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汽车维修国开毕业论文

汽车维修国开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汽车维修国开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摘要】要使发动机工作可靠、耐久,冷却系统应使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则要做好很好的故障检测。根据发动机冷却系统出现过热运转和过冷运转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同时就出现的故障如何进行维修与保养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冷却系统;故障检测;维修与保养1前言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介绍,汽车故障的50%左右来自发动机,而发动机故障的50%左右是由冷却系统故障引起的,由此可见冷却系统在汽车可靠性中的重要作用。冷却系统不仅对发动机的可靠性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其功用就是保证发动机在任何负荷条件下和工作环境下均能在最适合的温度状态下正常和可靠地工作。2冷却系统的故障检测要使发动机工作可靠、耐久,冷却系必须在发动机工作的任何工作状态和任何可能的环境温度下,都应使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要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则要做好故障检测。2.1过冷运转发动机在水温低于65℃下运行叫过冷运转。发动机未曾充分运转使水温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工作,或者当节温器开启温度过低时,冷却水过早进入大循环,都会引起过冷运转。检查方法如下:①检查冷却水的温升速度。观察仪表板水温表,如水温升得很慢说明节温器工作不正常。②检查散热器水温,把数字式温度计的传感器插入水箱,测量上水室温度与水温表读数(发动机水套温度)并作比较。水温升到68~72℃以前,甚至发动机启动不久,散热器的水温就和水套的水温一同升高表明节温器不良。③拆检节温器确认故障。2.2过热运转2.2.1冷却水量不足引起发动机过热发动机冷却系统容纳不了规定的水量,或在运行中冷却水消耗异常而使发动机过热。分析诊断:①对老旧汽车应特别注意检查冷却水容量是否足够,若散热器良好,应取下发动机水箱检查水管内水垢沉积情况;②严寒季节和地区应特别留意散热器是否结冰,这种故障的特征是发动机水温已达到100℃,但散热器仍然冰冷;③水泵泄水孔漏水常误断为散热器出水胶管漏水,可用一洁净木条伸到泄水孔处,若木条上有水迹则说明水泵漏水;④若冷却系外部不漏水而冷却水仍消耗过快,则应检查冷却系内部有无漏水,拔出机油尺,若发现机油中有水,这可能是气门室内壁或进气通道内壁破裂漏水。冷却水蒸发损失过大时,则应检查散热器盖的排气阀是否失效,若冷却水容易从加水口处飞溅出来,则说明散热器盖的排气阀失效。2.2.2水量足而发动机过热发动机的冷却水既不缺少也不漏,但在行驶中发动机突爆,动力不足;水温超过90℃直至沸腾,或运行中水温在90℃左右,但一停车冷却水立即沸腾。分析诊断:先检查百叶窗开度或是否关闭,若开度足够,再检查风扇叶片的固定情况和皮带松紧是否适当。若风扇皮带转动正常,则应检查风扇的风量。方法是在发动机运转时,将一张薄纸放在散热器前面,若纸被牢牢地吸住,说明风量足够。风扇叶片方向不能装反,否则应调整风扇叶片的角度,并将叶片头部适当折弯以减少涡流。必要时要换新扇。如风扇正常,可触试散热器和发动机温度。若散热器温度低而发动机温度高,说明冷却水循环不良,应检查散热器出水胶管是否被吸瘪,内孔有无脱层堵塞。如果出水管良好,可拆下散热器的进水软管并起动发动机,这时冷却水应有力地排出,若不排水说明水泵或节温器有故障。若上述部位均正常,再检查散热器和发动机各部温度是否均匀。如散热器冷热不均,说明其水管有堵塞或散热片倾倒过多。2.3发动机在运行中突然过热发动机运行中突然过热,或冷起动时发动机水温迅速升高并沸腾,在补足冷却水后才转为正常。分析诊断:①行驶中发动机突然过热,应首先注意电流表动态,若加大油门时电流表不指示充电,且表针只是由放电3~5A间歇摆回“0”位,说明风扇皮带断裂,如电流表指示充电,则应使发动机熄火,用手触摸散热器和发动机,若发动机温度过高而散热器温度低,说明水泵轴与叶轮松脱,使冷却水循环中断;若发动机与散热器温度差别不大则应查找冷却系有无严重漏水处;②冷却水在初发动时温度很快升高,致使冷却水沸腾,这多系节温器主阀门脱落并横卡在散热器进水管内,阻碍了冷却水的大循环,使冷却系内压力迅速升高,当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便突然冲动卡滞的主阀门使其改变方位,迅猛地导通大循环水路,此时沸腾的水便迅速冲开散热器盖。在行驶过程中若总是发现冷却水沸腾,应立即停车,使发动机低速运转至水温正常后再熄火检查,不许掺水降温,以防温差变化太大造成有关零件由于内应力而发生裂纹。气缸垫若烧坏,有时也能使水箱口向外溢水和排出气泡,呈现出冷却水沸腾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气缸垫烧坏或缸盖、缸套出现裂纹,使高压气体窜入水套而冒出激烈的气泡。若气缸垫或缸盖的裂纹与润滑油路相通,水箱中还会出现油迹。气缸内的高压气体窜入冷却系的检查方法:拆掉风扇皮带,停止水泵转动,起动机在中速以下运转时,在水箱加水口处会看见气泡并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这属于轻微漏气;不停止水泵转动也可以清楚地看见气泡和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属较严重漏气;水箱盖处会向外喷气,象开锅一样,属严重漏气。冷却水若吸入气缸,起动时排气管会排出水蒸汽,工作时冒白烟。3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检修3.1散热器的维护与检修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水垢过多、泄漏是散热器常见的两大故障。3.1.1水垢的清除清除水垢多采用化学法,利用酸或碱的物质与水垢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将水垢清除。清洗时最好采用微循环法:即先用酸性溶液清洗,再用碱性溶液冲洗中和,清洗时除垢剂以一定压力(一般为0.1Mpa),在缸体水套或散热器内循环,一般经3~5min清洗完毕。如果散热器内积垢严重,应拆除上,下水室,以便用通条进行疏通。3.1.2散热器的修理散热器的常见故障主要表现为泄漏,修理散热器泄漏一般有两种方法;焊修法和堵漏法。散热器的裂纹如不超过0.3mm,可用散热器堵漏剂(即堵漏法)就车进行修补。修补前,先清洗散热器,加入1:2的纯碱水后,使发动机在80℃左右运转5min后,放掉碱水,再用清水冲洗,起动发动机,升温车80℃时,将水放掉。然后再拆除节温器,将堵漏剂以1:20的比例加入水中,起动发动机,水温升到80~85℃保持1.0min。使含有堵漏剂的冷却水在冷却系中停留3~4天。修复后的散热器必须通过渗漏试验,确保无渗漏后才能交付使用。3.2水泵的检修对水泵进行检修之前,先要将水泵从发动机上拆卸下来并进行分解。拆卸水泵时,应先打开散热器和发动机的放水开关,将冷却液放到清洁的容器内,拆下水泵固定螺栓和皮带轮座上的螺栓,拆下进出水软管,并拆卸风扇和其它相关的总成和驱动皮带轮。拆下驱动皮带调节杆及螺栓后,再拆下水泵及密封衬垫。对水泵进行分解时,要先拧下泵盖螺栓、取下泵盖和密封衬垫。再用拉器拉下风扇皮带轮;然后将水泵泵体放入水或油中加热至75~85℃,用水泵轴承拆装器和压力机拆下水泵轴承、水封总成及水泵叶轮组件,最后压出水泵轴。水泵零件的检查项目主要有:①泵体及皮带轮座有无磨损及损伤,必要时更换;②泵轴有无弯曲及轴颈磨损是否严重,轴端螺纹有无损坏;③叶轮上的叶片有无破碎,轴孔磨损是否严重;④水封和胶木垫的磨损程度,如超过使用限度应更换新件;⑤检查轴的磨损情况时,用百分表测量其偏摆度,如超过0.1mm,则应更换新的轴承。修理水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水封如磨损起槽,可用砂布打平,如磨损过多则应更换;水封座如有毛糙刮痕,可用平面铰刀或在车床上进行修整。②在泵休上具有下列损伤时允许焊修:长度在30mm以下,没有伸展至轴承孔的裂纹;与汽缸盖结合的凸缘有破损部分;油封座孔损伤。③泵轴的弯曲度不超过0.03mm,否则应更换或进行冷压校正。④叶轮叶片破损应更换。水泵的装合和安装顺序与拆卸和分解顺序正好相反。装合时应注意各配合件之间的技术规范,将水泵总成安装到发动机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安装时应换用新衬垫;②检查并调整皮带的松紧度,一般在皮带中间施加100N左右的压力压下皮带时,挠度应为8~12mm,如不符合则应调整其松紧度;③水泵安装完毕后,结好冷却系各软水管,加人冷却水,起动发动机,检查水泵的工作情况及冷却系统是否有泄漏现象,必要时进行正确的调整。[参考文献][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与优化设计[O].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贾建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J].山西淮涤机械厂.

