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国外对企业财务现状的研究论文

国外对企业财务现状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对企业财务现状的研究论文

1.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报表产生的渊源要从复式记账开始算起,而财务报表的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的信用分析服务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认识到财务报表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技术进步很快,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运用科学。世界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经说过:“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我主要看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这是巴菲特站在投资者的立场阐明解读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索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并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判断过程”[4]。美国纽约市大学的Leopld A.Bernstern 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者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5]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不满意的。有人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Steven M. 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决解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但是,尽管财务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在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下,以财务报告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还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进步,21世纪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对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比重增加。

以上就是目前国外关于财务报告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的概要总结。目前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尚处于研究发展之中,所以我们还不能说这个体系已将相当成熟完善,因为不断出现财务管理的新问题和新需求正在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财务分析评价的理论以及方法。

2.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财务分析思想出现较早,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部分,并没有独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企业自主权日益扩大,现代财务分析领域得以扩展,其方法论体系也逐渐得以确立和完善。本文运用文献调查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认知。

张丽珍,胡静在《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根据统一规范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6]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附表和附注、文字说明等。

黄仁佳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新探》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资金流转、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转化成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了解上市公司表面情况的重要途径”[7]。它是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前景的一种评价。

韩阳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浅谈》中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1)资产负债表分析。”[8]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主要是运用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的财务比率来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性比率和财务杠杆比率。(2)利润表分析。利润表是按一定格式陈述和计算收益形成的会计报表,大部分利润表比率是建立在共同百分比利润表的基础上的,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成本利率等;也有一些比率是利润表两个项目之间的比率,如所得税对营业收益比率。(3)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公司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和偿债能力,判断上市公司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

郭宁,沈剑飞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中认为,“会计报表与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投资价值分析四个方面”[9]。偿债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所做的分析,包括利润的分析目标、构成分析和质量分析等。营运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使用率和周转情况所做的分析,常用周转率来衡量。短期投资者关心企业股利支付能力和股票市价,而长期投资者更关心企业的发展能力。

任晶波,杨俊田,隋颖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有两种方法”[10]。一是纵向分析,就是同一企业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即将企业连续几年的会计报表数据并行排列在一起,设置“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以揭示各个会计项目在比较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和百分率的增减变化情况,从而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二是财务报表横向分析,横向分析实际上是对不同企业的同一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横向分析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采用“可比性”形式编制财务报表,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其他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作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对意义。

程世特,曾庆国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11]。

王广斌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四种。”[12]一是静态比较法。就是将各种财务数据转化成以股为单位所代表的“量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二是纵向分析法(比率分析)。就是分析同一会计年度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关系,从而揭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它使在同一行业中规模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了可比性。三是横向分析法。就是在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基础上从空间、时间、行业的角度对财务指标进行互相对比的分析方法,通过横向分析,可以掌握公司在本行业所处的地位、增长速度、竞争能力、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等。四是趋势分析法。就是将同一公司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税前净利、税收净利、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集中在一起用同比增加或减少的办法进行计算分析,这样就可直观的反映出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项目在本年度的增减及每年的增减情况、变动幅度,据此可预测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未来变化趋势。

