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充分地认识现代 教育 技术在促进教育变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究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教学内容、测评手段等方面使学校教育产生重大变革。正确、充分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变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变革;教学改革
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AECT)对"教育技术" 提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概念,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技术。教育变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INTERNET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成为提高传授者传播知识技能和学习者学习效能的一种重要力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为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促使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教学内容、测评手段等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和更新。
1.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 正在推动着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诞生, 不仅只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也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催生下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体现、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理念。正因为如此,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逐步推广与应用, 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实践与传播。"[1]现代教育技术在其自身推广应用的同时, 也在成功地实践和传播着崭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革新,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 并使我们真正树立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方面素质的教育观念。[2]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学生身上潜在的个性以及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全面的释放和充分的发挥,主体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创造性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先进的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最精彩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增强信息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为他们在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通过一定得教育模式得到体现,因此,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能够帮助教育模式的革新。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改进了我们的 教学 方法 、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改变了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教育技术帮助的教育模式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学活动从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播、学生接收,转变为双向的教与学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是教育活动从"垄断式"封闭教学转向为开放式跨时空的资源共享式教学。[3] 教学模式的更新,可以帮助学生们合理选择自己方便的教育教学资源,促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有所突破,才能适应新形势,使教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对教与学方式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必然会加速学习方式的革新。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背景下,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黑板、课本等教学载体。随着教学形态和方式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所固有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相应地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能够最充分地占有资料,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也可以与同伴相互协作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者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习的效果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会相对过去发生显著的、积极的变化。
4.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会影响到教学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提供教育可行的、需求甚大的工具,它不但改变着获取知识的方式,还改变着学习内容和手段的性质。教学内容的更新,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而是为学生揭示知识的结构。由于信息资源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学生所要学习的不仅有以课本为载体的信息,视频、音频、图像(立体化教材)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将作为教学内容被引入课堂。这种教学内容的更新,必将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知识,更多是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更多地是"授之以渔";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中心,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和学生的认知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涉猎学科空间,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学科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知识。
5.对测评手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测评手段的更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立各门功课的作业及试题的题库。教师也可以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辅导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考试的试卷也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检测到自身的不足。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 网络技术 ,教师可以在网上学生直接对话,实现作业与试卷的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消化接收。许多实践环节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做模拟实验。运用仿真技术,可以设置教学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虚拟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超越时空限制之中。这样必能大大丰富和加深学生的感性 经验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参考文献:
[1]__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8).
[2]曹鹏.现代教育技术引发的学校教育变革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1,(2):22-23.
[3]王奇志,包立琴.浅谈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浅谈论文
随着 教育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冲击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敢于幻想,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电子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 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为开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开创性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开关的包装盒”时,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学生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然后,选取一道题,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纸质教材所面临挑战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被开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本世纪初,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PPt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了在教室内直接点击链接上网,为学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无线Wifi逐渐覆盖校园,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弹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开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师生实时交流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 学习英语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教学中一些“诟病”的出现,例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开课件不会讲课或上课就是带领学生浏览课件;学生课上忙于浏览课件,不做笔记,被动学习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材的角色变得十分尴尬。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类教材不断更新,教材种类不断增多,教材内容极大丰富,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似乎已成为“鸡肋”,很多教师抱怨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太多、教材框架设计不合理,“越来越不知该讲什么内容了”。学生觉得外语教材“花架子”太多,没有内容,他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教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外语类教材如何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将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修订稿,2015,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 文化 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各大出版社纷纷邀请外语教学专家和名师编写新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教材大战愈演愈烈,教材门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一本英语教材发展到现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拓展教程、阅读教程、听力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以及各种配有网络学习卡的大学英语教材)。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一时无法适应,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进而出现了有的教材过度使用却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学生购买后从未使用过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现象。以内蒙古 财经 大学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本学年我们为大一新生订购了英语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 快速阅读 三类教材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最新修订的《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5教学方案》),大学英语课程应在三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学分,共计12学分。学分较《2014教学方案》减少了4个学分,68学时。那么如何在学分压缩、学时减少的现状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效将实体纸质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是广大外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环境下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能力。”
(一)慎重选择单元教学主题
