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流动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失传,幼儿园乡土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传承乡土教育理念,积极实践创新自然性、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初探》
摘 要:乡土教育是对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识,是从人生起点开始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人口大流动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失传,幼儿园乡土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传承乡土教育理念,积极实践创新自然性、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教学模式。要有序组织系统化的乡土教育,在日常教学方案中充分体现地方风土人情特色,营造有乡土风味的园区环境,还要尊重外来人口和少数民族,正确客观对待外来文化。
关键词:乡土教育;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294-02
乡土教育是对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身边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乡土之爱是自我与家庭、亲友、邻里之爱的延伸,也是社会、国家、世界和人类之爱的基础。从人生起点开始进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知识,融入乡土之爱,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识,它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一、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
1、人口大流动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失传
当代中国的人口特色是独子化、少子化、大流动迁徙。中西部青壮年大量流入东部沿海城市务工,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进城。教育公平化制度大力推行,学前教育不受户籍制度限制,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进入城市接受教育。据2010年人口普查,在浙江省温州市912万人常住人口中,来自市外的流入人口284万人,其中省外流入272万人,以江西、贵州、安徽、湖北、四川为多。省外户籍的学前儿童占全市学前儿童的四分之一。全市少数民族种类51个、人数30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19万人,土家族、苗族取代畲族、回族,成为全市两大少数民族。
2、崇洋媚外思潮冲击着本土文化
全球化和开放意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国际文化的学习交流正在加速前进。一方面是人们感叹小孩子都不会说方言了,另一方面是英语教育如火如荼,以国际品牌加盟的英语早教班每小时收费150-300元,洋节、洋快餐遍地开花,与孩子们频频亲密接触,这些导致了部分家长不知不觉地将乡土文化丢弃了。
3、农业及农耕文明的衰落
传统乡土文化基于对土地的热爱,人们讴歌着“大地是哺育人类成长的母亲”。而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民种地不挣钱,种地脏、累、穷,社会缺乏对农民这个传统职业的尊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不仅是儿童的问题,很多家长、教师也是如此。生态恶化趋势加剧,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现代城市生活快节奏、高压力,家长忙于工作、事业,栖息大自然的诗意浪漫的文化生活氛围不浓,城市一些居住小区缺乏地域环境特色,缺乏社区群体生活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凝聚力。
二、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学家都提倡乡土教育。乡土教育最初源于19世纪德国教育家费希特对民族主义教育的觉醒与倡导。早期乡土教育受自然主义的影响,主要是以儿童生活的直观对象——家乡故土为空间认识出发点,引导儿童了解生存的周边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20世纪以来,随着乡土意义的深化与扩展,乡土教育延为民族整体性文化教育。美国教育家村威认为,要建立儿童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有吸引力的心灵》一书写道,人类在出生后,有人类特有的“精神胚胎”期。“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对生养自己的土地非常喜爱,不管那里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他们也会感觉到从其他地方无法找到快乐。”“心理的这种吸引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促成了一个人的成长,并且让他适应了当地社会秩序、气候等条件。”“今天,我们必须把儿童看作联系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文明水平的纽带。婴儿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因为如果我们想引入新的思想,改善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在自然特征中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就必须以儿童作为工具,成年人则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如果我们真的想广泛传播文明的火炬,就必须借助儿童来完成这一使命。”
新文化运动以来,陈独秀、费孝通、徐特立等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乡土教育和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程”、“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都是乡土教育思想的光辉展现。潘光旦先生看来,造成国人自我迷失的精神危机,其根源在于“根”的教育缺失。爱国之道,始于一乡;学必始于乡土,而后可通天下。正视幼儿园乡土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辨析乡土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继往开来、传承发扬前辈教育学家的理论思想,积极探索实践“土得掉渣”的新课程。
三、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的实践
乡土教育从娃娃抓起,必须是一种包含自然性、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教育模式,除了培养乡土意识之外,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以下整理几点笔者在幼儿园一线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有序组织系统化的乡土教育
幼儿园可以按照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的时序,结合地方传统美食、节日活动,构建有韵律节奏的乡土文化教育。温州童谣《十二月令》(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春季开园时,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设计制作元宵花灯,装饰教学楼。清明节时,让孩子们捣绵菜,动手做清明饼。端午节,学唱《龙舟竞渡》的歌曲,学习敲鼓打锣等民间乐器,用五色线编织彩蛋袋子、粽子状的香囊。除了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还可以教一些应时的古代诗词或者方言童谣、民歌,如乐清民歌《对鸟》、温州童谣《叮叮当》。
2、在日常教学方案中充分体现地方风土人情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常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文化。实际上,乡土教育资源和素材是随手拈来的。比如幼儿园内种植的洋紫荆(又名羊蹄甲)叶形如心、花色鲜艳,可以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写生画画。三月底四月初,收拾樟树的叶子,让孩子们观察落叶、新叶、老叶的丰富多样的颜色,樟树的花及树枝纹路,师法樟树叶子,画水彩画、手指画,用樟树枝叶制作时钟表盘。给孩子们讲解瓯越古村落建筑、家具、瓷器、瓯绣、染布,以及蓝色百缬布中出现的传统戏剧纹饰,让孩子们再开展艺术创作。可以收集整理制作以江心屿、瓯江、东海海鲜、蒲扇等主题的图片展、文化知识卡片等教具。可以用香螺壳、辣螺壳、花蛤壳、钉螺壳等食材做计数、串线教具。让孩子们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询问地名来历及变迁,分享叙述回老家、爷爷家、外婆家等的所见所闻、各地的风情习俗。
3、营造有乡土风味的园区环境
设计最忌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因此,在建筑外观、室内装饰、家具、用具(竹编篮子等)、绿化等各个环节都要重视营造地方特色、乡土风味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不一定要设立乡土民俗馆,摆放已经很不实用的民俗物件:石磨、捣臼、扇稻谷的风车、纺织布机、斗笠、蓑衣等等,但可以编辑整理乡土教材资源书刊,老师们人手一册,粘贴悬挂本地剪纸、绣花、风景摄影、诗歌书画,摆放一些民间乐器、工艺美术品。每年植树节前后,安排亲子活动,种植乡土树种参与幼儿园改造。安排春播、夏播、秋播,种植本地主要农作物。如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4月中下旬播种蒲瓜、豇豆、茄子,同时做好植物观察记录。由各幼儿园提出申请、落实种植地及日常保护责任,有关部门免费提供乡土濒危珍稀保护植物及栽培指导。
4、尊重外来人口和少数民族,正确客观对待外来文化
文化大融合、多元文化是势不可挡的主流,孩子们需要广博且包含整个世界的教学题材。文化的多样性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提供富有创造力的原动力,它影响着他们所铸造的关系、所做的关于职业和个人的判断,以及所处理的社会事务,因而对文化的差异感到舒畅。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教育的新颖之处在于承认对于人们尊重的承诺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乡土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的一套,不能一味排外,更不能表现为一种地方观念、狭隘和内向性,甚至大民族主义占优势的倾向。班级中有父母在法国、西班牙的孩子,可以请家长协助,择时来园介绍欧洲文明,跳一跳西班牙舞蹈。同理如贵州、云南等地少数民族文化,可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利用特有的家长资源。不能让留守子女、异乡子女对于他们接触到另一种乡土文化产生陌生恐惧、或鄙视、或自卑的心理。可以结合六一节汇演、每月一次的世界之旅等载体开展学习交流。乡土文化教育要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营养,使自身更具生命力。只有在和谐共生、比较竞争中,才会更好地发现乡土文化的魅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参考文献
[1] 玛利亚?蒙台梭利. 有吸引力的心灵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 裴娣娜. 教育创新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育的思考 中国教育学刊,20100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浅析论文
内容提要:环境创设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班级环境创设尤其在幼儿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了互动效应。关键词:环境创设、互动性正文:一、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充分体现教育性、时代性、实用性、参与性与趣味性,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着重与环境创设对幼儿的作用性来创设班级环境,具体的作用在于: 1、智能的启发性环境创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绿色环保主题如:《我们的国宝熊猫》、《我和鸟儿做朋友》、《水》、《多彩的树》、《我和动物做朋友》等。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的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情感的感染性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挂在班级外走廊上的网面装饰画,如:《水果乐园》、《糖果世界》和我们教师精心制作的手工艺作品,如《娃娃乐》、《花之恋》等,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我们班级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其次,班级环境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如在我们班级的向阳处,开辟了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动物与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芋艿、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对一些养殖的瓶子进行了点点装饰,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活动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了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班级,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的班级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从而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此外,班级环境创设还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如,我们布置的生日栏,就营造了班级内温馨友爱的氛围。生日栏内,孩子们把自己的相片或自画像贴在自己生日的相应月份内,平均孩子们会经常去关心生日栏,互相告诉这个月谁过生日的消息。在每月下旬的时候,我们会为当月的小寿星过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小朋友们轮流向小寿星们祝贺,提出希望,并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大家一起吃着蛋糕,唱着生日快乐歌,一起分享这快乐时光。