1.1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国内综述 早在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就在《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中,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借鉴国外风险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1989年,北大商学院的刘思录、汤谷良发表“论财务风险管理”一文,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1994年,基于我国国情,北京大学于川等著《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是针对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对我国财务管理方向树立了一个大体的风向标。于此同时,财政部向德伟博士发表“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该文中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他运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项。”文章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怯来法在1995年为财务风险下立定义,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公司资本结构中的借入资本比例愈大,则公司没有剩余现金支付股息的可能性也愈大。普通股东承受的这种股息减少或没有股息的风险称为财务风险”。我国学者纪连贵在1998年也采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融资风险、使用资金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并认为筹融资风险表现为:筹资数量不当风险、筹资时机不当风险和资本结构恶化风险。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方面,直到2002年,张延波、彭淑雄提出通过建立一系列财务报表监控指标来达到财务风险监测的目的。才使得财务风险能实体化,范围化。 在财务预警方面,早在1932年,菲兹帕特里克最早运用单变量进行企业财务风险以及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并得出结论,判断企业是否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两个财务比率为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然而相比之下,直到1996年,我国周首华等人所发表的《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中,以企业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提出了如何预测企业 陷入财务危机的F分数模式。但是到了2001年,余廉、胡华夏等人所著《企业预警管理实务》中,在实证考察和分析我国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由于管理失误等原因所导致的经营困境或破产倒闭等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构建了初步的预测指标体系和数理分析模型,为我国财务风险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4年,黄锦亮、白帆认为应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提出针对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的风险建立起由“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三个环节组成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其中狭义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指标分析法和财务杠杆系数法来进行。 1.2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国外综述 国外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年,Haynes在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一书中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风险的概念。他认为:“风险一 词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 世界上第一个对风险进行理论探讨的经济学家是美国学者威雷特博士,1901 年他在其学位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威雷特博士简明的定义却概述了风险的三层涵义:(1)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 风险被人们厌恶、不愿其发生。 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里查德·M·汉斯在他们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明确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奈特的观点为后来风险的评估和测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块基石。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引起人们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关注。尽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管理和经济学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风险管理终于在1998年的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引起了业界重视。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时任主席Stephen在大学的主 席演讲中特别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国际上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 早在1952年,马可威茨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一文,该文同时采用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均方差研究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问题,被学界视为现在资产组合理论的起点。他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即在相同风险下,效率边界上的组合收益最高;在相同收益下,效率边界的组合风险最。 60年代初威廉·夏普继承并发展了马可威茨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他提出的这一理论结论是:一种股票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为了承担风险,投资者必须得到补偿,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大,他提供了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米勒的贡献是在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策划上,1958年他和莫迪格利尼提出了MM理论,MM论严密验证了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公司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他们从资本成本的角度论证了由于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杠杆风险同步涨落,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发表了《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一文,该文中的“詹森—麦克林委托代理模型”已成为经济学界研究企业价值、股东风险偏好和管理者风险道德的财务规则。从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先前主要集中于保险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处理方式主要研究财务危机发生后如何应付和如何摆脱危机的策略问题,而很少对财务风险的事前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后来研究逐渐转向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对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创造价值有所涉及。希望采纳

国外财务管理现状:一、财务管理的目标1、利润最大化 ;2、管理当局收益最大化 ;3、企业财富(价值)最大化 ;4、社会责任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1、筹资管理 ;2、投资管理 ;3、营运资金管理 ;4、利润分配管理 。三、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1)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马科维茨为此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夏普因此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3)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Model) 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认股权证等)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斯科尔斯和莫顿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 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证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经济利益.理论主要贡献者是法玛。(5)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理论主要贡献者有詹森和麦科林。 (6)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公司内外部人员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关人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判断。

以自己在多家超大企业团体的财务任务观察,华而不实,纸上谈兵,很多公司根本就不需求什么财务管理,老板了解利息即不再央求了。 tbΗgqú鸳h◣fⅠ辶raye迹、

财务绩效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国外资本的注入,民营企业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粗放式经营了,必须要朝着精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企业经营方向摸索与前进,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下面是我们珠海某图书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积极推进公司内部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与采取改善的措施。 绩效管理是从企业远景和经营战略的角度出发,并以战略为导向的一种科学管理体系。它作为企业的长期管理手段而对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和增强竞争优势而存在。管理者对绩效目标进行前期规划,制定出一份详细的绩效目标,更要注视达到目标的过程,在此工程中需要一份完整的考核制度和奖罚措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便直接去解决,而不去探求问题的关键,即问题的直接根源,这种战术管理,不是真正的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是当在目标的完成过程中遇到问题,首先要查找问题的根源,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改进,寻求进步,它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

