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所以人的道德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小”字、“早”字当头。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
关键词:幼儿;德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94-01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应重视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已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这种美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的心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根底!
一、那么怎么在幼儿期对孩子实施品德教育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
1.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2.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如: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等,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3.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4.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实施道德教育。
德育观念并不意味着严肃多于微笑,刻板多于活泼。面对天真烂漫的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抓住孩子求乐心理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叔叔阿姨劳动真辛苦,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食堂阿姨真辛苦》和《能干的理发师》。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花儿朵朵”,让幼儿在节日花、生日花、风采花中将开心的照片,祝福的话语送到班上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的成功喜悦,快乐的健康心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孩子们在不断的快乐中,体验自立、自信、创造和成功的欢乐,并将这种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幼儿期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中,德居首位,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将很难形成。德育是人一生道德养成的基础环节,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亲临幼儿园调研发现要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从以下三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之一,游戏使孩子感到快乐、好奇。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够学会判断善恶、好坏、美丑、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例如:在游戏《分果果》中能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不能自私自利,遇事多替别人考虑等道德行为,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角色经过自己的判断、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解决纠纷,从而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的过程。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热情积极、兴趣高昂、心情愉悦、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体验、感受成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进而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道德意识。幼儿的自制能力、自觉性和坚持性等意志品质都比较差。但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求与动机,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
我们还可以从幼儿游戏中延伸到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幼儿平时不愿意干的常规活动与幼儿游戏中的角色结合起来,例如:幼儿平常不愿意干家务,不讲究卫生到处乱扔东西,依据幼儿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可以设立“小小值日生”和“小老师”的角色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等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从各自的角色要求出发,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培养了幼儿自觉讲卫生、遵守纪律、爱集体等好习惯。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的榜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德育具体化、形象化的现实体现,幼儿身边的朋友是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小伙伴,对于幼儿来说,身边小伙伴的一举一动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但是,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所以,模仿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就能让幼儿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就会适得其反。好的范例有时甚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帮助有些幼儿不愿刷牙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已经养成刷牙习惯的幼儿请到台上给大家表演刷牙的舞蹈,例如舞蹈《乐乐的小白牙》就是表演一个喜欢刷牙的小朋友每天怎么样坚持刷牙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表演者的照片贴在宣传栏里。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的道理,幼儿就会照榜样去做。一段时间以后,宣传栏中孩子的照片会越来越多。舞蹈《我有一双小小手》表演的就是小朋友爱洗手的故事,教师可以配合榜样教育,出示两张画着小手的图画给幼儿,一张是肮脏的小手,一张是干净的小手,组织大家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孩子们在纷纷发言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一旦道理明白了,洗手自然逐渐成为了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与同事、邻里和睦相处、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爱护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加一定的德育影响。家庭德育是一种渗透式教育,是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谈话、看书、讲故事、讨论等,来帮助幼儿分析遇到的困难并用自己健康的情感去打动孩子,从而增长孩子品德认识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的家庭教育,有责任感的家长,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幼儿道德教育有着深刻地影响。
三.充分利用信息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外部环境变化无常,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信息环境对幼儿品德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外部信息包罗万象的,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对这些信息加以控制和选择,发挥有利于幼儿品德发展的各种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家长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有利于孩子品德健全发展的图书和音像放在家里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一些不良书籍出现在家庭中。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等。孩子还可以从书中找到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家长不应该强制性的制止,相反,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抓住机遇进行道德教育,在它们玩电脑看电视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剧终人物的优缺点以及让幼儿回答他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父母只要管理好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并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进行筛选,大可以放心的让孩子玩。让孩子看一些玩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动画片和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游戏等。这样不但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德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的下一代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1]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
[2]黄励华.从“境界教育”到“德育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
[3]汪昱雯.童谣与儿童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
[4]刘长贵.论德育与生活[J].教育理论研究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思考》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所以人的道德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小”字、“早”字当头。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
关键词:幼儿;德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94-01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应重视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已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成美德!这种美德,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的心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根底!
