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贯彻 两主 原则的几点做法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3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需要,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指导,就是授以方法。从英语教学角度来讲,就是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处理信息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追求、积极进取、探索、参与的精神,从而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问题,提出带有启发性、兴趣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例如: book three,lesson 11中,教师可先提出这个问题:“do you know what’s the bird that can’t fly in australia?” 学生会回答:“鸵鸟 ”。接着老师可告诉学生:“ostrich is the biggest bird in africa not in australia. the one in australia is called emu (鸸鹋)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接着告诉学生:“there are many special animals and things in australia. read the text to find them out.” 这样,不仅可以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合作、互相促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接受多次的读书指导,从中能悟出读书方法,从每段中独立地找到大意和中心,就会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英语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规律,使学生由“学会”升华为“会学”。
二、转换“角色”,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说”
我们知道,尽管教学论中明确指出,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大都采用教师包办地讲,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为使“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到实处,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有计划设计题型,由易到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画面图形鲜艳生动,声像一体,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地接受信息的便利,使学生获得多重感官刺激,最大程度唤起学生的“内驱力”。以高一册下unit 20 为例,在讲授对话时,先提出问题 “what two ways of printing are they talking about?”然后利用多媒体,边看边
听。在学生理解了对话语境、内容之后,回答问题,同时利用屏幕展示正确答案,使学生能
准确抓住重点。接下来, 教师利用多媒体,把不同印刷方式的步骤以图像形式一步步展示
给学生,并伴随问题:“how did people record information before printing was invented?”
“how did people use rocks for printing?” “how did people use wood for printing?”
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画面准确找出答案,并能形象地记住步骤。然后,老师在屏幕上给出
关键连词:first,later,after,then,finally,学生根据画面的提示两人一组,分头练
习描述对话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张嘴说。在学生熟练了对话内容后,再
提出类似的话题:“how to make jiaozi?”然后学生一起练习重要词汇的运用。
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提高自信心。反之, 就会自卑,心灰意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使学习成为他们自己心理上的需求,就会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就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并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要抛开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多讲一些,多问一些,多读一些。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探索新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和习惯用法,使每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英语活动中。
例如,在学新课文时,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重点及重要的语言点、句型设置些正误判断题,让学生抢答。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课堂气氛,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争强好胜之心,积极主动去理解、分析、判断;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说的机会,并通过对错句的更正,抓住了重要词汇的运用。
四、转变“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的教学思想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尽量多的自我探求、自我尝试,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通过多种练习,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这样,既加大了课堂的密度,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气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格式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达到将来检查相应知识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的目的。
总之,“两主”教学的原则应贯穿在所有的课型中,贯穿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设计好教学,统筹安排好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性。
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问题,提出带有启发性、兴趣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例如: book three,lesson 11中,教师可先提出这个问题:“do you know what’s the bird that can’t fly in australia?” 学生会回答:“鸵鸟 ”。接着老师可告诉学生:“ostrich is the biggest bird in africa not in australia. the one in australia is called emu (鸸鹋)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接着告诉学生:“there are many special animals and things in australia. read the text to find them out.” 这样,不仅可以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合作、互相促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接受多次的读书指导,从中能悟出读书方法,从每段中独立地找到大意和中心,就会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英语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规律,使学生由“学会”升华为“会学”。
二、转换“角色”,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说”
我们知道,尽管教学论中明确指出,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大都采用教师包办地讲,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为使“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到实处,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有计划设计题型,由易到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画面图形鲜艳生动,声像一体,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地接受信息的便利,使学生获得多重感官刺激,最大程度唤起学生的“内驱力”。以高一册下unit 20 为例,在讲授对话时,先提出问题 “what two ways of printing are they talking about?”然后利用多媒体,边看边
听。在学生理解了对话语境、内容之后,回答问题,同时利用屏幕展示正确答案,使学生能
准确抓住重点。接下来, 教师利用多媒体,把不同印刷方式的步骤以图像形式一步步展示
给学生,并伴随问题:“how did people record information before printing was invented?”
“how did people use rocks for printing?” “how did people use wood for printing?”
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画面准确找出答案,并能形象地记住步骤。然后,老师在屏幕上给出
关键连词:first,later,after,then,finally,学生根据画面的提示两人一组,分头练
习描述对话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张嘴说。在学生熟练了对话内容后,再
提出类似的话题:“how to make jiaozi?”然后学生一起练习重要词汇的运用。
三、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提高自信心。反之, 就会自卑,心灰意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使学习成为他们自己心理上的需求,就会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就会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并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要抛开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多讲一些,多问一些,多读一些。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探索新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和习惯用法,使每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英语活动中。
例如,在学新课文时,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重点及重要的语言点、句型设置些正误判断题,让学生抢答。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和课堂气氛,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争强好胜之心,积极主动去理解、分析、判断;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说的机会,并通过对错句的更正,抓住了重要词汇的运用。
四、转变“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的教学思想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尽量多的自我探求、自我尝试,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通过多种练习,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这样,既加大了课堂的密度,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气氛,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格式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达到将来检查相应知识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的目的。
总之,“两主”教学的原则应贯穿在所有的课型中,贯穿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设计好教学,统筹安排好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性。
上一篇: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 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