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南京师范大学刊物

南京师范大学刊物

发布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刊物

法治现代化研究》(CN:32-1869/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法制现代化研究《法制现代化研究》是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公丕祥。基本信息中文名 法制现代化研究作者 公丕祥类别 法律目录编辑推荐本论文集收录了中外法律专业的学者和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的12篇论文,这些论文都是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变迁及评价”为主题,关于法制现代化方向的研究成果。是法律专业学者的理想文献资料。目录主题研讨:基本权利的历史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变迁及评析原苏联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的演变每个人的权利——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与美国民权的历史演变对澳大利亚公民权利概念与实践的历史考察裁判请求权的宪法化与人权的司法保护机制法制现代化的一般理论法制现代化的市民社会基础论析五四宪法:中国宪政现代化的真正起点法制现代化视域中的“军婚特殊保护”英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模式特征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探析外国法学与法律发展研究司法审查的全球化家庭法一百年——法律从婚姻领域中的撤出

论坛现场林祥国在致辞中指出,《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创刊是江苏省法学领域的一件大事,在我省法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三点意见,一要把握方向,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强理论阵地;二要瞄准目标,把期刊办成全国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刊物;三是行成合力,把期刊办成江苏繁荣法学研究事业的平台。周琪在讲话中指出,理论因时代而强,期刊因时代而兴,省委宣传部对这份刊物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和祝福,并就办好刊物提出了三点看法:期刊的发展应当把牢正确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彰显专业特色。侍鹏在致辞中肯定了《法治现代化研究》创刊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的的积极意义,并表示江苏省委政法委将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期刊的发展。开幕式上,胡敏强肯定了《法治现代化研究》期刊创刊对法学学科建设的里程碑意义,并表示这是江苏省法学界,新闻出版界乃至全国法学界通力合作的成果。张新宝、黄闽表达了对《法治现代化研究》创刊的美好祝愿,并表示法学期刊不仅要为思想和学术进步提供方法,还要为治理实践提供工具。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法学院,创办这样一个刊物,对于法学界以及法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洪流、沈建国在发言中肯定了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并就期刊未来的发展前景表示了高度的期待。对期刊的发展提出3点意见: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引领学术发展;强化专精尖的发展之路;建设一支有担当的办刊队伍。论坛闭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彭志斌主持。公丕祥教授在闭幕式上对法学界同仁的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一份学术刊物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代中国处于最为广泛、深刻、深远的大变革时期,这场转型和变革的目标就是实现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推进国家法治的现代化。因此,希冀通过专业法学期刊的建设对时代有所贡献。同时对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编辑部将倍加珍惜、仔细研究、深入消化,同时将认真学习各个期刊办刊的宝贵经验。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于201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86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域外法治、学术动态等。《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的办刊宗旨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开展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研究;深刻把握中国法治国情特点。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栏目设置特稿 主题研讨:人工智能与法治现代化 专题研究 域外法治 学术动态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特色介绍(不代表本站观点)一、《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是《法治现代化研究》合法稿件编审机构;本网站是本刊在线投审稿系统。除此之外,本刊未委托其他任何网站接收稿件;也没有授权其他任何机构及个人为本刊组织稿件。二、《法治现代化研究》在线投稿后,勿再向编辑部邮寄书面稿;通过书面形式投稿的,稿件须寄给本刊编辑部,勿寄给编辑个人。三、《法治现代化研究》发表于本刊的文章其版权属于《法治现代化研究》编辑部。对本刊发表的任何文章进行转载、摘登、翻译或集结出版,均须事先征得本刊编辑部的许可。四、发表于本刊的文章其所体现的观点均属于作者个人,不代表本刊编辑部及刊物主办、承办单位的观点。五、本刊为法学专业学术期刊,强调文章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本刊不刊发以下类型的文章:单纯介绍制度实践或理论观点的文章;会议综述;学术综述。

拥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文教资料》2个正式刊物。教育部直属古籍整理与研究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全国四家古典文献专业之一(另三家分别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是南大核心期刊