如上所述,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课本上所出现的素材以及相关主题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网络实时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传播瞬息万变,很可能今天的话题就会淹没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谓“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时代性”的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选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或无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式开展单元教学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主题选择需慎重对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亲情、战争、和平等),再配之以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改写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诗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之美,引导他们去探究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合理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
通过对大学英语类教材内容框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尽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文导入(lead-in); 文章 阅读(readandexplore),这部分由两篇课文组成(textAandtextB,课文A为该单元的主课文,课文B为辅读课文,往往不被列入课堂教学时间内);每篇课文后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和阅读理解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写作练习(writingpractice)。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往往设定2周完成1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何在2周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确是一个令教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教师匆匆赶课,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学后一单元时就已经把前面学得知识忘在了脑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时,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课文又设计练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每个单元主题下,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链接、内容简介或导读,并设计相应的启发性练习和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等制作成微课,网络公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类资源和辅助。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分层次、个性化教材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革新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材编写和使用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编写的综合性。即,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过于细化,重复内容较多,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MOOCs以及云技术等)将教材分类进行整合,要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复性浪费,减少了学生用于购买大学英语类教材的费用。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编写适用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教材。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学术英语类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类教材;针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英语教材或阅读教材来实现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束语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网速的提速和资费的下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不断缩短,各国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必将更为密切;无线Wifi将逐渐覆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将会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在未来将更为凸显,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教学装备应用
一、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1.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多样性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依托常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借助实物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自制玩教具等形式的评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教学新模式。
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达成课程目标。
(1)动态演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创设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实景、真实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字描写的表现模式,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资源,就能变教为导,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变阻器”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再展示变阻器实物,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电脑”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互相协作,实地调查,写成研究 报告 ,并利用网络与校外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手段,改进了 教学方法 ,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有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素质。
(1)改变 学习方法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方法,拓宽学习 渠道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学生以多媒体为媒介,拓宽获取知识的范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1)转变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变“教”为“导”,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实现直观教学,能轻易呈现教学重难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能补充相关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让教师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备课方式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有关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推荐:
1.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2. 中国现代教育论文
3. 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4.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6. 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8.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资源利用率 多媒体
论文摘要: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引发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促进教育教学改进的进行?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革;同时,作为一种理论、一种观念,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大力地促进创新人才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各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都必然会考虑到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投资,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目睹了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变迁: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越来越先进,使用越来越广泛,为教育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正有效地推进着素质教育进程。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只有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一、使用现状剖析
1.软、硬件投资比例不当,维护不到位,硬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的投资上是相当舍得花钱,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投资是很正常,然而在教学软件、师资培训等软投资方面相当“慎重”,投人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事实上,硬件设备都是些死机器,没有人的恰当运用都只是些摆设,因此能够灵活、恰当地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设备运用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在软环境方面的投资其实更为重要。但因为软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资没那么容易见成效,导致目前大部分学校不愿意投资在方面投入资金。另一方面,市场上现有的教育软件质量、数量都有待提高,学校即使想购卖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软件也比较困难,并且这些少得可怜的教学软件类型单调,基本上不是属于题库型就是教材的简单翻版。同时,学校在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培训上的投人也少得可怜,几乎为零,教师在这些设备的使用方面基本属于“观看”级,只是在刚购回时可能会看热闹,去瞄几眼,至于使用,还不如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实际。正因为如此,不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自购卖回来后就成为摆设,仅限于领导视察、兄弟院校参观之需要,或者学生搞课外活动、看电影、听音乐之活动场地,要不就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等面子工程上露露脸面。同时,由于管理制度及人员不到位,管理宽松甚至无人管理,这些昂贵的设备在购买不久后,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即使部分老师想使用也难以实现。
2.大部分教师现代的教育技术观念陈旧,应用能力有限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从而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教育技术的运用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学生可参与的、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统一的目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是说要放弃传统的教育技术和理论的运用,而是指在传统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新技术、新理论。但不少教师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的理解为运用多媒体来上课,并且认为只有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才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不能准确地分析学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方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绝大部分时间都只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或者只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将原来的“人灌”变为现在的“机灌”而已。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成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举步维艰的根源之一,从而导致难以实现优化教学、深化改革的目的。其实不管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还是利用传统的标本、挂图、模型等,只要它们能够有效地传递教育信息,我们都可以称为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观念,突破以“课本、教师、黑板”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师生在课堂上要互动起来,让素质教育成为可能。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高低已经成为制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不少学校软硬件设备都很完善,设备使用状况良好,维护到位,但使用率却很低,这除了思想认识不足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需要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全体教师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全体教学人员共同的责任;要不断学习,提高应用能力,促进自身的信息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为现代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学校花大价钱投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果我们教师不去学习使用方法,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都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这如何发挥现代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优势? 3.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恰当运用,结果适得其反
