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 教育 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教育成为近年来经济变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达到问题,阐述隔代教育的利弊,从教育方式和理念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 文章 ――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 儿童 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 经验 ,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方法 ,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 学习方法 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7]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8).
[8]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摘要]: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再加上父母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又喜欢照顾子孙,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隔代教育,那么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利弊 不容忽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飞速运转时代,生活压力巨大,当孩子出生时怕影响工作,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父母带;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但是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保留隔代教育的长处,减少弊端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和怎么预防隔代教育产生的害处:
隔代教育的优点: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传承优秀的 文化 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 传统文化 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缺点:
1.教师感悟:问题学生祖辈“造”。学校里其他同事也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2.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 对子 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怎么样避免隔代教育的带来害处:
1、避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应避免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避免隔代教育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
4、避免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切忌少外出活动,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既然隔代教育不可避免,那就正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利弊,给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文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王鸽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虹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从现实来看,弊大于利,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从学校教育的补充和父母教育意识的提升几个方面来尽量消除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政策调整;学校监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18-02
“隔代教育”又称“祖辈教育”,简单的理解就是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主要的家庭教育责任。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在本文中特指,在农村家庭中夫妻双方都健在,但是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里,即留守儿童,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这些隔代长辈担负教育孙辈、与孙辈共同成长的家庭教育责任。
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
隔代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隔代教育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在数万人中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1]。这说明,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会对孩子身心发育、完整人格形成、行为发展等多方面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隔代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对孩子性格个性的消极影响
性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影响,但后天环境对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和谐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增强情商,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巩固;而压抑落后、矛盾丛生的环境则会导致性格的偏激。隔代教育中,老人们在教育观念上,重养不重教。同时老人容易溺爱孩子,过度保护、过度关怀会滋长孩子自尊自大的心态,养成蛮横不讲理,骄纵的性格。个性即个体行为是识别一个个体最明显的自我特征,它有别于群体行为,但也离不开群体行为。个体行为强调自身的个性特点,在群体中有自我思想与认识。但是在隔代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个性行为的发展却不容乐观。农村教育理念与教育力量本来就相对滞后。老人对孙辈的教育极度依赖自己的生活经验,经验主义至上,日常生活中更是很少接受新生信息与事物,旧有的思想观念无法满足孙辈发展自我个性的需求。
(二)对孩子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成年期的每一个痛苦都可以在其幼年找到伤痛的烙印。”成年期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源于他的儿童早期。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缺乏依靠,有一种不安全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祖辈不能解决,学业成绩不佳,他们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因此形成自卑、冷漠、自私的内向性格。另一方面,祖辈人在年龄上不如青年,易表现出脾气暴躁、不稳,并伴有抑郁、忧虑、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孩子与之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自卑厌学、考试紧张、人际交往恐惧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再次,虽然有祖辈的照料,但缺乏亲子之间的沟通,一些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认为父母不管他、不爱他,对社会及他人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多种因素的交织下,他们逐渐形成了冷漠、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的心理。另外,由于隔代老人的溺爱,事事都一手包办,不让孩子动手,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生活自理能力自然不如他人,表现出懒惰、做事拖拉、娇气、骄横的性格特点。
(三)对孩子学习行为能力的消极影响
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学习成绩普遍不好,整体成绩堪忧。在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中获悉,成绩优良的仅占26%,不合格的高达30%。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课后学习能力和家长配合的要求高,而老人普遍素质不高,且观念传统,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不利于孩子智力开发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老人疏于对孩子学习的管教,觉得孩子学习情况自己反正不懂,索性就不管。
二、改变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它的种种弊端已经露出端倪,但是它对这一代留守儿童人格性格的长期影响还在较长一个时期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当这部分人长大成人,他们童年的负面经历将会对将来的家庭和谐、孩子教育、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隔代教育现象必须引起学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减少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的负面影响,将其和亲子教育互相补充,相互协作,培养越来越多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才。
(一)加大政策调整消除子女随读的障碍
作为政府来讲,可以看到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层面造成的,比如户籍制度、高考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城乡二元制度、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因而只要政府从制度层面上有所作为,完全可以大大减少这种现象的产生。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职,父母与孩子一起生活,对中小学生来讲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的空间模式。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农民工辛辛苦苦的工作,他们完成的常常是城市中最劳累同时又是最重要的工种,这批为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作出基础贡献的老百姓理应享受他们所服务的城市的教育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家长,若能让孩子随自己到务工、经商之地就学,一方面能够加强亲子教育,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减少孩子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国家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这部分农民工为父为母的权利与利益,适时调整外来人口子女就学政策,使外来人口的子女有机会平等地享受当地的教育。
(二)尽量减少双亲外出的方式
隔代 教育 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基本方式,但由于教育观念不同,隔代教育难免会对孩子的教育成果产生影响。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试谈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
【摘要】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 经验 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 儿童 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 十万个为什么 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 方法 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 措施 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
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6]陈芸,路世丽。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J].网络科技时代, 2008(16): 26-27.
[7]刘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学与管理,2005(12): 29-31.