法治现代化研究》(CN:32-1869/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法制现代化研究《法制现代化研究》是2006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公丕祥。基本信息中文名 法制现代化研究作者 公丕祥类别 法律目录编辑推荐本论文集收录了中外法律专业的学者和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的12篇论文,这些论文都是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变迁及评价”为主题,关于法制现代化方向的研究成果。是法律专业学者的理想文献资料。目录主题研讨:基本权利的历史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变迁及评析原苏联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的演变每个人的权利——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与美国民权的历史演变对澳大利亚公民权利概念与实践的历史考察裁判请求权的宪法化与人权的司法保护机制法制现代化的一般理论法制现代化的市民社会基础论析五四宪法:中国宪政现代化的真正起点法制现代化视域中的“军婚特殊保护”英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模式特征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探析外国法学与法律发展研究司法审查的全球化家庭法一百年——法律从婚姻领域中的撤出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吉林省长春市柳条路 13-2 号(130061) 2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09 号 (130022)  3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零陵路 345 号(200032) 4 、物理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大学化学楼(100871) 5、 化学通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00080) 6、 应用化学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09 号(130022)  7、 中国科学B 辑,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100707) 8 色谱 中国化学会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 161 号(116012) 9、 催化学报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大连市 100 信箱(116011)  10 、有机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枫林路 345 号(200032) 11、 高分子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 2709 信箱(100080)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会光谱学委员会、冶金部钢铁研究院总部 北京海淀区学院 南路 76 号(100081) 13、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南京大学(210008)  14、 化学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化学化工应用 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610064) 16、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7、 结构化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福州西河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50002) 18、 分析试验室 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北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9、 化学试剂 化工部化学试剂科技情报中心站 北京市 235 信箱(100022)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上海 市邯郸路 99 号(200437)  21、 分子催化 中国化学会 兰州天水路 236 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730000) 22 分析测试学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广州先烈中路 100 号(510070)23、 分析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等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4300727)

《法治现代化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出版刊物号CN32-1869/D,是国内专注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期刊。期刊由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法学会主办,双月刊,逢双月出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路径周继业,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王成,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内容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道德底蕴。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建设 原则 路径新中国法律史学科70周年记——以人大法律史学科发展历程为观照赵晓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主任;刘盈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内容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新中国最先设置法律史教研室的法学院系,其法律史学科发展在新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历程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人大法律史学科的初创、恢复、壮大和升华历程,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律史学科发展状况的局部生动写照。以人大法律史学科发展为线索,观照马列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新型法律史学科70年发展历程,可以认为:1949—1978年是新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初创期,从确立全盘苏化的学科发展模式到在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遭受严重打击,这一时期的法律史学科发展缓慢而曲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对法律的重视,法律史学科得以恢复重建,并迎来了快速发展和走向繁荣的新时期;21世纪以来,法律史学科发展进一步迈入传承与升华的新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得以从法律史研究对象中剥离,学科内容日益具有独立性,学科建设日渐成熟,学术研究更加科学系统。展望未来,法律史学科一方面要发扬学科自省精神,树立学科自觉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间的交流和学科内的传承,从而为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刊物

