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付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付

发布时间: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付

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济南大学优质课程《水工艺设备基础》(2011-2012)、《城市市政工程规划》(2009-2010) 的建设工作,第1位。主持济南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大类招生之给水排水专业“4-1”心灵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建设”,2010-2013,第1位。主持完成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多媒体教学中建构主义的重塑”,2007-2008,第1位。主持完成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研究”,2008-2009,第1位。主持完成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的“水工艺设备基础”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2009-2010,第1位。参与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济南大学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2009年,第4位。参与《水力学》国家级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7年,第5位。参与山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市政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项目的研究工作,2009,第5位。 付英,等专业英语词汇与翻译教学的重塑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 付英,等硕士英语教学中建构主义重塑的试验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年 付英《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体系优化及教学改革探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 付英,等基于应用型人才的“水工艺设备基础”教学模式的整体理论构建 理工高教研究, 2010年Y ing Fu, et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tutor Group Cultivation System Based on Large Class E 2011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 (ESE 2011), 2011 年 (ISSHP收录) “博鲁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获第六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及济南大学特等奖,指导教师,2008年。 “《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研究” 获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第1位,2010年。“聚合氯化铝对印染废水的混凝效果研究”获济南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优秀项目奖,指导教师,2010年。 《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获济南大学优质课程,第1位,2011年。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课程获济南大学优质课程,第1位,2009年。“市政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获济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3位,2009年。 “市政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通过山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成果鉴定,第3位,2009年。 “济南大学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获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第4位,2009年。《水力学》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第5位,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第5位,2008年。 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复合改性聚硅酸铁混凝法造纸中段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2008-2011年; 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基于混凝之稳定性氧化聚铁硅对有机物的氧化行为及贡献,2011-2014年; 主持完成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利用镀铝锌渣制备复合铝铁锌混凝剂的研究,2009年;4.主持完成山东大学博士后项目:复合改性高分子硅铁混凝剂研究,2008-2010年。 主持完成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氧化型聚合硅铁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2008-2010年; 主持完成横向课题:聚硅酸铁处理黄河水的混凝中试实验研究,2009-2009年; 主持完成横向课题:聚硅酸铁混凝剂的制备,2009-2010年;8、主持横向课题:聚硅酸铁混凝处理市政废水的中试研究,2011-1013年。 Fu Ying, Yu S Characterization and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of Solid Poly-ferric-silicic (PSF) C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2007,353(22~23):2206~ (SCI收录)Fu Ying, Yu S Investigation on solid-liquid poly-silicic-ferric coagulant PSF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2007,24(8):1017~(SCI收录) Fu Ying, Yu Shui-li, Yu Yan-zhen, Qiu L Reaction mode between Si and Fe and evaluation of optimal species in poly-silicic-ferr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 2007, 19(6): 678~(SCI收录) Fu Ying, Yu S Morphology and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during preparation of poly-silicic-ferric (PSF) Chemical Engineering J 2009,149:1- (SCI收录) Fu Ying, Yu Shui-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of poly-silicic-ferric Desalination, 2009,247:442-(SCI收录) Fu Ying, Gao Bao-yu, Zhang Yi-feng, Zhang Xin-yu, Shi N Organic Modifier of Poly-silicic-ferric Coagulant: Characterization, Treatment of Dyeing Wastewater and Floc Change during C Desalination,2011, 277:67-(SCI收录) Fu Y Investigation on flocculation process of composite poly-Si-Fe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1,30:1-(SCI收录)付英, 于水利, 付胜涛, 杨园晶 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I)混凝剂的分析 环境科学 2006, 27(10):2061~ (EI收录)付英, 于水利 聚硅酸铁水解规律及混凝机理的探讨环境科学 2007, 28(1):114~ (EI收录)付英, 于水利, 杨园晶 聚硅酸制备的数学建模及聚铁混凝剂的性能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42(2):212- (EI收录) 付英, 等 聚硅酸铁(PSF)混凝剂硅铁反应过程研究环境科学 2007, 28(3):114~ (EI收录) 付英, 等 除污染型聚硅酸铁混凝剂除磷 清华大学学报 2007,47(9):23~26,(EI收录) 付英, 等 聚硅酸铁(PSF)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机理 吉林大学学报 2007, 37(3):709~(EI收录) 付英, 等 聚硅酸铁混凝剂絮凝与破碎的定量研究环境科学,2008,29(1):92-98 (EI收录) 付英, 等 聚硅酸铁及其氧化改性剂的表征与性能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06, 34(4):98~ (EI收录) 付英, 等 聚硅酸铁混凝剂除磷性能的研究 现代化工 2006,191~193, (EI收录) 付英, 等 聚硅酸铁混凝剂的研制及其物化特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 36(3): 377- (EI收录) 付英, 等 聚硅酸铁对溶解性有机物与浊度的去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10,34(1):134- (EI收录) 付英, 等 复合硅铁混凝剂荷电性及除污染性能与机理,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 37(10):1549- (EI收录) 付英, 等 硅铁摩尔比对硅铁复合混凝剂混凝效能的影响及机理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10, 34(3):157-(EI收录) FU Y Oxidization of Polymer Si-Fe C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EPPH2010), 2010,6,Chengdu,C(EI收录) Fu Ying, et Influence of Oxidative Poly-Si-Fe Coagulant on Adsorption of Humid A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IEEE,16 - 18 Oct 2009, Gui Lin, China, 2009, 369-(EI收录) Fu Ying, et Color Removal by Organic Poly-silicic-ferric 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RSETE 2011), Nanjing, China, 2011,4: 3010- 24~26/06/(EI收录) Ying FU, et Size Distribution of OrganicModifier of Poly-silicic-ferric C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1, 2011, 225-226: 17-(EI收录) FU Ying, et Floc’s growth and settlement of organic poly-silicic-ferric 1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dvanced Material 2011, Jinan, China, 13-16 May (EI收录)六、获得的科研表彰/奖励获得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第1位,2008年;获得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第1位,2010年。获得济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第1位,2011年;国家发明专利:无机氧化性高分子硅铁混凝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专利号ZL2008 1 00 X,2011年,付英等;国家发明专利:利用镀铝锌渣制备无机高分子复合铝铁锌混凝剂的方法,专利号ZL2009 1 9,2011年,付英等;国家发明专利:氧化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改性硅铁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0,2012年,付英等;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氧化型聚硅酸铁混凝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5 1 6,2008年,于水利,付英等。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

