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简单的图表和指标,一般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展示都会采取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第二个层次,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布特征。
第三个层次,计量分析,建立模型。而计量分析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回归,包括双变量、多元回归,基本计量问题(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处理。
第二层次更专业点儿,包括模型设定误差检验与模型修正、特殊数据类型(时间序列、虚拟变量、面板数据等)的模型选择和处理、联立方程、VEC模型、VAR模型、条件异方差模型等;第三层次包括有序因变量、面板VAR、神经网络、分位数模型、季节调整模型等等。模型,建立一套研究范式,然后按此模型进行研究。
选题与预估计
问题1:暂定一个题目(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拟使用的理论或方法等方面,可使用副标题,副标题一般指向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
问题2:给出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并初步进行回答(研究之前必须要有预设的初步结论。所谓“实证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所提出的初步结论的检验)。
问题3:给出文献综述(要求:①文献综述的内容必须与你的研究紧密相关,即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或内容梳理、概括相关文献(要注意相关性);②文献综述要能构成你研究的基础,可将其视为你的研究的理论知识平台或背景;③文献综述必须能够引出你所研究的问题,即根据自己的边际贡献或研究特点评述已有文献(要注意针对性))。
问题4:论证你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重要性(先列出“重要性”的论点,然后给出相应的论据)。
问题5:尝试运用计量软件(如:Eviews、SPSS、STATA或R)导入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描述性分析与预估计。
论文的理论模型怎么写如下:
首先要明确撰写论文的目的。
建模通常是由一些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也许那些部门还在经济上提供了资助,这时论文具有向特定部门汇报的目的,但即使在其他情况下,都要求对建模全过程作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小结。
使有关的技术人员读了之后,相信模型假设的合理性,理解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所用方法的适用性,从而确信该模型的数据和结论,放心地应用于实践中。
当然,一篇好的论文是以作者所建立的模型的科学性为前提的。其次,要注意论文的条理性。
问题提出和假设的合理性:
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把读者想象为对你所研究的问题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一个群体,因此,首先要简单地说明问题的情景,即要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列出必要数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研究对象的关键信息的内容,它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印象,以便擅于思考的读者自己也可以尝试解决问题。历届建模竞赛的试题可以看作是情景说明的范例。
对情景的说明,不可能也不必要提供问题的每个细节。由此而来建立模型还是不够的,还要补充一些假设,模型假设是建立模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关系到模型的成败和优劣。
所以,应该细致地分析实际问题,从大量的变量中筛选出最能表现问题本质的变量,并简化它们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就应该在论文的“问题的假设”部分中体现。
写毕业论文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保论文的学术价值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论依据:1. 学科基础理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基础理论和概念体系,例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等,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和主题选择相应的基础理论和概念。2. 理论模型: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构建一定的理论模型或者框架,以便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3. 先行研究: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先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以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4. 统计分析方法: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以便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5. 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和研究规范,例如控制变量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综述法等。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理论依据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进行判断和决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处理。同时,在使用理论依据时,还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要求,正确引用文献和数据,并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理论框架究竟指什么?理论框架与支撑理论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些网友的看法:A:把几个理论拧在一起说明一个主题?B:我觉得说明主题不是在拼凑理论,而是你这个主题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解决过程会用到什么理论和方法等等,自然就引出来你能用到的理论,如果仅仅为了“理论基础”而罗列理论,就有药不对症之嫌了C:不少学生以为在论文中或者研究计划书中,只要单独介绍一下某个理论,就是有理论框架了,其实不然。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是应用这一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所谓理论,是对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陈述)。为此,需要把理论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context)下,进行具体化应用,包括概念定义、操作定义(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D:写论文要持之以据,而不同的理论其前提假设不一定相同。写论文就是要在同一前提假设下多个理论相互结合从而说明同一问题。而这些理论构成的框架、结构,就是理论框架。E: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写法有所不同。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纵向分析:沿着时间脉搏,将理论的缘起、发展、成熟及展望归类整理;横向分析: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归纳与整理;从大到小:从研究对象理论的外延到内涵,层层分剥至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一般而言,我们常用的理论框架是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的结合。而从大到小更多的是在理论综述阶段运用。不知你的研究方向,只能概而言之,呵呵~~~F:这是理论框架的定义: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该理论则为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通过以上的材料,大概可以得出对理论框架的一些基本认识:1,理论框架具有系统性,既这些理论是跟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的,通过研究问题将这些理论结合在一起,来支持你的研究。因此,理论框架不是理论的罗列。2.理论框架是为研究问题服务的,因此,理论一定是根据研究问题涉及到的理论,涉及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涉及到了理论的某一部分就写那一部分。然后后续的研究就需要根据理论框架进行具体化分析,因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这里理论基础你的研究就是bull shit,你的研究就不成立。
