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 发了science能进高校

发了science能进高校

发布时间:

发了science能进高校

应该可以的 ,只要 你们发表的期刊是核心就可以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在南昌大学,有一个由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创建的兴趣社团计量经济研究会,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该社团成员已发表了87篇论文,包括SCI、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荣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励共计258项……本科生做科研,一度是该院的空白。“但进入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日趋多元,学院通过打造好第二、第三课堂,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搭建起多元化可交互育人平台。”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介绍,近年来,学院一方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参与论文发表和教材撰写,并以此为“第二课堂”学分,记录到学生培养方案中;一方面给社团提供资源,增强社团活动的优质供给,办好“第三课堂”。在乔凡娜•托马特-凯利踏入校门,正式成为美国新泽西学院大一学生之前,她眼中的科研人员是穿着白色实验室外套,类似爱因斯坦那样形象的“高冷”人物。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做起了科研,并且是以大一学生的身份。新泽西学院科学学院所开设的名为“通向科学研究事业之门”的计划,给许多像乔凡娜这样原本对科研一无所知的学生初次接触科研的宝贵机会。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大一时会参与4到6次“微型实验”,帮助他们充分体验生物学不同的科研领域,以做出最终深入研究某一个领域的决定。大一结束,乔凡娜选择了植物生态学。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和导师一起探索研究新泽西的森林,努力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新泽西学院的本科生科研计划名如其意,确实为乔凡娜打开了科研事业之门。毕业后,乔凡娜所做的几份工作都与科研有关,现在的她正在申请修读研究生课程,未来打算成为一名教授。本科生参与科研,这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但在国外研究型大学却很普遍,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将科研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在美国,致力于规范本科生科研项目、改善本科生科研大环境的科研组织本科生科研理事会,其成员数量在过去6年间增加了一倍,目前涵盖超过900所高校。尽管本科生进行科研仍存浪费科研资源的异议,但这类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得到提升,与科研相关的技能如科学假设能力、数据分析等得到磨砺。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人员角色和教育者角色融为一体,在指导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科研的理解。想要通过让本科生参与科研使师生双方受益,如何操作是关键。这需要教师们投入大量宝贵时间,他们中不少人或许没有过在科研上与本科生共事的经历。学校需要建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奖励制度文化,寻找途径接触不了解这一科研机会的学生。当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在世界顶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新与变革一直是推动该校发展的核心词。199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任何平均学分绩点在0以上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做教师研究工作中的“学徒”。每一位愿意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师需要将自己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概况予以公布,说明项目中所需要的本科生人数、工作岗位以及申请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该计划每年接受约400名学生,学生在完成科研工作后需要提交3至5页的论文,说明自己研究的主要收获或取得的研究成果。经审核认定合格后,学生可获得1至4个学分。除了“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伯克利分校还设有“校长本科生研究奖学金计划”“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哈斯学者项目”等20多种本科生科研计划,每年惠及数千名本科生。