济南大学以前属于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二本院校,现在已经升为一本,2014年2月被确定为省部共建院校,目前整个山东省就三所省部共建院校。济南大学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整体来说,实力还是比较强的。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和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入学推荐权。学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66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8万余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设26个学院、2个教学中心。拥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8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6101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66人,其中教授298人,副教授66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2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特聘专家16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9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48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十二五”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5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省级校企共建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41门,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五年来,主持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55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58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0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6项、二等奖99项。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296项,省部级项目76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7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5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38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14部。主办《中国粉体技术》、《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济南大学学报》等8种学术期刊。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刚果(布)建有孔子学院1所。学校校园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402万册,中、外文现刊4200余种,电子期刊15600余种。济南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校长程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济南大学是二批本科济南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建校60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成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学校现设21个学院、2个教学中心。拥有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6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0个学科、专业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0000余人。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教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询检索系统,纸质藏书9万册,电子图书8万册,中外文期刊4200种,引进和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数据库总容量达到16T。校园信息网络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联网运行,建立起面向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7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学校建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有院士1人、教授208人、副教授646人,博士297人、硕士87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名,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4人,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 17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奖教师14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321人。学校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抓好教风学风建设,设立教师特殊岗位,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改革措施。近年来,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主持教研教改课题23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5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32项。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和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40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26项。近三年发表论文5097篇,被SCI、SSCI、EI收录论文711篇,出版学术专著82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4项。学校主办《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中国粉体技术》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两版学报分别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CSSCI扩展来源期刊。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65名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近年来,济南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大学。

