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环境景观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环境景观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环境景观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和实习报告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是实习报告,您可以写实习期间的工作情况;如果是毕业论文,则必须要写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所以,您在写毕业论文时要写关于园林专业的内容。提供一些园林专业的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写作参考。1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2城市步行商业街的环境设计3滨水绿地的环境景观设计4城市绿地景观评价5森林公园规划设计6观光生态园规划设计7观生态林评价指标8手持GPS在园林规划图修测中的应用研究9某企业园林规划与设计10几种耐盐碱植物引种的研究11盐碱地耐盐植物引种的研究12耐阴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13常绿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14李果实色泽机理研究15冰核细菌对杏花器官霜冻的研究16耐旱地被植物选育17耐旱性地被植物的抗性研究18彩叶植物组织快繁19几种彩叶树种抗寒性研究20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抗SO2能力的研究21北方常用园林植物抗汽车尾气能力的研究22几种园林树木的耐阴性研究23山桐子、四照花、清榨槭的光合特性研究24几种园林植物的组织研究25黄连木花粉萌发特性研究26天女木兰的种子萌发过程27生长调节在草坪上的应用效果28草坪的合理建植与维护技术29PGR对草坪根系发育的影响30野生花卉栽培生理研究31绿色通道植物多样性配植研究32园林植物标本数据库研究33彩叶植物叶色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生理变化34彩叶植物叶色发育的分子研究35红色植物红色素的摄取及特性研究36常见花卉栽培技术的专家系统建立37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38动物园景观规划与设计39居住区绿地安全防护作用研究40滦河景观风光带总体规划41湿地生态公园规划设计42园林建筑小品及其植物配植研究4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44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研究45树桩盆景传统造型的市场定位和创新思路46文人树盆景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47园林苗圃栽培与管理技术研究48故宫御花园的造园分析49园林工程的施工与管理50莲池造园艺术分析

题目可以是浅析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 ,这个题目比较小··容易答辩·资料也很多·给你点资料吧·我也是做这个的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如图一)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如图二)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图一:泰安市政广场喷泉图二:泰安市乐园小区中心铺装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 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1]。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解决对策一般地,我们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水景时大都在采用借鉴的原则。国外及国内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喷泉、大水体(如图三)来形成壮观美丽的水景,于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顾自身的条件,争着去模仿这种很体面的景观,最后就出现了上述的结局。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营建水景做一些探讨。 宜“小”不宜“大”原则图三:泰安市高新区旁大水体图四:圣•荷塞广场公园旱喷泉水景此处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如图三)。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如图四)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宜“曲”不宜“直”原则图五: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一图六: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二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图五)!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如图六),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宜“下”不宜“上”原则图七:东京湾喜来登大饭店宾馆入口水景图八:芝加哥标准石油大厦旁水景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如图七),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如图八),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宜“虚”不宜“实”原则图九:加州情景雕塑园中水景图十:在缺水地区用石块营造的水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如图九)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如图十)。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关注野草之美,反对草坪热图十一: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中野草之美图十二:中山岐江公园中野草之美前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兴建大草坪的热潮,不管是身处海南,还是位于大连,你都能感受到这股热潮的猛烈侵袭。到处是让游人止步的大草坪,到处是被践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处是需要园林工人经常浇灌、修剪的大草坪,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对于人们所真正需求的环境却并没有多大的改观。正因为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征、生命力强的野草的消亡;正因为这股浪潮,加速了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正因为这股浪潮,最后终于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野草的美丽(如图十一、十二)。因此,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更应该重视乡土草的应用。三、结语水资源日益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营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们每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正如约翰•O•西蒙兹先生所言:“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2](注:文中图片八载自孙成仁先生著的《城市景观设计》,图片四、五、六、七、九载自王晓俊先生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图片十载自《世界建筑》(2005,06),图十一引自土人景观网,图十二引自土人景观网,其余图片均为自己拍摄。)参考文献:[1] 载自景观中国网站[2](美)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M],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我是今年毕业的,学的也是园林方面要看你喜欢弄什么方面了,是做设计还是喜欢写论文设计方面:题目可以很简单,不过就是要小,越小越好,大的难把握比如:xx庭院的景观设计xx小区的景观设计xx公园的绿化设计等你可以虚拟一个名称,这种没什么影响,而且地形大小形状你也可以自己定,长方形等规程的地块是比较好做的,地势可以设成平的,你好规划,不过这种是我的建议设计就是做图,主要是包括:简介(你所设计项目的概况,如所处方位、周边环境、主要用途等),平面(也就是cad的整体平面图)、效果图(如整体的彩屏图、鸟瞰图、截点的效果图),还有什么封面、封底、目录这类的,做成类似一本书的结构,还有小的效果图要都做几张,可以在傍边写上介绍。论文方面:可以论述某处景观设计的缺陷,不过要结合实际,而且你论述的地方要实际存在,比如说它的功能分区不合理啊,植物搭配不好啊,最好还是要结合图来说,就是把实际你要论述的不好的地方用相机照下来,放在论文里,在下面说他的不好,说了之后要给以建议,就是要怎么改进你还可以写景观设计的植物应用调查,这种是调查式的论文,比如:xx(你知道的某个景点名字)植物调查报告这种论文要实际去一种一种植物的去看,把所有树种的名字都罗列下来,标明科属种,最后要写一点你的观点,比如你觉得调查的景点那些地方成功啊等,就是要实景观方面大体就这些,这些就是我们班同学所选的方面,论文答辩简单的很,论文只要不去抄,自己写的都能过