和伯克利分校类似,香港大学相当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该校理学院数年前就推出过“暑期研究计划”和“海外研究计划”,每年吸引七八十名学生参加。2016年下半年,港大理学院新推出了名为“年轻科学家计划”的本科生科研培养项目。符合申请资格的学生可获得2万至4万港元的奖学金,配对一名研究顾问导师为其个别指导,并能被保送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做交换生,暑假期间还能去海外实验室跟随当地人员一起做研究。理学院副院长张荣森认为,读书与做研究是两回事,读书好的学生未必适合做科研。为及早让优秀学生尝试做科研,学校推出该计划,希望培育下一代科学家。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形式可以很多样,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科研被融入到本科生课程之中。据该校负责本科教学的副教务长宝芬妮•亚瑟介绍,本科生的课程中融入科研主要按三个层次划分:在“发现层面”,通过入门课程让大一新生了解做研究的意义。在“探究层面”,会教授学生们研究方法。在“顶层层面”,学生们自己开展学术科研工作。为了动员各系教师积极在课程中融入科研,亚瑟多次举办研讨会,帮助院系教师思考如何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顶点课程项目中加入研究机会,并为教职员工和院系提供资金扶持,资助金额从1500美元到超过20000美元不等,多数在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为师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一个方面,必要的科研技能培训和指导也不能少。在乔治梅森大学,所有接受学校科研资金帮助的本科生,会强制性参加与研究技能培养相关的讲习班,学习如何撰写提案、讨论研究课题等内容。亚瑟表示:“本科生做研究,重点并不完全在成果上,也在于他们的研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亚瑟认为,坚持不懈是本科生在做科研时学到的主要技能之一。教学生在他们的研究中遇到障碍时要做什么,以及当最初的想法失败时如何进行调整,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经常会说的一件事情。没有人最后做成的项目是他们在一开始就规划好的。有信心自己能够做到,这是我们能教给他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亚瑟说。斯坦福教授的教研融合之路高校管理者在制度和管理层面对本科生做科研予以激励和保障,教师在教学融入科研上也可以有自主创新。在斯坦福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深水忠通过改造他所教授的入门生物学实验课程“生物44Y”,融入个人研究,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实验和研究的学习积极性,他也因此于2013年获得《科学》杂志所颁发的探索式教学奖。在深水忠对“生物44Y”课程改造之前,这门课一直遵循传统的“烹饪手册”式的指导方法,学生们按照实验手册一步步实验获得已知的答案。深水忠思考,如果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教学的效果会不会更好?2010年,深水忠开始尝试新的教研融合方法,20名学生参与课程试点。按深水忠的要求,学生们需要在他所设定的参数范围内,作出假设并收集数据,而后共享数据检测他们所作的假设,并在10周内以演讲和论文形式公布他们的发现成果。整个学习过程中,深水忠及助教为学生提供了极其细致的指导,包括如何架构科学问题、统计分析数据和以正确形式撰写论文。深水忠的教学创新并不是单打独斗地进行。除了试点课程的设计上获得了所在系的支持,他还得到了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支持,帮助他对比教研融合式的教学模型与原来的“烹饪手册”指导式的教学模型并提供反馈建议。第一年试点课程大获好评后,第二年新教学法的实施对象扩展到34名学生,第三年开始覆盖到全部132名学生。深水忠及其助教团队将大班分为多个小组,以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开展合作。总结深水忠的教研融合成功原因,主要在于四点。首先,教师需要对融入教学的科研内容进行简化。“在你的科研项目中,选择数据收集和问题分析方面最简单和有趣味性的那一部分,能帮学生专注于实际的科学过程。”深水忠说。其次,小型团队合作的形式是学生获得较好科研体验的关键。第三,和教育评估团队合作,让他们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告诉教师哪些举措是有效的。最后,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为什么本科生要做科研?就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本科生做科研并不是个别学生的“业余爱好”,它被视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起步较晚,配套制度亟待完善。如何借鉴国外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的理念,以多种参与形式激发本科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帮助学生具备从事科研活动所需的素养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查重可以来我们paper time ,便宜又快速,还有在线改重等你意想不到的功能等着你。

