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我的一个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向我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在专业文献阅读时,效率太低,特别是有计算过程的文献,看一篇得费更长时间。因此,想知道,您是怎么阅读文献的?1)如何快速地找到文章的重点?2)如何提炼文章的精华? 我的回答:(1)阅读文献,开始慢,越来越快,这是普遍规律。刚开始慢,很正常。一定不能急,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量变到质变;(2)只有看的多,对本学科内容了解的多,才能达到一定水平。也就是说,大致看一下内容就知道这篇文章的水平和新的内容以及你可以从中吸取的内容。因此,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3)对你看的文章中,有很多计算过程,如果你对此内容不太感兴趣,可以把计算过程跳过去不看。如果你对此内容很感兴趣或者一定要参考,你就要下功夫甚至再查阅相关文献甚至与作者联系,要搞清楚其中的所有细节问题。(4)研究生在一年级必须要全面阅读文献,掌握专业知识,达到一定水准,为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导读】对于学术小白,阅读文献的时候,肯定会存在一些误区,所以想要高效阅读文献,可以从前人方面总结经验,也可以通过不断摸索进行自我总结,其实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有效加工,将是最为快速的方法,那么学术小白阅读文献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具体如何进行?在这里把高效阅读文献的三步法教给大家。第一步:阅读中文文献,了解专业领域对于自己新接触的一个领域,最好从中文文章读起,这样至少对于该领域的基本专有名词有所了解,了解专业发展的背景以及研究的进展。在阅读中文文献进行积累的基础上阅读英文文献。建议的阅读顺序是:中文综述——中文期刊——英文综述——英文期刊。第二步:泛读英文文献阅读英文文献的第一步是泛读,泛读主要关注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和结论,对论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对引文中的研究背景不太清楚,建议先做一些理论学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一个搜索这些专业名词,做到心中有数即可。第三步:精读英文文献通读全文,重点关注作者提出的思想,实验的原理以及对数据的分析。精读首先就是把文章结构搞清楚。一般文献包括: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aterials)、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s)、结语或应用前景(conclusion & implication)和reference(参考文献)。以上就是学术小白阅读文献方法的有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技巧,欢迎持续关注,在这里祝愿各位学术人阅读顺利、发文顺利。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如果涉及到科研项目或者科创项目,都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以提高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见识,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价值。那么,我们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呢?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三、如何阅读文献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四、提高阅读的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3.阅读顺序: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当然,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但即便是天才,也要努力。希望我的分享对你们未来阅读文献有所帮助,也希望你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文献阅读技巧。
看看这是不是平时看文献的你:想把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读懂,每一句话都想去深究一下背后的含义。一旦有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就及其难受,陷在咬文嚼字里出不去。在阅读文献中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多人阅读文献的时候视文献为圣旨,文章说的基本都是对的,文章中没说的自己也不敢去想。永远保持着高中生的学习思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学习思路没有转变过来,依然保持着中学时期的学习思路。一个大领域的文献放在一起,交织成山,没有头绪。一部分人像中学时期一样,每篇文章都严格批注记录,写一大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是说这样不行,而是工作量实在太大,每个领域每天都有非常多科研文章,每一篇都这样就算是超级电脑来了也算不出工作量。正确阅读文献方式那么到底该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我们一直被教导要多看文献,但却没有人教过该如何阅读一篇文献。滑铁卢大学教授SKeshav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名为《How to Read a Paper》,文章中提出了一种三步阅读法。这种阅读文献的方法也被众多学者所接受。三步阅读法第一步:5-10min的快速阅读。这一部分需要你对文章进行一个整体阅读。我们首先阅读标题,摘要和前言,然后再看每一大章和小节的标题,但是不需要看具体内容。之后对文章的数据和图表做到心中有数。整体阅读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一个整体面貌了。1、类型;是一份调研报告还是一篇分析论述,亦或者是一篇会议报告等等。