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

发布时间: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

1撰稿要求1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2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3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4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2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5±5摄氏温度应写(5±5)℃。3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5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6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1-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1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2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3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4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5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1”“1”“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6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2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05;* *、##、△△、□□、☆☆表示P<01。7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8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1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其代表性论文: 1 秦万章,75例播散型红斑狼疮辨证论治的探讨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1:18 2 秦万章,活血化瘀疗法在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原理的初步探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76,1:64 3 秦万章,等 血瘀症的本质及活血化瘀原理的初步探讨 自然杂志,1979,2(2):115 4 秦万章,等 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03例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81,94(12):827 5 秦万章,等 胶原病及其重叠胶原病活血化瘀治疗与免疫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4):210 6秦万章,等 银屑病的血清唾液酸及环核苷酸的含量与评价 中华皮肤科杂志,1984,17(3):167 7秦万章,等 29例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有关的重叠综合征的探讨 中华医学杂志,1985,65(3):175 8秦万章,等 胶原病血瘀证的天然杀伤细胞、β2-微球蛋白及纤维蛋白结合素免疫实验的联合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1(6):665 其代表性著作: 1 《中西医结合研究丛书、皮肤病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 2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外科分册》文汇出版社 3 《活血化瘀研究》科技出版社 4 《雷公藤治病顾问》文汇出版社 5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病》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6 《银屑病防治》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7 《红斑狼疮防治》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8 《脱发》上海科技出版社 以上成果受到国际科技界的重视,其突出的成就被收入英国剑桥、美国北卡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列入世界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之列。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杂志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  内科学  《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华肾脏病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  外科学  《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妇产科学《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儿科《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小儿急救医学》、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种植学杂志》  眼科学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耳鼻咽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皮肤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精神病学《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⒑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⒒麻醉学《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⒓中医内科 《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中医药学刊》、《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风湿病杂志》  ⒔中医外科《中医正骨》、《中医肛肠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针刺研究》  ⒕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⒖医学影像《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核 医学杂志》、《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⒗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⒘病理 《中华病理学杂志》  ⒙医技《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⒚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晦洋药物杂志》、《中国药房》、《药物分析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药物生物技术》,《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⒛疾控与公卫专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现代预防医学》、《热带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生病杂志》、《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学校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综合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综合临床》《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医师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健康杂志》、《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基础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学报类  1.国家级单位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中医研究院院报》  2、原卫生部属医学院校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3、军医大学类: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4、中医院校类: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药学院校类:《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附注:判断是否国家级医学期刊的依据是: 以职称评审有关文件附录中国家级期刊的定义为依据,其中的国家一级学会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针灸学会, 由这些学会单独或协同共他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不包括科普期刊)才能判定为国家级期刊.上述期刊名单只供参考.评审时以刊登该文章的期刊的主办单位为判断依据。  论文著作条件  有关文件规定的论文、著作条件及附录的有关解释,并对如下问题作进一步明确:  1、关于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家级期刊问题。结合卫生系列实际情况,在执行中原则上可按以下规定把握:  国级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在现阶段是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  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并出版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本科以上医药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以及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学报。参考名单见“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  2、在经出版主管部门审批的医学专业期刊增刊(不包括论文集、专辑、特刊)上发表的论文,在申报评审时有效,不受数量限制。  3、在外文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可按国家级论文对待;没有被收录的,按省级论文对待。  4、多人完成的著作中,只有著作的章节有署明作者姓名的、或书中有明确界定的,才能计算编著者完成的字数,申报评审时有效,没有明确界定的无效。

中医针灸

1撰稿要求1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2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3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4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2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5±5摄氏温度应写(5±5)℃。3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5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6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1-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1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2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3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4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5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1”“1”“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6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2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05;* *、##、△△、□□、☆☆表示P<01。7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8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1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

中国中医科学院根本就不在中医药院校之列,我认为在中医药方面来说,无疑可列第一位,不过很难考,你可以看看里面老师的论文,可窥水平。北中医和上中医相比北中医要好一些,毕竟他是中医药类院校唯一的一所211。北京中医和成都中医在中药学来说较好。就研究生培养来说,你可以去各家网站上看看,不过你最好咨询那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感受我认为才是相对比较真实的。

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100029) 2 江苏中医 江苏省卫生厅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282号(210029) 3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110032) 4 陕西中医 中国中医药学会陕西分会 西安市西华门20号(710003) 5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上海市零陵路530号(200032) 6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 湖北省黄石市天津路169号(435000) 7 四川中医 四川省中医学会 成都市文庙西街80号(410041) 8 新中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市三元里机场路(510407) 9 中草药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信息中心站 天津市鞍山西道(300193) 10 中成药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成药信息处理站 上海市人命路324号(200002) 11 中国医药学报 中国中医药学会 北京市和平里东街樱花路甲4号(100029) 12 中国针炙 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研究员针灸研究所 北京东直门中国中医研究院内(100700) 1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北京市西苑操场1号(100091) 14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药学会 北京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100700) 1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100700) 16 中药材 国家医院管理局 广州市东山区竹丝岗四马路()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国药理学会,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四川省中药研究所(610041) 18 中医杂志 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北京东直门内北新仓18号(100700)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中草药杂志><四川中医><陕西中医><天津中医><时珍国医国药><新中医>

1撰稿要求1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2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3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4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2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5±5摄氏温度应写(5±5)℃。3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5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6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1-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1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2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3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4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5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1”“1”“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6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2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05;* *、##、△△、□□、☆☆表示P<01。7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8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1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上海医药杂志社

《上海医药》是一份学术与信息综合型的医药科技类月刊,由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和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和上药集团信谊总厂协办,由《上海医药》杂志社出版。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黄彦正任杂志社社长,杂志总编由中国传染病和抗生素研究领域的专家张永信教授担纲

dsghfdh

  • 索引序列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杂志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上海医药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