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养殖场看下就知道了,,他们那有详细资料,,至于成本问题种牛在2-10元不等,,饲养过程中成本也不高,,但时间很长,,从蜗牛崽到商品蜗牛最少需要6个月,甚至有的更长,,达到210天
白玉蜗牛没人要的真正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杯俱呀!白玉蜗牛的肉有一种象蚯蚓一样的土腥味,中国人非常讨厌这种味,不爱吃,在国内无市场! 现在,很多养殖户不养白玉蜗牛了,都在换养新品种“香螺”,因为香螺的肉是香的,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国内市场售价在20-30元/斤还非常俏销!你搜一下“香螺网”进去看看,他们正在免费供种哟,我以免费领养了2000只,超畅!
你哪里的,我婆家养这个的,你可以来参观
白玉蜗牛,因其头、腹、足洁白如玉,故称为“中华白玉蜗牛”,简称“白玉蜗牛”,系中国独有品种,以人工养殖为主。白玉蜗牛属陆[1]生贝壳软体动物,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是食用蜗牛中首屈一指的佼佼者,为我国科研部门从野生褐云玛瑙螺中变异选育而成,故又称中华白玉蜗牛,其肉质肥嫩,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趋向于零,含有20多种氨基酸。作为食用列为世界四大名菜之首——蜗牛、鱼翅、干贝、鲍鱼;世界七种走俏野味之一。在法国有“法式大菜”之誉,在欧美等国圣诞节中,几乎到了没有蜗牛不过节的地步。非洲大蜗牛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陆生蜗牛,重达800 克,外壳长达20 厘米。非洲大蜗牛有时被人们当做一种食物食用。近来这种蜗牛成了东南亚地区危害最大的农业害虫之一。白玉蜗牛和其他蜗牛一样,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的环境中生活,白玉蜗牛(1张)昼伏夜出,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极为敏感,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粘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当环境适宜后,便会自动溶解保护膜重新开始活动。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气温和湿度的影响。适宜温度为16℃~30℃,湿度60%~85%,土壤湿度在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5℃时休眠,停止生长和繁殖。 各种绿色植物及糠麸均可作为白玉蜗牛的食料。一般春天以白菜、青菜、莴苣等阔叶植物饲喂;夏天可喂大量甘蔗、向日葵叶、各种瓜果皮渣等;秋天气温低,食量减少,可喂些菜叶、薯片等,白玉蜗牛不吃青草、杂草,拒食有刺激性味道的葱、韭、蒜。白玉蜗牛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人工养殖只要温度、湿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从出壳到性成熟一般需6个月时间,交配受精后15~20天即可产卵,把卵产在洞穴内。卵粒绿豆大小,外包一层白色发亮的膜,每次产卵100~200粒,8~15天可孵出幼蜗牛,寿命一般5~6年。养殖室要阴暗、潮湿。蜗牛喜欢阴暗,并不是不需要阳光,而是避免强光直射。如:楼房、平房、地下室、防空洞等都可养殖。每组占地1平方米。 从全国各地蜗牛养殖户的饲养实践证明:饲养箱40*50*10cm体积养殖种蜗牛100只左右,一组种蜗牛(200只)有两个这样的木箱即可,或根据实际情况订做(木箱选择无异味的杨、柳、桦木为最好)。也可以用塑料盆、砖池等替代。 种蜗牛以较细的河沙为好,幼牛可添加富含腐质植而又疏松湿润的菜园土,但要不含害虫卵,更切忌受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温度控制在12℃以上即能交配、产卵,15℃~25℃是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温度低于零上5度高于32度,进入休眠状态。所以要千方百计保证室内温度在15度以上,这样可多产卵,提高经济效益。 室内空气湿度要控制在70%~85%的范围内,养殖土捏之成团,触之即散(这是30%~40%湿度的标志)。种牛饲养土湿度30%即可。商品牛35%~40%最好。厚度一般为8分米。 蜗牛是杂食性动物,青饲料:如白菜、生菜、向日葵叶、瓜叶、豆叶、西红柿、茄子等;多汁饲料:如各种瓜皮,水果块茎、黄瓜、土豆、胡萝卜等。再添加一些精饲料即可。蜗牛食性广,但食量小,一组种蜗牛一天的食量仅为两大片白菜叶。种蜗牛两天喂一次,商品牛一天喂一次。黄昏时投放饲料最佳。 蜗牛是雌雄同体的低等软体动物,在种牛性成熟的情况下,异体交配后,不分公母,个个产卵。种牛交配后,10天左右开始打洞造穴产卵,产卵需1~2天时间。将卵团收集起来放到垫有半瓶湿沙土的中进行自然孵化12~15天孵化完毕。 蜗牛的饲养过程中,管理好幼牛、生长牛,是成功的关键。① 要保持饲养箱的清洁卫生。② 要保持合理的密度,防止拥挤,每平米以2000~3000只为宜,并且应随着蜗牛个体的增长而适时分箱。③ 要控制好温度湿度,温度一般控制在12℃~30℃之间,饲养土含水量以40%为宜。④ 要注意通风换气。
3元一只,鹧鸪苗! 祝楼主恭喜发财 财源滚滚
正确的做法是先找好市场再养殖,不管养什么,都有保障养那种食肉的,
