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张永刚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张永刚

发布时间: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张永刚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摘要】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5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IG组)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组(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两组FBG、2hBG、HbAlc均明显下降,但IG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1)。结论 格列美脲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格列美脲 糖尿病2型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许多患者单纯依靠口服降糖药已无法达到强化治疗的目标,以至于磺脲类药物(SU)继发性失效。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作为基础胰岛素每晚睡前注射来改善血糖控制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其不足之处是NPH作用持续时间不够长且低血糖发生率高。甘精胰岛素(IG)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地模拟生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本研究对SU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每日1次注射IG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并与NPH作一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已服用足量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和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7mmol/L7%的患者。近期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他应激情况,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病,有妊娠可能的育龄期妇女均除外。 2 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G组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4)岁,病程(6±3)年,FBG(4±0)mmol/L,2hBG(1±9)mmol,HbA1C(8±1)%。NPH组22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2±2)岁,病程(3±5)年,FBG(8±6)mmol/L,2hBG(6±1)mmol,HbA1C(5±4)%。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停停用原口服降糖药,改为每日晨起口服格列美脲(商品名亚莫利),睡前注射胰岛素。IG组使用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NPH组使用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商品名优泌林N)。胰岛素剂量调整方案:起始剂量为1U~15U·kg-1·d-1,监测指尖血糖,以4 mmol/L≤空腹指尖血糖≤0 mmol/L为控制目标,根据指尖血糖水平每2~3d调整胰岛素剂量2U,或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调整。如餐后2h血糖>10mmol/L,则调整格列美脲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mg/d。分别于第0、4、8、12周随访,第0周和第12周测FBG、2hBG、HbA1c、空腹C肽、餐后2h C肽及肝、肾功能。治疗中出现饥饿感、心慌、乏力、出汗、手抖等症状,血糖<0mmol/L定义为低血糖症〔1〕。肝、肾功能的检测使用日产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的检测使用RANDOX免疫比浊法测定。C肽采用北京北方免疫研究所西安262厂6010γ免疫技术仪,放射免疫法测定;指尖微量血糖检测使用雅培血糖仪。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0软件,双侧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s检验。以P<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IG组和NPH组治疗后FBG、2hBG、HbA1c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两组治疗后,FBG、2hBG、HbA1c差异无显著性(P>05)。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略) 2 两组胰岛素治疗前后C肽变化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5),治疗12周后C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5)。表2 两组治疗前后C肽的变化(略) 3 两组安全性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出现低血糖患者,IG组2人(14%),NPH组7人(8%),甘精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比例IG组显著低于NPH组。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均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DCCT及UKPDS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已使人们对强化血糖控制的意义达成共识〔2,3〕,血糖达标不仅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医疗费用。但随着病程的进展,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最终血糖不能达标而需用胰岛素治疗。 甘精胰岛素(IG)是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结构不同于人胰岛素,A链的21位门冬氨酸被换成甘氨酸,并在B链C末端加两分子精氨酸,结构的差异会使功能发生变化,其作用时间长达24h而没有明显峰值〔4〕,且临床使用方便,每天只需注射1次,不限注射时间,是一种能较好满足基础胰岛素要求的长效胰岛素。比较IG和NPH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有国际、国内的多中心研究报告〔5,6〕。格列美脲为新一代长效磺脲类口服降糖药,与传统磺脲类药物不同,其作用位点是在分子量更小的β细胞65Kda蛋白,对1相及2相胰岛素分泌均有促进作用〔7〕,同时有胰外作用,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灵活调节胰岛素分泌,并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本研究采用“一次服药,一次注射”的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显著疗效,血糖及HbA1c明显降低。本研究表明在使FBG达标的情况下,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降低HbA1c的程度类似,而前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其安全性优于NPH,与国内外报道一致〔6,8〕。黄云鸿等〔9〕报道,IG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IG治疗能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本研究未观察到治疗前后C肽水平的明显变化,可能本组观察例数偏少或观察时间较短有关,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比较。 综上所述,针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在口服药的基础上加每日1次注射长效胰岛素的方案,不仅能使血糖达标,同时减少低血糖事件,且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此方案也可作为患者将来完全胰岛素替代治疗的一个良好过渡,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观察验证。【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Ukpds SG,Stratton IM,Adler AI,et 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UKPDS 35)BMJ,2000,321(12):405~ 3 Ukpds SG,Klein R,Klein BE, et Relation of glycemic control to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diabetes Ann Intern Med,1996,124(1 Pt 2):90~ 4 Owens DR, Zinman B,Bolli GBInsulins today and Lancet,2001,358(9283):739~ 5 Riddle MC,Rosenstock J,Gerich JInsulin glagine 4002 study I the treat-to-target trial:randomized addition of glargine or human NPH insulin to oral therapy of type 2 diabetic Diabetes Care,2003,26(11):3080~ 6 卜石,刑小燕,王娜,等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464~ 7 Korytkowski M ,Thomas A ,Reid L,et Glimepiride improves both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of insulin secretion in type 2 Diabetes Care,2002,25:1607~ 8 HOE 901/3002 Study G Less nocturnal hypoglycemia and better post-dinner glucose control with bedtime insulin glargine compared with bedtime NPH insulin during insulin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Care, 2000,23(8):1130~ 9 黄云鸿,蒋筠,吴艺捷,等格列吡嗪控释片联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及β细胞功能变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321~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教育与争鸣、评论、论著(原始研究、二次研究、方法学研究)、实践与交流、人物、循证说法、用户论坛、读者来信等。其领域涵盖循证决策与管理;循证临床研究与实践(包括病因、预防、诊断、治疗、危害和预后等);循证医学教育;病人安全与知识转化;循证基础医学(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等);循证医学方法学研究等栏目。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官网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中国循证医学中心/ The Chinese Cochrane Center 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医学类专业性学术期刊。该刊为月刊,大16 开本,每月25 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确定没上错网站的话打杂志社电话问下吧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国循证医学儿科杂志

只有那几个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儿科学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教育与争鸣、评论、论著(原始研究、二次研究、方法学研究)、实践与交流、人物、循证说法、用户论坛、读者来信等。其领域涵盖循证决策与管理;循证临床研究与实践(包括病因、预防、诊断、治疗、危害和预后等);循证医学教育;病人安全与知识转化;循证基础医学(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等);循证医学方法学研究等栏目。

  • 索引序列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张永刚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官网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投稿
  • 中国循证医学儿科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