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亲子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亲子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亲子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亲子阅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亲子阅读教育探析》

摘要:“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简要阐述了亲子阅读的涵义及亲子阅读的类型;针对目前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孩子阅读;亲子阅读;阅读策略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其中,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亲子阅读的涵义及类型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父母亲和孩子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从梅、周兢两位老师根据3~6岁母亲与儿童共同阅读图画书过程中的亲子互动程度,划分出“平行式亲子阅读、偏离式亲子阅读及合作式亲子阅读”三种不同类型的亲子阅读活动,而合作式亲子阅读是目前绝大部分家庭采用的方式。所谓合作式亲子阅读,指的是父母与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有效交流的亲子阅读。这种阅读活动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绪、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桥梁。

二、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现代父母都意识到亲子阅读是开发孩子多项潜能的关键和终身学习的奠基石,然而,由于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亲子阅读”的涵义和引导方式,许多父母在对待亲子阅读方面仍存在种种误区和疑惑。

1.把“阅读”等同于“识字”,功利化、目的性太强

一些父母强调早期阅读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得识字信息和知识,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教学,过分追求阅读指导的“结果”,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给孩子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其最重要的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早期亲子阅读重视的是对孩子阅读兴趣、情志及能力潜移默化式的培养。虽然阅读中,孩子可以自然接受词字的音形刺激,有助于孩子的“识字”,但亲子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更不等于“品德教育”和“成功教育”。功利性和目标性太强的阅读会严重影响亲子阅读的品质和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就是做一个倾听者,在听和看中获取图画书的信息,最初阅读中不恰当的频繁地提问,会使孩子情绪紧张而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过“图画书对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确实,快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寻求快乐是人类的本性,阅读首先应具有快乐功能。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孩子读书的期望值。亲子阅读的意义首先是快乐、是爱的体验,对于孩子而言,书就像玩具,翻书就是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本末倒置。

2.对孩子的教育物质投资得多,共读时间投入得少

亲子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阅读”本身,亲子阅读之所以被称之为“亲子”,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亲子”,高品质的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共处交流的重要时光。

许多父母舍得为孩子买书,却缺乏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王争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2岁的儿子每天盼望妈妈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由于工作压力,自己经常无法满足孩子要求。还有一些父母时常抱怨,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买了不少书,也坚持经常为他读书,可孩子就是“对书不感兴趣”。这样家庭存在书香不浓情形的根源在于:父母只为孩子买书,把亲子阅读当成是孩子的事或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与孩子阅读时敷衍了事。其实,要想让孩子爱上书,言传不如身教。试想想,如果父母很少为自己买书或在家从不看书,那么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书,要爱上读书,这恐怕是很难的事。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并身体力行。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共同付出。

三、亲子阅读的策略

1.正确了解亲子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对父母和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围绕一本读物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并由此获得爱和快乐,比起获得相关的知识来得更有意义。而父母与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在阅读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感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亲子阅读最大的价值所在。至于知识的获得、道德的熏陶、阅读能力提升之类的,不过是快乐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2.在生活中建立一个充满阅读信息的环境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舒适、愉悦的环境会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孩子小时,父母可以在家里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小书架,让孩子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孩子稍大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外出,丰富情感体验。如在和孩子学习儿童读物《春天的花园》后,为了让孩子体验书中描写的情景,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实地接触书里描述到的花草、树木、虫子、青蛙等,帮助孩子在抽象的文字或图片与相应的具体形象建立起联系,利于孩子的理解和阅读兴趣提高。

3.选择有趣的而且有益的图画书和其他阅读材料

亲子阅读的材料必须符合各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明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内容原则。按照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不同的阶段为孩子选书。如1岁以下宝宝,应选择一些经典的“无字”图画书;2~3岁的孩子,应选择以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图画书、卡通读本为主;4~6岁的孩子,应选择活泼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故事书等。可以说,父母在亲子阅读对读物的选择上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首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选书,不要一味地局限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

4.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常规,帮助孩子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米里斯认为,0~3岁是孩子形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对父母而言,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松居直先生对亲子阅读的独到见解,至今仍给人振聋发聩之感。作为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哪怕五分钟,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不要因为忙,或者心情不好而放弃陪孩子看书。

四、结语

亲子阅读是儿童生态成长中不可无视的环节。在亲子阅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喜欢阅读并且会不断独立阅读的人,这样的孩子也一定是健全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孩子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89-94.

[2]王争艳.专业妈妈的育儿主张[J].父母必读,2011,(5):1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亲子阅读教育论文

增进亲子关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关系论文

【摘要】心理学认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青少年也就绕不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际关系中,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三大关系相辅相成,其和谐程度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家长应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师生关系;青少年应以尊重和真诚为基础,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关系。同时,家长、教师和青少年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三大关系呈现出最大程度的和谐状态,从而有效提升青少年人际关系,达成青少年理想的乐群标准。

