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安吉天地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安吉天地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安吉天地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直接下个WPS软件上面很多的模版你可以直接改就可以了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第四方物流,并与第三方物流有什么区别: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当第三方物流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已在业界备受瞩目。因为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的物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一、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不足呼吁第四方物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现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 都体现不出应有的规模效应,相反,这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窄小。原因就在于企业都在单兵作战,无序竞争,不能整合力量,为客户提供规范的、全程的、一整套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如果中国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话, 必然会有很多障碍并会形成许多弊端。如果有第四方物流介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那将整体提升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迅速缩短与外国物流业的差距。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决定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是:一是我国工商企业长期形成“大而全”格局或者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复建设不仅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障碍。二是我国的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三是有些企业想涉足第三方物流,也只是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的要求;四是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五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的将是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很难短期内在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与对手匹敌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中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此外,第四方物流优势决定我们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优势在于: 1、具有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优势。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实际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区域及全球拓展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缺乏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而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也是降低客户企业物流成本的根本所在。 2、具有对供应链服务商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第四方物流作为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其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整合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咨询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等,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其创造超额价值。 3、具有信息及服务网络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主要依靠信息与网络,其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力和广泛的服务网络覆盖支持能力是客户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所极为看重的,也是取得客户的信赖,获得大额长期订单的优势所在。 4、具有人才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和团队,可以为客户企业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解决物流实际业务的同时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减少物流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在物流设施(如仓库、配送中心、车队、物流服务网点等等)方面的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库存管理及仓储成本。第四方物流公司通过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可以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为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同时,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二、第四方物流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障碍 目前,第四方物流在中国还停留在仅是“概念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软件公司纷纷宣称自己的公司就是从事“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将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当成一种时髦;号称拥有信息技术,其实却缺乏供应链设计能力;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当作一种商业炒作模式;还有的直接将咨询公司等同于第四方物流公司。 总的说来,国内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大多数是被庸俗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第四方物流,没有深入调查、分析中国目前是否真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停留在商业炒作的阶段上。现阶段中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而这些障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以下几方面:(1)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2)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基础不足;(3)缺乏客户的认可和信任;(4)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后(5)人才匮乏。 三、中国如何发展第四方物流 中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下面是一些物流权威物流专家的建议: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提供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我国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我国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 2.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目前我国利用互联网运行业务的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并不多,所以目前的任务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3.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我国目前通晓第四方物流的人才匮乏,因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此,有必要改变当前物流系统中的人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掌握第四方物流知识的物流人才,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以促进和保障未来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 4. 革新物流企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的革新势在必行。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和对现代物流的正确理解。其次是应注重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最后要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加快推动物流的合理化、现代化进程。 5.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来完成。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是物流业的“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就能生存,而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物流产业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为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 6.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中国,连第三方物流都还没有普及,作为物流新兴概念的第四方物流,很多企业可能还不清楚,根本就谈不上认可和信任。因此现阶段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首要任务,让国内企业理解,了解第四方物流,以便取得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第四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虽然才露“尖尖角”,但是在未来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参天凌云,为我国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翘首以待这一天。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你有自己院老师给的论文吗?如果有,我可以跟你换。我这儿有去年的

安吉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我正好有一份 楼主留下邮箱地址 我给你发过去你参考一下 别忘了 到时候采纳哦!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写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本想找给你 这会找不到 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吧 没有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会被限制, 电子商务会促进物流的发展与健全 物流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等方面 具体的你可以搜索一下 电子商务的物流 摘 要:自从98年以来,在我国兴起了电子商务热潮,国内很多公司纷纷注册电子商务公司,正常的经济被打乱。直到去年电子商务热潮才过去,人们才实实在在的把目光投向了物流,应该说,物流在我国有很大潜力,据不完全的统计,从92年到98年,我国物流的发展为国家的流动资金节约了8000亿左右人民币,而且我国现在的物流成本占GDP20%之多,而发达国家仅只有10%左右,时代呼唤电子物流的产生。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信息流 商流 资金流 电子物流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 一、电子商务中的物流产生 Internet的发明是近30年来最伟大的社会成就和科技成就,它正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也将引领一场商业领域的变迁与飞跃。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21世纪经济的新亮点,但是就目前来说,这个亮点尚未闪耀光芒,或许只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无疑,电子商务是21世纪新的商务工具,它将像杠杆一样撬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嬗变,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物流与派送产业将成为这个杠杆的支点。 二、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关系以及物流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同专业物流的关系如同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公司同传统的公司比较具有更加容易建立、营运成本低的特点,其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估计将会发展为与物流融合,形成一个公司既有电子商务,也有物流,而各个公司之间如同现在一样,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垄断企业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其垄断不仅仅在某一行业,也可以是某一地区的商务,即产生商务垄断。 它的重要性来源于以下几下方面: (一)物流——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物流保障生产 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那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仍将是无米之炊。 2、物流服务于商流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向需方(购方)转移。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以终结。 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 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如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仍会退化为一纸空文。 (二)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的重要内容 自从98年开始,电子商务就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特别是与电子商务沾得上一点边的企业上市筹资,都获得成功。而为什么至从去年以来,电子商务就慢慢开始降温了呢?最主要的还是一个物流和配送的瓶颈问题。 从国内电子商务运行的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并不乐观,所谓的电子商务其实也只能说是一块区域电子商务,打个比方吧,我现在在宁波,我如果利用电子商务形式购买商品的话,如果购买本地的东西,电子商务可能的确可以实现,效果、优势可能马上可以体现出来;但试想一下,我如果购买的是新疆商品,而且不是很多,就一个小玩具,能实现吗?能实现的话,是真正的实惠吗?优势还有吗?这就是一个物流瓶颈问题。 从电子商务降温以来,之后就开始了物流热,物流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家领导人也一再强调发展物流行业是中国经济新增长点,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泉,还有就是把物流行业的发展作为十五规划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个政府支持的软环境下,物流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不管从我国流通成本在GDP的比重看,还是流通成本占用流动资金的多少来看,物流的发展对我国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三)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从原始买卖到如今的电子商务,其中最大改变就是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电子商务可以把所有的商品买卖虚拟成一个大的商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买到世界上任何一种商品。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但试想,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商家所送并非自己所购,那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网上购物的不安全性,一直是电子商务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不管是B TO B,还是B TO C,我作为消费者、顾客、买了商品,是不是商品能安全迅速地送到我的手中?这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这当中就需要解决物流及配送等问题。一句话: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做基础,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我建议你去看看每天的cctv2中午的经济半小时,近段时间上面有关于物流的问题,可能会给你一些提示的哦。

