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学术能力论文

学术能力论文

发布时间:

学术能力论文

在符合学科本身要求的边界范围内、以该学科特定的概念或范畴来解说问题以阐述自己的思想。如果你写论文时专业术语很少,散文式的语言或大众化语言很多,那就不是学术性论文。学术性论文有结构要求,论证和推论比较严谨,不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学术性论文的结构安排和规范有一定的严谨性,它要求我们在对问题作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论证,在进行判断或推理时,既要关注逻辑学理也要关注现实与判断或推理之间的关联。

大学文科是针对大学文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对大学文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科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文科学术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文科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重点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是教育系统完善自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自身希望获得“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的需要。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立,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培养目标从“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一转变的现实需要,并且主动在办学实践中尝试探索,但从理论角度,却鲜有系统、直面的论证。

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关键在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课程集合,是各门课程分工和配合形成的组织结构,包括各门课程的内容量、课时安排和课程顺序。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惑,难以体现出教育层次和类型的特点。从教育实践来看,职业教育本身既有层次之分,也有类型之分。层次可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教育后面向职业的高等教育,应包括目前的专科层次、往上的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根据高考科目的划分,粗线条地将高等职业教育从类型上分为文科高职、工科高职和艺术类高职,以方便归纳共同点,对比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分类指导、分类评价。文章以文科高职课程体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思考构建文科高职课程体系,以点带面,进而探讨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在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方面的应有之义。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文科高职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理论课时量、评价标准等方面,皆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1.课程内容“压缩饼干”现象,折射出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

目前,文科高职课程内容,多采取的是本科“压缩饼干”方式,照搬学术型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只是由于学制的限制对每门课程进行内容删减。这种课程内容,目标定位不清,模糊了文科高职课程的特色,内容不完全,每门课程知识量少,信息量小,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内容定位不清,造成以就业为目的的学生,学习的内容肤浅,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社会岗位需求,就业竞争力不强。而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提升教育层次后,课程内容整体都学过,不断“炒冷饭”,浪费教育资源,难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一味强调“够用为度”的后果,忽视了专业类型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理论“够用为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忽视高职教育不同类型的特点和需要,不与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性,是无法正确限定何为“够用”,多少为“度”。文科高职对于理论知识够用的“度”,显然不同于其他类型高职,课程结构分配方面应该符合自身类型需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3.围绕评估“指挥棒”的单一标准,导致了专业建设同质化严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如同一个隐形的“指挥棒”,规范高职院校办学之余,也使得各种类型高职教育发展趋同,形成“千校一面”的发展模式。高职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是以占据主导话语权的工科高职教育规律为标准,忽视文科高职对于技能培养、素质养成方面的特殊要求。盲目围绕评估“指挥棒”转,生搬硬套工科高职课程模式,文科高职课程评价遭遇尴尬,造成目标制定不符合培养特点,课程体系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化设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同时也不利于受教育者自身全面发展。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要超越实然状态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应然层面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

不同类型的高职教育,其办学宗旨不同,服务的社会需求不同,课程目标的选择自然具有差异,各有侧重点。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够用的知识基础或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呈现综合化趋势,更加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美国社区学院倡导AOI(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integration)理念,探索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融合,就是顺应这一趋势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又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文科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不同于占据话语权的工科高职,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并非定位于“能力本位”,而是“素质本位”,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当代社会文化底蕴的完整人。

2.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职业方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课程体系需要对接某类职业岗位,让学生获得胜任社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的生存之道,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够做”。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职业技能,既包括部分需要反复练习以动手为主的经验型技能,也包括部分需要高认知参与以理解运用为主的抽象型技能,因此课程培养的一技之长,没有必要机械化定义。文科高职课程注重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能力标准的学习,更强调培养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注重具体岗位以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社会的能力

文科高职教育主要服务于第三产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型人才、从事基层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服务人员,人才标准为复合型高素质应用人才。文科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面对的工作对象大多数是具体的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课程目标包括“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课程体系必须能够培养学生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良好的与人相处、交往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人”的素质。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在战略层面、结构层面、内容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措施。

1.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战略层面——完善体系,明晰层次

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其重点更多在于“养成”和“发展”,因此课程内容需要保持完整,每门课程保证足够的知识量,反对课程内容采用本科“压缩饼干”的方式。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层次是比较清晰的,如会计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每门课程内容是完整、足量的,不同层次的课程可以在实践方面给不同层次的教育提供基础。

文科高职课程内容,应考虑到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扩展度,按照层次开展。目前的文科高职教育,应该在三年中完成高职人才的培养,每门课程质量符合高等教育课程标准,满足进入职业岗位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升入高一层次的本科教育的学生,课程体系增加的是扩展课,课程内容是理论知识的延伸,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的是发展的能力、扩展就业范围的能力。

2.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结构层面——形成“宽基础、活模块”

文科类知识的结构呈现出非线性、弥散特点,知识体系比较“杂”,知识结构如同“W”或“M”型。文科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拥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课程结构弹性相对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广,理论基础扎实宽厚。因此,文科高职课程结构的“宽基础”,应着眼于多方面复合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对通用知识的要求和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岗位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以专项职业技能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技能的培养。

文科高职课程结构的“宽基础、活模块”,可以由“综合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四部分组成。其中,综合素质课程主要针对学生职业生涯所需的综合素质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通用素质,下设思想政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身心发展类课程以及职业指导类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提供所学专业的相关理论。职业能力课程对应的是职业领域的核心技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职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素质教育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其中素质教育模块包括通识教育内容,职业技能模块包括通用职业能力类课程、专项技能类课程、职业资格类课程和技能提高类课程。

3.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课层面——结合专业,强调“人文”

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课程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例如,文秘专业的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更加重要,而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具体操作的技能更为重要。文科高职教育的核心知识多包含在通识知识中,课程内容方面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融合度很高,核心技能主要来自于综合素质,通识能力会直接提高职业技能。因此,文科高职课程体系中对于理论课“够用为度”的理解,要结合专业特点界定“度”,并且强调“人文”。