仅供参考园林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内容摘要: 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关键词: 景观 多样性 城市 园林 理念 植物 生物 良方 1、概念探讨作为地理学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至今的名词,始于人造自然,古写的“艺“字象形人跪在地上双手捧举树苗,是人因脱离了自然环境建村、镇而又不满足自然的恩赐,便人工植树以改善人居环境的反映。园林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园林循时而进,由城市园林发展到园林城市,包含宅园、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单项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建设三层次。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孙筱翔先生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译为园林规划设计的观点是正确的.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是文科与理工科的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共同组成一个学科和建设的系列。而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林学、农学、园艺学和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2、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城市的概念也是循时代而发展的。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从来就是而现在更应强调的就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环境的综合性决 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 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从宏观而言,为了防止城市发展成“摊大饼“,可用隔离绿地加以分隔,而有些城市既想用这种名义,又打算作为建筑预留地用,因此称为绿化隔离带,这样用地性质就不是绿地了。实践下来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隔离带用地被批准为建设用地,隔离带上再造建筑和街道就无所谓隔离了。防止摊大饼的初衷也就难以实现。若用地定性为隔离绿地,则因不许侵占绿地而将保证隔离功能的实现,大片绿地,甚至一条绿带,都具有这种隔离作用。从微观而言,绿地植物能有效地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调剂过于平滞和呆板的建筑线条、人工形体、质感、色彩和气氛。从理论上讲是“以素耀艳“。城市景观首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总纲。战国时的管子早就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理念。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也在人与自然协调、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上不只有人、人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等理念方面有所统一。我国传统文化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常遵循“人杰地灵“而且说“景物因人成胜概“,不孤立地提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神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人也就在其中了。中国文字“一人为大“、“一大为天“就包含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人是大,但第一大是自然。上世纪末年国际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发表的《北京宪章》将20世纪概括为“大建设,大破坏“,而面对新世纪提出“将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现在连房地产广告均以园林胜景为招徕,房价也确因环境而涨落。但理念与行动间尚有不小的差别。城市景观最基本的因素是山水形胜。我国60%以上的国土是山地,近山城市都有大水面,诸如惠州与杭州的西湖,宁波的月湖、南宁的南湖等。这些城市水面就面积而言都是今不如昔,都人为地缩小了。填湖造地,人造地面上再盖建筑。只有少数是自然淤积,疏于清淤所致。毁山比破坏水资源更为普遍和严重。一种是采石,古代采去石材留下一个风景区,采石不但不破坏风景反倒美化了景观。如浙江绍兴的东湖就是当时采石创造的风景名胜区。现在则是单纯经济观念主使,劈山头,断坡臂,甚至炸掉整座山,留下惨不忍睹的狼藉。另一种是在有丘陵起伏的用地上,仍然将只适用平原城市的方格道网往上扣。城市干道进入丘陵地仍追求“刚直不阿“,宽、平、直。逢山便开壑口并将山的自然坡面削为平的堤面。建筑用地似乎先把山地削平后才能建筑。环境是城规、建筑和园林创作之源。遇到山水怎能先夷为平地再建筑呢?因山势、就水形就不建筑了吗?传统风景区和园林建筑都善于化整为零,组成建筑组群,大大地减少了平整的面积,得到“因山构室,其趣恒佳“的结论。城市道路也一样,在平原上以平直求便捷.遇到丘陵地带就不能顺应地弯一下吗?保护了山形水势就有了形胜优美的环境,城市景观也就因环境而突出了。这便是“先难而后得“和“景以境出“的道理,城市景观与园林规模不同,理至则一。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典型的中国台地园。从山麓到山腰,山顶布置了不少建筑和道路、场地。但并不是把自然的山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是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格外地亲和、妥切,室与山融为一体。另一种破坏就是炸山填江、填海。总感到用地不够,便炸山填水为陆。城市用地哪有个够呢?水陆的比例也是生态环境结构的反映。现在提出要恢复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洞庭湖,而古代洞庭湖的面积为三千多平方公里。违反了水的自然循环就要成灾。管子说:“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人破坏了自然,自然是要报复的。因此也要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周地制宜,而不是因“宜“制地。广义建筑学要求城规、建筑、园林相互渗透和交融。园林一方面要在城规指导下和明了主体建筑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寻觅自己的位置。也要在城规专家担纲下介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在建筑师主持下配合室外环境设计。在园林专项中则要担当指挥全局的重任。那些把园林设计只看成是绿化、栽花种树的,往往造成一种不科学的建设序列,即规划带头,建筑紧跟、园林扫尾。有把大量建筑之初就应解决的土方暂待园林处理的,也有做道路不留绿化带和种植坑,最后只得用盆栽的。综合的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园林设计不仅承担专项,而且要同步进入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城市群、区域和大地景观规划。要实现建设秀美山川的宏愿,园林设汁者责无旁贷。 3 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GB cCmI{ m:|0? 1+C z W ,sy "_jA 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 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 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因此,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的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平地只是一种环境,坡谷是另一种环境。因微地形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湿的差别。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样生物的多样性才得落到实处。植物景观并不是单纯种植物。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如前所述,城市景观可概括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其多样性的统一,总的来阱,是把人工建筑、街道融会到自然环境中。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论文园林在城市 4 城市的形胜和自然地形的利用、改造4.1 置县、建市都首先要相地其中形胜便是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环境优势的概括。地方志大多有形胜的描述。形胜为地理形势优越性之概要。《荀子•强国说》:“其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势也。“以武汉而言,大江北流而东去,汉水西来,龟蛇两山隔江东西相望,水口三分江湄。汉阳即当汉水之阳,汉口是汉水之口,武昌的黄鹤楼因长江、蛇山之山形水势而雄踞。长江与汉水相汇之水口是武汉三镇的形胜所在,目前对水口的布置尚不成气候。宜在古龙王庙的古意基础上赋以时代的新诗,武汉的城市形胜景观便有可能为之一振。 城市形胜是如何认识和充分利用和发挥的问题,属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景观无论宏观或微观而言,还须以人工在利用的基础上塑造自然式地 形。像武汉这样有水贯市的城市,都有洪水灾害的问题。从长远考虑则百年一逾的水位很高。如简单地设堤防洪,必须提高水堤的高程,人在江边但见大堤高耸却看 不见江景。实际上洪水来势虽猛但历时不长,一般都在一星期左右。如何在洪水位保证不淹的前提下,再开辟堤外常水位的江湄绿地,种植耐水植物,平时人在江水堤外游览江景,洪水来时任其淹没,水退了人再进来。还可将造堤和江边地形塑造结合为一体。土山种树其外,防洪堤其内。总之探索一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土构筑物煞风景的负面。如堤外不宜设置枯水位时的绿地,则可考虑在堤内与土山地形结合,使堤顶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层宽为滨江道供人们散步一览江景,并利用过街天桥与堤内建筑或街道连接起来并布置人造地面绿地。但这不是我们说了就算数的,防洪要靠水利专家,我们要主动向他们请教,争取互相合作,以避免滨江河因解决城市景观而损害防洪。要靠疏淤治水,泥沙沉积的河床因容量减小,水位升高,而抬高堤面高程并非上策,亦破坏滨江景观。4.2 人造自然地形城市景观概括为人工与自然两大类型。目前是人工化气氛太重而自然环境不足以相应。人造自然的因素本不多,主要是地形地貌和植物种植、置石和假山等。其中最带基础性和本质性的是地形。地形给人自然气氛的感染是很浓的。城市用地少有绝对平整的,大多是本有自然起伏,而“三通一平“给平掉了。建设用地未必一定要先平而后建设。城市除了挖方的土源外,矿渣、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作种植土或人工造山。矿渣和垃圾等废弃物的暴露一则污染空气,二则有塌方的危险。茂名市用油页岩炼油要出大量有害的油渣。他们用以造地形,于其外再填近2M深的种植土,山上种植芒果等树木。数年后监测芒果含毒量递减,而且可望无毒食用,一般树木花草则生长茂盛。城市道路立交后热岛效应更强,但地面高下相衔,也是最好创作自然地形的地方。其间绿地或藉壁延岗,或高下拉坡,得回转处逶迤生姿。没有必要全作成几何模纹花台。有面积大的中心绿岛则更宜在符合安全视距等交通要求的前提下,造土丘曲折起伏以缓解圆形中心岛过于规整的气氛。城市道路进入丘陵地就当山回路转。如果一定要直线穿过,路两旁被破坏了的丘陵地也要进行补偿性的复原修整。既已在路旁,要给些回旋余地,自然地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并在两侧天际线方面大做文章,土山起伏带动了树木花草的俯仰和具有优美旋律和寓于节奏感的树木天际线的变化。人工造土山实际上也是增加城市绿量的手段。因土山的坡面积大于土山所占的底面积,高程隔开以后植物各占不同高程的空间,绿量就增大了。如果有大型公共绿地或单位用地与城市干道四面相衔接。为了隔离交通噪声和扬尘、尾气,可考虑采用降低用地高程,以沉床地形处理,周围以土山范围并大量植树,从干道往旁看土山和树木并不太高,而在用地内则显得四周自然山林环境,在视距小的部分甚至自然山林可以从视觉上全部遮挡城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而忘记自己身居闹市之中。总之以利用和塑造自然地形为手段对于调剂城市景观过于人工化方面有广阔的前途,事实上目前利用得还很不够。5 城市景观的特色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从而也来找本城市的特色。而是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治疗的良方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藉因才出果,精在如何体验本城市之异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先是保护和发展山水形胜的特色。唐代白居易《馀杭形胜》说:“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概括了三面湖山一面城的形胜。西依湖山东建城。杭州市对湖山的保护与发展总的讲是成功的。但尽管三面湖山,它对一面城的景观负荷也是有限的。高楼林立争回西湖便形成从湖滨上船西行“不堪回首“之讽,把建筑学家警世的漫画作为蓝图,应视为教训。杭州市扩建,要在钱塘江北岸建新城区,那就不要再压钱塘了。钱塘江比西湖更不经压。城市必沿江而成带状发展。江之蓝线应与绿线相接,顺江曲折,节点处绿地扩大,而高层建筑要住后站。作为历史名城,城市景观要受到历史文化的制约。南宋画院创造的西湖十景是有严谨章法所在的。西湖东南吴山下一带的主景是“雷峰夕照“。而今在旧城隍庙的基址上新建城隍阁,表面上强调城市道路对景要高大的形体,实际上是单纯经济观点作怪,造起偌大一座城隍阁压在吴山上,这就破坏了西湖十景的章法,而将最最接近基层市居的城隍束之高阁,令人痛心。其山下的广场模仿岭南的塑石工艺。漠视“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的传统理法,造出一堆假石。杭州玉泉新建的山溪以灵隐冷泉溪流为师,掇得很成功,饶有杭州特色。就是塑石也要外师吴山之石来加以人工创造。舍本逐末,令人叹息。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形象,一方面突出杭州的环境特色。一方面要研究杭州古代建筑的某些特色因素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在现代建筑上。惊见上海浦东由国外设计的中华第一高楼金贸大厦有杭州宝叔线性的神韵。现代高层建筑吸取了古代文化的因素,这就值得深思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是分项因素的总和,其中也包含标志性的重点景观。有地之宜便有地之不宜,要承认不良的气候因素存在,杭州还不同于岭南,夏季酷热,冬又寒冷。冬天室外需要阳光取暖,因此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树占的比重不宜过大,在开敞空间中应有一定比重的落叶树。一方地域必有一方特征,从自然资源而言山水性格、土壤石质、地带性植物群落的景观特色等。植物种植主要以地带性植物群落为师而又有为数少的植物引种。在人文资源方面则各地有各地的文脉,通过学习、研究地方志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化。通过收集现代资料和实地踏查又可以了解发展的情况。再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拧成一股绳,便可发现藉以创造城市景观特色的因素还是很丰富的。借景的理念是很概括的,“巧于因借“的“巧“体现在“借景随机“p1。山形水势、四时季相、树木花草、风花雪月、昼夜阴晴无不可成为随机的所在。有心的创造意旨往往开始只是星星的火花。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火花,捉准了就可以夸张放大,逐渐从逻辑思维的概念设计向形象思维逻辑飞跃,景观便顺理成章了。园林组成因素诸如山水、建筑、山石、树木都不会说话,必须借助赋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以表达,运用景名、额题、景联和摩崖石刻等为表达手段,烘托景观的意境。而借景的创作要求以“臆绝灵奇“为最高境界,似乎是想疯了,想到绝处才能逢生,这才能达到“灵奇“的高水平。景观创造是客观的,取决于在客观上是否能与观景者在心灵方面产生共鸣,让人为之心动,这便是“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至理。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景观选题

