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是在哪里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是在哪里

发布时间: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是在哪里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

贵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界于北纬24°37′-29°13′ ,东经103°36′-109°35′,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南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国土面积62万平方公里,辖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6个地级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民族自治州;有9个县级市、52县、11民族自治县、15个市辖区和1特区。扩展资料贵州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地层中蕴藏着各个时代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被誉为“了解和研究地球生命发展演化史的宝库”。“贵州始杯海绵”化石的发现,将地球生命起源向前推到了距今6亿年前。“贵州中华瓣甲鱼”、“贵州中华真颚鱼”等古生物化石的出土,显示了距今4亿至1亿年的生命演化。尤其是“胡氏贵州龙”、“海百合”、“黔鱼龙”生物化石的发现,将贵州推上了世界三叠纪古生物王国的宝座。新生代以来的哺乳动物化石更是遍及全省各地。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现已发现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40多处。观音洞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大量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还表明,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春秋以前,贵州黔东北地区属于荆楚,其余地区泛称南蛮。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国崛起于中国西南部,贵州成为夜郎的中心。宋代,“贵州”作为地名始见于文献。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立行省。抗战时期,贵州成为支持全国的大后方,大量机关、工厂、学校内迁,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解放贵阳,贵州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参考资料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贵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贵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扩展资料贵州的历史:贵州虽然是明初永乐年间才建省,只有约600年历史,但是贵州境内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据考古,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春秋时期,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战国时属于楚国的黔中郡,地域面积在今贵州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西汉初年,贵州分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和牂牁郡。犍为郡管辖今贵州北部、四川南部、重庆南部的大部分地区。牂牁郡管辖今贵州南部及周边地区。西汉中晚期,贵州北部大部分地区划入牂牁郡管辖。牂牁郡领14县。三国时蜀汉牂牁郡治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领7县:且兰、毋敛、广谈、鄨县、平邑、夜郎、谈指。 唐朝曾在此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唐代贵州境内出现了几个对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地方土司政权。“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种说法,指贵州的名称源自“罗氏鬼国”;因为“鬼”不好听,才转音为“贵”,也有一说,因此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运送物资不易,造成百物昂贵,故有"贵州"之名。中国彝族的先民曾被称为“罗罗”或“罗苏”。唐宋时代,随着大理国崛起,彝族部落开始越过乌蒙山,在今天贵州地区广泛发展。他们在唐末已形成较大的独立政权,被称为“大鬼主罗殿王”。宋末,贵州中部有罗氏鬼国,或称为罗施鬼国,依附于宋;南部则有罗殿国,依附于大理。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八番罗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贵阳。后来又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界分为水东、水西。水西由安姓土司统治。水东由宋姓土司统治。至明初,彝族土司管辖今贵州省除遵义、铜仁、黔东南之外的大部分地区。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2]。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贵州延续以贵州省为名,省会贵阳。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同,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是在

贵州名称首次出现在文献时间是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意思是贵州地处遥远荒蛮之地,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宋宣和元年(1119年),朝廷为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事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贵州"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但当时的"贵州"仅限于今贵阳一带。扩展资料:贵州历史沿革: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夜郎国大部分疆域在今贵州境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夜郎地区修筑"五尺道",并在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西汉武帝在夜郎地区继续推行郡县制,同时开辟了从四川南部经贵州西部平夷(今毕节)至江(北盘江)、南到番禺(今广州)的通道。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后确立。东汉时,沿袭西汉建置。三国时,西南大部地区蜀汉政权占有。贵州属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两晋南北朝,今贵州境内,除置牂牁郡外,边远地区又分属朱提、江汉等郡。隋时,在贵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阳郡。此外,今贵州东北地区分属黔安郡和沅陵郡。唐代,在今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唐在贵州建置的经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羁縻州有矩州、蛮州等。从地域上看,乌江以北多系经制州,乌江以南多系羁縻州。宋代,今贵州地域分别隶于夔州路、荆湖北路、潼川路、广南西路、剑南西路、剑南东路等,而主要属夔州路。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贵州境内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蛮安抚司、乌撒乌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别隶属于湖广、四川、云南3行省。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雍正五年(1727年),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广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贵州建置设有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民国2年(1913年),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全省设3道观察使。1920年废道。1937年,贵州置6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1941年置贵阳市。至1948年,贵州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下辖78个县(市)。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并在部分地区建立革命政权。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贵州,1936年2月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后迁毕节县城),以后还在毕节、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县、区、乡人民政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古时候叫夜朗

