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论文学科分类与代码

论文学科分类与代码

发布时间:

论文学科分类与代码

空格 隔开 《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

关于土地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研究的说明一、开展土地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研究的背景1992年,我国发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1992),此标准主要应用于国家科技管理与科技统计。《学科分类与代码》在国家层面上可以满足科技管理与科技统计的需要,但是在应用于部门科技管理时,却存在学科分类过粗,与国土资源部有关的学科未得到充分体现,不能满足国土资源部的科技管理和科技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土地学科是新兴学科,也是国土资源领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土地问题的不断增多,作为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载体的土地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土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推动土地学科建设,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的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学科分类代码》项目正式开展研究,该项目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承担。本项目以满足国土资源科技管理为目的,以推动土地学科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了研究工作。本项目的开展,得到了中国土地学会的参与和帮助,汇集了以往所作的全部研究,邀请了大量的土地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反复的讨论,最终形成了土地学科分类代码的初稿。二、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一门科学的产生和自成体系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有自己对立的、特有的研究对象。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而形成的[1]。因此,对土地学科的研究首先要清楚土地学科的研究对象。土地科学是以人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过程中人地复合系统的演变与其制约的社会、经济、技术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矛盾,土地科学主要是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研究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合理组织。总体来说,就是在人进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形成的人对土地属性的认知、土地利用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对土地的认识第一层次是对土地的认识问题。即对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兼具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的土地的认识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和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状态的土地是“土地物质”,已利用土地由于凝结了人类的劳动成为“土地资本”。土地物质与土地资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土地的二元性。2、对土地利用的认识第二层次是土地利用的问题,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在人类出现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土地处在自然存在演变的状态,自然供应品相对于人类来说,并不稀缺,足以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随着人口逐渐增多,自然供应品成为稀缺资源,人必须能动的利用土地,产生了土地的利用问题。随着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加剧,不合理利用的土地利用方式产生了土地的沙化、次生盐碱化等土地退化问题。即人在需求的驱使下,人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怎样决定的土地功能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土地利用学、土地保护学等。这是由人地关系引起的直接土地问题。3、对基于土地利用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认识第三层次是研究由人与土地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在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中,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自然供应品不但成为稀缺资源,土地或者说已经开发利用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也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交易的商品,通过经济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国家的出现,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由此而产生了以土地为媒介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学等等,这是由人地关系引起的间接的土地问题。三、土地科学的性质、体系与研究方法1、土地科学的性质土地科学是一门关于土地知识的学科体系,它是由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技术科学体系中研究土地的众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土地科学是在现代科学综合基础上形成的,是综合于资源学、环境学、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它是在此众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产生、在内涵上有众多学科理念、在方法上博采众家之长、从地域的层面协调学科的之间关系。(1)土地具有多重属性,土地具有位置固定性、特质唯一性、总量有限性、土地利用的相互性与外部性等特性。从目前的研究可看出,可将土地分为狭义土地与广义土地,平面土地与立体土地,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物质与土地权利等四个方面。(2)土地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土地科学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土地问题,实现土地的资源的永续利用、市场内的优化配置与资产收益的最大化等诸多实践问题。同时,土地的调查、评价、规划、保护与合理利用都是面向实际问题而产生的。(3)明显的时空耦合属性土地系统具有明显的“时间感”与“空间感”。它的时间过程在静态上表现为规模、结构、格局和效益,在动态上表现为演变、交替与发展;它的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区位、生存空间、生态系统和地域实体,在尺度上可分为全球、国家、区域、地方与地块五个层次。(4)土地科学的不能替代性。土地科并非其他学科的无机综合,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土地利用、人地关系虽然也是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其他技术学科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但是又不能为任何一门学科所代替。2、土地学科建设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学科体系要与国家学科体系标准相接,紧密围绕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与学科密切相关的理论、技术、应用发展相一致;(2)适用性原则适用性是指学科体系的构建必须能应用于目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还要符合我国国情;(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学科体系系统的构建应符合学科间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科的理论、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3、关于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具体思路(1)学科的门类要齐全,子学科的划分应涵盖本学科多方面的研究内容;(2)划分的子学科必须具有学科特征,该学科必须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具有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3)学科的划分要对称,不能出现“头重脚轻”现象;(4)学科划分时,允许学科间有交叉,学科的交叉发展是现代学科发展的基本特点;(5)科学研究比较成熟,才能成为一门学科,鉴于土地科学各子学科内容的研究现状。 4、土地科学必不可少的要素(1)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2)有一群人从事研究、传播或教育活动,有代表性论著问世;(3)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学科体系结构;(4)具备本学科特有理论和方法以及学术用语;(5)学科地位在学科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6)研究成果能经受实践检验和否证(证伪)。本项目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见附件1),但是土地科学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有赖于广大的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有赖于土地领域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有赖于热爱关心土地科学建设与发展事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