汽车维修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汽车维修毕业设计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和技术的改进,对方便出行大有帮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机动车已走人寻常百姓家,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间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在行驶一段时间后,机动车难兔会出现损坏消耗,为避兔引起故障,应对机动车的性能和安全及时进行检测。这既是保证安全出行、保护环境的要求,也是贯彻汽车维修制度的需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机动车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监督力量薄弱。各部门不够重视,认为运用现代技术,故障发生率较低,从而放松懈怠,监督不力。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机动车检测需涉及制动性能、灯光、速度、稳定性、噪声、尾气等多个指标,但因为监督不力,检测单位可能为图省事,过于注重速度,而遗漏掉某些指标。因为缺少监督,检测设备老化甚至该更换,却不能及时更换,以至于影响到正常工作。另外,检测维修后,机动车是否能够安全行驶极为重要,但很多修理厂家因为检测技术落后,或者检测仪器陈旧,不能发现隐藏的间题,致使耐久性受损。

2.检测技术滞后。因为检测方法不当,检测技术存在缺陷,常导致机动车各部件出现各种故障,影响到整体性能。比如灯光检测时,车辆摆放不正,导致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和大灯仪的导轨无法保持垂直,检测结果必然不准。而照灯检测仪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出现性能损耗,最终出现偏差。

3.检测模式单一。虽然动态监测系统在很多检测机构都得到应用,但实际上,应用的并不合理,未能完全发挥该系统的优势。比如检测人员不熟悉系统原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致使检测结果受损。在智能化、集成化道路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还要不断完善。而部分检测机构甚至还采用陈旧的定期检测模式,未能与动态监测相结合。

4.工作人员问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不但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加上某些检测人员工作不够认真,玩忽职守,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大大下降,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二、如何解决机动车检测中的问题

1.加强监督,完善相关监测规范。检测是机动车出厂前后都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一旦疏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各部门、生产厂家和检测机构都应予以高度关注,加大监督力度。国家成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真贯彻各项制度,行业内也应建立监督部门,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细的规章制度,确保检测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地开展。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应该联手,制定出全国统一实行的检测技术标准和操作步骤,否则如果各地的`检测标准不同,结果变化较大,极易引起行业混乱。同时,包括检测方法、评定细则等规范制度,都要有统一的说明。检测站需要通过严格考核,持有许可证方能开展检测工作,以兔出现滥竿充数的现象。而且对检测站的运行,也要予以严格而详细的规定,比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检测站重视检测工作:对于大型检测仪器和设备,需有详细的说明书,并且对设备规格进行限制,达不到标准则不能投人使用。

2.更新理念,合理运用高新技术。要想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必须拥有成熟的技术体系。机动车的类型和硬件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也有差异,需要根据硬件的特点和性能,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

同时,对于现行技术中的缺陷,应予以纠正,进一步规范检测技术,研发出合理高效的相关软件。如今高新科技更新速度极快,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技术很难满足现代化要求,这就需要更新观念,紧跟时代脚步,适当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安全检测的科学性。智能化是当前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今后机动车检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故障智能诊断、专家系统等方面,还需不断提高。另外,光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已成为机动车检测技术的未来趋势,配合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检测工作越来越综合化,对提升检测诊断效率和质量十分有用。

3.创新模式,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机动车的安全备受重视,性能检测极为关键,但受经验、技术等条件影响,检测工作较为被动,多采用的是定期检测。进人90年代后,单一的定期检测已经不能满足检测要求,于是出现了动态监测模式,与定期检测相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实时掌握机动车的运行情况。即便出现故障,也能够根据征兆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比如车载诊断系统、行驶记录仪等,可监测整个行驶过程中车部件的运行状况。在今后,机动车的检测要求更高,所以主动性状态监测模式必将成为主要趋势,而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该模式不断完善,建立起动态监测系统,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准。如果汽车行驶过程中,某部件出现故障,达不到标准值,系统会提前自动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采取应对之策。该系统会越来越完善,车辆本身的监测系统,可以随时监测车辆运行状况。另外还与网络相连,具有网络传输系统,把出现的故障传至网络终端,通过远程监测诊断管理中心,可在第一时间内提供帮助。

目前,机动车主动性动态监测系统已取得很大突破,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未来则会更加规范化、集成化,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管理。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系统也不断调整,已基本实现了监控参数的全面化工作。在网络信息时代,未来的机动车安装有动态监测系统,会直接联网交通管理部门,结合GPS等技术,更加方便地掌握车辆行驶状况。安全参数可以设置存储,而且能够和过往数据加以对比,当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启该功能,则可以分析车辆目前的安全参数。

4.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随着机动车结构和设计的变化,以及检测技术的更新,对检测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检测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熟悉工作岗位,了解常见的故障和解决方法。在发生故障后,应当准确快速地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轴重仪的精确度受损,显示的数据不稳定。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线路受潮,影响到检测性能,此时需要把线路吹干,并在日常维护中保护轴重仪的干燥。也可能是某部件接触不良引起,对此应该仔细查找,然后加以稳固,确保各处接触良好。传感器损坏也会导致数据不稳,这是就要逐个测量,找到损坏的传感器并予以替换。所以,检测人员需了解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其次,职业素养对检测人员来说也极为重要,需要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意识,iii只到安全检测对车辆行驶的重要性。对于上岗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掌握最基本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做好自身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结语

检测对机动车而言是必要之举,关系到安全驾驶、周围环境等重大间题,容不得忽视。检测应当全面客观,然而实际检测时,存在着技术、模式、监督等各方面的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以提高机动车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褚利明机动车检测常见问题及发展方向田时代汽车,2016 ,20(4):75

[2]苏志国机动车检测线常见故障及排除办法田大众汽车,2014,11(5):230

[3]王X浅谈当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田中国科技纵横,2011,30(1):221_222

[4]平春机动车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田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9):140

