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概述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解放后,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其中,《琴挑》、《三打王英》、《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秋风辞》、《新亭泪》、《晋宫寒月》、《叶李娘》、《状元与乞丐》、《江上行》等优秀剧目誉满全国剧坛。剧种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和柯如宽、江幼宋等,著名演员有黄文狄、林栋志、朱石凤、黄宝珍、王少媛等。 莆仙戏的起源 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 莆仙戏的历史 莆仙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晋未南北朝,中原百姓大批南迁福建,当时盛行的中原"百戏"亦随之传入福建莆仙。并形成了在语言,唱腔和表演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声腔。 唐代莆仙民间歌舞百戏盛行。据传,唐开元间(713-741),莆田江东村美女江采苹,被唐明皇选调入宫,赐封梅妃,备受宠幸(见《中国人名大辞典》"江采苹"条,《唐宋传奇梅妃传》)。其弟曾随同进觐,封为国舅,后来回莆,明皇赐其一部"梨园",带回供宴乐,于是宫廷教坊歌舞百戏传播莆仙。故莆仙音乐歌舞有"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的美称,唐咸通间(860-873),福州玄沙寺住持宗一大题,"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见宋沙门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十八)唐代"百戏",亦称"散乐"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见《旧唐书.音乐志》,丰富多彩的杂戏和歌舞表演。 宋代,兴化文化较发达,文人中举及在外居官的不少。他们有的善音律词赋,好歌舞杂剧,多置有家乐自娱。宋时莆田文士方梅叔,是个"岁得束修及青云贵人馈遗以自肥"的塾师,也"买歌伎数十人",尽日在家"吹笙鼓琴,以娱宾客"(见宋王迈《瞿轩集》卷十一《莆阳方梅叔墓志铭》)。蔡京一家,在宋时多居官显要,在京常"家宴张乐",令家乐优伶给表演杂剧取乐(见宋周晖《清波杂志》)。其家乡仙游赤岭子侄,每宴亦令歌会歌舞,据调查赤岭现今流行的"十番",有"大乐"和"小乐"之别,规范严谨。乐员演奏时需张"凉伞",穿礼服,据说是宋代官家宴乐之遗响,(见福建省戏曲研究所油印本《仙游县戏曲调查资料》)。莆仙戏的表演特色 莆仙戏的表演据所发掘的资料证明,它是在唐百戏宋、傀儡戏的基础上形成独特表演艺术。唐咸通年间(860-870)莆泉巷《言谈录》载:"承隋唐之后,兴化百戏兴焉"。到公元954年《连江里志》记:"蔡太师作寿日,优人献技有客以丝系僮于四肢为肉头傀儡戏。"莆仙戏的表演艺术继承了迈子余年遗留下来的古南戏传统表演,莆仙戏《目连》等传统剧目里的表演就保持着宋杂剧、傀儡戏的综合艺术面貌,被称之谓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大棚目连戏之剧本,曲牌,声腔,鼓板,表演身段,动作程式和舞台上的一桌两椅,脸谱,化装,服装和戏帽以及道具与傀儡目连戏等一模一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这是莆仙大棚目连戏全面搬演傀儡目连戏的遗迹.莆仙戏目连戏中的表演,有”目连挑经”,罗卜的”三步一拜”,刘四贞的”十八拔”,刘贾的”蛤蟆拜”,古背生的”三节弯”,聋哑的”公背婆”等.从主角到配角,从人物形象到表演规格,都运用了人模仿傀儡的表演,并综合组成了曲牌,鼓板,表演三结合的规范化,历代流传,相继不绝.莆仙戏演员的基本功,总称为”傀儡核”,手部动作”上不超于眉毛,下不低于肚脐”的艺术规格.如生角的”抬步”,旦角的”蹀步”,净角的”挑步”.丑角的”七步溜”,都保持傀儡形象,当演员要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喜用"雀跃步",怒用"双摇步",哀用"双掩面",乐用"双体肩"俱以形象表达,不拘表演感情。至今莆仙戏的演员基本功仍是继承傀儡戏的表演特色。莆仙戏人模仿傀儡演法的艺术传承,也是受宋元傀儡戏的影响。《双鞭回两锏》中秦叔宝与尉迟恭在互相激烈对打时,秦持双锏,尉拿单鞭,运用傀儡的打法,双打、双钩、双上、双下、与傀儡表演形式,动作和身段一模一样。又如《苏武与李陵》中,苏武手持节杖,走老人步,配合"三节弯"的身段形象与李陵登台"望故乡"作"跌脚"、"摇步"、"趋保"、"魁斗吊"等。俱叫"傀儡介",保持人演傀儡的形式和特色;再如《吕蒙正算十八罗汉》中,吕蒙正与两和尚配合,模仿傀儡形象,唱念做与傀儡演技相同,特色即有和谐幽默的表演,又有保持人演傀儡戏的艺术。 莆仙戏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现在,莆田市在荔园路兴建莆仙大剧院,以复兴我们古老的莆仙戏!目前,莆仙戏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莆仙戏的30年光影流转 2008年初,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莆仙戏名演员、从艺半个多世纪的黄宝珍老人榜上有名。黄老的唱腔堪称莆仙戏剧界的一大代表,她先后演出了《孟道休妻》、《春江》、《叶李娘》等50多部剧目,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女旦形象。在黄老的记忆中,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莆仙戏两次参加国庆献礼可以算是其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1959年,莆仙戏《团圆之后》、《三打王英》剧目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分别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时隔20年后,1979年,莆仙戏《春草闯堂》又一次赴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再次受到好评如潮。除了这两次参加国庆献礼活动外,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后,莆仙戏还曾有过多次晋京的经历。1981年,莆仙戏《状元与乞丐》应调晋京演出;1985年,莆仙戏《秋风辞》晋京参加全国戏剧观摩演出;1986年,莆仙戏《新亭泪》、《鸭子丑小传》、《晋宫寒月》再次晋京展演。这些剧目饮誉京城,轰动全国,并连获大奖,为莆仙戏在中国剧坛赢得重要一席,也为莆田市赢来了“戏曲之乡”的称号。“文献名邦”之文化精华30年来,莆仙戏在传统保留剧目5000多个的基础上,又迎来戏剧精品创作生产的高潮。上世纪80年代,涌现郑怀兴、周长赋、王顺镇、姚清水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剧作家群。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剧目,特别是新编历史剧,在福建乃至全国都独树一帜,被专家称为闽派戏剧。莆田市先后有30多个剧目在省级以上会演中获得头奖。其中,《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鸭子丑小传》都获得过全国剧目评比头奖,《江上行》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第七届艺术节“文华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0多个剧团移植上演莆仙戏《春草闯堂》,300多个剧团移植排演《状元与乞丐》。《团圆之后》、《秋风辞》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悲剧,《春草闯堂》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喜剧。一个剧种有3个优秀剧目同时列入全国20大剧目,这在其他剧种里是不多见的。在全国第17届戏剧演员“梅花奖”的角逐中,莆仙戏名旦王少媛荣膺殊荣。2007年,她作为福建省文艺界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七大。同时,莆仙戏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30年来,共结集出版的《莆仙戏史论》、《莆仙戏剧文化生态》、《莆仙戏艺术丛书》等10多部研究专著,近400万字,为进一步弘扬莆仙戏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动“申遗”工作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经莆田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11月,莆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莆田市莆仙戏申报世遗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莆田市正按实施意见拟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全面展开基础工作。此外,对莆仙戏优秀传统折子戏及名老艺人的表演艺术的复排、录制等保护工作任务完成过半。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莆仙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经莆田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11月,莆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莆田市莆仙戏申报世遗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莆田市正按实施意见拟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全面展开基础工作。此外,对莆仙戏优秀传统折子戏及名老艺人的表演艺术的复排、录制等保护工作任务完成过半