浅析室内设计风格及发展趋势应该好写些,范围比较大,资料容易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 毕业 设计是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前最重要的课程,而影响毕业设计的一个因素就是论文题目,题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明清吉祥纹样在茶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 屏风隔断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3. 餐饮空间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应用与发展 4. 地域 文化 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5. 论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过渡空间设计 方法 6. 论屏风设计元素在现代办公空间中的运用 7. 论橱窗设计手法与意境营造 8. 从视觉角度分析室内装饰材料的表现与应用 9. 现代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0. 点、线、面在住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11. 中式风格酒店设计中的配饰设计 12. 论展示设计中地域特色形式的表达 13. 现代休闲娱乐空间室内光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14. 论行为心理元素影响下的酒店接待空间设计 15. 论网络时代的办公空间设计 16. 论商业橱窗设计中的动态展示方法 17. 论中国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8. 论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19. 论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流动空间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论欧式新古典风格室内软装饰设计的应用 2. 论审美构成元素与室内空间设计 3. 论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用 4. 论 布艺 软装在家居设计中的运用 5. 论 DIY 手工艺术品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6. 唐代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7. 论新中式家居中传统装饰元素的运用 8. 论装饰陶瓷艺术品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9. 论肌理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0. 论室内公共空间中装置艺术品的运用 11. 住宅空间中的卫浴空间设计 12. 论KTV室内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实践应用 13. 论办公空间设计中情感设计元素的表达与应用 14. 论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功效与设计意识 15. 传统民居室内装饰与陈设艺术研究 16. 论LOFT文化元素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7. 壁画在公共环境中的研究与运用 18. 论室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 19. 论当代都市夜店娱乐空间设计元素的运用 20. 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的融合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三) 1. 论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人性智能化与生态化的交互 2. 论低碳时代经济型酒店室内设计要素 3. 论展示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4. 论室内空间形态设计的分析与应用 5. 商业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可变性设计 6. 论会所类餐饮空间设计中意境的表现 7. 论后现代设计思想对商业空间设计的影响 8. 论品牌专卖店展示空间的设计特征 9. 论企业形象设计元素与办公空间设计的融合 10. 论酒店空间设计中的动态化设计元素 11. 度假酒店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12. 论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情景式设计方法 13. 度假酒店室内空间的地域性特色塑造 14. 论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品牌形象塑造 15. 论当代商务酒店设计中空间尺度表现与运用 16. 论现代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发展和运用 17. 论中国 传统文化 下室内空间的装置艺术设计 18. 论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9. 论纤维艺术材料美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 20. 陶瓷壁画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艺术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3. 有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4. 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题目 5.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 6.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仅供参考园林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内容摘要: 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关键词: 景观 多样性 城市 园林 理念 植物 生物 良方 1、概念探讨作为地理学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至今的名词,始于人造自然,古写的“艺“字象形人跪在地上双手捧举树苗,是人因脱离了自然环境建村、镇而又不满足自然的恩赐,便人工植树以改善人居环境的反映。园林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园林循时而进,由城市园林发展到园林城市,包含宅园、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单项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建设三层次。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孙筱翔先生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译为园林规划设计的观点是正确的.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是文科与理工科的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共同组成一个学科和建设的系列。而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林学、农学、园艺学和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2、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城市的概念也是循时代而发展的。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从来就是而现在更应强调的就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环境的综合性决 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 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从宏观而言,为了防止城市发展成“摊大饼“,可用隔离绿地加以分隔,而有些城市既想用这种名义,又打算作为建筑预留地用,因此称为绿化隔离带,这样用地性质就不是绿地了。实践下来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隔离带用地被批准为建设用地,隔离带上再造建筑和街道就无所谓隔离了。防止摊大饼的初衷也就难以实现。若用地定性为隔离绿地,则因不许侵占绿地而将保证隔离功能的实现,大片绿地,甚至一条绿带,都具有这种隔离作用。从微观而言,绿地植物能有效地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调剂过于平滞和呆板的建筑线条、人工形体、质感、色彩和气氛。从理论上讲是“以素耀艳“。城市景观首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总纲。战国时的管子早就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理念。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也在人与自然协调、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上不只有人、人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等理念方面有所统一。我国传统文化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常遵循“人杰地灵“而且说“景物因人成胜概“,不孤立地提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神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人也就在其中了。中国文字“一人为大“、“一大为天“就包含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人是大,但第一大是自然。上世纪末年国际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发表的《北京宪章》将20世纪概括为“大建设,大破坏“,而面对新世纪提出“将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现在连房地产广告均以园林胜景为招徕,房价也确因环境而涨落。但理念与行动间尚有不小的差别。城市景观最基本的因素是山水形胜。我国60%以上的国土是山地,近山城市都有大水面,诸如惠州与杭州的西湖,宁波的月湖、南宁的南湖等。这些城市水面就面积而言都是今不如昔,都人为地缩小了。填湖造地,人造地面上再盖建筑。只有少数是自然淤积,疏于清淤所致。毁山比破坏水资源更为普遍和严重。一种是采石,古代采去石材留下一个风景区,采石不但不破坏风景反倒美化了景观。如浙江绍兴的东湖就是当时采石创造的风景名胜区。现在则是单纯经济观念主使,劈山头,断坡臂,甚至炸掉整座山,留下惨不忍睹的狼藉。另一种是在有丘陵起伏的用地上,仍然将只适用平原城市的方格道网往上扣。城市干道进入丘陵地仍追求“刚直不阿“,宽、平、直。逢山便开壑口并将山的自然坡面削为平的堤面。建筑用地似乎先把山地削平后才能建筑。环境是城规、建筑和园林创作之源。