浅谈如何探究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启蒙性的,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去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根据我园执教小班的情况,只要把握好研究性学习的五个主要特征:研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和开放性,就会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一、主题的选择目前,在很多幼儿园中存在着各种课程模式:方案课程、生长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在设计思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主题’建构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我们应该注意主题的选择,主题式课程可以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但不同的课程设计者因价值观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选择倾向。因此,明确教育价值观是主题选择方向的首要任务。如: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很少,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幼儿园。因而我园将“我爱幼儿园”定为第一个主题。我们逐步将孩子们的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引入“你喜欢上幼儿园吗?”从而让幼儿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只有这种适合幼儿理解的小主题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二、注重主题活动过程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的互动参与。如:发现幼儿很喜欢玩玩具。抓好孩子这方面的爱好,通过大家的讨论,决定开展“我喜欢的玩具”这一主题,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去探讨各种玩具的玩法,学习如何友好地、安全地玩等方面的内容,为了顺利进入主题,家长积极配合工作,为幼儿准备玩具实物或图片资料。孩子们兴趣浓厚的介绍自己的玩具,向小朋友提出“大家共享玩具”互相交换,可以玩更多的玩具。利用幼儿现有作画的水平,把心目中玩具的样子画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剪纸、涂浆糊、粘贴等技能操作,结合主题装饰活动室。他们认识到各种玩具的玩法和性能,发挥小朋友的团结合作精神。“玩具”这个主题在幼儿身边产生,开展期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采取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也切实参与幼儿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幼儿才真正能在玩中学到知识。三、创设的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应充分体现活动性特征和需要,使环境的空间、设备设施、活动材料以及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索、发现、创造等活动。让我们的墙壁能“开口说话”,让环境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变化。在进行“春天来了”这个主题,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剪纸、粘贴、撕、涂等的技能操作,我们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幼儿直观、鲜明的印象,引发他们的探求兴趣和想象能力,创造力。让幼儿准备一些种子,杯子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组织幼儿观察:哪些种子发芽?哪些种子长得快?亲自合作给种子做好生长记录,使他们对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利用图书、录象、VCD碟片等,进一步向孩子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使他们逐渐理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继续设置环境,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通过活动方式的改变,把握好主题的选择宜小不宜大,持续时间以幼儿兴趣为主,注重探索活动的过程和多边互动参与,加强环境创设的直观性等各方面原则,使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主动探索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学习热情得到培养。
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释义: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幼儿园亲子种植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
一次精彩纷呈的活动结束了,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为此需要认真地写活动总结了。你所见过的活动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亲子种植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来自开福区周南秀峰学校的100对亲子以及20余名教师,开展了“绿色长沙森呼吸、绿水青山林距离”的植树节主题活动,同时,这也是开福区“万人植树”活动的组成部分。
正值3月12日国际植树节前,在秀峰街道办事处义务植树基地里,来自周南秀峰学校五年级的百名学生及家长被分为10个小组,分别开展活动。“坑要挖多大、多深?”“怎样培土、固定树苗?”孩子们现场向园林工人虚心请教。
泥泞的黄土沾到了孩子们的雨靴上,沾到了爸爸们的裤脚上,沾到了妈妈们的衣服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积极的干劲。几个家庭携手合作,家长们挖树坑,拿着短木枝的孩子们给爸爸妈妈喝彩加油。将樟树、桂花树等树苗放进树坑里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给树苗浇水。挖坑、搬树苗、提水、找短枝绑定,种植的速度渐渐加快,现场气氛也是一片热烈。“希望我种的树能长到100米,长成参天大树。祝妈妈天天开心。”戴同学郑重地写好心愿卡并挂在树上。这些树将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让他们学会保护环境、爱护植物。
“在国际植树节来临前,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植树,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知识,这对孩子们来说受益颇深。”学校教师吴翠英告诉记者。在去年的植树节前后,学校鼓励孩子们在校园内种树栽花、美化校园,今年则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亲子植树活动,不仅促进亲子关系的升温,更是让家长带动学生,增强生活中的环保意识,爱护植物。通过植树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去做一位环保有心人。
“今天太嗨了,她沾了一身的泥巴也玩得很开心,”五一班家长甘女士说,如今的城市化进程太快,孩子们鲜有机会能有这样接触大自然的,“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植树的场景,重拾了当年的记忆。”
迎着和煦的春风,迈着轻快的脚步,一抹绿色正悄然而来,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沐浴着早春温暖的阳光,我们加入了植树节的系列活动,快来一起行动吧!
拥抱春天认识“绿”色
通过老师对植树节起源、由来的介绍,孩子们认识了植树节的标志,通过故事和儿歌了解了大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在班级里有孩子们从家带来的盆栽、植物,通过照顾它们,孩子们养成了初步的责任心,感受了爱护生命的美好情感。
绿色文明从“己”做起
为大树唱首歌,和小树说话,用活泼可爱的'动作和大树做游戏,表达了对树木的祝福,用充满爱心的行动为小树浇水、松土,亲亲小树,拥抱小树,希望小树茁壮成长,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与树木亲密接触,体验到爱护树木的快乐。
护绿行动“树”立希望
进行了为小树制作爱心卡和祝福卡片、绘画、播下小种子、我给大树打扫家、绿色环保倡议书等一系列活动,制作爱心卡片和护绿小标志送给小树苗,在这些卡片表达了多照顾小树、希望小树能够快快长大的心愿。
通过小小的活动,孩子们感受着劳动的快乐,体验着关爱的欢欣,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相信这颗绿色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春天的这抹绿色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带着绿意向我们走来,又逢一年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xx幼儿园组织大班孩子们开展“为小树浇水,与小树共成长”的植树节爱绿护树活动。
3月12日下午三点钟,大班级部的老师、孩子和部分家长共二百余人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向xx公园出发了。一路上,各班高举“爱护树木,从我做起”“生命在于绿色”“绿色家园,人人共创”等标语红旗,孩子们背着小书包拿着小桶,迈着铿锵的步伐,手牵手互相谈论着,欢乐的氛围影响到周围的路人,爱绿护树的意识在相互传送。桃花山公园里,暖暖的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孩子们的热情。看,孩子们手拿小桶耐心排队接水,小心的将桶里的水缓缓倒入树坑,争先恐后的劳动场面好不热闹,在园领导的有序组织安排下,一棵棵小树饱尝生命之水,摇动身姿焕发勃勃生机。随后,孩子们将“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多一份绿色,多一份温馨”“人人爱绿,绿爱人人”等亲手制作的环保小标志悬挂到树枝上,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此次植树节活动前,老师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与公园负责人商讨活动流程与浇水场地、周密的安排跟班人员与出行路线,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后,孩子们还将通过口述日记和绘画的形式表达表现活动的感受。
此次植树节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环境的美好,激发了爱绿护树的情感,增强了劳动和责任意识,在孩子的童心世界里种下环保的种子,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的气息向我们走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来了,大地的每个角落都有了春的气息。3月10日xx幼儿园的青年教师和小级部幼儿开展了"我和小树共成长"爱绿护绿植树活动。
春风吹绿了小草的嫩芽,吹红了孩子们的脸蛋儿。一早孩子们就跟随爸爸妈妈来到植树地点。潺潺流水的叮咚,飞鸟窃窃的私语,风过叶子悉碎的声响和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唤醒了沉睡的山林。
空置的一块缓坡,成了美化山林的一个好地方。活动前,热情的小宝爸爸为师生介绍了活动场地和植树的意义。大家在保护自然中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开始了,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奔向植树点。瞧,二幼的娃多能干。拿起大铁锨,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挖坑、填土,还在一旁喊着号子给爸爸妈妈加油!老师组成的小分队也在一旁互相鼓劲,挖好坑,把小树种进去,娃负责扶树爸爸妈妈负责填土。娃们说:“小树可以和我一起长大啦”!