论文学科分类与代码查询

论文分类号查询指南 您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在发表时,出版社要求一定要提供论文的分类号,一般来说分类号是要由专业人员确定的,但在文献数据库的帮助下,您本人仍然可以方便地找到您的论文应该所属的分类,方法如下: 进入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或万方数据库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用您的论文的关键词组配检索,看看检索到的论文的分类号,基本就是您的论文分类号了。 利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分类主题词》数据库, 可以通过分类号查找到对应的主题词和对应的主题标目,也可以通过主题词查找到对应的分类号。

毕业论文的分类号是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可以在上查询。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特征,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获取的分类代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论文分类号查询指南您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在发表时,出版社要求一定要提供论文的分类号,一般来说分类号是要由专业人员确定的,但在文献数据库的帮助下,您本人仍然可以方便地找到您的论文应该所属的分类,方法如下:进入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或万方数据库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库,用您的论文的关键词组配检索,看看检索到的论文的分类号,基本就是您的论文分类号了。利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分类主题词》数据库, 可以通过分类号查找到对应的主题词和对应的主题标目,也可以通过主题词查找到对应的分类号。

论文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

关于土地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研究的说明一、开展土地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研究的背景1992年,我国发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1992),此标准主要应用于国家科技管理与科技统计。《学科分类与代码》在国家层面上可以满足科技管理与科技统计的需要,但是在应用于部门科技管理时,却存在学科分类过粗,与国土资源部有关的学科未得到充分体现,不能满足国土资源部的科技管理和科技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土地学科是新兴学科,也是国土资源领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土地问题的不断增多,作为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载体的土地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土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推动土地学科建设,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的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学科分类代码》项目正式开展研究,该项目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承担。本项目以满足国土资源科技管理为目的,以推动土地学科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了研究工作。本项目的开展,得到了中国土地学会的参与和帮助,汇集了以往所作的全部研究,邀请了大量的土地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反复的讨论,最终形成了土地学科分类代码的初稿。二、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一门科学的产生和自成体系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有自己对立的、特有的研究对象。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而形成的[1]。因此,对土地学科的研究首先要清楚土地学科的研究对象。土地科学是以人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过程中人地复合系统的演变与其制约的社会、经济、技术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矛盾,土地科学主要是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研究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合理组织。总体来说,就是在人进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形成的人对土地属性的认知、土地利用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对土地的认识第一层次是对土地的认识问题。即对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兼具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的土地的认识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和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状态的土地是“土地物质”,已利用土地由于凝结了人类的劳动成为“土地资本”。土地物质与土地资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土地的二元性。2、对土地利用的认识第二层次是土地利用的问题,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在人类出现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土地处在自然存在演变的状态,自然供应品相对于人类来说,并不稀缺,足以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随着人口逐渐增多,自然供应品成为稀缺资源,人必须能动的利用土地,产生了土地的利用问题。随着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加剧,不合理利用的土地利用方式产生了土地的沙化、次生盐碱化等土地退化问题。即人在需求的驱使下,人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怎样决定的土地功能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土地利用学、土地保护学等。这是由人地关系引起的直接土地问题。3、对基于土地利用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认识第三层次是研究由人与土地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在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中,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自然供应品不但成为稀缺资源,土地或者说已经开发利用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也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交易的商品,通过经济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国家的出现,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由此而产生了以土地为媒介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学等等,这是由人地关系引起的间接的土地问题。三、土地科学的性质、体系与研究方法1、土地科学的性质土地科学是一门关于土地知识的学科体系,它是由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技术科学体系中研究土地的众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土地科学是在现代科学综合基础上形成的,是综合于资源学、环境学、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它是在此众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产生、在内涵上有众多学科理念、在方法上博采众家之长、从地域的层面协调学科的之间关系。(1)土地具有多重属性,土地具有位置固定性、特质唯一性、总量有限性、土地利用的相互性与外部性等特性。从目前的研究可看出,可将土地分为狭义土地与广义土地,平面土地与立体土地,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物质与土地权利等四个方面。(2)土地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土地科学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土地问题,实现土地的资源的永续利用、市场内的优化配置与资产收益的最大化等诸多实践问题。同时,土地的调查、评价、规划、保护与合理利用都是面向实际问题而产生的。(3)明显的时空耦合属性土地系统具有明显的“时间感”与“空间感”。它的时间过程在静态上表现为规模、结构、格局和效益,在动态上表现为演变、交替与发展;它的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区位、生存空间、生态系统和地域实体,在尺度上可分为全球、国家、区域、地方与地块五个层次。(4)土地科学的不能替代性。土地科并非其他学科的无机综合,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土地利用、人地关系虽然也是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其他技术学科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但是又不能为任何一门学科所代替。2、土地学科建设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学科体系要与国家学科体系标准相接,紧密围绕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与学科密切相关的理论、技术、应用发展相一致;(2)适用性原则适用性是指学科体系的构建必须能应用于目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还要符合我国国情;(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学科体系系统的构建应符合学科间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科的理论、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3、关于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具体思路(1)学科的门类要齐全,子学科的划分应涵盖本学科多方面的研究内容;(2)划分的子学科必须具有学科特征,该学科必须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具有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3)学科的划分要对称,不能出现“头重脚轻”现象;(4)学科划分时,允许学科间有交叉,学科的交叉发展是现代学科发展的基本特点;(5)科学研究比较成熟,才能成为一门学科,鉴于土地科学各子学科内容的研究现状。 4、土地科学必不可少的要素(1)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2)有一群人从事研究、传播或教育活动,有代表性论著问世;(3)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学科体系结构;(4)具备本学科特有理论和方法以及学术用语;(5)学科地位在学科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6)研究成果能经受实践检验和否证(证伪)。本项目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见附件1),但是土地科学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有赖于广大的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有赖于土地领域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有赖于热爱关心土地科学建设与发展事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

