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要的哪一类题目?你可以选择某种作物对于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或是某种养分元素在土壤和植株中的转运,存在机制等等,都可以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7 开题报告范文(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 34 计算机专业开题报告范例 20 开题报告范例2 23 开题报告范例1 21 《围绕开题报告 搞好毕业论文》 21 “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建”开题报告 31 怎样写开题报告 23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69 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32 《病人倒地呼救智能开关设计》开题报告 17 《不同环境对HP感染率的影响》课题开题报告 17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21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17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19 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开提报告 1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118 企业管理开提报告 19 区域经济学开提报告 1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8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7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9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7 围绕开题报告 搞好毕业论文 17 计算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5 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30 开题报告范文 42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0 英文开题报告范文 18 开题报告范文1(银行帐目管理信息系统) 17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14 可行性分析报告 13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望采纳,谢谢
黄云,女,1962 年生,1982 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于西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于西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西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负责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土壤学会理事,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承担本科生《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及研究生《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及利用区划》的授课。2004年7月获西南农业大学首届“教学督导组推荐奖” 主持主讲的《植物营养学》获2007年重庆市精品课程;领衔的植物营养教学团队获2008年重庆市市级优秀教学团队;领衔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获2008年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庆名师提名奖”荣誉证书;2012年获首届西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先后主持和主研国家、省(市)重点攻关项目及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合作获得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主编农业部和高等农业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植物营养学》。 主持四川省峨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研究 主持乐山市沙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研究; 主持乐山五通桥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调整研究; 主持乐山市市级土地开发整治规划研究; 主持峨边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调整研究;主持重庆市教委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等。
沈兵,男,1967年5月4日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植物营养学博士,推广研究员,中共党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技推广协会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历任新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肥料研究室主任、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农化服务中心主任、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资深研究员。多年从事蔬菜及各种作物的施肥技术研究、新型肥料的研制、农化服务技术的研究,主持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复合肥产业化》及《高效系列复合肥配方及产业化》研究课题,先后获得省、自治区、兵团、市及企业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及专著多篇。 1984年9月-1988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1988年7月-1999年1月:新疆石河子蔬菜研究所肥料研究室主任1994年9月-1997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研究生1999年2月—2009年3月: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农化中心主任2004年9月-2008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施肥在职博士2009年3月---2011年1月 吉林隆源农资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1年2月--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 资深研究员论文 一、专著与译著1、《农化服务指导手册》,农业出版社,2012年,主编;2、《农化服务应用指南》,农业出版社,2009年,主编;3、《中国化肥产业技术与展望》,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参编4、《肥料及其使用》、IFA出版,2005年,翻译5、《农业氮素循环可持续管理与活性氮副效应缓解》,IFA出版,2004年,校稿二、论文1、 李平远; 沈兵; 裴友良; 贾可,2011,超高产水稻专用复合肥肥效试验 ,【期刊】 磷肥与复肥-(1)2、 贾可; 沈兵; 李平远, 2009,复合肥企业农化服务现状与问题浅析 ,【期刊】磷肥与复肥 -(3)3、 朱彦锋; 沈兵; 张灿欣 , 2009,我国测土配方施肥中的问题探讨 ,【期刊】磷肥与复肥 -(5)4、 窦京平; 沈兵;2006,撒可富:走出平衡施肥产业化之路 ,【期刊】中国农资 (-08)5、 石学勇; 沈兵; 朱成田; 2008,我国有机无机复合(混)肥行业发展状况 ,【期刊】磷肥与复肥 - 46、 贾可; 沈兵; 张天山,2008,复合肥配方制定方法及存在问题初探 ,【期刊】河北农业科学 -(05)7、 贾可; 沈兵; 曲艳娣;2008,复合肥配方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10)8、高志; 徐阳春; 沈其荣; 沈兵;2005,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复混肥对玉米苗期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期刊】华北农学报 2005-12-289、沈兵; 郭勤; 杨静;1999,基质持水量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壮苗指数影响 ,【期刊】北方园艺(01) 11810、 沈兵; 郭琴; 杨静; 胡蔼堂,1999,复配基质培番茄追施化肥对其产量与品质影响 ,【期刊】北方园艺(07) 1711、 沈兵; 胡蔼堂; 郭琴; 杨静,1999,化肥追用量对基质栽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期刊】中国蔬菜(03)12、郭勤; 沈兵; 杨静,1999,基质持水量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素质的影响 石河子蔬菜研究所 【期刊】石河子科技(04)4313、 李天林; 沈兵; 李红霞 ,1999,无土栽培中基质培选料的参考因素与发展趋势(综述) 1999-09-15 149 37914、 沈兵,2000】吉林农业 2000-04-2515、 沈兵,1995,石河子科技 1995-06-15 416、沈兵; 汪清和,稀土在蔬菜上的应用 ,【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5-08-15 0 317、汪清和; 沈兵,1995,生物钾肥在蔬菜上的应用研究,【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5-10-15 0 818、沈兵,1995,多效唑控制菜苗生产的研究,【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5-1019、 杨静; 沈兵; 郭琴,1997,—D加醋防止番茄落花的效果调查 ,【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7-06-15 0 1120、沈兵; 李艳; 姜涛; 郭琴,1997,加工蕃茄品质分析评价,【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7-08-15 13521、沈兵; 姜涛,1997,灰漠土老菜地施用生物钾肥和化学钾肥的比较,【期刊】中国蔬菜 1997-05-1822、沈兵; 郭勤; 姜涛,1996,石河子垦区蔬菜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期刊】新疆农业科学 1996-10-1023、沈兵; 杨静,1996,双膜覆盖黄瓜施肥规律的研究,【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6-08-15 0 1024、郭琴; 沈兵; 姜涛,1996,生物活性肥料在黄瓜上的使用效果,【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6-12-15 0 725、沈兵; 李建华; 郭琴,1996,石河子地区菜地施肥存在的问题,【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6-1226、沈兵,1997,灰漠土菜地速效钾含量变化及施钾效应,【期刊】土壤肥料 1997-06-1027、沈兵; 姜涛,1997,灰漠土老菜地施用生物钾肥和化学钾肥的比较,期刊】中国蔬菜 1997-05-1828、佟新萍; 沈兵,1998,唐菖蒲球茎更新的两步培养法,【期刊】北方园艺 1998-09-2529、沈兵; 赵平; 杨静; 郭琴,1998,保护地蔬菜肥害的类型和预防措施,【期刊】蔬菜 1998-08-1530、沈兵; 杨静; 郭琴,1998,保护地蔬菜肥害的类型和预防措施,【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8-04-15 0 331、沈兵; 郭勤; 杨静,1998,无土栽培基质对酸碱的反应,【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8-10-15 10 5432、沈兵; 郭勤; 杨静,1998,牛羊粪及其混和堆制腐熟的理化性质,【期刊】石河子科技 1998-12-15 0 6233、田丽萍; 沈兵; 李天林; 李红霞,1998,无公害番茄生菜有机-无机基质培技术的研究 ,【期刊】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934、沈兵,1993,土壤结构改良剂在蔬菜育苗中的应用初报,【期刊】新疆农垦科技 1993-12-2735、沈兵,2006,专用型复合肥填补市场空白,【报纸】经济日报.农村版 2006-02-09 0 136、林葆; 沈兵,2006,植物营养和土壤中的氮,【报纸】经济日报.农村版 2006-05-04 1、2006年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新型肥料创制”项目中“系列复合肥产业化”课题,获得900万课题经费支持。2、2006年主持“平衡施肥体系在复合肥生产、销售、推广中的应用”,秦皇岛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北省三等奖3、2006年主持“撒可富高氮高浓度追肥”, 秦皇岛科技进步三等奖;4、2006年主持“撒可富高浓度水稻肥”, 秦皇岛科技进步三等奖;5、2006年主持的“硫酸钾型高氮复合肥S20-10-10”,秦皇岛科技进步三等奖;6、2006年主持“撒可富高浓度玉米复合肥”, 秦皇岛科技进步三等奖;7、2002年1月主持“高浓度北方通用复合肥研究”,获河北省优秀新技术二等奖;8、2002年10月主持“专用复合肥的开发”,获河北省优秀新技术三等奖;9、2000年参与完成“甜椒优质、多抗、丰产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获石河子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0、1997年参与完成“加工番茄里格尔87-5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获新疆兵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1、1992~1993年参与完成“兵团稀土示范推广”,获石河子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2、1994年主持完成稀土在蔬菜上的应用,获新疆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13、1994年主持完成“双膜覆盖黄瓜施肥规律的研究”,获新疆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专利:1、主持包装设计专利1项(撒可富外包装设计2、玉米一次性施肥复合肥及其生产工艺 ,3、一种玉米专用种肥及其生产工艺 ,一种清液型复合小麦叶面肥及其生产工艺