电喷车冷起动困难故障的修复 姓名XXX工作单位 XXXXX一、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一部曰产蓝鸟轿车,由于发动机ECU的部分控制功能有故障,造成该车冷起动困难,通过增加一个由水温传感器和继电器组成的电路,即使不更换新的ECU这一昂贵电脑部件,也能使该轿车回复良好的起动性能。 关键词:冷起动困难;喷油脉宽;水温传感器 二、前言 汽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产物,尤其是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它设置有多个传感器、执行器和电子控制元件。控制系统工作时,各种信号相互交叉渗透,控制进气、喷油和点火。一旦发生故障,则症状的界限模糊。而且只是局部发生故障而其他部分仍完好的可能性极高。而控制单元一般都是一个整体,为排除局部故障而去整体更换总成,经济上不合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深刻了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掌握有关功能作用,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维修技巧,制定出切实可行而又经济的维修方案,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补偿措施,去弥补这部分的功能作用。以达到排除此局部故障的目的。 三、正文 (一)故障现象 有台曰产蓝鸟U13的轿车,发动机型号为SB20DE,冷起动时,要起动十多次才能着车,起动时踩不踩油门对着车影响不大,热车相对好一些,起动后发动机工作一切正常,无其他异常现象。但这起动困难的现象会大大缩短蓄电池和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二)故障检测与分析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工作时,通过控制系统不断地检测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按程序中设定的算法进行运算,计算出最佳喷油量、最佳初级电路导通时间,并转变成控制信号,控制喷油器、点火线圈等执行机构工作,以控制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工作状态。 从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要使发动机能顺利着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供给的混合气要符合工作状况所需的空燃比(浓度);②工作时要有合适的气缸压缩压力和喷油压力;③点火时要有足够的电火花能量。为诊断出上述车辆故障的原因,根据上述的分析进行如下的检测: (1)起动发动机,连续4次起动,都没有着车迹象。把油门踏到底,再继续起动2次,依然没有着火迹象。用万用表测量,起动时蓄电池电压为11V,属于正常。用声音探听器对着喷油器,起动时可听到针阀“嗒、嗒”的动作声,喷油器动作正常。 (2)拔掉中央高压线对着缸盖约距7mm,起动发动机试火,高压线发出呈蓝白色的强火花,声音响亮、不断火。拆下4个缸的火花塞,没有发现湿润现象。把火花塞分别插到分火线上,插回中央高压线试火,发出火花也正常。 (3)拔下燃油泵保险丝,起动3次,释放燃油压力,测量冷车状态下的气缸压力。依次测得4个气缸的气缸压力值为1108kPa、1110kPa、1112kPa、1110kPa,与标准值1226kPa(热机状态下测得)及最小值1030kPa(热机状态下测得)相比较是正常的。 (4)测量燃油压力。把燃油压力表用三通管连接在汽油滤清器至发动机输油管中间,装回燃油泵保险丝,打开点火开关,重复一次,看到压力表读数为295kPa,起动时燃油压力不下降,与标准值294kPa相比是正常的。 (5)分析以上测试结果,发动机起动时喷油压力、电火花能量、压缩压力等均正常,故障原因可能是混合气的浓度过稀所致。于是拆开空气滤清器上盖,用化油器清洗剂边加浓、边起动,结果一起动,即能着车,再重复2次,都能顺利着车,证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那么,影响混合气浓度的因素有哪些呢?辅助空气控制AAC阀、节气门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等都有可能。但从该车故障现象和已检测的结果分析,起动后发动机工作正常。发动机故障灯又没有亮起,以及参照ECU的故障——保险系统的设置条件,节气门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至少没有存在硬性故障。辅助空气控制AAC阀也不会在起动时造成混合气过稀现象。根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在起动时,ECU在收到起动信号后,会提供起动加浓补偿喷油脉宽,补偿量的大小取决于检测到的发动机温度。现在问题是在起动时ECU有没有收到起动信号?水温传感器信号有没有问题?提供的喷油脉宽补偿量够不够?参阅BLUEBIRD U13 SR20DE发动机的线路图(见附页),用万能表测量ECU的34号脚,在起动时的电压为llV,证明已有起动信号送至ECU。拔掉水温传感器配线插头,打开点火开关,测量信号电压为4.9V,属于正常。测量此时水温传感器的电阻为1.4kΩ。关闭点火开关,拆下电池头,拔掉ECU配线插头,测量水温传感器配线到对应ECU的18号、21号脚接柱,正常导通。装回配线插头及电池头。再更换一个新的水温传感器、实测电阻为1.5kΩ,插上配线插头,起动发动机,仍然不能马上着车。说明该车水温传感器无问题。 (6)用发动机故障检测仪测量喷油脉宽,连接好配线,打开点火开关,点击菜单进入故障诊断程序。首先,读取发动机故障码,显示“系统正常”。选择“读取数据流”显示当前温度为30℃起动发动机,喷油脉宽为8.8ms。由于查不到起动时相关详细的喷油脉宽数据资料,故只能用另外一台同一型号的正常车去测取数据作为参考。用检测仪实测得到的不同温度下正常车起动时的喷油脉宽数值如表1。 表1 发动机温度(℃) 起动时喷油脉宽(ms) 26 sp; 12.4 30 11.3 60 9.5 80 9.0 (三)故障诊断 通过与测得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该车在起动时的喷油脉宽加浓补偿痹积常车小了。会不会是ECU自身出了问题呢?为了尽快得出结论,决定将正常车的ECU与其互换。结果该车互换ECU后冷起动能顺利着车,重复几次,都能顺利起动。而另外一台“正常车”却不能马上起动,要在第四次起动后才能着车。试验结果说明了该车冷起动困难就是由于ECU自身存在故障造成的。 装回该车有故障的ECU,拔下水温传感器插头,冷车起动发动机,着车顺利,但此时发动机故障灯亮起,读取发动机故障码为“13”,表示水温传感器故障,表明ECU已启动故障—保险系统。按20℃时预存值进行起动,此时测得20℃的预存起动喷油脉宽为17.8ms。根据前面检查,正常车发动机在温度30℃时起动喷油脉宽为11.5ms,而测得该车在当前温度30℃时,喷油脉宽只为8.7ms,由此得出结论,在同一温度下,ECU内预存的起动喷油脉宽与依据水温传感器信号所提供的起动喷油脉宽存在一定的差值。 这就反映出该ECU在发动机冷起动时所检测到的信号,不能运算出对应起动温度所需要的喷油脉宽,使喷油脉宽减少,造成起动时喷油量减少,令混合气的浓度变稀,不适应起动状态的需要,故要多次起动待混合气浓度加大了才能着车。 起动后发动机工作一切正常的现象表明,该ECU只是冷起动这部分功能失效而其他功能还是正常的,如更换新的ECU,价钱很昂贵。只是为恢复起动功能而去换新的ECU,既浪费也不值得,能否在不需要换新的ECU的情况下,去克服冷起动困难的故障呢? (四)故障排除 根据水温传感器的负温度变化特性,水温越低,水温传感器的电阻值就越大。令ECU所检测到输入信号后,根据运算提供的喷油脉宽也就越大,使供给发动机的混合气越浓。既然有故障的ECU把起动时检测到的输入信号变小了,不能运算出足够的喷油脉宽去提供足够的燃油,以满足低温时需要浓混合气的要求,那只要我们通过增大水温传感器两端电阻,就可以弥补ECU内起动控制部分的故障,令ECU检测到的信号相应提高,使其本身喷油脉宽相应提高,以满足起动时的浓度需要。 增加电阻值虽能使发动机在冷状态下顺利起动,但也会影响起动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要保证起动后发动机回复正常工作状态,就要考虑冷起动时增加的电阻,在起动后能自动消除,要满足以上条件,可以通过加装一个继电器电路(如图3)来实现。 通过一个五脚继电器,利用起动信号作为控制电源,在起动时,触点1—3闭合,把电阻R串联在水温传感器的回路上增加电阻,实现起动加浓;在起动后,触点1—3断开,触点1—2闭合,恢复原水温传感器电阻以满足发动机起动后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电阻R的选用,根据以上的检测结果可知,当温度约为30Ω左右时,2个水温传感器的串联电阻阻值约为2.5kΩ,此时ECU提供的喷油脉宽可以使冷车顺利起动。热车是否能顺利起动呢?根据对起动时喷油脉宽的检测结果分析,从理论上讲,只要使电阻R保持不小于一定的阻值,就可以达到热车顺利起动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只需将电阻R(1个水温传感器)安置在不受发动机温度影响的位置,使总的电阻值在起动时,能让ECU按收到的水温信号提供足够的喷油脉宽,满足顺利起动即可。以热车发动机80℃时为例,水温传感器标准电阻为330Ω,外界温度在29℃时,电阻R约1.3kΩ,此时的总阻值约1.63kΩ,在起动时ECU提供的喷油脉宽将为11.0ms左右,可以使发动机顺利起动。 把电阻R(1个水温传感器)、继电器用导线按照改装后的电路图(如图3)安装好。为保证电阻R在起动时保持不小于一定的阻值,把电阻R安置在ECU旁边,以避免受发动机温度的影响。然后,起动发动机,一次就能顺利起动,重复一次,测得此时的起动喷油脉宽为11.1ms,温度显示为34℃。让发动机暧机,使水温达到80℃,关闭点火开关,重新起动,顺利着车,测得起动喷油脉宽为9.1ms,重复多次,都能顺顺利利起动。实验证明,电阻R选用1个水温传感器是可行的。让发动机再次降温、试车,冷、热状态下发动机都可以顺利起动,故障排除。 (五)维修后的效果 该车经过加装电阻后,冷热状态下发动机都能顺利起动,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性能没有受到影响,恢复了该车的正常使用。从维修至今仍在继续运行,再没有出现过冷起动困难的故障,实践证明这次维修是成功的,加装的设备是有效的。而且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因为换ECU的费用约6500元,而改装所需的材料费不足130元,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 (六)结论 综上所述,当遇上冷起动困难,且只是ECU冷起动这部分控制功能失效,而其他功能正常的故障时,我们就不必考虑更换整个ECU系统,而只需在温度传感器上再串联一个适当阻值的电阻,就可以解决冷起动困难的故障。 以上用了较多篇幅叙述轿车故障排除的方法,是为了更具体论述一个观点,就是当贵重的电脑元件有故障时,不一定非要采用更换的做法。尤其只是某部分功能有问题,而其他功能还是完好时,可否通过某种适当的措施,去恢复其有问题的那部分功能,用简单修复的方法,达到既解决问题又节约费用的效果

汽车维修专业毕业论文维修

汽车维修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汽车的维修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维修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汽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故障,给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人们使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则必须做好汽车的维修工作,为汽车的运行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可见汽车维修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汽车维修;故障排除;信息收集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而且,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对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有着极大地作用。在以往汽车维修工作中,整体的维修效率不高,尤其是在故障排除以及车辆内部零件的检测方面,主要采用人工检测方式,整体检测的效率不高,而在运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解决传统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弊端,切实有效地提升汽车的维修效率,对此,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

汽车维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汽车设备零部件比较多,在维修的过程中,需要精准的确定汽车故障,才能对其展开相应的维修工作,才能有效地提升汽车的维修效率[1]。如果采取以往的人工对各项零部件进行分析的话,很难把握各个零部件的运行情况,从而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整体效率,而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先进的神经网络分析,对汽车运行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提升了对汽车各个零部件的检查效率,有效地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

1.2缩短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

在汽车维修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先确定汽车的故障,才能针对故障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汽车维护工作[2]。通过对以往汽车维修的调查发现,在对汽车故障排除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汽车各项硬件按设备进行逐一的检验,这样会耽误汽车故障排除的大量时间,会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效率,而信息技术则对缩短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有着极大地作用。信息技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汽车的各项零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对汽车的运行故障进行定位,对缩短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以及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有着极大地作用,被广泛地应用到汽车维修的工作中。

2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汽车维修中之后,对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以及缩短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有着极大地作用,以下主要对信息技术在故障排除中的应用、在汽车部件运行信息收集中的应用、在汽车维修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1在故障排除中的应用

汽车维修首先要确定汽车所发生的故障,然后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维修措施,而且,对故障位置的确定以及故障的排除等也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效率[3]。以往在对汽车故障排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老套,对故障的排除效率不高,需要维修人员根据汽车故障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会存在的故障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对很多无故障的部件检测,这样就会耽误大量的故障排除时间,从而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效率。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汽车维修故障排除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汽车的实际故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各项数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准确地对汽车故障进行定位,从而迅速排除故障,减少了汽车的维修时间,进一步提升汽车故障维修的效率。

2.2在汽车部件运行信息收集中的应用

汽车部件运行信息的收集对汽车维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对各项信息的分析才能够了解汽车的运行状况,并根据汽车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检测[4]。以往对汽车的维修过于盲目,尤其是在汽车部件运行信息的收集上更是缺乏,只能根据汽车所发生的故障进行表面上的维修,而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维修效果不高,甚至会遗漏一些汽车的故障,从而给汽车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地影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够通过电脑来对汽车的各个部件运行信息进行搜集,以进一步了解汽车的各项部件运行信息,能够对汽车运行过程中所引发故障因素的其他相关因素展开针对性的处理,保证汽车故障维修的全面性,避免经过维修后遗漏部分故障因素信息,从而确保汽车维修的全面性、可靠性。

2.3在汽车维修检测中的应用

在进行汽车维修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测,而且,检测信息的有效性也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有效性。以往对汽车维修的过程中,对汽车的检测不足,甚至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从而影响到检测的效率,不利于汽车维修工作的顺利实施[5]。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各项设备的检测,不仅如此,在汽车维修工作完成之后,也可以对汽车的检测,确保维修的有效性,避免在维修完成后留下后遗症,进一步保证汽车运行的安全性。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私家汽车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而在人们使用汽车的过程中,会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影响而产生汽车的运行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维修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汽车运行的安全性,给人们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如果汽车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甚至会产生其他的故障,可见汽车维修的重要性。以往所采用的汽车维修方式,主要是运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汽车维修,维修效率不高,而通过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作者主要对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同行人士共同探索相关性问题,切实有效地提升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越,魏立军,常树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汽车维修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

[2]陈宏云.我国汽车维修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和技术设备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3]高京京,顾纯.浅谈汽车维修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4]李玉川,高洪祥,张宗奎.TB3-117发动机功率协调器故障引起机体摆动及性能参数变化原因分析[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3(6).