在欢声笑语中师生度过了愉快的一上午,娃们的额头上露着涔涔汗珠,脸上洋溢着播种的快乐,播种的不仅仅是一株小树,更是一份幸福与希望。拍张照片,留下纪念!希望孩子们和树苗一起在春天里萌发新芽,茁壮成长!
3月12日是植树节,中国植树节是以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生态环境而设立的节日。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特别日子里,为了使孩子、家长和教师们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xx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以“小手拉大手,共创森林城”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幼儿园首先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和孩子们宣传植树节活动,激发大家爱树、种林的热情,营造全民参与共创森林城的气氛,同时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和孩子们小手拉大手一起参与种树、护树、种花、养花的活动。
其次,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特具特色的植树节主题活动。老师和孩子们相互交流了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树的感想,并适时的通过各种形式向孩子们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植树的意义以及爱护小树苗的常识。接着老师与孩子们一起为幼儿园的树木除草、浇水、松土;设计爱心卡片悬挂在在小树上,把美好的祝愿送给每一棵小树,并提醒大家爱护树木;还有的孩子拿来自己亲手种下的绿植放在小树旁,期待着自己的绿植能和小树一起成长。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幼儿的绿化环境意识,激发了他们爱护花草树木的感情,同时也促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给家长和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次活动以后,相信每一位孩子的心中都播撒下了环保的“种子”,他们会和绿色一起成长。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前时期的儿童就是在自己的运动、操作过程中认知世界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借助动作进行思维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和引导幼儿进行种植、观察、管理等系列活动,让种植活动成为幼儿的教育资源,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而其中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关键词]观察能力;幼儿教育;种植活动;观察方法;现在的幼儿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他们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长在哪儿,其实幼儿非常向往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动的家畜,我们应该把幼儿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种植活动这一优势来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成长。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只是取用了其中微小的一部分———班级的自然角还有幼儿园里开垦的两片种植园地。虽然地方有限,但是我们种植的内容确实无所不有,品种繁多,玉米、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等,主要让幼儿观察、照顾它们,一起种植、一起收获,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是幼儿学习,培养观察能力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种植区和自然角的教育价值。我认为,培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1.捕捉孩子的兴趣,引导观察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无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只要我们观察、倾听就会发现。因此,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如:在种植活动初期,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拿来器皿、种子开始尝试。但之前孩子们都是尝试在土里种植,有的小朋友看到小班窗台上,有泡在水里的豆子感到很好奇,天政就是其中一个。有一天当他和哥哥路过那里时,天政悄悄地问哥哥:“你说能发芽吗?”无意间我听到了他们的悄悄话,回到班级里,我们就“水里的豆子能发芽吗?”和“水里的豆子谁长的快?”开展了激烈的讨论活动,有的小朋友说是黑豆,有的说是红豆,意见各不相同。于是我找来相同的器皿,把豆子泡在里面,请小朋友观察。开始没有什么发现,可过了一会儿,有的水变换了颜色,豆子开始褪色了,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之后孩子们都期待着他们的生长,并记录着他们的变化。可天政好像有点着急了,总会时不时地问我:“老师,它怎么还不发芽啊?”我说:“不要着急,过了周六周日,或许就会发芽了。”过了两天,周一的早上,天政来到幼儿园,兴奋地拿着发芽的黑豆来找我,高兴地说:“老师你看,黑豆最先发芽了。”我说:“嗯,你拿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好的。”说完他转身进班,可还没进去,他就又出来了,说:“老师,豆子臭了。”我闻了闻,是啊,两天没有人照顾,给他换水,他就变臭了,“你能帮他去换水吗?”“能!”说完他就跑去换水,还把其他豆子也都换了水。因此,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观察兴趣。2.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为幼儿多选择色彩鲜艳、新奇、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没有成人指导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事实上,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观察某一事物。因此,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对象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全面观察。如:种植活动中,我们会从种植的种子开始观察,看一看、摸一摸各种蔬菜的种子大小、颜色、形状等基本特征,随后我们还会继续观察,生长初期,生成过程中,以及结果的变化,充分观察感知,了解其生长变化的异同。二、从“方法”入手,培养幼儿善于观察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幼儿的观察条理性差,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而是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掉。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还会形成不良观察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适合幼儿,能让幼儿运用于自主探索活动中。1.顺序法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如: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老师会和幼儿们一起走到大操场,为各种树浇浇水,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而在观察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了解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等。同时,还让幼儿了解从远近看,树木的大小也是不同的。2.比较法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认识事物。如:在开展豆类种植活动中,我们会让幼儿大胆观察、探索同种豆子,不同生长环境的生长变化。比较在水里,在土里哪个豆子长得快。有阳光没阳光那个长得高等,通过比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3.追踪观察法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春季在种植园地播种花生后,让幼儿阶断性地观察并记录。了解花生从发芽——生长叶片——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丰收花生再种植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方法,对于一切事物的认识不再是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而是我知道了什么。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尽情的去探索观察,去发现大千世界的奥秘。
可以划分五大领域进行各个领域的解说和教育目的
幼儿园种植活动总结(精选11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根据这一理念,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植物生长的奥妙、体验种植的乐趣。长海儿园特将种植活动纳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日常工作,在园内为6个班都开辟了种植区。经过各班师生及家长的精心播种和浇水,种植区呈现欣欣向荣的长势。瞧,菜园里种的是幼儿常见的一些蔬菜,有青菜、油菜、菠菜、土豆、芹菜等等。近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来到种植区与大自然来个亲密的接触,观察蔬菜宝宝的生长情况,以及它们的颜色、形状等等。在小小的种植区里孩子们探头张望着,询问着,讨论着,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杰作。
孩子们从中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促进幼儿对自然知识的探究和观察兴趣。 “播种希望、收获快乐”生态种植园是小孩尝试、探索、开发的基地,更是孩子的开心小农场。
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区域,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激发探索欲有极大的帮助,借此契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创意盆栽展活动。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塑料瓶、油桶等废旧物品,对其进行切割、造型,然后放入泥土、水,种上各种花草,与孩子一起探讨植物生长的小秘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创意花盆也是别出心裁,形成了该园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此次活动师幼共同分享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该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学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姚庄镇中心幼儿园继续开展种植特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全园师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园内种植,稳步有序。依靠园内大块的种植园,各年龄段按照各自特点开展相应的种植活动,如小班萝卜、中班莴笋、大班花菜对比种植,幼儿从播种到管理,全程主动、积极地参与,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蔬菜的认识,也促进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班级种植,有所创新。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重点开辟班级种植区,青菜、大蒜、菊花菜……种类应有尽有。同时,本学期还新加入了班级中草药的种植,扩展了种植的种类,丰富了种植的内容。
种植环境,各具特色。在开展种植活动的同时,园内更丰富了种植特色环境,室内室外到处洋溢着纯朴的种植氛围,无论是瓷砖墙、室内种植区域,每个角落都让幼儿、老师和家长感受到种植活动的成效。“开心种植园”作为姚庄幼儿园的重点特色,在几年的开展过程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园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创新点,使特色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
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那么如何利用种植区开展有趣的种植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策略一:有效利用种植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
以往,教师为了让孩子们参与种植区活动,教师都要求他们都从家里带一些自己种植的小植物放到班级的种植区里,但是大部分孩子种植的小植物都是由家长代劳的,孩子们(甚至包括家长)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这个小植物以后的生长状况并不关心。即使有一些做得很好的家长和孩子,在把种下的小植物带到班级后,由于植物的发芽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的兴趣无法持续很久。加之很多植物放在一起,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株植物的变化,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场景:虽然每个班级的种植区都是郁郁葱葱,但是孩子们却很少真正的去关注,只是教师或班级里个别的孩子管理种植区,没有发挥其教育价值。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请孩子在家种一株小植物,并精心照顾它,等它发芽后再拿到幼儿园来,比一比谁的植物长得好。孩子们在争强好胜的心理作用下,都积极地参与了种植活动。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种的植物长得最好,家长们责无旁贷地充当了指导者的角色,在家里认真地一对一地指导孩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种植兴趣,同时也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方法。
由于种植时间以及植物生长速度的不同,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把植物带到幼儿园来,使孩子们都有机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植物。实践证明,不仅孩子们爱上了种植区活动,经常到种植区看看植物的变化,家长也充分体会到了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
比如:甜甜的妈妈和孩子种了几颗黑豆,发芽以后,甜甜说:“这个豆子发芽太有意思了,妈妈,别带到幼儿园了,我要在家看它长大。”妈妈说:“把它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讲讲你是怎么把它照顾到发芽的,然后和小朋友一起看它长大,那多好呀!”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幼儿园种植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对植物生长的兴趣,而且还是鼓励孩子和别人交流与分享的绝好机会。