目前,不少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也开始应用于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但一些错误的做法却导致结果不如人意,甚至不如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表现在:
(1)信息过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课堂效率下降:现代技术的应用,节约了教师不少板书、画图时间,但部分教师的课件包罗万象,把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全部加人,从而不得不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的传输量,变成满堂“机灌”,从而使得学生记忆、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被迫减少甚至完全被剥夺。这种做法使得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全部完成,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事,教学效率实际是下降的。
(2)过分突出技术,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有些教师为了现代教育技术而现代教育技术,不能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教学媒体,不管什么类型的课都却使用多媒体,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一味追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结果喧宾夺主、弄巧成拙,使得学生课堂注意力被分散,影响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范畴之广,功能之强无需缀述,而它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了,对教育也有着重要意义的影响,以下我收集整理有关现代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为传播媒介,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优化、促进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它的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扩充功能、虚拟功能等使得学习时空开放化,学习方式多元化,课堂教学手段、方法现代化,教材媒体由静态转为动态,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科研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形式现代化。它的应用和发展,必将能给传统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引起教学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合作等素质成了社会对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要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教育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情感教育观等现代教育观念应运而生,而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下产生,以这样的观念为指导,并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服务于这样的观念。
例如: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使远程教学成为可能,这就使得求知的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方便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使终身学习观变得更易实现;多媒体辅助素质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它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能在人机交互活动中真正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到自己特有的快乐,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传统的教学强调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其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分科定时,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是一种集体化的活动,完全无视学生个性和发展的独特性。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往往把学生按年龄和成绩分组,进行“批量生产”,并用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的。
现代教育技术发达的视听系统,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加上网络技术的支持,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把远处的学生没见过的东西逼真地逞现在学生眼前。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共享资源更是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独备课,用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全人类优秀的知识和经验,这就使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使得交互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成为了可能。教学不再像以往一样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在求同存异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思维。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并且多为书本知识和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其中有些是已经过时的,毫无任何意义和价值。学生依靠教师组织、安排和要求进行学习,消极被动地听取教师传授的知识,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学生只有依靠教师的讲解才能掌握知识,依靠教师的考核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附,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学生能按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知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信息社会中,教师和教科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多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超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知识来源渠道多了,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就可以自行掌握,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因而,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型态将由传统正规的单向式,转向多元方式。由此,网络学习理念应运而生,在网络教育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教育将成为主流,老师的角色也由教学者转为指导者、协调者、辅助者或顾问的角色。
四、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变革,使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也必然会发生根本的变革。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进行的,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第四个工具性学科(前三个为语文、数学、外语),它是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能力、保证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工具性课程。阅读、写字、计算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使这些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阅读从线型文本式走向多媒体电子读物,由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阅读形式;书写从一笔一划地练习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高速计算是计算机的最原始功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将能取代计算的技巧与方法。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将带来教学内容的变革,教育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的基本能力、信息搜索分析和筛选能力、网络环境下合作共事的能力、解决半结构问题能力等。不仅传授课本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从前那种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调动了起来,改变了课程教学的固有模式。
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扮演的是家长式的讲解者,与学生相对,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道者,是权威的象征。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逐渐失落。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景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
当然,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得到了更好地发挥。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教师应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制作供学生学习用的教学软件(课件)。此外,教师必须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产生于现代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历史大背景下,它必将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并设法更好地为其服务。它的应用和发展,必将给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和课程体系的变革,促进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转变,使现代教育观念变得更易实现,从而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服务,最终促使教育变得更加社会化,更加人性化。
摘要: 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现代教育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纵观人类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影响教育技术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界定
教育技术的概念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的科学概念应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它内含有型教育技术与无形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将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xx年美国与技术协会在总结将近十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狭义的教育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五阶段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的基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传播和应用的保障。从整个过程上看,教育活动就是主体间信息传播的活动,信息所依赖以传播的主体是——媒介,传播之于教育,如同劳动工具之于生产,人类社会的变化因为劳动工具的变化而更迭,同样,教育形式的变化也因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历史上共有4次信息媒介革命,教育领域也因此发生了4次变革。而现在正在进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它将带来传统教育的一次根本的转换。
第一阶段,口头语言阶段,人类在语言产生之前,教育的手段主要依靠简单的声音、动作、生产劳作本身来传递信息的。口头语言、形体语言现在成为教育活动中一种最古老、最有效、最间接的主要传播技术,人类的任何教育传播都离不开语言技术和形体技术。