原因一、战略目标的缺失。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在众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企业,根本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也就谈不上怎样将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和个人,也因此经典的平衡计分卡常常会变成理论而不实用的工具。 原因二、绩效管理体系不够完整 通常,绩效管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即绩效计划拟定阶段、绩效实施与管理阶段、绩效评估和绩效反馈面谈阶段。在绩效管理工程中,许多中小企业只注重绩效考核的结果,却忽视了对绩效考核过程的把握,或针对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及时提出改善意见,做出适度反应,后续的奖惩措施没有予以实施,使绩效管理流于一种形式。当中的原因不仅是受自身实力所限,还受制于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重视程度等众多因素影响。 原因三、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科学 企业绩效考核应该设计出一个完整全面的的考核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综合考察员工的工作素质、潜力和业绩。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当前,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测评内容不够全面,甚至主要的考核指标没有,无关大局的考核指标占了很大比例,从而出现绩效考核偏差。

在国外,绩效管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提出的,己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罗杰斯(Rogers)和布雷德鲁普(Bredrup)认为绩效管理的特性在于它是一个系统,具有一体化年度周期,其中包括制定团体政策,资源目标与方针,制定一套详细的绩效计划,预约,目标,指标和标准,并定期地有组织地对所有服务绩效进行考察的过程。 艾思斯沃斯(Ainsworth)认为绩效管理是一项周期性的活动。在这个模型中将绩效理解为单纯个体的绩效,强调以个体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概念。而个体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评估及绩效反馈修正阶段。 Diana L.Deadrick认为绩效管理应该分为绩效评估前阶段,绩效评估阶段,绩效评估后阶段三个部分。其中绩效评估前阶段主要是标定工作职责,工作功能以及对工作结果绩效贡献的权值确定等。绩效评估阶段主要是需要评估者估计出被评估者对整体组织绩效基于工作功能的贡献。绩效评估后阶段,主要是依据评估阶段的评估结果对评估人进行激励。包括经济补偿,员工改善计划,工作重新设计等。 Baker提出了绩效管理体系的三步模型。第一步是计划,其中包括建立绩效目标,明确工作行动,明确绩效衡量基础。第二步是管理,其中包括行动和目标的监督,强化预期行动和目标,修正不正当行动和提供控制。第三步是评估,其中包括未来发展计划,计划调整与新目标设立。

国外财务管理现状:一、财务管理的目标1、利润最大化 ;2、管理当局收益最大化 ;3、企业财富(价值)最大化 ;4、社会责任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1、筹资管理 ;2、投资管理 ;3、营运资金管理 ;4、利润分配管理 。三、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1)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马科维茨为此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夏普因此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3)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Model) 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认股权证等)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斯科尔斯和莫顿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 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证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经济利益.理论主要贡献者是法玛。(5)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理论主要贡献者有詹森和麦科林。 (6)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公司内外部人员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关人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判断。

财务分析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这门公认的“商业语言”更是体现出它的强大的功能:作为“商业语言”的载体--财务报表,正是全面、系统、综合记录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轨迹,因而相关利益人对它的分析越来越关注。世界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经说过:“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我主要看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这是巴菲特站在投资者的立场阐明解读财务报表的重要性;此外,债权人、政府、税务机关、社会公众等在做经济决策时都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是如此。当然,单纯从财务报表的简单数字和文字上得(略..)不出实质性的结果,而要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非正常影响因素,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便作出科学决策,这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项目结构分析法等,主要以比率分析法为基础,同时结合各种分析方法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评价;但是,鉴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分析(略..)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单一性,财务分析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篇文章就是基于这种现状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首先,充分认识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尽可能保证财务报表分析对象--财务报表披露的内容充分、可靠、和透明,使财务报表分析更具有效率和效果;在目前的财务指标体系中修改或增加一些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体系;其次,运用改进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克服原有杜邦财务体系短期化局限,对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的营运效率以及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从长远来评价企业(略..);“现金”为王的理念表明了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因而对现金流量进行着重分析,包括总体流量、结构层次以及指财务指标体系的分析,同时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将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表分析;为了与国际接轨,引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理论即自由现金流量分析法和EVA分析法,以求提高分析效率、作出科学决策,同时进一步发展了了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最后,为使报表分析者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中的重要项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