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物流;运输;效率;因素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市场刚刚走出萌芽阶段,但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仍属于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找出影响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1.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的统计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 114亿元,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中运输费用为16 55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目前,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要比美国的商业企业多花费高达40% ~50%的成本用于物流运输。2007年,意大利调查机构“亚洲观察家”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高达2 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2.物流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 。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导致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较低,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分布从国有工业企业的1.2到国有商业企业的2.3不等,美国平均为15~20,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以实现30。3.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此外,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成本高、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二、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1.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的交通运输方面。目前我国最普遍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再次是铁路、海运、空运。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仍然是很多企业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可以控制发运时间及弹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的运送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用于升级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334公里,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四个经济中心省份已经连接起来,并将实现沿海岸线和长江的公路线,实现从兰州到连云港,北京至广州的公路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着超载运输,服务质量差,预防性维护不足,质量控制空缺,以及价格协议不合理,空载率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物流运输业每年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铁路运输在1997年以前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工作,但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零担货物基本上由公路运输代替,但是对于谷物、煤炭及大型的超重超长的设备等物资来说,采用铁路运输仍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现如今铁路运输方式很少被优先考虑,除了铁路运输经常存在着大量的货运能力短缺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单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埃森哲公司研究报告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大约存在25% ~30%的短缺,因为世界上大约2 000个城市没有铁路。这些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缺少铁路线路的铺设。举个例子,港口和工厂通常缺少联合运输的连接口和铁路支线,没有联合运输,集装箱不能从火车上直接转载到货车上,没有铁路支线,货物必须在装运点和卸货点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破损的几率,这就使选择铁路运输变得不可行。目前,海运运输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海运不适合时间敏感性货物和成品货物的运输,它适合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但这仍然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这种方式很难高效地发挥作用。空运运输成本比较高,但时间短,适合有较短时效的物品、急需使用的商用或救灾物品的运输。目前的航空货运行为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高价位、线路少、发货人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阻滞、航线的网络分布不均衡、航线凌乱、规划性差。2.物流管理部门我国物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运输合力难以形成,例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辖,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和资源,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不能做出物流运输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运输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阻碍了物流运输的社会化进程,不能发挥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3.物流运输观念在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目前仍有三种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种陈旧的观念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第一,“重利轻义”。在与客户进行方案议定时,总是从成本、价格方面考虑,而不从服务质量方面考虑,交易的一次性现象较多,缺乏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二,“闭关自守”。一些物流企业将业务信息看做是企业的机密、盈利的源泉,不轻易泄漏,也不进行信息共享。这种意识将导致有的物流企业因为运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暂时储存待运货物,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闲置大量的设备、人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各自为政”。目前,物流运输业中“单打独斗”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之间联合运输的思想非常薄弱,而往往正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联合运输的最大效用。4.物流专业人才在过去,人们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价值的增长,而忽视了由于物流运输的高效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致使国内有关物流方面的研究和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2l% ,高中及中专、中职学历的占了50% 以上。事实上,我国最缺的不是具体从事物流运输操作的人员,而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物流、运输理论基础,又懂得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吉安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摘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物流成本上的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实现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本文就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现行制度与 政策法规 不健全;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客户服务水平较低;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使企业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想摆脱当前的不利处境,只有通过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借助现代信息系统;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速度;利用物流外委;建立物流分公司才能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个物流相关部门进行比较和评价,制定物流计划,确定物流管理战略,发现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强化总体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关 键 词 物流;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湖南商学院会计系会计学03级02班 吉小华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状况概述 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从日本介绍到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流通领域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90年代初,由于竞争的激烈,商业系统才开始重视物流。进入90年代后期,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了社会和企业的关注,物流成本管理开始组织化。进入了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这个名词成为企业界投资的新 热点 。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数十亿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或物流港。据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所最近对中国物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万亿元),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费用还将有20%的增长幅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营运走进了误区。目前我国的物流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3年据世界银行推测,中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2003年中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次,而日本制造业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据专家估计,中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相当于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每年由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所以,企业若能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控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增值的物流作业,将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潜在的获利支撑作用。物流成本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最有效手段,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使企业获取利润增长的第三源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据点分散,物流机能不具能动性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网点比较分散,保管设施、物流作业现场较为狭窄,订发货、保管、配送等分散进行,物流就会产生交错。而在供应方就会出现同一订货方的不同事业部一日数次配送,物流的部署相互独立,即物流机能不能相互协同,这样物流活动不可能有效进行。随着对频度、少量化的经营的扩大,对配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充分考虑用户的产业特性和运送商品的特性,无疑会使供应商的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导致过剩的物流服务。这不仅不会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反而会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对此类问题进行改善是实现良好物流水准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从物流过程来说,80%的物流程序是相似的,但企业方无法运用物流专家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物流成本管理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2、由于营业部门收集的订货信息精度较低,就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发货管理,除此以外,即便运用,也会造成大量的过剩库存或缺货。各企业内部的物流效率化仍难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3、现代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B2B交易平台,但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无法充分运用此项技术,从而无法获得市场上正确及时地贸易交易机会,无法进行低成本物流信息的交换,进而无法进行低成本营销,拓展更宽的业务与市场。而现代利用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实现网上宣传和网上营销已使企业必须构筑与物流业务水平相吻合的计算机系统 (三)我国现行制度与政策法规不健全 与国际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还刚刚起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尚未完善,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须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不完善的法规与制度就会阻碍企业的物流资源再分配,而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也常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更是遇到巨大阻碍,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物流效率以及企业成本的耗费。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WTO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互惠待遇三项非歧视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和取消数量限制三项公平竞争原则以及透明开放原则等,都对我国传统流通体制和交通运输体制提出了挑战,靠旧体制生存的企业在今天这种局面下更是难以为继。 (四)物流业务处理仍处于固有模式 1、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虽然计算机系统部分进行了改造,然而却与物流业务不相符,即便是现有的业务,也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到根本的改变。 2、出入货的波动较大,没有很好的配置人员。不能灵活运用闲散人员,依赖于 经验 实施保管和分拣作业,加工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工作。熟练的人员不能有效工作,作业率很低。 3、预订配送方面,不能对运行情况和一日配送件数进行很好的核查。不能掌握每趟配送个数、质量等配送状况,亦即配送效率不清楚。 4、没有传票就出货,即便有传票,也是在出货后再进行传票处理,其结果现货与账面库存不相符,库存管理很繁重。 5、经营人员兼做物流,一方面物流的非效率改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无法专心于经营活动。在商物一体化体制下,往往错误地认为营业人员兼治的进货业务也是经营的一部分。 (五)客户服务水平较低 物流成本中的客户服务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是当物流客户服务水平令客户不满时,产生的销售损失,客户成本还包括失去潜在客户所带来的销售损失。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户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用来吸引潜在客户的有效手段。曾经有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客户服务不满意度达到60%,而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人诉说这种不满,而这种诉说有可能使这些听众打消选择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念头,从而使企业丧失原本可以获得的潜在的销售机会。 (六)物流费用的核算方法无法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物流成本 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合同共用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等传统的物流费用。相反,对于企业内与物流相关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归集核算。因而,从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现代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外,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论文检测。 三、促进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对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 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性价值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了使企业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企业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充分考虑企业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追求企业物流的效率化,应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或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 渠道 的发展和要求而定。随着零售业中便民店、折扣店的迅猛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厂商改变原有的直接面对批发商经营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业态模式,展开直接面向零售店铺的物流配送活动,同时又要求建立新型的合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配送中心。 2、针对每个客户成本可削减的幅度 当今零售业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发货方的厂商或批发商都应努力提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服务,如将原来1日1次的商品配送,改为一周2次的配送等。虽此种方法会影响最终用户对厂商和批发商的信赖,但在目前建立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的前提下,这还是可行的。 (二)借助现代信息系统 现代信息系统为彻底地、真正地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捷径。借助现代信息系统,不但可以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而且可以将组织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还可以使生产、流通全过程中的组织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现代信息系统有以下两个方面构筑而成: 1、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从整体上控制了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为正确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多个部门中的物流业务,计算机的数据必须能够正确反映现在的物流状况,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要把握无信息下不变动商品的大原则和实时掌握从商品的入货、保管到出货动向的在线处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做法为: (1)把业务分为必须由人来判断的和由机械操作的,固定形式的业务全部采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系统,做到业务的完全合理性。论文检测。在信息导入之前,必须实现业务处理规则的标准化。 (2)系统的设计不止在企业内部,还应在客户和供应商等交易方式的信息网络化,尽量设计出能够迅速、正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系统。 (3)在数据来源处及时判断出错数据并修改错误数据,通过网络从对方那里得到正确的数据,尽量简化制作数据的业务 (4)在设计信息系统过程中,不仅要使输入数据简单化,还要使输入的数据能够在其他系统内被充分使用,减少数据重复输入。物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提供给应收账款回收子系统和应付账款支付子系统,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三)参与共同配送和效率化配送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总结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自制利用共同配送关系,可以达到优势共享。这也是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广泛的、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伴随配送产生的成本费用要尽可能降低,特别是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更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的配送方式。企业要实现配送的效率化应从以下几点下手: 1、进行配车计划管理 配车计划,是与客户的订货相吻合,将生产或购入的商品按客户制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的计划。作为制造商,需通过有效的配送计划信息系统缩短对客户的商品配送,同时降低成本,产品生产出来后,装载在车辆中进行配送。对于发货量多的企业应组合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对于车辆有限的企业,应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及不同路线的行车数量,这样才能使配送活动有序地开展。 2、提高装载率 在提高装载方面可以引荐先进企业的做法,就是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商品名称、容积、重量等数据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再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计算出最佳装载率。 3、进行车辆运行管理 追求车辆运行的效率化。可在汽车上搭载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种终端与物流中心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货物在途情况的控制及有效利用空车信息,合理配车。 (四)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确保利润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客户服务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佳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创造客户满意与客户信任,减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从而大幅度降低失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然而,客户服务成本的降低(也就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要求大量的存货、快捷的运输、充分的仓容和高效的订单处理,这必须增加狭义物流成本。而降低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悖反关系。 物流客户服务水平 结合上表,说明随着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狭义物流成本将加速增长。比如,将服务水平由80%提高到84%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比将客户服务水平从84%提高到88%所增加的狭义物流成本要小。 但是,客户服务方面,还应注意一个量度,超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能带来物流成本的减少,反而有碍于物流效益的实现。 (五)加快物流速度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营运成本”,就是靠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零营运资本。美国的生产企业的物流速度平均每年16至18次,而中国还不到2次,这说明,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同行业者需要的资金是对方的8至9倍,可见,在中国,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巨大,充分加快物流速度,可使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支出,获得更大利益。 (六)利用物流外委 物流外委也就是第三方物流,这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利用企业外部的分销公司、运输公司、仓库或第三方货运人执行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或产品分销职能的全部或部分。其范围可以是对传统运输或仓储服务的有限的简单购买,或是广泛的,包括对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的合同。它可以是常规的,即将先前内部开展的工作外委,或是创新,有选择地补充物流管理手段,以提高物流效益。一个物流外委服务供应商可以使一个公司从规模经济,更多地节约门对门运输等方面的运输费用,并体现出利用这些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另外,一些突发事件、额外费用如空运和租车等问题的减少,增加了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 (七)建立物流分公司 这种方法可以使物流业务仍然处于企业的总体控制之下,与此同时,通过分公司的独立经营,来实现物流成本的下降。论文检测。根据日本《流通设计》杂志对日本物流分公司的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主要以削减母公司的物流成本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公司的业务逐渐向接受委托和战略经营发展。此种方法最主要是能借此提高物流经营能力,进而维持母公司的物流服务质量,保证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统一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国际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物流营运与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们已有所认识,但目前中国的物流、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加深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的认识,从而对物流成本实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控制,低成本、高效能、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要,实现企业成本耗用最小化、资本增值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了企业消除“物流冰山”,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更是成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由此可见,在未来企业全面发展物流领域,获取更大资本增值和更大利润时,物流成本管理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和优势,挑战传统经营模式,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商品配送技术和客户服务技术等方面迅速提高营运能力,全面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连桂兰等编著.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Z]. [2]刘伟 刘国宁等编著.职业经理人最新实用手册.现代物流.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Z]. [3]李伊松 易华等编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Z]. [4]邓凤祥著.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摘要] 自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节能减排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酸雨、化学烟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等由于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的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寻找一条适合全球人类发展生存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在2010 年召开的两会上,九三学社代表委员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一时间,两会上也刮起了低碳之风。其实早在两会之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也纷纷被提出,至少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没有引起决策层、媒体的广泛重视。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回暖,为了经济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经济增长模式的话题,摆着了决策层的案头。低碳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底什么样,能否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我们都在思考。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四分之一。这就表示,如果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对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曾经有环保专家专门做过测试得出相关结论:一辆货车每发动一次,其尾气所释放出来的污染物至少需要用五到八棵树来平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的物流行业,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也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当前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便的支持。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无论是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发展模式还都比较落后,正在经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倡导低碳物流时间较早,发展起来相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就已经积极投身于低碳物流事业当中的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而言,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企业本身就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才能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就倾向采取哪种运营方式。就同样一批货物而言,如果通过不同企业运送到同一地点,转运次数过多,碳排放量必然会增多。因此,马士基物流专门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向客户介绍最节约,能源消耗最低的运输方式。尽管为了减少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却大大降低,这种运行模式也开始也运输行业流行。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行竞争。