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建院 80 多年来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学者。
致谢类言语交际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致谢者选择特定的话语形式实现“表达感谢”的过程。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博士生 毕业 论文致谢,仅供参考。
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篇一: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检验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调查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篇二: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财政局等部门、社会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
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篇三: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调查、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运输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 Thin 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 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
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篇四
三年紧张而又充实的博士生活即将结束,在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___教授的谆谆教诲。三年来,__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__老师的心血。__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工作作风,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是在__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进展以及 文章 的修改等环节,__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谨向__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两腺科___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病毒所的___老师和毒理所的___老师以及实验管理中心的___老师,他们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篇五
博士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___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___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他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三年来,学习上谢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论文写作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谢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他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难以忘怀,受益非浅。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___、___、___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还得到___、___、___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三年学习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们!
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5篇相关文章:
★ 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 毕业论文致谢词模板5篇
★ 毕业论文致谢信范文精选5篇2020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范文10篇
★ 毕业论文致谢语5篇
★ 毕业论文的致谢词范文
★ 毕业论文的致谢信5篇
★ 毕业论文的致谢150字6篇
★ 毕业论文中的致谢范文3篇
★ 大学生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10篇
姜宇后来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201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宇航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且仅用1年9个月就提前取得了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知。我认为,这段学习生涯,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旅行。在这次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刻,回忆途中的点点滴滴,我深深感觉到,没有他人对我的帮助,我甚至都没有勇气开启这段难忘的航行,更不用说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走来了。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研究员。在我即将踏上这次旅行的.时候,先生作为指路人,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在前进的途中具备了明确的目标感;先生还一丝不苟地给我标记了旅途中可能存在的陷阱,让我时刻保持警惕,坚持正确的方向。几年之中,先生一直在彼岸,我在途中,时至今日,我勉强能靠岸,欣喜之余,对先生的辛勤付出,殷切希望,以及关心爱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我要感谢师兄xxx博士,我们俩在这次旅途中乘坐了同一条舰船,大部分时间都是他掌舵,我们一起克服困难,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这次旅途中,我们俩有喜有忧,成功过,失败过,但无论如何,这种最诚挚的友谊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输入无限的正能量。 我还要感谢师兄xxx博士,本论文的许多工作都得益于他对电子实验室的贡献,没有他的辛勤劳动,很多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我还要感谢师兄xxx博士。xx在我懵懂的时候,给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变的笃定,继续努力。xx对我的生活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使我能够安心学习,勇往直前。 我还要感谢xxx工程师和xxx研实员,她们俩对电子实验室的建设付出了很多汗水。 感谢xxx副研究员,xxx副研究员,xxx副研究员,xx副研究员,xx研究员,xxx,xxx,xxx,xxx和原子分子动力学组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对我的进步提供了帮助。 感谢人教处的xx老师,xxx老师和xxx老师在我学习期间提供的耐心帮助。 感谢我的父母,亲戚和朋友,他们的支持和宽容是我专心学习,并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 最后,我要向所有鼓励,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忠心的感谢。