会的,但本科生能达到那个水平几乎没有………

各高校发表Science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具体到计算机科学: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01-28(十年)。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在南昌大学,有一个由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创建的兴趣社团计量经济研究会,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该社团成员已发表了87篇论文,包括SCI、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荣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励共计258项……本科生做科研,一度是该院的空白。“但进入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日趋多元,学院通过打造好第二、第三课堂,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搭建起多元化可交互育人平台。”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介绍,近年来,学院一方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参与论文发表和教材撰写,并以此为“第二课堂”学分,记录到学生培养方案中;一方面给社团提供资源,增强社团活动的优质供给,办好“第三课堂”。在乔凡娜•托马特-凯利踏入校门,正式成为美国新泽西学院大一学生之前,她眼中的科研人员是穿着白色实验室外套,类似爱因斯坦那样形象的“高冷”人物。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做起了科研,并且是以大一学生的身份。新泽西学院科学学院所开设的名为“通向科学研究事业之门”的计划,给许多像乔凡娜这样原本对科研一无所知的学生初次接触科研的宝贵机会。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大一时会参与4到6次“微型实验”,帮助他们充分体验生物学不同的科研领域,以做出最终深入研究某一个领域的决定。大一结束,乔凡娜选择了植物生态学。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和导师一起探索研究新泽西的森林,努力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新泽西学院的本科生科研计划名如其意,确实为乔凡娜打开了科研事业之门。毕业后,乔凡娜所做的几份工作都与科研有关,现在的她正在申请修读研究生课程,未来打算成为一名教授。本科生参与科研,这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但在国外研究型大学却很普遍,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将科研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在美国,致力于规范本科生科研项目、改善本科生科研大环境的科研组织本科生科研理事会,其成员数量在过去6年间增加了一倍,目前涵盖超过900所高校。尽管本科生进行科研仍存浪费科研资源的异议,但这类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得到提升,与科研相关的技能如科学假设能力、数据分析等得到磨砺。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人员角色和教育者角色融为一体,在指导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科研的理解。想要通过让本科生参与科研使师生双方受益,如何操作是关键。这需要教师们投入大量宝贵时间,他们中不少人或许没有过在科研上与本科生共事的经历。学校需要建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奖励制度文化,寻找途径接触不了解这一科研机会的学生。当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在世界顶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新与变革一直是推动该校发展的核心词。199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任何平均学分绩点在0以上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做教师研究工作中的“学徒”。每一位愿意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师需要将自己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概况予以公布,说明项目中所需要的本科生人数、工作岗位以及申请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该计划每年接受约400名学生,学生在完成科研工作后需要提交3至5页的论文,说明自己研究的主要收获或取得的研究成果。经审核认定合格后,学生可获得1至4个学分。除了“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伯克利分校还设有“校长本科生研究奖学金计划”“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哈斯学者项目”等20多种本科生科研计划,每年惠及数千名本科生。和伯克利分校类似,香港大学相当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该校理学院数年前就推出过“暑期研究计划”和“海外研究计划”,每年吸引七八十名学生参加。2016年下半年,港大理学院新推出了名为“年轻科学家计划”的本科生科研培养项目。符合申请资格的学生可获得2万至4万港元的奖学金,配对一名研究顾问导师为其个别指导,并能被保送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做交换生,暑假期间还能去海外实验室跟随当地人员一起做研究。理学院副院长张荣森认为,读书与做研究是两回事,读书好的学生未必适合做科研。为及早让优秀学生尝试做科研,学校推出该计划,希望培育下一代科学家。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形式可以很多样,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科研被融入到本科生课程之中。据该校负责本科教学的副教务长宝芬妮•亚瑟介绍,本科生的课程中融入科研主要按三个层次划分:在“发现层面”,通过入门课程让大一新生了解做研究的意义。在“探究层面”,会教授学生们研究方法。在“顶层层面”,学生们自己开展学术科研工作。为了动员各系教师积极在课程中融入科研,亚瑟多次举办研讨会,帮助院系教师思考如何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顶点课程项目中加入研究机会,并为教职员工和院系提供资金扶持,资助金额从1500美元到超过20000美元不等,多数在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为师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一个方面,必要的科研技能培训和指导也不能少。在乔治梅森大学,所有接受学校科研资金帮助的本科生,会强制性参加与研究技能培养相关的讲习班,学习如何撰写提案、讨论研究课题等内容。亚瑟表示:“本科生做研究,重点并不完全在成果上,也在于他们的研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亚瑟认为,坚持不懈是本科生在做科研时学到的主要技能之一。教学生在他们的研究中遇到障碍时要做什么,以及当最初的想法失败时如何进行调整,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经常会说的一件事情。没有人最后做成的项目是他们在一开始就规划好的。有信心自己能够做到,这是我们能教给他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亚瑟说。斯坦福教授的教研融合之路高校管理者在制度和管理层面对本科生做科研予以激励和保障,教师在教学融入科研上也可以有自主创新。在斯坦福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深水忠通过改造他所教授的入门生物学实验课程“生物44Y”,融入个人研究,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实验和研究的学习积极性,他也因此于2013年获得《科学》杂志所颁发的探索式教学奖。在深水忠对“生物44Y”课程改造之前,这门课一直遵循传统的“烹饪手册”式的指导方法,学生们按照实验手册一步步实验获得已知的答案。深水忠思考,如果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教学的效果会不会更好?2010年,深水忠开始尝试新的教研融合方法,20名学生参与课程试点。按深水忠的要求,学生们需要在他所设定的参数范围内,作出假设并收集数据,而后共享数据检测他们所作的假设,并在10周内以演讲和论文形式公布他们的发现成果。整个学习过程中,深水忠及助教为学生提供了极其细致的指导,包括如何架构科学问题、统计分析数据和以正确形式撰写论文。深水忠的教学创新并不是单打独斗地进行。除了试点课程的设计上获得了所在系的支持,他还得到了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支持,帮助他对比教研融合式的教学模型与原来的“烹饪手册”指导式的教学模型并提供反馈建议。第一年试点课程大获好评后,第二年新教学法的实施对象扩展到34名学生,第三年开始覆盖到全部132名学生。深水忠及其助教团队将大班分为多个小组,以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开展合作。总结深水忠的教研融合成功原因,主要在于四点。首先,教师需要对融入教学的科研内容进行简化。“在你的科研项目中,选择数据收集和问题分析方面最简单和有趣味性的那一部分,能帮学生专注于实际的科学过程。”深水忠说。其次,小型团队合作的形式是学生获得较好科研体验的关键。第三,和教育评估团队合作,让他们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告诉教师哪些举措是有效的。最后,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为什么本科生要做科研?就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本科生做科研并不是个别学生的“业余爱好”,它被视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起步较晚,配套制度亟待完善。如何借鉴国外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的理念,以多种参与形式激发本科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帮助学生具备从事科研活动所需的素养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查重可以来我们paper time ,便宜又快速,还有在线改重等你意想不到的功能等着你。