“够用”的着眼点不能仅仅盯着当前的岗位群需求,而要将目光放长远,根据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发展的前景,科学分析、预测学生应学习的理论知识类型和数量,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发展留有较宽的选择空间。同时,“够用”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盲目压缩、变浅,不能片面地把“够用”认为是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而应考虑到文科类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突出“人文”特点,加强理论知识的复合性和综合化,扎实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培养人文素养的通识知识,构成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基础。因此,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是文科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科高职理论课程一方面应加强对专业特点进行剖析,建设与专业就业岗位群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课,使理论课程的学习既具有职业岗位特点,又能满足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设置的选修课、讲座等,采取集中、分散、浓缩、强化等不同课程形式,加强通识课程的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4.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课层面——突出“综合素质”,合理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包括一定量的实践课程,但文科高职与其他类型高职的实践课程有一定差别,一方面要体现出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普遍特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突出文科高职特色,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文科高职实践课程可以按照“通用职业能力养成——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环境下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形成内在要求进行设计,通过课内实训、课外实训和专项实训的途径,建立起实践课程模式。通用职业能力实践课程,主要是社会性能力训练,旨在训练对于文科高职学生来讲比较通用的职业技能,如语言表达与沟通、礼仪、文书写作、文字录入、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等,可以通过一些专项实训课程进行。岗位核心能力实践课程,重点是单项技能的实训,可以通过校内模拟或仿真实训,或校外社会大课堂进行社会服务来进行。综合职业能力通过顶岗实习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与实践。

文科高职实践课程的设计不同于工科,一些专业难以做到完全顶岗实习,如国际贸易、会计等专业,因为涉及到商业秘密,企业不可能让实习生全面触及,与其勉为其难地顶岗实习,不如采用“走岗”的方式进行。此外,一些原生态的工作过程并不必然凸显文科专业的教育功能,简单将学生置于真实岗位中,反而会让学生对理论基础和技能经验缺乏比较和反思,从而限制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生成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文科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项目教学等,注重实践过程的反思,增强实践的认知性质,强调高路径学习,让学生从实践课程中提高举一反三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兰巧.文科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组织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

[2] 朱依萍.谈“够用为度”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1).

[3] 周文根,何杨勇.论构建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08,(2).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梁绿琦系该学院院长)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文科学术论文范文

对学生来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丰富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对日后的评奖学金、评三好生、评先进以及入党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跟其他同学相比也更有底气呀!想保研的同学发表论文更是多了一道保障。在走入社会,从事文学教育等相关工作时比别人有更大的优势。对老师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评职称了。毕业生留校做助教想要职称等级更高一些,发表文章是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的方式了发表问题联系我吧

1、据学术堂了解学术论文是用来表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学术论文的上位概念是论文(议论文)。论文与其他文体如记叙文、抒情文的区别在“论”,即论述、论证、论说。论文,以是否具有学术性为标准,可以分为: 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非学术论文,指一般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例如,社论、评论、短论、时评、评论员文章等。学术论文,包括学术报刊上的学术论文、专题研 究论文(长篇专题研究论文即所谓专著)、学位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体。2.学术论文的大致分类:学术论文可分为:一般学术论文;研究性学术论文。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一般篇幅较短;研究性学术论文,包括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3.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法学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律、法学著作、判例等文本,属于文本研究。即使所谓法社会学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最终也要归结为文本研究。文本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写作论文的过程,分析文本、研究文本、写作论文,是同时的,不可截然区分。因此,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 学术研究的成果,即是所完成的学术论文。研究所得到的结论,称为基本学术见解,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才最终形成。以上是对学术论文的一般理论所做的概述,只有了解论文的一般理论这个框架,才能更清晰的把握论文的主题。

察学术性论文写作能力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论文格式主要分成 3 个主要部分,即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论文前置部分包括:论文题目、作者、论文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主要包括:图、表和照片。笔杆网上有个在线写作功能,还是很不错的。

需要帮忙联系同学原,创,查,重

写文章的几点技巧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 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 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写文章的几点技巧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 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 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

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科技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

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发表标志着研究工作的水平,为社会所公认,载入人类知识宝库,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

一、学术论文的概述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

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

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一、学术论文的概述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

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

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4、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二、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1、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

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要。

……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哲学。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

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⑴具有科学性。

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⑵有利于展开。

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还应说明的是,在选题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

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

另外,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出来。

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②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

论文作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题目。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2、研究。科学研究从选题、确定课题时已经开始。

这里指的研究,是指选题确定之后集中攻关的研究。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①搜集资料。

凡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昼搜集齐全。②整理资料。

使散乱的资料条理化,具有可用性。③调查材料。

材料是科研的基础。

其实,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

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

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

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的办法。

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的总体分析。必须先讨

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的框架,然后开始

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的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的华丽,而主要留心逻

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相邻两段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

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

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的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习

别人的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的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的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的

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的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 ***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

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的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

抄袭(plagiari *** )。

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的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

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字斟句

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的修改极为关键,

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

6.第二稿以后的修改,主要注重具体的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

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的语法错误拒绝

很多同学认为发文章没有用处,不现实,太虚了,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客观的利益,特别是一些工科专业的同学。其实不然:任何学科门类发展到今天,都是从零开始的,都是一个不断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发表论文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基础研究的成果大都以论文形式表现;

第二,任何研究结果,只有发表了,他人才能重复、验证,结果才可能成为知识;

第三,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提供书面材料让同行知道: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的?发现了什?发现意味了什么?