[8]夏为菊,王邦虎。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院学报, 2007(3): 159-160
浅谈单亲家庭隔代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子女数量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提及单亲家庭教育,人们的着眼点往往只落在单身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上,大都忽略了祖辈对孙辈之间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单身父(母)亲把抚育孩子的责任越来越多地交由祖辈老人承担,因此,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
(1)亲社会性行为减少,容易产生双重人格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表现为心理自卑、感情脆弱、情感忧郁、沉默寡言等,他们不善交际,对外界明显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大多在家长、老师面前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而在外却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形成双重人格。
(2)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增多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具有逆反心理,生活在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往往因受家庭冷落,对老师或家长的言行总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加上学习成绩差,个人情感长期受到压抑,但其个性隐含着很强的冲动成分,企图通过反叛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故而容易产生许多行为问题。
(3)消极情绪明显,匮乏自信心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与学习;害怕困难,做事经常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信心不足。如果以上这些不健康心态及行为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单亲儿童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其情感和品格的发展。
三、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由特殊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社会认知偏差
单亲家庭对儿童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孩子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心理比一般孩子更加脆弱。他们认为,父母把他们放在祖辈家,是不管他们、不爱他们的表现,故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另外,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把自己和周围同伴对照,在学习、生活上总感觉到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
(2)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
孔德指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存在是儿童社会化的必要的场所。单亲隔代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或个性畸形。一方面,单身父(母)亲在经历了家庭裂变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心灵上留下阴影,情绪容易波动;另一方面,祖辈家长素质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3)教育方法不当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好坏。隔代教育中的老人对孩子总是采取溺爱的方式,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如果过分溺爱,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同时,祖辈对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往往寄予过高的希望,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就会产生抑郁焦虑、消极低落的情绪,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对策及建议
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单亲儿童,如何抚平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在隔代教育中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1)家长方面
要使单亲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适应其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家长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关键是树立与单亲儿童个性发展同步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单身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经常性的联系,熟悉孩子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情况。祖辈家长对孩子的爱应有理智、有分寸,努力做到关心孙辈,但不溺爱,遵循适度原则,做到严宽有度。
(2)学校方面
对待单亲隔代家庭的学生,学校一方面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关心、帮助、爱护他们,另一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建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增强学校对这类学生的全面了解。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单亲隔代家庭的儿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3)社会方面
社会公众应正确看待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消除对它的不良歧视,给予单亲隔代家庭及其子女以理解和适当的关爱,让这些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开设隔代家长学校,让祖辈家长学到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单亲俱乐部、祖辈家长俱乐部、单亲热线和单亲之家等心理咨询组织,以情感交流、互相帮助。
总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比较复杂,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综合教育,多管齐下,共同为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创造正常社会化的环境,促进单亲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隔代 教育 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教育成为近年来经济变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达到问题,阐述隔代教育的利弊,从教育方式和理念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 文章 ――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 儿童 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 经验 ,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方法 ,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 学习方法 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7]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8).
[8]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摘要]: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再加上父母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又喜欢照顾子孙,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隔代教育,那么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利弊 不容忽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飞速运转时代,生活压力巨大,当孩子出生时怕影响工作,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父母带;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但是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保留隔代教育的长处,减少弊端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和怎么预防隔代教育产生的害处:
隔代教育的优点: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传承优秀的 文化 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 传统文化 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缺点:
1.教师感悟:问题学生祖辈“造”。学校里其他同事也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2.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 对子 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怎么样避免隔代教育的带来害处:
1、避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应避免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避免隔代教育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
4、避免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切忌少外出活动,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既然隔代教育不可避免,那就正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利弊,给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文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王鸽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虹
隔代 教育 是 家庭教育 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它与父母 对子 女的亲子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教育形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学校教育有力补充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能力更好地胜任独自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隔代教育越来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彰显其积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但是目前我国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不是十分恰当,有些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更有甚者认为隔代教育是许多问题 儿童 产生的根源,是导致教育失败的直接原因,抹杀其积极作用;但又有人认为隔代教育有利无弊,没有正确认识其缺陷。因此,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在此基础上克服隔代教育的弊端,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 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 社会实践 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 方法 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 兴趣 爱好 。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总之,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隔代教育的涵义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 实际接触孙辈的时间比父辈多,算作为主),这种状况已持续或陆续达半年以上。2004 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农村更多表现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在城市更多表现为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孙辈。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客观地说,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如幼儿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祖辈的引导;幼儿父母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而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有助于减少老人的寂寞感,保持其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隔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对幼儿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弊端。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性不强、情绪不稳定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变得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情绪稳定性差,容易大起大落,爱生气,爱发火,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幼儿意志品质薄弱、易出现不良道德品行