我认为有希望,他们的学生质量都非常高,学校的专业是越来越好。

有希望。他们既然能发布顶尖的论文,就说明他们现在有一定的实力去争夺一下这个地位。

中国高校发表science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在南昌大学,有一个由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创建的兴趣社团计量经济研究会,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该社团成员已发表了87篇论文,包括SCI、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荣获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励共计258项……本科生做科研,一度是该院的空白。“但进入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日趋多元,学院通过打造好第二、第三课堂,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搭建起多元化可交互育人平台。”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耀彬介绍,近年来,学院一方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参与论文发表和教材撰写,并以此为“第二课堂”学分,记录到学生培养方案中;一方面给社团提供资源,增强社团活动的优质供给,办好“第三课堂”。在乔凡娜•托马特-凯利踏入校门,正式成为美国新泽西学院大一学生之前,她眼中的科研人员是穿着白色实验室外套,类似爱因斯坦那样形象的“高冷”人物。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也做起了科研,并且是以大一学生的身份。新泽西学院科学学院所开设的名为“通向科学研究事业之门”的计划,给许多像乔凡娜这样原本对科研一无所知的学生初次接触科研的宝贵机会。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大一时会参与4到6次“微型实验”,帮助他们充分体验生物学不同的科研领域,以做出最终深入研究某一个领域的决定。大一结束,乔凡娜选择了植物生态学。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和导师一起探索研究新泽西的森林,努力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新泽西学院的本科生科研计划名如其意,确实为乔凡娜打开了科研事业之门。毕业后,乔凡娜所做的几份工作都与科研有关,现在的她正在申请修读研究生课程,未来打算成为一名教授。本科生参与科研,这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但在国外研究型大学却很普遍,且有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将科研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在美国,致力于规范本科生科研项目、改善本科生科研大环境的科研组织本科生科研理事会,其成员数量在过去6年间增加了一倍,目前涵盖超过900所高校。尽管本科生进行科研仍存浪费科研资源的异议,但这类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得到提升,与科研相关的技能如科学假设能力、数据分析等得到磨砺。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人员角色和教育者角色融为一体,在指导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科研的理解。想要通过让本科生参与科研使师生双方受益,如何操作是关键。这需要教师们投入大量宝贵时间,他们中不少人或许没有过在科研上与本科生共事的经历。学校需要建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奖励制度文化,寻找途径接触不了解这一科研机会的学生。当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在世界顶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新与变革一直是推动该校发展的核心词。199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任何平均学分绩点在0以上的本科生都可以申请做教师研究工作中的“学徒”。每一位愿意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师需要将自己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概况予以公布,说明项目中所需要的本科生人数、工作岗位以及申请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该计划每年接受约400名学生,学生在完成科研工作后需要提交3至5页的论文,说明自己研究的主要收获或取得的研究成果。经审核认定合格后,学生可获得1至4个学分。除了“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伯克利分校还设有“校长本科生研究奖学金计划”“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哈斯学者项目”等20多种本科生科研计划,每年惠及数千名本科生。和伯克利分校类似,香港大学相当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该校理学院数年前就推出过“暑期研究计划”和“海外研究计划”,每年吸引七八十名学生参加。2016年下半年,港大理学院新推出了名为“年轻科学家计划”的本科生科研培养项目。符合申请资格的学生可获得2万至4万港元的奖学金,配对一名研究顾问导师为其个别指导,并能被保送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做交换生,暑假期间还能去海外实验室跟随当地人员一起做研究。理学院副院长张荣森认为,读书与做研究是两回事,读书好的学生未必适合做科研。为及早让优秀学生尝试做科研,学校推出该计划,希望培育下一代科学家。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形式可以很多样,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科研被融入到本科生课程之中。据该校负责本科教学的副教务长宝芬妮•亚瑟介绍,本科生的课程中融入科研主要按三个层次划分:在“发现层面”,通过入门课程让大一新生了解做研究的意义。在“探究层面”,会教授学生们研究方法。在“顶层层面”,学生们自己开展学术科研工作。为了动员各系教师积极在课程中融入科研,亚瑟多次举办研讨会,帮助院系教师思考如何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顶点课程项目中加入研究机会,并为教职员工和院系提供资金扶持,资助金额从1500美元到超过20000美元不等,多数在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拓宽本科生科研通道,为师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一个方面,必要的科研技能培训和指导也不能少。在乔治梅森大学,所有接受学校科研资金帮助的本科生,会强制性参加与研究技能培养相关的讲习班,学习如何撰写提案、讨论研究课题等内容。亚瑟表示:“本科生做研究,重点并不完全在成果上,也在于他们的研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亚瑟认为,坚持不懈是本科生在做科研时学到的主要技能之一。教学生在他们的研究中遇到障碍时要做什么,以及当最初的想法失败时如何进行调整,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经常会说的一件事情。没有人最后做成的项目是他们在一开始就规划好的。有信心自己能够做到,这是我们能教给他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亚瑟说。斯坦福教授的教研融合之路高校管理者在制度和管理层面对本科生做科研予以激励和保障,教师在教学融入科研上也可以有自主创新。