第二阶段,文字传递阶段,在原始时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所分布的范围不断的扩大,简单的口传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略微复杂的信息传递需求,这时手工文字出现了,希腊人创造了新的表达符号——字母文字并且誊写到羊皮纸上,随着这种手写载体的引入,也随之掀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第三阶段,印刷时代文字传递阶段,印刷时代的到来无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印刷技术的出现,大量印刷品的面世使书籍成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文字教材,不但丰富了教育形式,而且节省了口传阶段的时间和精力,印刷技术在教育技术史上影响深远,印刷技术也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第四阶段,电子传播阶段,语言和文字出现后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物质手段,然而,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让世界缩小成为一个“地球村”,从简单的文字书写到影像书写,人类进入了高级的语言传播时代——视听时代。“视听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盛宴,丰富了视觉的冲击,加速了人类信息的传播,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第五阶段,数字传播阶段,今天我们的时代被称为“数字的时代”,不错,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出现标准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逐步成熟。这时,互联网作为所有传媒技术的集大成者来到了这个数字时代,它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表达符号准确丰富、支持互相传播的功能,彻底改造和变革了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从而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学形式多元化 教育者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学形式又是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让原本单一乏味的书本教学转变为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这样的转变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丰富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简单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方法时尚化 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教学模式直观化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学生学习兴趣化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最后的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也就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的内在动机,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师生交流平台化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师生间沟通的平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方便了师生的沟通。
2、现代教育技术妨碍“教育”的发展。
以“技术”为中心,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迅速,不断的推出新的教学技术方式。组织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培训,也只是提升了技术水平,忽略了教育与技术的衔接,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对学生的健康也造成影响 专家认为长时间使用电脑时眨眼次数不足使用电脑的人普遍患有干眼症,即容易眼干、眼红和疲倦。另外学生长期使用计算机导致颈腰部的发病率大大增强。颈腰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压力增大,会引起颈腰部慢性疼疼和僵直以及椎间盘突出,同时还会诱发腿疼、麻木、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与社会应用脱节 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宏观,作为教学设计模式提到的一些环节、要素,理论讲的头头是道。可这些静止的、有限的理论一旦和具体的、动态的、多样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就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即使教学专家也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
四、结语:
受时间、资料、个人能力所限,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的影响问题本文对其剖析不够深入,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手段问题没有涉及,这些问题有待于日后继续予以深入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
很多初投稿的作者对于论文发表录用编修中存在疑惑,论文发表录用编修的理解就是作者的文章审核已经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并且被期刊录用了,只是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因为论文正在排版待发行。对于那些被拒稿或修稿的同行来说已经是个好讯息了。那么从论文发表录用编修中到录用所需时间是重点,还跟期刊周期有关,期刊可分为月刊、季刊、双月刊等,所以作者务必要了解期刊的发表周期,以防赶不上计划时间,尤其是以此来评定职称的作者,从而错过了评定职称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出版社沟通交流好,确保自己的论文能够如期见刊,最快的一到两个月便可见刊。1、如果您是通过邮箱投稿的,请咨询您投稿的教育杂志编辑部,因为邮箱投稿是直接投到了教育杂志的投稿邮箱里。2、如果您是通过中教数据库官网选择的教育杂志投稿,请登录官网咨询编辑,或者通过作者查稿app直接查看审稿情况。3、如果您是通过邮寄稿件投稿的,也请咨询教育杂志编辑部,因为是编辑部老师在负责审稿。
1、中国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在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部门的指导,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山东省的教育部门,山东成人教育协会全国成人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宣传阵地。主要宣传国家教育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宣传学校的教育经验。
2、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杂志创刊于1917年,半月刊,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据2019年4月期刊内页显示,《教育与职业》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19人、顾问2人、社长兼总编1人、执行副主编1人、副主编2人、编辑部主任1人、编辑部副主任1人。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中文期刊。
据2019年11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共出版文献19275篇、总被下载3219230次、总被引次数10897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3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873。
4、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视听教育教育部主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视听教育中心,是我国教育技术建立最早、影响最广泛的两种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另一个是由中国教育在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南国的创始人视听教育的农业研究杂志。
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视听教育杂志》忠实地记录历史的教育技术的发展,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网络远程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学科建设,学习资源,技术和产品,动态方面的国内外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源期刊”之一。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核心期刊总目》收录。
5、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大力宣传国家政策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显示远程开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对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各级中小学教育机构,远程教育和信息教育等服务;为建设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现代化服务进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成人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与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电化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简介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直属媒体机构,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工作,以传播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为宗旨,服务于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国内外著名信息化企业及广大教师和学生。帮助、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及教育教学的应用。同时承办教育部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论坛、展会、巡展、培训、咨询等活动。编辑出版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参考》、《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是唯一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权威刊物。全国教育信息化类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拥有全国日点击数最高的教育信息化网站,依托部委资源,宣传报道国家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和重大事件,为读者提供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经验和权威信息。依托国家权威的教育 信息化专家资源,深入探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读者提供高水平、可借鉴的理论文章。面向市场,贴近读者;适应全国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学校校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教学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突出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学习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发行概况发行区域 全国发行,新闻出版署统一刊号发行方式 邮局订阅、自办发行、系统直邮发 行 量 每期8万份发行周期 每月两期出版日期 每月10、20日出版版 面 量 大16开,每期96页零 售 价 RMB10元/期刊 号 CN11-5572TP(国内) ISSN 1673-8454(国际)邮发代号 82-761(高教职教)80-423(基础教育)目标人群 全面覆盖教育部司局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重点覆盖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及指导机构;普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网络中心主任,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师等,并装备各类院校阅览室。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国内外著名IT企业。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省教育厅为基础,现已建成十五个地方发行工作站: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安徽、辽宁、江苏、广西、陕西、四川、新疆、黑龙江、河北、青海、山西。教育部直属机关办公室、主抓教育信息化的司局级领导、教育部直属高校网络中心覆盖率95%以上。省厅级教育管理机构覆盖率90%以上。市县级教育管理机构覆盖率85%以上。各级教育政府采购机构覆盖率95%以上。
省级刊物,吉林省教科院主办,还是相当不错的,教育刊物的详细信息您可上CN教育期刊网了解。
《现代教育科学》为教育类应用型学术期刊,由吉林省教育厅管理,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科研管理学会协办。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3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5843。创刊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其前身是《吉林教育科学通讯》(1983年创办)和《吉林高等教育》(1984年创办)。1988年公开发行,1990年两刊合并更名为《吉林教育科学》(月刊),下设“高教研究”和“普教研究”两个刊种。2002年更名为《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增设“中学教师”、“小学教师”两个刊种。其中“高教研究”版为1992、1996、2000、2008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5-2016年度RSC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本刊合并旗下各刊种,通力办好《现代教育科学》(月刊)。据相关介绍,这是一本省级刊物。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杂志是正规刊物。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是北大核心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都是普刊《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杂志是由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科学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教育信息研究所协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3178、国内统一刊号:CN11-2136/G4,邮发代号:12-262,在主办者发行的系列性出版物中,被列为中文类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宣传报道教育教学及教育科学研究相关的内容,是全国教育资讯的发布载体和全国教育界进行学术交流、切磋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园地,为教师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本刊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与专业性于一体,被转载率及引用率颇高,同时也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无论大、中、小学校,亦不分老、中、青教师,凡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为教育工作者所感兴趣的各类话题,均可在本刊开展文字或浅或深、篇幅长短不拘的广泛讨论。 【开设栏目】 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教学探索、教改实践、科研动态、音体美教育、素质培养、职教幼教、特殊教育、健康教育等。