海洋妈祖文化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褒称。妈祖姓林名默。生于宋建隆年间且莆田妈祖是人,也是一位普通的渔家姑娘。据史料较多的宋代记载,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一个美丽的岛屿——湄洲岛。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闽林始祖林禄,在晋永嘉元年(307)以黄门侍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镇建业(今南京市)。妈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时仕闽。曾祖林保吉,仕后周,显德元年(954)任统军兵马使,鉴于天下纷乱,弃官归隐。祖父名孚,官福建总管。妈祖的父亲名林愿(一说名惟悫),宋初官都巡检,母亲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妈祖为家中之小女。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然终胎又是一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邻里乡亲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映得岛屿上之岩石红光四射,父母察觉此婴必非等闲之女,遂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因其出生至弥月间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林默幼时聪明颖悟,胜于姐妹,八岁入塾师读书,勤学强记且过目成诵。她年小志弘,不满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钻研医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灾。她性情和顺、热情,排难解纷,行善济世,均乐事为。传说林默二十八岁时,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不幸被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她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此后妈祖经常显灵,乡亲亦时常见她于山岩水洞之旁,或盘坐彩云雾霭之间,或朱衣飞翔海上,常示梦显圣,救人急难,嗣后,乡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敬奉,后人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已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关于妈祖文化,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都曾涉猎这个领域,现代专家学者也进行认真的研究,1987年,莆田举行妈祖千年祭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着重从妈祖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进行研讨。从妈祖文化的内涵来说,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从妈祖文化的外延来说,则是指妈祖信仰持续一千年来形成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外交使节们为报答妈祖神功,写下了大量颂圣文章,而这些原始资料对澄清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很有作用。即如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七下西洋的过程,对史书记载的讹误和不足起到了订正和补充的作用。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使琉球杂录》详述在妈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而进入琉球国境的姑米山、马齿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由此记载可证,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跟台湾连结在一起的中国领土。在反侵略战争史上,有关古籍曾记载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实。澎湖妈祖庙迄今尤存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石碣,这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强占澎湖,沈有容从厦门率船队抵达澎湖,令其无条件撤离后的刻石纪功。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水师复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侵略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至于妈祖助潮让郑成功的舰队顺利进入台湾鹿耳门港的传说,则在台湾已家喻户晓。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上,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台湾同胞把早期的分灵妈祖称为“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在科学技术史上,妈祖庙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古代一种航海习俗:在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同时制作一只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这样妈祖就会时刻关心此船的安全。所以许多妈祖庙内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山东长岛庙岛与妈祖庙的古船模多达350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致远号”军舰模型。这些船模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一批妈祖庙古建筑,如福建泉州、山东、江西景德镇、广东澄海、贵州镇远和宁波庆安会馆等天后宫,从庙宇结构造型到各类雕刻构件,都是极为珍贵的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此外,各地妈祖庙还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后宫存有一幅明代星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利用星图定向航海的难得实物资料。天津天后宫所存的灭火“水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机械消防器材之一。妈祖文化的外延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一百万字。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妈祖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在本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学者的注意,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天后》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反响。台湾学者李献璋自60年代起,经过20年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妈祖信仰研究》一书,成为妈祖研究第一部学术性较高的专著。