隔代教育的幼儿还表现出做事不能坚持,往往半途而废,做事遇到困难往往不耐烦,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行为处事能力低,对左右为难的事情不能果断选择一种解决的办法。另外还存在不良道德品行增多等问题。
(三)隔代教育易导致亲子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祖辈与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父辈看不惯从中进行矫正,但当父辈教育幼儿时,祖辈却加以阻拦,这就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同时,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我,爸爸、妈妈不爱我。两个层面的亲子隔阂便这样形成了。
三、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 措施 以避免这些弊端。
(一)隔代抚养人必须重视幼儿的发展并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已经看到祖辈抚养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实,祖辈抚养人就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模仿榜样。他们为人做事的 言行举止 ,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因此,隔代抚养人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思考如何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祖辈抚养人要做到以身作则,首先要加强学习。显然,老年人的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责怪老人,而是要学会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时代的脚步,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
(二)隔代抚养人与幼儿父辈要及时沟通
家庭的教育合力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极为有用。因此,父辈抚养人和祖辈抚养人要利用在一起的时间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在沟通的时候,祖辈抚养人大多话比较多,因此,父辈要耐心倾听、态度要诚恳,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祖辈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需要和困难,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幼儿园发挥专业优势,指导隔代抚养幼儿
幼儿园应该在考虑到祖辈有足够充裕的时间的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指导祖辈抚养幼儿。例如,幼儿园可以根据祖辈的特点定期举行育儿讲坛,安排有关现代教育观念、科学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教学内容,还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家长以生动、有说服力、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来讲解;幼儿园还可以编写一些关于育儿的资料册或者园刊发给祖辈家长学习。
隔代 教育 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基本方式,但由于教育观念不同,隔代教育难免会对孩子的教育成果产生影响。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试谈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
【摘要】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 经验 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 儿童 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 十万个为什么 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 方法 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 措施 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
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6]陈芸,路世丽。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J].网络科技时代, 2008(16): 26-27.
[7]刘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学与管理,2005(12): 29-31.
[8]夏为菊,王邦虎。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院学报, 2007(3): 159-160
浅谈单亲家庭隔代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子女数量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提及单亲家庭教育,人们的着眼点往往只落在单身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上,大都忽略了祖辈对孙辈之间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单身父(母)亲把抚育孩子的责任越来越多地交由祖辈老人承担,因此,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
(1)亲社会性行为减少,容易产生双重人格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表现为心理自卑、感情脆弱、情感忧郁、沉默寡言等,他们不善交际,对外界明显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大多在家长、老师面前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而在外却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形成双重人格。
(2)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增多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具有逆反心理,生活在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往往因受家庭冷落,对老师或家长的言行总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加上学习成绩差,个人情感长期受到压抑,但其个性隐含着很强的冲动成分,企图通过反叛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故而容易产生许多行为问题。
(3)消极情绪明显,匮乏自信心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与学习;害怕困难,做事经常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信心不足。如果以上这些不健康心态及行为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单亲儿童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其情感和品格的发展。
三、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由特殊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社会认知偏差
单亲家庭对儿童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孩子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心理比一般孩子更加脆弱。他们认为,父母把他们放在祖辈家,是不管他们、不爱他们的表现,故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另外,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把自己和周围同伴对照,在学习、生活上总感觉到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
(2)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
孔德指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存在是儿童社会化的必要的场所。单亲隔代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或个性畸形。一方面,单身父(母)亲在经历了家庭裂变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心灵上留下阴影,情绪容易波动;另一方面,祖辈家长素质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3)教育方法不当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好坏。隔代教育中的老人对孩子总是采取溺爱的方式,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如果过分溺爱,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同时,祖辈对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往往寄予过高的希望,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就会产生抑郁焦虑、消极低落的情绪,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对策及建议
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单亲儿童,如何抚平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在隔代教育中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1)家长方面
要使单亲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适应其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家长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关键是树立与单亲儿童个性发展同步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单身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经常性的联系,熟悉孩子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情况。祖辈家长对孩子的爱应有理智、有分寸,努力做到关心孙辈,但不溺爱,遵循适度原则,做到严宽有度。
(2)学校方面
对待单亲隔代家庭的学生,学校一方面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关心、帮助、爱护他们,另一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建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增强学校对这类学生的全面了解。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单亲隔代家庭的儿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3)社会方面
社会公众应正确看待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消除对它的不良歧视,给予单亲隔代家庭及其子女以理解和适当的关爱,让这些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开设隔代家长学校,让祖辈家长学到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单亲俱乐部、祖辈家长俱乐部、单亲热线和单亲之家等心理咨询组织,以情感交流、互相帮助。
总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比较复杂,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综合教育,多管齐下,共同为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创造正常社会化的环境,促进单亲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隔代 教育 是 家庭教育 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它与父母 对子 女的亲子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教育形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学校教育有力补充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能力更好地胜任独自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隔代教育越来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彰显其积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但是目前我国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不是十分恰当,有些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更有甚者认为隔代教育是许多问题 儿童 产生的根源,是导致教育失败的直接原因,抹杀其积极作用;但又有人认为隔代教育有利无弊,没有正确认识其缺陷。因此,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在此基础上克服隔代教育的弊端,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 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 社会实践 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 方法 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 兴趣 爱好 。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总之,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隔代教育的涵义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 实际接触孙辈的时间比父辈多,算作为主),这种状况已持续或陆续达半年以上。2004 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农村更多表现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在城市更多表现为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孙辈。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客观地说,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如幼儿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祖辈的引导;幼儿父母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而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有助于减少老人的寂寞感,保持其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隔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对幼儿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弊端。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性不强、情绪不稳定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变得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情绪稳定性差,容易大起大落,爱生气,爱发火,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幼儿意志品质薄弱、易出现不良道德品行