策略二: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对于这一点,我们过去也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如:做植物生长记录。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做植物生长记录还是一件有难度的工作。那么怎样指导孩子完成呢?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榜样。
具体表现为教师要亲自种小植物,还要从孩子的角度审视所提出要求的合理性、适用性。如果教师本身都对种植活动不感兴趣,怎么为孩子做榜样呢?因此在选择所种植物上,我刻意标新立异,找到一根莴笋,目的是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首先我向孩子们介绍莴笋的名称,并组织幼儿说说它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孩子们猜想它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最后请孩子们画下小植物现在的样子和猜想的样子,于是有了第一次的观察记录,全班幼儿都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观察记录,知道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记录水平,我又提出了新要求:学会观察和写生。因为植物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其生长过程中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植物很快就能发生变化,有一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就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教师决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教师要引导孩子经常观察植物的变化,当发现有变化时再记录。
例如:小豆苗长出新叶子了,白菜好像结花骨朵了,地瓜苗又长高了,甚至是萝卜烂掉了,蒜苗干枯、死掉了。不管是谁有了新发现,教师都会做发起人,以小组的活动形式组织孩子进行观察记录,这样不仅利于指导幼儿的观察、绘画,还可以组织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话题讨论。这些话题包括:白萝卜和红萝卜的叶子一样吗?为什么这棵萝卜的根会烂掉?种在水里、沙里、土里的大蒜长出的蒜苗哪个最快?哪个最粗?等等......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参与话题讨论,也许孩子们的讨论只是只言片语,缺乏逻辑性,但是孩子们真真正正在思考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策略三:放大种植活动成果,促使孩子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
虽然孩子们种植活动在成人看来很不起眼,但教师要高度关注种植活动,并及时放大这种成果,充分满足孩子们的成就感。当有的孩子种的植物变化快,成为大家观察和讨论的中心时,孩子的内心是充满快乐的;当有的孩子种的蒜苗被剪下来送到食堂成为美味的汤料时,孩子的内心更是充满快乐的。教师千万不要忽略了每一次机会,要及时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这种快乐,并把它放大再放大。
总之,种植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也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够完全呈现出来。教师必须把对种植区活动的关注作为一种习惯,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生活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单调地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它必将在孩子们美丽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最为新鲜靓丽的一笔。
一、种植目标
结合季节特征,引导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现象,发展观察力,为提供尝试、探究、实验的机会,通过亲自观察、动手、种植获得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丰富然科学知识,养成注意集中,专注的好习惯,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二、指导思想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学科学的特点主要是具有直观性、活动性和趣味性,所以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幼儿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孩子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
三、教育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使他们能亲自看到植物从一颗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四、工作安排
1、整地、作畦
教师带领孩子一起用铁铲将土块敲碎,并拣去石块、碎砖瓦,然后耙细,将地分做成几小块,地的宽度以幼儿在两侧能够操作为宜,地边应留出让小朋友行走站立的田埂。
2、播种
请孩子们一起准备青菜籽。因菜籽较小,可拌上细土或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把菜籽均匀地撒播在地里。具体方法:先听教师讲播种的方法,然后看教师示范,再由幼儿分组进行,播种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及时帮助幼儿种好。
3、管理
植物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应教育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1)浇水。种子播下后就需要浇水,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出苗后每天安排幼儿浇水,浇时必须使水渗透土层。
(2)除草。出苗后,植物周围会不断长出杂草,必须及进拔除,否则将影响植物生长。教师可带领幼儿用手拔除杂草,使植物能更好地生长。
(3)施肥。组织幼儿观看花工给青菜施肥……
(4)移栽。组织幼儿将菜秧移栽,以便冬天能长成大青菜。
目标: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3.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设计思路:
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更新的具体体现,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
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
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植树节活动已经落幕,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刚刚开始,今年植树节与以往不同,这次是让孩子自己带盆栽,在幼儿园里亲自照顾自己的盆栽,就像是爸爸妈妈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给自己的盆栽浇水,松土、拔草,俨然成了小大人。
在植树节当天,我们带领着孩子们,给自己的盆栽浇水,除草,虽然很累,一张张小脸儿红彤彤的;但是他们很开心,每张小脸儿上都洋溢着笑容。
在孩子浇花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孩子什么花多浇水,什么会不用浇水,像(仙人球等)。i活动中,也听到孩子们在相互讨论“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绿色的仙人球”“这是我爷爷给我带的叫什么?我忘了”引起一片笑声; “老师,我不哭了,我哭了,小花也会哭的”。这是刚入园小朋友曹曦月的声音。看着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儿,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深深地感受到幼儿园每一次活动的用意。
同时,也感谢家长朋友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配合,有了您的支持,我们的孩子在每次活动中才能收获更多。谢谢各位家长!祝愿我们的孩子在你我共同的呵护下能够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韩旺幼儿园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了让幼儿了解树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从小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我们将在3月12日,组织孩子们开展“我和大树一起长”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一)幼儿通过“绿色家园从我做起”——我为校园添点绿活动
每班在走廊上创设绿色植物角,通过每天的浇水、观察、记录,让孩子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
将绿化植物带来园,家长写上花卉的名称及孩子的姓名。让孩子在室外长期种植、观察的。
(二)通过教育活动,知道了植树节来历、知识,宣传植树节意义
(三)通过画一画、太阳人娃娃来“领树”、“我为小树浇浇水”活动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
主要的活动有:
(一)“绿色家园从我做起”——我为校园添点绿
每班在走廊上创设绿色植物角,鼓励每位幼儿一人带一盆盆景布置班级的植物区,通过每天的浇水、观察、记录,让孩子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
1.将绿化植物带来园,要求家长写上花卉的名称及孩子的姓名。(要求花卉要存活率较高的,可以让孩子在室外长期种植、观察的,如:太阳花、月季花、芦荟、仙人球、吊兰等)
2.在收集过程中老师发现好的植物挂上标签后及时把它展示到幼儿园爱心种植园区(大小道左右两边均可以)
(二)晨谈:介绍植树节来历、知识,宣传植树节意义
(三)玩一玩画一画,介绍班级幼儿提供植物的一些品种等。
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画一幅以爱树、护树为主题的图画。
(四)太阳人娃娃来“领树”
各班级开展认树领树活动,要求制作班级领树的标签,标签上要有标语、和班名。
(五)“我为小树浇浇水”
大班段幼儿参与,每班准备小水桶10个左右每个班级在幼儿园找一个小片区,开展浇水活动。
活动时间:3月12日下午3:00——3:30分(每班的浇水园区由组织提前统一分配,不要出现冲撞的现象)
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区域,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激发探索欲有极大的帮助,借此契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创意盆栽展活动。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塑料瓶、油桶等废旧物品,对其进行切割、造型,然后放入泥土、水,种上各种花草,与孩子一起探讨植物生长的小秘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创意花盆也是别出心裁,形成了该园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此次活动师幼共同分享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该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了让孩子们能亲身参与到种植活动,观察了解种植的每一个步骤,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我园特将种植活动纳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日常工作,在园内为每个班都开辟了种植园地。经过去年的精心播种和浇水,今年各班园地里终于迎来了丰收的一刻。
7月14日下午,老师们和孩子们采摘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拔萝卜,有的摘菠菜,快乐和喜悦都写在孩子们的脸上,相信在这一刻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辛勤播种、快乐收获的滋味。
在动手动脑中,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今天的这一收获真正体现了种植园地给孩子们带来了劳作收获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让我们的种植园地地成为孩子们探索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为让幼儿成为种植园地真正的主人,实现种植园地的课程价值,同时让幼儿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不同蔬菜的种子,了解种植蔬菜的方法,体验劳动的快乐,7月1日,高新区实验幼儿园组织全体幼儿一起参与种植。
活动前,老师们不仅和孩子一起认识了各种蔬菜以及种子,而且发动家长朋友和孩子一起研究、讨论种植的方法,丰富孩子种植方面的知识;活动中,请有经验的家长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种植,先除草、再翻地、然后播撒种子、最后浇浇水,在家长朋友的引领下孩子们干的不亦乐乎。种植完,孩子们不禁发问“老师,我们的蔬菜宝宝什么时候长出来?”。
种植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会了种植的具体方法,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在参与中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植树节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植树的方法与步骤。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
3、幼儿认识植树的意义。
4、尝试与父母或同伴一起进行植树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6、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
活动准备:
1、植树的图片。
2、小树苗图片。
3、植树流程图片。
4、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森林和被砍伐森林图片,小朋友讨论
出示风沙水土流失视频,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环境,教师总结引出课题
2、教师:谁能说一说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为什么会有这个节日?植树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小结:3月12日是植树节。因为树木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我们的国家为了号召人们爱护树木、植树造林,保护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就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小朋友们可以在这天植树哦。
3、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小树苗图片,扮演小树苗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树苗,今天来到你们这儿,你们欢迎吗?你们会照顾我吗?(幼儿自由回答。)
(2)、引导幼儿了解照顾小树苗的办法。
教师:你们知道小树苗最喜欢生活在哪里吗?你知道应该怎样植树吗?