[5]张雄.搭一片无雨的天空——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运输经理世界,2014(4).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新挑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教育改革推动下的必然显现。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生主体地位不突显,实践教学开展不深入

汽车维修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现象比较明显,无论是在课堂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练习之中,教师牵引学生如何学、如何做,缺乏学生主体地位下的自主学习与实践。与此同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形态不平衡,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往往出现理论与技能训练不同步,技能训练明显滞后。这样一来,出现了“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技能没锻炼”的教学现状,让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堪忧。

1.2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当前,中职学校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中,虽然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单一的教学现状仍未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枯燥的教学尴尬比较突出。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的万能教学工具,单向的教学输出,逐渐弱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出现疲惫感与厌倦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性。

1.3教学一体化欠缺,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办学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比较欠缺。一方面,教师专业水平欠缺,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另一方面,中职教育存在短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仍需时间,是一个教学改革发展的过程,需要人力、物力各方资源的积极投入。

2新时期优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

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更加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性。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欠佳,实现教学的优化与调整,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优化课程设置与实现系统的模块训练,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一方面,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中,一定要针对市场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并不断地优化学生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的力度,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要逐一击破,转而以创新的教学形态,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那么,具体而言,新时期优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主要在于落实以下几点工作: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中职学校要依据市场需求、立足专业优势,确定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便于教学的全面开展;另一方面,以就业为主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此,中职学校要围绕市场需求的导向性和就业竞争的主导性,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育综合性应用人才。那么,首先,中职学校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办学、顶岗实习的方式,确保人才培养模式“落地”,如图1所示,是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升级,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步的教学形态;其次,中职学校要注重学生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汽车维修技能,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勤勤恳恳,这些品质都是就业中的竞争优势。

2.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一体化进程

教师队伍建设,是优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中职学校要狠抓骨干教师培养,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养与选拔。通过安排教师继续深造或参加省级培训等方式,逐渐强化其专业水平。并且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通过挂职顶岗的方式,提高实践水平。其次,落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本质上推动教学一体化进程。落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再次,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专业经验以及专业理论过硬的人才,作为专业教师。并且切实做好专业带头人的遴选工作,依托带头人的专业素养和学术影响力,推动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与发展。3.3优化已有课程设置,实现系统的模块训练实践性是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也是契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当前,为优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已有课程,为学生构建系统的模块训练。是相应实验室或实训室下,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表1可知,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操作技术,而且需要学生了解汽车结构,实现有效教学。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新挑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教育改革推动下的必然显现;另一方面,说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对此,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优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一体化进程;

(3)优化已有课程设置,实现系统的模块训练,从本质上推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提升实际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张进重庆大学2008-11-01

2、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与维修领域应用研究王菊霞吉林大学2014-06-01

汽车维修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汽车维修毕业设计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动车数量的增多和技术的改进,对方便出行大有帮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机动车已走人寻常百姓家,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间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在行驶一段时间后,机动车难兔会出现损坏消耗,为避兔引起故障,应对机动车的性能和安全及时进行检测。这既是保证安全出行、保护环境的要求,也是贯彻汽车维修制度的需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机动车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监督力量薄弱。各部门不够重视,认为运用现代技术,故障发生率较低,从而放松懈怠,监督不力。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机动车检测需涉及制动性能、灯光、速度、稳定性、噪声、尾气等多个指标,但因为监督不力,检测单位可能为图省事,过于注重速度,而遗漏掉某些指标。因为缺少监督,检测设备老化甚至该更换,却不能及时更换,以至于影响到正常工作。另外,检测维修后,机动车是否能够安全行驶极为重要,但很多修理厂家因为检测技术落后,或者检测仪器陈旧,不能发现隐藏的间题,致使耐久性受损。

2.检测技术滞后。因为检测方法不当,检测技术存在缺陷,常导致机动车各部件出现各种故障,影响到整体性能。比如灯光检测时,车辆摆放不正,导致车辆纵向中心平面和大灯仪的导轨无法保持垂直,检测结果必然不准。而照灯检测仪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出现性能损耗,最终出现偏差。

3.检测模式单一。虽然动态监测系统在很多检测机构都得到应用,但实际上,应用的并不合理,未能完全发挥该系统的优势。比如检测人员不熟悉系统原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致使检测结果受损。在智能化、集成化道路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还要不断完善。而部分检测机构甚至还采用陈旧的定期检测模式,未能与动态监测相结合。

4.工作人员问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不但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加上某些检测人员工作不够认真,玩忽职守,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大大下降,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二、如何解决机动车检测中的问题

1.加强监督,完善相关监测规范。检测是机动车出厂前后都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一旦疏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各部门、生产厂家和检测机构都应予以高度关注,加大监督力度。国家成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认真贯彻各项制度,行业内也应建立监督部门,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细的规章制度,确保检测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地开展。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应该联手,制定出全国统一实行的检测技术标准和操作步骤,否则如果各地的`检测标准不同,结果变化较大,极易引起行业混乱。同时,包括检测方法、评定细则等规范制度,都要有统一的说明。检测站需要通过严格考核,持有许可证方能开展检测工作,以兔出现滥竿充数的现象。而且对检测站的运行,也要予以严格而详细的规定,比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检测站重视检测工作:对于大型检测仪器和设备,需有详细的说明书,并且对设备规格进行限制,达不到标准则不能投人使用。

2.更新理念,合理运用高新技术。要想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必须拥有成熟的技术体系。机动车的类型和硬件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也有差异,需要根据硬件的特点和性能,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

同时,对于现行技术中的缺陷,应予以纠正,进一步规范检测技术,研发出合理高效的相关软件。如今高新科技更新速度极快,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技术很难满足现代化要求,这就需要更新观念,紧跟时代脚步,适当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安全检测的科学性。智能化是当前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今后机动车检测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故障智能诊断、专家系统等方面,还需不断提高。另外,光机电一体化的运用,已成为机动车检测技术的未来趋势,配合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检测工作越来越综合化,对提升检测诊断效率和质量十分有用。

3.创新模式,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机动车的安全备受重视,性能检测极为关键,但受经验、技术等条件影响,检测工作较为被动,多采用的是定期检测。进人90年代后,单一的定期检测已经不能满足检测要求,于是出现了动态监测模式,与定期检测相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实时掌握机动车的运行情况。即便出现故障,也能够根据征兆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比如车载诊断系统、行驶记录仪等,可监测整个行驶过程中车部件的运行状况。在今后,机动车的检测要求更高,所以主动性状态监测模式必将成为主要趋势,而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该模式不断完善,建立起动态监测系统,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准。如果汽车行驶过程中,某部件出现故障,达不到标准值,系统会提前自动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采取应对之策。该系统会越来越完善,车辆本身的监测系统,可以随时监测车辆运行状况。另外还与网络相连,具有网络传输系统,把出现的故障传至网络终端,通过远程监测诊断管理中心,可在第一时间内提供帮助。

目前,机动车主动性动态监测系统已取得很大突破,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未来则会更加规范化、集成化,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管理。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系统也不断调整,已基本实现了监控参数的全面化工作。在网络信息时代,未来的机动车安装有动态监测系统,会直接联网交通管理部门,结合GPS等技术,更加方便地掌握车辆行驶状况。安全参数可以设置存储,而且能够和过往数据加以对比,当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启该功能,则可以分析车辆目前的安全参数。

4.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随着机动车结构和设计的变化,以及检测技术的更新,对检测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检测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积累实践经验,熟悉工作岗位,了解常见的故障和解决方法。在发生故障后,应当准确快速地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轴重仪的精确度受损,显示的数据不稳定。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线路受潮,影响到检测性能,此时需要把线路吹干,并在日常维护中保护轴重仪的干燥。也可能是某部件接触不良引起,对此应该仔细查找,然后加以稳固,确保各处接触良好。传感器损坏也会导致数据不稳,这是就要逐个测量,找到损坏的传感器并予以替换。所以,检测人员需了解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其次,职业素养对检测人员来说也极为重要,需要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意识,iii只到安全检测对车辆行驶的重要性。对于上岗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掌握最基本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做好自身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三、结语

检测对机动车而言是必要之举,关系到安全驾驶、周围环境等重大间题,容不得忽视。检测应当全面客观,然而实际检测时,存在着技术、模式、监督等各方面的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以提高机动车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褚利明机动车检测常见问题及发展方向田时代汽车,2016 ,20(4):75

[2]苏志国机动车检测线常见故障及排除办法田大众汽车,2014,11(5):230

[3]王X浅谈当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田中国科技纵横,2011,30(1):221_222

[4]平春机动车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田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9):140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

我觉得可以写一些自己对汽车的认知,以及汽车型号不同品牌的区别和差距。

毕业论文是大学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锻炼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内容具有实践意义。那么汽修专业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

1.某品牌汽车+某系统以及检修,比如:丰田雅阁噪声问题的改进与解决。内容的话大致围绕这个品牌汽车为什么有这种问题,以及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必须整篇论文紧密围绕这个观点并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与建议。适当运用课本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

2.汽车行业经营管理。比如:汽车行业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获取一些数据,增强论文的说服力,了解顾客为什么满意以及为什么不满意的原因,如何切实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与措施,让自己的论文有头有尾,更为丰满。

3.题目具有创新性,比如: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学生对未来汽车市场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以问题为导向,从实践出发,充分分析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讨论。运用课本理论知识分析汽车发展趋势与前景,最好是有一些简单的数据,可以增强你的论文说服力,让人更加的信服,就是要立足实际,充分分析,具有前瞻性。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汽修论文如何写的措施,还有更多其他的方便也可以考虑,毕业论文对毕业极其重要,但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状况,其实论文就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充分认识,你真的理解你这个专业后你会发现论文写起来其实是很得心应手的。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题目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呢,大家是否了解了,马上就要选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一起参考一下吧!