第四,撰写和发表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

第五,发表论文的质量与数量:衡量科研水平和效率的客观标准。

说到重要性,必然会提到论文的要素。充分了解学术的各个因素是撰写论文的基础。那么,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应该包括哪些要素?很多科学家认为包含5个因素:创新性、可读性、信息量、参考文献、署名与致谢。

对于创新性的描述,我水平不够,不敢妄谈,只能谈一下如何体现创新:我认为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题,规模不一定要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论一定要深刻,要能反映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能做到这样,发表文章或者申请项目就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了。

可读性是指使读者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可读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结论的可靠性:该研究成果在本领域内取得了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或者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这些话是不能乱说的,国内研究学者往往存在不严谨的叙述,包括一些牛人所发表的文章,很多都会出现实验结果不能完全支持所得结论的现象;而相比之下国外专家则非常谨慎,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因此,一定要保证结论的可靠。

第二是构思的严密性和写作的逻辑性:要做到介绍研究背景,清楚地解释学术思想。

第三是论述的生动性:因为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这一点很多人做得都很差。要做好这一点,其实并不是很难。平时多看一些相关领域的本土语言为英语的大家写得综述或研究论文,专看语言,好好学学人家行文的思路及语言的描述就行了。

第四点需要注意的是文字和图表的规范性,也就是说语法时态、数据的取舍和图表的设计等等。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是有种恐惧感。脑袋里思绪万千,可是真要表达出来,却总觉得一片空白。虽然看了一肚子的学术文章,但是写下来的文字就跟小说或者散文一样,零零碎碎地弄不成一片。那么多的术语也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这种焦虑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都需要用时间和练习去弥补。

写学术文章其实有点像编程。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不明白语法规则,就不敢乱写。即使写了,编译器老是报错,找原因的时候又觉得语法规则怎么设计得那么复杂,找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当最终掌握了这门编程语言之后,写起代码来就是信手拈来了,该定义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该用函数地方的就用函数了。不复杂的流程都可以边想边写了。复杂的流程,只要把逻辑想清楚了,一切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语法规则,又会觉得有规则限定就是好,要是代码写成了散文,调试起来会疯掉的。

科研写作也是一个技术活,也要经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首先你要熟悉学术写作的基本方式。在能够基本上准确的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要一开始就去复制导师的写作风格,因为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肯定是达不到的,强行去模仿别人的风格就会太牵强。

同时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把文章当做一段代码来思考就行了,不用想的太复杂。不要把堆砌学术术语当作是写作的目标,成功的作家并不是要把事物用很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准确的传递自己的信息。就跟写出来的代码主要是能正确的运行,写得好看不好看,那是下一步的要求了。比如读者看科技新闻或者文章的时候,也不会是抱着欣赏艺术的方式,而是能够很快的从中提取到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写作初期,多收集同事或者同行的反馈意见是最有用的,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才能在后续的写作中知道要提高什么。

如何撰写科研论文,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牵扯到科研成果, 写作技巧等等面向

提供您一个网站: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

否则等于没看。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

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9.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

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

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

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10. 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

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英文文章写作1. 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

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2. 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3. 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4. 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5. 找英文高手改。

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 and improvement,notranslation)的公司 ,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文献管理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换行符 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1. 知而不引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 断章取义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3. 引而不确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 来源不实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 盲目自引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1. 审稿人知识陈旧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

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2. 选错审稿人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

撰写教研论文能巩固教育理论知识,加深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强化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对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

那么,怎样撰写教研论文呢? 一、确定题目 写文章,得有题目。“题目”二字,其实是比喻义。

“题”,原指人的额头,与“目”连用,有引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文章之前,意在将文章的内容和特点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一看它,就能大体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因此,确定题目十分重要。 题目从哪里来?对教师们来说,一是从教育教学实践和读书中发现。

在教育教学和读书时,要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从现实教育问题、从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手段等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分析、比较、印证,从而有所发现,提出新见解。而要提出新见解,关键是选题要新,尽量选人家没有涉及的课题,或者人家已经写过了,但你觉得与自己的见解相佐,需要重新论证的,或者与自己的见解大体一致,但觉得还不够完善,需要补充说明的。

二是从参观考察和问卷调查中选题。参观先进学校,访问教育界前辈,调查有关的教育教学问题,可以拓宽视野,活跃思路,从而获得好的选题。

一个从事了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必然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积淀,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从这些实践经验中找到可写的题目。 值得注意的是,对初写教研论文的教师来说,所选的题目宜小不宜大。

题目太大了,往往不容易写好,所以不能贪大求全。题目小,即开口小,会比较容易写,如教学一得,一事一议,一事一评之类。

强调题要小,为的是避免大而空,泛泛而谈,并不是说题目大的就不能写,关键是要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真正说明问题。 二、编拟提纲 题目定下来了,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从哪几方面来写,即通常所说的编拟写作提纲。

通过编拟提纲,围绕题目准备写哪几点,每一点怎样铺展说明,论据如何服务于论点等,做到成竹在胸。当然,提纲还只是论文的初步构思,随着写作时对材料与观点的运用,还会作某些修改或调整。

提纲是文章的框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完全由作者构思来拟订。有人偏重形式,习惯采用大小标题编拟提纲;有人则从内容出发,列出各段要点。

有的简略,有的详细。这些都无关紧要,关键是提纲内涵要明确,表述层次要分明,逻辑结构要严谨,论点论据要清楚,布局谋篇要合理。

总之,要使论文切合题旨,把握中心,合乎逻辑,精心构思编拟提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准备材料 提纲拟好后,不要急于动笔,必须先准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是写不出好论文来的。材料准备一是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资料,摘录下你需要的材料。

二是结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或者实地考察,搜集材料。三是向同行、向前辈请教,从他们介绍的经验中获取材料。

有了材料是不是就能写出好论文来呢?那也不见得。还必须对所有材料作一番整理、鉴别、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甄别、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

四、动笔撰写 定了题目,拟了提纲,掌握了丰富的材料,就可以动笔写作了。论文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如何表达自己研究成果的过程。

由于研究的问题、依据的材料、形成的见解各不相同,因此表达的方式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说,教研论文跟其他科研论文一样,一般都有引论、结论,中间是一层一层的论述。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6个字:义理、考据、辞章。用现在的话讲,义理就是道理,写文章就是说道理,使人读了受到启迪,感到信服。

所谓考据,即我们平时说的有论据、材料或实例,使人读了文章后,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辞章就是遣词造句,文理通达,流畅、生动的语言,是文章内容表达和人们阅读心理所必需的。

