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产后出血的文献综述

产后出血的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产后出血的文献综述

正确答案:E解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表现为胎盘娩出后的出血多,血色暗红无凝块为凝血功能障碍,宫缩时出血量减少。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

是正常的。可能会持续半个月左右。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补充营养,千万要避免出现贫血的情况。

迅速止血  原则是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加强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助产者迅速用一手置于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4指在后壁,作均匀有按摩宫底,经按摩后子宫开始收缩,亦可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压子宫后壁,使子宫体前屈,两手相对紧压子宫并作按摩。必要时可用另手置于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正中部位,将子宫上推,按摩子宫必须强调用手握宫体,使之高出盆腔,有节律轻柔按摩。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炎止,使之高出盆腔,有节律轻柔按摩。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护收缩状态为止。在按摩的同时,可肌注或静脉缓慢推注催产素,继以肌注或静脉推注麦角新碱(有心脏病者填用)。然后将催产素加入10%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  控制感染  通过如上处理,多能使子宫收缩而迅速止血。若仍不能奏效可采取以下措施:  (1)填塞宫腔近代产科学中鲜有应用纱布条填塞宫腔治疗子宫出血者,若需行此术则宜及早进行,患者情况已差则往往效果不好,盖因子宫肌可能其收缩力甚差之故。方法为经消毒后,术者用一手在腹部固定宫底,用另手或持卵圆钳将2cm宽的纱布条送入宫腔内,纱布条必须自宫底开始自内而外填塞,应塞紧。填塞后一般不再出血,产妇经抗休克处理后,情况可逐渐改善。若能用纱布包裹不脱脂棉缝制成肠形代替纱布条,效果更好。24小时后缓慢抽出纱布条,抽出前应先肌肉注射催产素、麦角新碱等宫缩剂。宫腔填塞纱布条后应密切观察一般情况及血压、脉搏等生命指征,注意宫底高度、子宫大小的变化,警惕因填塞不紧,纱布条仅填塞于子宫下段,宫腔内继续出血,但阴道则未见出血的止血假象。  (2)结扎子宫动脉按摩失败或按摩半小时仍不能使子宫收缩恢复时,可实行经阴道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消毒后用两把长鼠齿钳钳夹宫颈前后唇,轻轻向下牵引,在阴道部宫颈两侧上端用2号肠线缝扎双侧壁,深入组织约5cm处,若无效,则应迅速开腹,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即在宫颈内口平面,距宫颈侧壁1cm处,触诊无输尿管始进针,缝扎宫颈侧壁,进入宫颈组织约1cm,两侧同样处理,若见子宫收缩即有效。  (3)结扎髂内动脉若上述处理仍无效,可分离出两侧髂内动脉起始点,以7号丝线结扎,结扎后一般可见子宫收缩良好。此措施可以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在剖宫产时易于施行。  (4)子宫切除结扎血管或填塞宫腔仍无效时,应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不可犹豫不决而贻误抢救时机。  (5)修补缝合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一般情况下,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隆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疑为宫颈裂伤者应在消毒下暴露宫颈,用两把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5cm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阴道裂伤的缝合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阴道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缝合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会阴部裂伤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黏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黏膜及会阴皮肤。  胎盘剥离不全、滞留及粘连均可徒手剥离取出  部分残留用手不能取出者,可用大号刮匙刮取残留物。若徒手剥离胎盘时,手感分不清附着界限则切忌以手指用力分离胎盘,因很可能是胎盘植入,此情况应剖腹切开子宫检查,若确诊则以施行子宫次全切除为宜。胎盘嵌顿在子宫狭窄环以上者,应使用乙醚麻醉,待子宫狭窄环松解后,用手取出胎盘当无困难。  凝血功能障碍  若于妊娠早期,则应在内科医师协同处理下,尽早施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于妊娠中、晚期始发现者,应协同内科医师积极治疗,争取去除病因或使病情明显好转。分娩期则应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出血稍多即作处理,使用药物以改善凝血机制,输新鲜血液,积极准备做好抗休克及纠正酸中毒等抢救工作。