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内含 8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文艺学、民俗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1 个硕士点,博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各大学中文系之首;拥有文艺学和民俗学 2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民俗学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文系科中位居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之后,名列第 5 位;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个(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 个(中国语言文学)。文学院 2002 年度被 CSSCI 收入论文总数为 148 篇(其中,校津贴刊物 A 类 4 篇, B 类 10 篇, C 类 134 篇),科研经费为 96 万元。学科建设现存的主要问题有:整体地位和排名下滑,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减弱;队伍规模偏小,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学科有老化的趋势,应用、交叉、新兴学科发展缓慢,学科结构有待优化;原创能力与解决重大现实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等。 文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是:以“ 211 工程”二期项目和“ 985 工程”二期项目建设为契机,瞄准国内外一流学科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加强学科重组,寻求综合化发展,产出标志性成果。通过努力,初步形成文学院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导、民俗学科为特色、语文教育学和新闻传播学为有生力量、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新型学科群,在传统学科的现代转型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实现全院各学科有重点、有步骤的跨越式发展,在全国高校同类系科中继续保持优势和特色,确保国内领先、国际一流。1 .加强学科重组和综合化发展加强学科重组,搭建学科发展平台,优化学科组合因子与方式,实现深层次融汇,激发学科的原创活力。拟通过不同研究所、研究所内部不同学科方向、重点学科与其他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与研究所之间等多种形式的协作发展,通过国内外校际、院际之间的合作,形成各学科稳步开拓又携手共进的学科建设新格局。2 .提高解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性问题,特别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直接相关的中文高等教育改革、文化战略与策略、文化传统的光大与人类遗产的保护、公民审美素质教育、大众文化与传播等问题,集中优势力量予以重点探讨,提高文学院在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3 .加强学术创新群体的建设打造出凝聚态的富于自我更新机制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学者团队。这些团队应具有合理的学术方向、老中青结合、多语种协调、知识结构完善、多学科汇通等诸多特色,成为全国同行中善于攻关攻坚、不断产出原创性成果的领先的前沿创新团队。4 .高度重视标志性成果的产出集中精力创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通过这些成果树立起文学院在全国同行中的独特品牌、特色与地位。 1 .搭建学科平台通过学科重组和综合化发展,充分发挥教育部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作用,打造相互渗透与协调的 5 个学科平台,即语言学科群、文学学科群、应用学科群、社会科学学科群、交叉学科群,形成并拓展文学院的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格局。2 .形成学科高地在 5 个学科平台基础上,形成多层次的学科高地。继续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与民俗学的国内领先优势,注意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加速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的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 文学等 博士点学科,力争其中 1 至 2 个学科成长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北京市重点学科。3 .积极发展应用学科与新兴学科依托语言学科群,努力恢复和振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学科活力,大力开拓其在境内外多层次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和实验等方面的应用空间。对于在大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语文教育研究学科,加大力度予以建设。对在国家文化建设和人才市场等方面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新闻与传播学学科,在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资料与设备购置等方面予以积极扶持,支持和组织其申报传播学博士点。4 .着力创建新型学科根据国家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现有学科基础上通过重组、牵手和整合,创建 1 至 3 个新型二级学科(硕士点),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5 .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通过主动派出和引进人才、召开学术会议、举办学术讲座或学术论坛等多种方式,在院内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尤其是加强与具有领先水平的国际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增强文学院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举办至少 2 次国内或国际学术研讨会。6 .重视科研机构的作用强化现有院属研究所和校属科研中心作为学术增长的重镇和前沿阵地的作用,力求在组织各种科研项目、从事前沿学术研究、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购置科研设备等方面扮演更为活跃的角色。7 .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满足文学院学科建设现代化的需要,在加强现有 2 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近年内争取再增设 1 至 2 个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逐步完善由学术报告厅、实验中心、教研中心、学习中心(含计算机房)和各类网站等组成的文学院多功能的公共服务体系。8 .实现科研快速增长,产出标志性成果在积极组织申报纵向科研项目的同时,鼓励承担或参与横向合作项目,采取有力措施拓展国际合作项目、面向国家和社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攻关项目,实现科研项目及经费数量的快速增长。 2003 年度科研经费突破百万元大关, 2004 年度以后实现更大幅度的增长。力争在全国核心刊物论文和学术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显著增长。大力推动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在国际社科核心期刊( SSCI )发表论文方面寻求零的突破。设立“励耘学术文库”,集中组织或资助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编辑出版《励耘学刊》,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交流提供平台。在实施“ 211 工程” 二期项目建设计划的基础上,完成如下标志性成果:“ 20 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国别史”(多卷本);“中国民俗史”(多卷本);“汉字构形史”(多卷本);“中国古今散文通史”(多卷本);“中国文学学术史”(多卷本);“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丛书);“民俗图像电子典藏库”;“碑刻与手写文献电子典藏库”;“文艺学网站”;“中文教学科研多媒体集成工作室”等。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

增刊一般都不算,要看你们单位算不算

《南京师大学报》是南大核心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

不太清楚

中国知网没有收录,需要确定是否为合法期刊?估计为一般期刊,评职称如果需要发表核心的话,那就不要投了

《南京师大学报》是南大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南京师范大学刊物
  • 南京师范大学期刊
  • 北京师范大学刊物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
  • 南京师范大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