一、那么怎么在幼儿期对孩子实施品德教育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
1.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2.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如:德育课、德育活动和德育练习等,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小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当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点名、或发小礼物、奖品等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3.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4.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实施道德教育。
德育观念并不意味着严肃多于微笑,刻板多于活泼。面对天真烂漫的幼儿,教师可以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抓住孩子求乐心理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为了让幼儿体验叔叔阿姨劳动真辛苦,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活动--《食堂阿姨真辛苦》和《能干的理发师》。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让幼儿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在班级环境中设置”花儿朵朵”,让幼儿在节日花、生日花、风采花中将开心的照片,祝福的话语送到班上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的成功喜悦,快乐的健康心理。在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他们的想法。在照顾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孩子们在不断的快乐中,体验自立、自信、创造和成功的欢乐,并将这种愉悦转变成自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同时要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社区做好调节作用,使幼儿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幼儿园德育这样才是重点
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和熏陶在一个人性格中留下深深的印迹。《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了让幼儿将来成为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我确信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一、教师素质影响幼儿德育幼儿时期是人的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关专家以为,人在幼儿阶段的可塑性最大,判定好与坏、善与恶的一些形象概念,就是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的。而教师则是幼儿最直接,最重要的引路人,在幼儿眼中,我们教师就是学习、效仿的榜样。从这个意议上讲,教师构成了幼儿思想道德的主力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是夸大了我们首先是育人,其次才是教书,身为灵魂工程师的我们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幼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幼儿全面发展。二、寓德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中1、教育幼儿文明团结、礼貌待人为培养孩子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我们将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时每刻对他们进行教育:从幼儿早晨进园开始,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晨间活动时,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在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与人合作;户外活动前,领孩子们捡起院中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文明意识,久而久之,“请、谢谢、对不起、不用谢”等文明用语已被幼儿常挂嘴边,打架、骂人的现象少了,乐于助人的现象却随处可见。2、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幼儿大多以我为中心,对事有特别强烈的占有欲和好奇心,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机会,如:在课外,组织幼儿做游戏丢手绢、贴鼻子、贴壁等,在教学中鼓励幼儿互帮互助,从同伴中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人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或竞争对手;课堂上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往辨别、体验、理解他人存在的情感,对于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放手让幼儿自己发现题目、解决题目,从而让幼儿熟悉到合作谦让,团结友爱,保持良好的同伴关系。三、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从而完成主题活动的目标。结合关爱他人的教育我们课题组开展了“谁对谁不对”、“我们都是好朋友”、“学会礼貌朋友多”、“我是爱心小主人”、“假如我是他”、“关心朋友故事多”、“他怎么了”、“齐心合作力量大”、“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不同情感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在每一个主题中都运用了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动耳等多种感官手段使幼儿从思想上到情感上再到行动上都有了不同的转变。四、家园共育共同培养教师和家长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是幼儿的一面镜子,任何一言一行备受幼儿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的教学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教师要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让家长获得了教育的知识经验.品德教育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德育工作不可能涵盖方方面面,我们要培养幼儿最基本的德育知识,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有礼貌和守纪律,会与人合作,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自信心和同情心。