如果在同一个城市里,在给每个厂家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压力,并且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近日宣布,希望到2015 年底,沃尔玛供应商能够减少2000 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持续不断的扩张中沃尔玛深知,未来能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减少供应链中的碳需求将日益迫切,在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之间,沃尔玛将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减少排放量,降低成本,实现低碳物流,建设绿色供应链。一个企业的发展,常常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假如发展低碳物流不仅企业成本能降低,并且对环保也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企业将会有很大动力去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实现低碳物流却又需要提高成本,那么,物流行业走这条低碳之路就会相当艰难。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且将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更换符合环保的机械设备,在物流流程的运作方便,建立一套低碳环保、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逐渐树立环保思想,使企业自身能够对低碳经济有很深刻的认识,自主自发的加入到低碳物流行列中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技术毫无疑问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在低碳技术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必须要提高研发能力,从而在技术上取得优势,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并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大力优化企业软硬件设施,选择低碳减排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物流服务。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看,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需要考虑正向的物流环节低碳化,也要考虑相关供应链上逆向的物流体系低碳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运输的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时间,来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物流企业的仓库选址布局合理化,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仓储成本;提高一些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等相关举措,国家对于扶持实行低碳物流企业的相关政策正在积极制定中。当能源、经济与价值观进行碰撞的时候,擦出的将是不一样的火花。当曾经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时,我们应该果断的创新技术与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低碳物流在我国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而系统的概念。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物流,这将是未来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物流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开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本文 总结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年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经验 ,探讨如何利用企业资源开辟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物流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毕业论文篇一:《铁路物流管理的几点浅思》 0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载体,具有运输覆盖面广、受干扰因素小等诸多优点,尤其是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使得铁路物流行业得到空前发展,且在我国整个物流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目前铁路物流企业还存在经营格局分散、信息流通不畅、服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运输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铁路物流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还相对偏低。由此可见,现代铁路物流网络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铁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使得铁路物流管理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1铁路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铁路物流网络资源分散 铁路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运输线路和站点遍布全国各地,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将全国各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物流网络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在铁路物流方面,目前各铁路局已成立相关铁路快运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受局域分管、协调统配等因素的影响,铁路物流一站式服务较弱使得铁路物流网络资源相对分散,铁路物流管理中间环节过多,办理业务的时效性差,不同地区的物流服务点之间的沟通缺乏协调性,尚无法实现高效调配,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高效的进行处理和问题的反馈,因而也就不能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抢占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时,铁路物流企业行业较为分散的网络资源布局很难占据优势,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了铁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 库存管理水平不高 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基于供应链实行零库存管理。但是,对于铁路物流企业而言,库存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运输资源和设备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模式导致一站式到达服务较弱、周转次数较多,在延长运输时间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额外成本的支出。另外,铁路物流企业在面对铁路突发事故时,不是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 进行协调或者改道以保证物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是往往采取等到事故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展物流工作,造成库存积压,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严重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非常不利于铁路物流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整个铁路物流系统整合度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系统都处于垄断状态,全国铁路运输系统都由国家所有,各地区铁路局对所在地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分别管理,导致我国整个铁路物流系统的整合程度非常低,铁路物流管理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各地区铁路局往往只负责自己的货品、材料、物资的运输和管理,而对其他铁路局的货物则难以统配协调,不能做到高时效管理,同时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了货物运输速度慢、不易查询等问题,物流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再加上现代铁路物流管理还没有和电子商务进行高效的融合,物流周转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共享,大大降低了铁路物流运输和管理效率,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 2提升铁路物流 企业管理 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优化铁路物流网络布局 运输网络是提升铁路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铁路线的固定性就严重降低了铁路物流的灵活性,因此,必须通过采取优化铁路运输网络布局、提高服务网点覆盖率的方式来满足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种需求。最重要的是做好铁路物流网络的建设规划工作,根据各地区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优化铁路物流节点的布局,根据需要适当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优化管理机制,最终实现跨局、夸层级间的沟协调通和物流工作的高效调配,从而有效节约时间,提高物流业务的办理效率,增加整个铁路物流管理过程的衔接性。另外,随着近年来高铁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物流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高铁运输,提高货物运输速度和效率,并有效结合地区优势合理设置现代物流中心,提供延伸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还能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优化铁路物流库存管理模式 铁路物流企业要做好库存控制,尽量减少库存,并朝着零库存的目标进行库存管理模式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资周转效率。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和需求方的管理,使整个物流管理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管理和服务,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大多停留于运输和配送等操作层面上,当出现了基于过程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之后,可以使铁路运输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参与到物流活动的规划和协作中来,同时还可以有效延伸铁路服务范围,优化铁路物流服务发展模式,比如对于大型综合性货运站可向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开展一体化服务;规模较小的货运站可发展为集货或分货中心;将物流服务的切入点融入供应链,深入到企业的生产销售 渠道 中,进而提高铁路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小结 综上,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及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对现代铁路物流的管理和资源整合,优化铁路物流的网络布局,加强库存管理,不断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还要积极建立信息化铁路物流服务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进而提高整个铁路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占据优势。 物流毕业论文篇二:《试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对接》 高等职业 教育 更侧重于教育的职业属性,国家目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一线人才,尤其是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还对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了一系列的规划,如中高职的对接、高职高考的新模式、本科试点职业教育等等。国家密集出台这些政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描绘了前景蓝图,为各地的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物流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各地都把发展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任务,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基础,是各地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很多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应该把该专业作为试点,有效地与区域经济对接,使之成为高职教育中专业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的典范。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精神、贯彻国家有关政策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其后1991年、2002年、2005年三次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都秉承了1985年的工作方针。2014年国务院决定遵循党的精神,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针的重大调整。各地区为了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也纷纷进行政策的分解和落实。在2014年11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的发言。会议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同样要贯彻落实国家精神,积极与区域内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二)促进区域经济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这个概念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中国的物流企业都是原来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合并或者改制而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对物流行业的认知和发展方向意识较差,很多从业人员还停留在物流行业就是卡车加仓库的简单模式。中国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着粗放经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行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就是整体的物流社会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大约在8%左右,而中国达到了15%以上,从简单的数据看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除了现金设施设备的运用、科技信息技术的引入、资本的扩充外,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经营是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人才建设。物流行业除了一线的工人和高端管理人才外,最急需的就是中间的管理层,这部分人才刚好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相符合。这部分人才的特征就是既懂一线操作又懂经营管理。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承担了培养地区物流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学校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一线物流行业的技能,如仓库的入库进库、物流配送工作、国际物流操作、商品维护、车辆调度和司机管理等等,除了这些技能外,还拥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 财务管理 、物流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企业 市场营销 、物流企业的未来战略管理等等。 (三)实现岗位与毕业生的有效对接 为了和区域经济对接,需要分析区域内物流人才需求的种类和规格,然后培养这些人才,为区域物流岗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如有的地区属于特大中心城市,商贸行业发达,快递行业发展人才缺口较大,通过与区域经济对接,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细分,重点培养快递人才;有的沿海地区,外向经济发达,为了和区域岗位对接,可以培养国际物流操作人才,在课程中重点突出港口物流、航运物流课程。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人才保证,区域经济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 二、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经过严密的调研、讨论、实施、反馈、优化,通过不断的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两大严重问题,除了抄袭本科学校的培养模式外,还有很多高职直接借鉴外地兄弟院校的方案。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有着本质的区别,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侧重管理、规划以及未来学术能力的挖掘,而高职培养的是从事物流行业一线工作的人才。而借鉴其他地区兄弟院校的方案虽然培养目标可能一致,但是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必须要以学校自身条件和现状、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出发,通过走访区域内的企业、访谈企业从业人员等调研活动,在职业专家的引导下,制定出因地制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人才数量需求状况和未来趋势,为专业招生规模提供参考。其次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岗位,以及物流岗位所需要的实际技能,把课程和岗位对应,最终形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以及拓展能力课程。最后还要分析区域物流企业的劳动力供应状况,为学生实习寻找机会,尤其是在物流高峰期,通过输送人才帮助企业缓解用工压力,形成理论、实训和顶岗实践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师资的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虽然学历和职称都较高,但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能力的缺乏,虽然高职院校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了很多努力和措施,但是成效一般。为了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对区域经济内的物流企业调研,引入企业人员到课堂是一个很好的 方法 。企业人员对学校师资的补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领导,他们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专题讲座展开,通过领导的现身说法,谈论物流行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一线熟练操作人员,他们在学校主要可以从事实验指导工作,如每学期空出一周时间来进行课程实训,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教会学生实际工作中的主要技能,如仓储工作技能、物流企业工作平台操作技能、快递行业从业技能等等。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专家,这些专家不仅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经历,而且还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如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职院校可以把部分课程直接外包给他们,让他们从事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如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现代信息技术等等。 (三)教学过程的对接 教学过程的对接强调企业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般说来可以有三个模式:企业见习参观、企业顶岗实训和举办企业订单班。企业见习参观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为了让学生对物流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某些物流操作有一个大致的思想轮廓,在课程开设前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参观或者是认知实习。如讲授国际物流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国际物流企业参观,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让学生对整个国际物流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晓国际物流的重要环节和节点。企业顶岗实训就是安排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真实工作,安排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就是国家提倡的工学结合交替学习。为了让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个性化地培养学生,订单班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订单班强调公共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平衡,在学习完物流管理重要的专业课程后,加入企业课程,把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的在职培训放到课程中去,做到物流管理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能够上岗,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也减轻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改变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四)证书的对接 国家目前在很多行业制定了从业标准并且展开了相关的考试,考试合格即可以颁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整个物流行业而言,目前也推出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为了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行业资格,学校教学要把证书的获得作为课程成绩,甚至是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很多物流企业比较推崇的行业证书有:物流师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危险货物操纵员证书、快递员从业资格证书等等。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对社会开放,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内企业紧密互动,不负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为区域提供人才保证,促进区域经济物流行业发展,打造一批不仅在区域内有名气,而且享誉国际的物流企业品牌。 物流毕业论文篇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物流管理》 摘 要: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给人类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是将人类真正带入信息社会。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不仅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障碍,而且也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管理 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条件 现代物流技术为电子商务快速推广创造了条件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完成的业务交易。通常,每笔成功的电子商务交易都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和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其中,商流是本质,物流是基础,信息流是桥梁,资金流是目的。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交易,每一笔商业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流,贸易伙伴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存储、提货以及包装等。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当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应用普及后,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GPS、EDI、Bar Code等。物流业在采用某些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规范集成,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铺平了道路。 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 现代物流配送可以为电子商务用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按照用户网上输入对订货要求,物流配送企业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配货作业,并根据计算机选择的最优送货路线将配号的货物送交收货人。先进的配送方式对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配送作为物流的一种有效地组织方式,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物流方式的革命。 物流配送系统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一些列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买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物流配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流通领域革新的先锋,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新型物流配送比传统物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简单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既能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 提高信息化程度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合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 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这样既能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降低配送服务价格 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完善法律政策 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积极反战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获得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3.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物流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高,企业处理物 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第三方物流;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事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采用外购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度要求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能力也高,则采用自营物流。 企业对物流控制力的要求 越是竞争激烈的产业,企业越是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此时企业应该自营物流。一般来说,主机厂或最终产品制造商兑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制力比较强,往往选择自营物流,即作为龙头企业来 组织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和制定物流服务标准。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对于大宗工业品原料的回运或鲜活产品的分销,则应利用相对固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短渠道物流;对全球市场的分销,宜采用地区性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支援;对产品线单一的或主机厂做配套产品的企业,则应在龙头企业统一下自营物流;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口岸物流服务,企业应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对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商来说,企业自营物流虽有利可图,但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物流服务去做。 企业规模和实力 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由于实力较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 计划,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 网络资源拓展外部业务。而小企业则受人员、资金和 管理的资源的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易提高。此时,企业为把资源用于主要的核心业务上,就应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代理公司。 物流系统总成本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必须弄清不同的模式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其计算成本是:物流系统总成本=总运输成本+库存维持费用+批量成本+总固定仓储费用+总变动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顾客服务费用。 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减少仓库数量时,可降低仓储费用,但会带来运输距离和次数的增加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加。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仓储费用的减少部分,总得物流成本反而增大。所以,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加以论证,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 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考虑成本尽管很重要,但第三方物流为本企业及企业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是选择物流服务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在满足企业对原材料及时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对自己的零售商和最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反应能力等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 4.小结 电子商务的 发展,对物流的概念提出新的内涵。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物资流通中,商流的实现是主要的,物流往往被肢解为几个分散独立的互不相干的环节,而不被重视。而像运输部门等一些部门,他们对自己所成都哪的物流工鞥 农业不十分清楚,似乎物流仅是物资供应部门的事,而物资供应部门也这样认为,所以就大建仓库,搞配送……而实际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服务业,其综合服务能力表现为:物流各环节的服务能力;各种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综合物流代理商的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在服务理念上,不仅要重视商流服务,更要重视物流服务,不仅要重视各环节服务,更要重视综合服务。 猜你喜欢: 1. 有关物流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2.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5.