妈祖故里的学者自80年代起,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先后举办了五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厦门、宁德等地方也举办过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后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妈祖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资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在澳门出版了《澳门妈祖论文集》;在台湾出版了《妈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还有《两岸学者论妈祖》、《妈祖信仰》(李露露)、《天后妈祖》(曾昭璇)、《江海女神妈祖》(吴金枣)等对妈祖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也有《妈祖》、《林默娘》、《妈祖传奇故事》、《妈祖的传说》、《中华与妈祖文化》、《湄洲妈祖千年祭》、《妈祖祭拜宴会》等一大批文献资料、学术专著、文学作品、大型画册等。莆田还举办《妈祖信仰源流展》从神的角度讲,妈祖已是千岁高龄。千余年沧海桑田,中国变了,世界变了,人类文明进步了,科学技术发达了,然而,作为一种信仰——对妈祖的崇拜及其研究,却没有因时代的推进而泯没。今天,我们对妈祖文化的形成及其信仰作一番讨论,不说没有必要。莆田工艺美术莆田是全国荣获工艺美术国家级区域品牌最多的城市。 继2003年我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木雕之城”称号后,2006年我市仙游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2007年我市被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08年我市秀屿上塘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银饰之乡称号”。今年8月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礼仪用品工业协会的专家考评组通过了对我市礼仪用品产业的考评。“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是我市工艺美术行业获得的第五块“国字号”品牌。木雕工艺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精微透雕”著称,是福建乃至全国木雕工艺的发源地之一。2008年,莆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授予“中国木雕之城”的荣誉称号。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莆田木雕为闽中经济、文化、习俗、艺术所熏陶,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繁富、刀法活泼、刻工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莆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典家具莆田的古典家具,将久负盛名的木雕工艺与传统家具巧妙融合,做工讲究,造型优美,意蕴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化、审美价值。2006年,莆田仙游县还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荣誉称号。金银珠宝莆田金银珠宝行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深,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誉为“中国银饰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李耕国画李耕(公元1885-1964年),原名李实坚,字砚农,仙游县人,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李耕人物、山水、写意、工笔无不精能,其艺术成就不仅在国内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享有盛名,徐悲鸿评赞“有奇拙者,首推李耕君,挥毫恣肆,可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李耕一生致力于中国人物画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还创立了“李耕画派”,后辈师法者甚众。莆田四大名果荔枝“荔城无处不荔枝”——这是郭沫若对莆田的第一感觉。自唐代起,莆田就开始栽培荔枝。莆田荔枝以品种多、果粒大、果色艳红、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气浓郁,质量优而名扬海内外,主要品种有“陈紫”、“宋家香”、“状元红”等。龙眼莆田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始于隋唐,宋明尤盛。由于莆田地处我国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日夜温差大,所以莆田龙眼风味较其他产地香甜,并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全市现有品种80多个,为全国最多。枇杷莆田枇杷色泽鲜艳,果个特大,肉软汁多,甜酸适度,味美爽口,品种达100多种,主要有“解放钟”、“长红3号 ”、“莆选1号”、“早钟6号”、“白梨”等,单果重为全国最大(解放钟最大单果重172克,为世界之冠),主产区常太镇号称“中国枇杷第一乡”。文旦柚莆田文旦柚,又名蜜柚,以仙游度尾的出名。1984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视察时,品尝之后为它命名“度尾无籽蜜柚”。文旦柚每年秋季成熟,果实无籽,果味酸、香、甜,食之爽口,嚼之无渣,富含维生素C,曾被清朝列为贡品。莆仙戏曲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解放后,莆仙戏经过整理、改编、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有二百多个,其中,《琴挑》、《三打王英》、《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秋风辞》、《新亭泪》、《晋宫寒月》、《叶李娘》、《状元与乞丐》、《江上行》等优秀剧目誉满全国剧坛。剧种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和柯如宽、江幼宋等,著名演员有黄文狄、林栋志、朱石凤、黄宝珍、王少媛、黄艳艳、黄建英等。莆田十音八乐十音与八乐是流行于莆田市境内的传统民间音乐,是器乐、声乐和表演的综合艺术。十音又称十番。古时十音演奏多用琵琶、三弦、笙、笛子、老胡、二胡、文枕琴、拍扳、云锣等十种乐器,所以叫十音。近代十音的演奏、乐器、曲调都有较大的改革。现在十音使用的乐器有:笛子二把、四胡一把、尺胡三把、老胡一把、八角琴一把、小三弦一把、云锣一架(由七个不同音色的小云锣组成)。莆田的十音分为“文十音”和“武十音”两种。八乐是在十音的基础上加上打击乐组成,并以伴唱为主的艺术形式,伴唱者多为妇女或儿童。其打击乐器主要有: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五种,同时由八人组成管弦乐伴奏,其中两人吹笛子、两人拉尺胡,四胡、老胡、三弦、八角琴各由一人执掌,有的还要加上唢呐,使音响效果更佳。八乐与十音不同的是它是以伴唱为主,锣鼓点渗透到唱腔之中,有时突出文乐,有时突出武乐,有时文,有时武,热闹异常,别有风味。八乐与十音表现形式既可坐奏又可行奏。莆田赋莆阳,闽海之雄邑也。远系扬州,早属百越;陈始立县,宋初设军①。方圆不过百里,置郡不过千年,而人物奇伟、文教彰明,世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郡人习勤勉、性坚韧、轻远游。所涉行业,素多翘楚。复称无兴不成镇②、国之犹太人。斯土何异,竟毓之盛?造化何缘,独钟此间?其地偏狭,然镇要冲。依福州而接泉厦,枕戴云而眺台海。汉晋以降,南渡日频③。胼手胝足,不问衣冠草莽;筚路蓝缕,同启深山密林。围海造地,斩蒲作田。筑堤障潮,修陂治水。变斥卤为膏腴,易沮洳为肥美。更兼晒盐制糖,辟港开埠,昔日蛮荒,竟成富庶。至若民稠地窄,士族遗风,于斯激荡。向学遑论贵贱,教子唯有读书。比屋业儒,家弦户诵。闺阁画眉,常出善吟女史;市井钉铰,不乏工咏骚人。遂科甲相望,簪缨蝉联。礼乐诗书之盛,八闽独冠;魁人韵士之多,天下鲜俪。及其沃土深启,民智日开,莆之山川愈丽,风物愈奇。朝则东山晓旭,暮则西岩晚眺;晴则九华叠翠,阴则壶山致雨。春观木兰初涨,夏游西湖镜荷;秋赏白塘明月,冬访谷城梅雪。学禅当谒南山松柏,朝圣且闻湄屿潮音。烟藏石室幽,水激钟潭响。麦斜崖峭以居云,古囊峰叠以列巘。鲤湖瀑奇,游九仙而叹霞客;永兴岩秀,妆玉女而驻张公。有山珍海味、名果佳粉,满川稻浪、遍野蔗云。红映千家知荔熟,翠浮十里觉舟轻。人道江南虽好,亦复如之。然产奇景异,难抵士贤。其豪英俊彦,灿若星辰。履波默娘救难,投水钱女酬陂④。采苹耽梅,还明珠以自惜;徐寅擅赋,逆昏主而东归⑤。林蕴忠烈,颈岂顽奴砥石;文龙节义,身宁累臣衅鼓⑥。名重庆历,书列四家,千年君谟有几?庐隐夹漈,志入三通,百代渔仲无双⑦。贵居庙堂,俊卿平生忧国;贫处草野,绍叔一己研天⑧。艾轩理深,道比程朱;后村词豪,调近辛陆⑨。毁家纾难,林先生之懿德;劾奸谢勋,江御史之洁行⑩。浩浩乎!地生雄杰添正气,天遣贤哲寄斯文。比事千载,逝者可追。今逢治世,更续鸿篇。承名邦之厚俗,焕重教之淳风。笔健文坛,似临风之嘉桂;才盛科苑,如吐蕊之兰英{11}。翰墨香追曾、李,雕艺巧步廖、郭{12}。醒地藏以雄风,少林院古;震京华以遗韵,莆仙戏雅{13}。湄洲岛丽而神灵,秀屿港深而海阔。以港兴城,以工强市。气同乳虎,势若鲲鹏。前贤有知,当欣薪火不断;后人有感,应以吾莆为豪。噫嘻莆阳!地不嫌瘦,堪植松柏;郡不厌小,且蔚人文。其气灵秀兮,壶兰清淑;其人勇慧兮,耕山驭海;其魂雄健兮,穷通达变;其志高远兮,将以有为。而以华夏之大,地灵人杰如莆者,岂不众哉。所谓:天生地育,自强在人。