教育科学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85年。教育科学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教育科学是正确反映教育领域内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2、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
3、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
4、研究的创新性。
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1、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2、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3、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4、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2、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维度:历史、现实、理论。
3、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
教育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
1、教学设计: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包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教学评估:教育科学研究也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和教师评估他们的教学成果和进步,以便优化教学策略和课程安排。
3、学习行为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从而设计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措施。
4、学生成绩预测:教育科学研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教育。
5、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
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范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纵观我国五千年封建文明,思想政治教育硕果累累,方法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进行理论教育灌输。统治者为给大众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大力普及《诗》《书》《春秋》《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并自己也会编写一些喜闻乐见的读物,使其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教化百姓,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教育灌输的结果,同时也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
(三)树立理想榜样,身教示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者应该是完美的体现者,要以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识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树立好典范。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伦理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此相适应,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伦理道德,各种政治制度、礼仪规范、社会习俗无不渗透着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
(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强制性。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和政治上的专制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其方法必然带有强制性。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就只能以儒家为正统,不允许其他的内容与方法与之相抗衡。
(二)强调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孔孟等儒家先贤都高度赞扬那些虽不善言辞、却能遵循道德规范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的君子,而耻于那些言过其实、知行不一的小人。孔子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三)重视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儒家思想主张。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对象的性格、能力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儒家思想还认为,思想道德教育要“循序渐进”,这符合教育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教育对象的接受。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
我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其中许多内容反映了人类某些共同的生活规则,体现了人类的基本智慧和情感,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引导当代人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历来把树立远大志向当作塑造完美人格的前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理想、道德情操、道德品质,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为目的的思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我们要高度重视自我教育,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自我教育法居于核心地位,针对如何实施自我教育,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对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于:达到了自我教育方法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教育对象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教育对象自己反省的勇气、自律的精神和能力。
(三)要学会运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方法。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运用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重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机制,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协作的情况下,才能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青年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立足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审时度势、联系实际,既要继承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理因素,又要开创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方法,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机遇探析
1引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和数据的快速融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快速更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与创新。当今社会的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与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将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优势,能够有效抓住当前高校发展的机遇,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化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且健康的思想观念。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有利于充实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新媒体时代具有信息开放性与共享性两大特征,能够时时不断地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内容要素资源,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利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来更好的传达思想政治知识,而这种方法也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率和质量,根据不同的政治教育服务对象和政治教育活动主题,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政治教育宣传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地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教学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培养。大学生也同样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改变以往的在教育工作学习中的被动学习角色,随时随地主动通过学习系统了解当前相关教育领域的基础知识,及时理解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知识结构盲点和问题难点,真正做到对基础知识的深刻领悟和掌握。
新媒体有利于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新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我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方式,成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必需品和获取信息直接来源的主要信息载体。新媒体信息承载网络信息丰富,传输及时便捷,交互性强,传播覆盖面广,创造网络信息虚拟空间突破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模式,具有强大的跨时空性,延伸了我国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扩展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想象空间。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新媒体的信息技术传播优势,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校园传播阵地,利用高校新媒体及时便捷、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技术特点,主动组织开展各种立体化、动态化、跨时空的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的主力军,而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学生所学的知识基本都是由在校老师进行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基础知识资源储备肯定不会是非常专业的,所以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肯定是可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接受基础知识的活动形式往往比较单一,而随着当前新媒体网络技术的普遍,学生在网上获取基础知识和学习信息上非常的方便,在当前的我国思想政治老师教育中肯定是可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的挑战,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浏览信息获取后向老师提出疑问。学生在接受新的观点和想法上往往比老师会更加快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后期教育观点上的认知会受到极大的考验。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受到冲击
新媒体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活动手段更加的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也更加生动形象,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来说冲击非常大,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被完全的所取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只能够适用于信息化单一的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网络时代的迅速到来,势必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中提出的"灌输论"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而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它当成了一种教学公式,在实际教学中被生硬的应用。因此,学生更加热衷于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学习和信息的获取,这也造成了传统教师模式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割裂,加大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冲击力。
