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四年级教学论文

四年级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四年级教学论文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数学老师头疼。我在此整理了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 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看了《听名师讲课》一书对特级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受益匪浅。他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特别是他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作风,与他本人朴实无华却又庄重典雅的气质,贯穿始终的妙语连珠融为一体,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底蕴,使我记忆深刻。

杜老师讲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前,他和学生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从北京来,然后问小朋友:“你们还想问老师点什么呢?”孩子们有的问:“老师,您在哪儿教学?”有的问:“老师,您几岁?”他全都亲切地作了回答。在这融洽亲和的气氛中,学生倾刻之间和老师亲近了许多,对陌生老师的害怕、疑虑全烟消云散了。为下一步顺利地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讲课中,他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等。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他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他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我真切地感到:这不是装饰门面的造作,这是一种爱护学生的真情的自然流露!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他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分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他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教学过程有这样一个环节,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自所想象的“平均分”。引出分数后,他问学生:用数字表示和用画、折纸表示哪个简便?你同意用数字来表示就把你的画和贴纸擦掉或拿掉,不同意可以保留。有一位小朋友不愿擦他画的"D"(表示1/2),杜老师便用方框圈起来。接着,他启发学生说更多更大的分数。刚才保留自己画的同学说了一个“百分之一”,老师让他上讲台画出这个百分之一,这个孩子画了几分钟,跑来告诉老师:太难了,画不出来。“那咱用分数表示该怎么写?”孩子写出了"1/100"。经过实践,这个学生自愿又心悦诚服地擦掉了自己的画图。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其实,那是在点拨孩子实践、比较、认知,比一遍又一遍地讲术语名词,效果好得多。这就体现了杜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艺术。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老师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老师:“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每一位听课者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吴老师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这节课和这位老师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

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

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

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

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做数学

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

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在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一阶段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的课堂配合度高,学习反应快,但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的特点。笔者针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进行阐述,并提出若干想法,以供业内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59-02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是学生脱离幼儿教育后接触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与性格上都未定性,对于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自制力很弱,常常会由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上一门课,讨厌一个教师而抵触一个学科。对于这样的年龄阶段来说,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应与学生建立起紧密而信任的关系,让学生从心里愿意接近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教学课堂进行创意化,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丰富。

一、情景教学法对于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每个小学生都是天真活泼又爱动爱闹的,其情绪变化大,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也非常明显。“三分钟热度”是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特征,他们会因为一个情绪而开始特别努力地主动学习,也会由于一点教师眼里的小事而开始不爱学习。小学生敏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的态度应是全面而细致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心情应全面掌握,在课堂上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开放鼓励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与各种天马行空的回答。而情境教学法就是针对于当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设定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性语文教学中以文字和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不同。情境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全面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场景、视频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把课文中的知识“演活”。相比传统意义上单调的讲解与中心思想解读,情境教学法贴近学生心理,强调学生的感官体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他们重视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与看法。如果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严苛且冷淡”,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倾向于“沉默和应付”。如果教师展示给学生的课堂是“生动且活跃”,那么学生也就会表现得“积极和兴奋”。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鸟的天堂》的教学中。文字内容的描写非常多,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还处于积累学习阶段,而其感官上的印象却是最深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就在进行教学引入时,就向学生们提问:自己去过的绿色最多的地方是哪儿?学生们纷纷把自己曾经去过的山、去过的湖边、去过的森林感受全说了出来。接下来,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选择了《阿凡达》里的树屋、九寨沟的山水等各种风景优美的视频片段,并且进行介绍与讲解。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的情绪已经紧跟着视频里的内容而起伏,此时笔者再切入网上所找到的《鸟的天堂》中相关的图片与资料,配上各类的鸟鸣声让学生听。每个片段中还放入一段课文的原话,并且提示学生,待会儿要把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勾选出来。良好的情境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对于文中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也得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地让学生整堂课都跟着教师的上课节奏走,而且还让学生在各种感官体验中静思文字之美,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也大大提升了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性。