总之,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是纵向延伸的,也是横向联系的,可以散见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把握德育的时机,将品德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多用正面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时,身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将牢固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以培养和造就未来合格公民为已任,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2论蒙台梭利教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3论华德福教育理论及其实践4论瑞吉欧教育理论及其发展5论福禄贝尔教育及其发展6关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7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8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9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0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1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12论传统游戏(或玩具)的现代教育价值13幼儿入园前应该做什么准备14试论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5论家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16论社区教育与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7论如何全面开发社区幼儿教育资源1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教中心19幼儿园家庭教育督导的实践与研究20论如何有效回答幼儿的问题(或称为解答技巧研究) ) ) )。21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利用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积极发展的行动研究23整合优质幼教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4关于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或进行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 )。25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观察与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7托幼机构“特色教育”评述28试论“全纳”幼儿教育与教育公平29关于托幼教育一体化30如何组织幼儿园有效的主题活动31论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师的问题与对策32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幼教师资现状及对策33关于国家幼儿教育改革新动向34关于当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及其建议35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健康心理36创办幼教生态园的必要性初探37关于幼儿园“依法办园,作为法治园”38关于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39学前双语教育利弊述40论童装对身心发展的影响41论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42论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43关于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途径44论幼儿教师提问类型与幼儿的互动45关于提高幼儿教师绩效感(或职务满意度)46论幼儿教师如何介入幼儿自由选择活动47论幼儿园规模(班级密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或社会)关系48幼儿园安全设施与儿童伤害频率研究49儿童游戏区安全、教育与适用性研究50关于山区(农村)幼教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51如何有效更新山区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52现阶段幼儿园市场化运作的利弊53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及建议54幼儿孤独症(或自闭症,可采取调查方式) )及有效治疗55论同伴交往与幼儿健康心理56论幼儿道德品质培养57论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58论环境污染对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59论幼儿“爱”与关怀的培养60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61论幼儿节俭意识的培养62关于幼儿园与家长的有效沟通63论教师专业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64关于对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或残疾儿童或天才儿童)的重要性65论亲子互动与幼儿心理发展66关于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67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如何传承传统文化68关于幼儿教育财政69论幼儿园改制与“一费制”70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利弊71关于农村幼儿教育政策的发展72关于幼儿园开园体制改革73论幼儿素质教育74关于幼儿游戏操作的重要性75试论幼儿早期阅读76论幼儿园安全保障的现实意义77关于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78关于幼儿园儿童日常护理应注意的事项79关于幼儿园的科学饮食80关于营养均衡与幼儿健康81分析幼儿说谎的心理因素(或分析欺诈行为的因素) ) ) ) ) )。82幼儿攻击性行为因素分析83幼儿教师流动原因及其对策研究(或限定农村地区)。84关于“年幼”的有效联系(幼儿园和小学) )。85 国家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比较86 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87 地区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8 地区低收入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或兼职子女) ) )。89 地区残疾儿童入园情况调查90 地区(仅限农村或山区)女童入园情况调查91 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对策研究92 地区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对策研究93 地区男幼儿教师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94 地区幼儿在园幸福感调查95 地区幼儿在园心理压力调查96 地区幼儿体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97 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98 地区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满意度调查99 地区电脑介入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100 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101 地区民办幼教机构近年发展的调查研究102 地区幼儿园收费标准调查及政策建议103 地区幼儿园开园成本的调查研究104 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105 地区单亲家庭和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106 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107 地区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策略与能力的调查108 地区免费游戏中教师参与和指导情况的调查109 地区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110 地区幼儿教师继续再教育情况调查111 地区(仅限农村或山区)教师任职情况与工资水平的调查研究12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13中班幼儿环境意识与行为培养的行为研究14参加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和家庭劳动状况的调查15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16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17关于幼儿的快乐教育18关于幼儿识字教育19论幼儿美术教育120关于幼儿英语教育121论幼儿的音乐教育122关于幼儿环保教育123关于幼儿文学教育124关于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大家好!