等。 6、加气剂:过氧化氢、金属铝粉、吸附空气的某些活性碳。 7、灌浆外加剂:缓凝剂、凝胶、凝胶淀粉和甲基纤维素、膨润土、增稠剂、早强剂、加气剂。 8、膨胀剂:细铁粉或粒状铁粉与氧化促进剂、石灰系、硫铝酸盐系。 9、粘结剂:合成乳胶、天然橡胶乳胶。 10、泵送剂:合成或天然水溶性聚合物增加剂的粘度、有机絮凝剂、高比表面无机材料(膨润土、二氧化硅、石棉粉、石棉短纤维等)、水泥外掺料(粉煤灰、水硬石灰、石粉等)。 11、絮凝剂:聚合物电解质。 12、着色剂:灰到黑(氧化铁黑、矿物黑、碳黑、群青、酞青蓝)、浅红到深红(氧化铁红)、棕(氧化铁棕、富锰棕土、烧褐土)、绿(氧化铬绿、酞商姆)、白(二氧化钛),等 13、灭菌剂和杀虫剂:多卤化物、狄氏剂乳液及铜化物。 14、防潮剂:皂类、丁基硬脂酸、某些石油产品 15、防渗剂:减水剂、氯化钙。 16、碱集料反应抑止剂:锂盐、钡盐、某些引气剂、减水剂、缓凝剂、火山灰。 17、阻锈剂:亚硝酸钠、苯甲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磷酸盐、氟硅酸钠、氟铝酸钠。 五、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作用 1、在不改变各种原材料配比的情况下,添加混凝土高效减水剂,不会改变混凝土强度,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流变性及可塑性,使得混凝土施工可以采用自流、泵送、无需振动等方式进行施工,提高施工速度、降低施工能耗。 2、在不改变各种原材料配比(除水)及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情况下,减少水的用量,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早强和后期强度分别比不加减水剂的混凝土提高60%及20%以上,通过减水,可以实现浇筑C100标号的高强混凝土。 3、在不改变各种原材料配比(除水泥)及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掺加水泥质量的混凝土减水剂,可以节省水泥量的15~30%以上。 4、掺加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寿命一倍以上,即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回答望满意

最好不要用,对混凝土的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的。

在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制备过程中,掺人不超过水泥用量5%(特殊情况除外),能对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正常性能要求而改性的一种产品,称为混凝土外加剂。自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引气剂,混凝土外加剂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从20世纪60年代日本和西德研制成功高效减水剂以来,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代。现在,在发达国家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占混凝土总量的70%~80%,有些已达到100%,外加剂已成为混凝土材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较国外晚,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研制木质素类的减水剂,并用于大型水库的大体积混凝土,以后由于某些原因停滞多年。直到70年代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才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1982年和1986年分别成立了混凝土外加剂学会和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后,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得到了进一步的加速发展,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率从5%增长到近40%。近年来,我国外加剂行业的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生产企业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研制开发,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扩大,砼外加剂行业成为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新生力量,与之同时,外加剂的应用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六类:①改善新拌混凝土流动性的外加剂。主要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灌浆剂、泵送剂等。②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和硬化性能的外加剂。主要包括缓凝剂、促凝剂、早强剂等。③调节混凝土含气量的外加剂。主要包括引气剂、加气剂、发泡剂等。④增强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外加剂。主要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防冻剂、灌浆剂、膨胀剂等。⑤改进混凝土抗侵蚀作用的外加剂。主要包括了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抗渗剂等。⑥为混凝土提供特殊性能的外加剂。主要包括发泡剂、着色剂、杀菌剂、碱骨料反应抑制剂等。2推广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意义推广应用混凝土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水泥,节省能源、缩短工期,改善施工条件,满足特种混凝土的技术需要。同时,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等特点。根据不同技术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可以获得不同的经济效益。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减水剂,一是使混凝土中的微细气泡均匀分布以提高抗冻和抗渗的能力;二是由于它的分散作用而带来减水增强效果。因而,既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又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中掺加高效减水剂、早强减水剂,可使混凝土的1天强度提高1倍以上,这样使配制高强或超高强度混凝土就易于实现。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不仅扩大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变目前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肥梁、胖柱、深基础”等状况。这样,既减轻了房屋的自重,又节省了建筑材料。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减水剂。可延长混凝土由塑性状态进入固态所需的时间,减慢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可满足不同工程,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及质量要求。混凝土中掺加速凝剂。可满足坑道中喷射混凝土和国防抢修等混凝土工程中的施工要求。混凝土中掺加膨胀、灌浆剂。可使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提高,从而增加了“混凝土的稳定性的抗渗、抗冻”等性能。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剂或加气剂,可以调节混凝土的内部含气量。细微气泡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及抗渗能力,大气泡可降低混凝土自重对生产轻混凝土十分有利。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可提高对钢筋锈蚀的抵抗力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可减少水泥用量,而达到同样的混凝土标号,一般可以节约水泥15%~25%,同时可以加速模板周转,缩短工期。混凝土外表喷射养护剂。使新浇混凝土表面形成薄膜,从而避免水分蒸发,收到保温、保湿的效果。混凝土中掺加流化剂。可制备自密度,大流动性混凝土,采用泵送溶流新工艺,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混凝土中掺加复合外加剂。还能减少混凝土搅拌,成型过程中的能耗,消除震耳欲聋的噪声危害。混凝土中掺加着色剂。可制成各种装饰混凝土。3使用外加剂应注意的事项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几乎各种混凝土都可以掺用外加剂,但必须根据工程需要、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等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如一般混凝土主要采用普通减水剂,早强、高强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气温高时,掺用引气性大的减水剂或缓凝减水剂,气温低时,一般不用单一引气型减水剂,多用复合早强减水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采用防水剂,高层建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使用泵送剂等,为了发挥各种外加剂的特点,不宜互为代用,如将高效减水剂作普通减水剂用,普通减水剂当早强减水剂用都是不合适的。外加剂对不同的水泥有一个适应性问题,如某些减水剂对掺硬石膏的水泥不发挥作用。注意外加剂的质量关注外加剂的质量,除关注某些厂家不注意原材料质量控制,粗制滥造,以假乱真,提供伪劣产品外,对质量较好的产品也应注意某些问题,如应详细了解产品实际性能,注意生产厂所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应用说明。又如目前我国减水剂牌号众多,诸多厂家未明显标示其产品品种,而且质量不一,因此,在工程应用前,应按照质量标准对选择好的减水剂进行掺减水剂混凝土性能要求(与基准混凝土相比)的检验,为了确定掺量,对液态减水剂应测定溶液密度;对粉剂减水剂应测定固体物含量。在粉剂产品中,有些由于烘干不彻底或包装不符合要求而受潮,致使产品中的固体含量大都在75%~80%左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切勿将固体物质以100%用作计算掺量的依据。注意水泥品种的选择在原材料中,水泥对外加剂的影响最大,水泥品种不同,将影响减水剂的减水、增强效果,其中对减水效果影响更明显。高效减水剂对水泥更有选择性,不同水泥其减水率的相差较大,水泥矿物组成、掺和料、调凝剂、碱含量、细度等都将影响减水剂的使用效果,如掺有硬石膏的水泥,对于某些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将产生速硬或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大大缩短,其中萘系减水剂影响较小,糖蜜类会引起速硬,木钙类会使初凝时间延长。因此,同一种减水剂在相同的掺量下,往往因水泥不同而使用效果明显不同,或同一种减水剂,在不同水泥中为了达到相同的减水增强效果,减水剂的掺量明显不同。在某些水泥中,有的减水剂会引起异常凝结现象。为此,当水泥可供选择时,应选用对减水剂较为适应的水泥,提高减水剂的使用效果。当减水剂可供选择时,应选择施工用水泥较为适用的减水剂,为使减水剂发挥更好效果,在使用前,应结合工程进行水泥选择试验。使用前进行试验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根据现有的标准,如对减水剂在使用前首先要作匀质性试验,一般应测定表面张力和含固量两项,当测定表面张力有困难时,可用起泡性代替,然后进行混凝土试配,如检验减水剂混凝土的性能,一般应测定坍落度损失、减水率、含气量和抗压强度4项。注意掌握掺量每种外加剂都有适宜的掺量,即使同一种外加剂,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适宜的掺量。掺量过大,不仅在经济上不合理,而且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如对有引气、缓凝作用的减水剂,尤其要注意不能超掺量。如木钙掺量大于水泥重要的,会引入过量空气而使初凝缓慢,降低混凝土强度。高效减水剂掺量过小,失去高效能作用,而掺量过大(>),则会由于泌水而影响质量。氯盐的限制是众所周知的,过量会引起钢筋锈蚀。防冻剂的掺量与温度有关,并且根据强度效果作了掺量规定,总之,影响外加剂掺量的因素较多,如对减水剂就有掺加方法、水泥品种、拌合物的初始流动性及养护制度等。采用适宜的掺加方法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掺加方法对外加剂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大。如减水剂掺加方法大体分为先掺法(在拌合水之前掺入)、同掺法(与拌合水同时掺入)、滞水法(在搅拌过程中减水剂滞后于水2~3min加入)、后掺法(在拌合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才按1次或几次加入到具有一定含量的混凝土拌合物中,再经2次或多次搅拌)。不同的掺加方法将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不同品种的减水剂,由于作用机理不同,其掺加方法也不一样。如对于萘系高效减水剂,为了避开水泥种的C3A、C4AF矿物成分的选择性吸附,以后掺法为好,又如木钙类减水剂,由于其作用机理是大分子保护作用,故不同的掺加方法影响不显著。影响减水剂掺加方法的因素主要有水泥品种、减水剂品种、减水剂掺量、掺加时间及复合的其它外加剂等。均宜通过试拌确定。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冬季施工混凝土加入防冻剂,有抗渗要求的部位混凝土要加抗渗剂,为缩短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加入减水剂