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简单的图表和指标,一般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展示都会采取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第二个层次,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布特征。
第三个层次,计量分析,建立模型。而计量分析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回归,包括双变量、多元回归,基本计量问题(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处理。
第二层次更专业点儿,包括模型设定误差检验与模型修正、特殊数据类型(时间序列、虚拟变量、面板数据等)的模型选择和处理、联立方程、VEC模型、VAR模型、条件异方差模型等;第三层次包括有序因变量、面板VAR、神经网络、分位数模型、季节调整模型等等。模型,建立一套研究范式,然后按此模型进行研究。
选题与预估计
问题1:暂定一个题目(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拟使用的理论或方法等方面,可使用副标题,副标题一般指向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
问题2:给出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并初步进行回答(研究之前必须要有预设的初步结论。所谓“实证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所提出的初步结论的检验)。
问题3:给出文献综述(要求:①文献综述的内容必须与你的研究紧密相关,即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或内容梳理、概括相关文献(要注意相关性);②文献综述要能构成你研究的基础,可将其视为你的研究的理论知识平台或背景;③文献综述必须能够引出你所研究的问题,即根据自己的边际贡献或研究特点评述已有文献(要注意针对性))。
问题4:论证你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重要性(先列出“重要性”的论点,然后给出相应的论据)。
问题5:尝试运用计量软件(如:Eviews、SPSS、STATA或R)导入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描述性分析与预估计。
写毕业论文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保论文的学术价值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论依据:1. 学科基础理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基础理论和概念体系,例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等,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和主题选择相应的基础理论和概念。2. 理论模型: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构建一定的理论模型或者框架,以便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3. 先行研究: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先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以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4. 统计分析方法: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以便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5. 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和研究规范,例如控制变量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综述法等。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理论依据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进行判断和决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处理。同时,在使用理论依据时,还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要求,正确引用文献和数据,并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我们的优势,就是你放心的选择! 1、本站定制论文的作者最低学历为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2、内部管理流程完善,运作经验丰富,确保客户的要求得到及时可靠的响应 加我先吧 ,资料里有我们的网址,可以去那里看一下 找我们帮忙吧!!!! 一定会让你满意的 QQ 435 ..........................................后面接着输入....... 871 ..........................................后面接着输入....... 771 (3行连着输入就是我的QQ)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研究摘要4-5Abstract51绪论8-151.1研究意义8-1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1.3本论文的研究结构14-152电子商务与第四代物流管理15-252.1四代物流管理的演变历程152.2电子商务与物流地位演变的关系15-182.3第四代物流管理中物资流通模式18-212.4第四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1-242.5小结24-253第四代物流管理特征分析25-353.1第四代物流管理的定义25-263.2第四代物流管理的价值改变26-283.3第四代物流管理的功能改进28-323.4第四代物流管理的特点32-343.5小结34-354第四代物流管理战略研究35-454.1电子商务与第四代物流管理战略目标35-374.2第四代物流管理战略目标37-404.3第四代物流网管理战略目标40-424.4第四代物流管理战略和核心竞争力42-444.5小结44-455第四代物流管理战略目标模型45-575.1第四代物流管理战略目标的一般描述45-505.2第四代物流模式的目标的数学模型50-565.3小结56-576第四代物流管理核心竞争力研究57-666.1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特点57-586.2选择自营或外包的第四代物流管理58-626.3适合第四代物流管理的第三方物流62-656.4小结65-667第四代物流管理战略价值研究66-727.1物流网上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66-687.2第四代物流管理的价值系统68-728结论格式齐全,以上是大纲,对口与我索取全文
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物流被业内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其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等方面的作用,较其他形式的物流业占据有绝对优势,物流信息化就是降低成本和节约时间。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为很多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物资企业改制而来,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尽快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另外,由于我国制造业和商业分销领域的集中化程度不高,与其相适应的物流企业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所以,无论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都不高。而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公司,他们早就完成了物流信息化,洋物流杀进来后,众多中国物流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严峻问题。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崛起,分销渠道的进一步整合和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要求物流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全面的配送解决方案。但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协调,让物流活动变成模糊的黑洞,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体位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的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同时,司机只能凭个人经验确定路线,有时不能找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技术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GIS/GPS的应用将构造具有竞争力的透明物流企业。 