【关键词】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1前言

有一则“封丘14岁女孩给男友买奥迪 ,车没买成与男友闹僵”的新闻令人惊讶不已,售车人员担心女孩是有道理的,因为女孩心智不成熟,但我们不禁要问:家长哪去了?再联系到上海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中研究生黄洋被舍友林某投毒致死,网上一片谢同学舍友不杀之恩,青少年是否也意识到学校同伴关系如此危险?还有类似去年“岳阳一高二学生不堪老师过重批评跳楼自杀受伤”的新闻数不胜数,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反思。从种种类似的事件中我们应该看到,当下很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源于学习上的挫败或不满,而是源于人际关系,有的是同伴关系,有的是师生关系,有的是亲子关系,本文将之称为“三大关系”。无论是哪种关系,它们在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显得多么重要和紧迫。

心理学认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青少年也就绕不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判断一名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是否健康呢?据我国比较权威和代表性的林崇德心理健康标准认为,青少年正常人际关系方面的心里健康表现是乐群,主要体现在能互相了解对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能积极沟通和主动交代,能保持个性和人格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三大关系相辅相成,其和谐程度与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2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三大关系”

在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群体里,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看似独立的平行的,实际上是交叉的,三者互相影响,可以说是“正+正+正=正强化”、“负+负+负=负强化”,又可以说是“乐+乐+乐=其乐无穷”、“恶+恶+恶=其害无穷”,它们的积极作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其消极作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有一者弱化则乐群程度减分,每一种关系的和谐程度不同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又不一样。

青少年成长最迅速的是其社会性需要,家长、教师必须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成长。成人应摆脱儿童时期根据自己想达成的目标输出教育的方式,而是需要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来进行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样,青少年自身对同伴关系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2.1家长应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毫无疑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对青少年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但很多家长都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后,结果只能埋怨孩子不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亲子冲突是家庭成员间缺乏交往和沟通的技能所致。

家长要理解青少年对自我的认知是迅速的,也是具体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经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渴望独立,希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青少年都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朋友,以平等的视角来对待自己。显然,父母必须意识到要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把孩子当成可以学着商量参与家庭事务的角色,才能适应孩子的成长;正视孩子成长中的变化并加以引导,才是积极的抚养行为。

理解和信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在青少年需要独立的时候父母要懂得适当放手,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父母既不能无条件服从和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无条件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眼下多是独生子女,核心家庭是6位大人管一个小孩,单亲家庭小孩则没人管,有人受到溺爱娇惯,有人被放任自流。如: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又或者家长的专制粗暴、强迫压服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例如想给男友买奥迪的女孩,父母离异不在她身边,她会非常缺乏爱、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青少年在成长中需要上述这些情感上的“心理营养”的程度不亚于吃饭的需要,但往往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再者,青少年处理与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时,他们会借鉴父母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以迁移到其他关系中,所以说亲子关系在他们的成长中是一个基础,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2.2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师生关系。

谁都知道学生白天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习度过的,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以往讲到师生关系,很多人都只想到学生应该如何适应教师,教师内省的.机会很少。实际上,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才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肩负很大的责任。

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提到中国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教学方法好、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负责任、守信用、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讲文明、守纪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除去对教师教学上有要求,还对教师对师生关系上有要求,比如耐心温和、容易接近、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负责任、守信用。下面着重讲一下尊重、公平和诚信。

新型的师生关系又可以说是一种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那么在共同的目标面前,尊重是前提。“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 ?尊重学生不仅包括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劳动,还包括学生的人格、隐私……

同时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教与学的合作过程必须体现出公平,亦即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决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对待后进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爱心及宽容。

而“诚信”这个词不只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必须实事求是;答应了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

岳阳受批评跳楼的高二学生,其左手背上写着“为什么没一个人相信我”。可见,学生在接受批评时感到自己被“冤枉”了,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情绪激动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其犯错的实情,了解其原因、过程及其他相关因素,再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

合作的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人际互助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2.3青少年应以尊重和真诚为基础,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同伴,他们在与同伴们建立亲密的友谊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同伴关系里可能是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也可能是同伴群体。在这种社会性需要中,青少年渴望获得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与交往的需要,同伴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他们的发展具有父母和老师都无法取代的作用。

和家长、老师的交往不同,家长和老师于青少年而言都是成年人,有着垂直关系,而同伴大多为同龄人,有着水平关系。这种水平关系的好处是大家以信任为基础,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相同的兴趣等。因为大家是平等的,所以可以在交往中或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负面情绪宣泄,获得宽慰、理解和同情,克服心理障碍和情绪困惑;或分享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青少年自我观念和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增进自我价值。这时候他们最害怕被孤立,会尽量避免自卑感。

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中林某身上折射出和青少年一样所需要的自我价值认同。对应到青少年同伴关系中,是对自己认可的不足,是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实际上是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别人交往或尊重,变得无法包容他人。

有个家长曾经讲过他儿子的故事。他儿子的朋友在学校老是被别人欺负,但每次都不吱声,都是他儿子帮朋友出头。有一天,他朋友又被欺负,这时候朋友进行了积极的反抗。他儿子回家后跟他说:我朋友今天终于敢对别人说不了,我真替他开心。这位家长讲到这里是很欣慰的,孩子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

同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青少年在这场关系中应该互相理解宽容、互惠互利,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心里健康非常重要。

3、各方应加强学习,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切人际关系都是两元结构关系,在教育中体现出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开展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单一方面的关系中的相关人员的事,而是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甚或学生,都需要学习,从而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人际关系中的三大关系而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青少年同伴之间的关系靠的是共同愿景——心理认同感,如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缺乏共同愿景、缺失心理认同感和认知统一性,则教育难有效果。