4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措施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结合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时代特点,建立健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联动机制,注重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与广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有效有机融合。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软件,在学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与在校学生之间及时做信息沟通进行平台化的搭建,同时各学校方面也可充分利用此种对新媒体招生信息及时获取、传播的系统高效性优势来帮助建立更加完善的招生系统信息网络,之后通过系统中的网络平台及时进行相关学校各类招生信息及时公布、更新等。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分别设置学校课表、天气等信息搜索查询功能,并根据实际学生情况分别开设多种形式教育政策、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指导、社会服务实践等多个模块,使广大学生家长能够通过此类的网络平台充分及时获取到自己所在急需的高等教育信息内容。定期组织举办各类线上地下线上教育活动近年来不断鼓励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以此全面性地拉近教育学生与高校教师以及其与学校之间的工作距离,能够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政治部在教育学生工作部的质量保持在学校能够及时得以有效保障的基础上,提升高校思想教育政治部在教育部的工作效率。
新媒体资源的合理运用
加强大学新媒体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运用,结合大学新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特征,校方部门应牢固树立全面的信息阵地管理意识,利用先进、积极、健康的大学思想政治文化生态填充整个大学校园信息网络。同时在我的校园首页网络上可以进行网上学生党校以及网上学生团校等的设置,并通过设立学生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时事热点政策等相关栏目,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者必须及时主动进行自身角色定位转换,加强自身的对网络课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的综合能力意识培养,以此为今后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会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同时我还要特别注意对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度的不断提升,通过网络新媒体教育补充网络课件教育资源同时,充分准确掌握当前高校学生实际中的思想政治学习状态特征,最大限度上地提升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者的实效性。
5结语
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式,新媒体遍及人类的日常生活,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新媒体扩大了人类交流的信息传播途径。同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深入与扩展,给高校学生带来了人际关系脆弱、信息失控等现象,这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教师应该合理的使用新媒体提供的教材资源,用新媒体丰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高校学生由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向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有助于强化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习的自主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路径探索
数据是战略资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大数据不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也对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大数据推动教育变革已成为趋势。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流价值观引导的干扰源增多增强、教育者的话语权被分散和削弱等诸多挑战。当然,大数据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合理利用好大数据及其工具,可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精准性。大数据观念、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成为新的时代命题。当前,要想提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是要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载体,从树立大数据理念、建立大数据平台、优化工作机制、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探索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应数字化媒体化时代要求,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尊重并重视数据,将数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主动确立、积极培育基于大数据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校园文化。
(一)使大数据成为一种共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强烈的数据意识,才能提高对大量的、多维的、数据化的信息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从而有意识地收集、存储、处理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例如,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学生参与各种学生活动的情况与网络关注度相关数据,可以精准把握学生对学生活动类型和形式的喜好,再基于此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
(二)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思维是一切行动的源动力。在工作层面,高校各部门的广大教职员工在思考问题、做出决策、开展教育、提供服务时,应自觉将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具有数据优势的相关部门应率先垂范,从战略高度全面考量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统筹规划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顶层设计。在研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既要重视定性研究,也要重视定量研究,使量化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得心应手的新工具,进而确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新研究范式,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
(三)使大数据演变为一种文化
文化是行动的基石。高校营造大数据文化可从教师、学生、设备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高校应组建专业的数据教育培训团队,开展全面系统的数据培训,逐步提高教师队伍数据素养。二是高校应开设大数据相关通识课程,支持大数据社团发展,积极开展大数据科普和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第一课堂的学习和第二课堂的熏陶中逐步增强大数据意识和能力。三是高校应配置性能卓越的软硬件系统,配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完善数据收集平台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海量信息的提取、抽样、分析、舆论监测、舆情研判和教育服务。通过这些举措,逐渐形成人人生产数据、人人共享数据、人人热爱数据、人人管理数据的校园文化。
二、建立大数据平台
推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数据信息的传播方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平台、网络平台、数据平台。实时监控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数据的变化态势,及时分析、预判、改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实效性和系统性。
(一)建立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平台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学习的平台和自建教学平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云课堂,采取与学生网络生活相适应的激励方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受教育的地点和时间,自主体验学习“通关”的乐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与学生在学习的平台上进行对话和交流,对学生关注的热点、思想动态、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不断改善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例如,华中师范大学构建了云课堂、云平台,实现了所有必修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便捷地开展学员管理、教学资源上传、测验、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教学活动,学生可自主地在线学习、完成作业、查看学情、参与调查和评教等。云平台还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能够嵌入企业微信,沟通交流十分方便。云课堂互动、开放、灵活和自由的突出优势使教师与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建立一体化的网络平台
网络空间也是文化空间,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文化形态。网络空间是信息传播的集散地,具有开阔视野、发展个性、提升认识的积极作用;同时,网络空间也是各种思想文化交锋和角力的新领地,具有混淆视听、弱化主流文化、解构既有认知等消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相关部门应关注网络空间与文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主动占领大数据的话语空间,汇集师生在网络平台上的数据,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要积极建设能吸引学生长时间驻足的一体化网络平台,为培育积极的'网络文化打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一体化网络平台基础上,实现大数据及信息的全面收集、汇总、整理、归类和分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建立协同共振的数据平台
在学校层面搭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割据”和“数据孤岛”现象。大数据平台集数据采集、处理、定量分析、软件开发以及预警等多功能于一体,集多学科于一体,能有效整合学校的数据和资源,形成系统化发展,增强教育的可操作性。例如,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大数据教育研究中心,通过学工部、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图书馆、宿管中心、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职能部门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辅导员等不同育人主体的协同合作,建立了系统性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数据搜集平台,并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了项目团队,如数据采集团队、数据分析团队、数据应用团队,构建了“平台构建—职能部门—教师或辅导员—项目组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教育对策”的思想政治教育链。
三、优化工作机制
优化工作机制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孤军奋战”的困境,打破信息壁垒,破解工作协调不力、资源统筹不够、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促进多方面主体的协同合作,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一)强化数据管理制度与规范建设在信息大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和水平。数据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重点是统一数据收集标准,建立长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制度,构建数据收集、整理以及决策的标准化流程,对网络数据监管部门进行审核,规范网络后台的数据信息删减权限,完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追偿制度等。
(二)强化组织机构建设
强化组织机构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纵向组织体系建设和横向组织架构建设,整合协调各教育职能部门的技术、队伍、平台,促进教育职能部门、媒体和企业广泛合作,加强协同和共振,避免条块分割、力量分散。例如,由华中师范大学牵头,联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浪潮软件集团等单位共同建设的“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专注于建设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学习过程追踪与量化、教育数据融合与共享、综合建模与分析、动态监测与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重点解决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学生学习成长监测、教育管理智能决策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强化数据分析队伍建设