财务共享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下。1、财务共享服务流程设计需要实施开放的管理手段,一切以顾客的要求为主,提高共享服务效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我国很多学者根据流程再造针对财务共享的概念进行分析。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在各行各业有很大的差异,研究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分析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写文献综述吧,到学校的图书馆的数据库里面搜下啊,会有相似的论文的,你哪个学校的啊

国外财务风险总体研究现状论文

1.1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国内综述 早在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就在《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中,全面系统的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借鉴国外风险理论,指导人们如何对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1989年,北大商学院的刘思录、汤谷良发表“论财务风险管理”一文,第一次全面论述了财务风险的定义、特性及财务风险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1994年,基于我国国情,北京大学于川等著《风险经济学导论》,对经济风险尤其是针对我国所特有的经济风险,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对我国财务管理方向树立了一个大体的风向标。于此同时,财政部向德伟博士发表“论财务风险”一文,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础,该文中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他运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项。”文章明确指出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为财务风险理论向更深一层推进奠定了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怯来法在1995年为财务风险下立定义,认为财务风险是“由公司的负债直接引起的,并由负债公司的股东承受的风险”,“公司资本结构中的借入资本比例愈大,则公司没有剩余现金支付股息的可能性也愈大。普通股东承受的这种股息减少或没有股息的风险称为财务风险”。我国学者纪连贵在1998年也采用广义财务风险概念,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融资风险、使用资金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并认为筹融资风险表现为:筹资数量不当风险、筹资时机不当风险和资本结构恶化风险。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方面,直到2002年,张延波、彭淑雄提出通过建立一系列财务报表监控指标来达到财务风险监测的目的。才使得财务风险能实体化,范围化。 在财务预警方面,早在1932年,菲兹帕特里克最早运用单变量进行企业财务风险以及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并得出结论,判断企业是否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两个财务比率为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然而相比之下,直到1996年,我国周首华等人所发表的《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中,以企业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提出了如何预测企业 陷入财务危机的F分数模式。但是到了2001年,余廉、胡华夏等人所著《企业预警管理实务》中,在实证考察和分析我国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由于管理失误等原因所导致的经营困境或破产倒闭等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构建了初步的预测指标体系和数理分析模型,为我国财务风险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4年,黄锦亮、白帆认为应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提出针对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的风险建立起由“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三个环节组成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其中狭义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指标分析法和财务杠杆系数法来进行。 1.2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国外综述 国外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年,Haynes在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一书中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了风险的概念。他认为:“风险一 词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 世界上第一个对风险进行理论探讨的经济学家是美国学者威雷特博士,1901 年他在其学位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威雷特博士简明的定义却概述了风险的三层涵义:(1)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 风险被人们厌恶、不愿其发生。 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里查德·M·汉斯在他们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明确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奈特的观点为后来风险的评估和测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块基石。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引起人们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关注。尽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管理和经济学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风险管理终于在1998年的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引起了业界重视。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时任主席Stephen在大学的主 席演讲中特别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国际上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 早在1952年,马可威茨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一文,该文同时采用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均方差研究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问题,被学界视为现在资产组合理论的起点。他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即在相同风险下,效率边界上的组合收益最高;在相同收益下,效率边界的组合风险最。 60年代初威廉·夏普继承并发展了马可威茨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他提出的这一理论结论是:一种股票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为了承担风险,投资者必须得到补偿,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大,他提供了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米勒的贡献是在研究公司资本结构的策划上,1958年他和莫迪格利尼提出了MM理论,MM论严密验证了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公司资本成本保持不变,他们从资本成本的角度论证了由于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杠杆风险同步涨落,公司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发表了《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一文,该文中的“詹森—麦克林委托代理模型”已成为经济学界研究企业价值、股东风险偏好和管理者风险道德的财务规则。从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先前主要集中于保险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处理方式主要研究财务危机发生后如何应付和如何摆脱危机的策略问题,而很少对财务风险的事前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后来研究逐渐转向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对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创造价值有所涉及。希望采纳

