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专利年费晚交几天收取滞纳金

专利年费晚交几天收取滞纳金

发布时间:

专利年费晚交几天收取滞纳金

在期限的前一个月就是需要缴纳的,如果时间比较短是可以补缴的,一定要注意时间。

专利费逾期不缴半年时间专利作废。专利权人未按时缴纳年费或者缴纳的数额不足的,可以在年费期满之日起6个月内补缴,补缴时间超过规定时限但不足1个月时,不缴纳滞纳金。补缴时间超过规定时间1个月或以上的,按每超过1个月,加收当年全额年费的5%。期满未缴纳的,专利权自应当缴纳年费期满之日起终止。

在收到专利视为撤回通知书二个月内以上。

专利的年费缴纳时间是有限制的。半情况下,在收到专利年费缴纳通知后,两个月内要缴纳年费,否则将会产生滞纳金。长时间不缴纳年费会导致专利失效。

专利费用交纳滞纳金

专利年费和滞纳金可以自己到专利局大厅现场缴纳,也可以通过邮寄回款,也可以选择银行转账,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缴纳方式

政策明确的是税收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对于其他的滞纳金并没有限制,比如土地出让金的滞纳金、社会保险费的滞纳金、其他行政机关的滞纳金等,均可以税前扣除。提醒1)、不能税前扣除的滞纳金仅限于税收滞纳金;(2)、其他滞纳金按照以下原则来确定是否可以税前扣除:产生的滞纳金“费用”可税前扣除,则其滞纳金可税前扣除;产生的滞纳金“费用”不可税前扣除,则其滞纳金不可税前扣除。

法律分析:专利权人未按时缴纳年费或者缴纳的数额不足的,可以在年费期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补缴,补缴时间超过规定期限但不足一个月时,不缴纳滞纳金。凡在六个月的滞纳期内,第一次缴纳不足,再次补缴时,其滞纳金应缴纳数额为再次补缴时所处超出规定期限月份相应的百分比的全额年费。凡因年费和/或滞纳金缴纳逾期或不足而造成终止的,在恢复程序中,除补缴年费之外,还应缴纳或补足百分之二十五全额年费的滞纳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第五十三条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对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法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并将结果及时回复有关机关。

专利年费滞纳金

专利免费质押金的交纳及时的到银行去交,开着发票到银行交了。

专利缴费是有期限的。超过期限的六个月之内(包括刚好六个月)还可以继续补缴。详细情况如下:(1)超过规定期限1天至1个月(含1个整月),只需要补缴年费,不用补缴滞纳金;(2)超过规定期限1个月至2个月(含2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5%;(3)超过规定期限2个月至3个月(含3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0%;(4)超过规定期限3个月至4个月(含4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5%;(5)超过规定期限4个月至5个月(含5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0%;(6)超过规定期限5个月至6个月(含6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5%。不过超过了6个月之后,专利权就终止啦。

专利滞纳金怎么收费

专利年费滞纳金150。按利率算出来的。

(一)超过规定期限1天至1个月(含1个整月),只需补缴年费,不用缴滞纳金;  (二)超过规定期限1个月至2个月(含2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5%;  (三)超过规定期限2个月至3个月(含3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0%;  (四)过规定期限3个月至4个月(含4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5%;  (五)过规定期限4个月至5个月(含5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0%;  (六)过规定期限5个月至6个月(含6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5%。  以上就是专利年费滞纳金怎么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超过规定期限1天至1个月(含1个整月),只需补缴年费,不用缴滞纳金;  (二)超过规定期限1个月至2个月(含2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5%;  (三)超过规定期限2个月至3个月(含3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0%;  (四)过规定期限3个月至4个月(含4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5%;  (五)过规定期限4个月至5个月(含5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0%;  (六)过规定期限5个月至6个月(含6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5%。  以上就是专利年费滞纳金怎么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专利年费滞纳金是什么  按照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负有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年费的义务。除授予专利权当年的年费应当在办理登记手续的同时缴纳外,以后的年费均应当在前一年度届满前一个月内预缴。这里的年度是指专利年度,与自然年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专利年度自申请日开始计算,并且不受优先权日与授权日的影响。如果专利权人未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年费(不包括授予专利权当年的年费)或者缴纳的数额不足的,可以在年费期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补缴。补缴的期限超过规定期限但不足一个月时,不缴纳滞纳金;补缴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一个月的,应按照规定缴纳滞纳金。  二、专利年费滞纳金怎样计算  (1)超过规定期限1天至1个月(含1个整月),只需补缴年费,不用缴滞纳金  (2)超过规定期限1个月至2个月(含2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5%  (3)超过规定期限2个月至3个月(含3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0%  (4)过规定期限3个月至4个月(含4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5%  (5)过规定期限4个月至5个月(含5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0%  (6)过规定期限5个月至6个月(含6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5%