二、情感融入对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语文的教学单位就是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这些课文都是饱含作者情感在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汉语抑扬顿挫的声调特点,带有感情色彩地去带读,把文字之美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投入情感,把呆板枯燥的文字句子用充沛的情感去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的教学内容也占了一定比重。对于诗的教学,小学语文阶段并没有对其体裁、几言律诗、平仄等进行要求,而只是让学生进行积累与背诵。针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对于古诗的教学与传统的《千字文》、《三字经》一样,通过不断的诵读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其性格特征,强制性地要求其去背去读,只会让学生对其产生“任务式”教学的反感。只有通过情感的带入,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包含的文字之美,情不自禁地去吟咏才是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文字底子还处于积累阶段,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对诗中的情感引发共鸣,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感受到情感共鸣。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时,笔者先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了情感铺垫。让学生们想一想除了父母自己最舍不得的人是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说奶奶的,有说同学的,有说邻居小朋友的。接下来笔者再让学生们想一想:如果这个最舍不得的人今天就要离开你去到很远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开始嘈杂,慢慢沉默,接下来就开始想自己的情感表达。当笔者挑了几位平时情感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形容了自己此刻的心情。学生的回答中,不舍是主要,但还有祝福,更有期待未来的见面。当情感铺垫到位后,笔者开始介绍诗中的作者与送别人的关系时,学生的情感很快与诗人取得了共鸣。甚至有学生说,诗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觉,自己形容不出,但诗人却说出来了。特别是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他特别感同身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真实而针对性强的情境化教学创设,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考虑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触是全身心的,教师不仅仅应从传统的听说背上去作创新,还应运用图画、音乐、动手等各种感官接触的方法去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其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力。

参考文献:

[1]陈慧云.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

[3]程忠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N].黔西南日报,2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数学的小论文,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四年级数学 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要:新课改出台后,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也作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采取有效的 教学 方法 和策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为对象,深入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转换身份角色、注重学生数学 逻辑思维 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角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义务 教育 所具有的普遍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也呈现出蓬勃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逐渐对“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和推崇,切实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小学四年级起着连接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作用,是学生能否建立起学习的兴趣,顺利向小学高年级过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敢于并善于做出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小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敢于做出自身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能力、 学习态度 以及 创新思维 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探讨,实际动手操作,相互帮助,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核心的观念。

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师角色转化,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切实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变。二是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数学教师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而只讲数学教学,实际上,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 文化 知识素养和教育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自身获取文化知识资源载体的 渠道 ,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综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成长。三是要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作知识平等的交流者和朋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合作学习。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逐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四是要由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服务者。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善于倾听与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建立起批判性思维。

通过笔者的试验,教师经过上述角色转化后,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性更强。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四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体现了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是切实符合新课改要求和改革理念的。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和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各年级阶段都担负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作为承上启下的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更显重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例如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可以从认识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则可以从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着手等等。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等方式,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二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不管是在开始的复习中,还是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或是在组织学生练习习题中,都要结合具体教授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这是比单纯得出答案更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三是要在数学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思维能力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等内容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教授每一个数学概念时,都要注重通过实例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又显得极为重要。思维能力一旦较好的建立起来,对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和创造,有力地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乏味,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始,马玲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姚艳琼.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4)

[3]周洪伟.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2010(8)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 学习方法 之一,合作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倾向,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及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给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仅流于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本文结合现状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况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相关文献表明,合作学习按照主要取向归结为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课堂上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等方式,共同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认知、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从结果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从过程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长远影响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充分肯定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 相学 习、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生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及和谐的学生氛围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都是根据座位进行分组的,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基础,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综合考虑课程类型、所涉及知识领域及学生当时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学生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互相讨论实现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把合作学习简单的看成是小组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准定位,要么是过多干预,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么是不给予适当的指导,导致部分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此外,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的开展,要保障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所取得的认可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需要有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和社会要为合作学习投入一些教学设备,保障物质需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完成学生合作学习的预习及复习任务。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

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分组策略等因素。学生要想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进行 课前预习 ,搜集相关资料,提前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倾听、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能融入讨论,参与合作探究,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学生只有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

合作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集体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个性、背景等差异,努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操控能力,小组讨论气氛不热烈时,及时予以指导,发现有“搭车”的成员,及时给予个别帮助,小组讨论气氛过于热烈时,及时予以提醒,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5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2.

[3]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07(6):68.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四年级 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

1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支点,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楔合点。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却一直是众多教师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小学四年级数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内容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起可持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浅要的探讨。