风险的三层涵义:(1)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 风险被人们厌恶、不愿其发生。 美国小阿瑟·威廉姆斯和里查德·M·汉斯在他们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把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间的差异。如果肯定只有—个结果发生,则差异为零,风险为零;如果有多种可能结果,则有风险,且差异越大,风险越大。”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明确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奈特的观点为后来风险的评估和测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块基石。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引起人们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关注。尽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没有引起管理和经济学界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风险管理终于在1998年的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引起了业界重视。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时任主席Stephen在大学的主 席演讲中特别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该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而国际上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 早在1952年,马可威茨在《财务学》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选择》一文,该文同时采用风险资产期望收益和均方差研究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问题,被学界视为现在资产组合理论的起点。他提出了证券投资组合的效率边界概念,即在相同风险下,效率边界上的组合收益最高;在相同收益下,效率边界的组合风险最。 60年代初威廉·夏普继承并发展了马可威茨的理论,这就是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他提出的这一理论结论是:一种股票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通过多元化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为了承担风险,投资者必须得到补偿,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大,他提供了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的并购实务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因而与并购相关的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并购动因与经济后果、目标企业的搜寻、筛选与价值评估、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并购风险和并购后整合等方面。 1.关于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现有研究认为企业主要是为了:(1)获得新的资源和技术;(2)多元化;(3)快速进入外国市场;(4)获得协同效应而进行跨国并购。Markides和Williamson(1994)认为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的多元化并购有优势。 2.关于跨国并购的经济后果研究。关于(跨国)并购的经济后果。现有研究大都表明,并购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Markides和Williamson(1994)认为基于核心能力进行的多元化并购有优势。Bettis和Montgomery(1992)等在考察西方企业在80年代中期以来所采取的策略后认为,企业的不同业务如果可以分享其己具备的核心能力,则往往可以使整个企业获取成本或其他竞争优势。④Hin(1994)在对美国过去30年间实施过混合并购的大型跨国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绝大部分获得充足利润回报的公司是围绕其核心能力进行多元化并购和经营的。⑤ 3.关于目标企业的搜寻研究。搜寻理论(Search Theory)的研究始于1942年二战时为消除来自大西洋德国潜艇的威胁,美国海军反潜研究小组所进行的工作。由于搜寻理论军事色彩浓,保密性强,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Jacques Crémera等(2006)在对有相互关联的潜在购买者的拍卖行为进行研究后认为,尽管一般情况下获取全部收益是不可能的,但通过设计搜寻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 4.关于目标企业的筛选研究。Salter和Weinhold(1979)将战略匹配的概念引入并购研究领域,以此作为目标企业筛选的标准之一。Harrison等(1991)则对匹配的相似性标准提出质疑,认为并购双方资源的差异性是协同效应的来源并带来了更高的长期绩效。 5.关于目标企业的估价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Fisher创造和发展的净现值法,Weston提出的股利增长模型,Rappaport提出的未来现金流量方法,Copeland等建立的公司市场价值的估值模型以及Stern Stewart等提出的经济附加值(EVA)价值评估模型等。 6.关于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研究。Stulz(1988)指出,管理层保持公司控制权和个人私利的意图会影响并购融资决策,成长性企业可能会求助于债务融资以维持管理层所有权水平和表决权。Faccio和Masulis (2005)发现对公司治理的关心和债务融资约束的权衡会影响到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由于外国股票存在更大的交易成本、更低的流动性和及时性,信息不对称更严重,因而与国内并购相比,跨国并购更常使用现金支付。 7.关于并购风险研究。Sarkar等(2006)描述了怎样运用条件型支付(collars)、盈利能力支付计划(earn-outs)以及或有估价权来管理并购风险。Reuer等(2004)的研究表明,缺乏国际和国内并购经验的企业在并购高科技和服务型行业的目标企业时倾向于运用或有支付来缓解并购风险。 8.关于并购后整合研究。Kearney(1999)对1998-1999年全球发生的115项并购交易进行了调查,其中53%的被调查者将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于整合失败。因而,国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均非常重视并购后的整合:现有文献主要从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并购的整合进行了研究;在并购实务上,有许多专门为并购整合提供建议咨询服务的机构。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并购目标的搜寻、融资与支付方式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经过研究后认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着:(1)并购对象大多为海外绩效低下或破产的企业;(2)企业整体竞争力弱,体制约束问题严重;(3)缺乏跨国并购战略,并购计划准备不足;(4)缺乏国际型人才,整合管理能力弱;(5)政府管制过多,法律体系尚不完善;(6)资金不足,缺乏中介机构支持等问题(贾名清和方琳,2007)。尽管如此,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核心技术依然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吴添祖和陈利华,2006)。实证研究也表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潘勇辉,2007)。 “走出去”的企业从事并购时应如何寻找并购目标呢?张金鑫(2006)认为,不应以目标企业符合若干条件为标准,而应从并购双方资源匹配的角度寻找并购目标才能成就完美的并购。 与国内并购不同,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与支付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在设计跨国并购的融资支付方式时需要考虑目标公司控制权获得、流动性变化、公司资本结构、税务等因素(季成和任荣明,2007)。 整合失败是一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企业生命周期的吸引与冲突是导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康晓剑和刘思峰,2007)。为避免并购整合失败,除了加强并购的可行性研究并进行详细的并购前调查外,要正确分析研究并购双方的资源特征,充分考虑组织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正确选择并购后资源整合模式(李广明,2006a),在众多资源整合模式中,系统整合式、供应链导向式或技术导向式、充分式或集约式的整合模式比较适宜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李广明,2006b)。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报表产生的渊源要从复式记账开始算起,而财务报表的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的信用分析服务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认识到财务报表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技术进步很快,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运用科学。世界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经说过:“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我主要看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这是巴菲特站在投资者的立场阐明解读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在于搜索与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并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判断过程”[4]。美国纽约市大学的Leopld A.Bernstern 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者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5]