综合性大学的学报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生物工程学报 5、遗传 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微生物学报 8、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9、水生生物学报 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2、生态学杂志 13、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生物物理学报 16、古脊椎动物学报 17、古生物学报 18、微体古生物学报 19、生物数学学报 20、生物技术 21、生命的化学 22、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 25、生物学通报 Q94--植物学 1、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 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研究 6、植物学通报 7、武汉植物学研究 8、菌物学报 9、植物研究 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广西植物 Q95/96--动物学/昆虫学类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 7、昆虫知识 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 10、四川动物 下面还有一些是农业和食品的看能不能靠上第六编 农业科学S--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安徽农业科学 18、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江苏农业科学 25、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水土保持研究 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生态环境 10、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 3、农业机械学报 4、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 S3,5--农学、农作物 S4--植物保护 1、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 4、植物保护 5、农药 6、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7、植物检疫 8、中国植保导刊 S6--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 8、中国南方果树 S7--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7、浙江林学院学报 8、西北林学院学报 9、世界林业研究 10、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11、竹子研究汇刊 12、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 14、浙江林业科技 15、林业实用技术 S8--畜牧、动物医学 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 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 S9--水产、渔业TS2--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中国油脂 5、中国粮油学报 6、食品科技 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中国乳品工业 9、食品工业 10、茶叶科学 11、食品与机械 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中国调味品 14、粮食与油脂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 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18、中国食品学报 19、中国酿造 20、食品研究与开发
这是从我们学校图书馆网站找到的,由于字数限制指提供一部分,详情请访问如下地址:中文核心期刊表摘录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分以下七类,供大家参考一、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研究 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3教学与研究 4.马克思主义研究 5.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B 哲学l.哲学研究 2.哲学动态 3.自然辨证法研究 4.孔子研究 5.道德与文明 6.现代哲学 7.周易研究 8.人文杂志 9.齐鲁学刊 10.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1.自然辨证法通讯 12.心理学报 13.心理科学 14.心理发展与教育 15.心理学动态B9 宗教l.世界宗教研究 2.法音 3.中国穆斯林 4.中国道教 5.中国天主教 6.天风 7.中国宗教 8.宗教学研究C8 统计学l.统计研究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中国统计 4.统计与决策 5.上海统计 6.数理统计与管理C9l 社会学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中国社会工作 (改名为:中国社会导刊) 4.中国社会保险(改名为:中国社会保障)C92 人口学l.中国人口科学 2.人口研究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与计划生育 5.人口学刊C95 民族学1.民族研究 2.贵州民族研究 3.黑龙江民族丛刊 4.西藏研究 5.世界民族 6.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满族研究 9.回族研究 10.云南社会科学 11.民族论坛 12.中国藏学 13.西北民族研究 14.西域研究 15.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1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C96 人才学1.中国人才 2.人才开发 D0 政治理论1.社会主义研究 2.理论探讨 3.政治学研究 4.国外社会科学 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学习与探索 7.探索 8.社会科学研究 9.中国行政管理 10.马克思主义与现实D1,3,5,7,8 国际政治1.国际问题研究 2.当代亚太 3.西亚、非洲 4.欧洲 5.世界经济与政治 6.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7.拉丁美洲研究 8.东欧中亚研究 9.现代国际关系 10.当代世界 11.外交学院学报 12.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3.日本学刊 14.美国研究 15东南亚纵横 16 燎望 17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D2,4,6 中国政治1.中共党史研究 2.求是 3.党建研究 4.党的文献 5.探索 6.党建文汇 7.理论探讨 8.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9.理论探索 10.理论导刊 11.毛泽东思想研究 12.理论学习月刊(改名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3 党政论坛 14.求实 15.工会理论与实践 l6.青年研究 17.当代青年研究 18.中国青年 19.辽宁青年 20.妇女研究论丛 21.中国机构 22.理论与改革 23.理论学刊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7.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8.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9.领导科学 30.半月谈 31.当代思潮 32 特区理论与实践 33 党建D9 法学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政法论坛 4.法学家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律科学 8.法商研究 9.法学评论 10.法学 11.比较法研究 12.政治与法律 13.公安大学学报 14.人民司法 15.人民检察 16.犯罪与改造研究 17 行政法学研究 18 中国监狱学刊 19 民主与法制二、经济类F0 经济理论l.经济研究 2.经济学动态 3.经济科学 4.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5.中国经济史研究 6.经济评论 7.当代财经 8.财贸研究 9.经济学家 10.当代经济研究 11.学术研究 12.当代经济科学 13.探索 14.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6.南开经济研究F1 世界经济l.世界经济 2.东欧中亚研究 3.世界经济研究 4.拉丁美洲研究 5.世界经济文汇 6.现代日本经济 7.经济学动态 8.世界经济与政治 9.当代亚太 10.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1.国际贸易 12.国际经济合作 13.现代国际关系 14.西亚、非洲 15.国际贸易问题 16.亚太经济 17.国外社会科学情况(改名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8.欧洲 19 国际经济评论 20 东北亚论坛F12,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l.经济研究 2.经济经纬 3.管理世界 4.经济问题探索 5.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6.经济体制改革 7.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8.经济学动态 9.经济纵横 10.经济问题 11.上海经济研究 12.经济评论 13.经济学家 14.特区理论与实践 15.经济与管理研究 16.江苏经济探讨 17.湖南经济 18.中国经济问题 19.中国物资流通 20.经济管理 21.宏观经济管理 22.经济改革与发展 (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 23.特区经济 24.港澳经济 25. 当代财经 26.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7. 南方经济 28. 浙江经济 29.中国劳动科学 30.经济改革 31. 改革与理论 32. 改革与战略 33.中国工业经济 34. 中国房地产 35. 物资流通经济 36. 城市改革与发展 37 北方经济 38.财经科学 39.财经研究F23 会计1.会计研究 2.财务与会计 3.审计理论与实践 4.财会通讯 5.中国审计 6.上海会计 7.中国农业会计 8.四川会计 9.当代财经 10.广西会计 11.财会月刊 12.财贸研究 13.审计与经济研究 14.财经理论与实践 15.审计研究 16.财会研究 17。山西财经学院学报(改名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F3 农业经济l. 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农村经济 4.农业技术经济 5.中国农垦经济 6.农业经济 7.经济问题 8.江西农业经济 9.林业经济 10.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1.农场经济管理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江苏农村经济 14.乡镇经济研究(改名为:乡镇经济) 15.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 16.世界农业 17.农村经济导刊 18.南方农村 19.生态经济 20.农村发展论丛 21.中国土地 22.中国农业会计 24.渔业经济研究F4(含F27、F6) 工业经济l.中国工业经济 2.经济管理 3.管理世界 4.煤炭经济研究 5.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6.改革 7.建筑经济 8.外国经济与管理 9.经济问题 10.经济研究 11.经济体制改革 12. 邮电企业管理 13.集团经济研究 14.财经科学 1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6.经济论坛 17.企业经济 18.经济工作通讯(改名为:中国经贸导刊) 19.浙江经济 20.经济问题探索 21.中外管理 22.上海企业 23.经济与管理研究 24.经济纵横 25.现代企业导刊 26.经济学动态 27. 企业活力 28.企业管理 29. 管理现代化 30. 上海经济研究 31. 企业家 32.工业技术经济 33.经济师 34.经营与管理 35.国有资产管理 36.经济改革与发展 (改名为:宏观经济研究)F7贸易经济l.财贸经济 2.商业经济研究 3.国际贸易问题 4.北京商学院学报 5.商业经济与管理 6.商业经济文荟 7.商业研究 8.价格理论与实践 9.国际经贸探索 10.国际贸易 11.中国物价 12.价格月刊 13.对外经贸实务 14.财贸研究 15.财金贸易 16 世界经济 17.国际商务 18.商场现代化 19 国际经济合作 20 国际商务研究 21 江苏商论F8l 财政(含税务、海关)l.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收与企业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上海财税 6.财贸经济 7.财经问题研究 8.税务与经济 9.当代财经 10.中国税务 11.四川财政 12.财会研究 13.涉外税务 14.湖北财政研究 15.财经研究 16.财经理论与实践 17.财经论丛 18.财金贸易 19.外国经济与管理 20.财经科学 21中国财政F82/83/F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1.金融研究 2.中国投资管理 3.金融理论与实践 4.国际金融研究 5.农村金融研究 6.金融管理科学(改名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7.中国金融 8.银行与企业 9.投资研究 10.国际金融 11.金融与经济 12.广东金融 13.上海金融 14.财贸经济 15.财经理论与实践 16.财金贸易 17.保险研究 18.上海保险 19.证券市场导报三、文化教育类 G0/2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l.