孔雀还是好样的,前景不错。近年来,我国的孔雀养殖业初露锋芒,产销市场异常火爆。可是孔雀养殖为什么就这么火爆呢,其实不难分析,其原因就是作为百鸟之王的孔雀,具有野味浓、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特点,是高档的美味佳肴,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肉食禽类。在养殖方面因其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儿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品种之一。孔雀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观赏动物,十年前,经济发达地区的精明人士,采用规模养殖孔雀,销往宾馆、饭店,推出“孔雀宴”,深受广大食客的欢迎、赞赏。加上孔雀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吉祥鸟,食用及观赏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孔雀养殖各项准备工作A、场地的准备:孔雀场的选择要求基本同于家鸡,有条件的饲养场最好选择在在树多荫大、地势稍倾斜、半沙半土的半山坡上,环境要僻静。种灌木,植牧草,使活动之地绿草成片,尽量模拟野生环境,以利孔雀的驯化及饲养。孔雀可成对或1雄2-3雌同笼饲养,也可大范围内放养,但需要固定喂食地点。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围成,有防雨、能栖息的栏舍,禽舍一般5×5×5M。运动场宜稍大,用铁丝网或尼龙网(网孔5-0CM),有树木遮荫。禽舍应座北朝南,地势高,向阳,冬季保温,夏季凉爽。禽舍地面为硬底,上铺细沙,2-5M高处安一栖杠。B、设施的准备:孔雀的设施与家鸡相似,只是需要解决保温、孵化设备。C、技术的准备:孔雀的养殖技术主要靠自己从报刊杂志进行自学,也可到本网电子刊物"孔雀技术文荟"等栏目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丰富饲养养技术。D、饲料的准备:孔雀饲料基本与家鸡相似,饲料调配主要是粒料、动物性饲料和青绿饲料的配搭。粒料如高粱、玉米、水稻、麻籽、苏籽等混合喂给。动物性饲料是由肉末同蛋混合饲料掺在一起喂给。青绿饲料切碎在动物性饲料中喂或单独饲喂。E、防疫的准备:孔雀易患球虫病和白痢病,必须保持圈舍卫生,及早预防,必要时应做鸡新城疫苗预防接种。F、引种的准备引种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孔雀供种货源,掌握选择孔雀的基本知识, 因选购羽毛光滑整齐,精神活泼,脚有力,趾不弯,食欲好,反应灵敏,眼睛明亮的孔雀。
是不是和养家禽差不多
《中国农村科技》杂志是科技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的中央级政策管理类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农村科技》 自1994年创刊至今,坚持以“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指导工作,交流经验;服务农村,促进发展”为宗旨,积极为农村科技领域的中心工作服务,积极报道中央政策和农村科技的重大成就及发展趋势、农村科技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搭建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科研院所之间沟通合作的桥梁;为传递农业产经信息、追踪科技创新的步伐,促进产学研结合,构筑高层次、高水准的交流平台。《中国农村科技》是目前农村科技领域惟一一本以展现科研院所、地方科技实力、推动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题的最具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杂志,在农村科技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2013年,《中国农村科技》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刊物强化了服务意识,以传播业界智慧,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为己任,强调前瞻性、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用新理论、新观念、新视野,更好地为农村科技服务。《中国农村科技》将敏锐地捕捉业内的热点问题、焦点现象、新闻人物、突发事件等,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跟农村科技发展步伐,及时进行透视预测;介绍最具操作性的典型经验,提高科研院所及涉农科技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促进业内人士把握科技发展态势,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社长袁学国。袁学国,管理学博士,山东寿光人。