如此僻隅可成邹鲁,蓬蒿可变繁都,焉赖造化之独钟耶?转载自8月17日《光明日报》王 鸿注释:①陈始立县:陈光大二年(568),莆田首次立县,隶属丰州(治设今福州)。宋初设军: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莆田首设州级地方建制“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从此成为“八闽”之一。②无兴不成镇:兴,指兴化人(莆田人)。莆田人素有“闯天下、走四方”传统,民间自古流传“无兴不成镇”的谚语。③汉晋以降,南渡日频:据史载,汉代就有北方汉民入莆。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造成中原大乱,士族衣冠相率南渡入闽避难,为数不少的人在今莆田一带定居。该南迁过程一直持续到宋初。④默娘:即林默娘,宋初莆田县人。生前乐善好施,常于海上履波救难,逝后被尊为“妈祖”或“娘妈”。现被尊为“海上和平女神”。钱女:即钱四娘,宋长乐县人。宋治平年间携家资来莆创筑木兰溪陂,三载功成。然遇溪洪暴发陂溃,悲愤投水而死,时年19岁。⑤采苹:即梅妃,姓江,唐莆田县人。曾为唐明皇爱妃,后因杨太真迁上阳东宫。明皇曾密赐珍珠一斛,不受,赋诗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徐寅:唐末莆田县人。博学多才,尤擅作赋,辞藻华美,时人号“锦绣堆”。后梁开平四年(910)再试中进士第一。因不肯改赋被梁太祖朱温削去状元名籍,拂袖东归。⑥林蕴:唐莆田县人。贞元年间任西川节度推官。节度使刘辟谋反,蕴力谏,辟怒,命行刑者以刀磨其颈胁迫。蕴怒叱曰:“死即死,吾颈岂顽奴砥石耶?”文龙:即陈文龙,南宋莆田县人,著名抗元民族英雄,咸淳五年(1269)中状元,曾任参知政事、知兴化军。⑦君谟:即蔡襄,字君谟,仙游县人。北宋名臣。擅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渔仲:即郑樵,字渔仲,莆田县人。南宋著名史学家、博物学家。隐居夹漈山草堂潜心著述达三十年。其《通志》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⑧俊卿:即陈俊卿,莆田县人。南宋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第二。乾道年间拜相,忧国忧民,以选贤举能为己任,人称“乾道相业”。绍叔:即陈绍叔,号浮丘子。元末莆田县人。以个人之力坚持从事天文科学研究,曾先后以木、铜制成测天仪。⑨艾轩:即林光朝,号艾轩,世称“南夫子”。莆田县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开创“红泉学派”。后村:即刘克庄,号后村居士。莆田县人。南宋著名词人、诗论家。⑩林先生:指林兆恩,世称“三教先生”。明莆田县人。创“三教归一”学说。嘉靖年间,莆田倭害甚烈,倾尽家产赈济难民。江御史:指江春霖。清末莆田县人。曾先后8次弹劾袁世凯,又劾庆亲王奕匡卖官纳贿,时人誉“直声震天下,有清御史第一人”。(11)嘉桂:指当代著名作家郭风,原名郭嘉桂,莆田县人。代表作有散文诗《叶笛》、《松坊溪的冬天》等。兰英:指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林兰英,女,莆田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2)曾:指曾鲸,莆田县人。明代著名肖像画大师。创特有“凹凸法”,人称“波臣派”。李:指李在,莆田县人。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工山水,兼工人物。廖:指廖熙,莆田城厢人,清末木雕名家。木雕“关公座像”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郭:指郭怀,清仙游县人。乾隆年间石雕名家,被称为“八闽雕龙始祖”。(13)少林院:指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系嵩山少林寺分寺,并称“南北少林”。莆仙戏:福建古老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人模仿傀儡演法的艺术传承,也是受宋元傀儡戏的影响。《双鞭回两锏》中秦叔宝与尉迟恭在互相激烈对打时,秦持双锏,尉拿单鞭,运用傀儡的打法,双打、双钩、双上、双下、与傀儡表演形式,动作和身段一模一样。又如《苏武与李陵》中,苏武手持节杖,走老人步,配合"三节弯"的身段形象与李陵登台"望故乡"作"跌脚"、"摇步"、"趋保"、"魁斗吊"等。俱叫"傀儡介",保持人演傀儡的形式和特色;再如《吕蒙正算十八罗汉》中,吕蒙正与两和尚配合,模仿傀儡形象,唱念做与傀儡演技相同,特色即有和谐幽默的表演,又有保持人演傀儡戏的艺术。 莆仙戏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脸谱、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现在,莆田市在荔园路兴建莆仙大剧院,以复兴我们古老的莆仙戏!目前,莆仙戏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莆仙戏的30年光影流转 2008年初,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莆仙戏名演员、从艺半个多世纪的黄宝珍老人榜上有名。黄老的唱腔堪称莆仙戏剧界的一大代表,她先后演出了《孟道休妻》、《春江》、《叶李娘》等50多部剧目,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女旦形象。 在黄老的记忆中,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莆仙戏两次参加国庆献礼可以算是其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1959年,莆仙戏《团圆之后》、《三打王英》剧目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分别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时隔20年后,1979年,莆仙戏《春草闯堂》又一次赴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再次受到好评如潮。 除了这两次参加国庆献礼活动外,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后,莆仙戏还曾有过多次晋京的经历。1981年,莆仙戏《状元与乞丐》应调晋京演出;1985年,莆仙戏《秋风辞》晋京参加全国戏剧观摩演出;1986年,莆仙戏《新亭泪》、《鸭子丑小传》、《晋宫寒月》再次晋京展演。这些剧目饮誉京城,轰动全国,并连获大奖,为莆仙戏在中国剧坛赢得重要一席,也为莆田市赢来了“戏曲之乡”的称号。 “文献名邦”之文化精华 年来,莆仙戏在传统保留剧目5000多个的基础上,又迎来戏剧精品创作生产的高潮。上世纪80年代,涌现郑怀兴、周长赋、王顺镇、姚清水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剧作家群。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剧目,特别是新编历史剧,在福建乃至全国都独树一帜,被专家称为闽派戏剧。 莆田市先后有30多个剧目在省级以上会演中获得头奖。其中,《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鸭子丑小传》都获得过全国剧目评比头奖,《江上行》分别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第七届艺术节“文华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0多个剧团移植上演莆仙戏《春草闯堂》,300多个剧团移植排演《状元与乞丐》。《团圆之后》、《秋风辞》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悲剧,《春草闯堂》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喜剧。一个剧种有3个优秀剧目同时列入全国20大剧目,这在其他剧种里是不多见的。 在全国第17届戏剧演员“梅花奖”的角逐中,莆仙戏名旦王少媛荣膺殊荣。2007年,她作为福建省文艺界的唯一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七大。同时,莆仙戏的学术研究也应运而生。30年来,共结集出版的《莆仙戏史论》、《莆仙戏剧文化生态》、《莆仙戏艺术丛书》等10多部研究专著,近400万字,为进一步弘扬莆仙戏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动“申遗”工作 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8月,经莆田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莆仙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11月,莆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莆田市莆仙戏申报世遗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莆田市正按实施意见拟定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全面展开基础工作。此外,对莆仙戏优秀传统折子戏及名老艺人的表演艺术的复排、录制等保护工作任务完成过半。
现在哪里还有好玩的游戏啦,都是圈钱圈钱圈钱,只要你充钱就可以了。 本人比较喜欢的是那种可以冲时间点卡,但是装备啥的必须要靠刷的,坐骑啊时装啊可以花钱买的那种,考验技巧的,可能不是有钱人的都喜欢吧哈哈哈。 玩过楚留香和天下手游,楚...