是正常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排除淤血。要因人而异,大多数人会持续20天。

产后出血的论文

过期妊娠对胎婴儿的影响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5年 第2期 第 1 位妊娠42周母婴高位程度的探讨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6年 第2期 第 2 位新洁尔灭治疗外阴尖锐湿疣30例临床分析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5年 第2期 第 1 位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7年 第1期 第 1 位血清β-HCG和E3测定在晚期妊娠并发症的应用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0年 第2期 第 1 位胎儿骶尾骨巨大畸胎瘤一例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7年 第3期 第 1 位过期妊娠血清β-HCG和E3含量与胎盘功能的关系 《 潍坊医学院学报 》 2000年 第2期 第 1位顺铂化疗引起过敏性休克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1年10卷第5期 第 1位新生儿性别和产妇心理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年17卷 第1期 第 1位微血管密度测定在子宫内膜癌病变发展中的价值 《潍坊医学院学报 》 2003年25卷 第5期 第 1 位彩色多普勒检测宫颈癌血管活性对淋巴转移预测价值 《潍坊医学院学报 》 2003年25卷 第5期 第 1 位新生儿性别和产妇心理与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2001年16卷第1期 第 1 位术前检测子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 《中国肿瘤临床》 2004年第8期 第1位血管生成活性与妇科恶性肿瘤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4年26卷第2期 第1位子宫内摸癌血管生成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移关系的研究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7期 第1位

产后出血的参考文献

和身体是有关系,有可能是难产的原因导致的,容易导致死亡,容易导致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

迅速止血  原则是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加强宫缩是治疗宫缩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助产者迅速用一手置于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4指在后壁,作均匀有按摩宫底,经按摩后子宫开始收缩,亦可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压子宫后壁,使子宫体前屈,两手相对紧压子宫并作按摩。必要时可用另手置于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正中部位,将子宫上推,按摩子宫必须强调用手握宫体,使之高出盆腔,有节律轻柔按摩。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炎止,使之高出盆腔,有节律轻柔按摩。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护收缩状态为止。在按摩的同时,可肌注或静脉缓慢推注催产素,继以肌注或静脉推注麦角新碱(有心脏病者填用)。然后将催产素加入10%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以维持子宫处于良好的收缩状态。  控制感染  通过如上处理,多能使子宫收缩而迅速止血。若仍不能奏效可采取以下措施:  (1)填塞宫腔近代产科学中鲜有应用纱布条填塞宫腔治疗子宫出血者,若需行此术则宜及早进行,患者情况已差则往往效果不好,盖因子宫肌可能其收缩力甚差之故。方法为经消毒后,术者用一手在腹部固定宫底,用另手或持卵圆钳将2cm宽的纱布条送入宫腔内,纱布条必须自宫底开始自内而外填塞,应塞紧。填塞后一般不再出血,产妇经抗休克处理后,情况可逐渐改善。若能用纱布包裹不脱脂棉缝制成肠形代替纱布条,效果更好。24小时后缓慢抽出纱布条,抽出前应先肌肉注射催产素、麦角新碱等宫缩剂。宫腔填塞纱布条后应密切观察一般情况及血压、脉搏等生命指征,注意宫底高度、子宫大小的变化,警惕因填塞不紧,纱布条仅填塞于子宫下段,宫腔内继续出血,但阴道则未见出血的止血假象。  (2)结扎子宫动脉按摩失败或按摩半小时仍不能使子宫收缩恢复时,可实行经阴道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消毒后用两把长鼠齿钳钳夹宫颈前后唇,轻轻向下牵引,在阴道部宫颈两侧上端用2号肠线缝扎双侧壁,深入组织约5cm处,若无效,则应迅速开腹,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即在宫颈内口平面,距宫颈侧壁1cm处,触诊无输尿管始进针,缝扎宫颈侧壁,进入宫颈组织约1cm,两侧同样处理,若见子宫收缩即有效。  (3)结扎髂内动脉若上述处理仍无效,可分离出两侧髂内动脉起始点,以7号丝线结扎,结扎后一般可见子宫收缩良好。此措施可以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在剖宫产时易于施行。  (4)子宫切除结扎血管或填塞宫腔仍无效时,应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不可犹豫不决而贻误抢救时机。  (5)修补缝合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一般情况下,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隆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疑为宫颈裂伤者应在消毒下暴露宫颈,用两把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5cm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阴道裂伤的缝合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死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阴道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缝合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会阴部裂伤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黏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黏膜及会阴皮肤。  胎盘剥离不全、滞留及粘连均可徒手剥离取出  部分残留用手不能取出者,可用大号刮匙刮取残留物。若徒手剥离胎盘时,手感分不清附着界限则切忌以手指用力分离胎盘,因很可能是胎盘植入,此情况应剖腹切开子宫检查,若确诊则以施行子宫次全切除为宜。胎盘嵌顿在子宫狭窄环以上者,应使用乙醚麻醉,待子宫狭窄环松解后,用手取出胎盘当无困难。  凝血功能障碍  若于妊娠早期,则应在内科医师协同处理下,尽早施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于妊娠中、晚期始发现者,应协同内科医师积极治疗,争取去除病因或使病情明显好转。分娩期则应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出血稍多即作处理,使用药物以改善凝血机制,输新鲜血液,积极准备做好抗休克及纠正酸中毒等抢救工作。