2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

相对于小学1~3年级的数学教材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其内容更为丰富,更为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丰富、系统、逻辑严密的数学知道需要学生有更好的知识基础与 抽象思维 能力,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借助于实际活动和生活情境来理解、感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灵活活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第八册教材,则将小数的相关知识作为了重点,逐步引起入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计算理解能力,整体来看困难程度与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判断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从年龄特征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是个性差别最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中学生指标,一部分学生则还稍显迟缓同一二年级学生相当。在生理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心理发育较快开始变得老成,其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而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还明显落后。这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呈现整体增强趋势,开始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做出自主的选择,独立自主能力更强,但其爱好还不够稳定,并不如成人一样具有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四年级数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环境改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生理与心理日渐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注意多从平等、民主、和谐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师教育观,让自己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设计数学活动,包括如制作班级学习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让优生帮助差生等,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其次,要从整个学习氛围上下功夫,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注意思想教育不是讲大道理,只有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接受的道理,才会真正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显得较为枯燥泛味,极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得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失去兴趣。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情境创设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性,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设计教学时就充分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中去接受知识。此外,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可操作、熟悉的情境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极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成功壮大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小学四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竞争心理不断加强,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能极好的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多组织各类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主动积极的投入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可以是在课堂上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各个角度去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也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区别对待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4 结束语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其影响不仅是在校期间,还影响着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终身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深入的把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深入的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并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王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9)

[2] 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6)

[3] 秦福秀.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探讨[J].学苑教育,2011(05)

1. 数学小论文范文

2. 数学小论文的范文

3. 小学生数学日记优秀范文 四年级

4. 小学生数学教学小论文范文

5.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四年级阅读教学论文

中心思想吗?主要写了我站在铁索桥上的所见所闻。看到的是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想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情景。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数学的小论文,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四年级数学 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要:新课改出台后,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也作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采取有效的 教学 方法 和策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为对象,深入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转换身份角色、注重学生数学 逻辑思维 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角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义务 教育 所具有的普遍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也呈现出蓬勃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逐渐对“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和推崇,切实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小学四年级起着连接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作用,是学生能否建立起学习的兴趣,顺利向小学高年级过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敢于并善于做出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小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敢于做出自身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能力、 学习态度 以及 创新思维 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探讨,实际动手操作,相互帮助,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核心的观念。

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师角色转化,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切实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变。二是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数学教师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而只讲数学教学,实际上,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 文化 知识素养和教育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自身获取文化知识资源载体的 渠道 ,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综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成长。三是要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作知识平等的交流者和朋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合作学习。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逐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四是要由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服务者。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善于倾听与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建立起批判性思维。

通过笔者的试验,教师经过上述角色转化后,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性更强。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四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体现了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是切实符合新课改要求和改革理念的。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和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各年级阶段都担负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作为承上启下的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更显重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例如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可以从认识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则可以从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着手等等。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等方式,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二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不管是在开始的复习中,还是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或是在组织学生练习习题中,都要结合具体教授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这是比单纯得出答案更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三是要在数学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思维能力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等内容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教授每一个数学概念时,都要注重通过实例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又显得极为重要。思维能力一旦较好的建立起来,对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和创造,有力地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乏味,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始,马玲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姚艳琼.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4)

[3]周洪伟.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2010(8)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 学习方法 之一,合作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倾向,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及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给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仅流于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本文结合现状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况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相关文献表明,合作学习按照主要取向归结为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课堂上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等方式,共同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认知、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从结果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从过程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长远影响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充分肯定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 相学 习、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生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及和谐的学生氛围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都是根据座位进行分组的,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基础,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综合考虑课程类型、所涉及知识领域及学生当时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学生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互相讨论实现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把合作学习简单的看成是小组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准定位,要么是过多干预,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么是不给予适当的指导,导致部分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此外,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的开展,要保障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所取得的认可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需要有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和社会要为合作学习投入一些教学设备,保障物质需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完成学生合作学习的预习及复习任务。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

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分组策略等因素。学生要想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进行 课前预习 ,搜集相关资料,提前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倾听、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能融入讨论,参与合作探究,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学生只有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

合作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集体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个性、背景等差异,努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操控能力,小组讨论气氛不热烈时,及时予以指导,发现有“搭车”的成员,及时给予个别帮助,小组讨论气氛过于热烈时,及时予以提醒,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5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2.

[3]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07(6):68.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四年级 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

1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支点,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楔合点。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却一直是众多教师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小学四年级数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内容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起可持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浅要的探讨。