洪梓铭的拼音:[hóng zǐ míng]
hóng zǐ míng
洪梓铭的拼音怎么写?洪梓铭:(hongziming)
论文答辩是学生们最头疼的事,想要一篇好的论文还是唐人代写有水平。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字数要求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字数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学习成功与否的最后一道关卡,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和答辩就能获得学位证书了,那么发表硕士学位论文有没有字数限制呢?一般对论文的字数是有要求的,大多数学位论文都要在3万字以上,从选题背景、研究内容、意义等,每个部分都要详细,字数太少首先会给评审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建议大家要尽量挖掘研究内容,包括试验方法、试验材料都要详细论述。
在职研究生论文字数是有限制的。该要求是与学员们所报考的院校有关的,不同学校要求也就不一样,但是一般要求在2-3万字,也有要求达到4-5万字的。
院校规定:在职研究生论文字数一般都是根据学员们所报考的院校以及专业来规定的。而且学员们在论文创作阶段时,所报院校肯定会对毕业论文有一个文字性的说明,学员们一定要认真的阅读该文字上面的要求,严格执行。
严格按照字数规定:学员们在创作论文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院校的相关规定进行。一般院校对于学员们的论文字数要求还是非常的严格的,必须达到所规定的字数才可以,学员们在创作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有良好的论文框架,这样才能有美观程度。
不要大幅度增加:对于有的学员来说,总是以为自己写的字数越多通过的概率也就越大。其实不然,学员们写的多了,问题相对也就出来了。所以学员们不要想当然的写更多的字数,当心弄巧成拙。在职研究生论文字数是有限制的,主要是依据学员们所报考的院校以及所选择的专业决定的。
一、论文封面要求
1.封面采用研究生处下发的统一封面格式;
2.封面要求用A4白色铜版纸;
二、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说明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和意义论文摘要应尽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的创新性和新见解。
1.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500—800字,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1000—1500字;
2.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另设一页;
(1)在“论文摘要”(三号宋体加黑)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内容开头之前空二格,其标点符号占一格。
(2)在写完摘要内容后下空二行填写“关键词”(四号黑体),关键词的数量不超过3-5个,关键词的字数不超过4-6个。
三.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一致,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
1. 英文摘要另设一页;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四.目录
1.“目录”两字(三号宋体加黑)居中,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和页码。
2.每章的标题为四号宋体加黑,每节的标题为小四号宋体加黑。
五.引言
引言是学位论文主体部分的开始,主要介绍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结果。
六.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采用小四号宋体)。
七.结论
结论是学位论文总体的总结,要求观点明确、精练、完整。认真阐述自己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在本领域中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采按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符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表示。
2.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注明序号,作者,题目,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3.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九.学位论文字数要求
按有关规定,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5万字。
备 注:学位论文必须将第二页一起进行打印装订交研究生处。
一、论文的结构顺序
1、封面
2、目录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4、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5、正文
6、全文脚注
7、参考文献
8、附件
9、 封底
二、论文各部分具体要求
1、封面:应包括论文题目、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本人姓名及学号、论文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及职称等内容,统一用打印方式。
2、目录:包括摘要、引言、各章节标题、文献附录(包括图目、表目、谱例等)及其所在页码,依次编列。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硕士论文的中文摘要1000-1500字左右。摘要应说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力求语言精炼,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为便于文献检索,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关键词须符合《汉语主题词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图书馆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规范。
4、英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内容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以便于国际交流。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3-5个)。
5、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正文篇幅一般为15000-30000字左右,其中,理论专业字数不少于三万字,正文部分一般包括:
(1)绪论:或称序言、引言,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明论文的研究范围,要求对该论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
(2)本论: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应包括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论点要求有新见解或新发现,提出新观点;论据要求充分翔实、准确可靠;论证过程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能体现出研究者本人自觉而训练有素的方法论意识。文字表达力求规范、准确和流畅。
(3)结论:论文应有结论,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和作用。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导师或其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6、全文脚注:凡引用或转引他人观点或文献资料,均应如实说明、详加注释,力求准确、客观。文章所有注释及引文出处一律采用脚注。要求注明作者、文献名、来源(期刊名称、年份、期数、页码,书籍需注明出版单位、年份、页码,网上资料需注明网址和时间)。
7、参考文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只列出自己阅读过、文中引用过、正式出版和发表的文献资料。要求注明作者、题目、来源(期刊名称、年份、期数,书籍需注明出版单位、年份)。外文文章应列出原名。中外文献分开,中文文献按著者姓氏笔划排列,英文文献按字母顺序排列。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8、附件:第一手资料或新发现材料要求以附件形式提供。
10、封底
三、论文的书写与排版要求
1、本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为基准制定。
2、提交纸质文本和与之一致的电子文本。电子文本用WORD软件编辑保存为“。doc”格式文件。纸张与版芯均采用WORD软件的默认值,即:A4纸张(210mm×297mm),上下边距为250mm,左右边距为260mm.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统一格式,用A4标准大小的白纸,双面打印。正文中的附图和谱例必须为插入的电子文本。
3、字体要求:中文字体统一使用宋体,英文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
4、字号要求:
正文中的一级标题:小三号字
二级标题:四号字
三级标题:小四号字
四级标题:五号字
标题一律用粗体(Boldface),标题体系须一致
正文一律用五号(号)字,倍行距
引文一律用五号(号)楷体字,倍行距
脚注一律用小五号楷体字
5、每段开头缩进两个汉字(或四个英文字符)的位置,段与段之间不空行。
6、页脚:页脚中下插入页码(小五号字体)。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硕士毕业论文由五大部分构成1、序言硕士毕业论文的序言主要是表明进行该项研究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对于该项研究的研究状况,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框架结构。在语言上表达上应该简明清晰,加深印象与结论相呼应。一般而言,序言部分就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对研究专业的了解程度。2、相关知识背景的阐述当硕士毕业论文涉及其他学科或者专业的知识,需要在论文开始之前预先做介绍。介绍背景知识时,需要通过数据、性能做重点介绍。同时要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两者尽量结合在一起,做到合理自然。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部分是重点,论文需要将研究内容阐述清楚,可能会分为2~3个章节,划分章节时,根据研究工作性质来定,最好根据模块来划分,模块的划分可以按任务划分,可以按性质划分,也可以按结构划分。在介绍自己研究工作过程中,有的部分是利用现成技术和结果的,有的是自己设计、推导或创造的,一定要描述清楚。不少论文对这一部分介绍的很详细,分不清那些工作是作者做的,那些工作是引用他人的。也看不出来特色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该细的部分粗略带过,该简要的地方太过冗长。同样,章节不能多于4个,否则造成硕士毕业论文论点太分散,并且自身的工作量也太大,不太可能在一年内完成。4、验证结果硕士毕业论文在做课题时要结合实际(纯理论研究除外),最好能完整的参与课题的全过程,所以最后的结果应和实际对比,接受实际检验,要通过对比数据说明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充实的实验验证数据无疑增加了论文的价值,也可给读者提供应用的范例。在这一部分应该有分析和结论,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探讨的过程。目前,许多研究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用来模拟、仿真、或数据处理等。所以,验证系统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5、结论部分对硕士毕业论文起总结作用,通过阅读全文,论文的答题就内容就呈现出来了,最后进行收尾,所以,要将主要内容再提纲携领的复述一下,特别要注明论文的创新点。同时,要自己指出研究工作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实际上,专家在阅读完论文后,可能已经在脑子里对论文的内容、意义、价值、不足有了基本的印象,通过作者自己的叙述,说明作者对本研究工作还是比较透彻的,成绩和不足是心中有数的。另外,结尾部分和序言部分应该有一定的对应性,作者对结尾部分也应充分重视。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
贝聿铭,着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38岁那年创立贝氏建筑师事务所。迄今为止,他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巴黎罗浮宫的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贝聿铭个人曾9次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及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业界评价认为: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
违背父命,展现建筑天分
1935年夏天,18岁的贝聿铭高中毕业了。他就读的圣约翰中学是中国最着名的高等学府——圣约翰大学的预科,他可以直升圣约翰大学。但是他放弃了。父亲贝祖诒希望长子赴英国攻读经济学。他认为英国的教育不仅严格,而且规范,何况贝祖诒与英商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的银行家有密切交往,他自然盼望长子能接自己的班。但是,贝聿铭另有想法。当时,一部由宾·克罗斯比执导的《大学幽默》在上海放映,电影以幽默、轻快的手法描述美国大学校园风情,与其它国家的传统大学气氛形成明显反差;另外,父亲推荐的几所学校都没有建筑设计专业,而当时贝聿铭对建筑设计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回忆说:“我沉醉在建设一幢和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当时这种想法对于我就像登月旅行对于今天的小青年一样令人激动。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贝聿铭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当他把宾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父亲面前时,贝祖诒沉默不言。贝聿铭知道,这下子他的父亲真的生气了。