遇到山水怎能先夷为平地再建筑呢?因山势、就水形就不建筑了吗?传统风景区和园林建筑都善于化整为零,组成建筑组群,大大地减少了平整的面积,得到“因山构室,其趣恒佳“的结论。城市道路也一样,在平原上以平直求便捷.遇到丘陵地带就不能顺应地弯一下吗?保护了山形水势就有了形胜优美的环境,城市景观也就因环境而突出了。这便是“先难而后得“和“景以境出“的道理,城市景观与园林规模不同,理至则一。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典型的中国台地园。从山麓到山腰,山顶布置了不少建筑和道路、场地。但并不是把自然的山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是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格外地亲和、妥切,室与山融为一体。另一种破坏就是炸山填江、填海。总感到用地不够,便炸山填水为陆。城市用地哪有个够呢?水陆的比例也是生态环境结构的反映。现在提出要恢复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洞庭湖,而古代洞庭湖的面积为三千多平方公里。违反了水的自然循环就要成灾。管子说:“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人破坏了自然,自然是要报复的。因此也要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周地制宜,而不是因“宜“制地。广义建筑学要求城规、建筑、园林相互渗透和交融。园林一方面要在城规指导下和明了主体建筑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寻觅自己的位置。也要在城规专家担纲下介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在建筑师主持下配合室外环境设计。在园林专项中则要担当指挥全局的重任。那些把园林设计只看成是绿化、栽花种树的,往往造成一种不科学的建设序列,即规划带头,建筑紧跟、园林扫尾。有把大量建筑之初就应解决的土方暂待园林处理的,也有做道路不留绿化带和种植坑,最后只得用盆栽的。综合的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园林设计不仅承担专项,而且要同步进入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城市群、区域和大地景观规划。要实现建设秀美山川的宏愿,园林设汁者责无旁贷。 3 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GB cCmI{ m:|0? 1+C z W ,sy "_jA 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 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 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因此,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的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平地只是一种环境,坡谷是另一种环境。因微地形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湿的差别。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样生物的多样性才得落到实处。植物景观并不是单纯种植物。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如前所述,城市景观可概括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其多样性的统一,总的来阱,是把人工建筑、街道融会到自然环境中。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论文园林在城市 4 城市的形胜和自然地形的利用、改造4.1 置县、建市都首先要相地其中形胜便是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环境优势的概括。地方志大多有形胜的描述。形胜为地理形势优越性之概要。《荀子•强国说》:“其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势也。“以武汉而言,大江北流而东去,汉水西来,龟蛇两山隔江东西相望,水口三分江湄。汉阳即当汉水之阳,汉口是汉水之口,武昌的黄鹤楼因长江、蛇山之山形水势而雄踞。长江与汉水相汇之水口是武汉三镇的形胜所在,目前对水口的布置尚不成气候。宜在古龙王庙的古意基础上赋以时代的新诗,武汉的城市形胜景观便有可能为之一振。 城市形胜是如何认识和充分利用和发挥的问题,属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景观无论宏观或微观而言,还须以人工在利用的基础上塑造自然式地 形。像武汉这样有水贯市的城市,都有洪水灾害的问题。从长远考虑则百年一逾的水位很高。如简单地设堤防洪,必须提高水堤的高程,人在江边但见大堤高耸却看 不见江景。实际上洪水来势虽猛但历时不长,一般都在一星期左右。如何在洪水位保证不淹的前提下,再开辟堤外常水位的江湄绿地,种植耐水植物,平时人在江水堤外游览江景,洪水来时任其淹没,水退了人再进来。还可将造堤和江边地形塑造结合为一体。土山种树其外,防洪堤其内。总之探索一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土构筑物煞风景的负面。如堤外不宜设置枯水位时的绿地,则可考虑在堤内与土山地形结合,使堤顶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层宽为滨江道供人们散步一览江景,并利用过街天桥与堤内建筑或街道连接起来并布置人造地面绿地。但这不是我们说了就算数的,防洪要靠水利专家,我们要主动向他们请教,争取互相合作,以避免滨江河因解决城市景观而损害防洪。要靠疏淤治水,泥沙沉积的河床因容量减小,水位升高,而抬高堤面高程并非上策,亦破坏滨江景观。4.2 人造自然地形城市景观概括为人工与自然两大类型。目前是人工化气氛太重而自然环境不足以相应。人造自然的因素本不多,主要是地形地貌和植物种植、置石和假山等。其中最带基础性和本质性的是地形。地形给人自然气氛的感染是很浓的。城市用地少有绝对平整的,大多是本有自然起伏,而“三通一平“给平掉了。建设用地未必一定要先平而后建设。城市除了挖方的土源外,矿渣、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作种植土或人工造山。矿渣和垃圾等废弃物的暴露一则污染空气,二则有塌方的危险。茂名市用油页岩炼油要出大量有害的油渣。他们用以造地形,于其外再填近2M深的种植土,山上种植芒果等树木。数年后监测芒果含毒量递减,而且可望无毒食用,一般树木花草则生长茂盛。城市道路立交后热岛效应更强,但地面高下相衔,也是最好创作自然地形的地方。其间绿地或藉壁延岗,或高下拉坡,得回转处逶迤生姿。没有必要全作成几何模纹花台。有面积大的中心绿岛则更宜在符合安全视距等交通要求的前提下,造土丘曲折起伏以缓解圆形中心岛过于规整的气氛。城市道路进入丘陵地就当山回路转。如果一定要直线穿过,路两旁被破坏了的丘陵地也要进行补偿性的复原修整。既已在路旁,要给些回旋余地,自然地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并在两侧天际线方面大做文章,土山起伏带动了树木花草的俯仰和具有优美旋律和寓于节奏感的树木天际线的变化。人工造土山实际上也是增加城市绿量的手段。因土山的坡面积大于土山所占的底面积,高程隔开以后植物各占不同高程的空间,绿量就增大了。如果有大型公共绿地或单位用地与城市干道四面相衔接。为了隔离交通噪声和扬尘、尾气,可考虑采用降低用地高程,以沉床地形处理,周围以土山范围并大量植树,从干道往旁看土山和树木并不太高,而在用地内则显得四周自然山林环境,在视距小的部分甚至自然山林可以从视觉上全部遮挡城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而忘记自己身居闹市之中。总之以利用和塑造自然地形为手段对于调剂城市景观过于人工化方面有广阔的前途,事实上目前利用得还很不够。5 城市景观的特色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从而也来找本城市的特色。而是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治疗的良方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藉因才出果,精在如何体验本城市之异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先是保护和发展山水形胜的特色。唐代白居易《馀杭形胜》说:“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概括了三面湖山一面城的形胜。西依湖山东建城。杭州市对湖山的保护与发展总的讲是成功的。但尽管三面湖山,它对一面城的景观负荷也是有限的。高楼林立争回西湖便形成从湖滨上船西行“不堪回首“之讽,把建筑学家警世的漫画作为蓝图,应视为教训。杭州市扩建,要在钱塘江北岸建新城区,那就不要再压钱塘了。钱塘江比西湖更不经压。城市必沿江而成带状发展。江之蓝线应与绿线相接,顺江曲折,节点处绿地扩大,而高层建筑要住后站。作为历史名城,城市景观要受到历史文化的制约。南宋画院创造的西湖十景是有严谨章法所在的。西湖东南吴山下一带的主景是“雷峰夕照“。而今在旧城隍庙的基址上新建城隍阁,表面上强调城市道路对景要高大的形体,实际上是单纯经济观点作怪,造起偌大一座城隍阁压在吴山上,这就破坏了西湖十景的章法,而将最最接近基层市居的城隍束之高阁,令人痛心。其山下的广场模仿岭南的塑石工艺。漠视“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的传统理法,造出一堆假石。杭州玉泉新建的山溪以灵隐冷泉溪流为师,掇得很成功,饶有杭州特色。就是塑石也要外师吴山之石来加以人工创造。舍本逐末,令人叹息。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形象,一方面突出杭州的环境特色。一方面要研究杭州古代建筑的某些特色因素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在现代建筑上。惊见上海浦东由国外设计的中华第一高楼金贸大厦有杭州宝叔线性的神韵。现代高层建筑吸取了古代文化的因素,这就值得深思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是分项因素的总和,其中也包含标志性的重点景观。有地之宜便有地之不宜,要承认不良的气候因素存在,杭州还不同于岭南,夏季酷热,冬又寒冷。冬天室外需要阳光取暖,因此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树占的比重不宜过大,在开敞空间中应有一定比重的落叶树。一方地域必有一方特征,从自然资源而言山水性格、土壤石质、地带性植物群落的景观特色等。植物种植主要以地带性植物群落为师而又有为数少的植物引种。在人文资源方面则各地有各地的文脉,通过学习、研究地方志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化。通过收集现代资料和实地踏查又可以了解发展的情况。再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拧成一股绳,便可发现藉以创造城市景观特色的因素还是很丰富的。借景的理念是很概括的,“巧于因借“的“巧“体现在“借景随机“p1。山形水势、四时季相、树木花草、风花雪月、昼夜阴晴无不可成为随机的所在。有心的创造意旨往往开始只是星星的火花。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火花,捉准了就可以夸张放大,逐渐从逻辑思维的概念设计向形象思维逻辑飞跃,景观便顺理成章了。园林组成因素诸如山水、建筑、山石、树木都不会说话,必须借助赋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以表达,运用景名、额题、景联和摩崖石刻等为表达手段,烘托景观的意境。而借景的创作要求以“臆绝灵奇“为最高境界,似乎是想疯了,想到绝处才能逢生,这才能达到“灵奇“的高水平。景观创造是客观的,取决于在客观上是否能与观景者在心灵方面产生共鸣,让人为之心动,这便是“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至理。

