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新形势下如何强化高校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
发布时间:2015-07-04 20:24
【论文关键词】知识信息;传播方式;制度创新;服务创新
【论文摘要】目前图书馆的知识信息传播及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功能?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图书馆读者信息资料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后认为,创新是图书馆强化其知识传播功能的唯一出路,只有迅速实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从“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过渡.才能重新确立并强化图书馆在知识信息传播领域的主体地位。
1图书馆目前的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各类文化传媒行业呈现不断扩张态势。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繁杂的社会,电视、网络、报纸、电台、手机等媒体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充盈着人们的视听,使人应接不暇。不论人们愿意不愿意都被裹在这巨大的信息旋涡中。而图书馆正在被各种各样文化传媒行业排挤出公众的信息消费领域,已逐渐被边缘化。其社会影响力、信息知识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正在弱化。表现在一是宣传少;二是读者人数减少;三是公众阅读率下降。以笔者所在的南华大学图书馆为例:馆内藏书160万余册,1998年合并以前,在校人数合计7800多人,有图书馆两个,年进馆人数6.5万人次左右,进人21世纪尤其是合并以来,虽然在校人数增加了,但相对进馆人数逐年下降,2002-2003学年在校人数约20000多人,年进馆人数约12万人次,2006-2007年在校人数达28000人,而年进馆人数仅有15万人次。人均年进馆借阅次数由1998年8.3次下降到2007年5.8次。下降约30%多。再从学生所进阅览室的类别和时间点来看,统计数字显示:进小说库、语言库、计算机库的读者位列前三位,而且进语言库和计算机库的读者流量高峰出现在四六级考试、研究生人学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前,而小说库的读者流量高峰出现在这些考试后,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才来图书馆的,是属于被动阅读型的,而考完后理应“放松放松”,因而出现了小说库的阅读流量高峰。从衡阳地区其他几所高校图书馆调查了解,情况基本差不多。
2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功能弱化的原因和它现有的优势
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功能弱化原因主要是由外部竞争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因素造成的。外部因素:进人新世纪以来,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电视、报纸、电台等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大众信息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呈现出多彩缤纷的繁荣景象,因而进一步蚕食了图书馆的“市场份额”。图书馆自身因素: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存,在知识信息提供方面一统天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重藏轻用”,行政上的条块分割使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借还不方便,传播方式落后,效率低下。不能与时俱进。旧有工作方式和读者知识信息消费方式错位,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图书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图书馆与其它资讯业相比,依然尚有很大优势。首先在知识信息供给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网络信息虽然方便、快捷、但其内容庞杂而无序,其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其次报纸、电视、电台所对的信息消费群体主要是一般大众或特定人群。而图书馆则集中了网络、报纸、期刊和图书等众多的媒体优势,拥有众多的知识信息资源;并且知识信息大都经过专家的审定,因此在知识信息领域,图书馆的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更高。第三是图书馆自诞生至今经过百年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知识学科,拥有一支庞大的从业人员,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高资历和建树的专家、学者,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图书馆对人类知识保存和传承起到了无可替代作用;第四是图书馆拥有一批忠诚读者和用户,在服务读者用户的同时,读者和用户也在有形或无形的支持着图书馆的发展。从而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用户的共赢。这是图书馆宝贵的资源财富。是图书馆赖以生存之基石。
3创新是图书馆强化其知识信息传播功能的唯一出路
尽管图书馆拥有这些优势,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如何应对严峻的挑战,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市场能量和读者效应,使图书馆具有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是摆在我们每个图书馆人面前的刻不容缓的课题。因此,唯有创新才是强化图书馆信息知识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唯一出路。也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3.1制度和机制的创新2005年7月,由武汉大学发起并组织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发表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宣言》,初步实现了区域之内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成为制度创新的先例,也是由理论跨入实践的重要一步。m图书馆在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可实现一个地区乃至全国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在图书信息资源专业化、特色化建设等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并采用这种共享模式。同时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应与各学院的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学科、重点项目及各专业学生的分布比例相一致,并根据学校各专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保持馆藏体系相对稳定情况下适时调整,确保各专业核心文献的收全率。还应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确定资源建设特色。确保特有馆藏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信息产品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其中不仅有文化成分,同时也有产品的特性。可借鉴其它资讯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用户为中心的顺畅、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运作体系。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对传播方式进行彻底改革,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系统化、完整化、个性化的知识信息和优质高效服务。