建议百度百科贵州就晓得啦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是在哪个朝代

贵州为什么叫贵州:贵州古称为黔中。早在战国到秦汉,贵州的东北部就建立了黔中郡,这个黔中郡包含现在铜仁和黔东南地区东部。到了唐朝,贵州除了西部个别县,其他的都为黔中道辖地,其唐朝的地方是道——州——县三级体系。在黔中道之下,分为很多州,例如播州(遵义)、思州(铜仁)等等。而矩州是设置在今天贵阳地区一个羁縻州。羁縻就是中央政府没有直接管辖,而是依靠当地的民族来管理。黔中道地图矩州当时处于水西安氏(大方)和水东宋氏(开阳)争夺的中间地带。不过在北宋出年间,水西的另外一只势力罗氏曾经短暂地贡献矩州,而当时罗氏的首领为普贵。普贵为了得到宋王朝的支持,于是在974年晋京,以所领矩州之地归顺宋朝廷,土语讹"矩"为"贵",宋太祖赵匡胤予以敕书,文中有"惟尔贵州,元在要服"。"贵州"一词始见于文献。宋太祖封普贵为矩州刺史。但是普贵也只是短暂地占领矩州。而后蛮州宋氏攻陷了矩州,并且将龙里、瓮安、息烽、贵定、惠水等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其西部和彝族势力罗氏鬼国对峙,以乌江为界,因此被称为水东宋氏。南宋时期,宋朝任命宋永高为贵州经略安抚使,实际上曾任了水东宋氏对贵州一带的统治,贵州从此定名并沿用至今。不过当时的贵州仅仅相当于贵阳城,当时的贵阳叫做“贵州城”。元朝时期,蒙古人把贵州城叫做顺元城(归顺元朝之意),然而民间还是叫“贵州城”。明朝时期开始修建土城墙,是贵阳建城的开始。明朝时期,水东宋氏归顺明朝,朱元璋大规模移民到这一带,并且开始修建石头城墙。明朝的在西南羁縻不再叫州,而是叫做宣慰司,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土司。例如播州宣慰司(遵义)、思州宣慰司。水东宋氏和水西安氏都臣服明朝后,明朝在两大势力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贵州城,设立了贵州宣慰司,因此,“贵州”这个词汇意思从贵阳一带扩张到了毕节地区一带,这个贵州第一次扩大。永乐时期,思州田氏发生内乱,永乐帝乘机平定内乱,1413年,废除了思州宣慰司,于是将思州田氏、水西安氏、水东宋氏的地方和都匀等府合并,建立了贵州布政使司(贵州省)。这是“贵州”这个名词的第二次扩张,当时的云桂高原东部仅剩下播州和贵州的对立。(贵州和播州)明朝万历年间,播州杨氏末主杨应龙发动叛乱,1600年,明朝调集24万大军平叛,史称“平播之战”是万历三大征之一,基本上耗尽了明朝的元气。在播州灭亡后,明朝将播州土地分为两部分,南部化为平越府,归贵州省,北部化为遵义府,归四川省。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把遵义府也划给了贵州,这是贵州版图第三次扩张。至此,贵州版图就完全奠定了。(清朝贵州版图)但是要注意的是,贵州的范围基本上是水东宋氏、水西安氏、思州田氏、播州杨氏四大土司辖地的组合,并非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体。因此在范围上比黔中道的面积小了不少。例如,同属于云贵高原、武陵山区的沅江流域划给了湖南,而乌江下游划给了重庆,而这些地方原本是黔中道的地区。而贵州城呢,在贵州建省后,就改名为了贵阳府。一直沿用到今天,因此贵州和贵阳的来源是一样的,最早的贵州就是贵阳。

清朝

古时候叫夜朗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但当时的“贵州”只限于今贵阳及起周围地区。---出自《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