中国记者 2.新闻与传播研究 3.新闻战线 4.新闻大学 5.新闻与写作 6.新闻知识 7.新疆新闻界(改名为:当代传播) 8.编辑学刊 9.新闻界 10.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1.中国出版 12.中国图书评论 1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4.编辑之友 15.出版发行研究 16.新闻与成才 17. 编辑学报 18.国际新闻界 19, 现代传播 20. 新闻爱好者 21. 新闻实践 22. 收藏家 23. 图书发行研究G25, G35图书馆学,情报学l.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5.图书馆建设 6.图书情报知识 7.图书馆论坛 8.图书与情报 9.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0.图书馆杂志 11.图书馆 12.情报理论与实践 1 3.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 4.情报资料工作 1 5.情报杂志 l6.情报学报 1 7.情报科学G27 、档案事业1. 档案学通讯 2.档案学研究 3.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上海档案 7.档案 8.山西档案 9.四川档案 10.档案管理 11.北京档案 12.湖南档案 13.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l.科学学研究 2.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3.科学管理研究 4.科研管理 5.科技进步与对策 6.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改名为:中外科技信息) 7.中国软科学 8.软科学 9.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 10.中国科技论坛G4 教育学l.教育研究 2.教育评论 3.教育理论与实践 4.外国教育资料 5.教育研究与实验 6.教育探索 7.外国教育研究 8.比较教育研究 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现代教育论丛 11.教育与经济 12.中国教育学刊 13.上海教育科研 14.人民教育 15.山东教育科研 16.教育科学G6l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l.学前教育研究 2.学前教育 3.早期教育 4.幼儿教育G62/63 初等/中等教育l.学科教育 2.课程·教材·教法 3.天津教育 4.数学通报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高三数理化(改名为:高中数理化) 7.上海教育 8.历史教学 9.班主任 10.语文教学通讯 11.普教研究 12.中学语文教学 13.中小学外语教学 14.北京教育 15.化学教学 16.生物学教学 17.物理教学 18.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思想政治课教学 20.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1.中小学管理 22.数学通讯G64 高等教育1.中国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研究 (武汉) 3.中国高教研究 4.上海高教研究 (更名为:教育发展研究) 5.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7.江苏高教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0.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1.黑龙江高教研究 12.高教探索 13.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4.高校理论战线G71/79 各类教育1.中国电大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 3.教育与职业 4.现代远距离教育 5.农村成人教育 6.上海成人教育 7.中国成人教育 8.父母必读 9.中国电化教育 10.电化教育研究 11.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1.体育科学 2.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4.中国体育科技 5.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6.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7.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8.体育与科学 9.体育学刊 10.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1.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2.体育文史 13.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l.中国语文 2.语文建设 3.修辞学习 4.语言教学与研究 5.方言 6.语言文字应用 7.汉字文化 8.语文研究 9.古汉语研究 10.民族语文 11.语言与翻译 12 语言研究 13 汉语学习 14. 演讲与口才 15. 世界汉语教学 16.辞书研究H3/9外国语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学刊 4.现代外语 5.中国俄语教学 6.外语界 7.国外语言学 (改名为:当代语言学) 8.中国翻译 9.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0.外语与外语教学 11.外语教学 12.中国科技翻译 13.日语学习与研究 14.外语电化教学I1 世界文学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外国文学 4.当代外国文学 5.世界文学 6.国外文学 7.俄罗斯文艺 8.外国文学动态 9.译林I2 中国文学l.文学评论 2.文学遗产 3.当代作家评论 4.文学自由谈 5.文艺研究 6.红楼梦学刊 7.鲁迅研究月刊 8.文艺争鸣 9.文艺理论研究 10.中国文学研究 11.文艺理论与批评 1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3.小说评论 14.明清小说研究 15.当代文坛 16.新文学史料 17.民族文学研究 18. 通俗文学评论 19. 名作欣赏作品:l.收获 2.中国作家 3.北京文学 4.上海文学 5.当代 6.十月 7.人民文学 8.钟山 9.解放军文艺 10.小说月报 11.中篇小说选刊 12.花城 13.诗刊 14.大家 15.青年文学 16.天涯 17.作家 18.清明 19.民族文学 20.散文 21.儿童文学 22.民间文学 23. 故事会J2/5 绘画,书法,摄影1.美术 2.美术观察 3.美术研究 4.新美术 5.书法研究 6.中国书法 7.装饰 8.民族艺术 9.中国摄影J6 音乐l.中国音乐学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音乐研究 4.中国音乐 5.音乐艺术 6.人民音乐 7.音乐创作 8.黄钟J7/8 舞蹈/戏剧艺术l.中国戏剧 2.戏剧 3.戏曲艺术 4.戏剧艺术 5.四川戏剧 6.剧本 7.上海戏剧 8.艺术百家 9.中国京剧 10.当代戏剧 11. 舞蹈J9 电影、电视艺术l.电影艺术 2.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3.当代电影 4.世界电影 5.中国电视 6.电影通迅 7.电影文学 8.电影创作 9.电影新作 10.当代电视 11. 电视研究 12. 中外军事影视K 历史l.历史研究 2.近代史研究 3.世界历史 4.中国史研究 5.史学月刊 6.中国史研究动态 7.史学理论研究 8.历史档案 9.中共党史研究 10.文史哲 11.民国档案 12.抗日战争研究 13.安徽史学 14.文史知识 15.史林 16.史学集刊 17.中国文化研究 18.当代中国史研究 19.文博 20.清史研究 21.中国农史 22.中国经济史研究 23.史学史研究K85 文物考古l.考古 2.文物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敦煌研究 6.故宫博物院院刊 7.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8.江汉考古C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4.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5.江西社会科学 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9.江汉论坛 10.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l.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2.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学术交流 14.中国社会科学 15.社会科学辑刊 16.学术研究 17.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8.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西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20.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社会科学 22.江苏社会科学 23.学术月刊 24.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6.世界知识 27.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0.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31.社会科学战线 32. 甘肃社会科学 33.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4.杭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并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5.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江海学刊 37.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 山东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39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0.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1求是学刊 42.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5.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南昌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6.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7.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9.思想战线 50.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自然科学类 O1 数学l.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 ·A辑 3.数学杂志 4.应用数学 5.应用数学学报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计算数学 8.数学进展 9.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0.应用概率统计 11.系统科学与数学 12.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3.数学物理学报 14.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5.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6.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7.工程数学学报 18.远筹学杂志 (改名为:远筹学学报) 19.系统工程O3 力学l.力学学报 2.应用数学和力学 3.航空学报 4.振动与冲击 5.力学与实践 6.计算力学学报 7.固体力学学报 8.空气动力学学报 9.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 10.应用力学学报 11.振动工程学报 12.力学进展 13.工程力学 14.实验力学 15.上海力学(改名为:力学季刊) 16.航空动力学报 17.爆炸与冲击O4 物理学l.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物理 5.大学物理 6.金属学报 7.半导体学报 8.低温物理学报 9.强激光与粒子束 10.材料研究学报 11.真空 12.量子电子学报 13.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4.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15.无机材料学报 16.物理学进展 17.人工晶体学报 18.低温与超导 19.声学学报 20.高压物理学报 21.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2.发光学报 23.中国激光 24.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5.计算物理 26.波谱学杂志 27 光子学报 28 原子能科学技术 29 物理实验 30.核技术O6 化学l.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化学学报 3.中国科学.B辑,化学 4.物理化学学报 5.化学研究与应用 6.分析化学 7.高分子学报 8.应用化学 9.无机化学学报 10.化学通报 11.有机化学 12.化学物理学报 13.色谱 14.催化学报 15.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6.中国稀土学报 17.分析实验室 18.结构化学 19.化学试剂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1 分子催化 22.分析测试学报 23. 分析科学学报P1天文学l.天文学报 2.天体物理学报 3.天文学进展 4.云南天文台台刊 5.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6..空间科学学报P2 测绘学l.测绘学报 2.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3.