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资金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5-07-28 18:31

摘 要:结算类产品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产品类型,结算服务是银行与客户联系的最紧密的纽带。随着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的日益多样,银行从过去主要依赖利差收入逐渐转为向中间业务要效益,因而结算业务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可以断言,结算业务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商业银行品牌的象征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但是,结算业务目前面临新的竞争者,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与金融物流公司成为了资金结算市场的潜在竞争者,一旦相关法规放开,第三方支付服务商获得了支付清算牌照,其势必将侵蚀非现金电子支付领域商业银行的份额。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及早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和新型结算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采取加快支付结算系统建设、与非金融支付服务商开展合作、借助客户基础与信贷资源发力等措施提升自己的结算业务水平,方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结算 中间业务 第三方支付 核心竞争力

  一、结算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1.结算业务市场广阔、发展迅速
  2008年,央行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金额1131.04万亿元,是当年GDP的37.62倍;2009年,该金额升至1208万亿元,为当年GDP的36倍;而受存贷比与准备金比例约束,自1998年后的10年间,贷款余额/GDP比例一直在100%-117%之间,2009年也只为166.59%。
  2.随着金融企业会计准则与巴塞尔协定的广泛实施,经济资本已成为约束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瓶颈之一
  占用资本较少,较少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日益受到商业银行重视;而在利率市场化与融资方式“脱媒”日趋成为现实的情况下,同业竞争也将从依托信贷业务的资源型竞争转为依靠结算服务的渠道型竞争,谁抢占了企业的结算业务,谁就有更多的机会提供产品与服务。
  3.结算类产品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产品类型
  国际结算与人民币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现金管理业务以结算为基础,贸易融资、票据、供应链金融等无不从结算衍生而来,而存款更是与结算息息相关。
  4.客户结算行为对商业银行营销至关重要
  由于企业的日常资金结算行为与其行业、形态、规模有着紧密的联系,掌握了企业的结算信息,对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贷后风险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结算服务是提高大多数企业满意度的首要因素
  根据East &Partners公司对亚洲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公司的调查,流动性管理重要度排名被调查的产品的第一位,账户与交易便利性和代收付,贸易融资等结算相关产品也在前十位重要产品之列i。
  瑞士信贷集团的汉斯?乌里希?德瑞克在其《全能银行-未来的银行类型》中提到,未来专注型全能银行的机会和优势之一,即在于:“在拥有自身‘网络’的组织内进行产品多样化组合,在变革的节奏和相互依存方面保持灵活性,产品特性的趋同和关联”。显然,结算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品牌的象征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结算市场其他竞争方分析
  与受国家法规严格保护的存贷款市场不同,从主要竞争者商业银行角度来看,支付结算市场相关各方大多存在渗透抢夺市场份额的实力与愿望,这使得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复杂:
  2009年末,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启动,以实现网银跨行互联,支撑新兴电子支付业务处理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实现本外币交易的对等支付 (PVP)结算。此外,如恒生电子、用友软件、甲骨文等公司也开始涉足资金结算领域,通过为企业量身打造现金管理系统,成为企业选择银行现金管理产品时的代理人。
  企业是资金结算业务的需求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财务架构改革和财务功能外包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企业成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结算、集中融资,大幅降低了存贷款水平与手续费支出,对商业银行存贷息差为主的收益结构造成了相当的冲击;另一方面,企业更广泛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功能外包也初现端倪,如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账务管理、现金流预测等,又为商业银行提高了新的业务机会。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与金融物流公司是资金结算市场的潜在竞争者。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支付结算职能与之高度重合,一旦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与电子货币管理办法发布,拥有支付清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势必在非现金电子支付领域夺取商业银行的份额。
  如相关法规放开,物流企业也极有可能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进入结算市场。由于物流企业通过运输、仓储始终控制着有效资产,从而为其向金融服务的延伸提供了自然的资产担保。以UPS Capital(联合包裹资本)为例,业务领域即包括增强现金流产品,国际贸易与贸易风险管理,小额商业信贷等。
  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形势,各家商业银行必须放眼整个支付结算体系,以全新的姿态和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和推动结算及现金管理业务发展。
  三、商业银行开展资金结算业务的挑战
  1.组织架构
  尽管国内几家主要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资金结算业务的主管部门,但联系紧密的存款、本外币结算、供应链融资、网络银行与电子商务等业务往往分别散布在公司业务部门、国际业务部门以及电子银行部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结算服务时需要跨部门团队的运作,但在层级式的组织结构下,搭建的临时性团队在强势的分行与部门间,往往缺乏必要的资源与权威来完成这项任务。
  2.专业人才
  资金结算业务对IT技术要求较高,个性化特质较强,难以像贷款等标准化业务一样简单移植。实践经验丰富且精通银行产品知识,能够完成营销方案的制定、系统搭建实施的人才在商业银行中非常缺乏,而人力资源与薪酬体制的限制又使得从企业中招募司库或财务经理可能性不大。
  四、商业银行资金结算业务未来的发展
  1.加快统一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
  结算是商业银行继续保持金融市场信息和资金枢纽地位的关键所在,通过央行与行内各类支付系统,商业银行连接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多个金融市场, 是央行“大支付”理念的最佳体现。未来,商业银行应当将内部不同产品线与币种的业务运行统一在同一IT平台上运行,以满足多语言、多时区、多币种、多监管的要求。
  2.与非金融支付服务商开展合作
  FT中文网及央行2009年支付体系报告指出,央行已对从事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的非金融机构进行了登记, 近期开始选择部分银行建立清算银行间在线支付的平台。此举意味着明确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商的定位仍需时日,商业银行可籍此机会积极选择资质较高,可能在未来获颁牌照的非金融支付服务商开展电子商务合作。
  3.借助客户基础与信贷资源发力
  目前,商业银行资金结算业务同质化较高,信贷支持力度、服务收费价格、与企业的物理距离仍然是公司客户决定结算银行的主要因素。事实上,信贷危机充分突出了一家既能提供日常清算又能支持企业流动性的银行的重要性,借助现有客户基础和信贷资源,商业银行将一家公司从基础的账户管理与信息报告、到流动性乃至融资安排业务全部囊括将极大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粘性。
  4.参与资金结算业务全球竞争
  目前,国内海外净投资额进一步增长,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为国内银行开展全球资金管理提供了契机。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海外分行网络和对总部的资金支持,提升跨境统一支持的技术实力,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境外资金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引自《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
[2] 引自《银行业分析框架》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3] 引自《汇丰2009年亚太区资金及供应链与财资管理指南》 PPP Company Limited
[4] 引自央行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正式启动》与《人民银行正式加入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
[5] 引自《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证券市场卖空机制功能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