隔代教育的幼儿还表现出做事不能坚持,往往半途而废,做事遇到困难往往不耐烦,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行为处事能力低,对左右为难的事情不能果断选择一种解决的办法。另外还存在不良道德品行增多等问题。
(三)隔代教育易导致亲子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祖辈与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父辈看不惯从中进行矫正,但当父辈教育幼儿时,祖辈却加以阻拦,这就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同时,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我,爸爸、妈妈不爱我。两个层面的亲子隔阂便这样形成了。
三、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 措施 以避免这些弊端。
(一)隔代抚养人必须重视幼儿的发展并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已经看到祖辈抚养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实,祖辈抚养人就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模仿榜样。他们为人做事的 言行举止 ,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因此,隔代抚养人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思考如何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祖辈抚养人要做到以身作则,首先要加强学习。显然,老年人的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责怪老人,而是要学会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时代的脚步,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
(二)隔代抚养人与幼儿父辈要及时沟通
家庭的教育合力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极为有用。因此,父辈抚养人和祖辈抚养人要利用在一起的时间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在沟通的时候,祖辈抚养人大多话比较多,因此,父辈要耐心倾听、态度要诚恳,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祖辈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需要和困难,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幼儿园发挥专业优势,指导隔代抚养幼儿
幼儿园应该在考虑到祖辈有足够充裕的时间的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指导祖辈抚养幼儿。例如,幼儿园可以根据祖辈的特点定期举行育儿讲坛,安排有关现代教育观念、科学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教学内容,还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家长以生动、有说服力、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来讲解;幼儿园还可以编写一些关于育儿的资料册或者园刊发给祖辈家长学习。
隔代 教育 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基本方式,但由于教育观念不同,隔代教育难免会对孩子的教育成果产生影响。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试谈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
【摘要】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 经验 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 儿童 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 十万个为什么 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 方法 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 措施 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
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6]陈芸,路世丽。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J].网络科技时代, 2008(16): 26-27.
[7]刘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学与管理,2005(12): 29-31.
[8]夏为菊,王邦虎。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院学报, 2007(3): 159-160
浅谈单亲家庭隔代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子女数量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提及单亲家庭教育,人们的着眼点往往只落在单身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上,大都忽略了祖辈对孙辈之间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单身父(母)亲把抚育孩子的责任越来越多地交由祖辈老人承担,因此,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
(1)亲社会性行为减少,容易产生双重人格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表现为心理自卑、感情脆弱、情感忧郁、沉默寡言等,他们不善交际,对外界明显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大多在家长、老师面前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而在外却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形成双重人格。
(2)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增多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具有逆反心理,生活在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往往因受家庭冷落,对老师或家长的言行总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加上学习成绩差,个人情感长期受到压抑,但其个性隐含着很强的冲动成分,企图通过反叛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故而容易产生许多行为问题。
(3)消极情绪明显,匮乏自信心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与学习;害怕困难,做事经常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信心不足。如果以上这些不健康心态及行为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单亲儿童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其情感和品格的发展。
三、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由特殊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社会认知偏差
单亲家庭对儿童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孩子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心理比一般孩子更加脆弱。他们认为,父母把他们放在祖辈家,是不管他们、不爱他们的表现,故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另外,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把自己和周围同伴对照,在学习、生活上总感觉到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
(2)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
孔德指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存在是儿童社会化的必要的场所。单亲隔代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或个性畸形。一方面,单身父(母)亲在经历了家庭裂变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心灵上留下阴影,情绪容易波动;另一方面,祖辈家长素质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3)教育方法不当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好坏。隔代教育中的老人对孩子总是采取溺爱的方式,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如果过分溺爱,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同时,祖辈对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往往寄予过高的希望,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就会产生抑郁焦虑、消极低落的情绪,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对策及建议
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单亲儿童,如何抚平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在隔代教育中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1)家长方面
要使单亲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适应其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家长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关键是树立与单亲儿童个性发展同步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单身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经常性的联系,熟悉孩子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情况。祖辈家长对孩子的爱应有理智、有分寸,努力做到关心孙辈,但不溺爱,遵循适度原则,做到严宽有度。
(2)学校方面
对待单亲隔代家庭的学生,学校一方面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关心、帮助、爱护他们,另一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建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增强学校对这类学生的全面了解。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单亲隔代家庭的儿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3)社会方面
社会公众应正确看待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消除对它的不良歧视,给予单亲隔代家庭及其子女以理解和适当的关爱,让这些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开设隔代家长学校,让祖辈家长学到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单亲俱乐部、祖辈家长俱乐部、单亲热线和单亲之家等心理咨询组织,以情感交流、互相帮助。
总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比较复杂,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综合教育,多管齐下,共同为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创造正常社会化的环境,促进单亲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隔代 教育 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教育成为近年来经济变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达到问题,阐述隔代教育的利弊,从教育方式和理念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 文章 ――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 儿童 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 经验 ,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 方法 ,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 学习方法 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7] 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8).