我是本期毕业生晓芳。真的没想到,我这么顺利,一期不落地参加完了三年6期的国际华德福幼教培训。记得在刚开始参加培训时,觉得三年的时间好长啊,三年过去了,又觉得时间真的过得很快。这三年我学了很多东西,有些在生活和教学里实践了,受益匪浅,还有一些,还需要再继续深化学习和实践。毕业,对我来说,既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我的心情可以说是有点小兴奋又有不舍,这几年下来,我看到幼教培训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有新意和有提升的地方,觉得接下来还会更好,说起来,我都有点羡慕还没毕业的同学了。 在我是新学员的时候,说真的,有时真的蛮痛苦的,好多东西没接触过,觉得很难,看到有些老学员做得又快又好,心里会着急,会想,怎么别人就做得那么好又那么快呢?三年过去了,我想跟大家说,做老学员的感觉真的很好!记得在我准备要参加华德福幼教培训前,我心里充满了对成为华德福老师的憧憬。在我心里,华德福老师的形象就是一个温柔美丽善良有爱智慧勇敢多才多艺的人,好像一个仙女一样,勾一勾小指头,孩子们就能尾随而来,开一开嗓子,孩子们就能侧耳倾听,不仅能当孩子王,还能成为家长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当我第一次走进课堂时,说实话,我懵了一段时间,有一种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感觉。不过随着我遇到越来越多资深的华德福老师前辈,比如Jill老师、汤奶奶、Ben爷爷,还有很多国内外资深的华德福老师时,我看到了榜样和希望,我看到我们都正走在成为华德福老师的路上,我觉得我们都会有飞升上仙,成为真正的华德福老师的那一刻。 现在的我也在不断地更新对华德福老师的认知,真诚地看到每一位华德福老师那颗追求真善美和爱孩子的心,每一位华德福老师都在不断地成长着,同时也看到每一个华德福园对孩子的爱和对理想教育的热忱与付出,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么的珍贵。我是从第二届第四期开始参加培训的,那一期讲到精神世界和灵性的世界,有一个图像和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当人走到某一个阶段时,有些人会觉醒,走上往上走的灵性成长之路,而有些没有觉醒的人,走的则是往下沉的物质之路。当时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心里欢喜地呼喊:太好了!我正往上走呢。我觉得我们能够走入华德福参加课程的同学们,我们都很幸运,我们都在往上走。华德福有很多的艺术活动和自我成长的练习,比如:晨颂夕颂,唱歌律动,弹琴画画,故事偶戏,烹饪园艺,手工木工,优律司美,语言艺术,活力农耕,歌德观察法,6个基本练习,八正道等等,非常的丰富,这些都是能够滋养我们的宝藏,我想我会持续深修下去。这三年下来,我学了很多东西,收获了很多,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一个是我个人的成长,我生命状态的改变。以前的我是一个比较急躁没有力量和没有自信的人,现在的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有力量了,也越来越淡定平和,愉悦和有自信。 艺术活动让我的韵律系统越来越平衡,意志的行动给我带来力量,经常冥想给我带来清晰的思考。我越来越懂得生活和生命的本质,也在不断地在跟自己的小我去磨合,希望能够活出如歌德观察法和八正道所提倡的:对这个世界的人事物保持着客观的观察,不带任何的评判,觉察自己的心念,把觉知的光带入自己的所思所想和一言一行里,能够越来越真实敞亮,活出放松有爱有力量有界限的自己。 最近看到一句话,深感认同:“不要成为等爱的人,要成为主动给爱的人,当你做到了,你就自由了。”当然,做不到时,我们不勉强自己,允许接纳当下的自己并给自己时间,同时,不放弃继续努力。 我记得在我参加培训前,我唱歌有点五音不全,气息也很弱,平时不太敢开口唱,没有什么自信。在这三年的学习浸泡下,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自我感觉唱得也越来越好听了。这三年里,学了许多动听的歌谣,还有手指瑶,手势游戏,晨圈等,然后就经常在生活里去用,唱给孩子听,唱给自己听,孩子也很爱唱,觉得生活很有趣,这些对我来说,就是一辈子的宝藏。两年前,因为很喜欢这个华德福教育,很想让家附近喜欢这个理念的家长也能让孩子享受这个教育,我发出了呼声,然后被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们簇拥着创办了芳草园,半年后,又参与创办了另一家家庭园。这两年,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不断克服内在的恐惧,突破了很多的障碍。说实话,有些时候,在我压力大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感谢还是该埋怨那些鼓动我办园的家长朋友们,但我知道,一切的决定都有我的参与,我对我的选择负百分百的责任。到今天,我很感恩这一切的经历,因为当我跨越了那些挑战时,这些经历就成了我成长路上的养分。记得有次跟汤奶奶面谈的时候,汤奶奶微笑地看着我说:你真的很勇敢!汤奶奶给我了一个深深的拥抱,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温暖。 作为一个家庭园的创办人,可以说,对待园,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前期会付出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操心无止境,虽然没有任何工资收入,但最终还是心甘情愿并充满了感恩!因为,我收获了满满的来自孩子和家长的爱的回馈,还有我自己的成长以及老师的成长,这些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当然,我能够承担并转化这一切,是因为我的背后有家庭和家长们的后盾支持。对于想创办家庭园的朋友,我也想说一说,如果没有坚实的后盾,没有做好物质和心理的准备,不要轻易去承担这样的事。我们园有不少从传统园转过来的孩子会说:我很喜欢芳草园,这里的老师好温柔,好爱我。我们的家长们说:非常感恩芳草园,能够让我们的孩子享受这个教育,老师们对待孩子特别的用心,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些家长会跟我说:晓芳老师,非常感谢你,受你影响,我学会打理好家的环境了,我们夫妻关系变好了,我学会欣赏美的东西了,我更坚定要走华德福道路了!我想说,非常感恩!我们彼此是互相学习互相成就的。大家觉得生命宝贵吗?每一个生命都非常宝贵对吗?每个人能够健康平安的活着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那么这么宝贵的生命,我们要怎么去对待它呢?我想起一句话:人,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如此宝贵的生命,我们是不是要好好爱惜它呢?而真正爱惜生命的方式又是什么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看来,爱惜生命,就是用恰当和滋养的方式照顾好自己,过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接纳自己的同时不断去提升自己,经常给自己充电,去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同时投入地去做自己觉得有热情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去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的生命能够发光发热,这才不枉费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辛苦走一趟 我的未来愿景是:希望将来华德福教育能够在中国更加普及,有越来越多的能人异士加入推动的队伍,不管是在公立幼儿园还是在私立幼儿园,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去学习这个有爱的教育,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也希望贫穷人家甚至孤儿院的孩子也能够享受这样的教育。我会继续推广华德福教育,也会继续做我觉得有价值有意义,能够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事! 最后,感恩遇见华德福!感恩所有支持和关心我的华德福老师和家人朋友们!特别感谢我们芳草园的老师,一直在支持和陪伴着芳草园的成长!感恩所有华德福前辈们,谢谢您们给我们的指引和关怀,您们就是我们前行的明灯。我会在华德福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祝福每一位同学,都能收获满满!祝福大家都能活出真实有爱放松自由的自己!谢谢大家!
