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粘度对换热器的影响研究论文

粘度对换热器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粘度对换热器的影响研究论文

液体粘度是由于分子内聚力引起的,温度越高,分子振动加强,内聚力变小,粘度下降气体粘度与分子热运动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强,动量交换增加,流层间制约增大,粘度变大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液体分子间距小彼此紧密,温度升高提高分子动能,促进分子间流动,使液体动力增加动力粘度减少;

气体分子间距大彼此较独立,温度升高增加分子动能,但也增加了分子间碰撞度,反而增加气体动力粘度。

液体粘度将流动着的液体看作许多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各层速度不同,形成速度梯度(dv/dx),这是流动的基本特征.

由于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较快液层的流动,因此.液体产生运动阻力.为使液层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运动,必须对液层施加一个与阻力相反的反向力.

粘度的测定有许多方法,如转桶法、落球法、阻尼振动法、杯式粘度计法、毛细管法等等。对于粘度较小的流体,如水、乙醇、四氯化碳等,常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

而对粘度较大流体,如蓖麻油、变压器油、机油、甘油等透明(或半透明)液体,常用落球法测定;对于粘度为~100Pa·s范围的液体,也可用转筒法进行测定。实验室测定粘度的原理一般大都是由斯托克斯公式和泊肃叶公式导出有关粘滞系数的表达式,求得粘滞系数。

粘度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性质与温度,温度升高,粘度将迅速减小,粘度参数的测定,对于预测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输送性以及产品在使用时的操作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印刷、医药、石油、汽车等诸多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液体粘度

流体的粘度(动力粘度 μ 和运动粘度 ν)越大,在固体壁面附近形成的流动边界层 越厚、热阻越大,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的阻碍越大,对流换热效果越弱;体积膨胀系数 β(在动量传输中以 αV 表示)越大,同样 温升时产生的浮升力越大,自然对流换热越强烈。