2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

相对于小学1~3年级的数学教材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其内容更为丰富,更为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丰富、系统、逻辑严密的数学知道需要学生有更好的知识基础与 抽象思维 能力,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借助于实际活动和生活情境来理解、感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灵活活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第八册教材,则将小数的相关知识作为了重点,逐步引起入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计算理解能力,整体来看困难程度与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判断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从年龄特征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是个性差别最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中学生指标,一部分学生则还稍显迟缓同一二年级学生相当。在生理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心理发育较快开始变得老成,其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而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还明显落后。这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呈现整体增强趋势,开始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做出自主的选择,独立自主能力更强,但其爱好还不够稳定,并不如成人一样具有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四年级数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环境改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生理与心理日渐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注意多从平等、民主、和谐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师教育观,让自己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设计数学活动,包括如制作班级学习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让优生帮助差生等,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其次,要从整个学习氛围上下功夫,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注意思想教育不是讲大道理,只有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接受的道理,才会真正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显得较为枯燥泛味,极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得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失去兴趣。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情境创设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性,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设计教学时就充分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中去接受知识。此外,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可操作、熟悉的情境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极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成功壮大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小学四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竞争心理不断加强,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能极好的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多组织各类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主动积极的投入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可以是在课堂上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各个角度去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也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区别对待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4 结束语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其影响不仅是在校期间,还影响着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终身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深入的把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深入的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并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王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9)

[2] 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6)

[3] 秦福秀.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探讨[J].学苑教育,2011(05)

1. 数学小论文范文

2. 数学小论文的范文

3. 小学生数学日记优秀范文 四年级

4. 小学生数学教学小论文范文

5.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涌入,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提倡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踊跃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引导.正确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备的技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旨意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引导质疑法.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又往往是靠引导学生质疑来体现的.在阅读教学导入时,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帮助学生激发兴趣、不断拓宽思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我指导学生阅读三年级下册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①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②为什么必须要把这条鱼放掉?③最后这条鱼放掉了没有?结合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从阅读中他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原来,汤姆钓到的是一条大鲈鱼,但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因此,在父亲的坚决要求下,他最终还是把这条鱼给放掉了. (二)讲故事法.孩子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努力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演讲,被激化的、被渲染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例如我在上小学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讲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交战的成败故事,并顺势诱导学生:为什么给人家当奴仆的越王勾践最后能反败为胜灭掉了吴国呢?这一悬念的设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并从读中了解到:课文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明白了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反败为胜;而吴王却骄傲自满,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的道理. (三)课堂表演法.小学生都有爱玩好表现的特点.在进行童话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时,我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教学形式,让几个学生来担当课文中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里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我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哪吒、东海龙王父子等角色,并引导他们要演好角色必须把握好人物特点、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让他们在班上表演,学生都兴趣盎然地从表演中寻找故事内容:原来,文章写的是小哪吒大闹东海,降服龙王,使人们重新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这种因表演而形成的阅读活动,既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全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创造学习的激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上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的一些方法,学生初步自主阅读完课文后,对全文内容已有了整体的感知和认识,接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阅读环节. 二、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他们对文章的感悟. (一)理清文章脉络.理清文章脉络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横向(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比如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汤姆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这一顺序细读课文,帮助他们梳理文章思路,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又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按课文是怎样描写香港的沙滩、海洋公园、以及街市这几个景点的?这一思路细读课文.通过有条理的细致阅读,学生领略到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以及美丽的夜景,从而感悟到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二)分段、分层细读,感悟课文内容.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石榴》这篇课文时,在细读课文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时石榴的叶子,夏天时石榴的花,秋天时石榴的果实这三个方面内容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阅读,并着重引导学生对石榴果实的颜色、样子、味道进行细读,从而加深他们对石榴的印象. (三)品读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美.如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有许多精美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课件展示出许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在一个美的意境中诵读精美的句子,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通过在意境中诵读这些句子,学生不仅从视觉上欣赏到荷花的美,而且还能从品读语言中感受到荷花的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些课文,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精读是细读的继续和提高,即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认识课文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课文思想内容. (一)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词虽然是语言中较小的语法单位,但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些具有概括性的关键词语.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关键词、主题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一文中,纯净和明洁是两个关键词.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描写天空纯净和明洁的句子反复诵读,比如: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等句子.从诵读中学生理解了纯净和明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解了拉萨天空的特点,以及拉萨天空的美. (二)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抓住中心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上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中心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精读课文.如: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来突出这个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点?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的设置,推动学生去寻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这个甲字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甲字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里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更深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比如我上到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你见过城里的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乡下见到的鸡又是什么样子的?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理解乡下的鸡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理解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文章内涵. (四)抓住过渡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作者要表达的前因后果.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的过渡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围绕这个过渡句,我给学生设置了两个问题母亲到底有多轻?而‘我’为什么那么难过?,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母亲原来才有八十多斤,但在作者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拉着他,背着他的妹妹,肩上还在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通过精读课文,学生由此体会到作者为何如此难过,进而理解作者对母亲是多么的愧疚. 四、运用朗读技巧赏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我们不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他们在思想上获得启发.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指导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一)注重要点挖掘,以读入境.一篇文章的情感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选取那些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思想的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他们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时的情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句话,他们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读悟情.在朗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唤起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文中的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内涵,读出真情实感.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汤姆的心情变化,我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你们钓到那么大的一条大鱼,会舍得放掉吗?如果放掉了,心情又会怎样?然后,我让学生叹了一口气再读文中句子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使他们在想象和唉声叹气的诵读声中,体会到汤姆由原来钓到鱼的惊喜到放掉鱼后的失落心情. (三)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在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个道理.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道理的理解和体会,我设计了几个练习题,如:过马路时,不管( ),都( );自习课上,不管( ),都( );在公园里,不管( ),都( )等等,通过练习学生对自觉遵守规则这一道理的理解更加形象和深刻,使他们在思想上获得新的启迪:遵守规则,就要从自己做起,只有人人都自觉遵守规则,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科学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整个阅读活动中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制定教学方案,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评价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是我们教师的基本职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读出内容,读出思想,读出感情,读出启发.