目前主要在职教授和研究员有:程 新 教授,男,1963年1月生,博士,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大学毕业生。先后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10余篇。现主持国家级、省级基金和攻关课题8项,获省级科技成果等各种教学、科研奖4项。耿浩然 教授,男,1954年4 月生,博士,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新材料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5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编专著1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4人。李国忠 教授,男,1956年3月生,硕士,山东千名知名技术专家,济南市科技拔尖人才。硕士生导师,学校特聘关键岗位教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技攻关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3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10余项,并取得多项国家专利。李仕群 教授,女,1946年2月生,硕士生导师,曾两次赴美学习和工作。为材料学和材料物理专业讲授专业基础课8门。主要研究高性能胶凝材料及其应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及EI收录8篇。获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2等奖1次,省教育厅科技成果3等奖2次,部级3等奖1次。芦令超 教授,男, 1963年5月生,硕士,院长,硕士生导师,济南市学术带头人,兼任山东省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济南大学学报编委。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发表重要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获省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6项。范素华 教授,女,1957年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济南大学校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功能陶瓷。主持或参加省、部级项目4项,获省教育厅及学校优秀科技成果奖多项。在《硅酸盐学报》、《硅酸盐通报》、《中国陶瓷》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EI、CA收录7篇,参编教材1部。岳云龙 教授,男,1964年6月生,硕士生导师。山东省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专家。曾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济南市拔尖人才等光荣称号。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有多篇被SCI、EI和CA收录。王 志 教授,男,1962年11月生,硕士生导师,现任教务处副处长,学校特殊岗位重点岗教师,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复合新技术和金属陶瓷材料,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侯文萍 教授,女,1946年12月生,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主要从事材料物理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了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多项自选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郑少华 教授,男,1955年1月生,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粉体工程,主持与参加山东省攻关项目3项并通过鉴定,先后主持了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校级及企业横向研究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刘晓存 教授,男,1957年10月生,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胶凝材料、特种水泥、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等。承担过1项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6篇,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教育厅三等奖4项。陶珍东 教授,男,1957年生,山东颗粒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粉体改性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的复合。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山东省科委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项目1项,校级和横向项目9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编的《粉体工程与设备》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1篇被EI收录。获实用发明专利1项。戴宝刚 教授,男,1944年9月生,主要研究方向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级、校级及横向科研课题15项,编写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等3部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石材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现主持玻璃陶瓷增韧研究课题,研究用纳米晶界增韧玻璃陶瓷。李艳君 教授,女,1956年9月生。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企业委托及校级项目多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6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3项。张学旭 教授,男 ,1957年12月生。主要研究方向:粉体工程;近年来主要参与和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基金、济南大学科研基金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在内的共13个项目的科研工作,参与编写《粉体工程与设备》教材1部,在各种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篇被ISTP收录。王复生 教授,男,1951年4月生,硕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讲授专业课程。科研方面主要进行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水泥,水泥生产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一项,参加海军后勤部项目一项,另外还承担企业委托项目和自选项目多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李学闵 研究员,男,1947年1月生,济南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山东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多次受奖;共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5部;授予专利15项。评为山东省千名知名专家,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专利山东优秀发者,省政府给予一等功奖励。