1. 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探讨

2. 汽车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越野汽车维修性试验评价研究

4. 试论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

5. 汽车维修管理中维修工时定额方式的运用

6. 基于本体的汽车维修服务知识管理系统研发

7. 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与维修领域应用研究

8. 汽车变速器可靠性分析及维修决策系统软件开发

9.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技术分析

10. 汽车维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维修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12. 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研究

13. 国内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社区连锁经营模式研究

14. 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15. 试论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特点

16. 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

17.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汽车故障救援与维修系统设计与实现

18. 面向汽车快修业的数字化维修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 最新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进展

20. 汽车维修救援的网络模式发展应用

21. 汽车4S店维修服务系统动态调度

22. 基于客户需求的汽车维修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

23. 浅谈我国汽车维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24. 汽车维修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措施

25. 如何看待国内汽车维修业的现状与发展

26. 浅论现代汽车维修技术

27. 汽车维修中运用“数据流”诊断电控发动机

28. 浅谈汽车维修特征及进展

29. 浅谈我国汽车维修业的未来发展

30. 浅析汽车维修企业现状与连锁经营发展模式

31. 浅谈汽车维修质量管理[A]

32. 汽车维修企业钣喷(BP)车间流水线式维修方法研究与实施

33. 基于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现代汽车维修策略

34.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与维修系统研究

35. 现代汽车维修现状、技术设备与质量管理

36.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37. 汽车检测系统预维修策略的研究

38.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39. 淄博市汽车维修业发展对策研究

40. 漯河市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41. 汽车维修企业维修服务质量控制规范研究

42.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发展趋势

4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44.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数据仓库的建立

45. 最新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进展

46. 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47. 汽车维修救援网络运营模式研究

48. 汽车维修企业服务质量测评及改进对策研究

49. 基于SWOT分析的天津市汽车维修模式研究

50. 数据流技术在汽车维修中应用的研究

51. 基于横向转运策略的汽车维修备件库存管理研究

52. 浅谈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分析与维修

53. 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54. 基于制造企业的汽车维修保养服务平台的研究

55. 汽车维修经济的相关思考

56. 汽车设计运用的检测与维修技术分析

57. 基于信息技术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研究

58. 电子诊断在汽车维修技术中的应用实践

59. 谈汽车维修保养的技巧与常识

60. 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及维修探讨

61. 运输企业汽车维修与配件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62. 汽车维修与保养

63. 关于汽车新技术故障的维修

64. 互联网时代的汽车养护维修平台模式的思考

65. 基于B/S架构的汽车维修技术互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6. 新环境下汽车维修的特点与技术分析

67. 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68. 浅谈汽车维修、检测的行业发展趋势

69. 郑州市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70. 汽车维修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71. 浅谈五菱汽车4S店维修配件的库存管理

72. 试述国内外汽车维修行业及特点

73. 基于集中控制策略的汽车维修备件分布式多级库存研究

74. 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75. 汽车维修工不能等同于“汽车换件工”

76. 基于RFID的汽车预维修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发

77. 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78. 汽车维修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9. 汽车维修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0. 矿用电动轮汽车运行效率及维修成本建模研究与分析

81. 汽车故障自动检测与维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82. 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分析

83.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84. 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研究

85. 灰色聚类法在汽车维修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86. 我国汽车维修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及存在问题

87.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汽车维修服务评价

88. 浅析我国汽车维修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汽车修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就应该专门写一些跟汽车修理有关系的一些东西,当然也可以写一下自己的整体经验之类的。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4000

电喷车冷起动困难故障的修复 姓名XXX工作单位 XXXXX一、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一部曰产蓝鸟轿车,由于发动机ECU的部分控制功能有故障,造成该车冷起动困难,通过增加一个由水温传感器和继电器组成的电路,即使不更换新的ECU这一昂贵电脑部件,也能使该轿车回复良好的起动性能。 关键词:冷起动困难;喷油脉宽;水温传感器 二、前言 汽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产物,尤其是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它设置有多个传感器、执行器和电子控制元件。控制系统工作时,各种信号相互交叉渗透,控制进气、喷油和点火。一旦发生故障,则症状的界限模糊。而且只是局部发生故障而其他部分仍完好的可能性极高。而控制单元一般都是一个整体,为排除局部故障而去整体更换总成,经济上不合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深刻了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掌握有关功能作用,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维修技巧,制定出切实可行而又经济的维修方案,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补偿措施,去弥补这部分的功能作用。以达到排除此局部故障的目的。 三、正文 (一)故障现象 有台曰产蓝鸟U13的轿车,发动机型号为SB20DE,冷起动时,要起动十多次才能着车,起动时踩不踩油门对着车影响不大,热车相对好一些,起动后发动机工作一切正常,无其他异常现象。但这起动困难的现象会大大缩短蓄电池和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二)故障检测与分析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工作时,通过控制系统不断地检测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按程序中设定的算法进行运算,计算出最佳喷油量、最佳初级电路导通时间,并转变成控制信号,控制喷油器、点火线圈等执行机构工作,以控制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工作状态。 从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要使发动机能顺利着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供给的混合气要符合工作状况所需的空燃比(浓度);②工作时要有合适的气缸压缩压力和喷油压力;③点火时要有足够的电火花能量。为诊断出上述车辆故障的原因,根据上述的分析进行如下的检测: (1)起动发动机,连续4次起动,都没有着车迹象。把油门踏到底,再继续起动2次,依然没有着火迹象。用万用表测量,起动时蓄电池电压为11V,属于正常。用声音探听器对着喷油器,起动时可听到针阀“嗒、嗒”的动作声,喷油器动作正常。 (2)拔掉中央高压线对着缸盖约距7mm,起动发动机试火,高压线发出呈蓝白色的强火花,声音响亮、不断火。拆下4个缸的火花塞,没有发现湿润现象。把火花塞分别插到分火线上,插回中央高压线试火,发出火花也正常。 (3)拔下燃油泵保险丝,起动3次,释放燃油压力,测量冷车状态下的气缸压力。依次测得4个气缸的气缸压力值为1108kPa、1110kPa、1112kPa、1110kPa,与标准值1226kPa(热机状态下测得)及最小值1030kPa(热机状态下测得)相比较是正常的。 (4)测量燃油压力。把燃油压力表用三通管连接在汽油滤清器至发动机输油管中间,装回燃油泵保险丝,打开点火开关,重复一次,看到压力表读数为295kPa,起动时燃油压力不下降,与标准值294kPa相比是正常的。 (5)分析以上测试结果,发动机起动时喷油压力、电火花能量、压缩压力等均正常,故障原因可能是混合气的浓度过稀所致。于是拆开空气滤清器上盖,用化油器清洗剂边加浓、边起动,结果一起动,即能着车,再重复2次,都能顺利着车,证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那么,影响混合气浓度的因素有哪些呢?辅助空气控制AAC阀、节气门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等都有可能。但从该车故障现象和已检测的结果分析,起动后发动机工作正常。发动机故障灯又没有亮起,以及参照ECU的故障——保险系统的设置条件,节气门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至少没有存在硬性故障。辅助空气控制AAC阀也不会在起动时造成混合气过稀现象。根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在起动时,ECU在收到起动信号后,会提供起动加浓补偿喷油脉宽,补偿量的大小取决于检测到的发动机温度。现在问题是在起动时ECU有没有收到起动信号?水温传感器信号有没有问题?提供的喷油脉宽补偿量够不够?参阅BLUEBIRD U13 SR20DE发动机的线路图(见附页),用万能表测量ECU的34号脚,在起动时的电压为llV,证明已有起动信号送至ECU。拔掉水温传感器配线插头,打开点火开关,测量信号电压为4.9V,属于正常。测量此时水温传感器的电阻为1.4kΩ。关闭点火开关,拆下电池头,拔掉ECU配线插头,测量水温传感器配线到对应ECU的18号、21号脚接柱,正常导通。装回配线插头及电池头。再更换一个新的水温传感器、实测电阻为1.5kΩ,插上配线插头,起动发动机,仍然不能马上着车。说明该车水温传感器无问题。 (6)用发动机故障检测仪测量喷油脉宽,连接好配线,打开点火开关,点击菜单进入故障诊断程序。首先,读取发动机故障码,显示“系统正常”。选择“读取数据流”显示当前温度为30℃起动发动机,喷油脉宽为8.8ms。由于查不到起动时相关详细的喷油脉宽数据资料,故只能用另外一台同一型号的正常车去测取数据作为参考。用检测仪实测得到的不同温度下正常车起动时的喷油脉宽数值如表1。 表1 发动机温度(℃) 起动时喷油脉宽(ms) 26 sp; 12.4 30 11.3 60 9.5 80 9.0 (三)故障诊断 通过与测得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该车在起动时的喷油脉宽加浓补偿痹积常车小了。会不会是ECU自身出了问题呢?为了尽快得出结论,决定将正常车的ECU与其互换。结果该车互换ECU后冷起动能顺利着车,重复几次,都能顺利起动。而另外一台“正常车”却不能马上起动,要在第四次起动后才能着车。试验结果说明了该车冷起动困难就是由于ECU自身存在故障造成的。 装回该车有故障的ECU,拔下水温传感器插头,冷车起动发动机,着车顺利,但此时发动机故障灯亮起,读取发动机故障码为“13”,表示水温传感器故障,表明ECU已启动故障—保险系统。按20℃时预存值进行起动,此时测得20℃的预存起动喷油脉宽为17.8ms。根据前面检查,正常车发动机在温度30℃时起动喷油脉宽为11.5ms,而测得该车在当前温度30℃时,喷油脉宽只为8.7ms,由此得出结论,在同一温度下,ECU内预存的起动喷油脉宽与依据水温传感器信号所提供的起动喷油脉宽存在一定的差值。 这就反映出该ECU在发动机冷起动时所检测到的信号,不能运算出对应起动温度所需要的喷油脉宽,使喷油脉宽减少,造成起动时喷油量减少,令混合气的浓度变稀,不适应起动状态的需要,故要多次起动待混合气浓度加大了才能着车。 起动后发动机工作一切正常的现象表明,该ECU只是冷起动这部分功能失效而其他功能还是正常的,如更换新的ECU,价钱很昂贵。只是为恢复起动功能而去换新的ECU,既浪费也不值得,能否在不需要换新的ECU的情况下,去克服冷起动困难的故障呢? (四)故障排除 根据水温传感器的负温度变化特性,水温越低,水温传感器的电阻值就越大。令ECU所检测到输入信号后,根据运算提供的喷油脉宽也就越大,使供给发动机的混合气越浓。既然有故障的ECU把起动时检测到的输入信号变小了,不能运算出足够的喷油脉宽去提供足够的燃油,以满足低温时需要浓混合气的要求,那只要我们通过增大水温传感器两端电阻,就可以弥补ECU内起动控制部分的故障,令ECU检测到的信号相应提高,使其本身喷油脉宽相应提高,以满足起动时的浓度需要。 增加电阻值虽能使发动机在冷状态下顺利起动,但也会影响起动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要保证起动后发动机回复正常工作状态,就要考虑冷起动时增加的电阻,在起动后能自动消除,要满足以上条件,可以通过加装一个继电器电路(如图3)来实现。 通过一个五脚继电器,利用起动信号作为控制电源,在起动时,触点1—3闭合,把电阻R串联在水温传感器的回路上增加电阻,实现起动加浓;在起动后,触点1—3断开,触点1—2闭合,恢复原水温传感器电阻以满足发动机起动后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电阻R的选用,根据以上的检测结果可知,当温度约为30Ω左右时,2个水温传感器的串联电阻阻值约为2.5kΩ,此时ECU提供的喷油脉宽可以使冷车顺利起动。热车是否能顺利起动呢?根据对起动时喷油脉宽的检测结果分析,从理论上讲,只要使电阻R保持不小于一定的阻值,就可以达到热车顺利起动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只需将电阻R(1个水温传感器)安置在不受发动机温度影响的位置,使总的电阻值在起动时,能让ECU按收到的水温信号提供足够的喷油脉宽,满足顺利起动即可。以热车发动机80℃时为例,水温传感器标准电阻为330Ω,外界温度在29℃时,电阻R约1.3kΩ,此时的总阻值约1.63kΩ,在起动时ECU提供的喷油脉宽将为11.0ms左右,可以使发动机顺利起动。 把电阻R(1个水温传感器)、继电器用导线按照改装后的电路图(如图3)安装好。为保证电阻R在起动时保持不小于一定的阻值,把电阻R安置在ECU旁边,以避免受发动机温度的影响。然后,起动发动机,一次就能顺利起动,重复一次,测得此时的起动喷油脉宽为11.1ms,温度显示为34℃。让发动机暧机,使水温达到80℃,关闭点火开关,重新起动,顺利着车,测得起动喷油脉宽为9.1ms,重复多次,都能顺顺利利起动。实验证明,电阻R选用1个水温传感器是可行的。让发动机再次降温、试车,冷、热状态下发动机都可以顺利起动,故障排除。 (五)维修后的效果 该车经过加装电阻后,冷热状态下发动机都能顺利起动,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性能没有受到影响,恢复了该车的正常使用。从维修至今仍在继续运行,再没有出现过冷起动困难的故障,实践证明这次维修是成功的,加装的设备是有效的。而且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因为换ECU的费用约6500元,而改装所需的材料费不足130元,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 (六)结论 综上所述,当遇上冷起动困难,且只是ECU冷起动这部分控制功能失效,而其他功能正常的故障时,我们就不必考虑更换整个ECU系统,而只需在温度传感器上再串联一个适当阻值的电阻,就可以解决冷起动困难的故障。 以上用了较多篇幅叙述轿车故障排除的方法,是为了更具体论述一个观点,就是当贵重的电脑元件有故障时,不一定非要采用更换的做法。尤其只是某部分功能有问题,而其他功能还是完好时,可否通过某种适当的措施,去恢复其有问题的那部分功能,用简单修复的方法,达到既解决问题又节约费用的效果