混凝土研究论文

资料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资讯和形成结论而对资料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援过程。在实用中,资料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资料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探究全文如下:

混凝土是全世界范围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诞生的一百多年中,无数科研工作者、工程实践者付诸大量的心血探索混凝土的奥秘。但是由于混凝土是一种从细观到巨集观都是高度非均质的多项复杂体系,在科学实践中存在众多问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对于混凝土生产企业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全世界范围内的学者都给出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是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混凝土材料的基础理论性研究不足,导致现行的众多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均不能以材料科学: 组成、结构与效能的科学方法来阐述混凝土的内在问题。

我们可以对国内外几种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 美国ACI 方法: 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通过查表即可得出配合比,但是各个引数的选择理论依据不强,对于材料性状变化的敏感性差,是经验性配合比设计方法最为典型的案例。而英国BRE 方法,相比美国ACI 方法引数选择相似,但是其选择依据考虑的因素更多,缺点也比较明显,仍是图表选择的形式,可能导致普适性较差。法国Dreux 方法的优点在于各个引数考虑细致。但是,Dreux 级配曲线可能有一定局限性。法国 de. larrad 则在理论上更胜一筹,以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立的设计方法。而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更注重的是经验性设计。应该注意到,这样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经验性选择居多,并且计算结果偏差很大。具体表现在,强度公式引起的误差波动,其次用水量与砂率的选择依据也并不充分。

近年来,随着“人工神经网路”等资料分析方法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资料探勘与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优化。比如人工神经网路方法就具有非线性处理能力强、不需要明确的函式关系式等特点。一个三层BP 神经网路可以以任意精度近似任何连续函式。甚至有研究指出采用人工神经网路技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适应性强、准确有效的优点,是进行多组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文针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的进展,阐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讨论资料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地位与意义,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进一步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分析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1 人工神经网路

1. 1. 1 人工神经网路技术简介通常意义上的BP人工神经网路是以输入单元为自变数、输出单元为因变数、网路单元间的连线权值为调整参量,按最小误差原则逐步反馈修正而使网路达到最佳模拟状态的一种数学演算法,即误差反传误差反向传播演算法的学习过程,由资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输入层各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外界的输入资讯,并传递给中间层各神经元; 中间层是内部资讯处理层,负责资讯变换,根据资讯变化能力的需求,中间层可以设计为单隐层或者多隐层结构; 最后一个隐层传递到输出层各神经元的资讯,经进一步处理后,完成一次学习的正向传播处理过程,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资讯处理结果。

当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符时,进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误差通过输出层,按误差梯度下降的方式修正各层权值,向隐层、输入层逐层反传。周而复始的资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过程,是各层权值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神经网路学习训练的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网路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

1. 1. 2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人工神经网路的特点是非线性处理能力强、不需要明确的函式关系式等,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人工神经网路技术慢慢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且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理论上讲,一般的三层BP 神经网路可以以任意精度近似任何连续函式。有科学研究指出,采用人工神经网路技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适应性强、准确有效的优点,是进行多组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刘国华等人曾以BP 网路表达的混凝土效能——配合比关系作为约束条件,以成本函式作为目标条件,采用Monte - Carlo 随机试验法建立直接优化设计模型,并对网路输入输出单元的选择和预测结果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最终开发出了实用软体。

1. 1. 3 应用例项

用BP 人工神经网路技术建立一个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预测模型,首先必须能够让输入单元反映出影响混凝土最终效能的各个因素,且输出单元要包括所设计混凝土的各项效能指标。因此输入单元主要包括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和混凝土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胶凝材料水泥的品种、强度、初终凝时间; 砂的用量与细度模数; 石子的用量、颗粒级配和最大、最小粒径;矿物掺合料如膨润土、粘土、粉煤灰、矿渣、矿粉等的用量; 用水量; 外加剂 主要指减水剂用量及其减水率 。对于混凝土的制作工艺,主要是指其拌合方式,因为不同的拌合方式成本不同,得到的混凝土效能也有差异。而输出单元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流动度与和易性,其他各项效能因一般情况暂不要求顾不做考虑。

为了提高模型在实际运算中的效率,可根据不同要求对输入输出单元做适当取舍。将输入单元中原材料的影响分为用量与质量指标两类。对于原材料的用量,由于在具体工程中某些材料如矿物掺合料等不会被采用,因此可以忽略; 质量指标往往对于同一工程而言,同产地原材料效能变化不大,在计算中可视为常值不予考虑。如果样本中原材料种类过多,包含了预设输入单元以外的原材料,则视作无效样本,不予采用; 但当样本中原材料种类少于网路单元中原材料的种类时,此类样本中未使用的原材料用量可以以0 代替。当然,如果试验得到的混凝土效能种类少于网路输出单元的效能种类,则视为无效样本。

1. 2 模糊聚类分析

1. 2. 1 模糊聚类分析简介模糊聚类分析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所要研究物件的分类问题,即用数学定量地确定分析物件之间在性质、特征等方面的亲疏关系和相似性,从而实现对事物客观地分型划类的数学方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类手段,广泛地应用于天气预报、地震预测、地质勘探、环境保护以及影象语言识别等领域之中; 但是模糊 *** 论不同于普通的 *** 论,它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因而理解起来需要作一下思维的变换。而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一种多元分析方法,它是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确定样本的亲疏关系,从而客观地进行型别的划分。在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界限有确切的亦有模糊的。

当分类要求涉及事物之间的模糊界限时,需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通常把被聚类的事物称为样本,将被聚类的一组事物称为样本集。模糊聚类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 系统聚类法和逐步聚类法。聚类分析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所要研究物件的分类问题,即用数学定量地确定分析物件之间在性质、特征等方面的亲疏关系和相似性,从而实现对事物客观地分型划类的数学方法。用模糊聚类分析事物更加的灵活,客观和计算简便。

1. 2. 2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动态聚类法,其计算过程主要是样本与聚类指标的选择、资料标准化、计算模糊相似关系、确定模糊等价关系和聚类,模糊聚类分析的结论并不表征物件绝对属于某一类,而是以清晰的阈值表征物件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属于某一类。模糊聚类分析与BP 人工神经网路结合进行预测比单纯的模糊预测精度要高,所需的训练次数要少,而且预测效果要好。这是因为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以预先将各个模式分成若干类别,而如果单纯地通过隶属度进行预测计算则无法充分利用各个模式间存在的相容相斥关系,这样将会导致可利用的资讯不完整。

相反。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BP 人工神经网路的资讯处理机制,则可以充分增强神经网路的分类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各个模式间的相容相斥资讯得以利用,预测精度会相应提高。模糊聚类由于可以从量上把握研究体系中的复杂和模糊不确定的关系,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可以解决那些往往无法定量讨论的问题。模糊聚类还可以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基础理论的修正,来侧面优化通过人工神经网路建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系统。周双喜曾以钢渣粉、粉煤灰、矿渣粉、烧黏土等作为试验物件,把掺加不同掺合料胶砂的3d与28d 抗压、抗折强度作为样品的指标,通过模糊聚类分析了掺合料的活性,并由此避免了凭经验选择所带来的主观片面性。

李敏等人采用抗压强度损伤系数、外观损伤系数和耐久度损伤系数为一级评价指标,以爆裂度、裂缝宽度为二级指标,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了评价计算模型,实现了无损伤快速的对高强混凝土受火后的综合评价。田华等人指出通过选取两类指标: 最简单直观的水灰比、矿物掺合料用量、砂率、水泥强度、混凝土外加剂用量和骨料最大粒径或者体现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抗压强度、坍落度、抗渗性和原材料,将模糊聚类分析法用于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可改进传统混凝土质量评定结果的不客观性。赵运德等人以人力、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为指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快捷方便的混凝土质量评估模型,可预测混凝土质量评价中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

1. 3 灰色关联分析

1. 3. 1 灰色关联分析简介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各个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相异程度 灰色关联度 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考察各行因素之间微观或巨集观的几何接近,以分析和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或若干个子因素对主因素的贡献程度。灰色系统理论实际上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的概念,该理论企图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 或因素 之间的数值关系。也正因为此,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任意一个系统的发展变化态势都提供了数量化的度量。关联度是针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中随时间或不同物件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在系统发展过程当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 同步变化程度高 ,则可以说二者关联程度大,因此可以得出在某个包含多种因素的系统中具体的某个因素是属于主要的、次要的还是影响比较小的。

1. 3. 2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混凝土是一种可用于多种环境下的非均质材料,其效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可以将混凝土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排序,不仅使人们在理论上更好的认识混凝土,而且有助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在理论层面上的完善。冯庆革等人曾借助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出养护龄期为7、28d 的混凝土抗压和抗拉强度与10nm ~ 20nm 范围的孔关联度最大, 91d 时与大于400nm 的孔关联度最大。梁本亮的结论与按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即应用灰色关联建立了氯离子浓度、水灰比、环境溼度和构件表面氯离子浓度与氯离子侵蚀寿命之间的关联度,得出混凝土结构氯离子侵蚀寿命影响因子敏感度中,以构件表面氯离子浓度为最高,其次是氯离子浓度和环境溼度,水灰比敏感度最低。