提高板间流速 用窄流道板型

粘度对渗透的影响研究论文

首先,胶粘剂一般为脲醛预压胶。要做到固含量高,粘度大,胶合强度高和游离甲醛底。但是存在着: 一、尤其环保胶,为了降低甲醛释放量,更会引起严重的问题,如稳定性太差,初粘性太小,预压时间太长和胶合强度太低等。因脲醛预压胶本身就易渗透,再加之固含量低,粘度小,初粘性小和预压时间长等,其更易渗透,尤其环保胶最易渗透, 二、胶合板厂在无良策之下,不得不加大面粉使用量,并且相应增大涂胶量,来抵制胶液过分渗透,以确保胶合板的预压性和胶合强度。过多的增加面粉的用量,虽然固含量,初粘度有所提高,但是在热压时,面粉预热要形成面粉糊,要大量散发水分,以至于使散发通道瞬间聚集大量的水蒸气,很容易把胶液推出来,形成缺胶。且形成板层开胶和鼓泡现象。 三、至于脲醛热压胶,一般用于无预压有垫板的板,最主要的由于无需预压性而仅需胶合强度,其渗透时间很短,渗透很少,便能在一定量的氯化铵下,经过热压迅速成膜,而明显的省面省胶(即胶稀,涂胶量少),很令相差无几的脲醛预压胶望尘莫及,值得我们深思。其实相比之下,我们不难推出,脲醛预压胶的预压性,对有预压无垫板的板的影响力尤为重要,只有越易实现预压,越易成膜,其渗透时间越短,渗透越少,才能越接近于脲醛热压胶,其越易实现省面省胶。 四、其次,夹芯皮一般为杨木。由于杨木属于软阔散孔材,是渗透较快的树种之一,尤其人工速生杨木越来越多,因结构更疏松,其渗透更快。虽然优于一般杂木,因其属于硬阔环孔材,结构最疏松,渗透也最快,但是劣于桦木,因其属于硬阔散孔材,结构较细密,渗透也较慢。由上分析,我们可以解释出:为什么在实际生产中,达到相同的预压性和胶合强度,杨木夹芯皮比桦木夹芯皮费面费胶,而比一般杂木夹芯皮省面省胶①。特殊地,含油脂多的木材,如针叶材和一小部分阔叶材等,虽然渗透最慢,但是也费面费胶,这还与其胶合能力差有关,另当别论。 五、最后,面皮一般为微薄木。因为面皮很薄,所以易渗透造成最常见的“透胶”缺陷,尤其冰糖果(俗称花柳)和一般杂木等极易渗透的面皮和极易渗透的湿面皮。同时,由于贴面基板板厚并且含水率低,加快了胶液向内渗透,这样很容易出现表面缺胶和内部含水量高,从而造成常见的胶合强度低,“面皮鼓泡”,“面皮裂纹”和含水量高等的缺陷。为了避免以上缺陷发生,通过延长陈放时间,促使水分蒸发而持胶少渗和增加初粘性少渗等,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毕竟有限,因为时间过长,板的四周胶和面皮较干,而内部胶和面皮较湿,并且导致面皮受力很不均匀,尤其湿贴面皮,从而更易造成板的两头“面皮裂纹”的缺陷。本地胶合板厂在无良策之下,不得不更大地增加面粉使用量,并且适度增大涂胶量。 基于以上的主要原因,本地普通胶用于铺板,一般面粉使用量为25%—30%,用于贴面,一般为45%—50%,而环保胶用于铺板,一般为35%—40%,用于贴面,一般为55%—60%。此外还受气候影响明显,夏天一般取下限左右,冬天一般取上限左右,并且冬天涂胶量比夏天大得多,究其原因无非也是:因为夏天加快了水分蒸发,有利于胶膜的较快形成,大大地缩短了预压时间,相应地减少了胶液过分渗透之故,而夏天胶合板的预压性和胶合强度等,并未因比冬天省面省胶而受到任何影响。由此可见,面粉做为填充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为吸水,持胶,增粘,少渗,促蒸发,增强和增韧等。但其吸水,持胶,增粘,少渗和促蒸发等效果差,即成膜性差,表现为预压时间长,面粉使用量大;增韧不错,但增强先升后降,原因是超过25%以上的面粉,热压之后即为面粉糊,可见面粉使用量过大,虽柔韧有余,但胶合板胶合强度也低②,尤其环保胶最低,因其本身胶合强度就低,再加之面粉使用量又大。虽然有些胶合板厂,鉴于以上原因,已经开始使用高筋面粉,但增效不显著。鉴于现有脲醛预压胶和面粉不足之处,包括本地在内的一些技术先进的胶合板厂,已从调胶入手,添加其它助剂予以改性,如增粘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等),增强剂(三聚氰胺,苯酚等),发泡剂(血粉,拉开粉等,目的为持胶少渗促蒸发,成膜快预压快,省面省胶做好板),固化剂(氯化铵,甲酸等,常用于环保胶中,虽能有效缩短固化时间,但对预压性影响不大,另外用量过多,易使胶粘剂的活性期太短和韧性太差等),甲醛捕捉剂和防霉剂等③。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技术先进的胶合板厂,在贴面调胶时已有良策,最常用的是掺用一部分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即改性白乳胶,这主要因其不渗透,初粘性好,使成膜好和预压快,从而能较好地避免了“透胶”, 胶合强度低, “面皮鼓泡”,“面皮裂纹”和含水量高等缺陷的发生,尤其在面皮湿贴时,由于湿面皮含有的高水分严重稀释胶粘剂,而会导致严重的过分渗透,为了能更好地应用以上良策,相关技术论文很多,其中较重要的有"薄木贴面乳胶生产技术","薄木装饰贴面技术及其应用"和"脲醛树脂胶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混合胶的配比对薄木湿贴质量的影响"等。虽然以上调胶改性技术都不错,但是并未得以广泛推广应用,主要因为它们不是价格高,就是实施难