GIS/GPS简介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目前GIS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OpenGIS的研究保证了用户可以存取在网络上的异构GIS数据和处理单元;关系数据库(RDBMS)和GIS的有效结合,使得许多RDBHS也将支持新的对象关系模型,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持空间数据类型;GIS构件(Component)的开发使得原来的大型GIS系统正迅速走向构件化,分解为基本的GIS构件;WEB(Internet/Intranet)已经成为GIS的新的操作平台;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的发展,为知识发现提供了新的工具。GIS的最新研究成果为GIS技术引入物流管理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条件。 GPS(Geographical Position System,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它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构成,发射装置由若干颗位于地球卫星静止轨道、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构成,不断向地球表面发射无线电波。接收装置通常装在移动的目标(如车辆、船、飞机)上,接收装置接收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的定位信号,就可以计算出它当前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将其坐标信息记录下来或发回监控中心。地面监控中心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GPS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功能,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由于物流运输过程是实物的空间位置转移过程,所以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对可能涉及到的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对各个环节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都可以通过运用GPS的导航功能、车辆跟踪、信息查询等功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无疑将有助于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GIS/GPS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优势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而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GIS/GPS在物流企业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造数字物流企业,规范企业日常运作,提升企业形象。GIS/GPS的应用,必将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日常运作数字化,包括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客户的任何一笔货物都能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不仅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形象,能够争取更多的客户。 2.通过对运输设备的导航跟踪,提高车辆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抵抗风险。GIS/GPS和无线通讯的结合,使得流动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以控制。 ·结合物流企业的决策模型库的支持,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并且由GPS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 ·利用GPS和GIS技术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报警、通讯等的技术,能够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车辆的空载现象,同时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自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细节情况。比如在草原牧场收集牛奶的车辆在途中发生故障,传统物流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找到故障车辆而使整车的原奶坏掉,损失惨重。而GIS/GPS能够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 ·人的因素处处存在,而GIS/GPS能够有效的监控司机的行为。在物流企业中,为了逃避过桥费而绕远路延误时间,私自拉货,途中私自停留等现象司空见惯,反正山高皇帝远,物流企业不能有效监控司机的行为。而对车辆的监控也就规范了司机的行为。 3.通过物对物流运作的协调,促进协同商务发展,让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角色转换。由于物流企业能够实时的获取每部车辆的具体位置,载货信息,故物流企业能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的业务,降低空载率。这一职能的转变,物流企业如果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四方物流的作用。 物流企业通过无线通讯,GIS/GPS能够精确的获取运输车辆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让企业内部和客户访问,从而把整个企业的操作,业务变得透明,为协同商务打下基础。 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的物理架构如下: 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 结束语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AP)与互联网技术(Web)集成一体,应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领域,国内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一些远见的企业已经看到这块诱人的蛋糕并付诸与行动,招商迪辰系统有限公司就是比较典型的企业,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功能尚未完善,相信随着人们的重视和技术的进步,GIS、GPS、WAP和WEB技术将结合在一起,共同描绘透明物流企业,减少物流黑洞,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在不久将开放的物流市场上站稳脚跟。
写毕业论文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保论文的学术价值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论依据:1. 学科基础理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基础理论和概念体系,例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等,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和主题选择相应的基础理论和概念。2. 理论模型: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构建一定的理论模型或者框架,以便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3. 先行研究: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先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以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4. 统计分析方法: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以便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5. 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和研究规范,例如控制变量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综述法等。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理论依据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进行判断和决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处理。同时,在使用理论依据时,还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要求,正确引用文献和数据,并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简单的图表和指标,一般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展示都会采取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第二个层次,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布特征。