汽车维修是以液、机、电一体化的诊断为核心的技术,运用这种新型的技术能快速、精准的找出汽车故障;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汽车维修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汽车维修技术分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传统汽车维修和现代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当前汽车维修技术的特点,提出了推动汽车维修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24-01

1 传统汽车维修和现代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

1.1 传统的汽车维修

传统的汽车维修主要靠机械为核心的人工操作,在修车过程中,过分强调修理的工艺并且以零部件的修理为主。从大体上来说,传统的汽车维修主要着重于拆装调整和零件修复部分;在检查故障方面,以定性分析为主,通常采用直观的肉眼观察或使用少量的仪表测量;在修理过程中,如果需要运用技术数据,那么通常就会选择查阅技术标准手册。

1.2 现代技术维修

现代的汽车维修技术与传统的汽车维修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现代汽车维修是以液、机、电一体化的诊断为核心的技术,运用这种新型的技术能快速、精准的找出汽车故障;其次,现代汽车维修是总成拆装调整工艺与系统诊断的结合体;在汽车的故障诊断方面,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采用仪表进行检测为主、直观检测为辅的方法。再次,现代汽车维修在技术数据方面一般取材于生产厂家给出的数据光盘或是维修手册,更为专业和对口。

2 当前汽车维修技术的特点

2.1 网络的广泛使用增进了对维修资讯的全面了解

当前是信息科技的时代,信息网络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推动力。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无论是控制技术还是结构上,其科学程度都在进一步加深,各种新型的汽车装备、功能、品牌层出不穷。当然这也给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海量的车型资料、程度以及数据不可能要求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能够完整记住。且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经验储备、技术和知识等都逐渐地表现出了局限性。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正好为汽车维修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资讯交流平台。

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汽车资讯传递速度的提高,与此同时还为其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空间。互联网所涉及的范围遍布全世界各个领域,在网络上可以查询到大量的汽车维修资料以及故障检测诊断技术。

2.2 电子检修设备的投入使用推动了汽修设备的进步

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汽车维修设备的不断进步。汽车维修设备逐渐从传统的机具类向现代先进的汽车故障检测仪器与设备转变,例如,尾气检测仪、解码仪、四轮定位仪等检测设备的相继出现,并且在汽车维修行业渐渐地普及开来,已经成为了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必不可少的一样维修工具。此类检测设备或仪器大多数都是计算机技术或者电子技术的产物,若要对之进行熟练的掌握,则需要操作人员熟练掌握高度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术,因此有必要定期对汽车技术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促使维修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各种电子检测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检测设备的精确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维修检测设备的电子化中分表示着汽车维修领域的革新与突破,这是发展汽车行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3 故障诊断技术的投入使用促进了诊断效率的提高

随着汽车电子装备的日渐增多,且汽车的控制方式以及车型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在对汽车进行维修的时候,故障诊断首先就是一项关键性问题。当前根据不同的诊断设备可将诊断方式分车载诊断以及车外诊断两种。车载诊断主要是通过在汽车上所安装的诊断设备来进行诊断,车外诊断方式则是通过在车辆本身之外采用独立的针对设备或者专业仪器来进行故障诊断。车载诊断设备的渊源可以追到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采用充电指示灯等报警装置。国外许多大型汽车企业便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对多种集中报警装置进行研制,所以车载诊断装置就目前来看已经具备了报警、识别、处理、存储等基本功能。车载诊断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发掘一般用户很难找到的故障,在主动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故障部位的准确判断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排除故障的可能性。

3 推动汽车维修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在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因此在物质需求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则成为了人们追求生活水平的一样必需品。正是由于汽车需求的加大,因此带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维修技术也随之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维修技术也应该不断地进行完善。

3.1 促进汽车维修行业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加强

在汽车维修中汽车的质量维修是主要问题,因此汽车维修在监管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保障汽车安全行驶的先决条件。若要保证汽车维修行业能够得以稳定发展就需要加强对汽车维修质量的监管。在对汽车维修质量进行监管的时候,主要体现于对汽车维修质量的检测,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手段以促进检测的顺利实现。就当前的形势来看,许多汽车维修行业都在努力尝试各式各样的高新科技质量检测技术,从而寻找出最为准确有效的汽车维修质量检测方法,继而精确的检测出维修环节中出现的某个错误以方便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采取先关措施对之进行及时的处理。

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汽车维修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还促使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在进行维修的时候时刻保持质量意识。另外,在加强汽车维修质量检测的时候还要加强对汽车维修技术的管理同监督,针对不同的故障问题,所采取的维修方法也是不同的,作为汽车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维修经验同判断能力,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结合经验,不断地对自身技术加以改进同创新。

3.2 促进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化的进一步完善

计算机网络为汽车维修技术的信息化建立了一个平台。汽车维修技术的信息化有效增进了新型汽车特点同新技术的咨询与交流,其实推动汽车维修也现代化且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目前汽车维修技术人员之间的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所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与局限性。我们要将信息化这一平台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向国外借鉴一些前卫的运行方式通过管理技术,从而使汽车维修的网络化同科技化进程得以进一步加快。尽管我在汽车维修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还是存在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与专业的培训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汽车维修有一套高效且专业的管理办法,则需要加速对汽车维修网站和管理档案的完善,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维修人员的网络培训管理,为维修技术和技术信息数据库构建一个查询平台。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维修人员的技术和知识水平,还促进了维修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3.3 促进汽车维修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有效地促进理论汽车维修技术的创新,不仅如此,同汽车维修有关的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创新与改进,如电子系统、检测设备、维修手段等。作为专业的汽车维修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借助网络等资讯平台来丰富自己的汽车知识。另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并进行研究,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技术手法。科技大力发展下所带来的各种先进的、新型的设备,汽车维修人员要积极学习使用方法。与此同时,汽车外修企业为了进一步完善自身员工的技术,还要采取培训、考核等手段来督促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改善。

4 结束语

现代汽车工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也随之有着重大的突破,汽车维修技术也呈上升趋势。维修作业的发展方向趋于专业化、自动化、电子化、协作化以及机械化。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技能技术将被频繁运用于各种故障诊断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的自行诊断系统将进一步强大;在维修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部件要采取不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鲍江,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提高质量的有效策略[J],科技创新论坛,2011,(9).