幼儿德育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 如何做好幼儿德育工作
摘 要: 教育的宗旨在“做人”已经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教孩子“做人”就要对幼儿展开品德教育。文章总结了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幼儿;德育;有效性
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是在幼儿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大,比较容易接受思想教育的影响。在幼儿期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德育教育,可以尽快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观念。重视、把握这个关键期,就能在孩子人生的最初阶段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幼教工作者应重视幼儿德育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能否乐观的对待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受教育状况。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而忽略道德情感的培养。这种缺失造成很多孩子性格上的缺点。既然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期。因此,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教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德育需要环境的支持
环境是无言的教师,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注重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强调美感。但是“美”的内涵更体现在环境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去创设、调整环境,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多层次、多方面的提高。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例如,在“祖国妈妈生日”的主题活动中,用雪花片围成了一幅中国地图,在对应的地方贴上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在欣赏祖国各地名胜风景照片中领略祖国美丽的山河,知道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国家。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好地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和欢快的情绪。孩子相互推选,轮流当值日生,给植物浇水、排桌椅、分发碗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获得成就感。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三、德育需要教学活动的支持
平时的教学活动是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提高。例如,在语言活动《蒲公英旅行记》中,孩子们了解了祖国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最长的城墙和最宽的广场,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激发了爱国热情。又如,在社会活动《重阳节中》中,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知道要尊敬老人,愿意为老人献爱心,并且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来表达对老人的祝福之情。在美术活动中,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的绘画习惯。
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都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尤为明显。孩子天生好动、喜欢游戏,可以说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而体育游戏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就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例如,玩沙包、跳绳、拍皮球等需要器械的游戏时,可以教育幼儿不争抢游戏器械,学会谦让,学会分享。而且像皮球、圈圈、绳子这类器械,都可以一物多玩,同伴之间合作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在竞赛性游戏中,更可以激发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对于一些胆子较小的孩子,在玩像走独木桥这类游戏时,个别幼儿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教育与尝试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有时候难免会有孩子不小心摔跤受伤,其他孩子的询问和关心,也是一种关爱的表现。这时,教师适度地表扬会让孩子们把这种好的品质继续保持下去、传递下去。
四、德育需要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德育工作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学活动中的教育,随机教育也很重要。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正确地引导。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幼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孩子每天入园开始,甚至是他们踏进幼儿园第一天开始,就教他们简单的礼貌用语,每天有礼貌地向家长、教师、小朋友问早、告别。做错事情勇于认错,多说一个对不起。看到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能主动帮助他人,倘若受到别人的帮助,也记得有礼貌地说谢谢。洗手、喝水,知道要有序排队;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浪费,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游戏时遵守规则……这些只是每日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琐碎的也是最基本的.。但也正是这点滴的生活环节,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五、德育需要爱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教师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孩子是敏感的,教师粗暴、训斥的教育态度,会使幼儿产生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孩子是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相反,以爱支撑,以爱熏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在愉快、正面的情绪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这样让孩子主动接受,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