就润滑油方面来说,渗透率用到的地方不多,具体关系不清楚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其开发对策研究现状摘要:低渗透油藏是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渗流规律和合理开发策略日益成为油气田开发研究的热点。论文对目前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及其开发对策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渗流不满足经典达西流动规律,而是存在启动压力。国内外学者对引起启动压力的因素及其渗流特点进行了较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此外,人们还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从注水时机的选择,合理井距的确定,压裂开发技术的选择,气驱技术的选择等方面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对策。这些研究成果为高效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开发对策;研究现状作者简介:徐沽,女(1985斗,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藏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东部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期,要保持石油稳产、高产需要开发新的油田。目前新探明的石油储量中,低渗透油田占有很大的比例。据初步统计,我国新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田储量约占三分之二。近年来新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田所占的比例又有所增加。可见低渗透油藏是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 目前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根据不同的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变化范围较大。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的平均渗透率可以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I叫:第一类储层渗透率为1O-50x10讪m ,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此类储层的特点接近于正常储层。地层条件下含水饱和度为25 %-50 %,这类储层一般具有工业性自然产能,但在钻井和完井中极易造成污染,需采取相应的储层保护措施。第二类储层渗透率为l- lOx 1O-3J..Lm ,为特低渗透油田。此类储层含水饱和度变化较大,部分为低电阻油层,测井解释难度较大。这类储层自然产能一般达不到工业性标准,需压裂投产。第三类储层渗透率 ,它属致密低渗透储层,为超低渗透油田。由于孔隙半径很小,因而油气很难进入。这类储层已接近有效储层的下限,几乎没有自然产能,需进行大型压裂改造方能投产。 1 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现状 国外低渗透油藏海流规律研究概况 对于单相流体低速非达西渗流问题,在1924 年,前苏联学者H. J. 1 布兹列夫斯基就对低渗透油田的渗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只有当外加压力梯度超过某一起始压力梯度时液体才开始流动。在石油渗流的研究中,特列宾首次提出了石油渗流不符合达西流。实验结果也表明,低渗透介质中的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Von Engelhardt 和Tuun( 1955) ,Hansbo( 1960 ) , Miller 和Low ( 1963) , Mitchell 和Younger(1967) , Wang 和四auvin( 1999) ,都曾发现低渗透介质中的非达西现象[4]。这些现象包括随着压力梯度的变化渗透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即流速与压力梯度不呈线性比例关系)和"启动压力梯度"(低于启动压力梯度渗流不会发生) 。由于缺少一致的实验资料,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库萨柯夫( 1940) 、特列宾(1945 )、列尔托夫( 1965) 、奥尔芬(1963)通过不同的实验发现[叫:含表面活性物质的原油渗过很细的沙时,渗透率急剧降低,渗流速度与压差不成比例变化。当流体的压力的模Igradpkλ8( 起始压力梯度)时,流体不流动。他们分段(lgradpl~À8 , lgradpl<À8 )给出了运动方程。Irmay( 1986 )也发现流体通过细粒粘土时,当水力梯度的模小于一个值之前不发生流动,并给出了达西定律变化形式。 圈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研究概况 国内,郑祥克,陶永建,门承全等IBl,在Wiggins 等人针对达西流的工作基础上,推导出含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的产能方程,为解析流人动态关系(IPR) 曲线方法在低渗、特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根据建立的产能方程分析了实际油田特低渗透储层的生产动态特征,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结果比试井分析以及岩心实验结果能够更好地预测特低渗透储集层的产能,且结果可满足工程分析的精度要求;谷建伟,毛振强[9J为解决低渗透油田生产参数变化与中、高渗透油田不同的问题,在考虑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毛管力、重力等因素情况下,推导了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渗流时生产参数含水率、无因次采油指数、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变化形式,并具体分析了三种因素对生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管力和启动压力的存在使得含水率增加,重力对含水率的影响与地层倾角有关,并且两者的存在增加了无因次采液指数,对元因次采油指数无影响;吕成远,王建,孙志刚[IOJ通过实验测定了三个不同渗透率级别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岩,心样品的非达西渗流曲线,采用"毛细管平衡法"与传统的"压差一流量法"相结合,保证了非达西渗流曲线的完整性。在每块实验样品的平均渗流速度与单位粘度的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坐标中,利用一次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点,通过一次函数曲线切线的斜率和截距的变化来描述低速非达西渗流中岩心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探讨了启动压力梯度与空气渗透率、流体粘度、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以及低速非达西渗流段的渗透率变化与空气渗透率和单位粘度的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并回归得到了经验公式;黄爽英,陈祖华,刘京军等[11]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求出地层稳定生产时径向流产量公式及压力分布公式,用物质平衡法求解出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与注采井距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渗透油田压力波传播时间与压力梯度关系密切,注水见效时间与启动压力梯度成正比,与井距的立方成正比。该方法用于宝中区块合理井距。第7 期徐洁等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其开发对策研究现状9的确定,方案实施后,实际注水见效时间与计算值相符。吴景春,袁,贾振岐等(12)选取渗透率在 天然岩心和人造岩心进行了室内渗流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差的形成机理及变化规律、非达西流动的产生条件及其渗流规律,并建立起三类流体非线性渗流时的流动方程;邓英尔,刘慈群(131根据低渗透介质非线性渗流运动规律三参数连续函数模型,用质量守恒定律及椭圆渗流的概念,建立了低渗透介质中两相流体椭圆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和外推方法求得了模型的解,导出了两相流体椭圆非线性渗流条件下油井见水前后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渗流对含水饱和度分布影响较大;非线性渗流使得水驱油推进速度比线性渗流的快,使油井见水时间提前,使得石油开发指标变差;非线性渗流使得同一时刻的压差比线性渗流的大,使石油开发难度加大。这为低渗油藏垂直裂缝井开发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贾振岐,王延峰,付俊林等(14认为流体在低渗低速下渗流时,具有一定的弹塑性。实验证明,这种特性与介质和流体的种类和性质有关。低渗透油藏的孔隙越小、喉道越窄,孔喉比就越大,因此具有很大的比表面能和自由能。而固、液表面的分子作用力越强,则启动压力就越高。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相界面的变化引发了多种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进而引起流体的非达西渗流特征。