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天地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浅议第三方物流采购摘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是对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展。本文针对供应链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针对供应链系统的各环节进行优化设计,降低物流成本,来满足最终用户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物流;采购;第三方物流引言近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多数的传统产业已经进入过度竞争状态,产业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对流通渠道的争夺。而解决流通混乱、流通产业分散和流通组织分割的局面需要现代的专业物流体系,随之产生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第三方物流是一种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是对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展。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简称TPL(Third Party Logistics)又称为“社会化物流”、“契约物流”,它们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虽不属于供应链仅是第三方,但凭借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向众多的企业、组织或家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采购、运输、仓储和包装等一系列物流服务来服务于供应链。2.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项目主要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多项服务,它利用自身雄厚的物流资源,来优化物流各项服务环节,高效、高质、低成本地满足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各项物流需求。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1)第三方物流的繁荣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带来巨大的物质产品的流动,对物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2)第三方物流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使整个物流产业生产效率提高,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2003年中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880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三方物流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对GDP产生了直接的贡献。(3)第三方物流产生后,生产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既能够集中资源搞好生产,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降低产品成本,又可以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4)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三、供应链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采购模式分析为了更好地控制采购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更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集中到供应链管理上来。供应链实质上就是从扩大的生产概念出发,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前伸和后延,通过一系列活动在顾客、企业、供应商之间形成一种连接,相邻单位之间构成一种供应与需求的密切关系。(1)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采购的作用分析。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企业放弃了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渐转向“横向一体化”,通过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重点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各种资源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第三方物流在协调相邻企业采购与供应关系方面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从而保障了整个供应链紧密、有效地运转。核心企业不仅与企业内各部门和子公司之间建立了网络联系,而且把供应链上所有的相关企业和用户都纳入到这个网络体系中,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2)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采购功能分析以制造商与中间商的采购、供应关系为例来分析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采购功能。中间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制造商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联盟关系,中间商不再设专门的采购部门和投资采购设备,其全部的采购活动完全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并且三方处于同一个信息网络系统中,通过网络实现三方信息资源的共享。中间商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自己的仓储情况向制造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发放订货信息,制造商依据订单的品种和数量安排生产计划。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针对中间商的需求情况,对各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进行分类和再包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最短的路线、最少的时间,将产品发往各市场。(3)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的采购流程分析。中间商根据市场状况制订需求订单,并向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出请求;制造商接到请求后,迅速制订生产订单,同时向第三方物流公司请求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则根据双方的请求制订采购订单。围绕着用户的需求,三方做出同步的反应:制造商安排生产计划、准备货物;第三方物流公司准备采购;中间商则努力解决市场销售问题。制造商将货物备齐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向中间商提供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中间商接到货物验收入库后,通知财务部门将货款拨给制造商,制造商再向物流公司支付物流服务费,从而实现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四、结束语21世纪全球经济日益趋向于一体化,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企业之间,而更多表现为供应链之间对市场资源的争夺。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不断开发、完善供应链体系,使整个供应链不能局限于国内,而应更多地延伸到国外市场,使自身的物流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更好地满足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采购需求。只有实现了第三方物流采购的迅速发展,制造商才能不断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中间商才能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它们的核心优势也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并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参考文献:[1]杨洁.CM集团公司第三方采购管理策略的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07.[2]颜俊.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物流;运输;效率;因素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市场刚刚走出萌芽阶段,但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仍属于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找出影响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1.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的统计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 114亿元,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中运输费用为16 55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目前,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要比美国的商业企业多花费高达40% ~50%的成本用于物流运输。2007年,意大利调查机构“亚洲观察家”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高达2 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2.物流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 。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导致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较低,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分布从国有工业企业的1.2到国有商业企业的2.3不等,美国平均为15~20,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以实现30。3.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此外,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成本高、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二、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1.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的交通运输方面。目前我国最普遍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再次是铁路、海运、空运。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仍然是很多企业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可以控制发运时间及弹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的运送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用于升级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334公里,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四个经济中心省份已经连接起来,并将实现沿海岸线和长江的公路线,实现从兰州到连云港,北京至广州的公路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着超载运输,服务质量差,预防性维护不足,质量控制空缺,以及价格协议不合理,空载率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物流运输业每年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铁路运输在1997年以前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工作,但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零担货物基本上由公路运输代替,但是对于谷物、煤炭及大型的超重超长的设备等物资来说,采用铁路运输仍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现如今铁路运输方式很少被优先考虑,除了铁路运输经常存在着大量的货运能力短缺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单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埃森哲公司研究报告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大约存在25% ~30%的短缺,因为世界上大约2 000个城市没有铁路。这些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缺少铁路线路的铺设。举个例子,港口和工厂通常缺少联合运输的连接口和铁路支线,没有联合运输,集装箱不能从火车上直接转载到货车上,没有铁路支线,货物必须在装运点和卸货点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破损的几率,这就使选择铁路运输变得不可行。目前,海运运输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海运不适合时间敏感性货物和成品货物的运输,它适合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但这仍然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这种方式很难高效地发挥作用。空运运输成本比较高,但时间短,适合有较短时效的物品、急需使用的商用或救灾物品的运输。目前的航空货运行为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高价位、线路少、发货人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阻滞、航线的网络分布不均衡、航线凌乱、规划性差。2.物流管理部门我国物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运输合力难以形成,例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辖,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和资源,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不能做出物流运输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运输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阻碍了物流运输的社会化进程,不能发挥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3.物流运输观念在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目前仍有三种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种陈旧的观念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第一,“重利轻义”。在与客户进行方案议定时,总是从成本、价格方面考虑,而不从服务质量方面考虑,交易的一次性现象较多,缺乏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二,“闭关自守”。一些物流企业将业务信息看做是企业的机密、盈利的源泉,不轻易泄漏,也不进行信息共享。这种意识将导致有的物流企业因为运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暂时储存待运货物,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闲置大量的设备、人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各自为政”。目前,物流运输业中“单打独斗”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之间联合运输的思想非常薄弱,而往往正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联合运输的最大效用。4.物流专业人才在过去,人们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价值的增长,而忽视了由于物流运输的高效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致使国内有关物流方面的研究和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2l% ,高中及中专、中职学历的占了50% 以上。事实上,我国最缺的不是具体从事物流运输操作的人员,而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物流、运输理论基础,又懂得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安吉物流管理毕业论文模板