教师小结:照顾小树苗的办法就是将它种植在土壤中,并慢慢照顾长大。
4、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了解植树的主要过程与环节。
(1)、教师:你们知道植树的过程是什么吗
(2)、幼儿根据观看的图片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好。首先要在土地上挖好大小适宜的树坑;然后小心地放下树苗,一个人扶正树苗,另一个人铲一些土将树苗的根部埋起来,注意不要将树苗埋得太深或太浅;填完后可以轻轻地用脚踩一踩,把土踩得踏实一些;最后给小树苗浇水,浇水的时候还要一个人轻轻地扶着小树苗,另一个人慢慢地给小树苗浇水,不能一下子将全部水倒进树坑,那样容易将小树苗冲倒。
5、幼儿讨论为什么要植树?植树对环境有什么作用?
幼儿总结怎样保护环境。
6、引导幼儿回家尝试植树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植树要准备哪些用具。
教师:我们植树时需要准备哪些用具?注意什么呢?
教师小结:植树时要带好小桶、铲子、小树苗。而且要选好一个空地,在土地上挖好大小适宜的树坑;然后小心地放下树苗,一个人扶正树苗,另一个人铲一些土将树苗的根部埋起来,注意不要将树苗埋得太深或太浅;填完后可以轻轻地用脚踩一踩,把土踩得踏实一些;最后给小树苗浇水,浇水的时候还要一个人轻轻地扶着小树苗,另一个人慢慢地给小树苗浇水,不能一下子将全部水倒进树坑,那样容易将小树苗冲倒。小朋友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树,并把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感受记录下来,和长辈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2、了解植树造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要保护绿化,爱护小树苗。
3、培养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植树的录像;植树造林的图片一套;小树苗,洒水壶。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引出课题。
1、3月12日那天我们看见阿姨叔叔们都在干什么?那天是什么节?(学习词:植树节)
2、阿姨叔叔为什么要植那么多的树?(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二、观察图片,说说植树造林好。
1、出示图形1:
(1)人们喜欢在什么地方锻炼身体?为什么?
(2)夏天,树上枝叶茂盛,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使空气新鲜,人们在树下乘凉,锻炼身体,有利于健康。
2、出示图2:
(1)在农田边种了一排排的树,看上去像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
(2)这一排排树长满茂密的枝叶,像一堵绿色的墙,能挡住雨水冲刷泥土,也能挡住风沙吹倒农作物,有得庄稼生长。
3、幼儿讨论,交谈。植树造林还有什么用?
三、组织幼儿给小树苗浇水。
1、讨论怎么样爱护小树苗?(浇水,不攀折,不摇小树,做一块小牌子,写上“爱护树木”的字……)
2、给小树浇水,放置小牌子。(幼儿将杯子装满水,拿到户外,给小树浇水)
3、教师把“爱护树木”的字写在牌子上,和小朋友一起把牌子放在树苗旁。(学习短语:爱护树木)
四、念儿歌结束。
三月好春光,大家植树忙。房前种桃树,路旁栽白杨。井上葡萄架,河边柳成行。三年五载后,绿荫满村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植树节。
2、幼儿乐于自己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动物关爱的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5、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1、纸盒装的土壤
2、树枝若干
3、卡纸制作的树叶
4、小动物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看一看,今天我们的幼儿园里来了哪些好朋友?
(教师出示小狗、小蝴蝶、小鱼儿、小鸟等动物)
2、呀,来了那么多的好朋友,我们和伙伴儿们跳起来吧!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和小动物一起游戏)
3、教师做打“哈欠”动作。太阳下坡了,可真累啊,我们把小动物送回家吧!
(把小动物送回相对应的家。)
(1)大海是小鱼儿的家。
(2)花朵是蜜蜂的家。
(3)小房子是狗狗的家。
(4)咦?小鸟怎么没有家呀?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二、观察光秃秃的土壤,深入主题
1、原来呀,小鸟的家在大树上,可是光秃秃的土壤上没有大树,我们怎么办呢?
(小朋友举手回答,教师引出我们大家一起植树、送小鸟回家)
2、大树应该什么时候种?为什么要种树??
(教师引出植树节的时间和植树节的意义:每年的3月12是植树节,我们可以一起去种树,为小鸟造一个温暖的家,你们想不想去为小鸟造房子?那我们一起去种树吧!)
三、老师讲解,把树叶粘贴在树枝上,制作大树!
1、把幼儿分成五个组,教师仔细讲解粘贴要点
(1)教师指导幼儿学习粘贴、撕下双面胶。
(2)指导幼儿把树叶的叶尖朝上贴在树干上。
(3)还可以为小树戴上美丽的花朵。大家一起动起来吧!
2、给每个组的幼儿发材料,树叶、树枝、双面胶等
3、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大树
(1)引导幼儿轻轻的的,不要把我们的小树苗弄伤了。
(2)大树光秃秃的,我们一起给大树穿上绿油油的衣服,戴上红红的花吧!
四、小朋友的大树可真漂亮啊,我们一起把它种在土壤里吧!
(教师带领幼儿将“大树”种在土壤里)
五、带动周围的老师一起参加,送小鸟回家
1、小朋友们,我们牵着来看我们种树的老师一起把小鸟送回家吧!
(带动听课的老师一起把小鸟送回“家”)
2、播放舒缓音乐,念《我是一只小小鸟》
六、结束
设计意图
植树节快到了,借此契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本次植树节的活动,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游戏、行动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视频短片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请幼儿观看风沙的危害及林木资源缺乏的新闻片断。
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
二、我知道的树木
1.分组讨论:你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树?喜欢什么树?
幼儿可以用搜集到的树木图片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木。
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常见树木的名称及种类,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树木的欲望。
三、我喜欢树木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树的作用及好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降噪、防止火灾……)
2.教师介绍植树节的由来及意义,认识植树节节徽。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四、我保护树木
请幼儿把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创造性的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报等。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观察春天的树木或参与到种植树木的活动中,感受植树的乐趣。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教案准备:
1、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2、 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3、 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教案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2、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活动准备:
请幼儿收集有关树的资料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老师: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呀,对是空气,你们知道空气是从那里来的吗?对是从大树上散发出来的,所以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春天的时候也要植树。有一个专门植树的日子,你们知道是那天吗?
老师小结:因为现在是春天,春天适合植树,所以大家把3月12日,指定为植树节。
2、欣赏儿歌《留住小鸟》。
大树不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是小动物的好朋友,用什么方法才能留住小动物呢?小猫和小狗用什么方法想留住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样的方法留住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呢?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
二、老师分享和谈论有关植树节的资料。
1、老师给幼儿介绍有关植树节的来历、日期,并请幼儿讨论一同说一说有关树的作用。
2、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有关于保护树木的方法。
三、老师让幼儿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老师请一组幼儿讨论的保护树木的方法,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老师请另一组的幼儿进行设计有关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四、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解种植花草的步骤。
1、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种花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吗?