[8] 李雯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摘要]:迫于当前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再加上父母退休后闲暇时间多,又喜欢照顾子孙,这样就不知不觉形成隔代教育,那么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减少隔代教育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隔代教育 利弊 不容忽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飞速运转时代,生活压力巨大,当孩子出生时怕影响工作,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父母带;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但是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保留隔代教育的长处,减少弊端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和怎么预防隔代教育产生的害处:
隔代教育的优点: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传承优秀的 文化 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 传统文化 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缺点:
1.教师感悟:问题学生祖辈“造”。学校里其他同事也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2.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 对子 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怎么样避免隔代教育的带来害处:
1、避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应避免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避免隔代教育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
4、避免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切忌少外出活动,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既然隔代教育不可避免,那就正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利弊,给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文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王鸽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虹
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6]陈芸,路世丽。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J].网络科技时代, 2008(16): 26-27. [7]刘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学与管理,2005(12): 29-31.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隔代 教育 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是我国 家庭教育 的基本方式,但由于教育观念不同,隔代教育难免会对孩子的教育成果产生影响。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试谈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
【摘要】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 经验 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 儿童 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 十万个为什么 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 方法 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 措施 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
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6]陈芸,路世丽。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J].网络科技时代, 2008(16): 26-27.
[7]刘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学与管理,2005(12): 29-31.
[8]夏为菊,王邦虎。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院学报, 2007(3): 159-160
浅谈单亲家庭隔代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上升,单亲子女数量增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提及单亲家庭教育,人们的着眼点往往只落在单身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上,大都忽略了祖辈对孙辈之间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单身父(母)亲把抚育孩子的责任越来越多地交由祖辈老人承担,因此,单亲家庭隔代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问题分析
(1)亲社会性行为减少,容易产生双重人格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表现为心理自卑、感情脆弱、情感忧郁、沉默寡言等,他们不善交际,对外界明显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大多在家长、老师面前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而在外却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形成双重人格。
(2)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增多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具有逆反心理,生活在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往往因受家庭冷落,对老师或家长的言行总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加上学习成绩差,个人情感长期受到压抑,但其个性隐含着很强的冲动成分,企图通过反叛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故而容易产生许多行为问题。
(3)消极情绪明显,匮乏自信心
单亲隔代家庭中的儿童,大多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与学习;害怕困难,做事经常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信心不足。如果以上这些不健康心态及行为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单亲儿童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其情感和品格的发展。
三、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由特殊的家庭环境所引起的社会认知偏差
单亲家庭对儿童在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孩子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精神支柱,心理比一般孩子更加脆弱。他们认为,父母把他们放在祖辈家,是不管他们、不爱他们的表现,故而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另外,他们常常将自己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把自己和周围同伴对照,在学习、生活上总感觉到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失衡。
(2)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
孔德指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作为初级群体的存在是儿童社会化的必要的场所。单亲隔代家庭的孩子比生活在“完整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缺乏正常的社会化环境,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或个性畸形。一方面,单身父(母)亲在经历了家庭裂变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心灵上留下阴影,情绪容易波动;另一方面,祖辈家长素质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3)教育方法不当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育结果的好坏。隔代教育中的老人对孩子总是采取溺爱的方式,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如果过分溺爱,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同时,祖辈对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往往寄予过高的希望,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就会产生抑郁焦虑、消极低落的情绪,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对策及建议
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单亲儿童,如何抚平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在隔代教育中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1)家长方面
要使单亲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适应其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家长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关键是树立与单亲儿童个性发展同步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单身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经常性的联系,熟悉孩子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情况。祖辈家长对孩子的爱应有理智、有分寸,努力做到关心孙辈,但不溺爱,遵循适度原则,做到严宽有度。
(2)学校方面
对待单亲隔代家庭的学生,学校一方面要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关心、帮助、爱护他们,另一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建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增强学校对这类学生的全面了解。同时,教师应当帮助单亲隔代家庭的儿童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3)社会方面
社会公众应正确看待单亲家庭隔代教育,消除对它的不良歧视,给予单亲隔代家庭及其子女以理解和适当的关爱,让这些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开设隔代家长学校,让祖辈家长学到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此外,可以通过建立单亲俱乐部、祖辈家长俱乐部、单亲热线和单亲之家等心理咨询组织,以情感交流、互相帮助。