张永娟等人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分别分析了钢渣粉和矿粉颗粒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要想提高钢渣粉颗粒群的反应活性,应增加粒径为5μm ~ 30μm,尤其是粒径为5μm ~ 10μm 的颗粒含量,而矿渣粉则是0 ~20 μm范围内的颗粒对混凝土强度有积极作用。席峰等人通过分析聚苯乙烯泡沫混凝土的原材料用量与混凝土强度和密度的关联度,指出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水灰比的改变和减水剂的使用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 而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砂石和EPS 的含量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

C. Y. Chang和他的团队曾将灰色关联和赋权技术结合起来确定了应用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的最佳引数。冯庆革等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养护龄期为7、28d 的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与10nm ~ 20nm 范围的孔关联度最大,91d时与大于400nm 的孔关联度最大。罗洵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磨细矿渣掺量、矽灰掺量与混凝土坍落度和28d 强度的关联度,得出胶凝材料的用量对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最大的结论。袁晓露的团队还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水泥矿物组成与韧性间的主次相关性。陈志江等人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了各个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按照大小依次排序为: 水灰比、相对溼度、水泥用量、碳化时间。

2 总结

1 采用人工神经网路技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适应性强、准确有效的优点,是进行多组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 模糊聚类分析与BP 人工神经网路结合进行预测比单纯的模糊预测精度要高,所需的训练次数要少,而且预测效果要好。

3 灰色关联理论可以将混凝土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排序,不仅使人们在理论上更好的认识混凝土,而且有助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在理论层面上的完善。

毕业论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班级: 学号: 姓名:目录一、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1二、连续浇捣混凝土时在拌合及运输方面应采取的措施…………………………….2三、在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及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2四、外加剂的合理选择………………………………………………………………..6五.高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浇筑质量……………………………………………………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方案 高温条件 钢筋模板一、施工浇筑方案的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1、 材料选择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对主要材料要求如下:(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2、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采用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二、连续浇捣混凝土时在拌合及运输方面应采取的措施1、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每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1~2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2~4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5)现场按每浇筑100立方米(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三、在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及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根据平面控制网,在防水保护层上放出轴线和基础墙、柱位置线;每跨至少两点用红油漆标注。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支设竖向模板前,在板上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待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每层竖向筋上部标出标高控制点。1、机具准备1)、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机具由该项技术提供单位配备。高峰期钢筋施工时至少保证5台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机,其技术参数如下表示:设备型号 GHG40型滚丝头型号 40型可加工范围 16~40整机质量(kg) 5902)限位挡铁:对钢筋的夹持位置进行限位,型号划分与钢筋规格相同。3)螺纹环规:用于检验钢筋丝头的专用量具。4)力矩扳手力矩扳手精度为±5%5)辅助机具砂轮切割机:用于钢筋端面整平用于检验钢筋丝头的专用量具6)、钢筋焊接机具电焊机、控制箱、焊接夹具、焊剂罐等焊接电流:焊接电源400~450A;施工手续现场钢筋工人员必须佩戴上岗证,焊工必须有岗位资格证(有效)参加钢筋机械接头加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执证上岗。未经培训人员严禁操作设备。钢筋连接及锚固要求A.竖向钢筋D≥18mm,采用电焊压力焊;横向D≥18mm采用机械连接;D<18mm用搭接。B.相关要求(1)钢筋锚固必须符合GB5001-2002的规定,提供参考值如表:名称部位 锚固长度 末端弯钩长度 d<25 d≥25 基础DL 35d ≥10d底板 35d 40d ≥10d墙柱插筋 直接插至底板下表面 ≥10d(2)钢筋搭接长度必须符合GB50010-2002或按GB50204-2002附录B: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3)机械连接接头按加工标准,见项所述钢筋的加工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A.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进行钢筋调直,I级钢筋冷拉率为4%,由于钢筋加工区场地有限,钢筋冷拉长度为27m,冷拉后为;钢筋冷拉采用两端地锚承力,标尺测伸长,并记录每根钢筋冷拉值。B.钢筋弯曲1)钢筋弯钩或弯折:I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平直部分长度为3d;Ⅱ级钢筋做90°或135°弯折时,其弯曲直径为4d。2)箍筋末端的弯钩:I级钢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受力钢筋直径或箍筋直径的倍,弯钩平直长度为箍筋直径的10倍,弯钩角度45°/135°。C.焊接接头1)施焊前检查设备、电源,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严禁超荷工作;2)钢筋安装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150mm区段)钢筋表面的锈斑、油污、杂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得锤击矫直。3)选择焊接参数主要参数为: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通电时间(参见施工工艺标准)。焊剂应存放于干燥的库房内,防止受潮。如受潮,便用前须经250~300℃烘焙2小时,并进行记录。D.机械连接 钢筋端面整平→剥肋滚压螺纹→丝头质量检查→带帽保护→丝头质量抽检→存放待用。b.操作要点钢筋端面平头:采用砂轮切割机平头(严禁气割),保证钢筋端面与母材轴线垂直。剥肋滚压螺纹:使用钢筋滚压直螺纹机,将待加工钢筋加工成直螺纹;丝头质量检查:对加工的丝头进行质量检验(按以上丝头设计表);带帽保护:用专用的钢筋丝头塑料保护帽进行保护,防止螺纹损伤;丝头定量抽检:项目部质检部组织自检,存放待用:按规格型号及类型进行分类码放。钢筋绑扎及安装(1) 底板、基础梁钢筋防水保护层上放线,基础标高放线→搭设梁脚手架→南北向梁上铁放置、绑扎→东西向梁上钢筋放置、绑扎→放南北向梁箍筋→放置三道柱箍→东西向板梁钢筋下铁放置、绑孔→南北向板梁下铁放置、绑扎→放置底板、基础梁垫块→拆除基础梁脚手架→调整基础梁位置→墙柱插筋放线→放置墙柱插筋并临时固定→放置三道墙体水平筋→底板上铁标高放线→放置马凳→南北向底板上铁放置、绑扎→东西向底板上铁放置、绑孔→调整、固定墙柱插筋。a.底板、基础梁钢筋排列顺序为:东西向筋上铁在上,下铁在下;南北向钢筋在东西向钢筋中间;若基础梁上下铁不只一排,东西向筋与南北向钢筋交错布置;b.底板钢筋的弯钩,下排均朝上,上排均朝下;c.钢筋网的绑扎: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而且必须牢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扎成“八”字型,朝向混凝土内部,同一直线上相临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d.箍筋接头(弯钩叠合处)沿受力方向错开布置,箍筋转角与受力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呈“八”字形 本工程主要是防护墙及顶板的支模及混凝土的浇筑,要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防止射线泄漏, 防护墙、顶板模板在施工中的稳定性做到不变形、胀板。其它辅助用房按常规工程施工方法便可。 ⑴ 模板安装及支撑工程 本工程防护墙厚度有 、,高度、,为了保证工程需要,采用支模方法如下:模板采用20mm 厚竹胶合板、横档用80× 80 枋木间距400mm,拉丝及内撑均用Ф 16钢螺丝两用/ 梅花状 × 一道作为墙体拉结、墙体高度在 米以上拉丝间距可墙大至 × 一道,立档采用宽160mm 槽钢、间距600,经计算防护墙体的侧压力在高 米以下为,因此,斜支撑需用200mm 槽钢间距为1200。立柱水平拉杆用40 × 40 角钢、十字交叉拉结。同时,在墙体转角位置由于拉丝不能固定,立档及斜撑槽钢按外侧壁的间距加密一倍安装。 为保证F 轴防护墙外侧模板的平整、垂直,除了在墙体用钢螺栓拉结外,在地梁上预埋Ф 16a1200 钢筋,作水平拉结,防止斜撑滑移。 ⑵ 顶板模板有支撑 本工程的顶板厚度不同, 梁部X 机房厚500,60CO 机房1000、直加机房2500,经计算,直加机房顶板的最大荷载重是65800N/m 2, 因此, 对模板、杉木支撑的要求很高, 为保证其模板的稳定生刚性, 采用支模如下。 模板为20mm 竹胶合板,下用80 × 80 枋木拼密。 模枋条用工字钢1 2 # , 固定在支顶上。 支顶用Ф 108 无缝钢管。间距800mm。顶板厚度为 — 米的支撑,间距可增大到1 米。 为确保整体稳定性, 防护墙、枯板部分的模板均采用满堂红支顶一次成型,互成连整体 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具体外加剂的用量及使用性能,商品混凝土站在浇筑前应报告送达施工单位4.外加剂的合理选择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具体外加剂的用量及使用性能,商品混凝土站在浇筑前应报告送达施工单位(1)选择水泥。选用杭州水泥厂水化热较低的#425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早期的水化热与同龄期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3d的水化热约可低30%。 (2)掺加磨细粉煤灰。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75kg,改善了混凝土的粘聚性和可泵性 ,还可节约水泥50kg。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因此可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5~6℃。 (3)选用优质外加剂。为达到既能减水缓凝,又使坍落度损失小的要求,经比较,最后选用了上海产效果明显优于木钙的—2型缓凝减水剂,可减少拌和用水10%左右,相应也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混凝土水化热。 (4)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实践证明,掺优质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较高,在一定掺量范围内60d强度比29d约可增长20%左右。同时按《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 90 )》,地下室内工程宜用60d龄期强度的规定。为了进一步控制温升,减少温度应力,根据结构实际承受荷载情况,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将原设计混凝土28d龄期C30改为60d龄期C30(即用28d龄期C25代替设计强度),这样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50kg,混凝土温度相应随之降低5~6℃。5.高温条件下的混凝土浇筑质量1.,考虑高温和远距离运送造机坍落度18±2cm, 水泥用量控制在370kg/以下。由于降低水泥用量可降低混凝土温度16~18℃。 成的坍落度损失较大,取出2. 用原材料降温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 根据由搅拌前混凝土原材料总热量与搅拌后混凝土总热量相等的原理,可求得混凝土的出机温度T,说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与原材料的温度成正比,为此对原材料采取降温措施:①将堆场石子连续浇水,使其温度自浇水前的56℃降至浇水后的29℃ ,且可预先吸足水分,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②黄砂在钱塘江码头起水时,利用江水淋水冷却,使之降温。③虽混凝土中水的用量较少,但它的比热最大,故在搅拌混凝土用的3只贮水池内加入冰块,使水温由31℃降到24℃,总共用去冰块75t。这样一来,经计算出机温度T为℃,37次实测的平均实测值℃,送达现场的实测温度为℃,从而使入模温度大为降低。 3 保持连续均衡供应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1)为了紧密配合施工进度,确保混凝土的连续均匀供应,经过周密的计算和准备,安排南星桥和六堡两个搅拌站同时搅拌,配备了18辆搅拌车和两只移动泵,在三天四夜里始终保持了稳定的供应强度,基本上做到了泵车不等搅拌车,搅拌车不等泵车,未发生过一次由于相互等待而造成堵泵现象。 (2)本工程基坑挖深,坑内实测最高气温达62℃,为避免太阳直接暴晒,温度过高,造成浇筑困难,采取在整个坑顶搭盖凉棚,并安设了通风散热设施,使坑内浇筑温度大幅度降低,接近自然气温,不仅控制了最高温升,而且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得以顺利浇筑。 3)为不使混凝土输送管道温度过高,在管道外壁四周用麻袋包裹,并在其上覆盖草包并反复淋水、降温。 (4)考虑混凝土的水平分层浇筑装拆管道过于频繁,施工组织工作难于实施,故采取斜面分层浇筑,错开层与层之间浇筑推进的时间以利下层混凝土散热,但上下层之间严格控制,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出现施工“冷缝”。由于泵送混凝土的浆体较多,在浇筑平仓后用直尺刮平。约间隔1~2h,用木蟹打压两次,以免出现表面收水裂缝。4 加强混凝土保湿保温养护 混凝土抹压后,当人踩在上面无明显脚印时,随即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不使透风漏气、水分蒸发散失并带走热量。且在薄膜上盖两层草包保湿保温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 , 延长散热时间,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经实测混凝土3天内表面温度在48~55℃之间,且很少发现混凝土表面有裂缝情况。 5 通过监控及时掌握混凝土温度动态变化 (1)温度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最高温升值和混凝土中心至表面的温度梯度,保证规范要求的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小于25℃及降温速率。 (2)温度是直接关系整个混凝土基础质量的关键。为了客观反映混凝土温度状况,进行原材料温度 、出机温度、入模温度、自然温度、覆盖养护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棚内温度等7个项目的测试,便于及时调整温控措施。(3)主楼基础的混凝土温度按不同平面部位和深度共布置了25个测点(图1),由专人负责连续测温一周,每间隔2h测一次,比规范规定每8h测2次的频度要大些。效果及结论 (1)混凝土强度按《混凝土强度检验与评定标准(GBJ 107-87)》进行了测试,有关结果 如表1,属合格。(2)由于采用了“双掺技术”(缓凝减水剂和磨细粉煤灰),延缓了凝结时间,减少了坍落度损失,改善了混凝土和易性和可泵性。使得混凝土在高温、远距离运送条件下仍能顺利泵送 ,也未发生堵泵。 (3)混凝土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共实测37次,原材料温度测试20次,混凝土内外温度连续测一周,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出现在浇注后的3~4d之间,与文献介绍的一致。内外温差仅为1 5℃,且低于规范规定不得大于25℃的要求。 (4)经各有关单位的严格检查和近年来的使用,未发现有害裂缝(仅表面有个别收水裂缝)。 混凝土密实平整光洁,无蜂窝麻面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与钢结构技术探析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与钢结构技术探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与钢结构是最主要的承重部分,不仅在施工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工程结束以后,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好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可以安全稳定,就需要加强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混凝土与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与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混凝土;钢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进程,建设工程也在持续发展,建筑工程的项目也随之增多。近几年来建筑企业对于工程质量以及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与钢筋是最主要的建设材料,他对于整个工程的承重能力有非常密切的影响,因而混凝土与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十分关键的,必须要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斟酌,保证建筑工程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保障建筑在后期的发展可以安全稳定。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和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混凝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裂缝。究其原因,除了本身的质量问题,还与外部环境的影响有关。裂缝问题需要重视起来,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同时还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裂缝现象对于混凝土的结构的强度以及抗拉力的影响都很大,如果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现象较多,或者是裂缝较大的情况,那么很容易会使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出现断裂或者坍塌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工程的长远发展。出现这种裂缝,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使用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另外还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有关,或者施工过程不规范等等。针对以上的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设置解决方案,对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最根本上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保障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合格过关,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按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同时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保障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工作都可以有效的进行。