2、老师请幼儿思考后回答。
3、老师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土放进花盘里,挖一个洞,然后再把种子撒下去,再用土盖起来,最后给种子浇点水就可以啦。然后每天都要给种子浇水,吸收阳光和水分,这样就可以促进种子的生长,让它可以更快的发芽等。
4、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也要养成爱护花草树木。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幼儿园实施个别化 教育 的重要组织形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运用。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区角活动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区角活动方案1
一、活动的内容
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 家务活 。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戏区就出现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则更加的丰富多样。
角色游戏主题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要求是幼儿熟悉、了解和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的。也可以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游览,从中产生新的主题。例如,“和书交朋友”的主题。参观了图书馆,在角色游戏区内就可以产生“图书馆”这个游戏活动。
在产生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以前,不妨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许一位幼儿刚刚去吃过自助餐,就会提出开一家自助餐厅;也许一位幼儿在街上看见过礼品店,就会提出开一家礼品店……这样,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将越来越丰富有趣,幼儿在玩的时候也会很投入。
二、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家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装、奶瓶、各种饰物、梳子、毛巾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钟表、电话等;厨房用具,如炉灶、锅、碗、铲、勺、碟、壶、杯子、筷子;各种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医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医生帽、护士帽、处方单、病历本、听诊器、体温表、药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种食品、用品的包装盒,收银机,钱币等。
(4)银行。各种面值的钱币(卡片)、取款单、存折等。
三、场地的设置
“娃娃家”是一个长设的区角,因此它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其他的角色游戏区角则应设在与之相邻或相近的地方。角色游戏适宜与积木区相邻。
各年龄班角色游戏活动的指导
对于角色游戏的正确指导,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像自由地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能够极有兴趣地毫不勉强地努力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发展情感与培养能力。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无目的到事先计划好,从由老师带着玩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装扮游戏角色再进一步发展到带领别人玩,从摆弄物品、旁观游戏到单独游戏、平行游戏再联合、合作游戏。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指导他们游戏的时候才可能做到有针对性,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才可能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内容、游戏技能和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小班
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他们常常会忘掉自己的角色。所以,对于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指导应着重于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角色的标志物,比如妈妈的头巾,爸爸的手机,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
也可以通过语言的启发和自己的加入来提醒他们。例如,娃娃家的“妈妈”跑到别的地方玩去了,这时教师可以对她说:“你的宝宝一个人在家哭呢,你快回家去看看吧!”并启发她出门可以带着“宝宝”一起走或者作为“客人”去她家作客,使“妈妈”回到角色中来。
在小班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还应该通过指导、帮助,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感性认识,丰富他们的角色行为和语言,逐步充实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幼儿独立游戏的能力。
例如,一位幼儿到娃娃家当爸爸,可是他在娃娃家里东摸摸西摸摸了半天,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这时,老师走过去对他说:“嘿,你想想,你的爸爸在家都做些什么呢?”他想了想说:“写字、看报纸。”老师又说:“那你也可以做这些事情呀!”这位幼儿听了老师的话,开心地跑走了,坐到了娃娃家的小椅子上,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后来这位幼儿又在老师的启发下,去帮娃娃家的“妈妈”烧饭,还帮“娃娃”洗澡。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同时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一个娃娃家也许有2~3位“妈妈”,或好几个“爸爸”。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所造成的,教师不用去干涉,应顺其自然。
二、中班
中班幼儿常常是一边游戏一边想下面的情节,还没有具备事先计划、商量、设计出游戏过程的能力。因此,对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应侧重于加深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要求幼儿能较正确地反映出角色特有的行为和语言,并能创造性地表演。例如,“在医院”的游戏中,一开始“护士”只知道给“病人”打针、发药、测体温。后来老师启发他们想一想护土应该是怎样对待病人的呢?他还可以怎样照顾他们呢?于是护土便想到去搀扶病人,叮嘱他们吃药,陪病人检查等游戏情节。
在游戏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创造与固定角色有关的其他角色,并通过活动加强各主题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从而增加角色游戏的集体性和互动性。例如,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除了有“老师”、“小朋友”以外,还可以有“厨师”、“保健医生”等角色的加入。
三、大班
大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的 经验 较丰富,反映的主题也较多样化,游戏的内容充实、有新意,角色较多,能体现一定的社会性,且独立游戏能力强,在游戏前能自行设计游戏情节,通过彼此的商量、协调分配角色。因此,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的重点就应放在激发幼儿角色游戏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矛盾的能力上。
在大班的角色游戏中,可以鼓励幼儿为开展游戏自己制作玩具。例如,为邮局制作信箱、邮筒、邮包、邮票、印章,为图书馆制作卡片、借书证,为照相馆制作相机、相片等。
幼儿区角活动方案2
一、幼儿园区角游戏内容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玩沙玩水区等。
二、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适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化原则。
三、各年龄层区角安排
小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
中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
大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
幼小衔接班:表演游戏区、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
四、各年龄层进区时间
进区时间:小班每天保证2小时,中班每天保证1个半小时,大班每天保证1小时,幼小衔接班每天保证40分钟。
进区时间参考:餐前、餐后、下午游戏时间、离园活动等等。
五、区域活动要求
1.各班教师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区域活动,并根据主题活动的更换不断更新区域材料。
2.教师要保证每天幼儿进区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六、各年龄层区域活动内容参考、目的及教师指导
幼儿区角活动方案3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插、拔图钉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性。
2、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二、活动材料:
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
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
第四层:按模板所示,制作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形画。
第五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
四、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五、提示
1、为保证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图应封塑。
2、本活动适宜一人玩,也适宜两人一组进行。为增强趣味性,可鼓励幼儿开展竞赛。
3、可陈列幼儿构思的作品,以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幼儿区角活动方案4
目的:
1.引导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片自由拼搭各种物体,并学习从数、量、色、形等角度进行统计。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准备: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片若干。
2.统计表若干份。
玩法:
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可引导幼儿按形状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建议:
1.统计难度应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增加。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根据统计出的各部分数量计算出某一项目的总数。
3.该活动适合大班幼儿。
幼儿区角活动方案5
一、美工区
区角材料:
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各项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所以要尽可能多的准备材料。例如:各种各样的笔(油画棒、水彩笔、毛笔、彩色铅笔等),绘画纸,也可准备些有造型轮廓的纸,颜料,橡皮泥,废旧报纸、纸盒等物品,剪刀,胶水。环境布置:
美工区的位置选在离窗台近一些的地方,采光要好这样有利于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为幼儿提供作品展台,展台的高度要适于幼儿摆放作品和操作。美工区不单单张贴展示幼儿的美术作品,还要准备一下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成品,供幼儿模仿。区角开展:
美工区是独立的一个区域,也可以体现老师其他学科的教学,比如,在老师教幼儿认识数字时,便可以在美工区准备一些描有数字体轮廓的作业纸,让幼儿在轮廓内涂色或进行碎纸粘贴。老师在引导幼儿对树叶进行认识时,则可以在美工区准备各种各样的叶子供幼儿创意拼贴或是进行树叶拓印。对于有些绘画能力差、但有一定讲述能力的幼儿,可以请他们讲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的知识,请教师或家长用文字记录,并展示在区域墙饰上。这样创设的墙饰内容丰富,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使其涉及到艺术、健康、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各方面发展。
老师要为幼儿准备充分的笔、纸、剪刀、橡皮泥等活动材料,以满足幼儿随时的划线、撕纸、剪纸及玩泥的愿望,如果当幼儿想画却没有纸、想剪却没有剪刀,这样就很容易挫伤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对美工的活动再也提不起兴趣来。
其次,老师在各项美工材料的准备上,都要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比如,在剪刀的选择上,就要选择圆头,适合幼儿手掌大小的剪刀,有各种卡通选型,从吸引幼儿的目光,供幼儿随意涂鸦的纸张准备上,则可以打破传统的长方形,为幼儿准备一些各种各样外轮廓的纸,比如花的形状,半圆形、扇形等,在绘画用笔的选择上,中班幼儿可以选择油画棒、笔触较粗的水彩笔,大班幼儿则可以提供排刷让幼儿进行大面积涂色、细的彩色铅笔及水彩笔进行细小轮廓的描绘。另外,在美工区一定要设置一些必要的清洗工具,比如供幼儿粘贴活动时用的小块方巾,擦试桌面颜料的海棉块,以及方便幼儿提水用的小桶等,还可以准备一些防水围裙,这样就能避免幼儿在美工活动中将衣服或手弄脏时手足无措的情况。
二、图书角
