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自主创新的内容而非内涵。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家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最终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它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和发展的筋骨,是一国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于国家来说,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意识地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流动和应用并在此过程中创造财富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所以,中国的发展,必须自主创新,拥有自主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这样才能让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扩展资料:国家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1、惯性技术领域成为自主创新的“瓶颈”2、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主体”3、中国传统文化对自主创新的“阻滞”4、缺乏有效支撑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要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科技,奖励人才
中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技术,这样在世界上才有话语权,就是他字面的意思。
掌握核心技术,可以避免受制于人,同时为以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我睁开了惺忪的睡眼,迷迷糊糊中看了一下表,才三点半,离起床的时间还很早,我又睡了起来……我掉进了一个实验室,哦!好大的一个实验室!一个博士在哪忙碌着,我瞄了一下日历哇!2060年!太惊人了!我怎么会到这儿呢?先不管这么多了,看看再说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同许许多多热爱祖国的国人一样,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我的祝愿同亿万爱国者的期盼共同铸就了我们的中国梦想。许多事,我们经历着,并从身边慢慢流走,已成往昔记忆。布票、粮票已经废除好多年了,对于我们七十年代的人来说,那些事还依稀的有一些记忆。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日用品中洋火、洋蜡、洋瓷缸子等一系列带“洋”字的叫法非常普遍,好像一切都笼罩在洋人的阴影下。供销社是我们全乡唯一的商店,而且商品及其匮乏。当时买特殊商品尤为困难,记得我们家费了好大的周折,托了很多人才从县城里买到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脱离了商品供应时代,店铺随处可见,商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终于将“洋”字从生活日用品领域赶了出去,有了自己强大的纺织业、制鞋业、家用电器等等,不但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要大量出口国外。“洋”字当头的时代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一去不返了,老百姓花很少的钱就可以用上我国自己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然而,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空、通信、汽车以及计算机领域,我们还在受制于人,很多大到系统机器设备小到配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许多次我们上当,外国人以一流的价格卖给我们的却是二流甚至是二手的设备。在一些尖端领域,国外更是严格限制对华出口,进行技术封锁,我们拿着钱都买不来国外的高科技产品。我们的进口设备坏了,请外国厂家过来修理,厂家派一个工程师过来,用电脑调出参数轻松修改一下,机器就好了。我们的工作人员站在旁边询问,对方却避而不答。这是很多熟人对我说起的一个画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如此的无奈,只能大把大把地付给人家昂贵的修理费用。在移动通信领域,引用一句电信专家的话:“我们的CDMA手机要向美国交专利费、GSM手机要向欧洲交费,小灵通的大部分利润也都被日本人赚去了。其实,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在给外国人打工,真正赚钱的是人家。”在制造业,我们生产的DVD、国产汽车都曾遇到了同样的尴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处处受制于人,高额的专利费、管理费压得我们的企业喘不过气来。中国人在引进技术上吃够了苦头,在这条路上我们受到了重创。外国人就是想用他们已有的专利技术优势,限制我们的发展,让我们永远大距离落后,步其后尘。面对这种不利的环境,无数国人曾绞尽脑汁地思索出路,最后国人终于意识到要想发展,摆脱国外的技术歧视,我们只能走自主创新这条路。老一代前辈在国外对华封锁的环境下通过自主创新,搞出了“两弹一星”,似乎向我们这些后来人昭示着自主创新的威力。我们国家更意识到自重创新的重要性,一个个激励政策颁布,并在资金上、政策上给自主创新企业极大帮助。几年后的今天,自主创新雨后春笋般地集体破土而出,一个个行业的技术突破,如同春天的号角一样打破了落后的沉闷。自主研发的神州六号运载火箭可以载人航天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搞得如火如荼,奇瑞汽车装配自己的发动机了,一系列好消息让国人为之振奋,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斗志,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感到由衷地高兴。许多网友时不时地要关注这些新闻,自主创新的话题更是频繁见诸媒体报刊,自主创新的旗帜飘彻万里长空。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伟大祖国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十几年前,手机的用途几乎只有一个,就是打电话。可是几年前,手机有了很大的发展,外观漂亮,用途也多了,不仅可以拍照、发信息,还可以开会、上网等等,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也让我领略到了科技的力量。