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知网,搜索几篇优秀的硕博论文,可以看看他们的参考文献如果你是本科,硕士论文就足够你来参考了,他们的文献足够你用了然后再搜一下期刊文章,但是本人觉得期刊文章很少有能够对你有用的部分,但是可以做参考文献的。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1] 舒沁沁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杨金凤 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5) [3] 周园 以循环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4]我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焊接, 2009,(09) [5] 刘运动,宋守君 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3) [6] 肖光荣 论区域经济发展观的新发展[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05) [7] 王翔 城镇化发展问题与制度体系创新研究[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8] 朱允卫,阮建青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J] 国际学术动态, 2006,(01) [9] 沈锋 区域经济合作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11) [10] 汪剑平,程启智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及其制约因素[J] 求索, 2009,(10)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5 条 [1] 严汉平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 西北大学, 2004 [2] 李文星 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 [3] 马克继 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4] 沈月琴 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理和模式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5] 梁志杰 联合补充库存问题的模型及算法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6] 黄文芳 大城市郊区农村的价值研究[D] 复旦大学, 2005 [7] 杨筠 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8] 吕勇斌 中小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 刘拓 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 [10] 陈文福 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 >>更多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54 条 [1] 仲雷 GIS支持下的安徽省区域发展均衡性分析[D] 安徽师范大学, 2004 [2] 赵全超 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 天津大学, 2004 [3] 介小兵 陇南山区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4] 李燕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4 [5] 林琳 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 李玮娜 山东省旅游资源非优区及开发研究[D] 青岛大学, 2004 [7] 李晓萍 基于区间判断的AHP理论与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8] 闫卫阳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 武汉大学, 2004 [9] 杨忠臣 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 胡丽 三峡库区小城镇资源集聚与配置途径研究[D] 重庆大学, 2004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 [1] 林奇胜 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思考[A]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 2007 [2] 马丽卿 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 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7 [3] 陈德广,乔卫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 2008 [4] 薛领 海淀区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5] 肖春梅 论乌鲁木齐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实现途径[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6] 刘镇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区域经济研究对象的再认识[A]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7] 阚兴龙 基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东莞市为例[A]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 2007 [8] 闫卫阳 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 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 2008 [9] 侯希望,舒华英,方旭 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10] 黄家骅 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 2009 麻烦采纳,谢谢!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1 从国内来说 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2 从国际来说 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 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1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 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 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2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2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3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 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 [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 [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1 从国内来说 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2 从国际来说 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 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1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 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 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2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1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2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3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 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 [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 [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当时收到了很多经济的底径干扰大飞到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再做厂里的态势画面突然出现了红色的告警这句我们三十公里的地方有两架飞机正快速的向我们递
有关经济的参考文献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数据库网站查找:一、Econlit经济学全文数据库二、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三、ProQuest ABI/INFORM 经济管理期刊全文数据库四、wind金融终端五、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六、Elsevier Science / North-Holland的经济数据库七、美国经济协会AEA八、美国金融学会九、Altaplana国际经济学门户十、seek68文献馆综合各科领域的数据库文献。包括各个经济学数据库。十一、BVD——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十二、RePEc全球最大的在线经济学工作论文、期刊文献和软件收集的网站。十三、普林斯顿大学Pliny Fisk经济学和金融图书馆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