海南大学学报主编

1.《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2.《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人民出版社2013年3.《颓败的家族》,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4.《租界文化与1930年代中国文学》,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5.《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中西之争》(合著,谭桂林等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6.《中国现代文学史》(参编,孔范今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上海模式的中国乌托邦叙事 《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 文化身份、民族认同的含混与危机 《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 反思新文学观的话语权 《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 租界文化对现代文学风貌格调的影响 《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 租界文化语境下左翼文本的叙事症候 《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租界里的民国机制与左翼电影的边界 《文艺研究》2015年第4期 悬搁历史意识的代价 《文艺研究》2013年第10期 洋场趣味、左翼观念与政治诉求的纠缠 《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 论林希小说的革命戏仿叙事与互文性写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8期 孤岛语境、民族观念与杞人之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2期 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西方接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4期 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与上海租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摩登女郎 《电影艺术》2012年第3期 个体为家族献祭的悲剧 《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5期 左翼批评家茅盾的颓废观念 《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第4期 他乡即故乡,故国亦他国:论洋鬼子的天津租界记忆与想象 《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学》第18辑 “半殖民与解殖民的现代中国文学”专题研究《湘潭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半殖民与解殖民的现代中国文学 《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双城模式的旧天津想象 《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五四文学革命:上海的蓄势与北京的荣光 《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上海租界的空间政治与文学书写 《西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构形模式 《艺术百家》2013年第2期 租界文人视野下的空间构设与道德表达 《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2期 反都市的都市故事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游荡于乡村与都市之外 《湖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政治与情欲的双重叙事 《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新女性”形象建构 《艺术百家》2011年第6期 论上海空间对晚清小说创作的影响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9期 异质空间的现代欲望 《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4期 有限度的新诗主体论 《西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中日家族小说的同曲异调 《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1期 论外省作家笔下的成都形象 《天府论坛》2011年第1期 晚清小说中的上海租界形象 《文史知识》2011年第7期 公啡咖啡馆:以革命为时髦的文学 《中华遗产》2010年第5期 纪实与虚构 《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陪都语境下张恨水的重庆书写 《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 故事情节的仿效与中俄家族叙事的分野 《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戏剧家族与家族的戏剧性解体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传媒时代的文学生态 《文艺评论》2008年第1期 异质因素与贵族世家的解体 《理论与创作》2008年第2期 左翼作家对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 民族意识和殖民意识的纠结 《海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租界文化体验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 论“租界文化”概念的文学史意义 《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子夜》与租界文化 《名作欣赏》2007年第3期 语体文的欧化与大众化之辩 《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颓废的上海租界与现代文学的颓废叙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激进与保守之争:重评五四 《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 殖民叙事、文化身份与租界体验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洋场文人的租界感觉 《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租界生活与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嬗变 《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租界文化的形态与特征 《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人与城的对话 《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租界文化作为京派的“他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左翼文学思潮的兴起与租界文化的关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中国认同”不是不证自明的前提 《二十一世纪》2006年6月号 沈从文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论区域文化对20世纪中国小说流变的影响 《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从“悖论性结构”到“现代转型” 《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启蒙运动与“五四”小说文本的分裂 《学海》2004年第2期 现代家族故事的生成机制 《海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敞开的历程:20年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述评 《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论鲁迅的家庭伦理经验与叙事的悖论 《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人文观念的创造性转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 《新华文摘》2015年第20期 建构“半殖民与解殖民”的现代文学史观,《新华文摘》2015年第17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3期;收入《聚焦透视中华美学精神》,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版 租界里的民国机制与左翼电影的边界 《影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2015年第7期 上海模式的乌托邦叙事 《2014年度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重庆出版社2015年3月 租界里的民国机制与左翼电影的边界 《影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2015年第7期 悬搁历史意识的代价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12期 上海租界的空间政治与文学书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7期 洋场趣味、左翼观念与政治诉求的纠缠 《影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2012年第6期;《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13年版。 反都市的都市故事 《影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2012年第7期 文化身份、民族认同的含混与危机 《郭沫若研究年鉴(2012卷)》 租界文化对现代文学风貌格调的影响 《中国文学年鉴2009》 语体文的欧化与大众化之辩 《文艺理论》(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期 底层镜像的诗意呈现 《影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12期 《蚀》三部曲:时代新青年的颓废叙事 《新华文摘》2008年第16期 租界文化体验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现当代文学文摘卡》(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2期 左翼文学思潮的兴起与租界文化的关系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7期 租界文化语境下左翼文本的叙事症候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4期 租界文化的形态与特征 《文化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0期 现代家族小说叙事的话语解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3期;《现当代文学文摘卡》(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2期 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3期 现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1期 启蒙走不出家庭伦理的怪圈 《伦理学》2002年第4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城市的文学想象与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20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2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租界体验与中国现代小说创作(2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重大培育项目:半殖民语境下的民国文学研究(2015) 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国都想象与国家观念的建构(2014)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重点项目(2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重大培育项目(2009) 西南大学育苗基金项目(2006)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2005)