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在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一阶段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的课堂配合度高,学习反应快,但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的特点。笔者针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进行阐述,并提出若干想法,以供业内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59-02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是学生脱离幼儿教育后接触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学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与性格上都未定性,对于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自制力很弱,常常会由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上一门课,讨厌一个教师而抵触一个学科。对于这样的年龄阶段来说,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应与学生建立起紧密而信任的关系,让学生从心里愿意接近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教学课堂进行创意化,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丰富。

一、情景教学法对于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每个小学生都是天真活泼又爱动爱闹的,其情绪变化大,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也非常明显。“三分钟热度”是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特征,他们会因为一个情绪而开始特别努力地主动学习,也会由于一点教师眼里的小事而开始不爱学习。小学生敏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的态度应是全面而细致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心情应全面掌握,在课堂上以平等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开放鼓励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与各种天马行空的回答。而情境教学法就是针对于当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设定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性语文教学中以文字和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不同。情境教学法强调知识的全面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场景、视频等各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把课文中的知识“演活”。相比传统意义上单调的讲解与中心思想解读,情境教学法贴近学生心理,强调学生的感官体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生的敬畏感。他们重视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与看法。如果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严苛且冷淡”,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倾向于“沉默和应付”。如果教师展示给学生的课堂是“生动且活跃”,那么学生也就会表现得“积极和兴奋”。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鸟的天堂》的教学中。文字内容的描写非常多,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还处于积累学习阶段,而其感官上的印象却是最深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就在进行教学引入时,就向学生们提问:自己去过的绿色最多的地方是哪儿?学生们纷纷把自己曾经去过的山、去过的湖边、去过的森林感受全说了出来。接下来,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选择了《阿凡达》里的树屋、九寨沟的山水等各种风景优美的视频片段,并且进行介绍与讲解。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学生的情绪已经紧跟着视频里的内容而起伏,此时笔者再切入网上所找到的《鸟的天堂》中相关的图片与资料,配上各类的鸟鸣声让学生听。每个片段中还放入一段课文的原话,并且提示学生,待会儿要把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勾选出来。良好的情境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对于文中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也得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地让学生整堂课都跟着教师的上课节奏走,而且还让学生在各种感官体验中静思文字之美,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也大大提升了整节课的教学有效性。

二、情感融入对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语文的教学单位就是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这些课文都是饱含作者情感在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汉语抑扬顿挫的声调特点,带有感情色彩地去带读,把文字之美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投入情感,把呆板枯燥的文字句子用充沛的情感去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的教学内容也占了一定比重。对于诗的教学,小学语文阶段并没有对其体裁、几言律诗、平仄等进行要求,而只是让学生进行积累与背诵。针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笔者对于古诗的教学与传统的《千字文》、《三字经》一样,通过不断的诵读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文字之美。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其性格特征,强制性地要求其去背去读,只会让学生对其产生“任务式”教学的反感。只有通过情感的带入,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包含的文字之美,情不自禁地去吟咏才是其最终的教学目标。小学生的文字底子还处于积累阶段,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对诗中的情感引发共鸣,而教师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感受到情感共鸣。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时,笔者先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了情感铺垫。让学生们想一想除了父母自己最舍不得的人是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说奶奶的,有说同学的,有说邻居小朋友的。接下来笔者再让学生们想一想:如果这个最舍不得的人今天就要离开你去到很远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开始嘈杂,慢慢沉默,接下来就开始想自己的情感表达。当笔者挑了几位平时情感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形容了自己此刻的心情。学生的回答中,不舍是主要,但还有祝福,更有期待未来的见面。当情感铺垫到位后,笔者开始介绍诗中的作者与送别人的关系时,学生的情感很快与诗人取得了共鸣。甚至有学生说,诗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觉,自己形容不出,但诗人却说出来了。特别是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他特别感同身受。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真实而针对性强的情境化教学创设,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考虑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触是全身心的,教师不仅仅应从传统的听说背上去作创新,还应运用图画、音乐、动手等各种感官接触的方法去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其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对于知识的理解力。