2、文章基础;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理论知识,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文章。3、正确性;你是否认可作者的观点,你觉得他的论述是否正确。4、主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评级;最后就是你对这篇文章的定位了,你需要自己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个评价,看看它是否值得你进一步去阅读。第二步:1小时的详细阅读。对于已筛选好的文章,我们需要知道文章中的一些详细的内容。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开始做一些笔记和注释了,这样能方便你梳理出文章的重点,但是不要对具体的论证细节过多关注。1、仔细阅读数据,图标和插图。尤其是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图表的坐标轴标签是否正确,显示的结果是否有误差线等等,这些图表中的细节错误往往能反映出这篇文章的质量,作者是赶鸭子上架匆忙发一篇文章了事,还是精雕细琢的严谨写作。2、参考文献也非常重要。可以标记一些作者认为重要同时你也没读过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对于普通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能够了解文章第三步:几小时的深度阅读。这一部分的文章是需要你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的。其中的关键就是在脑中将文章的实验步骤重现一遍,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将实验复现。比较自己复现的过程中与文章不同的地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找到文章中的创新点,还能发现它隐藏的缺点和假设。想象力额外的一点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在《研究生手册》中提到的,带着想象力去阅读文献。有些人以为阅读文献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其实通过加入想象也可以非常有趣。在看题目和前言的时候,你就可以想象猜测作者的意图和实验方法,甚至是实验结果,然后在阅读过程中看看到底对了没有。有些文章甚至不是读对了,而是猜对了。有人说要是猜错了怎么办?猜错了不是正好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文章中找证据,看看这个证据到底是支持我的还是支持作者的,可以更好的去吸收作者的想法和创意,同时加深印象。
【导读】对于学术小白,阅读文献的时候,肯定会存在一些误区,所以想要高效阅读文献,可以从前人方面总结经验,也可以通过不断摸索进行自我总结,其实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有效加工,将是最为快速的方法,那么学术小白阅读文献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具体如何进行?在这里把高效阅读文献的三步法教给大家。第一步:阅读中文文献,了解专业领域对于自己新接触的一个领域,最好从中文文章读起,这样至少对于该领域的基本专有名词有所了解,了解专业发展的背景以及研究的进展。在阅读中文文献进行积累的基础上阅读英文文献。建议的阅读顺序是:中文综述——中文期刊——英文综述——英文期刊。第二步:泛读英文文献阅读英文文献的第一步是泛读,泛读主要关注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和结论,对论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对引文中的研究背景不太清楚,建议先做一些理论学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一个搜索这些专业名词,做到心中有数即可。第三步:精读英文文献通读全文,重点关注作者提出的思想,实验的原理以及对数据的分析。精读首先就是把文章结构搞清楚。一般文献包括: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aterials)、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s)、结语或应用前景(conclusion & implication)和reference(参考文献)。以上就是学术小白阅读文献方法的有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技巧,欢迎持续关注,在这里祝愿各位学术人阅读顺利、发文顺利。
问题:我的一个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向我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在专业文献阅读时,效率太低,特别是有计算过程的文献,看一篇得费更长时间。因此,想知道,您是怎么阅读文献的?1)如何快速地找到文章的重点?2)如何提炼文章的精华? 我的回答:(1)阅读文献,开始慢,越来越快,这是普遍规律。刚开始慢,很正常。一定不能急,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量变到质变;(2)只有看的多,对本学科内容了解的多,才能达到一定水平。也就是说,大致看一下内容就知道这篇文章的水平和新的内容以及你可以从中吸取的内容。因此,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3)对你看的文章中,有很多计算过程,如果你对此内容不太感兴趣,可以把计算过程跳过去不看。如果你对此内容很感兴趣或者一定要参考,你就要下功夫甚至再查阅相关文献甚至与作者联系,要搞清楚其中的所有细节问题。(4)研究生在一年级必须要全面阅读文献,掌握专业知识,达到一定水准,为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我的阅读方法是通读一遍,不查字典。不影响句意的生词不要去管,读完后查查自己特别想知道意思的几个生词,记下,整篇文章的意思应该也就明白了。坚持多读报纸,同样的单词多碰到几次,自然就记熟了。祝你进步。
多看,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
肯定不需要啊,这种方法不好!!!遇到不懂的单词是要先联系一下上下文,最好自己根据文中内容去理解那个单词的意思,不要把翻书查字典放在第一位撒,那样会很没效率的。英语杂志得看你自己的兴趣了,当然课外多阅读一些英语杂志是很好的习惯,但是有些是要略读,有些才是要精读的文章呀!相信如果你改掉遇到生单词就查字典的坏习惯的话,你可能会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你所感兴趣的英语杂志的