在斯坦福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深水忠通过改造他所教授的入门生物学实验课程“生物44Y”,融入个人研究,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实验和研究的学习积极性,他也因此于2013年获得《科学》杂志所颁发的探索式教学奖。在深水忠对“生物44Y”课程改造之前,这门课一直遵循传统的“烹饪手册”式的指导方法,学生们按照实验手册一步步实验获得已知的答案。深水忠思考,如果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教学相结合,教学的效果会不会更好?2010年,深水忠开始尝试新的教研融合方法,20名学生参与课程试点。按深水忠的要求,学生们需要在他所设定的参数范围内,作出假设并收集数据,而后共享数据检测他们所作的假设,并在10周内以演讲和论文形式公布他们的发现成果。整个学习过程中,深水忠及助教为学生提供了极其细致的指导,包括如何架构科学问题、统计分析数据和以正确形式撰写论文。深水忠的教学创新并不是单打独斗地进行。除了试点课程的设计上获得了所在系的支持,他还得到了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支持,帮助他对比教研融合式的教学模型与原来的“烹饪手册”指导式的教学模型并提供反馈建议。第一年试点课程大获好评后,第二年新教学法的实施对象扩展到34名学生,第三年开始覆盖到全部132名学生。深水忠及其助教团队将大班分为多个小组,以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开展合作。总结深水忠的教研融合成功原因,主要在于四点。首先,教师需要对融入教学的科研内容进行简化。“在你的科研项目中,选择数据收集和问题分析方面最简单和有趣味性的那一部分,能帮学生专注于实际的科学过程。”深水忠说。其次,小型团队合作的形式是学生获得较好科研体验的关键。第三,和教育评估团队合作,让他们评估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告诉教师哪些举措是有效的。最后,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为什么本科生要做科研?就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本科生做科研并不是个别学生的“业余爱好”,它被视为大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起步较晚,配套制度亟待完善。如何借鉴国外高校在本科生科研方面的理念,以多种参与形式激发本科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帮助学生具备从事科研活动所需的素养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查重可以来我们paper time ,便宜又快速,还有在线改重等你意想不到的功能等着你。

发表过science的高校

浙江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w 提取码: frg6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中国计算机科学发论文最多高校揭晓,清华、浙大、上交大前三最近,《2017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创新人才数量双双排名全国第一,华中科技大学高被引数量第一。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排前三。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排前三。具体到计算机科学: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排前三。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排前三。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排前三。这份报告是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发布。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时间段为01-28(十年)。为了更好地识别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报告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下载了高被引论文的题录数据。第一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中 AF 字段中的第一位。第一作者机构是 C1 字段中第一作者姓名对应的机构。通讯作者的依据是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题录数据中RP字段的作者。通讯作者机构是RP字段中作 者姓名对应的机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机构可能有多个,数据处理中,报告按照顺序只采用第一机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因在一项研究中的主导作用而被视为主导科学家。对于主导科学家的重名问题的处理依赖于一项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面向英文文献中中国作者的姓名消歧方法”。截至 2017年2月28日,中国大陆共有209 所高校至少有一个学科入选 ESI 前1%高被引学科。本报告对于中国高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仅限于这 209 所高校。报告内容分为“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和“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两部分。中国大学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1中的评价指标。“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主要使用表2中的评价指标。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 2012 年,2012 年之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未计入其中。另外,因大量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第一机构并非中国科学院大学,因此,主导论文数量较少。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入前十。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进入高校前十。4、优势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入高校前十。计算机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清华发论文最多,华中科大高被引最多中国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中,计算机科学在国际成果规模、高被引论文、创新人才数量三个维度进行的评价。1、国际成果规模(论文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十年来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3、创新人才(主导科学家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报告的课题组负责人李江教授介绍,此次《报告》的发布除了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各高校、社会组织参考的同时,也能够激励高校从高水平成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个维度考虑发展方向和策略。