写教研论文最重要的是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只有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论文才会显示鲜活的生命力。

同时,写教研论文还应力求体现鲜明性、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就是说观点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

观点不明确,等于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见解等于没说。准确性,就是说论据要真实可靠。

论据不准确,尽管有鲜明的观点,也无法使人信服。论据可以是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可以是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

运用材料必须真实、典型,不能将道听途说当资料;引用材料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也不能依据孤证做出结论。生动性,我们可以理解为可读性。

教研论文跟其它文体一样,也要写得生动形象,有情有趣,才能让人看得下去。 五、反复修改 论文写成后,还应该认真审读,仔细琢磨,反复修改。

审读中总会发现问题和不足。有人说,写文章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文章写完了,往往会有某些遗憾,会有许多疏漏与浅薄之处。

因此,人们历来提倡对文章要反复修改,努力使之臻于完善。修改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己原先思维的再整理、再深化的过程,也是文字上润饰提高尽量完美的过程。

可以说,没有修改成不了好文章。当然,除自己修改外,最好还能请同行、专家帮助修改。

掌握了撰写教研论文的方法,还是。

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影响力

1.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4.光子学报  5.中国激光  6.物理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8.半导体学报  9.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强激光与粒子束   11.量子电子学报  12.物理学进展  13.声学学报  14.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5.发光学报   16.核技术  17.大学物理  18.金属学报  19.低温物理学报  20.无机材料学报   21.高压物理学报  22.材料研究学报  23.波谱学杂志 24.量子光学学报   25.化学物理学报  26.计算物理 27.人工晶体学报  28.光学技术  29.原子核物理评论。

《原子能科学技术》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原子能类核心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 Compendex》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方正Apabi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难发,原子能科学技术发表周期非常长,以前都要一年以上核技术要快得多,毕竟是的期刊