《现代营销》(理论版)省级 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栏目:企业文化、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政策与法规、市场调研、工程技术、商业科学、电子商务、经济纵横、财务天地、实践与探索等。对期刊满意的话 追问

《浅议第三方物流与网络》这篇精彩演讲论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内容如下:物流一词源于英文的”logistics”,原意是军事后勤保障,在第二方世界大战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及管理协调。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主要方式是通过仓储克服空间距离。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 据统计,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在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资金在途费用的有效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使用第三方物流产可以给企业带来众多益处,主要表现在: 1、集中主业 生产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精力,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基本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节省费用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供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生产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营销服务的任何程度的深入参与,都会引起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只有使用专业服务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够减少额外损失。根据美国田纳西大学、英国EXEL公司和美国EMSTYOUNG咨询公司共同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货主表示,使用第三方物流使他们的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货物周转期平均从天缩短到天,库存降低了%。 3、减少库存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和适时的运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4、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与顾客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自己的网络体系帮助顾客改进服务,不仅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使顾客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我国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有很多优势,但是很多企业并不是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原因归结为: 1、抵制变化 很多公司不愿意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在的精力模式。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物 流业务外包还将意味着解雇大批员工,这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风险。 2、缺乏认识 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认识程度普遍还很低,企业没有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 3、害怕失去控制 由于供应链的实施在提高公司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公司宁愿有一个小而全的物流部门,也不情愿将这些功能交给别人,主要原因是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 4、物流业务外包本身有其复杂性 供应链物流业务通常和公司其他业务,如财务、营销或生产集成在一起,物流业务外包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对一些实际业务,包括运输和仓储的集成可能会带来组织上、行政上和实施上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公司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特点,使得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变得很困难。 5、衡量物流外包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准确地衡量物流成本对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影响比较困难。很难确定物流业务外包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潜在的成本好外。另外,各个公司业务的独特性和公司供应链作业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不宜向外部公开的内部信息,很难准确地比较公司间的供应链作业能力。 尽管有些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外,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分成几个步骤,同时选择数个物流服务提供商作为合作伙伴,以避免将业务交由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而带来的依赖性。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运营规模,建立有效地地区覆盖区域,具有强大的指挥和控制中心,具备高水准的综合技术、财务资源和经营策略。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运营模式问题 目前世界大型物流公司大都采取总公司与分公司体制,总部采取集权式物流运作,以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有一个能力很强、指挥灵活的调控中心对整个物流业务进行控制与协调。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中心相匹配。我国的物流企业在运营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值得国内物流企业借鉴。 2、仓储或运输能力欠缺 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盗用和空间效用。就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有些公司偏重于仓储,运输能力不足;另外一些公司则是运输车辆很多而在全国没有多少仓库,靠租用社会仓库来完成对客户的承诺。 3、网络问题 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车性的仓储网络或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域及网络网点的密度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 4、信息技术 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些物流客户也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增加投入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市场定位。 集中与整合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原因是:第一,大的公司有意将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公司;第二,建立一个高效的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资本的投入日益增加;第三,许多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都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其服务能力。