程时清,张盛综,黄延章等问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径向渗流的动边界问题,给出了高精度的积分解,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发现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井底附近压力下降越快,外边界传播越慢;周涌'忻,彭仕必,李阳等问认为流体渗流的非线性和流态的多变性是复杂介质储层中的主要特征。根据实验渗流曲线的非线性特征,并结合微分原理,提出了一种广义的渗流描述法。该方法不但可以描述流体渗流的非线性,而且还能方便地确定出流体在任一流速或者任一压力梯度下的渗流方程,从而可以有效地描述渗流过程中流体流态的多变性;薛芸,石京平,贺承相[1η根据表面与胶体化学近代原理和有关实验资料,将低速非达西流动归咎于测试系统受污染而引起的实验误差、流动边界层性质异常或水膜等均难以成立。他们认为,液体在干岩样中的低速非达西流动可能与多孔介质中胶体颗粒进入孔隙流体引起的塑性流动有关,气体在含水岩样中的低速非达西流动可能与相渗透率滞后导致的水在岩样中的重新分布有关。黄延章(18)通过对大量实验资料的分析,总结给出了低渗油层中油水渗流的基本特征:( 1 )当压力梯度在比较低的范围时,渗流曲线呈下凹型非达西渗流曲线;(2) 当压力梯度较大时,渗流速度呈直线增加,直线段的延伸与压力梯度轴的交点不经过坐标原点,该点称为平均启动压力梯度; (3)渗流特征与渗透率和流体性质有关,渗透率越低或原油粘度越大,下凹型非达西曲线段延伸越长,启动压力梯度愈大。2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研究现状 国外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研究概况国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时间长,从美国1871 年发现著名的勃莱德福油田起,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国外认为,低渗透油田尤其是高压低渗透油田初期压力高、天然能量充足,最好首先选用自然能量开采,尽量延长无水和低含水开采期,他们一般都先利用弹性能量和溶解气驱能量开采,但是油层产能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只能达到8 %-15 %。进人低产期时再转人注水开发,采用注水保持能量后,二次采收率可提高到25 %-30 %。 经过对美国、原苏联、加拿大及澳大利亚(19)等20多个低渗透砂岩油田的调研发现,天然能量以溶解气驱为主,其次为边水驱和弹'性驱。含水饱和度最高为55 %,最低为8 %,平均为 %,一次采收率最高为30 %(美国的快乐泉弗朗梯尔"A"油藏) ,最低为 %(加拿大帕宾那油田) ,平均为 %。二次采收率最高为31 %(苏联的多林纳维果德油藏) ,最低为 %(美国的斯普拉柏雷油田)。平均为 %。据对国外油田的统计,大部分是优先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只有极少数油田投产即注水。注气也成为许多低渗透油田二次和三次开采方法,如西西伯利亚低渗透油田,采用注轻短馆分段塞、干气段塞和气水混合物达到混相驱,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13 %-26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斯普拉柏雷油田从1995 年起着手进行注CO2 开发可行性研究, 1997 年底已完成室内研究,随即进行矿场试验,第一年采油速度达6% 。根据国内外不同规模矿场实际,见到一定效果的三次采油方法有:混相侄驱油法、二氧化碳驱油法、水气交注、水气混注和周期注气等。据俄罗斯《石油业》2000 年报道,注气和水气混合驱油开采低渗透储层是比较有前景的。他们利用自动评价系统,对低渗透油藏的层系进行评价分析,建议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注二氧。 化碳、注气态;怪、周期注蒸汽驱油、热水等开发方法。国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当前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仍然是注水保持油藏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技术,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国内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研究概况 注水时机的研究:我国低渗透油田一般天然能量小,弹性采收率和溶解气驱采收率也非常低,所以需要采用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方式,才能获得较高的开采速度和最终采收率。但对于弹性能较大和异常高压油田,可适当推迟注水时间,尽量增加无水采油量,以改善油田总的开发效果。我国低渗透油田研究表明:随着上覆压力的上升,渗透率和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且其变化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因此,低渗透油田必须早注水,以保持较高的低层压力,防止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下降,保持良好的渗流条件。合理井距研究:目前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着注水井注不进水,形成高压区;采油井降为低压区,采不出油,油田生产形势被动,甚至走向瘫痪。解决这一矛盾的重点是适当缩小井距,合理增大井网密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驱动体系,使油井见到注水效果,保持产量稳定和提高采收率。合理注人压力研究:低渗透油田一般采用高压注水。但随着注水压力的不断提高, 地层压力水平也不断上升。这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何保持合理的注人压力,是低渗透油田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矿场试验和研究表明:对于一般低渗透油田为了恢复地层压力,提高油井产量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注水压力可以适当提高,可以在油层微破裂情况下注水,但注人压力不能高于能够诱发套管变形或错断的临界压力。而对于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则要特别注意,要严格控制注水压力不能超过地层裂缝张开和延伸压力,以防止大量产生套管损坏和油井暴性水淹等严重问题。 气驱技术的研究:C02 71昆相驱、短类气体混相驱及氮气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采收率可以提高10 %-25lJ毛l观[21J。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采收率较低的状况,应积极开展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和现场试验。( 1 )注人怪类混相驱:在高压下,使注人的天然气与油层的油发生混相,形成混相带,随着注人压力的提高,混相前缘不断向前驱扫,从而把油采出来。实践证实该方法提高采收率效果良好; (2) 注CO2 : 高压下将CO2 注人油层榕解于原油中,使原油粘度降低、体积膨胀、流动性变好,如果形成混相或局部混相带,则可降低界面张力,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3)注氮气:注N2 开发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实践证明,埋藏深的低渗透油藏最适宜注N2。在国内,注N2 开发起步较晚,于1994 年后,华北的雁领油田和江汉油田都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明显的开发效果。压裂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较低,一般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业开发,因而,压裂开发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关键技术。目前"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技术[22J是世界近期水力压裂工艺的一个重要发展,它已不是一般单井增产增注方法。而是油田总体开发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裂工艺技术有:限流法完井压裂工艺技术、投球法多层压裂工艺技术、封隔器多层分层压裂工艺技术、COz 压裂工艺技术、高能气体压裂、复合压裂工艺技术等。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说,低渗透渗流机理和开发技术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很广、技术性很深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还有许许多多的方面需要我们去探索。 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有: ( 1 )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水质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包括注人水中的水质对低渗透油藏注入压力、地层伤害、产能和井网部署的影响;(2)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过高,易造成套管变形等危害;(3)低渗透油田自然产能低,往往通过压裂改造,才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需要研究适合低渗透油田的压裂工艺技术; (4)低渗透油田原油日产量较低,用常规开采方式开采,操作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使得这些油田难以经济有效动用; (5)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存在一个启动压力。