环境景观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除非老师要你先选,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熟悉选择一个。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一、市场类 关于有益花卉及食用花卉的市场需求 二、应用类中国花卉市场及前景地被植物及其在长兴中心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置石在长兴城区绿化中的应用球根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草坪草的应用花境植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攀援植物及其在新罗区垂直绿化中的应用三、科研类耐旱性地被植物的抗性研究园林地被植物调查及应用初探铁冬青种子室内发芽率的测定试验室内观赏植物选择与应用的探讨花店鲜切花实用保鲜技术常用园林树木的抗性研究中国花卉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长兴中心城市行道树调查及应用初探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研究城市改造中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设施园艺在园林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草本植物在地面装饰中的应用研究 丘陵山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四、设计类某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案设计某城市广场景观方案设计某城市道路景观方案设计某城市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滨河大道凤凰广场的改造与设计 1200 平方米的屋顶花园设计 植物激素对绵鸡儿微体快繁的影响 多效唑对熏衣草试管苗的分生与生根影响到研究 临沂地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调查 临沂城区主要木本园林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地方绿茶主要害虫种类危害性调查 黄瓜子叶分化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抗寒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香樟引种栽培试验 五、管理类生态园林的建设方法与养护管理技术六、调查类某居住区景观调查某工厂景观调查某城市广场景观调查丘陵山区防护林现状调查某农业观光园调查某城市道路景观调查浅淡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要点浅析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浅淡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zhi liang kong)制工作要点园林绿化工程旁站监理工作任务和要点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方法的探讨浅淡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代栽培技术在大树移植中的应用怎样控制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质量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现状与前景怎样控制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农户庭院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氮素分析 南兰北移最佳基质配方研究 无花果配方施肥技术黄金梨引种表现与早丰栽技术 无花果良种引种与栽培技术 盛之丰在园艺作物上应用效应试验 ××市杞柳丰产栽增技术试验 杞柳特性与土质条件的关系研究 水肥耦合对杞柳品种特性的影响研究 根灌保水聚水技术研究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植物激素对熏衣草微体快繁的影响 行道树树盘管理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山东茶区不同品种茶树的形态解剖结构的研究 临沂动植物园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应用的研究 菊花等植物的保持加工工艺 不同种源香樟树幼苗抗寒性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实验的影响花卉装饰与应用 露地花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仅供参考园林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内容摘要: 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关键词: 景观 多样性 城市 园林 理念 植物 生物 良方 1、概念探讨作为地理学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至今的名词,始于人造自然,古写的“艺“字象形人跪在地上双手捧举树苗,是人因脱离了自然环境建村、镇而又不满足自然的恩赐,便人工植树以改善人居环境的反映。园林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园林循时而进,由城市园林发展到园林城市,包含宅园、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单项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建设三层次。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孙筱翔先生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译为园林规划设计的观点是正确的.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是文科与理工科的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共同组成一个学科和建设的系列。而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林学、农学、园艺学和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2、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城市的概念也是循时代而发展的。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从来就是而现在更应强调的就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环境的综合性决 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 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从宏观而言,为了防止城市发展成“摊大饼“,可用隔离绿地加以分隔,而有些城市既想用这种名义,又打算作为建筑预留地用,因此称为绿化隔离带,这样用地性质就不是绿地了。实践下来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隔离带用地被批准为建设用地,隔离带上再造建筑和街道就无所谓隔离了。防止摊大饼的初衷也就难以实现。若用地定性为隔离绿地,则因不许侵占绿地而将保证隔离功能的实现,大片绿地,甚至一条绿带,都具有这种隔离作用。从微观而言,绿地植物能有效地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调剂过于平滞和呆板的建筑线条、人工形体、质感、色彩和气氛。从理论上讲是“以素耀艳“。城市景观首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总纲。战国时的管子早就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理念。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也在人与自然协调、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上不只有人、人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等理念方面有所统一。我国传统文化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常遵循“人杰地灵“而且说“景物因人成胜概“,不孤立地提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神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人也就在其中了。中国文字“一人为大“、“一大为天“就包含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人是大,但第一大是自然。上世纪末年国际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发表的《北京宪章》将20世纪概括为“大建设,大破坏“,而面对新世纪提出“将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现在连房地产广告均以园林胜景为招徕,房价也确因环境而涨落。但理念与行动间尚有不小的差别。城市景观最基本的因素是山水形胜。我国60%以上的国土是山地,近山城市都有大水面,诸如惠州与杭州的西湖,宁波的月湖、南宁的南湖等。这些城市水面就面积而言都是今不如昔,都人为地缩小了。填湖造地,人造地面上再盖建筑。只有少数是自然淤积,疏于清淤所致。毁山比破坏水资源更为普遍和严重。一种是采石,古代采去石材留下一个风景区,采石不但不破坏风景反倒美化了景观。如浙江绍兴的东湖就是当时采石创造的风景名胜区。现在则是单纯经济观念主使,劈山头,断坡臂,甚至炸掉整座山,留下惨不忍睹的狼藉。另一种是在有丘陵起伏的用地上,仍然将只适用平原城市的方格道网往上扣。城市干道进入丘陵地仍追求“刚直不阿“,宽、平、直。逢山便开壑口并将山的自然坡面削为平的堤面。建筑用地似乎先把山地削平后才能建筑。环境是城规、建筑和园林创作之源。遇到山水怎能先夷为平地再建筑呢?因山势、就水形就不建筑了吗?传统风景区和园林建筑都善于化整为零,组成建筑组群,大大地减少了平整的面积,得到“因山构室,其趣恒佳“的结论。城市道路也一样,在平原上以平直求便捷.遇到丘陵地带就不能顺应地弯一下吗?保护了山形水势就有了形胜优美的环境,城市景观也就因环境而突出了。这便是“先难而后得“和“景以境出“的道理,城市景观与园林规模不同,理至则一。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典型的中国台地园。从山麓到山腰,山顶布置了不少建筑和道路、场地。但并不是把自然的山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是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格外地亲和、妥切,室与山融为一体。另一种破坏就是炸山填江、填海。总感到用地不够,便炸山填水为陆。城市用地哪有个够呢?水陆的比例也是生态环境结构的反映。现在提出要恢复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洞庭湖,而古代洞庭湖的面积为三千多平方公里。违反了水的自然循环就要成灾。管子说:“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人破坏了自然,自然是要报复的。因此也要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周地制宜,而不是因“宜“制地。广义建筑学要求城规、建筑、园林相互渗透和交融。园林一方面要在城规指导下和明了主体建筑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寻觅自己的位置。也要在城规专家担纲下介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在建筑师主持下配合室外环境设计。在园林专项中则要担当指挥全局的重任。那些把园林设计只看成是绿化、栽花种树的,往往造成一种不科学的建设序列,即规划带头,建筑紧跟、园林扫尾。有把大量建筑之初就应解决的土方暂待园林处理的,也有做道路不留绿化带和种植坑,最后只得用盆栽的。综合的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园林设计不仅承担专项,而且要同步进入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城市群、区域和大地景观规划。要实现建设秀美山川的宏愿,园林设汁者责无旁贷。 3 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GB cCmI{ m:|0? 1+C z W ,sy "_jA 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 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 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因此,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的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平地只是一种环境,坡谷是另一种环境。因微地形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湿的差别。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样生物的多样性才得落到实处。植物景观并不是单纯种植物。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如前所述,城市景观可概括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其多样性的统一,总的来阱,是把人工建筑、街道融会到自然环境中。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论文园林在城市 4 城市的形胜和自然地形的利用、改造4.1 置县、建市都首先要相地其中形胜便是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环境优势的概括。地方志大多有形胜的描述。形胜为地理形势优越性之概要。《荀子•强国说》:“其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势也。“以武汉而言,大江北流而东去,汉水西来,龟蛇两山隔江东西相望,水口三分江湄。汉阳即当汉水之阳,汉口是汉水之口,武昌的黄鹤楼因长江、蛇山之山形水势而雄踞。长江与汉水相汇之水口是武汉三镇的形胜所在,目前对水口的布置尚不成气候。宜在古龙王庙的古意基础上赋以时代的新诗,武汉的城市形胜景观便有可能为之一振。 城市形胜是如何认识和充分利用和发挥的问题,属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景观无论宏观或微观而言,还须以人工在利用的基础上塑造自然式地 形。像武汉这样有水贯市的城市,都有洪水灾害的问题。从长远考虑则百年一逾的水位很高。如简单地设堤防洪,必须提高水堤的高程,人在江边但见大堤高耸却看 不见江景。实际上洪水来势虽猛但历时不长,一般都在一星期左右。如何在洪水位保证不淹的前提下,再开辟堤外常水位的江湄绿地,种植耐水植物,平时人在江水堤外游览江景,洪水来时任其淹没,水退了人再进来。还可将造堤和江边地形塑造结合为一体。土山种树其外,防洪堤其内。总之探索一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土构筑物煞风景的负面。如堤外不宜设置枯水位时的绿地,则可考虑在堤内与土山地形结合,使堤顶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层宽为滨江道供人们散步一览江景,并利用过街天桥与堤内建筑或街道连接起来并布置人造地面绿地。但这不是我们说了就算数的,防洪要靠水利专家,我们要主动向他们请教,争取互相合作,以避免滨江河因解决城市景观而损害防洪。要靠疏淤治水,泥沙沉积的河床因容量减小,水位升高,而抬高堤面高程并非上策,亦破坏滨江景观。4.2 人造自然地形城市景观概括为人工与自然两大类型。目前是人工化气氛太重而自然环境不足以相应。人造自然的因素本不多,主要是地形地貌和植物种植、置石和假山等。其中最带基础性和本质性的是地形。地形给人自然气氛的感染是很浓的。城市用地少有绝对平整的,大多是本有自然起伏,而“三通一平“给平掉了。建设用地未必一定要先平而后建设。城市除了挖方的土源外,矿渣、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作种植土或人工造山。矿渣和垃圾等废弃物的暴露一则污染空气,二则有塌方的危险。茂名市用油页岩炼油要出大量有害的油渣。他们用以造地形,于其外再填近2M深的种植土,山上种植芒果等树木。数年后监测芒果含毒量递减,而且可望无毒食用,一般树木花草则生长茂盛。城市道路立交后热岛效应更强,但地面高下相衔,也是最好创作自然地形的地方。其间绿地或藉壁延岗,或高下拉坡,得回转处逶迤生姿。没有必要全作成几何模纹花台。有面积大的中心绿岛则更宜在符合安全视距等交通要求的前提下,造土丘曲折起伏以缓解圆形中心岛过于规整的气氛。城市道路进入丘陵地就当山回路转。如果一定要直线穿过,路两旁被破坏了的丘陵地也要进行补偿性的复原修整。既已在路旁,要给些回旋余地,自然地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并在两侧天际线方面大做文章,土山起伏带动了树木花草的俯仰和具有优美旋律和寓于节奏感的树木天际线的变化。人工造土山实际上也是增加城市绿量的手段。因土山的坡面积大于土山所占的底面积,高程隔开以后植物各占不同高程的空间,绿量就增大了。如果有大型公共绿地或单位用地与城市干道四面相衔接。为了隔离交通噪声和扬尘、尾气,可考虑采用降低用地高程,以沉床地形处理,周围以土山范围并大量植树,从干道往旁看土山和树木并不太高,而在用地内则显得四周自然山林环境,在视距小的部分甚至自然山林可以从视觉上全部遮挡城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而忘记自己身居闹市之中。总之以利用和塑造自然地形为手段对于调剂城市景观过于人工化方面有广阔的前途,事实上目前利用得还很不够。5 城市景观的特色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从而也来找本城市的特色。而是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治疗的良方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藉因才出果,精在如何体验本城市之异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先是保护和发展山水形胜的特色。唐代白居易《馀杭形胜》说:“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概括了三面湖山一面城的形胜。西依湖山东建城。杭州市对湖山的保护与发展总的讲是成功的。但尽管三面湖山,它对一面城的景观负荷也是有限的。高楼林立争回西湖便形成从湖滨上船西行“不堪回首“之讽,把建筑学家警世的漫画作为蓝图,应视为教训。杭州市扩建,要在钱塘江北岸建新城区,那就不要再压钱塘了。钱塘江比西湖更不经压。城市必沿江而成带状发展。江之蓝线应与绿线相接,顺江曲折,节点处绿地扩大,而高层建筑要住后站。作为历史名城,城市景观要受到历史文化的制约。南宋画院创造的西湖十景是有严谨章法所在的。西湖东南吴山下一带的主景是“雷峰夕照“。而今在旧城隍庙的基址上新建城隍阁,表面上强调城市道路对景要高大的形体,实际上是单纯经济观点作怪,造起偌大一座城隍阁压在吴山上,这就破坏了西湖十景的章法,而将最最接近基层市居的城隍束之高阁,令人痛心。其山下的广场模仿岭南的塑石工艺。漠视“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的传统理法,造出一堆假石。杭州玉泉新建的山溪以灵隐冷泉溪流为师,掇得很成功,饶有杭州特色。就是塑石也要外师吴山之石来加以人工创造。舍本逐末,令人叹息。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形象,一方面突出杭州的环境特色。一方面要研究杭州古代建筑的某些特色因素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在现代建筑上。惊见上海浦东由国外设计的中华第一高楼金贸大厦有杭州宝叔线性的神韵。现代高层建筑吸取了古代文化的因素,这就值得深思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是分项因素的总和,其中也包含标志性的重点景观。有地之宜便有地之不宜,要承认不良的气候因素存在,杭州还不同于岭南,夏季酷热,冬又寒冷。冬天室外需要阳光取暖,因此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树占的比重不宜过大,在开敞空间中应有一定比重的落叶树。一方地域必有一方特征,从自然资源而言山水性格、土壤石质、地带性植物群落的景观特色等。植物种植主要以地带性植物群落为师而又有为数少的植物引种。在人文资源方面则各地有各地的文脉,通过学习、研究地方志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化。通过收集现代资料和实地踏查又可以了解发展的情况。再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拧成一股绳,便可发现藉以创造城市景观特色的因素还是很丰富的。借景的理念是很概括的,“巧于因借“的“巧“体现在“借景随机“p1。山形水势、四时季相、树木花草、风花雪月、昼夜阴晴无不可成为随机的所在。有心的创造意旨往往开始只是星星的火花。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火花,捉准了就可以夸张放大,逐渐从逻辑思维的概念设计向形象思维逻辑飞跃,景观便顺理成章了。园林组成因素诸如山水、建筑、山石、树木都不会说话,必须借助赋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以表达,运用景名、额题、景联和摩崖石刻等为表达手段,烘托景观的意境。而借景的创作要求以“臆绝灵奇“为最高境界,似乎是想疯了,想到绝处才能逢生,这才能达到“灵奇“的高水平。景观创造是客观的,取决于在客观上是否能与观景者在心灵方面产生共鸣,让人为之心动,这便是“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至理。