测绘通报 4.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 5.地图 6.测绘科技通讯P3 地球物理学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西北地震学报 4.地震研究 5.地震 6.中国地震 7.空间科学学报 8.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 9.地震地质 10.水文P4气象学l.气象学报 2.大气科学 3.气象 4.气象科技 5.应用气象学报 6.热带气象学报 7.气象科学 8.高原气象 9.南京气象学院学报P5 地质学l.地学前缘 2.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3.地质学报 4.地质科学 5.地球科学 6.地质评论 7.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8.岩石学报 9.地球化学 10.古生物学报 11.矿床地质 12.长春地质学院学报(改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3.地层学杂志 14.沉积学报 15.地震地质 16.地质与勘探 17.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8.中国区域地质 19.矿物学报 20.第四纪研究 2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2.地质科技情报 23.岩石矿物学杂志 24.地质地球化学 25.地球学报 26.矿物岩石P7 海洋学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海洋科学 4.海洋工程 5.热带海洋 6.海洋通报 7.海洋技术 8.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9.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0.海洋环境科学 11.海洋预报 12.黄渤海海洋K9,P9 地理科学l.地理学报 2.地理研究 3.经济地理 4.干旱区地理 5.地理科学 6.冰川冻土 7.自然资源(改名为:资源科学) 8.中国沙漠 9.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0.遥感学报 11.城市规划 12.第四纪研究 1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4.自然资源学报 15.城市问题16.旅游学刊 17.地理科学进展 18.人文地理 19.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Q生物科学1.生物化学杂志(改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4.生物物理学报 5.动物学杂志 6.微生物学报 7.古生物学报 8.动物分类学报 9.生物工程学报 10.微生物学通报 11.动物学研究 12.细胞生物学杂志 13.古脊椎动物学报 14.遗传学报 15.生理学报 16.动物学报 17.生态学报 18.植物学报 19.昆虫学报 20.兽类学报 21.生物学通报 22.生态学杂志 23.微体古生物学报 24.水生生物学报 25.实验生物学报 26.昆虫分类学报 27.人类学学报 28.植物分类学报.29.植物生理学通讯 30.云南植物研究 31.广西植物 32.植物生理学报 33.植物生态学报 34.木本植物研究 35.中国科学 C辑,生命科学 36.菌物系统 37.遗传 38.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N,T 综合性科学技术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6.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南大学学报 8.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9.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0.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11.华东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2.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4.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5.科学通报 16.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天津大学学报 23.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6.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9.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 30.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3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自然杂志 35. 中国科学· E辑,技术科学 36.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3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3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39.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陕西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41.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改名为: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42.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3.中国科学基金 44.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45.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6.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47.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华中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49.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50.自然科学进展 51.华东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 5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3.科技通报 54.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55.自然科学史研究 56.湖南师范大学 自然科学版五、医药卫生类Rl 预防医学、卫生学l.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3.职业医学 4.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5.中国公共卫生.提高版 6.环境与健康杂志 7.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8.中国学校卫生 9.中国卫生统计 10.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1.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2.营养学报 13.卫生研究 14.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5.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6.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7.中国卫生经济 1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卫生毒理学杂志 20.中国医院管理 21.劳动医学 22.中国老年学杂志R2 中国医学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中医杂志 3.浙江中医杂志 4.四川中医 5.上海中医药杂志 6.陕西中医 7.新中医 8.中药材 9.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0.中国针灸 11.中国中药杂志 12.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改名为:中华实用中西医学杂志) 13.中草药 14.山东中医杂志 15.中成药R3 基础医学l.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生物化学杂志(改名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4.解剖学报 5.解剖学杂志 6.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7.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8.生理学报 9.上海免疫学杂志 10.中国免疫学杂志 11.免疫学杂志 1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3.基础医学与临床 14.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15.神经解剖学杂志 l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7.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8.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1.病毒学报 22.生理科学进展 23.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l.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3.临床检验杂志 4.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5.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6.中国急救医学 7.综合临床医学(改名为:中国综合临床) 8.中华护理杂志 9.实用护理杂志 10.护士进修杂志 11.中华放射学杂志 12.实用放射学杂志 13.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改名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14.临床放射学杂志 15.中华核医学杂志 16.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 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的期刊,每4年更新公布一次。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科技部公布的, 就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有时我们可以见到一本杂志同时标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中文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事实上前两条是没有区别的。3. CSCD核心期刊: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英文缩写,CSCD在高校申请基金和审查评奖包括院士的评审都要检索CSCD;CSCD分为核心库(C)和扩展库(E),其中核心库的杂志等级略高些(相对而言)。这3类杂志有交叉,比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既是CSCD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是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CSCD遴选和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当然,植物营养学报是植物营养专业最权威的学术期刊。
论文里面的研究方法如下:首先写论文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其次,对论文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最后概括总结,得出论文研究方法的确定性结论。