油墨的粘度是左右油墨的传递性能、印品墨层牢度、渗透量和光泽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油墨粘度过大或过小对印刷质量都将产生不良影响。若油墨粘度过大,容易造成印张粘脏、传墨、布墨不均、拉脱纸毛纸粉,使版面起糊或发花;如果油墨粘度过小,则容易发生滑胶引起的印刷杠痕,以及传墨、布墨不良构成的印迹发淡、油墨乳化、浮脏等不良现象。油墨粘度主要取决于油墨的组成成分特性和比例,还与气温、印机转速等有关。气温低时油墨粘度就高;印机速度低时油墨粘度就高;印机上使用的墨辊根数少时油墨粘度也就高。这是因为油墨具有触变性,当热量大时油墨就变稀,其粘度也随之减少。因为机器转速的快慢和墨辊的多少,决定着机器运动过程摩擦热量的大小,印机在摩擦系数大的情况下,油墨在外力运动作用而受热,所以,它就容易变稀,其粘度也随之下降。油墨的粘度是可调的,根据印刷条件给油墨适当加些助剂如0号、6号调墨油、去粘剂等,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油墨粘度的目的,以利于实现正常的印刷。印刷纸张表面较光滑的、纸质表面强度较好的,油墨粘度可适当大些。反之,表面强度差的纸张,油墨粘度应小些,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印刷效果。