浇筑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避免不了浇筑,浇筑工作开始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了解混凝土浇筑的方案,以便后期清晰的完成工作。浇筑的要求标准和模板都需要进行明确,同时要保证模板清洁内部不允许有任何的杂质或者灰尘,这都会影响到日后的呈现效果。对于模板来说还要检查是否有残缺凹陷的部分,如果有就需要采取进一步的修复措施,确保模板平整,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表面的美观。在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后,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对钢筋的数量进行统计,保证结构质量达到要求的同时又可以节约材料,整个浇筑的过程也需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来进行,过程需要是连续循序渐进的,不能拖拉的时间太长,时间过长则会影响浇筑的整体效果。整个过程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施工是规范科学的,这可以减少日后大量的维护工作。

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搅拌技术。

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与搅拌对于混凝土的结构质量也有着很明显的影响效果,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配比实验,在这个过程开始之前要对混凝土的使用说明进行严格的分析,十分注意该种混凝土在配比中的事项,基于此可以进行多次的配比实验工作,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对配置混凝土应该注意的条件以及其他要求进行规范,同时要保证混凝土材料多以饱和面干状态存在,避免出现过多的颗粒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另外由于混凝土的搅拌可能会受到施工环境以及施工用料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为此在搅拌的过程中就要严格的把握先后的顺序以及用料的时间和配比等问题,这样才能够保障搅拌工作的规范。

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完成以后并不可以放置不管,日后的养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混凝土的养护施工要格外注意,周围的环境的控制,混凝土养护期间如果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很容易会影响到其日后的呈现效果。比如要保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的恒定,另外温度要适中,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在混凝土的养护期间,要时刻的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来制定养护的计划,确保在掌握气候变化的同时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养护工作质量,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裂缝或者其他的问题。

2、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有关技术探讨

螺栓装配技术

钢结构施工与混凝土结构施工同等重要都是建筑工程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结构的特点就是种类复杂多样,有纯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等,目前营养效果最好和承重承压力最好的都是钢筋混凝土,应该广泛推崇。在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螺栓装配技术是对钢结构进行组装和固定,从而提升钢结构的稳定性。在这个施工过程中,要先确定螺栓的安装以及标准的轴线位置,然后对其进行预安装处理。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把握好误差,将误差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误差过大的话会导致钢结构施工质量无法达到最终的验收标准。

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

吊装施工技术在螺栓安装之后进行,这样做是为了保障螺栓安装可以进一步稳定。在吊装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要保证好钢结构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这也是避免工作人员出现安全问题。若钢结构在吊装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状况,那么当它与其他更加坚硬的东西相互碰撞时就容易产生破损。其次应用的专业的吊装机械进行施工,也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力度,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和指挥,保障吊装施工可以有序安全的进行。

钢结构的焊接技术

钢结构的焊接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技术,在钢结构的稳定过程中,焊接技术应用的相当广泛,这项技术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要对钢结构的表面进行清洁,这样可以确保焊接更加平整美观,若是所施工的材料表面存在杂物和灰尘,那么焊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缺口,除了要保证钢结构表面的清洁以外,还要注意钢结构附近的工作环境清洁,然后根据施工要求和标准规范,确定钢结构需要焊接的位置。钢结构焊接施工对温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不能立马进行焊接,需要对钢结构先进行预热处理,在温度均衡之后就可以进行正式的焊接工作了。焊接也是一项艺术活,这对于焊工来说要求很高,要保证好焊接的部位的平整和美观,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缺口,一旦存在任何缺口,对于日后的养护工作来说就增大了困难。焊接工作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暴雨暴雪,雷电等天气都不可以进行这项工作。

3、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关键的部分,无论是对于施工质量,还是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影响。为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需要不断的提升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养护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合理的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达到最科学的标准。同时掌握焊接技术的要领,把握好钢结构,施工中的平面布置以及结构的选择,保障钢结构可以稳定安全。通过加强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使二者可以更好的相互作用,相互辅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最长远有效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张弓,刘新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7,9(5):83,85.

[2]任效.混凝土与钢结构工程中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7):153.

[3]江涛.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安装焊接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1(37):40-41.

