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出现的doi,究竟是什么意思?DOI全称为DigitalObject Unique Identifier,是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可以理解为数字资源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可以用DOI来标识文献、视频、报告或书籍等数字资源。目前,大部分学术文献(主要为2000年之后的文献)都有专属的DOI,只要知道了一篇文献的DOI,就能够查询到该文献的作者、标题、期刊、官方链接等信息。因此,只要你在公众号内输入文献的DOI,服务器就可以快速找到你需要下载的文献并返回下载链接。doi后面数字和英文是期刊和文章唯一的识别符号,一般是期刊在申请文章入数据库时编写的。文章以期卷号和页码为重要信息。doi编号中的信息不具有实际意义。DOI 是数学对象标志符,俗称被检索号。文章发表后要有几几年几期几版多少页到多少页是你的文章。随后将被SCI,EI等检索,会给你检索号。在Joural后面的是年,期(版):页码。一个doi包括两个部分:前缀和后缀,中间用“/”分割。前缀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目录代码,所有doi的目录都是“”,即所有dio代码都以“”开头。另一个是登记机构代码,任何想登记doi的组织或单位都可以向IDF申请登记机构代码。后缀是一个在特定前缀下唯一的后缀,由登记机构分配并确保其唯一性。后缀可以是任何字母数字码,其编码方案完全由登记机构自己来规定。后缀可以是一个机器码,或者是一个已有的规范码,如ISBN号或ISSN号。
文献的DOI(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DOI)是用来标识在数字环境中的内容对象,即用来标识该文献的代码。DOI可以用来揭示有关该文献的一些信息,包括从网站中可以输入DOI查询该文献。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它相当于文献的数字身份证,保证了在网络环境下对文献的准确提取,有效地避免重复。
DOI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数字对象标识符,是一种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工具,犹如电子文献的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和可追踪性,是世界通用的电子资源的标识。DOI 的结构式:
[Epub ahead of print] 是印刷版前先行电子版发表,意思是文章还没有印刷成刊物出版前,就在网络上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表。022就是2012年11月以电子版的形式发表,022是不是22号我就不知道了 2013 jan 7是这篇文章于2013年的 1月 7日以印刷版证实发表了。这里看不出接受到发表的间隔,因为没写明接受日期是什么时候,一般文章接收后还要作者提交一份正式版,如果作者拖拉,晚1两个月发表都正常。此外,Epub的速度不同刊物也是有区别的,有的1周内就Epub,有抢占学术前沿的感觉(万一有相同的研究同时被不同刊物接受,早Epub的就是第一个发表的咯);慢的1两个月甚至3个月都有可能。
我复制一段别人的优秀答案吧。你这篇doi: 1186/1471-2407-10-338看似无实际意义。——————————————————————————————————很多回答晦涩且初学者不一定理解。通俗说,doi就是每一篇文献/期刊论文的唯一身份证编号,利用doi的查询引擎,可以快捷准确地定位指定文献的主页。 百度搜索“doi”,第一个网页就是检索doi代码的网站。 在该网站的搜索栏,直接搜索doi代码,即可找到对应文献。搜索时,也可以去掉doi代码中的“doi:”。doi代码由“/”分隔。后部分代码的表面含义有时显而易见,有时则模糊。比如:doi:1186/s40623-019-1072-0重要信息:看不出实际含义。再如:doi:1016/104639重要信息:bd是期刊名称的缩写,2019是发表的年份。
国家标准《文献著录准则》给文献下的定义为:“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它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记录有知识的纸张、磁带、光盘、还是数据库、网页等,都可以称之为文献。文献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当今著名理论学家蒋永福教授认为这个定义比较宽泛,他在2009年出版的《图书馆学通论》专著教材中定义为:记录有客观知识的可供人们阅读或视听的脑外人工载体。一次文献是指作者创作的原始文献。内容上的原创性——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新论证、新综合、新视角等,是一次文献的根本特征。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期刊论文、专著、科技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划入一次文献范畴。二次文献是指按一定的方法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二次文献在内容上并不具有原创性,它只提供有关一次文献的内容线索,从而方便人们对一次文献的检索查考,因而经常被称为“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的最大特点是:提供相关文献线索集中、系统、有序。二次文献的类型主要包括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或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浓缩而形成的评述性、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一般是围绕某个学科、专题或出于特定目的,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提供的内容,对其深度提炼和浓缩而形成的,因此往往被称为“参考性文献”、“研究性文献”。
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称为文献。构成文献的四要素是:知识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记录方式。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和非纸质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文档等。文献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也有研究者在以上分类基础上再加上零次文献,它是指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原始录音、原始录像、谈话记录等。零次文献在原始文献的保存、原始数据的核对、原始构思的核定(权利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标准文献可了解各国经济政策、技术政策、生产水平、资源状况和标准水平。2、在科研、工程设计、工业生产、企业管理、技术转让、商品流通中,采用标准化的概念、术语、符号、公式、量值、频率等有助于克服技术交流的障碍。3、国内外先进的标准可供推广研究,改进新产品,提高新工艺和技术水平依据。4、标准文献是鉴定工程质量、校验产品、控制指标和统一试验方法的技术依据。5、可以简化设计、缩短时间、节省人力、减少不必要的试验、计算,能够保证质量,减少成本。6、进口设备可按标准文献进行装备、维修配制某些零件。7、有利于企业或生产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统一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文明化。
根据加工程度不同,文献可以分为三种等级: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使用价值,但贮存分散,不够系统。2.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理论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3.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线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