参考文献:

[1]陈慧云.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

[3]程忠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N].黔西南日报,200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近年来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基础型教育,而小学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1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 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 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2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优化导入的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三、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五、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新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不多,学生压力不大,但要想给学生留下语文学习轻松有趣的印象,却是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还存在强烈的愿望。如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算是极为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方义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J].教学艺术,2012(7) [2]耿中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育培养习惯。”人们也常说:“习惯决定命运。”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劣与学习成绩好坏几乎是成正比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抓紧抓实。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几种习惯: ①养成早读的习惯,学生早晨到校后,要求学生自觉拿出课本,读当天要学习的课文。 ②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心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要把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在课文旁边做简单批注,把老师板书的重点内容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④养成预习的习惯,语文课学生不预习,就没办法顺利进行,所以我要求学生在上新课前,必须预习,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后多读几遍,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及自己不懂的问题。 ⑤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工整,行款美观。 二、落实教学“五认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次备课时我都要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有机重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的特长确定教学方法,仔细确立教学方案,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搜集适量的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我还二次备课,即课前10至15分钟对上课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教学预设做最后思考,再进课堂。既做到了教学的实效性,又能提升教学能力。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首先在上课时师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但老师要认真备课,还得要求学生在上课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备,除预习课文外,学生还要做好上课前的学习用具的准备。其次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得当。在上课时,先用几分钟的时间把上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生要学习掌握到何种程度给学生做个简单交待,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还要善于选择方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中会出现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甚至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我们不能简单的把学生毫不客气地训斥一顿,或者自己被气得七窍生烟乱了方寸,此时我们要及时调整方案,力求用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第三要努力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是课堂内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让学生养成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通过作业的检查、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的缺陷,并加以纠正。布置的作业要有代表性,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教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尽量达到面批(我们是小班化教学),并且让学生及时纠正错题,做到错题不过夜。批改作业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作业中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是适应个别差异、贯彻应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认真辅导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辅导要有针对性,切实落实培优补差和分层教学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提高。教师可充分发挥出小班优势。就拿“培辅”来说,我班有15名学生,经考察成绩较好的学生有7人,中等成绩有5人,成绩较差的学困生有3人,教学中,教师把“培辅”重点放在了后面8名学生上。课堂上优先提问发言的是他们;优先面批面改作业的也是他们;得到更多鼓励和同伴互助的还是他们。在这种环境中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和感染,成绩再差的学生也一定能有所进步。 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检测和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检测,教师可以从中了解教学的效果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学生能从自己学习结果的反馈中,及时获得矫正的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来帮助教育学生。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工作,更好地发挥它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三、抓好复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复习可分为经常性的复习、阶段性的复习和期末复习。复习时要向学生提出复习的任务,明确复习的目的,分清主次,把重点知识系统化,复习时间还要符合记忆规律,最初复习时的时间间隔短些,以后各次复习的时间间隔再逐渐拉长。例如学习“日积月累”中的知识,在当天学习后让学生背会、写会后,第二天早读时再让学生背一背,再过一周再布置学生背一背、写一写,学生就不会对知识出现“返生”现象了。 复习时要夯实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先检查背诵,古诗词、“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课文要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复习要在笔头上,生字词、多音字、形近词组词人人要过关。学生容易错的字和词语更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牢固掌握。 复习时要强化题型练习,要练中有导,导中有练。修改病句、关联词语造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改写等题型复习时要多练,让学生能够熟能生巧。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复习时更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复习时要选取经典课文的片断、配套练习中的短文设计阅读训题让学生练习。但要注意的是,要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再精讲多练,“练中有导,导中有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 注重习作方面的复习。首先要提前规划。要把握课标对小学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要求和本班学生习作能力的现状,制定计划。习作复习见效慢、周期长,宜提前做好复习规划,将习作复习内容化整为零,且学且练。 其次要注重技巧。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表达能力未定型,在习作复习中,要解放学生的手脚和大脑,要鼓励学生用自己话语把自己的认识、感受、情感表达出来。老师们要把重点放在反复的修改和审题立意写作技巧上。还要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习作的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份内的事。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长,各显神通,共同把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论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小学自然教材是小学自然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小学自然教学目的的基矗如何发挥自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实现教材的优化处理,是提高自然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把握教材是教材优化处理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住教材。把握教材首先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一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教学的认知结构,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住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例如,研究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关键是掌握地球的公转。因此,首先应该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而学生对于地球公转的认识,是在四季星象不同的现象启发下逐步形成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验能力。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除了自转外还有公转,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发生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四季形成教学,就会得心应手。二、突出重点是教材优化处理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经加工处理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成份上去,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池塘和森林里的生物》一课以前,学生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已初步掌握,现在学习池塘和森林群落就有一定的基础,教这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看书和插图,研究这些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何其它联系?”等方面。自然教材中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中应把新授课的新知识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是突出重点不是只抓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学时必须注意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识和已初步掌握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发生点、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教材。三、适当补充教材是教材优化处理的必要形式。大自然中的现象纷繁复杂,小学自然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将所有自然现象罗列起来,只能选择少量而且有较强典型性的内容。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往往会因新旧知识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知识,形成知识空白点,造成新知识学习的跨度大、难度高;或者因感性知识积累不足造成对理性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困难,等等。因此,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教材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教学《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教材中有两幅游泳插图,要求学生说出身上的水蒸发时有什么感觉,进而得出水蒸发的规律。一般认为会游泳的学生都有这种体会,其实学生在游泳时对上岸后身上水蒸发的这种无意感觉没有太深的印象,而对缺乏感性知识的学生直接让他们说出对蒸发的体会和规律当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可以相应增加一个实验,让学生用水擦在手臂上(气温低时最好用75%的酒精代替水,效果更好),体会一下蒸发时、蒸发后的感觉,再回忆一下夏天游泳出游泳池时和身上水晒干以后的感觉,进而得出水的蒸发规律。小学自然教材中需要补充教学内容的地方很多,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补充适当数量、贴近教学、针对性强的内容。但应注意,补充的内容不应拓宽教学范围,拔高教学要求。四、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教材优化处理的重点。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是很丰富的,实验中有,课后习题中也有,高年级教材中有,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并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个学生都在智力和能力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教材中每个自然现象都要求学生思考,这里就包含着智力因素。例如,第四册教材中《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一课是这样编排的:小林在帮助妈妈把灶火扇旺时,看到烟囱中冒出的烟气和水锅中的“白气”消散到空气中的情形,于是心里产生了问题:“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你能帮助小林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针对教材的要求,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蜡烛在水槽内钟罩里燃烧。实验时让学生分析以下现象:(1)蜡烛先还燃着,不一会儿就熄灭了,这说明了什么?(2)蜡烛熄灭后,玻璃钟罩里的水面上升的水只占据一小部分空间,其余大部分空间还有气体占据着。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这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思考,便能够顺利归纳类推出“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内容: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这是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所以,我特别喜欢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发明一些小东西。