第三个层次,计量分析,建立模型。而计量分析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回归,包括双变量、多元回归,基本计量问题(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处理。
第二层次更专业点儿,包括模型设定误差检验与模型修正、特殊数据类型(时间序列、虚拟变量、面板数据等)的模型选择和处理、联立方程、VEC模型、VAR模型、条件异方差模型等;第三层次包括有序因变量、面板VAR、神经网络、分位数模型、季节调整模型等等。模型,建立一套研究范式,然后按此模型进行研究。
选题与预估计
问题1:暂定一个题目(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拟使用的理论或方法等方面,可使用副标题,副标题一般指向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
问题2:给出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并初步进行回答(研究之前必须要有预设的初步结论。所谓“实证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所提出的初步结论的检验)。
问题3:给出文献综述(要求:①文献综述的内容必须与你的研究紧密相关,即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或内容梳理、概括相关文献(要注意相关性);②文献综述要能构成你研究的基础,可将其视为你的研究的理论知识平台或背景;③文献综述必须能够引出你所研究的问题,即根据自己的边际贡献或研究特点评述已有文献(要注意针对性))。
问题4:论证你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重要性(先列出“重要性”的论点,然后给出相应的论据)。
问题5:尝试运用计量软件(如:Eviews、SPSS、STATA或R)导入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描述性分析与预估计。
理论框架究竟指什么?理论框架与支撑理论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些网友的看法:A:把几个理论拧在一起说明一个主题?B:我觉得说明主题不是在拼凑理论,而是你这个主题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解决过程会用到什么理论和方法等等,自然就引出来你能用到的理论,如果仅仅为了“理论基础”而罗列理论,就有药不对症之嫌了C:不少学生以为在论文中或者研究计划书中,只要单独介绍一下某个理论,就是有理论框架了,其实不然。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关键是应用这一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所谓理论,是对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陈述)。为此,需要把理论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放到你自己的研究情景(context)下,进行具体化应用,包括概念定义、操作定义(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alization)。D:写论文要持之以据,而不同的理论其前提假设不一定相同。写论文就是要在同一前提假设下多个理论相互结合从而说明同一问题。而这些理论构成的框架、结构,就是理论框架。E: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理论框架,写法有所不同。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纵向分析:沿着时间脉搏,将理论的缘起、发展、成熟及展望归类整理;横向分析: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归纳与整理;从大到小:从研究对象理论的外延到内涵,层层分剥至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一般而言,我们常用的理论框架是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的结合。而从大到小更多的是在理论综述阶段运用。不知你的研究方向,只能概而言之,呵呵~~~F:这是理论框架的定义: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该理论则为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通过以上的材料,大概可以得出对理论框架的一些基本认识:1,理论框架具有系统性,既这些理论是跟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的,通过研究问题将这些理论结合在一起,来支持你的研究。因此,理论框架不是理论的罗列。2.理论框架是为研究问题服务的,因此,理论一定是根据研究问题涉及到的理论,涉及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涉及到了理论的某一部分就写那一部分。然后后续的研究就需要根据理论框架进行具体化分析,因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这里理论基础你的研究就是bull shit,你的研究就不成立。
论文的理论模型写法:
模型准备一般需要写你的论文用到的边缘方法的理论,例如,图论用到Dijkstra或者Floyd算法,统计使用遗传算法、灰度预测等。类似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因为不便在模型建立与求解中大篇幅展开,可以在模型准备中做简要说明。
模型准备这一部分的作用是使论文层次分明,起到由浅入深的效果。类似于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对正文起铺垫作用。
数学建模简介:数学建模,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准备一般需要写你的论文用到的边缘方法的理论,例如,图论用到Dijkstra或者Floyd算法,统计使用遗传算法、灰度预测等。类似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因为不便在模型建立与求解中大篇幅展开,可以在模型准备中做简要说明。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 Rivalry, Suppliers, Customers, New Entries, Substitutes4Ps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Ps) - 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麦肯锡7S模型 McKinsey 7S Model - 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s)、战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 BCG Portfolio Matrix - Cash Cow (high market share, low growth), Dog (low market share, low growth, Star (high market share, high growth), Question Mark (low market share, high growth)McKinsey MECE Principle - 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 SWOT分析模型(SWOT Analysis):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
写毕业论文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保论文的学术价值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论依据:1. 学科基础理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基础理论和概念体系,例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等,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和主题选择相应的基础理论和概念。2. 理论模型: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构建一定的理论模型或者框架,以便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3. 先行研究: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先行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以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4. 统计分析方法: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以便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5. 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和研究规范,例如控制变量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综述法等。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理论依据需要根据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进行判断和决定,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处理。同时,在使用理论依据时,还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要求,正确引用文献和数据,并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