在国产的游戏当中,我们最为出名的就是一些仙侠类的小说改编的游戏,就比如说最为火爆的仙剑奇侠传,说实话这款游戏一直是大家心中的梦,在前几年的时候受到了非常多玩家的欢迎。虽然有些人会吐槽他的游戏性弱,会觉得这是一个回合内制的游戏,但其实我要告诉你的一点就是,玩仙剑的都是朝着它的剧情去的。
因为像这样的游戏,打击感其实是次要的,主要是看它的剧情非常的吸引人,就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一样,都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只有细心耐心仔细的将仙剑RPG游戏玩下去,你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魅力。而且对于我来说,仙剑RPG游戏的代入感非常强,以前我的电脑配置不好,但是也能够带的起这样的回合制游戏,仿佛我就真的成为了游戏当中的李逍遥一般,仗剑天涯守护着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仍然记得那段岁月,不断的被父母责骂自己,也还是要将这款游戏通关的场景,就是因为,它的剧情过于的扣人心弦,让人舍不得将他弃坑。这就是国产武侠类小说的魅力也是国产游戏的魅力,他都是我所不能舍弃的,而且如今的仙侠类游戏,要是突破氪金这个限制的话,绝对是能够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
就拿之前的剑灵来说还是非常良心的,但是如今的剑灵已经不行了,氪金的力度越来越大,已经没有办法再玩下去了。就是要像仙剑奇侠传这样的买断制游戏,一次付费终身游玩,而且你也不需要在游戏当中氪金了,所有的道具都是依靠自己打出来的。
但是这种仙侠游戏一般氪金氪得特别厉害,如果能克服这点儿缺点的话应该会比较强。
仙侠是以中国上古时代为游戏背景,以玩家所熟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道家群仙、释门诸神等为游戏主线人物基础。游戏拥有三大势力、三大门派,不同玩家的角色将体现出多样化的个性成长方式,同时又具备完善的职业平衡性以及特殊性,可玩性可谓是非常高。
画面 唯美绝伦
仙侠大胆的采用近景视角,充分展现游戏细节与画面。整个游戏画面精美绝伦,富有创意性和炫彩性的骑宠设计是游戏的一大特色,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3D角色实时动态光影效果,人物绚丽逼真,动作表现无比流畅润滑,游戏特效达到影视级别的视觉享受。
音效 激昂委婉
以中国古典乐器相互搭配使背景音乐时而清新悠扬、时而激情澎湃,再加上释放技能时的音效,使整个游戏更加增光增彩,可惜有一些场景的背景音乐还是相同,总体感觉略显单调,如果能够丰富一下就更加完美了。
操作 经典永恒
仙侠采用传统的摇杆模式,我感觉游戏角色移动有些缓慢,再点击技能按钮的时候反应也不是很快。急性子的玩家可能不会很适应,但是以精美的画面作为卖点还是可以接受的。
游戏特色 不得不爱
日常
日常是整个仙侠游戏中非常具有可玩性的一个系统,我我凌乱了,这也太多了什么时候能够刷完呀!其中副本众多,十分明确告诉玩家哪个副本可以获得什么装备物品等,玩家可以自己的需求来获取目前急需的物品。
地图:
仙侠的游戏地图较比同类游戏显得非常的大,而且在地图上标出各个活动任务地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但是我感觉那“地图”两个字太小了,看起来不是很舒服,而且世界地图感觉略显单调,缺少一点立体感。
活动:
这是我的最爱。作为整个游戏中的支撑点,添加了很多富有创新的游戏活动,例如:中秋月宫副本、富有创新的国家大海战、还有守护的神魔之战、更有午间双倍经验等你拿、午间(晚间)温泉等,简直就是停不下来的节奏(PS:我非常喜欢男女共浴,还可以道侣双休,相互示爱哦!想想就激动呀!)。
骑宠:
这是我喜欢仙侠的一个重要理由,我认为在众多手游中仙侠的宠物和坐骑的设计是最漂亮的。骑宠进阶的时候还伴随着度雷劫的动画效果,给略显单调的游戏体验带来一丝放松。
总结 不得不玩
仙侠作为一款以修仙为题材的RPG手游,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优点是逼真的画面效果和富有创新的玩法上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反正我很是喜欢。缺点是人物移动速度较慢,打击感方面也有所欠缺。总之,仙侠精美画面与丰富玩法无不给人一种端游的感觉,我相信仙侠的时代已经来临。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儿童舞蹈的动作应形象、直观、决不能追求难度,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弱,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往往需要借助于自然的形体动作,他们喜欢手舞足蹈,动作棱角突出,同时,受身体比例的限制,动作短促,节奏快,为了让幼儿对舞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要不断地注意观察,去捕捉儿童动作的造型,并进行提炼,逐步丰富儿童的舞蹈语汇,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素质以及艺术修养,不断积累丰富的舞蹈素材和掌握教学方法,以适应舞蹈教学工作的需要。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实施较为普遍。而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要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设置情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合理地进行指导,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游戏化教学更加丰富、生动、有趣。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舞蹈教学,选好教材是关键
幼儿舞蹈作为艺术专业的一门科目,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非常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它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个部分。喜欢舞蹈是幼儿纯真的共性,通过跳舞会宣泄自己的情感,作为舞蹈老师是儿童美的教育启蒙者,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舞蹈种子的园丁。教材内容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才能被幼儿所理解。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幼儿审美的兴趣,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我在教幼儿舞蹈时,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舞蹈的内容,促使幼儿跳起舞来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如:小班舞蹈《摘苹果》,开始我就自编了一则故事情节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以果农阿姨的身份来表现自己,幼儿在跳这则舞蹈时觉得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都感觉自己的苹果丰收了。
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形象去启发幼儿,幼儿在学舞蹈时,由于年龄关系,他不会有衡量动作是否正确的标准,这就要求老师示范讲解是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节奏要鲜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其次,幼儿舞蹈种类丰富多彩,舞蹈动作也多种多样。在教幼儿新舞蹈时,一定要讲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要领。不能只图快而一下子教很多,在教幼儿新动作时,要让幼儿把教过的动作做到位后再教下一个动作,如果一旦形成怪毛病,纠正起来就困难多了,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是游戏化教学的前提
游戏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教学、游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具有一些特征: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还可以自由活动,要让幼儿乐于游戏,并易于接受游戏教育。
2、游戏是令幼儿感兴趣的愉快的活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取素材,让游戏适应幼儿的需要及身心发展水平,从而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让孩子通过游戏体验成功与创造的快乐。
3、游戏包含着积极的约束。在游戏化教学中,还可让幼儿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养成坚持性,在游戏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并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因此有人说“儿童不是由于自由才进行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变得自由了”。
三、正确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游戏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恰当地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
1、学会观察,善于分析,是游戏化教学的关键。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是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幼儿游戏情况的窗口。观察什么呢?也许有的老师说,游戏有什么好观察的,他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玩得高兴就行了。其实,观察的东西还真多: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独立地玩,还是模仿他人,跟着他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对待玩具和同伴的态度怎样?语言交往能力如何?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怎样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对象。游戏化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地对幼儿进行观察,然后分析他们游戏的经验、能力、态度,寻找他们在游戏中的反应和需要,再进行调整,或调节游戏或运用有效的指导方法,使幼儿在每次的游戏中都有所发展,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
2、精心编制,灵活指导,是游戏化教学的实质。我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七星瓢虫”,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7”以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又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还可以结伴玩彩球,同时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水平去发展幼儿的需要。
在游戏化教学中,我一般还以不同形式的身份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单独玩的游戏中,我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前提。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我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以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总之,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在游戏中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还能感受到和同伴交流的快乐。因此,游戏化教学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甚至更多。
1、手机游戏UI设计的一般性原则研究2、浅谈游戏UI设计中的视觉传达3、网络游戏UI设计提升客户产品体验研究4、UI设计中的视觉表现5、现代主义风格的游戏UI设计之兴起6、游戏UI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的又一个发展方向7、游戏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教育是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孩子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主要活动却是游戏。孩子们活泼、好动、好玩,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需要生动形象的课程教育,游戏教育便是不二的选择。将幼儿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们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探究和持续性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主流。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育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索与研究。
一、幼儿为什么要游戏化教学
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普遍人士的认同。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它具有一切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人、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这段话体现了游戏对幼儿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对游戏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1、选择恰当的游戏
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游戏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游戏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一次画春天时,有个幼儿园的教师将游戏“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结合起来,幼儿在游戏中参观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鲜花、嫩草、绿树、蝴蝶宝宝等。作画中因为有了游戏所丰富的实物印象,幼儿自然而然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目标“画春天”自然地体现在游戏中。
(2)灵活指导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且考虑到所教幼儿的身体、智力、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待不同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游戏方法,控制好游戏的难度。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对待不一样的课堂选取游戏难度,老师通常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或者出现大的常规性问题时,我才以特定的角色身份深入其中,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但是时刻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
(3)根据不同的学科灵活采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语言课以说为主,所以课堂上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活动,可进行音乐游戏歌唱大赛,听歌猜歌名;体育活动,可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体力游戏……
2、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1)情景融入。在《小蚂蚁和大西瓜》这个活动时,老师带上一个黑色的帽子说:“我现在是小黑了,你们和我一起来搬西瓜吧!”这句话一说孩子们立刻被带入到情景中,孩子们就把自己当成了“小黑”的小伙伴小蚂蚁,后面的活动孩子们就很愿意和老师一起继续下去。包括后面的模仿蚂蚁搬西瓜的样子,孩子们在情景中玩得开心也学到了知识。
(2)丰富的肢体动作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加上动作,自己编排会更加记忆深刻的游戏。如:在一次《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自己编排动作进行表演,然后上台演出。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会了音乐,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老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指导人,在活动中老师要融入游戏中,与孩童们一起玩乐,不要让幼儿觉得你是一位监督者。在活动中要多方面地鼓励学生们,肯定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比较。在游戏课堂结束时,老师一定要重视活动的评价总结,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德。