换热器研究对人类的意义论文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导论整个都行的。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它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概括提炼而形成的,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本科生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化工热力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文章 阐述了作者在《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兴趣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通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主线,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科动态及工程实践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意识,以满足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领军人物的要求。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能源化学工程;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化工热力学是化工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讲述热力学定律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化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换规律及过程趋近平衡的极限条件等。它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问题思维 方法 的重要专业理论基础课[1-3]。然而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抽象、计算繁琐,学生感到非常难学又缺乏实际应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恐惧和厌学心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进行一些改革和尝试,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武汉大学2013年新开设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由1958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办的“电厂化学”专业发展而来,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及高效洁净能源领域(包括超临界火电、核电、生物质能、氢能、新型化学电源等),培养掌握化学与化工基础理论及能源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未来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目前,本专业主要有水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化学监督与控制、能源化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为了适应学校对新专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2015年在本专业大三学生中新增设了《化工热力学》这门化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54学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并且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能源化学过程联系起来是本课程的核心教学任务。本文结合我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浅谈《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体会,着重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基础。

1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主线

结合我校《化工热力学》课程以工程应用为中心、专业研究方向覆盖面广等特点,我们选用了朱自强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热力学》作为教材[4],同时,也鼓励学生使用部分参考教材(《化工热力学》,冯新等编,2008;《化工热力学(第二版)》,陈钟秀等编,2000;《化工热力学导论(原著第七版)》,.史密斯等编,刘洪来等译,2007)[5-7]。化工热力学发展时间较长,已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在54学时内有效地把关键知识点教授给学生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由于本专业学生在大二《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系统学习了理想气体相关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不再赘述,而是重点介绍工程实际应用较多的二参数状态方程、化工热力学分析、溶液热力学、流体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等。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详细分析《化工热力学》教材结构,围绕主线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点;其次,建立好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化工热力学框架图;最后,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需要,适当删减补充了教材内容,结合学科动态,增强化工热力学的应用能力,如燃料电池开路电压的计算、水/二氧化碳共电解制合成气过程中气体组成的计算等。

2改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的公式多而繁杂,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容易产生恐惧厌学心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本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应改变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充分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 课前预习 阶段设疑(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解疑(解决问题),并通过对例题和习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化工热力学原理、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同时,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陷于抽象的说教和枯燥的公式推导之中,重点讲述化工热力学知识点的应用条件和物理意义;最后,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探讨问题),并设置思考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设疑—解疑—答疑”的渐进式教学方法达到对关键知识点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观点

化工热力学由于理论性较强、基本概念多且抽象,而且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少,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应用为中心”、“探究式”的特色教学模式,紧密联系我校在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特别是超临界火电、核电、生物质能、氢能、新型化学电源等方面)开发利用的化学工程实际问题,把学科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可以使他们强化科研思想、激发听课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取利用化工热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观点。

4考核方式方法研究

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为准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情况,我们对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目前,课程成绩总评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课程预习、作业三个部分,各占1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考试的题目偏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其在能源化学过程中的应用。然而由于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抽象、计算繁琐,教学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畏惧厌学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考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组讨论,开展导向性的专题研究,将课程内容与能源化学过程(特别是学科动态)相结合,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分工协作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5结束语

在《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中,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与主线,打破单一的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因材施教,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更专业的能源化学工程知识和从事新能源行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小华,冯新,吉远辉,等.迎接化工热力学的第二个春天[J].化工高等 教育 ,2008,3:19-21.

[2]梁浩,刘惠茹,王春花.《化工热力学》教学实践与尝试[J].广东化工,2010,37(1):157-158.

[3]李兴扬,唐定兴,沈凤翠,等.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体验[J].化工高等教育,2011,3:71-73.