混凝土增强剂的研究与制备论文

普通型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可提高5~8兆帕超强型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可提高8~15兆帕进口型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可提高10~16兆帕

混凝土增强剂是一种水溶性的液态产品,其主要成分为具有反应活性的碱金属硅酸盐或改性的碱金属硅酸盐催化剂,助剂等。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能快速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的副产物发生二次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硅凝胶,这些凝胶能堵塞混凝土内部毛细微孔,从而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密实性,抗压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快速地提高回弹强度。

膨胀剂掺入到商品混凝土中,通过产生一定的限制膨胀,补偿商品混凝土的收缩,有利于提高商品混凝土的抗渗防裂。掺膨胀剂的商品混凝土在多向约束条件下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也有所提高。虽然如此,有关膨胀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尚存在意见分歧。原因在于:掺膨胀剂的商品混凝土常不能产生预期的膨胀,商品混凝土结构在中后期甚至早期仍出现变 形开裂,此外,对掺膨胀剂的商品混凝土的相关耐久性特别是抗碳化和钢筋锈蚀能力存在较大担心。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掺UEA膨胀剂商品混凝土碱度变化、抗 碳化和钢筋锈蚀能力;研究了温度、湿度、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用量对掺膨胀剂商品混凝土限制膨胀的影响。探讨了温度和湿度对钙矾石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延迟钙矾石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①UEA掺量提高,商品混凝土的碱度略有降低,但幅度很小,掺量达到水泥用量的20%时,商品混凝土体系的pH值仍 在以上。②随着膨胀剂掺量提高,商品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和抵抗钢筋锈蚀的能力呈降低趋势,这种趋势对水胶比大于的商品混凝土表现较明显;当水胶比低于 时,掺膨胀剂对商品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和护筋性基本没有影响。③温湿度对膨胀剂的作用效率有重要影响。饱和湿度且温度低于70℃时,随着温度提高,膨胀 剂的早期膨胀效率提高,中后期膨胀效率则略有降低;当温度超过80℃后,膨胀剂的膨胀效率随温度的提高而大幅度降低,这主要与钙矾石的稳定性有关。④矿物 掺合料对膨胀剂的膨胀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粉煤灰的影响较小,磨细矿渣和硅灰的掺入将削弱膨胀剂的膨胀功能。⑤膨胀剂商品混凝土的膨胀行为受水胶比影响, 膨胀剂在较低水胶比的商品混凝土中表现出的膨胀功能相对较低。-

产品特色:回弹强度可提高 8-15Mpa,3天起效,迅速解决混凝土回弹不足缺陷!一、产品简介: 本公司混凝土增强剂选用进口原液多年试验研发,添加特殊无害表面活性成分,超强渗透,强度更高,性能卓越! 该产品无色透明、液体材料、使用方便、不燃、渗透力强,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硬度,符合所有VOC规则。 二、产品功能及使用范围: (1)混凝土表面增强剂通过渗透入混凝土内部,与其中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收缩混凝土毛孔和裂缝,使混凝土致密,从而提高其硬度。该产品针由无机物、化学活性物质和络合物组成。 (2)该产品广泛使用于:已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基础建筑上。 三、工作原理: (1)通过有效渗透,本产品与水气及混凝土中的化合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硬度提高,同时混凝土可以呼吸,抗化学腐蚀。有效提高混凝土硬度、密度、抗压强度,回弹强度可提高 10%~40%。(普通型)(2)增硬后的混凝土颜色保持不变。四、特点优势 (1)紧缩混凝土毛孔,有效抑制外界污染物进入混凝土。 (2)提高新旧混凝土的硬度(回弹强度)和耐磨性能。 (3)抵抗氯化物的侵蚀。 (4)抑制化学物质的侵蚀。 (5)防止混凝土出现剥落、散裂。 (6)经混凝土表面增强剂处理过后的混凝土颜色不发生改变。 五、使用方法: (1)施工前,将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扫,无浮灰,混凝土比较光滑的基层需用砂纸打磨处理,并用清水清洗混凝土表面。 (2)需要用滚筒涂刷,施工完3天达到理想效果,可用回弹仪测 六、包装规格与贮存: (1)桶装 50kg/桶。 (2)宜在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3)可在零度以下环境中存放。

加气混凝土砌块研究现状论文

我试试回答,楼主看看是否符合您的标准哈,自1929年世界上第一座加气混凝土厂在瑞典建成,其产品很快在欧洲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现在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生产加气混凝土,遍布寒带、温带和热带。我国在1965年引进了瑞典西波列克斯(SIPOREX)加气混凝土专利技术和成套技术装备。1974年我国自行研制成第一套加气混凝土国产技术装备。1980年,利用国产成套技术装备建设的我国第一家大型加气混凝土厂—武汉市硅酸盐制品厂建成投产。1、 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现有加气混凝土厂230家,年生产能力1000万m3,1999年产量400万m3,其中加气混凝土所占比例约为90%。2、 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的发展前景我国加气混凝土行业虽然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是因为现在的发展很不平衡,除北京、武汉、兰州、郑州、济南、东莞等几个城市外,其他城市发展很慢,最能显示其保温性能的东北地区近几年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在广大农村则完全是一片空白而且即使是在发展规模较大的城市,如北京等,加气混凝土的优越性也没有充分发挥。加气混凝土是集承重和绝热为一身的多功能材料,根据目前的国家节能标准,唯有使用加气混凝土,才能做到单一材料达标(节能50%)的要求。据估计,如果在应该使用加气混凝土的建筑中都使用加气混凝土,北京的产量应该由现在的年产100万m3增加到600万m3以上。而如果全国城市能达到北京应该可以达到的使用水平(每㎡建筑面使用加气混凝土 m3),则全国的加气混凝土产量有可能达到1亿m3。3、 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节能、节土、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轻、隔热保温、吸声隔音、抗震、防火、可塑性强、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加气混凝土市场广阔,多数企业产品畅销。目前,国内主要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无一亏本,有的企业还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如武汉市硅酸制品厂,是武汉市命名的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齐名的全市十家管理最好的企业之一。加气混凝土砌块由于运输量大,在建筑行业领域属地方建材。一般其运输半径不超过100公里。目前市场该产品均价为150-200元/m3,且无存货。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逐步规范,预计加气混凝土砌块需求量会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该产品属于国家环保利废项目,可享受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调节税、免征收土地使用税、免征5年所得税、免征增值税。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旭建新材(430485)、丰众建科(871465)、索纳塔(839089)、鑫力新材(873146)等

本文核心数据: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量、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值、加气混凝土砌块前景预测

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量持续增长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硅质材料(如石英砂、粉煤灰、高炉矿渣、铁尾矿等)和钙质材料(如水泥、石灰等)为原材料,加入适量的 发气剂,经磨细配料、混合搅拌、浇注发泡、配体静停、切割和压蒸养护等工序加工制成,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

1958年,原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1962年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北京有关单位研究并试制了加气混凝土制品,并很快在北京矽酸盐厂(现北京轻质材料厂)和贵阳灰砂砖厂进行工业性试验获得成功。1965年引进瑞典西波列克斯公司专利技术和全套装备,在北京建成我国家加气混凝土厂——北京加气混凝土厂,标志着我国加气混凝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有了较快提升,品种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据统计,随着国内企业开始引入国外先进设备以及自主研发新设备进程的加快,国内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增大。2017年,我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实际产量约亿立方米;2020年,产量增长至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行业产值近五百亿元

据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产值约为460亿元。2020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产值约为480亿元。

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从近几年的政策砌块来看,在绿色建筑的推动下,环保节能型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加气混凝土砌块凭借其优秀的属性成为绿色建筑材料之一,将应用到各种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中。在政策的引导下,未来加气混凝土砌块将迎来广阔的市场。

