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期刊网为什么有两个

期刊网为什么有两个

发布时间:

期刊网为什么有两个

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文学体载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文学体载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1]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中国期刊网不同于中国知网,两者功能不一样。

这个两个期刊网是没有关系的,他们是两个独立的机构

一样,中国期刊网是清华大学主办的,和中国知网是同一个网站,不过都习惯称之为中国知网(包括他们自己的网站上,也显示中国知网的名字),中国期刊网这个名字淡化了。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扩展资料:中国知网目标1、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信息资源,整体提高资源的综合和增值利用价值。2、建设知识资源互联网传播扩散与增值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知识创新信息化条件。3、建设知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平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四是为知识资源生产出版部门创造互联网出版发行的市场环境与商业机制,大力促进文化出版事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与跨越式发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知网

为什么期刊有两个版本

正规刊物是不会发两个版本的。当然了,这些刊物的质量肯定很差,但是为什么能够明目张胆地那么做呢?比如中国集体经济,中国外资等官网是月刊,内容也是大众化的,不是学术期刊。但是它又发行了另外一个版本,他们叫“学术版”或者“理论版”等,文章都被知网收录。

参考文献eb/ol为什么有两个日期

电子文献,广泛指电子书、电子报、电子公告(EB),是文献的"类型"。联机文献(OL),指"电子文献载体"的某一种型态。 您的问题,是电子公告(EB)和联机(OL),理应是同时发生的事,为何赘语? 就国标GB/T7714-2005而言,目的是标注文献"类型/载体"。因此,可看到著录中,有J/OL,M/OL,N/OL,P/OL等标注方式。那么,问题分两部份:一、有没有EB,但不连着OL呢?二、譬如EB/CD,EB/DK,还算不算电子公告呢? 第一个问题,是电子化的公告,是不是一定"联网"?譬如“纸质文献”、“声音”的电子版,是不是严格意义的“电子文献”笔者个人查询史料馆、博物馆等资料时,有些资料用计算机公告出来,但无法下载、复制、照相,最多只能手录笔记。从资料的角度,多个内网机器都可以看得到,是联网的(联网,即非单机)。但与互联网的OL,显有差距。在没有拿到复制许可前,它既无法以“类型”记载,但更说不上是广义的OL这阶段的情形,笔者认为最多也只能标注EB。 第二种情形,是用CD或DK传送的电子资料,算不算电子"公告"?这又回到了对于"公告"的定义。重大公告,会以报刊、广播、电视、张贴等形式发表。笔者以某项工程招标为例,公告后,有兴趣的厂商,都可领取电子标单(每个地区,每个项目公告、付费等方式都不一样)。若:在新疆某地的老板,收到一份职员从浙江寄来的电子公告加上电子标单的CD,请问是否有效? 就我们所在的城市,大多生活中的情形,EB的确常连着OL。但EB与OL,应当都有独立和其他项目组合的权利。2005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讨论文章很多,“纸质文件”电子化(便于推广与阅读),与“电子文件”纸质化(自始不存在纸质的问题),相信是实施多年后,下一版修正时须面对的定义。 浅见如上,附入GB/T7714-2005的附录B(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供参。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文献起止页码。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 “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 (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 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5-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3):167-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 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4): 62-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68- 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8]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9]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小括号为文献发布日期;中括号为你的引用日期。

为什么核心期刊只能两个作者

一个,不管什么刊,第一作者只能有一个。

中文核心期刊的作者分第一和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基本是,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是具体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更是初稿的执笔人,对研究结果与数据的真实性,需要负首要责任。按照国内期刊的署名方式,如果一篇论文,有多个作者,就需要按照贡献的大小,来依次排名,评职称时,第一作者只认可1个人,不能同时2个人,享受第一作者的职称加分。但SCI英文期刊不同,第一作者可以有多个,就是所说的共同第一作者,有些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甚至可以有4-5个第一作者,当然~这点是基于作者对论文贡献乃同样大小,或者项目难度大,必须合作完成。

前后顺序或者位置决定你们第一、第二作者。你们2人可以协调,或者再发一篇,改变前后署名位置。如有帮助,请及时采纳。

分享了一个期刊署名小知识

为什么审稿人意见只有两个

一般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都是前一个审了才会给另外一个审的。如果出现了这种两个审稿人意见不同的情况,也不会直接退稿的,正常都是根据拒绝的那个审稿人的意见,返回给你修改,再一次进行审稿

回答 一个主张接收,一个主张拒绝,论文为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拒绝,并不接受该文任何形式修改的投稿 2、修改或重投,原来不同意的审稿人改变意见为同意,论文接收 3、修改或重投,原来不同意的审稿人仍不同意,论文被拒 4、修改或重投,编辑换审稿人审稿,同意接收,不容易被拒 5、提交主编后直接接收或被拒 6、找第三个审稿人,主张接收,则接收,主张拒绝,则被拒。 感谢您的提问吆[比心] 更多6条 

最近有一位粉丝投了一篇生信文章,遇到两个审稿人的意见完全不一致:第一个审稿人认为文章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修改一下语言问题小修后就可以接收出版;第二个审稿人则给出如下的拒稿理由:The data seemed to be However, the data were shown in very low resolution and difficult to Almost all data seemed to be copy and paste from the database and original data is very Moreover,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cluding the primer sequences for qRT-PCR are lacking although this was the only original data by the Because of the reason above, this is not suitable for 结果期刊主编直接以第二个审稿人的理由给拒稿了,全程只有两个审稿人,也没有找第三个审稿人进行仲裁,这也太不严谨了。平时我们做meta分析的时候,两个人进行质量评价的时候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都是由第三个人进行仲裁的。对于生信类文章来说,如果想拒稿的话很容易,例如没有验证的就以这个理由进行拒稿;如果验证了的,可以说你验证的样本小,一样可以拒稿,甚至可以说生信数据挖掘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可以直接根据标题过滤。除了文章本身质量外,还要看遇见什么样的审稿人,遇见对的审稿人很重要。就拿meta分析来说,就算是高质量的meta分析,有些审稿人一看标题就拒稿了。

  • 索引序列
  • 期刊网为什么有两个
  • 为什么期刊有两个版本
  • 参考文献eb/ol为什么有两个日期
  • 为什么核心期刊只能两个作者
  • 为什么审稿人意见只有两个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