尽管企业的财务报告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在改进,并根据使用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作了若干创新。但迄今为止,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是不满意的。有人对财务报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担忧。早在1975年,英国ASSC(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报告”和1991年英国ICAEW(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ICAC(国际会计合作委员会)联合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就先后相当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现行财务报告的缺点,1994年美国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在“改进企业报告—面向报告用户”中也指出现行财务报告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企业财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要求变革现有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尽管这些呼声多半来自会计学术界,但也有不少来自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改进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面向用户》(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Steven M. H.Wallman的《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未来:彩色报告方法》;由索特的事项会计发展而来的事项式报告也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方向之一。

理论界对未来财务报告的种种预测,部分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和不足,对财务报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决解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但是,尽管财务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在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下,以财务报告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还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进步,21世纪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拓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对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价比重增加。

以上就是目前国外关于财务报告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的概要总结。目前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尚处于研究发展之中,所以我们还不能说这个体系已将相当成熟完善,因为不断出现财务管理的新问题和新需求正在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财务分析评价的理论以及方法。

2.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财务分析思想出现较早,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分析一直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部分,并没有独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企业自主权日益扩大,现代财务分析领域得以扩展,其方法论体系也逐渐得以确立和完善。本文运用文献调查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认知。

张丽珍,胡静在《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根据统一规范编制的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6]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附表和附注、文字说明等。

黄仁佳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新探》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使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资金流转、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转化成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了解上市公司表面情况的重要途径”[7]。它是运用会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成果前景的一种评价。

韩阳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浅谈》中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1)资产负债表分析。”[8]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主要是运用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的财务比率来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性比率和财务杠杆比率。(2)利润表分析。利润表是按一定格式陈述和计算收益形成的会计报表,大部分利润表比率是建立在共同百分比利润表的基础上的,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成本利率等;也有一些比率是利润表两个项目之间的比率,如所得税对营业收益比率。(3)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公司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和偿债能力,判断上市公司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

郭宁,沈剑飞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中认为,“会计报表与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投资价值分析四个方面”[9]。偿债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所做的分析,包括利润的分析目标、构成分析和质量分析等。营运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总资产或部分资产的使用率和周转情况所做的分析,常用周转率来衡量。短期投资者关心企业股利支付能力和股票市价,而长期投资者更关心企业的发展能力。

