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记数法是指把一个数表示成a×10的n次幂的形式(1≤a<10,n为整数。)科学计数法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大的数,用科学计数法也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为a×1oⁿ,其中1≤a<10,n是负整数。1亿=100000000=1x10^840570亿=057x10^12保留3位有效数字40570亿=06x10^12
2018年,在Science创刊125年之际,为了纪念且与大家同庆成立125周年,Science公布了全世界最具挑战性、最前沿的125个问题。或许这125个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距离有些远,但在大数据的时代,知道了解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方向,对我们的成长存在着一定的用处。那么,这125个问题都包括什么?据统计,这125个问题涉及的领域有生命与科学、宇宙研究、地球研究、地质研究、认知科学等,以上的这些领域的占比都达到了%0%以上。其中,单单是生命与科学领域就达到了45%。除了这些之外,数学与大数据、计算机的发展、人类的政治经济、能源、人口以及环境承载力都被含括在内。这125个问题中,哪些对人类来说最有用?如上文的统计结果所示,这125个问题中有些领域的占比比起其他领域来说要大得多,所以针对这一部分问题的研究将对人类的发展发挥出非常重大的意义。在Science发表出这125个问题的同时,他们也明示前25个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那么,这25个问题分别是什么?让小编带你来认识一下一些对于不是科学领域专业人士的我们来说比较浅显易懂的问题。宇宙由什么构成?在我们的认知里,对宇宙的形容如同对我们所见到的草原的形容一样,都是用广袤无垠来形容的。但是草原再大总有边界,总会被下定义有多少平方千米。可宇宙不一样,宇宙是星系和硕大的超星系团的结合,而每个星系都是各种各样的恒星的结合,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大致是由9%的普通物质和8%的暗物质以及3%的暗能量构成的。哪怕我们只认识地球和太阳,都曾了解过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n倍,但我们所处的地球的大到我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么,将所有星系包含起来的宇宙,又是多大的?它的大,至今人们没能够正确测量,并且宇宙也如同一个生物体,一直在不停地变大。人类寿命到底可以延长多久?每个人的寿命的长短都不一,有些人出生就夭折,而有些人却能够活到一百多岁。这不是一个能够统一的概念,但根据数据的统计,我们清晰地就能看到人类的平均寿命是越来越长的,这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医疗条件、饮食等条件改善的结果。于是乎,有人认为人类的生命是不是可以无限延长?寿命延长无非就是“益寿”。通过对人类平均年龄越来越长原因的分析,其实就是人类在生活习惯的改变等等的原因。所以,无限延长并不合理。在这125个问题中,每一个都值得人们去思考,去了解。如果对这125个问题都了解以后,相信我们对科学领域的认知也上升了很多个高度。那么,你感兴趣吗?
自己看看
/到官方网站上订阅就可以了,或者直接在网站上浏览!
当今人类25大未解之谜关于宇宙、关于地球、关于我们自身,有太多的谜题等待我们去挖掘。但哪些是最重要的未解之谜,我们距离找到答案还有多远?今年7月1日,在纪念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之际,科学家们总结出了125个迄今我们还不能很好回答的问题,重中之重有25个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脱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组成的。但在最近几十年中,科学家越来越发现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天文学家认为,组成恒星、行星、星系——当然还有我们——的物质,或者叫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5%。他们估计,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发现的粒子组成的暗物质。剩下的70%呢?天文学家认为那可能是暗能量——让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家正在用加速器和望远镜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找到了,其意义肯定是宇宙级的。2、我们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45年前,天文学家弗克·德雷克首次启动了探寻地外文明的奥兹玛计划——用巨大的天线(射电望远镜)接受外星文明发射的信号。45年过去了,天文学家的努力仍然在继续着。然而,即使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凤凰”计划,也还没有找到任何来自外星文明的无线电信号。3、地球内部如何运作?40多年以前,一场地球科学的革命发生了。板块构造学说更新了关于地球自身的知识。但是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问题,仍然沿袭着革命之前的知识。科学家在这40年中所做的,就是把这个鸡蛋模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细化。借助于越来越先进的地震波成像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这个庞大机器的运作过程。但是要掀起另一场科学革命,可能还需要半个世纪。4、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尽管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肯定会在这个世纪继续增加,尽管这种增加肯定会带来全球变暖,但是变暖的程度仍然不太确定。科学家一般认为,这个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加倍会带来5℃~5℃的升温。但是这不够精确。科学家正在发展新的数学模型,试图让数字更令人信服。5、物理学定律可以被统一起来吗?苹果落向地面、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核电站反应堆里的铀原子衰变同时放出能量,超级加速器击碎质子:这几种现象代表着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宇宙间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基本力进行解释。但是科学家并不满足。有没有可能把这四种力统一成为一种?上个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弱力和电磁力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不同侧面,统称电弱力。但是其余两种力是否可以和它统一起来?6、在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定域性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理吗?量子理论已经诞生了100年有余,它产生了令人信服的应用成果,但是它也带来了反直觉: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指出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获得一个物体的动量和位置。而非定域性让两个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粒子的纠缠态同时崩溃,而不管它们相距多远。爱因斯坦就说过,尽管量子力学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一个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它还不是真实的东西。”7、我们能把化学自我装配推进多远?在某种意义上,化学家是最喜欢发明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制造出新型的分子。尽管今天的化学家已经能制造出很复杂的化学结构,他们能让这项工作变得既简单又复杂吗?也就是说,让“原料”原子自己“装配”成复杂的结构,就像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我装配的特性。已经有一些化学自我装配的实例,例如制造类似细胞膜的双层膜结构。但是更高级的自我装配,例如自下而上地制造集成电路,仍然是一个梦想。
感谢读者朋友们打开小编的文章,我将一如既往的和大家开诚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识和看法,如果接下来的内容哪怕能对您产生一些小小的快乐,笔者将不胜荣幸这类星系非常弥散,看起来极度暗淡,就像幽灵一般漂浮在宇宙之中。天文学家将其形象的命名为超弥漫星系(Ultra-diffuse Galaxie)。仙女座星系、矮星系和超弥漫星系的对比实际上,超弥漫星系于2015年才首次被发现。随后,天文学家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在宇宙中发现了更多的超弥漫星系。在大型的星系团中,这类星系尤为常见。比如,日本国家天文台的昴星望远镜就曾在距离地球约3亿光年的后发星系团中发现了854个超弥漫星系。昴星望远镜发现的部分超弥漫星系这类暗淡的星系为何尺寸如此庞大,却只拥有如此少的恒星呢?这让天文学家们倍感困惑。要知道,在相同尺寸的普通星系中,恒星数量大约要翻1000倍。对此,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表示有了新发现。在一项名为「一百个天体的数值研究」(th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Hundred Astronomical Objects,简称NIHAO)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天文学家详细地模拟了一百个星系的形成。他们对星系演化过程中气体的路径、恒星的形成及暗物质与整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追踪。在这一百个星系中,天文学家们意外地发现了部分竟与超弥漫星系相符。于是,他们反过来研究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超弥漫星系的形成。在哈勃拍摄的背景星系中模拟的两个超弥漫星系最终,他们发现超弥漫星系并非大型星系演化失败的产物,而是由矮行星的扩张而来。在这些矮星系的早期,大量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气体由内向外吹散,并可以吹得很远。这就像吹气球一样,把矮星系吹大,进而甚至影响到了暗物质粒子和恒星的分布。因此,这些星系的恒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却分布得很广,使其尺寸可以达到与银河系相当。喜欢小编的文章可以关注一下小编,也可以尽情吐槽!谢谢!
/到官方网站上订阅就可以了,或者直接在网站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