作为一种典型而有效的早期阅读环境,不仅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的板块,还是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语言表达、社会认知、 人际交往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优化;班级图书角
投放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阅读需求1、投放的图书内容阅读材料投放要符合以下特点:
(1)符合幼儿的年铃特点投放适宜的、符合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优化图书角的根本保证。对大班幼儿来说可提供主题及内容丰富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图书。大班幼儿的图书数量、种类要多,内容要在中班基础上增加理性的成分,并适当增加各类型的图书:如 百科 知识图书、世界名著童话作品、 智力开发 丛书、 历史 故事 等,大班孩子们对连环画、漫画和有文字的图书也很感兴趣,也可投放此类图书。在投放图书时教师应注意避免提供那些充满暴力和打斗场面的图书,因为幼儿极易模仿其内容而出现过激行为。
(2)符合幼儿的 兴趣 爱好 幼儿碰到感兴趣的内容,话题讲起来往往会滔滔不绝。因此我们在幼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请家长协助调查,及时掌握幼儿的阅读兴趣趋向,更及时、有效地充实图书类型,调整图书角各类书的比例,力求不同类型的读物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营养。如据调查:幼儿对有关迷宫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及时补充各类走迷宫的书给幼儿,幼儿就非常喜欢,一有空就到图书角去。
(3)结合主题的活动内容我们结合各阶段主题活动内容,投放相应的图书,如在进行“恐龙”主题时,就在图书角投放了许多有关恐龙方面的图书。有幼儿带来的书和从上下载来的资料合订本,也有教师从图书馆借来的和书店购买的恐龙图书。此类图书的添置为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深化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2、投放的图书来源
(1)幼儿园订购的各种图书如幼儿画报、看图说话、多元智能游戏等。
(2)开展“图书捐助”活动得到的图书为了保证幼儿的阅读量,我向孩子和家长提倡“捐2本看60本,让图书流动起来”的“图书捐助”活动,把孩子在家里看过的图书捐给班级作为公用图书。捐来的书适合幼儿自己看的,就定期定量地投放在图书角里,不适合的,教师就讲给幼儿听。这样不用再另外花钱孩子们的阅读量就可直线上升。
(3)自制的图书即自画的或用废旧图书剪贴制作成的图书。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可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不同的阅读材料满足了幼儿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幼儿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图书角成了班中幼儿最喜爱的地方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看书时一页一页地翻开,不用手沾唾液翻书,不躺着、歪着看书等,会取书和摆放书。每天给孩子集体阅读和个人阅读的时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给幼儿正确的阅读 方法 教师可组织认识图书活动,让幼儿了解书的基本结构(封面、封底、页码等);教幼儿从左到右按页正确翻阅的方法等。
3、指导幼儿学会有序的观察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学会寻找画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会发现故事发生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从而想象画面上没有的情节和心理活动。在指导中,采用启发提问法较能发展幼儿思维力,促进幼儿积极思维。例:摆图讲述中,我启发幼儿观察背景图是怎样的?有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出示动物,小动物有可能会怎样呢?等等。让幼儿通过想象画面上的情节及心理,发展语言。
4、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指导语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就要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孩子们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一定的 逻辑思维 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抛给孩子们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能进行思考并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三、植物角
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常识教育任务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增长和丰富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设置植物角,既可以美化环境,使活动室美观、充满生气,也可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采。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参与 种植 活动,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仔细观察植物,从中发现平时不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激发起幼儿对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_使幼儿认识得更深刻、全面,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更巩固。植物角的特点是:在活动室内所占面积小,所需材料简单、易备,效果直观、易懂,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幼儿,尤其对于活动面积比较窄小的教室更为合适。植物角的活动内容是供幼儿观察和劳动,可以在课外时间以个别的或几个人为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观察对象。在劳动时,教师可有目的地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本班的劳动。如:小班幼儿的体质弱,动作发展差,那么主要就让幼儿观察和协助教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像给植物浇水等。大班的孩子已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除了继续巩固中班的教学成果外,可以逐步由浅到深引导幼儿做观察记录。布置植物角时,应考虑季节因素。如太阳花夏天开花,冬天摆出来,则不合时宜。布置植物角时,生长周期短、生长过程快的要摆在前排,便于幼儿经常拿取、观察、作记录;生长周期长、生长过程不那么显著的要摆在后排较固定的地方。如果有条件,植物角应安排在经常有阳光照射的角落。也要适当安排值日生照顾植物角或组织幼儿集体清扫植物角。让他们自己商量都做哪些工作,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及责任心。
四、构建区
内容:可以引导架构高楼大厦,公园,大桥等。要求能平整匀称的构造,学会选择使用辅助材料。另外结合基本技能确定搭建内容,还可以构造马路、围墙等。
材料:
1、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
2、还可利用一些饮料瓶、牛奶盒等废旧物品进行搭建。
3、提供一些场景道具,如:小树、汽车模型等,适合幼儿搭建停车场和公园等。
4、有物品同时可给他们提供一些积木构造图,让他们按图搭建。
5、多让孩子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设计:
建构区场地应平整,活动可以有连续性,上午没搭建完可以下午接着搭建,所以架构去应靠墙设计在一个固定的角落,避免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
幼儿区角活动方案精选实用篇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精选实用篇
★ 幼儿园区角活动方案集锦
★ 幼儿探索活动方案精选实用活动合集
★ 幼儿园区角活动方案
★ 幼儿园创意活动方案实用方案集锦
★ 幼儿园区角活动方案合集
★ 幼儿亲子活动方案实用篇
★ 幼儿集体活动方案5篇精选汇总
★ 幼儿大班主题活动方案精选5篇
★ 幼儿游戏方案设计创意实用篇
幼儿园种植活动总结(精选11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根据这一理念,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植物生长的奥妙、体验种植的乐趣。长海儿园特将种植活动纳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日常工作,在园内为6个班都开辟了种植区。经过各班师生及家长的精心播种和浇水,种植区呈现欣欣向荣的长势。瞧,菜园里种的是幼儿常见的一些蔬菜,有青菜、油菜、菠菜、土豆、芹菜等等。近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来到种植区与大自然来个亲密的接触,观察蔬菜宝宝的生长情况,以及它们的颜色、形状等等。在小小的种植区里孩子们探头张望着,询问着,讨论着,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杰作。
孩子们从中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促进幼儿对自然知识的探究和观察兴趣。 “播种希望、收获快乐”生态种植园是小孩尝试、探索、开发的基地,更是孩子的开心小农场。
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区域,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激发探索欲有极大的帮助,借此契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创意盆栽展活动。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塑料瓶、油桶等废旧物品,对其进行切割、造型,然后放入泥土、水,种上各种花草,与孩子一起探讨植物生长的小秘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创意花盆也是别出心裁,形成了该园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此次活动师幼共同分享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该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学期,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姚庄镇中心幼儿园继续开展种植特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全园师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园内种植,稳步有序。依靠园内大块的种植园,各年龄段按照各自特点开展相应的种植活动,如小班萝卜、中班莴笋、大班花菜对比种植,幼儿从播种到管理,全程主动、积极地参与,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蔬菜的认识,也促进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班级种植,有所创新。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重点开辟班级种植区,青菜、大蒜、菊花菜……种类应有尽有。同时,本学期还新加入了班级中草药的种植,扩展了种植的种类,丰富了种植的内容。
种植环境,各具特色。在开展种植活动的同时,园内更丰富了种植特色环境,室内室外到处洋溢着纯朴的种植氛围,无论是瓷砖墙、室内种植区域,每个角落都让幼儿、老师和家长感受到种植活动的成效。“开心种植园”作为姚庄幼儿园的重点特色,在几年的开展过程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园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创新点,使特色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
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那么如何利用种植区开展有趣的种植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策略一:有效利用种植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
以往,教师为了让孩子们参与种植区活动,教师都要求他们都从家里带一些自己种植的小植物放到班级的种植区里,但是大部分孩子种植的小植物都是由家长代劳的,孩子们(甚至包括家长)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这个小植物以后的生长状况并不关心。即使有一些做得很好的家长和孩子,在把种下的小植物带到班级后,由于植物的发芽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的兴趣无法持续很久。加之很多植物放在一起,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株植物的变化,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场景:虽然每个班级的种植区都是郁郁葱葱,但是孩子们却很少真正的去关注,只是教师或班级里个别的孩子管理种植区,没有发挥其教育价值。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请孩子在家种一株小植物,并精心照顾它,等它发芽后再拿到幼儿园来,比一比谁的植物长得好。孩子们在争强好胜的心理作用下,都积极地参与了种植活动。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种的植物长得最好,家长们责无旁贷地充当了指导者的角色,在家里认真地一对一地指导孩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种植兴趣,同时也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方法。
由于种植时间以及植物生长速度的不同,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把植物带到幼儿园来,使孩子们都有机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植物。实践证明,不仅孩子们爱上了种植区活动,经常到种植区看看植物的变化,家长也充分体会到了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