3.3传播方式创新长期以来,图书馆知识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以“文献传递”为主,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和读者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信息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信息海量增加,各种信息混杂现象严重,对信息选择难度加大。再者,现代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向深度和广度再延伸,有时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要精确到一个知识单元,甚至是知识点。有时对某个知识信息需求会扩展到同类所有信息。知识信息内的复合性和读者用户对信息要求的综合性,迫切要求图书馆实现“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转变。“知识传递”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用户的需求,利用馆内外知识资源,从中筛选、加工、整理出适合读者用户需求的知识信息。以供读者用户对知识信息需求的选择,具体包括:第一,特色资源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建设专业性、地域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可以方便专业人员对本学科的科研成果、最新研究动态的随时掌握利用。例如可以建设学士、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教师课件多媒体数据库;重点学科成果论文数据库;馆藏视频、录音、图片等多媒体数据库;互联网信息采集数据库等。再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将这些建成的数据库发布到web页面上,方便读者进行全文检索。第二,个性化定制服务。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指根据不同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服务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按照用户或用户群的特点来对信息资源进行二次组织与开发,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因此,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应该做到:一是利用各种现有电子期刊数据库向读者定期发送其关心的最新期刊目录(如果提供的目录全文链接有效,可直接链接全文)。二是提供基于统一检索平台的个性化检索,实现对用户选定的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并对当时所获得的检索结果实现全文链接。三是进行实时的专题信息发布,按照用户的检索定制,实时从用户选定的各种专业数据库中检索最新记录进行主动推送。四是把图书、报刊等各类印刷型文献,通过书页扫描、压缩打包等工序,快速优质地生成电子“图书”,供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浏览。五是进行互联网信息采集。集页面下载、页面内容分析与提取、内容加载为一体的自动化采集系统,可以从互联网上大量的资源中选择所需的信息进行实时下载,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第三、数字资源的整合: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种类的不断增加,不同种类的数字资源往往存储在不同地点、不同服务器或不同存储系统中,它们常常使用不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应用各种不同的检索系统。这种不同数字资源结构和应用系统上的差异性,给高校用户在检索查询数字资源时带来了许多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供集成信息服务的平台,使用户能利用一个统一的界面,用一个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就能完成对不同数字资源的检索查询工作。因而,数字资源的整合目前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点,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文献揭示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统一检索平台、一次性用户认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和完整的服务体系。
4结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我们高校图书馆人必须迅速调整心态,努力实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快速实现从“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过渡,唯有如此,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论文摘要】目前图书馆的知识信息传播及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功能?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图书馆读者信息资料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后认为,创新是图书馆强化其知识传播功能的唯一出路,只有迅速实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从“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过渡.才能重新确立并强化图书馆在知识信息传播领域的主体地位。
1图书馆目前的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各类文化传媒行业呈现不断扩张态势。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繁杂的社会,电视、网络、报纸、电台、手机等媒体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充盈着人们的视听,使人应接不暇。不论人们愿意不愿意都被裹在这巨大的信息旋涡中。而图书馆正在被各种各样文化传媒行业排挤出公众的信息消费领域,已逐渐被边缘化。其社会影响力、信息知识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正在弱化。表现在一是宣传少;二是读者人数减少;三是公众阅读率下降。以笔者所在的南华大学图书馆为例:馆内藏书160万余册,1998年合并以前,在校人数合计7800多人,有图书馆两个,年进馆人数6.5万人次左右,进人21世纪尤其是合并以来,虽然在校人数增加了,但相对进馆人数逐年下降,2002-2003学年在校人数约20000多人,年进馆人数约12万人次,2006-2007年在校人数达28000人,而年进馆人数仅有15万人次。人均年进馆借阅次数由1998年8.3次下降到2007年5.8次。下降约30%多。再从学生所进阅览室的类别和时间点来看,统计数字显示:进小说库、语言库、计算机库的读者位列前三位,而且进语言库和计算机库的读者流量高峰出现在四六级考试、研究生人学考试和计算机考试前,而小说库的读者流量高峰出现在这些考试后,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才来图书馆的,是属于被动阅读型的,而考完后理应“放松放松”,因而出现了小说库的阅读流量高峰。从衡阳地区其他几所高校图书馆调查了解,情况基本差不多。