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高压物理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能科学技术、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发光学报,光子学报。声学学报,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物理,低温物理学报,计算物理,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大学物理,波谱学杂志,光散射学报。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关于大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论文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态,是衡量研究者学术造诣及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最公正、最客观的尺度。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学术论文 范文 大全,仅供参考!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大全篇一 汉语中的日语 【摘要】如果有人提出"唯心、唯物、地主、知识、 保险 、生产、市场、经济、营业中、料理"这样的词汇全部是来自日语。恐怕大量使用这些词汇的普通中国民众是不会相信。而且,这些词汇的原产地的日本人也大多半信半疑。但是,这是事实。 【关键词】汉语;日语;现象 汉语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只有一万个左右,而其中大约一千个是日语汉字词汇。一千个并不是很多,但一万个中的其他词汇大多是来自于佛教用语,现几乎变为废词。而来自日语的词汇大多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使用频率非常高,而且造词功能非常强。从这方面说,日语来源的汉语中的外来语对现代汉语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在日语中来自古代汉语的词汇非常多(近60%)。而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词汇中来也引入了大量日语词汇并几乎与汉语融为一体。这些日语词汇大多在19世纪被引进。 那么这些词汇是怎样的引进的,他们本身构造,特点有哪些,对汉语有哪些影响呢? 一、日本 留学 高潮和日语翻译高潮 19世界60年代,面对衰败的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纷纷 出国 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其中到日本留学最多。 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学习日本先进东西,并通过日本把西方文明介绍到中国。这些人在日本学习日语后。马上在日本翻译日语书然后送到中国国内出版,同时,在中国国内日语书的翻译浪潮也随之到来。当时翻译的书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历史,地理,产业,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甚至最早传到中国的《共产党宣言》,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根据1945年日本国际 文化 振兴会出版的《中译日文数目》,当时翻译的数目达2600本之多。 二、日语大量涌进汉语中 大量的日本的书被翻译成汉语出版的同时,留学生们因受看日语书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在自己的 文章 中大量的引用日语。还有,当时日本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发行了很多报纸、杂志。这样,大量的日语就一下子进入到汉语中。当然,所谓的日语大多是日语词汇,日语表现 方法 也有少量的进入。 对大量的日语进入汉语这一现象,在中国人中,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其中,梁启超是赞成派,他在自己的文章里也大量使用到日语。当时,还有一个翻译家严复主张直接音译西方词语或者从中国古汉语找相对应、近似相近的词来译会更好些。而也有人明确反对从日本输入词语。彭文祖就是其中一人。他也是日本留学生,1945年他出版了一本叫《盲减法的新语》的书,书中他把从日本引入新词看作是"系民族存亡的大事",大肆批判日本语大量输入,说这是"不知廉耻的行为","想一刀把这些人的脑袋砍下"。 这样,在引进西方词语上,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了日语的翻译语和中国的严复等人的翻译语共存局面。这里就举几个例子:日语翻译语-严复等人的翻译语 物理学-格致学地质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社会-人群伦理学-名学原料-天产之物功利主义-乐利主义 但是,由严复等人的翻译语大部分没有日语翻译语好。换句话说,他们的翻译语大多来源于古汉语因而非常难理解,所以没有流传开来。严复的翻译方法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词语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应。进入汉语中的西方的新词本来在中国的社会中没有,而从古汉语中找出的与这些新词对应的词不管怎么说也是很难行得通的。所以日语翻译语与严复的翻译语虽一时共存,但最终是日语翻译语获胜,严复的翻译语消失。后来就连梁启超也不得不使用"经济学""社会学"这样的日语翻译词。 当时,借助日语翻译语引进西方的新词汇成为不可倒转的趋势。现在像"经济,社会,哲学"这样的日语翻译语已经完全融入汉语,实现本土化了。而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些词汇是从日本来的外来语。也不知道"计学,资生学,群学"曾与"经济学,社会学" 共存的事实。 在日语大量快速进入汉语背景中,除了有中国当时积极引进西方新词汇这个原因,也有当时在日语翻译语的翻译造词方法的原因。翻译造词方法上大致有以下几种: (1)当时的日本,在翻译西方的新词语时,少量采用汉字音译,例如: gas 瓦斯concrete 混泥土romantic 浪漫 club 俱乐部 lymph 淋巴 (2)大部分是采用意译的,而且绝大部分是利用汉字重新组合造出一个新词,例如: 手续 取缔 打消 直接 间接 广义 狭义 社交 社团 批判 上水道 (3)之外,也有少数是是利用古汉语来翻译的,但与古汉本来语意思有改变,例如: 组织,劳动,杂志,社会,经济,人道,革命。 总之,日本人在把西方词语翻译成日语的时候,可以说是使用汉语,遵循汉语造词法规则,精心选择翻译语。特别有趣的是"动词+宾语"的造词法不但原本在日语中没有,而且正是与日语语法相违背。这样造出来的日本翻译语即使大量的进入汉语中,中国人可能不认识它们,但一定没有不协调感。就像是生长在日本的华侨回归中国一样。假设当时像战后的日本那样外来语全部用片假名来处理的话,那我想日语大量进入汉语是不可能的。 三、日本来源词汇的研究 1,不同的学者其统计数据稍有不同,但日语词汇进入汉语的数量大概为1000个左右。 2,近代进入汉语的新词汇大多数是从日语来的。虽说也有少数是直接从西方来的,但大多只是名词,而且现在几乎不用。而进入从日语来的词汇,不仅有名词,也有动词,例如"服从,复习,支持,分配,客服,支配,配给"。此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大多是从日语来的。例如:"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物理学,土 木工 学,建筑学,冶金"等。 3,日语来源的词汇,在现在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在1996年在一本叫《文字改革》的杂志中登载了《二音节基本词汇出现频率统计表》,这个是以中国读者最多的《红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高中语文教科书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根据这个结果,2285个二音节基本词汇中,出现频率在500以上的词有88个,而来源于日语的有25个,占31%。日语来源的词汇,不仅有作为常用语的的名词,动词,具有造词能力的结尾词也有23个之多,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活跃,其中几个例子: (1) 化-一元化 多元化 一般化 公式化(2) 式-速成式 问答式 流动式 简易式 (3) 炎-肺炎胃炎 肠炎 关节炎 脑炎(4) 力-生产力 消费力 原动力 想像力 5,少数日语词语进入汉语后词义发生了变化,例如 (1)劳动者-(日)工人→(中)劳动的人 (2)辩护士-(日)律师→(中)辩护的人 (3)组合-(日)工会→(中)组合 6,少数词语是翻译日语的时候在中国新造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也成为了常用语,例如: 基于,关于,对于,由于,成为,视为 7,有一些词虽进入了汉语,但在后来被淘汰了,例如 万年笔,日伞,残念,夕方,支那,手形,切手 8,引进的汉语与日语的同意异音。例如,"哲学"来源于西方词汇"Philosophia"汉语中读作"ZHE XUE"而日语读作"TETUGAKU"。读音不一样,但意思基本一致,所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会把它看成是外来语。这种 现象,恐怕只有在中日两国中才可以看到吧。 四、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关于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高名凯先生在他的《现在汉语中外来语研究》有这样的论述:日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非常大。在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大部分来源于日语。西方词汇引进到汉语中大部分是通过日语的引进来实现的。具体的影响归为以下三点: 1,加速了汉语复音化进程 在中国的古汉语中(日语叫"汉文")由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词汇非常少,大部分是一个文字即一个词。词的复音化,即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造出一个词,虽说复音化在中国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过程中是一种趋势,但日语来源的外来语词汇进入汉语加速了这样的复音化进程。 2,汉语的复音化使语义变得细腻,表现更加缜密,正确。 例如,"行"在古汉语中,有" 行走,跑,行为,行动,行进"等意思。而通过现代汉语的复音化就可以造出多个词语,表现变的更加准确。 3,大大丰富汉语词汇和汉语表达。 大量日语词语的引进,特别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概念词语的引进,填补了汉语在这些领域的表达空白。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达。 4.日语词语的输入也是西方文化输入过程。 进入汉语的日语词汇,大多是日语的西方词语的翻译语。引进这些词汇的同时,实际上 也就引进了西方的文明、文化。 结尾 1896年第一批留日学生到日本后,从学习日语,翻译日语,到在汉语中使用日语词词语,引进日语,最后到1000多个日语词完全融入汉语,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了。像"共产党、干部、社会主义、经济、手续"这样的词语,中国人谁都会用到,但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意识,也不知道这些词其实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语。 而日语也是相同的情况,日语的词汇到现在有一半左右是汉语词汇,这些词汇大部分是来源中国古汉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日本用汉语造字规则造出来的。但是,日本人完全不会把来源于中国的汉语看作是外来语。也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他们的文字是来自中国的汉语。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高明凯?刘正 王炎《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研究》(1958年2月 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 [2]周祖谟 《汉语词汇》 (1958年8月 人民 教育 出版社) [3]实藤惠秀 《近代日中交涉史话》 (1973年 初秋社) [4]高明凯.刘正 王炎.麦永干.史有为 《汉语外来语词典》(1984年 上海辞书出版社) [5]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 (1985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6]王凌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 (《辽宁大学学报》 1981年第3号)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大全篇二 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 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我国目前互联网用户的人数已经突破4亿接近5亿。网络在十几年的发展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也在影响着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也因为网络的普及和大量应用在发生着巨变。同一种语言因为使用场合情景的不同,为了能够充分表达使用者意图,语言会根据需要表达的含义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一、汉语言词汇的变异 打开百度,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中进行“网络词汇”的搜索,一会儿发现搜索的结果多达几十万条。但是到底哪一个词汇是网络流行词汇的开创者就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了。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词汇始终在推陈出新,每个时期都有网民在运用着自己的智慧创造着新的网络词汇。汉语言词汇在网络上变化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现代生活的特殊环境,使人们无法用传统的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他们需要一种能够直接打动人的语言或是各种符号,使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由于在网络上人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传统语言在表达上又有着局限性,这使得网民在网络上为了克服传统语言的局限性,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网络上不断有网络上特有的词汇出现,传统的汉语言出现了变异。 网络环境中,词汇的运用已经打破原来的方式,不再以汉字的书写方式为主,出现了与原有汉语不同的词汇,大量的汉语拼音和汉字的谐音被广泛地运用。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词语已经被大量的网民所使用。 1.词汇的拼音化 在网络上人们为了能够适应信息快速交换和传递,以达到交流的简介和实效目的,大量的汉语拼音被使用,并按照一定约定俗成的规矩固定其含义,取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作为词汇的缩写就叫做拼音缩略词。如mm代表妹妹,gg代表哥哥,dd代表弟弟,jj代表姐姐,lm代表辣妹,lr代表烂人,等等,这些词都体现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的影响。汉语拼音的简写已经成为汉语在网络上的特色。互联网使人们的联系更加便捷,拉近了人的距离,这些原本没有意义的字母变得含义丰富,带给人几分快乐和轻松。 2.词汇的谐音化 网络词汇的谐音化可能是因为两个词的发音很相似。比如:稀饭代表喜欢,果酱代表过奖。 另外还有一类比较常见的是数字的谐音,比如:9494是指就是就是,4242意思是是啊是啊,7456意思是气死我了,748意思是去死吧,88意思是再见,拜拜。847意思是别生气,987意思是就不去,5555是模仿哭泣的声音,哭泣的意思,1414是意思意思,3166是日语再见的发音用在这也是再见的意思,3q是谢谢你,8147是不要生气,848意思是不是吧,886是拜拜喽的意思。这些数字的应用之所以会受到大多数网民的欢迎,主要是这些数字的输入只需要用到键盘右面的数字键盘,使用时方便快捷,音质上与汉字的区别比较小,容易让人理解,同时又增加了语言的乐趣。 3.叠音词汇的使用增加 人们在上网时或在论坛留言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叠音词汇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感,用口语中的语言代替汉语的书面用语,语言中就会平添出几分亲切和俏皮,更加强调了书写人的语气。使用这种略带 儿童 稚嫩口吻的词汇,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把“东西”称之为“东东”了,如今这一网络用语已经被人们带进现实生活中进行使用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可见一斑。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把“漂亮”称之为“漂漂”,把书包称之为“包包”,把苹果称之为“果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成年人频繁地把儿童经常用的语言运用在网络上,看似不符合规律,违背常理,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现实社会的高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让成年人在内心里有一种向往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渴望着能够再次回到童年时被父母关心和呵护的时光。[1]只有在网络上,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泄心中不满和压力,只有在这里才没有竞争和压力。人们在这里互相是陌生的,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甚至对方的性别和年龄。这种现象在年轻女性的群体更加常见。她们渴望年轻的心在自由的网络上得到自由的发挥。所以这种充满了童真乐趣的词汇出现在了网络上,使网络多了许多乐趣。 4.新词的产生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其已经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不仅仅代表高新科技,也同时是一种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它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新兴词汇的产生反映的就是他们年轻人的心理。新词的变化主要有两种,增加前缀,增加后缀。 增加前缀的新词,如: 零:零报酬,零收益,零投诉,零缺陷,零容忍,零增长 高:高智商,高品质,高素质,高回报,高质量,高曝光率 另一类是增加后缀的新词,如: 吧:迪吧,歌吧,休闲吧,聊吧,网吧 客:博客,黑客,闪客 族:月光族,上班族,有车族 奴:房奴,车奴,卡奴 还有一种新词的产生,它是依靠原有的词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追求个性的心理,在现代汉语言词汇原有的基础上在网络的背景下产生了新的意义。因为网络有着非常好的自由度和广泛的传播性,许多人已经渐渐习惯这种新兴的词汇并已经把这些词融入了日常的生活中,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词的出现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偷换概念的方法,使原有的就此产生新的含义。这些词汇包括:控的意思是某种 爱好 的人,逆天的意思是作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开刀意思是拿别人进行恶搞,解剖的意思是对某人进行解析,泡菜是对韩国人的称呼,废柴的意思是没有用的人,扑街意思是倒在大街上, 潜水 的意思是不发表评论的行为。 第二种是通过字词的表象产生联想。例如偶像的意思是让人想要呕吐的对象,强的意思是好,养眼的意思是好看,腐败的意思是吃喝,反腐败的意思是请人吃饭,晕的意思是看不懂,拍砖的意思是提意见,泡妞的意思是追女孩,high的意思是特别的兴奋,有钱的单身男性被称作钻石王老五,长得不漂亮的女孩被称为恐龙。有本事被称为有料,等等如此这般的词汇,这些词汇因为其特定的含义,也已经被广大的年轻人所接受,但是这些词因为其本身的固有的缺点,所以还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二、语法上的变异 网络语言的特点要求的就是简捷快速高效。人们在上网的时候不会特别注重汉语言的语法,而是更加关注文字后面所代表的含义,所以在网络上你可以经常看到不符合语法的语句和词汇的出现,语句的随意搭配,字词的前后颠倒,这种情况长时间出现之后,就慢慢地被大众所接受,就形成新的语言。这种新的语言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任意的省略情况大量存在 人们在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时,是使用计算机的键盘进行信息的录入的,这就使得人们的思维和文字的录入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为打字的速度要比说话的速度慢,为了能够弥补这个缺陷,适应网络的快节奏,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提高信息量,在文字的输入上就出现了不符合语法的省略现象。 2.任意构词和新类型的缩略词 网络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大量信息的阅读,手头也就有了很多可供使用的资料,加之网络上人们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一些随意进行组合的词语相继出现。比如非典型爱情等。还有一些是外来的舶来品,一些完全可以由汉语言来表达的英文词汇,为了简略也以英语的发音来代替,比如在汉语中“下载”的英文单词是“download”,为了简略,在网络语言中就直接使用“当”来代替。英汉混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比如“我的e家”,“快乐e生活”等等词汇,举不胜举。[2] 3.词性的活用 网络词语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语法的变化,也就促使了这类词汇的出现。比较常见的有:名词做动词使用,你百度了吗,在这句这种“百度”是名词,就当做了动词使用;形容词做动词使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你的电脑被黑了。这句中黑本身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就被当做了动词使用;名词做形容词使用,比如,你也太老古董了吧。其中古董本身是一个名词,在这里被当做形容词来使用,来形容别人思想陈旧;形容词做副词使用,用以在网络上表现夸张或增强语气,比如:我超爱你,就是典型的例子。 4.句法的变异 在网络上为了显示年轻人的个性,或许还有口误的因素常常会有状语后置的句型出现。其中我想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周星驰的那句 经典台词 “我走先”。 三、语用层面的变异 在网络上由于人们彼此之间相对是比较陌生的,在最初交流的时候不免会有些自我保护意识。比如甲说:“你是谁啊。”乙说:“网友。”在这两句交谈中信息交换为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废话。这是与传统的交际有所不同的地方。网络语言的变异还体现在语气上的夸大, 句子 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达,比如肯定,质疑,赞赏,强调等等,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上的语言更加的夸张,如:“跪求答案!”等,在网络上使用得非常频繁。这些语言手法的使用,可以使语气更加的生动,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但是使用得过多就只能表现语言使用者的心态浮躁和语言功底的贫乏了,对传统语言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网络用语的繁荣的直接起因是201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文章,这一网络用语在《人民日报》上被使用,让绝大多数网民感觉很亲切。一时间“给力”一词在各大媒体被纷纷使用。网络词语能够登上《人民日报》的现象反映出,最初被认为无法登大雅之堂的网络用语已经开始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并被大家所认同和接受。网络词汇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反映,也和网络的本身特有环境分不开。脱离了环境就将失去意义。汉语强大的包容性同时也在推动着网络词汇的发展。[3]语言是有生命的,随着社会的变迁自身必然要进行更新,新的网络词汇还会出现。同时网络词汇也是一把双刃剑,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可使复杂的观点在表达时变得更加简单明了。一旦脱离了网络环境,很多网络词语就不符合汉语言的语法要求,就会给汉语言的发展和传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青少年正处于知识学习阶段,自身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加之青少年本身就是中国网民的主体,接触网络的时间很长,所以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不利于以后在现实生活中汉语言的规范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涂靖.网络词汇丰富汉语言词汇很“给力”[J].采风走笔,2010,(12).? [2]孙向华.网络时代汉语言规范化的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8,(1).? [3]孙向华.网络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9,(2).

