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学的毕业论文中,在校园外结果被吃掉了他还能够怎么样的去毕业呢?对于他这样的学生来讲的话,他们的毕业论文就是他们种在外面的一些东西,在毕业的时候,他们说要将这些东西做一个研究,并且也是要给老师看的,如果说他的毕业论文被你吃掉的话,就只能够延毕了,所以说很多的一些农业大学的学生们都尽可能都会去保护好自己的毕业论文,不要被给毁掉了。
就包括在今天的时候,我也是看到了农业大学,他们的毕业论文就种植了一些花花草草,或者说是种植的一些玉米,红薯,什么之类的,但是结果自己的玉米被虫被咬,这些给吃掉了,所以说他的毕业论文也就没有了,可能在毕业答辩的时候,他也就只能够延毕了,所以说对于他们来说的话,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重来的,从来的话就只能够是再用一年的时间来准备自己种植的这个毕业论文。
所以说,但是大家也是不用担心它能不能能不能毕业毕业毕业肯定是能毕业的只不过是需要时间,只要她家他的这个毕业论文好好的呈现的出来并且做出了自己相关的一些研究的话肯定就是能够毕业的,但是如果说这些连毕业论文都没有的话,肯定是毕不了业的就只能够进行延期毕业,而且现在的话,很多的一些龙岩大学里面的学生,经常会发视频,就吐槽到底是谁将她自己的毕业论文给毁了,因为可能路过的一些人,路过的一些猫猫狗狗的话可能一不小心就将他的毕业论文给毁掉了,在这里的话也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去尊重他们的毕业论文同时他们最好也是在旁边另一个小牌子,这样的话大家就不会去动。
种子老化是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件,已给农、林业和园艺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至今,种子老化的确切机理仍然不清楚。本文以‘农大108’玉米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的萌发与成苗、线粒体膜结构的完整性和呼吸功能的变化,同时对玉米种子胚线粒体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以期理解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与种子老化之间的关系,为种子老化机制的研究和种子活力的改善提供新的知识与技术。
玉米的作用 ] 由于玉米籽粒和植株在组成成分方面的许多特点,决定了玉米的广泛利用价值。世界玉米总产量中直接用作食粮的只占三分之一,大部分用于其他方面。 1.食用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特别是一些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以玉米籽粒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多者达90%以上,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 40%。玉米的营养成分优于稻米、薯类等,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小。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玉米食品。 (1)特制玉米粉和胚粉:玉米籽粒脂肪含量较高,在贮藏过程中会因脂肪氧化作用产生不良味道。经加工而成的特制玉米粉,含油量降低到1%以下,可改善食用品质,粒度较细。适于与小麦面粉掺和作各种面食。由于富含蛋白质和较多的维生素,添加制成的食品营养价值高,是儿童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2)膨化食品:玉米膨化食品是70年代以来兴起而迅速盛行的方便食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均匀、质地柔软的特点,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提高了营养价值和食品消化率。 (3)玉米片:是一种快餐食品,便于携带,保存时间长,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制作其他食品,还可采用不同佐料制成各种风味的方便食品,用水、奶、汤冲泡即可食用。 (4)甜玉米:可用来充当蔬菜或鲜食,加工产品包括整穗速冻、籽粒速冻、罐头三种。 (5)玉米啤酒:因玉米蛋白质含量与稻米接近而低于大麦、淀粉含量与稻米接近而高于大麦,故为比较理想的啤酒生产原料。 2.饲用 世界上大约65%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1)玉米籽粒:玉米籽粒,特别是黄粒玉米是良好的饲料,可直接作为猪、牛、马、鸡、鹅等畜禽饲料;特别适用于肥猪、肉牛、奶牛、肉鸡。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广泛应用,单纯用玉米作饲料的量已大为减少。 (2)玉米秸秆:也是良好饲料,特别是牛的高能饲料,可以代替部分玉米籽粒。玉米秸秆的缺点是含蛋白质和钙少,因此需要加以补充。秸秆青贮不仅可以保持茎叶鲜嫩多汁,而且在青贮过程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乳酸等物质,增强了适口性。 (3)玉米加工副产品的饲料应用:玉米湿磨、干磨、淀粉、啤酒、糊精、糖等加工过程中生产的胚、麸皮、浆液等副产品,也是重要的饲料资源,在美国占饲料加工原料的5%以上。 3.工业加工 玉米籽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穗轴可生产糠醛。 另外,玉米秸秆和穗轴可以培养生产食用菌,苞叶可编织提篮、地毯、坐毯等手工艺品,行销国内外。 (1)玉米淀粉:玉米在淀粉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世界上大部分淀粉是用玉米生产的。美国等一些国家则完全以玉米为原料。为适应对玉米淀粉量与质的要求,玉米淀粉的加工工艺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玉米淀粉加工已形成重要的工业生产行业。 (2)玉米的发酵加工:玉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丰富而经济的碳水化合物。通过酶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发酵工业的良好原料。加工的副产品,如玉米浸泡液、粉浆等都可用于发酵工业生产酒精、啤酒等许多种产品。 (3)玉米制糖:随着科技发展,以淀粉为原料的制糖工业正在兴起,品种、产量和应用范围大大增加,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制糖工业尤为引人注目。专家预计,未来玉米糖将占甜味市场的 50%,玉米在下一世纪将成为主要的制糖原料。 (4)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制得的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可与胆固醇相结合,呈流动性和正常代谢,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玉米油中的谷固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富含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干眼病、夜盲症、皮炎、支气管扩张等多种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由于玉米油的上述特点,且还因其营养价值高,味觉好,不易变质,因而深受人们欢迎。
一、玉米作物的来源及其发展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黄金食品。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种植,是当地印第安人唯一的粮食作物,被视为“玉蜀黍女神“的赐物。194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将玉米视为神品,称作“印第安种子“,传插世界各地。玉米传入我国约在16世纪,当时外国人朝见中国皇帝,把玉米果穗作为贡品,国人视为“御麦“。因玉米成熟快,产量高,耐寒能力强,且极具营养价值,所以很快成为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尤其近一个世纪,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与饮食认识化不断提高,对玉米营养方面的意义愈加重视。美国食品协会将玉米誉为“皇冠上的珍珠“;日本将玉米视为“国宝“;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直言;“玉米是长寿食品,完全具有当主食的资格“;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玉米巧称为人类膳食结构的平衡大使。 吉林餐卓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玉米方便面等系列食品,是承接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为完成玉米食品“餐桌化“这一历史使命,而研发的一种高科技、产业化、全营养、新口味并适于市场销售和大众需求的一种全新的营养方便食品。它不但消除了玉米原有口感粗糙,无筋性,产胃酸等缺点,并通过“高温、高压,分子改性重组“,使玉米面条不仅爽滑、筋道,口感好,还完美地保留了它原有的营养元素,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获得健康。真正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玉米食品餐桌化“这一历史重任。 ●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玉米列为健康食品?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的三大主粮谷物:玉米、小麦、水稻中玉米丰富的营养成份是水稻、小麦无法比拟的。详见世界卫生组织(WHO)三大谷物营养成份表: 每100g 名称 蛋白 膳食纤维 胡萝卜素 维A 维B 维B2 维E 硒 铁 钙 赖氨酸 玉米 100ug 17mg 34mg 296mg 稻米 - 13mg - 小麦 - - - 20mg -参考资料: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特别是在一些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玉米的营养成分优于稻米、薯类等,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小。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玉米食品。主要有: (1)特制玉米粉和胚粉:玉米籽粒脂肪含量较高,在贮藏过程中会因脂肪氧化作用产生不良味道。经加工而成的特制玉米粉,含油量降低到1%以下,可改善食用品质,粒度较细。适于与小麦面粉掺和作各种面食。由于富含蛋白质和较多的维生素,添加制成的食品营养价值高,是儿童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2)膨化食品:玉米膨化食品是70年代以来兴起而迅速盛行的方便食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均匀、质地柔软的特点,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提高了营养价值和食品消化率。 (3)玉米片:是一种快餐食品,便于携带,保存时间长,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制作其他食品,还可采用不同佐料制成各种风味的方便食品,用水、奶、汤冲泡即可食用。 (4)甜玉米:可用来充当蔬菜或鲜食,加工产品包括整穗速冻、籽粒速冻、罐头三种。 (5)玉米啤酒:因玉米蛋白质含量与稻米接近而低于大麦、淀粉含量与稻米接近而高于大麦,故为比较理想的啤酒生产原料。