总之,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比较复杂,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综合教育,多管齐下,共同为单亲隔代家庭儿童创造正常社会化的环境,促进单亲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隔代 教育 是 家庭教育 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它与父母 对子 女的亲子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教育形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学校教育有力补充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能力更好地胜任独自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隔代教育越来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彰显其积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但是目前我国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不是十分恰当,有些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更有甚者认为隔代教育是许多问题 儿童 产生的根源,是导致教育失败的直接原因,抹杀其积极作用;但又有人认为隔代教育有利无弊,没有正确认识其缺陷。因此,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在此基础上克服隔代教育的弊端,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 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 社会实践 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 方法 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 兴趣 爱好 。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总之,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隔代教育的涵义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 实际接触孙辈的时间比父辈多,算作为主),这种状况已持续或陆续达半年以上。2004 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农村更多表现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在城市更多表现为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孙辈。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客观地说,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如幼儿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祖辈的引导;幼儿父母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而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有助于减少老人的寂寞感,保持其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隔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对幼儿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弊端。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性不强、情绪不稳定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变得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情绪稳定性差,容易大起大落,爱生气,爱发火,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幼儿意志品质薄弱、易出现不良道德品行
隔代教育的幼儿还表现出做事不能坚持,往往半途而废,做事遇到困难往往不耐烦,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行为处事能力低,对左右为难的事情不能果断选择一种解决的办法。另外还存在不良道德品行增多等问题。
(三)隔代教育易导致亲子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祖辈与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父辈看不惯从中进行矫正,但当父辈教育幼儿时,祖辈却加以阻拦,这就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同时,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我,爸爸、妈妈不爱我。两个层面的亲子隔阂便这样形成了。
三、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 措施 以避免这些弊端。
(一)隔代抚养人必须重视幼儿的发展并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已经看到祖辈抚养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实,祖辈抚养人就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模仿榜样。他们为人做事的 言行举止 ,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因此,隔代抚养人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思考如何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祖辈抚养人要做到以身作则,首先要加强学习。显然,老年人的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责怪老人,而是要学会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时代的脚步,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
(二)隔代抚养人与幼儿父辈要及时沟通
家庭的教育合力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极为有用。因此,父辈抚养人和祖辈抚养人要利用在一起的时间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在沟通的时候,祖辈抚养人大多话比较多,因此,父辈要耐心倾听、态度要诚恳,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祖辈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需要和困难,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幼儿园发挥专业优势,指导隔代抚养幼儿
幼儿园应该在考虑到祖辈有足够充裕的时间的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指导祖辈抚养幼儿。例如,幼儿园可以根据祖辈的特点定期举行育儿讲坛,安排有关现代教育观念、科学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教学内容,还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家长以生动、有说服力、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来讲解;幼儿园还可以编写一些关于育儿的资料册或者园刊发给祖辈家长学习。
隔代抚养主要是指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上一辈老人来照顾孩子、教育孩子的抚养形式,不论是完全由祖辈单独抚养,还是祖辈只承担白天或部分时间段照顾的,都可以看作是隔代抚养。隔代抚养是新时期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隔代抚养的现状分析 我国自古以来就具有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念,并且注重享受“天伦之乐”,“含饴弄孙”。因此祖辈觉得替子女抚养下一代是他们的义务,并且也很乐意这样做。但是,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父母没有与孩子建立一个亲密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缺乏直接的情感交流,孩子不能从父母那儿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一关爱和安全,难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1.迫于生存压力父母无暇顾及亲子关系。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大多数年轻父母都处于在职场打拼,他们为了给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打拼自己的事业,使年轻父母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亲自照看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隔代抚养下父母难以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浓厚的家庭伦理观念使祖辈觉得抚养孙辈能使他们感受到晚年的快乐。而现在新一代的父母他们的育儿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具有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在为子女着想的同时,也更注重自己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他们很乐意让老一辈来为自己带孩子,自己则摆脱孩子束缚,但是这也造成亲子之间由于长期缺乏交流而越来越疏远的现状。3.隔代抚养影响孩子的态度和情感发展。孩子在早期是最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关爱,早期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使孩子对父母亲形成安全型的亲子依赖,从而巩固亲子关系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然而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时间较正常的家庭要少,影响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发展。经过调查研究,在隔代抚养家庭中有50%的子女不认为父母会始终如一的关心自己,认为父母觉察不出来自己的心事并给予关心,所以他们大部分通常不会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只有少部分的子女认为父母并不是不关心自己而是他们比较忙而已,所以这部分的孩子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4.隔代抚养的父母与孩子缺乏有效交流,导致冲突。在隔代抚养家庭中,孩子因与父母相处时间较一般正常家庭少,父母只是简单的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健康,而忽视对孩子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关注,容易引起亲子之间的冲突。当前对隔代抚养家庭中由于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而导致亲子冲突、暴力事件的报道已不鲜见。 二、改善新时期隔代抚养下 亲子关系的策略1.父辈转变观念,与祖辈各司其贵、优势互补,共促幼儿发展。不管是隔代抚养和父辈抚养都有着他们自己的优势,祖辈和父辈各自明晰自己的职责,相互之间互相配合。祖辈在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父辈在育儿观念上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能适应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需要,所以二者应相互整合自己在育儿方面的观念,在尊重祖辈经验的同时还应该结合父辈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育儿理论知识,协调并达成一致的科学的育儿观,将祖辈的实践经验与父辈的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2.父辈应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不能当“甩手掌柜”。大多数独生子女父母由于长期处在长辈的关爱下,当祖辈提出替自己抚养子女时都乐于当“甩手掌柜”,但是育儿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需要整个家庭共同努力。父辈是过来人,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及人生经历,特别是他们的社会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亦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但是由于所处背景不同他们知识面相对处在信息时代的父辈来说较狭窄,思维也比较固化,可能会耽搁孩子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进程,这时就需要父辈发挥他们在育儿观念上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知识,促进幼儿健康的、科学的发展。3.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关注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使年轻父母的压力不断增大,以致于父母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和家庭。与孩子的沟通偏少。但是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不管再忙都应该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很忙但是依然很关心爱护自己,从而使孩子形成安全的亲子依赖,促进亲子关系之间的良好发展。通常来说,六岁之前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一个最佳时期,然而很多的父母不知道在六岁之前怎样正确的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安排孩子去学习例如像学钢琴、画画、跳舞等这些技巧,以为这是亲子关系的有效手段。