[2] 张小兵,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改善措施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

[3] 朱悦军,最新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l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汽车维修技术论文

随着轿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在轿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微机(ECU)控制的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子点火系统、电控防抱死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匹配的轿车成了轿车工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我国为了控制尾气排放和节约能源,2001年5月份颁布了在47个主要城市禁止出售6座以下化油器式轿、客车的法规。这将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维修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日常维修电控轿车的实践经验,讲几点诊断、检修技巧。电子控制系统检修技巧 1.电子控制器(ECU)是精密器件,虽然许多故障现象都可能与ECU有关,但其故障率很低,因此不要轻易处置ECU,更不要随便打开ECU盖。 2.电路断路或接触不良是电子控制系统常见的故障,除了某些线路断脱、插接器松动等故障可以用直观法检查外,须用高阻抗万用表检测有关测量点的电压和电阻来判断故障部位,不能用刮火的方法检查线路是否通断。因为在刮火时,电路中的自感线圈产生的瞬间电压会击穿电子元件。 3.在点火开关接通的情况下,不要进行断开任何电器设备的操作,以免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损坏电子元件。当断开蓄电池时,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关闭点火开关;②检查自诊断故障代码是否存在;③牢记带防盗码的音响设备的密码。 4.蓄电池断开装复后,如果出现发动机工作状况不如以前时,先不要随便更换零部件,因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蓄电池断开后,将E—CU的“学习修正记忆”消除的缘故。待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ECU自动建立修正记忆后,发动机工作不良状况会自动消失。 5.在对车辆进行电弧焊修理作业时,一定要断开ECU与蓄电池的连接。若在靠近ECU处进行焊接修理时,应将ECU盒移走。燃油喷射系统维修诊断技巧 1.对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来说,进气系统漏气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远比对化油器式轿车的影响大。因为在电控燃油喷射式发动机上,漏气不经空气流量计计量,对空燃比的影响很大。因此,遇有发动机工作不良时,应注意检查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体、辅助空气阀、怠速稳定阀及废气再循环阀等有无松动,空气软管及其接头有无破损、漏气。 2.发动机熄火后,输油管中还存有一定压力的燃油,所以拆卸油管时应防止燃油喷出而造成危险。 3.输油管路中的密封垫圈为一次性的,装配时应重新更换,切勿重复使用。 4.安装喷油器时,注意不要损坏新更换的O形圈,以免影响喷油器密封性。安装时,应用燃油先润滑O形圈,切勿采用机油和齿轮油等润滑。 5.在检查喷油器喷油性能时,一定要清楚喷油器是高电阻型还是低电阻型。高电阻型的电阻一般为12~14欧,可以直接接蓄电池来进行喷油器喷油性能试验。但低电阻型喷油器电磁线圈的电阻一般只有2~3欧,直接接蓄电池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喷油器,须采用专用连接器与蓄电池连接。若采用普通导线,则需串联一个8~10欧的电阻。 6.空气流量传感器为精密部件,对发动机工作性能影响很大。在拆下空气流量计时要稳拿轻放,不要解体空气流量计,以免损坏或影响其检测精度。清洁空气流量计时,切勿用水或清洗液冲洗。 7.空气流量计上的调整螺钉是用于调整怠速时一氧化碳的含量。一般情况下不应去动它,调整不当将会引起发动机的动力下降,油耗增加。 8.水温传感器长期使用后,性能会发生变化,使水温信号发生错误,这会对燃油喷射、点火时间及燃油泵的工作等造成不良影响。而水温传感器这种性能参数的改变(并非短路或断路)往往不被自诊断系统所识别。因此,当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如不能起动、怠速不稳、油耗增加等),而故障自诊断系统又未指示水温传感器故障代码时,不要忽略对水温传感器的检查。 9.检修氧传感器时,要注意不要让氧传感器跌落碰撞其他物体。更换时,一定要用专用的防粘胶刷涂螺纹,以免下次拆卸困难。电子点火系统检修技巧 1.在发动机起动和运转时,不要用手触摸点火线圈以及高压导线、分电器等,以免被高压电电击。 2.在高压试火时,应用绝缘橡胶夹夹住高压线,不能直接用手拿高压线,以防电击。同时,用逐缸断火法来检验各缸工作情况时,应将断火缸高压线一端搭铁。否则,将会产生次级高电压而烧坏线路。 3.点火正时对发动机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发动机工作不良,或发动机拆修后,不要忽视对点火正时的检查。 4.在检查点火信号发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磁感应点火信号发生器,在打开分电器盖时,注意不要让垫片、螺钉之类的金属掉入其中;检查导磁转子与定子之间气隙时,要用无磁性塞规,并注意不要硬塞强拉;②对于光电式点火信号发生器,不要轻易打开分电器盖,在确实需要打开检查时,要防止尘土进入;②在更换分电器总成时,要保证其原来的安装位置,否则将影响点火时刻的精度。电控防抱死系统检修技巧 1.电控防抱死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故障率很低。因此,电子控制装置的故障大多数并不是电子元器件的问题,而是线路连接不良或部件脏污所致。如故障代码提示传感器故障,应首先检查传感器的各个连接点接触是否良好,有无锈蚀等。 2.对于具有蓄能器的制动防抱死系统,在对其液压系统进行维修作业时,应首先使蓄能器卸压,以免高压制动液喷出伤人。 3.由于制动防抱死系统的正常工作必须以原制动系统的完好为基础,因此,对原制动系统的维修应正常进行。更换制动衬块时,在压回活塞之前应先拧开制动钳的放气螺钉,否则油缸中的积垢可能被压入管路造成元件失效。而回流的油液还可能使电子控制装置得到错误的信息,使制动防抱死系统实施保护而关闭。在维修或使用过程中,如需要对液压制动系统进行排气时,应按照有关车型使用说明的规定程序进行。因为装有制动防抱死系统与普通制动系统的放气程序可能有些不同,不能盲目照搬原制动系统的放气程序。电控自动变速器检修技巧 1.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的特点,就是要首先确定故障在电路部分还是机械部分,如果故障灯亮,即可认为故障在电路部分,否则在机械部分。 2.就车修理时,应关闭点火开关,即转到“LOCK”位置,应在蓄电池负极接柱脱开20秒以上时,才能进行电控系统的检修。 3.更换油封、修理阀体及电磁阀时,应尽量放掉变速器油。在拆卸螺母和传感器时,应尽量使用专用工具。安装时,应按规定力矩拧紧。 4.自动变速器零件精度都比较高,拆卸后各种试验都无法进行,只有待全面检修装复后才能进行试验,因此拆卸修理之前必须全面检查。 5.自动变速器零件拆卸修理时,每次最好只拆卸维修一个零部件组,待该组装配好后再检修另一组,以免装错。所有被分解的零件应用变速器油或煤油清洗干净,装配时还应吹干,并用压缩空气吹油道和油孔,切勿使用抹布。 6.更换新的制动器和离合器的摩擦片前应在变速器油中至少浸泡15分钟。所有拆卸过的密封垫片和密封胶圈,均应更换新的,装配时应涂上变速器油。 7.阀体检修拆装时,注意拆装方法,以免阀体上的球阀脱落而不知安装位置,各个控制阀及弹簧应小心拆装,拆卸时千万不要碰刮控制阀表面。 8.变速器拆装完毕往车上安装时,要确保液力变矩器安装到位。并对变速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调整后才能开车试行。资料来源: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6000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摘要】要使发动机工作可靠、耐久,冷却系统应使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则要做好很好的故障检测。根据发动机冷却系统出现过热运转和过冷运转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同时就出现的故障如何进行维修与保养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冷却系统;故障检测;维修与保养1前言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介绍,汽车故障的50%左右来自发动机,而发动机故障的50%左右是由冷却系统故障引起的,由此可见冷却系统在汽车可靠性中的重要作用。冷却系统不仅对发动机的可靠性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是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其功用就是保证发动机在任何负荷条件下和工作环境下均能在最适合的温度状态下正常和可靠地工作。2冷却系统的故障检测要使发动机工作可靠、耐久,冷却系必须在发动机工作的任何工作状态和任何可能的环境温度下,都应使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要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则要做好故障检测。2.1过冷运转发动机在水温低于65℃下运行叫过冷运转。发动机未曾充分运转使水温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工作,或者当节温器开启温度过低时,冷却水过早进入大循环,都会引起过冷运转。检查方法如下:①检查冷却水的温升速度。观察仪表板水温表,如水温升得很慢说明节温器工作不正常。②检查散热器水温,把数字式温度计的传感器插入水箱,测量上水室温度与水温表读数(发动机水套温度)并作比较。水温升到68~72℃以前,甚至发动机启动不久,散热器的水温就和水套的水温一同升高表明节温器不良。③拆检节温器确认故障。2.2过热运转2.2.1冷却水量不足引起发动机过热发动机冷却系统容纳不了规定的水量,或在运行中冷却水消耗异常而使发动机过热。分析诊断:①对老旧汽车应特别注意检查冷却水容量是否足够,若散热器良好,应取下发动机水箱检查水管内水垢沉积情况;②严寒季节和地区应特别留意散热器是否结冰,这种故障的特征是发动机水温已达到100℃,但散热器仍然冰冷;③水泵泄水孔漏水常误断为散热器出水胶管漏水,可用一洁净木条伸到泄水孔处,若木条上有水迹则说明水泵漏水;④若冷却系外部不漏水而冷却水仍消耗过快,则应检查冷却系内部有无漏水,拔出机油尺,若发现机油中有水,这可能是气门室内壁或进气通道内壁破裂漏水。冷却水蒸发损失过大时,则应检查散热器盖的排气阀是否失效,若冷却水容易从加水口处飞溅出来,则说明散热器盖的排气阀失效。2.2.2水量足而发动机过热发动机的冷却水既不缺少也不漏,但在行驶中发动机突爆,动力不足;水温超过90℃直至沸腾,或运行中水温在90℃左右,但一停车冷却水立即沸腾。分析诊断:先检查百叶窗开度或是否关闭,若开度足够,再检查风扇叶片的固定情况和皮带松紧是否适当。若风扇皮带转动正常,则应检查风扇的风量。方法是在发动机运转时,将一张薄纸放在散热器前面,若纸被牢牢地吸住,说明风量足够。风扇叶片方向不能装反,否则应调整风扇叶片的角度,并将叶片头部适当折弯以减少涡流。必要时要换新扇。如风扇正常,可触试散热器和发动机温度。若散热器温度低而发动机温度高,说明冷却水循环不良,应检查散热器出水胶管是否被吸瘪,内孔有无脱层堵塞。如果出水管良好,可拆下散热器的进水软管并起动发动机,这时冷却水应有力地排出,若不排水说明水泵或节温器有故障。若上述部位均正常,再检查散热器和发动机各部温度是否均匀。如散热器冷热不均,说明其水管有堵塞或散热片倾倒过多。2.3发动机在运行中突然过热发动机运行中突然过热,或冷起动时发动机水温迅速升高并沸腾,在补足冷却水后才转为正常。分析诊断:①行驶中发动机突然过热,应首先注意电流表动态,若加大油门时电流表不指示充电,且表针只是由放电3~5A间歇摆回“0”位,说明风扇皮带断裂,如电流表指示充电,则应使发动机熄火,用手触摸散热器和发动机,若发动机温度过高而散热器温度低,说明水泵轴与叶轮松脱,使冷却水循环中断;若发动机与散热器温度差别不大则应查找冷却系有无严重漏水处;②冷却水在初发动时温度很快升高,致使冷却水沸腾,这多系节温器主阀门脱落并横卡在散热器进水管内,阻碍了冷却水的大循环,使冷却系内压力迅速升高,当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便突然冲动卡滞的主阀门使其改变方位,迅猛地导通大循环水路,此时沸腾的水便迅速冲开散热器盖。在行驶过程中若总是发现冷却水沸腾,应立即停车,使发动机低速运转至水温正常后再熄火检查,不许掺水降温,以防温差变化太大造成有关零件由于内应力而发生裂纹。气缸垫若烧坏,有时也能使水箱口向外溢水和排出气泡,呈现出冷却水沸腾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气缸垫烧坏或缸盖、缸套出现裂纹,使高压气体窜入水套而冒出激烈的气泡。若气缸垫或缸盖的裂纹与润滑油路相通,水箱中还会出现油迹。气缸内的高压气体窜入冷却系的检查方法:拆掉风扇皮带,停止水泵转动,起动机在中速以下运转时,在水箱加水口处会看见气泡并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这属于轻微漏气;不停止水泵转动也可以清楚地看见气泡和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属较严重漏气;水箱盖处会向外喷气,象开锅一样,属严重漏气。冷却水若吸入气缸,起动时排气管会排出水蒸汽,工作时冒白烟。3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检修3.1散热器的维护与检修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水垢过多、泄漏是散热器常见的两大故障。3.1.1水垢的清除清除水垢多采用化学法,利用酸或碱的物质与水垢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可溶于水的物质将水垢清除。清洗时最好采用微循环法:即先用酸性溶液清洗,再用碱性溶液冲洗中和,清洗时除垢剂以一定压力(一般为0.1Mpa),在缸体水套或散热器内循环,一般经3~5min清洗完毕。如果散热器内积垢严重,应拆除上,下水室,以便用通条进行疏通。3.1.2散热器的修理散热器的常见故障主要表现为泄漏,修理散热器泄漏一般有两种方法;焊修法和堵漏法。散热器的裂纹如不超过0.3mm,可用散热器堵漏剂(即堵漏法)就车进行修补。修补前,先清洗散热器,加入1:2的纯碱水后,使发动机在80℃左右运转5min后,放掉碱水,再用清水冲洗,起动发动机,升温车80℃时,将水放掉。然后再拆除节温器,将堵漏剂以1:20的比例加入水中,起动发动机,水温升到80~85℃保持1.0min。使含有堵漏剂的冷却水在冷却系中停留3~4天。修复后的散热器必须通过渗漏试验,确保无渗漏后才能交付使用。3.2水泵的检修对水泵进行检修之前,先要将水泵从发动机上拆卸下来并进行分解。拆卸水泵时,应先打开散热器和发动机的放水开关,将冷却液放到清洁的容器内,拆下水泵固定螺栓和皮带轮座上的螺栓,拆下进出水软管,并拆卸风扇和其它相关的总成和驱动皮带轮。拆下驱动皮带调节杆及螺栓后,再拆下水泵及密封衬垫。对水泵进行分解时,要先拧下泵盖螺栓、取下泵盖和密封衬垫。再用拉器拉下风扇皮带轮;然后将水泵泵体放入水或油中加热至75~85℃,用水泵轴承拆装器和压力机拆下水泵轴承、水封总成及水泵叶轮组件,最后压出水泵轴。水泵零件的检查项目主要有:①泵体及皮带轮座有无磨损及损伤,必要时更换;②泵轴有无弯曲及轴颈磨损是否严重,轴端螺纹有无损坏;③叶轮上的叶片有无破碎,轴孔磨损是否严重;④水封和胶木垫的磨损程度,如超过使用限度应更换新件;⑤检查轴的磨损情况时,用百分表测量其偏摆度,如超过0.1mm,则应更换新的轴承。修理水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水封如磨损起槽,可用砂布打平,如磨损过多则应更换;水封座如有毛糙刮痕,可用平面铰刀或在车床上进行修整。②在泵休上具有下列损伤时允许焊修:长度在30mm以下,没有伸展至轴承孔的裂纹;与汽缸盖结合的凸缘有破损部分;油封座孔损伤。③泵轴的弯曲度不超过0.03mm,否则应更换或进行冷压校正。④叶轮叶片破损应更换。水泵的装合和安装顺序与拆卸和分解顺序正好相反。装合时应注意各配合件之间的技术规范,将水泵总成安装到发动机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安装时应换用新衬垫;②检查并调整皮带的松紧度,一般在皮带中间施加100N左右的压力压下皮带时,挠度应为8~12mm,如不符合则应调整其松紧度;③水泵安装完毕后,结好冷却系各软水管,加人冷却水,起动发动机,检查水泵的工作情况及冷却系统是否有泄漏现象,必要时进行正确的调整。[参考文献][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与优化设计[O].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贾建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J].山西淮涤机械厂.