国际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 ——几个事件的剖析 贾士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近几年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特别是媒体报道的误导,对公众接受生物技术产品的心理已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严重影响到这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在此我想对争论的几个事件加以剖析,以科学事实说明真相。 在剖析几个事件之前,首先要区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风险,二是有害、危险。风险是指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有害则是科学已证明了的客观事实。现在很多报纸杂志上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一讲到转基因作物,就只凭臆测,不根据科学事实,把它说成如"洪水猛兽","危害巨大"、 "甚至会影响到子孙万代"。这对不明真相的公众来说是一种误导! 其次要说明的是,安全性或风险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今天科学上认为是安全的,明天可能会发现不安全的因素;今天认为不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明天会找到新的技术消除其不安全因素,化有害为有利。事实上,任何人类活动都有风险,任何科学技术发明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最重要的是要权衡利弊,取其利,避其弊。电器、汽车、飞机、免疫、青霉素等等都不是绝对保险,迄今触电会伤人,汽车会造成空气污染,飞机旅行会有空难,免疫注射弄不好也会死人,青霉素还有人过敏。一位外国朋友曾告诉我,欧洲有一个国家在1906年立法禁止使用汽车,原因是汽车跑得太快,路上行人不安全,这个法律直到1925年才废止,历时20年。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立法! 科学上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分析包括环境和食品、饲料安全性两个方面。目前在风险分析中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即禁止或延缓发展生物技术会带来多大的风险?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是无所作为,坐失良机,眼看着自己的市场被别人占领。 对几个事件的剖析 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国际上有几个典型的事件。 Pusztai事件:英国Rowett研究所有位Pusztai博士,他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土豆喂大鼠,1998年秋天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了这种土豆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此事首次引起国际轰动。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土豆说成是"杀手",并策划了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等行动,焚烧了印度的两块试验田,甚至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非转基因试验材料也遭破坏,以致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无法答辩。英国皇家学会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表评论,指出Pusztai的试验有六方面的错误,即: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斑蝶事件: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事实上,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因为试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且没有提供使用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也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一,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一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三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都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试验中用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墨西哥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一种、两种或三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此为"超级杂草"。事实上,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被全部杀死。应当指出的是,"超级杂草"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而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已经有"超级杂草"的存在。同时,基因漂流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而是历来都有。如果没有基因漂流,就不会有进化,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的植物和现在的作物栽培品种。举例来说,小麦由A、B、D三个基因组组成,它是由分别带有A、B、D基因组的野生种经过基因漂流合成的。所以,以此来禁止转基因作物,也是没有道理的。即使发现有抗多种除草剂的杂草,人们还可以研制出新的除草剂来对付它们,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这样。当然,油菜是异花授粉作物,为虫媒传粉,花粉传播距离比较远,且在自然界中存在相关的物种和杂草,可以与它杂交,因此对其基因漂流需要注意跟踪研究。 墨西哥玉米事件: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两位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声称在墨西哥南部 Oaxaca 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 启动子及Novartis Bt11 抗虫玉米中的 adh1 基因相似序列。绿色和平组织借此大肆渲染,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甚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了"基因污染"。文章发表后受到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出其在方法学上有许多错误。所谓测出的35S启动子,经复查证明是假阳性。所称Bt玉米中的adh1基因已经转到了墨西哥玉米的地方品种,也是假的。因为转入Bt玉米中的基因序列是adh1-1S基因,而作者测出的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1-1F基因,两者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是两码事。显然作者没有比较这两个序列,审稿人和《Nature》编辑部也没有核实。对此,《Nature》编辑部最近发表声明,称"这篇论文证据不足,不足以证明其结论,原本不应该发表"。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也发表声明指出,经对种质资源库和新近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的检测,在墨西哥任何地区都没有发现35S启动子。遗憾的是绿色和平组织不以科学为基础,对科学的结果至今仍只字不提。当然,转基因玉米和栽培玉米之间发生基因漂流是可能的,但这不能渲染为"基因污染",并作为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理由。 中国Bt抗虫棉破坏环境事件:今年6月3日,南京环科所与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召开会议,6月4日《China Daily》上发表了题为"GM Cotton Damage Environment"的文章,亦即"转基因抗虫棉破坏了环境"。绿色和平组织也于当天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南京环科所、绿色和平组织顾问薛达元先生长达 26页的英文报告,从而再次引发国际争论,在欧、美产生巨大反响,成为国际上争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重大事件之一。6月5日德国《农业报》发表了题为 "Chinese Research: Large Environment Damage by Bt Cotton"的文章,即:"中国研究:Bt棉破坏环境巨大"。