六、德育需要家园合作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园合作,同步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目前很多家长重孩子智力的发展,轻道德品质的培养,甚至是根本没有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幼儿德育的发展。只有取得家长的配合,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德育效果,巩固德育教育成果。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很多时候即使有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也没有正确的方法。因此,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有必要的。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访等方式不断地交流,通过沟通让教师、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品德发展情况。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统一起来,家园合作共同实现德育教育任务。
总之,做好幼儿德育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阳光,需要雨露。教师应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并为其保航,护之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积静。加强德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幼儿教育,1986,(Z1)。
[2]张克 棻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探索,1986,(6)。
一、幼儿道德教育现状
前边我们说了,幼儿启蒙阶段的道德教育将影响到人生的全过程。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儿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不但重要,而且必要,更是当务之急。首先,家长重养重智而轻德。很多家长对儿童营养、卫生及智力开发等较为重视,而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其次,社会负面影响无孔不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普遍认为,学前儿童性格形成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其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而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又如网上的暴力、恐怖、色情等负面信息,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十分不利。加之社会公众场合中一些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耳濡目染,必将影响他们以后的道德行为。第三,幼儿教育漠视德育。利益驱动、短期效益致使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正如我实习的幼儿园一样,关注生源、安全和家长“看得见”的“学有所得”。第四,教育方式存在误区。儿童发展的科学理论提示,早期儿童的品质培养应体现幼儿主体意识觉醒,但目前幼儿园还存在这样的误区:实施的是那种简单、粗暴、说教式的所谓道德教育,就像我实习的幼儿园,使用禁止、命令式的一句“别吵了”将道德教育变成了一种外在要求,而不是从幼儿的内在动机出发,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的满足。第五,应试教育低龄化趋势,使部分家长盲目攀比和期望值过高等,导致从家长到幼儿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轻德”心理。
二、幼儿道德教育的策略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对幼儿德育的方法与途径作以探讨,为此,我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幼教工作“经验”,对幼儿道德教育有了较系统的理解。我认为,幼儿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德育渗透不露痕迹”。(一)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他们通过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所以,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处处做孩子的榜样,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渗透性的道德启蒙教育。(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若出现问题,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塑造孩子阳光、健康的情感,增进小朋友间的交往,让幼儿在集体的游戏中体会到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之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同时,要特别重视孩子在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以发展健康情感。其次,在性格方面,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幼儿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不管是物质分享还是精神分享,只要发现孩子有分享行为时,老师就要通过目光、语言、表情、动作等来给予赞许和肯定,借以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分享行为,使之在愉快、自尊、满足中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把能与小伙伴分享当作美德。再次,要注意幼儿的自理能力及独立性的培养,只要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完成,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就会在群体中表现出色,自信心也会增强。最后,要教幼儿学会一些基本文明礼貌常识及礼貌用语和遵守课堂纪律等一些基本要求。(三)社会教育更是关键幼儿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就是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以及与集体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尤其是幼儿园的整体氛围,都属于社会环境范畴。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是关键,让幼儿远离一切消极的因素,让他们在相对比较“洁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且充满诱惑,幼儿还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幼儿启蒙教育期的“社会活动”,应在家长和幼儿教师“可控”范围内。作为幼儿园,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员时时处处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单就幼儿教师来说,一要有爱心,充满感情地去爱每个幼儿尤其是能力较弱、胆小懦弱的幼儿;二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创设有平等师生关系的环境,使之活泼、开朗、积极上进;三是凡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园品德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品德教育探讨》
摘 要: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幼儿 品德 教育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本身不只是为传授生存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据教育学者的跟踪研究,发现成才最大的原因不是在于智力的差别,而是在于个性品德的不同,因为德能补“智”。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呢?