数据分析能力直接影响数据的价值,是对大数据人才技术研发能力的考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大数据专业人才储备稀缺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应早日建立大数据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着手储备大数据分析人才。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面应走在前列,特别要注重产学研的充分结合,提高数据分析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计算机、人工智能、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来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例如,社会学的民族志和田野研究,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者以深入考察的方式了解特定群体的思政倾向和结构,制订更加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高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建立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方面,高校要大胆借鉴,以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高校要主动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在理论和方法上充分互动和协作,产生“化学反应”,提升跨学科交叉研究水平。
四、创新教育方式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分众化、精准化的特点,在教育方式上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实现了预警机制、群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三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一)形成全方位的思想行为预警机制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通过数学算法来分析海量数据,将社交网络、搜索引擎、调研考察等渠道获得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例如,许多大学生会通过QQ、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或贴吧、知乎等网络社区展示状态、表达感想、宣泄情绪、寻求帮助,特别是在社会热点爆发、人际关系受挫、学习或就业不顺等情况下的网络表达,极具预警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后,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波动,对可能出现的行为异常或心理异常进行预判并实施干预,从而预防和避免极端突发事件。
(二)深化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以群体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个人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做到分类施教,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对个体或群体网络行为的了解,在减少或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方面,只能停留在引导学生理性上网的教育导向层面,对网络虚拟群体的管理显得束手无策。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加入了什么圈群、浏览了哪类信息、交流的话题、网络语言使用和网络行为等表现一览无遗,将群体特征清晰呈现出来,从而实现对网络虚拟群体教育与管理的科学化。而且,对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数据的聚类、获取、跟踪与非线性分析和预测,可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和行为规律,深入洞悉群体结构和发展动向,精细研判群体思想与各类事件的联系,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对群体对象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而避免将群体抽象化和形而上学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以大规模群体为研究对象时的洞察力和解释力,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适应性。
(三)实现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深刻的变革在于“一切皆可量化”,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的信息被数据化并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清晰地揭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因素,并分析其变化和发展趋势。用大数据思维来梳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结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能为高校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撑。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发掘学生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推荐等方面,这种量身定制和贴心服务,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机和活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方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有所作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路径是链条式的、多方位的、立体化的,涉及教育参与者、工作平台、工作机制、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充分理解大数据“大量、多样、高速、价值”的四个主要特点,牢固树立“信息是资源,数据也是生产力”的理念,进一步发展育人思维、提升育人格局、增强育人能力。当然,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要重视数据安全。一要充分运用现代密码算法和现代信息存储手段等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妥善处理好信息泄露、数据流失等问题。二要严把设备质量关,提升设备安全可靠水平。三要运用制度手段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形成用户、平台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网络监管机制,让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更加可靠和有效。
随着 教育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冲击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敢于幻想,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电子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 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为开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开创性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开关的包装盒”时,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学生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然后,选取一道题,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纸质教材所面临挑战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被开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本世纪初,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PPt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了在教室内直接点击链接上网,为学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无线Wifi逐渐覆盖校园,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弹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开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师生实时交流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 学习英语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教学中一些“诟病”的出现,例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开课件不会讲课或上课就是带领学生浏览课件;学生课上忙于浏览课件,不做笔记,被动学习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材的角色变得十分尴尬。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类教材不断更新,教材种类不断增多,教材内容极大丰富,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似乎已成为“鸡肋”,很多教师抱怨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太多、教材框架设计不合理,“越来越不知该讲什么内容了”。学生觉得外语教材“花架子”太多,没有内容,他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教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外语类教材如何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将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修订稿,2015,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 文化 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各大出版社纷纷邀请外语教学专家和名师编写新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教材大战愈演愈烈,教材门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一本英语教材发展到现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拓展教程、阅读教程、听力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以及各种配有网络学习卡的大学英语教材)。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一时无法适应,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进而出现了有的教材过度使用却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学生购买后从未使用过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现象。以内蒙古 财经 大学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本学年我们为大一新生订购了英语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 快速阅读 三类教材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最新修订的《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5教学方案》),大学英语课程应在三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学分,共计12学分。学分较《2014教学方案》减少了4个学分,68学时。那么如何在学分压缩、学时减少的现状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效将实体纸质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是广大外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环境下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能力。”
(一)慎重选择单元教学主题
如上所述,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课本上所出现的素材以及相关主题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网络实时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传播瞬息万变,很可能今天的话题就会淹没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谓“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时代性”的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选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或无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式开展单元教学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主题选择需慎重对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亲情、战争、和平等),再配之以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改写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诗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之美,引导他们去探究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合理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