绿色和平组织的"中国项目主管"卢思聘声称:棉农"将面对不受控制的超级害虫"(这里他又全无科学根据地提出了"超级害虫"的新名词!),"声称可以减少农药使用的转基因抗虫棉,不单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 "(棉农)将被迫使用更多、更毒的化学农药"。抗虫棉在中国实践多年,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相信不会同意他的这些结论。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印度等国的科学家已在网上纷纷发表评论,反驳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 薛达元的文章有六条主要结论: 第一,"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大大减少"。应当指出,这仅是实验室的结果,并不代表田间情况。即使用化学杀虫剂,棉铃虫被杀死了,也会导致寄生蜂数量的减少。所以这并非Bt棉的过错。 第二,"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甜菜夜蛾等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这一点并不奇怪,这是一般的生物学常识。化学农药杀虫也有选择性,某种害虫杀死了,另一些害虫又会抬头。况且抗虫棉中的Bt基因主要是针对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并不杀死所有害虫,由于少打农药,盲蝽蟓、红蜘蛛、甜菜夜蛾的数量上升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同样不是抗虫棉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抗虫棉破坏环境呢? 值得强调的是,绿色和平组织只引用反面结果,不引用正面结果。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少用农药,抗虫棉棉田中的天敌数量大大增加,棉蚜的数量减少了400-1600多倍,同时,抗虫棉棉田中的节肢动物多样性也比普通棉田中有所增加。这些结果都未被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引用。 第三,"Bt棉田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低于普通棉田,某些害虫爆发的可能性更高"。这纯粹是推测,没有科学数据足以支持这一结论。 第四,"室内观察和田间监测都已证明,棉铃虫对Bt棉可产生抗性"。应当指出,室内经多代人工选择,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提高,这是事实。但就田间监测而言,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棉铃虫的种群已经对Bt棉产生抗性。"863"计划课题对我国五大棉区23个点的棉铃虫进行采样分析,尚未发现棉铃虫种群已经对Bt棉产生抗性。这一基线信息对监控棉铃虫的抗性发展及抗性治理十分重要。昆虫对任何农药包括Bt制剂在内均可产生抗性,这是普遍规律,因此有必要进行长期监控。 第五,"Bt棉在后期对棉铃虫的抗性降低,所以棉农还是要喷两到三次农药"。对此我们要问,如果不种Bt棉,喷药次数高达15-20次,岂不是更多? 第六,在棉铃虫抗性治理中,目前普遍采用高剂量和庇护所策略,作者怀疑其实际应用价值,称这两个策略不可行,声称"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和延缓棉铃虫对Bt棉产生抗性"。事实上,在华北棉区多种作物混种的情况下,已提供了很大的天然庇护所,调查发现70%的棉铃虫在玉米地里。昆虫学家用昆虫雷达观测棉铃虫的迁飞,发现棉铃虫每年春天由华北向东北迁飞,秋天再飞回华北。即使有抗Bt的棉铃虫种群出现,在它与不抗的种群相互交配后,所产生的后代仍是不抗的,因为抗性基因受一对单位点不完全隐性基因所控制。同时,我国的研究业已证明,双价基因抗虫棉可以延缓棉铃虫产生抗性。用单价Bt转烟草和双价 Bt/CpTI转烟草叶片汰选棉铃虫17代,棉铃虫的抗性指数前者增加了13倍,而后者只增加了3倍。 Bt棉可减少农药使用 70~80%,减少人畜伤亡事故,这已是公认的最大生态效益。遗憾的是,在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里对此只字不提。我国棉花上常年使用的农药量约占全部作物农药使用量的25%,据山东种子管理站的调查数据,2000年山东种植国产抗虫棉105万亩,减少农药用量1500多吨,这样好的环境效益为什么不提? 归纳起来,国际上对绿色和平组织报告的评论是:文章没有经过同行评审,没有说明研究方法,没有生物学统计数据,违反生物学的一般常识,只是按作者个人的意愿断章取义。 争论的实质 国际转基因作物争论的实质并不纯粹是科学问题,而是经济和贸易问题。现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已经成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由于某些媒体的炒作,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已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争论应该以科学为基础,目前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还没有发现环境和食品安全性问题。长期效应需要跟踪,包括非预期效应,但非预期效应的分析必须与安全性评价相结合。转基因以后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果与安全性没有关系,变化并不说明问题。 归结到一点,今天我们与反生物技术组织的争论,是要不要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要不要科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问题。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要禁止一切生物技术!而我们则是在保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同时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所在。
昆虫与人类昆虫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大家一起繁殖一起发展。随着人类科技的日益进步,人类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他们想要深入的地方,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活生产对于地球的影响日益深远,人类以无可争议的态度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有些人认为人类是最高无上的,为了我们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动植物的利益甚至它们的生命。人类把昆虫逐出它们的家园,并在那里建起了城市,建起了工厂…. 可是这样是对的吗?无数次的教训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不得不重新为自己定位。到底人类是地球的其中一员还是高与一切的主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和昆虫等一切自然物和睦共处,我们人类才能谋得更大的发展。因为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一员,我们并不比那些昆虫高明很多。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只是地球漫长历史中的一瞬,在人类都还没诞生的千百万年里,昆虫就已经是地球的主宰。昆虫对人类的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中包括了有利的因素,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包括了有害的因素。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来阐述昆虫对人类的影响。首先我们来谈谈昆虫对我们人类的害处。一, 农业的大敌。据报导,全世界为害庄稼的害虫约六千多种。我国水稻害虫就有二百五十多种,果树害虫一千多种,玉米害虫五十多种,仓库害虫三百多种。像粘虫、蝗虫、稻螟虫、玉米螟、地老虎、棉蚜虫,小麦吸浆虫、蚜虫、叶蝉、飞虱、介壳虫等等,都是重要的害虫。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据估计,对野外生长的作物平均每年造成的损失串为l0%,室内贮藏物平均损失率为5%。就我国稻作害虫一项来说,1950年损失四千余万担。因此与害虫作斗争,从害虫口里夺回粮食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要的措施。例如松毛虫是毁坏森林的元凶。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其幼虫周身长满了长毛,专门取食松叶,故名。松毛虫是针叶林l0余种松树的大敌。我国从南到北都有松毛虫的危害,主要的松毛虫有6种,分别以其取食的松树命名,如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等。已有浙江、山东、河北、广西等20余个省(区)市遭到其严重危害,大发生时,数日间即能将青山绿林变为秃枝残梗,远望如火烧,近看虫满树,虫粪盖满地。松树受害后,长势受损,甚至衰萎枯死。据1952年湖南零陵林管处调查,仅零陵、祁东等五县,被马尾松毛虫为害的面积即达253万余亩。l953年辽东长白山西部天然落叶松林,受害面积达43万余亩。松毛虫不但严重破坏森林资源,也使收割松脂的副业生产受到损失。改革开放前林区人民常靠松脂收入换取油盐粮米,那时林农常皱眉长叹说:"松毛虫把我们的油筒、盐壶、米瓮都给敲掉了"。近期每年发生面积仍有3000万一4000万亩,仅木材一项约损失500万立方米。二, 居家生活的大敌。每个家庭居室或多或少都有害虫。那些隐藏于居室各个角落的害虫由于个体小或者数量少,因而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不然,只要你在久藏不常翻动的书籍或纸张里检查一下,你就会见到有小虫在爬动。请你再检查一下不常穿的毛呢衣服里有没有蛀孔?如果有的话,那肯定有蛀虫藏在衣箱里。甚至在久藏未食的白糖里也有虫,这种虫是肉眼难以看到的。至于庭园花木上有虫,那更是大家所常见的。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蚊子,就是传播病源的罪魁祸首。 (1)疟疾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据1935年卫生署的调查,在瘴气盛行的区域里,居民血液内有疟原虫的占50%,患恶性疟疾的占72%。1936年江苏皋县因患疟疾死亡二万人左右,1876年开凿巴拿马运河时曾因黄热病及疟原死了无数的工人,以致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后经昆虫学家解决了蚊子的问题才得以继续完成运河工程。