一、利用幼儿园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教育
学龄前儿童由于其身心特殊,在道德认识上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片面性、表面性。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是非观念往往取决于与他亲近的成人或事物的表面。如,2岁以前的幼儿往往谁给他好吃的东西,谁对他和蔼可亲,他就跟谁亲近,对谁有好感。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幼儿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当中。
***一***优化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美国教育家班杜拉提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教师们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如:可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店”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二***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教学当中。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幼儿的过失、缺点,教师采取直接讲道理,效果往往不佳。为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的道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容,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例:为了教育幼儿爱惜粮食,老师可以向幼儿讲《大公鸡与漏嘴巴》、《小米粒生气了》的故事及古诗《锄禾》,使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又如:目前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尽了长辈的爱,却不知怎样去爱长辈,通过看图讲述《我端凳子奶奶坐》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谦让的精神,渐渐养成“尊敬长辈”、“心中有他人”的好品格。再如:为培养幼儿生活和交往的良好习惯,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帮老师和同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幼儿听长辈的话,尊重长辈;讲礼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等。
***三***从情感教育入手,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的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通过让幼儿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把提高认识与激 *** 感紧紧结合起来,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情感。
1.在“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给幼儿观看奥运比赛电视直播,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孩子们的自豪、敬仰、兴奋之情言于之表;通过观看图片、录影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等等。
2.在各种“节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老人节,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带上自己动手做的各种礼物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载歌载舞,念儿歌,给爷爷奶奶送去问候。通过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更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付诸于行动,这种知、情、意、行的结合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著德育因素。所以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二、利用家庭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正确、合适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给幼儿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他们往往把教育的重任寄托给幼儿园、寄托给老师,这种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整合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齐抓共育。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但是对我影响最深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因此,在家里家长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形成良好品德教育的氛围,是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家长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著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在幼儿园时,品德教育历来被视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主渠道。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德行为要求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孩子离园后虽然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发展较快,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引进技术和开拓性经济观、价值观的同时,也流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又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负效应。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具有辨别能力差,好奇、好模仿的特点,这样,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所收到的效果还剩几许?如有的孩子从武功片中,不用老师教就学到了一套“拳打脚踢”的歪本领,并用来对付班上的同伴。有的男孩子好奇地模仿电视、电影镜头,让女孩子把脸抓破了。三、四岁的女孩也要求家长给他们“化妆”等等。因此,社会环境中的这些消极因素,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扩大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德。
总之,品德教育是“教无定时”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都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抓住孩子的细微言行进行教育。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可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步调一致,促进幼儿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把今天的幼苗培育成明天建设祖国的栋梁,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赵红云.浅谈搞好幼儿德育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7,***01***.
[2]任秀娟.运用渗透法开展幼儿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5***.
[3]肖雁文.幼儿德育方法浅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01***.
[4]信燕.幼儿德育教育方式浅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徐丹.试论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J].中国教师, 2009,***S1***.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园品德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品德教育探讨》
摘 要: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幼儿 品德 教育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本身不只是为传授生存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据教育学者的跟踪研究,发现成才最大的原因不是在于智力的差别,而是在于个性品德的不同,因为德能补“智”。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呢?
一、利用幼儿园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教育
学龄前儿童由于其身心特殊,在道德认识上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片面性、表面性。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是非观念往往取决于与他亲近的成人或事物的表面。如,2岁以前的幼儿往往谁给他好吃的东西,谁对他和蔼可亲,他就跟谁亲近,对谁有好感。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幼儿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当中。
***一***优化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美国教育家班杜拉提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教师们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如:可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店”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二***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教学当中。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幼儿的过失、缺点,教师采取直接讲道理,效果往往不佳。为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的道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容,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例:为了教育幼儿爱惜粮食,老师可以向幼儿讲《大公鸡与漏嘴巴》、《小米粒生气了》的故事及古诗《锄禾》,使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又如:目前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尽了长辈的爱,却不知怎样去爱长辈,通过看图讲述《我端凳子奶奶坐》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谦让的精神,渐渐养成“尊敬长辈”、“心中有他人”的好品格。再如:为培养幼儿生活和交往的良好习惯,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帮老师和同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幼儿听长辈的话,尊重长辈;讲礼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等。
***三***从情感教育入手,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的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通过让幼儿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把提高认识与激 *** 感紧紧结合起来,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情感。
1.在“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给幼儿观看奥运比赛电视直播,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孩子们的自豪、敬仰、兴奋之情言于之表;通过观看图片、录影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等等。
2.在各种“节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老人节,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带上自己动手做的各种礼物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载歌载舞,念儿歌,给爷爷奶奶送去问候。通过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更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付诸于行动,这种知、情、意、行的结合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著德育因素。所以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二、利用家庭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正确、合适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给幼儿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他们往往把教育的重任寄托给幼儿园、寄托给老师,这种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整合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齐抓共育。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但是对我影响最深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因此,在家里家长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形成良好品德教育的氛围,是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家长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著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在幼儿园时,品德教育历来被视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主渠道。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德行为要求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孩子离园后虽然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发展较快,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引进技术和开拓性经济观、价值观的同时,也流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又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负效应。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具有辨别能力差,好奇、好模仿的特点,这样,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所收到的效果还剩几许?如有的孩子从武功片中,不用老师教就学到了一套“拳打脚踢”的歪本领,并用来对付班上的同伴。有的男孩子好奇地模仿电视、电影镜头,让女孩子把脸抓破了。三、四岁的女孩也要求家长给他们“化妆”等等。因此,社会环境中的这些消极因素,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扩大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德。
总之,品德教育是“教无定时”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都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抓住孩子的细微言行进行教育。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可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步调一致,促进幼儿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把今天的幼苗培育成明天建设祖国的栋梁,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赵红云.浅谈搞好幼儿德育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7,***01***.
