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

樊朝美,1958年6月出生,医学博士、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会员,《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慢性病学杂志》编委,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中文名:樊朝美时间:1958年作品:《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编委申稿人:《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dot教育经历1979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分别在内蒙古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1993-9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Temple大学医院心内科做博士后研究。dot研究方向1994年-95年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96年-1998年阜外医院心内科临床药理研究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2000年-迄今,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对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心肌致密化不全等心肌病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对上述疾病所致的难治性心力衰竭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长期潜心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在快速性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心血管病的治疗药物监测、规避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完成和承担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10余种心血管新药I-IV期临床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正在参加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心血管疾病等新药物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的研究。曾负责主持和承担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及科技部“十一五”研究课题及子课题研究3项。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三等奖一项。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Echocardiography》、《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Clinical Cardiology》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59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7部。主要科学研究方向: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是知名专家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CN: 11-2154/R,ISSN: 0366-6999)是中华医学会会刊,创刊于1887年,半月刊,是中国惟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重点报道我国医学各学科最新进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是我国医学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2010年4月,该杂志被选为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接受。已被国际上20余种著名数据库收录,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医学索引(IM)》、Medline、《化学文摘(CA)》、《生物医学文摘(B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最近几年的SCI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不断增高,2012年SCI影响因子901。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1901年8月8日,钟惠澜出生于葡萄牙属地东帝汶叻利岛。因其父死于中毒性痢疾,所以发奋学习,决心以医术治病救人。1916年毕业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广益中学。1921年被保送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医预系学习。1922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1927年利用暑假去广东汕头对该地区进行流行病调查,发现了四种能传播疟疾的媒介按蚊,其中微小按蚊在世界上属首次发现 。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入协和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1934至1935年访问美国、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埃及、印度等国的热带医学研究机构,并参加德国汉堡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的研究工作。1940年任协和医学院内科襄教授。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平协和医院被迫关闭钟惠澜不得不离开协和医院而开业行医。1942年5月,经人介绍,率领一批原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进入北平中央医院,出任内科主任,以后又升任医监。他团结广大医护人员与教会势力与日伪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使该医院不为这两种势力所控制。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钟惠澜接任医院院长,并将医院改名为中和医院,以表示此医院系中国协和同仁所办。1946年至1948年钟惠澜又兼任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对学生及住院医师要求十分严格,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务技术骨干。以后他辞去内科主任职务,但兼任内科教授。1948年协和医院复校后,钟惠澜也兼任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惠澜等把中和医院上交人民政府卫生部,医院改名为中央人民医院。1950年任北京中央人民医院院长兼内科主任。他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的各项活动,主持《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编辑工作,兼任总编辑。以后他又兼任《中华内科杂志》的总编辑。1951年钟惠澜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以后又兼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他还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的工作,为提高开业医生和在职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作出重要的贡献。1952年美军发动细菌战,钟惠澜受命担任中央防疫委员会反细菌战科技研究组副组长,并任调查细菌战的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专家联络员。他随委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到朝鲜战场和中国东北进行实地调查,他们以大量事实和证据揭露了美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钟惠澜在这方面的功绩受到中国政府的表彰和嘉奖。1954至1987年任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1956年钟惠澜前往云南省楚雄地区进行调查,首次发现滇西血吸虫病的高发病区,此病在当地一直被误诊为疟疾、肝肿大综合征等症,这次的发现对云南血吸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北京苏联红十字会医院移交给中国,并改名为中苏友谊医院(以后改名为友谊医院),周恩来总理指名钟惠澜出任院长。1957年在政协会议上多次强调人口过快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危害,以及开展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可惜这些意见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反而受到了不应有的批判。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意见才得到了肯定,他被聘为中国人口学会的顾问。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钟惠澜受到迫害,“隔离审查”直到1969年才解除隔离,并允许他在内科门诊参加医疗工作。1962年他了解到日本横川教授应用硫双二氯酚治疗肺吸虫病实验动物及病人有良好的疗效后,他一面设法引进该药,同时也通过化工部与重庆制药厂合作试制该药成功。以后他又带领助手去河南、四川、云南、湖南、黑龙江、山西、海南岛等地进行调查,查明了新的流行区,并发现8个肺吸虫新虫种,其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他也发现了新的第一中间宿主3种拟钉螺。1978年创立中国第一所研究热带病的科研机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80年任世界卫生组织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及利什曼病合作中心主任。1982年当选为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名誉会员。1987年2月6日因心肌梗死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逝世于北京。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华新医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17日:中南军政委员会任命为湘雅医学院副院长。1952年11月5日:中华医学会聘请为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1957年11月27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任命为湖南省节制生育委员会委员。1958年5月19日:湖南省省长程潜任命为湖南省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为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血吸虫病专题委员会委员。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聘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内科学、输血及血液学专题委员会委员。1964年9月: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聘请为湖南省医学专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1964年:任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会长。齐镇垣还历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届会议特邀代表、湖南省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常委、湖南省学衔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主任