专利年费滞纳金计算

根据《专利法》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专利权人必须每年按照规定缴纳专利年费,要是逾期不缴纳的,则就要支付滞纳金。专利年费滞纳金如何计算专利权人未按时缴纳年费(不包括授予专利权当年的年费)或者缴纳的数额不足的,可以在年费期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补缴,补缴时间超过规定期限但不足一个月时,不缴纳滞纳金。补缴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一个月的,缴纳按下述计算方法算出的相应数额的滞纳金:(1) 超过规定期限一个月(不含一整月)至两个月(含两个整月)的,缴纳数额为全额年费的5%;(2)超过规定期限两个月至三个月(含三个整月)的,缴纳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0%;(3)超过规定期限三个月至四个月(含四个整月)的,缴纳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5%;(4) 超过规定期限四个月至五个月(含五个整月)的,缴纳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0%;(5) 超过规定期限五个月至六个月的,缴纳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5%。凡在六个月的滞纳期内,第一次缴纳不足,再次补缴时,其滞纳金应缴纳数额为再次补缴时所处超出规定期限月份相应的百分比的全额年费。凡因年费和/或滞纳金缴纳逾期或不足而造成终止的,在恢复程序中,除补缴年费之外,还应缴纳或补足25%全额年费的滞纳金。

(一)超过规定期限1天至1个月(含1个整月),只需补缴年费,不用缴滞纳金;  (二)超过规定期限1个月至2个月(含2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5%;  (三)超过规定期限2个月至3个月(含3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0%;  (四)过规定期限3个月至4个月(含4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5%;  (五)过规定期限4个月至5个月(含5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0%;  (六)过规定期限5个月至6个月(含6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5%。  以上就是专利年费滞纳金怎么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超过规定期限1天至1个月(含1个整月),只需补缴年费,不用缴滞纳金;  (二)超过规定期限1个月至2个月(含2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5%;  (三)超过规定期限2个月至3个月(含3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0%;  (四)过规定期限3个月至4个月(含4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15%;  (五)过规定期限4个月至5个月(含5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0%;  (六)过规定期限5个月至6个月(含6个整月),需缴纳的滞纳金数额为全额年费的25%。  以上就是专利年费滞纳金怎么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个人用户  个人用户通过网上缴费的收据获取方式与通过银行汇款、邮局汇款的收据获取方式相同。网上缴费系统中提供收件人信息的填写页面,缴费人填写收据接收人的详细地址信息后,专利局会以挂号信的方式将收据邮寄至此地址。  (二)机构用户  机构用户通过网上缴费的收据可以选择邮寄或自取两种形式获取。邮寄的方式与个人用户获取收据的方式相同,即缴费人在网上缴费系统中填写收据接收人的详细地址信息,专利局通过挂号信的方式将收据邮寄至此地址;自取的方式即缴费人在网上缴费系统中选择自取地点后直接到所在地区设立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代办处自行领取收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七条、第九十八条

  • 索引序列
  • 专利年费晚交几天收取滞纳金
  • 专利费用交纳滞纳金
  • 专利年费滞纳金
  • 专利滞纳金怎么收费
  • 专利年费滞纳金计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