3.1教师应寓教于学,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投入工作。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学校应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既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又要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乐群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而作为班主任,应特别注意:应强化对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他们的心理宽度,使他们即使在遭遇负面情绪时也能合理排解,不对别人施以“冷暴力”;不孤立那些性格内向同学,其中包括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经常批评、或常给老师打同学“小报告”的学生;其次,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外貌不好看以及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第三,那些学习特别好或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也会成为学生中的“孤岛”,因为这些“骄子”之类的焦点人物,很可能由于过于强势,或言行上的不当而引来同学的嫉妒、敌意与抵制。

3.2家长应加强理解和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建立支持性的环境,让家长充分认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障碍与行为异常本身就是源于消极的成人错误指导。家庭是每个青少年首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必须意识到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很重要。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干预和指导。

家长要改变对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方式,正视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在家庭中平等相处,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来自家人的爱。一方面,应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提高他们的与人交往技巧,增进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学会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培养和维护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3.3青少年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教师是需要学习的,更需要学习的是青少年。青少年不但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学做一个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而且还要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为自己负责,做一个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生命方向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

青少年首先要学会了解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能力的高低、品格的优劣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要积极地评价自己,包括优缺点和长短处,并能正确地对待,不好的方面要勇敢面对,不断提高,超越自我,更要了解自己的快乐和不快乐,学会反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青少年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在保持个性和人格的同时,寻找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兴趣的同伴,客观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结果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将孤独冷僻消解于无形中。

在家庭中,青少年在体验到父母关爱的同时,要学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在学校里,能明确师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能积极沟通。

总的来说,如果青少年能正确地认识自我,那么他就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从而改变自己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进一步完善自我。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青少年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里健康水平。在青少年人际关系的三大关系中,只有家长、教师和青少年互相理解和积极沟通,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达成青少年最佳的乐群效果。

4结束语

本篇论文整体介绍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中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以及关系各相关方如何加强学习,提高自我教育和被教育的能力,最终合理达成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目的。但其中有的地方研究得还不够深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启珍 杨黎明《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9~73页。

[2]吴发科《心本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9页。

[3]童心 符明弘《青少年亲子亲合与父母意识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第46页。

[4]孙康 《批评讲究艺术,师生关系更和谐》,《神州》,2013年 第15期,第57~57页。

[5]林海亮 杨光海 《教育心理学——为了教与学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2~58页。

[6]韦洪涛 《学习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25~30页、第61~70页。

[7]皮连生 《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43~48页。

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亲子阅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亲子阅读教育探析》

摘要:“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简要阐述了亲子阅读的涵义及亲子阅读的类型;针对目前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孩子阅读;亲子阅读;阅读策略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其中,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亲子阅读的涵义及类型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父母亲和孩子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从梅、周兢两位老师根据3~6岁母亲与儿童共同阅读图画书过程中的亲子互动程度,划分出“平行式亲子阅读、偏离式亲子阅读及合作式亲子阅读”三种不同类型的亲子阅读活动,而合作式亲子阅读是目前绝大部分家庭采用的方式。所谓合作式亲子阅读,指的是父母与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有效交流的亲子阅读。这种阅读活动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绪、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桥梁。

二、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现代父母都意识到亲子阅读是开发孩子多项潜能的关键和终身学习的奠基石,然而,由于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亲子阅读”的涵义和引导方式,许多父母在对待亲子阅读方面仍存在种种误区和疑惑。

1.把“阅读”等同于“识字”,功利化、目的性太强

一些父母强调早期阅读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得识字信息和知识,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教学,过分追求阅读指导的“结果”,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给孩子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其最重要的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早期亲子阅读重视的是对孩子阅读兴趣、情志及能力潜移默化式的培养。虽然阅读中,孩子可以自然接受词字的音形刺激,有助于孩子的“识字”,但亲子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更不等于“品德教育”和“成功教育”。功利性和目标性太强的阅读会严重影响亲子阅读的品质和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就是做一个倾听者,在听和看中获取图画书的信息,最初阅读中不恰当的频繁地提问,会使孩子情绪紧张而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过“图画书对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确实,快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寻求快乐是人类的本性,阅读首先应具有快乐功能。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孩子读书的期望值。亲子阅读的意义首先是快乐、是爱的体验,对于孩子而言,书就像玩具,翻书就是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本末倒置。

2.对孩子的教育物质投资得多,共读时间投入得少

亲子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阅读”本身,亲子阅读之所以被称之为“亲子”,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亲子”,高品质的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共处交流的重要时光。

许多父母舍得为孩子买书,却缺乏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王争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2岁的儿子每天盼望妈妈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由于工作压力,自己经常无法满足孩子要求。还有一些父母时常抱怨,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买了不少书,也坚持经常为他读书,可孩子就是“对书不感兴趣”。这样家庭存在书香不浓情形的根源在于:父母只为孩子买书,把亲子阅读当成是孩子的事或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与孩子阅读时敷衍了事。其实,要想让孩子爱上书,言传不如身教。试想想,如果父母很少为自己买书或在家从不看书,那么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书,要爱上读书,这恐怕是很难的事。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并身体力行。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共同付出。