台大师资胜过浙大,台大教授多是斯坦福 麻省理工PHD居多。世界排名看,浙大胜过台大,浙大前50,台大前70!

北京理工大学航天类专业有基础,近年发展很快,实力雄厚。今年就主持了973等国家重点项目。

高校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

许多高校和研究单位,都以能够在这两种期刊上发表文章为“最高荣誉”,而且不惜“重金奖励”——有的单位对于在这两种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的作者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人民币。最近,我又看到一些单位在自己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将能够在《科学》(Science)和英国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作为“奋斗的目标”。继SCI检索导向、影响因子导向之后,现在又出现了“S&N”导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科学研究管理者无能,怎么就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而总是依赖于别人?这种导向也已经“传染”到我国的期刊界和期刊管理界,动不动就拿”S&N”来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的榜样。 S&N是个什么东西?具有这样大的威力,以至于影响到中国的科学研究的政策和导向。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S&N不就是两本杂志吗,又有什么?是的,这两本杂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的综合类期刊,但是他的影响是什么?是科研成果本身的影响还是期刊的运作。在我看来是“炒作大于水平”。包括《科学》杂志宣称的“对一些科学研究团队进行跟踪,在研究成果做出的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这究竟有多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更何况,目前对《科学》的审稿程序和发稿程序的科学性已经有人提出了质疑。 从《科学》和《自然》的办刊理念和经营思想上来看,我认为他们算不上是一份“学术刊物”,理由是:期刊的报道只是消息性的,而不是深度的报道。在篇幅上多数是以两个页码,长篇论文很少;从报道的深度上看,多数只是“报告”一种结果而已,而没有完整的过程,特别是“科学研究”是讲究成果的“可重复性”,如果报道不能将研究的方法、手段、条件和研究的步骤交代清楚,人们又如何能够“重复验证”。既然,不是一种“学术期刊”,那么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表的“科研成果”为什么可以具有那么重要的分量呢?很显然,那就是“宣传”的效果大于“科学”本身。我们的科学研究导向,以这样的期刊作为“标准”也就不得不让人们认为是“玩虚的”。 我们的期刊应当创国际的知名度,但是不能完全以“S&N”为样板,至少应该明确“我们的刊物定位是什么?”,如果要办成一种“科技新闻报道性”杂志,那么以“S&N”为榜样和目标是应该的,能有这样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无疑是让人羡慕的。但是,如果要办一种严谨的学术理论刊物,那么以他们为榜样那就错了,不仅是永远也做不到,而且会搞乱自己的办刊方向和思路,变成“四不像”都有可能。不同刊物应当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就决定刊物的性质和影响的范围,甚至是影响的方式。一些营销手段也就不是对与所有期刊都适用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来:对于我国目前期刊的发展状况不满意的者,在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时”往往没有关照到其所针对的刊物定位。有些是需要解决办刊理念的问题,增强期刊的经营能力;有些是局限于体制特别是办刊体制问题,需要明确责任、提供空间;有的并不是期刊本身的原因,而是社会的通病或者是受社会的约束,需要等待社会的进步和回归;也有些期刊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现在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过高的的要求只能是一厢诚愿。

下面谈一下投稿的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杂志有关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的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的。这个杂志的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的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的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的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的,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的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的。因为现在杂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的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的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的,这些杂志的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的。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的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的贡献,没有什么好的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工作来,但他们的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的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的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的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的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的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的。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觉得你的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的文章。

  • 索引序列
  • 发了science能进高校
  • 各高校发表Science
  • 中国高校发表science
  • 发表过science的高校
  • 高校science和nature发表文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