1935年8月13日,贝聿铭在虹口的怡和码头搭乘美国“柯立芝总统”号远洋客轮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费城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正处于历史上美国南方州和北方州分界线“梅森——狄克森线”(Mason-DixonLine)的北边,南方的种族歧视在这里仍有影响,这使贝聿铭十分恼火;同时,贝聿铭到了宾大后才知道,美国东北部有一个叫常青藤联合会(Lvyleague)的大学组织,它是由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布郎、达特芳斯、宾夕法尼亚等8所名牌大学组成的,而宾大在“常青藤”中的地位最低。年轻气盛的贝聿铭凭着自己的勇气,找到了在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仅两个星期后,他就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贝聿铭在艺术和设计上的天赋很快被院长发现,并成为院长最心爱的学生。
毕业后,贝聿铭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世界。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行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2年推选他为“最佳大型非居住建筑设计师”。他还获得了1983年国际普里兹建筑学奖金。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表彰他为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最具争议性设计,大显身手成就经典
“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最具争议性的设计。但一九八八年,他却在新建成的金字塔内获密特朗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后来,金字塔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巴黎的标志。
贝聿铭对法国最伟大的园林建筑师安德莱·勒诺特尔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在卢浮宫一带不断地来回走动。最后,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终于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说:“要不是那几个月对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就不会接受这个项目。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项目必须得做,而且我有能力做这个项目。”贝聿铭第四次来巴黎时对密特朗和兰讲述了他的构思。他说:“当时我脑子里还没有金字塔,但有一点很明显,新卢浮宫的重心必须是拿破仑庭院。”
仔细分析一下,密特朗选择贝聿铭确实令人困惑。众所周知,巴黎人对外国人插手做事本来就满腹狐疑,更别提让一位纽约人来修整他们的国家珍宝馆了。而一个公开批评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行径的社会党政府居然聘用一位美国建筑师担负一项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国家级使命,这件事本身太具讽刺意味。人们自然不会对此置若罔闻。看起来,密特朗的选择几乎是注定要招致广泛的抱怨。从一开始,密特朗和贝聿铭似乎就是一种危险的联合。
一时间,对贝聿铭进行攻击成了轰轰烈烈的要事,其带头人就是一群头衔各异的历史学家和政客,还有与此事毫不相干的自我命名的各种委员会。反金字塔派团结在“巴黎不要金字塔”和“不许干涉卢浮宫”等口号下。每天,巴黎人都不甘落后,以佩戴上面写有“为什么要造金字塔?”字样的圆形小徽章表示他们的不满。贝聿铭的女儿贝莲(音译)看到,他们在街上走路时,女人们朝他父亲的脚上吐唾沫。“我刚张开嘴,”她说,“想回敬她们几句话,却看到父亲很镇定。他的态度是,咧嘴笑笑,忍着点。他在一场令人极其不快的会谈或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只是轻轻地笑笑;他会说‘那可真棘手’。”无孔不入的法国报纸兴高采烈地记录下被它们称为“金字塔战役”的这场建筑论争的每一个新动态。这个名称的出典是拿破仑的`埃及战役。但法国报纸援引它是为了讽刺挖苦贝聿铭的设想。讽刺性周刊《鸭鸣报》在“密特朗姆西一世和他的金字塔”的通栏大字标题下编撰了一则挖苦总统的故事。
贝聿铭谈贝聿铭(德)波姆著,林兵译“全力以赴”是贝聿铭八岁时从祖父那儿得到的教诲,如今,贝聿铭已八十多岁,这仍然是他的座右铭。他的祖父还传授给他另一则孔子的格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宇宙与贝聿铭之间有个共同点:我们对二者皆了解甚微。以贝聿铭作为建筑师而言,这本书主要就想改善这点。贝聿铭一向希望世人通过他的建筑了解他;本书是他首次详细地谈论他的作品、生活、他受到的影响、学到的人生箴言,以及他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因此,我也希望能借这本书把贝聿铭的建筑观留传给下一代建筑师、给所有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以及那些有幸进入他的建筑欣赏美术和音乐的朋友们。我与贝聿铭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在我们共同制作电影专案的五年间(分别在纽约、巴黎、柏林、京都和卢森堡),那期间,他成了我的挚友。贝聿铭的建筑独特地反映了欧亚两大传统交融产生的新美学标准——永恒的石材和玻璃。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已经闯入了对他的建筑作品妄加阐释的危险地带,他对此一向不以为然。一切最好还是让他自己来说吧。
一、清华四杰,是指彭桓武、杨振宁、王竹溪、林家翘。
二、“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彭桓武
彭桓武师从名家,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师从中国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教授,并以优异的课业成绩获得周教授的赏识。之后他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学习期间,师从世界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玻恩成为玻恩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并得到了玻恩教授的认可。玻恩教授曾在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多次提到他的得意门生彭桓武。
1941年,玻恩教授将彭桓武推荐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担任所长的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世纪40年代初,彭桓武在爱尔兰都柏林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期间,与量子化学的创始人之一W・海特勒和爱尔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哈密顿合作,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介子场的研究成果,并最终形成了以三人姓氏头字母命名的HHP理论,首次对宇宙线的能量分布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解释。借助HHP理论,彭桓武在国际物理学界获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