任晶波,杨俊田,隋颖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有两种方法”[10]。一是纵向分析,就是同一企业采用前后期对比的方式编制比较会计报表,即将企业连续几年的会计报表数据并行排列在一起,设置“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两栏,以揭示各个会计项目在比较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和百分率的增减变化情况,从而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二是财务报表横向分析,横向分析实际上是对不同企业的同一年度的会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横向分析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采用“可比性”形式编制财务报表,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其他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作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会计报表中各个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相对意义。

程世特,曾庆国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11]。

王广斌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中认为,“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四种。”[12]一是静态比较法。就是将各种财务数据转化成以股为单位所代表的“量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二是纵向分析法(比率分析)。就是分析同一会计年度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关系,从而揭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它使在同一行业中规模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了可比性。三是横向分析法。就是在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基础上从空间、时间、行业的角度对财务指标进行互相对比的分析方法,通过横向分析,可以掌握公司在本行业所处的地位、增长速度、竞争能力、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等。四是趋势分析法。就是将同一公司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税前净利、税收净利、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集中在一起用同比增加或减少的办法进行计算分析,这样就可直观的反映出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项目在本年度的增减及每年的增减情况、变动幅度,据此可预测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未来变化趋势。

五粮液财务分析论文

导语: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以下是我整理五粮液财务分析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近年来,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杜邦分析法作为企业运用的一种主要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分析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提供了主要数据。因此,本文将以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财务技术分析方法,解读并得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二)研究意义

通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战略分析,投资者可以了解其未来财务状况和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利的信息,本文通过运用杜邦分析法对上市公司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并借以对五粮液经济效益优劣做出合理的评价,帮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国内外关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

杜邦分析法最初是在1919年由美国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唐纳森布朗创造出来的,因此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这一时期,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是公司普遍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因此,原始的杜邦模型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里普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变形,补充而发展起来的财务体系称为“帕里普财务分析体系”帕里普在其《企业分析与评价》一书中,将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常用财务比率一般被分为四大类:偿债能力比率,盈利比率,资产管理效率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帕里普财务分析的原理是将某一个要分析的指标层层展开,这样便可探究财务指标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根据这一体系: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1-股利支付率)

这种分析方法在其原来基础上考虑了股利支付率这一因素,但并未取得任何突破性发展。

美国波士顿大学滋维博迪(Zvi Bodie)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亚历克斯凯恩(Alex Kane)教授和波士顿学院艾伦.J马库斯(AlanJ.Marcus)教授在《投资学》(英文原书第9版)中提出了将税收、利息费用因素引入杜邦模型的五因素杜邦模型体系。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税前利润)×(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

将五因素杜邦模型分解可得到:

权益净利率=(1-税收负担率)×(1-利息负担率)×销售报酬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税收负担率=所得税额/税前利润

利息负担率=利息额/息税前利润

销售报酬率=息税前利润/销售收人

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五因素杜邦模型分析体系中权益净利率是由税收负担率、利息负担率、销售报酬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或资产负债率)五个因素来决定的。该模型通过税收负担这个单独的因素较直接地反映企业所得税变化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程度并将分析得重点集中在财务费用指标上。财务费用指标与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资本结构合理的标志是在企业资金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价值最大而资金成本最低,因此,利息费用的高低及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作为反映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预报器”,告诫理财者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最终实现降低财务费用和风险,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杜邦分析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纵观现今,可以看出国内对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成果比不是很多。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杜邦分析法中的不足和改进,并对于这些不足和改进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法。

总体上看,虽然国内对于杜邦分析法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研究成果仍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且研究范围比较狭窄,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者也开始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杜邦分析,对于杜邦分析给企业能带来什么好处?杜邦分析法是如何脱颖而出?杜邦分析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又有何渊源?…带着一些问题去探究杜邦分析法。

杨妍珑《浅议杜邦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10年),一文中以杜邦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例介绍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余宏奇(2011)针对上市公司最早提出以每股收益为核心指标对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加以改造和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现金流量指标,从而使改造后的体系能够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以更好的服务与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评价。