1930年远东热带病医学会的报告指出:泰国每年死于虎口约50人,而死于疟疾者达五万人。(2)流行性乙型脑炎 这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患者有发烧、头疼、呕吐,抽风、昏睡、昏迷等现象。治疗上没有特效药品,所以病死率相当高。所以消灭蚊子是保证人的身体健康,避免疾病传播的关键。其次我们来谈谈昆虫对人类的益处。昆虫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1)紫胶,它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广,可制成胶片供工艺使用。它是一种高档的涂料,把胶片溶解在95%的酒精中,用以油刷高级家具和木制品以及装饰品。除此之外,紫胶还是塑料、导电绝缘体、橡胶填充剂、防湿剂等重要工业产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器、橡胶、油墨、皮革、塑料、钢铁、冶金、机械等工业以及木器、食品、医药等行业。例如(2)白蜡,它具有密闭、防潮、防锈、经久不腐、着光、生肌、止血止痛、补虚、续筋接骨等作用,是军工、轻工、化工、手工和医药生产上的重要原料。如金属品的防腐抛光,精密仪表机械的防潮、防锈及润滑。由于它融点高,制出的模型、教具在夏季高温情况下不软化、不变形。纺织工业上用于着光剂,造纸工业上的填充和上光剂,电容器的防腐,汽车蜡,地板蜡,化妆品的原料,名贵家具的抛光等,特别是军工、航天、科研等部门对白蜡的需求更是日益激增。 昆虫作为动物界中的一个纲,在中药材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传世的文献中,最早记载昆虫药用价值的医学书籍首推《神农本草经》,它是中国古代研究药学时所用的药典。《神农本草》中有药365种,记载作为药用的“虫”(广义的)29种,其中属于昆虫的为21种。这21种虫药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有:石蜜、蜂子、蜜蜡、桑螵蛸;中品无毒或中毒,包括露蜂房、蚱蝉、白僵蚕;下品多毒,有:蛴螬、石蚕、雀瓮、樗鸡、斑蝥、蝼蛄、地胆、萤火、衣鱼、木虻、蜚虻、蜚蠊、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广义的“虫”药扩充到106种,其中昆虫药为73种,分为“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又补充动物药32种,其中属于昆虫的11种。 总计在动物药中,真正属于昆虫及其产品的,有l00余种,有些昆虫的药用价值还很高,对人类医病防病、滋补健身以及延年益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冬虫夏草。它是指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在秋冬季被虫草属的一种真菌感染死亡后,第2年夏天从幼虫头上长出一根虫草属的真菌角状子座,即为冬虫夏草。夏至前后挖取,去泥土后晒干或烘干。生用。具益肾补肺、止血化痰之功效。用于久咳虚喘、劳嗽痰血、阳屡遗精、腰膝酸痛等症。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以本品与鸡、鸭、猪肉等一起炖食,对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有补虚功效。对肺癌等肿瘤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昆虫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的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还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无机物质:各种盐类、钾、钠、磷、铁;钙等。据分析,每100毫升人的血浆,含有游离氨基酸24.4-34.4毫克,而每100毫升昆虫的血液中,含有游离氨基酸高达293.毫克,高出人血几倍。蚕蛹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均高于大豆。昆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据分析,烤干的蝉含有72.02%的蛋白质;黄蜂含有81%的蛋白质;白蚁体内的蛋白质含量比牛肉高,100克白蚁能产生500卡(2090焦)热量,100克牛肉只能产生130卡(544焦)热量。由此可见,昆虫才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食品。除了丰富的营养外,不少昆虫还有独特的保健作用,例如蝗虫可暖胃助阳、健脾运食,蝉可清热、息风、镇惊等。开发昆虫食品大有前途,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有些国家正在开展研究、筛选、培养一些营养价值高的昆虫食品,作为补充人类食物的一个来源。据统计,目前世界食用的昆虫包括8类、63属373种。有一则新闻是这样说苍蝇的。你能想象要叫苍蝇成为人类的免疫保健食品吗? 在营养学家的测定下,发现蝇蛆干粉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61.2%,粗脂肪含量23%,还含有丰富的钙、镁、磷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良的人类食品。而蝇蛆的生产又有价格低廉的优势。因为苍蝇生育周期短,繁殖力强。一对苍蝇一个夏季能生育出2660亿个蛆。人们可从蛆体内提取纯蛋白和脂肪,制成高级食品供人食用。据报道,经中国科学院50年人工驯化培养的小个体苍蝇,正在武汉一座"苍蝇工厂"内被利用来提取具有免疫作用的营养品。我国这一高科技项目,已处于国际领先之列。如今在"苍蝇工厂"里,人们用奶粉、豆粉喂养着数以亿计的"工程蝇",大量的蝇蛆在用麦麸调制的营养基中,长得白白胖胖。科研人员可以从这些胖蛆身上,提取抗茵活性蛋白、复合氨基酸、蛆油、几丁质等具有广泛用途的物质。"抗茵活性蛋白"杀菌力特强,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浓度,就足以杀灭各种病菌,这为研制高效抗菌素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线索。昆虫还与我们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很多科技发明的灵感都来源于昆虫。首先是蝇眼照相机的发明。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由于小眼之间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们仿效苍蝇腹眼中小眼的蜂窝型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摄1329张照片, 其分辩率达4千条线。其次日光灯的发明也是来源于萤火虫。萤火虫的发光器官,生长在腹部的第六节和第七节之间;从外表看只是层银灰色的透明薄膜,如果把这层薄膜揭开在放大镜下观察,便可见到数以千计的发光细胞,再下面是反光层,在发光细胞周围密布着小气管和密密麻麻的纤细神经分支。发光细胞中的主要物质是荧光素和荧光酶。当萤火虫开始活动时,呼吸加快,体内吸进大量氧气,氧气通过小气管进入发光细胞,荧光素在细胞内与起着催化剂作用的荧光酶互相作用时,荧光素就会活化,产生生物氧化反应,导致萤火虫的腹下发出碧莹莹的光亮来。又由于萤火虫不同的呼吸节律,便形成时明时暗的"闪光信号"。人们经过研究,把其发光的过程,列一简单的公式,最终研制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日光灯。昆虫还是侦破案件的好帮手,其中有一种昆虫的名字就叫做“法医昆虫”。 用法医昆虫"侦破"案例的典型实例不胜枚举。据报道,1984年11月25日这天,在一个僻静处,发现了加州一大学生被害。当时,难以判明确切的被害时间。然而,尸体上出现的昆虫使案情出现了转机。法医昆虫学家根据尸体上发现的丽蝇卵,确定被害人是在气温20℃以上的温暖天气被害的,因为丽蝇只有在气温高于20℃时才产卵。核查气象部门的报告,发现这名女学生失踪的第一天气温正好高于20℃。由此并汇集其他线索分析判断,该女生失踪当天即被害。随之案情真相大白,凶犯难逃法网。这起案例当时不仅引起了昆虫学界的关注,也震动了司法当局。从此,法医昆虫被美国司法部确立为判断人体死亡时间的有效工具之一。近期,发生在美国的另一起枪杀疑难案件,也由昆虫"告破"。有人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乡间平房中发现一具女尸,解剖证明被害人死于头部的小口径来福枪伤,同时发现尸体上有大量的蝇类幼虫,即蝇蛆。调查人员在取样中收集到142只蝇蛆和10只蝇蛹,经鉴定是红兴丽蝇和裸芒综蝇。研究人员根据这两种蝇的发育生物学和当地气象情况分析确定,被害人死亡时间是10月24日或25日。依据这个至关重要的判定进行排查,很快找到了嫌疑犯。最后凶犯招供,是10月24日下午用来福枪杀死被害人。小小昆虫被誉为"破案"小英雄,真是名不虚传。最后我们来谈谈昆虫与人类文化的关系。(1) 世界的地名与昆虫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地名多如牛毛,而地名的产生、命名及变更也各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很多地名都来源于当地独具的自然风貌、经济特征、传统的民族文化或宗教信仰,还有美妙的神话传说等等。当然,其中也不乏以珍奇的禽兽和花草来命名的,更有趣的是有些地名还确实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哩! 巴拿马是中美洲东南部的一个国家。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贯穿于该国境内中部的加通湖。据说很早以前,加通湖畔到处都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因其形态美丽,色泽鲜艳,远远看去,飞舞的蝶群恰似一片花的海洋 一一 蝶海!所以巴拿马有“蝴蝶国”之美称。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地名也是与昆虫有关的,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2) 昆虫与民俗风情 在众多的昆虫种类中,有一些种类被喻为向往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其中蜜蜂和蚕是典型的代表。因为蜜蜂可酿蜜、产蜂蜡,蚕能吐丝织茧,是人们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唐代李商隐的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耐人寻味,常吟常新。因此,人们常将蜜蜂视为甜蜜和勤劳的化身,将蚕喻为无私的奉献者,并将两虫视为婚礼中的吉祥虫。如我国拉古族人有捕蜂制成蜂蜡烛的习俗,在举行婚礼时,一对新人一定要点燃两支蜂蜡烛,以喻示他们婚后生活充满光明、甜蜜与幸福。蜂蜡灯在拉古族人的婚礼中之所以不可缺少,据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对恋人因双方父母有矛盾而不同意他们的婚恋,无奈二人为情爱双双自杀而亡。