1、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但蔬菜又是易于富集硝酸盐的作物,人体吸收的硝酸盐80% 以上来自于蔬菜[1]。故硝酸盐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硝酸盐对人体没有直接的毒害作用,但进入人体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它可与人体血红蛋白反应,使之失去载氧功能,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造成智力迟钝[2]。另一方面。亚硝酸盐还可间接与人类摄取的其它食品、医药品、残留农药等成分中的次级胺反应,在胃腔中(pH=3)形成强致癌物—— 亚硝胺,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癌变[3]。因此,硝酸盐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学者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及其控制途径进行了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单位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以及如何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影响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因素很多,与蔬菜的种类品种有关,与水分、温度、光照有关,也与施氮量、氮肥种类、施氮方法等因素有关,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减少蔬菜硝酸盐含量,一是要进行合理施肥,控制施肥种类、数量,掌握好施肥方法等。二是调节水、温、光等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制植株根系对NO3-的吸收速率,降低其吸收量,进而加速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代谢的目的。 2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 2.1内部因素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内部因子主要包括:蔬菜种类、品种、部位和生育期,这些因子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控制[4]。 2.2.1 蔬菜种类不同其硝酸盐含量差异明显。现在研究证实,不同蔬菜种类的硝酸盐含量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根菜类> 叶菜类> 瓜类> 茄果类。 2.2.2 同一种类蔬菜不同品种硝酸盐含量也不相同,如莴苣Bellone品种叶片中硝酸盐含量为2878mg/kg,而Tornade品种硝酸盐含量仅为123mg/kg,2个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十分悬殊。 2.2.3 蔬菜不同部位的硝酸盐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根>茎>叶>果;叶柄>叶片;外叶(下部叶)>内叶(上部叶)。 2.2.4 生育期对于菠菜而言,其体内硝酸盐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随菠菜生育期推进其吸收土壤硝酸盐能力下降,或随植株增大硝酸盐相对量降低造成的。因此菠菜不宜提早收获。 2.2外部因素 蔬菜积累硝酸盐的过程也受外部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水分、光照、温度、栽培措施等显著影响[5]。 2.2.1光 光照对植物体内的硝酸盐代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植株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光照强度、光周期和光照持续时间均影响植株硝酸盐含量。在低光照强度下,植株积累大量的硝酸盐, 而在较高的光强下,硝酸盐的积累减少[6]。光照影响植株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原因是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光照强度的调节,而且光照正常条件下, 光合作用良好,植株生长量大,吸入的硝酸盐被稀释而不致累积很多,同时光合作用可提供硝酸还原的能量,使之转化为铵态氮,因此也有利于减少硝酸盐的累积[7]。 2.2.2 温度 温度高低影响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也加快,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NRA也随之提高使植株体内硝酸盐积累减少。温度降低,根系吸收硝酸盐能力减弱,同时,NRA也因温度降低而减弱,以致硝酸盐积累增加[8]。 2.2.3 水分 硝态氮的吸收、运输与水分运动密切相关。质流是水分驱动的物质运动,而质流对作物吸收硝态氮的贡献率达70%-90%。蒸腾作用的持续进行,使溶解于水中的硝态氮向植物体内各处移动,分布于不同器官的组织内部及外部空间的水分中。另外,硝态氮的代谢也离不开水分[9]。 2.2.4 氮肥供应 大部分蔬菜为喜硝态氮作物,于是人们为追求高产而盲目追施硝态氮肥,而NO3-含量却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不能及时被还原。另一方面,施肥方法不当,基肥不足,追肥次数偏多,导致硝酸盐积累增加。 3 降低硝酸盐含量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综上所述,有关影响植物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物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因此要有效降低硝酸盐的积累首先要分析研究对象所特有的影响因子,针对主要因子通过明确的调控措施,达到降低硝酸盐积累的目的。 3.1 施肥措施 蔬菜硝酸盐严重超标,除了与蔬菜的种类、品种、遗传特性不同有关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施用化肥,超量施肥,重施氮肥,没有均衡的控制和调节土壤肥力。控制蔬菜硝酸盐过量残留的措施是,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少施化学氮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因为有机肥矿化速度慢,不会导致硝酸盐在植株体内明显积累,并能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和口感度[10]。 3.1.1 合理施用氮肥 ⑴搭配施用不同形态的氮肥 邱孝煊等报道,每公顷氮素用量450Kg,空心菜中硝酸盐含量,氯化铵<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施氯化铵的空心菜硝酸盐比其它化学氮肥低10%以上,这与氯化铵中的Cl-能抑制硝化作用有关。李海云等报道,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不同影响硝酸盐的积累量,经多种蔬菜试验表明,NH4+-N所占比例越大,NO3-含量降低越明显。其原因在于NH4+被植物吸收后立即参加含氮有机物的形成,而NO3-则要先还原,后一过程需消耗额外能量并在相应酶系参与下进行。因此,施铵态氮肥可使蔬菜硝酸盐含量减低。朱祝军等研究的结果是,对不结球生长的营养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mmol/L)比例以1:1为最佳。[11] ⑵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养分,且需要量在各元素中居首位。任祖金等报道,偏施和滥用氮肥,是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提出300Kg/hm2为氮肥用量的临界值。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能降低硝酸盐的富集。 ⑶严格掌握氮肥的施用方法 氮肥要深施、早施。深施可以减少氮素挥发,延长供肥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早施则利于蔬菜植株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还应根据蔬菜种类、栽培条件、气候条件等灵活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其硝酸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据研究,随着氮肥追肥时间的推移,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对蔬菜来讲,追肥的时间应安排在采收前30天,追肥的原则为“少量多次”[12]。 ⑷控制氮肥施用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追氮后8天是蔬菜收获上市的安全始期,随着时间延长,硝酸盐累积具有明显下降趋势,至追氮后18天,蔬菜体内硝酸盐分别比始期下降% ~% 。因此,得出蔬菜“攻头控尾”的施氮技术模式[13]。 3.1.1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 菜田施用有机肥是一项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提高产品营养价值的有益的农业措施。这是因为生物降解有机质是个渐进过程,养分释放缓慢,适合于蔬菜对养分吸收;土壤中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反硝化过程,从而有效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浓度。和氮肥相比,施有机肥能降低蔬菜50% 的NO3-的积累量 。据此,要广辟肥料,确保蔬菜生产对有机肥的需求。但有机肥施用量过大,也会引起蔬菜中硝酸盐的大量积累,菜田有机肥施用量最大限量为60t·hm2。 化学氮肥与厩肥、土杂肥配合施用,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通常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为l:1;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100天以内的短季节蔬菜为l:,长季节蔬菜为l:。[14] 3.1.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重要措施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磷、钾肥的施用量则与之呈负相关。这是由于:钾在植物体内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钾的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从而提高了氮的利用率,蔬菜中K含量每递增% ,NO3-量下降% ;磷是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NO3-的还原和同化。高祖明等指出,N、K比过大是造成叶菜NO3-积累的重要原因,且缺磷比增氮更易引起叶菜组织内NO3-积累。因此,在蔬菜生产上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达到平衡施肥。这样,不仅能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而且增产效果十分显著[15]。 3.1.4 叶面喷施微肥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于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有一定的效果。蔬菜收获前lO天,叶面喷施微肥,能提高产量和品质,收获前1天用草酸、甘氨酸等喷洒,可明显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钼、锰等微肥,对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有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钼和锰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硝态氮的还原过程,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锰是多种代谢酶的活化剂。对蔬菜叶面喷施钼肥和锰肥,能激活蔬菜体内的硝酸还原酶,从而使蔬菜体内硝态氮的还原同化量超过其吸收量,降低蔬菜硝酸盐的含量。 叶菜类不能叶面施氮肥。叶面喷施直接与空气接触,铵离子易变成硝酸根离子被叶片吸收,硝酸盐积累增加,又不耐贮存[16]。 3.2 改善生态条件 3.2.1 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时间 保证正常光照,是硝酸盐在植物体内同化并降低其浓度的决定条件之一。露地和保护地条件下光照强度降低20% ,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150%; 强光照下可使菠菜的硝酸盐含量较之弱光照来得低。正常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良好,植株生长量大,吸入的硝酸盐可被稀释而不致积累太多,同时还促进硝酸还原酶的合成,程高其活性,并为硝酸还原提供能量,因此有利于硝酸盐含量的下降[17]。 3.2.2 改善土壤水分供应状况 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充足时,蔬菜的生长量可提高%~% ,而硝酸盐含量却降低%~ %,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也明显降低。因此,在蔬菜生产中应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由于缺水造成水分胁迫[17]。 在干旱情况下,蔬菜的硝酸还原酶的合成受阻,分解加快,硝态氮积累显著增加。因此,在收获前几天进行灌水,可使硝酸盐含量下降。 3.3 配合使用氮肥抑制剂 为降低和控制蔬菜硝酸盐的含量,目前国外普遍采用氮抑制剂来抑制土壤硝化细菌的活性,从而达到减少土壤和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目的。在现有的氮抑制剂中,使用效果较好的首推双氰胺(DCD)。在氮肥中,添加10~20%的双氰胺与单施尿素相比,可使青菜茎叶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10~30%。将双氰铵与碳铵一起施用效果更佳,可使叶柄和叶片中的硝酸盐含量减少25~45%。[18] 因此,蔬菜在施用氮肥时,应按纯氮量的10~20%添加双氰胺,与化肥拌匀后施用,控制硝酸盐积累的效果最佳。 3.4 选育低富集硝酸盐的品种 由于硝酸盐积累存在遗传差异,所以选育低积累的品种被认为是控制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硝酸盐含量已成为育种的1个重要目标。国外有育成硝酸盐富集力弱的菠菜新品种的报道,但国内目前还没有选育成功低积累的蔬菜品种。随着对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遗传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选育低富集硝酸盐品种必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3.5 调整收获时期和时间 由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蔬菜硝酸盐含量不同,一些蔬菜生长前期大于后期,所以,适当晚收有利于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降低幅度可达数倍甚至数十倍。另外,光照、温度等外部因素对蔬菜硝酸盐积累也有明显影响。因此,生产中应根据1d内温度和光照变化的节奏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同时应根据光、温等条件的季节变化以及蔬菜生长发育进程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20]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目前,蔬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问题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尚缺乏控制效果好、简单易行的方法。一些控制硝酸盐积累的措施目前还很难用于生产实践,另外一些方法控制效果不太明显,还有一些方法或观点虽在理论上成立,但目前还没有取得应用成果。我国目前蔬菜生产条件及农民的科技水平,特别是目前国内生产者对产量的追求以及消费市场对供应量的要求决定了在短期内难以显著降低氮肥的施用量(氮肥是蔬菜体内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因此,不降低氮素投人,如何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就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这一研究目标,从营养互作,水氮互作等营养生理以及代谢方面出发进行NO3-的转化的基础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由于蔬菜种类繁多,遗传基础及适宜生长条件、同化利用硝酸盐能力差异较大,所以,无论是关于硝酸盐积累过程的基础研究还是控制措施的探讨均要有明确针对性。 5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调整施肥措施、改善生态条件、使用抑制剂、选育低富集硝酸盐的蔬菜品种、调整收获时期和时间等,对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累积量有很大的作用,应该对菜农加强宣传,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累积,既使菜农节约肥料成本、增产增收,又减小对消费者的危害。