今天我要发明太阳能电风扇,它的颜色是紫色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它的配件是:温度测量器、风扇、太阳能测试器、无线天线等。

你别看它的配件很多,但它只有巴掌大,很方便携带。它的作用是:用太阳能测试器测出太阳能,供电;然后用温度测量器,按一下按钮,就会测出温度。有时候,天上有云不容易测,所以就安装上无线天线,它可以穿过云层测量。如果温度高于22度,就调出低于22度的温度,让小风扇来帮忙吹出凉风。

如果温度低于22度,就调出高于22度的温度。当然,它不是让你猜几度,而是有一个小屏幕,屏幕上会显示这个数。太阳能电风扇还有一条绳子,可以挂在脖子上。太阳能电风扇最大的优点是:不浪费电池,保护环境!

太阳能电风扇的优点太多了,也很容易做,你喜欢吗?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论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数学的小论文,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四年级数学 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要:新课改出台后,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也作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采取有效的 教学 方法 和策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为对象,深入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转换身份角色、注重学生数学 逻辑思维 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角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义务 教育 所具有的普遍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也呈现出蓬勃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逐渐对“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和推崇,切实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小学四年级起着连接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作用,是学生能否建立起学习的兴趣,顺利向小学高年级过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敢于并善于做出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小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敢于做出自身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能力、 学习态度 以及 创新思维 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探讨,实际动手操作,相互帮助,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核心的观念。