后来二人坟上长出一棵七里香花树。不知为何两家长辈所养的蜜蜂都到这棵花树下来采蜜。双方家长吃了蜂蜜,又想念起亡故的儿女,悲悔莫及,不约而同来到这棵花树下握手言和了”。从此往后,晚辈们的婚恋不再受干涉了。人们把蜂蜡烛视为自由、光明和美好的象征。我国的另一少数民族京族人在举行婚礼之日,要有一系列的“歌宴”来欢庆,据说其中最精彩的是“结义歌”,其中男女对唱段“我俩犹如蚕虫,共吃一张桑叶,共一簇草吐丝”(男);“我俩犹如蜜蜂,一在窝内一在窝外(女)”……,将象征婚姻的和和美美与甜甜蜜蜜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增加了婚礼的情趣与热闹。(3) 为艺术添彩蝴蝶、甲虫、蜻蜓等昆虫由于色彩鲜艳,深受人民的喜爱。在历代艺术作品中,以蝶为题材的很多,如在明、清二代,蝶和瓜构成的图案代表吉祥。蝶和花卉配合使画面生动而自然,成对的蝴蝶代表爱情的象征。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不少的祖国历代名画,其中有一张宋代名画叫做《睦春蝶戏》图的。画面清晰生动,十多只彩蝶,色彩鲜艳,风姿秀丽。这幅画据说为南宋画家李安忠所作,画上的各种蝴蝶的大小比例、形态特征以及色彩斑纹等,大都酷似实物,栩栩如生。虽然时隔千年,仍然能辨明都是属于南宋产于国都临安(今杭州)附近的蝶种,个别种类还可明显无误地识别其雌雄。至于在织物、刺绣、邮票以及工艺品中能看到的蝴蝶图案就更多了。凤蝶是工艺美术品的最好材料,凤蝶标本可以展姿成各种形态与花草搭配后装入玻罩或相框中,做为茶几上的摆设及墙壁上的装饰,在欧美市场颇受欢迎。艺术家们利用美丽多姿的蝶翅拼贴成艺术价值很高的蝶翅画。有一幅仿照名画《百骏图》制做的蝶翅画 ,价值高达16700美元。 利用各种蝴蝶翅膀为原料,采取国画、油画及雕刻等表现艺术的长处,利用蝴蝶自燃天生的花纹而贴拼出山水、风景、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图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昆虫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对自己的定位,我们是自然界中普通的一员,我们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百度一收就出来了
谷香悠悠飘千里 农泉潺潺润万物——记科技创新党员之星 王丕武王丕武,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曾先后去日本和美国开展合作研究。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遗传学会、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和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先后被遴选为“吉林省农业科技骨干”、“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吉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长春市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吉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长春市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十五”以来主持选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大豆新品种9个,主持培育出玉米新品种3个。获得吉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自2000以来,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国家重要核心期刊论文3篇。跌宕起伏人生路 上下忐忑求索心王丕武教授,生于1958年,吉林省蛟河人,1982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他前半生跌跌宕宕,求学之路满布荆棘,出国征程坎坷崎岖,科研路途困难重重。尽管如此,他始终怀揣着一颗自信的心,去直面自己的境遇。也因为百姓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使得他以此为动力去服务“三农”,他不断求索,不断创新,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科研工作,走南闯北地采集标本,穿梭在青山之巅,日夜兼程,苦心开垦。同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王丕武教授经历丰富,曾经上山下乡,遭遇天灾大旱、也曾出国学习。谈到逝去光阴,他倍加感慨,往事的甘苦不禁涌上心头。他难以忘记某个农历二月二,跟随工宣队下乡,因为条件艰苦,只能住在山上,但知青们苦中作乐,队长作诗,队员和诗,登高而赋,惬意悠然;难以忘记自己刚刚留校时,利用工作休息间隙,蹲在炎炎烈日下的实验田沟垄间自学英语的情景;难以忘记他1985年前往日本,工作中杰出的表现赢得了72国代表的钦佩。王丕武教授关注着国际时局,他坦率直言:“中国在生物技术包括分子育种方面较美国存在着至少十年以上的差距,表明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很多粮食作物还不到自给自足的程度,比如在大豆的用量上,我国约三分之二的大豆依赖进口,如此大量的进口不仅加重了我国的经济负担而且给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培育出大豆新品种使大豆高产、增产不仅能满足我国对大豆的应时之需,而且还会带来经济、政治以至于各方面的附加效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王丕武教授的真实写照。他以理性的感知表达着一位研究者的心境历途,以探知的精神鼓舞着后来者的能动创新,以高超的技术为我国的科研事业穷其一生。科学的道路崎岖不平,他期望用坚持和付出,去填补那些沟洼。 传承神农五十载 滋兰树蕙硕果丰王丕武教授作为大豆首席专家,同时作为农作物主产区的知名专家,一直以振兴和发展“三农”事业为己任,他在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在大豆科研领域,更有不斐的贡献,主持选育出一批高产、抗病、高油、高蛋白、蛋白和脂肪双高的大豆优良品系,培育出一大批大豆新品种“吉农9号”、“吉农13号”、“吉农17号”、“吉农18号”、“吉农20号”、“吉农21号”、“吉农22号”、“吉农26号”和“吉农27号”等新品种,其中“吉农17号”和“吉农27号”为国家作物品种省定委员会审定的北方春大豆中熟高产大豆新品种。他还参加了“中国野生大豆基础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的探讨”课题研究,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仅如此,王丕武教授还先后参加了国家大豆“七五”和“八五”攻关项目子课题“大豆高产品种理想型及生理特征的研究”和“大豆特异高产株型及高光效亲本创新和作物育种利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对大豆超高产育种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稀植型”和“耐密型” 两种株型方向并应用于育种实践。近年来,王丕武教授不仅仅只致力于对大豆的开发,同时在全省玉米行业爬坡的潮流下,他毅然投身于研究玉米的浪涌中,主持完成了吉林省科委的“抗玉米螟基因导入方法的研究”、“作物基因转移技术研究”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高产、抗食心虫的大豆新品系”3项课题研究,培育出抗玉米螟转基因玉米自交系4个,抗大豆食心虫转基因大豆品系2个,有2项转基因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已公示;正承担国家“转基因植物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吉林)”重大项目研究,建立了玉米、大豆高效遗传转化的技术程序,实现了转基因植株的工厂化生产。为服务“三农”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王丕武教授认为,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首先一点要培育出新品种,其次培育出的新品种真正能在农民中推广应用,这才能够推动农业进步,促进农业发展,使农民能真正获得的实惠。栽植恩深雨露同 一丛浅淡一丛浓王丕武教授作为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创新的第一线,在实践中探索真知、汲取经验。他不仅培育出了很多大豆、玉米高产新品种,为吉林省粮油高产创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还时刻怀着“教书育人、科技推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批的遗传育种方面的人才。自1982年王丕武教授留校任教以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管理的第一线。在教学方面,他培养出多名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导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作为自己的基本能力;主张在科研中要有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要有基本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在管理方面,主抓学院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所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正确的规划指导。在科研方面,保持严谨的作风,督促课题并对其进行细致性的指导。 王丕武教授关心着国家政局和青年人的发展。他很自谦地说自己只是平端人才。我国在育种研究、基因改良这方面人才稀缺——不仅仅需要高尖端的人才,还需要大量理论知识娴熟、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人才。所以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当代大学生任重道远。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到王教授的风趣盎然,豪情满怀。然而我们无从得知,在他的背后,有多少的沧桑,又有多少个日日夜夜、锲而不舍的钻研!王丕武教授以他十二分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他一生追逐的事业中,为发展农业事业事事尽力督责,谦谨认真,舍身忘我,鞠躬尽瘁。贴近农民,关注农村发展,终换颗颗谷种倾吐芬芳!