比如:甜甜的妈妈和孩子种了几颗黑豆,发芽以后,甜甜说:“这个豆子发芽太有意思了,妈妈,别带到幼儿园了,我要在家看它长大。”妈妈说:“把它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讲讲你是怎么把它照顾到发芽的,然后和小朋友一起看它长大,那多好呀!”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幼儿园种植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对植物生长的兴趣,而且还是鼓励孩子和别人交流与分享的绝好机会。
策略二: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对于这一点,我们过去也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如:做植物生长记录。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做植物生长记录还是一件有难度的工作。那么怎样指导孩子完成呢?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榜样。
具体表现为教师要亲自种小植物,还要从孩子的角度审视所提出要求的合理性、适用性。如果教师本身都对种植活动不感兴趣,怎么为孩子做榜样呢?因此在选择所种植物上,我刻意标新立异,找到一根莴笋,目的是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首先我向孩子们介绍莴笋的名称,并组织幼儿说说它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孩子们猜想它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最后请孩子们画下小植物现在的样子和猜想的样子,于是有了第一次的观察记录,全班幼儿都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观察记录,知道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记录水平,我又提出了新要求:学会观察和写生。因为植物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其生长过程中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植物很快就能发生变化,有一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就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教师决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教师要引导孩子经常观察植物的变化,当发现有变化时再记录。
例如:小豆苗长出新叶子了,白菜好像结花骨朵了,地瓜苗又长高了,甚至是萝卜烂掉了,蒜苗干枯、死掉了。不管是谁有了新发现,教师都会做发起人,以小组的活动形式组织孩子进行观察记录,这样不仅利于指导幼儿的观察、绘画,还可以组织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话题讨论。这些话题包括:白萝卜和红萝卜的叶子一样吗?为什么这棵萝卜的根会烂掉?种在水里、沙里、土里的大蒜长出的蒜苗哪个最快?哪个最粗?等等......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参与话题讨论,也许孩子们的讨论只是只言片语,缺乏逻辑性,但是孩子们真真正正在思考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策略三:放大种植活动成果,促使孩子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
虽然孩子们种植活动在成人看来很不起眼,但教师要高度关注种植活动,并及时放大这种成果,充分满足孩子们的成就感。当有的孩子种的植物变化快,成为大家观察和讨论的中心时,孩子的内心是充满快乐的;当有的孩子种的蒜苗被剪下来送到食堂成为美味的汤料时,孩子的内心更是充满快乐的。教师千万不要忽略了每一次机会,要及时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这种快乐,并把它放大再放大。
总之,种植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也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够完全呈现出来。教师必须把对种植区活动的关注作为一种习惯,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生活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单调地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它必将在孩子们美丽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最为新鲜靓丽的一笔。
一、种植目标
结合季节特征,引导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现象,发展观察力,为提供尝试、探究、实验的机会,通过亲自观察、动手、种植获得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丰富然科学知识,养成注意集中,专注的好习惯,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二、指导思想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学科学的特点主要是具有直观性、活动性和趣味性,所以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是幼儿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孩子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
三、教育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使他们能亲自看到植物从一颗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四、工作安排
1、整地、作畦
教师带领孩子一起用铁铲将土块敲碎,并拣去石块、碎砖瓦,然后耙细,将地分做成几小块,地的宽度以幼儿在两侧能够操作为宜,地边应留出让小朋友行走站立的田埂。
2、播种
请孩子们一起准备青菜籽。因菜籽较小,可拌上细土或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把菜籽均匀地撒播在地里。具体方法:先听教师讲播种的方法,然后看教师示范,再由幼儿分组进行,播种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及时帮助幼儿种好。
3、管理
植物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应教育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1)浇水。种子播下后就需要浇水,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出苗后每天安排幼儿浇水,浇时必须使水渗透土层。
(2)除草。出苗后,植物周围会不断长出杂草,必须及进拔除,否则将影响植物生长。教师可带领幼儿用手拔除杂草,使植物能更好地生长。
(3)施肥。组织幼儿观看花工给青菜施肥……
(4)移栽。组织幼儿将菜秧移栽,以便冬天能长成大青菜。
目标: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3.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设计思路:
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更新的具体体现,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
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
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植树节活动已经落幕,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刚刚开始,今年植树节与以往不同,这次是让孩子自己带盆栽,在幼儿园里亲自照顾自己的盆栽,就像是爸爸妈妈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给自己的盆栽浇水,松土、拔草,俨然成了小大人。
在植树节当天,我们带领着孩子们,给自己的盆栽浇水,除草,虽然很累,一张张小脸儿红彤彤的;但是他们很开心,每张小脸儿上都洋溢着笑容。
在孩子浇花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孩子什么花多浇水,什么会不用浇水,像(仙人球等)。i活动中,也听到孩子们在相互讨论“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绿色的仙人球”“这是我爷爷给我带的叫什么?我忘了”引起一片笑声; “老师,我不哭了,我哭了,小花也会哭的”。这是刚入园小朋友曹曦月的声音。看着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儿,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深深地感受到幼儿园每一次活动的用意。
同时,也感谢家长朋友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配合,有了您的支持,我们的孩子在每次活动中才能收获更多。谢谢各位家长!祝愿我们的孩子在你我共同的呵护下能够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韩旺幼儿园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了让幼儿了解树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从小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我们将在3月12日,组织孩子们开展“我和大树一起长”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一)幼儿通过“绿色家园从我做起”——我为校园添点绿活动
每班在走廊上创设绿色植物角,通过每天的浇水、观察、记录,让孩子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
将绿化植物带来园,家长写上花卉的名称及孩子的姓名。让孩子在室外长期种植、观察的。
(二)通过教育活动,知道了植树节来历、知识,宣传植树节意义
(三)通过画一画、太阳人娃娃来“领树”、“我为小树浇浇水”活动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
主要的活动有:
(一)“绿色家园从我做起”——我为校园添点绿
每班在走廊上创设绿色植物角,鼓励每位幼儿一人带一盆盆景布置班级的植物区,通过每天的浇水、观察、记录,让孩子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
1.将绿化植物带来园,要求家长写上花卉的名称及孩子的姓名。(要求花卉要存活率较高的,可以让孩子在室外长期种植、观察的,如:太阳花、月季花、芦荟、仙人球、吊兰等)
2.在收集过程中老师发现好的植物挂上标签后及时把它展示到幼儿园爱心种植园区(大小道左右两边均可以)
(二)晨谈:介绍植树节来历、知识,宣传植树节意义
(三)玩一玩画一画,介绍班级幼儿提供植物的一些品种等。
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画一幅以爱树、护树为主题的图画。
(四)太阳人娃娃来“领树”
各班级开展认树领树活动,要求制作班级领树的标签,标签上要有标语、和班名。
(五)“我为小树浇浇水”
大班段幼儿参与,每班准备小水桶10个左右每个班级在幼儿园找一个小片区,开展浇水活动。
活动时间:3月12日下午3:00——3:30分(每班的浇水园区由组织提前统一分配,不要出现冲撞的现象)
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区域,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激发探索欲有极大的帮助,借此契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创意盆栽展活动。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塑料瓶、油桶等废旧物品,对其进行切割、造型,然后放入泥土、水,种上各种花草,与孩子一起探讨植物生长的小秘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创意花盆也是别出心裁,形成了该园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此次活动师幼共同分享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该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了让孩子们能亲身参与到种植活动,观察了解种植的每一个步骤,感知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我园特将种植活动纳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日常工作,在园内为每个班都开辟了种植园地。经过去年的精心播种和浇水,今年各班园地里终于迎来了丰收的一刻。
7月14日下午,老师们和孩子们采摘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拔萝卜,有的摘菠菜,快乐和喜悦都写在孩子们的脸上,相信在这一刻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辛勤播种、快乐收获的滋味。
在动手动脑中,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同时又能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今天的这一收获真正体现了种植园地给孩子们带来了劳作收获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让我们的种植园地地成为孩子们探索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为让幼儿成为种植园地真正的主人,实现种植园地的课程价值,同时让幼儿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不同蔬菜的种子,了解种植蔬菜的方法,体验劳动的快乐,7月1日,高新区实验幼儿园组织全体幼儿一起参与种植。
活动前,老师们不仅和孩子一起认识了各种蔬菜以及种子,而且发动家长朋友和孩子一起研究、讨论种植的方法,丰富孩子种植方面的知识;活动中,请有经验的家长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种植,先除草、再翻地、然后播撒种子、最后浇浇水,在家长朋友的引领下孩子们干的不亦乐乎。种植完,孩子们不禁发问“老师,我们的蔬菜宝宝什么时候长出来?”。
种植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会了种植的具体方法,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在参与中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