太高难度你应该发表到大学的论坛上去
土培,属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是盆栽试验常见的一种,其他的有沙培、水培,与之相对应的田间试验包括小区、微区、大区等。利用土壤或与土壤相近的固态物质作为基质栽培植物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土培。适用于土壤测试、植物生长检测等试验。
不知道你是要的哪一类题目?你可以选择某种作物对于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情况,或是某种养分元素在土壤和植株中的转运,存在机制等等,都可以
摘要:本文综述了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对人体的危害,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措施及其效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蔬菜;硝酸盐;影响因素;栽培措施1前言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但蔬菜又是易于富集硝酸盐的作物,人体吸收的硝酸盐80% 以上来自于蔬菜[1]。故硝酸盐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硝酸盐对人体没有直接的毒害作用,但进入人体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它可与人体血红蛋白反应,使之失去载氧功能,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造成智力迟钝[2]。另一方面。亚硝酸盐还可间接与人类摄取的其它食品、医药品、残留农药等成分中的次级胺反应,在胃腔中(pH=3)形成强致癌物—— 亚硝胺,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癌变[3]。因此,硝酸盐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学者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及其控制途径进行了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单位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以及如何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影响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因素很多,与蔬菜的种类品种有关,与水分、温度、光照有关,也与施氮量、氮肥种类、施氮方法等因素有关,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减少蔬菜硝酸盐含量,一是要进行合理施肥,控制施肥种类、数量,掌握好施肥方法等。二是调节水、温、光等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制植株根系对NO3-的吸收速率,降低其吸收量,进而加速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代谢的目的。2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2.1内部因素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内部因子主要包括:蔬菜种类、品种、部位和生育期,这些因子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控制[4]。2.2.1 蔬菜种类不同其硝酸盐含量差异明显。现在研究证实,不同蔬菜种类的硝酸盐含量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根菜类> 叶菜类> 瓜类> 茄果类。2.2.2 同一种类蔬菜不同品种硝酸盐含量也不相同,如莴苣Bellone品种叶片中硝酸盐含量为2878mg/kg,而Tornade品种硝酸盐含量仅为123mg/kg,2个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十分悬殊。2.2.3 蔬菜不同部位的硝酸盐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根>茎>叶>果;叶柄>叶片;外叶(下部叶)>内叶(上部叶)。2.2.4 生育期对于菠菜而言,其体内硝酸盐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随菠菜生育期推进其吸收土壤硝酸盐能力下降,或随植株增大硝酸盐相对量降低造成的。因此菠菜不宜提早收获。2.2外部因素蔬菜积累硝酸盐的过程也受外部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水分、光照、温度、栽培措施等显著影响[5]。2.2.1光 光照对植物体内的硝酸盐代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植株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光照强度、光周期和光照持续时间均影响植株硝酸盐含量。在低光照强度下,植株积累大量的硝酸盐, 而在较高的光强下,硝酸盐的积累减少[6]。光照影响植株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原因是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光照强度的调节,而且光照正常条件下, 光合作用良好,植株生长量大,吸入的硝酸盐被稀释而不致累积很多,同时光合作用可提供硝酸还原的能量,使之转化为铵态氮,因此也有利于减少硝酸盐的累积[7]。2.2.2 温度 温度高低影响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也加快,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NRA也随之提高使植株体内硝酸盐积累减少。温度降低,根系吸收硝酸盐能力减弱,同时,NRA也因温度降低而减弱,以致硝酸盐积累增加[8]。2.2.3 水分 硝态氮的吸收、运输与水分运动密切相关。质流是水分驱动的物质运动,而质流对作物吸收硝态氮的贡献率达70%-90%。蒸腾作用的持续进行,使溶解于水中的硝态氮向植物体内各处移动,分布于不同器官的组织内部及外部空间的水分中。另外,硝态氮的代谢也离不开水分[9]。2.2.4 氮肥供应 大部分蔬菜为喜硝态氮作物,于是人们为追求高产而盲目追施硝态氮肥,而NO3-含量却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不能及时被还原。另一方面,施肥方法不当,基肥不足,追肥次数偏多,导致硝酸盐积累增加。3 降低硝酸盐含量的控制途径和措施综上所述,有关影响植物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物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因此要有效降低硝酸盐的积累首先要分析研究对象所特有的影响因子,针对主要因子通过明确的调控措施,达到降低硝酸盐积累的目的。3.1 施肥措施蔬菜硝酸盐严重超标,除了与蔬菜的种类、品种、遗传特性不同有关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施用化肥,超量施肥,重施氮肥,没有均衡的控制和调节土壤肥力。控制蔬菜硝酸盐过量残留的措施是,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少施化学氮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因为有机肥矿化速度慢,不会导致硝酸盐在植株体内明显积累,并能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和口感度[10]。3.1.1 合理施用氮肥⑴搭配施用不同形态的氮肥邱孝煊等报道,每公顷氮素用量450Kg,空心菜中硝酸盐含量,氯化铵<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施氯化铵的空心菜硝酸盐比其它化学氮肥低10%以上,这与氯化铵中的Cl-能抑制硝化作用有关。李海云等报道,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不同影响硝酸盐的积累量,经多种蔬菜试验表明,NH4+-N所占比例越大,NO3-含量降低越明显。其原因在于NH4+被植物吸收后立即参加含氮有机物的形成,而NO3-则要先还原,后一过程需消耗额外能量并在相应酶系参与下进行。因此,施铵态氮肥可使蔬菜硝酸盐含量减低。朱祝军等研究的结果是,对不结球生长的营养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mmol/L)比例以1:1为最佳。[11]⑵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养分,且需要量在各元素中居首位。任祖金等报道,偏施和滥用氮肥,是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提出300Kg/hm2为氮肥用量的临界值。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能降低硝酸盐的富集。⑶严格掌握氮肥的施用方法氮肥要深施、早施。深施可以减少氮素挥发,延长供肥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早施则利于蔬菜植株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还应根据蔬菜种类、栽培条件、气候条件等灵活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其硝酸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据研究,随着氮肥追肥时间的推移,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对蔬菜来讲,追肥的时间应安排在采收前30天,追肥的原则为“少量多次”[12]。⑷控制氮肥施用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追氮后8天是蔬菜收获上市的安全始期,随着时间延长,硝酸盐累积具有明显下降趋势,至追氮后18天,蔬菜体内硝酸盐分别比始期下降% ~% 。因此,得出蔬菜“攻头控尾”的施氮技术模式[13]。3.1.1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菜田施用有机肥是一项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提高产品营养价值的有益的农业措施。这是因为生物降解有机质是个渐进过程,养分释放缓慢,适合于蔬菜对养分吸收;土壤中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反硝化过程,从而有效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浓度。和氮肥相比,施有机肥能降低蔬菜50% 的NO3-的积累量 。据此,要广辟肥料,确保蔬菜生产对有机肥的需求。但有机肥施用量过大,也会引起蔬菜中硝酸盐的大量积累,菜田有机肥施用量最大限量为60t·hm2。化学氮肥与厩肥、土杂肥配合施用,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通常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为l:1;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100天以内的短季节蔬菜为l:,长季节蔬菜为l:。[14]3.1.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重要措施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磷、钾肥的施用量则与之呈负相关。这是由于:钾在植物体内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钾的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从而提高了氮的利用率,蔬菜中K含量每递增% ,NO3-量下降% ;磷是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NO3-的还原和同化。高祖明等指出,N、K比过大是造成叶菜NO3-积累的重要原因,且缺磷比增氮更易引起叶菜组织内NO3-积累。因此,在蔬菜生产上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达到平衡施肥。这样,不仅能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而且增产效果十分显著[15]。3.1.4 叶面喷施微肥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于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有一定的效果。蔬菜收获前lO天,叶面喷施微肥,能提高产量和品质,收获前1天用草酸、甘氨酸等喷洒,可明显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钼、锰等微肥,对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有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钼和锰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硝态氮的还原过程,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锰是多种代谢酶的活化剂。对蔬菜叶面喷施钼肥和锰肥,能激活蔬菜体内的硝酸还原酶,从而使蔬菜体内硝态氮的还原同化量超过其吸收量,降低蔬菜硝酸盐的含量。叶菜类不能叶面施氮肥。叶面喷施直接与空气接触,铵离子易变成硝酸根离子被叶片吸收,硝酸盐积累增加,又不耐贮存[16]。3.2 改善生态条件3.2.1 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时间保证正常光照,是硝酸盐在植物体内同化并降低其浓度的决定条件之一。露地和保护地条件下光照强度降低20% ,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150%; 强光照下可使菠菜的硝酸盐含量较之弱光照来得低。正常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良好,植株生长量大,吸入的硝酸盐可被稀释而不致积累太多,同时还促进硝酸还原酶的合成,程高其活性,并为硝酸还原提供能量,因此有利于硝酸盐含量的下降[17]。