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影响因子8-10分算高
sci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5)名人效应的影响。介绍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SCI是汤姆森公司评选的,高分指至少5分以上。高分的质量好。
过分的感到反感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sci的分值也成为IF分,IF=前两年文章引用数/前两年文章收录数,看到公式你应该就一目了然了。高低只是一个比值而已,当然分越高发表难度越高,权威越高。最低分值是0~1分,高的到10分,甚至几十分。投递的时候先对自己的文章评估,选择适宜的区间,提高成功率是最需要考虑的。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一般来说学术期刊被引用得越多,影响因子通常越高,也就是说杂志被关注的越多impact factor 就越高,医学类好多杂志如《新英格兰杂志》、《柳叶刀》等因为看的人比较多,影响因子有些是很高的,尤其是综述类杂志。 但是,问题也不是绝对的。不能单单凭影响因子(IF)的高低来判断期刊的权威性,如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虽然每年的IF在0 左右,但是大家都知道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与
这个网页可以查网页链接
1以上就算不错了
好发。因为影响因子6已经算是较高的了。影响因子是衡量期刊价值和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价值和水平就越高。
你好,关于SCI分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科院分区,一个是汤森路透分区,他们都有四个区,你是的一区和二区,我分别给你说一下你就明白了。中科院分区:前5%为该类的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的为4区,该分区1-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越往上杂志质量越高;汤森路透分区(简称ICR):前25%(含25%)为Q1区,前25%-50%(含50%)为Q2区,前50%-75%(含75%)为Q3区,75%之后为Q4区,JCR的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这四个区的。拓展资料: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图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JCR)分区图片来源:百度
一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 二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6%—20%; 三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21%—50%。sci几区中,影响力从高到低依次是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投稿一区的sci论文,含金量最高,难度也最大。好的文章,可以挑战高分区,而相对一般的文章,考虑低分区,即作者要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另外,SCI期刊录用文章起点是很高的,若连四区的sci都不达标,那说明文章还达不到发表sci的标准。作者要不提高写作文章的质量,要不找更低级别的期刊投稿发表。
请查看《 JCR 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按照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投稿难度和影响力,分为1~4区: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则更普通~~
SCI影响因子7属于非常高的水平了。影响因子能达到5以上的期刊就是非常高的期刊了,对于多数普通作者来说,能发表1以上期刊就足够了。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起源:1976年,ISI在SCI基础上引出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提供了一套统计数据,展示科学期刊被引用情况、发表论文数量以及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情况。在JCR中可以计算出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影响因子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期刊的影响力。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ci影响因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学引文索引
sci论文影响因子1代表水平普通。1、影响因子很多情况下是选择期刊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来定位期刊的级别大小。一般影响因子在5以下的在SCI期刊算是普通的期刊,5到10左右的是属于比较优秀的期刊了。2、基本情况下作者发表论文,选择影响因子在5左右的刊物就可以了,如果高于10那就非常了不得了,影响因子是否高是要相对比较的,在同专业同范围的期刊里,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大多数情况我们发的都是零点几的。3、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代表它的期刊的影响力较高,在SCI期刊众多领域中,把杂志按照影响因子排名,排在总数前30%的期刊杂志影响因子的高低代表了学术期刊的质量,在期刊挑选上,挑选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对展示作者的学术能力有更高的权威性。计算公式公式为: IFU =(X(S,T) / Y(S,T))。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48+128);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187+154);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为5161 = (176÷341)。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ci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