行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逐渐建立。在当前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求愈发强烈,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根据2020年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的产值的增长速率来看,未来加气混凝土行业的增长在政策市场的利好推动下将进一步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的增长速率。到2026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墙体材料改革是建筑工程的一项重大改革,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使得施工技术不断革新,着重阐述粉煤灰砌块墙体施工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普通实心黏土砖在我国建筑上的应用历史悠远。但是这种材料既不经济又耗费土地资源,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墙体的改革和发展成为必要。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应运而生,并将代替黏土砖,成为墙体建构的主要材料1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1)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主要是利用发电厂的肥料-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而加工蒸养的方块砌块。利用这一原料,可发挥资源结构、节约耕地,消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可广泛适用于住宅和高层建筑的间隔墙、框架填充墙以及一般工业建筑的维护墙。(2)重量轻、强度高。砌块本身的重量为400-700㎏/㎡,孔隙率大、吸水能量高、为泡沫球状结合体,抗压强度在4。2-5。0MPa之间,一般可满足维护和承重需要。(3)保温隔热性能好。新疆地区气候寒冷,而混凝土砌块的导热系数很低,墙体采用240mm-300mm的厚度,就可达到保温隔热的要求。而普通黏土砖所构建的墙体则需要370mm-720mm厚才能满足设计要求。相比之下,混凝土砌块的优越性不言而喻。(4)防火隔音性能好。200mm厚的混凝土砌块的放火性能指标,可打到建筑防火墙的要求。同时隔音性能良好,只需外围墙体厚度为300mm、分户墙200mm即可满足内外墙隔音的要求。(5)易加工、可施工性好。加气混凝土砌块与黏土砖比较,前者较容易加工,可锯、刨、钉及钻眼对门窗固定、暖气片挂吊、电器明线及暗线管敷设及埋设、改造位移等很方便施工。2墙体的砌筑施工(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砌块首先检查出厂合格证,砌块的型号标号与图纸设计标号是否相符。必要时可现场取样送实验室,做强度检验。进场后的砌块应按不同规格和标号分别码放整齐,并设有标志。堆放高度以不超过8块为宜。(2)绘制墙体砌块排列图。墙体砌筑前。应根据施工图的具体情况,结合砌块的具体规格,绘制墙体砌块排列图,并根据砌块的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出皮数和排放,以保证符合设计要求。上下皮应错缝搭接,避免砌体垂直缝与门窗边线同缝。转角处应将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水平灰缝的厚度一般为15mm、垂直灰缝宽度为20mm。(3)砌块浇水温润。由于砌块的吸水率高、块体较大、表面积小,因此应重视在不同气候情况下进行浇水温润。一般情况要提前1-2天浇水,直到砌块表面充分温润,呈弱水状态为止。如气候炎热、干燥,砌筑当天还要浇水,避免砂浆中的水分在硬化前被砌块吸收,影响砌体强度和粘结。冬季施工时不浇水。(4)基层处理。砌体施工前应先将楼地面找平,并按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边线、洞口线,以备砌筑。(5)砌筑前应检查砌块的生产日期,清除砌块表面的脱模剂、附灰及黏土等污物。并对外观进行检查,检查强度、高低。严重缺角的砌块不能使用。 3 砌筑方法(1)墙体砌筑一定要按砌块排列图施工。砌筑应按先远后近、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顺序施工。(2)砌体的水平灰缝不应小于10mm也不应大雨20mm。如大于20mm是应用C20细混凝土找平,砌筑应做到横平竖直,砌体表面平整清洁、砂浆饱满和灌缝密实。水平灰缝饱满度不低于80%。(3)墙体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墙高的1/3。如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可砌成直槎。但必须用拉界钢筋拉结。每三皮砌块加设两跟拉结钢筋,以保证接槎牢靠。(4)砌块安装是要对准位置、缓缓下落。如果出现偏差,可用木槌轻敲校正。校正时不能在灰缝内塞如石子碎片,也不能强烈震动砌块。最后进行水平缝和竖缝的原浆勾缝。勒缝的深度宜为5mm,以保证抹灰层和墙体的很好咬接。(5)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楞和预埋件,应在砌筑时留置与预埋,不能在已砌好的墙体上打洞剔凿。墙体内应尽量不留脚手架眼。4 抹灰控制(1)清除墙面的松散浮尘,贴饼冲筋,修补较大的缺角掉角之处。(2)充分湿润整个墙面,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一般为2-5遍,水分渗透程度以12mm-15mm为宜。基底水分越多,抹灰干燥越慢。收缩比较缓慢,墙面不易空鼓,并有助于墙面与抹灰面的粘接力和砂浆强度的提高。(3)涂刷107胶水泥索浆一道,一般为15%-20%。这是一道粘接层,是避免抹灰空裂的重要措施,不能减免。(4)砂浆打底。宜采用1:3水泥砂浆打底。抹灰厚度应严格控制,每层灰层应≤12mm或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每层灰底要跟一道107胶水泥索浆,边涂边抹、揉压搓平。(5)罩面层。宜采用1::3混合砂浆面层粘接牢固,不空不裂。(6)按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序分别处理砌块墙体和其他构件的抹灰。(7)如果墙面抹灰采用混合砂浆时,钢筋混凝土构件不能采用同样的砂浆,必须采用1:3或1:的水泥砂浆提前抹刮好.直到最后一遍面层时方能和墙面一样抹混合砂浆.这样柱梁表面与墙体相交处不易出现空裂现象.5 提高砌块质量的措施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施工砌筑质量方面存在着系统性因素引起的非正常分布的质量通病,但是这样的问题通过严密施工和规范操作都是可以避免的。(1)加气混凝土砌块由多孔隙、轻质材料组成,其孔隙之间互不连通表层浇水时水分不易进入空隙内,因此在打底抹灰前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特别重要。若外墙面大面积抹灰空鼓。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能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施工。抹灰所用水泥宜采用低强度水泥。(2)如在混凝土构造柱门窗过梁及不同砌块交接处,出现抹面层的裂缝,这是由于使用材料不同、工艺措施不当。预防这种质量问题的方法,一是严格按照以上所述的方法施工;二是在梁墙打底前、两种材料缝隙处,贴宽为10-15cm的玻璃布(用107胶水泥索浆粘贴),然后进行抹灰。一般再不会出现空鼓裂缝。(3)混凝土砌块就其本身性质而言,它是一种墙体填充材料,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楼中广泛应用。施工顺序上。先浇筑框架梁柱,后填充墙。一般在砌块之前,在框架梁柱上焊接2×6钢筋,长L≥1000mm。每500mm一压,起拉结作用。另外、凡是砌块与柱梁交接处,内、外墙均可装钉钢丝网。在钢丝网上抹灰后,交接缝隙处就不会容易开裂、开缝、造成质量缺陷。上述两种方法在砌筑中同时运用施工,就可以保证墙体砌筑及装饰保有的质量,不易造成质量通病。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泡沫混凝土研究论文

谈谈公路工程施工中泡沫混凝土的应用

导语:公路工程改造的工程量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居民数量庞大的城市中,由于其整个施工路段空间狭小,周边行驶车辆以及行人非常多,对整个施工区域的机械使用情况以及材料运输都有较高的要求。

1引言

泡沫混凝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建筑工程材料,被大量应用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该种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同时还具备材料轻、抗震性能好等优势,在进行高填方施工时,具有绝对的优势。由于其良好的综合性能,以及能大大地起到缓解地基压力的作用,有效降低地基差异性沉降,更好的缓解来自于公路表面的冲击力。因而,在公路软路基施工、扩宽以及高寒地区应用最为广泛[1]。

2泡沫混凝土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能

泡沫混凝土形成的关键设备是发泡系统,用机械的方式将发泡与水泥砂浆均匀拌和,再使用发泡机泵,将所有材料输送至现场进行浇筑,或使用成型工具进行成型处理,然后经过自然环境的养护,形成具有较多封闭气孔的轻质保温性材料。通过与传统水泥的比较,泡沫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较为突出,具有不少优点和良好性能。

1)成本较低。从材料的成本与使用量来看,泡沫混泥土在施工过程中,能更好的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并且还能根据成型模具的形状制作各种施工用材,该技术技术较成熟,能够完全进行自动化生产和施工,且能有效的节约能源以及人力、物力;从施工成本来看,其成本非常低,200~300kg/m3的平均成本在100元左右,所以,受到广大施工单位的青睐[2]。

2)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其整体性能指标非常好,比其他混凝土的质量都轻,密度也比较小,施工中可以与其他混凝土进行互换;同时,泡沫混凝土的隔热性能非常好,密度等级在300~1200kg/m3,导热系数为~(m•K),约比普通混凝土高10~20倍,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节能性能[3]。另外,此种材料具有非常好的耐火性能,且其性质属于无机材料,使用年限非常长,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保温能力。

3)具备良好的抗震性。无论是从结构还是受力变化而言,该种材料的负荷能力非常强,对路基的冲击力比较大,由于泡沫混凝土是一种软性材料,所以其承受能力比较强,能够承受较多来自地面的冲击力。4)制作过程节能环保。泡沫混凝土制作过程主要应用的是发泡剂和水泥,大大地减少水泥使用量,发泡剂不含对环境有害的物质,所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都能实现。

3泡沬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原材料采取严格控制,不但要保证水泥材料与外添加剂产品符合施工要求,同时原材料还必须满足泡沫混泥土的流动性、抗压强度、稳定性等特点。

发泡剂的性能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泡沫混泥土产生的气泡必须均匀、细密,发泡率需要>20%,稀释率需要满足40%,同时,必须控制产生的气泡不能相通,要具备独立性。

施工工艺的控制

在建模阶段,如果泡沫混泥土模板出现水平差或倾斜度,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要保证其水平率能够满足设计标准,保证模板工程具备平整性、稳定性。

注重浇筑养护

在泡沫混泥土浇筑的过程中,需控制出料口与浇筑面的平衡性;施工过程中混泥土在初凝之前,需要完成浇筑施工,在该阶段的浇筑层终凝后,方可进行下层浇筑;在顶层浇筑施工完毕后,需要采用养生塑料膜进行覆盖养生,养生时间5h左右;如果在浇筑过程中遇到雷雨天气,需要采取避雨措施,保证混凝土不受到雨水的影响。

4泡沫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公路拓宽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改造的工程量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居民数量庞大的城市中,由于其整个施工路段空间狭小,周边行驶车辆以及行人非常多,对整个施工区域的机械使用情况以及材料运输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要想实现公路施工中最小变形量,必须要从施工技术以及材料入手进行分析,将各个环节有效进行衔接。由于泡沫混凝土具有非常好的自立性,在固化完成后,便可以直接用于现场浇筑施工,其临空测压为零,因此其在公路扩宽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路施工过程中,在对路基、路堤以及挡土进行施工,这些结构都对临空测压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泡沫混凝土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防止,由于公路路基变形而造成的冲击力较大的情况,与此同时,对公路周边建筑物造成最小的冲击。比如,某道路进行施工时,扩宽宽度为10m,高度为4m,延长线为450m,如果施工中使用泡沫混凝土进行扩宽,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速度,保证工期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提高整个施工的效果。具体应用主要有:1)路基开挖施工时,要将原路基台阶一次性挖除,下台阶的高度应该在1m左右,上台阶在2m左右,两边边坡开挖在2m左右,在保证整个施工路段质量的同时,降低二次挖掘时,造成施工材料的损害。2)雨天时,必须对上台阶进行覆盖处理。进行扩宽施工时,通常使用车载式或者固定式进行施工,如果道路非常宽,则一般选择的是车载式,才能够保证泡沫混凝土能够快速施工;对材料配合比,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从浇筑的性能角度出发,不断优化材料性能,保证最终的浇筑效果符合实际要求。