3.2.2 改善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充足时,蔬菜的生长量可提高%~% ,而硝酸盐含量却降低%~ %,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也明显降低。因此,在蔬菜生产中应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由于缺水造成水分胁迫[17]。在干旱情况下,蔬菜的硝酸还原酶的合成受阻,分解加快,硝态氮积累显著增加。因此,在收获前几天进行灌水,可使硝酸盐含量下降。3.3 配合使用氮肥抑制剂为降低和控制蔬菜硝酸盐的含量,目前国外普遍采用氮抑制剂来抑制土壤硝化细菌的活性,从而达到减少土壤和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目的。在现有的氮抑制剂中,使用效果较好的首推双氰胺(DCD)。在氮肥中,添加10~20%的双氰胺与单施尿素相比,可使青菜茎叶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10~30%。将双氰铵与碳铵一起施用效果更佳,可使叶柄和叶片中的硝酸盐含量减少25~45%。[18] 因此,蔬菜在施用氮肥时,应按纯氮量的10~20%添加双氰胺,与化肥拌匀后施用,控制硝酸盐积累的效果最佳。3.4 选育低富集硝酸盐的品种由于硝酸盐积累存在遗传差异,所以选育低积累的品种被认为是控制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硝酸盐含量已成为育种的1个重要目标。国外有育成硝酸盐富集力弱的菠菜新品种的报道,但国内目前还没有选育成功低积累的蔬菜品种。随着对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遗传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选育低富集硝酸盐品种必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3.5 调整收获时期和时间由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蔬菜硝酸盐含量不同,一些蔬菜生长前期大于后期,所以,适当晚收有利于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降低幅度可达数倍甚至数十倍。另外,光照、温度等外部因素对蔬菜硝酸盐积累也有明显影响。因此,生产中应根据1d内温度和光照变化的节奏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同时应根据光、温等条件的季节变化以及蔬菜生长发育进程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20]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目前,蔬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问题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尚缺乏控制效果好、简单易行的方法。一些控制硝酸盐积累的措施目前还很难用于生产实践,另外一些方法控制效果不太明显,还有一些方法或观点虽在理论上成立,但目前还没有取得应用成果。我国目前蔬菜生产条件及农民的科技水平,特别是目前国内生产者对产量的追求以及消费市场对供应量的要求决定了在短期内难以显著降低氮肥的施用量(氮肥是蔬菜体内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因此,不降低氮素投人,如何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就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这一研究目标,从营养互作,水氮互作等营养生理以及代谢方面出发进行NO3-的转化的基础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由于蔬菜种类繁多,遗传基础及适宜生长条件、同化利用硝酸盐能力差异较大,所以,无论是关于硝酸盐积累过程的基础研究还是控制措施的探讨均要有明确针对性。5 小结综上所述,通过调整施肥措施、改善生态条件、使用抑制剂、选育低富集硝酸盐的蔬菜品种、调整收获时期和时间等,对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累积量有很大的作用,应该对菜农加强宣传,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累积,既使菜农节约肥料成本、增产增收,又减小对消费者的危害。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应用论文
1 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
植物细胞工程是建立在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基础上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依赖于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环境工程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共同的发展和进步的,可为研究生物科学提供非常重要的技术。植物发育的生物学是当代植物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离体培养的器官与培养体细胞胚及调控这种步骤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实验体系,极大地将植物生物学的内容丰富了,而且还加速了发展。植物的薄层细胞培养已经成为了在离体条件下研究生理生化、植株再生、遗传转化的关键技术。并且应用离体培养的技术来探究花器官的发育,已经在多种植物上实现了开花和结实。原生质体培养为研究单细胞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技术体系,已应用在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壁生物学、基因表达、物质跨膜运输等多个研究领域。
2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2. 1 加倍单倍体技术及应用
利用植物的组织来培养单倍体的植物材料从而获得单倍体植物,然后再通过自然方法或者人工加倍的方法从而获得双倍体植株的技术,被称为加倍单倍体技术。在这种技术中以使用花药和花粉来进行培养的应用最为广泛。利用这种技术来进行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植株,目前已经在 250 多种植物上实验成功。目前,我国在培养花药和单倍体育种这两方面总体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由多名研究者研制的 N6 培养基已经被大量应用在禾本科植物的花药和花粉培养上,现已被当做是国内外花培使用的通用培养基。而且利用花培技术,我国在多种农作物上都培养出了许多新的品种,例如水稻的中花系列的品种、小麦中的京花系列的品种、油菜中的华油一号等这些已经培育成功的品种的'推广,现已在社会和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在遗传上面,我们采用花培技术已获得染色体代的换系和附加系的方法,现在也被大量应用在小麦、大麦和一些茄科植物的身上,这种方法对远缘杂交育种的效率有着极大的提高。
植物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就是雌核发育。雌核发育就在离体的条件下通过培养一些没有受精过的子房和胚珠以产生单倍体植株,或者是在活体的条件下用不同种类的花粉或者是被物理方法处理过花粉授予其中,以诱导雌核的发育。目前这种培育方法已经在不下 10 种的植物上获得了成功。在离体条件下,诱导孤雌生殖来获得加倍单倍体的这一技术发展的时间很短,不过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在构建遗传分析、作物的改良与转基因的受体材料。
2. 2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植物细胞工程的核心技术是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为了不出现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新的种质资源不断创新,为了实现植物遗传转化和进行细胞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研究基础。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等是获得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原生质体培养,从一年生向多年生、从草本向木本、从高等向低等是近年来的植物发展趋势。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质种子评价和利用等是我国大量研究方面。世界前列的是第一次获得的原生质体植株种类数量,先进的成果适用主要是在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体细胞杂质种子鉴定、新种质的创制等方面。在植物细胞生理和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
2. 3 加强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
基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主要平台。转基因植物、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的推进方面是加强研究基础植物代谢工程、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基因工程的快速有机整合,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
3 结语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需要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来推动的。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个很独立的学科和技术研究,为现代农业化高效率、优质性、可持续发展性做出了重大贡献。生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力推动了植物细胞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有效地推进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加大对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创新 ,将为植物细胞工程的进步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但蔬菜又是易于富集硝酸盐的作物,人体吸收的硝酸盐80% 以上来自于蔬菜[1]。故硝酸盐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硝酸盐对人体没有直接的毒害作用,但进入人体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它可与人体血红蛋白反应,使之失去载氧功能,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造成智力迟钝[2]。另一方面。亚硝酸盐还可间接与人类摄取的其它食品、医药品、残留农药等成分中的次级胺反应,在胃腔中(pH=3)形成强致癌物—— 亚硝胺,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癌变[3]。因此,硝酸盐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学者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及其控制途径进行了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单位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以及如何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影响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因素很多,与蔬菜的种类品种有关,与水分、温度、光照有关,也与施氮量、氮肥种类、施氮方法等因素有关,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减少蔬菜硝酸盐含量,一是要进行合理施肥,控制施肥种类、数量,掌握好施肥方法等。二是调节水、温、光等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制植株根系对NO3-的吸收速率,降低其吸收量,进而加速硝酸盐在植物体内的代谢的目的。 2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因素 2.1内部因素 影响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内部因子主要包括:蔬菜种类、品种、部位和生育期,这些因子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控制[4]。 2.2.1 蔬菜种类不同其硝酸盐含量差异明显。现在研究证实,不同蔬菜种类的硝酸盐含量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根菜类> 叶菜类> 瓜类> 茄果类。 2.2.2 同一种类蔬菜不同品种硝酸盐含量也不相同,如莴苣Bellone品种叶片中硝酸盐含量为2878mg/kg,而Tornade品种硝酸盐含量仅为123mg/kg,2个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十分悬殊。 2.2.3 蔬菜不同部位的硝酸盐含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根>茎>叶>果;叶柄>叶片;外叶(下部叶)>内叶(上部叶)。 2.2.4 生育期对于菠菜而言,其体内硝酸盐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随菠菜生育期推进其吸收土壤硝酸盐能力下降,或随植株增大硝酸盐相对量降低造成的。因此菠菜不宜提早收获。 2.2外部因素 蔬菜积累硝酸盐的过程也受外部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水分、光照、温度、栽培措施等显著影响[5]。 2.2.1光 光照对植物体内的硝酸盐代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决定植株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光照强度、光周期和光照持续时间均影响植株硝酸盐含量。在低光照强度下,植株积累大量的硝酸盐, 而在较高的光强下,硝酸盐的积累减少[6]。光照影响植株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原因是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光照强度的调节,而且光照正常条件下, 光合作用良好,植株生长量大,吸入的硝酸盐被稀释而不致累积很多,同时光合作用可提供硝酸还原的能量,使之转化为铵态氮,因此也有利于减少硝酸盐的累积[7]。 