贵州为什么叫贵州:贵州古称为黔中。早在战国到秦汉,贵州的东北部就建立了黔中郡,这个黔中郡包含现在铜仁和黔东南地区东部。到了唐朝,贵州除了西部个别县,其他的都为黔中道辖地,其唐朝的地方是道——州——县三级体系。在黔中道之下,分为很多州,例如播州(遵义)、思州(铜仁)等等。而矩州是设置在今天贵阳地区一个羁縻州。羁縻就是中央政府没有直接管辖,而是依靠当地的民族来管理。黔中道地图矩州当时处于水西安氏(大方)和水东宋氏(开阳)争夺的中间地带。不过在北宋出年间,水西的另外一只势力罗氏曾经短暂地贡献矩州,而当时罗氏的首领为普贵。普贵为了得到宋王朝的支持,于是在974年晋京,以所领矩州之地归顺宋朝廷,土语讹"矩"为"贵",宋太祖赵匡胤予以敕书,文中有"惟尔贵州,元在要服"。"贵州"一词始见于文献。宋太祖封普贵为矩州刺史。但是普贵也只是短暂地占领矩州。而后蛮州宋氏攻陷了矩州,并且将龙里、瓮安、息烽、贵定、惠水等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其西部和彝族势力罗氏鬼国对峙,以乌江为界,因此被称为水东宋氏。南宋时期,宋朝任命宋永高为贵州经略安抚使,实际上曾任了水东宋氏对贵州一带的统治,贵州从此定名并沿用至今。不过当时的贵州仅仅相当于贵阳城,当时的贵阳叫做“贵州城”。元朝时期,蒙古人把贵州城叫做顺元城(归顺元朝之意),然而民间还是叫“贵州城”。明朝时期开始修建土城墙,是贵阳建城的开始。明朝时期,水东宋氏归顺明朝,朱元璋大规模移民到这一带,并且开始修建石头城墙。明朝的在西南羁縻不再叫州,而是叫做宣慰司,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土司。例如播州宣慰司(遵义)、思州宣慰司。水东宋氏和水西安氏都臣服明朝后,明朝在两大势力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贵州城,设立了贵州宣慰司,因此,“贵州”这个词汇意思从贵阳一带扩张到了毕节地区一带,这个贵州第一次扩大。永乐时期,思州田氏发生内乱,永乐帝乘机平定内乱,1413年,废除了思州宣慰司,于是将思州田氏、水西安氏、水东宋氏的地方和都匀等府合并,建立了贵州布政使司(贵州省)。这是“贵州”这个名词的第二次扩张,当时的云桂高原东部仅剩下播州和贵州的对立。(贵州和播州)明朝万历年间,播州杨氏末主杨应龙发动叛乱,1600年,明朝调集24万大军平叛,史称“平播之战”是万历三大征之一,基本上耗尽了明朝的元气。在播州灭亡后,明朝将播州土地分为两部分,南部化为平越府,归贵州省,北部化为遵义府,归四川省。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把遵义府也划给了贵州,这是贵州版图第三次扩张。至此,贵州版图就完全奠定了。(清朝贵州版图)但是要注意的是,贵州的范围基本上是水东宋氏、水西安氏、思州田氏、播州杨氏四大土司辖地的组合,并非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体。因此在范围上比黔中道的面积小了不少。例如,同属于云贵高原、武陵山区的沅江流域划给了湖南,而乌江下游划给了重庆,而这些地方原本是黔中道的地区。而贵州城呢,在贵州建省后,就改名为了贵阳府。一直沿用到今天,因此贵州和贵阳的来源是一样的,最早的贵州就是贵阳。

建议百度百科贵州就晓得啦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的是

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古时候叫夜朗

贵州名称首次出现在文献时间是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意思是贵州地处遥远荒蛮之地,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宋宣和元年(1119年),朝廷为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事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贵州"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但当时的"贵州"仅限于今贵阳一带。扩展资料:贵州历史沿革: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夜郎国大部分疆域在今贵州境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夜郎地区修筑"五尺道",并在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西汉武帝在夜郎地区继续推行郡县制,同时开辟了从四川南部经贵州西部平夷(今毕节)至江(北盘江)、南到番禺(今广州)的通道。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后确立。东汉时,沿袭西汉建置。三国时,西南大部地区蜀汉政权占有。贵州属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两晋南北朝,今贵州境内,除置牂牁郡外,边远地区又分属朱提、江汉等郡。隋时,在贵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阳郡。此外,今贵州东北地区分属黔安郡和沅陵郡。唐代,在今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唐在贵州建置的经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羁縻州有矩州、蛮州等。从地域上看,乌江以北多系经制州,乌江以南多系羁縻州。宋代,今贵州地域分别隶于夔州路、荆湖北路、潼川路、广南西路、剑南西路、剑南东路等,而主要属夔州路。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贵州境内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蛮安抚司、乌撒乌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别隶属于湖广、四川、云南3行省。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雍正五年(1727年),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广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贵州建置设有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民国2年(1913年),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全省设3道观察使。1920年废道。1937年,贵州置6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1941年置贵阳市。至1948年,贵州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下辖78个县(市)。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并在部分地区建立革命政权。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进入贵州,1936年2月在大定建立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后迁毕节县城),以后还在毕节、大定、黔西等地建立了县、区、乡人民政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 索引序列
  •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是在哪里
  •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是在
  •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是在哪个朝代
  •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
  • 贵州名称见于文献的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