三、亲子阅读的策略

1.正确了解亲子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对父母和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围绕一本读物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并由此获得爱和快乐,比起获得相关的知识来得更有意义。而父母与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在阅读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感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亲子阅读最大的价值所在。至于知识的获得、道德的熏陶、阅读能力提升之类的,不过是快乐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2.在生活中建立一个充满阅读信息的环境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舒适、愉悦的环境会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孩子小时,父母可以在家里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小书架,让孩子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孩子稍大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外出,丰富情感体验。如在和孩子学习儿童读物《春天的花园》后,为了让孩子体验书中描写的情景,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实地接触书里描述到的花草、树木、虫子、青蛙等,帮助孩子在抽象的文字或图片与相应的具体形象建立起联系,利于孩子的理解和阅读兴趣提高。

3.选择有趣的而且有益的图画书和其他阅读材料

亲子阅读的材料必须符合各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明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内容原则。按照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不同的阶段为孩子选书。如1岁以下宝宝,应选择一些经典的“无字”图画书;2~3岁的孩子,应选择以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图画书、卡通读本为主;4~6岁的孩子,应选择活泼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故事书等。可以说,父母在亲子阅读对读物的选择上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首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选书,不要一味地局限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

4.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常规,帮助孩子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米里斯认为,0~3岁是孩子形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对父母而言,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松居直先生对亲子阅读的独到见解,至今仍给人振聋发聩之感。作为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哪怕五分钟,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不要因为忙,或者心情不好而放弃陪孩子看书。

四、结语

亲子阅读是儿童生态成长中不可无视的环节。在亲子阅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喜欢阅读并且会不断独立阅读的人,这样的孩子也一定是健全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孩子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89-94.

[2]王争艳.专业妈妈的育儿主张[J].父母必读,2011,(5):1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亲子阅读教育论文

亲子游论文参考文献

中外文化差异,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外国人更热烈奔放。中国人勤劳肯吃苦,外国人热衷享乐主义。中国人爱群体活动,外国人则是个人主义。这些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旅行过程中。采取什么方式旅行,自驾游还是跟团?旅行中更喜欢买什么伴手礼,怎么带娃旅行等等。这些差别确实存在,也十分有趣。如何打发旅途的等待?除去景点游玩和特色体验,在旅行的路途上国内外旅者也会有差异。拿路上的等待时间举例,部分外国人喜欢在飞机上看纸质书,拿出一本书籍,便开始阅读。而中国人更多选择的是看电影看剧看综艺,睡觉或者聊天。极少有在飞机上看书的,会有拿着kindle的,但纸质书少之又少。你要是去英国旅游,会发现地铁上有好多看书、看报纸和杂志的。在地铁入口也能免费领取报纸。还有之前广受关注的Books On the Underground丢书活动,人们在地铁分享喜欢的书籍,分享阅读的美好。其实这差异背后有个很客观又搞笑的原因,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地铁,信号是真的差!根本无法玩手机好吗?即使连上wifi,也只是在到站时才有信号!国内外亲子游比较国内外教育方式有差异,自然亲子出游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中国人带娃旅行,基本是围绕着孩子打转。一趟旅行,是为了给孩子交出一份完美的暑假或寒假作业?大多数家长也会选择孩子喜欢的乐园或者动物园,愿意舍弃自己的旅行体验,满足孩子的愿望。箱子里装着孩子喜爱的零食、ipad和作业。而外国人的亲子游并不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只是一个参与者。翅妹旅行途中看到过和父母一起在瑞士陡峭雪山徒步的孩子,也不过7、8岁的年纪。还有尽情在泥巴里打滚的婴儿,一直嘎嘎傻笑,父母坐在旁边安静欣赏着。还有把几个月大的baby挂胸前,秋天骑行在苏格兰高地,一路向北。毕竟连月子都不坐的歪果仁,亲子游的方式也是异常凶猛。自驾游 VS 跟团游关于自驾游和跟团游的区别,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认知也有差异。在中国,一说到跟团游会想到什么?夕阳红大妈团,小学生夏令营,还是坑爹的购物团?统一的小红帽,中规中矩跟在领队后头,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定点停车、定时撒尿的套路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推崇自由行,提倡体验式旅行,收获更地道的体验。灵活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停,要的就是一种自由的态度。而在国外,跟团游不便宜,还是自驾游更实惠。国外人工成本大,专业导游解说的费用和小费,司机的汽油费和小费,零零总总开支不小了!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开车自驾或者在当地租车,自己做好路线规划和攻略。伴手礼:奢侈品VS土特产说到伴手礼,它是旅行的重要一环。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镜像问题:中国人在外国旅游喜欢买什么?外国人在中国旅游喜欢买什么?去日韩旅行的中国人,大部分都肩负着各路亲朋好友的代购重任:化妆品,护肤品,面膜,生活用品等种种。血拼药妆店可是至关重要的一战啊!而去欧洲旅行的中国人,则是浪迹在各大奢侈品专柜。路过Chanel,比国内便宜,买买买。路过Gucci,比国内定价低,还退税,代购几个。路过潘多拉,过于便宜的价格让人忍不住剁手。更别说化妆品专柜,热门色号都是被国人扫荡空的。而外国人到中国人买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十分接地气。他们觉得每一个纪念品都很便宜。丝绸制品和茶叶,是热门的伴手礼选择。还有中国风的青花瓷餐具,京剧小脸谱摆件,水墨画的扇子等等。除了文化纪念品,还有各种美食,之前一名非洲小伙因携带约20斤腊肠登机被阻。还有火遍世界的老干妈,深受美国人喜爱。大家知道外国人代购最多代的是什么吗?其实是华为手机、充电宝和手机壳,就像中国人去美国代购ipad和iphone一样疯狂。结伴而行 VS 独行侠在国外的风景名胜,看到的中国游客都是什么形态?三五成群,一群人热热闹闹看景,十分欢乐。大家相互凹着造型,一起拍照。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首先是国人的旅游时间,大部分都在法定节假日出行,一放假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扎堆出游无法避免。其次,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喜欢热闹。多人出行,所获得的快乐也是加倍的,旅途也不会无聊了。反观外国游客的旅行,规模没那么大,最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三三俩俩。甚至还有独行侠,背着超级重的大背包,探险世界的神秘角落。和国人出行的大巴车不同,外国人热衷于自驾游和房车旅行。车子上还会放置自行车或者冲浪板,户外感十足!对待日晒的不同方式在旅行中面对太阳的态度,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差异。中国人对猛烈的日光,避之不及。而欧美人则是尽情拥抱太阳,巴不得晒得有光泽有美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存在于在阳光下死命晒黑的外国人,和撑着遮阳伞、戴着“脸基尼”的中国游客之间。你随便去欧洲的一个海岛旅行,就会发现外国人悠闲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激情打着沙滩排球,或是在海水中嬉戏玩耍。他们不觉得晒黑很丑,小麦色的肤色反而很健康。给自己涂上日光浴专业油,恨不得在阳光下烤得更黑、更均匀一些。在欧美文化中,晒黑的肤色隐喻健康的体魄和上层生活方式。因为在工业社会,工厂劳动者在车间日夜工作,因此皮肤苍白。而有钱有闲的人才会出门度假,晒得一身黝黑。当然因为亚洲人肤质和欧洲人不同,比较容易晒黑和晒伤。但是出国旅行,为何不尝试一下收起遮阳伞,尽情拥抱阳光,感受一下日光浴的魅力。总结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旅行方式,这都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决定的。旅行最终奥义就是体验不同的人生,饱览不同的风景。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旅行,只要享受其中,获得不同的成长,便是一段难忘的旅行。