三、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1、游戏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自我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游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浓缩,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游戏中,用游戏玩乐形式呈现出来,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及规律,并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学会合作,认识自我,促进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一个游戏的成功完成,在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幼儿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便会尝试解决困难,在尝试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便无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他们日后的成长。
4、游戏在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方面有重要价值。美国医生辛德勒曾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人所共知的最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力量——就是良好的情绪的力量。”精神愉快,积极乐观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游戏活动积极有趣味,让孩子们都能热情参与,积极性高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游戏。游戏能够使儿童克服紧张情绪、消除愤怒,有利于儿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活动,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活是孩子学习的大课堂、资源库,幼儿学习的动机、动力来自游戏生活,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从而培养幼儿爱学习的天性。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游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该和生活紧密相连,其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幼儿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在游戏中愉快学习,接受知识,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说明游戏化教学达到了最佳效果。
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实践。江苏省于2014 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游戏的价值,并将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切实渗透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中。
一、当前课程游戏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羞谈”或“忌谈”教学。在行政指导的驱动下,课程游戏化作为江苏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重要手段,游戏被再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少幼儿园和教师开始对既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得迟疑不决,尤其是忌谈集体教学,以为提教学就是在走小学化的路,没有坚定的教育立场,使教学成了“地下工作”。
二是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教师以设计教学的思路设计游戏的主题、场景、材料、人物、规则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三是游戏化课程构建缺乏方向和目的,无法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和覆盖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课程游戏化对于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不明确其具体内涵,更没有在深层次上把握课程游戏化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虞永平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上的讲话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各类课程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幼儿园和教师未形成科学、系统、成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未能跟上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幼儿是在与外部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经验、知识的获得和自我的建构的,这一过程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成人全部预设和安排的,教育应该只是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主体性出发,实现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的转变。而游戏活动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概率最高、幼儿参与范围最广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存在状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着的状态。杜威也曾强调,游戏精神代表幼儿心智的发展态度。[3]可见,游戏是联系儿童与教育的桥梁,与形式相比,游戏的精神才是课程游戏化的内核。正因为教师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幼儿,使教师难以把握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对于需要以何种形式、施以何种教育才能促使幼儿获得全面、恰当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中也就容易失去方向;二是教师培养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而长期的实践又固化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技能。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活动,首先与当前的教师培养模式有关,我国学前师资的培养存在重知识、重技能的偏颇,知识化倾向导致实践技能缺乏,技能化取向则把艺术技能从教育实践中抽离出来,割裂了教育及人的培养的完整性,使得教师难以满足游戏活动对综合施教能力的要求。而固化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技能更是使教师难以内发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可以说,正是施教技能的缺乏和思想的惰化阻碍了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
二、推进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幼儿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成长体验,其过程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这决定了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应具有生活情境性和开放性,并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撑。
(一)加强教师培训,解决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课程游戏化有效推进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应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报告、主题沙龙、答疑和辩论会、现场跟踪与临床诊断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如下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为什么要游戏化,以此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游戏观。之所以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强调游戏的价值,是因为游戏更为贴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幼儿的行为与活动充满游戏精神。课程游戏化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手段,但更为根本的是,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和成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自身意志强加于幼儿;二是正确认识游戏与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关系,游戏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惟一的方式。游戏有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之分,幼儿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也并非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重要的是,与单纯地在形式上以游戏代替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比,游戏更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目标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构建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实际条件,恰当地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将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小学化”;三是如何开展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这需要教师明确自身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幼儿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都具有有限的自主性,需要成人进一步的支持和引导,才能使游戏走向深入。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同时扮演游戏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儿童的视角引发游戏,从成人的视角引导游戏,进而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课程游戏化的方向及内容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载体,游戏化则是幼儿园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特点。要把游戏当作幼儿园主要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必须加强游戏化课程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此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由于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除了要在理念上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的这一内涵外,还必须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和生成性,在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即不管何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避免过度使用统一和量化的标准评价幼儿。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开发主题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围绕“海安花鼓”这一主题,先组织幼儿观看花鼓舞表演,引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再在缺少花鼓的情况下鼓励幼儿用雪碧瓶、小棒、红色即时贴等材料制作花鼓,从而完成整个游戏过程。如此开放和富有生活性的游戏,就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三)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与集体教学相比,游戏活动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在理念和目的上也各有侧重。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强调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这就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优化对游戏活动的评价。适当打破原有的刚性管理制度,采取因人而异、因活动而异、因教育目标而异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导向,才能给课程游戏化提供充分的施展空间。例如,对于新入职或课程组织能力较弱的教师,可以制定较为明晰和刚性的活动指导和评价方案,让这些教师参照方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但对于理论功底较深、施教能力较强的教师,则应允许他们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组织游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和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
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趋向已经十分明显,这不但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只有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才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只有本土化的课程建设才能保证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需要,就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概念界定、内在意蕴、基本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一、从字面上来分析
“游戏课程”是“游戏”和“课程”两个词的组合,这一组合本身反映了游戏和课程间所蕴含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在幼儿的“发展”上幼儿的游戏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自发的,所以也就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凸现了游戏的娱乐功能,而隐含了发展功能。教育者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引导,其目的是在幼儿享受游戏的娱乐过程中将隐含的发展功能进行挖掘,使之从隐性转变为显性。为此,游戏指导者在不破坏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系统、有序的系列活动方案;换句话说,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开展,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和各种活动技能的训练为主,在目标上要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核心,这就是游戏课程。简言之,所谓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系列化、生活化、结构化、规范化、技能化的游戏活动方案。游戏课程的这一界定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游戏课程的目的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在形式上要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为主;再次,在内容上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为核心,要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辅;第四,在要求上保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和教师的参与指导相结合;第五,在评价上要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以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相结合的整体发展程度为评价标准。
二、从幼儿游戏的本质意义分析,幼儿游戏的核心功能就是娱乐