大学生;职业观念;职业能力一、职业能力的内涵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社会产生了三次大分工,从而出现了商业,导致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至此,职业活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划分,职业家族就慢慢地分化扩展起来了。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诸如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与活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具体需要的能力。二、职业能力的基本框架不同类型职业人员的能力体系不同职业对录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一样,现分别就科研型、管理型、事务型、文化型、工程型和社会型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做出解释。1、科研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科研型人员应具备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语交流能力,既要有专长又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达到专与博的有效结合。具备创造性,熟练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理解及应用,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协调结合起来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勤于实践,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2、管理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从事管理型职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忠于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灵活运用,有高度的公众意识。具备坚实的管理专业理论和实际知识,同时具有较广博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具备一定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社会才能以及中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应付千头万绪和千变万化的工作。3、事务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事务型职业,是指与组织机构内部日常的制度性,规范性,信息传播等有关的事务处理的职业活动,如打字员,档案管理员,办事员,秘书,图书管理员,法院书记等,事务型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在知识方面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对于职业技术专门的知识有较具体的了解,要懂得统计,档案管理知识,熟悉专门法规和规章条例,一些涉及外国单位对外语也有较高的要求,事务型职业不少岗位需要员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有的还要礼仪方面的特殊要求。在能力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干练的办事能力等。4、工程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工程型职业,主要是指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要有不辞劳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求实工作态度。要谦虚谨慎,深入工作第一线,能和同事密切合作。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相近专业的知识要比较了解,并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5、文化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文化型职业,如作家,服装设计师,音乐家,舞蹈家,摄影家,书画雕刻家,广告设计师等。文化型职业在知识和能力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是:能博采众长和广泛涉猎;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毅力;得天独厚的艺术天赋;不断的创新精神。6、社会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社会型职业包括教育人,救死扶伤,提供公共服务,协调人际关系,为人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工作,如:教师,医生,律师,法官,广播电视工作者等社会共工服务人员。社会型职业要求从事其职业的人员:在知识素质方面,应具有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在能力素质方面,要有一定事实上的理解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身形象设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竞争的国际化,中外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计算机操作使用技能已成为各种职业类型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三、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一)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准备承担成人责任的过渡期,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期。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生活