上周去了泰国普吉岛玩,这一路,我发现我们的出游和外国人真是不同呢。(放送一张海边拍的落日,觉得很美)1、行李多落地泰国,在机场里面就看到一对白人情侣,两个人,用行李车拖着四个大箱子。还有另外一家人,七个大箱子!我们一家四口,两个大人带两个三岁半的小孩,只带了一个行李箱。当时的感想就是:唉呀,这一定是家里宽敞的,我们家连放下四个大行李箱的地方都找不出来。同时也好奇,他们出来玩一趟,到底是带了些什么东西呢!2、穿得少到了普吉岛的海边,发现大部分外国人,男人都是穿着裤衩,女人都是比基尼,就连老头老太太都是如此。那些穿着比较保守的,一般都是亚洲人,如果穿了防晒服,路上还打着遮阳伞,十有八九是中国人。哈哈哈哈。他们很喜欢躺下太阳底下暴晒,一边躺着晒太阳,一边还捧着本书在看。这下我知道他们行李箱里面都装啥了,应该有书,哈哈。3、娃娃小看到很多宝宝只有1岁多,甚至还有抱在怀里的,在喂奶的,都跟着一家人一起出来玩。我们中国人带孩子出去的,一般都至少2、3岁或以上。我也知道现在很多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出去看世界了,只不过这一次我没有遇到。也有可能说明,他们带小娃娃出门的比例更大一点。可能因为在他们的国家,带一个小宝宝出门要容易得多,不像我们又担心小孩出去生病,又担心在交通工具上打扰到别人,可能还要说服家里的老人,跟他们说可以带出去没有关系等等,一堆的阻碍。4、宅酒店这次我们因为孩子有点发烧,而且住的酒店也比较宽,所以我们基本白天都呆在酒店,傍晚太阳没有那么猛烈了就带孩子们去沙滩玩沙子。在酒店里这一晃悠,发现很多外国人都在酒店宅着。有人睡到中午,餐食叫到房间里吃;有人在酒店的健康房跑步;有人在酒店的秋千椅上聊天或发呆;有爸爸带孩子们在打乒乓球,有爸爸带孩子们在游泳池里嬉戏,有爸爸带孩子们在草地上踢足球,写到这里想起来,怎么他们都是爸爸带娃的,妈妈不知道去哪里了。这一点跟我们也很不同。还有更奇葩的,酒店里有婴儿托管服务,有许多人把娃寄存在这里,自己出去玩了。。。想来,我们平常出去一趟,总想着多看点景色,多打几个卡,多拍点照片,好像这样才不枉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而他们,大概只是想换一个地方生活几天。其实这样也挺好的,你觉得呢。