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一功能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如果游戏的娱乐功能消失,那么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其他功能,诸如行为规范功能、认知开发功能、人格塑造等功能都会大打折扣。从幼儿的内在需要来看,幼儿进行游戏并没有什么清楚的理性目的,幼儿之所以游戏就是为了游戏,就是因为喜欢和高兴,就是为了娱乐;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成人难以理解的快乐,他们将多种情感、多种角色、多种向往融入自己的游戏中,而这些活动都是幼儿自觉完成的。从现实上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没有人引导,没有成人的训练,每一个幼儿天生就是游戏专家。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成人的参与幼儿也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游戏,成人“虚情假意”或“好心好意”的参与,反而容易破坏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需,是幼儿的天然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课程正是尊重幼儿的这一天性而提出的教育方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本质发展的需要,首先,游戏课程应该是生成的。就是说游戏与课程互为生长点,即课程生成游戏和游戏生成课程。游戏生成课程强调用自得其乐的活动丰富和补充“预设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新的课程便不断生发出来。课程生成游戏强调用“预设课程”的内容丰富和充实游戏。在教育中引入积极游戏,并将“预设课程”作为积极游戏的生长点,用课程的内容来充实游戏,这样也就可以得到“发展”和“享乐”双重效果。将课程作为游戏的生长点后,不仅教育效果十分明显,发展的目标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实现,而且学习者也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获得乐趣,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增进学习者继续学习的兴趣,对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课程是对话的。对话是一种自由地来回、融合而产生的更新或创生的现象。对话致力于消解种种两极对立。课程作为游戏,课程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课程中,教师、儿童与作为“文本”的课程、教材进行对话。这里,儿童与教材之间不再是传统认识中的那种生硬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这里教材作为文本,它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这种对话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偏见得以克服,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实现自己人生经验的增长。
最后,课程是体验的。从形式上看,游戏课程是假想的、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却是真实的。课程作为游戏,在游戏的境界里,教师与儿童都作为游戏者把自己的全部生命投入其中,无所谓主体,也无所谓客体,游戏者与游戏世界直接“遭遇”,其身心是与游戏世界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由此他们获得的是一种真切的体验。课程作为游戏,是儿童的全身心投入过程,是儿童生命的全部展开。儿童不是站在对象的旁边,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真正去体悟、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游戏课程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方案,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点
自主合作性。游戏固然是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游戏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游戏者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进行了改造,把本来不关联的事情通过想像、情感等因素进行了联系,再加入情节而形成。这些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游戏者自主完成的。就幼儿游戏来说,不但每一个幼儿都喜欢游戏,都具有策划游戏的能力,而且也都善于合作。根据这一特点,将幼儿的游戏进行重新策划形成教育方案的游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自主和合作,使幼儿在感受快乐和合作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开放灵活性。游戏课程既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特点,也具有课程本身的结构性,所以游戏课程追求的不是像以往课程实施中的刻板的结构和过程,而是崇尚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由于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中注重幼儿的参与,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和需要,所以,游戏课程所制定的方案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刻板的,而是相对开放和灵活的。一种方案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组织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实施方法和运行规则,不断连接形成一种完整丰富的结构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整体系统性。游戏课程作为一种教育方案,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内容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性。课程应该是指导性的方案,而不应该是一种执行程序;游戏课程强调的是整体上的连贯统一,使幼儿熟悉的生活内容归纳组织成具有主题性的整体结构和系统游戏活动。
四、课程是人的活动,课程价值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幼儿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本身就具有特殊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之中,要从人的整体价值上来看待幼儿。因为每一个体的终身发展都是通过不同阶段的独特性与连续性的过程完成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每一阶段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不同阶段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尊重该阶段发展的特点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一要充分重视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特点;二要体现现阶段的价值成为后续价值的基础,重视每一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幼儿园教育课程必须指向使幼儿成为何种特征的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使幼儿具有这些特征,又怎样保证幼儿具备这些特征,成为理想的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育课程是整个终身教育开端阶段的育成方案,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幼儿教育情境相互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基础素质,并使幼儿得到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性课程。简言之,幼儿园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适宜发展。由此可见,塑造完整人格,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实施全面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要体现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这是幼儿园课程理想价值取向的合理选择。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理所当然的体现幼儿课程的价值取向,而且由于游戏课程强调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注重“享乐”,而“享乐”从根本上尊重了该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特点和需要,重视了幼儿阶段儿童认识外界客观世界和环境的特点,尊重了幼儿在接受和认识事物过程中更多的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特点。正因为这样,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取向更重视幼儿当下的现实存在,强调幼儿在现阶段获得发展的价值,注重现阶段发展对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性价值。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游戏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本文主要是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就是喜欢游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正好符合幼儿的需求,以游戏为主线,能够使幼儿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1],有利于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现状
在现在的幼儿园中,对游戏化教学模式重视不足,在开设的各种课程中仍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年纪比较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游戏,对幼儿的约束力比较大,规定幼儿只有完成了这个游戏才能自由活动,更像是一种任务,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上,大多是以成品玩具为主,幼儿玩一阵子就会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2]。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为更好的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应根据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快乐的学习。
(一)注重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游戏材料,而不是玩具成品。事实证明,成品玩具只能给幼儿提供一阵的新鲜感,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帮助。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海绵、小木棍、绳子、泡沫、玻璃瓶等材料,学生会问:这些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甚至会想这些东西像什么。这些简单的物品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继而制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表演到医院看病的游戏,活动室就是医院,有的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有的扮演病人。由教师给他们提供医生所需要的看病的工具,多是一些成品玩具,如:听诊器、针管、白色口罩等。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非常喜爱,玩的都很尽兴。等到过几天,教师故意将活动室中的针管给拿走。又组织幼儿玩看病的游戏,教师只管忙自己的,幼儿找不到针管就会自己想办法。看到活动室里放的小木棍、玻璃瓶等材料,这时幼儿就会自己制作一个临时的针管。无论他们的制作多么的别扭或者不好看,教师见到一定要对这个作品进行夸奖一番,这是对他们创造能力的肯定。以后教师也可以将听诊器收走,不断的给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3]。这样不仅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让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
1、幼儿音乐游戏教学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是教师唱一句,让幼儿跟唱一句的话,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极其枯燥,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枯燥的教学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唱歌,喜欢上唱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先教幼儿丢手绢的游戏该怎么玩,然后在幼儿丢手绢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找朋友》这首儿歌,在游戏中输的孩子应站在所有幼儿所围成的圈里唱《找朋友》这首歌,不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播放的音乐唱。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幼儿就学会了《找朋友》这首歌。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以不经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唱歌,比起专门的教授幼儿学唱歌效果更好。
2、幼儿绘画游戏教学
绘画是幼儿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游戏化的幼儿绘画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给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幼儿当做作业进行完成,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对绘画学习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应以游戏的方式给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绘画。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能够大大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做完游戏之后,让幼儿将刚刚做游戏的场景用画笔画出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脑海中就有了一定的画面,就不再愁画画了。
3、幼儿数学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授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数或者加减运算,让幼儿对算数能够有一定的了解,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幼儿年纪还比较小,对抽象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达不到,一般学起来会比较困难,导致幼儿总是以排斥的情绪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教授幼儿数学的过程中,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4]。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数数的时候,可以先教他们唱儿歌《数鸭子》,让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熟悉感,然后再教他们真正的学会数数。数自己的手指是教师教幼儿数数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数糖果,教师将一些糖果装到口袋中,上数学课时,从口袋中掏出两个糖果让幼儿回答是几个,回答正确的人可以获得一个糖果。幼儿大多喜欢吃糖,在糖果的诱惑下,都会积极的回答。这样设计数学教学充分锻炼了幼儿数数的能力。又如在教授幼儿识别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数学符号时,先让幼儿用身体模仿大于号与小于号的样子,可以是身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身体进行弯曲,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动作,最多的是身体弯曲的动作。然后告诉幼儿屁股撅向的那一端总是小的数,这样幼儿就比较好区分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大于号与小于号,可以让两个人举着不同的数,让一个幼儿站在他们中间,根据要填入的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进行表演。这样的游戏不仅充满了乐趣,也让幼儿在游戏中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创设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
实践表明,幼儿的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富含游戏性因素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游戏设施,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该注意设施的安全。同时合理利用墙面、地面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幼儿园的室内设施应该展现温馨、宽松的一面,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放心的玩耍与学习。例如在室内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卡通小动物的图片,画上颜色绚丽的彩虹,彩虹下有一群小朋友在玩耍等等。还可以将一些数字贴到墙上,让幼儿在每天的观看中,对数字更加的熟悉。构造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环境,将更有利于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结束语:
在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让幼儿在轻松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为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幼儿园应用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9):27-28
[2]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0(03):37-38
[3]王春燕,陈倩巧.游戏整合幼儿园课程的可能性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07):193-194
[4]钱雨.教育要回归生活 游戏应还给孩子――访南京师范大学唐淑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2,12(02):49-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分析论文
算24点的技巧 “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 “巧算24点”的游戏内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的技巧问题.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的4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 1.利用3×8=24、4×6=24求解. 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 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3.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我们用a、b、c、d表示牌面上的四个数) ①(a—b)×(c+d) 如(10—4)×(2+2)=24等. ②(a+b)÷c×d 如(10+2)÷2×4=24等. ③(a-b÷c)×d 如(3—2÷2)×12=24等. ④(a+b-c)×d 如(9+5—2)×2=24等. ⑤a×b+c—d 如11×3+l—10=24等. ⑥(a-b)×c+d 如(4—l)×6+6=24等. 游戏时,同学们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一试. 需要说明的是: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如A、A、A、5. 不难看出,“巧算24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
分太诱人,可惜得不到
小学数学益智游戏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益智游戏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进以及优化。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全面增加益智游戏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也能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创造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推进。
关键词: 益智游戏;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当前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那么便需要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引用趣味性的益智游戏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另外,游戏的运用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拉近师生、生生的关系。
一、益智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目前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完善,其中一项最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便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一个智力开发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加入益智游戏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模式以及动手习惯。
对于益智游戏来讲,这是一种有助于开发智力的游戏,在当前的诸多小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得知,将益智游戏作为教学的辅助方式,它对学生的智力发育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并且能够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到知识。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对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有着很好的改进。那么对于教师来讲,需要认真对待这种教学方法,以此作为辅助性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游戏为辅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展教学的内容以及层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益智游戏和传统的游戏有着一定的区分,传统的游戏比较注重于娱乐性,而益智游戏更加注重在娱乐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并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地了解益智游戏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在收获到快乐的同时也得到自我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学习以及成长。对于教师来讲,在设计益智游戏的时候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每一名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益智游戏的时候,需要把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分组,对每一个小组布置相应的游戏任务,从而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有效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对于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的做法不仅使益智游戏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并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二)有效提升当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益智游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以及团队协作性,尽管如此,益智游戏也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让其占据整个教学时间。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认真设计游戏,并合理分配游戏时间,使益智游戏既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又不会喧宾夺主,过多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的高效开展。另外,益智游戏的运用,并不是单单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有效发挥出益智游戏的作用
对于教学来讲,它主要是通过学生以及教师两者的交流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小学生往往有活泼好动,辨别是非能力差,以具体思维为主,对事物好奇,喜欢提问等特点。教师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展一系列的益智游戏,并有效加强游戏组织,将教学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到游戏当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对知识的认知以及提高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及能力都会逐渐加强。
(四)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一些相关的科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方面来组成的。在这两个方面当中,无意识注意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而有意识注意则是占据着少数时间,但是有意识注意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这一部分时间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了解到如何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当前小学生智力的开发程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益智游戏有着积极的作用。很多益智类游戏的设计方向便是提升学生的有意识注意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深入地了解益智游戏的作用,从而合理地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五)有效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
对于益智游戏来讲,它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但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游戏。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讲,都有着属于自身的规则,那么教师就需要使学生懂得游戏的规则,让学生明白一旦违反规则就需要接受惩罚,从而在参与益智游戏的过程当中养成很好的规则意识。
二、益智游戏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益智游戏来讲,它是一种带有趣味性的游戏,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思维的广度,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投入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当中加入益智游戏,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特点来组织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益智游戏,使得班级内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益智游戏中,从而对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有效地加入益智游戏是一项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当中,例如教学广角推理,教学广角数与形等内容时,都对原本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简化,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对数学思想以及规律进行总结。因此,将良好的益智游戏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解题技巧得到明显的提高,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从繁化简的过程,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对于初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年龄较低,自身的数学思维发展有着较强的限制性,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难正确地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理论,那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且小学生普遍有着活泼好动的特性,长期处于一个较为枯燥的学习环境中,便会使他们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受到较大的打击,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应当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的益智游戏,并且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摸索数学教学内容和益智游戏两者的共同处,使得益智游戏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游戏中去。
例如,当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图形方面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来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学习,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的特点和性质,由于内容有些抽象,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使用七巧板游戏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摆一摆、拼一拼,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或者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教学的图形,加强学生的视觉刺激。这两种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
(三)有效提升学生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便是当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很好地使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当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本身的知识应用能力比较差。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死脑筋,只能记住这道题的解题步骤,但是当题目内容数字发生了改变之后便不会解题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惯性以及思维定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导致的。因此,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并且也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创新。
例如,当教师在进行图形和几何的教学时,如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教学,比如鲁班锁玩具。在课堂中,让学生对鲁班锁不断地拆分和重装,通过自身想象力来对不同形式的鲁班锁进行组装,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集合能力,也可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得到有效的拓展。
三、结语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需要教会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一时代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益智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对课堂上的氛围进行塑造,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体来说,当前小学数学成绩的提升,除了受限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之外,它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有效地引进益智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
四、参考文献
[1]魏昌禄.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
[2]潘云.寓教于乐乐在学中-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17(9).
[3]邵丽娟.浅谈教育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你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啊,从24点一个很小的问题引申出许多大的理论,再说明什么问题都是从小的发展来的,作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小的细节或公式。再写一些在玩的时候的数学思想,这样就行了,希望你能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