柳春涛在《杜邦分析法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2012年)中。从杜邦分析法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入手,对杜邦分析法从目标定位和体系构建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改进前后的杜邦分析法做了比较。

(三)国内外发展趋势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杜邦分析体系的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都是对杜邦体系进行的某一方面或局部的改进,没有涉及对杜邦分析法的深入系统的改进。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目标和战略思想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可持续增长率对于企业健康成长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从可持续增长率的角度对杜邦分析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改进,将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介绍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通过相关信息的披露,运用相关财务指标分析五粮液的整体营运状况,从而解析该企业采取的经营策略,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投资风险以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回顾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法——杜邦分析法

2.1杜邦分析法的概念

2.2杜邦分析法的特点

2.3杜邦分析法的作用

3.五粮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介及财务情况

3.1五粮液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

3.2五粮液利润表相关数据

4.基于杜邦分析法对五粮液财务报表分析

4.1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4.2权益乘数分析

4.3总资产净利率分析

4.4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4.5净利润分析

5.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实例分析得出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5.1五粮液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2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6.结论

(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综合分析法。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的下达;(xx-11-15—xx-12-15);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xx-12-16—xx-03-05);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xx-03-05—xx-05-05);

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xx-05-05—xx-06-05);

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xx-6-05—xx-6-10)。

五粮液股票代码(000858)国有独资,深交所,

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由于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的的基本思路

1、权益净利率,也称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它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所有者权益所获报酬的水平

2、资产净利率是影响权益净利率的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资产净利率又取决于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高低。总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对资产周转率的分析,需要对影响资产周转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明影响公司资产周转的主要问题在哪里。销售净利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扩大销售收入,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企业销售利润率的根本途径,而扩大销售,同时也是提高资产周转率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3、权益乘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反映了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资产负债率高,权益乘数就大,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高,公司会有较多的杠杆利益,但风险也高;反之,资产负债率低,权益乘数就小,这说明公司负债程度低,公司会有较少的杠杆利益,但相应所承担的风险也低

五、论文主要文献

1. 张先冶 陈友邦.--7版.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2.

2. 单洁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3. 十五年五粮液酒隆重上市拉开打造中国奢侈品牌帷幕[J].商业文化,2007;

4. 陈友清.财务报表分析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

5. 石英.浅谈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J],财会研究,1995.5;

6. 邓家姝.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及改进. 财务研究,2010(12).

7. 阎达五.企业会计指南[Z](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1:

8. 孙旭东.战略选择决定未来 五粮液专业化和多元化投资分析[J]会计师,2005,(01)

9. 李华俊. 杜邦财务分析法及应用实例. 会计之友,2009(09).

10. Krishna Palepu:Winning in Emerging Marke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mpany,2010(赢在新兴市场,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

11. 李玉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3,(03).

12. 刘芳芳.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01).

13. 林秋姝. 帕利普财务分析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 财务与会计导刊,2010(12).

14. 张翠林. 杜邦财务分析法及具体应用. 国际金融研究,2009(08).

15. 杨忠莲,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2,(12)

16. 郑秀清.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经济纵横,2011(03).

17. 李良.谈谈财务报表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5,(04)

18. 常力.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

19. 韩素奎,孙岩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综合案例——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华商,2007,(26)

20.余宏奇. 浅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上市公司的改造与运用. 会计之友,2012(01).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对财务风险进行相关研究。1987年财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王维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研究》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危机发挥预警作用。郭敏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中,从企业资本运动过程来划分和界定企业财务风险,赵斯秋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一文中,论文网提出了财务风险分析的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和财务报表分析法。其中,财务报表分析法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资料为依据,利用比率分析、比例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对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在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上,作者主要是从制度上进行探讨,通过建立各种控制制度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总而言之,国内研究的内容主要以财务风险控制的理论为主。

  • 索引序列
  • 国外对企业财务现状的研究论文
  • 财务绩效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 财务分析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外财务风险总体研究现状论文
  •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国外研究现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