但彭桓武最终还是义无返顾地放弃了在欧洲光明的发展前景,回到中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在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发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两弹研制成功后,他便悄然隐身于“集体”的身后,直到1999年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三、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科学家杨振宁
即使不太关注科学界动态的人,也不会对杨振宁这个名字感到太陌生。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赛格瑞曾评价杨振宁为20世纪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原籍中国安徽的杨振宁,在1944年从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赴美留学,并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杨振宁留在美国发展,曾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1957年,杨振宁因与另一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并与巴克斯特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
四、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大师――王竹溪
作为中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王竹溪在促进中国物理学研究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在表面吸附、超点阵统计理论和植物细胞的吸水等方面都做过许多工作,对推动我国物理学研究、传播和交流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竹溪初进清华研究院,便跟随周培源教授研究湍流理论。周培源对王竹溪十分器重,借量子力学的奠基人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到中国访问之际,他通过狄拉克将王竹溪推荐给了剑桥大学的福勒教授。于是,1935年王竹溪便前往剑桥大学跟随福勒做统计物理研究,并于1938年以《吸附理论及超晶格理论的一个推广》为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一职。
从英国学成归国后,王竹溪先后在清华和北大执教40多年,而执教的课程也是从低年级物理到高年级物理,直至研究生的专门课程悉数囊括。他教过的学生更是达数千人之多,其中不乏多名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清华四杰”之一的杨振宁就是其中之一。杨振宁曾坦言,“王先生把我引进了物理的这一领域。”
王竹溪在物理学研究和教学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很少人知道这个大物理学家其实在文字上还很有造诣。他不仅发明了汉字的新部首检字法,而且凭借一己之力独自编纂了《新部首大字典》。
五、“应用数学之父”林家翘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林家翘,于1940年,林家翘才获得了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的机会,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林家翘是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他曾在20世纪40年代带动一代人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他曾与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的冯・卡门一起提出了各向同性湍流的湍谱理论,并发展了冯・卡门的相似性理论,形成了早期湍流统计理论的主要学派。从20世纪60年代起,林家翘进入了天体物理研究领域,创立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成功地解释了盘状星系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克服了困扰天文界数十年的“缠卷疑难”,并发展了星系旋臂长期维持的动力学理论。
除了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之外,林家翘在应用数学和理论数学方面也多有建树。他发展了解析特征线法和WKBJ方法,并证明了一类微分方程中的存在定理,以便彻底解决海森伯格论文中所引起的长期争议。在美国有人将林家翘誉为“应用数学之父”,有人说“他使应用数学从不受重视的学科成为令人尊敬的学科。”
林家翘虽长年身居海外,但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十分关心。自1972年以来,他曾多次回国进行学术交流,并邀请了众多美国的知名学者来华讲学,还帮助多位学者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1974年,林家翘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2001年,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将他聘任为清华大学教授。最终,林家翘于2002年回国定居在清华大学,直至2013年1月13日在京逝世。
2周。全国盲审系统给到专家的时间是14天,也就是两周,复旦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盲审也不例外。超过时间的话,可以问问学校或者学院里管这个事情的老师。
一、清华四杰,是指彭桓武、杨振宁、王竹溪、林家翘。二、“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彭桓武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有很多,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等名字为许多人所熟知,但也有很多人隐身在了集体的身后,彭桓武便是其中一位。 彭桓武师从名家,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师从中国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教授,并以优异的课业成绩获得周教授的赏识。之后他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学习期间,师从世界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Max Born),成为玻恩的第一个中国学生,并得到了玻恩教授的认可。玻恩教授曾在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多次提到他的得意门生彭桓武。
应该是“培养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彭桓武 、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科学家――杨振宁 、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大师――王竹溪、“应用数学之父”――林家翘 4位大家那些年我们崇拜的“清华四杰”_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