通过对大学英语类教材内容框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尽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文导入(lead-in); 文章 阅读(readandexplore),这部分由两篇课文组成(textAandtextB,课文A为该单元的主课文,课文B为辅读课文,往往不被列入课堂教学时间内);每篇课文后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和阅读理解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写作练习(writingpractice)。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往往设定2周完成1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何在2周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确是一个令教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教师匆匆赶课,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学后一单元时就已经把前面学得知识忘在了脑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时,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课文又设计练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每个单元主题下,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链接、内容简介或导读,并设计相应的启发性练习和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等制作成微课,网络公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类资源和辅助。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分层次、个性化教材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革新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材编写和使用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编写的综合性。即,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过于细化,重复内容较多,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MOOCs以及云技术等)将教材分类进行整合,要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复性浪费,减少了学生用于购买大学英语类教材的费用。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编写适用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教材。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学术英语类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类教材;针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英语教材或阅读教材来实现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束语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网速的提速和资费的下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不断缩短,各国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必将更为密切;无线Wifi将逐渐覆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将会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在未来将更为凸显,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教学装备应用
一、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1.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多样性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依托常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借助实物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自制玩教具等形式的评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教学新模式。
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达成课程目标。
(1)动态演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创设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实景、真实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字描写的表现模式,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资源,就能变教为导,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变阻器”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再展示变阻器实物,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电脑”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互相协作,实地调查,写成研究 报告 ,并利用网络与校外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手段,改进了 教学方法 ,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有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素质。
(1)改变 学习方法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方法,拓宽学习 渠道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学生以多媒体为媒介,拓宽获取知识的范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1)转变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变“教”为“导”,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实现直观教学,能轻易呈现教学重难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能补充相关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让教师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备课方式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有关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推荐:
1.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2. 中国现代教育论文
3. 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4.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6. 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8.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我之前看到过的有关资料,你看看再分析下,在结合一起修改,古代的: 优点:比较能吃苦耐劳,善于做家务及照顾家人,责任心强,对长辈孝顺。 缺点:过于保守,逆来顺受,缺乏独立性,总是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内。 现在的: 优点:思想开放,能够独立自主的工作,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和权利。 缺点:有时过于自由化,过于忽略照顾家庭的任务,有时思想容易偏激。 据国家统计局与民政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的离婚案以每年的速度在递增,这一方面说明现代人的自由度大增,乐观者甚至这样说:婚姻自由,蛮有搞头;另一方面则说明现代人的责任感与耐心下降,我的生活我做主:谁不满就提,合不来就离。 其实离婚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我国古代亦很早就有,卓文君和秦香莲就是具有代表的两个例子,但结局却是完全不同: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和好如初,秦香莲与陈世美一拍两散。 现在我都不得不佩服卓文君确实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至少很懂得男人的心理,还很会对症下药。她丈夫司马相如做了大官后,就很少回家,最后甚至几个月都没有消息了。她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了,因为现在的丈夫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只属于自己的人了,就司马相如如今的地位,用现在的话来说,即使他不去找别的女人,别的女人也会来找他的,这样下去离接到休书也不远了。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她很愤怒,想当初鬓磨厮守的快乐时光,还有丈夫对自己的承诺,怎么能这么快就忘了呢……但她很快便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她可不想学别的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她清楚只有得到男人的心才能得到一切,她决定用自己的温柔与智慧留住心爱的人。思考了一夜,给丈夫写了封足可以流传千古的情书,全文如下: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怎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六月伏天摇扇我心寒,五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四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接到卓文君的来信,是看了又看,回忆起昔日的恩爱,心中惭愧万分,遂与她重归于好,从此更加亲密恩爱,被后人传为佳话。今天仔细品味这篇文章,里面充满的幽怨之气尽化作片片柔情,让人不得不产生怜香惜玉的感觉。 秦香莲则属于典型的女权主义者,追求的是和谐平等的婚姻,在“夫为妻纲”的封建社会里并不多见。她不甘心连一封休书都没有甚至没有任何说法的离婚,所以她不认命,最终告到包老爷子那里,要讨个公道,这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重婚诉讼案了。要放到现在,在如此条件的诱惑下恐怕想做陈世美的不在少数,“清官难断家务事”啊!所承担的后果最多也只是受舆论的谴责,算不得什么大罪,弄到最后被包老爷子一个“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理由给铡了,身首异处,真的很惨!我倒不是要替这个负心人翻案,相反还很痛恨这种不负责任的人。对于陈世美本人,历史虽没有盖棺定论,却因不得民心弄得声名狼藉,恐怕永世不得翻案。但我却也不赞成秦香莲的这种做法,既然感情已逝,强求也没有用,最终自己什么也没得到,只留得个千古怨妇的薄幸名!我相信这并不是秦香莲想看到的结果,她只不过想证明这个男人究竟还爱不爱自己,可惜最终知道结果也晚了,可悲!对于这桩案子,产生的影力响倒不小,我甚至感觉后来的“一夫一妻”制度的制订都与此有关。 我不反对现在的女权主义者,也认为她们的追求都是对的,所以我很早就学会了做饭,还有经常多做家务,没事给别人带带孩子,为将来相妻教女做准备。俗话说男女有别,他们生理结构不同就决定在这个社会的使命不一样,强和美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男人的强和美表现在阳刚,女人的强和美表现在阴柔,绝对的平等是毫无意义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女性这半边天扩大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如果对某些形式的东西太在意了、过分追求只会矫枉过正。男人可以烧饭带孩子,你也不必强求自己一口气将煤气罐提到五楼吧!互相包容、和谐平等、共同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女性,在面临爱情、婚姻、家庭时是选择要做卓文君,还是秦香莲,我想不会很难……“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行不露趾,笑不露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等等这些条文和规则将古代的女子深深的束缚着,如同一座古老的宅院,里面装着的是一些黑黢黢的影子! 中国五千年的封建时代,五千年的为了解放的等待,女子们在思想上的那种渴望得到平等的愿望只有在今天这个应该算是比较开放的年代而得以实现。现代的女孩子自然是不会再有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条文的束缚和制约着她们的行动,她们的行动已经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包括她们的思想,行动,言论,自由,婚姻,工作,装饰等等一系列的情况的变化! 那么现代的女人和古代的女人究竟有那些不同的地方呢?我们还值不值得去提倡老祖宗诠释给女子们的那些老的法则呢? 其实这个社会的一些自然状态还是和以前的社会一样,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我们生存的地球还是和以前一样,当然我们的女人也还是和以前一样也没有太多的改变,我是说在外部的特征上。唯一变化的就是这个思想。我们经常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老封建,老古董,说的就是这个人的思想顽固不化,保守不前进!那么我们今天的女人的思想难道就一定是很进步和一点保守和封建都没有的吗?不是的!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这些文化已经在我们现代人尤其是女性人中间根深蒂固了,可以说大部分的中国的妇女在思想上还是处于一种比较保守和传统的状态。你不能对一个已经结了婚的女人随随便便的和她有什么暧昧的关系,如果是发生性关系,那就是有违伦理和正统了。这种现象在古代是不行的,在现代也还是不行的,除非你是和一个妓女发生关系!来源:() - 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之略谈_猫咪_新浪博客 现代的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工作上她们会和像男人一样去要求自己,也就是说在生存上她们希望自己的能力和男人一样,没有区别!而在古代,一般的都是“你耕田来我织布”的这种分工形式,因为女人的身理特征和构造决定了女性只能从事一些轻微的工作,而男性则是重的体力活。但是现代社会不同,在好多的工作中已经不是由力气来决定一份工作了,靠的更多的是脑力即智慧!女性的智慧从来不差于男子,可以说中国的女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也是最具有感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在这一点上,现代的女性所接受的工作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古代女性的范围了! 爱打扮是女人的天性,也就是爱美。每个女人尤其是妙龄少女都想在他人的面前展露自己丰腴的姿态和曲线,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去表现呢?关键还是在衣着打扮上。在古代,你就不行了。长袍马褂,同时还裹着一个小脚,人还没有结婚就已经看起来像个老太太了,所以女人的这种外在美就得不到很好的绽放了,同时她们追求美的权利也被一些文人用笔墨给束缚了。但是现代的女性就是幸运儿了,一切的美都在华丽和个性的衣着上得到和好的挥发,她们有追求美的权利和自由,她们能够用这些静的东西来使自己的生命显得活跃起来,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吧! 丈夫死了,女的就成了寡妇,比如你们是昨天结婚的,今天丈夫死了,女的同样要首一辈子的寡!不说是一种悲哀。漫长的时间,心灵上得不到一个关心她的人的抚慰,连最基本的自然属性都得不到了,那么她的生活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理由了!现在我们提倡婚姻自由,丈夫死了,你可以去改嫁,可以和其他的爱你的人组建一个家庭,这也是人性的关怀! 古代的女子是可怜的,她们有的一个个因为各种原因而香消玉陨;在孤独中坠落自己年轻的光华,在厮首中丧失最美的容颜。可以说作为那个世界的她们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吧。所以说今天我们的女性,你们是很幸运的,你们没有理由不去生活得更好,更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