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1]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中科院的分区参考了JCR的分区标准(都是基于索引数据),但是中科院的分区比JCR的分区更严格一些。以下可能对你有所帮助:汤森路透JCR分区法: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1区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5 -50% (含50%)为2区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0-75% (含75% )为3区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75%为4区中国科学院SCI分区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每年的JCR数据,将学科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四个区: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含5%)期刊划分为1区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 (含20%)为2区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 (含50% )为3区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
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反正不怎么好,水分略大。
不一样的:中科院是中国中科院制定的,JCR是英加合资跨国集团Thomson Reuters 公司制定的分区(汤森路透分区);两个分区制作者都有点弱智,汤森路透它平均切成四块,每块25%;中科院自以为聪明,一区:前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51%~100%。其实这俩都不太科学。你们上学评优,有没有遇到过25%得优,或者5%得优;还有中科院居然把一半归为四区差不多下等了,大家想想就知道这两个都不合理对不对?比较正常的,10%优等一区;20%上等二区;30%中等三区;剩余40%四区可归到不太上手的那部分;其实中等在现实中占大多数,所以还可以在30%基础上再加一点而四区的40%可以减少一点都没问题。其他信息网上都有,我就不废话了,大家觉得我的建议合理的话左下角支持一下,谢谢!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省级期刊很容易投的,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反之,核心期刊的要求就高了,一篇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在一到三个月左右,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中途返修稿件,大约从投递到收录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刊出的时间,每本杂志有所不同,但大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晋升导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上海口腔医学》成立至今,走过了近20个年头,其发展经历了创业、建设和发展3个阶段。1 创业阶段1992年初即开始了杂志创办的筹建工作,经过一番艰苦而精心的准备,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准印证,于1992年9月创刊。开始时编辑部3个人,边学习,边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向兄弟期刊取经,特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人力上、资料的借鉴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市口腔医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杂志,初创时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开64页。创刊初期,根据国家对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订出了杂志的办刊方针。(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上海口腔医学》始终把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我国口腔医学界的学术争鸣,反映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作为办刊宗旨;并把不断提高质量,努力扩大影响,坚持立足国内,争创世界一流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努力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进步服务。(2)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与出版的政策、法令、条例;贯彻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规定。不断按照国家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标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在论文的要求方面重视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预见性4个方面,并对报导计划、编排设计、报导时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与设计,广告,印刷与装订,出版与发行,订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3)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期刊在创业期间,也是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医学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赞助费来支撑。(4)创业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每年由编辑部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呈送样本和自检报告。(5)加强内部建设和保证期刊质量是办好期刊的生命线,杂志一经创刊,即成立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终审期刊的录取与否。在此之前,实行稿件三审制,以加强编委会对编辑部工作的指导和稿件质量的把关。在收稿后1个月内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拟用稿件送有关2名同行专家复审;如意见不一,再送第三位专家复审,复审后稿件汇总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开由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进行审定,提出终审意见后,编辑部按终审意见进入发稿周期。发稿后实行编辑加工及三校对一点红的制度,每期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在创业阶段,面对同行杂志的挑战,杂志的发展步履维艰,订户只有130余家,且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苦尽甘来,在第一届历时四年主编主持下的编委会领导下,编辑部人员齐心协力,最终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对杂志的认可,上报国家科技期刊管理处,于1996年初获得了国家科委期刊管理处的正式刊号,迎来了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转折点)。2 建设阶段自1996年成为正式期刊以后,随之获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广告许可证,正式刊发广告。发行工作由原先编辑部自办发行,改由上海市邮政局统一发行,订户也逐年增多,由开始正式邮发时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办刊信心。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外,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1) 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进一步提高审稿标准。(2) 栏目中除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及信息流外,还增设了讲座和专栏论著。(3) 不断扩大和更新审稿人队伍,在第二届(1996-1999)编委会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术骨干力量,还特邀了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编委7名。此外,根据国家对编辑部编制人员的规定许可,编辑部又正式引进了1名编辑。(4) 通过对退稿数进行宏观控制,基本上达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这不仅减少了稿件的积压,也使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5) 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同时也注意到与国外学者合作论文的发表,并适当地进行组稿、约稿及派出人员参加些全国性口腔学术会议。(6) 组织编辑部人员陆续参加电脑学习班,科技编辑人员学习班,以提高编辑部人员的素质。