其实,孩子在童年时期习得的技能和知识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历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良好情感,性格的培养,持久而亲密的亲子关系对他们今后的影响更为深远。4.与孩子平等的对话,减少亲子冲突。不管是祖辈还是父辈在与孩子交往时,都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多为孩子想想,而不是以长辈自恃。当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家长不应该专断独行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这不但不会令孩子信服自己,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反叛情绪。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家长应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将自己的姿态放平,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进行平等的交流,相互之间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从而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减少亲子之间的冲突。总之,隔代教育下的亲子关系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隔代抚养的家庭更应当注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父母都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爱,与孩子建立安全型亲子依赖关系,尊重祖辈的感情需求,共同努力为孩子营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长环境。
隔代 教育 是 家庭教育 中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进行的教育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隔代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它与父母 对子 女的亲子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教育形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学校教育有力补充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能力更好地胜任独自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隔代教育越来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彰显其积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但是目前我国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不是十分恰当,有些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更有甚者认为隔代教育是许多问题 儿童 产生的根源,是导致教育失败的直接原因,抹杀其积极作用;但又有人认为隔代教育有利无弊,没有正确认识其缺陷。因此,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并在此基础上克服隔代教育的弊端,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 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 社会实践 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 方法 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 兴趣 爱好 。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
总之,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隔代教育的涵义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单独抚养孙辈,或与父辈共同教育但以祖辈为主( 实际接触孙辈的时间比父辈多,算作为主),这种状况已持续或陆续达半年以上。2004 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隔代教育在农村更多表现为祖辈单独抚养孙辈,在城市更多表现为祖辈与父辈共同抚养孙辈。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客观地说,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如幼儿能得到经验丰富的祖辈的引导;幼儿父母能够专心致力于工作而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有助于减少老人的寂寞感,保持其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但是隔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对幼儿及家庭带来一定的弊端。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性不强、情绪不稳定
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包办代替,过度保护,孩子自然变得任性、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情绪稳定性差,容易大起大落,爱生气,爱发火,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二)幼儿意志品质薄弱、易出现不良道德品行
隔代教育的幼儿还表现出做事不能坚持,往往半途而废,做事遇到困难往往不耐烦,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行为处事能力低,对左右为难的事情不能果断选择一种解决的办法。另外还存在不良道德品行增多等问题。
(三)隔代教育易导致亲子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祖辈与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父辈看不惯从中进行矫正,但当父辈教育幼儿时,祖辈却加以阻拦,这就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同时,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我,爸爸、妈妈不爱我。两个层面的亲子隔阂便这样形成了。
三、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的弊端已经显而易见,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 措施 以避免这些弊端。
(一)隔代抚养人必须重视幼儿的发展并做到以身作则
我们已经看到祖辈抚养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实,祖辈抚养人就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模仿榜样。他们为人做事的 言行举止 ,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因此,隔代抚养人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思考如何让孩子做到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祖辈抚养人要做到以身作则,首先要加强学习。显然,老年人的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责怪老人,而是要学会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时代的脚步,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
(二)隔代抚养人与幼儿父辈要及时沟通
家庭的教育合力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极为有用。因此,父辈抚养人和祖辈抚养人要利用在一起的时间及时沟通,共同制定出教育孩子的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在沟通的时候,祖辈抚养人大多话比较多,因此,父辈要耐心倾听、态度要诚恳,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祖辈在抚养孩子过程中的需要和困难,以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幼儿园发挥专业优势,指导隔代抚养幼儿
幼儿园应该在考虑到祖辈有足够充裕的时间的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指导祖辈抚养幼儿。例如,幼儿园可以根据祖辈的特点定期举行育儿讲坛,安排有关现代教育观念、科学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教学内容,还可以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家长以生动、有说服力、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来讲解;幼儿园还可以编写一些关于育儿的资料册或者园刊发给祖辈家长学习。
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
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的案例也不少。
(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
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 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2)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3)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影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最终走上罪恶的深渊。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 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四川省妇联2005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91%,成绩优良的只有6%。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据对多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6个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从家庭教育角度。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对学习不良儿童而言,家庭资源对其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和父母简单化策略对认知水平有轻微的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响作用。
(二)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 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三)从社会的角度。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四)从政府的角度。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摘 要:我国农村地区,代写论文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探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对策 一、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留守儿童正处在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作为社会化影响因素之一的家庭教育对儿童顺利实现其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1.社会化的含义及儿童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的公认的行为方式,其最后的结果是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生活观、价值观等均影响个体后期的行为,因此,儿童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儿童社会化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生活技能的养成。这是儿童社会化内容的第一层面,是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谋生技能。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社会规范的内化。