虽然,我只是个中学生,对“科技”二字的内容还知之有限,我无法用一些很深奥的理论来阐述科技的神奇,也无法勾勒未来所能达到的科技蓝图。但我可以用一个学生的视角来畅想科技与未来。 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从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爱机器狗”的温馨,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不断有新的科技在诞生,每一个新科技的发展都会让人们欣喜若狂,因为,这些新科技正在逐步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是富于创造的民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赞扬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代中国屡失科技革命的机遇,造成了我们被动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
要改变核心科技受制于人的现状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科技重视人才培养
我想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话,国家采取的措施就是创新,自主研发自己来掌握这些核心技术。
要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科技,奖励人才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同许许多多热爱祖国的国人一样,由衷地希望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我的祝愿同亿万爱国者的期盼共同铸就了我们的中国梦想。许多事,我们经历着,并从身边慢慢流走,已成往昔记忆。布票、粮票已经废除好多年了,对于我们七十年代的人来说,那些事还依稀的有一些记忆。那时候家家户户的日用品中洋火、洋蜡、洋瓷缸子等一系列带“洋”字的叫法非常普遍,好像一切都笼罩在洋人的阴影下。供销社是我们全乡唯一的商店,而且商品及其匮乏。当时买特殊商品尤为困难,记得我们家费了好大的周折,托了很多人才从县城里买到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脱离了商品供应时代,店铺随处可见,商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终于将“洋”字从生活日用品领域赶了出去,有了自己强大的纺织业、制鞋业、家用电器等等,不但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要大量出口国外。“洋”字当头的时代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一去不返了,老百姓花很少的钱就可以用上我国自己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然而,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空、通信、汽车以及计算机领域,我们还在受制于人,很多大到系统机器设备小到配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许多次我们上当,外国人以一流的价格卖给我们的却是二流甚至是二手的设备。在一些尖端领域,国外更是严格限制对华出口,进行技术封锁,我们拿着钱都买不来国外的高科技产品。我们的进口设备坏了,请外国厂家过来修理,厂家派一个工程师过来,用电脑调出参数轻松修改一下,机器就好了。我们的工作人员站在旁边询问,对方却避而不答。这是很多熟人对我说起的一个画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如此的无奈,只能大把大把地付给人家昂贵的修理费用。在移动通信领域,引用一句电信专家的话:“我们的CDMA手机要向美国交专利费、GSM手机要向欧洲交费,小灵通的大部分利润也都被日本人赚去了。其实,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在给外国人打工,真正赚钱的是人家。”在制造业,我们生产的DVD、国产汽车都曾遇到了同样的尴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处处受制于人,高额的专利费、管理费压得我们的企业喘不过气来。中国人在引进技术上吃够了苦头,在这条路上我们受到了重创。外国人就是想用他们已有的专利技术优势,限制我们的发展,让我们永远大距离落后,步其后尘。面对这种不利的环境,无数国人曾绞尽脑汁地思索出路,最后国人终于意识到要想发展,摆脱国外的技术歧视,我们只能走自主创新这条路。老一代前辈在国外对华封锁的环境下通过自主创新,搞出了“两弹一星”,似乎向我们这些后来人昭示着自主创新的威力。我们国家更意识到自重创新的重要性,一个个激励政策颁布,并在资金上、政策上给自主创新企业极大帮助。几年后的今天,自主创新雨后春笋般地集体破土而出,一个个行业的技术突破,如同春天的号角一样打破了落后的沉闷。自主研发的神州六号运载火箭可以载人航天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搞得如火如荼,奇瑞汽车装配自己的发动机了,一系列好消息让国人为之振奋,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斗志,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感到由衷地高兴。许多网友时不时地要关注这些新闻,自主创新的话题更是频繁见诸媒体报刊,自主创新的旗帜飘彻万里长空。
每个同学都有书包吧,书包的款式、颜色令人目不暇接。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更换的书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压得我们长不高。我突发奇想:能不能有一种新式书呢?首先,制造商在书包内存了多种款式、形状,如:水果形状啦,卡通人物头像形状啦……小主人要选择自己喜爱的款式,只需按一下书包顶部的红按钮就可以了。其次,它的外壳是用橡皮做的,具有自动收缩功能,在书包左侧的两颗按钮,就是来变大小的,一颗变大,一颗变小。而书包里的课本和学习用具呢,也会随着书包的大小而改变。那样就可以背着小巧的书包轻轻松松地去上学了。在书包地前面还有个透明的地方,是用来装课程表的。只要吧课程表装进去,当你没带课本,而背起它时,就会向起“嘟嘟嘟”的警报声,提醒小主人呢!哦,对了!它的开关也与众不同,不像现在用拉链,用力一拉即断。而是有个小按钮,轻轻一按,便开了。想知道书包右侧的白色、按钮是怎么一回事吗?告诉你吧,那是用来欣赏音乐的,只需碰一下,立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歌声。当你疲惫无聊时,可以用来消愁解闷。怎么样?新型书包不错吧?不仅外型美观、功能多,还很实用呢!同学们,我相信,这决不是空想。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未来新型书包一定会诞生!