免费物流毕业论文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2现代物流与GIS融合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2)物流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物流设施、设备等)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1物流配送过程3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需求分析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图2系统网络结构图系统模型设计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4)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4系统功能实现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3)信息查询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4)模拟与决策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5结束语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张铎《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2、刘秉镰,姜国杰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屈春燕等《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5、陈罕琳《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计算机周刊;6、兰洪杰,沈家洪《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习啦【其它论文范文】编辑:斯娃发布时间:2016-06-01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从起步期逐渐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而高职作为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的基地,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物流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高校物流管理类教材建设思考

1引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民族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思路

一、引言

民族高校是指设立在民族地区辖区内的高等学校和设在其他地区的民族院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上、素质上有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民族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物流人才需求,并为民族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传统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明确指出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以往的同种课程知识结构过时

所安排的课程与本行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实践内容有所不足(仅占调研高校的);所教授课程也无法反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并无明显特色、同质化现象很严重。

(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师资紧张与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的院校,优秀师资缺乏的问题尤为凸显。同时教学偏重理论,手段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上,科研与产业结合度不高,教师往往缺乏从业经验或企业实践经历。

(三)传统课程资源不能共享

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总计为475个,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最多,由2000年的2个提高到2013年的393个。的学校没有建立实验室或实验实训室占地面积都在500平米以下。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2]。

(四)民族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起步晚,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246所,其中专科以上民族类普通高校32所,本科院校24所,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4所。从2006年到2014年,广西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相继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形成了一定的学科建设特色。但是,民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工科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提高[3]。

三、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由“互联网+”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倒逼出对各行业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细分。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应该首先拥有这样的三大思维和十大物流技能类型(图1):第一,需要有开放的思维,而且随时拥抱行业前沿信息,并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外部市场、行业趋势,敢于推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第二,需要有拥抱思维,能够随时抓住标杆企业的最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现状,主动适应变化;第三,要有跨界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商业模式,结合本行业的特性,具备较强探索精神。

四、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

物流管理专业是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为研究分析方法,以系统工程为技术依托,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民族高校是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教育对象。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对象其民族,语言、心理、文化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少数民族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内的少数民族情况设置适合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对于民族高校及我国民族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应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变化,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从2011年招生以来,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应用型物流人才、复合型物流人才和创新创业型物流人才。

(一)分层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联网与智能物流、物流金融和采购管理等方面综合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第三,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学术课题和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经验,同时具备追踪行业前沿趋势,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及时修订并更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与方案,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完整体系。在2014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实践、实训和跨专业实践操作环节,确定合理的实验与实习内容、时间及学时数,保证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和利用第二课堂,设置几类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4]。

2.设置人格养成通识教育平台。作为民族本科高校,要想吸引更好的生源,培养更具竞争优势的学生,只有走教育改革之路,夯实通识教育,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富有民族院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竞争力。

3.购置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学院大力投入购置软硬件设备,建立了1200平米的现代物流中心,购买了各种物流仿真实验软硬件设施,增加物流软件的仿真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及能力。通过加强和物流企业的联系,在校外建设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演练场景与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物流规划、物流项目管理以及对企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能力。

4.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积极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教师“双师型”培养活动,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和职业规划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并借鉴各种大学生活动,如课外竞赛、创新实验活动和创业大赛活动,积极筹备并组织开展院、校内的多种特色课外竞赛活动,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增强学生素质及团队合作意识。

5.重点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在众多教学环节中都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只有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加入到相关课外活动中,才能保证教师培养目标的成功实现[5]。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和“互联网+”时代下,要求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应用性型、复合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人才,能为“互联网+物流”企业提供专业的“智慧型”物流管理服务。

  • 索引序列
  • 安吉天地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 安吉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 吉安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 天地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 安吉物流管理毕业论文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