2.2.2 温度 温度高低影响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对硝酸盐的吸收也加快,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NRA也随之提高使植株体内硝酸盐积累减少。温度降低,根系吸收硝酸盐能力减弱,同时,NRA也因温度降低而减弱,以致硝酸盐积累增加[8]。 2.2.3 水分 硝态氮的吸收、运输与水分运动密切相关。质流是水分驱动的物质运动,而质流对作物吸收硝态氮的贡献率达70%-90%。蒸腾作用的持续进行,使溶解于水中的硝态氮向植物体内各处移动,分布于不同器官的组织内部及外部空间的水分中。另外,硝态氮的代谢也离不开水分[9]。 2.2.4 氮肥供应 大部分蔬菜为喜硝态氮作物,于是人们为追求高产而盲目追施硝态氮肥,而NO3-含量却随氮肥用量增加而不断升高,不能及时被还原。另一方面,施肥方法不当,基肥不足,追肥次数偏多,导致硝酸盐积累增加。 3 降低硝酸盐含量的控制途径和措施 综上所述,有关影响植物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物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因此要有效降低硝酸盐的积累首先要分析研究对象所特有的影响因子,针对主要因子通过明确的调控措施,达到降低硝酸盐积累的目的。 3.1 施肥措施 蔬菜硝酸盐严重超标,除了与蔬菜的种类、品种、遗传特性不同有关外,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施用化肥,超量施肥,重施氮肥,没有均衡的控制和调节土壤肥力。控制蔬菜硝酸盐过量残留的措施是,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少施化学氮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因为有机肥矿化速度慢,不会导致硝酸盐在植株体内明显积累,并能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和口感度[10]。 3.1.1 合理施用氮肥 ⑴搭配施用不同形态的氮肥 邱孝煊等报道,每公顷氮素用量450Kg,空心菜中硝酸盐含量,氯化铵<硫酸铵<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施氯化铵的空心菜硝酸盐比其它化学氮肥低10%以上,这与氯化铵中的Cl-能抑制硝化作用有关。李海云等报道,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不同影响硝酸盐的积累量,经多种蔬菜试验表明,NH4+-N所占比例越大,NO3-含量降低越明显。其原因在于NH4+被植物吸收后立即参加含氮有机物的形成,而NO3-则要先还原,后一过程需消耗额外能量并在相应酶系参与下进行。因此,施铵态氮肥可使蔬菜硝酸盐含量减低。朱祝军等研究的结果是,对不结球生长的营养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mmol/L)比例以1:1为最佳。[11] ⑵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养分,且需要量在各元素中居首位。任祖金等报道,偏施和滥用氮肥,是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原因,提出300Kg/hm2为氮肥用量的临界值。在保证产量的同时,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能降低硝酸盐的富集。 ⑶严格掌握氮肥的施用方法 氮肥要深施、早施。深施可以减少氮素挥发,延长供肥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早施则利于蔬菜植株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还应根据蔬菜种类、栽培条件、气候条件等灵活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其硝酸盐含量是不断变化的。据研究,随着氮肥追肥时间的推移,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对蔬菜来讲,追肥的时间应安排在采收前30天,追肥的原则为“少量多次”[12]。 ⑷控制氮肥施用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追氮后8天是蔬菜收获上市的安全始期,随着时间延长,硝酸盐累积具有明显下降趋势,至追氮后18天,蔬菜体内硝酸盐分别比始期下降% ~% 。因此,得出蔬菜“攻头控尾”的施氮技术模式[13]。 3.1.1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 菜田施用有机肥是一项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提高产品营养价值的有益的农业措施。这是因为生物降解有机质是个渐进过程,养分释放缓慢,适合于蔬菜对养分吸收;土壤中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反硝化过程,从而有效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浓度。和氮肥相比,施有机肥能降低蔬菜50% 的NO3-的积累量 。据此,要广辟肥料,确保蔬菜生产对有机肥的需求。但有机肥施用量过大,也会引起蔬菜中硝酸盐的大量积累,菜田有机肥施用量最大限量为60t·hm2。 化学氮肥与厩肥、土杂肥配合施用,能有效控制和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通常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为l:1;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100天以内的短季节蔬菜为l:,长季节蔬菜为l:。[14] 3.1.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重要措施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磷、钾肥的施用量则与之呈负相关。这是由于:钾在植物体内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钾的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从而提高了氮的利用率,蔬菜中K含量每递增% ,NO3-量下降% ;磷是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NO3-的还原和同化。高祖明等指出,N、K比过大是造成叶菜NO3-积累的重要原因,且缺磷比增氮更易引起叶菜组织内NO3-积累。因此,在蔬菜生产上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达到平衡施肥。这样,不仅能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而且增产效果十分显著[15]。 3.1.4 叶面喷施微肥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于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有一定的效果。蔬菜收获前lO天,叶面喷施微肥,能提高产量和品质,收获前1天用草酸、甘氨酸等喷洒,可明显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钼、锰等微肥,对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有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钼和锰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硝态氮的还原过程,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锰是多种代谢酶的活化剂。对蔬菜叶面喷施钼肥和锰肥,能激活蔬菜体内的硝酸还原酶,从而使蔬菜体内硝态氮的还原同化量超过其吸收量,降低蔬菜硝酸盐的含量。 叶菜类不能叶面施氮肥。叶面喷施直接与空气接触,铵离子易变成硝酸根离子被叶片吸收,硝酸盐积累增加,又不耐贮存[16]。 3.2 改善生态条件 3.2.1 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时间 保证正常光照,是硝酸盐在植物体内同化并降低其浓度的决定条件之一。露地和保护地条件下光照强度降低20% ,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150%; 强光照下可使菠菜的硝酸盐含量较之弱光照来得低。正常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良好,植株生长量大,吸入的硝酸盐可被稀释而不致积累太多,同时还促进硝酸还原酶的合成,程高其活性,并为硝酸还原提供能量,因此有利于硝酸盐含量的下降[17]。 3.2.2 改善土壤水分供应状况 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充足时,蔬菜的生长量可提高%~% ,而硝酸盐含量却降低%~ %,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也明显降低。因此,在蔬菜生产中应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由于缺水造成水分胁迫[17]。 在干旱情况下,蔬菜的硝酸还原酶的合成受阻,分解加快,硝态氮积累显著增加。因此,在收获前几天进行灌水,可使硝酸盐含量下降。 3.3 配合使用氮肥抑制剂 为降低和控制蔬菜硝酸盐的含量,目前国外普遍采用氮抑制剂来抑制土壤硝化细菌的活性,从而达到减少土壤和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目的。在现有的氮抑制剂中,使用效果较好的首推双氰胺(DCD)。在氮肥中,添加10~20%的双氰胺与单施尿素相比,可使青菜茎叶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10~30%。将双氰铵与碳铵一起施用效果更佳,可使叶柄和叶片中的硝酸盐含量减少25~45%。[18] 因此,蔬菜在施用氮肥时,应按纯氮量的10~20%添加双氰胺,与化肥拌匀后施用,控制硝酸盐积累的效果最佳。 3.4 选育低富集硝酸盐的品种 由于硝酸盐积累存在遗传差异,所以选育低积累的品种被认为是控制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低硝酸盐含量已成为育种的1个重要目标。国外有育成硝酸盐富集力弱的菠菜新品种的报道,但国内目前还没有选育成功低积累的蔬菜品种。随着对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遗传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选育低富集硝酸盐品种必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3.5 调整收获时期和时间 由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蔬菜硝酸盐含量不同,一些蔬菜生长前期大于后期,所以,适当晚收有利于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降低幅度可达数倍甚至数十倍。另外,光照、温度等外部因素对蔬菜硝酸盐积累也有明显影响。因此,生产中应根据1d内温度和光照变化的节奏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同时应根据光、温等条件的季节变化以及蔬菜生长发育进程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20]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目前,蔬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问题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而且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尚缺乏控制效果好、简单易行的方法。一些控制硝酸盐积累的措施目前还很难用于生产实践,另外一些方法控制效果不太明显,还有一些方法或观点虽在理论上成立,但目前还没有取得应用成果。我国目前蔬菜生产条件及农民的科技水平,特别是目前国内生产者对产量的追求以及消费市场对供应量的要求决定了在短期内难以显著降低氮肥的施用量(氮肥是蔬菜体内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因此,不降低氮素投人,如何控制蔬菜硝酸盐积累就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这一研究目标,从营养互作,水氮互作等营养生理以及代谢方面出发进行NO3-的转化的基础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由于蔬菜种类繁多,遗传基础及适宜生长条件、同化利用硝酸盐能力差异较大,所以,无论是关于硝酸盐积累过程的基础研究还是控制措施的探讨均要有明确针对性。 5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调整施肥措施、改善生态条件、使用抑制剂、选育低富集硝酸盐的蔬菜品种、调整收获时期和时间等,对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累积量有很大的作用,应该对菜农加强宣传,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累积,既使菜农节约肥料成本、增产增收,又减小对消费者的危害。
1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2土壤中国 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土壤通报 中国土壤学会4中国水土保持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5土壤肥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院、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6水土保持通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7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改名为: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8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陕西省杨陵镇西北农业大学9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还有:PNAS ,SBB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and soil
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通报,土壤,土壤圈(英文),中国土壤与肥料,其他综合农学期刊均包括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国外的有science,nature,plant and soil, et al.
11月30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年共12期专业期刊2023年征订,11月30日截止收订。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