把论文涉及到的点都提一下,得到了什么,在哪方面比以前有改进,等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前言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们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毕业作品。本文旨在探讨毕业论文本章小结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完成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2. 什么是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是毕业论文中每一章节最后的总结性文字,是整章内容的概括与归纳,也是展示研究结果和对问题的认识的重要部分。本章小结需要紧扣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将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概述。3. 写作技巧在撰写本章小结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技巧:(1) 思考本章的主要内容和贡献:在写作前,要先思考本章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明确本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以及实现研究目标所取得的结果和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更好地撰写本章小结。(2) 突出研究结果:本章小结是研究结果的呈现和总结,需要以简练、准确、具体的方式表述研究结果,突出其重要性和创新性。(3) 给出建议和展望:对于文章中未解决的问题,要给出建议或者展望,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4. 注意事项在写作本章小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避免重复内容:本章小结应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概述,要避免出现与前文相同的句子和内容,以避免读者的厌烦和重复感。(2) 注意语言的简练性和准确性:本章小结应以简练、准确的语言阐述论文的重点和亮点,同时要注意语言的清晰易懂和简洁明了。(3) 避免个人感情色彩:本章小结的目的是总结和评价研究成果,需要客观公正地表述研究结果,不要带有个人情感和个人偏见。5. 结论本章小结是毕业论文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对于前面章节的总结和概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撰写本章小结时,需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并注意语言的简练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真正优秀的毕业论文。
回顾下论文小节内容总结呀。还有总结的话就是总结下,你毕业论文的收获呀。。。
分析玉米的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1 播种与合理密植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由于玉米适宜种植区气候不同,生产条件各异,应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优良杂交种,因地制宜,搭配种植。选择品种的基本原则主要就是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将品种的优良特性与环境条件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
确定适宜播种期 确定玉米的适
宜播种期主要依据是:玉米的种植制度、温度、墒情和品种等。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气候资源,又要考虑前后茬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茬作物创造优良的条件。
合理密植 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品种特性等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灌溉条件好,施肥较多的密度就要小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密度高使植株之间对水分和土壤养分的需求量就加大了,以及植株之间相互遮光,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就很容易形成空秆;种植过稀则因不能充分利用水分、养分及日光,以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很难达到预期的产量。
2 科学施肥与灌溉
科学施肥的`原则和方法 施肥原则是施好基肥,带上种肥,拔节肥追施尿素,大喇叭口期再催一把。玉米施肥方法主要有:深施、集中施、适时施、分次施。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用量可占施肥总量的,有机肥料和磷肥全部作基肥翻入土中,耕翻深度20~25 cm为宜,氮肥有时也可作为基肥。
种肥对玉米幼苗及以后的生长都有良好的影响,一般种肥可用纯氮 kg/667 m2,纯磷 kg/667 m2;还可掺入过筛的腐熟油渣、羊粪 kg/667 m2;也可用氮磷复合肥 kg/667m2。种肥要求施在种子旁侧5~8 cm,比其深5~6 cm的土壤中。
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如果只进行1次追肥,可在浇灌头水前施尿素 kg/667 m2,然后开沟浇水;有时追肥可分为2次进行:第1次在拔节期,第2次在大喇叭口期 ,施 kg/667 m2尿素,可彩人工穴施,施于距苗10 cm、深8~10 cm的土中。施肥的时候不要把肥料撒于玉米叶片上,是避免灼伤玉米叶片;施肥要与灌水配合,就会更好发挥肥效;在采用2次追肥的情况下,第2次肥用量就要稍大点。
科学灌溉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除了发展和完善水利设施外,还必须推行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1)沟灌和隔沟灌。玉米种植的行距比较宽时,采用沟灌方法比较方便。还可采用隔沟灌,就是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既省水又省工。2)管道输水灌溉。一般就是地下用硬塑管,地上用软塑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田远处,一边灌溉一边退。3)喷灌和滴灌。喷灌和滴灌具有省水,省工,省地,保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3 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严重的地方就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氮肥过多,抽雄前后保证水分供应量;在田间早期发现病瘤时及时刈除并深埋,等秋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再进行深翻 ,达到减少初侵染源的目的。2)药剂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量的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争取在生长期就彻底防治虫害。
杂草的防治技术 1)土壤处理。用阿特拉津、甲草胺、乙草胺等,在播后覆膜前喷在土壤的表面。2)苗期处理 在杂草2~3叶时,在杂草叶片上喷阿特拉津、2,4-D丁醋、玉农思,但是要尽量避免与玉米叶的接触3)部分多年生杂草。可选用灭生性除草剂,施用时一定要定向喷施。
4 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1)更换新品种。迫切需要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
2)增加投入。化肥投入量距667 m2产500 kg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差悬殊,如不增加肥料投入,长期连作玉米将会严重破坏地力,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也可能会丧失。如能做到因地平衡施肥,产量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扩大地膜覆盖面积。黑龙江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 20万hm2,目前正在试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这就有助于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4)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同时还要增加烘干机械和仓储加工设施。在品种含水量高时,就应该装备烘干机械,加快玉米收获后籽粒的脱水速度,妥善解决粮食安全储藏、运输和流通问题,提高质量等级。
5)适期收获。玉米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适期收获是提高玉米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成熟的标志是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一些新品种玉米成熟时茎叶可能还是鲜绿的,但是只要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就可收获。收获后,自然风干,以便贮藏。
我国玉米种植形式多样,我国是最成功的利用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之一,除边远地区外,都已采用了杂交种。随着高产、抗逆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不断选育成功与推广,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化肥、农药施用水平的提高,以及养殖业、加工业大量需求的拉动,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增长的同时玉米病症防治也应重视,玉米空杆原因也不能忽视。玉米病虫害有30多种,经常发生叶斑病、穗腐病、黑粉病、黑条矮缩病、青枯病、小斑病、大斑病、圆斑病、灯蛾、病毒病、茎腐病、锈病、炭疽病、霉斑病、矮花叶病、普通花叶病等病害及粘虫、玉米螟、蝼蛄、地老虎、蛴螬等虫害。应注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及药剂防治等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青枯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我国玉米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农业部将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年,确定了规范目标和相应措施,以推进我国种业发展为核心,以规范企业行为为切入点,以完善法规规章为保障,以强化信息调度为手段,通过加大种子执法力度,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确保良种的有效供应。玉米果穗上出现各种颜色的发霉籽粒被称为穗腐病。