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论文

应该对学习的专业课程做一个更深地了解和学习,应该多去观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研究生这么做学术,这么写好科研论文:

要想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首先必须明确一篇优秀论文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讲,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大体是:第一,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视角独特;第二,观点是否明确,论证论据是否充分,来源是否可靠。

第三,论证的思维逻辑和科学性强还是弱;第四,文字书写是否通顺、精炼、准确;第五,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实用性。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从前期文献阅读、选题、构思,到资料的搜集与提炼,都要围绕这一要求来进行。

一 文献阅读

论文不是等待研究工作完成时才开始进行的,而是贯穿研究工作的全部。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要进行及时的整理,符合论文的要求,对于得出的结论,要及时综合,联系其他结论,为论文提供素材。当我们阅读文献时,可以采用下面六种阅读方法。

(一)有效地检索和筛选文献。

文献检索是文献分析的基础, 检索文献需要勤查勤看。为了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和全面性, 应该进入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之后, 按一定的主题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类, 找出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文献, 这是文献分析的第一步。

同时, 要注意文献的时间和权威性, 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走不必要的弯路。

(二)注意文献中的矛盾点。

对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找到研究中存在的矛盾。我们在阅读文献时, 经常会发现不同的研究者在分析同一问题时有不同的观点, 它们甚至彼此矛盾, 互不相容。关注矛盾, 思考矛盾,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次好的研究机遇。