分享收藏立即下载为了提升浏览体验,原视图版网页已升级为如下版式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doc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doc45.0K, 12页, 119次阅读烟火的尘埃 分享于2020-03-23 16:10立即下载 +合伙人(招募中) 举报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 2叭佴第23期考试~l:Ftl中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研究谢倩(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摘要: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被不同国度的人 所接受,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到重视.中西方由于历史情况和 地理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背 景的差异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使中西方的旅游者具有 不同的旅游习惯特征.本文分析了中西方的

泉城济南作为我们山东的省会,几乎每个山东人都去打卡过。在每年夏季,我也经常带孩子去济南几个消暑胜地旅游,泉城济南真的是不负盛名,景色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在济南,亲子旅游的消暑胜地有很多,比如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各种游乐场所和水上欢乐世界,都深受家长和小孩子的喜爱。

1: 大明湖

景点介绍:

大明湖风景区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是集水域风光、园林景观、古建筑为一体的公园。而被誉为“中国第一泉水湖”的大明湖就在公园中心,更可以说公园是依湖而建的。大明湖是一处天然湖泊,水源来源于城内诸多泉水,有“众泉汇流”之说。

推荐理由:

大明湖景区分为老景区和新景区,整个景区共有16景,漫步其中,就像是在水墨画中游赏一般。此外,整个景区还与环城河相连,形成了环湖休闲游览景观线。园内水陆美景连绵不断,也是当年名人雅士的聚集之地,如今在此还能参观到老舍纪念馆,有着辛弃疾生平事迹展的稼轩园。在这里游玩不仅能带孩子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增长见识。

开放时间:全年 05:00-22:00;景区开放时间为6:00至22: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路271号

停车场:开元广场停车场(大明湖西南门)参考价格:2元/小时;地址:大明湖路273大明湖公园西南门;库位:500

园内交通:参考价格:100元/人;地址:黑虎泉船站;路线:黑虎泉船站上船,完整游览一圈途经泉城广场船站-趵突泉船站-五龙潭船站-大明湖西南门船站-湖西码头船站-司家码头船站-小东湖船站- 青龙桥船站-老东门船站,回到黑虎泉船站

tips:大明湖景区内每年不定期有迎春花展、兰花展及盆景展;重点推荐荷花展,花期约为7月15日-8月31日。

2: 趵突泉

景点介绍:

趵突泉,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面积达158亩,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公园中的主景,泉水分三股,澄澈清洌,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

推荐理由:

趵突泉景区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段,与济南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带孩子来这里休闲消暑,可以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交通方式:

乘坐公交28、49、72、82、102、103、104、128、165、K52、K54、K96、K100至趵突泉南门站下车即可

乘坐公交5、101、104、K59、K101、K109至趵突泉北门站下车即可

门票:

成人票40人民币/学生票/儿童票2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开放时间:07:00-19: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9: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亲子游注意事项:

带孩子旅行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物质准备上必须详细充足,特别是孩子的用品要备足以防不时之需。如为保暖、挡风雨和遮阳,应该准备外套风衣、宽松的衣服、太阳帽、太阳镜、雨伞等,可以事先列一张清单,然后按图索骥,省得遗漏。还要准备一两件孩子喜欢的小玩具,在孩子烦躁或是无聊的时候用于安抚,再准备一些小孩平时爱吃且营养丰富的小零食,关键时刻能起到补充体力和调节情绪的作用。

认识亲密关系课论文参考文献

步入大学,许多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在大学校园里,常常能见到一对对“有情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亲密无间地走在宽阔的校道上,大学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应该选择“一切从恋爱开始”呢,还是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要现在找”,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自身的恋爱观。 大学恋爱可遇而不可求。爱情是个奇怪的东西,你有意去寻找它时,它偏不出现,而你又有可能在无意中收获了美好的爱情。有一句话说得好:“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迅速地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而大学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感情挫折时,有些大学生会自暴自弃,从此无心向学,更有甚者会做出极端行为来伤害对方。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并不用刻意地去追求大学的爱情,应当一切随缘,如果爱情真的会来,你躲也躲不掉!" 凡事都有个“度”,恋爱也不例外。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度”,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那么,在大学中谈恋爱也未必是一件坏事。爱情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它能够振奋人的精神,使大学生们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 如何能够兼顾好学业与爱情,是恋爱中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他们赞成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与爱情双丰收,既渴望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总之,大都没有忘记学业,总想把学业放在首要的位置。但是,上述这些仅仅是大学生主观上、思想上的愿望而已。 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大学生,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有些大学生整天沉浸在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语中,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大学生们无意于学习,荒废了学业。可见,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是大学生难以控制而又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不能只重过程而不顾后果,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俗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种做法也不可取。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爱的责任。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那些抱着对大学恋爱只是玩玩而已的心态去尝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正确认识友情与爱情,切莫把友情错当作爱情。 综上所述,我们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不过,在大学阶段里,我个人认为恋爱还是弊大于利的,所以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待到功成名就时,天涯何处无芳草?