it's a good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English Whenever you encounter usefuland interesting phrases, write some down andtry to memorise After several years of acumulation of knowledge, try to use them inthe An old saying goes thatuse it three times and it's
作为一个理工科的硕士研究生,说一下我自认为效率比较高的读文献方法。在下下来一篇文献之后,首先看文章的摘要部分和关键词,可以很快知道这篇文章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的话,就翻到最后去看结论部分,在看完结论后,翻到前面去看正文部分。在对课题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前言部分可以跳过,直接去看文章的实验部分,这样很快就能找到你想要的实验方法了,效率绝对快快的。当然,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前言部分最好还是看看比较好,会有整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对你的科研也会比较有益。
【导读】对于学术小白,阅读文献的时候,肯定会存在一些误区,所以想要高效阅读文献,可以从前人方面总结经验,也可以通过不断摸索进行自我总结,其实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有效加工,将是最为快速的方法,那么学术小白阅读文献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具体如何进行?在这里把高效阅读文献的三步法教给大家。第一步:阅读中文文献,了解专业领域对于自己新接触的一个领域,最好从中文文章读起,这样至少对于该领域的基本专有名词有所了解,了解专业发展的背景以及研究的进展。在阅读中文文献进行积累的基础上阅读英文文献。建议的阅读顺序是:中文综述——中文期刊——英文综述——英文期刊。第二步:泛读英文文献阅读英文文献的第一步是泛读,泛读主要关注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和结论,对论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对引文中的研究背景不太清楚,建议先做一些理论学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一个搜索这些专业名词,做到心中有数即可。第三步:精读英文文献通读全文,重点关注作者提出的思想,实验的原理以及对数据的分析。精读首先就是把文章结构搞清楚。一般文献包括: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方法(materials)、结果与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s)、结语或应用前景(conclusion & implication)和reference(参考文献)。以上就是学术小白阅读文献方法的有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技巧,欢迎持续关注,在这里祝愿各位学术人阅读顺利、发文顺利。
要想高效的看一篇文献,就要学会精读与略读。首先可以一目十行,先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内容。接着看文章的摘要部分和关键词。最后,锁定自己要重点看的地方,进行重点突破。
一、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1、读标题和关键词 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 2、读摘要 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3、看结论 跳过前言、实验的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二、读论文 1、读图表和数据在查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2、读引言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3、读结果和讨论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4、读实验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三、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只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1、搜索并找到与自己课题最相关的文献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文献真的是千千万万,多如牛毛,读一些边缘性甚至毫无联系的文章无异于浪费时间,研究生入学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快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课题,除了老师的说明、师兄师姐的解释这些表面的讲解之外,还是要靠自己阅读文献去深层次地挖掘。而这样做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在之后的研究中,你不可能指望老师每一步都手把手教你如何推进课题。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在对课题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想到前进的方向,而且容易产生发散性思维。那么,该如何通过文献认识课题呢?我认为这一阶段,先去读综述类论文,而且尽量是中文的(英语特别好的除外)。在你连课题的中文名字都不熟的情况下,又能从满是专业名词的英文文献中学到什么呢?综述类论文的最大好处就是论文搜索简单,其内容涵盖面广。读一篇综述基本顶十几篇小论文。它的搜索基本上靠课题中的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十分简单。使用关键词搜索完之后,再筛选几篇相关度最高的进行阅读即可。这几篇基本要精读,不能走马观花,对于出现的一些与课题相关的专业名词,要及时去搜索对应的英文名称,为接下来的英文综述做准备。读完几篇中文综述,对课题有个大体了解之后,不要沉迷其中,不要一直读中文文献,而要开始尝试读英文综述。