纪录片《大国重器》是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组织策划的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60年来的坎坷、磨砺与辉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国重器》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大国重器》观后感800字<一> 11月6日,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现在我们都在学习《大国重器》,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清末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接下来还有预备立宪、戊戌变法和摧毁了封建社会的辛亥革命。如果眼光再延伸一点,甚至能让我想起日本的明治维新。大国重器的蓬勃,让我借助现代的传媒手段,通过些许的想象,看到在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等兴旺起来的民族实业,也能透过记忆中路过的风景看到的荣宗敬荣德生们满怀救国大义的一腔热血,还有我自己曾经待过的湖北自强学堂,路过的汉阳铁厂遗址。 回到《大国重器》。我看到了很多高精尖的设备,看到了高端制造业中聪慧的善于创新的现代工人,也看到了国内这些走在行业前沿的领军企业如何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冲锋陷阵。就连欧洲人在北车集团面对即将出厂的CRH系列动车组也在感叹,这才是欧洲的大工业梦想啊!可是很遗憾,我依然只看到“器物”层面的革新和创造,对于制度层面的改革,我没有很深的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心中还有很多感想要说,而我要提的是,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并且,它与美国、西方乃至整个星球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及国力、国民智慧、毅力的较量。这句话其实在一开始要说的,“中华的全体为高端产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技术员、工程师们,您们辛苦了,你们的故事,比衣着华丽的明星们要耀眼、感人得多,你们憨厚的面孔,其实展现着朴实无华的东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这个世界,追赶的时间、追赶的是速度,这个世界,不管哪个领域,我们要用勤劳、坚强、勇敢和实力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加油!还有很多感想要说,从今天起,我学会了尊重科研的这一群人,制造产品的这一群大众,我敬爱你们,尊重你们的贡献,钦佩你们的勤劳,加油。现代化,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富强,我们不能停止我们追赶世界的脚步! 《大国重器》观后感800字<二> 记得第一次看这个纪录片还是两年前,那时它刚开播,当时自己还是学生,感觉介绍的东西很新颖,看着挺热闹,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工作后,一次公司组织的培训让我忽然间想起了它,于是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又温习一遍。作为一名制造行业的员工,再次观看让我印象深刻,感触颇多。 该纪录片共分六集,涵盖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船舶及关键零部件等多个重点领域,展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以前的一贫如洗、全部依赖进口,到今天的工业制造大国、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大国重器》为我们呈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路上的艰辛,是一部记录我国工业发展的史诗巨制。 长久以来,在我国工业一直处于社会和大众媒体所遗忘的地位。在这个娱乐盛行、急功近利的年代,大家更愿意关注某个明星的绯闻,最近的房价多少或是股市如何,没有多少人会去关心我国制造业的现状,更没人去关注那些技术工人,以及处于一线的操作工人,甚至社会上工程师的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而且,最近两年国内的制造业普遍不景气,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高校学生中选择经济或管理专业的越来越多,身边也有不少同学都有转行的想法,如此,制造业所需的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将后继乏人。该纪录片的一个突出优点是,除了介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处于一线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们,记录了他们的智慧和背后默默工作的艰辛,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而那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则是生产的主体,他们不应该被社会遗忘,这份工作也不应该被人不屑一顾。 制造业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加强制造业。记得影片的第二集介绍的是乙烯设备的研制生产,由于我所学专业是化学工程,我深刻的知道乙烯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它的地位几乎和钢铁同等重要,而压缩机则是乙烯生产的核心部件,这项核心技术一直都是由外国人掌握。这不经让我想起了自己现在所从事的空分行业何尝不是如此,目前空分中十万等级的压缩机都是采用德国的技术。不过,前段时间的一篇报道令我备受鼓舞,正在建设的神华宁煤十万等级空分压缩机中出现了国产化的身影,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又一次重大的突破。正如影片中所讲,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就必须要自己制造。乙烯工业如此,对于空分行业也是如此。氧气被用于钢铁、煤化工及航天等各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然而建国初期,我们甚至没有一套自己的制氧机设备,那时的制氧技术被外国人所垄断。国家需要空分设备,需要发展空分行业,杭氧勇敢的接下了这项任务。1956年,我国第一套制氧机诞生在杭氧,结束了我国没有空分设备制造业的历史。经过几代杭氧人的共同努力,现今,杭氧的空分设备制氧量最高可达到120000m3/h,是包括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林德公司、美国普莱克斯公司和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在内的国际空分“五强”企业,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空分行业的话语权。 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制造业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这部纪录片为我们展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崛起的同时,也展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作为制造业的一员,尽管现阶段实体经济形势不乐观,制造业不景气,但我们不应悲观,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投身于这个行业,努力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竞争优势,实现由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中国梦。 《大国重器》观后感800字<三> 2013年11月28日下午和晚上,集团组织所有管理人员在101会议室观看《大国重器》,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无不为片中的事件而感动和振奋想想我们的公司,现在与这些企业差距很大,如要实现“百年卫华、世界第一”的梦想,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虽然卫华在长垣甚至是河南的市场上在行业内还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紧随我们身后的那些追赶着的速度,简直是日新月异,现在差距非常微小,我们再不加快我们的步伐,被赶超只是时间问题了。