1、《王国维と明治学术思想》岩城科研、基盘研究(A)「四大<地・水・火・风>の感性论――思想・アート・自然科学の関わりについての基盘研究」2005,52、《近代中国における明治学术思想の受容》《日本文化研究》(第23号)2004,123、《翻訳者的禁忌》《中国近现代日本文学翻訳研究》(论文集)2004,14、《想象力与形象的分节化》《外国文学研究》2003,3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5、《边缘化:民众共同想象力》《国外文学》2003,36、《20世纪日中比较文学方法论》《东方丛刊》2003,27、《20世纪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海南大学学报》2003,18、 岩城见一《“美的范畴”与理解“美”的前提》《东方丛刊》2002,1(译文)9、《比较美学:本质主义崩溃后的走向——岩城见一教授访谈-对谈录》《暨南学报》2001,5(第二作者,译者)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2002年2期全文转载10、《川端康成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海南大学学报》2000,311、《日本战后派文学的实验性和社会性》《海南大学学报》1999,412、《文学的方法としての引用》《日本学研究 8》199913、《大江健三郎与社会病态人格“性的人”的意义》叶舒宪主编《文学与治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4、《日本当代文学述评》《海南大学学报》1998,415、《试论大江健三郎〈同时代游戏〉的意义》《外国问题研究》1998,316、《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创作实绩》叶舒宪主编《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7、《大江健三郎与诺贝尔文学奖》《海南大学学报》1997,318、《现代森林神话与救济的可能》《东北亚论坛》1997,119、《君が为ために衣裳を薰すれば》《日本学研究 6》199720、《大江文学的客观关联物》《海南大学学报》1996,421、《“反英雄”人物与“性”冒险的意义》,《海南大学学报》1996,222、《被监禁状态下的苦闷与不安》《海南大学学报》1995,423、《儒家伦理与日本劳动道德观》《海南大学学报》1992,224、《源氏物语与白居易-以文学论和审美情感模式为中心》《日本现代经济》,1990,525、《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赵乐甡主编《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26、《人·存在·历史·文学》《社会科学战线》1988,2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9期全文转载

南通大学学报主编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长三角年鉴》(副主编) 《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2009)》,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副主编) “长三角居民消费研究”,《南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东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省际比较”,《江苏住房与房地产》2010年第2-3合期“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江苏纺织》2010年第4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江西主导产业选择”,《企业经济》2010年第7期“论江苏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江苏商论》2009年第9期“江苏房地产发展形势与风险防范”,《江苏建设》2009年第12期“江苏房地产业发展的成效与趋势”,《江苏建设》2008年第1期“诚信应是房地产商第一品质”,《中国企业报》2008年02月04日第2版“加快沿海开发,推动区域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措施”,《经营与管理》2008年第3期“西藏产业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选择”,《西藏研究》2008年第4期“江苏工业化进程的评估研究”,《江苏商论》2008年第7期“南京会展经济的现状与SWOT分析”,《江苏商论》2008年第9期“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评估”,《商业时代》2008年第29期“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的趋势与对策”,《江苏商论》2007 第1期“江苏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江苏建设》2007年第7期“苏南工业化进程的评估与分析”,《苏南科技开发》2007年第10期“调控时代房地产之政策导向”,《城市开发》2006年第1 期“论青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与路径选择”,《柴达木开发研究》2006年第3期“从人本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力的科学内涵”,《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年第4期“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思考”,《交通企业管理》2006年第9期“江苏沿海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对策思路”,《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11期“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污权价格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2期(江苏专辑)“新型工业化与区域产业政策的选择”,《商业时代》2006年第34期“第三方物流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汽车与配件》2006年第38期

1、教师专业成长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293页),独著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第35-49,129-145页),合著(第二)3、论新教师的教学成长,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8(第7-10页),独撰4、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高教探索,2006.4(第87-89页),独撰5、教师专业成长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新体系,教育与职业,2006.12(第54-56页),独撰6、高校新教师的成长过程及发展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06.12(第116-117页),独撰7、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师源性障碍及其克服,天津教育,2006.10(第38-39页),独撰8、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过程探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第16-18页),独撰9、论高校新教师的教学成长,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第29-31页),独撰10、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程序及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第46-48页),独撰11、阻碍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教育因素分析,教育探索,2001.10(第5-7页)第一,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2。112、论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阻力,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第90-93页),独撰,高教文摘2003。713、创造型教师人格特征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6(第88-90页)独撰,儿童创造教育论258-26114、创造型教师的教学理念,前沿,2003.11(第145-147页),独撰,儿童创造教育论,177—17815、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及培养模式,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2.6(第477-480页),独撰16、论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1(第133-136页),独撰17、论“一体两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教育评论,2002.2(第37-39页),第二18、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第197-1293页),参编11万字19、教育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28-57,130-160,294-322页),参编9万字,江苏省课程建设二类优秀课程奖,2004年20、教师职业道德论,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98-109页),参编2万字,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