为什么是毕业论文而不是毕业设计呢?

环境景观毕业论文题目

我是今年毕业的,学的也是园林方面要看你喜欢弄什么方面了,是做设计还是喜欢写论文设计方面:题目可以很简单,不过就是要小,越小越好,大的难把握比如:xx庭院的景观设计xx小区的景观设计xx公园的绿化设计等你可以虚拟一个名称,这种没什么影响,而且地形大小形状你也可以自己定,长方形等规程的地块是比较好做的,地势可以设成平的,你好规划,不过这种是我的建议设计就是做图,主要是包括:简介(你所设计项目的概况,如所处方位、周边环境、主要用途等),平面(也就是cad的整体平面图)、效果图(如整体的彩屏图、鸟瞰图、截点的效果图),还有什么封面、封底、目录这类的,做成类似一本书的结构,还有小的效果图要都做几张,可以在傍边写上介绍。论文方面:可以论述某处景观设计的缺陷,不过要结合实际,而且你论述的地方要实际存在,比如说它的功能分区不合理啊,植物搭配不好啊,最好还是要结合图来说,就是把实际你要论述的不好的地方用相机照下来,放在论文里,在下面说他的不好,说了之后要给以建议,就是要怎么改进你还可以写景观设计的植物应用调查,这种是调查式的论文,比如:xx(你知道的某个景点名字)植物调查报告这种论文要实际去一种一种植物的去看,把所有树种的名字都罗列下来,标明科属种,最后要写一点你的观点,比如你觉得调查的景点那些地方成功啊等,就是要实景观方面大体就这些,这些就是我们班同学所选的方面,论文答辩简单的很,论文只要不去抄,自己写的都能过

根据你问题的简述,我觉得题目应定性在环保与民俗完美结合这一方面去构思这篇论文,可以围绕把民俗风情与环境保护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建设出雅俗共赏,人景和谐统一的一流公园。