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自身的产业专注精神,不断的结合行业自身的发展延伸专业的价值链,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能力来自于: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系统服务,不断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坚持持续的改进和升级,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若要形成核心竞争力,需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注重核心产品的制作,注重产品的内外部质量,以一流的精品和优等品占据市场制高点,赢得客户的青睐,使之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 注重整合资源,注重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以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整合全球化的供应链,作好产业方向的调整,持续不断的增加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的投入,引领和突破行业的技术凭瓶颈,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扩展。 注重核心团队的建设,注重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注重产学研的长期合作,培养核心人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培养规范的企业核心工艺,培养具有严谨工作态度的员工队伍,有力的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注重核心员工的国际化的培训和学习,给创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发挥其标杆和榜样的作用,支撑企业的发展。 注重行业系统服务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在研发,服务领域的创新推动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企业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的能力,让核心竞争力落到实处。 《大国重器》中讲述的故事,无一不以突破行业的制高点,创新产品的突破,核心工艺技术的独占,建立完善的质量运行体系,优秀人才的勇于担当和奉献为特点,为公司、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做大求强指出了振奋人心的方向和典范作用。 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借鉴和学习: 1、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讲到铝合金焊接时,那位女焊接教练如是说:“焊品如人品,她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我们车间工人正缺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我们需逐步健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创造严谨的生产大环境,从而带动每一个工人自觉形成严谨的生产习惯。 2、陕鼓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叶轮设计者、攻克转子焊接技术的刘霞、铝合金焊接教练,这些高技能人才很巧合的是她们都是女职工,可以看出片中给我们传递的一种信息——在机械行业里女职工一样可以引领高端技能。同时,不仅仅如此,我们还应学习陕鼓的责任文化(板凳理论:板凳=责任,板凳=平台)、诚信文化(建立员工诚信档案)、规则文化(制订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创新文化(突破传统束缚,打破有形和无形的“墙”)、感恩文化(感恩员工、客户、政府、股东、利益相关者,使感恩成为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 3、拉小提琴的高级焊接技师想必给大家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以厂为家的工作精神。他对创新的理解更是值得学习,他说: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工人在实际工作中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制造出来,也是创新,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今年,我们车间从首台背压25MW、首台凝气30MW到首台高温高压25MW机组的成功生产,无不渗透着每一个工人的智慧创新。产品的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工人的制作,平时设计图纸、制作工艺等环节中的失误,往往是生产工人第一时间发现,所以,我们公司要积极激发工人全身心的投入、参与制造精品和优等品的过程中去,让其充分展现智慧的力量。 4、片中讲到一位工人,通过长期记录自己工作的数据,最终总结成册,编成软件。我们车间可以说不乏这样的工人师傅,他们心中装满了图纸,装满了一个个实际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把这些经验汇总起来,然后把它规范化、标准化,一定会形成一项很了不起的智慧创造。 5、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讲到企业由大到强的五大战略任务:①创新驱动;②基础支撑;③高端引领;④绿色发展;⑤走出去战略。这与公司制定的“百年卫华,世界第一”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不谋而合。 卫华集团已经走过了26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年销售额81亿元的骄人业绩;但是,我们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日夜不停的、想方设法的追赶我们,可我们有不少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在迅速的向我们逼近。2013年已将过去,相信在公司高层的科学决策下,一切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人才、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形成合力,一定能早日实现我们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百年卫华,世界第一”。 《大国重器》观后感800字<四>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
下面将会介绍一种大国重器与这种民族的浪漫情怀的作文。第六集将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的大问题,使中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 制造强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集里讲到正泰集团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内容比较多。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实施五大战略将实现我们从装备制造大国到装备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在路上,在追赶中,距离自己的强国梦越来越近。
要改变我们国家目前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国家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在国际芯片制造领域,我们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
原因:其一,由于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贸易战、科技封锁等极限施压事件越来越频繁,在经历了一系列“卡脖子”事件后,我们必须要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感到担忧,必须要对科技创新独立自主加以重视。其二,从历史经验教训和新中国发展历史来看,关键核心技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两弹一星”技术突破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使中国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可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至关重要。其三,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关键核心技术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技术话语权、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权。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不受制于人、独立自主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化解困局。
因为你所指的关键核心技术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明专利,这就是先发优势如果想不受制于人,只有创新才能得到根本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