文献类型与代码

代码Z意思是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扩展资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你把你参考的文献导出格式就好了,后面的一串字母啥的都有,你复制粘贴就可以了,请教一下师哥师姐啥的,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的

代码[Z]的意思是指的其它未说明的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识是标示各种参考文献类型的符号。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论文著者应用以下文献类型标示码,将自己引用的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及载体类型标示出来。扩展资料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1)期刊[J](journal)(2)专著[M](monograph)(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4)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5)专利[P](patent)(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8)科技报告[R](report)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1)磁带[MT](magnetic tape)(2)磁盘[DK](disk)(3)光盘[CD](CD-ROM)(4)联机网络[OL](online)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类型标识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扩展资料常用的单字母标识英文全写如下:M = Monograph / Book 专著J = Journal / magazine 期刊C = (Article) Collections 论文集D = Dissertation / Thesis 学位论文P = Patents 专利N = Newspapers 报纸S = Standards 标准编号R = Reports 技术报告

文献标识代码分类

什么是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具体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格式:每篇文章或资料应有一个文献标识码,并且规定了与每种文献标识码相对应的文献中的数据项,即格式。

每篇文章或资料应有一个文献标识码,并且规定了与每种文献标识码相对应的文献中的数据项,即格式。以下是参考文献类型标示符的书写标准和部分示例。1]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著(个人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专著(集体著作)——[序号]章节责任者.题名.[M].见(In):主编.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示例: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28-38.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名可用缩写(西文)).作者在3名以下全部列出,3名以上列出前3名,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al(西文).[]内为文献标识码。示例:张斌.谈谈句子的信息量[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9⑶:1-3.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朱华.关于《华岳全集》的一点看法[N].光明日报,1962-03-06⑻.4]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示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5]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页-止页示例: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如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卷[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377-6]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7]国际、国家(技术)标准——[序号]GB7714-3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标准编号和标准名称[S]8]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页-止页9]科技报告——[序号]……[R]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黄华.论思维[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规范编辑其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具体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说明:1)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志,如:文献标识码:A3)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志规范对各类文章格式的要求有所不同。A类文章要求有中英文题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还要有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B类和C类文章要求有中文题名及作者姓名。3文献类型标识编辑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⒕2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⒕3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4问题编辑A类文献是期刊质量的一个标志。医学期刊中论著是期刊的核心部分,学术价值较高,一般都被定为A类文献;综述性文章一般篇幅较长,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或着重评述,具有权威性,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引导作用定为A类。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经验交流等类文章,文章标志码的统一存在一定困难,有的定为B,有的定为其它,须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述评、专题讨论等一般标志定为C;简短的病历报告、短篇报道一般定为D。文献标识码一般不需要作者标注,而是由期刊专职人员根据文章内容划分的。因医学期刊有时很难绝对区分各类文献的差异,所以不同时期期刊同样文章格式的标志码有所不同,这与编辑人员对上述规范的理解程度不同有一定的关系;同一种期刊同类文章的标志码也有不同,这与文章的篇幅及论述的详尽程度有关。如同一期的《临床内科杂志》中,病例报告有的标注为B,有的标注为D。总之,目前文献标识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统一。

期刊的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具体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 索引序列
  • 论文学科分类与代码
  • 论文学科分类与代码查询
  • 论文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
  • 文献类型与代码
  • 文献标识代码分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