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师角色转化,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切实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变。二是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数学教师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而只讲数学教学,实际上,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 文化 知识素养和教育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自身获取文化知识资源载体的 渠道 ,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综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成长。三是要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作知识平等的交流者和朋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合作学习。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逐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四是要由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服务者。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善于倾听与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建立起批判性思维。

通过笔者的试验,教师经过上述角色转化后,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性更强。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四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体现了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是切实符合新课改要求和改革理念的。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和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各年级阶段都担负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作为承上启下的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更显重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例如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可以从认识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则可以从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着手等等。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等方式,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二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不管是在开始的复习中,还是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或是在组织学生练习习题中,都要结合具体教授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这是比单纯得出答案更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三是要在数学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思维能力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等内容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教授每一个数学概念时,都要注重通过实例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又显得极为重要。思维能力一旦较好的建立起来,对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和创造,有力地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乏味,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始,马玲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姚艳琼.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4)

[3]周洪伟.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2010(8)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 学习方法 之一,合作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倾向,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及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给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仅流于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本文结合现状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况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相关文献表明,合作学习按照主要取向归结为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课堂上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等方式,共同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认知、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从结果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从过程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长远影响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充分肯定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 相学 习、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生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及和谐的学生氛围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都是根据座位进行分组的,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基础,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综合考虑课程类型、所涉及知识领域及学生当时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学生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互相讨论实现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把合作学习简单的看成是小组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准定位,要么是过多干预,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么是不给予适当的指导,导致部分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此外,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的开展,要保障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所取得的认可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需要有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和社会要为合作学习投入一些教学设备,保障物质需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完成学生合作学习的预习及复习任务。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

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分组策略等因素。学生要想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进行 课前预习 ,搜集相关资料,提前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倾听、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能融入讨论,参与合作探究,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学生只有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

合作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集体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个性、背景等差异,努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操控能力,小组讨论气氛不热烈时,及时予以指导,发现有“搭车”的成员,及时给予个别帮助,小组讨论气氛过于热烈时,及时予以提醒,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5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2.

[3]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07(6):68.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四年级 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

1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支点,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楔合点。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却一直是众多教师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小学四年级数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内容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起可持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浅要的探讨。

2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

相对于小学1~3年级的数学教材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其内容更为丰富,更为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丰富、系统、逻辑严密的数学知道需要学生有更好的知识基础与 抽象思维 能力,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借助于实际活动和生活情境来理解、感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灵活活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第八册教材,则将小数的相关知识作为了重点,逐步引起入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计算理解能力,整体来看困难程度与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判断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从年龄特征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是个性差别最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中学生指标,一部分学生则还稍显迟缓同一二年级学生相当。在生理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心理发育较快开始变得老成,其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而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还明显落后。这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呈现整体增强趋势,开始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做出自主的选择,独立自主能力更强,但其爱好还不够稳定,并不如成人一样具有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四年级数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环境改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生理与心理日渐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注意多从平等、民主、和谐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师教育观,让自己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设计数学活动,包括如制作班级学习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让优生帮助差生等,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其次,要从整个学习氛围上下功夫,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注意思想教育不是讲大道理,只有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接受的道理,才会真正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显得较为枯燥泛味,极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得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失去兴趣。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情境创设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性,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设计教学时就充分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中去接受知识。此外,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可操作、熟悉的情境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极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成功壮大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小学四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竞争心理不断加强,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能极好的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多组织各类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主动积极的投入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可以是在课堂上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各个角度去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也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区别对待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4 结束语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其影响不仅是在校期间,还影响着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终身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深入的把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深入的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并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王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9)

[2] 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6)

[3] 秦福秀.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探讨[J].学苑教育,2011(05)

1. 数学小论文范文

2. 数学小论文的范文

3. 小学生数学日记优秀范文 四年级

4. 小学生数学教学小论文范文

5.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可以参考一下清大学习吧,暑期新推出来的“动漫作文”,应该会有帮助

二、作业过程活动化,突出实践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通过度量、计算,求出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外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内盒又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2)如果每平方米墙面需2千克油漆,重新粉刷你的卧室,100千克油漆够吗?(本题学生要知道先测量出自己的卧室的长、宽和高,再求出自己的卧室四壁和天面的面积,最好还应扣除门窗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出100千克油漆够不够。)通过这两题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 发散思维 ,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实践,探索多种解题思路,激发他们的 创新思维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 四年级数学 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最好 方法 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 反思 ,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邵小洁 工作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实验小学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 总结 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 思维方式 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 逆向思维 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 教育 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作者:林维旭 工作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望城冯北小学

  • 索引序列
  • 四年级教学论文
  • 四年级阅读教学论文
  • 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