回填灌浆工程中的应用

泡沫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在~之间,满足固化自立的同时,还能有效发挥出其支护的能力,尤其是在山区或者隧道施工时,由于挖掘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边坡支护问题,使用此种材料进行施工时,能够有效防止山体由于变形造成的塌方,稳定性极高,且非常环保。比如在进行地下水连接工程中,必须要对施工区域的山体进行支护,通常会使用1200kg/m3的泡沫混凝土,同时使用普通运输机械进行材料的输送,距离必须要保证250m,回填距离必须保证40m以上[4]。从施工结果检测数据来看,如果施工过程必须要穿过非常长的管道,可以对接缝处进行有效的回填,并且保证回填符合质量要求,回填部分抗压强度必须保证以上,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同时在进行回填施工时,由于回填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必须要保证材料的密实度,为以后施工提供便利,同时还能降低整个工程成本,能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软基路堤中的应用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只有提升路基的性能,才能够有效的防止桥头跳车现象的出现。以某桥施工现场为例,由于其紧邻河道,地基下部含水量较高,压缩性良好,能够满足软地基的强度部分非常少,渗透性能也比较差,所以,在施工中必须对匝道处进行优化施工,避免出现较大程度的沉降。如果使用泡沫混凝土进行施工,则能有效增强桥的负荷能力,提升整个桥体的质量,避免桥基间因出现较大程度的沉降现象而出现跳车问题。

在地下连续通道中的应用

在某地下公路施工中,由于采用的是明挖施工方式,挖掘深度必须要保证在以上,并且地形条件非常复杂,对施工区域周边建筑造成很大影响,横向宽度高达,通道覆盖超过7m,并且还需设置应急通道。经过对工程结构以及承载力的综合分析,为了实现整体通过性,也避免对周边建筑的影响,所以设计中规定顶板的承载力不大于80kPa,即需符合4m覆土要求[5]。基于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要求的施工材料,通常会选择陶粒混凝土、EPS或者轻质水泥,经过反复比对最终选择泡沫混凝土进行施工,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合格环保效益。

5结语

总之,泡沫混凝土在公路建设中使用范围非常广,不仅因为其造价低,更重要的是其具有非常好的性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各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管连众,朱益军,许家培.轻质泡沫混凝土在傍河路堤拓宽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16):59-61.

【2】袁克阔.高强防寒保温泡沫混凝土研制与工程应用[J].冰川冻土,2016(2):39-41.

【3】杨海林.泡沫混凝土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公路,2016(13):139-130.

【4】徐建坤,朱益军,王浩.浅谈泡沫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15(6):29-31.

【5】豆前线.泡沫混凝土在桥头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11):290-291.

1王立久,曹明莉,任铮铖,王宝民 粉煤灰活化剂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40 (4),P489-491 EI收录2王立久,艾红梅(学生),曹明莉 商品混凝土(C20~C60)配合比计算理论研究 混凝土 1999(5),p19-213任铮钺,王立久,曹明莉,王宝民 高掺粉煤灰混凝土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混凝土 2000(2),p18-204任铮钺,王立久,曹明莉,王宝民 高掺粉煤灰混凝土水泥水化动力学研究.混凝土 2000(2),p18-205王立久,王宝民,曹明莉,任铮钺 建筑模网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混凝土,2002(6)6王立久,曹明莉,带空气夹层的高保温混凝土砌块研究,住宅产业,2002(4)7曹明莉,王立久,李洪义 墙体节能,陶粒为本,住宅产业,2002(6)8 Study on the Embedding Aggregate Coefficient about ordinary Concrete,Lijiu Wang, Mingli Cao, Hongmei Ai第三届全国现代建筑材料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建筑材料》,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P14~179王立久,曹明莉,艾红梅,混凝土密实系数研究,《混凝土》2002-810 荣利民(学生),李洪义,曹明莉 建筑模网混凝土补强加固住宅楼研究 建筑结构 (11), 2002年11月11 王立久 刘剑(学生) 曹明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率值匹配模型,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3(3)P161-16312 曹明莉 王立久 赵湘慧 免烧型镁质陶粒的研制,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3(5)P12-1413 王立久,薛庆(学生),曹明莉 最新洁净煤技术—燃煤发电与水泥联产技术 粉煤灰 VoL15(2) p41—4214 王立久 曹明莉 非线性材料受压全曲线数学模型研究 建材技术与应用,2003:2 P8-1115 王立久 王伟(学生) 曹明莉 泡沫玻璃微晶化研究进展 玻璃与搪瓷 VoL31 (2) 2003:4 p56--5816 王立久,扬新朝(学生),曹明莉. 燃煤发电与水泥生产联产技术可行性研究.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4/5,VoL26(5): 王立久,王文亮(学生),曹明莉 混凝土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第五届全国高性能砼学术交流会议文集—辽大出版社,沈阳18 Ming-li Cao and Li-jiu Wang Research on MgO-MgCL2-H2O System Ceramsite Exempted from Sintering, 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t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crete Technology, P141-150, Beijing China May 20-21,200419 曹明莉,王立久 基于集浆比J的混凝土水泥石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P45-49(EI 收录)20 王立久,曹明莉 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 P48-54 (EI )21 曹明莉,王安成,王立久,DIP技术在单粒径骨料粒形参数与其架构型式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建筑技术与应用,2007(2)P1-422 曹明莉,吕兴军 发泡剂及泡沫混凝土技术现状与展望(一),建筑技术与应用,2007(4)P7-823 曹明莉,吕兴军 发泡剂及泡沫混凝土技术现状与展望(二),建筑技术与应用,2007(5)P7-824 杨海成(学生),曹明莉(通讯作者) 混凝土抗冻性研究方法综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1)P136-13825 曹明莉,刘东,位建强 聚氨酯模网夹心保温板的可行性分析,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1)P15-1626 王立久,谭晓倩(学生),曹明莉 结合分形理论的水泥絮凝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P82-84, (EI 收录 )27 丁一宁,安培卿(学生),曹明莉,废弃板岩石粉用作水泥掺合料的探索与研究 建筑材料学报 (1), P62-65 (EI)28 王立久,谭晓倩(学生),曹明莉,水泥净浆絮凝结构研究,混凝土 2007(1)P29-3129 王景贤(学生),王立久,曹明莉 少熟料水泥的研究进展 水泥技术 2005(1)P28-3130 位建强(学生),曹明莉(通讯作者) 脱硫石膏-粉煤灰-矿粉复合胶结材GFG的研究,新型建筑材料 (4) P9-1231 . Wang,and . Cao,Research on Concrete Aggregate Frame Model (AFM),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ement & concrete , Xi’an China 2006-09, P1168-1176 (ISTP收录)32 曹明莉,刘东 保温材料在墙体节能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相关标准与法规,2008年中国国际墙体保温材料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墙体保温与建筑节能,P69-75,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033 曹明莉,薛永丽 国内外住宅屋面节能标准及节能技术措施的对比研究,2008年中国国际墙体保温材料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墙体保温与建筑节能,P87-94,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034 曹明莉,田冬梅,王安成 混凝土架构模型架浆比参数研究 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卷)P1065 ,广州35 曹明莉,位建强 碳酸钙晶须研究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化工新型材料2010(10)36 曹明莉,杨海成,王立久 基于“渗阻”概念的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低温建筑技术2010(8)37 王安成; 张峰; 曹明莉;架构混凝土砂浆比模型研究,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9年06期,P1-3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4A04)38 于得水 潘淑燕 王安成 曹明莉 双级配骨料空隙率与粒径的关系,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年10期,P1-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4A04)39 Cao mingli, Wei jianqiang,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CO3 whisker-reinforced cement,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SCI收录)P75-8240 Wei jianqiang(学生), Cao mingli ,Liu jing“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prospect of CaCO3 whiskers in cement-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 6th International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FIBRE REINFORCED MATERIALS, Yantai, April 25-27,2010,P359-364(ISTP收录)41 Cao mingli, Wei jianqiang,Yao hang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CaCO3 Whisker in Composite Materials”,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pection, Appraisal, Repairs and Maintenance of Structures, P1577-1584;6th International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FIBRE REINFORCED MATERIALS,P75-82 2010-04 Yantai, China,(ISTP收录)

资料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资讯和形成结论而对资料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援过程。在实用中,资料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资料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探究全文如下:

混凝土是全世界范围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诞生的一百多年中,无数科研工作者、工程实践者付诸大量的心血探索混凝土的奥秘。但是由于混凝土是一种从细观到巨集观都是高度非均质的多项复杂体系,在科学实践中存在众多问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对于混凝土生产企业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全世界范围内的学者都给出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是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混凝土材料的基础理论性研究不足,导致现行的众多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均不能以材料科学: 组成、结构与效能的科学方法来阐述混凝土的内在问题。

我们可以对国内外几种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 美国ACI 方法: 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通过查表即可得出配合比,但是各个引数的选择理论依据不强,对于材料性状变化的敏感性差,是经验性配合比设计方法最为典型的案例。而英国BRE 方法,相比美国ACI 方法引数选择相似,但是其选择依据考虑的因素更多,缺点也比较明显,仍是图表选择的形式,可能导致普适性较差。法国Dreux 方法的优点在于各个引数考虑细致。但是,Dreux 级配曲线可能有一定局限性。法国 de. larrad 则在理论上更胜一筹,以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立的设计方法。而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更注重的是经验性设计。应该注意到,这样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经验性选择居多,并且计算结果偏差很大。具体表现在,强度公式引起的误差波动,其次用水量与砂率的选择依据也并不充分。