在灌浆成熟阶段如遇到连阴雨,一些品种可以出现约50%的果穗发生穗腐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引起籽粒发霉的病菌很多,其中许多能产生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毒素。穗腐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也与品种的抗性有关。如果田间玉米果穗被害虫咬食,穗腐病就会更重。为减轻霉菌毒素对人畜的危害,在收玉米时,尽量捡除严重发霉的穗子,或在脱粒时注意去除霉粒。由于穗腐病发生在后期,因此控制方法主要是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包裹紧的品种。同时要合理密植和施肥、及时收获和晾晒、控制玉米螟等害虫对穗部的危害,以减轻穗腐病的发生。玉米纹枯病在我县俗称烂秆症。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品种以紧凑型和半紧凑型杂交玉米为主,种植密度大,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发病,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县玉米上为害最重、对产量造成损失较大的病害。一、发生症状及为害玉米纹枯病主要侵害玉米的叶鞘,其次是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最初从茎基部叶鞘感病,后浸染叶片及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先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的圆形病班,由灰绿色逐渐变成淡绿色,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斑块,叶鞘受害后,病菌常透过叶鞘而为害茎杆,形成下陷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常出现很多白霉,之后形成褐色鼠粪状菌核。在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斑迅速扩大发展,叶片萎焉,植株像开水烫过一样呈暗绿色腐烂而枯死。近期由于阴雨偏多,田间湿度较大,有利于玉米纹枯病的发生。据我站6月10日调查,平均病株率13%,最高病株率达21%,目前正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上佳时期,对于已发病的田块应立即进行防治。二、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剥去基部感病叶鞘和叶片集中销毁,以切断病害发生的桥梁,防治病害继续扩大蔓延,然后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公斤常规喷雾,重点喷施基部叶片叶鞘。玉米空秆是指茎秆上没有结果穗或果穗发育不完全没结籽粒。引起玉米空秆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果穗分化发育期间玉米体内能否获得充足养分和水分有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营养物质和水分供应失调,满足不了果穗分化期间的要求,以致植株矮小细弱,叶色发黄,雌穗分化发育受阻,空秆率就增加;二是当植株体内营养元素配合比例失调,特别是氮多磷少和缺硼时,果穗分化速度迟缓,开花延迟,造成空秆多;三是密度过大,种植方式不当,植株大小不整齐时,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影响同化养分的供应,使果穗不能发育或不能吐丝,也容易形成空秆;四是有些品种在遗传特性上对栽培条件适应能力差,在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不能满足某一品种遗传性的要求时,也发生较多的空秆。降低玉米空杆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抗优良品种,是减少玉米空秆的首要措施。二、合理密植不同品种都有自己适宜的种植密度,我市大力推广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模式,这种模式田间通风透光性较好,光能利用率较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从而达到穗多、棒大、丰产。三、加强田间管理要合理施用肥料,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实现有机无机肥相结合。在玉米苗期,加强管理,控大苗,促小苗,消灭三类苗,使玉米群体生长健壮、整齐。在开花授粉期如遇阴雨连绵气候,要设法人工辅助授粉。四、加强农田排灌设施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能排能灌的标准。利用地下水灌溉,解决高温干旱问题。
摘要利用品种的抗病虫能力防治玉米病虫害是最经济有效的。介绍了不同病害的抗性,以为育成兼抗某一地区常发性主要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品种抗性;抗病虫;育种 玉米病虫害常年造成玉米减产20%~30%,利用品种的抗病虫能力防治病虫害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任何一个优良品种都不可能抗所有病虫害,但是,育成抗某一地区常发性主要病虫害的品种是可行的。玉米对病虫害的抗性遗传复杂,不同材料的抗病虫能力不同[1-3]。现对几种病虫害的抗性进行论述,以期对玉米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1抗玉米螟 玉米品种抗亚洲玉米螟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于永涛等[4]研究表明,抗亚洲玉米螟属数量性状遗传,受多基因控制,遗传机制复杂,分为叶片抗性和茎秆抗性,且两者无相关性,以加性效应和部分显性效应为主,个别表现为显性效应。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交种亲本中,就有不少亲本带有抗虫基因,如H21、Mo17、齐319等;一些对玉米螟敏感的亲本也存在抗性基因,如自330等。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浚单20、鲁单981等叶片抗虫性较好,郑单958、沈玉21茎秆和雌穗抗虫性较好[5]。 根据抗虫基因的遗传特性,要组配抗虫效能好的杂交组合,应以双亲均中抗或高抗叶片侵害和茎秆侵害为好。 2抗大斑病 大斑病是由大斑突脐胞菌引起的,分为高粱转化型、玉米转化型和对玉米高粱都能侵染的非转化型。 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分为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6,7]。质量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也有少数自交系的抗性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王玉萍等[8]研究表明,由于多个大斑病生理小种的出现,目前玉米品种中单一抗大斑病基因总体上已失去了作用,具有多个抗大斑病基因的品种才能控制大斑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应尽可能地把质量抗性基因和数量抗性基因集中到一个自交系中,至少集中4个抗性基因,形成多质系,充分利用质量抗性基因和多位点数量抗性基因组合,控制大斑病流行。 目前,已知抗病基因有Ht1、Ht2、Ht3、HtN及数量抗性基因和修饰基因,需要把它们进行聚合,利用带多个不同抗性基因的自交系配置杂交组合,育成抗病品种。 3抗小斑病 小斑病是由异旋孢腔菌引起的病害,喜温暖潮溼的环境,是夏玉米的主要病害。由于品种抗性单一和全球气候变暖,该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玉米小斑病病菌存在小种分化现象,主要分为O小种、T小种和C小种。T小种和C小种分别对雄性不育的T型细胞质和C型细胞质具有专化致病性,O小种无专化致病性。我国O小种出现的频率高,分布广,为优势小种。 玉米对O小种的抗性分2种类型:一种是多基因控制的抗性,基因作用是累加的,遗传率高;另一种是隐性单基因rhm控制的质量性状抗性。我国已鉴定出高抗小斑病材料2 000多份,但还没有发现免疫材料[9]。自交选系时,注意在早代S2~S3便对小斑病抗性进行选择。配制杂交组合时两亲本都应为高抗,或一高抗一中抗。 应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育种时,注意不要应用T型不育细胞质,以防T小种成为优势种,造成损失。我国已选出抗C小种的不育系用于豫玉22号等杂交种子生产;利用S型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已大面积用于生产。 4抗弯孢菌叶斑病 该病是由新月弯孢菌引起的,是近几年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发生在玉米成株期,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 玉米材料对该病害的抗性是由多个核基因控制,抗×抗、感×感F1代抗性普遍提高[10],有超亲遗传现象,是由显性效应和累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配制杂交组合,抗×中抗,后代则一般表现高抗。对该病害的抗性也未发现免疫材料。高抗的自交系有齐319、684、郑58、昌7-2、65232等,中抗的有P138、178、丹340、LX9801等。 5抗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分南方型锈病和普通型锈病,分别由柄锈菌和壳锈菌引起。近几年南方玉米锈病北移,已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威胁。 据任转滩[11]研究,目前应用的玉米材料对南方型锈病的抗性以显性和不完全显性为主,也存在累加、加性和其他效应。齐319对南方型锈病免疫,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免疫或高抗× 感病,F1一般表现高抗。 6抗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灰飞蝨传播的一种病害。玉米感染此病后,节间严重缩短,植株矮化;根系发育不良;严重时植株叶片近于对生,顶叶丛生,叶色暗绿;植株多处产生许多蜡泪状隆起;雄穗明显缩短或很难抽出,雌穗小或无。 玉米对粗缩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1代的抗病性介于双亲之间,很少出现超亲现象,以加性效应为主。因此,要配出抗性好的杂交1代,其亲本之一必须高抗,另一亲本至少达中抗。目前应用的自交系达到抗或中抗的有P138、P178、沈137、齐319、齐318等,表现为从美国杂交种78599选育的自交系抗性突出。国内的塘四平头衍生系H21、吉853、515等表现有较强的抗病性。国内尚未发现免疫材料。 7抗矮花叶病 全世界有40多种病毒侵染玉米,其中玉米矮花叶病毒分布最广,危害最重。我国已确定有3种病毒侵染玉米引起花叶,其中B株系为主要危害病毒,近年来在我国危害越来越严重,已逐步成为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 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遗传研究结果,因受玉米材料的基因型、病毒株系、环境、鉴定指标等方面的影响而不尽一致。抗性基因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研究认为由1~5个基因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起著较大作用,另外也存在基因互作。我国的塘四平头衍生系抗或高抗病;带热带血缘的齐318、齐319等高抗病,P178等抗病;瑞德、兰卡斯特、旅大红骨子血缘基本感病。抗×抗、抗×耐、抗×感组成的二环系均能选出抗病系。 8抗茎腐病 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是由几种真菌或细菌危害玉米茎基部引起相似症状的总称。