给个合适的题目 这篇论文大致以下面文章为主材 可以吗 谢谢那

仅供参考园林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内容摘要: 首先从概念方面探索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关键词: 景观 多样性 城市 园林 理念 植物 生物 良方 1、概念探讨作为地理学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至今的名词,始于人造自然,古写的“艺“字象形人跪在地上双手捧举树苗,是人因脱离了自然环境建村、镇而又不满足自然的恩赐,便人工植树以改善人居环境的反映。园林的宗旨是不断满足人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健康长寿和共同持续发展。园林循时而进,由城市园林发展到园林城市,包含宅园、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单项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建设三层次。园林设计是园林学的中心,孙筱翔先生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译为园林规划设计的观点是正确的.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是文科与理工科的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共同组成一个学科和建设的系列。而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林学、农学、园艺学和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2、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城市的概念也是循时代而发展的。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从来就是而现在更应强调的就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环境的综合性决 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 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从宏观而言,为了防止城市发展成“摊大饼“,可用隔离绿地加以分隔,而有些城市既想用这种名义,又打算作为建筑预留地用,因此称为绿化隔离带,这样用地性质就不是绿地了。实践下来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隔离带用地被批准为建设用地,隔离带上再造建筑和街道就无所谓隔离了。防止摊大饼的初衷也就难以实现。若用地定性为隔离绿地,则因不许侵占绿地而将保证隔离功能的实现,大片绿地,甚至一条绿带,都具有这种隔离作用。从微观而言,绿地植物能有效地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调剂过于平滞和呆板的建筑线条、人工形体、质感、色彩和气氛。从理论上讲是“以素耀艳“。城市景观首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总纲。战国时的管子早就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理念。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也在人与自然协调、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上不只有人、人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等理念方面有所统一。我国传统文化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常遵循“人杰地灵“而且说“景物因人成胜概“,不孤立地提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神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人也就在其中了。中国文字“一人为大“、“一大为天“就包含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人是大,但第一大是自然。上世纪末年国际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发表的《北京宪章》将20世纪概括为“大建设,大破坏“,而面对新世纪提出“将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现在连房地产广告均以园林胜景为招徕,房价也确因环境而涨落。但理念与行动间尚有不小的差别。城市景观最基本的因素是山水形胜。我国60%以上的国土是山地,近山城市都有大水面,诸如惠州与杭州的西湖,宁波的月湖、南宁的南湖等。这些城市水面就面积而言都是今不如昔,都人为地缩小了。填湖造地,人造地面上再盖建筑。只有少数是自然淤积,疏于清淤所致。毁山比破坏水资源更为普遍和严重。一种是采石,古代采去石材留下一个风景区,采石不但不破坏风景反倒美化了景观。如浙江绍兴的东湖就是当时采石创造的风景名胜区。现在则是单纯经济观念主使,劈山头,断坡臂,甚至炸掉整座山,留下惨不忍睹的狼藉。另一种是在有丘陵起伏的用地上,仍然将只适用平原城市的方格道网往上扣。城市干道进入丘陵地仍追求“刚直不阿“,宽、平、直。逢山便开壑口并将山的自然坡面削为平的堤面。建筑用地似乎先把山地削平后才能建筑。环境是城规、建筑和园林创作之源。遇到山水怎能先夷为平地再建筑呢?因山势、就水形就不建筑了吗?传统风景区和园林建筑都善于化整为零,组成建筑组群,大大地减少了平整的面积,得到“因山构室,其趣恒佳“的结论。城市道路也一样,在平原上以平直求便捷.遇到丘陵地带就不能顺应地弯一下吗?保护了山形水势就有了形胜优美的环境,城市景观也就因环境而突出了。这便是“先难而后得“和“景以境出“的道理,城市景观与园林规模不同,理至则一。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是典型的中国台地园。从山麓到山腰,山顶布置了不少建筑和道路、场地。但并不是把自然的山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是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格外地亲和、妥切,室与山融为一体。另一种破坏就是炸山填江、填海。总感到用地不够,便炸山填水为陆。城市用地哪有个够呢?水陆的比例也是生态环境结构的反映。现在提出要恢复一千多平方公里的洞庭湖,而古代洞庭湖的面积为三千多平方公里。违反了水的自然循环就要成灾。管子说:“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人破坏了自然,自然是要报复的。因此也要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周地制宜,而不是因“宜“制地。广义建筑学要求城规、建筑、园林相互渗透和交融。园林一方面要在城规指导下和明了主体建筑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寻觅自己的位置。也要在城规专家担纲下介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在建筑师主持下配合室外环境设计。在园林专项中则要担当指挥全局的重任。那些把园林设计只看成是绿化、栽花种树的,往往造成一种不科学的建设序列,即规划带头,建筑紧跟、园林扫尾。有把大量建筑之初就应解决的土方暂待园林处理的,也有做道路不留绿化带和种植坑,最后只得用盆栽的。综合的城市景观建设要求园林设计不仅承担专项,而且要同步进入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城市群、区域和大地景观规划。要实现建设秀美山川的宏愿,园林设汁者责无旁贷。 3 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GB cCmI{ m:|0? 1+C z W ,sy "_jA 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 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 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因此,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的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平地只是一种环境,坡谷是另一种环境。因微地形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湿的差别。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样生物的多样性才得落到实处。植物景观并不是单纯种植物。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如前所述,城市景观可概括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其多样性的统一,总的来阱,是把人工建筑、街道融会到自然环境中。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论文园林在城市 4 城市的形胜和自然地形的利用、改造4.1 置县、建市都首先要相地其中形胜便是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环境优势的概括。地方志大多有形胜的描述。形胜为地理形势优越性之概要。《荀子•强国说》:“其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势也。“以武汉而言,大江北流而东去,汉水西来,龟蛇两山隔江东西相望,水口三分江湄。汉阳即当汉水之阳,汉口是汉水之口,武昌的黄鹤楼因长江、蛇山之山形水势而雄踞。长江与汉水相汇之水口是武汉三镇的形胜所在,目前对水口的布置尚不成气候。宜在古龙王庙的古意基础上赋以时代的新诗,武汉的城市形胜景观便有可能为之一振。 城市形胜是如何认识和充分利用和发挥的问题,属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景观无论宏观或微观而言,还须以人工在利用的基础上塑造自然式地 形。像武汉这样有水贯市的城市,都有洪水灾害的问题。从长远考虑则百年一逾的水位很高。如简单地设堤防洪,必须提高水堤的高程,人在江边但见大堤高耸却看 不见江景。实际上洪水来势虽猛但历时不长,一般都在一星期左右。如何在洪水位保证不淹的前提下,再开辟堤外常水位的江湄绿地,种植耐水植物,平时人在江水堤外游览江景,洪水来时任其淹没,水退了人再进来。还可将造堤和江边地形塑造结合为一体。土山种树其外,防洪堤其内。总之探索一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土构筑物煞风景的负面。如堤外不宜设置枯水位时的绿地,则可考虑在堤内与土山地形结合,使堤顶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层宽为滨江道供人们散步一览江景,并利用过街天桥与堤内建筑或街道连接起来并布置人造地面绿地。但这不是我们说了就算数的,防洪要靠水利专家,我们要主动向他们请教,争取互相合作,以避免滨江河因解决城市景观而损害防洪。要靠疏淤治水,泥沙沉积的河床因容量减小,水位升高,而抬高堤面高程并非上策,亦破坏滨江景观。4.2 人造自然地形城市景观概括为人工与自然两大类型。目前是人工化气氛太重而自然环境不足以相应。人造自然的因素本不多,主要是地形地貌和植物种植、置石和假山等。其中最带基础性和本质性的是地形。地形给人自然气氛的感染是很浓的。城市用地少有绝对平整的,大多是本有自然起伏,而“三通一平“给平掉了。建设用地未必一定要先平而后建设。城市除了挖方的土源外,矿渣、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用作种植土或人工造山。矿渣和垃圾等废弃物的暴露一则污染空气,二则有塌方的危险。茂名市用油页岩炼油要出大量有害的油渣。他们用以造地形,于其外再填近2M深的种植土,山上种植芒果等树木。数年后监测芒果含毒量递减,而且可望无毒食用,一般树木花草则生长茂盛。城市道路立交后热岛效应更强,但地面高下相衔,也是最好创作自然地形的地方。其间绿地或藉壁延岗,或高下拉坡,得回转处逶迤生姿。没有必要全作成几何模纹花台。有面积大的中心绿岛则更宜在符合安全视距等交通要求的前提下,造土丘曲折起伏以缓解圆形中心岛过于规整的气氛。城市道路进入丘陵地就当山回路转。如果一定要直线穿过,路两旁被破坏了的丘陵地也要进行补偿性的复原修整。既已在路旁,要给些回旋余地,自然地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并在两侧天际线方面大做文章,土山起伏带动了树木花草的俯仰和具有优美旋律和寓于节奏感的树木天际线的变化。人工造土山实际上也是增加城市绿量的手段。因土山的坡面积大于土山所占的底面积,高程隔开以后植物各占不同高程的空间,绿量就增大了。如果有大型公共绿地或单位用地与城市干道四面相衔接。为了隔离交通噪声和扬尘、尾气,可考虑采用降低用地高程,以沉床地形处理,周围以土山范围并大量植树,从干道往旁看土山和树木并不太高,而在用地内则显得四周自然山林环境,在视距小的部分甚至自然山林可以从视觉上全部遮挡城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而忘记自己身居闹市之中。总之以利用和塑造自然地形为手段对于调剂城市景观过于人工化方面有广阔的前途,事实上目前利用得还很不够。5 城市景观的特色艺术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作为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居何处。病因在于不借鉴先进城市如何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从而也来找本城市的特色。而是人云亦云,不知为何而云。治疗的良方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藉因才出果,精在如何体验本城市之异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先是保护和发展山水形胜的特色。唐代白居易《馀杭形胜》说:“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概括了三面湖山一面城的形胜。西依湖山东建城。杭州市对湖山的保护与发展总的讲是成功的。但尽管三面湖山,它对一面城的景观负荷也是有限的。高楼林立争回西湖便形成从湖滨上船西行“不堪回首“之讽,把建筑学家警世的漫画作为蓝图,应视为教训。杭州市扩建,要在钱塘江北岸建新城区,那就不要再压钱塘了。钱塘江比西湖更不经压。城市必沿江而成带状发展。江之蓝线应与绿线相接,顺江曲折,节点处绿地扩大,而高层建筑要住后站。作为历史名城,城市景观要受到历史文化的制约。南宋画院创造的西湖十景是有严谨章法所在的。西湖东南吴山下一带的主景是“雷峰夕照“。而今在旧城隍庙的基址上新建城隍阁,表面上强调城市道路对景要高大的形体,实际上是单纯经济观点作怪,造起偌大一座城隍阁压在吴山上,这就破坏了西湖十景的章法,而将最最接近基层市居的城隍束之高阁,令人痛心。其山下的广场模仿岭南的塑石工艺。漠视“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的传统理法,造出一堆假石。杭州玉泉新建的山溪以灵隐冷泉溪流为师,掇得很成功,饶有杭州特色。就是塑石也要外师吴山之石来加以人工创造。舍本逐末,令人叹息。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形象,一方面突出杭州的环境特色。一方面要研究杭州古代建筑的某些特色因素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在现代建筑上。惊见上海浦东由国外设计的中华第一高楼金贸大厦有杭州宝叔线性的神韵。现代高层建筑吸取了古代文化的因素,这就值得深思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是分项因素的总和,其中也包含标志性的重点景观。有地之宜便有地之不宜,要承认不良的气候因素存在,杭州还不同于岭南,夏季酷热,冬又寒冷。冬天室外需要阳光取暖,因此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树占的比重不宜过大,在开敞空间中应有一定比重的落叶树。一方地域必有一方特征,从自然资源而言山水性格、土壤石质、地带性植物群落的景观特色等。植物种植主要以地带性植物群落为师而又有为数少的植物引种。在人文资源方面则各地有各地的文脉,通过学习、研究地方志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化。通过收集现代资料和实地踏查又可以了解发展的情况。再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拧成一股绳,便可发现藉以创造城市景观特色的因素还是很丰富的。借景的理念是很概括的,“巧于因借“的“巧“体现在“借景随机“p1。山形水势、四时季相、树木花草、风花雪月、昼夜阴晴无不可成为随机的所在。有心的创造意旨往往开始只是星星的火花。要善于捕捉微小的火花,捉准了就可以夸张放大,逐渐从逻辑思维的概念设计向形象思维逻辑飞跃,景观便顺理成章了。园林组成因素诸如山水、建筑、山石、树木都不会说话,必须借助赋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以表达,运用景名、额题、景联和摩崖石刻等为表达手段,烘托景观的意境。而借景的创作要求以“臆绝灵奇“为最高境界,似乎是想疯了,想到绝处才能逢生,这才能达到“灵奇“的高水平。景观创造是客观的,取决于在客观上是否能与观景者在心灵方面产生共鸣,让人为之心动,这便是“借景无由,触情俱是“的至理。