近年来,随着“人工神经网路”等资料分析方法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资料探勘与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优化。比如人工神经网路方法就具有非线性处理能力强、不需要明确的函式关系式等特点。一个三层BP 神经网路可以以任意精度近似任何连续函式。甚至有研究指出采用人工神经网路技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适应性强、准确有效的优点,是进行多组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文针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的进展,阐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讨论资料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地位与意义,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进一步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分析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1 人工神经网路

1. 1. 1 人工神经网路技术简介通常意义上的BP人工神经网路是以输入单元为自变数、输出单元为因变数、网路单元间的连线权值为调整参量,按最小误差原则逐步反馈修正而使网路达到最佳模拟状态的一种数学演算法,即误差反传误差反向传播演算法的学习过程,由资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输入层各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外界的输入资讯,并传递给中间层各神经元; 中间层是内部资讯处理层,负责资讯变换,根据资讯变化能力的需求,中间层可以设计为单隐层或者多隐层结构; 最后一个隐层传递到输出层各神经元的资讯,经进一步处理后,完成一次学习的正向传播处理过程,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资讯处理结果。

当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符时,进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误差通过输出层,按误差梯度下降的方式修正各层权值,向隐层、输入层逐层反传。周而复始的资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过程,是各层权值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神经网路学习训练的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网路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

1. 1. 2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人工神经网路的特点是非线性处理能力强、不需要明确的函式关系式等,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人工神经网路技术慢慢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当中且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理论上讲,一般的三层BP 神经网路可以以任意精度近似任何连续函式。有科学研究指出,采用人工神经网路技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适应性强、准确有效的优点,是进行多组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刘国华等人曾以BP 网路表达的混凝土效能——配合比关系作为约束条件,以成本函式作为目标条件,采用Monte - Carlo 随机试验法建立直接优化设计模型,并对网路输入输出单元的选择和预测结果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最终开发出了实用软体。

1. 1. 3 应用例项

用BP 人工神经网路技术建立一个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预测模型,首先必须能够让输入单元反映出影响混凝土最终效能的各个因素,且输出单元要包括所设计混凝土的各项效能指标。因此输入单元主要包括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和混凝土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胶凝材料水泥的品种、强度、初终凝时间; 砂的用量与细度模数; 石子的用量、颗粒级配和最大、最小粒径;矿物掺合料如膨润土、粘土、粉煤灰、矿渣、矿粉等的用量; 用水量; 外加剂 主要指减水剂用量及其减水率 。对于混凝土的制作工艺,主要是指其拌合方式,因为不同的拌合方式成本不同,得到的混凝土效能也有差异。而输出单元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流动度与和易性,其他各项效能因一般情况暂不要求顾不做考虑。

为了提高模型在实际运算中的效率,可根据不同要求对输入输出单元做适当取舍。将输入单元中原材料的影响分为用量与质量指标两类。对于原材料的用量,由于在具体工程中某些材料如矿物掺合料等不会被采用,因此可以忽略; 质量指标往往对于同一工程而言,同产地原材料效能变化不大,在计算中可视为常值不予考虑。如果样本中原材料种类过多,包含了预设输入单元以外的原材料,则视作无效样本,不予采用; 但当样本中原材料种类少于网路单元中原材料的种类时,此类样本中未使用的原材料用量可以以0 代替。当然,如果试验得到的混凝土效能种类少于网路输出单元的效能种类,则视为无效样本。

1. 2 模糊聚类分析

1. 2. 1 模糊聚类分析简介模糊聚类分析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所要研究物件的分类问题,即用数学定量地确定分析物件之间在性质、特征等方面的亲疏关系和相似性,从而实现对事物客观地分型划类的数学方法。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类手段,广泛地应用于天气预报、地震预测、地质勘探、环境保护以及影象语言识别等领域之中; 但是模糊 *** 论不同于普通的 *** 论,它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因而理解起来需要作一下思维的变换。而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一种多元分析方法,它是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确定样本的亲疏关系,从而客观地进行型别的划分。在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界限有确切的亦有模糊的。

当分类要求涉及事物之间的模糊界限时,需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通常把被聚类的事物称为样本,将被聚类的一组事物称为样本集。模糊聚类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 系统聚类法和逐步聚类法。聚类分析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所要研究物件的分类问题,即用数学定量地确定分析物件之间在性质、特征等方面的亲疏关系和相似性,从而实现对事物客观地分型划类的数学方法。用模糊聚类分析事物更加的灵活,客观和计算简便。

1. 2. 2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动态聚类法,其计算过程主要是样本与聚类指标的选择、资料标准化、计算模糊相似关系、确定模糊等价关系和聚类,模糊聚类分析的结论并不表征物件绝对属于某一类,而是以清晰的阈值表征物件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属于某一类。模糊聚类分析与BP 人工神经网路结合进行预测比单纯的模糊预测精度要高,所需的训练次数要少,而且预测效果要好。这是因为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以预先将各个模式分成若干类别,而如果单纯地通过隶属度进行预测计算则无法充分利用各个模式间存在的相容相斥关系,这样将会导致可利用的资讯不完整。

相反。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BP 人工神经网路的资讯处理机制,则可以充分增强神经网路的分类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各个模式间的相容相斥资讯得以利用,预测精度会相应提高。模糊聚类由于可以从量上把握研究体系中的复杂和模糊不确定的关系,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可以解决那些往往无法定量讨论的问题。模糊聚类还可以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基础理论的修正,来侧面优化通过人工神经网路建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系统。周双喜曾以钢渣粉、粉煤灰、矿渣粉、烧黏土等作为试验物件,把掺加不同掺合料胶砂的3d与28d 抗压、抗折强度作为样品的指标,通过模糊聚类分析了掺合料的活性,并由此避免了凭经验选择所带来的主观片面性。

李敏等人采用抗压强度损伤系数、外观损伤系数和耐久度损伤系数为一级评价指标,以爆裂度、裂缝宽度为二级指标,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建立了评价计算模型,实现了无损伤快速的对高强混凝土受火后的综合评价。田华等人指出通过选取两类指标: 最简单直观的水灰比、矿物掺合料用量、砂率、水泥强度、混凝土外加剂用量和骨料最大粒径或者体现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抗压强度、坍落度、抗渗性和原材料,将模糊聚类分析法用于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可改进传统混凝土质量评定结果的不客观性。赵运德等人以人力、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为指标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快捷方便的混凝土质量评估模型,可预测混凝土质量评价中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

1. 3 灰色关联分析

1. 3. 1 灰色关联分析简介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各个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相异程度 灰色关联度 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考察各行因素之间微观或巨集观的几何接近,以分析和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或若干个子因素对主因素的贡献程度。灰色系统理论实际上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的概念,该理论企图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 或因素 之间的数值关系。也正因为此,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任意一个系统的发展变化态势都提供了数量化的度量。关联度是针对于两个系统之间的因素中随时间或不同物件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在系统发展过程当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 同步变化程度高 ,则可以说二者关联程度大,因此可以得出在某个包含多种因素的系统中具体的某个因素是属于主要的、次要的还是影响比较小的。

1. 3. 2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混凝土是一种可用于多种环境下的非均质材料,其效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可以将混凝土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排序,不仅使人们在理论上更好的认识混凝土,而且有助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在理论层面上的完善。冯庆革等人曾借助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出养护龄期为7、28d 的混凝土抗压和抗拉强度与10nm ~ 20nm 范围的孔关联度最大, 91d 时与大于400nm 的孔关联度最大。梁本亮的结论与按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即应用灰色关联建立了氯离子浓度、水灰比、环境溼度和构件表面氯离子浓度与氯离子侵蚀寿命之间的关联度,得出混凝土结构氯离子侵蚀寿命影响因子敏感度中,以构件表面氯离子浓度为最高,其次是氯离子浓度和环境溼度,水灰比敏感度最低。

张永娟等人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分别分析了钢渣粉和矿粉颗粒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要想提高钢渣粉颗粒群的反应活性,应增加粒径为5μm ~ 30μm,尤其是粒径为5μm ~ 10μm 的颗粒含量,而矿渣粉则是0 ~20 μm范围内的颗粒对混凝土强度有积极作用。席峰等人通过分析聚苯乙烯泡沫混凝土的原材料用量与混凝土强度和密度的关联度,指出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水灰比的改变和减水剂的使用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最大; 而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砂石和EPS 的含量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

C. Y. Chang和他的团队曾将灰色关联和赋权技术结合起来确定了应用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的最佳引数。冯庆革等人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养护龄期为7、28d 的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与10nm ~ 20nm 范围的孔关联度最大,91d时与大于400nm 的孔关联度最大。罗洵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磨细矿渣掺量、矽灰掺量与混凝土坍落度和28d 强度的关联度,得出胶凝材料的用量对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最大的结论。袁晓露的团队还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了水泥矿物组成与韧性间的主次相关性。陈志江等人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了各个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按照大小依次排序为: 水灰比、相对溼度、水泥用量、碳化时间。

2 总结

1 采用人工神经网路技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适应性强、准确有效的优点,是进行多组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 模糊聚类分析与BP 人工神经网路结合进行预测比单纯的模糊预测精度要高,所需的训练次数要少,而且预测效果要好。

3 灰色关联理论可以将混凝土多个影响因素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排序,不仅使人们在理论上更好的认识混凝土,而且有助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在理论层面上的完善。

  • 索引序列
  • 混凝土添加剂研究论文
  • 混凝土研究论文
  • 混凝土增强剂的研究与制备论文
  • 加气混凝土砌块研究现状论文
  • 泡沫混凝土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