引 言恋爱观——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因情所困,放弃学业,悔恨终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出现校园喋血事件。两人感情出现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选择了自杀来逃避即将破碎的恋情。等等这些都为大学生本应纯洁、忠贞的爱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笔,让社会在置疑:大学生是否应该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在爱情与学业的选择上,孰重孰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社会现象的影响,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性解放” “性自由”。在这样的思想下,出现了恋爱不是为了婚姻,恋爱不是真情的表现。把恋爱当成毕业后发展的“动力源”;把恋爱当成大学期间排解忧愁的方法;把恋爱当成一种时尚,展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忽视了道德、社会、法律的约束和谴责。这样的想法又为大学生本应正常的恋爱涂染上了不光彩的一笔。让社会又质问:这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出来的吗?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青年教师,在读大学的五年里(专科三年、本科两年)耳闻,目睹了大学生被情所困的痛苦为情所引发的种种暴力时件,因情而逝去的年轻生命……。因将来从事的工作将与大学生们经常交往,因此,如何去了解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们;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健康的成长,顺利的完成学业,走向成功是我的理想,是我的奋斗目标。想让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想让家长放心、社会放心,首要解决的问题即大学生恋爱观问题。这是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性格孤傲、感情脆弱,如何去开导他们,帮助他们走出感情的误区呢?让不必要的痛楚事件减少,乃至消失呢?我一直都有着将恋爱问题深刻研究的心愿,借此毕业论文的机会,通过对青年性心理、性生理的了解,查阅了大量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书籍;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事实案例;摘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文精髓;再加之自己五年来在校期间的耳听目睹,身边的事例,自己的领悟,完成这篇论文。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恋爱观的认识与态度,列举事例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以及西方思想、社会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大学生能认识爱情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顺利的度过大学时期,取得爱情与事业的 “双丰收”。原文地址:楼主我找了很久的,不容易啊,楼主觉得还可以,采纳把,有你要的参考文献的

在百度随搜一篇 把第一句改成摘要,再添加几个关键词就行了,至于参考文献可以百度有关书籍写上。

亲子陪伴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现今很多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已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及身体健康。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帮助幼儿快乐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建议“曾子杀猪取信”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家庭教育的典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良好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索。但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所遇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加以过滤就全部学习了。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儿童接触美好的事物,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一)家长不良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发展,父母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例如,有的父母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与孩子交流只顾自己玩微信和手机游戏等。孩子很没趣,坐在父母身边有样学样,当“忠实观众”。还有一些父母热衷于“传统娱乐项目”在家里或者棋牌室与人打麻将,忘记时间,忘记孩子。有媒体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打麻将忘记接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导致孩子出了意外。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很难提起兴趣。(二)家庭教育不当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由于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快,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周末还要做家务及各种应酬,生活压力过大,因此,下班后身心俱疲,无心与孩子玩耍,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不能跟孩子有很好地精神沟通。为了补偿孩子,就在物质上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加之老人带孩子,隔代抚养溺爱现象更严重。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爱攀比,花钱大手大脚,不听从管教,爱耍脾气,不懂得尊重他人,独立性差,与父母的关系不好。还有一些家庭是母亲全职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母亲生活单一,加之家务劳累,母亲脾气比较暴躁,导致家里从早到晚弥漫着“火药味”。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脾气暴躁、敏感、好胜心强。这样性格的孩子如果不加引导教育,有可能走上歪路。(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大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我国出现大量留守儿童,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隔代教养据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中隔代教养类型占总数的60%以上,而且教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满足孩子吃穿外,其它教育被忽略。2.物质满足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所以为了弥补对孩子教养的缺失,父母往往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儿童,在行为上过度迁就儿童。致使儿童在道德上缺乏引导,在行为上缺乏管束。3.照顾分歧多很多隔代教养者反映儿童越来越难带,越来越难管教。甚至公然顶嘴,打骂长辈。让隔代教养者非常头疼。父母回家时,隔代教养者会向父母反应,但是父母这时往往不接受,就会造成隔代间的分歧。(四)单亲家庭一般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儿童。家庭的破裂,带给他们的是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心灵上的打击。他们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突然变得无人问津,他们恐惧父母的不理和远离。很多单亲家庭儿童开始逃避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自我放弃;心理封闭、内心孤独、敏感且攻击性强;有敌对、嫉妒、多疑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憎恨心理逆反心理强,容易产生反向行为和其他过激行为。二、家庭环境教育实施建议(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儿童的幸福感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主要是儿童的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父母给儿童营造的家庭氛围。如果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家长在创造环境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1..物质上张弛有度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对他们好,我们要给他们最合适的。例如,让孩子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给予孩子生活所需的物品,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多少,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用适当的方法遏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在自然中养成良好心性...《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创造美。幼儿通过观察自然中的事物,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同时,大自然为孩子提供许多天然材料做玩具,如:小木棍、树叶等。幼儿还可以利用自然中的事物变废为宝,动手自制玩具。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起来,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心性。(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是一个独立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个体。作为家长不能只注重幼儿物质上的满足,更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幼儿更多的养分。1.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亲子活动的有序开展、拒绝家庭暴力等方面。家庭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在与幼儿互动中做好幼儿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同时,家长要重视与幼儿的亲子交流。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一件或者多件事情,在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通过亲子游戏学会分配和分工合作,遇到事情思考问题积极动脑,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性格乐观,抗挫能力增强,更加自信。家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极大伤害。它包括父母间的暴力、父母对幼儿的暴力等。家庭暴力不仅对幼儿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心理的伤害。拒绝家庭暴力,创建和谐家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幼儿树立健全、健康的人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尊重幼儿健康兴趣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性。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健康兴趣并给予适当机会进行培养。健康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有益于幼儿良好心态和学习品质的养成。家长在幼儿兴趣培养中要做到不强迫、多鼓励、讲坚持。同时,家长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优势智能带动幼儿弱势智能的发展,让幼儿全面发展增加自信心。3.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教育应注重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实施。幼儿的学前教育应注重兴趣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更有益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总之,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就像需要呵护的幼苗,需要家庭环境教育为他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的环境。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北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在教育论丛,2010,(1).[3]群安,孟义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点滴[EB/OL].[4]金芳.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影响[EB/OL].作者:潘海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亲子阅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亲子阅读教育探析》