2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功能弱化的原因和它现有的优势
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功能弱化原因主要是由外部竞争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因素造成的。外部因素:进人新世纪以来,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电视、报纸、电台等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大众信息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呈现出多彩缤纷的繁荣景象,因而进一步蚕食了图书馆的“市场份额”。图书馆自身因素: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存,在知识信息提供方面一统天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重藏轻用”,行政上的条块分割使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借还不方便,传播方式落后,效率低下。不能与时俱进。旧有工作方式和读者知识信息消费方式错位,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图书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图书馆与其它资讯业相比,依然尚有很大优势。首先在知识信息供给方面仍占有重要地位。网络信息虽然方便、快捷、但其内容庞杂而无序,其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其次报纸、电视、电台所对的信息消费群体主要是一般大众或特定人群。而图书馆则集中了网络、报纸、期刊和图书等众多的媒体优势,拥有众多的知识信息资源;并且知识信息大都经过专家的审定,因此在知识信息领域,图书馆的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更高。第三是图书馆自诞生至今经过百年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知识学科,拥有一支庞大的从业人员,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高资历和建树的专家、学者,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图书馆对人类知识保存和传承起到了无可替代作用;第四是图书馆拥有一批忠诚读者和用户,在服务读者用户的同时,读者和用户也在有形或无形的支持着图书馆的发展。从而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用户的共赢。这是图书馆宝贵的资源财富。是图书馆赖以生存之基石。
3创新是图书馆强化其知识信息传播功能的唯一出路
尽管图书馆拥有这些优势,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如何应对严峻的挑战,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市场能量和读者效应,使图书馆具有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是摆在我们每个图书馆人面前的刻不容缓的课题。因此,唯有创新才是强化图书馆信息知识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唯一出路。也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3.1制度和机制的创新2005年7月,由武汉大学发起并组织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发表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宣言》,初步实现了区域之内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成为制度创新的先例,也是由理论跨入实践的重要一步。m图书馆在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可实现一个地区乃至全国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在图书信息资源专业化、特色化建设等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并采用这种共享模式。同时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应与各学院的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学科、重点项目及各专业学生的分布比例相一致,并根据学校各专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保持馆藏体系相对稳定情况下适时调整,确保各专业核心文献的收全率。还应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确定资源建设特色。确保特有馆藏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信息产品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其中不仅有文化成分,同时也有产品的特性。可借鉴其它资讯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用户为中心的顺畅、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运作体系。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对传播方式进行彻底改革,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系统化、完整化、个性化的知识信息和优质高效服务。
3.2服务创新图书馆的性质和宗旨是服务,因此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发展的目的就是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那种“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在信息化社会自然是与读者的需求极不相适应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读者奔波与工作、科研之中,不能在“定格”的时空内进人图书馆,虽然有些单位也开通了互联网,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在网上阅读,且人们的阅读心理、习惯也不尽一致,对纸介质文献一往情深的仍然不在少数。}z}如果要保持馆藏文献不破损,不丢失,陈列美观,排架有序,那就只能是保持传统意义上的“藏书楼”,而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则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实现人性化管理,完善实施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营造人文关怀的内外环境。