(7)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编辑人员对来稿先进行初审,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专家审核。(8)强化质量管理,明确每个编辑工作的职责,编务的职责。每期除责任编辑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对编辑,有分工有合作,保证稿件的编排质量。(9)1998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与清华大学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实现全文上网。(10)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开展期刊的广告业务,保持收支平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各位编委及编辑部人员各尽其责,杂志质量不断提高,于199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统计1995年~1999年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共有25篇论文获科技进步奖,在本刊发表有关论文67篇,平均每项获奖发表论文数为68篇。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合格期刊进行清理、整顿及复核,我刊于1999年经上级机关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新的期刊准印证及刊号。1999年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小16开64页改为大16开64页,增加了文章的容纳量和信息量,并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简介及文章编号。从1999年起,开始向国外征订,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负责发行。3 发展阶段1999年,杂志编委会换届,吸收上海市及全国老中青知名专家,第三届编委会成立,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在各级领导和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学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口腔医学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之一,1999年底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为了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从1999年第1期开始,在主编的建议下,杂志按学报类杂志的要求进行编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题、图题)。从2000年第1期开始,杂志采用铜版纸印刷,无线装订,彩色插图按彩色印刷,是国内第一本彩图随文印刷的口腔医学专业杂志。2000年,杂志又被美国著名的CA(化学文摘)收录,并发行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入了美国30余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图书馆。为了缩短发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纳量和信息量,经报请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杂志页码由原来的64页增加至96页。从2003年第1期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为80页。为了增加办刊经费,在企业、公司的协助下,从2001年开始,成立刊务委员会,广纳会员,互惠互利。广告业务从2002年开始,交由专业公司经营,进一步走向正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岁末,本刊主编邱蔚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口腔医学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口腔医学专家,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美好的空间。2003年10月16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正式通知,《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录,成为第2本同时被CA和MEDLINE收录的中文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实现了质的突破。经过积极协商和努力,《上海口腔医学》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均进入MEDLINE数据库,免费供世界读者检索和引用。《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能够迈出这可喜的一步,是各级党政领导、海外校友高度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勇于进取和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广大作者和读者热心支持的结果。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医学》编辑部高兴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新老编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演讲厅,举行了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张志愿教授担任第四届编委名主编,邱蔚六院士、张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树夏教授和刘正教授受聘担任顾问。新一届编委会突破了以往编委地域分布较局限的缺点,增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并广泛覆盖全国各省市,同时邀请了11位海外知名学者作为特邀编委,为丰富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完善审稿学科分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扩大杂志发表论文的引用率,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2005年,编辑部投资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与MEDLINE进行全文超级链接,供读者下载、浏览全文。2006年第1期始,正文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至112页,每本定价由原来的00元调整为00元。2007年8月,与美国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签署协议,杂志全文数据进入EBSCO文献数据库。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开换届会议,成立第五届《上海口腔医学》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由145名老中青专家组成,同时成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审稿委员会,以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2008年,《上海口腔医学》影响因子在15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5。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所有稿件均通过网上投寄和评审,既方便了读者和审稿人,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为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年初,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每年给予杂志一定的办刊经费,支持杂志的软硬件建设,使杂志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第六届编委会成员160名,其中,顾问5名,主编1名,副主编9名,编委132位,特邀编委13位。《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由109名编委组成。其中,顾问4名,主编1名,副主编5名,编委84名,特邀编委15名。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603种上海期刊开展编校质量检查,《上海口腔医学》被评为优秀,列第23位。2012年1月,为了满足稿件数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杂志正文页码由112页增加到120页。同时,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上海口腔医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2011年第6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