环境景观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一、概述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大致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起源于1919年包豪斯学派,提倡突破传统,创造革新,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重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特性,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

二、环境艺术设计之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包括居家环境和非居家环境,非居家环境设计又被分为商业环境、办公环境、零售、展览、饭店、酒店及文教卫生等,每一个方面又都包括人体工程学、特殊环境设计、设计处理过程(设计任务策划、设计构思、设计评估、空间组织、家具布置及选择、特殊用途设计、细节设计(色彩、材料、灯光、家具设备及纺织品)。从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社会这三个坐标体系出发,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环境设计,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正如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所说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西方国家建筑师们认为:21世纪重要发展并不是这个主义或者那个运动,而是对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普遍认同。

记者在采访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绮曼教授,请她对室内设计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分析。张教授认为现代室内设计大致可归纳为;环境艺术设计,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容环境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

三、环境艺术的内涵

设计师们认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这一特性,使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培养了对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以及对探索和创造的兴趣。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

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

“环境艺术”中的“艺术”,是以美术为骨架的。造型、光色、尺度、比例、体重、质地等形式美,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语汇。功能、空气、声音、温度、气味等因素,也须综合考虑。因而所谓“艺术”既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和嗅觉的,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项非合作不可的综合创造。

三、 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体现者。

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 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

环境艺术的精神是“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造境上升至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抑或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

环境艺术的最高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另方面,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结语

对室内设计发展前景的展望纵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室内设计面临的课题越来越多因素化与复杂化,现代的室内设计给予未来的室内设计师是一种能力;一种创造精神;一种把握环境空间的观念和方法。

我们看到,对室内环境本质的研究就是室内环境如何体现人对环境的把握,如何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如何处理好人与环境的最佳关系。室内环境氛围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们生存空间的理想化程度。这也是21世纪赋予我们设计师的责任。为了创造人们心中理想的而又美好的室内环境,需要室内设计师与人们心灵的沟通;需要室内设计师的艰苦创造。设计以人为本,21世纪的环境设计、环境氛围必将更有诗意。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指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艺术不像其他的艺术形式,并不仅仅提供艺术欣赏,而且更是一种集生活、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一门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环境艺术 设计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需求越来越丰富,这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实用上,在使用的基础上,还用更加重视环境艺术的艺术性、科学性以及功能性,只有兼顾这方面的要求,才能为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可能。

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在生活世界中构造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设计实践,它与人类其它的主动创造性行为一样,它不是单纯某个设计师个人行为,而是人类的共同体的行为。设计是规划未来,是规划未来的生活方式,规划人性的发展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将科技与人文恰当的融合,设计规划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环境与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当吸收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新成果,积极致力于将新技术、新成果运用于将低碳环保生活理念转入现实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思维方式,构建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体系。以人和自然共赢为本,构建生态友好的宜居环境体系。如在景观设计中加强雨水的收集与综合利用,采用渗水路面技术,利用雨水涵养地表水源;结合建筑、绿化和沿河湿地建设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作为绿化用水和景观补充用水。这些都结合了环境景观建设和节水的要求,选择本地适生植物类型,使得规划绿地系统建成后,除满足城市景观、休憩功能以及隔音降噪等功能外,可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形成滞尘带,调温当地小气候环境,并结合各项生态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现代社会及人类对客观环境设计行为的理性认识和感性思维意识的一种观念。同时也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决策性引导和科学认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观念和设计的认识具有着渐变性的升华。古代社会,设计活动主要为神而存在。在漫长的中世纪,设计则是以为宗教和帝王皇族们服务为其主要目的。到了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和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的历程实践。由现代文明所造成的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索取,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人口恶性增长,城市社区的极限扩张,生活垃圾污染等,给绿色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此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构建符合社会健康发展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才能不断改善现状提高生存质量,创造出物质和精神充实亦具有文化品味价值的社会生活环境。可以说这是现代科技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和使命。后现代工业化电子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真正使命和作用寄托希望和期盼。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重要纽带,在改善和创造人类生活空间环境,科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难解问题,建设理想的生存环境将肩负历史的重托。因而,设计与需求、价值与观念、物质与文明、现代与未来等因素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毋庸置疑,合理设计规划空间环境、再造设计文明,提升人类生存质量和品位,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重点。

三、色彩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建筑的功能,凸显设计的个性和特色,并能成功地被人们识别和记住。例如,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独特而优美的建筑造型运用了洁白的色彩,在蓝天和碧水的映衬下,酷似乘风破浪的帆影矗立着,以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所有见过的人都过目不忘,充分体现了环境设计中的色彩之美。

色彩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作用,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人们通常通过色彩来象征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色彩通常用来装饰,通过色彩的变换和应用对空间起到调节的作用、表达审美感受,甚至达到改善建筑物功能的目的。

色彩能够表达一定的情感,这是众所周知的。人们在看到色彩的时候,除了能够直接受到色彩的视觉冲击外,也可能在思维方面产生对环境事物和生活经验的联想,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色彩的情感性。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巧妙地运用色彩的情感性来改变环境空间的气氛

四、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因地域的不同,会展示这一地域的文化特色,山东给予世人的是温文儒雅,鲁文化的发源地,那么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给予对自身文化的展现,运用现代的技术,把对地域文化的展示注入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作为省会城市,济南依托泉水的自然条件,结合自身所处的盆地的地理位置,在环境设计中,添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在每个景观处都可以看到具有现代气息的发电设备和卫生设施,但是在从建筑和整体的风格上,不论是原来的建筑的修复上,还是现在植入的各种商店和名人画仿,都有着传统的气息,最为显著的是名人故居的修复和重现,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名人的生活现状,在喧闹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安宁。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合贯通,同时运用现代的艺术设计思路,互相结合,使得中国馆呈献给世界的是中国人的品质是热情而不张扬,沉稳而不狂野,让世界真正的了解中国,接受一个正在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的友好的理念,中国与世界共谋发展与和平。

五、水体景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灰色混凝土建筑感到疲倦,对现代景观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景观设计的水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人们观看,所以它必须能带来美丽,供人们美观,使所有旨在满足审美价值。景观水设计增加了人们的亲水性和休闲性。

在休闲的成人和儿童的喜悦是相同的享受。世界水溅水形式的人民公园的不同部分,是作为一个社会建设,人民充分享受冲厕,冲浪,滑水,游泳及所有水上运动。在城市中心的一条小溪,银像水柱,舞蹈和音乐喷泉,使城市人民幸福心理和精神的飞越自由。

六、自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现在的环境设计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而自然中最原始最神秘的美学存在却需要我们去深究和利用。当我在众多书籍中寻找有关大自然创造的精髓时,我发现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美是曲线。自然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曲线形式是自然规律作用下的结果,也是美的最原始形态。

自然中的曲线不仅仅是为视觉享受而存在的,它涉及到数学、植物学、动物学、天文学、建筑学、艺术诸多学科。从某种角度来说,曲线作为自然之美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总结美的规律是遵循事物的客观性,而我们的设计也是客观的反应出人和社会,更多是整个生态环境的客观存在,其中的"美”必然有共同之处。

总结: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改变并重构着人类的活动方式以及思想模式。一般地理解,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活空间进行设计。其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空及心理方面的感受,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

参考文献

[1] 邬琦姝. 谈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发展. 宁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 G4.

[2] 吴国盛.《让科学回归人文》.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6(3):278.

[3] 李乐山.《设计调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摘 要:主要阐述了园林设计行业现状,园林设计师的培育、执业制度和管理组织,行业法规完善五方面的想法与建议。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 Frederick Law, 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 Andrew 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 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 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 索引序列
  • 环境景观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景观选题
  • 环境景观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环境景观毕业论文题目
  • 环境景观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