现为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室副主任,除担任《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社长外,还兼任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产业化分会专家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农村经济、科技政策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在农村信息化、农产品(39,09,43%)质量安全、农产品流通与消费、农村科技创新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农村科技杂志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 农村科技开发杂志 农村天地杂志 农村农业农民·B版杂志 农业新技术杂志 农村科技杂志 农村实用技术杂志 农村百事通杂志 现代农村科技杂志 农村农业农民B版 农村农业农民A版杂志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
1鹧鸪野外繁殖率很低,野生鹧鸪一年繁殖两次,一般一次产蛋五只,鹧鸪苗刚出壳四个小时就可以跟着母鹧鸪觅食。鹧鸪的人工繁殖还没成功。全世界没有规模养殖鹧鸪的案例。南方的广东、广西等地有零星养殖,作为媒鸟和观赏鸟。大部分是野外捉回来的鹧鸪苗或野外捡鹧鸪蛋回来孵化的。鹧鸪是省级保护鸟类,市场出售的商品鹧鸪很少,市面看到的所谓的鹧鸪绝大部分是用石鸡假冒的。2产蛋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鹧鸪繁殖性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3性成熟雌鹧鸪比雄鸱鸪性成熟早,雌鹧鸪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鹧鸪要推迟2~3周。因此,对雄鸱鸪必须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4配对在野生条件下为一雄一雌配对,人工驯养,可一雄多雌组群,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5雏鹧鸪-种鹧鸪选择方法饲养鹧鸪必须先要对所有饲养的雏鹧鸪进行个体选择,特别是作为种用鹧鸪,雏鹧鸪品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成活率及饲料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性能和种用价值。选择雏鹧鸪应以体质健壮有神,发育良好,两腿稳健有力,羽毛色鲜亮清洁,个体体重在12克以上,头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食欲旺盛,增重快,叫声洪亮,泄殖腔附近无粪污染,一般可选作商品鹧鸪饲养。准备将来留作种用的鹧鸪苗除上述标准外,还要挑选个体大、发育好、体重适中、活力强、眼大有神、行动灵活、站立姿态正常、体羽整齐、喙短稍弯曲、头颈匀称、背部和胸部宽且两者平行,胜部硬直、脚趾齐全正常。挑选出来符合上述条件的雏鹧鸪,为培育生产力高的合格种用鹧鸪打下良好基础。凡是体质较弱、发育较差、体重过轻、肩尾低拱背、跛行或行走不稳、动作迟缓、羽毛松乱、绒毛缺少光泽,无尾羽、泄殖腔附近不干净,如将雏鹧鸪捏在手中无力挣扎或不挣扎、喙狭长、眼睛瞎或有毛病、喙过弯、上下喙闭不紧,背、胸不平行,脚趾弯曲的,均不宜留作种用。挑选淘汰的失去种用生产性能价值的雏鹧鸪,可另作育肥肉用商品鹧鸪饲养处理。肉用鹧鸪饲养到平均体重达500克是生长最适宜的鹧鸪龄,这时饲料报酬也最高。
【鹧鸪的繁殖技术】 1、繁殖特性 后备鹧鸪长到28周龄,转入种用饲养阶段。约214日龄~245日龄,母鹧鸪开产。但由于公鹧比母鹧性成熟迟3周~4周,因此必须对公鹧鸪提前增加营养和增加光照。公母比例平养时1:3,笼养时1:4。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年平均产蛋80枚。产蛋量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子的影响外,还受环境条件影响。条件好时,鹧鸪利用年限为3年,产蛋量第二个产蛋年为最高。在产蛋期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 不允许移动或抓捕鹧鸪,否则产蛋量会显著下降,甚至停产。种蛋受精率92%~96%,孵化率达84%~91%。 2、孵化 种蛋保存、消毒、选择、运输等原则上与鸡同。孵化时,孵化器内温度必须稳定在37℃~38℃,否则孵化率就会降低。孵化第1天~7天相对湿度为55%~60%,第8天~18天相对湿度为50%~55%,每19天~24天相对湿度为60%~70%, 这样有利于雏鹧出壳。孵化第3天后,胚胎需氧量逐渐增加, 需打开孵化器进气孔不断补充新鲜空气。特别在出壳时,更需足够的新鲜空气。 入孵初20天,必须每隔2小时翻一次蛋,20天后不再翻蛋。一般蛋温32℃~33℃。孵化中后期,每次晾蛋10分钟~15分钟,第23天~24天不再晾蛋。 鹧鸪蛋入孵后第7天~8天照头照蛋,第20天~21天照二照蛋,其方法与山鸡相同。二照后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器,继续孵化至出壳。 3、出雏与育雏 种蛋孵化23天~24天,有的迟到25天才出壳。把绒毛已干的雏捡出,盛雏箱要垫上草或软纸,以50只~100只放1箱为好。对刚出的雏要加强加温、透气、防止闷死。对已啄壳但无力出壳的胚雏可进行人工助产。助产要待雏的尿囊血管枯萎后方可进行,否则容易出血造成死亡。若孵化到26天仍不出壳的,一律舍弃。 目前,先进的育雏热源是红外线灯。灯挂在离地面30厘米的高处,随雏鹧日龄增加逐步提高,一只250w的红外线灯,可照300只~400只雏鹧。育雏舍在入雏前打扫干净,进行消毒,在地上先铺一层熟石灰,然后铺8厘米~10厘米厚的垫草,约2周后再补充垫草,到厚度20厘米为止。 