主要有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由根系侵入,造成茎基腐和根腐。 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是由微效多个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加性效应是重要组成部分。F1抗病性与亲本抗病性密切相关,且多偏向感病亲本。因此,配制杂交组合宜采用高抗系×高抗系。 9抗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主要由串珠镰孢菌引起,病原菌主要通过花丝和籽粒的伤口气传侵染,也有通过疏导组织由根茎传到穗轴。硬粒型、苞叶紧而厚的材料不易感病。对该病的抗性既有加性效应,也有一些显性效应。杂交种F1的抗性一般表现优于双亲平均抗性。利用2个抗病亲本的二环系易选出高抗系,配制杂交种至少选用高抗系×中抗系。 10抗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是丝孢堆黑粉菌,土传病害,土壤和粪肥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种子也可带菌入土侵染。通过幼根和幼芽侵入,随着植株生长,最后于穗期侵染穗部而成黑穗。 许多研究表明,玉米对丝黑穗的抗性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F1发病率介于双亲发病率之间。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很小,环境与基因互作不显著。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要配制出抗病的杂交组合,尽量使双亲都高抗丝黑穗病,或一个亲本高抗,一个亲本中抗。我国玉米自交系至今尚未发现对该病免疫的材料,高抗和抗病的有P138、鲁原92、齐319、黄C、丹599、Mo17、综31等,中抗的有沈137、丹598、丹340、9406等。 11抗瘤黑粉病 该病是由瘤黑粉菌引起的区域性侵染病害。玉米地上部分都可被侵染形成瘤,同一植株包括雌雄穗在内可多处生瘤,造成的减产可达80%。 玉米对瘤黑粉病的抗性多数认为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共同起作用,个别表现有上位性效应。我国对该病的鉴定工作尚未全面系统地开展,缺乏对目前骨干自交系抗病性全面系统的鉴定,对材料的抗性评价标准也不统一。一般认为,马齿型的,早熟的,果穗苞叶长、厚、紧的材料较抗病;杂交后代较亲本抗病能力强。因此,杂交组合双亲均达到中抗,便可配出抗病杂交种。目前应用的自交系较抗病的有郑58、178、齐319、吉63、E28、黄早四等。 12审定推广品种的兼抗情况及发展方向 目前,山东省审定推广的主要品种均兼抗几种病害。如郑单958,兼抗大小斑病、粗缩病、青枯病。鲁单981免疫或高抗锈病,高抗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大斑病,中抗黑粉病、矮花叶病,对玉米螟有一定抗性。浚单20抗小斑病,高抗矮花叶病,中抗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抗玉米螟。农大108高抗小斑病、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穗腐病,抗大斑病和玉米螟。鲁单984高抗黑粉病、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大小斑病。天泰10号高抗小斑病、黑粉病、矮花叶病,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青枯病。鲁单6006高抗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另外,还有许多审定品种均兼抗几种病害。这些品种的审定推广应用,充分说明了育成兼抗多种病虫害的品种是可行的。 虽然目前推广的品种均兼抗几种病虫害,但兼抗的种类仍较少,兼抗性还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兼抗粗缩病和兼抗虫能力更需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广大育种工作者刻苦的努力,不断创新,为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13参考文献 [1] 赵君,王国英,戴景瑞.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遗传效应分析[J].作物杂志,2007***2***:22-25. [2]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05***5***:63-65. [3] 荆绍凌,赵树仁,叶青江,等.玉米抗病性遗传改良[J].玉米科学,2008***5***:37-41. [4] 于永涛,宋春燕,黎裕,等.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QTL分析[J].玉米科学,2007***5***:1-5,11. [5] 罗梅浩,刘艳艳,刘曙光,等.不同玉米品种抗虫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7***5***:34-37. [6] 刘文国,孙志超,荆绍凌,等.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探讨[J].玉米科学,2008***3***:121-122,125. [7] 王桂香,庄光章,李龙,等.玉米粗缩病和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8***3***:123-125. [8] 王玉萍,王晓鸣,马青,等.我国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J].玉米科学,2007***2***:123-126. [9] 田雪亮,赵洪勋,陈锡岭,等.玉米杂交种对4种病害的兼抗性初报[J].玉米科学,2007***3***:141-143. [10] 鄂文弟, *** ,张立国,等.玉米瘤黑粉病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06***1***:153-157. [11] 任转滩.玉米抗锈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应用研究[J].玉米科学,2006***4***:155-157.
由于近年来的春旱秋涝和病菌残留处理不当,造成了绝大部分地区玉米瘤黑粉病大发生。据农技人员在三个乡镇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在20%~60%,病株率为30%~50%,严重的地块高达70%~80%,造成了玉米的大量减产,因而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同时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下将对其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介绍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减轻病菌为害。(1)发生原因①头年玉米收获后,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火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孢子萌发发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入玉米幼嫩组织的表皮内产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冬春及初夏干旱少雨有利于黑粉病病菌冬孢子存活,并且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后期降水偏多,为黑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②玉米瘤黑粉病病菌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较强,干燥的冬孢子在室内可存活4年之久。近年来肇源县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及连作,加上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致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这是该病发生较多的首要原因。③由于吉单180品种的多年种植,导致该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降低,是玉米瘤黑粉病发生较重的又一原因。④由于农民对常年堆放在村庄路边的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有的农民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故而村庄路旁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⑤山地及土壤贫瘠、干旱的田块玉米抽雄前后不能及时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下降,如遇微雨多雾天气,就会严重发病。(2)防治对策①轮作倒茬: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区至少要实行3~4年的轮作倒茬。②选种抗病品种:逐渐更换高感品种吉单180。③消灭病菌来源:越冬期间注意铲除病株,及时销毁并应在春播前处理完毕;秸秆用做肥料时要充分腐熟;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应及时深埋。④种子处理:可以使用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以消灭种子所带来病菌,同时还可以促进幼苗生产,提高能力。⑤加强田管理:及时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强玉米抗逆性。
就像你渴了,要多喝才能把细胞里缺的水补回来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播种机的设计依据与技术分析本次设计采用型孔式的排种器,配合输肥管、导种管、输种管、开沟器、覆土器和镇压器等组成,来实现播种机的一次性播种过程,来完成播种机的从开沟---施肥---播种---压种---覆土的全过程。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分析:设计的题目为《双行简易能播种机》, 所谓双行简易播种机是利用机械化、自动流水线,将种子点播在预制的型孔式的水平盘内,然后在开沟器开完沟,由肥箱施肥后,经导种管把种子排到沟里。它具有排种率高。周边型孔对种子粒型的适应性比较好。采用此播种机技术播出的种子,出苗整齐、便于机械化生产。2、经济可行性分析:由本播种机为主要农业作业机器的播种过程的主要部件是排种器、导种管和覆土器构成,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性能优良等优点,适合批量生产。随着国内外对播种过程质量要求的提高,该技术必将得到普及应用,必将成为广大农民的得力助手农艺技术指标外形尺寸: 1940X2000X1225mm作业行数: 2行行 距: 60cm~70cm工作幅宽: ~侧施肥深度: 苗侧4cm~5cm,深8cm~12cm施 肥 量: 每公顷 150kg~750kg排 种 量: 玉米5万株~10万株/hm2大豆18万株~55万株/hm2播种深度: 3~7cm可调粒距合格率: ≥80%配套动力技术指标配套动力: 18~22kW拖拉机作业速度: 5~7km/h 技术经济指标1、节本增效指标:使用该机具可比传统耕作播种减少燃料消耗50%~65%,耕作工时减少40%~50%.2、生 产 率:~ /播种机的设计方案本次设计通过一些技术的相关要求和部件的校核计算来选取相应的部件,主要采用型孔式的排种器,配合输肥管、导种管、输种管、开沟器、覆土器和镇压器等组成,来实现播种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