[4]朱自强,吴有庭.化工热力学(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冯新,宣爱国,周彩荣,等.化工热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陈钟秀,顾飞燕,胡望明.化工热力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史密斯JM,范内斯HC,阿博特MM,等编;刘洪来,陆小华,陈新志,等译.化工热力学导论(原著第七版)(IntroductiontoChemical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SevenEdition).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工程技术作为化学生产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在化学生产中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进行了阐述后,又详细的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传热技术以及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现如今的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得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应用;分析

在我国,科学技术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化学生产过程中也开始广泛的采用化工技术。化学工程技术主要是一项研究化学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对化学工程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由于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化学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对化学工程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并不断的将其拓展到化学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使得化学工程技术能够发展的更好,进而不断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1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阐述

现如今,化学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例如药物、食品和日用品,还有农业药物和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等等。因此化学工程技术变成为了一项炙手可热的技术,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工程技术是根据化学理论基础与相关的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应用于化学生产中的技术,利用化学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行产品的大量生产。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化学的反应物和设备对于工程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满足化学反应的要求,进而提高了化学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化学工程技术还有一项更大的优势就是对废物的处理,这项技术能够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正符合我国当前对生产的要求。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主要的内容是,控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得需要的流体处于液体与气体中间的状态。这种流体的特点集合了气液的优点,它的粘度低与气体相似,它的密度很高与液体相似,这就导致它的扩散能力很强,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同时它还拥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压缩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化学生产中,通过控制温度与压力,得到超临界流体,利用其拥有的优势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现如今,我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更过多领域,比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有机物材料和无机物材料。

传热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之中的传热技术主要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细尺度传热技术,另一方面是强化传热过程。首先微细尺度传热,是以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为主要的内容,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微细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一项传热技术。这项技术在微米、纳米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它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强化传热过程,主要的重点是通过调试换热器设备,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传热系数,使其能够有能力不断的对外放热。为了强化传热过程,就要增加冷热流体间的温差,这就必须通过改变换热的面积来提高传热系数,从而来提高传热的效率,使得在化学生产的过程节能减耗。

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通常化学生产的产品一般对我们生活有一些影响的,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绿色化学反应来防止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从源头来解决污染问题的技术方法。绿色化学只得就是通过使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结合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化学对人们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要求就是,化学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催化剂、反应原料,和反应完成后的产物与副产物都必须对人类和环境无危害,同时也要保证绿色环保。例如,采用绿色无毒的原料方面,可以将石油原料装换成生物原料。像是在化学产品尼龙的生产过程中,原先采用的是含苯的石油化工原料,我们将可以其原料改换成生物原料,一样也可以制成尼龙,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也保护了人体收到伤害。除此之外,这项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绿色食物是对人体很有益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一般禁止使用化学药剂,这样不仅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然而生产绿色食品的代价就是成本高,为了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够有质量,我们可以将化学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基因技术,提高并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生物技术与化学反应技术相结合可以在以下过程中充分的利用。

3现今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化学工程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现如今,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更广泛,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滴状冷凝在工业上的应用仍然不能有很好的表现,因为在获得滴状冷凝后,冷凝的液滴不能够被长久的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在这问题上有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人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化学工程技术的人才匮乏

在化学工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问题,只有用化学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化学生产的质量。而我国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化学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普遍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当代的大学生理论要点掌握很好,但实际操作方面却严重的匮乏,这就导致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从而影响了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

4对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对策

不断提升化学工程技术

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的发展,化学工程技术也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技术,以此来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应该在巩固传统的化学技术的同时不断的添加新型技术,并抛弃不利的部分,从而实现化学工程技术有更好的发展。

培养化学技术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化学技术人才对于化学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重点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让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到生产工厂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从而来培养理论知识牢固并且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来工作。

5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广泛,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技术和人才的不断涌进,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竹,王一龙,麻超等.关于化学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大科技,2015,(27):283~283.

[2]侯海霞,柯杨,王胜壁等.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

[3]裘炎,王杲.探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0):90.

[4]刘玉琴.浅谈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25):95~95.

[5]刘洋.浅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662~663.

化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化学毕业论文综述范文

3.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4. 化学毕业论文

5. 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首先你要 把“新型换热器”到底指的什么类型的换热器做成一个“标的”,然后再来搜索相关的资料。新型换热器的类型多了,你“论”得过来吗?