(三)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可能是方法论的局限性、理论观点的不成熟, 也可能表现在研究方法方面。这些局限性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发现这些局限性一般需要研究者有新的视角, 而解决它们则往往需要研究者有新的知识结构或新的研究手段。

(四)寻找课题研究的空白点。

每一领域在未得到充分研究之前, 总会存在一些空白点, 抓住空白点进行研究, 可以避免重复别人的研究, 在选题上保证研究的创新性。

如何寻找课题研究的空白点? 第一是关注原来的研究者未关注的问题; 第二是关注那些原来研究者已经注意但由于理论或技术困难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关注原来的研究者由于缺乏全面的知识结构而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追寻课题新的生长点。

分析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寻找课题新的生长点。我们在查阅、研究文献时, 注意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方向、新思路、新领域, 对深入该课题研究和拓展研究领域, 追踪研究方向与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六)加强文献的理论批判与整合。

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理论批判与整合, 需要我们在钻研文献的基础上, 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选择合适的角度, 突破思维定势, 扩大思维空间, 引进新的理论模型。如何从研究策略上突破研究者的思维定势?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值得推荐。

他说, 当我们着手研究一项课题时, 先不要去看这一课题的直接文献, 而是去看与这一课题有些关系但又好像关系不密切的文献, 在阅读中就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思考, 等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点之后, 再去看那些直接的文献。

在两者的比较分析中, 就会得到新的收获, 而不迷失在文献中人云亦云。

02 确定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

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在选择的范围内。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

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也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内容表达方式

(一)题目不宜太长。

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

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表达要精准。

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时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三 做好构思

所谓构思,就是把论文整体的思路预先想好,或者罗列出来,然后根据所罗列的一点一点展开来。构思好论文,可以帮助论文不脱离表达中心点。所以,作者想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就要先做好构思。

(一)如何提高学术论文写作构思能力

审稿人希望看到的是一篇中心论点突出的论文。而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很难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那么清晰的思路怎么来?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建议大家在写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二)学术论文写作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要作读者分析。

写出来的论文最终是为了给人看,用于学术交流分享,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所以读者是我们目标。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

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2 .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

3 .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又要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前应做好充足的论文构思,把握好论文的中心点。以便能写出逻辑性强、思路清晰的论文来。

四 资料搜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文写作也一样,没有足够多的资料难以成功的完成一篇论文。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作为一项研究就必须要充分的收集、利用资料,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研究。

只有当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资料,方能研究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前人还未研究的问题。

那么在写作之前还需要收集五方面的资料。

(一)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

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二)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

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三)边缘学科的材料。

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

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四)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

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

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五)背景材料。

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不能只研究他的著作,还应该大力搜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五正文写作

在构思成熟和资料收集比较充分的前提下,即可动手写作。写作是一个文字归纳整理的过程,必须紧密围绕自己的论题和观点,把自己在科研和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前人在这一论题上的观点、结论,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飞跃的过程。

否则,就会给人有一种抄书、拼拼凑凑,或记流水帐、工作总结的感觉,就不能叫学术论文。在正文写作中,要注意以下7个方面。

(一)文章语言要流畅,表述要规范。避免错字、漏字、思维跳跃。

(二)正文章与章、节与节要有内在逻辑关系,要注意形式逻辑,不要前后矛盾。

(三)要用学术语言,不要把学术问题政治化、口语化。

(四)行文中提出的概念必须界定,不能随意下定义。

(五)引文必须注明出处,注释要规范统一。

(六)引用文献要有原始性、权威性、相关性、简短性、准确性。

(七)文章需要有头有尾,结尾最好有升华。

提高研究生,科技论的

据学术堂了解,想提供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 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在文献阅读阶段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整理。以文献的精读为例,对于一篇好的科技论文,研究生应从文献的整体结构与框架上首先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其次对于科技论文的核心思想应给予高度重视,要多问一点为什么。文献的作者为什么把这个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研究方案,根据这样的方案作者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研究结论的。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上述思考认知过程的不断重复,可以得到一份详细的阅读笔记,这一笔记实际上体现了研究生对所研究的科学问题从模糊到清晰、从肤浅到深刻的整个过程,这样才会对科学问题发展的前因后果了然于胸,有助于研究生在后续的科技论文写作中做到有理有据,因果关系明了,不给或少给同行专家留下漏洞,提高科技论文的命中率。二、在科学研究阶段要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很多工科研究生在实验阶段并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应该采用何种研究方法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出现实验流程混乱、代码编写错误不断,大大影响了研究的进程。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人所共知的,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分清楚轻重缓急,充分思考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防出现本末倒置以及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情形。除此之外,文献阅读的充分与否也会对科学研究这一过程产生影响,一个囫囵吞枣的文献阅读有可能会带着研究生走进死胡同,而精细的文献阅读将会指引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容易犯错的细节问题,然而这些细节往往就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三、在撰写科技论文阶段要仔细推敲,理清写作脉络和框架结构。很多研究生在初次写作科技论文时,往往凭着自己的感觉来写,殊不知这样的写作将会漏洞百出,前言不搭后语,尤其是对于工科生来说,大学四年接受的人文教育较少,很容易忽略文字描述的前后因果关系。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找几篇范文,可以是研究生已经精读过的文献,仔细推敲前人的写作模式,找出前人写作的脉络以及框架性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填入自己的内容。以我们的经验来看,研究生在科技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忽视了文字段落间的因果关系,尤其是段落里的承上启下句,其次是关于科技论文中符号的使用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生过于关注了科学研究本身的研究结果,而忽略了写作的重要性。对于同行评议专家或编辑来说,往往认为科技论文中存在词不达意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科技论文本身应有的学术水平。随着写作数量的增多,研究生可以逐步地转换方式,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具备大量写作经验的基础之上。

  • 索引序列
  • 学术能力论文
  • 察学术性论文写作能力
  • 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影响力
  • 关于大学生学术能力培养的论文
  • 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