1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排在第一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虽然这几年其他医学院口腔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华西口腔医学院在科研项目、实验室基地、学术刊物等方面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排名第一没有悬念。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07年,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华西口腔医院是中国第一个口腔专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拥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58年就成立口腔医学研究所,1989年建立卫生部口腔重点实验室,,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创办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英文杂志,成为国内第一本SCI收录口腔医学英文杂志,影响因子位居全球口腔医学SCI期刊Q1区。2013年创办Bone Research 英文杂志,2014年也被SCI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位于本学科亚洲第一。医院发表SCI收录论文数、SCI论文被引用数等各类论文数量连续4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前列,在全国口腔医学领域排名第1位;连续三次蝉联口腔医学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第1名。2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口腔医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各学科分支发展均衡,实力都很雄厚,是目前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一所招收口腔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学生的口腔医学院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拥有我国医学界的众多第一:我国第一位医学博士、第一批口腔临床技能(专业)型博士、第一位口腔医学双博士等。还有,医学领域第一家“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级口腔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3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大家可能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不太熟悉,在去年12月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学科评估是A+,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并列全国第一。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最早是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设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技术、讲座、综述、病例报告和国际之窗等栏目。在2008年我国16种口腔医学期刊主要指标的排序中本刊综合评价总分和影响因子排名均为第二,仅次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是核心期刊
是科技核心哦,不过今年过后应该就不是了,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政策好多杂志都不承认了
《上海口腔医学》成立至今,走过了近20个年头,其发展经历了创业、建设和发展3个阶段。1 创业阶段1992年初即开始了杂志创办的筹建工作,经过一番艰苦而精心的准备,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准印证,于1992年9月创刊。开始时编辑部3个人,边学习,边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向兄弟期刊取经,特别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从人力上、资料的借鉴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上海市口腔医学会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杂志,初创时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开64页。创刊初期,根据国家对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订出了杂志的办刊方针。(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上海口腔医学》始终把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我国口腔医学界的学术争鸣,反映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作为办刊宗旨;并把不断提高质量,努力扩大影响,坚持立足国内,争创世界一流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进取,努力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进步服务。(2)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与出版的政策、法令、条例;贯彻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规定。不断按照国家对科技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评估标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在论文的要求方面重视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预见性4个方面,并对报导计划、编排设计、报导时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与设计,广告,印刷与装订,出版与发行,订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期刊的质量。(3)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科技道德、编辑道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期刊在创业期间,也是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方面主要依靠口腔医学研究所、口腔医学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赞助费来支撑。(4)创业阶段,按照国家规定,每年由编辑部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呈送样本和自检报告。(5)加强内部建设和保证期刊质量是办好期刊的生命线,杂志一经创刊,即成立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终审期刊的录取与否。在此之前,实行稿件三审制,以加强编委会对编辑部工作的指导和稿件质量的把关。在收稿后1个月内提出初审意见,对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拟用稿件送有关2名同行专家复审;如意见不一,再送第三位专家复审,复审后稿件汇总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开由主编主持的常务编委会进行审定,提出终审意见后,编辑部按终审意见进入发稿周期。发稿后实行编辑加工及三校对一点红的制度,每期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在创业阶段,面对同行杂志的挑战,杂志的发展步履维艰,订户只有130余家,且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苦尽甘来,在第一届历时四年主编主持下的编委会领导下,编辑部人员齐心协力,最终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闻出版局对杂志的认可,上报国家科技期刊管理处,于1996年初获得了国家科委期刊管理处的正式刊号,迎来了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转折点)。2 建设阶段自1996年成为正式期刊以后,随之获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广告许可证,正式刊发广告。发行工作由原先编辑部自办发行,改由上海市邮政局统一发行,订户也逐年增多,由开始正式邮发时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办刊信心。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外,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1) 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进一步提高审稿标准。(2) 栏目中除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经验交流,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及信息流外,还增设了讲座和专栏论著。(3) 不断扩大和更新审稿人队伍,在第二届(1996-1999)编委会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术骨干力量,还特邀了美国、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编委7名。此外,根据国家对编辑部编制人员的规定许可,编辑部又正式引进了1名编辑。