[2]任秀娟.运用渗透法开展幼儿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5***.
[3]肖雁文.幼儿德育方法浅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01***.
[4]信燕.幼儿德育教育方式浅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徐丹.试论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J].中国教师, 2009,***S1***.
幼儿德育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 如何做好幼儿德育工作
摘 要: 教育的宗旨在“做人”已经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教孩子“做人”就要对幼儿展开品德教育。文章总结了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幼儿;德育;有效性
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是在幼儿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可塑性大,比较容易接受思想教育的影响。在幼儿期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德育教育,可以尽快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观念。重视、把握这个关键期,就能在孩子人生的最初阶段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幼教工作者应重视幼儿德育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致使儿童养成不良意识和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能否乐观的对待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与受教育状况。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而忽略道德情感的培养。这种缺失造成很多孩子性格上的缺点。既然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期。因此,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教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德育需要环境的支持
环境是无言的教师,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注重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强调美感。但是“美”的内涵更体现在环境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去创设、调整环境,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多层次、多方面的提高。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例如,在“祖国妈妈生日”的主题活动中,用雪花片围成了一幅中国地图,在对应的地方贴上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在欣赏祖国各地名胜风景照片中领略祖国美丽的山河,知道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国家。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好地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和欢快的情绪。孩子相互推选,轮流当值日生,给植物浇水、排桌椅、分发碗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获得成就感。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三、德育需要教学活动的支持
平时的教学活动是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提高。例如,在语言活动《蒲公英旅行记》中,孩子们了解了祖国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最长的城墙和最宽的广场,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激发了爱国热情。又如,在社会活动《重阳节中》中,孩子们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知道要尊敬老人,愿意为老人献爱心,并且自己动手制作贺卡来表达对老人的祝福之情。在美术活动中,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的绘画习惯。
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都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尤为明显。孩子天生好动、喜欢游戏,可以说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而体育游戏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就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例如,玩沙包、跳绳、拍皮球等需要器械的游戏时,可以教育幼儿不争抢游戏器械,学会谦让,学会分享。而且像皮球、圈圈、绳子这类器械,都可以一物多玩,同伴之间合作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在竞赛性游戏中,更可以激发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对于一些胆子较小的孩子,在玩像走独木桥这类游戏时,个别幼儿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教育与尝试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有时候难免会有孩子不小心摔跤受伤,其他孩子的询问和关心,也是一种关爱的表现。这时,教师适度地表扬会让孩子们把这种好的品质继续保持下去、传递下去。
四、德育需要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德育工作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学活动中的教育,随机教育也很重要。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正确地引导。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幼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孩子每天入园开始,甚至是他们踏进幼儿园第一天开始,就教他们简单的礼貌用语,每天有礼貌地向家长、教师、小朋友问早、告别。做错事情勇于认错,多说一个对不起。看到其他小朋友遇到困难能主动帮助他人,倘若受到别人的帮助,也记得有礼貌地说谢谢。洗手、喝水,知道要有序排队;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浪费,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游戏时遵守规则……这些只是每日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琐碎的也是最基本的.。但也正是这点滴的生活环节,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五、德育需要爱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教师始终用一颗爱心,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捕捉任何一次瞬间即逝的教育契机,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对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态度神色上的少许变化,儿童都能看到或感觉到,教师思想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儿童。”教师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孩子是敏感的,教师粗暴、训斥的教育态度,会使幼儿产生紧张、害怕等消极情绪。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孩子是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相反,以爱支撑,以爱熏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在愉快、正面的情绪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这样让孩子主动接受,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
六、德育需要家园合作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园合作,同步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目前很多家长重孩子智力的发展,轻道德品质的培养,甚至是根本没有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幼儿德育的发展。只有取得家长的配合,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德育效果,巩固德育教育成果。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很多时候即使有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也没有正确的方法。因此,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有必要的。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访等方式不断地交流,通过沟通让教师、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品德发展情况。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统一起来,家园合作共同实现德育教育任务。
总之,做好幼儿德育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阳光,需要雨露。教师应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并为其保航,护之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积静。加强德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幼儿教育,1986,(Z1)。
[2]张克 棻 。幼儿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探索,1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