可能是胎盘的因素,胎盘滞留造成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还有可能是软产道裂伤造成的;产后出血量较大,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可能会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是会危及生命的。

这个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这个撕裂就容易出现这个出血的情况,是否会有生命危险,也要看出血的情况严重与否,如果是因为撕裂所导致的,那么这种情况不会很危险,只要配合好医生的相关操作就好。

产后出血相关文献

想要预防的话就必须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如果说孕妇长期处于一个高压高紧张的环境中,那么久很容易引起孕妇生产过后身体长久不恢复,很容易引起大出血,在怀孕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是最重要的

网络内容服务商 英文为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简写为ICP,其必须具备的证书即为ICP证

1、孕期预防了。孕期指的是怀孕开始到待产期这之间。在这之间预防措施主要是产前检查。通过产前检查可以了解到没一个阶段胎儿和自身的情况,如有贫血症状,或者体质较弱的现象,可以在待产期之前进补。所以,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2、进入待产期后,一定要为产妇补充充足的水分,同时避免产妇过度疲劳。在逐渐进入产期之后,要产妇学会正确地腹压,同时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可以使用催生素,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ICP备案号 国内所有网站都需要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网站的备案信息,未备案网站 被视为非法网站。工信部网址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文献

剖宫产完全不同于阴道分娩,它是要在小腹部作一条长10厘米的切口,打开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然后层层缝合。手术伤口很大,创面广,又和藏有细菌的阴道相通连,所以剖宫是产科最大的手术,有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产科医生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施行此项手术。其常见的并发症有发热、子宫出血、尿潴留、肠粘连;最严重的并发症有肺栓塞、羊水栓塞,可导致猝死;远期后遗症有慢性输卵管炎及由此导致的宫外孕,另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这些并发症的预防,一方面靠医生,另一方面需要病人的配合。所以术后加强自我保健,对于顺利康复是很重要的。首先是对上述并发症应有所了解,知道其严重性,才能重视预防措施。  (一)坚持补液 防止血液浓缩、血栓形成,孕妇在产期内消耗多、进食少,血液浓缩,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状,故易形成血栓,诱发肺栓塞,导致猝死。故术后3天常输液,补足水分,纠正脱水状态。此外,术后6小时内禁饮禁食,6小时后可进食些温开水、小米汁、蒸鸡蛋等流质。术后第2天经过床上翻身运动后多可正常排气,在排气前可食用粥、鲫鱼汤,鸡汤、全汤等流质,但忌食奶类、甜食。排气后可食用面条、混沌等半流食。术后第三天,拔出尿管后病人可下床活动,可食用普通饮食。所输液体中有葡萄糖、抗生素,可防止感染、发热,促进伤口愈合,切不可因怕痛、厌烦而拒绝或要求减量。  (二)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 由于所补液体中的葡萄糖和某些药物可刺激静脉壁诱发血栓形成,下肢静脉一旦损伤、发炎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故产后补液都采用上肢。产妇不能为了方便而要求在下肢输液。  (三)及早活动 麻醉消失后,上下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动作,术手6小时就可起床活动。这可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肠段活动,可防肠粘连。  (四)注意阴道出血 剖宫产子宫出血较多,家属应不时看一下阴道出血量,如超过月经量,要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五)防腹部伤口裂开 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伤口两侧,防止缝线断裂。  (六)及时排尿 留置导尿管一般手术后第2天补液结束后拨除,拔除后3~4小时应及时排尿。卧床解不出时,应起床去厕所;再不行,应告知医生,直至能畅通排尿为止。  (七)注意体温 停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低热,这常是生殖道炎症的早期表现。如超过4摄氏度,则不宜强行出院;无低热出院者,回家1周内,最好每天下午测体温一次,以便及早发现低热,及时处理。  (八)当心晚期产后出血 剖宫产者子宫有伤口,较易造成致死性大出血,产后晚期出血亦较多见,回家后如恶露明显增多,如月经样,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家住农村交通不便者更宜早些。最好直接去原分娩医院诊治,因其对产妇情况较了解,处理方便。  (九)及时采取避孕措施 房事一般于产后42天、恶露完全干净后3天开始。初期宜用避孕套,产后3个月去原手术医院放环。作人工流产时,特别危险。  (十)注意经阴伤口疼痛 当伤口部位的子宫内摸异位症时,经期伤口持续胀痛,且一月比一月严重,稍后自可出现硬块。一旦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去原医院就诊。

  • 索引序列
  • 产后出血的文献综述
  • 产后出血的论文
  • 产后出血的参考文献
  • 产后出血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护理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