6000字的毕业论文你随便找一些相关资料就写出来了啊,况且你这个题目都是已经很成熟的东西了,提出你要书名的观点,找到一些实证的例子和资料就够了

去期刊网吧,那里可以下载到论文。你要是自己找不到的话,推荐你去淘宝的{翰林书店},我去那里让店主帮下载过论文

发动机是车辆的心脏,是车辆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要特别注意发动机的使用并且要及时做好发动机的保养。1、选择合适的发动机机油:请根据厂家的标准选择适当等级的发动机机油。例如:现在马自达产品使用的是Mazda原装的Dexelia机油。2、定期更换“三滤”:“三滤”指的是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它们的作用是去除空气中、机油中燃油中的杂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各种滤清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脏污,这会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请车主朋友注意清理及更换。3、保持曲轴箱通风良好:车辆的PCV阀可以促成发动机换气,但是窜气中的污染物会沉积爱PCV阀的周围,可能是阀堵塞。这样会导致污染的气体逆乡流入空气滤清器,使得油耗增大,发动机磨损加剧,甚至损坏发动机。因此要特别注意清理PCV阀周围的污物。4、定期清洗燃油系统:燃油在通过油路供往燃烧室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形成胶质和积碳,在油道、喷油器、燃烧室等地方沉积下来。这些胶质和积碳会破坏燃油流动,改变原来的空燃比,造成燃油雾化不良,最终表现为发动机喘抖、爆震、怠速不稳、加速不良等故障。定期的清洗燃油系统可以使发动机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5、定期保养水箱:发动机水箱生锈、结垢是比较常见的问题。锈迹和水垢会限制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降低散热作用,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造成发动机损坏。定期的清洁水箱、除去锈迹和水垢不但能使发动机正常工作,还可延长发动机和水箱的寿命。

  • 索引序列
  • 汽车维修国开毕业论文
  • 汽车维修专业毕业论文维修
  •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
  •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4000
  •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60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