印度蝗虫对飞行器的影响研究论文

如果想要消灭蝗灾的话,那么就要采用生物防治的原理,可以在蝗灾入侵的地方养很多的鸡鸭

进行农药的喷洒,其次是跟蝗虫的寿命到了有一定的关系,总得来说印度这一次的治理还是达到很好的效果的。

中国人民齐上阵,大家一人两串,就都消灭了。说真的很多地方的人都吃蝗虫的,所以能不能无毒无害的消灭他们,就看我们能吃多少了。

让人有点怀疑印度有能力消灭这么多蝗虫,况且是几天的时间,有人都在猜忌印度蝗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估计这些蝗虫可能不适应印度的气候,所以蝗虫自己很快消亡了!

关于换热器的研究的论文

首先你要 把“新型换热器”到底指的什么类型的换热器做成一个“标的”,然后再来搜索相关的资料。新型换热器的类型多了,你“论”得过来吗?

[1] 柴诚敬编著.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 夏 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3] 库潘编著.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4] 周强泰编.锅炉原理(第2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5] 景朝晖.热工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 孙丽君,工程流体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李诚,热工基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8] 傅秦生,热工基础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刘桂玉,工程热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冷却器, 开题报告冷却器开题报告榆林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报告日期煤油卧式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杨海涛 0906250117 化学与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勇 2013 年3月 14日篇二:换热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说明:1、论文( 设计) 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 c—设计等; 2 、论文(设计)来源:指来源于科研项目、生产/ 社会实际、教师选题或其他(学生自拟)等; 3、各项栏目空格不够, 可自行扩大。篇三: 换热器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四:开题报告一. 设计背景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钢铁、汽车、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应用甚为广泛。二十世纪 20 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 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 30 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 30 年代末, 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 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 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60 年代左右, 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 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 60 年代开始, 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 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0 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钢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换热器的需求水平大幅上涨, 但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有限, 导致换热器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巨大的供给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我国出口的换热器均价平均不到进口均价的一半, 2005 年更是降到了 25 %以下。可以想见, 我国出口的产品多是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而进口的产品多是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这充分说明我国对高端换热器产品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的市场现状。预计“十一五”期间, 我国的换热器进口规模还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约 200 ~ 300 万台之间), 且更加向高端产品集中。二. 选题目的和意义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 都是换热器。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一般换热器都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大多用于制造中、低压换热器; 不锈钢除主要用于不同的耐腐蚀条件外, 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作为耐高、低温的材料;铜、铝及其合金多用于制造低温换热器;镍合金则用于高温条件下; 非金属材料除制作垫片零件外, 有些已开始用于制作非金属材料的耐蚀换热器, 如石墨换热器、***塑料换热器和玻璃换热器等。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未来, 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大工程项目青睐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产品。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及进口产品巨大的可转化性共同预示着我国换热器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行业发展必须要注重高端产品的研发。三. 国内外发展动态一、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管壳式换热器占 64%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 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将占主导地位。随着动力、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其设备也继续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而换热器在结构方面也有不少新的发展。现就几种新型换热器的特点简介如下: 1 、气动喷涂翅片管换热器俄罗斯提出了一种先进方法,即气动喷涂法,来提高翅片化表面的性能。其实质是采用高速的冷的或稍微加温的含微粒的流体给翅片表面喷镀粉末粒子。用该方法不仅可喷涂金属还能喷涂合金和陶瓷( 金属陶瓷混合物), 从而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表面。气动喷涂法不但可用于成型,还可用来将按普通方法制造的翅片固定在换热器管子的表面上,也可用来对普通翅片的底面进行补充加固。可以预计,气动喷涂法在紧凑高效换热器的生产中,将会得到点击阅读更多下载得到文件列表冷却器,开题报告相关文档F220浮头式柴油冷却器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设计-过控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共10篇)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基于plc设计变压器冷却开题报告1热度: 开题报告 蒸发冷却空调热度: 冷却器设计-过控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热度: 冷却器,开题报告热度: 开题报告--200号油冷却器机械设计热度: 分享好友收藏文档

  • 索引序列
  • 粘度对换热器的影响研究论文
  • 粘度对渗透的影响研究论文
  • 换热器研究对人类的意义论文
  • 印度蝗虫对飞行器的影响研究论文
  • 关于换热器的研究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