毕竟我们以后还是要发 SCI 的,而且一些高质量期刊上的综述类论文也是英文,这是必需的过程。相信经过了前面中文综述的阅读与积累,英文综述的阅读将变得相对简单,专有名词不再让我们有所畏惧。英文综述的搜索同中文综述一样,靠关键词即可搞定,然后需要自己筛选出相关度最高的几篇进行阅读。此处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综述尽量是高影响因子、高引用量、时间最近的高水平期刊上的,或者是业界顶级期刊上的,这个真的很重要!以我的经历来说,之前在低水平的杂志上看到过一篇综述,里边连基本的原理和相互关系都没搞清楚,甚至表述都是错误的。对于刚入行的新手,在最容易养成基本科学素养的时候,却接受了错误的观念,这不仅在以后难以改正,甚至对整个科研生涯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高水平的期刊里边也许会有些小错误,但是基本知识不会出错,可信度非常高。这样的文章不用太多,五篇足以让你对自己的课题有一个比较深和广的理解。读英文综述的另一个优点是帮助你去找到相关的小论文,然后通过这些小论文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找到其他论文,顺藤摸瓜,甚至都不需要再去专门搜索,一系列相关的小论文就扑面而来,简直美滋滋!另一个找相关论文的方法就是通过作者。找与课题相关领域的“大牛”,直接去搜他们的文章,简单又省事,甚至比搜索关键词还要准确。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文章也要优先考虑高水平的期刊,低档次的文章尽量避过,除非与课题极其相关,但也要注意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2、找到合适的文献,不浪费地去读通过对网上各种资料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我认为读好文献,必须经过以下三步。第一步,拿到这篇论文,先整体浏览,看看文章是只与你搜索的关键词有关,还是真正与你的课题有关,先打个印象分。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的是,仔细阅读文章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各个部分的小标题及结论。具体的论述内容可以粗略一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十分钟,但是需要用心,需要思考。因为读完之后,需要回顾这篇文章的主旨、它做了什么,并且问自己,这篇文章与我的课题有联系吗?是否包含与我的课题相关的知识?这篇论文能为我的课题开展提供哪些材料?等等。经过这些思考之后,你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否需要继续阅读了。当觉得这篇文献有用,值得去深读的时候,你就要按照第二步去做。此时不再是简简单单地读,而是带着敬畏的心态去学习。注重细节,抓住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图表搞明白,弄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图,这个图可以传达哪些信息,然后结合内容去精读。我以前的习惯是直接读内容,图表就看半分钟左右,导致我根本不能真正理解作者到底是如何论述的,甚至一些数据之间怎么联系的也搞不清楚,以至于读完后边,前边就忘了。自从我开始首先看图后,才发现读起内容来游刃有余。因此可以说,图表就是文章内容的黏结剂,值得最先并且仔细关注。要仔细研究作者的图表,特别是那些精美的图表。我们可以记下那些卓越而又清晰的数据表现形式,在之后作图的时候可以去模仿。读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记着自己的课题,并将文章内容与课题联系起来,不要孤立地去读。遇到不明白的知识,不要放过,赶紧去查。所以早期读文献可能比较费时,有时候可能要耗费一天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学到很多与课题相关而又无法在本科学到的知识。就像滚雪球,文献读多了,专业知识也会增长,后面的文献读起来也变得简单又省时。做完第二步,相当于论文读了第二遍。这时,你觉得结束了吗?No。此时,你还需要做第三步工作。精读完之后,并不意味着这篇文章不会再出现在你的视野中,它们应该时常出现在你的脑海中。而我们的记忆又是有限的,不可能读完之后就记住,所以需要整理这些论文,不能让它们成为“过客”。我们需要建立一些文件夹,分门别类地将文献存起来,注意保留阅读痕迹(电子版文字标黄、批注等)。等以后空闲或者课题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需要拿出来继续读。文献每读一遍都会有一遍的收获,特别是随着课题的深入,之前我们对文献中半懂不懂的内容,可能会在之后的阅读中通过仔细品味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此外,通过再读这些文献,我们会发现它们中存在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也会对课题的开展提供一些启示。等科研步入正轨之后,我们还要养成每天阅读文献的好习惯,特别是最新发表的文章,要及时掌握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不至于自己的想法落后,或者与别人撞车,导致徒劳无功。另外,多读文献还能从作者的研究中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课题,这对于打破瓶颈期的束缚尤为重要。
问题:我的一个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向我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在专业文献阅读时,效率太低,特别是有计算过程的文献,看一篇得费更长时间。因此,想知道,您是怎么阅读文献的?1)如何快速地找到文章的重点?2)如何提炼文章的精华? 我的回答:(1)阅读文献,开始慢,越来越快,这是普遍规律。刚开始慢,很正常。一定不能急,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量变到质变;(2)只有看的多,对本学科内容了解的多,才能达到一定水平。也就是说,大致看一下内容就知道这篇文章的水平和新的内容以及你可以从中吸取的内容。因此,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3)对你看的文章中,有很多计算过程,如果你对此内容不太感兴趣,可以把计算过程跳过去不看。如果你对此内容很感兴趣或者一定要参考,你就要下功夫甚至再查阅相关文献甚至与作者联系,要搞清楚其中的所有细节问题。(4)研究生在一年级必须要全面阅读文献,掌握专业知识,达到一定水准,为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