1879年(光绪五年)9月14日(公历10月28日)生于浙江镇海澥浦余严村。1884年(光绪十年)六岁 春,入塾读书。1901年(光绪27年)23岁 就读南浔浔溪公学。时校长为杜亚泉,名誉校长为蔡元培。1903年(光绪29年)25岁 至上海任澄衷学堂教员。1904年(光绪30年)26岁 主办镇北贵驷桥宝善学堂。1905年(光绪31年)27岁 由镇海鲲池书院公费派赴日本留学。1908年(光绪34年)30岁 入大阪医科大学预科习医。成普通物理学讲义。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1910年(宣统二年)32岁 课余撰成物理学教科书。仍交上海文明书局出版。1911年(宣统三年)33岁 10月,武汉革命军事起。11月,乃随留日医学生组织之赤十字社归国作救护工作,先至上海,旋即随革命军入南京。12月,受豫晋秦陇红十字会之托,赴陕西,做救护工作。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34岁 七月,任北京师范学校学监。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35岁 春,再赴日本大阪医大继续求学。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38岁 夏,大阪医科卒业。七月,归国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39岁 灵素商兑出版。冬,辞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职。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40岁 在上海开业。同时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25年(中华民国14年)47岁 八月,被任中日文化事业委员会上海分会委员。10月,赴日本,出席远东热带病学会。在大会上演讲《中国结核病历史的研究》,指出瘰疬与肺痨同原之说,唐时崔氏别录已有明确记载,早于欧洲林匿克氏者1,200余年。11月,组织上海市医师公会,被推为第一任会长。1926年(中华民国15年)48岁 11月,任南京中央卫生委员委员。1927年(中华民国16年)49岁 二月,出席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在会上提出二项建议:(1)急须设法增加全国医师人数以利卫生行政之进展案。(2)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1928年(中华民国17年)50岁 二月,创办社会医报,并自任为主任。三月,任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委员,及医学校学制与课程编制委员会委员。四月,任大学院审查科学图书委员会委员。八月,任内政部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11月,搜罗历年所作有关医学文字,编为余氏医述,后改名为医学革命论集。]1929年(中华民国18年)51岁,在汪精卫支持下,提出“废医存药”废止中医案。1931年(中华民国20年)53岁 著皇汉医学批评,先后在社会医保按期发表,至此,作单刊本出版。1932年(中华民国21年)54岁 任东南医学院校董会校董,兼任校董主席。1933年(中华民国22年)55岁 七月,余氏医述二集编成。1934年(中华民国23年)56岁 三月,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顾问。任中华医学杂志编辑主任。方言病诂(后易名方言病疏)脱稿。1940年(中华民国29年)62岁 11月1日尔雅病诂(后易尔雅病疏)脱稿。1941年(中华民国30年)63岁 12月15日,说文解字病诂(后易名说文解字病疏)脱稿。1942年(中华民国31年)64岁 2月9日,广雅病疏脱稿。1943年(中华民国32年)65岁 二月,十三经病疏脱稿。1944年(中华民国33年)66岁 秋,任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1947年(中华民国36年)69岁 一月初着手作《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索引》。1948年(中华民国37年)70岁 医史杂志出刊先生七十岁生日纪念论文专号。1949年 71岁 全国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生益努力阅读马列一类之书。从无线电广播中学习俄文。1950年 72岁 五月,任全国第一届卫生会议筹备委员会华东分会委员。先生被聘为全国第一届卫生会议特邀代表。1951年 73岁 任华东医务生活期刊编辑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土产交流大会筹备委员会中医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中央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华自然科学专门会联合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普及协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中医进修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1952年 74岁 任上海市卫生局成药审查委员会。上海市国医训练所学术讲座讲师。1953年 75岁 一月一日,任上海市新成区第四联合诊所所长。9月30日病。1954年 76岁 一月三日(农历11月29日)晨9时35分,病逝同济医院。享年75岁。遗命将遗体交医学院作病理解剖。六日上午奠祭,下午火葬

崔公让,国家级名老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名誉主任,全国第二批及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带徒指导老师,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78年9月创刊,是我国检验医学和各科医学实验室诊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级学术核心期刊,被制药及药品毒理化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和分析刊源数据库等国内、国外近20个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技部授予“双效期刊”,连续七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多次获优秀期刊奖。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常委和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呼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呼吸及危重病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呼吸专家、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和北京市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第29届奥运会公共卫生保健专家组专家、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和北京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在荷兰王国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留学。

张肇达?? 叫这名字的很多阿,名人也有几个,你需要的是哪个?

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留美学者,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康复中心副主任兼一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全国委员,海南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海南省新药评审委员,海南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药杂志》、《中华全科医学杂志》、《海南医学》、《海南医学院学报》编委或特邀编委。从事内科老年心、脑血管病及风湿病的诊治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1983年7月、1989年7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和内科临床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0年11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中心作博士后研究一年多。从事内科老年心、脑血管病及风湿病的诊治工作二十多年,参与或组织指挥大量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和许多疑难病人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在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药物干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和早期康复、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治疗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美国留学期间,系统地学习和参与了当代内科老年病、心血管病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疗法,并从事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研究。

  • 索引序列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
  •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主任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