湖南大学学报主编

《湖南大学学报》是C刊。《湖南大学学报》 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2013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期刊,CSSCI来源期刊,是教育部首批16家“名栏”建设刊物之一,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获得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获得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是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学报》特色:1、湖南大学学报标题:文章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新颖,能概括全文主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同时配有相应的英文翻译。2、湖南大学学报摘要:须客观地反映文章的重要内容,篇幅一般不超过200字。3、湖南大学学报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词,每篇文章选3~5组为宜。4、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务、职称、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地址、邮编、电话及电子信箱。5、文章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均应译出英文,著者姓名标出汉语拼音。6、所投稿件,保证尚未在任何正式公开出版物上刊载过。以上内容参考湖南大学学报-期刊简介

我院院长美如花,魏院美美哒(๑•̀ㅂ•́)و✧

1、欧共体竞争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独著2、欧共体竞争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3、欧共体竞争法经典判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4、欧共体竞争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独著5、国际私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6、民商法英语学习,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其中,前三部著作合称为“欧共体竞争法研究丛书”,共170万字,以欧共体竞争法为依托,从立法、理论与实务三方面全方位阐述反垄断法学科体系,完整阐明了反垄断法的内容,系统揭示了反垄断法的法律与经济分析方法,为我国反垄断法学理论建设做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丛书于2010年获得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联邦反托拉斯法——竞争法律及其实践,译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4万字。该书为目前美国最权威的反垄断法著作,其翻译历时28个月,本人实际投入4500个小时以上,是所经历过的工作中最艰苦的一项。此外,副主编若干部,参编十余部。 1、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非仲裁地化趋势,《法学评论》1992年第2期2、论最密切联系利弊得失,《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3、经济法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4、欧洲共同体竞争法研究,《经济法论丛》1999年第2期5、欧共体竞争法哲学的新发展,《经济法论丛》2001年第5期6、竞争法视角下的公法冲突,《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2年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7、行政垄断并非反垄断法上的特殊问题,《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8、欧共体委员会汽车销售协议成批豁免条例,《经济法论丛》2003年第8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9、经济越权代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后果,《中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10、欧共体及其成员国竞争法的协调,《江汉论坛》2003年第6期11、论合法垄断,《湖南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12、论国际惯例,《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13、行政垄断的反垄断法规制,《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14、限制竞争协议的违法性标准,《经济法论丛》第10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15、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宁夏大学学报》2004所第9期16、合法垄断、适用除外与豁免,《竞争法评论》第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7、欧共体理事会1/2003条例,《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18、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时代法学》2004年第3年19、英国1997年不公平合同条件法,《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20、“合理原则”及其立法模式比较研究,《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21、企业合并的竞争法分析,《时代法学》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22、论竞争法上的“相关企业”,《湖南大学学报》2006第6期,人大复印23、欧共体竞争法的实施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4、欧共体竞争法实施机制的现代化,《中国竞争立法探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25、《反垄断法(草案)》中关于垄断协议诸条款之评析,《反垄断立法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26、论反致的不合理性,《时代法学》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27、纵向协议的竞争法调整,《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28、竞争法上的相关市场界定问题比较研究,台湾《月旦财经法杂志》2007年11期29、著作权拒绝许可行为的竞争法调整,《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5期30、美国反托拉斯法上的行业协会,《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31、《反垄断法》中垄断协议诸条款之评析,《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32、关于《反价格垄断规定(草案)》的修改建议,载《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18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33、《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垄断法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34、《关于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35、美国《谢尔曼法》意义上的垄断化,《时代法学》2010年第5期36、知识产权在反垄断法上引起的特殊问题,《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第3期37、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法分析,《政法论丛》2011年第4期38、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法学杂志》2011年第11期39、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第11期40、法律理性之美的探求——《质检法教程》的评价与建议, 《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第21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41、竞争经济学对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影响,《东北亚法研究》(韩国),2012年版42、略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制度,《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 1、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共体竞争法研究,20012、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比较研究,20043、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竞争法理论体系的构建,20054、湖南省社科基金:限制竞争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2006;项目编号06YB18,结项证书号2012004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垄断协议的法律调整,2007;批准号07JA820037,结项证书编号:2011JXZ12706、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软件产业支配地位滥用行为的认定及其救济,2009;批准号: 09SFB20467、国家社科基金:企业集中行为的反垄断法调整,2012;批准号12BFX098

  • 索引序列
  •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付
  • 济南大学学报主编
  • 海南大学学报主编
  • 南通大学学报主编
  • 湖南大学学报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