育雏的温度应随周龄增加而降低。刚出壳至1周龄,育雏温度为35℃~36℃, 每周降低1℃,直到24℃~25℃可以稳定下来;育雏湿度1周龄内育雏室内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降为55%~60%。在保证温湿度的前提下, 应注意通风透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育雏密度,1日~10日龄每平方米80只,10日龄~4周龄每平方米50只,4周龄~13周龄每平方米25只。育雏室光照条件为:出壳20小时至1周内,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1周龄后为16小时光照, 强度为每平方米2瓦。光照太强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 鹧鸪出壳后24小时内应先饮水,不要断水和缺水。鹧鸪第一次吃食叫“开食”。饮水后就可以开食。饮水、开食在24小时内完成。开食时可将饲料撒在厚纸板上或盘上,让雏鹧寻食。水槽与食槽要错开放,相距约1米。3日龄每天保持不断料,每只每日喂熟小米8克,3日龄~10日龄,每昼夜喂6次。10日龄至4周龄每天喂5次。 【鹧鸪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雏鹧鸪最迟于9周龄转入育成舍,可实行平养、网养与笼养,为防治黑头病、 球虫病及寄生虫病,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鉴于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 饲养密度:4~6周龄每只03平方米,或均养35只/平方米,6~10周龄每只06 平方米,或均养15只/平方米。 光照为每昼夜14~16小时(低强度),采用5~1瓦/平方米。红光效果好。 每天喂料3~4次,饮水不可中断,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观察护理。 对于肉用仔鸪,从一开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个小时,至16周龄时可达到成年体重的92%,公仔鸪达到6公斤,母仔鸪平均5公斤,即可上市。饲料转化率约为04:1。 饲养猎用鹧鸪,应在16~20周龄时上市,在经济上效益较高。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鹧鸪0~8周龄可以成功地在多层笼内育雏或平面育雏。大部分商品鸡笼只要将笼底、食槽、饮水器略作改进即可。为减少足踝受伤,可在底部铺上6 厘米厚的网眼塑料网垫。至6周龄时应移入育成笼内或栏内进行饲养。 管理技术基本同雏家鸡。为防啄癖,在6~9日龄断喙,至6周龄再断喙1次。采用断喙机断去上喙1/4~1/3。如不断喙,也可穿戴特制塑料鼻环。 【鹧鸪育雏的关键环节】近两年来,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身的特种珍禽美国鹧鸪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养殖业日趋火爆。但是鹧鸪养殖并不像所说的那样简单好养,只有掌握了娴熟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养殖成功。现将鹧鸪育雏的管理关键介绍如下: 1、温湿度 ①温度 温度是鹧鸪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环节,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成活率。1~2周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24℃。②湿度 湿度过大易真菌感染;湿度过小易得呼吸道疾病。一般1 周龄相对湿度为60%~70%,1周龄以后相对湿度为55%~60%。 2、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雏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密度 密度过大其活动场地受限制而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过小浪费有效场地,使养殖成本提高。一般出壳至10日龄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 日龄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龄可放30只/m2,10周后可入15只/m2左右。 4、光照 出壳后20小时至1周期间需全日光照,1周后为每天16小时。 5、饮水 鹧鸪在出壳24小时内将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凉开水中,让雏鸪饮用。如果雏鸪是从外地引进的,可在饮水中加VB。 6、开食 鹧鸪饮水后即可开食。将饲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湿状用手将颗粒搓细,少量的撒在纸上,让雏鸪自由采食。头3天以不断料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灯光下,食槽要错开,相距不要超过1m,饲喂时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时以上次饲料吃干净为好。 7、消毒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