摘要:“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简要阐述了亲子阅读的涵义及亲子阅读的类型;针对目前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孩子阅读;亲子阅读;阅读策略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其中,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亲子阅读的涵义及类型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父母亲和孩子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从梅、周兢两位老师根据3~6岁母亲与儿童共同阅读图画书过程中的亲子互动程度,划分出“平行式亲子阅读、偏离式亲子阅读及合作式亲子阅读”三种不同类型的亲子阅读活动,而合作式亲子阅读是目前绝大部分家庭采用的方式。所谓合作式亲子阅读,指的是父母与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有效交流的亲子阅读。这种阅读活动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绪、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桥梁。

二、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现代父母都意识到亲子阅读是开发孩子多项潜能的关键和终身学习的奠基石,然而,由于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亲子阅读”的涵义和引导方式,许多父母在对待亲子阅读方面仍存在种种误区和疑惑。

1.把“阅读”等同于“识字”,功利化、目的性太强

一些父母强调早期阅读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得识字信息和知识,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教学,过分追求阅读指导的“结果”,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给孩子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其最重要的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早期亲子阅读重视的是对孩子阅读兴趣、情志及能力潜移默化式的培养。虽然阅读中,孩子可以自然接受词字的音形刺激,有助于孩子的“识字”,但亲子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更不等于“品德教育”和“成功教育”。功利性和目标性太强的阅读会严重影响亲子阅读的品质和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就是做一个倾听者,在听和看中获取图画书的信息,最初阅读中不恰当的频繁地提问,会使孩子情绪紧张而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过“图画书对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确实,快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寻求快乐是人类的本性,阅读首先应具有快乐功能。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孩子读书的期望值。亲子阅读的意义首先是快乐、是爱的体验,对于孩子而言,书就像玩具,翻书就是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本末倒置。

2.对孩子的教育物质投资得多,共读时间投入得少

亲子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阅读”本身,亲子阅读之所以被称之为“亲子”,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亲子”,高品质的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共处交流的重要时光。

许多父母舍得为孩子买书,却缺乏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王争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2岁的儿子每天盼望妈妈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由于工作压力,自己经常无法满足孩子要求。还有一些父母时常抱怨,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买了不少书,也坚持经常为他读书,可孩子就是“对书不感兴趣”。这样家庭存在书香不浓情形的根源在于:父母只为孩子买书,把亲子阅读当成是孩子的事或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与孩子阅读时敷衍了事。其实,要想让孩子爱上书,言传不如身教。试想想,如果父母很少为自己买书或在家从不看书,那么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书,要爱上读书,这恐怕是很难的事。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并身体力行。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共同付出。

三、亲子阅读的策略

1.正确了解亲子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对父母和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围绕一本读物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并由此获得爱和快乐,比起获得相关的知识来得更有意义。而父母与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在阅读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感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亲子阅读最大的价值所在。至于知识的获得、道德的熏陶、阅读能力提升之类的,不过是快乐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2.在生活中建立一个充满阅读信息的环境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舒适、愉悦的环境会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孩子小时,父母可以在家里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小书架,让孩子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孩子稍大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外出,丰富情感体验。如在和孩子学习儿童读物《春天的花园》后,为了让孩子体验书中描写的情景,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实地接触书里描述到的花草、树木、虫子、青蛙等,帮助孩子在抽象的文字或图片与相应的具体形象建立起联系,利于孩子的理解和阅读兴趣提高。

3.选择有趣的而且有益的图画书和其他阅读材料

亲子阅读的材料必须符合各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明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内容原则。按照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不同的阶段为孩子选书。如1岁以下宝宝,应选择一些经典的“无字”图画书;2~3岁的孩子,应选择以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图画书、卡通读本为主;4~6岁的孩子,应选择活泼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故事书等。可以说,父母在亲子阅读对读物的选择上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首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选书,不要一味地局限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

4.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常规,帮助孩子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米里斯认为,0~3岁是孩子形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对父母而言,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松居直先生对亲子阅读的独到见解,至今仍给人振聋发聩之感。作为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哪怕五分钟,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不要因为忙,或者心情不好而放弃陪孩子看书。

四、结语

亲子阅读是儿童生态成长中不可无视的环节。在亲子阅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喜欢阅读并且会不断独立阅读的人,这样的孩子也一定是健全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孩子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89-94.

[2]王争艳.专业妈妈的育儿主张[J].父母必读,2011,(5):1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亲子阅读教育论文

  • 索引序列
  • 亲子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增进亲子关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亲子游论文参考文献
  • 认识亲密关系课论文参考文献
  • 亲子陪伴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