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必须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所要求与制约,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被社会认可、接纳,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3)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人格包含着一个人道德情感、行为准则、智能、气质、意志和协调相融等诸多特质,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是人格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 (4)社会角色的学习。角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交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个人都要进行角色学习,如学习与角色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学习适合于角色行为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及有关价值观念等,以便在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角色行为的偏差和冲突。 (5)确立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就是个人的理想追求,而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培养个人价值观念的任务,使个人的目标和他的价值观念协调起来。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通过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实现的。家庭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社会化途径所无法取代的。 (1)家庭培育着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对面的富有感情的交往”[1]。作为初级群体典型的家庭,在培养人性方面的作用远远大于邻居、同辈群体等初级群体,它对一个人正常情感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从婴儿呱呱落地开始,他就接受着母乳的喂养、亲人的搂抱及逗乐,在这里实际上他就接受了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情感:食物、温暖和互动,这种互动满足了孩子身体成长的需要,也影响着孩子的情感。随着个体的成长,这种情感的互动日渐变得重要,一个人是否懂得接受别人的爱,是否懂得给予别人以爱,这与他在家庭中的情感的互动有着很大的关系。 (2)家庭教育为儿童掌握基本社会规范奠定基础。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长期共同生活中确立的、为多数成员所承认和期望的行为方式,如风俗、习惯、礼节、禁忌、社会基本道德、法律等。一个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社会也对他提出各种各样的规范要求。儿童对这些社会规范的获得主要通过家庭的影响和传授才能实现的。家庭是一个人最先进入的人际群体和社会组织,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儿童的行为始于模仿,父母是他们赖以模仿的对象。父母的饮食方式、衣着风度、行为习惯等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同时,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给孩子传授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家庭教育为儿童的智能发展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家庭的影响及父母的教育,最先在孩子“一片空白”的心灵上留下各种痕迹,而这些痕迹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难磨灭的。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环境是最基本的文化环境,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首要的基础环境,其中父母的文化水平、家长的表率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因素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都有重要影响。尽管学校教育及其它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家庭影响、父母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为学校教育准备了必要的智力基础。 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影响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或不完善,甚至使孩子处于“教育真空”状态,这对儿童的生理、心理、人格的发展,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管理缺位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中,有825%的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约有6%的儿童与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其余部分留守的儿童在姑姑、姨妈、舅舅等亲戚家或独自留守。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大致为三类: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监护;上代监护,指由儿童父母的同辈人(亲戚)来监护;自我监护型,即儿童自己管理自己。(网中 网公文) 2.教育滞后 留守儿童一般由祖辈照顾。由于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仅能以语言传授世代间的经验,无法给孩子以先进的现代教育。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便存在着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缺乏良好启蒙教育的问题,这无疑会给这些孩子以后的成长留下许多缺憾。另外,由于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孩子们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解决和疏导,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如正常家庭儿童好。 3.心理脆弱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遇到比正常家庭儿童更多的问题,产生种种心理烦恼。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而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代养人中有些由于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孩子,长此下去,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得烦躁、脆弱。 4.道德滑坡 一些原来各方面都不错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的留守儿童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极易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唆使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三、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对策 1.帮助和引导广大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家长要树立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孩子扶养教育成人,不仅是宪法赋予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因此,家长应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在完成教育子女这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中,不要借口发展经济等原因,忽视家庭教育,甚至放弃教育。每一位家长应尽力承担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教育好子女。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变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倾向。孩子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并不断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将孩子教育成人。 2.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是实现儿童正常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中,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儿童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成长并逐步社会化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重在情感熏陶;学校教育是主体,重在理论教育,正面灌输;社会教育是前二者的延续和补充。三者只有进行合作,协调统一,优化管理,形成科学的育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着眼于从根本上结束他们的留守生活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能富裕,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留守型家庭,从深层上看,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路径。因此,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是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当务之急。 (2)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城乡壁垒。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和要求。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造成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平等的权利。 (3)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这既是缺位家庭和缺失亲子教育儿童的渴望,也是学校人本化教育的要求。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有计划地筹建寄宿制幼儿园和寄宿制中小学,把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的大家庭和成长成才的摇篮。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不仅可以兼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且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安全。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4)建立“代管家长制”。代管家长制,即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家长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的关爱,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缺位家庭、缺失亲子教育的留守儿童得到较好的教育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 (5)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创建“托管中心”,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照管,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娱乐学习、生活指导等服务;“托管中心”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制度,并记录留守儿童每一天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使老师和家长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开通亲情电话,增加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互动和亲子交流的次数,让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网中 网公文) 回答者声明:非原创,希望提问者可以借鉴其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