包括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体现在人文关怀的物理环境、文化环境、功能布局、操作手续及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图书馆的本质始终是人文的,“以人为本”应当贯穿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其核心的价值观是“读者第一”,其终极目标是读者的需要,其实现的过程是尽最大可能方便读者。人性化的服务应体现在:第一,一切以满足读者需要为前提,点点滴滴体现“助人”的一面。哪怕是面对读者的一些超规范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尽量满足。“服务不是僵化的条文,也不是冷漠的循章办事,而是面对活生生的读者,投人相当的情感和思考,对各种规范之外的需要,要给予富于人情味的关注和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应对。第二,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不因其经济、身份、个性的差异、身体的残疾、缺陷、感情的亲疏而厚此薄彼或区别对待。因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特别是对某些身心不健康者,决不能表现出轻视和反感的态度,相反,更应该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其感到受尊重和被重视。蒋永福先生提出的“无等级差别服务、无身份界限服务、无强制服务、无歧视服务”的“四无服务”是对平等服务具体、精辟的诊释。以改变原有的单一的馆藏文献外借与内阅,应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知识库以及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图书馆工作者要以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文明礼貌的服务语言和精湛的信息服务技能,围绕着教学和科研实施职务工作。为读者提供咨询帮助和信息保障。帮助读者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读者取得联系。变馆员为“知识导航员”,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对读者有强烈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和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
3.3传播方式创新长期以来,图书馆知识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以“文献传递”为主,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和读者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信息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信息海量增加,各种信息混杂现象严重,对信息选择难度加大。再者,现代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向深度和广度再延伸,有时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要精确到一个知识单元,甚至是知识点。有时对某个知识信息需求会扩展到同类所有信息。知识信息内的复合性和读者用户对信息要求的综合性,迫切要求图书馆实现“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转变。“知识传递”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用户的需求,利用馆内外知识资源,从中筛选、加工、整理出适合读者用户需求的知识信息。以供读者用户对知识信息需求的选择,具体包括:第一,特色资源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建设专业性、地域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可以方便专业人员对本学科的科研成果、最新研究动态的随时掌握利用。例如可以建设学士、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教师课件多媒体数据库;重点学科成果论文数据库;馆藏视频、录音、图片等多媒体数据库;互联网信息采集数据库等。再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将这些建成的数据库发布到web页面上,方便读者进行全文检索。第二,个性化定制服务。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指根据不同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服务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按照用户或用户群的特点来对信息资源进行二次组织与开发,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因此,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应该做到:一是利用各种现有电子期刊数据库向读者定期发送其关心的最新期刊目录(如果提供的目录全文链接有效,可直接链接全文)。二是提供基于统一检索平台的个性化检索,实现对用户选定的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并对当时所获得的检索结果实现全文链接。三是进行实时的专题信息发布,按照用户的检索定制,实时从用户选定的各种专业数据库中检索最新记录进行主动推送。四是把图书、报刊等各类印刷型文献,通过书页扫描、压缩打包等工序,快速优质地生成电子“图书”,供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浏览。五是进行互联网信息采集。集页面下载、页面内容分析与提取、内容加载为一体的自动化采集系统,可以从互联网上大量的资源中选择所需的信息进行实时下载,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第三、数字资源的整合: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种类的不断增加,不同种类的数字资源往往存储在不同地点、不同服务器或不同存储系统中,它们常常使用不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应用各种不同的检索系统。这种不同数字资源结构和应用系统上的差异性,给高校用户在检索查询数字资源时带来了许多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供集成信息服务的平台,使用户能利用一个统一的界面,用一个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就能完成对不同数字资源的检索查询工作。因而,数字资源的整合目前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点,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文献揭示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统一检索平台、一次性用户认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和完整的服务体系。
4结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我们高校图书馆人必须迅速调整心态,努力实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快速实现从“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过渡,唯有如此,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下一篇:刍议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