(4) 通过对退稿数进行宏观控制,基本上达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这不仅减少了稿件的积压,也使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5) 优先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同时也注意到与国外学者合作论文的发表,并适当地进行组稿、约稿及派出人员参加些全国性口腔学术会议。(6) 组织编辑部人员陆续参加电脑学习班,科技编辑人员学习班,以提高编辑部人员的素质。(7)缩短论文发表周期,编辑人员对来稿先进行初审,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专家审核。(8)强化质量管理,明确每个编辑工作的职责,编务的职责。每期除责任编辑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对编辑,有分工有合作,保证稿件的编排质量。(9)1998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与清华大学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实现全文上网。(10)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大力开展期刊的广告业务,保持收支平衡。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各位编委及编辑部人员各尽其责,杂志质量不断提高,于1996年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统计1995年~1999年口腔医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共有25篇论文获科技进步奖,在本刊发表有关论文67篇,平均每项获奖发表论文数为68篇。199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合格期刊进行清理、整顿及复核,我刊于1999年经上级机关审核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新的期刊准印证及刊号。1999年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小16开64页改为大16开64页,增加了文章的容纳量和信息量,并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简介及文章编号。从1999年起,开始向国外征订,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负责发行。3 发展阶段1999年,杂志编委会换届,吸收上海市及全国老中青知名专家,第三届编委会成立,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在各级领导和全体编委的共同努力下,杂志学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内口腔医学专业领域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之一,1999年底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为了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从1999年第1期开始,在主编的建议下,杂志按学报类杂志的要求进行编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题、图题)。从2000年第1期开始,杂志采用铜版纸印刷,无线装订,彩色插图按彩色印刷,是国内第一本彩图随文印刷的口腔医学专业杂志。2000年,杂志又被美国著名的CA(化学文摘)收录,并发行到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入了美国30余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图书馆。为了缩短发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纳量和信息量,经报请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杂志页码由原来的64页增加至96页。从2003年第1期开始,杂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页码为80页。为了增加办刊经费,在企业、公司的协助下,从2001年开始,成立刊务委员会,广纳会员,互惠互利。广告业务从2002年开始,交由专业公司经营,进一步走向正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岁末,本刊主编邱蔚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口腔医学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口腔医学专家,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知名度和影响,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无限美好的空间。2003年10月16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正式通知,《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录,成为第2本同时被CA和MEDLINE收录的中文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实现了质的突破。经过积极协商和努力,《上海口腔医学》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均进入MEDLINE数据库,免费供世界读者检索和引用。《上海口腔医学》杂志能够迈出这可喜的一步,是各级党政领导、海外校友高度重视和支持的结果,是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勇于进取和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广大作者和读者热心支持的结果。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医学》编辑部高兴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新老编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演讲厅,举行了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张志愿教授担任第四届编委名主编,邱蔚六院士、张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树夏教授和刘正教授受聘担任顾问。新一届编委会突破了以往编委地域分布较局限的缺点,增补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并广泛覆盖全国各省市,同时邀请了11位海外知名学者作为特邀编委,为丰富稿源、提高稿件质量、完善审稿学科分布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扩大杂志发表论文的引用率,提高杂志的国际影响,2005年,编辑部投资建立全文数据库,并与MEDLINE进行全文超级链接,供读者下载、浏览全文。2006年第1期始,正文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至112页,每本定价由原来的00元调整为00元。2007年8月,与美国著名出版公司EBSCO Publishing签署协议,杂志全文数据进入EBSCO文献数据库。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开换届会议,成立第五届《上海口腔医学》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由145名老中青专家组成,同时成立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审稿委员会,以确保稿件的学术水平。2008年,《上海口腔医学》影响因子在15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医学类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5。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启用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所有稿件均通过网上投寄和评审,既方便了读者和审稿人,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为不断提升杂志的影响力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年初,经医院院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每年给予杂志一定的办刊经费,支持杂志的软硬件建设,使杂志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011年10月26日,《上海口腔医学》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第六届编委会成员160名,其中,顾问5名,主编1名,副主编9名,编委132位,特邀编委13位。《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三届编委会由109名编委组成。其中,顾问4名,主编1名,副主编5名,编委84名,特邀编委15名。2011年4-11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对603种上海期刊开展编校质量检查,《上海口腔医学》被评为优秀,列第23位。2012年1月,为了满足稿件数量日益增加的需求,杂志正文页码由112页增加到120页。同时,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上海口腔医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CD)2011年第6版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的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